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营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8:31:44

内部营销

内部营销范文篇1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2.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2.1经济利益

在这里,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这些在有关“民工荒”的一些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除去劳动力自身再生产的成本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不够,其次是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却不变或涨幅不够,实际上生活水平却在下降,加上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理性考虑后造成了“民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珠海市统计局的调查也显示,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休闲娱乐业迅猛发展,无论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等各方面衡量,更多年轻女性都愿意到新兴行业工作。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有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比较粗暴,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内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2.2关于发展

在这里,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通过学习是员工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和无用的,恰恰相反,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的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这样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感到满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社会方面

在这里,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的支持。

3.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做些简要的说明。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廖泉文,2003,pp216)。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

在企业与其员工双方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能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为了解决沟通不通畅的需要,这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即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结语

本文通过现今所发生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获取利益,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内部营销导向,也就是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然后企业才能依靠满意员工的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提供给市场以顾客满意的产品,使顾客满意从而占领市场并从中获利,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进一步通过对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在员工工资、发展问题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中相互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明企业要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寻求并建立良好的、互动的关系,从而利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活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就必须选择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内部营销的导向,并借助重要的营销工具——沟通来实现。

【摘要】:根据媒体报道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由此考虑正确选择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避免出现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现象发生,为此,通过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性质分析,认为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的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统一,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在经济利益、发展以及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简要说明沟通工具对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性,沟通能更好地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的内部营销服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关系、内部营销、顾客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pp3-73;

2、[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p216-227;

3、[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主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pp107-147;

内部营销范文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关系、内部营销、顾客

ExploratoryAnalysisofEmployee-CenteredInternalMarketing

Abstract:Basedonthemediareported,theworkerthatfrompeasantswashavingsomepuzzle,theauthorconsiderthatthecorporationneedtoselecttherightguideforinternalmarketing,avoidthehigheradministrativelevelshumanresourcetobehardup,sothatformanalyzingtherelationsbetweencorporationandemployee,consideringthatcorporationoughttotakeemployeeasthecenterforinternalmarketing,consolidatingthedemandofcorporationandemployee,accordinglythebothsideswillbenefitfromit,socorporationcanaccomplishpurpose.Andthandiscussingtherelationsbetweencorporationandemployeefromeconomyadvantage,developmentandvalueidea.Finally,explainingthecommunionisanimportanttooltosettleproblem.

KeyWords:HumanResource;InternalMarketing;Customer

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是:就业难与招工难矛盾并存的现象,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和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基础。

1.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2.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2.1经济利益

在这里,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这些在有关“民工荒”的一些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除去劳动力自身再生产的成本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不够,其次是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却不变或涨幅不够,实际上生活水平却在下降,加上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理性考虑后造成了“民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珠海市统计局的调查也显示,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休闲娱乐业迅猛发展,无论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等各方面衡量,更多年轻女性都愿意到新兴行业工作。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有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比较粗暴,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内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2.2关于发展

在这里,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通过学习是员工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和无用的,恰恰相反,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的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这样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感到满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社会方面

在这里,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的支持。

3.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做些简要的说明。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廖泉文,2003,pp216)。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

在企业与其员工双方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能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为了解决沟通不通畅的需要,这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即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结语

本文通过现今所发生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获取利益,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内部营销导向,也就是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然后企业才能依靠满意员工的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提供给市场以顾客满意的产品,使顾客满意从而占领市场并从中获利,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进一步通过对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在员工工资、发展问题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中相互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明企业要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寻求并建立良好的、互动的关系,从而利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活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就必须选择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内部营销的导向,并借助重要的营销工具——沟通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pp3-73;

2、[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p216-227;

3、[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主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pp107-147;

内部营销范文篇3

内容摘要:服务企业搞好内部营销可以提高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从内部营销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入手,提出了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的措施,即营造内部营销的大环境、建立高效的内部营销运行机制、运用营销战略思想进行内部营销以及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进行内部营销。关键词:内部营销服务企业在多元化竞争格局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差异化优势已不复存在。为赢得市场,服务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精力以改善服务质量。然而,尽管企业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做了很大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和管理制度,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大多数的服务质量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随着人们对服务本质和服务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由制度转向了人。于是,内部营销管理开始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内部营销的内涵内部营销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对内营销活动,以此吸引、开发、激励和保留顾客敏感型雇员,协调和整合各部门及其各环节间的行为,克服那些阻碍雇员成为顾客敏感型人员的因素,从而最终实现为外部顾客提供更丰富的价值组合目标。内部营销的基本思想内部营销是一种把员工当成顾客、取悦员工的理念,是一种从营销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营销策略。它把外部营销内部化,把员工当成内部市场,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恰当运用营销思想和方法,为员工提供满足物和附加价值,从而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使员工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外部营销”的发展。内部营销对服务企业的意义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差异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顾客参与性等特点,其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外部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企业搞好内部营销的意义重大:提高顾客满意度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无形性,顾客主要是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和评价服务的质量。当前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余地,消费行为也比过去更趋理性,这就对一线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营销有别于传统的管理,认为员工与外部顾客一样需要知识和情感的组合激励,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情绪、价值观、动机决定着员工怎样认识企业目标、怎样对待外部顾客。内部营销正是通过对员工实施知识和情感的组合激励,使一线员工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和优良的工作质量,从而间接作用于企业的外部顾客。保证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服务企业的组织构架通常包括:一线员工、二线员工(为一线员工提供服务)、各种后台辅助员工(包括制造计划、产品开发、财务、供应、运输、仓库)、领导层等层次。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一般是正金字塔型,这种组织形态下的管理流程至少有两个重大缺陷:信息传递渠道长和责任不清晰。内部营销的基本出发点是把员工当作内部顾客,在内部形成一层一层顾客市场,象一条市场链一样把各层连接起来。二线员工的顾客就是一线员工,后台辅助员工的顾客就是自己直接服务的二线员工,这样层层下推,领导层成为最后一层,他们以全体员工为顾客,实际上是把金字塔倒置过来。同时,在责任上形成层层追踪制,每个层次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向自己的“内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外部市场竞争就内部化了,外部顾客需求就可以快速地、畅通地贯通于企业各个层级,从而实现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服务企业开展内部营销的措施实施内部营销,服务企业需对提供给内部员工的产品即“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营销理论,需以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即“工作”本身是核心产品;那么,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等因素则构成了附加产品层面。营造内部营销的大环境树立服务营销意识,构建人性化制度环境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客观、恰当和适时的一整套评估标准,形成一种制度化管理或者程序化管理,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而不能依赖个别人。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必须重视员工的参与。同时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感,将他们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实现内部营销的目标。另外,企业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培育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树立员工的质量意识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个性特征、并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及文化形态的总和。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树立质量意识,使所有员工都重视他们在顾客满意层上所起的作用,自觉地为顾客提供理想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建立高效的内部营销运行机制引入内部市场机制,以“市场链”为纽带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内部营销要求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市场链”,并以“市场链”为纽带,对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取代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难以管理的破碎性流程。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建立畅通的内部营销沟通渠道内部营销的最主要“分销渠道”就是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服务企业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各个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是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设计好纵向、横向沟通的渠道,以便保证内部营销渠道畅通。员工的纵向沟通即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有必要采取各种方式把新的服务战略、服务规范、经营思想、经营方法和企业新的价值观念等信息传达给员工,使他们理解且接受新的战略、任务和思维方式,同时搜集服务企业员工的建议、需要。在有效的双向沟通系统中,员工的合理建议能及时被采纳,员工的要求能使管理人员做出适当调整,员工会深切意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会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员工的横向沟通即为服务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服务对顾客来说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都是顾客服务质量感受的组成部分,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破坏企业服务的整体效果。服务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外部营销活动中给顾客的承诺与一线员工实际提供给顾客服务之间的差距。因此,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实行整体营销,才能造就出一个高质量服务的企业形象,促使外部营销的成功。运用营销战略思想进行内部营销细分内部市场,有效发掘内部员工的需求运用市场营销的细分思想,一方面按内部员工的不同个人特征、对激励的不同需要或承担的不同任务对员工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对雇员是否更具顾客导向进行辨认和筛选。按不同需要划分内部员工主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对传统细分变量的借鉴使用,即地理、人口统计、心理图法和行为细分等;二是着重按激励要素的不同作用程度来分;三是对雇员进行价值观区分,以确定不同的雇员群。在雇员的筛选问题上,根据服务企业的特殊性和内部营销的直接目的,新员工筛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应该是他们的顾客导向程度。内容摘要:服务企业搞好内部营销可以提高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从内部营销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入手,提出了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的措施,即营造内部营销的大环境、建立高效的内部营销运行机制、运用营销战略思想进行内部营销以及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进行内部营销。关键词:内部营销服务企业在多元化竞争格局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差异化优势已不复存在。为赢得市场,服务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精力以改善服务质量。然而,尽管企业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做了很大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和管理制度,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大多数的服务质量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随着人们对服务本质和服务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由制度转向了人。于是,内部营销管理开始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内部营销的内涵内部营销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对内营销活动,以此吸引、开发、激励和保留顾客敏感型雇员,协调和整合各部门及其各环节间的行为,克服那些阻碍雇员成为顾客敏感型人员的因素,从而最终实现为外部顾客提供更丰富的价值组合目标。内部营销的基本思想内部营销是一种把员工当成顾客、取悦员工的理念,是一种从营销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营销策略。它把外部营销内部化,把员工当成内部市场,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恰当运用营销思想和方法,为员工提供满足物和附加价值,从而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使员工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外部营销”的发展。内部营销对服务企业的意义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差异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顾客参与性等特点,其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外部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企业搞好内部营销的意义重大:提高顾客满意度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无形性,顾客主要是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和评价服务的质量。当前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余地,消费行为也比过去更趋理性,这就对一线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营销有别于传统的管理,认为员工与外部顾客一样需要知识和情感的组合激励,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情绪、价值观、动机决定着员工怎样认识企业目标、怎样对待外部顾客。内部营销正是通过对员工实施知识和情感的组合激励,使一线员工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和优良的工作质量,从而间接作用于企业的外部顾客。保证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服务企业的组织构架通常包括:一线员工、二线员工(为一线员工提供服务)、各种后台辅助员工(包括制造计划、产品开发、财务、供应、运输、仓库)、领导层等层次。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一般是正金字塔型,这种组织形态下的管理流程至少有两个重大缺陷:信息传递渠道长和责任不清晰。内部营销的基本出发点是把员工当作内部顾客,在内部形成一层一层顾客市场,象一条市场链一样把各层连接起来。二线员工的顾客就是一线员工,后台辅助员工的顾客就是自己直接服务的二线员工,这样层层下推,领导层成为最后一层,他们以全体员工为顾客,实际上是把金字塔倒置过来。同时,在责任上形成层层追踪制,每个层次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向自己的“内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外部市场竞争就内部化了,外部顾客需求就可以快速地、畅通地贯通于企业各个层级,从而实现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服务企业开展内部营销的措施实施内部营销,服务企业需对提供给内部员工的产品即“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营销理论,需以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即“工作”本身是核心产品;那么,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等因素则构成了附加产品层面。营造内部营销的大环境树立服务营销意识,构建人性化制度环境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客观、恰当和适时的一整套评估标准,形成一种制度化管理或者程序化管理,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而不能依赖个别人。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必须重视员工的参与。同时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感,将他们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实现内部营销的目标。另外,企业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培育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树立员工的质量意识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个性特征、并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及文化形态的总和。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树立质量意识,使所有员工都重视他们在顾客满意层上所起的作用,自觉地为顾客提供理想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建立高效的内部营销运行机制引入内部市场机制,以“市场链”为纽带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内部营销要求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市场链”,并以“市场链”为纽带,对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取代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难以管理的破碎性流程。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建立畅通的内部营销沟通渠道内部营销的最主要“分销渠道”就是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服务企业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各个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是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设计好纵向、横向沟通的渠道,以便保证内部营销渠道畅通。员工的纵向沟通即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有必要采取各种方式把新的服务战略、服务规范、经营思想、经营方法和企业新的价值观念等信息传达给员工,使他们理解且接受新的战略、任务和思维方式,同时搜集服务企业员工的建议、需要。在有效的双向沟通系统中,员工的合理建议能及时被采纳,员工的要求能使管理人员做出适当调整,员工会深切意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会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员工的横向沟通即为服务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服务对顾客来说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都是顾客服务质量感受的组成部分,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破坏企业服务的整体效果。服务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外部营销活动中给顾客的承诺与一线员工实际提供给顾客服务之间的差距。因此,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实行整体营销,才能造就出一个高质量服务的企业形象,促使外部营销的成功。运用营销战略思想进行内部营销细分内部市场,有效发掘内部员工的需求运用市场营销的细分思想,一方面按内部员工的不同个人特征、对激励的不同需要或承担的不同任务对员工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对雇员是否更具顾客导向进行辨认和筛选。按不同需要划分内部员工主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对传统细分变量的借鉴使用,即地理、人口统计、心理图法和行为细分等;二是着重按激励要素的不同作用程度来分;三是对雇员进行价值观区分,以确定不同的雇员群。在雇员的筛选问题上,根据服务企业的特殊性和内部营销的直接目的,新员工筛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应该是他们的顾客导向程度。为内部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使员工更趋顾客导向在内部营销中,产品是一系列能使雇员更趋顾客导向的有形物质和无形要素的综合,具体而言,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充分授权。考虑到服务业的特殊性,每个服务提供者都可以被看成是企业内独立的管区,是直接面对顾客的企业代表。企业应当在提供广泛的内部培训基础上,对有经验、训练有素的员工充分地授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服务的顺畅进行,真正体现了服务企业的顾客导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员工感到企业的信任以及自己的责任。其次,给员工提供充分的信息。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内部发生的事,可以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如果在服务中有一时无法处理的情况发生,员工会很快找到答案或让能处理的员工来完成对顾客的服务,从而减少顾客不满。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定期把所有员工招集在一起或分成许多小组来讨论企业事务,或通过内部信息渠道告诉员工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再次,关心员工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关怀也是员工需要的重要“产品”。管理人员应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包括公事也包括私事,不要使员工时时感受到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心灵距离,要让他们拥有一个可以倾诉的环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举行基层员工会议,使高层管理人员听到一线员工的呼声;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员工需要的工作设施;为员工提供一些福利性的帮助等。最后,尊重员工,让员工感受信任。在内部营销中,尊重是员工最为需要的“产品”。有研究发现,当员工感觉不到被领导或同事尊重时,他对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易于急躁,常常有莫名的情绪需要宣泄。而感觉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尊重的员工,则经常表现出对工作的兴趣和宽容豁达的态度。尊重员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主管理,让员工有发言权;二是不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员工;三是在日常细节中体现尊重。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进行内部营销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员工个人的经验、技能息息相关。为员工提供各种职业培训不仅能帮助员工掌握和提高为顾客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能提高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将来选择工作的范围扩宽,应对就业竞争的能力提高。同时,培训也能使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价值观,更具有责任感。服务企业的培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职业道德和企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二是向员工传授服务技能、服务规范;三是企业其他部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切实激励与认同实行内部营销要求根据科学的激励理论,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适当的激励。在各种激励方式中,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员工成绩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激励,如充分尊重员工的服务性劳动,努力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等。综上所述,内部营销是一种把雇员当成消费者、取悦雇员的理念,是一种通过形成分批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策略。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服务对组织管理来讲是多么内部化,企业的营销管理必须把重心放在外部市场上,而不是内部的职员。内部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外部的消费者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营销仍然是体现了现代市场营销导向的经营理念。参考文献:1.叶巍岭.论内部营销与BtoE营销.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12)2.周宇阳.企业内部营销实施模型之初探.万方数据,2002(12)谈内部营销在服务企业中的应用柯剑春

内部营销范文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关系、内部营销、顾客

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是:就业难与招工难矛盾并存的现象,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和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基础。

1.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2.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2.1经济利益

在这里,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这些在有关“民工荒”的一些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除去劳动力自身再生产的成本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不够,其次是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却不变或涨幅不够,实际上生活水平却在下降,加上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理性考虑后造成了“民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珠海市统计局的调查也显示,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休闲娱乐业迅猛发展,无论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等各方面衡量,更多年轻女性都愿意到新兴行业工作。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有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比较粗暴,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内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里,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通过学习是员工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和无用的,恰恰相反,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的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这样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感到满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社会方面

在这里,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的支持。

3.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做些简要的说明。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廖泉文,2003,pp216)。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在企业与其员工双方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能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为了解决沟通不通畅的需要,这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即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结语

本文通过现今所发生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获取利益,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内部营销导向,也就是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然后企业才能依靠满意员工的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提供给市场以顾客满意的产品,使顾客满意从而占领市场并从中获利,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进一步通过对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在员工工资、发展问题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中相互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明企业要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寻求并建立良好的、互动的关系,从而利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活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就必须选择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内部营销的导向,并借助重要的营销工具——沟通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pp3-73;

2、[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p216-227;

3、[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主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pp107-147;

内部营销范文篇5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策略

引言

电力资源自身具备无形公用等特点,使得电力营销有着独特性,为了使用户能够满意,我们一定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随着各类信息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营销系统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下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然后再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方案。

一、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

1.1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毋容置疑,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企业重要数据信息的源泉,关系着企业决策及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进程,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1.2电力营销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它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双向沟通,方便了用户提供建议,缩短了电力营销工作的时间。正因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营销流程,以便相关问题的发现及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3电力营销系统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

电力营销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用户,营销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则是服务质量。目前社会中信息网络的运用十分广泛,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可以实施控制工作流程,及时完成相关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施便利的服务,充分满足了用户的服务需求,使得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

2.1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内部建设

在信息网络环境中,电力营销系统的管理工作相对繁琐,如下面图一所示。只有做好企业内部结构建设,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改变了以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为此,我们要依据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内容,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广大用户的服务需求,合理的建设营销组织机构,确保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的有效运作。

2.2加强电力营销系统风险管理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人工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因而电力营销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影响。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使得系统风险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为了避免相关风险,我们一定要做好各个节点的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另外,为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访问,一定要加强营销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相关重要数据做好备份,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2.3提高电力营销系统监督力度

做好电力营销系统的内部控制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建设,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营销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用户的电力需求,一定要了解清楚,通过相应的监督体系及时的发现业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避免失误。另外,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质量,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将考核制度有效的实施起来,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想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进程。在网络环境下,营销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做好营销机构的完善,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监督力度,从而加强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淑敏.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1)

[2]衡宇,刘浏.浅议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通讯世界,2014(22)

内部营销范文篇6

内部形成服务文化,并在组织各个层级之间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的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导向层、运作层与支持层三个层

级的多内容的有机整体,并与内部营销整体目标和内部营销管理内容相有机结合。

关键词:服务营销;内部营销;内部营销系统

1.引言

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服务产业和服务理念的新高潮,作为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部营销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于服务性企业,如何在服务产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也显得尤为紧迫。基于此,本文探讨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构建问题,为服务企业的发展和服务感知质量的提高探索一条可操作化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

2.内部营销思想回溯

内部营销(InternalMarketing)是与外部营销(ExternalMarketing)相对应的概念。它产生

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美国服务产业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营销的研究兴趣的兴起,内部营销作为“激励员工提供持续高质量服务的一种手段”,成为服务营销的研究主题之一,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1]伴随着内部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在内部营销的以下三个内涵上达成了统一:

内部营销是一种观念和哲学。当把组织视为一个市场,把组织内发生的所有交换活动都视为市场营销行为时,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既是内部供应者,同时又是内部顾客。这时,内部营销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从不同于传统的角度看待组织的观念,甚至是哲学。这种内部营销的观念,要求组织中人人都应具有顾客意识、市场意识,同时主张把通常用于外部市场营销的概念和技术用于组织内部。

内部营销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和实践。内部营销被贝瑞(Berry,LeonardL.)和帕拉苏曼(Parasuraman,A.)等学者认为是根据员工的需要设计更好的工作产品(jobproducts),以使员工感到满意和受到激励,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顾客的过程。在这里,内部顾客的含义是员工,内部供应者的含义是管理者(包括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人事经理或部门经理等),而内部营销实际上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其目的是使组织更好地吸引、开发、保留所需的人力资源。

内部营销是一种组织内各部分相互运作的机制。在这里,内部营销可以被理解为企业为了向组织内部传递外部市场压力,在企业内各部分、各环节间建立的“模拟市场”的关系,以及为了使这种关系落实和延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芬兰服务营销学者格罗鲁斯教授(Grönroos)在其最新著作中指出,在互动营销过程以及顾客关系管理中,员工的作用非常重要。营销部门的专家并不是营销工作中唯一的人力资源,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员工的顾客导向、服务意识在顾客对企业的理解以及今后顾客对企业的惠顾起关键作用。因此,在营销导向和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组织中,每个部门都

必须具备顾客导向和服务顾客的意愿。他对服务管理中的内部营销的概念界定为:

“在服务意识驱动下,通过一种积极的、目标导向的方法为创造顾客导向的业绩做准备,并在组织内部应取各种积极的、具有营销特征的、协作方式的活动和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处于不同部门和过程中的员工的内部关系得以巩固,并共同地以高度的服务导向为外部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最优异的服务。”[2]

在此定义下,内部营销是一种将员工视为顾客的管理哲学。员工不仅要对雇主感到满意,还应该对工作环境和与组织中的同事关系感到满意。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营销并不是一回事,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以为内部营销使用的工具,而内部营销提供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指导。成功地实施内部营销要求营销和人力资源工作齐头并进。

同时,内部营销概念的新内涵是引入了统一的概念,该概念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不同的职能和活动,并把它们视为指向共同目标的总体过程的一部分。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以更加系统和战略性的方式接近所有的活动。内部营销的存在企业中并不是基于它所采用的手段,而是基于其将流程由内部人员导向调整为外部顾客导向或内部顾客导向。

因而可见,我们可以归纳内部营销理论的基本精髓为:

内部营销是一种观念和经营哲学。内部营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员工和组织,

即把员工当作顾客,把组织视为市场。同时,内部营销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企业要强化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在内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使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又都具备顾客意识和市场导向意识。

内部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开展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在本文中,所谓内部营销系统,指为便于在企业内部有效开展一系列积极的营销协同活动,而构建的包括内部营销导向层、运作层和支持层在内的企业内部多种因素的有机统一体。

内部营销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主张在研究组织内部市场时,可运用外部营销的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内部营销管理。

内部营销是一种管理过程,要在企业内部顺利推行内部营销,就必须在分析内部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的营销计划,然后采取一系列手段执行营销计划,是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授权、员工沟通以及员工内部服务补救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

3.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

3.1内部营销模型构建

在对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格罗鲁斯教授(ChristianGrönroos)最新力作《服务营销与管理》(第三版,韦福祥等译)对内部营销管理理论的阐述为启发,本文构建了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本系统模型结合对内部营销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的理解[3],从服务文化培育的导向层、服务传递过程的运作层以及服务过程保障的支持层三个层面来构建(如

图1)。为了更好的认识本文的思想,我们将详细阐述服务企业内部系统模型的要点:

图1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

内部营销的整体目标在于三个方面上,即:促使员工形成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并以之

为指导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创造、维护和强化组织员工的内部关系,包括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一线员工与支持员工的关系等;提供来自管理层面及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条件以保持内部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只有员工感觉到彼此的信任,形成了顾客导向与服务意识,并获得必要的支持条件,才能持续地以顾客服务意识开展服务营销活动。[4]

内部营销管理,对应于不同的内部营销层面,可以区分为态度管理(导向层内部营销)、沟通管理(运作层内部营销)和辅助管理(支持层内部营销)三个方面。格罗鲁斯教授

内部营销范文篇7

内部形成服务文化,并在组织各个层级之间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的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导向层、运作层与支持层三个层

级的多内容的有机整体,并与内部营销整体目标和内部营销管理内容相有机结合。

关键词:服务营销;内部营销;内部营销系统

1.引言

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服务产业和服务理念的新高潮,作为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部营销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于服务性企业,如何在服务产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也显得尤为紧迫。基于此,本文探讨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构建问题,为服务企业的发展和服务感知质量的提高探索一条可操作化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

2.内部营销思想回溯

内部营销(InternalMarketing)是与外部营销(ExternalMarketing)相对应的概念。它产生

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美国服务产业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营销的研究兴趣的兴起,内部营销作为“激励员工提供持续高质量服务的一种手段”,成为服务营销的研究主题之一,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1]伴随着内部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在内部营销的以下三个内涵上达成了统一:

内部营销是一种观念和哲学。当把组织视为一个市场,把组织内发生的所有交换活动都视为市场营销行为时,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既是内部供应者,同时又是内部顾客。这时,内部营销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从不同于传统的角度看待组织的观念,甚至是哲学。这种内部营销的观念,要求组织中人人都应具有顾客意识、市场意识,同时主张把通常用于外部市场营销的概念和技术用于组织内部。

内部营销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和实践。内部营销被贝瑞(Berry,LeonardL.)和帕拉苏曼(Parasuraman,A.)等学者认为是根据员工的需要设计更好的工作产品(jobproducts),以使员工感到满意和受到激励,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顾客的过程。在这里,内部顾客的含义是员工,内部供应者的含义是管理者(包括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人事经理或部门经理等),而内部营销实际上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其目的是使组织更好地吸引、开发、保留所需的人力资源。

内部营销是一种组织内各部分相互运作的机制。在这里,内部营销可以被理解为企业为了向组织内部传递外部市场压力,在企业内各部分、各环节间建立的“模拟市场”的关系,以及为了使这种关系落实和延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芬兰服务营销学者格罗鲁斯教授(Grönroos)在其最新著作中指出,在互动营销过程以及顾客关系管理中,员工的作用非常重要。营销部门的专家并不是营销工作中唯一的人力资源,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员工的顾客导向、服务意识在顾客对企业的理解以及今后顾客对企业的惠顾起关键作用。因此,在营销导向和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组织中,每个部门都

必须具备顾客导向和服务顾客的意愿。他对服务管理中的内部营销的概念界定为:

“在服务意识驱动下,通过一种积极的、目标导向的方法为创造顾客导向的业绩做准备,并在组织内部应取各种积极的、具有营销特征的、协作方式的活动和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处于不同部门和过程中的员工的内部关系得以巩固,并共同地以高度的服务导向为外部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最优异的服务。”[2]

在此定义下,内部营销是一种将员工视为顾客的管理哲学。员工不仅要对雇主感到满意,还应该对工作环境和与组织中的同事关系感到满意。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营销并不是一回事,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以为内部营销使用的工具,而内部营销提供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指导。成功地实施内部营销要求营销和人力资源工作齐头并进。

同时,内部营销概念的新内涵是引入了统一的概念,该概念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不同的职能和活动,并把它们视为指向共同目标的总体过程的一部分。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以更加系统和战略性的方式接近所有的活动。内部营销的存在企业中并不是基于它所采用的手段,而是基于其将流程由内部人员导向调整为外部顾客导向或内部顾客导向。

因而可见,我们可以归纳内部营销理论的基本精髓为:

内部营销是一种观念和经营哲学。内部营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员工和组织,

即把员工当作顾客,把组织视为市场。同时,内部营销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企业要强化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在内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使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又都具备顾客意识和市场导向意识。

内部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开展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在本文中,所谓内部营销系统,指为便于在企业内部有效开展一系列积极的营销协同活动,而构建的包括内部营销导向层、运作层和支持层在内的企业内部多种因素的有机统一体。

内部营销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主张在研究组织内部市场时,可运用外部营销的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内部营销管理。

内部营销是一种管理过程,要在企业内部顺利推行内部营销,就必须在分析内部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的营销计划,然后采取一系列手段执行营销计划,是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授权、员工沟通以及员工内部服务补救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

3.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

3.1内部营销模型构建

在对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格罗鲁斯教授(ChristianGrönroos)最新力作《服务营销与管理》(第三版,韦福祥等译)对内部营销管理理论的阐述为启发,本文构建了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本系统模型结合对内部营销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的理解[3],从服务文化培育的导向层、服务传递过程的运作层以及服务过程保障的支持层三个层面来构建(如

图1)。为了更好的认识本文的思想,我们将详细阐述服务企业内部系统模型的要点:

图1服务性企业内部营销系统模型

内部营销的整体目标在于三个方面上,即:促使员工形成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并以之

为指导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创造、维护和强化组织员工的内部关系,包括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一线员工与支持员工的关系等;提供来自管理层面及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条件以保持内部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只有员工感觉到彼此的信任,形成了顾客导向与服务意识,并获得必要的支持条件,才能持续地以顾客服务意识开展服务营销活动。[4]

内部营销管理,对应于不同的内部营销层面,可以区分为态度管理(导向层内部营销)、沟通管理(运作层内部营销)和辅助管理(支持层内部营销)三个方面。格罗鲁斯教授

在其最新服务管理著作中指出,内部营销牵涉到两个具体的管理过程,它们是态度管理

和沟通管理。本文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内部营销管理活动还包括辅助管理。

态度管理:即指对企业所有员工的态度及他们对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产生的动机的管理。它对应于内部营销导向层面上企业服务文化的培育与保持的系列活动,这是一个致力于在服务战略中占得先机的组织中实施内部营销的先决条件。[5]格罗鲁斯认为“如果识别并考虑到内部营销中关于态度管理实质与需求,内部营销就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或一系列活动。”这需要各层级的组织主体的积极努力和配合。

沟通管理:即指在服务设计、生产、传递、消费及售后等一系列过程中,对组织各层主体的内部营销活动运作状况的管理,确保员工及管理者能以服务意识和顾客导向观来完成他们的工作。沟通管理是一个广泛地概念,它不仅涵括管理组织各种信息(如工作规定、产品服务特征及服务承诺等)对服务营销活动的支持与沟通,还涉及到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授权管理及内部服务补救管理等内容。格罗鲁斯认

为“沟通管理更像是一个包括在恰当时机出现的独立内部营销活动”,这以本文的观

点不谋而合,即沟通管理主要对应于内部营销运作层面的管理活动。

辅助管理:辅助管理的概念是本文在格罗鲁斯教授的态度管理与沟通管理的基础上,对内部营销管理内容的一个补充。在这里辅助管理指,为保障内部营销职能活动的开展,或进一步优化内部营销过程而对相关辅助支持要素的管理。这些支持要素包括管理支持、信息技术支持等,此外,基于对一线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以编码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企业内部扩散的知识更新过程的管理,也是辅助管理的重要内容。[6]

因此可见,一个成功的内部营销过程需要态度管理的引导、沟通管理的执行和辅助管理的支持。态度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沟通管理是一系列密切相关的独立活动,而辅助管理则是维持内部营销过程的基础和工具,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组织内部营销管理的基本模型,支撑企业内部营销系统的运行。

3)内部营销系统,依其内在逻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内部营销导向层、内部营销运作层和内部营销支持层。三个层次及其内部子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营销系统。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本文的内部营销系统的构建即以系统学理论为依据,以导向层、运作层和支持层构成系统的结构,并保持内部营销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功能关联,以实现内部营销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和系统的持续稳定性。

4.内部营销系统描述

内部营销是一个整体的管理过程,它将企业的多种职能集成为两种方式:第一,它确保企业所有层级的员工都理解和亲身体验自己的工作,以及存在于支持顾客意识的环境中各种活动、过程;第二,确保员工积极主动地以服务导向的方式行事。内部营销旨在确保在企业成功实施关于外部市场的目标之前,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顺畅,及内部各项活动以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为引导。

4.1内部营销导向层

此层面强调在企业内部培育或保持顾客导向观念和服务意识,从而形成持续的企业服务文化,格罗鲁斯认为,内部营销是一种将员工视为顾客的哲学。传统服务营销学理论,倡导顾客是服务质量感知的主体,让我们认识到外部顾客的重要性,并力求满足顾客期望以使顾客满意,甚至顾客忠诚。以之相应,内部营销理念主张,将顾客导向观向企业组织内部延伸,服务利润链优化边界由外部市场向内部市场拓展,企业员工被视为服务营销的起点。

内部营销导向层的系统设计,就是旨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的企业文化,这种顾客导向包括外部顾客导向和内部顾客导向,并使组织员工积极执行和维护这种文化观念。因而,为实现此目标,本层面的系统设计包括培育企业服务化和保持服务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7]

4.1.1培育服务文化格罗鲁斯教授认为:“当服务导向和对顾客的关注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行为规范时,组织

中就有服务文化存在。”由此可见,服务导向观念和顾客导向观是服务性企业最为核心的要

素。霍夫斯蒂特(Hofstede,1991)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使组织成员有别于其它组织的集体精

神规划。这个定义是通过对“日常行为的共同认知”的思考孕育而生的。Handas在其最新力作中认为,对服务组织文化的界定和对文化的管理能力是服务组织市场导向文化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服务文化的培育是一项持续而细致的工作,是服务企业内部营销过程的基础和厚实支撑。对于服务企业而言,服务导向和顾客导向性企业文化,需要处理如下工作:

帮助各类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战略和战术及产品服务、外部营销活动和企业

流程;

创造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

帮助管理者建立服务导向性管理风格;

向所有员工传授服务导向的沟通和互助技巧。

4.1.2保持服务文化

文化具有传承性,企业文化的传承需要企业组织各个主体在其主体活动中的积极执行。服务文化一旦建立,就必须以积极的方式去维护,否则员工的态度就容易发生转变。如何保持服务文化,格罗鲁斯教授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即确保管理手段能够鼓励和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和顾客导向;确保良好的内部关系能够得到保持;确保内部对话机制能够得到保持并使员工收到持续的信息与反馈;在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及营销活动和过程之前,先将其推销给员工。同时,服务营销的特性,如顾客感知交互质量、互动是顾客考查服务质量的重要维度、服务过程生产与传递的同时性等,也强调企业需要在组织内部保持服务文化。因为管理者无法直接控制服务过程和服务接触中的关键时刻,企业对服务过程的有效控制只能通过服务文化,间接引导员工以顾客导向观来提供服务。[8]

4.2内部营销运作层

此层面强调以顾客导向观(含外部顾客导向和内部顾客导向)贯彻于企业组织各个内部职能活动中,在服务生产、传递与消费过程中,既关注外部顾客服务期望,又关注内部员工的工作状况与需求。内部营销的起点是员工,是组织的内部市场及其顾客。如果服务产品、计划性营销传播、新技术和运营系统无法让内部目标群体接受,那么企业就不能让最终的外部顾客感到满意。因而,对服务性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性管理,就必然成为了内部营销运作层面系统构建的首要任务。其次,保持组织内部信息的通畅和各个主体间的沟通对话、向员工提供合理授权及针对内部顾客的内部服务补救也是运作层面系统构建的重要方

面。

4.2.1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成功的内部营销是从招聘开始的,内部营销系统构建需要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管理活动融入其中。格罗鲁斯教授认为,“组织可以用工作描述、招聘程序、职业生涯规划、工资与红利系统、激励计划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实现内部营销的目标。”其中,员工培训、员工职业规划管理与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培训是保证员工基本服务技能的基础,其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营销观和顾客导向意识的培育、服务接待、传递或支持服务工作的营销技巧与态度、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行为准则,以及员工自我学习成长的能力等。同时,员工培训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要求组织管理者的持续关注与重视。

一项完整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必然需要包括员工职业规划管理的内容。事实上,

员工不仅关注其眼前的收益,也关注在企业中的期望收益,后者往往更为员工所看重。员工

内部营销范文篇8

关键词:酒店管理;内部营销;对策

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工作内容,酒店内部营销对于酒店整体市场营销中作用不容小觑,但实践中,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酒店管理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强化内部营销观念,立足酒店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

一、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

内部营销就是将自身员工视为消费者,取悦员工的一门哲学。具体到酒店管理,其中所涉及的内部营销就是针对全部与客户存在接触机会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行性训练,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此处所谈及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单纯局限于从事具体营销业务的员工,而是涉及酒店全体工作人员,从这一层面来讲,酒店内部营销倡导的是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员工真正喜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酒店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视为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注重员工实际需求的满足,完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树立起对酒店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二、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意义

一方面,酒店员工是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是以客房与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产品,客户在消费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酒店的环境、氛围、布局及设施,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态度、表情、言谈以及素质。所以,酒店员工,特别是前台、客房服务以及餐饮部服务员已经是酒店产品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具有服务者与营销者双重身份。酒店员工在接触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展酒店营销的过程,特别是前台以及餐饮服务员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完成产品推销,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

三、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对策

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与基本条件就是酒店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树立服务内部客户的观念。服务内部客户与酒店常规管理中所关注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之间并不冲突,完善内部客户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结合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营销体系对于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内部营销体系。

1.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

酒店实施内部营销的关键就是提升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但要对员工外部形象予以把握,同时还要注重诸如价值观、成熟度以及服务意识等员工内在素质。实践中大部分酒店在内部营销管理中都是把员工外表形象作为招聘最主要标准,这是极为狭隘的,年轻貌美与服务质量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比年轻貌美重要的多。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首先要从人员招聘环节着手,真正意识到员工素质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美国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美国,身穿燕尾服的男服务生已经形成酒店的一大特色,其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服务技术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我国酒店内部营销中对于员工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些酒店尝试价聘请下岗女员工,其和蔼的服务态度、细腻的心思以及动作的灵巧性,都让客户感到十分满意,这是简单的年轻貌美所不能比拟的。

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酒店针对内部员工组织培训活动,第一步,就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员工开展全面调查,明确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酒店工作对员工知识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目标与酒店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步,制定针对性、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以前一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培训方案,由培训项目实际的负责服务来主抓培训方案。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语、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员工操作技能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第三步,注意把握员工培训的层次性。酒店内部营销员工培训并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而且酒店全体人员,即从基层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参与和重视的,不论层级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从等级上,分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从管理层次上,分基层、中层以及高层;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层次与等级实施对应的培训计划。

3.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与认同激励是酒店管理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酒店内部营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人为本,结合员工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激励措施。一方面,采用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客户置于最上层,一线员工为第二层,中层管理者为第三层,酒店决策者为最底层,同时充分授权,这样,不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管理模式上,酒店全体员工都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员工结合实际服务内容自主解决问题,管理层给予完成客户服务使命的员工予以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施员工有效奖励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确保考核系统的公平性、时效性以及公开性。将对员工的奖励与酒店形象与发展策略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多种奖励方式,满足员工不通过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实施集体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

4.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酒店内部营销中的沟通机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之下,加强酒店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确保二线员工及时获取真正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一线员工反馈意见与指导,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酒店内部信息共享是构建和谐完善的酒店内部关系的关键,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意见、需求以及情绪,员工也要对酒店工作充分了解,及时获取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动态信息,做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和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等几方面内容。

作者:黄兴 单位:纳德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寇蕾.浅谈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2]刘仲培.XDF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6).

内部营销范文篇9

【摘要】内部营销与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营销策略一样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开始正视的营销的有机部分,内部营销尤其是对于酒店业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来说更显得十分重要。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对于酒店业来说营销绝非仅仅是营销部门的工作,酒店业的发展不是靠玩资金或拼技术所能奏效的,它的竞争优势最终还是要通过与顾客直接面对面服务接触的员工来实现。内部营销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已逐步成为企业尤其是像酒店业这般的服务性行业营销的新导向。

【关键词】酒店;内部营销;经营理念

1酒店业内部营销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酒店业作为在中国日益兴起的一种服务性行业,正在以高速不断地发展着。酒店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外部经营环境(顾客、供应商、政府等),还有就是酒店的内部经营环境(管理者、员工、制度措施等)。以往,营销和管理人员都侧重于关注外部顾客和外部市场,一味地强调吸引和留住顾客以获取利润,但相对于企业的外部市场而言,企业的员工才是该企业的第一市场从而扮演着内部顾客的角色。

酒店行业中,与顾客进行频繁接触的“人”的因素,不是董事长,不是经理更不是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那些营销人员,而是基层的执行人员,也就是那些普通的前台接待人员,餐厅的服务人员,门童和客房服务员等酒店员工。这些员工提供的各项服务,与顾客之间保持的一定程度上的人际互动关系都会影响到顾客离开酒店时的心情而他们对待顾客所提出要求的态度和主动性都会给客人留下印象,可以想象这样的印象不是针对提供服务的个别员工而言的,而是顾客对酒店整体印象的映射。因此,员工提供的是酒店的产品,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通过这个过程,雇员也自然地成为了产品构成的一部分。所以,内部营销必将成为酒店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人在酒店的消费不像购买数码家电那样购得具体的物资产品,而是入住酒店期间得到的一组综合型产品,它包括:有形产品部分(如食品、饮料,对设备家具的体验等);无形产品部分(如对产品在心理上的感觉和对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态度)。而有别于一般产品的无形产品部分需要服务员工的供给,这也必然需要员工的服务质量要与顾客的期望相符合,一方面也为酒店开展内部营销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内部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组织的内部员工,视员工为顾客,让员工自觉得具有服务意识,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酒店业,它的产品除了餐厅和客房外就是员工提供的无形服务。这种高接触性的服务行业无疑会通过员工的满意度来诠释内部营销的意义。

2中高档酒店内部营销运用的研究

2.1中高档酒店对于内部营销的实施

2.1.1努力建立一种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拥有属于自身的、具有一定个性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就其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软文化”,是整个组织的自我意识形成的精神文化体系。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当企业的某种文化氛围很浓郁时,其下的员工就会以整体的姿态出现。一种强势文化对企业所有员工都有指导作用,会让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对企业怀有满足的归属感。

在实施内部营销的中高档酒店中,顾客成为组织结构顶端的角色,每一层的酒店员工(包括经理等管理人员)都力求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而工作,而最高管理层为总经理提供支持,总经理为部门经理提供支持,员工从总经理那里获得帮助。我们说如果仅将内部营销看作一般意义上的营销管理活动,那么就无法培育企业的服务文化,也很难从根本上激发员工对优质的服务的追求。由此,内部营销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然后才是一种管理策略。管理不是靠单一手段可以完成的,营销自然更是如此,都需要凝聚众多的因素,在公司内外部同步作用,内部营销管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顾客管理,而客户管理、关系营销最终的目的恰恰也是要实现企业的持续的健康发展。

2.1.2做好“人员”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分销渠道是酒店对联接本酒店与顾客之间,为方便顾客购买酒店产品进入酒店的一些组织进行管理的营销策略,其中包括旅行社、旅游商、经营商等中间商。

要实行内部营销,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样要做好员工这一内部市场的分销管理。很多中高档酒店将内部营销中分销的地点用作酒店方针政策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以及相关研讨会,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企业内部刊物,公告栏,公司网站等)使组织中上下级之间沟通始终保持畅通。在这些酒店中,当员工对酒店或本职工作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时,都随时可以借助电子邮件、意见箱等多种方式与上级或更高层领导建立及时有效的反映和反馈体系。另外,员工可以从多样化的渠道中了解到管理者及整个酒店组织希望向自身传达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办法。

2.1.3实施奖励和表扬机制:寻常经营中的奖励和表扬机制很多都建立在满足节省成本的目标之上,有的是以销售目标作为奖励的基础,有的是以劳动成本为目标。这些都有别于内部营销过程中所需要建立的一种奖励和表扬机制。它是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的,也即将从顾客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员工,不同的信息反馈会改变员工今后的态度和行为表现。酒店的管理者会把顾客服务的评测结果通知员工。此外,对那些在顾客中服务口碑好的员工给予表扬和精神(物质)奖励无疑会对员工的服务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建立在服务为导向的内部营销所倡导的奖励和表扬机制是鼓励员工的顾客服务意识,并对他们所做出的努力给予支持和奖励。

2.1.4在员工中加强“促销”工作:

经研究表明,在内部营销的九个维度中(包括内部市场研究、内部市场细分、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员、有形证据和内部营销管理),“促销”与“内部营销管理”的相关程度是最高的,诸如举办各种评比活动以提高员工对服务质量的重视,通过企业性整体活动以增进员工间的沟通互动,对各分店店面进行严格的业绩评定给予优秀店面奖励来提高整个网点员工的工作绩效等。

但在对内部员工实施“促销”期间的分析表明,大多酒店的员工认同自己的企业会举办各种评比活动来提升员工对服务质量的重视,可是当涉及通过利用外部活动提升员工认同感方面,很多酒店员工都存有异议,所以做好“服务竞赛”,“业绩评比”等的内部活动外,还要通过适当的外部活动来体现员工的社会价值,让员工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以满足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

2.2内部营销效果评估:内部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哲学必将会带来更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都尽善尽美,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效果予以评估。

2.2.1员工满意度:勿庸置疑,内部营销的直接目标就是让员工满意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员工的满意度是最直接的评测标准,这也涉及到员工对工作性质、报酬、福利和奖惩公平感的态度。内部营销实施的是否得当可以从员工工作的满意度表现觉察出来。

但员工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维度、表现的是抽象的量度,所以如果不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很难获得真实有效的答案。另外,当酒店经营前景堪忧时,如果企业平常员工的凝聚力不强,这时的评定结果很难成为对决策具有积极意义的依据。相反,当饭店能够给员工一种满足的归属感时,并能够借助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制定新政策,努力实现经营目标,使员工也能从中真正获利。转2.2.2顾客投诉率:顾客作为服务的对象对服务质量的感受自然也就成为员工服务衡量的一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顾客的投诉率就成为了一个客观性的指标。

一定时期内,一个酒店所接待的客人的投诉比率较高时,很明显地反映出前往该酒店的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不满,间接反映出员工的满意度并不理想。多少也能从顾客投诉率窥探出内部营销运作的不畅,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就要备加关注,切忌对顾客投诉避而不见。一方面要积极应对顾客投诉事件,及时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从自身组织内部找原因,组织人员深入探讨所反映出来的涉及内部营销工作的背景因素。

2.2.3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率是酒店统计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并必须要及时提供给管理层的相关资料。可以说,这个指标最能反映出雇员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即从量化的角度反映事态的客观性又非常真实。

虽然员工流失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但从各方面了解到,员工流失的原因不应该不加分析就将其归因于员工不满或内部营销失策上,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要使得该指标对于内部营销具有说服力就要结合一些数据把本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和竞争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全行业员工流失率进行横向比较以及与本酒店以往员工流失率进行纵向比较。只有这样全面深刻地分析,才能找到本酒店员工流失的真正原因。

2.2.4常客比率:

常客比率高就意味着酒店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一种从满意度到忠诚度良性的平等互利的商业关系,在饭店员工与顾客接触过程中有着一种关系密切的互动关系。正是由于员工的努力,在服务接触中,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才能使顾客得以保持。常客比率可以利用一段时间内所服务的顾客人数当中的回头客占的比率来加以反映。因此,这个指标也间接地反映了员工的满意度,同时也从一方面揭示了内部营销的效果。

3内部营销经营理念的发展前景

内部营销无疑是一个新兴的经营理念,从最终地注重员工满意的内部营销发展到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战略的执行工具。

内部营销范文篇10

【关键词】酒店;内部营销;经营理念

1酒店业内部营销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酒店业作为在中国日益兴起的一种服务性行业,正在以高速不断地发展着。酒店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外部经营环境(顾客、供应商、政府等),还有就是酒店的内部经营环境(管理者、员工、制度措施等)。以往,营销和管理人员都侧重于关注外部顾客和外部市场,一味地强调吸引和留住顾客以获取利润,但相对于企业的外部市场而言,企业的员工才是该企业的第一市场从而扮演着内部顾客的角色。

酒店行业中,与顾客进行频繁接触的“人”的因素,不是董事长,不是经理更不是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那些营销人员,而是基层的执行人员,也就是那些普通的前台接待人员,餐厅的服务人员,门童和客房服务员等酒店员工。这些员工提供的各项服务,与顾客之间保持的一定程度上的人际互动关系都会影响到顾客离开酒店时的心情而他们对待顾客所提出要求的态度和主动性都会给客人留下印象,可以想象这样的印象不是针对提供服务的个别员工而言的,而是顾客对酒店整体印象的映射。因此,员工提供的是酒店的产品,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通过这个过程,雇员也自然地成为了产品构成的一部分。所以,内部营销必将成为酒店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人在酒店的消费不像购买数码家电那样购得具体的物资产品,而是入住酒店期间得到的一组综合型产品,它包括:有形产品部分(如食品、饮料,对设备家具的体验等);无形产品部分(如对产品在心理上的感觉和对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态度)。而有别于一般产品的无形产品部分需要服务员工的供给,这也必然需要员工的服务质量要与顾客的期望相符合,一方面也为酒店开展内部营销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内部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组织的内部员工,视员工为顾客,让员工自觉得具有服务意识,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酒店业,它的产品除了餐厅和客房外就是员工提供的无形服务。这种高接触性的服务行业无疑会通过员工的满意度来诠释内部营销的意义。

2中高档酒店内部营销运用的研究

2.1中高档酒店对于内部营销的实施

2.1.1努力建立一种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拥有属于自身的、具有一定个性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就其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软文化”,是整个组织的自我意识形成的精神文化体系。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当企业的某种文化氛围很浓郁时,其下的员工就会以整体的姿态出现。一种强势文化对企业所有员工都有指导作用,会让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对企业怀有满足的归属感。

在实施内部营销的中高档酒店中,顾客成为组织结构顶端的角色,每一层的酒店员工(包括经理等管理人员)都力求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而工作,而最高管理层为总经理提供支持,总经理为部门经理提供支持,员工从总经理那里获得帮助。我们说如果仅将内部营销看作一般意义上的营销管理活动,那么就无法培育企业的服务文化,也很难从根本上激发员工对优质的服务的追求。由此,内部营销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然后才是一种管理策略。管理不是靠单一手段可以完成的,营销自然更是如此,都需要凝聚众多的因素,在公司内外部同步作用,内部营销管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顾客管理,而客户管理、关系营销最终的目的恰恰也是要实现企业的持续的健康发展。

2.1.2做好“人员”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分销渠道是酒店对联接本酒店与顾客之间,为方便顾客购买酒店产品进入酒店的一些组织进行管理的营销策略,其中包括旅行社、旅游商、经营商等中间商。

要实行内部营销,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样要做好员工这一内部市场的分销管理。很多中高档酒店将内部营销中分销的地点用作酒店方针政策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以及相关研讨会,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企业内部刊物,公告栏,公司网站等)使组织中上下级之间沟通始终保持畅通。在这些酒店中,当员工对酒店或本职工作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时,都随时可以借助电子邮件、意见箱等多种方式与上级或更高层领导建立及时有效的反映和反馈体系。另外,员工可以从多样化的渠道中了解到管理者及整个酒店组织希望向自身传达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办法。

2.1.3实施奖励和表扬机制:寻常经营中的奖励和表扬机制很多都建立在满足节省成本的目标之上,有的是以销售目标作为奖励的基础,有的是以劳动成本为目标。这些都有别于内部营销过程中所需要建立的一种奖励和表扬机制。它是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的,也即将从顾客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员工,不同的信息反馈会改变员工今后的态度和行为表现。酒店的管理者会把顾客服务的评测结果通知员工。此外,对那些在顾客中服务口碑好的员工给予表扬和精神(物质)奖励无疑会对员工的服务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建立在服务为导向的内部营销所倡导的奖励和表扬机制是鼓励员工的顾客服务意识,并对他们所做出的努力给予支持和奖励。

2.1.4在员工中加强“促销”工作:

经研究表明,在内部营销的九个维度中(包括内部市场研究、内部市场细分、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员、有形证据和内部营销管理),“促销”与“内部营销管理”的相关程度是最高的,诸如举办各种评比活动以提高员工对服务质量的重视,通过企业性整体活动以增进员工间的沟通互动,对各分店店面进行严格的业绩评定给予优秀店面奖励来提高整个网点员工的工作绩效等。

但在对内部员工实施“促销”期间的分析表明,大多酒店的员工认同自己的企业会举办各种评比活动来提升员工对服务质量的重视,可是当涉及通过利用外部活动提升员工认同感方面,很多酒店员工都存有异议,所以做好“服务竞赛”,“业绩评比”等的内部活动外,还要通过适当的外部活动来体现员工的社会价值,让员工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以满足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

2.2内部营销效果评估:内部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哲学必将会带来更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都尽善尽美,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效果予以评估。

2.2.1员工满意度:勿庸置疑,内部营销的直接目标就是让员工满意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员工的满意度是最直接的评测标准,这也涉及到员工对工作性质、报酬、福利和奖惩公平感的态度。内部营销实施的是否得当可以从员工工作的满意度表现觉察出来。

但员工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维度、表现的是抽象的量度,所以如果不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很难获得真实有效的答案。另外,当酒店经营前景堪忧时,如果企业平常员工的凝聚力不强,这时的评定结果很难成为对决策具有积极意义的依据。相反,当饭店能够给员工一种满足的归属感时,并能够借助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制定新政策,努力实现经营目标,使员工也能从中真正获利。

2.2.2顾客投诉率:顾客作为服务的对象对服务质量的感受自然也就成为员工服务衡量的一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顾客的投诉率就成为了一个客观性的指标。

一定时期内,一个酒店所接待的客人的投诉比率较高时,很明显地反映出前往该酒店的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不满,间接反映出员工的满意度并不理想。多少也能从顾客投诉率窥探出内部营销运作的不畅,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就要备加关注,切忌对顾客投诉避而不见。一方面要积极应对顾客投诉事件,及时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从自身组织内部找原因,组织人员深入探讨所反映出来的涉及内部营销工作的背景因素。

2.2.3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率是酒店统计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并必须要及时提供给管理层的相关资料。可以说,这个指标最能反映出雇员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即从量化的角度反映事态的客观性又非常真实。

虽然员工流失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但从各方面了解到,员工流失的原因不应该不加分析就将其归因于员工不满或内部营销失策上,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要使得该指标对于内部营销具有说服力就要结合一些数据把本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和竞争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全行业员工流失率进行横向比较以及与本酒店以往员工流失率进行纵向比较。只有这样全面深刻地分析,才能找到本酒店员工流失的真正原因。公务员之家

2.2.4常客比率:

常客比率高就意味着酒店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一种从满意度到忠诚度良性的平等互利的商业关系,在饭店员工与顾客接触过程中有着一种关系密切的互动关系。正是由于员工的努力,在服务接触中,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才能使顾客得以保持。常客比率可以利用一段时间内所服务的顾客人数当中的回头客占的比率来加以反映。因此,这个指标也间接地反映了员工的满意度,同时也从一方面揭示了内部营销的效果。

3内部营销经营理念的发展前景

内部营销无疑是一个新兴的经营理念,从最终地注重员工满意的内部营销发展到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战略的执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