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3:25:36

辣椒

辣椒范文篇1

1育苗准备

1.1育苗池准备。可以和大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漂浮池长度进行设计,立足于各地育苗盘的规格确定宽度。使用土坯或空心砖、红砖堆砌池埂,宽度最好保持在50cm[1]。用1~1.2mm的厚膜或黑色尼龙塑料薄膜铺底,在池埂上盖上膜的边缘。最好可以在薄膜一侧制作一个标尺,为之后更好地掌握施肥浓度预计灌水高度提供方便。做好苗床后,在播种前7d灌水,将薄膜盖上,达到促进水温提高的目的。同时对有无漏水情况进行检查,若是发现渗漏应第一时间将漏洞补好或更换薄膜。育苗池中撒入粉末状漂白粉,比例为1t水中撒入10kg漂白粉,之后将棚膜关闭,提高大棚温度,2d后对育苗池水进行搅动,以自动释放出消毒中产生的氯气,为播种做好准备。1.2育苗盘准备。漂浮育苗盘规格为68cm×34cm,育苗盘孔径和深分别为2.5cm、0.8cm,向下呈V型,盘底部留1个圆孔,借助圆孔根系可以向育苗池中延伸,单盘200穴[2]。1.3育苗基质准备。漂浮育苗能否成功与基质密切相关,配制好的专用基质为最佳选择。也可以自主配制基质,主要原料为蛭石、珍珠岩、草炭,比例为1∶1∶2。需要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添加到基质中。

2装盘和播种

运用材质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的160穴漂浮育苗盘,规格为52cm×33cm×6cm,用1%漂白粉对旧盘进行消毒处理[3]。使用与DB53/IT12-2004标准相符的基质。用水打湿育苗盘基质,只要用手能够捏成团、松手便散开即可,入盘轻掷2~3次,用竹片刮平,借助压穴板将播种穴进行挤压处理,在其中放入2粒种子,之后把一层基质盖上,刮平后放入营养池。

3苗期管理

3.1施肥。在漂浮育苗中,施肥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4]。如果育苗介质中养分不足,只可以使椒苗最开始生长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对水床进行施肥,为椒苗后期的茁壮生长提供保障。钾、磷、氮肥的含量比最好为0.5∶0.5∶1。漂浮育苗施肥方案:①首次施肥在播种时,纯氮的浓度为100mg/L;在椒苗长出2片真叶时第2次施肥,纯氮浓度为150mg/L。②在播种过程中一次性施入纯氮,浓度为200mg/L。施肥之前应在容器中放入肥料,兑入热水将其溶解,分几次倒在水床,并确保肥料分布均匀。3.2温度控制。为了加快辣椒出苗速度,出苗前应确保苗床温度较高;种子出苗后,为了避免植株徒长,要慢慢降低床温,降温程度以不影响幼苗生长为最佳,床温白天和夜间应分别保持在15℃~20℃、10℃左右;也可以把格盘提到岸上,使介质水分蒸发,逐渐干到椒苗刚萎蔫,再把其放在水床之中,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猝倒病出现。出苗后,当温度超过10℃时,每天将大棚两边的膜揭开,2~4h后再盖上;温度提升到15℃时,为了确保光照充足,晴天要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早上将膜揭开,夜晚盖上膜,阴雨天也要有3~5h的通风见光时间。在定植前7d或气温稳定超过15℃后进行炼苗,也就是揭开大棚四周的膜以及塑料膜24h,让秧苗接受低温锻炼,与露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将定植后的缓苗时间缩短。3.3病虫害防治。立枯病、灰霉病和猝倒病是苗床的常见病害,应着重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加大清洁消毒力度,做好格盘、工作人员以及育苗室的消毒工作。育苗室可以使用溴甲烷熏蒸;工作人员进入育苗室之前,应使用1%有效氯的漂白剂溶液,在浴盆中浸泡鞋底,1~2min即可;格盘可以使用含氯的漂白剂在播种前或贮藏前消毒。其次,要做好通风工作,以促使空气温度降低。除此之外,还应严格管理苗床,严格控制施肥量,防止直接对苗体喷水和喷肥,确保叶片始终保持干燥,将病菌的传染率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熊飞.山区秋延后辣椒漂浮式育苗技术[J].科学种养,2021(07):34~35.

[2]张伟,万宣伍,杨娟.辣椒漂浮育苗绿色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园艺,2021,44(03):111~114.

[3]聂健,邓正春,张忠武,等.秋延后辣椒漂浮育苗技术[J].作物研究,2019(S1):125~127.

辣椒范文篇2

选择长势旺、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耐高温和干旱、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的品种,如湘研3号、皖椒1号等。

2种子处理

播种前适当条件下晒种1d,清洗后放在凉水中浸种6~8h,然后放在保温、透气、30℃的环境中催芽,待种子有50%露白时播种。

3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条件好的地块,1hm2椒田需苗床750m2、种子750~900g。

4营养土配置

辣椒苗需肥量不大,但需求养分均衡而全面。营养土可按如下配方:未种过茄科类的过筛大田土6份、细沙1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份,1m3加露速净50g,或地旺100g,充分混合拌匀。最好不要施用化肥,以防烧苗。为保证一播全苗和缩短缓苗期及减少病毒浸染的机会,最好采用营养钵护根育苗。

5播种

播种前浇透苗床,每钵播2粒露白的种子,而后盖过筛细土0.5~1.0cm厚,同时在苗床上撑拱棚,覆盖遮阳网和农膜,进行网膜双覆盖防强光保护育苗,这是培育壮苗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但忌积水。

6翻地施肥

结合翻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t/hm2、复合肥300~450kg/hm2作基肥,定植前棚内的土壤要用绿亨一号喷洒进行消毒处理。

7定植

9月上旬,当幼苗高15~20cm、茎粗0.5cm、8~10片叶、苗龄30d左右、80%幼苗现蕾时,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植株及时定植,大行距70cm,小行距45cm,垄高15~20cm。栽植6.75万株/hm2左右。定植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边浇水边定植,定植水中可加入地旺500倍液防疫病、根腐病。

8定植后的管理

8.1水肥管理

定植后5~6d用人粪尿浇1次,以后每隔7d左右施1次人粪尿或复合肥。11月下旬,不再追肥、浇水,减少棚内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8.2温光管理

9月下旬,天气较凉时,揭掉遮阳网,白天温度保持20~25℃以上、30℃以下,白天高温时应注意通风。10月下旬根据气温变化在大棚内扣小拱棚。11月中旬盖草帘,整个11月草帘应及时揭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11月下旬,外界天气变冷,以保温为主,可适当减少通风量,草帘每天可揭开一边,让辣椒内部有散射光即可,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不利。若棚内温度大,应通风降湿防病。随着温度下降,应加强保温措施,可在草帘上加盖1层薄膜。11月下旬以后,以保温为主的管理过程中,无论阴、晴、雨、雪天都要尽量揭草帘透光。

9病虫害防治

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①辣椒猝倒病。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要进行消毒,不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做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发病前喷60%地旺600倍液,发病后,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②辣椒病毒病。要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用高畦窄垄栽培;3年以上轮作,周边尽量不种或少种黄瓜;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消毒。③辣椒疫病。实行3年以上轮作,培育无病壮苗,避免田间渍水,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畦面覆盖地膜或稻草,注意排水,控制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58%露速净500倍液浇根、喷洒地面及叶片,每7~10d喷药1次,喷2~3次即可。④蚜虫。可采用10%的吡虫啉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10管理中注意事项

(1)防止徒长。植株生长势强,色淡叶片薄,有徒长趋势,应严格控制浇水和追肥,大棚日夜大通风。也可用多效唑喷叶片,抑制徒长。

辣椒范文篇3

一、考评对象

各镇(乡)人民当局。

二、考评方法

执行100分制,分三个阶段进行考评。

(一)第一阶段(35分)。

1.反省工夫:1月10—14日。

2.反省内容:辣椒栽种发动会召开状况,方案义务分化落实状况,育苗物资到位状况,镇(乡)、村两级示范点落实状况,种椒地翻犁整顿、肥料到位、技能培训、苗床治理等状况。

3.反省方法:对书记、镇(乡)长和分担指导示范点的反省,辨别从农户混名册中随机抽取10户,以入户查询和实地检查相连系的方法核实面积落实状况;对村(居)级示范点的反省,将随机抽查3个村,每个村按落实面积农户混名册随机抽取10户进行入户核对。

4.评分规范:

(1)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摆设2012年辣椒财产化建立任务,有会议记载、图片及文件等得3分,每缺一项扣1分。

(2)严厉依照县府办发〔2011〕246号、〔2012〕3号、〔2012〕16号文件,将辣椒栽种义务落实到农户、到田土丘块并有农户混名册得5分,面积落实缺乏的按比例扣分。

(3)书记、镇(乡)长、分担指导和村(居)级示范点按方案义务落实且有混名册、标记牌的得20分(书记、镇〈乡〉长、分担指导和村居示范点各5分),面积落实缺乏的按比例扣分。各示范点随机抽样查询10户农户,面积不实的辨别从响应示范点中扣分,每户扣0.5分。

(4)育苗物资预备、示范点地盘翻犁整顿、开沟排水落实到位的得4分,未落实的按比例扣分。

(5)召开椒农技能培训会,有会议记载、培训混名册、培训材料(含图片)等的得3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分。

(二)第二阶段(35分)。

1.反省工夫:3月10—20日。

2.反省内容:大棚建立、育苗状况(育苗棚建立和苗床播种数目、出苗率、椒苗长势、病虫害防治、肥水治理)。

3.反省方法:反省书记、镇(乡)长、分担指导示范点和随机抽查1个村(居)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随机抽查10户农户查询核实育苗状况,重点核对苗棚、苗床数目(以苗棚、苗床平方米数核算大田移栽面积,核算规范:漂浮育苗大、中棚60平方米/10亩,漂浮育苗小拱棚10.5平方米/3亩,养分快直播育苗10平方米/亩),依据育苗面积核算大田辣椒面积落实状况。

4.评分规范:

(1)大棚建立。依照县府办发〔2012〕3号、〔2012〕6号文件要求完成大棚建立义务的得10分,未完成义务的按比例扣分。

(2)苗棚、苗床数目。依照县府办发〔2011〕246号、〔2012〕3号文件落实2012年辣椒主推种类方案和育苗义务的得20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分。

(3)苗床治理。辣椒苗长势好、示范点苗床治理有详细治理方法、苗床地卫生洁净、病虫害防治实时到位、肥水治理到位的得5分,病虫害防治不实时的扣2.5分,肥水治理不到位的扣2.5分。

(三)第三阶段(30分)。

1.反省工夫:6月5—10日。

2.反省内容:大田移栽、辣椒发卖、材料报送等。

3.反省方法:反省书记、镇(乡)长、分担指导示范点和随机抽查1个村(居)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随机抽查10户农户,还进行田间实地检查,反省室内材料和平常材料报送等状况。

4.评分规范:

(1)移栽面积及标准化:完成移栽面积义务的得10分,未完成义务的按比例扣分;起垄覆膜标准化移栽到达100%的得2分,有标记牌的得1分;全镇(乡)标准化移栽到达100%的得2分,60%以上(含60%)得1分,60%以下不得分。

(2)辣椒施肥必需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氮、磷、钾肥)均衡配套施用,示范点面积每亩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大于25%)75—100公斤到达90%的得2分,70%以上(含70%)得1分,70%以下不得分;全镇(乡)面积每亩施用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大于25%)75—100公斤达70%(含70%)的得2分,50%以上(含50%)得1分,50%以下不得分。

(3)田间排灌疏通,无缺窝断行,实时除去杂草,合时防治病虫害(无成灾病虫害)、补肥、采收,科学干制得5分。

(4)辣椒发卖。有市场信息查询记载、企业或生意人发卖和谈得2分。

(5)按时报送相关材料、任务简报、半年任务总结和全年任务总结的得4分,未按时报送的,缺1项扣1分,扣完为止。

(6)进步前辈经历、典型资料及相关信息被县委、县当局或相关营业部分采用的,每1篇加0.5分。

三、有关要求

(一)考评任务对峙公道、公平、公开准则,各阶段反省考评由县辣椒财产指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执行量化积分。

(二)各阶段反省终了后由县辣椒财产指导小组对反省考评状况进行汇总和传递。

(三)年度考评总分在90分以上的镇(乡)参加评奖,辨别对单元和首要指导、分担指导执行奖励。年度考评不满90分的,对单元执行诫勉说话。

四、任务奖励

辣椒范文篇4

关键词:辣椒;秋冬茬栽培;技术

辣椒产值高,效益好,深受种植户欢迎。利用秋冬茬种植辣椒,是实现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秋冬茬栽培后期光照时间短,强度弱,温度低,为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重促,忌控”,并尽量防止病毒危害。笔者将秋冬茬辣椒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辣椒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若温度可满足需要,很多品种均可栽培,要选择中早熟抗病毒能力强、耐寒、耐热、丰产、植株长势中等、适合密植的品种,也可根据市场选择品种。所用品种在后期较低温度下,最好果实不易发生紫斑,且要耐贮藏。

2育苗

2.1育苗时期7月下旬开始播种。因温室保温条件好,可适当晚播。时值高温多雨,采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和搭棚遮阳防雨是预防病毒病的必要措施。部分地区在6月中旬播种育苗,不分苗,苗龄40d,7月下旬定植。苗龄30~40d,植株长有7~9片真叶时定植。

2.2营养土配制选用近3年未种过茄科蔬菜的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7∶3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掺入磷酸二铵1.5~2.0kg,并用50%多菌灵800倍液和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处理营养土,以杀菌、防虫。

2.3浸种催芽浸种前晒种8~10h后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再用清水将种子冲洗3~4遍,用55℃温水浸种,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后继续浸泡8~12h。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淘洗干净,淋干水分,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待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4播种播种时要浇足水且一般不补充浇水。播种水的浇水量应达到10cm深的床土饱和,水渗下后在床面撒1层营养土,防止种子直接接触湿土,播种10min后再覆土,覆土深度1cm。覆土后盖黑色地膜,防止地温过高。

2.5播种后至分苗时期的管理此时温度较高,苗床建在温室外,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地膜保墒和搭低拱覆盖遮阳网遮荫,当85%种子出土时,揭起地膜。晴天覆盖遮阳网,9:00~10:00盖上,16:00左右揭开。遮荫物的揭盖应根据苗情和气候状况调节,阴天不加覆盖物。第1片真叶至现蕾期,苗床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在14~18℃,昼夜温差在10℃左右。秋冬茬苗床管理的重点是防止温度过高,尤其是夜间温度不能太高。通过遮荫、通风、防雨和雨后及时浇井水等措施调节苗床温度,防止苗徒长,促进花芽分化。

2.6分苗后管理分苗时水分要充足,分苗后温度可适当提高,白天25~30℃,夜间17℃左右,5d以后,缓苗结束,温度降低,白天20~25℃,夜间14℃左右,管理的方法同育苗床管理。在定植前12~15d结合浇水施1次速效氮肥,用硝酸铵与磷酸二氢钾按2∶1的比例混合成500倍液喷施。

3定植

3.1温室消毒秋冬茬辣椒一般于9月定植。在定植前要对温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采用硫磺粉熏烟法,每100m2的栽培床用硫磺粉、锯末、敌百虫粉剂各0.5kg,将温室密闭,把配制好的混合剂分成3~5份,放在瓦片上,在温室中摆匀,点燃熏烟,24h后开放温室排除烟雾,准备定植。但若此时温室尚未最后建成,需要安装墙体、前后坡的骨架,以免定植后作业损伤辣椒苗。

3.2整地施肥定植前要先施肥整地,一般用优质圈肥或厩肥7.5万kg/hm2,同时施入磷、钾肥。在温室种植地施入后,人工深翻2次。整地后,不做垄定植,按行距60cm开沟,施腐熟的有机肥;或起垄定植,做高20cm、宽70cm的南北向垄,中间开1条深20cm的浇水沟,两垄间距为30cm,垄面微向南倾斜。在垄上覆盖地膜,按行距40cm、株距20~30cm打定植孔。

3.3定植时间秧苗达到壮苗标准后,选晴天15:00后或阴天进行。定植时间在9月上旬,苗龄30~40d。具体壮苗指标为:苗高和开展度为15~16cm,主茎叶10片左右,茎粗0.5cm以上,现蕾2层,少数3层,子叶健在,叶片厚实嫩绿,根系发达,健壮无病。

3.4定植方法定植于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时在沟内按株距20~30cm开穴栽苗,每穴2株,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2cm为宜。定植时穴浇稳苗水,全室定植完毕顺沟浇大水。

4定植后管理

4.1蹲苗期管理定植后浇水1~2次即进入蹲苗期。蹲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30℃,夜间15~18℃,地温20℃,一般不浇水,仅进行中耕,当门椒坐住时即可浇1次大水,随水施化肥150~300kg/hm2,施肥后结束蹲苗。

4.2结果期管理冬季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25℃,夜间13~18℃,最低应控制在8℃以上。以保温为主,减小通风量,缩短通风时间,以顶部通风为主,下午温度降至18℃时,及时盖草苫。冬季光照强度低,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早揭晚盖草苫,延长植株见光时间,同时要保持薄膜表面的清洁,提高透光率。要防止湿度过高,最好采用膜下灌溉的浇水方式。在上午浇水,有利于地温的回升和排湿。冬季浇水应用深机井的水或温室内部蓄水池的水。浇水量以土壤见于见湿为准,随水施肥。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

5.1.1病毒病。在高温干旱、日照过强和蚜虫危害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可用2%好普水剂500倍液+0.014%云大120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5.1.2疫病。降低棚内湿度,喷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500倍液等防治。

辣椒范文篇5

应符合NY5010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浓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2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加工、适应性好的辣椒品种。如牛角椒、特大牛角椒等品种。

3种子处理

为促发芽,播种前应先晾晒种子,然后用55℃温汤水浸种15分钟以消灭病菌,在用清水浸种2~3小时。也可用清水浸种4~5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催芽温度掌握在15~30℃,时间3~4天。待70%种子露白以后即可播种。还可以用干种子播种。经过浸种消毒的种子晒干后直接播种。

4育苗

4.1苗床准备。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没有种过辣椒,经过深耕晒得园地作为辣椒育苗的床地,床土采用早已准备的营养土为好。在播种前10天左右,床面宽100~110厘米,精细整平后,上覆营养土。4.2育苗时间及播种方法。7月25~30日育苗,亩用种量50克左右,为培养壮苗每平方米播前浇足底水。上覆盖小拱棚,并做好保温工作。4.3苗床管理。播种后,要经常检查种子出苗情况,当20%~30%种子出苗后,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5~28℃,适时分苗,分苗之后可适当将白天气温提高到28~30℃有利于缓苗。定植前1周,通过降低温度来锻炼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夜间可降到12℃。降温期间可多通风,增强光照,达到提高秧苗抗病毒害能力。4.4壮苗标准。定植移栽时壮苗要求达到苗高25厘米左右,茎粗4毫米,肥厚的叶片有12~14片,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带有花蕾。

5定植

5.1整地、施基肥。一般定植前一周整地,做畦前每亩撒施体质栏肥3000公斤,西洋三元复合肥30公斤,按100~110厘米做畦。5.2定植。一般在10月初进行,栽植方式为地畦植双行,株距25厘米,每亩栽4000株。栽后浇足水,有条件的可以地膜覆盖,保湿保肥,促进早发。

6田间管理

6.1追肥。辣椒坐住后,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辣椒进入盛果期后,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6.2植株调整。定植后及时整枝打杈,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加强通风透光。6.3保花保果田间管理上要加强通风、透光、打去老叶、病叶,控制湿度,减少落花落果。

7病虫防治

辣椒范文篇6

[关键词]辣椒;传播;分布;演进;影响

[中图分类号]S一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n000—4459(2005)02—0017—11

辣椒(Capsicum.frutescensL.)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和辣茄等。哥伦布航行美洲时把它带回欧洲。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1]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人我国。辣椒的引进和传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辣椒传入的时间和路径

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①称之为“番椒”,这可能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与胡椒一样有辣味而适作调料。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附录:

----------------------------

[收稿日期]2004-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0BZS034)

[作者简介]蒋慕东(1963一),男.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思明(1961一),男.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明]高潦《遵生八笺》,《弦雪居》,光绪甲申年刻本。

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②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关于辣椒传人中国的路径,前人研究不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编《中国蔬菜栽培学》⑵中提出有两条:“一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一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尚有半野生型的‘小米椒’。”书中未注出处。蓝勇认为,辣椒在明清之际传人中国,沿岭南、贵州传人四川和湖南地区而形成长江中上游辛辣重区。⑶中国现代园艺学奠基人之一吴耕民先生考证了很多蔬菜的起源,却没有辣椒传人中国路径记述。⑷

笔者根据大量的方志资料及相关的书刊,认为上述辣椒由“(陆上)丝绸之路传人”和“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的可能性非常小。辣椒的传人路径另有其道,可能性最大的有三条:一是从浙江及其附近沿海传人;二是由日本到朝鲜再传到中国东北;三是从荷兰传到台湾。

我国现存8000多部地方志,绝大部分为明朝以后的,是研究明末辣椒引入中国栽培及其影响的珍贵资料。根据这些方志,笔者整理出《全国各省方志中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表1),从中可以看出,明代方志中没有辣椒记载,辣椒记载时间最早的是华东浙江的《山阴县志》(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年间,东北辽宁(1682)、中南地区的湖南(1684)和贵州(1722)、华北地区的河北(1697)也有记载;西部地区的陕西要迟一些,在雍正年间(1735)有记载,其它地区均在此之后。

(1)华东沿海是辣椒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方志记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一信息两地记载相差半个世纪以上,还是可以认定先后次序的。辣椒传人中国无非两条路径一一陆路和海路,从海路上看,浙江辣椒种植比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都要早70年以上,可以认定浙江是辣椒从海路传人中国的最早落地生根点,这是辣椒传人中国的第一条路径。

-----------------------------

②[明]王象晋篡辑:《二如辜群芳谱》.天启元年门62])刻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两种刻本记述一致。

(2)由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可能是辣椒传入中国的另一海路渠道。东北地区,康熙《盖平县志》、《辽载前集》、《盛京通志》均有辣椒记载,由于没有明中后期辽宁方志,明代该地种植情况不详。辽宁辣椒可能从内地传人,更有可能从一江之隔的著名食辣国度朝鲜传人。《朝鲜民俗》、《林园十六志》(1614)等书介绍,朝鲜17世纪初开始种植和食用辣椒。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韩国史》中说,辣椒从日本传人朝鲜是在“壬辰倭乱”(1592—1601年)期间,此期与高濂《遵生八笺》(1591)记载完全相同,早于《群芳谱》(1621),比辽宁方志记载时间早近90年,特别是当时朝鲜是后金的属国,交往很多(而此时后金正与明朝政府交战,两地交通、贸易严重受阻),辣椒从朝鲜传人中国东北很容易。同为美洲作物的烟草就是同期从朝鲜传人东北的,⑸这可以作为旁证。朝鲜极有可能是辣椒传人中国的另一海路渠道。与内地同称“秦椒”、“番椒”,可能是清人人关后,方志记载由满文变为汉语所致。

(3)第三条路是从荷兰传到台湾。辣椒在台湾被称作“番姜”,与内地不同,是木本。乾隆七年(1742)《台湾府志》:“番姜,木本,种自荷兰,花白辦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乾隆《台湾府志》和《凤山县志》记载同。乾隆年间出版的《本草纲目拾遗》也有同样记载。而康熙《使琉球杂录》、《台湾县志》、《凤山县志》,雍正《台海使槎录》均无辣椒记载,辣椒传人台湾的时间在康乾之间可能性很大。

(4)辣椒从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內地可能性不大。一是方志资料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陕西雍正末年才有少量辣椒记录,比东部迟半个世纪多;新疆到清末还未见记载,甘肃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都迟于陕西本身,更迟于其东部的浙江、河北,由记载较迟的陕西向记载较早的浙江、河北传播,不合常理。二是“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是望文生义,不符合历史事实。明王象晋《群芳谱》:“椒,……,一名秦椒,以产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附录:番椒,亦名秦椒,……。”作者是山东济南人,这个记述明白无误地表明,明代(1621)华北地区已有番椒种植;最早将“番椒”称为“秦椒”的地点也是在华北而不是其他地方。陕西自身辣椒记载最早的名称也叫番椒;①三是中唐以后,吐蕃崛起,控制了河西和陇右,陆上丝绸之路严重阻塞,而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兴旺发达,辣椒从已经几乎荒废的陆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内地,再向东部扩展,可能性很小。

(5)广东、广西辣椒不是直接传自海外而是从北方传入。广东、广西的辣椒记载都在乾隆年间突然较多出现,是我国最早将番椒称为“辣椒”的地方,比其北邻湖南迟半个多世纪,比浙江就迟更多(详见后文),从北方浙江或湖南传来的可能性极大。乾隆《(广东)恩平县志》说:“辣椒,…江左之人称辣茄,…皆避水瘴祛风湿,…[补人]。”名称、用途都有与浙江辣椒称“辣茄,冬月用以代胡椒”相同,有明显的渊源。特别是恩平地处南海之边,从崇祯《恩平县志》开始就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大多数植物的名

-------------------------

①雍正《陕西通志》:“番椒,俗呼番椒为秦椒,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子白味极辣。[按]《广群芳谱》云:‘秦椒以产自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盖即番椒也。”

称、性状等,“烟叶出自交趾”①是目前所见方志中关于烟草传人中国路径的最早记载,其中并没有辣椒;康熙志也没有辣椒记载;乾隆志强调“补人”却没有按惯例注明引自何地,显然是因为没有必要,即是由国内传播过去的。康熙《(广东)岭南杂记》中记载了很多国外引进的动植物品种,如西洋鸡、火鸡、洋葱、番荔枝等,也没有“辣椒”的记载,这些也可作为广东辣椒不是从海外直接引入的旁证。所以,辣椒“经东南亚海道,在广东、广西、云南栽培”同样缺少证据支持.

二、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

明清时期,辣椒在各地称呼差别很大。北方和东北、西北地区叫番椒、秦椒;浙江、安徽叫辣茄;湖南、贵州、四川叫海椒、辣子;广东、广西叫辣椒,湖北叫赛胡椒;还有些地方叫辣角、辣火、辣虎。下面结合其他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一)浙江及其周边地区

前已说过,康熙十年(1671)《(浙江)山阴县志》:“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是国内最早的辣椒记载。它也是国内最早将辣椒称为“辣茄”的地方。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同。康熙《杭州府志》、乾隆《湖州府志》也称“辣茄”。早期浙江种植辣椒用途主要是替代南方热带所产的胡椒。后续记载不多,说明浙江食辣并不普及。

安徽的辣椒记载较迟。乾隆十七年(1752)《颍州府志》:“辣茄。”乾隆、道光《阜阳县志》、嘉庆《南陵县志》、道光《繁昌县志》、《桐城续修县志》,同治《宣城县志》、光绪《五河县志》、民国《天长县志稿》亦有记载。明清安徽的辣椒记载很少,食辣也不普及。江西辣椒记载时间与安徽差不多。乾隆二十年(1755)《建昌府志》:“椒茄,垂实枝间,有圆有锐如茄故称椒茄,土人称圆者为鸡心椒,锐者为羊角椒,以和食,汗与泪俱,故用之者甚少。”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昌府志》亦有记载,“茄椒,…味辣治痰湿。”明确了辣椒的药用价值。嘉庆十三年(1808)《丰城县志》:“辣椒,…味辛宜酱,即北方之所谓秦椒酱也。”这是较早关于辣椒制酱记载。同治《南康府志》、《南昌县志》等六部方志,光绪《建昌县乡土志》、民国《弋阳县志》也有辣椒记载。说明19世纪,江西食辣开始普及。

福建辣椒记载时间与安徽、江西差不多,有趣的是,福建辣椒的别名最多,用途也有代胡椒之说。乾隆二十八年(1763)《长乐县志》:“番椒。”嘉庆《浦城县志》:“椒,邑有番椒、天椒、佛手椒、龙眼椒数种。”嘉庆《连江县志》:“番茄,俗呼辣椒,…味辛可代胡椒。”嘉庆《南平县志》亦有记载;道光《沙县志》:“蔬属:辣椒,俗名麻椒,又一种曰朝天笔。”道光《永安县续志》:“蔬:辣椒,俗名胡椒鼻。”道光《福建通志》、《永定县志》,道光、咸丰《邵武县志》,道光、光绪《光泽县志》,同治、民国《长乐县志》中均有记载。

江苏(含上海)的辣椒记载比周边的省份都迟,并且特少。嘉庆七年(1802)《太仓州志》:“辣椒,有红黄二色,形类不一,可和食品。”同治《邳志补》、光绪《松江府续志》、《海门厅图志》,民国《太仓州志》、《青浦县续志》、《泗阳县志》又有记载,说明江苏大部分地区种植辣椒时间当在民国以后。

(二)湖南及其周边地区

从时间和交通上看,长江以南地区的辣椒传播路径很可能是从浙江到湖南,以湖南为次级中心,再分别向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以及四川东南部地区传播,湖北和四川其它地区可能是由浙江朔长江而上直接传播的,广东的辣椒也可能是从浙江沿海岸线传过去的。

-----------------------

①崇桢九年(1636)<恩平县志):“烟叶,出自交趾,今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多细毛,采叶晒干如金丝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薰竹管内以口吸之.口鼻出烟,夷人以御风湿.徒取一时爽快.然久服而目惧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

湖南地区最早的辣椒记载时间与辽宁相同,仅次于浙江,比周边地区都早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宝庆府志》和《邵阳县志》:“海椒”,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的将“番椒”称为“海椒”的记载。“海椒”的称呼表明,湖南的辣椒可能传自海边的浙江,明代从浙江杭州沿运河到长江,再由长江经湘江进入湖南是很方便的。湖南关于番椒的称呼较多,有辣椒、斑椒①、秦椒②、艽③、茄椒、地胡椒④,最有特色也最多的别称是辣子。乾隆《楚南苗志》:“辣子,即海椒。”乾隆《辰州府志》:“茄椒,一名海椒,…辰人呼为辣子。”乾隆《泸溪县志》:“海椒,…俗名辣子。”辣椒在湖南的传播是非常迅速的。嘉庆年间辣椒记载又增加了慈利、善化、长沙、湘潭、湘阴、宁乡、攸县、通道七个县,是到当时为止,记载时间早、范围最大的一个省。湖南是我国最先形成的食辣省区,嘉庆年间可能已经食辣成性。

贵州也是较早食用辣椒的省份,通呼海椒,另有辣火、辣有、辣角别称,以辣角居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思州府志》:“药品: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辣椒代盐,这是贵州人的发明。乾隆《贵州通志》、《黔南识略》和《平远州志》,嘉庆《正安州志》、道光《松桃厅志》、《思南府绪志》、《遵义府志》等,同治《毕节县志》都有海椒记载。贵州大约到道光年间辣椒种植已基本普及。

四川地区辣椒记载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却几乎与湖南同时迅速普及,食辣成性。乾隆十四年(1749)《大邑县志》:“秦椒,又名海椒”是四川辣椒最早记载。番椒在四川地区称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之,偶有称秦椒。嘉庆年间,四川辣椒仿佛一夜之间到处冒了出来。金堂、华阳、温江、崇宁、射洪、洪雅、成都、江安、南溪、郫县、夹江、犍为等县志及汉州、资州直隶州志中均有辣椒记载。光绪以后,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川菜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用辣椒的记载。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佐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亦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⑤。

早期湖北辣椒的名称很特别,叫“赛胡椒”。乾隆五十三年(1788)《房县志抄》:“蔬:赛胡椒,红黄金瓜佛手数种。”同治《房县志》:“秦椒,俗名赛胡椒、辣子,有黄红青三色。”道光《鹤峰州志》:“番椒,俗呼海椒,一呼辣椒,一呼广椒。”嘉庆到咸丰年间记载很少,同治以后特别是光绪时期增多,《咸宁县志》、《兴国州志》、《长乐县志》《武昌县志》等亦有记载。道光年间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提到了湖北周边的“湖南、四川、江西(辣椒)种之为蔬”却未点明湖北,也间接说明清末湖北辣椒种植非常少。

广西是最早将番椒称为“辣椒”的地方。广西的辣椒记载很有特点,一是乾隆年间突然大量出现,有七个记载;二是名称完全统一,全叫辣椒;三是用途一致,“消水气,解瘴毒”。乾隆六年(1741)《武缘县志》:“辣椒”。乾隆《南宁府志》:“辣椒,味辛辣,消水气,解瘴毒。”乾隆《横州志》、《柳州府志》、《马平县志(柳州县志)》记载同,乾隆《庆远府志》和《梧州府志》记“辣椒。”此后广西的辣椒持续在较多水平。将“番椒”称为“辣椒”的原因不得而知,不妨作一推测。前述,广西的辣椒很可能是从其北部的湖南传

----------------------------

①嘉庆二十三年(1818)《湘潭县志》:“辣椒,一名斑椒,生青熟红有大小二种。”

②嘉庆二十二年(1817)《攸县志》:“番椒,[群芳谱]一名秦椒,花白子如秃笔头,色红鲜。”

③嘉庆二十二年(1817)《慈利县志》:“艽,俗名辣椒。”

④乾隆三十年(1765)《辰州府志》:“茄椒.一名海椒,一名地胡椒,口实枝间,状如新月,荚色淡青,老则深红,一荚十余子,圆而扁性极辣,故辰人呼为辣子,用以代胡椒.取之者多青红皆并其壳,切以和食品,或以酱醋香油菹之。”

⑤转引自蓝勇:《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

人,湖南人俗称番椒为辣子,广西人俗称茱萸为茶辣子,①为了区分这两者,广西人取番椒的味道“辣”和同为香辛类的花椒和胡椒的“椒”来命名,番椒就叫成了辣椒。

广东有关辣椒的记载时间、名称、用途均与广西相同。乾隆十一年(1746)《丰顺县志》:“辣椒”是广东最早的辣椒记载,同治、光绪、民国《丰顺县志》记载相同。乾隆年间《恩平县志》和《归善县志》也有记载。道光、咸丰、光绪及民国时期也有少量方志记载。广东直到民国辣椒种植也并不普遍。据冯松林调查,1931年广东省各县中只有紫金、平远两县蔬菜中有辣椒,⑹可以作为旁证。

关于云南食辣开始时间,争议很大,焦点是乾隆时期云南方志中的“辣子”是不是辣椒,特别是记述为“秦椒,俗名辣子”的“辣子”是不是辣椒。乾隆元年(1736)《云南通志》和乾隆四年(1739)《景东直隶厅志》是最早记载“秦椒,俗名辣子”的两部方志。其后对此记载,云南方志中有两种不同注解:一是认为记述有误。道光《云南通志》说“秦椒,[旧云南通志]俗呼辣子,谨按,秦椒即花椒,辣子乃食朱萸,李时珍分析极明,旧志盖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确有“食茱萸,[释名]辣子”记载,道光《昆明县志》和《普洱府志》亦有“食茱萸,俗名辣子”的记载,因此误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是认为“秦椒,俗名辣子”记述的是一种多年生植物。道光《定远县志》和《威远厅志》“蔬属:秦椒,俗名辣子,初种可长至六七年者。”因没有性状描写,我们无法判断“秦椒,俗名辣子”这种植物到底是什么,但肯定不是当时内地所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番椒。综上,“秦椒,俗名辣子”不能作为番椒记录采用。至于云南方志单独记载的“辣子”,既没有性状描写也没有其它可信注释,也不能作为番椒的记载而采用。仅根据邻近贵州的乾隆《(云南)镇雄州志》记载的“辣子”而认定云南在乾隆时期即食、种辣椒,⑺证据并不充分。

云南的辣椒种植时间,光绪年间才有可信的记录。光绪二十年(1894)《鹤庆州志》:“辣椒。”光绪《永北直隶厅志》、《宣威州志补》,民国《宣威县志》、《昭通县志稿》也有记载。结合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人滇省者,价值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云南人食辣时间当早于光绪时期,早期主要从外省运人而不是自己种植。

(三)华北地区

河北(含天津、北京)的辣椒记载也是国内最早地区之一。康熙三十六年(1697)《深州志》:“蔬类:秦椒,色赤味辛;花椒,树生,色赤味辛”,雍正《深州志》记载相同,这里秦椒与花椒对应,花椒多注“树生”两字以示区别,表明秦椒不是树生,即草本,肯定是番椒。乾隆年间有《饶阳县志》和《柏乡县志》两个记载,嘉庆年间也只有《束鹿县志》和《庆云县志》两个记载。光绪时期开始有较多记载。可以断定,阿北大面积种植辣椒较迟。

河北的辣椒从何处传来?乾隆《柏乡县志》说“秦椒,色赤而小,亦名辣茄。”显示了与浙江的某种渊源。明末清初的有关书籍和大量的方志中均未记述大陆上的辣椒是从何处由何人引入的,说明辣淑的传播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主要交通线路周边因人流量大,新植物传到的概率也大。明代京杭大运河是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浙江、河北分别是起点和终点,河北的辣椒从浙江传人是合理渠道之一,也是可能性最大的渠道之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明清方志中单独“辣角”的记载不能直接作为番椒的记载使用,清康熙以前的“辣角”更是如此。嘉靖三十八年(1559)《南宫县志》:“蔬,野生有马齿苋…辣角。”康熙志记载同。康熙《新河县志》:“蔬类:…辣角,以上俱系野生。”康熙《南皮县志》:“蔬:…野生落藜…辣角…。”这里“辣角”是一种“野生”植物,肯定不是番椒。

-------------------

①乾隆十九年(1754)《庆远府志》:“茶辣,即茱萸。”乾隆十二年(1747)《横州志》:“茶辣即茱萸,可煎茶,其气辟蚁虫。”乾隆六年(1741)《武缘县志》:“药品.茶辣。”

山东辣椒记载时间并不算早,但乾隆年间记载各省中最多。雍正《山东通志》:“秦椒,色红有子与花椒味俱辛。”乾隆《泰安县志》和《沂州府志》记载同。“色红有子”符合辣椒的特征,这应当是辣椒的记载。乾隆《东平州志》:“秦获黎,俗呼秦椒,南人呼辣茄子,……”乾隆《乐陵县志》、《德州志》亦有明确记载;道光以后记载进一步增多。

河南最早的辣椒记载在道光年间。道光十九年(1839)《修武县志》:“秦椒,丛生,白花,结角似秃笔头,味辣,老则色红。”康熙、乾隆志中无记录。道光《尉氏县志》、同治《宜阳县志》、光绪《南乐县志》、《永城县志》、民国《河南方舆人文志略》中也有辣椒记载。总体而言,河南的辣椒记载很迟并且很少,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如此,是典型的味淡区。山西最早的辣椒记载与河南同期。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蔬之属:青椒。”同治《河曲县志》:“海椒,俗名辣角。”顺治、道光志中无记载。光绪《定襄补志》:“红辣角,有回洋二种,黄绿二色。”康熙、雍正志中无此记载。光绪《崞县志》《清源乡志》等方志中亦有记载。总体而言,山西的辣椒种植时间迟、分布也不广,与河南类似。

所查内蒙古方志是清咸丰及其后的,咸丰十一年(1861)《归绥识略》:“辣角,长者皮薄,圆者皮厚,有翘如解结锥者,有皱如橘柚实者。味辛而香,油煎食之,精粗肴皆宜,其鲜者曰青角,晒干可以制油。”光绪、民国也都有记载。内蒙古种植辣椒的时间当在咸丰以前,在南部农区种植。

(四)陕西及西部地区

陕西辣椒种植记载最早在清雍正年间,此后记载持续增多。雍正《陕西通志》:“番椒,俗呼番椒为秦椒,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子白味极辣。”嘉庆、道光以后记载数量增加较多。

甘肃方志中辣椒记载在西部较早。乾隆二年(1737)《肃州新志》:“秦椒,结子如茄,朱色味辣,可作盘辛。”光绪《皋兰县志》等亦有记载。但明嘉靖至清光绪间渭源、伏羌岷州、武威、镇番、兰州、固原、海城、平凉77部方志中无辣椒,说明到清末甘肃辣椒种植并不普遍。宁夏、青海、西藏辣椒记载均在民国时期,新疆大面积种植辣椒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种植红辣椒,出口为主。⑻

(五)东北地区

辽宁的辣椒记载早而且多,与浙江几乎同时,后续记载也多。康熙二十九年(1690)《辽载前集》:“秦椒,一名番椒。椒之类不一,而土产止此种,所如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中秦地所产之花椒。”据此,康熙《盖子县志》中“秦椒”也是辣椒的记载。康熙、乾隆、咸丰《盛京通志》,光绪《奉化县志》、《伯都纳乡土志》、《吉林通志》,宣统《吉林记事诗》,民国《镇东县志》等都有辣椒记载。

吉林方志都是道光以后。光绪十七年(1891)《伯都纳乡土志》:“秦椒,生青熟红,又一种结椒向上者天椒。”光绪《吉林通志》、《奉化县志》,宣统《吉林记事诗》,民国《镇东县志》、《扶余县志》、《长春县志》、《怀德县志》中有辣椒记载。所查到黑龙江方志全是清末和民国时期,几乎全有辣椒记载,考虑到辽宁食辣很早,乾隆以后东北又逐步放垦,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种植辣椒时间要早得多。

综上,辣椒最先引入华东的浙江、东北辽宁,然后由浙江传到中西南地区的湖南和贵州和华北地区的河北;雍正年间增加了西部地区的陕西,华北地区扩大到了山东;乾隆年间华东地区扩大到安徽、福建、台湾,湖南周边地区扩展到广西、广东、四川、江西、湖北,西部扩展到甘肃;嘉庆年问华东区又扩大到江苏;道光年间华北地区扩大到山西、河南、内蒙古南部,此时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除云南)、华北、东北、西北辣椒栽培区域都已连成一片,清人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辣椒处处有之”是准确的。考虑到从辣椒种植到方志记载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这一过程实现的实际时间要更早一些。

三、辣椒在中国传播的动因

辣椒在中国较为迅速地传播开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生态适应性。作为一种农作物,辣椒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它一般在温暖而干湿得宜的气候下生长及结实最佳,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C,在15°C时亦能发芽,但需时较长,在IO°C以下则不发芽;对日照要求不严,不论长短均能开花结果;抗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的选择不苛,⑷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并获得较好的收成,这是辣椒在中国传播的最根本原因。

(2)生理适应性。辣椒能较好地适应人的生理需求是其广泛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这是低温潮湿地区喜食辣椒的真正原因。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花镜》一书写到:“番椒,……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辣椒含有辣椒素,它产生的辣味在口感上受到众多人的喜爱。辣椒素能刺激唾液分泌,使人增进食欲,“吃辣椒就多能吃二两米饭”。辣椒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精力旺盛。辣椒特殊的刺激性,使其在中国传统辛辣区迅速扩展;甜椒使辣椒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增大。

辣椒营养丰富,每100克辣椒含有蛋白质1.6克,比番茄多O.7克;含脂肪0.2克;含碳水化合物4.5克,比番茄多2克;含钙12毫克;含磷40毫克;含胡萝卜素0.73毫克,含维生素C185毫克,居多种蔬菜维生素C含量之首。L15)辣椒中还有硫铵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素,都是人体所必须。

(3)辣椒具有一定医药作用。辣椒的果实和茎枝还可以作药用。据医书《中药手册》和《药物与方剂》记载:“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除湿杀虫,激发健胃,抑菌止痒,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扭伤或挫伤。”它还可以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消化不良等症。经常食用辣椒的人,很少得冻疮。

(4)经济利益驱动。清中期以后,随着辣椒食用范围的扩大,辣椒贸易也迅速增加。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这是辣椒大宗贸易的典型记载。有些地方所产辣椒主要用于出售。据不完全统计,1956—1958年,每年从广东北运的蔬菜1.5万至5万吨,有辣椒、圆椒、茄子等lO多个品种,销往东北、华北的大中城市和工矿区。河北省望都县辣椒常年种植5万亩以上,1997年辣椒业总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5%。⑼陕西线辣椒以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辣味浓,颜色鲜红而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农产品。

(5)中国古代亟需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作用。我国古代源自本土的蔬菜很少,故从汉代开始从西域引进。据《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的统计,我国汉代栽培的蔬菜21种,这其中就有从西域引进的胡蒜(大蒜)、胡葱、胡豆(豇豆)、苜蓿等品种,数量几乎占一半;魏晋时期增加到35种(见《齐民要术》);隋唐时期又引进了莴苣、菠菜、西瓜等;⑽(P153)但直到明朝中期以前,夏季的蔬菜一直缺乏。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农业亟欲获得可以夏季食用的蔬菜品种,以弥补这一缺陷。辣椒的引进,和其它引进作物如南瓜、番茄、菜豆、洋葱、荷兰豆等一起,奠定了我国夏季蔬菜以瓜、茄、菜豆为主的格局。⑾充分利用了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一一土地,这是中国农业对辣椒引入、传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辣椒对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1)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由于辣椒在统计口径上属于蔬菜或园艺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的准确统计资料很难找到,从下面的零星资料中可以大致看出民国时期辣椒种植情况。

据商业部调查,1932年鲁、冀、皖、浙四省辣椒产量⑿(P516—5t8)如下:

此四省均非今日公认之食辣大省,特别是食辣很少的浙江省种一万多亩,产三百多万斤,令人惊奇。而同样不是食辣大省的山西省。1935年种植辣椒一万九千多亩,产量六百多万斤⒀。由此推断,此期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辽宁等辣带省份种植量应当更加可观。

新中国辣椒的经济影响可以从表3看出:199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辣椒产量达到统计标准以上的有29个,山东、江西、江苏、安徽、湖北、广东、河南、湖南居前八位。[14](P11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7年中国出口辣椒53075吨,价值7203.3万美元。⒂如今,我国辣椒总产量已居世界之首,年产2800多万吨,约为世界辣椒产量的46%,同时每年还以9%的速度增长。⒃

(2)丰富多彩的辣椒制品。重要的酱菜原料。1935年《江苏省鉴·实业》:“辣椒。城市附近栽培均不少,鲜食外可制酱用。”1930年《顺义县志料》:“治西北马家堡子村种秦椒,连阡累佰,年产约三万余斤,销售北平各大酱园及菜市。”《广东省志·农业志》:“甜酸渍菜类包括酸萝卜、酸辣椒等。”

各式各样的调味品。清《植物名实图考》说:“遵义府志通呼海椒一名辣角,每味不离;或研为末,每味必偕;或以盐醋浸为蔬,甚至熬为油…。”其它的辣制品还有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干辣椒、糊辣椒,泡辣椒等品种,与其他调味品配合,还可制成红油味、麻辣味、酸辣味、糊辣味、陈皮味的调味品。⑼

(3)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和出口。据测定,成熟的红椒干粉中辣椒色素含量达10一13%,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农产品资源。辣椒色素的主要成分是β胡萝卜素和属于叶黄素类的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经辣椒粉萃取,烘烤后制成粉末色素。它易溶于水、耐热、耐盐、耐酸、耐金属、耐微生物,具有较强着色能力,分散度和遮盖性均较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食用色素,售价高而生产成本较低。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其大量用于食品行业,取代人工合成的红色色素。21302年中国共生产辣椒红色素350吨,辣椒红色素提取厂21个,年生产能力约1000吨。⒄

(二)文化影响

(1)观赏植物。辣椒由于叶绿果红,非常美观,所以从传人我国之日起就被当作观赏植物。明末高濂的《遵生八笺》说辣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清初《花镜》则说它:“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植物名实图考》也说:“柿椒或红或黄,中盆玩。”方志中也有记载。康熙《杭州府志》:“茄,…,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名辣茄…”。嘉庆《(四川)郫县志》:“番椒,…按:郫野园中又有一种小仅如指,圆如弹丸,红如珊瑚,高尺许,乡人有以为作盆景者。”

后世作为观赏栽培的主要是樱桃椒。通常榛子大小,圆球形,向上生长,一果白花落至成熟能随时转色,故在一株上,青、白、黄、紫、赤等果同时存在,有“五彩”之名,最宜于观赏。上海等地栽培的小“朝天椒”,果实细瘦、端尖、簇生,向上生长,颜色有黄有红,同样很好看。近年来品种不断增多,目前著称的有樱桃椒、枣形椒、七姐妹椒、小米粒椒、黑色指天椒、黄线椒、蛇形椒、风铃椒,以及红太阳、贵宾橙色、黄金、白雪紫玉、紫宝石等彩椒。⒅

(2)辛辣文化的发扬光大。辣椒传人中国约400年,但这种洋辛香料很快红遍全中国,将传统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抢占,花椒的食用被挤缩在花椒的故乡之一四川盆地内,茱萸则几乎完全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从饮食中大量退出。

当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辛辣区:首先是长江中上游的辛辣重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南部等;其次是东至朝鲜半岛,包括北京、山东、山西、陕北及关中地区,甘肃大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微辣区;最后是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淡味区。

中国最嗜辣的几个省份,长期以来总以“谁最不怕辣”来一竞短长。“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川辣特点是麻辣,辣中佐以花椒使其香味更为别致。重庆火锅的麻、辣、烫正鲜明地凸现这一特点;黔辣多为酸辣,辣椒或用盐液或用卤水腌泡,泡制出来的辣椒酸香脆嫩,令人胃口大开;云南一带多讲究糊辣,辣椒用油炸糊后享用,别有风味;陕西人喜欢咸辣并重;湖南人爱食鲜辣、纯辣,一般不需别的调料来冲淡辣味。⒆甘肃人吃酿皮子、牛肉面等,都要调上辣椒油,以增添饭菜香味。贵州食用辣椒历史长,与辣椒有关的菜也多,遵义酢辣椒、布衣阴辣角、花溪泥鳅辣椒、瓤红椒以及黔式辣椒调味品糟辣椒、糍粑辣椒和油辣椒和五香辣椒面⒇等等,都很有特色。

(三)农业种植制度影响

辣椒能与我国主要农作物间种、套种、轮种。随着辣椒的普及,它也悄悄丰富了我国农业种植制度。1934年云南《广南县志·农政》就说:“玉蜀黍与辣椒并植,玉蜀黍高而辣椒矮,空气阳光虽略有阻碍,亦能充分生长”。吴耕民《蔬菜园艺学》[21](P668)中写到:“辣椒前作为菠菜、茼蒿、雪里蕻、芥菜、麦类,后作与前作同。”当代辣椒与其它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又有更大发展。有小麦一西瓜一辣椒,水萝卜一西瓜一辣椒一玉米,油菜一青菜一辣椒一棉花,辣椒一水稻等轮作模式,黄连白一大蒜一辣椒一花生分带轮作模式,马铃薯一西瓜一辣椒间作套种模式,辣椒一丝瓜一香菜和冬瓜一辣椒立体栽培模式等等,非常丰富,无法一一列举。

总之,辣椒的传播与发展,丰富了我国作物耕作制度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为中国农业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其它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程,人们发现了辣椒制品新的医药用途。辣椒素可以耗尽神经传导物质而止痛;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感冒不适症状;辣椒红素可以预防癌症和动脉硬化等。北京针灸骨伤学院药理教研室的杨梅香专门进行了红辣椒治疗关节炎实验研究,为红辣椒治疗关节炎提供了实验依据及剂量关系。该项研究曾获中国中医研究院199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22]惠伯棣等发现,红椒果实提取物中的辣椒红素酯,具有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可减缓精炼花生油在紫外光诱导下自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的上升。同时,其本身在紫外光诱导下亦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天然抗氧化剂。[23]可以预见,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发现辣椒及其制品越来越多的功效和用途。

农作物的传播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传播的速度、范围受自然和人类社会双重因素影响,并对人类产生反作用。辣椒自明末传人中国,首先作为观赏作物,然后成为药用作物和调味品,再后才为蔬菜。它在中国传统香辛饮食文化区迅速发扬光大,形成麻辣、酸辣、胡辣等亚区,并同步向非食辣区域强劲扩展,直到辣遍中国。这是历史上中外农业交流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邹学校.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3]蓝勇.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人文地理,2001,(5).

[4]吴耕民.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5]吴晗.灯下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

[6]冯松林.广东之蔬菜事业概况[J].农林新报,第258期。

[7]蓝勇.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4).

[8]李烨,等.新疆红辣椒产业化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1,(12).

[9]李国英.辣椒.辣椒产业.辣椒文化一一关于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探索与求是,2002,(9).

[10]张芳,王思明.中国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1]闵宗殿.海外农作物的传人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古今农业,1991,(1).

[12]颜纶泽.蔬菜大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3]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第八卷)·农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199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1998.

[1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贸易年鉴(1997)[M].罗马,1999.

[16]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史,2004,(2).

[17]邱建生,张彦雄.世界辣椒红色素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向[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6).

[18]林春华.观赏辣椒的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2,(1)。

[19]何青安.辣椒与中国辣椒文化[J]。辣椒杂志.2004,(2).

[20]周文美.几种黔式辣椒调味品[J].中国调味品,2001,(9)。

[21]吴耕民.蔬菜园艺学(下册)[M].中国农社,1936.

辣椒范文篇7

关键词:辣椒;气象灾害;“直通式”气象服务

1辣椒生产现状

河北省亚雄现代农业园集一园(产业园)四区(高科技工厂化蔬菜育苗区、高标准温室种植区、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加工区、城郊型乡村旅游区)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园区。园区至投入运行以来,拉动优质农产品订单基地3万亩,带动周边2万农民稳定脱贫。初步形成了一产带二产,二产拉三产,三个产业有机融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为加强与亚雄公司的合作,倾力打造北方辣椒小镇,采取“林苗一体化、林上带林下”的种植模式,村民可通过土地租让、公司务工、辣椒种植获得3份收入,亩均收入可达3500元。同时,为亚雄公司“坝上鲜”辣酱系列产品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加工原料。

2从种到收、存储期、从产到销,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

万全区气象台联合农业技术专家组成服务小组,春季提前深入辣椒种植园区,了解气象服务要求,熟悉辣椒全生育期对气象要素的要求,结合当地种值特点,全方位做好辣椒生育期间的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从小辣椒育苗到收获期开展一条龙服务,“专题气象服务预报”和服务信息,在辣椒种植、生长的关键生长季节,赶赴到田间地头,为辣椒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结合田间病虫害、墒情以及近期的天气变化为辣农解难答疑,提供田间管理合理化建议[1]。2.1辣椒生育的特点。辣椒适宜在15~34℃温度之间,幼苗耐不住低温,要注意防寒。生育初为辣椒的发芽期,5~8天摧芽播种后出土,第一片真叶会在15天左右出现,这期间到花蕾显露都为幼苗期。从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结果后到拔秧都为结果期。2.2田间种植及管理。在北方地区定植的时间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是定植后到出果期,在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发棵。其次要注意浇水和中耕,要保护根系防止秧苗倒伏。后期盛果期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对门椒要及时的摘除,要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的下衰,要注意排水防涝,再次对根部培土[2]。2.3辣椒的存储。秋季结合辣椒大量冷库存储需求,在辣椒丰收存储晾晒期间,提前未来3~5天天气趋势预报,让辣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晾晒,结合辣椒对光、温度要求,利用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影响,制作辣椒存储期间的气象要素预报,当好气象参谋,受到辣农一致的好评。

3建立“直通式”气象服务,增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2017年9月份,万全区气象局为农业园区基地安装了一台8要素(雨量、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地温、能见度、太阳辐射)小气候站,已投入使用。由于小气候站监测的准确率提高,保证了灾害性天气的连续性,气象要素实况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及时性,健全了灾害天气的监控系统,提高气象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3]。更增强了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指导性,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现代化为“三农”服务的作用。

4建立辣农兼任气象信息员,加快气象信息覆盖率和传播速度

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传播气象知识和气象服务信息建立一个专业基地,开拓扩展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增强农村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同时积极开展在辣农中发展有能力、有知识、精明能干的人员,担任气象信息员,通过组织气象信息员培训,让更多的种植人员,参与到气象服务传播中。在辣椒生长的关键季节,通过手机短信平台为他们提供天气预报、雨情信息、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及时传播到广大辣农手中,为趋利避害掌握主动。

5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对于辣椒需求水生产期中,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发挥移动、固定作用点的作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辣椒防灾减灾保驾护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最大化,做好热情贴心的服务,为辣椒的丰收作出贡献。近年来,气象部门通过对辣椒的特色服务,寻找到了气象服务的一个新的方式与途径,拓展了气象服务领域,加强了为农服务的针对性,不仅提升了全区防灾减灾水平也提升了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扩大了气象信息的覆盖率[4]。

6促进辣椒产业进一步发展对策

6.1加大科技力度。1)对辣椒产品种的选育和品种的利种要抓好,要提高和恢复复种性,对优良品种选育好;2)好辣椒良种的推广工作要抓好,统一按照规划实行种子供给,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确保种子的质量。6.2加快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1)扩展市场的规模,实现全国辣椒产品的汇集与流通,把辣椒专业市场建设成为全国性辣椒集散中心;2)推动市场集散辣椒产品走向专业化,系列化的发展,使辣椒种业,辣椒技术能走向全国,把辣椒、干椒、加工制成成品;3)为成为现代化辣椒专业市场,不仅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建设,发展管理规范性、设施要先进,功能要完备,要建立起科学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贮藏系统、服务系统,实现与省内、国内市场连网对接。6.3加大宣传的力度。为扩大影响,要加强对外宣传,充分利用“家家福”“坝上蔬菜”“名优特新”产品的称号,提高辣椒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对加工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标识的申报认证,为提高辣椒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辣椒特色产品宣传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蒋鑫.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浅述[J].农家参谋,2018(22):69.

[2]姜佳慧.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8,36(2):26+31.

[3]王先锋.高产辣椒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156.

辣椒范文篇8

关键词秋延辣椒;白粉虱;发生;防治

大棚秋延辣椒是临泉县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600hm2,是当地菜农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近年因白粉虱为害,辣椒产量大幅度下降,品质降低,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为了搞好秋延后辣椒病虫防治工作,在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的资助下,我县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同时根据白粉虱发生情况,结合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秋延辣椒白粉虱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白粉虱的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温室白粉虱是大棚、温室害虫,较蚜虫小,繁殖能力极强,在温室条件下1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每年7月份以后虫口密度迅速增多,危害加重;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数量减少,向棚室内转移并在温室内越冬。温室白粉虱喜食黄瓜、番茄、茄子、菜豆、草莓等植物,保护地辣椒受害比露地辣椒更为严重。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约取食半天后方可飞行,飞翔能力不强,向周围迁移扩散较缓慢,田间分布不均匀,初期呈点片状发生。成虫性喜群集在植株上部嫩叶背面产卵,还有向上性或向嫩性,植株上部叶片主要是成虫和卵,中部叶片主要是若虫。成虫对黄色有一定趋性,活动最适宜温度是25~30℃。该虫因世代多,发育快,棚室内天敌少,繁殖速度快,存活率高,有少量虫源就可造成严重危害,若防治不及时,椒农将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2温室白粉虱危害特点及症状

温室白粉虱为保护地辣椒1种重要害虫,也是1种多食性、刺吸性害虫,它以若虫、成虫的针状口器吸食辣椒汁液。个体虽比蚜虫小,但由于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体小易于隐藏,群居于叶背刺吸吸食辣椒叶片汁液,使叶片褪色失绿、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同时成虫和若虫还能排出大量蜜露,易诱发煤污病,1年发生10多代,对秋延后大棚辣椒危害较重。大棚辣椒一旦遭受白粉虱危害,从植株的叶片到茎干,布满了白色的小虫子呈现一片白色;当大部分植株被害后,整个菜棚的整株辣椒布满煤污呈黑色。同时该虫还能传播病毒病,防治难度较大。

3综合防治技术

3.1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区,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可释放丽蚜小蜂和草岭进行生物防治。当白粉虱成虫密度在0.5头/株以下时,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m2,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为害;在白粉虱发生初期的3~4个月内,人工释放草岭10头/m2,控制虫口密度。

3.2物理防治

辣椒范文篇9

关键词秋延辣椒;白粉虱;发生;防治

大棚秋延辣椒是临泉县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600hm2,是当地菜农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近年因白粉虱为害,辣椒产量大幅度下降,品质降低,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为了搞好秋延后辣椒病虫防治工作,在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的资助下,我县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同时根据白粉虱发生情况,结合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秋延辣椒白粉虱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白粉虱的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温室白粉虱是大棚、温室害虫,较蚜虫小,繁殖能力极强,在温室条件下1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每年7月份以后虫口密度迅速增多,危害加重;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数量减少,向棚室内转移并在温室内越冬。温室白粉虱喜食黄瓜、番茄、茄子、菜豆、草莓等植物,保护地辣椒受害比露地辣椒更为严重。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约取食半天后方可飞行,飞翔能力不强,向周围迁移扩散较缓慢,田间分布不均匀,初期呈点片状发生。成虫性喜群集在植株上部嫩叶背面产卵,还有向上性或向嫩性,植株上部叶片主要是成虫和卵,中部叶片主要是若虫。成虫对黄色有一定趋性,活动最适宜温度是25~30℃。该虫因世代多,发育快,棚室内天敌少,繁殖速度快,存活率高,有少量虫源就可造成严重危害,若防治不及时,椒农将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2温室白粉虱危害特点及症状

温室白粉虱为保护地辣椒1种重要害虫,也是1种多食性、刺吸性害虫,它以若虫、成虫的针状口器吸食辣椒汁液。个体虽比蚜虫小,但由于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体小易于隐藏,群居于叶背刺吸吸食辣椒叶片汁液,使叶片褪色失绿、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同时成虫和若虫还能排出大量蜜露,易诱发煤污病,1年发生10多代,对秋延后大棚辣椒危害较重。大棚辣椒一旦遭受白粉虱危害,从植株的叶片到茎干,布满了白色的小虫子呈现一片白色;当大部分植株被害后,整个菜棚的整株辣椒布满煤污呈黑色。同时该虫还能传播病毒病,防治难度较大。

3综合防治技术

3.1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区,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可释放丽蚜小蜂和草岭进行生物防治。当白粉虱成虫密度在0.5头/株以下时,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m2,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为害;在白粉虱发生初期的3~4个月内,人工释放草岭10头/m2,控制虫口密度。

3.2物理防治

辣椒范文篇10

关键词:辣椒;大棚育苗;栽培技术;浙西地区

一、大棚育苗技术

辣椒属喜温作物,辣椒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超过35℃或低于10℃都不能发芽。苗期往往地温、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所以推广大棚育苗非常必要。

1.1搭建大棚

建棚时间一般在1月上旬,棚高1.8~2.0m、宽4.0~4.5m,最好东西走向,有利于通风换气,内设小棚,能提高苗床温度,有效预防冻害,有利于小苗生长。

1.2品种选择

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耐旱、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植株适中、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如浙椒1号、采风1号、天椒8号。

1.3种子处理

为防止种子带菌,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方法有:①药剂浸种。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5min,捞出后将种子闷闭2h,再用清水冲洗1~2次,无药味时再进行浸种催芽或晾干播种,可防治辣椒疮痂病、早疫病,对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灰霉病也有防效;②热水烫种。将种子倒入55℃的热水中,边倒边搅拌,水量为种子的5倍,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4h,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大部分病菌,可预防疮痂病、菌核病;③药剂拌种。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可防治立枯病、细菌性斑病。

1.4苗床准备

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透光、不易积水、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水源方便、带有砂性土质的地块作苗床,种过大葱、洋葱的地块更好,但以没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苗畦宽1.2~1.5m,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施少量复合肥。床土要用耕作层内的熟土。为防止土壤带菌,要对床土进行消毒,一般杀菌剂用多菌灵、恶菌灵、福尔马林等,杀虫剂用多用锌硫酸、敌百虫等。具体消毒方法为:1m2厚15cm的床土中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防治立枯病、炭疽病),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g(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g(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

1.5适时播种

一般在1月下旬即大寒前后播种,播种前先将苗畦浸透,待水下渗后,1m2苗床用50g磷酸二氢钾与土拌匀后,平铺在畦面上(禁用尿素、碳酸氢铵)。一般1hm2辣椒需用种750g,需苗床225m2。先浸种让种子吸足水分,种子分3次播完,以保证落种均匀。因离大棚南北边10cm左右处育出的苗为弱苗,因此,需用10cm宽的报纸将南北边缘10cm的范围遮住,不撒种。播种后用土杂肥盖种,覆盖厚度1cm,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有利发芽。

1.6苗期管理

培育壮苗是辣椒健壮生长发育、茎杆粗壮、产量高的基本保证[3]。应做好以下几点:

1.6.1合理控温。出苗阶段需要较高温度,白天28~30℃,晚上20~23℃,出土后应降温,白天25~28℃,晚上16~18℃。

1.6.2放风排湿。育苗后期需放风降温,放风口应设在阳畦上方,小拱棚要设在背风口,放风时一定要掌握放风口逐渐加大的原则,切忌造成闪苗或冻伤幼苗。

1.6.3加强光照。在幼苗生长阶段(子苗期、小苗期和成苗期),要促进幼苗尽快出土,保持适宜土壤温度、充足的光照、合理的水分和丰富的土壤养分,以利于根系生长健壮,加快秧苗生长,促进茎高、叶片增多、叶面增大。在能够基本维持苗床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提倡揭膜见光。如遇晴朗好天,中午可根据床温部分或全部揭开薄膜,使幼苗接受更多的紫外线,对于抑制徒长、杀菌防病、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1.6.4覆土间苗。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还要进行分批覆土。一般要覆土2~3次,第1次在齐苗后,第2~3次在间苗后,每次覆土厚度为0.4~0.6cm。间苗一般进行2次,第1次在子叶充分展开时,苗距为1.0~1.5cm见方,第2次在2~3叶时,苗距为3~4cm见方,同时要拔出劣苗和小草。当辣椒苗长到4~5叶时,可移密补稀栽植一部分。

1.6.5揭膜炼苗。炼苗,蹲苗,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炼苗在出苗后开始,当辣椒苗长到5~6片真叶后,加大放风,使白天温度不超过28℃,夜间保持16~18℃左右,棚内湿度保持80%左右。蹲苗在定植前12d左右进行,具体根据不同品种、天气而定。一般在清明左右(即4月上旬)选择晴天可定植到大田,定植前2d浇透苗床,以利移苗。

1.6.6苗期病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避免湿润的环境,以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控制好湿度,注意加强通风,大棚育苗期间一般不使用化学农药。

二、栽培技术

2.1定植

浙西地区定植适期一般在4月上旬,选择地势高、夏季防涝性好的地块种植。整地作畦,起垄栽培,垄高35cm、宽60cm。采用大、小行种植,小行距60cm,大行距80cm。起垄前一次性施足底肥,施有机肥60~7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N、P、K三元复合肥375kg/hm2。选晴暖无风天及时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双株栽种,株距40cm。定植后马上浇水,连浇2遍,以后进行中耕提温,以利缓苗。

2.2栽后管理

定植20d左右,要及时摘去门椒,及时防治烟青虫、棉铃虫、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等害虫。烟青虫、棉铃虫宜选用绿功夫、阿维菌素、保尔等药剂轮换交替施用,每隔1周防治1遍,连喷4~5遍。防治蚜虫,选用吡虫啉类农药。防治红蜘蛛、茶黄螨,选用阿维菌素、扫螨净等。辣椒的病害主要是疫病和病毒病,防治辣椒疫病的关键是防涝。夏季雨水多,为了及时排水,起垄时可隔几畦挖排水沟备用。当田间发现病株时,要及时喷洒安克锰锌、雷多米尔等药剂。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是防治好蚜虫,当田间出现病株时,选用病毒A500倍液喷洒,并结合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夏季辣椒生长旺盛期、雨量大的年份,基本上不用浇水;雨量小的年份,需浇3~4次水。当第1层果膨大时,追施复合肥375kg/hm2、尿素225kg/hm2,以后每采收1茬果,都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酌情浇水、追肥。

参考文献:

[1]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6-87.

[2]何艳霞,张东勤,袁文先.三樱椒超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