私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9:51:35

私立范文篇1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私立小学;绩效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国家教育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小学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财政资金支持办学。现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忙于挣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小孩,比如做生意的家长忙于生计,并没有太多时间或者条件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且我国现在开放了二胎政策,不止一个小孩的家庭开始希望或者习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来也可以缓解家长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民办私立小学应运而生,寄宿制既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家长忙于生活、无法辅导孩子功课的问题。再加上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私立小学,私立小学的发展势头良好。私立学校弥补了一些公立小学的缺陷,具有很多优点。但私立小学又有比较特殊的一面,比如,私立小学不是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基于投资人和创办人的不同(与公立学校相比),不可能单单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身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从多方面来实现创办价值。因此,对于私立小学的绩效评价来说,应从多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1Y私立小学的概况

Y私立小学位于山西省某县城,由一位退休老教师刘老师创办的小学。目前,设有12个教学班,每班40名学生,配有12名语文老师、12名数学老师、7名英语老师、4名品德老师、4名科学老师,音乐、美术和体育老师各有3名。住宿在一个6层小楼上,校长、男老师、门卫和保安等住一层,男同学住2~3层,女老师住4层,女同学住5~6层,每层楼给同学配备生活老师3名。学生食堂有2名厨师负责做饭,2名帮工的学徒。门卫1名,保安2名。

2Y私立小学绩效管理评价现状

2.1财务预算和评价不明确。刘老师没有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而是由亲戚担任会计这一职务。所以财务预算只有一个大概方向,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划。风险评估也是马马虎虎,不是特别明确,所以有时候会存在给教师发不出工资或者流动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这时,刘老师就凭借着对教育的热情和热爱,先拿自己的退休工资垫付。2.2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单一。学校教师一般是退休老教师和应届毕业生。老教师工资一个月5000元,应届毕业生,像负责教语、数、外的教师是一个月工资2500元,音、体、美、科学、品德老师是一个月2000元。班主任每个月在工资基础上增加500元,所有教师包吃包住,期末时看成绩给予教师奖励。每年级成绩最高的一个班,语、数、外3个老师各奖励500元。2.3学校工作交流机制不完善。由于教师变动频繁,校长身兼数职,许多指令下达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师生工作也仅限于学业和学生安全上,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汇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平衡计分卡简述

3.1含义。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角度,将组织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3.2框架。3.2.1财务维度。企业最终想实现的财务目标一般都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一般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权益净利率、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来分析。但是,对于私立小学来说,出资人一般就是创办者,投入资金多为自身资产,负债比率在期初比较低,从投资回报率来说,学校是经济利润的实现单位,学校的声誉也是一种资产,不能单靠财务指标来分析,还需要考虑社会评价,良好的评价也是预期财务价值增加的一部分。3.2.2顾客维度。对于学校而言,顾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学校负责心灵教育,尤其是小学,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心灵,同时还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教学生善意地面对世界,并让他们认识到世间的险恶。第二,学校要对学生学习知识负责任。学生能从学校的课业中学到多少知识是学生对学校评价的重要部分;对于家长来说,学校要保障孩子的安全,良好的住宿环境、可口健康营养搭配的饭菜是很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不会对孩子的学习严苛,但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然后才是学习,家长不会很严苛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3.2.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对于学校来说,学校领导下达的指令如何到达每一位员工,员工又如何交代给每位小朋友,中间有没有什么差错,会不会因为什么地方没理解到位导致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学校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3.2.4学习与成长维度。教师的职业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多加培养,那么,如何增加教师的职业能力,通过培养,教师职业能力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等,这些都需要放入学校绩效评价体系中考核。

4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Y私立小学的内容

Y小学应确立一个明确目标,即Y小学要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接着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然后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引入战略地图,构建战略地图框架,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与学习和成长4个维度进行具体规划和管理。4.1构建财务指标体系。Y小学应变成一所管理专业的小学,聘请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是很有必要的。专业的会计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在制定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财务指标定量分析学校的财务状况。设置期初投资额(校舍租赁、教学用具、广告费等宣传费用)、实际收入(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校服费)、期中成本(工作人员工资、每天伙食成本、水电费等)和期末余额来等财务指标,计算每学期的利润率,再计算一年的平均利润率。4.2构建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由于社会声誉无法用定量的财务指标来衡量,所以本文把社会声誉带来的财务效应放入客户满意度中,视为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从学生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分为满意率和满意分数。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同时设置满意和不满意的选项,在第二行给出评分标准,统计学生对教师、学校餐厅、住宿以及学校整体环境的满意程度。在家长方面,学校应采取定期家长会议制,不仅采用和学生相类似的调查问卷形式,还开设家长意见反馈机制,从而得出家长满意和家长提出改进建议的意见比率,进而得出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至于社会声誉,学校应采取学生、家长、教育部视察3种结果相结合的机制,计算出一个社会整体评价指数。4.3构建内部业务流程指标体系。首先,从指令下达方面着手,先采取调查形式,计算从指令下达到每一级工作人员的时间,得出效率比,然后查验指令是否可以明确完整无改动地到达每一位工作人员。其次,从各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制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代课教师及班主任间的日平均交流次数、不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和同年级不同科目教师间的月平均交流次数、各班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会议时间。最后,从工作人员向领导汇报工作方面进行考察,可以从定期汇报次数和时间长短上来考核。4.4构建学习和成长指标体系。学习和成长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核,一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另一个就是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以分为学生自己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分别从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可以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自身评价和教务处评价,评价可以采取投票制或打分制。投票制可得出认为成长和未成长人数比率,打分制可以大概得出成长的程度。综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Y私立小学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框架:(1)目标:将本校建设成高教学品质、超特色教育、培养善良文明富有爱心学生的超一流小学。(2)财务维度:期初投资额、期初收入、期中成本费用、期末余额、期末利润率。(3)客户维度:①学生满意率(学生满意人数/学生总人数)、学生满意值(学生满意分值/总分值);②家长满意率(家长满意人数/家长总人数)、家长满意反馈率(家长满意反馈数/家长总体反馈数)、家长要求改进率(家长要求改进意见反馈数/家长总体反馈数);③社会声誉评价指数(学生满意率×学生满意权重+家长满意率×家长满意权重+教育部视察评价指数×教育部满意权重)。(4)内部业务流程维度:①领导指令下达时间和完整程度;②员工间交流次数和有效交流时常;③员工汇报工作次数。(5)学习和成长维度:①学生自我评价分值比率(学生自我评价分值/总分值)、教师评价学生等级,由于分数呈现过于直观,为了保护小朋友的自尊心,本文建议采取等级制,最终等级由优、良、中构成,不设置差等级;②学生对教师评价分值比率(学生评价得出分值/总分值)、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分值/总分值)、教务处评价(从多个方面给教师评级后根据一定指标折算成分数)。

5结语

基于平衡计分卡且融入战略地图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一项具体又细致的量化体系,本文仅通过设置一层指标为Y小学构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提出建议,希望各私立小学在结合自身管理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能够构建一个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茗丹.平衡计分卡在D培训学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

[2]周龙梅.平衡计分卡在中小民办培训学校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

[3]赵丽琼,赫真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办高中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8(1).

[4]张爱华.平衡计分卡下的民办院校绩效评价研究——以A学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8(22).

私立范文篇2

世界很多一流大学都在美国,而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是私立的,同时这些私立的大学又大抵多是靠慈善捐助发迹的。下面笔者在参照前辈人研究的情况下,不揣谫漏有意就这一美国社会趣味现象进一步作一番对比分析考量。

一、哈佛捐赠遗风

163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清教牧师约翰·艾略特(J.Eliot)致信马萨诸塞当局,力陈在马萨诸塞湾建立一所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议会正式通过议案,决定建立一所学院。按当时官方原始记载:“议会同意拨款四百英镑开办一所学院。明年先支付二百英镑,待工作就绪后,支付另外二百英镑。下次议会开会期间,决定设校址和校舍建筑风格。”于是,这一天哈佛诞生,也便是美国高等教育诞生,而美里坚合众国于1776年7月4日才正式成立。故也从此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

“剑桥学院”附近有一查理小镇上居住着一位名字叫作哈佛(J.Harvard)的年轻清教牧师。他毕业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1637年抵达马萨诸塞。不幸的是,哈佛到了北美不久便染上肺病,于1638年9月14日去世。按遗嘱,他的一半财产共计719镑17先令2便士和约400册图书全部捐赠给了“剑桥学院”。这笔捐款几乎相当于马萨诸塞议会拨款的两倍。为纪念哈佛先生的慷慨义举,马萨诸塞议会遂于1639年3月3日将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College)。从此,这一捐资助学之风,不仅成为哈佛学院的传统,而且潜移默化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郭健,2000)

二、霍布金斯大学的诞生

19世纪早期,在美国东部鲍尔梯玛城有一大富翁霍布金斯,他自幼家穷,后随母读书后去城内做买卖,因赚钱而开了一家公司,未几十年就当了财主。他在70岁时立一遗嘱,要将所有遗产350万美金分给一医学院和大学作基金。1873年,他79岁时逝世,他的遗嘱生了效。翌年,即开始创办大学,当时董事会请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W.Eliot)、康奈尔大学校长怀特和密执安大学校长安其尔来研究。那时如此巨款办大学,真是一件空前的事。那时该校董事长的意思是要办一所“大学”,可是请来的这三位校长却劝他们要顾及环境,说什么南方不如北方文化高啦,办大学不是从空气里能生长的等语。后来,董事会请他们三人推选校长,三人却不约而同的选出了吉尔曼来当校长,他发表了他的见解说,应全力提倡高等学术,致力于提倡研究考据,把本科四年功课让给别的学校教,我们来办研究院,我们要选科学界最高人才,给他们最高待遇,然后严格选取好学生,使他们发展到学术最高地步,每年督促研究生报告研究成绩,并给予出版发表机会。因为那时高水平的教授们,都在教学院的学识浅近的学生,或受书店委托编浅显的教科书,如果给他们安定的生活,最高的待遇,便可以专心从事更高深的研究。(姜义华,1998)

这样也便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它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不论是建筑经费,还是管理经费,都只是占大学开支的极小部分。校长吉尔曼极力将充足的资金用于人才,而不是盖楼和建设校园。早期的霍布金斯大学甚至连个足球场和篮球场也没有,然而却有大量的供研究专用的设备,学校看上去更像工厂或大商店而不像大学。以至于有一位来访者尝言:“他们有无数真正的研究,却没有一个可以醒目显示的中心。”更值得一提的是,霍布金斯大学自办学之初就创办科学刊物,这可谓美国发表科学刊物之创始。1876年,出版算学杂志,1880年创刊语言学杂志,以及历史政治学杂志、逻辑学杂志、医学杂志等八大杂志,从而开一代研究时新风尚。

三、克拉克大学与芝加哥大学人才之争

克拉克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完全是研究生院的大学,1889年由百万富翁克拉克(J.G.Clark)捐资创办于马萨诸塞州的乌斯特。它主要是借鉴和吸纳德国大学模式,并深受美国建国100周年诞生的世界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影响。办学先期,校长霍尔亲赴欧洲考察学习,并以此延揽了一大批的德、法、荷、英等国著名大派教授、高水平学者。(贺国庆,1998)然而不久,霍尔与捐资人克拉克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后者认为霍尔对于研究生水平的科学研究过于强调,应该与对本科有效教学给予同等关心。这样内部的分歧,又加之克拉克摇摆不定的资金政策,终于给了芝加哥大学一可乘之机,挖走了克拉克大学诸多的卓越的教师。

芝加哥大学是由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捐款200万美元创建的。校长哈珀上任一开始便寻思笼络优秀人才,当他得知克拉克大学许多教员因不满捐款人的资金政策而人心惶惶之时,及时拽住了这一天赐良机,悄悄的到乌斯特作了一次旅行。在霍尔校长蒙在鼓里的情况下,他会见了大批教师,允诺芝加哥大学付给他们的薪水将比他们在克拉克大学目前收入提高近一倍。在优厚待遇引诱蛊惑下,许多教师欣然前往。虽然霍尔知道后大发雷霆,但为时已晚。他无不伤心的说:“克拉克大学成了牧马场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大多数教员完全被倾巢而出、移植到一块具有充裕资金的土壤了。”(PaulWestmeyer,1985;贺国庆,1998)

由此,克拉克大学则近于一蹶不振了,在后来的美国大学发展中名气甚微,而芝加哥大学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其重金聘请的来自克拉克大学内外的诸多教师,加上其“研究工作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提供教学;教师晋升的依据主要是科研而非教学”的基本政策极大的推动了芝加哥大学的成长。其大学的荣誉是它的研究生和专业学科,出版社和科学期刊更是享誉欧美。(贺国庆,1998)在开办四年后,其学生总数已超过一千人,来源分布于美国乃至全球各地,比当时的哈佛学生数还要多,学校也日益成为举世公认的高级学术研究中心。WilliamClydeDeVane(1965)认为:芝加哥大学在美国大学思想的发展中接过了霍布金斯大学的接力棒。如果说霍布金斯大学是大学运动的先驱,那么芝加哥则是大学思想成熟的具体体现,是20世纪美国大学的榜样和典范之作。

四、一点启示

返观国内,相比较而言,我国虽已在2001年加入了WTO,可在观念层面与制度体系的方面还依然稍显滞后与阻障。突出问题是产权制度依然没有明晰界定,这也就使得大量民间闲散资金在国内找不到进一步释放发挥作用的可能而出现逃逸现象严重,另方面,也看到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引导国家需求、参与国际竞争、争创世界一流等方面尚处于不利不足地位。

再者,这段时间SARS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社会层面上许多问题的凸现彰露不能仅仅全部都要仍然依赖于一个庞大无形的全知全能型的钳制政府来调停从理,而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NGO/NPO,非政府、非盈利组织,通称NGO),近年来在国际上渐有与政府(第一部门)、市场(第二部门)三足鼎立之势。中国的NGO虽然刚露苗头,然而它植根于强大的世界潮流、国际上通行惯例和人们的普遍需要之中,因此创造一切有利于NGO发展的土壤,让NGO渐渐成为WTO框架容许的范围内替政府分忧解难,协同增强大学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和完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周阳敏,2003)。

鉴于美国社会慈善捐赠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在美国大学的成长以及美国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无比迅猛的独特威力考虑——看似微不足道的慈善捐赠,却对于美国社会的稳态定型却起到如此巨大作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笔者以为我们政府宜尽早拟定明晰产权制度,起手划分三部门行动空间,以使私人资本能卓有成效的进一步成长、壮大、释放、流动、让渡,从而以期通过税收调节、投资合作、慈善捐赠等方式管道引导理顺资本流向资金稀缺与人力过剩的高等教育领域,探讨推助我国私立大学的茁壮成长以最终不断活跃经济、繁荣社会、贡献国家、造福人民。尽管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某些诸如个别资本借不正当手段以攫取私利等暂时混乱局面、不确定因素,但这在学习型政府的不同于横加干涉束缚的宏观合理规制下,负面因素并不足以影响未来私立大学优良发展态势的。一旦将这些私人资本以及民间智慧解放焕发出来,中国社会未来前景民生力量不可限量。因此,因噎废食自是不必要的。(原载《经济学消息报》6月27日第三版《捐赠与私立大学》)

参考文献:

郭健.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博士论文)[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教育[M].北京:中华书局,1998.

PaulWestmeyer.AHistory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M].1985,P.93.

WilliamClydeDeVane,HigherEducationinTwentiethCenturyAmerica[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5,P.42.

私立范文篇3

【关键词】私立广州音乐院;音乐实践活动;专业音乐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经过学堂乐歌活动、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发展与积淀,于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并得以发展。20世纪30年代,广州乃至全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处于初创阶段。1932年创办的私立广州音乐院可以说开创了广州专业音乐教育的先河。1929年,陈洪、马思聪等人应欧阳予倩的邀请,在广州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①(含附设演剧学校及音乐学校②),并创办了一支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③。起初由马思聪担任该乐队的指挥兼首席小提琴手,后由陈洪接任。这支乐队是当时南方第一支比较正规的具有专业性质的管弦乐队。依靠多方的资助,同时努力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1932年春,私立广州音乐院④得以成立,由马思聪任院长⑤,陈洪任院长。后由陈洪任院长。广东戏剧研究所音乐学校的部分师生和单管编制乐队也“加盟”该院。在某种程度上讲,私立广州音乐院是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音乐学校)的一种延续、发展。私立广州音乐院是广东省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本文就私立广州音乐院的基本概况、音乐实践活动来探索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对当下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私立广州音乐院的基本概况

该院起初只有5名教师⑥。该院设有专科、选科、师范科与研究科。专科学制四年,师范科学制两年。课程设置上设有《乐理》《钢琴》《声乐》《大提琴》《小提琴》《和声》《音乐史》《视唱》《音乐欣赏》等多门课程。该院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音乐院中的大部分经费需通过学生缴费来维持的情况下,仍采取一对一的上课方式。在教学内容选定及教学计划上也做到了精心、合理的安排。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亦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多次以“音乐会公演”的形式⑦,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实践教育的接轨,为推动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

从目前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广州中央公园广播电台的音乐实践活动、院内交流活动、其他校外音乐实践活动、教师进行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等。其中该院学生音乐会每年举行四次,公开的师生音乐会一年至少举行两次⑧。(一)私立广州音乐院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音乐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广州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音乐厅,位于长堤大马路⑨的基督教青年会有一个能容纳五百人的音乐厅,成为当时广州“独一无二”的“音乐厅”。(二)私立广州音乐院在广州中央公园广播电台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央公园内起初是设置了“放音台”,1929年5月6日,中央公园无线广播电台正式开播⑩。中央公园广播电台开播后,节目分为上午档和晚间档两个档期。两个档期内定时有中、西音乐接连播放,又分为“直播”与“转播”。广州的民间乐社等音乐团体会赴广播电台进行现场演奏。私立广州音乐院管弦乐队⑪也曾赴广播电台进行现场演奏。(三)私立广州音乐院院内音乐交流活动。1934年11月7日,私立广州音乐院请冯兆贤先生演讲《晚近男高声名家》,并播放名家唱片⑫。1936年4月21日,私立广州音乐院举行学生音乐会。音乐会上演了提琴独奏、钢琴独奏、独唱、合唱等节目。(四)私立广州音乐院其他校外音乐实践活动演出于1936年2月22日晚在省立广州女师举行,当晚观众超过一千人;3月7日晚在东山培道女子中学举行,当晚观众达三百余人;3月8日晚在西村协和女子中学举行,当晚观众人数众多。内容有五重奏、四重奏、钢琴独奏、独唱等,由该院教职员演奏⑬。1935年3月16日,中大附中与勷师附中联合歌咏团在勷师礼堂举行第一次联合歌咏会。私立广州音乐院管弦乐队担任其中一部分合唱节目的伴奏⑭。(五)私立广州音乐院的教师进行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1.通过举办音乐讲座的形式,传播普及西洋音乐知识。1934年5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下午8点,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陈洪、欧漫郎等教师在广州青年会举办“音乐欣赏”的讲座,向市民介绍“小品音乐”“朔拿大”“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等西洋音乐知识。1934年10月29日,欧漫郎在复旦中学作《西洋音乐特点》的演讲⑮。1936年3月13日,欧漫郎在明远中学进行了名为《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演讲⑯。针对当时的“中国新音乐运动”,认为要借鉴西方音乐,发展中国新音乐,提出了政府应与教育家、音乐家合作等观点。2.通过发表文章的方式,传播国乐改进思想,普及音乐知识。陈洪先生曾在该院院刊《广州音乐》上发表自己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⑰,并普及音乐知识⑱。3.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推行社会音乐教育。1936年5月22日,私立广州音乐院卢碧伦、陈洪、陈欣、蔡自新四位教师应邀赴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进行演奏,演奏作品有贝多芬创作的四重奏等。1936年3月13日晚,林声翕与辛瑞芳女士在青年会联合举办音乐会。林声翕演奏钢琴,其中以演奏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最为精彩;辛瑞芳女士独唱⑲。4.通过组织歌咏活动,推行社会音乐教育。陈洪与其夫人卢碧伦等在广州青年会组织歌咏活动,每周向群众教歌⑳。

三、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对当下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专业音乐教育的专业普及化。私立广州音乐院的“走出去”音乐实践活动以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广州市中央公园为主要实践地点。以长堤大马路一带为据点,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力辐射至广州珠江“河北”“河南”两岸地区。以广州传统中轴线为起始,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力辐射至“永汉路”㉑“惠爱路”㉒等老广州生活区。从私立广州音乐院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场合来看,其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在非音乐专业人群中拓宽音乐教育的受教范围,有利于推进专业音乐教育的专业普及化。(二)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联动性。私立广州音乐院从事的专业音乐教育活动孕育、成长于广州地区乃至社会音乐教育的大环境中。其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又与广州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共生于广州的文化环境当中。

四、结语

私立范文篇4

关键词:中外私立教育;高等教育;对比研究

1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起,民办高校在我国兴起,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形成了新的办学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至今,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中国的民办高校发展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概括:第一,现在的民办高等院校主要是依靠同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借鸡生蛋”、互利互惠、不断积累资金。大量的企业资助是当下民办高校主要的经济来源。第二,较国办高校臃肿的机构体制来说,民办高校的体制灵活、机构精简,既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也有利于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在师资上面,民办高校多聘请有经验的名校教授,同时也培养年轻的教师,师资阵容不断扩大,并没有很大程度的落后于国办高校。第四,在教学设计上,现在的民办高校普遍比较注重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传授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证书,获取使用技能。第五,在对外交流方面不落后于国办高校,许多民办高校同样设立了出国留学和学生交换项目,满足更多学生的外出求学需要。

2国外私立院校的发展现状

对于外国私立院校的历史起源,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大多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历史都要比中国的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目前,国外私立高校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许多发达国家都大力支持各个私立高校的发展。例如,19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私立助成法,明文规定政府应该给私立大学给予财政援助。自此以后,日本的私立高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及办学质量上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对非盈利的私立大学实施税收导向,意思就是非盈利型大学除了被免去税收之外还会得到国家及州政府给的税金补助。第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学校都比较重视办学质量以及特色教育的开展。哈佛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先后诞生了7位美国总统,37位诺贝尔奖得主,是伟人诞生的摇篮。美国五百强企业的顶级决策者中有2/3来自哈佛商学院,这就形成了哈佛的一个办学特点。同样的,耶鲁、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无一不是美国私立高校的骄傲,凸显了美国高质量的私立教育。第三,设立理事会,私立大学中的权力机构在美国叫董事会,在日本叫理事会,组成人员由资助学校办学的代表、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校友教师代表等组成。它的职责是商议决定学校的各个发展事项。

3中外私立高校的对比

3.1历史沿革不同

相比之下中国私立学校的起源要早于其他国家,自孔子创办私塾教育开始,私立教育就已在中国出现,但是论起高等私立教育,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比中国的高等私立教育历史长,发展规模大,覆盖面广。

3.2办学理念的不同

我国的部分高校,当然也包括私立高校,都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出现了政府、企业和小社会的影子,不太像学校。而外国的私立高校专注于学术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也受到市场化的冲击,政府行政权力的渗透,但一般不分行政级别,校长主要负责学术的传播。

3.3筹资方法的不同

我国私立高校的主要筹资方法包括学生的学杂费、企业资金、学校资产收入以及社会资金。总体来说我国私立高校的筹资渠道并不多,资金紧缺的现象经常会出现。相比之下,外国私立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学生学费、以及政府的捐赠以外,另外的一个主要收入是捐赠,其中包括来自企业、私人、社会团体的捐赠资金,知名校友的捐赠是其中的一大部分。

3.4管理运行模式的不同

在中国私立高校中我们能看到很大程度的企业经营的影子,盈利性目的太强,在很大程度上牵绊了学校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外的私立高校将教学与行政划分开,董事会或理事会以商议的形式决定学校事物,校长则专心负责科研教学。

4中外高等私立学校办学理念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启示

4.1立足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提升是一个学校的首要任务,我国的私立高校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欠缺,一方面受到生源质量低的影响,一方面也受到学校教学制度的影响,私立高校的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国办高校。但美国学术界的中心都集中在一些私立院校中,重大的科研成果都出自这些私立高校。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一个高校应该专注的事情。

4.2追求多样化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高达160多所,几乎占据了我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认清自己在国家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因地制宜、科学定位、走多样化的办学道路。

4.3坚持特色化,立足适应性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我国民办高校所处的环境特殊,要想适应中国的当下形势,就必须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民办高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时候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以特色强校、以特色立校。

5小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外高等私立院校的发展现状,从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与大学层次、筹资方式、管理运行模式、师资等等方面进行对比,并提出了中外高等私立学校办学理念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启示,我国私立高校应该立足科学研究、追求多样性以及特色化。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罗道全:国外私立高等教育述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4).

[2]周小红,陈磊.美日私立大学与我国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比较[J].理工高等教育,2013,(3).

私立范文篇5

关键词:民办教育营利目的教育成本边际价格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民办教育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各类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第二只手,大有与公办学校一比高下的势头。也正因为如此,民办教育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所谓“民办教育”,是与公办教育或国办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也称为“社会力量办学”或“私立教育”,而与之相对应的学校则成为“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社会力量办学”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企业事业组织、派、人民团体、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以及经国家批准的公民个人办学者举办的学校。

究竟私立学校是否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面临着发展教育事业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我国要承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渴望接受教育的人占全世界教育规模的2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公用教育经费又严重不足。根据《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大辞典》所提供的数据,我国目前的公用教育经费只占全世界教育经费的1.5%。正是这1.5%的公用教育经费,却要负担25%左右规模的教育。因此,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迫切要求下,必然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减轻国家和政府的办学负担。民办教育者正是因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改变政府办学的局面,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的要求,并动员“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另外,在《2010年教育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家又提出:“‘九五’期间,积极发展各类民办学校。现有公办学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酌情转为公办民助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及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从以上可见,私立学校的发展是必要的和紧迫的。但是,它的发展是否一直无风无雨呢?事实上,人们对其各有各的评论,但归结起来,焦点落在私立学校的利益获得问题上。对此,国家曾一再表明了立场。《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又再次重申了这一点。可见,对于私立学校来说,正确理解这一规定对其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广州市民办学校调查组曾对广州市1110名公众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现在私立学校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选“收费太高”的占43.5%,选“以营利为目的”的占20.93%。

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再作一番深入的探讨。

一、应如何理解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要正确理解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我们必须将其分解一下,即先要理清以下几个词的基本含义:“办学”、“营利”、“目的”。

“办学”,顾名思义,是指组织或个人得到教育部门的批准,创设、举办学校,并使之正常运作的活动。“营利”,在《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营谋利益,今经济学上指增值货币价值之行为”;在《新华词典》中,亦指“谋求利润”。“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它表明了行为的意图或趋向。

在这里,我们还要区别以下几组概念:

第一,“营利”、“盈利”和“赢利”

前面说过,“营利”是指谋求、追逐利润。根据《新华词典》,盈利和赢利是同义词,均指经营的结果,即除了成本后还有剩余。应该说,这几个词还是有一定含义上的区别的。在《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条件》中,用“营利”而不用“盈利”或“赢利”,是很有分寸的表述方式。私立学校被允许在进行成本核算后,有盈余,但不允许办学者去“追逐利润”。

第二,“营利”与“以营利为目的”

有人说:“学校是公益事业,又是培养人的地方,不能讲’钱’,讲钱就会沾染’铜臭’,与教育的公益性质相抵触。”也有的人说:“私立学校就是靠收费来维持的。如果不营利,学校就没有积累,就不能继续办下去。”有的又说:“不少企业家投资办学是要回报的,过分强调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就不敢再投资了,这对发展民办教育不利。”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是否营利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

本文认为,由于私立学校的特殊性,营利有它自身的必要性。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最大的区别,是其经费全部由学校通过学费及热心教育的投资办学者筹集,而不花国家一分钱,学费则完全靠市场调节。广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尤为合适。正因为私立学校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每一分钱都是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动力。因此,我们鼓励学校有盈余,有积累。可能还会有人说:“教育真的可以营

利吗?”改革开放后,我国于1985年首次对三大产业做出明确划分,并将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DP)。1987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将第三产业划分为流通、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又分为四大层次,教育事业属于“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的第三层次,具体包括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即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就已经确认,这个一向被视为消费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在创造社会财富,它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私立学校如果管理得当,完全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私立学校营利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人们大可不必谈“营利”色变。问题在于,营利所得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本文认为,营利应该用于办学及扩大再办学方面。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营利只是一个途径,决不能把途径作为目的。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即使私人提供教育资金,兴办学校,也不应以营利为目的。收费可以比其办学成本高些,但也只能略高于投资。这和经营普通产业不一样。就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一个把教育当作营利性事业来看待的。如美国可称得上是市场经济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但被美国社会和政府认可的大中小私立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投资教育、兴办教育,自然不应以营利为目的。

换个说法,如果私立学校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学校里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一个“钱”字,追逐高额利润,甚至会不顾学生的发展而牟取暴利。营利所得不是用于改善教学环境、购买教学设备等正当用途,而是被领导和老师私分,甚至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以收“教育储备金”为名,收取了学生高额教育储备金之后,席卷而逃。这是严重违反《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的。这种所谓的“学校”,是与教育的根本性质背道而驰的,最终也注定是会失败的。

二、与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相关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私立学校的收费水平问题

如前所述,广州市民办学校调查组所作的调查中显示,广州市公众认为私立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收费太高”。这一数据也代表了全国很多城市公众对私立学校的意见。

很多人都认为,企业投资办教育,特别是实行教育储备金制度的学校,企业肯定是大赚了一笔,并且还会一直大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首先,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私立学校运作的成本。

广东民办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张铁明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论民办教育运作的成本》的文章。在此文中,他断言:“姑且不谈人们在制定‘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时是如何理解、把握这一办学宗旨性条文的,但从民办教育产权运作过程中所需承担的办学成本上看,可以说:利润并不很高,而且尚不能由此把民办教育者拉到‘以营利为目的’的范围中去。”应该说,这个说法是有根有据的,而绝不是替民办教育者“鸣冤叫屈”。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育成本”有比较详细的解释。“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分为完全市场成本和非完全市场成本。完全市场成本分以下6项: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学校支付的教育费用;2。学生或学生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学费、杂费和生活费等;3。学生达到法定离校年龄后,因继续就学而放弃的劳动收入;4。学校固定资产折旧;5。教育部门一般享有免税的价值;6.所放弃的把学校的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租给非教育部门使用而获得的租金。上述第1、2项是直接成本,其余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体现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最大不同。公办教育以政府拨款为主,兼以收取小部分的学杂费;民办教育则以学费为主,兼以个人或团体办学者的始发性投入。

根据张铁明的划分,非完全市场成本分为6项:(1)规模成本;(2)组织成本;(3)周期成本;(4)条件成本;(5)交易成本;(6)风险成本。这里,“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显得较难理解。交易成本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说,价格机制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包括的内容如:要完成一次交易有必要发现谁是愿意交易者,需要有人通知人们有人愿意交易及其条件,需要拟出合同,需要采取行动监督合同的实施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交易成本”。教育交易成本大量地花在现代广告等中介物上。公办学校基本上不存在交易成本:积几十年办学,著名者已如雷贯耳,不著名者说也没有用。各校生源划区而定,价格(学费)统一,一切均在国家计划(规划)之中,不要合同,也无须监督合同。但私立学校的交易成本则是明显的。私立学校的生源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定的,因此,争生源就成为各所私立学校在每年寒暑假前后必做的“功课”。招生的广告满街满巷都是,最后的结果却非常简单:学生读还是不读,学生生源有还是没有。由于生源问题关系到私立学校的生死存亡,所以,这些学校都会不遗余力地“准备战斗”。如广东顺德的碧桂园学校,1994年招生时,原来非常担心招不到1000人,但当自1994年1月开始在《羊城晚报》上连连大登广告后,竟轰动一时;花了近百万元各种媒体广告费,却也赢来了1300名生源的结果,而且收取的教育储备金也由最初的18万元涨到23万元直至30万元。其中,非完全市场因素显然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风险成本”问题,则可作如下简要说明。由于私立学校是进入市场的经营性活动,所以其风险显然是很大的。其一,是政治、政策风险;其二是经济风险;其三,是办学质量风险。这三种风险对于公办学校这种“宠儿”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就是关乎其兴衰的大事了。

上面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私立学校运作成本。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办学者是否能够以营利为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办学者获得经济收益存在着一个边际值问题。其原因在于,私立学校收取的学费有边际值,即边际价格。因为,作为办学者来说,他当然希望学费越高越好,但这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就是生源越来越少。生源减少会使经济收益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则希望学费越低越好。于是,两方面的“期望值”交叉重合之点,就是受到双方相互作用确定了的边际价格。低于这一价格,生源会增多,但平均收益降低;高于这一价格,生源会减少,总体收益则减少。因此,学校的经济收益可以无限地小,但不可以无限地大。办学者不可能为所欲为地为获得高额利润而拔高学费。当然,心怀不轨地收取巨额“教育储备金”后席卷而逃的不法之徒,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制定收费标准呢?本文认为,私立学校的收费应体现学校的非营利性质,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做到以教学成本定收费水平,并使办学者略有盈余。如前所述,盈余是十分必需的,而不能就此把它看成为“以营利为目的”。

(二)关于投资办学者的资产收益问题

1987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以,投资办学者是否有权从学校资产中获得经济收益的问题,实际上是私立学校的产权收益归属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现在教育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校资产在学校存续期间,归学校所有;学校停办后,除返还办学者的投入外,其余部分(包括现金、实物和场所),一律归教育行政部门支配,并用于鼓励和支持私立学校的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私立学校的资产所有权是属于办学者的,因此,办学者有权从中获取经济收益;在学校停办之后,学校资产及其增值部分都应归办学者支配。

本文认为,后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众所周知,私立学校贷款难。因为,校产不能作抵押,银行凭什么就贷款给你呢?但是,假如有人肯出资,那当然是私立学校求之不得的。不过,大多数投资者是要求回报的。因此,资本具有寻利性,投入一定资本,获得一定的收益,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政策的。这种投资回报相当于现行国家存贷款、债券利息水平的回报要求。这是正常的利益要求,不能与“以营利为目的”混为一谈。

有人说,私立学校的资产有一部分是国家的隐性投入,即它是享受了政府对教育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征用、购置政策、校办企业免税政策等而大幅度增值的,因此,私立学校资产权部分归属国家。当储备金类的私立学校清算时,在偿还了所有学生的储备金(学费)和债务后,扣还学校投资者所投资金部分后还有剩余的,应全数划归国家所有。

本文认为,这个观点听起来挺有道理,但作一个类比,就会发现它很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为大量吸引外资举办企业,我们为企业也制定了大量的有关土地征用及其价格、税收、进出口等优惠政策。那么,在外企清算时能否说他们的物业中也有部分是归我们国家所有呢?另外,如果增值的资产不归办学者所有,“自负盈亏”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资产流失或减值部分也不应要求办学者负责任了。如果增值部分归学校,亏损的要办学者负担,岂不是很容易得出这么一种不合理的?结论:“赚的归学校,亏的归投资者”吗?显然,这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私立教育是这样,对私立教育主体的道德要求也是这样。作为一个有产者的个人或企业家投资办学,从初始到成熟,必然有一个从被利益驱使到自觉而为的过程。脱离“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而以成熟教育家的道德标准去强求每一个企业家出资而不获回报,是不合适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挫减企业家投资兴教的积极性。

当然,在我们强调投资办学者获得经济收益是其合法权利时,我们并不是说对办学者权益的保障是惟一的。实际上,私立教育利益获得主体是多元化的。

首先,国家是最高的利益主体。私立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必须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前提下举办,必须遵守国家法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的道理人人都懂。

其次,受教育者发展的利益是“上帝”的利益。私立学校里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怎样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来进行。违背了这一中心点,作为私立学校来说,不仅要受到政府的惩戒,而且还要受到失去生源这一市场规律的惩罚。

通过对“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一教育宗旨性的法律条文所作的一番讨论,本文旨在使大家对这一条文有更深的认识。而恰当地理解这一条文,是关系到私立学校是否能长久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让我们衷心祝愿它能沿着既定的方向健康地发展吧!

参考资料

1.黄宝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思索:从温州看全国》《教育与职业》1998年第10期第30~32页

2.刘元宝《浙江省民国教育调研报告》《民办教育》1998年第5期第10~12页

3.杨荣昌《发展私立学校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1期第59~60页

4.严仲清《民办学校定位初探》《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第13~15页

5.李玉娟《社会力量办学的问题与前提》《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第16~18页

6.周文良《义务教育教育成本的分担、补偿与教育公平》《山西教育》1999年第4期第8~9页

7.张力《社会力量办学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体会》《中国教育报》1999年8月14日第4版

8.唐格森《关于当前社会力量办学的建议》《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4期第10~11页

私立范文篇6

大家好!

首先感谢董事会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历任校长带领着淡江团队努力的经营校务,同时,也感谢每一位主管与同仁,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认真付出,迈向我们大家共同期盼的-营造世界一流优质精致的综合成人而努力,使得本校的声誉日渐提升。

刚才,从陈董事的手中接过印信,个人的心中才真正地感到压力沉重,面对淡江大学54年的历史,三万名教职员工生,以及近二十万的校友,深深觉得从今以后任重道远。

个人从民国75年起担任行政副校长至今,协助历任陈校长、赵校长、林校长与现任张校长推动校务。回顾这将近二十年的教育行政工作以来,虽然未能参与淡江成人早期创业的艰辛,但是,在诸位长辈前贤俊秀的提携下,经历了学校从第二波到第三波成长发展的过程,而且与大家共同付出心力为淡江打拚。古人说:「创业维艰,守成亦不易。」今后,个人仍将秉承董事会及历任校长的理想,效法淡江克难坡的精神开创林美山的愿景,继续朝着教育目标迈进,因此,诚恳的希望每位同仁能够秉持初衷,与我共同努力,让淡江能够永续经营、追求卓越。

目前的高等教育组织已经从传统的官僚、僵化与稳定,转为适应复杂、多元与不确定性的知识之城,教育行政的运作也从松散结合,强调个人、自由与创意,转为紧密结合,强调团队、纪律与绩效。成人组织的成员都须要养成持续学习的精神,不断创新,以达成组织的共同愿景与使命。行政流程应分权与授权给教职员,注重团队合作与讲求速度,满足并超越顾客需求。领导者须扮演多面向思考的狐狸,以因应市场导向,增加组织竞争力并创造未来。

私立范文篇7

跟着经济和社会的成长,人们普遍关注学前教育,公立幼儿园的数目远远知足不了城乡居平易近的需求,近年来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迅速。虽然《平易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中持久教育更始与成长规划纲要》等对私立幼儿园的打点做了必然的规范,可是影响私立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培植的问题日益显著,成为困扰私立幼儿园打点者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以衡水市为例,深切查询拜访体味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培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些解决对策,以期为不变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培植的有用性供给些许参照。

一、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学历人才缺乏。

中青年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的国家栋梁。综合查询拜访所得信息,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中专、年夜专学历为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几乎没有。这剖明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在主干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二)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

据查询拜访显示,衡水市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工作3年以上的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分开幼教职业从事售货员等其他职业的比例占私立幼儿教师总数的13.4%。工作3年以上的幼儿教师根基能成为园所的主干教师,起到带动私立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浸染。私立幼儿园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人数年夜量流失踪,严重影响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衡水市私立幼儿教育的成长。

(三)主干教师频仍流动。

查询拜访所得数据剖明,衡水市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除了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频仍流动,有经验年富力强的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不竭从一所幼儿园转到另一所幼儿园,工作3—5年的私立幼儿教师频仍调动,私立幼儿园3所以上的占私立幼儿教师人数的6.7%。

二、原因剖析

(一)职前教育就业定位偏高。

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人才,究其原因,首要在于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就业时回避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年夜量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或选择进高校或选择进公立幼儿园或从事其他行业,即使进私立幼儿园也是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年夜城市的高档私立幼儿园。高学历专业人才以学历高为成本,在职前教育阶段,脱离一线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现实,对自身就业定位偏高,致使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专门人才。

(二)职后家庭压力剧增。

在与流失踪的5位衡水市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深度访谈的过程中,体味到其分开工作3—5年的幼儿园也很不舍,首要原因在于入职后来自家庭的压力一日千里。衡水市私立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工作3—5年的私立幼儿教师春秋年夜多在25岁以上,根基都成婚,已经生子或面临生子的问题。私立园中青年幼儿教师与刚入职幼儿教师对比,少了年青的感动、兴旺的精神,虽然也有对职业奋斗的设法,但在“女主内”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不美观念的影响下,多了良多家庭脚色,出格是在自己生子后,赐顾帮衬孩子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她们身上。而私立幼儿教师职业的高支出低回报与自身家庭的高支出之间的矛盾,使得部门中青年幼儿教师去职。

(三)社会、园所的身分。

中青年幼儿教师的年夜量流失踪与流动也与社会对私立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园所的打点等有关。因为国家对私立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轨制、职业规范轨制和职业保障轨制等欠缺,社会与园所对私立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较公立幼儿教师或其他阶段教师低。此外,幼儿园的待遇福利、幼儿园打点文化与规模等也是引起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频仍流动的原因。

三、对策

(一)辅佐确立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合理就业期望。

对于职前教育阶段,有用成立合理衡水市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的法子之一,是辅佐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成立合理的就业期望。黉舍应经由过程入学教育、入学后专业课进修、在学时代深切幼儿园一线见习、实习,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模拟招聘等勾当,辅佐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明晰“先就业再择业”的不美观念。此外,为填补私立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于职后教育而言,要增强对职后私立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其在专业理论晋升的同时,对自身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二)实施人文关切式打点。

对于私立幼儿园而言,不变衡水市私立幼儿教师队伍所做的全力是开展人文关切式打点。园长及私立幼儿园打点者应自动关注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队伍,不仅关注其教育教学营业的专业成长,更要从家庭、心理等方面关注其糊口阅历的成长。对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减压勾当”、“糊口辅佐1+1”等勾当,以激情、事业留人,高效地实施人文关切式打点。

(三)落实各项私立幼儿教师队伍培植的律例与轨制。

私立范文篇8

本文所谓私立学校,是与由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所立,并由其相应机关或部门主办的学校相对而言的,主要指由私人或其他组织与团体通过投资、集资等方式所创办和维持,并在其运行及内部管理方面享有较大自主权的学校。尽管从角度讲,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私立学校及其有关问题的教育政策法规,但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看,私立学校无疑是社会力量办学的一部分,党和国家对此一直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因此,随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私立学校得到了较大发展,对公立学校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管理,私立学校自身的许多弱点还难于克服,其发展状况还显得有些混乱。本文旨在我国私立学校的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私立学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私立学校教育的问题是其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办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方面存在不少缺陷

由于私立学校在我国的再现还只有几年时间,加上我国当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包办教育的格局并无明显的改变,民办和私立学校在生源、师资和办学经费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目前从事基础教育的私立学校,可分两类:一是人们所说的那种“贵族学校”,由于其收取超常的高额学费,其服务对象仅限于极少数“大款”,一般工薪阶层根本不敢问津,更不用说普通社会居民。另一类被人们称之为“平民学校”的私学。或是办在城镇,以无城镇常住户口及进城经商的工人和农民的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或是办在公办小学服务半径以外的边远地区,名为学校,实为教学点。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类学校都远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居民,创办伊始就存在着生源问题。特别是“贵族学校”的服务对象的问题更大,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非议。

又如目前私立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和不稳定的社会捐助,一般都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难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甚至有些私立学校开办几年至今,仍蛰居于租借的校舍之中,而无属于自己的教育场所。

再者,师资问题也是目前私立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私立学校的教师目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但年龄偏大。二是刚毕业就应聘的青年教师,这部分人有热情,但经验不足,加之面临着评职称和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往往呆不长久。三是以高薪聘请的公立大学教师(教授或副教授),或从其他公立学校“挖”来的骨干教师,这二部分人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功底,但往往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当面对私立学校的学生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和生活背景等方面参差不齐的问题时,他们原来在公办高校或中小学中所形成的那一套划一的教育教学,就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了。总之,目前私立学校不但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而且其现有师资在年龄结构等方面也极不合理。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学校发展的后劲及其预期的办学水准。

2一些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不正确

首先应当肯定地是,在私立学校举办者中,并不乏置名利于度外,而甘心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人士。但是,与此同时又应看到,借办学捞钱者也确有人在。如据报载:广东省的一些高价学校,为了争夺生源而搞欺骗宣传,有的说其可把学生直接送到加拿大深造;有的称其有80%的高考升学率;有的鼓吹其和机水平保证能达到大学生程度等。但实际上这些轻率的许诺很难兑现,有的私立学校甚至还将向学生集资或收取的巨额学费直接用于非教育性营业或者装进举办者的腰包。“至今广东省各高价学校收取的教育储备金总共不少于12亿元”[1],除用于建校外,“至少有一半多已投入市场运作”[2],而且,何止广东如此,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都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标准和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但是,部分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却有悖于此。例如,对极少数私立学校,尤其“贵族学校”来说,究竟谁能享有受教育权,完全取决于金钱的力量。正象人们所评论的那样:“校门八字开,无钱莫进来。”又如在教学方面许多私立学校往往片面强调热门科目,而对诸如政治、道德、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的科目和内容相当轻视,甚至根本就不开设;再如在培养目标上,有些私立学校口头上称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而实际上却是以非常奢侈的生活和条件造就着一批“小贵族”。

3许多私立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如有的私立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不明,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又如有的私立学校没有应设的董事会组织,其党、团和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也不健全等。

二正确引导我国私立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设想

如上所述,私立学校在我国的再现还只有几年的时间,无论其在自身内部或是所处外部环境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无疑应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社会力量办学(包括私学教育)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其具体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正确看待私立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众所周知,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够正确,人们往往谈“私”色变。因此,一般对于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觉得还可接受,而对私人办学的出现,则往往在思想上一时难于转过弯来。实际上,正如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所说,我们不应该被那种抽象的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争论所束缚。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应当按照党和国家关于“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的方针,使私立学校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并举,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例如法国的私立中学,在70年代就占同类学校的20%;韩国80年代的初中、高中、大专私立学校所占同类学校的比例,分别为38.8%、59.4%和85.9%[3]。再说,我国长期也有“两条腿走路”办学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与私立学校并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关于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私学教育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绝不可盲目发展,一哄而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国民教育体系。虽然这一体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但这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而决不能成为否定应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借口。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国民教育系统中,既应有私立学校的位置,使其成为公立学校的必要补充;但同时又必须坚持以公立学校为主体。这是由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又存在多种经济成份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2私立学校应当端正办学方向,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办学主体虽有不同,但是办学方向必须一致。这已为我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认。但正如前文指出的,近年来出现的“贵族学校”和“赢利学校”,无疑都是与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相背离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来就已令人忧虑,如果再对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很优裕的儿童在培养目标方面进行误导,其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些泡在蜜罐里的儿童,特别应该注重对其进行价值观、责任感和自身能力方面的再植与重塑。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办一所学校同办家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合规格只会危害一代人;而学校的产品(人才)如果不合规格则将危害几代人。因此,对于办学方向的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可喜的是,目前有些私立学校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北京私立光亚学校比较注重使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该校在让学生坚持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军训,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定期组织社会活动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智等[4]。

(2)应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办出特色。私立学校能否在主义教育园地站稳脚跟,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关键之一在于教育质量。私立学校一般都收费较高,这种高额学费必须与社会、家长的高期望值成正比。办学者如果只顾收取高额学费,而不在提高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方面下真功夫,则只能是自掘陷阱、自套枷锁。事实上,一些赢得社会信誉的私立学校,如私立华南女子学院就是注意瞄准市场需求,专业开设几乎与市场变化保持同步,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从而赢得所谓“华南的女儿不愁嫁”的美誉。[5]又如成都科艺中学坚持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除按照国家教委规定的各科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处,还大力强化外语和机的教学,增开《书法》和《国际礼仪》等课程,使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努力把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从而令求学者趋之若鹜的[6]。

要保证较高的教育质量,必须有高质量的师资作证。私立学校应当争取早日建立起一支在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均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但这仅靠采取高工资、高待遇的措施是乏力的,即使有不少中青年教师因慕高薪而来,但也不能就保证其热心教育事业,而且还难摆脱诸如评职称、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后顾之忧方面的。因此私立学校应当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使私立学校教师能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样平等的条件。例如可让私立学校在贯彻执行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聘合格教师。只要私立学校教师达到了教师任职条件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同样应承认其教师资格;又如可让私立学校申请选派的公立学校教师仍保留其公立学校教师的身份;再如私立学校教师在和业务进修以及评优等方面,应与公立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必须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国外也大都规定私立学校必须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而反对以赢利为目的。如日本《私立学校法》明确规定:“鉴于私立学校的特征,通过尊重其自主性,提高其公益性,而谋求其健康发展。”韩国《私立学校法》也规定:“本法依据私立学校所具有的特点,以确保其自主性,发挥其公益性,保障私立学校的健康为目的。”

私立学校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私立学校作为一种谋求公共利益的社会机构,其创办人或主要投资者虽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学校管理,但却不得将其视为私有财产。其二,私立学校的根本性质是学校,应以传播文化知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为根本宗旨,而不能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或其它集资方式来达到营利的目的。这就是说,学校是公益事业的这一基本性质决定其收费标准决不宜过高。在国外,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最高的也只不过是公立学校的两三倍左右。例如,日本私立高中学生的教育费约为56万日元,仅为公立高中26万日元的2.1倍。美国私立大学学费平均每年8000美元左右,也仅为州立大学平均4000美元的两倍[7]。我国还是一个发展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都还不富裕,因此,更不应超出上述发达国家的收费水平,对于那些动辄就收取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学费的私立学校,除了国家应当制订有关政策加以限制外,其自身更应当建立起明确的自我约束机制,以确保私立学校的公益性。

(4)规范和完善私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私立学校自身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系统地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a.建立学校董事会,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私立学校大多是由若干办学人员所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任命校长主持校内日常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是不够健全的。因为私立学校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隶属关系,自主权过大,因此常常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重大失误。国外的私立学校通常设立校董(理)事会作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审议学校重大事宜并做出相应决策,然后交由校长执行。董事会审议的问题包括:资金的预算与决算,借入资金及资产的取得、处理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变更,学校的合并和撤销,校长和教员的任命,以及经营收益事业的有关问题等等。这些均可作为我国私立学校设立董事会的借鉴和参考。为了使学校各有关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董事会成员的组成除投资者外,校长、学生家长代表及社会有关人士都应列入其中。除董事会之外,还应设置两名以上监事作为学校最高领导机构成员,其职责是负责监督学校工作的运营及董事会方面的常务工作。此外,为了使董(理)事会能够公正、高效地发挥作用,还应建立任命董(理)事及监事的亲属回避制度,以及处理好有关人员的兼职问题。在这方面,国外有些经验同样可供。如韩国的《私立学校法》规定:董(理)事会成员之间或监事之间,不能有近亲血缘关系;董(理)事长不能兼任私立学校校长,监事不能兼任理事长或理事;监事必须有一人具有师资格,以确保对专业性强的财务工作能实行有效的监督。

b.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私立学校办学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董事会及校长对财务的管理完全自主,产生滥用资金乃至贪污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私立学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问题。如日本文部省就制定有《日本学校法人会计基准》6章38条,对学校资金收支、消费收支及资金借贷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并明令各私立学校的设置者必须按照这一规定处理会计业务,编制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只有严格按规范、标准的会计制度办事,才有利于上级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也才能对学生家长有明白的交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应定期对私立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加强监督与指导。

c.设立家长委员会,使其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保证学生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便于家长与学校管理者直接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学生及其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形成一致意见反映给校方,并能从校方获得反馈意见。学校领导应尊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权和参与权,定期将学校的工作计划、经营状况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如实地向家长汇报,以求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设置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一个重要标志。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都日益重视发挥其作用,甚至将其与董事会等量其观。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上述有关私立学校应端正办学方向和重视自身建设方面的一些设想,对于办好私立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应该依据我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我国私立学校管理条例,对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及其申办条件、审批机关、业务督导与考评、师资队伍建设,董事会的组成及职权划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促使私立学校健康发展。

参考

1李军:《论私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94年第4期。

2史静寰:《简论欧美国家私立教育的和现状》,《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3徐广宇:《关于私立学校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第3期。

4吴忠魁:《中国私立学校现状述要》,《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第3期。

5曲铁华:《私立学校向何处去》,《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第3期。

6高洪源:《琐议私立学校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保护》,《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第3期。

7李守福:《私立学校制度初探》,《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8顾美玲:《私立学校与市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版)1994年第1期。

注释

[1]参阅戴自更:《高价学校需监督》,见《光明日报》1995年4月10日。

[2]参阅戴自更:《高价学校需监督》,见《光明日报》1995年4月10日。

[3]转引自夏欣:《私立学校景观》,见《光明日报》1993年4月6日。

[4]参阅蓝冰:《正面效应——私立学校透视之二》,见《中国青年报》1993年8月14日。

[5]参阅周大平:《奇女八十犹办学》,载《liào@①望》1991年第2期。

[6]参阅顾美玲:《私立学校与市场经济》,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

[7]转引自李守福:《私立学校制度初探》,载《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私立范文篇9

美国的联邦政府对于符合联邦政府的政策要求,适应国家需要的公、私立大学都给予资助。就资助的形式来看,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学生财政资助和研究资助两种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所谓学生财政资助,是指通过向学生提供贷款和津贴,资助适龄青年入学,以期达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大众化、民主化发展;研究资助根据“同行评价”,采取“卓越质量”“公平竞争”原则,在市场的作用下以直接拨款或签订研究合同的手段进行。此外,州政府还通过赠地、减免税收、免除公债等方式来支持私立高校的发展。

二、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政策分析

1.立法政策。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先后颁布实施的《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和《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则明确了国家和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财政资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这在帮助私立高校摆脱“经费危机”“质量危机”,充分发挥私立高等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更为实现其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私立高等教育大发展做出了贡献。除了中央政府,日本地方当局也有立法权。日本教育法规是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的产物,数量多,覆盖面广,形成了严整、完备和系统的私立高等教育立法体系。

2.管理政策。日本对私立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归口管理,私立高校全部归文部省直接管辖,文部省高等教育局除专门设有私学部外,还设有私立大学审议会,作为国家管理私立高等教育的参谋咨询机构。日本强调实行“法律行政”,《私立学校法》等法律授权文部省和地方政府决定批准和取消私立教育机构,以及某一公众团体是否有资格建立和运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但同时又规定文部大臣在批准新设私立大学和下达关闭私立大学的命令时,必须事先听取咨询机构———大学设置审议会的意见,否则视为非法。这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形成制约。

3.资助政策。日本政府原先对私立高校主要是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和向学生提供贷款及奖学金等,实行的是间接资助。日本对私立高校的资助通过文部省专设的私学振兴财团进行,主要以一般资助、特别资助和科研设施设备资助三种形式拨付资金。一般资助按教职员数、学生数等教育教学情况给予资助;特别资助是在一般资助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发展水平给予数量相差悬殊的经费资助,愈是名牌大学资助愈多;科研设施设备资助是对教育与科研设施设备更新的资助,以帮助各私立高校引进尖端的科研设施设备,加强私立高校的高科技研究。

三、发达国家私立高等教育政策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启示

1.注重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私立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用法律的威严来实施国家私学政策,以达成发展和管理私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美国和日本重视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应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在加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有关立法政策的同时,有必要强化法律文本的可操作性和可变性,注重法律规范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成文法,加强不成文法(判例法),以提高国家、政府和民办高校的法律意识,营造一个健全的法制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基于法律规定的条文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兑现,还需要加强执法和监督落实,严格依法治教。

2.明确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权限,健全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制度,做到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实施公共管理和民办高校依法自主管理的有机结合。一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设立、组织和运作进行“合法性管理”,如对民办学基本条件的审批、对办学经费的审计、对法律责任的追究等;二是通过提供无偿办学用地、低息贷款、经费资助、法律援助、信息服务等拓展“服务性管理”;三是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参与对民办高校的“合理性管理”,如开展对学校规模、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的评估,强化民办高校自我检查、自我评估意识和行为。

3.在美国和日本,私立高校和公立高校一样被看作是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源,对私立高校的资助被看作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美国和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私立高校主要靠收费维持,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政府资助则成为私立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政府完全有必要在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同时,强化资助行为;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这都将有助于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和减轻民办高校财政压力,进而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私立范文篇10

本文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力图从世界背景看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并尽可能地依据具体数据来说明观点,从而鲜明地区别于我国很多学者在介绍外国私立教育时所常用的定性方法。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为教育决策提供些许相关决策支持材料。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

句话既明确了国家政府对我国民办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良好愿望,也对民办学校的“补充”功能作出了原则

性的规范。然而,这里的“补充”是维持民办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的补充,还是允许其适度发展的补充,尚无明

确说明,只能等待《条例》的“实施细则”来作出规定。而本文可作为“实施细则”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因为

我国民办学校规模的预测和确定,不能完全忽视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于《世界教育报告》里的有效数据。所谓“有效数据”,就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既有八十年代的数据,也有九十年代的数据。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一个时期的数据,则不在选择之列,因为无法作前

后对比。在这一原则下,笔者选择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初等教育的数据和7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中等教育

的数据。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即私立学校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通过对这个比值的对比和分析

,我们将得出几点结论,并将结论作浅近的定性分析。

二、98国私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附图{图}

表1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初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美国,1980年

的比值为11%,而1992年的比值为10%,其变化特征为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很小。

(2)在9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初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

有53个,占54%;有所下降约有28个,占28.6%,而没有变化的有17个,占17.3%。

(3)表1表明:国外的私立初等教育,尽管在各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但发展和上升的势头是明显的。

附图{图}

表2的释读和分析:

(1)智利的私立初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20个百分点;格林纳达私立初等教育的降幅最大,下降了84个百分点。

(2)在变化最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有8个,降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仅有3个。

(3)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个,占98国的15.3%,说明多数国家的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之内,私立初等教育变化的相对平稳是明显的。

(4)就地区分布而言,增降幅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在非洲、拉丁洲和亚洲,很少出现在欧洲(东欧除外

)和北美洲,说明这些地区的私立教育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公私立初等教育的平衡已基本形成。

附图{图}

表3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的两组比值代表了两个极端,虽然就统计而言,它们都不在常态分布范围之里,但12年间未出现较

大的起伏,也可能暗示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其环境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2)这些国家的比值,无论是特殊的高,还是特别的低,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尽管上升的幅度多数在两个百分点之内。

(3)比值较低的国家,其公立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十分珍惜那百分之一和百

分之二,而不是政府缺乏财力来举办这很小一部分的教育。

(4)国别的地区分布在表3中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附图{图}表4的释读和分析:

(1)表4表明: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26.5%;在5~9%之间的有17个国家,占17.

3%;在10~24%之间的有34个国家,占34.7%;在25~49%之间的有11个国家,占11.2%;在50%以上的国家有10个

,占10.2%。

(2)比值在25%以内的国家有77个,占78.6%;在50%以内的国家共88个,占89.8%;

(3)由(1)和(2)可以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初等教育规模都在25%以内,因而只能是公立初等教育的某种补充。

三、78国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附图{图}

表5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中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比利时,1980年的比值为64%,1992年的比值为66%,其变化特征为增加或上升。

(2)在7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中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

有42个,占53.8%;有所下降的有31个,占37.9%;未发生变化的有5个,占6.4%。

(3)私立中等教育,就全球范围而言,上升势头是明显的。

附图{图}

表6的释读和分析:

(1)博茨瓦纳的私立中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加篷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个百分点。

(2)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9个国家;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4个国家,升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其升降幅度全部在5个百分点之上;如果与表2相比,则可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的变化幅度大于私立初等教育。

(3)就地区分布而言,升降幅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基本不在此列。

附图{图}

表7的释读和分析:

(1)在比值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除孟加拉国、斐济和毛里求斯以外,其它国家的比值均有上升。

(2)在比值排名倒数前10位的国家中,除斯里兰卡和希腊未发生变化外,其它国家的比值也都有所上升。

(3)从表7与表3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相比于私立初等教育,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一些,例如就

比值排名第10位的数字而言,私立初等教育由1980年的55%下降到52%;而私立中等教育同期则由48%上升到62%。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附图{图}

表8的释读和分析:

(1)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7个国家,约占9%;在5~9%之间的,有14个国家,占17.9%;在10~

2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33.3%;在25~49%之间的,有19个国家,占24.4%;占5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占15.4%。

(2)如表8所示,比值在50%以内的国家,占84.6%,而在其中,比值在5~49%之间的国家有4

0个,居三分之二多。

(3)如果按照10个百分点划段,那么则发现:10%以内的,有23个国家;11~20%之间的,有17个国家;在2

1~30%之间的,有12个国家;换言之,多数国家的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30%以下。

(4)将表8与表4作一比较,则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私立中等教育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初等教育的规模,因为

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25%以上的国家,仅占21.4%;而私立中等教育规模超过25%的国家,约占40%。

四、结语

自1980年至1992年,私立初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有28个,占98国的28.6%,私立中等教育规模

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共31个,占78国的40%弱。由此我们可从反方向得出:世界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明显

的。私立中小学教育继战后初期的大发展而曾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那么为什么八十年代以来能够出现这种反

弹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加教育服务的品种,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而选择的

背景,自然是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的反映,以及人们对公立教育信心的不断下降。因此,鼓励私

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成为不少国家的共识,这里的鼓励不是以牺牲公立教育为代价,而是尽可能的创造适度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