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4:43:16

绿色工业

绿色工业范文篇1

[关键词]工业设计;绿色设计;系统性;最优化

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相应地,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为促进我国绿色设计发展,本文拟就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及其优化问题予以探讨。

一、绿色工业设计的一般准则

与传统工业设计仅关注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等不同,绿色工业设计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即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要预先考虑如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此,绿色工业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准则:(1)尽量节约资源,即节省原材料和能源;(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满足功能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4)视觉效果好;(5)产品使用寿命长;(6)性能价格比高。绿色工业设计准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运用艺术和科学技术设计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品。鉴于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

二、绿色工业设计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分析

1.综合性

从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设计程序可以看出,绿色工业设计要考虑产品功能、材料、工艺、产品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多种工艺,综合性比较强。

现代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单单是物美价廉,而且还要求产品造型优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世纪“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风格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差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只有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的设计才是有魅力的设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设计。设计要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就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所以,设计师必须在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必须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有所了解。在能够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可回收、能耗低、易降解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绿色材料。在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特性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还应该有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

总之,除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知识以外,绿色工业设计还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电子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管理学、塑料工程、模具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绿色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并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工程设计,是多学科知识在设计中的集成。

2.系统性

绿色工业设计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制造工艺、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均作为其设计任务,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的同时,满足环境目标要求。它是产品由自然到人类社会、又回归到自然的一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绿色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集成,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系统工程。

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可以分为设计准则系统、制造工艺系统等。就其设计流程而言,是一个带有多路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设计进程中有多次审核,把设计结果与设计目标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往下进行,否则将比较结果反馈到系统的前端,重新修改设计,直至合格为止。设计流程中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个子系统。如市场调查环节,它由供需状况的调研与分析、需求功能的调研与分析、人机关系的调研与分析、工艺调研与分析、造型色彩的调研与分析、预期成本价格的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的调研与分析等组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各个部分都是不可少的,又是互相联系的。要从系统整体、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以达到设计总体最优的目标。

3.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

按照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设计师在力图满足某一项指标要求时,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指标。例如,在加大构件的强度以延长它的寿命时,就有可能导致它的材料消耗增大,产品重量增加;为了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却增大了制造过程的能耗,也增大了制造成本;有时为了增强产品的功能,而使得产品结构复杂化,带来的结果是成本增加,且结构越复杂故障率越高;再如,为了解决汽车排放尾气污染环境问题,人们研制了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利用清洁的二次能源,也确实有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它目前使用的电池却带来一些问题:一是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体积大,占用了大量的车载空间,增加了车体重量;二是电池的寿命有限,如目前铅酸电池的寿命仅为2~3年,电池更换较为频繁,而且目前我们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废弃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又违背了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宗旨;三是若为了减小电池的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把铅酸电池改为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则又会使电动车的成本增加。

为避免各子系统目标相悖问题,绿色工业设计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这给绿色工业设计增加了不少难度,需要做好系统整体优化工作。

三、绿色工业设计的优化

1.优化的原则

绿色工业设计各项指标子系统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耦合性,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系统观念,充分把握设计系统整体和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细节问题,很好地掌控各设计因素,用系统分析与系统控制方法处理和解决,从而达到设计总体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将最终导致对产品绿色程度的影响。因此,绿色工业设计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管理到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包装运输、回收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均从系统的高度加以分析,确定其各自的地位,在有序和协调的状态下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

2.优化的方法

按照上述从整体出发达到设计总体目标最优的原则,设计优化的一般方法步骤是:设计方案一对照准则比较一修改设计、全面权衡,直至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最优方案。这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设计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将最终决定设计的优化程度。

绿色工业范文篇2

关键词钢铁工业绿色化环境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干守兰,武少华.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绿色工业范文篇3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河南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工业领域作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阵地,“双碳”目标下既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减排挑战。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双重目标,这不仅是服务全国“双碳”目标的自觉担当,也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要求。

一、充分把握“双碳”目标下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机遇

实现“双碳”目标,势必要求经济社会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这将深刻重塑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为工业领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带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重塑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工业竞争新优势。

(一)新型电力系统将加快构建

“双碳”目标约束下,能源行业需要兼顾低碳转型、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等多重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加快步伐。河南受“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制约,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当前,西部四川、青海、新疆等地正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这将为河南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带来良好机遇。

(二)绿色低碳产业将加速壮大

“双碳”目标引领下,新的社会需求将被激发和创造,河南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以及传统支柱产业都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比如,当前技术条件下,河南风、光发电经济还有约6700万千瓦的可开发空间,这将是增量新能源和经济增长点的潜力所在。再如,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将加快由基础材料向新材料转型升级,这将是河南稳住发展基本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所在。

(三)绿色产品消费将加大需求

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类绿色产品需求将日益增长,将带动绿色技术和产品开发,影响绿色标准和规则制订。尤其是,能源、交通、建筑等高排放领域绿色消费潜力被不断释放,在形成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将倒逼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各领域进行低碳转型。对产业门类齐全、内需市场广阔的河南而言,绿色需求将成为牵引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绿色低碳技术将加快探索

绿色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这些共性支撑技术的创新,将为各领域减排提供持续支持,也将为河南工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带来有益技术探索。

(五)绿色转型投资将加紧布局

实现“双碳”目标将新增大量投资需求,尤其是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众多行业领域。根据央行估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投资需求在百万亿元级别,但当前绿色金融规模仅为15万亿元左右,缺口相当大。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绿色低碳领域,将为河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体系、建设低碳交通和发展低碳建筑等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保障。

二、深刻认识

长期以来河南工业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河南工业绿色发展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绿色产业不断壮大、节能降碳成效明显、绿色制造体系初步构建,但总体尚未完全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能源结构严重偏煤是主要瓶颈

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使得河南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大、路径依赖强。但短时间内煤炭仍将占据能源结构主体地位,而随着河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对电力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碳排放将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长态势,从而加剧降碳压力,使得河南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形势格外严峻。

(二)产业结构底盘较重是主要掣肘

尽管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也较快,但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仍未改变。而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交织,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当前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三成,能耗占比却接近九成。这种高碳依赖型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较大挑战。

(三)空间布局“聚而不群”是重要制约

目前,河南工业发展总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聚而不群”的格局,产业集群化、现代化水平较低,能效利用水平不高。2020年,河南全省规上工业大约七成由不同市县的171个产业集聚区承载,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也不利于构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四)科技创新支撑不力是关键因素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采取更陡峭的路径。而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也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若储能技术不能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占比越高意味着电力系统的波动性越大,不仅对“双碳”目标实现构成挑战,也会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冲击。

(五)绿色金融供给不足是普遍因素

就全国范围而言,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结构性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绿色金融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等功能。一是绿色金融融资占比较低、结构过于单一。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绿色信贷占社融贷款存量规模的比重仅为6.97%,但占绿色金融产品存量规模的比重高达90%。二是绿色金融资金投放结构难以满足工业低碳转型需求。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超过80%用于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投向工业脱碳的比重几乎为零。三是绿色信贷内部服务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现有绿色信贷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服务领域主要是节能减排、清洁能源。

三、努力找准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突破点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资源能源高效率利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兼顾在一个框架下,统筹协调好短期经济复苏、中期结构调整、长期发展转型之间的矛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窗口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要充分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找准结合点和突破点,从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保障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支持,努力实现绿色低碳经济整体跃升,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展现河南担当、贡献河南力量。

(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高地

当前河南正在全力建设全国创新高地,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低碳技术高地。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聚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创新链等资源,建立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共设研发基金等手段,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建立市场化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供需互动机制,开展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加快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发展领域,采用择优委托、赛马制、揭榜挂帅等研发组织模式,着力突破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工业控制装置等技术瓶颈。重点针对钢铁、化工、有色等高碳行业,研发氧气高炉、氢能冶炼和新型低碳工艺等节能增效技术。三是加强前沿绿色技术研发。加强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提前布局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分解与利用等负碳技术应用研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聚焦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排放控制问题,持续开展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突破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清洁化生产与利用技术、高端材料制造技术。四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转移转化。完善全链条转移转化机制,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检测、评价、认证和交易等中介机构,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绿色技术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争取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二)以协同推进为方向,构建低碳优势产业格局

目前,能源转型“先立后破”、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要求,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留下了政策切口和时间窗口。要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绿、增长,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高碳产业的依赖性。一是加快推动能源产业战略性调整。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并据此着力推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焦化等煤炭依赖行业实现全链条优势重塑、价值跃升及行业间发展耦合。同时,前瞻布局新型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研发和一体化布局,探索由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能源体系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二是加快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新的投资方向和经济增长点,也是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要以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加快推动发展,尤其是通过做大做强一批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等举措,引导产业向具有发展基础和较大潜力的重点区域集中布局,推动形成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提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服务业是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产业,也是国家大力发展、区域激励竞争的焦点产业。要立足需求潜力大的市场优势,聚焦节能环保装备、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领域优势,着力提升河南环保特色装备和服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三)以数字协同为引领,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近年来,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推进、深度融合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要把数字经济的新优势转化成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以“绿色基础数据+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努力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一是提升关键工艺装备智能感知。推动主要用能设备、制造工序等环节开展数字化改造、上云用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能源资源、污染物排放等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检测等,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提升。二是深挖数字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潜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设计、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打造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以数据为驱动提升端到端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效率,从而实现各环节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三是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体系,从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四是打造再生资源碳减排应用平台。推广“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加快推进再生资源管理云平台建设,收集、监测再生资源回收、分拣、转运、加工利用、集中处理等全流程数据,助力再生资源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四)以绿色产品为基础,培育低碳供需协同优势

充分发挥消费领域降碳力量,通过引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建设绿色产品与服务标准等,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消费拉力,推动绿色消费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一是鼓励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将绿色消费作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打造绿色消费场景,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领域消费,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学习陕西做法,鼓励采取消费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借鉴湖南做法,倡导优先使用工业绿色设计产品,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二是探索建设绿色低碳标识制度体系。借鉴能效标识标准体系经验,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标识认证体系,以绿色低碳标识拓展绿色低碳产品市场空间。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标识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联合效应,提高绿色低碳标识品牌竞争力,助力绿色低碳标识产品走向世界。三是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持续推进绿色食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着力构建工业领域贯通起始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产业链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鼓励企业运用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开发推广高性能、轻量化的低碳环保产品,以绿色生产引领绿色消费。

(五)以财税金融为手段,提供绿色转型资金保障

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绿色产品制造和消费等领域,以市场化原则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以金融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构建绿色低碳转型新格局。一是综合运用财税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对新能源配套设施的建设、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建材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应用、绿色产品消费等方面的金融产品,提高财政支持绿色工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门槛。鼓励金融机构或者企业拓展绿色融资渠道,尤其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并简化发行绿色债券的审批程序,并以贴息、补助、绿色业务奖励等模式给予发行主体专项财政激励,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三是创新金融支持工具。借鉴北京“京绿通”做法,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贴现资金加大对定向绿色企业票据的融资支持,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借鉴广东、内蒙古等地经验,进一步推动环境权益市场建设,实现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等权益的价值变现和便捷交易,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EB/0L].

[2]煤炭清洁利用“卡脖子”问题亟须突破[N].中国经济时报,2021-12-21.

[3]朱民,等.构建全球领先的碳中和转型金融(上)[J].中国金融,2021(24).

[4]孙靓.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五个着力点[N].学习时报,2021-09-01.

[5]曹方,等.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加快构建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体系[N].中国电子报,2021-08-17.

绿色工业范文篇4

关键词:工业设计;绿色设计;系统性;最优化

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相应地,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为促进我国绿色设计发展,本文拟就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及其优化问题予以探讨。

一、绿色工业设计

绿色工业设计的一般准则与传统工业设计仅关注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等不同,绿色工业设计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即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要预先考虑如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此,绿色工业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准则:

(1)尽量节约资源,即节省原材料和能源;

(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满足功能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4)视觉效果好;

(5)产品使用寿命长;

(6)性能价格比高。绿色工业设计准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运用艺术和科学技术设计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品。鉴于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

二、绿色工业设计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分析

1.综合性

从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设计程序可以看出,绿色工业设计要考虑产品功能、材料、工艺、产品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多种工艺,综合性比较强。

现代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单单是物美价廉,而且还要求产品造型优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世纪“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风格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差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只有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的设计才是有魅力的设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设计。设计要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就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所以,设计师必须在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必须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有所了解。在能够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可回收、能耗低、易降解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绿色材料。在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特性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还应该有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

总之,除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知识以外,绿色工业设计还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电子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管理学、塑料工程、模具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绿色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并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工程设计,是多学科知识在设计中的集成。

2.系统性

绿色工业设计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制造工艺、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均作为其设计任务,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的同时,满足环境目标要求。它是产品由自然到人类社会、又回归到自然的一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绿色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集成,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系统工程。

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可以分为设计准则系统、制造工艺系统等。就其设计流程而言,是一个带有多路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设计进程中有多次审核,把设计结果与设计目标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往下进行,否则将比较结果反馈到系统的前端,重新修改设计,直至合格为止。设计流程中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个子系统。如市场调查环节,它由供需状况的调研与分析、需求功能的调研与分析、人机关系的调研与分析、工艺调研与分析、造型色彩的调研与分析、预期成本价格的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的调研与分析等组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各个部分都是不可少的,又是互相联系的。要从系统整体、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以达到设计总体最优的目标。

3.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

按照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设计师在力图满足某一项指标要求时,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指标。例如,在加大构件的强度以延长它的寿命时,就有可能导致它的材料消耗增大,产品重量增加;为了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却增大了制造过程的能耗,也增大了制造成本;有时为了增强产品的功能,而使得产品结构复杂化,带来的结果是成本增加,且结构越复杂故障率越高;再如,为了解决汽车排放尾气污染环境问题,人们研制了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利用清洁的二次能源,也确实有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它目前使用的电池却带来一些问题:一是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体积大,占用了大量的车载空间,增加了车体重量;二是电池的寿命有限,如目前铅酸电池的寿命仅为2~3年,电池更换较为频繁,而且目前我们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废弃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又违背了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宗旨;三是若为了减小电池的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把铅酸电池改为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则又会使电动车的成本增加。为避免各子系统目标相悖问题,绿色工业设计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这给绿色工业设计增加了不少难度,需要做好系统整体优化工作。

三、绿色工业设计的优化

1.优化的原则

绿色工业设计各项指标子系统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耦合性,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系统观念,充分把握设计系统整体和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细节问题,很好地掌控各设计因素,用系统分析与系统控制方法处理和解决,从而达到设计总体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将最终导致对产品绿色程度的影响。因此,绿色工业设计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管理到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包装运输、回收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均从系统的高度加以分析,确定其各自的地位,在有序和协调的状态下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

2.优化的方法

按照上述从整体出发达到设计总体目标最优的原则,设计优化的一般方法步骤是:设计方案一对照准则比较一修改设计、全面权衡,直至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最优方案。这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设计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将最终决定设计的优化程度。

绿色工业范文篇5

[关键词]工业设计;绿色设计;系统性;最优化

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相应地,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为促进我国绿色设计发展,本文拟就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及其优化问题予以探讨。

一、绿色工业设计的一般准则

与传统工业设计仅关注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等不同,绿色工业设计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即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要预先考虑如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此,绿色工业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准则:(1)尽量节约资源,即节省原材料和能源;(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满足功能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4)视觉效果好;(5)产品使用寿命长;(6)性能价格比高。绿色工业设计准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运用艺术和科学技术设计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品。鉴于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

二、绿色工业设计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分析

1.综合性

从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设计程序可以看出,绿色工业设计要考虑产品功能、材料、工艺、产品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多种工艺,综合性比较强。

现代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单单是物美价廉,而且还要求产品造型优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世纪“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风格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差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只有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的设计才是有魅力的设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设计。设计要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就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所以,设计师必须在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必须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有所了解。在能够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可回收、能耗低、易降解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绿色材料。在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特性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还应该有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

总之,除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知识以外,绿色工业设计还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电子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管理学、塑料工程、模具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绿色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并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工程设计,是多学科知识在设计中的集成。

2.系统性

绿色工业设计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制造工艺、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均作为其设计任务,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的同时,满足环境目标要求。它是产品由自然到人类社会、又回归到自然的一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绿色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集成,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系统工程。

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可以分为设计准则系统、制造工艺系统等。就其设计流程而言,是一个带有多路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设计进程中有多次审核,把设计结果与设计目标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往下进行,否则将比较结果反馈到系统的前端,重新修改设计,直至合格为止。设计流程中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个子系统。如市场调查环节,它由供需状况的调研与分析、需求功能的调研与分析、人机关系的调研与分析、工艺调研与分析、造型色彩的调研与分析、预期成本价格的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的调研与分析等组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各个部分都是不可少的,又是互相联系的。要从系统整体、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以达到设计总体最优的目标。

3.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

按照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设计师在力图满足某一项指标要求时,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指标。例如,在加大构件的强度以延长它的寿命时,就有可能导致它的材料消耗增大,产品重量增加;为了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却增大了制造过程的能耗,也增大了制造成本;有时为了增强产品的功能,而使得产品结构复杂化,带来的结果是成本增加,且结构越复杂故障率越高;再如,为了解决汽车排放尾气污染环境问题,人们研制了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利用清洁的二次能源,也确实有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它目前使用的电池却带来一些问题:一是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体积大,占用了大量的车载空间,增加了车体重量;二是电池的寿命有限,如目前铅酸电池的寿命仅为2~3年,电池更换较为频繁,而且目前我们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废弃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又违背了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宗旨;三是若为了减小电池的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把铅酸电池改为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则又会使电动车的成本增加。

为避免各子系统目标相悖问题,绿色工业设计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这给绿色工业设计增加了不少难度,需要做好系统整体优化工作。

三、绿色工业设计的优化

1.优化的原则

绿色工业设计各项指标子系统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耦合性,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系统观念,充分把握设计系统整体和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细节问题,很好地掌控各设计因素,用系统分析与系统控制方法处理和解决,从而达到设计总体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将最终导致对产品绿色程度的影响。因此,绿色工业设计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管理到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包装运输、回收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均从系统的高度加以分析,确定其各自的地位,在有序和协调的状态下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

2.优化的方法

按照上述从整体出发达到设计总体目标最优的原则,设计优化的一般方法步骤是:设计方案一对照准则比较一修改设计、全面权衡,直至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最优方案。这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设计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将最终决定设计的优化程度。

绿色工业范文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业厂房;运用与推广;效益;影响

现代化工业厂房建设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等,与我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的理念相悖。为此,在建设工业厂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意识,科学、合理的运用绿色建筑,并且将绿色建筑理念充分的融入到工业厂房的设计和建设中,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工业厂房的建筑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一类对环境无害,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建筑总称,能够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是目前建筑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1]。为进一步讨论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的运用与推广,本文分析的项目为福建某纺织企业新建工业厂区项目,该项目已通过专家组综合评审,并获得了《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现就此项目展开讨论。

2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的运用

2.1工业厂区整体规划布局。项目整体规划由办公楼、员工宿舍、3幢生产车间、成品仓库、中转仓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组成。该项目整体规划初融入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布局方面结合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的要求,对生产车间、仓库、停车场以及堆场等位置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如仓库位置设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物流运输流线顺畅、线路短捷,主要出入口及道路实行人货分流,运输繁忙的线路避免平面交叉等。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的要求,项目投资强度为(5745.45万元/hm2>1823万元/hm2)、容积率(1.90,>1.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3.76%<7%)、建筑系数(55.51%,>40%)、绿地率(10%<20%),公用设施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共享,同时也符合《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闽国土资综[2013]197号的要求。2.2工业厂房节能设计。工业厂房的节能设计也是绿色建筑的考核指标之一,主要体现在节水、热能回收以及照明节能等方面。项目在节水设计方面采用了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的联合方案,极大的提高的减水减排的效果。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净化后再次回用生产工艺,大幅度的降低了产品生产耗水量、减少了污水排放量。热能回方面采用了最先进的热能回收工艺以及设备,有效的将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水、热能进行了回收再利用。工业厂房的照明设计采用了新型的节能灯具,包括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LED节能灯等,减少了用电量,电能节约效果显著。2.3科学选择绿色建筑材料。为了达到节材和资源高利用率的效果,实现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的科学应用,该项目包含的工业厂房建筑在选用建筑材料的时候选择了高强度钢,用量占比达到91.64%,建筑外墙使用了煤矸石烧结制成的多孔自保温型砖。厂区内的成品仓库、中转仓库等建筑均采用了钢结构设计,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可循环性高等特点,建造周期短,自然资源消耗少。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主要以节能环保型建材为主,同时要考虑到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循环性以及污染性,要进行综合考虑,提高建筑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4优化工业厂房室内外环境设计。为了提升工业厂房室内外环境,该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设置了工业厂房的外窗和天窗,提高了对自然光的利用率,节省了照明电力。工业厂房的室内环境设计确保了自然通风良好,室内通风路径良好,工业生产产生的设备余热、余湿等均可以被有效带走(见图1)。工业厂房的维护结构均采用了具有隔音效果的建材,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提高工业厂房室内舒适性。工业厂房室外合理规划了绿化带,既起到美化作用又降低了环境污染,路面施工采用了透水铺装技术,提高了自然降水的保水性能。2.5生产设备选型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业生产一直是水、电、蒸汽消耗大户,如何提升水、电、蒸汽的利用率,降低消耗指标,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指标,如采用低水耗、低能耗设备。生产设备的选型成为了关键,本项目采用了智能型节能染色机,其水浴比为低至1:4~6(原浴比为1:8~12),更加节水和节能。为使生产过程更加的协调与统一,优秀的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大大的提供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次品率,本项目在生产系统方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专业智能化色彩配方管理系统、自动滴定实验机、自动称料加料系统以及中控自动化系统等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处方、科学工艺的系统管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的品质,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技术。2.6技术进步与创新设计。为更好的对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进行统计与分析,本项目能源计量采用三级自动计量系统:进场一级计量,进车间二级计量,重点主要用能设备三级计量的方式进行计量,计量数据统计至中控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并对全厂区进行BIM建模分析,通过BIM进行生产模拟与深化应用,形成生产全过程可视化、参数化、高效协同的管理模式,并将BIM模型与能源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管理整个工厂的能耗和机台的运行情况,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

3绿色建筑推广措施

3.1加强政府宣传,规范企业行为。绿色建筑的运用与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同时要通过职能部门的有效控制和监管去规范企业的行为,以此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绿色性[2]。因此,在全力推行绿色建筑运用的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以及全面宣传等手段,从不同的方面推广传绿色建筑,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理性的运用绿色建筑。3.2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的研发和使用。绿色建筑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的研发和使用也逐渐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的研发投入,对现有的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的性能进行再次优化,或者研发全新的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节能环保水平,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3]。3.3提高企业绿色建筑消费意识。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中的运用效果好坏,运用的范围是否广泛,这与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足够强烈,才能带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设备乃至绿色建筑工程的市场发展,才能促使绿色建筑的推广有足够的动力[4]。所以,国家应该通过扩大绿色建筑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渠道等措施,将绿色建筑消费理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此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建筑消费意识,促进绿色建筑的运用与推广[5]。

4绿色建筑带给企业的效益和影响

4.1提高能源利用率。本项目完工以后,平均年节水量可以达到192万吨,污水排放减少量可达153万吨。建筑设计节电率为20%~50%,按照最大节电率计算,该项目每年照明用电可节约458万kwh。4.2回收再利用可作能源的物质。通过热能回收节约的用煤量为10500吨/年;生产中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和机台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热量,通过回收可以应用到染色工序上,平均每天节水2630吨,高浓度废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热量可以回用于染色工序,每天节约热量873600MJ,即29.81吨煤。

5结论

总之,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中的运用与推广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具体的项目介绍和分析,从厂区整体规划布局、节能设计、绿色建筑材料使用、厂房室内外环境设计、生产设备选型与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绿色建筑的运用介绍,并且提出了几点绿色建筑的运用和推广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在工业厂房中的合理运用和推广,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荣.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09.

[2]吴彤,郭力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7):78-79.

[3]庄建新.绿色建筑理念在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161.

[4]孙文中.绿色工业建筑之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探讨[J].现代物业旬刊,2019,446(01):126-127.

绿色工业范文篇7

[关键词]工业;绿色发展

从工业领域来讲,绿色发展要求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是现代化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但是,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

1推动新疆工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1.1工业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新疆与全国一样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新形势下,更加需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塑造竞争新优势,提升新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作用;更加需要共享工业发展新成果,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新期待;更加需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以此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工业绿色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工业绿色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通过节能增效实现“降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促进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工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工业绿色发展要求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注重推进绿色制造,创建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为建设美丽新疆保驾护航。1.3工业绿色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工业发展对带动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大作用,是巩固新疆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工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必须转向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向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从而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2新疆工业绿色发展现状

2.1发展成效。2.1.1工业绿色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新疆绿色工厂数量居中西部省份首位,已有自治区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103家,绿色工厂94家,绿色工厂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例排名居全国第一。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叶城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工信部组织的能效“领跑者”评比活动中成绩显著。其中,独山子石化单位产品能耗501.4千克标油/吨,是国内30万吨以下乙烯唯一低于600千克标油/吨的装置,荣获乙烯行业能效“领跑者”第一名。2.1.2工业节能降耗取得较好成绩2018年新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2954.89万吨,较2017年增长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2%,完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增速控制在4%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2%以上的“双控”目标。去产能工作持续深入,2016年-2018年,新疆累计关停煤矿157处,退出煤炭产能1899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87万吨,退出的低端产能,为发展高端产业换来了高质量发展空间。2.1.3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有所缓解。2018年,新疆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能源消费4899.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5%,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37.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6397.64万吨标准煤,增长5.18%,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9.42%,能源消费增速缓解。2.1.4新能源发展较快。近年来,新疆作为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依托突出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当前,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新疆电网总装机的32.6%,位居全国前列。风力、光伏发电消纳比例不断攀升,2019年全区全年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为13.9%、7.3%,较“十三五”时期最高值分别下降24.5个、31.1个百分点,新能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2.2存在的困难。2.2.1产业结构偏重。新疆工业结构依然偏重,2018年重工业占全部工业近九成,重工业增速高出轻工业近4个百分点,产业重型化趋势较为明显。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2018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4.4%,较“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随着新疆工业的发展趋势,这种依赖能源资源生产的方式将不利于工业绿色发展。2.2.2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符合绿色发展的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工业增加值总比重的6.5%。高技术制造业占比1.5%,仅为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的十分之一。2018年,新疆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13%)的一半,创新发展动力明显不足。2.2.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缓慢。节能环保产业是技术主导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专业性很强,对人才要求较高,但这也是新疆发展的短板,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之“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推进,节能环保行业前景较好,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行环保产业。内地的环保企业竞争力较强,纷纷抢夺新疆市场,导致区内环保行业竞争激烈,本地环保企业中标率在下降。2.2.4绿色监管较为困难。部分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有的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很难满足监管要求。很多园区环境管理数据较少,无法全面掌握园区的绿色发展现状,不能够进行绩效评价。

3新疆工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工业范文篇8

绿色设计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方式方法,着重点在于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平衡,减少环境破坏程度是设计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不能只在技术层面进行考虑,在思想上也要具有观念的转变,绿色产品设计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是企业竞争的优势与关键。设计的传统方法是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为重点,忽略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结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负担。产品本身是绿色设计的重点,忽略了其它绿色因素。传统产品设计要在原始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许多工业设计师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用品上在进行了出其不意的探索,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况下,发明了独特的产品形象。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绿色设计的支持,企业管理人员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在绿色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工业设计发展必将随着绿色设计的方向发展

不久前,我国倡议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实现城市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的城市建设需要在社会的生产建设、资源流通、群众消费等领域进行根本上进行改变。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能力。生态文化环境对绿色设计的理念有很大的启示,该理念由被动的适应向主动的创新进行发展,这种进步揭示着人们全新生活方式的开启,社会新型经济时代的迎来。该设计策略早已应用在多个行业,让这些行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重重收获与提高。绿色设计的目标是环保和让人类与自然达到平衡状态,这将成为工业设计的现今发展趋势。设计对环境的作用已经在诸多领域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让国家及企业领导人越来越重视。许多国家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及法规以便人类在设计时为自身谋福利。例如,在德国,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要求电视机生产企业必须回收自己所生产的电视机,因此,施耐特电子公司开发设计出一种“绿色电视机”,该电视机的零部件回收率可达90%以上。当前,德国商品的30%以上都成为绿色产品,这主要是以为德国在1977年实行“蓝天使”计划:对生产及使用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商品,排除在“绿色产品”之外,不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没有该标志的商品,在进出口方面均有数量与价格限制,尽管有明显的贸易歧视意图,但也使得该国的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此后,其它一些国家,如日本也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确保了消费者对商品环保属性的识别,激励企业不断研究绿色产品。而中国在“九五”计划于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常规产业规范与环保产业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方法及战略。在少许西方国家,新型绿色消费群体已经出现并在不断扩大,他们以每年20%的数量不断递增。这一群体的隶属者购买商品时,对用珍稀动植物皮毛或组成部分制成的产品持以拒绝的态度。人类在消费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光着重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及期限,还应该关注商品环保回收率等问题。好比棉花种植及收获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及复杂的人类活动,选择穿着纯棉服装时应先考虑其成本,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绿色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与接受,企业及国家应遵循其原则与时俱进。

3结语

绿色工业范文篇9

进入廿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大量产品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日渐变暖、大气严重污染、陆地逐渐减少、水土大量流失、耕地瞬间沙化。我们人类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毁坏自身的家园,大自然在不断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以上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窘境,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在这绿色浪潮的带动下,相应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注重绿色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对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使绿色设计不应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感到生存的危机。

因此,工业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设计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绿色设计的实质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绿色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原料和能源的无公害和低消耗。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如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例如,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都含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约2.5磅的有毒元素铅,如果将淘汰的电脑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玻璃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们进行焚化处理,但在焚化过程中,这些原料将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鉴于这种现象,目前许多电脑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从使用---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或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能耗降至最低。最近,IBM公司宣布,该公司新的流水线中,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瑞典的富豪汽车公司,最近也推出一项有关环境政策:该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从设计到变成废铁回收,都要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最大限度地关注环境安全,而且关注产品从结构到设计、从生产,使用到最后处理的生命周期,以及购买零部件时,都要选择利于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

提起消灭害虫,人们马上就想到施放农药,喷杀虫剂,可是当喷出大量的化学药剂时,不光杀死了害虫,还污染了环境,并使蔬菜瓜果中残留大量农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而荷兰的一家蔬菜公司采用益虫吃害虫的构想:在蔬菜温室大棚内放置一台探测仪,测出该温室内的害虫数量,然后到专门生产益虫的工厂购买数倍于害虫的益虫投入大棚内,害虫寡不敌众,终被益虫一扫而光。这种绝妙的构想真可谓一举数得,既减少了污染(不用化学药剂),又保证了蔬菜瓜果的天然、洁净,而且还发展了一个相关产业-----益虫生产。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重新审视现代设计

以往工业设计最终目标,是针对产品的基本属性:即在完成了该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的设计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而绿色设计则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自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利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西方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无公害、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日本,许多储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旧木酒桶,以往都被人丢弃或当柴烧,一家具公司偶然发现并加以利用,使这废弃的木酒桶成了家具的上好木材。具体作法是:先将木酒桶拆开,将弯曲的木板条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再将压直了的木板条拼成板材,进行抛光,上漆等工艺处理,成了桌、茶几、长椅等家具的面板。利用旧木酒桶做的家具,不仅低降成本35%以上,而且因木酒桶长时间被酒精渗透、浸泡,制造出来的家具竟然从未发生蛀虫现象,这真是歪打正着!

进入新世纪,工业设计师今天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

工业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在设计中表达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工业设计师应经常提醒自己:你的设计会不会减少人类带给环境的压力?能否保护自然资源?能否抛弃不切实际的设计?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产品设计?是否能用少量能源而发挥更大的功能,以保护不再生之能源?……

顺应绿色潮流迈向绿色世界

近一个时期以来,回归自然的热浪从西方席卷到东方,且波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在饮食方面,现代人热衷于不含农药、化肥的天然绿色食品,连野菜都成了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使用的食具,也追求粗犷,简朴的木器、陶器,这些大方、又有浓厚人情味的制品成了都市人的新宠;在服饰上,回归自然的风尚更是经久不衰退,轻松、自由、舒适替代了往日的华贵、繁锁;在室内装饰方面,都市人追求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并用绿色的植物点缀,使家庭生机盎然,豪华、阔气不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家庭气氛,人们期望回到能与自然交融的理想家居中。在建筑方面,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更为强烈,现代建筑艺术大多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但是,一些所谓的“现代建筑”,漠视自然,滥用材料,不仅给城市带来视觉污染,而且破坏生态平衡。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座大型建筑物上,外墙用玻璃幕墙装饰,大片玻璃幕墙将蓝天溶入其中,一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误将玻璃幕墙作天空,纷纷撞墙折颈而死,大厦底下堆积片死去的鸟儿。

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商品时,拒绝购买受到保护动植物制成的产品。他们不光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也许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

我国虽然于1993年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订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上海,每天都有50万不能回收的快餐盒流放市场,这些白色垃圾掩埋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但常年累月与废水、废气等一起充斥我们的空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尽量不使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而改用布袋或纸袋。合格的绿色产品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全民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蕴含在产品里生态方面的价值因素,并且从心里乐意接受它们,这就对绿色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只有无公害、耙能少的产品方能问世,方能走向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发展的潜力。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实施的绿色标志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可以促进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在其所著《企业与环境》一书所述:“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发展前景。我们工业设计师如果对这些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不认真去研究对策,进行预备工作,我们的工业设计将陷于被动的境地。

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这个利益是指长远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或者是顾及到这一面却又忽视另一面,或是当代人受益将来人遭难。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一次性商品,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可取的,因为它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绿色设计”来看,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考虑,一次性的消费品又是有害的。

多年来人们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环境都习已为常。但是,人们眼前的这些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造成被污染的河流、有害的空气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工业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我们人类经历了从惧怕自然、征服自然、贴近自然与等三个阶段,近年来的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除了要面临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最近频繁出现在国际间的一个新名词——“可持续发展”,说明人类能否长久在地球上生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设计理论界已有人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人情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绿色工业范文篇10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派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从设计、实施、完善为结构的良性循环将对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进入廿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大量产品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日渐变暖、大气严重污染、陆地逐渐减少、水土大量流失、耕地瞬间沙化。我们人类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毁坏自身的家园,大自然在不断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以上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窘境,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在这绿色浪潮的带动下,相应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注重绿色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对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使绿色设计不应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感到生存的危机。

因此,工业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设计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绿色设计的实质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绿色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原料和能源的无公害和低消耗。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如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例如,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都含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约2.5磅的有毒元素铅,如果将淘汰的电脑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玻璃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们进行焚化处理,但在焚化过程中,这些原料将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鉴于这种现象,目前许多电脑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从使用---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或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能耗降至最低。最近,IBM公司宣布,该公司新的流水线中,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瑞典的富豪汽车公司,最近也推出一项有关环境政策:该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从设计到变成废铁回收,都要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最大限度地关注环境安全,而且关注产品从结构到设计、从生产,使用到最后处理的生命周期,以及购买零部件时,都要选择利于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

提起消灭害虫,人们马上就想到施放农药,喷杀虫剂,可是当喷出大量的化学药剂时,不光杀死了害虫,还污染了环境,并使蔬菜瓜果中残留大量农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而荷兰的一家蔬菜公司采用益虫吃害虫的构想:在蔬菜温室大棚内放置一台探测仪,测出该温室内的害虫数量,然后到专门生产益虫的工厂购买数倍于害虫的益虫投入大棚内,害虫寡不敌众,终被益虫一扫而光。这种绝妙的构想真可谓一举数得,既减少了污染(不用化学药剂),又保证了蔬菜瓜果的天然、洁净,而且还发展了一个相关产业-----益虫生产。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重新审视现代设计

以往工业设计最终目标,是针对产品的基本属性:即在完成了该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的设计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而绿色设计则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自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利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西方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无公害、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日本,许多储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旧木酒桶,以往都被人丢弃或当柴烧,一家具公司偶然发现并加以利用,使这废弃的木酒桶成了家具的上好木材。具体作法是:先将木酒桶拆开,将弯曲的木板条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再将压直了的木板条拼成板材,进行抛光,上漆等工艺处理,成了桌、茶几、长椅等家具的面板。利用旧木酒桶做的家具,不仅低降成本35%以上,而且因木酒桶长时间被酒精渗透、浸泡,制造出来的家具竟然从未发生蛀虫现象,这真是歪打正着!

进入新世纪,工业设计师今天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

工业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在设计中表达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工业设计师应经常提醒自己:你的设计会不会减少人类带给环境的压力?能否保护自然资源?能否抛弃不切实际的设计?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产品设计?是否能用少量能源而发挥更大的功能,以保护不再生之能源?……

顺应绿色潮流迈向绿色世界

近一个时期以来,回归自然的热浪从西方席卷到东方,且波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在饮食方面,现代人热衷于不含农药、化肥的天然绿色食品,连野菜都成了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使用的食具,也追求粗犷,简朴的木器、陶器,这些大方、又有浓厚人情味的制品成了都市人的新宠;在服饰上,回归自然的风尚更是经久不衰退,轻松、自由、舒适替代了往日的华贵、繁锁;在室内装饰方面,都市人追求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并用绿色的植物点缀,使家庭生机盎然,豪华、阔气不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家庭气氛,人们期望回到能与自然交融的理想家居中。在建筑方面,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更为强烈,现代建筑艺术大多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但是,一些所谓的"现代建筑",漠视自然,滥用材料,不仅给城市带来视觉污染,而且破坏生态平衡。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座大型建筑物上,外墙用玻璃幕墙装饰,大片玻璃幕墙将蓝天溶入其中,一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误将玻璃幕墙作天空,纷纷撞墙折颈而死,大厦底下堆积片死去的鸟儿。

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商品时,拒绝购买受到保护动植物制成的产品。他们不光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也许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

我国虽然于1993年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订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上海,每天都有50万不能回收的快餐盒流放市场,这些白色垃圾掩埋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但常年累月与废水、废气等一起充斥我们的空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尽量不使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而改用布袋或纸袋。合格的绿色产品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全民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蕴含在产品里生态方面的价值因素,并且从心里乐意接受它们,这就对绿色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只有无公害、耙能少的产品方能问世,方能走向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发展的潜力。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实施的绿色标志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可以促进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在其所著《企业与环境》一书所述:"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发展前景。我们工业设计师如果对这些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不认真去研究对策,进行预备工作,我们的工业设计将陷于被动的境地。

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这个利益是指长远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或者是顾及到这一面却又忽视另一面,或是当代人受益将来人遭难。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一次性商品,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可取的,因为它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绿色设计"来看,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考虑,一次性的消费品又是有害的。

多年来人们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环境都习已为常。但是,人们眼前的这些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造成被污染的河流、有害的空气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工业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我们人类经历了从惧怕自然、征服自然、贴近自然与等三个阶段,近年来的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除了要面临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最近频繁出现在国际间的一个新名词——"可持续发展",说明人类能否长久在地球上生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设计理论界已有人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人情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