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0:54:01

劳动部门

劳动部门范文篇1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加快我镇劳动事业的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做好**劳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和时代背景、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形式上,而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紧密地联系工作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劳动方面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深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劳动部门,构建和谐社会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就业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实现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所得的和谐局面,就要积极做好我市推行的“创业东莞”工程。创造财富的动力来自群众,经济发展的基础植根于群众。因此,要加大宣传,转变户籍劳动力的就业观念,鼓励各个层面、各个群体中的能人开展不同形式的自主创业活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为目标,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另一方面是劳动维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要确保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和谐的劳资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日益增多,有时甚至演变成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发挥劳动监察职能,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我们劳动部门要以高效快速的工作效率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扎实做好劳动工作,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将本地人的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劳动部门范文篇2

一、落实整改方案,做到“四个明确”

根据第二阶段工作要求,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整理出影响和制约劳动就业事业发展的问题,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就整改工作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并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一是明确了整改落实项目,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并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了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明确了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注重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对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条龙服务流程,我局即时调整了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开设了一站服务承诺,对解决培训机制不够灵活,培训模式、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我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明确了整改落实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逐项进行了研究分析,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并加强了沟通协调,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了合力加以解决。四是明确了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和承诺制,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员,把任务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位,即分管领导主抓,股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实行一抓到底,一步到位。建立了整改台账和销号制度,整改结束通过多种方式组织群众评议,群众满意才算整改到位。并将整改落实方案,在全局全社会公开,落实措施向全体党员和群众通报,自觉接受监督。

二、解决突出问题,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根据县委学办围绕服务基层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元、二月开展“惠民月”要求,我局积极成功筹办全县2009年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活动。在活动期间,向县内各乡镇返乡农民工印发《致返乡农民工一封信》10000份,印发“回归就业指南”手册6000份,发放招工信息宣传资料8000份,组织了县内外62家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310个,现场签订定向就业人数6210人次。二是积极以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作效率和行政执行力,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三是积极开展“四联共建”活动,局支部党员每人联系一家困难企业、一名农村联系点困难党员、一名下岗失业职工。为他们办实事,排忧解难。四是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上街设立劳动政策咨询宣传台,及时为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创业帮扶服务。五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五下乡”活动,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将培训技能送到乡镇农民家门口。六是积极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为567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竭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126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并为他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150万元;为农村联系点修通通村公路和建文化活动中心共计捐款8000元,捐图书近3000册,组织党员同志到联系访贫问苦,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受到联系村干部和群众高度好评。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就职工关注的就业训练中心培训机制、培训模式问题,多次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中心工作人员会议和专业负责人座谈会,讨论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教师聘用要能进能出,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就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金、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执行把关和申报发放程序制订更规范的操作程序,建立了公示制度,抽查制度和暗访制度,加大了申报发放监督力度。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57.7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21.5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79.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221万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和健全,为提高就业服务质效,认真落实局党组首问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了股室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业绩与个人职务晋升、职称聘任、年终评先挂钩,鼓励干部职工大胆创新,勤奋工作,确保实效。

劳动部门范文篇3

一、在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基础上梳理查找突出问题

第一阶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体同志增强了发展意识,树立了发展信心,看到了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开始后,继续组织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大讨论活动,要求同志们进一步破除陈旧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寻求发展举措,完善发展机制,为认真梳理查找本单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辟了思想认识通道。领导班子三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查找问题,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如何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问题;二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如何深化改革、推动创新问题;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如何强化职能、优化服务问题;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如何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问题。并紧紧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总结工作,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初步形成了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全方位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

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形成后,我们先后两次分别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和局中层以上干部民主生活会。要求大家本着对劳动就业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改革意识、政绩业绩、思路举措等方面在局内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研究分析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民主生活会上同志们畅所欲言,深层次地分析了目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受目前体制制约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例如整体建设上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设计,思想观念上对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研究上学习科学发展观不够系统。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统筹协调,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落实保障体制,有效制度不到位等等,这些现象既是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也是影响科学发展的羁绊,通过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继续充实和完善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三、积极开展评议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劳动部门范文篇4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笑容在工作中绽放,青春在岗位上闪光”。

微笑就象春天闪亮的小花,象夏日如水的清风,象秋天高洁的云朵,象冬天温暖的阳光。微笑是一泓清泉、是一团烈火、微笑是一种难忘的记忆、是不远的成功。

还记得小时候去医院,当护士阿姨微笑着问“哪儿不舒服啊”,我的疼痛在那一刻似乎减轻许多,护士阿姨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美丽;上学时,当老师微笑着问“听懂了吗”,我觉得老师好亲切,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这是温和的护士、慈爱的老师在工作中的微笑,浅浅一笑,让我终生难忘。同样,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微笑,因为微笑是交流沟通的通行证、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是事业成功的致胜宝。

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天,一位刚接手劳资工作的老同志因为不太熟悉办社保的工作流程,在办公大楼里转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当他再次转到我们办公室门前,我微笑着将他请到办公室坐下,问明原因后,详细地向他介绍了办理程序,并带着他来到楼下的业务窗口,请窗口工作人员为他办理。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没想到那位老同志办完后竟专门回到办公室向我表示感谢,并竖起大拇指说:“你这个小同志真不错,我到那么多单位办过事,就数你们单位的态度最好了,看来你们搞的行风建设很有成效啊!”送走了这位老同志,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一个简单的微笑和一个不起眼的帮助竟有这么大的功效,如果我当时没有理睬这位并没有找我的老同志,当然他也许不会说什么,但他可能从心里认为我们的行风建设不过是写在墙上的摆设。我们劳动部门接触的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们的工作态度不仅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代表我们单位甚至是政府机构的形象。为此,我更加自觉地坚持微笑服务,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坚持用爱心温暖着他们。

记得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小姑娘在某超市打工,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被单位违法开除,不仅当月的工资没发,还被没收压金。小姑娘的妈妈有心脏病,爸爸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讨回公道找到了我们单位,我热心地接待了她,帮她查找出适用的文件和法律法规,鼓励她举起了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看着我微笑的眼睛、听着我热情的话语,小姑娘坚决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帮助下,她很快通过法律的途径追回了属于自己的工资。拿到工资时的那一刻,小姑娘激动得哭了,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谢谢!。

劳动部门范文篇5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笑容在工作中绽放,青春在岗位上闪光”。

微笑就象春天闪亮的小花,象夏日如水的清风,象秋天高洁的云朵,象冬天温暖的阳光。微笑是一泓清泉、是一团烈火、微笑是一种难忘的记忆、是不远的成功。

还记得小时候去医院,当护士阿姨微笑着问“哪儿不舒服啊”,我的疼痛在那一刻似乎减轻许多,护士阿姨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美丽;原创:上学时,当老师微笑着问“听懂了吗”,我觉得老师好亲切,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这是温和的护士、慈爱的老师在工作中的微笑,浅浅一笑,让我终生难忘。同样,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微笑,因为微笑是交流沟通的通行证、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是事业成功的致胜宝。

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天,一位刚接手劳资工作的老同志因为不太熟悉办社保的工作流程,在办公大楼里转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当他再次转到我们办公室门前,我微笑着将他请到办公室坐下,问明原因后,详细地向他介绍了办理程序,并带着他来到楼下的业务窗口,请窗口工作人员为他办理。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没想到那位老同志办完后竟专门回到办公室向我表示感谢,并竖起大拇指说:“你这个小同志真不错,我到那么多单位办过事,就数你们单位的态度最好了,看来你们搞的行风建设很有成效啊!”送走了这位老同志,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一个简单的微笑和一个不起眼的帮助竟有这么大的功效,如果我当时没有理睬这位并没有找我的老同志,当然他也许不会说什么,但他可能从心里认为我们的行风建设不过是写在墙上的摆设。我们劳动部门接触的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们的工作态度不仅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代表我们单位甚至是政府机构的形象。为此,我更加自觉地坚持微笑服务,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坚持用爱心温暖着他们。

记得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小姑娘在某超市打工,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被单位违法开除,不仅当月的工资没发,还被没收压金。小姑娘的妈妈有心脏病,爸爸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讨回公道找到了我们单位,我热心地接待了她,帮她查找出适用的文件和法律法规,鼓励她举起了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看着我微笑的眼睛、听着我热情的话语,小姑娘坚决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帮助下,她很快通过法律的途径追回了属于自己的工资。拿到工资时的那一刻,小姑娘激动得哭了,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谢谢!。

劳动部门范文篇6

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原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工作,因原企业关闭、停产,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下岗、失业职工,劳动部门办理了招工录用手续的按企业职工参保;没有劳动部门招工录用手续的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二、参保对象的资格审查认定

(一)凡申请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并提交以下资料: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另各复印2份,附在赤壁市原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后;21寸彩照3张;3有劳动部门招工录用登记表(通知书)部队服役的原始档案、原企业工作的原始工资表的应提供原件。参保人填写《登记表》一式两份,登记表》附文件后自行复印。由乡镇(办、场)本地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办、场)登记表》用人单位意见栏”盖章,并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写出书面报告,同时附《镇(办、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申报表》名单和参保职工填写的登记表》以及应提交的资料,上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各乡镇(办、场)申报的资料集中进行审核。认定参加工作的起止时间及视同缴费年限,确认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劳动部门办理了招工录用手续的职工,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退休;没有劳动部门招工录用手续的一律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规定,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退休。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核定人在登记表》上签字认定退休年龄。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集体审核确认签字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在登记表》上签字,经盖章后再移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盖“养老保险参保审核专用章”建立参保人员档案。由各乡镇(办、场)统一将档案交给申请参保的职工个人,由职工个人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缴费和相关手续。

三、参保补缴办法及退休待遇

(一)女满55周岁(有劳动部门原始招工录用手续的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定的档案以年市社平工资70-100%为基数,年前按22%2006年后的按20%费率一次性补缴15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的视同缴费年限与补缴年限合并为实际缴费年限。办理缴费手续后凭档案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报退休,从办理缴费手续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二)女满55周岁(劳动部门办理招工录用手续的女满50周岁)凭档案自行办理《养老保险手册》补缴和缴费不得少于15年,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凭档案办理退休手续。

(三)凡有劳动部门招工录用原始档案的年月日前视同缴费年限。

四、有关政策界限

(一)凡参保职工必须一次性缴清应补缴的养老保险费。

(二)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也不调整待遇。

(三)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后不执行特殊工种相关政策。

(四)原在城镇集体企业工作。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不纳入此次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

(五)原城镇集体企业参保职工退休后在按月领取养老保险期间死亡的退付个人账户中未发完的余额。不再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

(六)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死亡的凭公安部门销户死亡证明。

(七)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保缴费和补缴养老保险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八)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已在外地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转移到本市。已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不得重复参保。

(九)参保职工个人已享受遗属待遇、供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待遇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终止以上待遇。

五、其他

(一)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办理参保时间。

(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领导、组织专班、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实事求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劳动部门范文篇7

为了使劳动统计工作能适应并促进劳动工作的发展,各级劳动部门要给予劳动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强化劳动统计工作,搞好劳动统计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现在,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省市县的机构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在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调整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强化劳动统计工作。劳动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要承担厅、局内各处室统计工作的综合管理及组织协调,对各处室制定或修改的统计报表要进行审核;统计调查计划、方案须送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资料的提供由统计机构归口管理,避免滥发报表、数出多门和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加强与政府同级统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配合。

二、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劳动统计方法的改革。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要确保劳动统计数据连续,并建立起在新体制运行下的劳动统计体制,就要在劳动统计的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统计调查方法上,要发展抽样调查和以部分资料推断整体、获取完整的结构性统计数据的技术方法;要逐步摸索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以及其他调查的互补分析的技术方法;对统计指标的设定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要兼顾连续性和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指标的分析要进一步深化,抓住主要指标、基础指标,淘汰一些不必要的或过时的指标;要发展预测指标,充分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改变原统计单纯服务于计划的状况,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为职能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后的劳动行政部门提供全面的统计服务;要进一步做好对行业主管部门、基层劳动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数据反馈等方面的统计服务工作;在改革中,结合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推行,建立和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劳动统计方法。

三、对劳动统计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劳动统计的整体效益。各级劳动部门一方面要注意协调好劳动力资源、待业与就业、职工、劳动管理、劳动报酬与人工成本、社会保险与福利、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各种劳动统计的分工、配合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作好各种劳动统计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内在平衡关系的分析。只有提高了劳动统计的整体效益,才可能促进提高劳动行政工作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统计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预测工作。围绕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计划体制的改革,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国家的劳动部门制定的有关劳动工作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劳动统计不仅要对已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对劳动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区分布,产业结构,供需情况,城镇待业人数和待业率,职工个人收入和保险福利,职工伤亡事故等进行预测,并搞好劳动事业运行情况的预警。

五、提高劳动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稳定劳动统计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这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劳动统计人员既要懂得统计业务,又要了解有关劳动事业的方针、政策,系统掌握劳动统计的历史资料。因此,对劳动统计人员不要轻易调动,要相对稳定。

劳动部门范文篇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的规定,为巩固和发展就业训练基地,加强就业训练中心管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服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就业训练中心是指劳动部门为城镇待业人员和其他求职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而举办的职业技术教学实体。它包括劳动部门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县、区以上就业训练中心是从事就业训练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就业训练中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劳动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就业训练中心要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方向,搞好与职业介绍、生产自救、待业保险之间的相互衔接,促进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第四条就业训练中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为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服务,并承担劳动部门赋予的其他就业训练任务。

第五条就业训练中心建设须纳入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工作目标,制定方针、政策,选择训练方式。其基本建设项目应在地方基本建设中统筹安排。

第六条社会和有关部门应当扶持就业训练中,b的发展和建设,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挤占、挪用、平调就业训练中心的财产,不得改变其隶属关系。

第七条就业训练中心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觌,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第二章开办与停办

第八条开办就业训练中心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定数量的教室和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适应新技术训练要求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有政治素质好、懂教学、会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适应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师队伍;

(三)有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四)有较为稳定的实习场地和相应的学习教学手段;

(五)有一定的经费来源。

第九条县、区以上就业训练中心的开办、停办,由同绞劳动部门申请,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劳动部门备案。

乡、镇、街道就业服务机构开办、停办就业训练班,由县、区劳动部门审批。

第三章行政管理

第十条就业训练中心在劳动部门领导下,可委托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就业训练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全面负责就业训练中心的工作。

第十二条就业训练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教学管理、实习管理、招生、考试、考核、发证、推荐就业、学员学籍管理、实习厂(店)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训练年度计划及年报统计、思想政治工作和奖惩等项规章制度。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十三条就业训练中心招收学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生,自愿报名,自选专业,自费就学的原则。学员结业后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就业。

第十四条就业训练中心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设置专业。为适应社会用工需求,其专业设置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十五条就业训练中心应根据专业(工种)和就业要求确定训练期限,实行长短结合。简单劳动岗位上的熟练工,训练期限一般不少于3个月;一般技术岗位上的熟练工,训练期限不少于6个月;技术性较强的生产岗位上的技工,训练期限要在1年或1年以上。

第十六条就业训练中心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组织好生产实习教学。

第十七条就业训练中心根据教学要求和经济条件,可自建或联办生产实习基地,并逐步形成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为骨干,以用工单位为依托的较为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第十八条就业训练中心应以教学育人为宗旨。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学管理的重要位置;对学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就业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学员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作为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就业训练中心为用工单位进行定向训练或委托训练,应与用工单位签订训练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认真履行合同。

第二十条就业训练中心应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研活动。

第五章师资与教材

第二十一条就业训练中心应建立专职、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专业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实习指导课教师应达到中级技工以上技术水平。

第二十二条就业训练中心的人员编制,由地方劳动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报请同级编制部门审定。人员经费,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工作的意见》[劳人培(1988)3号)]规定的范围执行。

第二十三条就业训练中心教职工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教龄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按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关于技工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工改(1985)29号]、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实施意见》的通知”[职改字(1986)第48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就业训练中心聘用兼职教师,应与被聘者及其所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其内容应包括被聘者的职责、待遇、聘用期限和违约责任及其处理办法等。

第二十五条就业训练中心应采用劳动部编审的全国统编教材。省、地、市就业训练中心还可组织力量编写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教材。

第六章考核与发证

第二十六条就业训练中心对就业训练期满的学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发给《就业训练结业证书》。结业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服务机构统一印制。

第二十七条就业训练中心组织训练结业的学员参加当地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的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发给《工人技术等级证书》。

第七章经费

第二十八条就业训练中心的经费来源,实行国家扶持和自筹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

(一)主办单位扶持;

(二)就业经费中用于就业训练的部分;

(三)就业服务机构补助;

(四)生产经营收入;

(五)收取的训练费;

(六)待业职工保险基金中用于转业训练的部分。

劳动部门范文篇9

关键词:工伤,认定,司法审查

近几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法院受理的涉及劳动保障的行政诉讼案件,90%以上是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不服起诉的案件。及时深入地总结、研究这类案件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充分发挥行政审判工作的职能作用,监督支持劳动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均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工伤案件认定及司法审查的法律原则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劳动保护,《劳动法》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摆在立法宗旨的第一位。而《工伤保险条例》也处处显现出立法者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倾向,这些足以可见,我国在劳动立法方面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不同地位赋予了他们不对等的权利义务,法律重在保护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立法者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理念体现在了其制定的法律和法规的条文当中。而作为执法者,是不应带有任何倾向性的。执法者所应遵守的首要的法律原则应是严格依法办事。在严格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将立法的精神、立法的原则付诸实践,并使其价值真正得以实现。但作为成文法国家,我们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立法中的空白地带大量存在,制定法和法律文件的用语也不可能做到绝对明确。这种立法本身的缺陷和滞后性,即使刚刚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也难以幸免,比如它不能穷尽认定工伤或非工伤的所有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法者,亦不是仅基于保护弱者或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判断,而是应当结合有关工伤保护的法律原则、立法本意或法条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以及法律价值来进行认定。

二、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

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基础。依据《劳动法》第16条的规定①,劳动合同应是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明显标志。但在实践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内尤为突出。1995年劳动部正式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了“事实劳动关系”概念,指出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定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本人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为其提供了有偿劳动,亦认定形成劳动关系。关于劳动关系,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造成了实践中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的不一致。笔者理解的劳动关系应是一种相对稳定、规范的用工关系,劳动者接受用工单位的管理,付出劳动,由用工单位领取报酬。以下就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有关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和承包关系的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界定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界定的现实意义在于,前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认定为工伤事故,则不考虑雇主有无过错,雇主须对工伤事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者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须证明责任人有过错,才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劳动者如果不能证明其受伤是因用工者的侵权行为所致,该风险就只能自负。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根据主体双方是否需符合法律规定进行界定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即只要是在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各种经济组织和经营单位,均是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未依法登记的非企业或非个体经济组织,如农村松散性建筑队、农村承包经营户,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主体。而劳动者应年满十六周岁。如果用人单位招用了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该未成年人与用人单位间就不能形成劳动关系。若在工作中受伤,亦不能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从保护这部分劳动者的角度考虑,制定特别规定,该类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但伤者所在单位应给予伤者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而劳务关系则对主体无禁止性规定,对用工方,可以是依法登记的主体,也可以是未进行登记的主体,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对提供劳务的一方亦无年龄等相关限定。

2、根据是否形成规范的用工关系进行界定

所谓规范的用工关系,一是体现在关系双方建立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合同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的过程要接受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用工单位应定期给付报酬,即双方存在一种支配、控制关系。二是规范的用工关系,更注重的是劳动的过程而不是劳动成果。劳动者只要付出了劳动,不论能否得到预期的劳动成果,用工单位均应给付劳动报酬。而劳务合同关系是受民法、合同法调整的一类民事法律关系,它不受《劳动法》的调整。一般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劳动者一次性提供劳动成果,用工方一次性结算劳动报酬。在劳务关系中注重的是劳动成果,至于劳动者以怎样的劳动形式取得该成果,并不受用工方的约束。劳动成果作为交换条件,未取得劳动成果则用工方一般不予支付报酬。

(二)关于劳动关系与承包关系

企业承包有内部承包和外部承包之分,所谓内部承包,即企业将部分工作承包给企业自己的职工,内部承包实际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对该职工的行为应认定是代表企业行使的职务行为。由此,对该职工自行招用的人员应认定与企业间存在劳动关系。外部承包中劳动关系的认定则应区别不同情况。如果承包方是进行了工商登记具备经营资格的独立主体,则承包方招用的人员是与该承包企业形成劳动关系,与发包方无劳动关系。如果承包方是自然人,一般情况下,该自然人与发包企业间是承包关系,与其所招用人员间是劳务关系,即承包方及其招用人员与发包企业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但对于有些工作比如建筑工程,是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可以承揽和施工的,但有些具备资质的企业如建安公司会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非法转包给没有资质和经营资格的农村闲散包工队,这些包工队并无建筑施工资质,所以其对外施工只能是以该建安公司的名义,对此建安公司也是默许的,而且建安公司最终对该工程质量负责。基于此,笔者认为,从严格责任的角度,完全可以认定包工队人员系建安公司因施工需要而招用的,即包工队的人员与建安公司间存在劳动关系。

以下有关劳动关系的二个案例,也是目前存在于建筑行业中的较为普遍的二类情形。

案例1:王某与某建筑公司签定了一份合同。合同中约定王某为建筑公司加工一批空心砖,建筑公司按王某提供产品的数量、质量与其结算。王某在与建筑公司签完合同后,招收了部分民工,王某按民工们提供的劳动量支付劳动报酬。后一吴姓民工在工作中右手受伤。吴某认为自己是在为建筑公司加工空心砖时受的伤,请求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其受伤是工伤。劳动行政部门认为,吴某与建筑公司没有形成劳动关系,故不能认定工伤。本案中,王某与建筑公司间形成的是经济合同关系。因王某系非法用工主体,王某与吴某间形成的应是一种劳务合同关系。故吴某与建筑公司间并未形成劳动关系,劳动部门的认定是正确的。

案例2:某建安公司承揽了一综合楼建设工程,承包了该工程后,该建安公司将其中的水暖安装工程交由蒋某进行施工。双方口头约定,公司提供设备、材料及负责工程验收,验收合格,支付蒋某人工费30000元。蒋某一般在农闲时带领几个人做些水暖安装活,并无营业执照及施工资质证。口头合同订立后,蒋某组织宋某等人到该综合楼施工,后宋某在施工现场用电钻钻角铁时被电击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宋某的母亲向所在县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该局认定宋某与建安公司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故宋某死亡为工伤。建安公司对该认定不服,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经复议,复议机关认为县劳动局认定宋某与建安公司间存在劳动关系证据不足,撤销了县劳动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蒋某即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本案中,很明显蒋某与建安公司间形成的是承包合同关系,而蒋某与宋某间是劳务合同关系。但依据《建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而建安公司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既无营业执照又未取得资质证书的蒋某的行为,应认定属非法转包。蒋某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时,其对外应是以建安公司的名义,建安公司也要最终对该工程质量负责。同时《建筑法》第四十五条也明文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企业负责。故从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该类案件的风险责任应由建安公司承担,应认定宋某等人与建安公司间的关系是一种用工关系,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三、对工伤认定案件中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就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判断行为并自行决定实施其行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即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一定原则可以自由行使的权力。

关于自由裁量权的产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二方面的原因:1是成文法的局限性。任何一部法律,无论它如何周密,都不可能规范当时相应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更不能规范其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2是法律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法律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和表达形式。但作为语言它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一些法律在对具体的权利义务的表达上的障碍。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八条第(一)项“在紧急情况下”,第(四)项“工作紧张”,如何界定“紧急”“紧张”呢?《工伤保险条例》中亦有“工作时间前后”的表述,那么这个时间如何把握呢?甚至包括如何界定“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实践中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笔者受理过这样一个案件,原告是某装饰公司,被告是某县劳动局,第三人李某是伤者。第三人与原告有劳动关系,第三人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突发脑溢血,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丧失劳动能力。被告对第三人作出了工伤认定,认为第三人已50岁,发病时站立在1.5-1.8米高的木架子上用电动机切割瓷砖,工作难度大,噪音大,符合认定工作紧张的条件,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八条第(四)项的规定,认定李某为工伤①。原告起诉到法院后,当时形成二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第三人切割瓷砖的工作并不能构成工作紧张,且脑溢血这种病随时有发作的可能,与工作情形无必然联系;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认定的“工作紧张”,有其事实和理由,也相对合理,基于“工作紧张”本身很难界定,故应尊重行政机关的这种自由裁量。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劳动行政机关认定第三人的这种工作状况能构成“工作紧张”,是其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的认定,其中不乏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自由裁量权应如何进行司法审查呢?笔者认为把握好审查的“度”非常关键。对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的审查,其“度”必强。应严格审查行政机关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职权,是否超越法律法规授予的裁量权限等,对违法的自由裁量行为应依法予以撤销;而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其“度”有限。对于行政的自由裁量行为,法院即使认为不适当不合理,也应保持克制,在最大程度上尊重行政机关的选择。除非被诉行为不合理情形属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则应依法予以撤销或改变。即:一是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实施裁量行为是出于非法的目的;二是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自由裁量行为是出于主观武断、严重过失,或显系缺乏合理性。

四、工伤认定案件的司法审查程度和处理方式

对工伤认定案件,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就是劳动行政机关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司法审查的重点就是该决定书认定事实的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在这儿,笔者重点就证据的审查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了对具体行政行为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的情形,第1目是“主要证据不足的”。“主要证据”是指行政机关认定事实必不可少的证据。行政机关认定事实除了主要证据外,通常还有其他一些次要证据。主要证据不足,将使事实认定不成立,而次要证据缺少则不会影响案件基本事实。具体到工伤认定案件,主要证据应包括,认定双方具有劳动关系的证据,医疗机构的诊断书,企业的工伤报告或劳动行政部门的调查记录。有这样一个案例②,某劳动部门仅依据当事人提交的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受伤证明”就认定了申请人受伤害的事实,并作出了认定为工伤的决定。该认定行为显然就缺乏了“医疗机构的诊断书”这一主要证据。

2、审查“主要证据”是否充分无须通过重新查证认定事实。从理论上讲,通过看诸法定事实要件是否都有相应的充分证据证实来判断主要证据是否充分是办得到的。在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充分,严格遵守了程序规则,并且无滥用职权嫌疑的情况下,即使这些证据材料如果由法官认定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法院也不应撤销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

3、关于对主要证据“充分”的审查。审查应包括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关于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在这里,笔者重点就审查行政机关在作出认定时是否考虑了反证问题谈一下看法。在进行工伤认定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听取利害关系人陈述、申辩,调取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在对正反两方面证据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认定事实。对于行政机关未给相对人申辩和提出反证的机会的,应认定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对行政机关已有反证但未予考虑的,则应认定行政机关对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有瑕疵;对行政机关在事实认定中充分考虑了反证的,那么即使在诉讼中法院认为反证和行政机关的证据是势均力敌的,也应维持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

我们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原告孙某系某橡胶厂职工,该橡胶厂为了给车间降温,使用了一台较大的排风扇。孙某因感觉风扇正对着他吹不舒服,就想将风扇调一下角度。在搬动风扇的过程中,手被叶片打伤,造成残疾。县劳动局在作工伤认定时,采信了橡胶厂提供的该风扇的照片,照片上的风扇四周有防护栏且挂有警示标志。而孙某向法院提交的数份证人证言均证实,事故发生时,该风扇无任何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但县劳动局的证据中并无这方面的反证,故应认定其作出的工伤认定程序违法。

关于工伤认定案件的裁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五十四条的规定应作维持或撤销判决。那么依据该条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工伤认定案件在判决撤销劳动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同时,是否必须判决重作呢。笔者认为,不必同时判决重作。法院撤销的是劳动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该判决一旦作出,意味着劳动部门对该工伤的认定程序返回到了申请阶段,劳动部门当然应重新调查、搜集证据,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实践中发现,一是有些劳动部门会以法院没有判决重作为由而不再做工伤认定;二是有些劳动部门要求相对人必须重新写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不予认定。

劳动部门范文篇10

一、考评对象及评比资格

凡执行劳动部制定的统计法规和统计报表制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厅、局(劳动人事厅)劳动统计业务工作单位可参加考评。对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取消评比资格:

1.不执行劳动统计法规或统计报表制度的;

2.全部报表不按规定表式填报的;

3.拒报报表或瞒报数字的。

二、考评内容

1.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化。

2.统计分析资料的数量、质量和时效性。

3.开展其他统计工作情况。

三、考评办法

采取分项计分、累计总评的办法。总分为120分,其中统计报表标准分为60分(其中及时性15分,准确性30分,规范化8分,报表说明7分);统计分析资料标准分为40分(其中数量16分,质量24分);其他统计工作情况标准分为20分。在上述各分项(共7个分项)内分别考核计分,除及时性、准确性两项的减分限额为60分外,其余各项扣减分数以本项标准分数为限。

(一)统计报表评分标准(60分)

1.报表按规定时间报送的为15分。邮寄报表或软盘的报送时间以邮戳为准(当地邮出日期);以带送报表或软盘、传真、用远程通讯传输等方式报送的按接到资料的日期为准。每张报表迟报一天扣0.5分。(说明:邮寄为低档方式,送表和传真为中档方式,送盘和远程通讯为高档方式。劳动部在制发报表的同时将对报送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在报送报表时不得低于所要求的档次。)

2.报表数字准确无误为30分(含在规定报出时间三天内,主动用电话、传真联系改正的)。对数字计算不准确,对应关系(包括表与表之间的数字对应关系)有矛盾,指标含义、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处理不当,重复填报及漏填等,每笔数据扣0.5分。

3.报表规范、整洁为8分。不按规定表式(自行设计的,与规定表样甲栏、宾栏位置及栏目顺序颠倒)填写的,每张表扣2分;不按规定保留小数位数,填报数据不清晰的每笔数据扣0.1分;不写填报单位名称,未盖单位公章,没有单位负责人、处(科)级负责人、制表人签章,不填报送时间,报表份数不足两份(报送软盘的可以报一份)等,每项扣0.1分。

4.报表附情况说明或简单分析为7分。凡不附说明或简单分析的每张表扣1分。

(二)统计分析资料评分标准(40分)

每年报送质量较好、实用性强的劳动统计分析资料四篇为40分(数量16分、质量24分),少写一篇扣10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减分数。

统计分析资料的质量要求:

1.选题准确,能紧密结合劳动管理、计划、培训、劳动安全等中心工作,围绕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改革,如实反映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计划执行情况和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资料可靠,观点鲜明,分析比较深刻,有一定见解。

3.时效性强,反映情况及时。

4.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字简洁。

(三)其他统计工作情况评分标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