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1:45:10

民主建设

民主建设范文篇1

智慧来自基层来自群众——“三会四评”的端由

“三会四评”最初起源于安陆市洑水镇方棚村。说起方棚村,很容易勾起人们痛苦的记忆:该村有1650亩耕地,养育着1500多人,自然条件并不算太差,村里还有39名党员。可是,**年以前,却是全镇典型的落后村。当时镇村之间有管理区一级机构,因为方棚村太落后,矛盾多、麻烦多,几个管理区都不愿管,以致三次变更隶属关系。

**年,省有关部门在方棚村办第四次村委会换届直选试点。在省工作组的指导下,按10—15户选一名村民代表,成立选举委员会。起初,镇村两级党组织对此做法颇有几分顾虑,担心选不出合适的村委会班子,搞不好还会导致宗族房头之间的矛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选举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选出了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邹道金从中看到了民主的力量,从此,以他为书记的村党支部将修路架桥、抗旱排涝等村级大事交由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讨论决定后再付诸实施,使以前很难办成的事绝大部分都顺利办成。村党支部由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是何等重要。

**年,方棚村按照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两推直选”的办法进行了村“两委”换届。村党支部为适应新形势,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扩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办法。坚持按照先村“两委”会,再党员会、后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民主议事决策,同时,着意提高党员及村民的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农户。“三会四评”逐步定型。“三会四评”的实施,使方棚村由后进变先进,党风、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社会事业持续良性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会四评”的完善推广

洑水镇方棚村的经验做法引起了孝感市委组织部和安陆市委的高度重视,专门派工作组到该村进行调研。调查组经调查认为,方棚村的做法,符合农村的实际,契合村民自治的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村级议事决策、村务民主监督管理和村干部激励保障“四个机制”,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有效载体。调查组对方棚村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三会四评”制度。

“三会”的基本要义是,用“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的办法选举产生村“两委”。在此基础上,通过村“两委”联席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事决策。村级日常事务由村“两委”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务,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经费筹措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均要经“三会”依次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在决策程序上,先由村“两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建议方案,然后召开党员大会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表决。“三会”由村党组织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与会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三分之二方可召开,党员会与会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方可召开,所做决定均应经到会半数以上人员通过。

“四评”的要义是,评党员、评村干部、评村民代表、评农户。首先提出目标要求,明确评议标准。对党员,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对村干部,按照岗位成本管理办法,分岗位制定目标责任书;对村民代表,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对农户,重在落实村民公约和“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其次强化日常管理,建立考评台帐。村级分别设立记事薄,记下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民的工作和表现情况,并将重要情况通过村务公示牌向村民公示。再次,召开各类会议进行评议。召开党员大会评议党员,按自评、互评、支部审定的方式进行,根据考评情况确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干部先述职之后,根据岗位职责和具体评分办法进行考评,按综合得分,评出优秀、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四个等次。组织村民评议村民代表,按照自我小结、群众评议、支部审核的程序,将村民代表的履职表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主会,对照村民公约和有关规定,评定星级和实施单项表彰。最后,公示评议结果,落实奖惩兑现。

“三会四评”有效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选举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安陆市委组织部在洑水镇33个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实行“三会四评”,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三会四评”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抓手,在全市推广。

村务顺手,村民满意——“三会四评”效果明显

“三会四评”作为群众智慧的结晶,一经实行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对此都有正面的评价。

建立完善了议事规则,保障了村级事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会四评”对村级事务哪些要议、怎么议、怎么决都有明确规定。在议事决策的过程中,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因为是在公开的场合议事,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大多数人会出以公心,即使是个别人夹带私念,也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不容。议事决策因而变得顺利起来。

金店村党支部书记金正家对此深有感触。他讲到,去年该村确定危房改造户,村“两委”对危房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上,起初,大家比较倾向的意见是,金正友家比较困难,上有一母,下有一双儿女,儿子退伍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有人提出,刘维珍的家更困难,应该首先考虑。刘维珍的父母年迈多病,她本人又患有骨髓炎,两个子女正在上大学,家庭特别困难。可问题是,刘维珍夫妇的户口已迁至镇所在地的居委会,到底纳不纳入考虑对象,村“两委”颇有些为难。既然有人提出,就让大家讨论。在讨论中,有人说,刘维珍是本地人,起初迁走户口是因为当时有“人头税”,家庭其他成员的户口并没有迁走。她家在全村最困难,两个小孩还在读大学,在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考虑拉她一把。表决时,参会29人,有21人同意,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村民代表又回过头来做金正友的工作,将金正友的危房改造推迟到今年。金正家说,代表们的意见帮我们开阔了视野,减少了失误。刘维珍家房屋改造时,党员、村民代表主动帮工,让人感动。如果搞暗箱操作,很可能把好事办砸。

调动了党员、干部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在实行“三会四评”之前,村“两委”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指示和所在村的实际对村级事务做出安排和部署,行政命令的色彩较浓,民主的空气淡薄。因为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普通党员和一般群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安排,没有机会和条件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更谈不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三会四评”实施后,无论是村“两委”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村民代表,都有相应的责任要求。参与村级事务是否热情、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如何都要接受大家的评判。这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参与村级事务决策,扑下身子将决策落到实处。

万河村地处洑水镇西北部,靠山临河,交通不便。去年,该村修4.5公里通村路,除上级补助外,尚有缺口29万多元。村里通过“三会”达成共识,将村里的河沙资源拍卖了12万元。剩下由村里自筹。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支书胡营香动员村干部和在外知名人士的亲属外出争取支持,终于修通了这条村致富路。红桥村是洑水的旱包子,近两年,该村用民主议事决策的办法,共新挖和改造了7口塘堰,维修了一处泵站。特别是建蒋家大塘,前后开了11次村民代表会。定下来后,村民代表分头做工作,最终建成。

段云声当村支书二十多年,他说,过去工作讲狠气、做恶人,为完成“三提五统”任务,有时不得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虽说受表扬、戴红花,表面很风光,其实灰头土面,在群众心中没威信。那时的工作真难,有时连做梦都和群众吵架。现在工作讲水平、办实事,办事公开透明,群众参与热情高,党员村民代表都能靠上前去帮助做工作,工作起来顺心顺手,还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棠棣镇李园村党总支书记李启明,在“三会四评”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两次村民对话会,让村民对村里的工作品头论足,就村级事务发表意见,激发了村民的主人公意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年一次村民对话会上,部分村民提出,要对村小学进行改造,方便孩子就近入学。当时村小学属危房,在小学规划调整中被列入关停对象。如果关停,孩子不得不到三公里开外的学校就读。因路途不便,难免不辍学。既然村民提出来了,且符合村里的实际,村党总支就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纳入“三会”讨论,最后形成重建的一致意见。村里通过出卖河沙资源、村民自愿集资、向上级和外出创业人士寻求支持等办法,总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所崭新的村级小学。

加强和改进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和管理,村风日臻好转

“三会四评”是加强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和管理的好载体。我们在调查采访中,村干部和群众大都持这种看法。

民主建设范文篇2

一、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的宣传教育,民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浓厚,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政治得到加强;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各支部采取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全面实行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思。一是部分群众认为基层民主就只是维护自己的权利,民主意识不强,自我意识膨胀影响民主政治的推进。二是保护区成立后,对山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农民增收渠道减少,群众对参与生态旅游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对加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无法保障。四是村组干部报酬不高,支部凝聚力不强等。存在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民主进程的推进。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要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不断拓宽培训领域,通过召开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及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等形式,积极培养和增强群众的发展意识、致富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等,进一步提高干群整体素质。为农村基层政治、经济、民主、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基层党务、村务、惠农政策公开工作。要坚持把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通过村级公开墙及时向群众公示。对重大事项及惠农政策的公开应及时、准确、一事一公开。要遵循实用、方便、明晰、节俭的原则,做到真公开,让群众感到心里有底。积极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村委运行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为广大群众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拓展渠道。

三是推行“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规范村级办事程序。保护区管理局结合辖区农村民主建设的实际,从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四权”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民主建设的新途径,对村级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资产经营、资金流向和重大费用开支等村务要事都要通过“一会两票”把关,在辖区各村全面推行“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通过会议,由党员投建议票,村民代表投决策票,实现了“重大不重大,党员先说话;重要不重要,群众来投票”。这一机制的推进,有效解决村内重要事务由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的问题,既维护了党员和村民的利益,又保护了干部决策不出现失误。同时要建立“一会两票”监督委员会,对各村“两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督办,对各村“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操作、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村委会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两委”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监督村“两委”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监督村“两委”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一会两票”作出的决定,组织党员和群众对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监督村干部的行为,使之在法规和制度范围内活动;监督村组财务收支、村级项目建设以及其它重要工作。

民主建设范文篇3

党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党的内生活力的重要条件。要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为根本,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着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循序渐进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要增强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要对党员进行主体意识教育,增强基层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要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措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让党员知情是尊重党员权利的起码要求。要进一步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领导机关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或充分听取党员意见,以实现党员和党组织对党的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要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在不涉及组织机密的前提下,基层党务原则上都要公开。要办好各级党建网站和《**日报》党建专版、《**党员之友》,抓好党务公开平台建设。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实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中央今年将出台实施意见,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昆仑网设立了“党代表在线信箱”,各地要积极鼓励支持党代表通过信箱建言献策。二是认真开展地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地方各级党委民主集中制建设。要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地方党委常委会集体领导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和落实地方党委常委会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地方党委常委会工作协调机制。要科学界定和规范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责权限。凡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纳入全委会的决策范围,由全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要明确和细化全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范围,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实施细则。从今年起,要全面推行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要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要按照中央意见要求,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要完善全委会决策表决制度,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实行票决制。四是探索改进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加大组织指导力度,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今后,任届期满的自治区各高校、大中型企业党委原则上都要进行换届选举。自治区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基层党组织中进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既要自觉适应广大党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的新情况,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民主建设范文篇4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

推进村级民主建设,关键要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为此,一方面,我们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开展“形象教育”。近年来,我们以市、镇党校为主阵地,先后举办了20多期村干部培训班,并组织“宗旨、政策和法制”讲师团,在全市巡回演讲,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对村书记、主任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策、法律法规和岗位业务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管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和税费改革、行政村区划调整及村“两委”改选等重要时机,充分利用村民会议、报纸、电视、黑板报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级民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让广大村民知法守法,既提高依法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又增强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二、创新村干部选任机制,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程度

税费改革后,我市注重不断改进村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方法,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1、推行村党支部委员会“两推一选”制度。我市在后周镇党委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两推一选”(党内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选举村党支部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在全市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即分别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荐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选举产生村党支部委员会。实践证明:实行“两推一选”,扩大了村级民主,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按照“两推一选”选举出的村党支部班子,达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党委“三满意”。

2、坚持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我市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执行。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镇党委在尊重村民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坚持加强领导和依法办事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并依法制定选举工作方案,从宏观上把握村委会班子的配备。去年,我市结合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按照直接、平等、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全面推行了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扩大村民对村干部选用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3、推行村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我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加大村干部公开选拔的力度,努力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近两年,我市从大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了53名村干部,进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实践证明,这些同志进村任职,给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此外,我市还先后从大专毕业生、回乡高中毕业生和专业户中公开选拔了85名“女村官”,这些女同志担任村干部,改变了许多农村妇女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全市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对我市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

为适应税费改革后村级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水平,我们着重建立健全了以下几项制度。

1、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决策制度。我们在坚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并依照法律,发挥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同时,先后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汇报和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等制度,明确村级事务决策程序,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须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事项,如村里重大开支等,由村委会提出意见,经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目前,全市95%以上的村在重要事项决策中能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村“两委”进行民主决策。

2、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税费改革政策规定:村内进行农田水利、村级道路建设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实行“一事一议”。为保证“一事一议”正常有序合法进行,我市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规划。全市各村都结合村委会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一事一议”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一事一议”的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保证议事的连续性。二是规范操作。在议事内容上,全市统一规定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村级道路建设等一些社会性公益事业,并规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均不得超过20元/年、人;在议事程序上,由村委会提出议事方案,并以村务公开等形式预告村民,尔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到会讨论通过后立项申报;在议事形式上,各村根据“实际、实效”的原则,可采取“多事一议”或“一年一议”;在审批手续上,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一事一议”项目,由镇农经站汇总,报镇人民政府审核。三是加强监督。一方面,我市规定“一事一议”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增强透明度。另一方面,成立村“一事一议”筹资小组和监督小组,加大筹资和监督力度,提高议事的实效。按照“既要减负、又要办事”的要求,去年全市有45.5%的村实行了“一事一议”,筹资总额为242.9万元,劳均18.7元。

3、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税改后,我们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要求各镇组织发动村民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横涧镇李家园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并以此为评比标准,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评优活动,引导村民认真遵守村规民约,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集体观念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目前,全市96%以上的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已建成常州市级以上村民自治示范村53个。

4、试行民主恳谈会制度。为保障群众的的民主管理权利,我们探索和试行民主恳谈会制度,把知情权亮给群众,把议事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赋予群众,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去年,我市在**镇王渚村试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恳谈,让村干部与村民面对面议民意,集民情,解民忧。一年来,村“两委”共采纳群众建议20多条,解决实际问题12件,村里农业税征收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在全镇名列前茅。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

四、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的力度

1、不断深化村务公开。税费改革后,为推动村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确保取得实效,我们着重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村务公开的监督。在公开内容上,我市在抓好常规公开内容的同时,把“两税”及附加征收的情况和村支出项目和“一事一议”的决议等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进行公布;在公开形式上,我们针对村区划调整后村域面积扩大、人口增加且分布较散等情况,通过增加布点、分组张贴等办法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公布,扩大村务公开的覆盖面;在加强监督上,全市统一印发了村务公开情况记录簿,建立村务公开记录情况反馈制度,并加强检查考核,加大督促落实的力度。我们还积极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将各种涉农收费的项目、标准、收费单位等具体内容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目前,全市291个村全部按规范实行了村务公开。

民主建设范文篇5

原因与意义

依靠基层民主化解基层矛盾,这是由基层矛盾的现状和性质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这是一个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如果人民内部矛盾处置不当,局部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激化为对抗性矛盾,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可能变成“社会动荡期”。这使得如履薄冰的执政党和政府,必须清醒地审视中国社会矛盾的现状、性质及挑战。

客观地讲,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基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都还存在大量隐忧:村级财务混乱、农民上学难、打官司难、就医难,少数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耕地征用、城市拆迁、退耕还林中矛盾不断,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生活无着、就业无门,企业改制中国有集体资产流失,等等,都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矛盾激化、对抗性冲突加剧的严重局面。

然而,无论基层矛盾表现形式多么复杂,就其性质而言大多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而不能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原则性的界限无论如何不能混淆。而一些地方却动用专政工具来对付普通上访群众,运用警力、警械来压服普通群众,是大错特错的。

基层民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基层民主是奠定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层民主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守护神。维护公平正义离不开对公民权利的宪法关怀,离不开宪政民主在基层的具体化。基层民主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险阀,是利益整合的政治平台,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助推器。

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基层民主建设抓得不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群众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民主意识不强、民主方法不懂、民主作风不硬,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控制在局部的能力还很弱。

措施与途径

依靠基层民主化解基层矛盾,关键是推进制度创新。要坚持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核心,大力推进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创新,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制度创新,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民主制度创新。

全面提升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化解因决策失误造成的基层矛盾。

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在农村,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要针对容易诱发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村委会换届后的移交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在城市社区,要紧紧围绕社会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五大任务,广泛吸引居民参与管理,切实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健全基层选人用人制度。实践证明,选人用人制度的不科学、不规范是引发基层矛盾的重点环节。要继续推广“两推一选”的经验,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村委会选举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充分保障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充分尊重和相信群众做出的选择,坚决反对指选、派选、贿选行为。确保阳光操作,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举环境。

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要把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公开后,要通过质询日、民主日、解答日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要坚决予以纠正。

大力推进协商对话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信访组织、工青妇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反映社情民意中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广一些地方“民主恳谈日”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拓宽民意沟通的载体和渠道。

民主建设范文篇6

一、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确立党员主体地位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民主权利,最直接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保障党员的权利,从党规党法上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

一是强化《党章》的最高权威。以党章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总纲中明确党员的主体地位问题。坚持党章的权威地位,积极探讨保障党员权利实现的途径,突出党员的主体性地位的党员权利。

二是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按照《条例》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措施,激发广大党员的创造活力,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条例,切实保障好党员的民主权利。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方式强化党员的民主权利意识。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创造党员积极参与党的领导和管理党内事务的形式,营造党内讲真话的良好氛围,逐步解决一些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调动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实建立。

一是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使党员对党组织的决策、决议、人事任免等都有清楚的了解,进一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是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环境。拓展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途径,让不同的意见平等讨论,在全党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探讨、形成共识的民主氛围,让各级党组织广泛集中民智,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决议,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三是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的工作制度。严肃党的纪律,对违内民主的现象和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压制党员批评、打击报复等言行,要依照法规进行责任追究,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四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拓宽党内民主途径,丰富党内民主形式,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行使,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五是进一步理顺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一个责权明确、相互配合、有效制约的科学的领导体制;调动党员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党的代表大会作为本地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继续充实、健全、完善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等制度体系,为党员实行民主权利提供制度保证。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在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的重要精神,改革创新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工作机制、党内民主制度,在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实践中,发挥好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只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党员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才会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党的建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民主建设不断提高到新水平。我们要不断进行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通过改善党内民主的氛围,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使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健全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继续探索、总结全党各级各地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成功经验。着眼于真实反映选举人意志,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提名方式,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幅度,建立和完善对干扰、操纵、破坏选举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制度等新举措,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拓展党内选举的视野,提高党内选举的质量。

二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着眼于发挥党代会的作用,确立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权威地位;明确规定党代会定期召开的制度,严格规定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等。继续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三是完善党员参与制度。保证党员对党内事务的有效参与,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让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做到重要事件党内先通报,重要决策实施党内先传达,重要问题决定党内先讨论,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党员的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做到下情及时上递,上情及时下达,从而为党的社会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内获得较高的支持度,同民众的利益诉求相一致。

四是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运作,要着眼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使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推进党内民主监督,明确党代会对全委会与全委会对常委会的权力委托―关系,保证委托者对者的控制和监督,发挥党的集体领导在监督中的作用,发挥党代表和党委委员在监督中的作用。完善巡视制度、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使党内民主监督的领域更加广泛、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体。

其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立党内民主发展的良好运作形态。

一是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提高党员的民主习惯、民主素质,通过发挥党员的主人翁作用,激活每个细胞,使党的组织充满活力。

民主建设范文篇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建设中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党内民主建设的状况,直接取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历史。我们党在创建伊始,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根本的组织原则,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十二大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十三大从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等方面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提出要求,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提出了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等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了重大部署。可以说,我们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党内民主建设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广泛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使改革创新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使改革创新的决策更科学、实践更丰富、成效更显著,形成全党齐心协力推进党的建设、做好党的工作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

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必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就是要不断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党的活动,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促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国家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激发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不断提升和强化党内民主意识,在党内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一是党的生命意识。要树立明确而坚定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意识。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二是党员主体意识。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就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把党员主体地位、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志。三是党内民主建设意识。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又要在实践中扎实推进。

加大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当前的重点,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党内民主健康发展。要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防止规章制度的淡化和虚化。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及时将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机制,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民主建设制度体系。要围绕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切实把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落实到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围绕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围绕加强党内监督,完善党内决策议事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围绕健全党内民主的程序性规范,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党内选举制、领导权力监督制的程序化。

民主建设范文篇8

就党内民主建设而言,我们党最主要的一条经验是: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内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党内民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和系统总结,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不断获得和加深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运用客观规律指导新的民主建设实践的本领。进入21世纪,我们党要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的任务,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力争再经过十年奋斗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在认真研究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提炼出反映党内民主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并转化成为指导行动的原则,用以推动新的实践。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坚定、更有力,也会更有实现奋斗目标的把握。

党内民主建设坚持以下六条指导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发展人民民主,是一切先进社会政治力量的目标追求。然而,只有以科学的民主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民主建设坚持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取得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效果。“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一些政党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竭力向世界推销他们的民主观和制度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按照西方的民主观和制度模式行事,导致自身力量的削弱和社会政治动荡,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和发展符合自己国情、党情与社会进步要求的民主,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审慎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从党情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坚定地走自己的党内民主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迄今最先进、最科学、最管用的民主观。它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民主产生的根源和民主的实质,阐明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同经济基础及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确立了民主问题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争取解放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比资产主义民主类型更高、更顺应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崭新的民主理论的科学思想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内民主观的理论基础。工人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武器。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期历史证明,从不同时期的党情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在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中国化,用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就能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正确的方向,及时识别和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自觉克服工作中发生的失误和偏差,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始终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保证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我们党一直坚定地发展党内民主,但从来不是离开党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路线而孤立地推进的,不是为民主而民主。抽象的民主以及与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和伟大事业无关的党内民主,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旨在惠及全体人民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所在。党制定和执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行动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并把这件大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党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在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面前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与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和布局,党内民主建设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指导,为保证完成它的政治任务服务。

我们党和一些外国政党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成败、党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党本身是否团结坚强与富有活力。无论哪个党组织,凡是自觉坚持并善于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活力,党员、干部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比较好,工作中有了不同意见就比较易于求得统一认识,出现了利益关系上的矛盾也比较易于得到化解,党的团结和战斗力也能不断得到增强。反之,如果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就民主论民主,从方法到方法,单纯靠规定程序来促进民主,忽视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党内民主建设就明显地比前者逊色,甚至会出现借“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的情形。这就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内民主,一定要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中来把握,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来展开,把发扬党内民主、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同更有效地凝聚党心、党智、党力,确保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统一起来。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加强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发展党内民主的工作水平,保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一个政党的自身建设中,制度建设极端重要。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务必要走科学的制度建设之路。鉴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深刻教训,包括我们党从“”中得到的沉痛教训,全党认识到没有民主,没有民主集中原则的制度化,党内政治生活就不会正常,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出现混乱,甚至有党变质、国家变质的危险。

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是更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大力推动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进程中,一直在建立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各种规章,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强调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党中央一再要求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扫除妨碍发扬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障碍,为好制度的顺利贯彻推行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从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状况如何,能否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相适应,对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取得成效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在,我们党的各级组织都同样负有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的任务,但具体落实的情况和效果并不一样。许多地方、部门的党组织工作扎实认真,既注意制度的有效实施,又注意在实施中健全完善制度,并根据新情况促进制度创新,各方面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有些地方、部门的党组织虽然强调制度建设,但“纸上谈兵”不少,在开会议、做决策、过组织生活时,虽然走完了规定的民主程序,矛盾却仍旧存在,对明显违反民主制度的思想行为也不加制止和纠正。究其原因,大都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不强、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或者工作作风不实、不适应民主制度建设要求有很大关系。这就说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好,贯彻执行得好,有利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会促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的有效。轻视制度建设是有害的,轻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害的。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的进程,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进程统一起来,把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在增强党员党性锻炼、提高党员严格遵守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之上,把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努力渗透到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实际行动之中来。

第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贯彻既坚定、积极又稳妥、有序的方针,保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定地站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这样,加强自身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建设也应当这样。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充分认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而坚定地发展党内民主,充实民主内容,提高民主程度,拓展民主途径,完善民主方法,创新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是绝对不行的。同时,必须看到,党内民主建设涉及思想理论和观念形态,组织设置、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全面推进密不可分。党内民主的发展,不仅要反映现阶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而且必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文化程度和人的素质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如果不了解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奋斗过程,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复杂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视全党上下不同层级的情况和几千万党员素质上存在的差距,不承认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忽视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条件,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误以为只要一声令下,大刀阔斧干几年,就可以在所有的党组织中一蹴而就,使党内民主建设出现奇迹,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

必须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视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全局,缜密规划,用积极可行的目标引导全党,以切实的措施保证工作有序进行。要把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认真发扬民主、严格按党章办事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并且,一切创新都要从实际出发,接受实践检验。对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推广,但要区别不同情况加以采用,不盲目掀风跟风。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在制度,制度建设的要害在落实,落实的有效在于抓准重点、带动其他。现在,要大力扭住和兑现保障党员权利条例这项基础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树立各级党代表大会的权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工作制度和党内监督体系,逐步扩大并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直接民主。改进完善制度体系是建设,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是建设,脚踏实地地执行已有的好制度同样是建设。总之,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切实有效地向前发展,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时刻警惕、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这个顽症。

第五,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与自下而上的监督、促进结合起来,形成全党同心同德发展党内民主的新局面。

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是党内民主权利的享有者,又是党内民主的建设者。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坚持一切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创造,才能为发展党内民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必须把加强领导与充分调动全党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这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论哪个地方、部门的党组织,如果党员干部即使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内民主建设不关心,或者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却不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或者只关心自己享受民主权利,却不履行遵守民主制度、维护制度权威的义务,或者把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愿望只寄托在上级和同级主要领导同志作风“开明”上,那么党内民主建设就必然缺少内在动力,就不可能解决阻碍发展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取得所期望的效果。党的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处于关键地位,对发展党内民主负有更多更重的责任,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理应率先“从我做起”,既要领导好规章制度制定、进行思想发动,更要做到从上到下令行禁止,言必信、行必果。领导层的民主思想、民主方法和民主作风,特别是遵守、维护党内民主制度的示范、带动作用,是任何好的制度规定和文章、号召所不能取代的。

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同时,要发动和依靠全党的力量,充分发挥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促进作用和监督作用。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应当主动欢迎、自觉接受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努力营造党员、党员干部和下级组织敢于监督领导干部和上级组织严格遵守民主制度的条件和氛围。总之,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个进程,只有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发扬正气,排除障碍,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学、推进和发展民主。

民主建设范文篇9

就党内民主建设而言,我们党最主要的一条经验是: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内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党内民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和系统总结,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不断获得和加深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运用客观规律指导新的民主建设实践的本领。进入21世纪,我们党要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的任务,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力争再经过十年奋斗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在认真研究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提炼出反映党内民主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并转化成为指导行动的原则,用以推动新的实践。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坚定、更有力,也会更有实现奋斗目标的把握。

党内民主建设坚持以下六条指导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发展人民民主,是一切先进社会政治力量的目标追求。然而,只有以科学的民主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民主建设坚持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取得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效果。“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一些政党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竭力向世界推销他们的民主观和制度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按照西方的民主观和制度模式行事,导致自身力量的削弱和社会政治动荡,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和发展符合自己国情、党情与社会进步要求的民主,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审慎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从党情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坚定地走自己的党内民主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迄今最先进、最科学、最管用的民主观。它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民主产生的根源和民主的实质,阐明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同经济基础及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确立了民主问题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争取解放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比资产主义民主类型更高、更顺应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崭新的民主理论的科学思想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内民主观的理论基础。工人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武器。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期历史证明,从不同时期的党情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在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中国化,用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就能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正确的方向,及时识别和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自觉克服工作中发生的失误和偏差,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始终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保证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我们党一直坚定地发展党内民主,但从来不是离开党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路线而孤立地推进的,不是为民主而民主。抽象的民主以及与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和伟大事业无关的党内民主,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旨在惠及全体人民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所在。党制定和执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行动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并把这件大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党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在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面前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与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和布局,党内民主建设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指导,为保证完成它的政治任务服务。

我们党和一些外国政党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成败、党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党本身是否团结坚强与富有活力。无论哪个党组织,凡是自觉坚持并善于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活力,党员、干部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比较好,工作中有了不同意见就比较易于求得统一认识,出现了利益关系上的矛盾也比较易于得到化解,党的团结和战斗力也能不断得到增强。反之,如果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就民主论民主,从方法到方法,单纯靠规定程序来促进民主,忽视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党内民主建设就明显地比前者逊色,甚至会出现借“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的情形。这就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内民主,一定要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中来把握,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来展开,把发扬党内民主、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同更有效地凝聚党心、党智、党力,确保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统一起来。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加强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发展党内民主的工作水平,保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一个政党的自身建设中,制度建设极端重要。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务必要走科学的制度建设之路。鉴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深刻教训,包括我们党从“”中得到的沉痛教训,全党认识到没有民主,没有民主集中原则的制度化,党内政治生活就不会正常,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出现混乱,甚至有党变质、国家变质的危险。

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是更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大力推动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进程中,一直在建立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各种规章,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强调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党中央一再要求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扫除妨碍发扬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障碍,为好制度的顺利贯彻推行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从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状况如何,能否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相适应,对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取得成效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在,我们党的各级组织都同样负有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的任务,但具体落实的情况和效果并不一样。许多地方、部门的党组织工作扎实认真,既注意制度的有效实施,又注意在实施中健全完善制度,并根据新情况促进制度创新,各方面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有些地方、部门的党组织虽然强调制度建设,但“纸上谈兵”不少,在开会议、做决策、过组织生活时,虽然走完了规定的民主程序,矛盾却仍旧存在,对明显违反民主制度的思想行为也不加制止和纠正。究其原因,大都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不强、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或者工作作风不实、不适应民主制度建设要求有很大关系。这就说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好,贯彻执行得好,有利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会促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的有效。轻视制度建设是有害的,轻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害的。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的进程,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进程统一起来,把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在增强党员党性锻炼、提高党员严格遵守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之上,把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努力渗透到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实际行动之中来。

第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贯彻既坚定、积极又稳妥、有序的方针,保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定地站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这样,加强自身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建设也应当这样。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充分认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而坚定地发展党内民主,充实民主内容,提高民主程度,拓展民主途径,完善民主方法,创新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是绝对不行的。同时,必须看到,党内民主建设涉及思想理论和观念形态,组织设置、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全面推进密不可分。党内民主的发展,不仅要反映现阶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而且必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文化程度和人的素质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如果不了解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奋斗过程,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复杂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视全党上下不同层级的情况和几千万党员素质上存在的差距,不承认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忽视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条件,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误以为只要一声令下,大刀阔斧干几年,就可以在所有的党组织中一蹴而就,使党内民主建设出现奇迹,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

必须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视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全局,缜密规划,用积极可行的目标引导全党,以切实的措施保证工作有序进行。要把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认真发扬民主、严格按党章办事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并且,一切创新都要从实际出发,接受实践检验。对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推广,但要区别不同情况加以采用,不盲目掀风跟风。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在制度,制度建设的要害在落实,落实的有效在于抓准重点、带动其他。现在,要大力扭住和兑现保障党员权利条例这项基础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树立各级党代表大会的权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工作制度和党内监督体系,逐步扩大并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直接民主。改进完善制度体系是建设,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是建设,脚踏实地地执行已有的好制度同样是建设。总之,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切实有效地向前发展,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时刻警惕、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这个顽症。

第五,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与自下而上的监督、促进结合起来,形成全党同心同德发展党内民主的新局面。

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是党内民主权利的享有者,又是党内民主的建设者。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坚持一切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创造,才能为发展党内民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必须把加强领导与充分调动全党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这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论哪个地方、部门的党组织,如果党员干部即使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内民主建设不关心,或者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却不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或者只关心自己享受民主权利,却不履行遵守民主制度、维护制度权威的义务,或者把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愿望只寄托在上级和同级主要领导同志作风“开明”上,那么党内民主建设就必然缺少内在动力,就不可能解决阻碍发展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取得所期望的效果。党的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处于关键地位,对发展党内民主负有更多更重的责任,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理应率先“从我做起”,既要领导好规章制度制定、进行思想发动,更要做到从上到下令行禁止,言必信、行必果。领导层的民主思想、民主方法和民主作风,特别是遵守、维护党内民主制度的示范、带动作用,是任何好的制度规定和文章、号召所不能取代的。

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同时,要发动和依靠全党的力量,充分发挥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促进作用和监督作用。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应当主动欢迎、自觉接受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努力营造党员、党员干部和下级组织敢于监督领导干部和上级组织严格遵守民主制度的条件和氛围。总之,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个进程,只有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发扬正气,排除障碍,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学、推进和发展民主。

民主建设范文篇10

**《决定》对于党内民主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本质意义上讲,党内民主建设应该先于人民民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状况应该好于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状况,起到人民民主建设的先导和示范作用。但从我们国内、党内的情况看,恰恰相反。我们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情况落后于国内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情况。

党内民主建设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际建设状况落后于理论上的建设。在理论上,多年来,我们党建立起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一整套论述,最突出的,就是我们党很早就建立了保证发展党内民主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又存在着难以落实的问题。

二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实际要求落后于普通党员的民主意识和实际要求。领导干部意识中缺少主动发展民主的要求,多的是强调集中的意愿。实际工作中要求集中多,强调自己说了算多,不尊重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甚至滥用职权,滋生腐败。而普通党员的民主意识大幅提高,要求全面了解党的执政情况,能够参与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保证在党内有说话和提意见的充分权利,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落后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实际。现在党内缺乏一整套与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内民主建设根本原则相配套的、有效保障发展党内民主的机制和制度,基本没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具体章程、和保障规则。在具体实行中,处于无章可循,无所适从的状况。

四是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权利保障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员权利构成缺失。由于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党员的知情权不能保证,不能正常获取党务信息,造成党员在参与民主时情况不明,没有基本比较、鉴别的可能,容易为掌握足够多信息的领导干部所影响,不能真正地发挥参与民主的作用。另一方面党员权利保障缺失。在实现党内民主的程序方面,规范党员主体权利的机制不够完善。例如党内选举按规定必须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但这种规定能否真正实现,则更多地取决于选举程序的公正、公开、公平和可操作性。从目前的选举看,缺乏严格合理的程序,难以保障党员选举权的真正体现。对批评、检举党员的排斥压制、打击报复在所难免。

五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缺乏发展党内民主的素质。不可忽视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传统的要求集中的意识远远强于要求民主的意识,服从权威的意识远远强于讲求民主的意识,当官的意识远远强于当人民公仆的意识。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等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缺少发展民主的主观要求,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党员也缺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素质。

我们党是执政党,自身民主建设的滞后,实际上已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严重影响人民民主的发展。在领导发展人民民主进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长之以往,会严重影响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所以,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实行党内权力的有效配置和制约,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党的权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顺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人民民主,强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富裕、民主、和谐、幸福的小康社会。

那么,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在于全党的共识,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和广大党员参与民主的素质的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制度的健全和一以贯之的坚持实行。

二、对党内民主问题的辩证看法

在讨论党内民主建设的问题上,我们要有辩证的看法。

首先要正确认识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目前,党内民主建设状况,既不是没有进展,但又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应该说是有进步,但还远远不够,与推进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差距甚远。

其次,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与党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一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应该讲党内民主,但有时客观条件不允许,自身主观要求不强烈,或者走偏了路。二是党内民主是随着党的成长发展而成长发展的。党的自身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民主发展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党的越来越成熟,党所面临的客观世界对党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对发展民主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党员对参与党内民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民主是属于政治的范畴,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经历了多长时间?从它们的发展历程看,也是与整个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不发达,政治不清明,文化不先进,社会不稳定,谈何民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民主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不可能超越。其实,从比较的角度看,我们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发展速度,应该说比国外的民主发展速度要快。国外到现在这个程度,用了多少年?大概有一、二百年吧。我们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脱胎而出,一切的发展,包括民主,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用了多少时间?建国以来55年,建党以来83年。所以,我们对发展党内民主要充满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民主,包括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之同步发展,渐进发展,既不会太滞后,也不可能超前。

第四,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民主的发展与上述因素切切相关,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是跳跃式的、突变式的。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党内民主就会变得十分成熟、十分完美。也不可能期望它会跳跃式飞速发展,一天一个样,十天小变样,几月大变样。党内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模式,一步一步地发展,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完善,积小胜为大胜,积大胜为完全胜利,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内的民主就可以达到十分完善、十分满意的程度。但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太短,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所以,这要靠我们全党同志,不仅是中央、各级领导层面,而且包括全体党员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第五,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是相对的,符合国情、党情的,而不可能是绝对化的,理想化的。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不能脱离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不能脱离我们党的现实情况,要与之相适应。这种适应不是消极的去迎合、妥协、将就,而是积极的争取、改变和提高。在一个时期内,对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是相对的,不能制定脱离当时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能追求理想化的、完美的标准,那在一个时期内即便经过极大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容易挫伤全党发展民主的积极性。一个时期有一个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的目标,逐渐去争取、去达到。经过相当时间的努力,使党内民主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相对满意的阶段。

第六,党内民主建设与党员队伍素质有关。党内民主建设,中央要负大责任,各级领导要负主要责任。同样,全党同志也要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中央要把握主导,制定政策、确立制度,督促检查。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积极引导,提供保障。而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真诚建言,努力实践。换一句话说,全党同志人人有责。我们要看到全党6800多万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整体状况是好的,本质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和水平高低不一。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民主意识不强,参与民主的能力不高。要注意在全党培养党员参与民主的意识和能力,要经常加以热情鼓励和正确引导,既不能因党员的民主意识不强、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高,而不去积极地倡导党内民主;也不能提出超越党员意识、能力和水平的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方式方法。

第七,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的。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的话在今天还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讲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讲民主是有领导、有原则、有目的的民主。不能把民主和集中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或者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都是片面的。只讲集中,容易出现专制,就是搞“一言堂”、家长制;只讲民主,容易出现涣散,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甚至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前者影响党内活力的增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后者破坏党组织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两者都直接影响党的团结和统一,影响党执政能力的提升和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提高。目前,我们要注意的是:党内民主既发挥得很不够,而集中又不是十分有力。

三、当前需要抓紧进行的党内民主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

**《决定》提出了若干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在全党形成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有序参与民主,民主与集中相辅相成的局面。在现阶段,根据我们党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和面临的客观形势,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可以着力抓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落实: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制约党内一把手的绝对权力。目前,在各级党委领导集体中,书记的权力绝对化。按党章规定,在党委内,书记只是领导集体的召集人,他的一票权力与副书记、委员的是一样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普遍是书记说了算,领导集体成员中不同意见很难表达,或出于各种原因不愿表达。《决定》里提出的很多措施是有利于限制一把手绝对权力的,如“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等,关键在于如何去实际操作和落实。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分权机制,和健全领导集体的议事决策机制,有一个严格完备、约束有力的程序机制保障,一定要强调程序正规化,做更加有利于发扬民主的规定,事事有规矩,人人有约束。二是要对一把手建立有效的监督措施,对其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制;三是要推进党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扩大所属党员参与党务的范围。四是一把手在一个单位和地区不要连续任职几届,任职时间不宜太长,要及时进行轮岗,避免形成权力关系网。

2、建立和完善党内选举、弹劾罢免制和任期制,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中逐步实行党内直接选举制度。首先,要在各级选举中健全领导干部、党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改革单一的组织提名方式,逐步实现公开提名,把组织提名和党代表、党员提名有机结合起来,多数党员不同意的不能作为候选人。同时,要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改变等额选举方式,增加选举人的选择面。在选举中,要向选举人提供候选人的真实、详尽、全面的情况。其次,《决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这在现阶段是可行的。村、乡镇一级现在就有条件进行。因为,党员对自己村、乡镇范围内的党务涉及切身利益,比较关心,对身边的领导干部也比较熟悉、相对了解也多。可以有目的地、实实在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力。若干年后,村、乡镇一级直接选举取得成功经验后,可以推广到县、地级市一级。以后再逐步类推,最终达到全党的直接选举,也是可以做到的。第三,建立弹劾制和任期制。对不合格的领导干部,选举人有权经过一定的程序,对其进行质询和弹劾,直至提出罢免要求。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一般不要随意调动,以尊重选举人的选举意志。

3、实行各级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这一决定非常重要。实现党代表作用正常发挥的基本前提是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度。赋于党代表视察工作、调查研究、反映基层党员意愿,提出质询的权力。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代表提供权利保障机制,保证党代表能正常地、无顾虑地、有效地发挥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4、实行纪委垂直领导,建立相对独立的党内监督体系。目前的各级纪委一般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隶属同级党委领导。这种领导体制,很难形成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纪委应实行垂直领导,至少由上一级党委对下级党委派出,干部由上一级党委任命,对上一级党委负责。纪委的工作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纪委成员的升迁调动、福利待遇等等一切不受同级党委管理,形成相对独立的党内监督体系。这样,同级党委成员对纪委工作不能起干扰、影响作用,纪委成员减少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束缚,比较超脱,比较少顾虑,可以比较公正地、大胆地按党的原则处理违纪问题,直至同级党委领导成员,以至一把手的违纪问题。

5、改进党的领导干部考察培养选拔任用的思路、渠道、程序、方法,注重领导干部的个人品德、修养、性格、觉悟等素养方面的考察和培养。现行的领导干部考察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它的优点和长处,长期以来,它为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领导干部。但在实际中也暴露出了不足之处。最关键的一条是,这种用干部的思路和渠道,造成了领导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面负责的习惯思维。领导干部在位子上,更多考虑的是上级对我怎么看,而不是下面党员群众对我怎么看。而且,这种思路和渠道,造成对领导干部考察和培养的盲区,注重的只是干部的政绩、能力,而忽略对领导干部的个人品德、修养、性格、觉悟等素养方面的考察和培养。领导干部个人品格的优劣至关重要。古人都讲,修身养性,才能治国平天下。一个道德修养、人品风格很差的人,一个没有一点奉献精神、不讲公正、公平、自私利己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党员群众服务。这方面近年来处理的一批党内高中级干部中腐败分子的案例,已十分充分地说明了一个干部个人品行对保证自身正常从事党的事业,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重要。只有不但经过上级考察,也经过党员群众通过的领导干部,他才会有意识地不仅对上级负责,也对下面负责,才有前提去主动的发扬党内民主,自觉地听取下面的意见和建议。

6、建立党内决定重大问题前听取党代表或党员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吸收党代表和党员代表列席参与讨论的机制。《决定》提出“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能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决定》在这一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措施。关键在于要建立一种能保证落实的机制。否则,写在文件里十分好看,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得不到落实。各级党委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细化《决定》的措施,要营造鼓励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好的风气,真正养成经常联系党员群众,真心发扬党内民主的好风尚。

7、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自身素质。普通党员要参与到党内民主建设中,自身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关系到是否能真正参与,正确参与,发挥作用,有所作为。没有一定的素质,给了你这个条件和权力,提供了这种场合和环境,你也不一定能做好。

一是了解真情。各级党委要按照《决定》所指出的:“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先要让知道,然后才能讲参与。不了解情况,如何参与?所以这是前提。

二是提供保障。按照《决定》说的:“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要让党员去掉顾虑,没有了可能受打击报复的忧虑,才能积极参与。

三是加强培养。开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教育,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民主观念、养成民主习惯、培养民主作风、形成民主传统。对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知识和能力要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让党员知道什么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辩证关系,行使好民主权力自身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行使好自己的党内民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