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0:52:37

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范文篇1

一是着力于思想教育,促进政治素质的提高。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部领导不定期与组工干部开展谈话,坚持每周一次的党支部学习活动,及时了解掌握组工干部的思想脉搏。坚持经常性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励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征集基层干部“金点子”、格言警句及意见建议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组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着力于学习实践,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实行“季度工作计划”、“每季工作汇报”等制度,开展“调研月”活动,结合工作职责、业务特点、岗位性质,积极开展“比知识、比技能、比业绩”的“三比”活动,努力使每个组工干部真正成为“会思、会写、会说、会做”的“四会”型干部。

三是着力于质量管理,促进制度运作的规范。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工作项目责任管理、工作任务分解制度,进一步强化组工干部的工作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组工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着力于文化建设,促进队伍形象的改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组工干部的业余生活,做到每月搞一次集体活动,组织一次篮球比赛,开展一次交流大讨论,进一步增强组织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文明科室、先锋党员、学习型干部等争先创优活动,营造有利于组工干部发展、相互协作进取、部门内部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组织部门“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形象。

能力建设范文篇2

一、主体素质层面: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信息素质

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信息素质是我们党执掌信息能力的关键因素。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明白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设施手段,掌握网络媒体,而绝不能甘当“外行者”和“门外汉”。适应信息化的需求,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信息素质的培养。

1、注重对党员干部信息观念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执政党重要的神经系统,我们须注重对党员干部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离开及时、准确的信息,执政将举步维艰。要引导党员干部勇于学习各种新的信息技术,善于用新的信息技术为更好地执政服务。在意识中不要存在马克思主义与网络相距较远,或者说网络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之类的观点,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也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的。恩格斯说过,科学发展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当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时,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将信息适时地转化为社会财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加强对党员干部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快速获取信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才能提高他们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管理、提供全新服务、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党员干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实用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等级考核制度,将该考核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3、加强党员干部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执政信息化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执政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强化他们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运行机制层面:把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转变政府的职能结合起来

信息化过程提供给党和政府的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它所带来的是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变化。党执政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并不是意味着只是购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或是开发一个信息系统那么简单,它包括了从管理到运作的规划,从资源整合到政务物质流、信息流重组与创新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转变政府的职能结合起来。

1、加强和改进党务管理,提高党务工作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经常性。这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党建和党务活动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方法,提高党执政的工作效率,增强党的工作科学性,就尤显重要。这就要做到:在党的各级组织进行决策时,要灵活地运用系统工程的运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的优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预测性原则,以增强党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在党员干部队伍管理中,要运用系统控制论的原理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预见性;在党员教育中,要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技术、传媒技术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质量;在党风治理中,要运用控制论基本原理和方法,标本兼治,探索和形成切实有效的党风党建新思路和新途径。

2、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政府工作最根本的职能主要有两项,其一是推行政令,其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在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中国的政府管理改革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时代的特殊性,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一直没有能够科学的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管理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施政需要符合公众的意志和愿望,使政府行为更加取向公众化和以“顾客”为中心,建设一个顾客导向型政府,而不是将一个职能错位的行政系统搬到网上。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由市场解决的问题,要尽量用市场方式进行解决,政府要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在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要实现政企分开;在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将政府的一些职能交给中介机构。同时,还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整合行政组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以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为基础,要建立政府规模控制的有效约束机制,而在行政组织的整合方面,还要充分考虑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新问题。

三、资源建设层面:充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需要的网络资源

主动建设好网络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党资源建设层面可以分为两项内容,一项是意识形态资源,另一项是民主效率资源。

能力建设范文篇3

一、乡镇领导班子能力素质现状

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个永不言竣工的工程。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政治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一些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对如何执政、如何履职还缺乏深刻认识,发展观念、群众观念、勤政观念比较淡薄。

2、服务效能还不适应新要求。一些乡镇领导班子工作能力有限、办事效率较低,班子合力不强,整体效能发挥不够好。

3、领导方法还不适应新发展。一些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工作方法简单,决策不科学,不依法办事的问题。

二、我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委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建立健全能力建设各项机制入手,一抓学习,二树规范,三强效评,着力构建领导班子学习、目标及考评三大体系,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性的实践。

1、举措之一:构建学习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是能力素质提升的直接动力,也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抓学习力的提升始终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加强能力素质建设的重要手段和紧迫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建立学习交流机制。

一是分类培训,提升学习针对性。针对新形势下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灵活设置培训班次,全面深化培训内容,不搞“一锅煮”,防止“夹生饭”,达到了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的目的。如对“一把手”领导和副职领导的不同能力素质要求,分类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近年来,我们举办了招商引资、城建规划等各类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乡镇领导干部260余人次。同时,举办境外培训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等班次,以不断增强乡镇领导干部能力素质。

二是组建团队,提高学习自主性。现在乡镇工作事务繁忙,乡镇领导干部承担着重要职责,为了正确处理工与学的矛盾,不使学习培训流于形式,我们积极在学习培训形式上进行革新。在分类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团队管理形式,按学习小组组建成团队,进行自主化的快餐式培训。如对今年新提拔的7名镇长人选,我们召集起来组成学习团队,明确小组长,以区委党校为基地,每周一次业务培训,具体事宜由小组长联系协调。学习采取集中辅导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安排了财税审计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这样的团队形式,不仅在时间上可以相对自主,而且在学习内容上非常具有针对性,从而确保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是注重交流,提高学习实效性。在乡镇干部的学习教育上,我们不搞“一言堂”,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培训方式和内容。注重交流有三层含义:第一,在培训内容上交流意见。我们主动征询乡镇领导干部意见和建议,按照他们的需要开出“菜单”让他们选学;第二,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不搞“灌注式”培训,形成教、学互动,发挥学习团队的灵活优势,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踊跃提问、发言、交流看法。第三,在培训形式上注重交流。在学习培训上不拘泥于课堂式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主动借鉴和学习周边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乡镇与乡镇之间也形成良好互动,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2、举措之二:构建目标体系,提升履职能力。

学习培训是能力素质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在加大对乡镇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针对领导干部个体和班子,分别建立了岗位职责规范机制和班子工作规范机制,明确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和条件,以此规范行政行为,引导能力建设。

(1)建立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机制。在按照常州市委要求建立**区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文本的同时,我们结合乡镇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在全区各乡镇中逐步推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按照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逐步明确和规范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工作职权、资格条件、素质标准和能力要求,并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为选拔任用干部、加强考核评价、调整优化班子提供标准和依据,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履行本岗位职责的领导干部提供了能力素质要求的标准尺度,可以进行自我对照,促进提高,从而达到人岗相适的最佳效应。

(2)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规范机制。今年下半年,我们着手在各乡镇推行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规范》,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分工负责、议事规则、重大问题决策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运作体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规范的制定,为健全乡镇领导班子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推进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供了重要途径,也进一步促进了乡镇领导班子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水平。

3、举措之三:构建考评体系,提升发展能力。

在强学习交流、明职责要求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研究如何对乡镇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考核评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科学的考评体系,真正通过评价,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组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

(1)建立党委任期目标责任制。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和发展能力,关键是要科学界定党委和政府各自的职责,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使党委集中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建立乡镇党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乡镇党委任期目标》,目的就是把党委的工作任务量化到每个班子成员,为广大党员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的工作实绩提供标尺,促使党委班子成员自觉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践证明,建立党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后,乡镇党委班子的履行职责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切实改进和完善了乡镇党委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镇党委在党的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既是深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考核这个导向作用,促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区委在出台《乡镇主要领导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制度、规范,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对考核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准则,把考核公正性和公开透明性统一起来,把民主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逐步在乡镇领导班子中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公众广泛参与这个平台,把“群众认可”作为考察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把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贯穿于干部政绩考核的全过程,从而促进乡镇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了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政绩观所匹配的能力素质要求。

(3)建立能力素质测评机制。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开展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测评工作,借鉴以往干部民主测评的做法,对测评要素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并有针对性地把正职领导和副职领导的测评要素进行科学分类划分,分别增强了驾驭全局、决策能力、表率作用、善抓共管、民主作风和执行能力、配合意识、分工比重、组织协调、应对矛盾等要素,使测评要素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对测评的程序进行创新,设置了民主测评和双向测评等环节,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测评手段的合理和科学,促进能力素质测评结果的公正和准确。对能力素质测评的结果,我们都进行直接的、原汁原味式反馈。对每个乡镇列前五名的,予以公示,以形成典型示范和引导,对第一次和连续第二、三次列最后一名的,分别采取提醒谈话、试勉谈话或组织调整,从而达到鞭策和激励作用。通过推行能力素质测评,一方面可以促进领导干部自我对照测评的能力素质项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加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能力素质测评,进一步推优惩劣,推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促进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

能力素质测评机制是我区乡镇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体系中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对乡镇领导干部能力素质进行检验的配套机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通过测评结果的运用,形成了能力素质典型示范和鞭策激励;另一方面,通过测评了解和掌握乡镇领导干部目前的能力状况,为加强能力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对乡镇领导干部培训锻炼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委研究和制定乡镇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规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启示和对策

1、启示一:抓能力建设不能仅抓执政能力建设,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

能力建设范文篇4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的人民法院,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同法院工作实际相结合,着力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各级法院大力加强基层法院建设之际,作为基层法院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并使司法机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加强基层法院建设工作的崭新课题。

一、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

基层人民法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动把法院工作,放到大局之中去定位,在大局当中找准坐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工作部署上始终贴近大局,在办案实践中心系大局始终使法院工作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

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要求,尊重保障人权,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和发展。坚持把司法为民要求贯彻到案件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公正地审理好、执行好每一起案、处理好每一位群众来访,在各个环节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性质和“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要进一步强化亲民、爱民、便民、利民观念,采取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便民利民措施,改进司法作风、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二、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审判职能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能力,直接体现在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上。1、要充分发挥打击职能,全力参与“平安”建设。把“严打”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做到思想不麻痹、行动不松懈,继续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2、充分发挥诉讼调解职能,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注重运用诉讼调解职能,依法及时调处各类社会矛盾。把社会保障案件、群体诉讼案件及婚姻家庭、债务、赔偿、相邻权纠纷等案件作为重点,努力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3、发挥对经济关系的调节职能,为党和国家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积极审理好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案件,对企业改制和破产纠纷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加大审判工作力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产组合、促进产业调整和生产建设资金的有序流转。要大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依法保护力度,对涉及民营经济主体的案件,在依法公正的前提下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确保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认真审理好涉及招商引资的案件,树立“人人是环境,案案是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受理,依法妥善审理,决不因服务不到位、审理不及时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大局。4、加大司法监督力度,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要认真、妥善审理行政案件,通过行政审判,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社会权利,监督、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5、抓好执行工作,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要把执行工作提升到维护法制权威和人权保护的高度来对待,认真落实执行工作分权改革,严格限制延长执行期限的签批,灵活运用执行担保、执行和解、执行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开庭执行等方式,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到有效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法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要按照“理顺职能、创新机制、规范运作”的原则,提高法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1、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的原则,加强以法官业绩考核为核心的考评机制。要按照现代司法规律的要求,科学设定法官考核指标,突出法官实绩考核,体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方向,建立法官业绩档案,构建科学的法官考核机制。对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对法警、司法行政人员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建立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2、要加强审判运行管理,促进审判流程的规范化运作。把审判流程作为管理主线,把程序、效率、效果作为管理重点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审判权、执行权公正、高效行使。3、加强审判质量管理,确保公正与效率。建立完善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案件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4、进一步加强了行政管理,切实提高保障能力。要把提高服务审判的水平作为行政管理的主线,以提高保障能力、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环节,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5、以开展信访案件集中治理活动为契机,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要把正确处理信访问题作为加强“平安”建设和实现“六无法院”目标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信访流程管理,畅通渠道,规范秩序,强化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解决问题。要坚持对案件的摸排制度,对不稳定因素和重点案件进行登记、分析,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要加大对信访案件的处理力度,贯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切实依法把涉法信访问题解决好,并通过解决涉法信访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

能力建设范文篇5

一、对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基本要求的认识

加强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三个代表”的成效为根本标准。

**大明确提出的“五个能力”,构成了能力建设的基本方面。就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而言,要以“五个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十个重要方面:首先,应该是政治敏锐,立场坚定,业务上精通娴熟。即:①政治和业务能力。能够正确判断和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和一般规律,准确把握工作主动权,熟练掌握分管工作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②学习思考能力。自觉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能找准实际工作与大局、大势的结合点。其次,应该是作风过硬,务实进取,勇于开创新局面。即:③适应和实践能力。自觉完善和改进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较好融人到社会大环境和工作小环境,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④竞争发展能力。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能够在竞争中围绕发展问题谋良策、求突破;⑤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大胆创造,不断吸取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关注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第三,应该是顾全大局,正确决策,善于团结和使用干部。即:⑥团结协作能力。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照顾全盘,协调各方面力量;⑦科学决策能力。坚决维护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够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又能够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⑧知人善任能力。选贤任能既不拘一格,又科学规范,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第四,应该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始终坚持为民宗旨。即:⑨依法办事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实施的领导活动符合法律规定,领导方式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⑩自我净化能力。党委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敢管、严管、善管”,健全防范、制约机制;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免疫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浩然正气。

二、锦州市围绕加强能力建设做好干部工作的实践

1、围绕能力标准推荐考察干部。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选任干部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干部考察工作实施细则》,推行了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等,做到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民主推荐干部,既看得票情况,又看实际能力;重点考察干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做成了什么,效果怎么样,使在经济工作中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凸显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实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2、围绕能力的提高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了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干部近千人,同时至少要选派100名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在突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等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比重。每年选派30—5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上级机关和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任职或挂职,并定期进行跟踪考核,把经济工作成绩、招商引资成果等列为重点内容,促进干部能力的提高。

3、围绕能力的发挥管理使用干部。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树立“重实绩、论真才、凭公论”的用人导向,突出了“四优先”原则,即: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优先选用,眼界宽、知识层次高的干部优先安排,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优先引进,县(市)区和市直经济部门领导班子优先配备,营造了能者有其职、贤者有其位的良好氛围。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交流干部,加强考核监督,形成了能者上、差者下的良好秩序。

4、围绕能力的优化组合选配领导班子。在选配领导班子中始终强调选准配强“一把手”,在班子整体最优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个体。选择“一把手”时,力争以全求精,既要求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又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特别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统帅能力;选择副职时,力求以精求全,既要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专长,又能够独立负责地领导一个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班子群体的素质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等,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三、提高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几点思考

1、树立新的选人用人观念。一是适应“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通过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把那些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思路不清、点子不新,长期打不开局面的“守业型”干部挪动岗位,拓宽干部“下”的渠道。二是适应“改革要有新突破”要求,敢越资历、敢跨台阶、敢破常规,大胆使用那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改革型”、“创新型”干部,让其在最佳年龄段发挥“效益”。三是适应“开放要有新局面”要求,逐步建立“跨地域、越体制”各类人才融会贯通的开放选拔新模式,既大力选拔那些“开放型”、“开明型”、“开拓型”干部,又大胆起用那些有能力、有潜力但也有某些缺点的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四是适应“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根据本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题目”决定配什么样的班子、用什么样的干部,坚决打破“因人设岗”、“平衡照顾”、“将就用”等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做法;走出传统的、面面俱到的目标考核做法,突出有无创新性、突破性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新局面。

2、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当前,要在内容上体现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使广大干部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正确运用理论,对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强化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包括市情、县情及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经济管理等,使领导干部既充分了解所在地域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又系统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三要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领导干部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行政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以更好地推进依法行政,使广大干部成为做好本职工作“行家里手”。

能力建设范文篇6

一、对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基本要求的认识

加强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三个代表”的成效为根本标准。

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五个能力”,构成了能力建设的基本方面。就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而言,要以“五个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十个重要方面:首先,应该是政治敏锐,立场坚定,业务上精通娴熟。即:①政治和业务能力。能够正确判断和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和一般规律,准确把握工作主动权,熟练掌握分管工作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②学习思考能力。自觉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能找准实际工作与大局、大势的结合点。其次,应该是作风过硬,务实进取,勇于开创新局面。即:③适应和实践能力。自觉完善和改进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较好融人到社会大环境和工作小环境,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④竞争发展能力。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能够在竞争中围绕发展问题谋良策、求突破;⑤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大胆创造,不断吸取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关注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第三,应该是顾全大局,正确决策,善于团结和使用干部。即:⑥团结协作能力。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照顾全盘,协调各方面力量;⑦科学决策能力。坚决维护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够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又能够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⑧知人善任能力。选贤任能既不拘一格,又科学规范,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第四,应该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始终坚持为民宗旨。即:⑨依法办事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实施的领导活动符合法律规定,领导方式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⑩自我净化能力。党委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敢管、严管、善管”,健全防范、制约机制;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免疫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浩然正气。

二、锦州市围绕加强能力建设做好干部工作的实践

1、围绕能力标准推荐考察干部。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选任干部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干部考察工作实施细则》,推行了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等,做到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民主推荐干部,既看得票情况,又看实际能力;重点考察干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做成了什么,效果怎么样,使在经济工作中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凸显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实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2、围绕能力的提高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了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干部近千人,同时至少要选派100名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在突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等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比重。每年选派30—5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上级机关和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任职或挂职,并定期进行跟踪考核,把经济工作成绩、招商引资成果等列为重点内容,促进干部能力的提高。

3、围绕能力的发挥管理使用干部。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树立“重实绩、论真才、凭公论”的用人导向,突出了“四优先”原则,即: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优先选用,眼界宽、知识层次高的干部优先安排,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优先引进,县(市)区和市直经济部门领导班子优先配备,营造了能者有其职、贤者有其位的良好氛围。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交流干部,加强考核监督,形成了能者上、差者下的良好秩序。

4、围绕能力的优化组合选配领导班子。在选配领导班子中始终强调选准配强“一把手”,在班子整体最优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个体。选择“一把手”时,力争以全求精,既要求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又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特别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统帅能力;选择副职时,力求以精求全,既要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专长,又能够独立负责地领导一个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班子群体的素质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等,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三、提高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几点思考

1、树立新的选人用人观念。一是适应“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通过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把那些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思路不清、点子不新,长期打不开局面的“守业型”干部挪动岗位,拓宽干部“下”的渠道。二是适应“改革要有新突破”要求,敢越资历、敢跨台阶、敢破常规,大胆使用那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改革型”、“创新型”干部,让其在最佳年龄段发挥“效益”。三是适应“开放要有新局面”要求,逐步建立“跨地域、越体制”各类人才融会贯通的开放选拔新模式,既大力选拔那些“开放型”、“开明型”、“开拓型”干部,又大胆起用那些有能力、有潜力但也有某些缺点的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四是适应“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根据本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题目”决定配什么样的班子、用什么样的干部,坚决打破“因人设岗”、“平衡照顾”、“将就用”等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做法;走出传统的、面面俱到的目标考核做法,突出有无创新性、突破性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新局面。

2、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当前,要在内容上体现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使广大干部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正确运用理论,对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强化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包括市情、县情及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经济管理等,使领导干部既充分了解所在地域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又系统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三要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领导干部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行政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以更好地推进依法行政,使广大干部成为做好本职工作“行家里手”。

能力建设范文篇7

一、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成材成器的必由之路,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说、非学无以立德。明代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历览前贤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执政离不开学习,治学亦有助于执政,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与其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成正比的。理论水平越高,知识面越广,其从政能力也就越强。一介武夫是治不了国的,即使要治也是勉为其难。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信息传播迅速,各种新的事物层出不穷,组工干部要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用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要把学习当作基础性能力来培养,当作组工干部成长的动力源。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向领导和同事学,还要向群众学。从阅读精华篇章中提高学习力,在自身工作中提高学习力,在与同事沟通中提高学习力,在联系群众中提高学习力,在观察事物中提高学习力。总之,组工干部要适应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志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说过:在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主席说的“本领恐慌”是指面对新的环境条件、新的形势任务,个人因缺乏知识、缺乏技能、缺乏本领而担忧,害怕以至惶恐不安。现在,同志说的“本领恐慌”现象在我们组工干部队伍中也依然存在。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党始终能够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组工干部就要确立终身刻苦学习的好态度,把学习作为进步的基础和阶梯,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本领,通过学习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懂理论、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能干、能写、能讲的复合型人才,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够担当得起发展重任的优秀组工干部。

二、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是组工干部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能力。这种能力可分解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能力,综合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能力,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的能力,研究对策、提出建议的能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有助于组工干部在观察问题方面有全局观念,分析问题方面有理论依据,解决问题方面有丰富经验。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方面,要做到通过经常性的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提高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通过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多地、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通过经常的调查研究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观的能力,战略谋划的能力和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来提升组工干部工作水平并以此来作为衡量组工干部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不懂得或不善于搞调查研究,就难以成为合格的组工干部。

三、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判别能力

判别力主要是对事物和人的判断能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判别能力,重点是提高判断事物、判断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要有准确判断形势和任务的能力,要增强对形势和任务的敏感性,紧跟改革发展大势,掌握工作主动权。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发展阶段,用人是关键,组工干部在识人用人方面,要当好党委的参谋,就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通过自己了解和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对人才的德能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通过去伪存真,对人才做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其次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善于剖析深层次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譬如我们在考察干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遇到测评或推荐情况与干部实际德才素质不一定相符的情况,如果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鉴别,就会造成识人的失真、失准。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在识别干部时,通过综合分析,对干部所在单位群众思想状况、参评人员对干部了解程度和干部本人的个性特点来分析,使之达到客观准确地认定人才。组工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在人才选用上出现了不公,就会影响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也影响组工干部在干部群众中的公道正派形象。

四、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主要能力之一。组织部门工作量大、面广,有时党委领导觉得某个方面工作重要,会让组织部门参与其中。而组工干部又不是万能干部,这种时候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还要善于沟通协调,善于处理协调好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并讲究沟通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增强协调的主动性,加强事前沟通,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这方面尤其重要。要主动听取其他部门对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还要多下基层,多和基层负责人接触,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沟通;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与上级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要坚决照办,对不明确的问题和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的事实要多请示、多汇报。其次要增强沟通协调的灵活性。组织部门的工作,其政策性和原则性都是很强的,不容许随意的人为因素掺杂其中,但也不能因此而死板一块,黑脸一张。组织部门做人的工作时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沟通协调中要有灵活性,善于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工作目的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组工干部也要适应时代潮流,做到主动沟通,善于沟通,在沟通协调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创新能力

能力建设范文篇8

一、建设原则

以政府、军区《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加强应急机动力量建设的意见》为依据,以提高我区民兵应急力量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能力为目标,确保有效应对灾害事故、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军地融合。加强民兵应急力量能力建设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实行军民融合、军地共建,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有效促进建设落实。

(二)任务牵引。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围绕可能遂行的应急救援任务,配套指挥设施,建强专业队伍,配齐装备器材,达到建设与使用相适应。

(三)突出重点。突出指挥手段和黄河防凌、防化救援、矿难救援等分队建设,把握指挥手段、力量编组、装备保障等关键环节,有效整合人才和装备资源,抓好系统配套建设。

(四)分类建设。根据地区特点、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应急力量建设种类、规模和布局,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按照属地负责、对口建设的要求,分级分类抓好落实。

二、任务区分

民兵应急专业力量能力建设任务重点是区级指挥设施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指挥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野战应急指挥平台(卫星通信指挥车)、指挥装备器材和野外生活保障设施建设,实现军地兼容、灵活多样、资源共享的“动”中指挥和“动”中保障。各应急专业分队建设主要根据分队不同的任务配备装备物资器材,保障遂行任务需要。

(一)指挥设施建设。区政府主要负责指挥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根据建设需要安排保障经费;人武部提出指挥设施建设需求,按照确定的项目完成建设任务。(装备器材配备见附件表一)

(二)应急力量建设。根据应急力量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重点建设防凌防汛、防化救援、交通运输、医疗防疫等分队。各专业分队以现有装备器材为基础,采取购置、预储、征用相结合的方式补充完善,进一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装备器材配备见附件表二至附件表七)

1、区级组建100人的应急专业力量,主要包括以下6支专业分队:

防凌防汛分队20人,组建在拉僧仲办事处,主要配备个人防护、抢险救援和爆破器材等,所需装备器材自行协调保障。

防化救援分队30人,组建在化工有限公司,主要配备侦测、防护、救援等装备器材,所需装备器材自行保障。

医疗救护分队10人,组建在人民医院,主要配备救护车辆、医疗器械、常用药品等,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保障。

交通运输分队20人,组建在经济开发区,随时征用不少于5辆运输车,所需车辆自行协调保障。

供水抢修分队10人,组建在自来水公司,主要配备供水抢修工具、车辆和器材,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协调保障。

电力抢修分队10人,组建在海勃湾发电厂,主要配备电力抢修工具、车辆和器材,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协调保障。

2、各镇、办事处组建总数120人的应急力量,主要包括以下4个应急排。

应急一排30人,组建在,主要配备背囊、迷彩服、被褥、警棍、盾牌、头盔,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保障。

应急二排30人,组建在镇,主要配备背囊、迷彩服、被褥、警棍、盾牌、头盔,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保障。

应急三排30人,组建在镇,主要配备背囊、迷彩服、被褥、警棍、盾牌、头盔,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保障。

应急四排30人,组建在山办事赴,主要配备背囊、迷彩服、被褥、警棍、盾牌、头盔,所需装备物资器材自行保障。

各分队所需专业器材和单兵装备物资由备组建单位配备,分队指挥实施器材配备由区人武部提出需求安排,区政府保障实施。区人武部负责分队业务建设。

三、建设标准

按照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加强应急机动力量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应急力量建设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指挥设施完备。按照要素齐全、功能完备、配套实用、

携行方便的标准要求,建成集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采取、处理、传输于一体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动中通”、“全时通”,确保指挥快捷、灵敏、高效。

(二)队伍编实建强。按照政治思想好、业务知识熟、操作技能精的要求,合理配置备类分队,选定的民兵耍保持在位,人员满编率达到100%以上,出动率达到80%以上。

(三)装备完好配套。根据配备标准和遂行任务需要,逐项配套完善装备物资器材,配套率达到95%以上;加强使用管理和维护,除预储预征及专业技术装备器材外,其余装备均要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完好率达到95%以上。

四、建设步骤

遵循注重基础、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边建设、边使用、边检验、边完善的方法,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筹划部署阶段(2011年4月)。2011年4月1日至15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建立领导机构;2011年4月16日至30日,下发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

能力建设范文篇9

一、客观审视我县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现实状况

近两年来,我县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用人理念,始终致力于配备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镇党委班子,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乡镇党委整体素质。我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中央对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和“西培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十五干训规划》,灵活培训方式,切实加大了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一是依托“主阵地”开展培训。选送了21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依托县委党校积极开办专题培训班4期,受训乡镇科级领导干部165人次。二是整合资源,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选送4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深圳市干部经理学院培训班培训。三是外派学习锻炼,注重提高干部工作实践能力。20*年5月至9月,我们先后分两批选派了4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乡镇优秀年轻干部7名)赴经济特区珠海市香洲区跟班学习锻炼两个月,增长了干部的才干和阅历,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2、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乡镇党委作风建设。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因地制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将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围绕“三个代表暖人心,服务群众见真情”的活动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展示先锋岗”、“六比六看”(比学习,看谁宗旨树得牢;比作风,看谁边学边改行动快;比态度,看谁突出突出问题找得准;比奉献,看谁服务群众心意诚;比创新,看谁主题实践活动实,比结合,看谁促进工作效果好)、“六大行动”(扶贫攻坚、党群共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贫困学生助学、失地农民关爱行动)等“自选动作”,将先进性教育活动融入了各项工作之中。活动中,各乡镇党委共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000余条,突出问题700多个,已整改400多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1万余件,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以优化人员配置为目标,着力增强乡镇党委整体功能。近两年来,按照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增强活力、强化功能的原则,县委先后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充实,提拔使用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异岗交流21人次,改任非领导职务和降免职10人,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3年的42.17岁下降为20*年的39.1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1.3%上升到89.2%。同时,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员配置更趋于合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总体看来,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建设是一项已经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乡镇党委能力状况与现实工作需要始终处于一个“不适应----适应----不适应”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表现出两个不适应:

1、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与改革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法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部分乡镇党委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出四种心理状态,或单独存在,或相互交织。一是盲从心理。有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缺乏理性判断和宏观把握,对农村工作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不能立足本地、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工作状态,机械地执行命令,生硬地效仿他人,缺乏创造性。二是求稳心理。有的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改革怕担风险,创新怕出乱子。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贫乐道,按部就班,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农业、农村工作新形势,特别是对乡镇职能的转换,有的乡镇党委准备不足、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四是牢骚心理。有的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大二统、简单直观的乡镇工作模式,不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对有些改革措施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因此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么退避三舍、上交矛盾,要么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与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乡镇党委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沿袭着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管种催收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民主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如当前农民亟需帮助的市场供求信息、产业项目选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二、准确把握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提出了要加强执政党“五个能力”的建设,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也是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乡镇党委而言,就是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把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着力提高七个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习能力,打牢理论基础。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切实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心理需求,外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应对形势挑战、履行工作职责、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突击学习为经常学习、变假学为真学,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2、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判断内外形势,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总揽全局,认清主流与支流,辨别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明确的是非观,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正确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辩是非敌我;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善于在形势好和工作顺利的时候,看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居安思危,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要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站稳脚根,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3、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勇于开拓创新。一是要具备战略性思维能力。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判断形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确立科学的政策和策略,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二是要具备开放性思维能力。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胆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理念,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三是要具备系统性思维能力。在农村工作中摒弃单向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放眼全局审视局部,置部分于整体之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拈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4、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善于博采众长。良好的决策素质对乡镇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具有吃透“上情”的本领。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贯彻执行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其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既明确当前的要求又能预测下步工作走向,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方位。二是要有洞察“下情”的能力。通过深入实际解剖问题、探索规律、寻求答案,通过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在调研过程中汲取决策营养。三是要有集中智慧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具备良好的民主素养和善于集中意见的能力。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果断、正确而有效的集中,形成集体决策并付诸实,防止议而不决。

5、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地方经济。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核心,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和本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在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和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服务上来,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等牵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上下功夫。在领导方式上,由直接干预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通过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准确传递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搞好产品营销服务等方法,教育群众换脑子,自身示范做样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在引导中实现领导、在服务中凝聚民心。在工作方法上,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经济、民主、法律手段为主转变,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增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驾驭能力。

6、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要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及时地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动态,做到胸怀全局、未雨绸缪。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灵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要遇事冷静、从容应对。面对集体上访、聚众闹事以及重大灾害、事故,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依靠群众,冷静分析,沉着处理,以免忙中出乱。三是要强化宗旨观念。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把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处理各种矛盾的准则,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7、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依法从政。一是牢固树立法律观念。要带头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违法。二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

三、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基础条件。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提高党政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要注意培养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的战略眼光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把握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判断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社会走向,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从而增强方位意识和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既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干部的个性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对乡镇党委的重点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既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固定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既要注意全面性,又要坚持简化优化、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能够反映本质特征指标,做到重点突出、简洁直观。

3、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正确方向。要立足乡镇实际,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启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乡镇党委的活力。

能力建设范文篇10

一、客观审视我县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现实状况

近两年来,我县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用人理念,始终致力于配备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镇党委班子,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乡镇党委整体素质。我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中央对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和“西培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十五干训规划》,灵活培训方式,切实加大了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一是依托“主阵地”开展培训。选送了21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依托县委党校积极开办专题培训班4期,受训乡镇科级领导干部165人次。二是整合资源,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选送4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深圳市干部经理学院培训班培训。三是外派学习锻炼,注重提高干部工作实践能力。2005年5月至9月,我们先后分两批选派了4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乡镇优秀年轻干部7名)赴经济特区珠海市香洲区跟班学习锻炼两个月,增长了干部的才干和阅历,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2、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乡镇党委作风建设。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因地制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将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围绕“三个代表暖人心,服务群众见真情”的活动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展示先锋岗”、“六比六看”(比学习,看谁宗旨树得牢;比作风,看谁边学边改行动快;比态度,看谁突出突出问题找得准;比奉献,看谁服务群众心意诚;比创新,看谁主题实践活动实,比结合,看谁促进工作效果好)、“六大行动”(扶贫攻坚、党群共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贫困学生助学、失地农民关爱行动)等“自选动作”,将先进性教育活动融入了各项工作之中。活动中,各乡镇党委共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000余条,突出问题700多个,已整改400多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1万余件,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以优化人员配置为目标,着力增强乡镇党委整体功能。近两年来,按照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增强活力、强化功能的原则,县委先后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充实,提拔使用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异岗交流21人次,改任非领导职务和降免职10人,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3年的42.17岁下降为2005年的39.1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1.3%上升到89.2%。同时,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员配置更趋于合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总体看来,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建设是一项已经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乡镇党委能力状况与现实工作需要始终处于一个“不适应----适应----不适应”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表现出两个不适应:

1、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与改革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法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部分乡镇党委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出四种心理状态,或单独存在,或相互交织。一是盲从心理。有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缺乏理性判断和宏观把握,对农村工作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不能立足本地、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工作状态,机械地执行命令,生硬地效仿他人,缺乏创造性。二是求稳心理。有的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改革怕担风险,创新怕出乱子。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贫乐道,按部就班,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农业、农村工作新形势,特别是对乡镇职能的转换,有的乡镇党委准备不足、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四是牢骚心理。有的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大二统、简单直观的乡镇工作模式,不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对有些改革措施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因此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么退避三舍、上交矛盾,要么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与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乡镇党委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沿袭着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管种催收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民主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如当前农民亟需帮助的市场供求信息、产业项目选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二、准确把握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十六大提出了要加强执政党“五个能力”的建设,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也是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乡镇党委而言,就是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把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着力提高七个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习能力,打牢理论基础。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切实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心理需求,外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应对形势挑战、履行工作职责、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突击学习为经常学习、变假学为真学,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2、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判断内外形势,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总揽全局,认清主流与支流,辨别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明确的是非观,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正确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辩是非敌我;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善于在形势好和工作顺利的时候,看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居安思危,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要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站稳脚根,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3、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勇于开拓创新。一是要具备战略性思维能力。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判断形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确立科学的政策和策略,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二是要具备开放性思维能力。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胆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理念,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三是要具备系统性思维能力。在农村工作中摒弃单向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放眼全局审视局部,置部分于整体之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拈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4、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善于博采众长。良好的决策素质对乡镇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具有吃透“上情”的本领。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贯彻执行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其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既明确当前的要求又能预测下步工作走向,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方位。二是要有洞察“下情”的能力。通过深入实际解剖问题、探索规律、寻求答案,通过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在调研过程中汲取决策营养。三是要有集中智慧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具备良好的民主素养和善于集中意见的能力。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果断、正确而有效的集中,形成集体决策并付诸实,防止议而不决。

5、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地方经济。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核心,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和本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在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和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服务上来,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等牵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上下功夫。在领导方式上,由直接干预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通过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准确传递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搞好产品营销服务等方法,教育群众换脑子,自身示范做样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在引导中实现领导、在服务中凝聚民心。在工作方法上,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经济、民主、法律手段为主转变,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增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驾驭能力。

6、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要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及时地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动态,做到胸怀全局、未雨绸缪。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灵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要遇事冷静、从容应对。面对集体上访、聚众闹事以及重大灾害、事故,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依靠群众,冷静分析,沉着处理,以免忙中出乱。三是要强化宗旨观念。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把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处理各种矛盾的准则,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7、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依法从政。一是牢固树立法律观念。要带头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违法。二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

三、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基础条件。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提高党政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要注意培养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的战略眼光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把握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判断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社会走向,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从而增强方位意识和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既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干部的个性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对乡镇党委的重点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既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固定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既要注意全面性,又要坚持简化优化、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能够反映本质特征指标,做到重点突出、简洁直观。

3、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正确方向。要立足乡镇实际,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启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乡镇党委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