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蔬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1:33:37

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范文篇1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蔬菜范文篇2

关键词: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解放思想出活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发展的率先;没有观念的超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跨越。回顾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三十年。思想大解放促进了产业大发展。

一、发展背景

元谋县从1978年开始种植蔬菜,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被称为金沙江畔大菜园。特别是近年来,元谋县蔬菜生产以“标准化、无害化”为核心,以“商品化”为特征,以“集约化”为方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效益化”为目的,蔬菜生产由“无公害”向“绿色”提升。从2007年8月1日起启动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县以来,成绩斐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雄居楚雄州榜首。截至目前,元谋县通过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产品数已达3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15.6万亩。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信息不灵,产销衔接不紧密,不能以销定产,种植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种植雷同,科技含量不够高,管理较为粗放,经营不够节约;三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品质不够优,品牌不够响;四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分等定级,以质论价;五是采后加工相对落后,产业链条不长、不宽,经济效益不高,仍属规模产量型。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发展思路

元谋县在加速创建“优质外销蔬菜”经济强县的进程中,坚持深挖思想根源解放思想,深挖发展潜力统一思想。全县上下广泛开展发展思路大讨论,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冲破思维定式,最终达成共识,提出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绿色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打好“第二次创业”攻坚战。在全县强力推进“六个转变”,即:思维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工作作风由“唯书唯上”向求真务实转变;发展定位由普通蔬菜向绿色蔬菜转变;工作态度由应事等事耽误事向谋事干事干成事转变;落实工作由难字当头向干字当先转变;服务大局由一般认识向实际行动转变。

三、发展历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抓住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决心大力发展以蔬菜、热带林果为主,集种植生产和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抓住农业部将元谋县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契机,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打造部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大县”目标。成立了“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二)狠抓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

县委、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印发《致全县广大菜农的公开信》,组织“无公害绿色蔬菜宣讲团”,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开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宣传月”活动。创新形式抓好宣传动员,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国内外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形势和消费需求,认清发展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成为共识。为抓好技术培训,统一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生产,编印了《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元谋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实用手册》、《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元谋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材料,采取县培训乡农科人员、农药经营户和科技示范户,县、乡结合培训到村到户的方法。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为保护清洁的生产环境,元谋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常性开展农业环境检测监督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农业环境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新蔬菜品种,探索、积累和推广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三是印发了《元谋县农药管理规定》,禁止在全县范围内经营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四是抓好蔬菜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购进现代化的“佳多牌”多功能虫情测报灯一套,建立了病虫中心测报点,采取定点监测与宏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病虫动态,发出病虫情报,指导全县的防治工作;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2580盏,覆盖蔬菜主产区11万多亩菜地;成立植保联防机构38个,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联防联治措施。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建设,购买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原子荧光光度计各1台,全县各蔬菜主产区乡镇均配置了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县、乡检测站(点)共拥有各类检测仪器36台(套),每年抽检的果蔬样品均在4000个以上。六是抓好产品认证,打造绿色品牌。全县已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18个,绿色蔬菜认证4个。“元绿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这些认证产品均注册了商标,提高了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了销售和出口。

四、发展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近五年来,累计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55.55万亩,实现总产值9.86亿元,平均每年11.11万亩、1.97亿元,平均亩产值1776元。与“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项目”实施前的200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62万亩、总产值0.91亿元,平均亩产值1191元相比,每亩增加收入585元,55.55万亩共增加收入32496.75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突出。通过项目实施,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菜农的种菜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抽样速测结果表明,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合格率已接近100%,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在历年农业部组织的年检中,各项抽检指标全部合格,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全县粮食、水果向无公害、绿色生产方向发展。全县已有17家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蔬菜18个、水果7个、大米两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蔬菜4个、水果6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大量销售和出口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售菜收入已成为蔬菜产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71%,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元谋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二十二位,2003年以来连续居楚雄州第一位。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和先进性均处云南省先进行列,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注重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及致畸、致癌农药,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天敌,对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五、发展前景

绿色蔬菜范文篇3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二、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三、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四、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五、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公务员之家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绿色蔬菜范文篇4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蔬菜范文篇5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蔬菜范文篇6

关键词:蔬菜种植户;生产技术;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准备状况、菜农行为分析和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农业界学术研究的重点。关于对蔬菜生产准备情况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农业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激发农民对有机蔬菜的种植热情,国家监督机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对有机蔬菜的生产热情。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对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意愿低的部分原因是农民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低,所以要扩大绿色有机蔬菜的种植就需要提高农民的技术和文化知识水平。在上述论点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一)土壤与种子

在种植绿色蔬菜时,蔬菜种植户有必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即人类生产活动之外的地方,以避免绿色蔬菜被家庭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污染。另外,蔬菜种植户还应了解土壤是否合适种植绿色蔬菜、土壤中是否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有机物是否丰富以及本地有哪些病虫害等因素。蔬菜种植户在种植绿色蔬菜前,需经过检查且土壤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播种,同时应当将普通蔬菜种植区与绿色蔬菜种植区分开,以避免污染。绿色蔬菜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蔬菜种植户须选择优质种子;因为优质种子的抗病虫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减少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就像种植有机绿色蔬菜一样,蔬菜种植户在种植绿色蔬菜之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浸泡和消毒,选择健康且高产的种子,同时使用物理和无害的化学处理方法来增强种子的疾病抵抗能力;之后,蔬菜种植户应将苗床放在土壤肥沃、光线充足的地方,并使用病虫害防治化学物质来减轻病虫害对蔬菜的影响。

(二)肥料处理

为了确保绿色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并在基于蔬菜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正确选择肥料十分有必要。根据科学分析,种植绿色蔬菜应选择分解的堆肥、绿肥等作为肥料。这种有机肥料与少量无机肥料一起使用可以对绿色蔬菜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堆肥、绿肥往往具有极佳的吸收效果,因此蔬菜种植户在选择肥料时,应注意使用复合肥料,包括以复合肥料为基础和以单组分肥料为添加剂,在这一过程中严禁使用城市垃圾和劣质肥料。此外,考虑到每个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蔬菜种植户必须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了解蔬菜种植土壤的养分比率,并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选择肥料。第二,蔬菜种植户要注意肥料用量,不建议施用过多肥料,且在蔬菜生长的后期,蔬菜种植户有必要根据蔬菜的实际位置修剪不必要的部分,以确保在蔬菜生长过程中不缺少所需微量元素。在这一过程中蔬菜种植户可以使用叶面饲喂法,这一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还可以使蔬菜在短时间内从肥料中吸收养分。

(三)农药使用

农药的出现促进了植物种植业的发展。在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然而,农药残留问题也成了人体健康的隐患。因此蔬菜种植户在种植绿色有机蔬菜时,应更加注意农药的选择。例如,蔬菜种植户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这些农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而且不会严重破坏农田的耕种或造成环境污染。此外,长期使用低毒性和高效力的农药不会导致蔬菜对春日霉素等药物产生抗药性。蔬菜种植户需要有效控制并多方面考虑农药的使用,例如药物特性、毒性和残留物,禁止使用对环境、土壤、蔬菜等有害的农药。如果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病虫害,蔬菜种植户则可以选择中毒农药,但是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另外,农药施用的时间非常重要,蔬菜种植户必须了解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并根据蔬菜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及其剂量。

二、绿色无公害蔬菜管理技术要点

(一)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对于种植绿色蔬菜非常重要。蔬菜种植户必须建立一种与蔬菜生长相适宜的灌溉模型,并且不能使用受污染的水进行灌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绿色蔬菜灌溉用水。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水资源监测中的污染指数超过相关标准,就必须停止使用此种水资源,并及时选择合格的水资源。一般而言,蔬菜种植和浇水时,不同类型的蔬菜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蔬菜种植户应意识到有必要充分了解灌溉蔬菜的数量、土壤水分的吸收情况和储水条件,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是相对干燥的季节并且土壤稀疏则需要浇水,如果蔬菜喜欢水但环境潮湿则应减少浇水量。此外,不同生长季节蔬菜对水量的需求也不同,蔬菜种植户应充分了解蔬菜的生长需求,知道在蔬菜的哪个生长阶段增加浇水、在哪个阶段减少灌溉。可以看出,蔬菜灌溉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蔬菜灌溉不仅满足种植蔬菜所需的水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养分吸收,因此灌溉的科学性对蔬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二)病虫害防治管理

防治病虫害是绿色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第一,蔬菜种植户必须选择合适的制剂,以增加蔬菜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第二,可以使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减少疾病和昆虫的传播,或者可以使用生态技术来改善耕地的生态系统,帮助绿色蔬菜健康地生长并减少使用化学控制方法。因此,政府需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当给教育程度较低的蔬菜种植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详细的指导。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国家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时,应当考虑菜农的家庭特征和工作条件。政府应更多地关注小规模蔬菜种植户,向他们推广无害环境的生产技术,并引导他们相应地增加蔬菜种植规模、加入适当的农民合作社以提高蔬菜种植技术,从而实现加速采用环保生产技术的目标。此外,在推广环保生产技术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注意大型绿色蔬菜生产者的领导作用并加强对大菜农的培训。例如,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发展大型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企业,推广环保生产技术,通过建立平台来加强绿色技术传播者与生产者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生产者对绿色技术的认识,降低购买绿色技术的成本和获取市场信息的难度,并通过提高认识来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在菜农中寻求环保生产技术预期收入。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促进菜农了解绿色生产技术的意愿,提高生产者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识和利润预期,以加快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应采取适当的扶持措施,根据当地情况鼓励发展绿色蔬菜,加强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使蔬菜种植户积极参与绿色农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并积极建立蔬菜质量检测机制。

三、结语

绿色食用蔬菜是指遵循一系列标准化的制造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资源,遵守严格的药品安全间隔制度,通过各个阶段的可持续性,生产具有高质量和安全性的蔬菜。因此,种植绿色蔬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专业网站、报纸等有关绿色生产技术的最新信息,完善可持续农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渠道,并建立测试机制。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引进环保生产技术的热情,从而促进我国绿色蔬菜种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蔬菜范文篇7

【关键词】蔬菜;绿色栽培;管理技术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这种背景下,有机生态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提出了要使用有机肥来进行绿色种植,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蔬菜绿色栽培技术的方法

2.1选择优质的蔬菜大棚。大棚技术是目前蔬菜种植的主要技术,需要联系蔬菜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蔬菜大棚。第一,需要确保蔬菜大棚和化工、医院等有一定的距离;第二,需要确保蔬菜大棚周边有着充足的水源;第三,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技术要将蔬菜大棚和无土栽培紧密的联系起来,合理的配置营养液,将土壤基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取立体、水和无土栽培等一系列的栽培方式,提升绿色蔬菜大棚的利用率;第四,种植地要加强建设,包括滴灌和培舞法都要进行推广,确保绿色蔬菜种植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满足栽培管理的需求。2.2合理选择种植品种。需要根据当地种植蔬菜的习惯,选择抗病性能良好的种子,确保种苗的生长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在种植之前,需要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培育时,要进行浸泡,采用绿色无污染的药剂浸泡种植。同时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其温度,要联系种子的特点做好催芽工作,控制好催芽的温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种子出芽率。2.3选择科学播种方式。一是,播种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土壤环境进行处理,做好深翻和晾晒,及时的清理土壤中的残叶,减少病菌,施加基肥。二是,播种时需要联系蔬菜种植的需要,选择间种的方式,处理好蔬菜的套种,不同类型的蔬菜需要对水分、肥料进行合理把控;三是,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定苗之余还需要做好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丛生滋生病虫;四是,把握播种时间,利用大棚环境,更好的实现大棚蔬菜的上市。2.4做好苗期管理。第一,为了减少出苗不整齐,确保所有幼苗处在统一的培育环境之下,要保证种苗的深浅;第二,要将弱苗及时剔除,要联系秧苗的长势情况施加肥料,避免幼苗一味生长的情况;第三,为了避免幼苗戴帽出土,需要在足墒的情况下播种,播种温度要适宜,不能出现高温播种的情况;第四,要预防烧根和沤根,预防根部发病,要保证秧苗的通风,减少苗床湿度,在管理时,可以考虑采取灌根杀菌的方式,此外,还不能让植株受到阳光的直射,增加遮阳网和防虫网等。

3蔬菜绿色栽培管理的手段

3.1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为了能够实现绿色无污染的蔬菜种植,需要建立起标准化基地,要采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方式科学合理的种植。首先,蔬菜基地的建设需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要将绿色蔬菜的种植标准全面落实,确保种植基地的生产环境满足国家绿色蔬菜种植的需要;其次,需要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提升土壤肥料,确保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要联系作物的生长情况,提前施加基肥,实时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后期补充各种肥料,为蔬菜良好的生长提供保障;再次,要构建完善的灌溉条件,确保蔬菜的种植地地势平坦,采取智能化的技术对种植地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减少成本投入;最后,需要构建完善的销售渠道,以便利性作为目标,更好的解决绿色蔬菜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绿色蔬菜打造规范化的销售渠道。3.2完善农业技术手段。提升绿色种植效果,还需要在过程中引入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来种植出更多更优秀的蔬菜产品,减少种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蔬菜种植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提升田间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选择较好的品种,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病虫害和蔬菜的抗逆性选择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当当地种植需求的品种;另一方面,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对蔬菜生产环境控制,要从细节等方面着手,为蔬菜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此外,要大力推广新型种植技术,要采用新技术,提升绿色蔬菜的种植效率,改变种植环境,实现规模化的种植,从根本上提升蔬菜的整体产值。3.3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蔬菜绿色防治还需要应用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达到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样才能种植出更多更优质的蔬菜品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要联系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治,蚜虫、螟虫都有具体的生物防治手法,要将药物和益虫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可以通过生物诱杀的方式,在田间采取黄板、灯光诱杀等方式,在害虫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提升防治效果。

4结束语

为了能够实现绿色蔬菜的种植目标,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蔬菜植保体系,要探寻科学的蔬菜种植方式,在加强防控的基础之上,减少种植成本的投入,达到绿色种植的目标,减少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等,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种植户的整体收入,更好的推动蔬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蔬菜。

参考文献

[1]王晓巍,张玉鑫,马彦霞,蒯佳琳,张俊峰.甘肃省设施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蔬菜,2018(09):9-13.

绿色蔬菜范文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饮食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也为人们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技术保证,而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化进程。过去,菜农一味地注重蔬菜的产量,而忽略了蔬菜的品质,致使人们对蔬菜产生了畏惧心理,吃菜无味,吃菜不香,成了人们的共识。菜农又重新重视起有机肥料的使用。再回到从前,使用人、畜粪便作为蔬菜田的肥料,以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使团颗结构的形成。提高蔬菜的品质,蔬菜的色、香、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还有以下三方面在问题。

①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配套还远远不够,水利设施落后,田间道路建设等问题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②无公害蔬菜的营销渠道不畅,无公害乃至绿色蔬菜生产出来了,但销路又限制了菜农没有蔬菜深加工企业蔬菜不能进行深加工处理。

③菜农的栽培技术水平高低不齐。菜农的科技水平直接影响着蔬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对以上问题,镇党委、镇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组织各个有关部门联合办公,为新兴村无公害生产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计划在*年修建田间道路5000延长米;新建机电井四眼节水灌溉达到2200亩;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500亩;绿色蔬菜面积争取达到1000亩,并以次带动万家、团结两村露地蔬菜生产和一场村日光节能温室蔬菜生产。

建一至两个蔬菜包装企业使新兴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蔬菜达到个个包装,净菜上市,防止二次污染,成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另外建一个蔬菜加工企业对蔬菜进行深加工处理,制成无公害的干制蔬菜或渍制蔬菜,延长保存期,一利于无公害蔬菜的外销。

绿色蔬菜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武夷山水全域绿色食品”高质高效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与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相结合,拓展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培育绿色食品产业新业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二、目标任务

以建设“生态、绿色蔬菜”为总体目标,全区绿色蔬菜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持续优化,业态多元融合,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到2022年12月,全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建设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5个。

三、创建措施

(一)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区、乡、村、企业生产管理体系。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投入品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凭证。二是推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蔬菜品种、统一购药用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包装销售。三是在基地醒目位置设立绿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标准化创建标志牌,标注基地名称、批准单位、建设单位、建设时间,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绘制基地位置和生产地块分布平面图,并对基地生产地块统一编号,以便管理。

(二)建立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一是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蔬菜)农资投入品登记卡,建立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投入品档案。二是建立基地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把好投入品使用关。三是建立基地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投入品目录。

(三)建立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一是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推广网络,加强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指导。二是以区农业农村局的质监站(绿办)、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经作站等业务站办为技术依托,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加强绿色蔬菜创建工作培训,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对参加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绿色蔬菜生产资格证。

(四)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加强基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色蔬菜基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开展基地环境质量保护,不得在基地方圆10公里范围内新建未经环境评价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对基地的污染,为绿色蔬菜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确保生产投入品安全有效。

(五)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验收督查,经常性地督促基地农户对绿色食品原料(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二是由检测机构进行蔬菜产品抽检,抽检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资格。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作为绿色食品原料收购。三是建立由相关部门组织的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四是构建消费监督网,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逐步建立由消费者组成的社会监督网络。

(六)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区。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办法》(中绿基〔2020〕148号)的通知,为进一步拓展我区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在创建期间,打造绿色食品“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5个。积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由龙头企业带动,联合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使参与蔬菜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的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的利益联合体。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康养农业,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多元融合,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1年3—4月)。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区级工作领导机构,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

(二)第二阶段(2021年5—6月)。委托专业技术服务咨询公司进行第三方服务,同期签订服务合同并着手开展相关工作,争取6月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资格。

(三)第三阶段(2021年7—12月)。一是建立“七大体系”。建立健全包括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产业化经营、监管在内的七大体系。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完成对基地各级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对接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及基地内所有农户的绿色食品知识、技术、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专项培训。三是开展田间试验。在基地试验田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绿色防控技术等相关大田试验;实行基地允许使用投入品公告制,在各基地单元宣传栏公布示范基地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及肥料使用准则。四是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依托已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积极支持指导基地对接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产品产量所对应的原料量和覆盖面积要高于全区总产量和总面积的30%。五是强化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完成4次对基地投入品销售及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监督检查,定期对基地产品和环境进行检验检测。

(四)第四阶段(2022年1—9月)。自觉接受省、市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对照创建目标任务,进行自查自纠。收集试验田数据比对分析,对效果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绿色防控技术加以推广普及;整理规范各类创建档案资料;协调生态环境局出具基地环境现状证明材料,组织有关机构取样送检;向省级工作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送完整的验收申报材料。

(五)第五阶段(2022年10—12月)。于10月底前向省级工作机构提交创建基地年度工作总结,全面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与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创建工作验收,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证书。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及各乡(镇)、涉农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挂靠区农业农村局,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各有关乡(镇)、街道或企业配套落实基地建设责任人、技术服务、质量监督和综合管理人员,各村落实具体负责人员。建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基地创建目标任务。

(二)强化经费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区财政设立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及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50万元,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50万元。

(三)强化技术保障。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区绿办、质监站、植保站、土肥站、经作站、环能站等业务部门组成的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专家技术小组,保障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协助创建办公室制定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绿色食品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

绿色蔬菜范文篇10

一、县基本情况

辖9镇11乡,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35.6万人,占总人口的79.2%耕地面积69.6万亩。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8.6%设施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规模达到12990栋,设施蔬菜年产量12万吨。全省的工业县,境内有工业企业19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户,已形成集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和铝锭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占省、市的比重分别为12%21%全省的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38.1%水资源总量6.9亿立方米,承担着市70%乡村供水任务,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鹞子沟、老爷山、娘娘山风景区等特色生态景观。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的民族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舞蹈纹饰彩陶盆、皮影、刺绣、农民画、剪纸、六月六”花儿会等享誉省内外。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县紧紧围绕“将建设成为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做强,近年来。服务”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成套规范化生产技术,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效益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构建“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被定为青海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种养殖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业等方面,全省区域内发展迅速,效果显著,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区。为此,以设施和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平安畜禽养殖发展为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立足本县,面向,辐射全省,走向全国,与青海省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提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并于2010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下一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1立足于县农业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

强化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科技产业化,2突出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及其与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注重示范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科技传达能力建设;

3突出示范区建设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4力求在农业技术、产品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

示范区建设中借鉴工业注重科技创新的理念,5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示范区科技的进步;借鉴工业资本运作的理念,拓宽农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借鉴工业重视组织形式的理念,培育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借鉴工业注重产品营销理念,搞活农产品流通,运用工业中的现代营销战略,多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基本思路

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蔬菜产业将定位于充分利用高原纯真环境。围绕国家有关绿色食品生产的规范和规范,示范、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品质,体现高原特色。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进一步推动蔬菜这一优势产业的可继续高效发展。把真正打造成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畜禽养殖产业将依照构建绿色循环农业的构想,以猪、鸡的平安养殖为重点,规划期内,以县种猪场、种鸡场为中心,改善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健全良种引进和良种繁育体系并进行标准化、科学化饲养,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并为示范区和辐射区提供优质仔猪和雏鸡。以龙头企业+养殖协会+养殖户进行的模式,实现产、供、加、销一体化服务,发展规模化养猪、养鸡,促进产业发展。

(三)建设目标

依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生产要素和实施科学管理,总体目标:以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资源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建设“立足本县,面向,辐射全省,走向全国,与青海省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具体目标:1规划期内。进一步以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吸纳国内外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把示范区建设成集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的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将实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效果展示与转化、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与普及、产业引领与带动等功能。通过示范区的技术辐射与产业带动,进一步促进青海省现代农业的发展。2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绿色蔬菜、畜禽产品生产中的品质提高、利息降低、生态平安及产后加工增值等核心问题,通过优良品种筛选、繁育及推广应用,建立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规程及商品生产示范基地;促进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利用地处高原,环境纯真并且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把建设成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规划期内,建设高原特色露地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专业化、规模化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辐射带动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000亩以上。使示范区蔬菜生产总产值接近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以上。产品的供给量占市场的35%以上。3示范推广畜禽平安养殖、育肥技术,提高养殖水平。规划期内将新建10万羽规模养鸡示范基地3个,万头猪场一个。进一步提高畜禽产品的供应量,保证乡村供应。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示范区将实现露地蔬菜生产每亩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设施蔬菜生产每亩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建过示范区建设。使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比现在人均收入提高30%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增加县投入资金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克服园区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主体单一的弊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投资,形成以工商资本投资为主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

(二)创新经营机制

凡多主体投入的农业园区和园区内项目都应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即以园区组建公司,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发展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土地反租招租,实施项目管理等。园区运行发展商,建立“园区+企业+基地+协会+农户”运行模式,形成市场牵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园区内企业运作方式上,依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原则,真正建立起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企业独立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形成企业带基地的发展模式。土地流转上,必需在农村土地承包法》许可的范围内,把工作重点放在合理确定弥补规范和创新流转方法上,也可采取实物兑现形式;土地流转可以再继续采取委托流转、互换等方法的同时,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红,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并以价格杠杆推进土地向园区集中。

(三)重点打造地方特色产品

围绕蔬菜(含食用菌)特色养殖业等优势主导产业,针对区域和产业特点。集中力量,重点突出,形成富有特色的园区经济优势。加快引进相关新技术、新品种,使园区具有明显产业特色,又具有较强的产业特色,从而实现产业立园、特色支撑。

(四)不时延长示范区产业链

关键在于园区龙头企业,要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有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产业化经营,园区拓展市场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就更强。一方面,要着力把大型农业企业、工商企业引入园区,或主动与外地龙头企业合作,努力使园区或园区项目融入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农业新技术项目,构建“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效益”新型产业化链条。

(五)着力提高示范区的科技含量

因地制宜,围绕发展特色农业。根据我县自然条件、农业激进和资源优势,引进辐射性强的农业新技术,以科技超前性体现园区的示范性。同时,利用农业高等院校培养农业园区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采取绿色证书培训等形式,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