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9:12:18

垃圾

垃圾范文篇1

本文作者:陈群杨丽丽伍琳瑛张培进王素梅工作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垃圾围村”问题严重,农村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垃圾收集大多处于“三无”状态(无管理部门、无经费投入、无保洁队伍),一些地方“垃圾靠风刮”、“垃圾围村”现象普遍存在。全省约0.8万t•d-1的农村生活垃圾没得到有效收集,其乱丢乱放占用了道路或农田土地,或是使得河流、池塘清水变污水;约1.8万t•d-1的农村生活垃圾只得到简易处理,大部分仅集中堆放在距离村、镇不远的简易堆放场。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乱扔和简易填埋,造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扩散,恶化了农村环境[5]。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乡镇一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对于收运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水平的乡镇显然无法提高其收运系统的建设水平。收运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标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导致新建转运站选址困难,而周边居民对新建转运站的强烈反对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转运站的新建。现有转运站的建设标准各异,差异很大,部分地区严格按照《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进行建设,而多数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并未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建设,导致噪声与恶臭问题突出,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指导和规范全省各地转运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广东省编制了《广东省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技术指引》。此外,很多农村地区并未配置规范的计量系统,致使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得不到较为精确的计量,仅能根据运输车辆载重来估算垃圾量。转运站配套不足,建设标准低全省约1000多个镇街,共有约3400座转运站,其中约1700座带压缩设备,其余的仅为平台式转运站,不带压缩设备。农村生活垃圾运输方式较为落后,人力运输仍是多数农村主要的站前收运方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具不配套且数量不足,尚有许多村没有垃圾收集点,镇没有符合标准的转运站和运输车,没有保洁队伍收集垃圾,以至农村生活垃圾大量积存。收运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推行市场化运作,然而由于市场化运作的不规范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部分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工作由私人单位低价承包,由于受利益驱逐,这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私人单位往往将垃圾直接偷排,这就很大程度上促使“垃圾围村”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农村环境。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56座,总处理规模4.83万t•d-1,其中,填埋场36座,处理规模3.10万t•d-1;焚烧厂20座,处理规模1.73万t•d-1,市(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75%。由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不足,全省大多地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仍采用简易处理方式,其处理效果差,对周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比于城市,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6]。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没有明确的县(市)、镇、村管理机构,责任不明确。多数镇、村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目前,政府对生活垃圾的管理范围一般为建成区,而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并未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中。此外,县(市)、镇、村对保洁工作大多认识不足,对保洁队伍管理不够重视,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保洁范围和要求相应提高,保洁力量缺口将继续增大,这将严重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收运处理系统建设规划未先行,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属于厌恶性市政设施,居民对此类设施的建设普遍持反对意见。因此,必须规划先行,编制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对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在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只有规划先行和规范建设,才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水平,进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收运处理系统不完善在收运系统上,全省各地重视的往往是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往往未纳入其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未能系统建立起来。在处理系统上,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56座,总处理规模4.83万t•d-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而在设施建设上未能做到区域共享和城乡统筹。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省财政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2年起,仅在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县)财政垃圾处理专项资金,重点补贴本级垃圾处理工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补贴较少;二是投资方式单一,各地垃圾处理工作经费主要靠财政支付,来源单一。多数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没有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对社会资金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营缺乏引导;三是收费困难,垃圾处理资金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收取垃圾处理费,但大多数县(市)城区仍未开征垃圾处理费,特别是农村,基本不收费,全省67个县(市)城区,只有29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率仅为43.28%,且收缴率普遍不高。

对策与建议

结合广东省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广东省提出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开始探索建立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方式。2011年,选择了鹤山、从化、增城、乳源、兴宁和新兴6个县(市)作为第一批县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将无害化处理场的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农村,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覆盖面达72.5%以上,基本形成“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该模式是以从化、增城、乳源、兴宁、鹤山和新兴6个县(市)为试点,归纳总结出的一套符合广东省实际、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基本做法为:(1)户收集。一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工作;二是聘请保洁人员负责村道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三是因地制宜地采用住户自行收集、村民轮流收集、保洁员上门收集等方式,定点、定人、定责解决垃圾收集的问题。(2)村集中。每个自然村建设1个以上垃圾收集池,每个行政村配置1台拖拉机等机动车,将自然村的垃圾集中到行政村,并运送到镇转运站,解决垃圾集中的问题。(3)镇转运。每个建制镇建设1个以上压缩转运站,并按片区配置的原则,合理配备垃圾压缩车等机动车,将行政村的垃圾运到县处理场,解决垃圾转运的问题。(4)县处理。建设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省每个县建设1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结合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对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工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政府主导,完善机制在一个有效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中,政府通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核心,因此,需明确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各级责任主体,建立起“省、市、县、镇、村”5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市、县、镇三级政府和村委会为“县处理”、“镇转运”、“村集中”、“户收集”的责任主体,通过层层签订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具体管理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将政府生活垃圾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管理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遵循“市组织、生活垃圾主管部门指导督促、镇村实施”的推进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镇(街)对辖区城乡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负总责。此外,还应制定环境卫生工作制度,实施制度化、常态化的环境卫生作业制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划先行,完善布局各县(市)要组织编制各自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县(市)和连片乡镇组团式建设的无害化处理场为节点,不断扩大服务辐射范围,连片治理、区域共享,实现县(市)域收运处理全覆盖。通过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和用地,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在经批准生效后及时向社会公开。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并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和防护距离,禁止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理支持,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参与和管理。因此,需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意义,使之家喻户晓;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新闻传媒开设专栏的形式,分步骤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得群众对垃圾转运站和终端处理设施的认可度与支持度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选址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多方筹措,保障资金资金是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的首要保障,各地需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按照“省以奖代补、地级市固定补贴、县和镇保底”的原则,以奖代补支持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地充分发挥设施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知名企业或人员捐助,引导广大群众“出钱、出力”和采取BOT或TOT投资模式等方式,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用地保证,审批“绿道”优先供应,确保设施建设的用地,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作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重点,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保设施建设用地的供应。优先审批,提高设施建设效率,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依法简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采取开辟绿色通道或集中审批等形式优先审批,提高设施建设效率。

垃圾范文篇2

一、所有垃圾清运车辆应当密闭运输,防止垃圾泄漏。司机应对车辆定时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车容车貌的整洁。所有清运车辆不得在枫林大道通行。

二、进出库区车辆必须过磅,过磅时应匀速通过。严禁刹磅、吸磅。过磅时应做到一车一落杆,前车计量时,后车不得压在磅体上,否则重新计量。

三、无牌照车辆不予计量,同时禁止进入库区。

四、车辆进入库区倾倒垃圾时,必须遵守填埋作业规范。司机应服从库区工作人员的调度。

五、取票时间为上午磅单13:00前领取,下午19:30前领取,错过时段不再领票。

六、磅房工作时间为:

夏令6:00——12:30

13:30——19:00

冬令6:30——12:30

13:30——19:00

七、紧急情况下人工计量标准:

垃圾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思路,大力推广“村收集、镇、社区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村收集、镇、社区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全面推广,“一村一站、一镇、社区一车、一县一场(其中,城关镇、赤道社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运往县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归集处置设施全部建成并规范运行,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规范处置”,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

1、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各镇、社区要遵循布局合理、分类实施、经济适用的原则,大力开展以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分类站、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建设,以及封闭式垃圾桶、垃圾转运车等设施配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要统筹考虑各行政村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环卫基础设施布局和规模,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次设计、分步实施。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各镇、社区要着眼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目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要科学制订垃圾清运车作业线路,合理调配作业车辆和清运频次,在确保垃圾及时清运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要加强对垃圾清运车辆日常作业情况的检查考核,妥善做好垃圾清运车辆的管理、保养、维护,确保所有垃圾清运车辆正常运行。

3、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面向各村大力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妥善做好危险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置,特别是对农药瓶、废电池、废日光灯管,以及农村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必须与其他生活垃圾进行隔离存放,落实有关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对可氧化的有机垃圾,通过堆沤成肥、沼气厌氧化等方式处理,实现合理利用;对不能氧化的玻璃、泡沫等垃圾,能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统一运往县城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定点集中堆放,通过回填机耕路面等方式有效处置。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各镇、社区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模式,采取“户前三包”、制订村规民约和专业队伍保洁等办法,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清扫保洁队伍建设,所有镇、村要配备专(兼)职清扫保洁人员,严格清扫保洁质量标准,落实日常清扫保洁责任。要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的日常检查、定期考评,对环境卫生整体质量较差、垃圾清运不及时、清扫保洁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督促限期整改。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对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体质量。

四、职责分工

1、各镇、社区管委会: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健全、资金落实、人员到位、设备齐全、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具体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县住建局:全面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监管工作,指导各镇、社区做好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积极配合争取中、省、市相关项目、资金。

3、县环保局:做好各镇、社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工作;对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进行全程监管;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伴生污染物(废气、渗滤液等)无害化处置进行业务指导;会同相关部门争取中、省、市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及资金。

4、县财政局:将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补助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5、县农业局:指导各镇、社区农业生产废弃物(农膜、农药瓶等)回收、处置工作。

6、县国土局:做好各镇、社区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

7、县人社局:落实各镇、社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专业队伍人员及工资。

8、县编办:进一步明确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管理机构。

9、县物价局:制订我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收费标准。

10、县新农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抓好落实。

11、县扶贫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移民搬迁及“三告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实施。

12、县考核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纳入各镇、社区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围。

五、实施步骤

全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

成立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动会。各镇、社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部署安排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

各镇、社区按照《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整体推进,采取县、镇、村联动,村镇为主体,部门包抓的办法,全面完成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

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社区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进展快的镇、社区进行表彰,对进展缓慢、未达到建设相关要求的镇、社区予以批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精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谋划、调研、指导、协调、督办,促进整体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镇、社区要按照县政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上总体安排,抓紧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明确、标准明确、时限明确、奖惩明确”。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各镇、社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行业指导、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方式,为各镇、社区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各镇、社区也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垃圾收集桶、填埋场等配套设施足额配备、正常运行。各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各镇、社区开展此项工作的资金支持。县环保局要加强与市环保局的联系,全力解决垃圾清运车辆配置问题。

垃圾范文篇4

总体上说,目前国际社会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解决垃圾信息的实践及其后果,一是根据垃圾信息“未经请求”的特点,要求信息传播者设立定出选择或定人选择模式获得信息接收者的同意。二是通过阻止信息传播者使用试图隐藏其身份和伪装其邮件内容的性质,打击垃圾信息传播者的欺骗性行为。前者试图保障接收者的选择权,后者试图规制发送者的违法行为。

根据定出选择模式,垃圾信息传播者可以向任何个人或组织发送信息,直到信息接收者要求他们停止发送为止。由于定出选择模式实际上使大量发送垃圾信息的行为合法化了,并把发起通信的权利给了发送者,故深受发送者和产品直销商的追捧和欢迎。美国的反垃圾邮件法(CANSPAMACT2003)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即,要求发送者在发送未经用户请求的信息时,提供准确的邮件地址或有效的实际通信地址和有效在线装置,使接收者有机会及时拒绝发送者继续给他们发送未经请求的信息。新加坡垃圾信息控制法(SPAMControlAct2007)附件2规定,商业信息发送者必须提供有效的回复地址,以便用户可以通过回复传达自己撤销请求的意思表示。

理论上讲,如果垃圾信息传播者能够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提供简单、易行、有效的定出选择装置并尊重信息接收者的意愿,垃圾信息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遗憾的是,现实中,网络用户的个人定出选择要求很少得到尊重。此外。发送者为了逃避惩罚,经常变换身份和地址,使收件人的定出选择要求无法送达,也给法律执行设置了巨大障碍。由此可见,如果垃圾信息发送者有意采取规避对策,定出选择模式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根据定人选择模式,信息发送者在未征得信息接收者同意之前无权向其发送信息,发送者首先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吸引潜在用户主动发出请求。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当潜在接收者认为某信息可能对其有用时才会请求发送,即使收到的信息与其期望的相差太远,他们还可通过定出选择模式取消其请求。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定入选择模式的社会功能,必须同时规定定人选择与定出选择模式。欧盟2002,年颁布实施的“隐私和电子通讯指令”,充分体现了定人选择模式。该指令要求信息传播者在向个人传播电子商业广告前必须获得消费者的同意,禁止发送伪装或隐藏发送者身份的商业信息,要求所有商业信息都包含有效的回复地址;该法允许企业向与其有贸易关系的客户发送未经请求的信息,但在发送信息的同时,要给客户提供拒绝此类信息的机会。

与定出选择模式相比,定人选择模式更受通讯用户尤其是电子邮件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青睐。一方面,由于信息接收者在接受信息之前有机会了解信息的性质和内容,并请求发送对其有益的信息,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其邮箱里的垃圾信息,而垃圾邮件的减少相应地减轻了网络服务提供商过滤或阻挡垃圾信息的负担,从而降低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费用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使信息发送者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买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而且浪费,这从另一角度保护了个人隐私权。然而,无论采取哪种模式,立法之前都有必要对垃圾信息的性质和认定标准进行界定。

三、垃圾信息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

目前,国际社会对垃圾信息没有明确界定。目前大部分反垃圾信息法都是以电子商业信息作为规制对象,美国2003反垃圾邮件法适用于任何“商业电子邮件信息”,任何以商业广告或促销为目的的电子邮件都可能构成“商业电子邮件信息”,包括为了商业目的在网址上运营的内容,但该法明确排除了交易信息或关系信息。澳大利亚反垃圾邮件法(SPAMAct2003)第6条将“任何为推销、广告或促销产品、服务、地产为目的,或以提供投资机会或交易机会为目的而发送的信息”都纳入了该法规制的商业电子信息范畴。但该法明确排除了只包含事实性内容的信息以及由政府机构、政治团体和宗教组织授权发送的信息和由教育机构授权向其所有学生发送的信息。欧盟“2002电子商务条例”和“2003隐私和电子通讯条例”,将垃圾邮件定义为“经由电子邮件、为直销目的发送的、未经请求的商业信息”。新加坡2007年颁布的“垃圾信息控制法”,借鉴了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反垃圾信息法的主要内容与框架,将垃圾信息界定为“大量发送的、未经请求的商业电子信息”,该法的适用范围限于“与新加坡有联系的电子商业信息”,包括从新加坡发出和在新加坡境内收到的信息,如果接收者、发送者、或用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电脑、服务器或服务装置等位于新加坡境内,就可以认定该信息与新加坡有关联。和美国法律及欧盟指令一样,新加坡控制垃圾信息法第7(3)条也排除了对“关系通信”和“为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目的,由政府或法律权威机构授权发送的信息”的适用。综上所述,大部分法律都将垃圾信息界定为通过网络或网络服务器向电子网络用户和手机用户发送的、未经用户请求的电子商业信息。但如何认定“未经请求”和“商业性”?

1未经请求的信息。从其字面意思看,所有未经接收者同意而直接发送到其私人空间包括邮箱和移动电话的信息,都可被称为“未经请求的信息”。因此,在反垃圾信息立法中对“同意”的认定至关重要。

根据美国反垃圾信息法规定,如果接收者通过定出选择或通过主动请求明确表示自己同意接受发送的或拟发送的信息,则可以认定接收者已经同意,但该法采取的是定出选择模式,在用户依法表示同意之前,任何个人、企业、组织等都可以“合法”地向他们感兴趣的用户发送“未经请求的”信息。虽然新加坡圾信息控制法规定“任何接收者既未请求也未同意接收的电子信息都是未经请求的信息”,但由于该法也采用了定出选择模式,为消费者的主动选择设置了障碍。

笔者认为,美国和新加坡的立法对垃圾信息的判断标准都偏向了企业一方,为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推销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将垃圾信息的传送成本和不便转嫁给了广大的普通网络用户。因为,定出选择模式虽然表面上赋予了广大信息接受者选择权,而实际上由于缺乏举报垃圾信息的有效途径,接收者无法作出积极、主动和自愿的选择,最终垃圾信息还是得不到有效遏制。为了有效保护广大网络用户的权益,维护其对网络业的信心,笔者建议立法者和信息发送者应该尊重用户的个人请求,借鉴欧盟和美国部分洲如加利弗尼亚洲的规定,禁止发送者在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之前发送任何商业信息,任何未征得用户事先同意就向其发送的商业信息都可被认定为“未经请求的信息”。

2商业信息。虽然大部分“反垃圾邮件法”限制的都是商业信息,但各国法律对“商业性”的界定标准却不尽相同。根据美国反垃圾邮件法规定,所有通过网络域名发送到特定电子邮件地址的商业电子信息都受该法规制,包括直接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卫星电话等的信息(S7702(5))。2004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制订了界定“商业性”的参考标准,即凡是只含有商业广告、商品宣传和请求等内容的信息都是商业信息;如果信息内容既包括商业广告、又包括交易关系,则根据其各自在信息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如果信息既包含商业性内容,也包含非商业性或非交易关系内容,该类邮件可根据接收者的合理理解来确定其是否商业性信息,接收者理解是否合理,可以从商业性及非商业性内容的比例、商业性内容所放的位置、商业性内容的排版方式等因素考虑。根据新加坡法第3(1)条规定,可根据信息的目的、内容、引证内容、信息显示的方式等判断是否商业信息。如果发送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或服务、或为某种产品或服务做广告、或为请求产品或服务,该信息就可以被认定为商业信息。

显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制订的标准主要从信息的构成考虑,而新加坡的标准则主要从发送者发送该信息的目的考虑。依笔者愚见,判断某信息是否商业信息。可以根据信息内容推断其目的,再根据发送目的确定其性质。只要依普通人理解某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产品或服务、诱使收信人向其订购产品或服务等,都可以认定该信息的商业性特点。

四、垃圾信息的责任主体

确认垃圾信息发送者对确认发送垃圾信息行为的责任承担者至关重要。美国法律将任何发起、传播或达成商业信息的个人或企业都称为发送者(S7702(9)),新加坡法律则将任何发送、达成或授权发送未经请求的商业信息的个人或企业称为发送者。两国法律规定虽然措辞不同,但主旨基本一致,即垃圾信息发送者主要包括网站经营者、受经营者之托通过网络或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信息的传播者如服务提供商及电讯服务公司和授权第三方发送垃圾信息的企业或个人。但为了躲避法律制裁,有些发送者往往通过别人的服务器、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址向终端用户发送垃圾信息,导致垃圾信息的发送主体不明确,责任主体也就难以确定。

为了有效过滤违法垃圾信息,找出非法信息发送者,可借鉴部分专家的建议,设立信任发送者(Trustedsender)和担保发送者(bondedsender)自律机制。信任发送者可注册成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客户,由第三方标示并证明其拟发信息的合法性;担保发送者可向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提供金融担保,委托第三方发送信息。但如果委托发送的信息不符合ISP所定标准,或该发送者发送的信息遭到太多投诉,ISP可以随时终止其服务。当越来越多的合法公司参与这些自律机制后,垃圾信息发送者就被不断边缘化,从而更易被负责任的ISP发现并过滤。明确了发送者之间的关系后,法律可要求所有参与传播垃圾信息的主体承担连带责任。首先,由直接发送者即服务提供商向终端客户承担责任,发送者再根据合同关系或委托关系要求委托者或担保人承担责任。这样既可以减轻用户的举证责任,又可减轻诉讼机构调查取证的难度,同时,还可以以法定义务的形式规范垃圾信息发送者的行为,迫使各参与主体履行注意义务。

五、法律执行问题

因垃圾信息泛滥而遭受损失的不但包括网络服务提供商,还包括广大终端网络用户,故除了赋予网络服务提供商诉讼权外,还应该借鉴欧盟和美国加利弗尼亚洲的反垃圾邮件法规定,赋予个体用户集体诉讼权,并给予受垃圾信息损害的消费者或网络服务提供商足够的救济赔偿。

另外,为了提高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威慑垃圾信息发送者,在反垃圾信息立法中可以规定灵活方便的诉讼程序,适当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将来源于和接收于本国境内的垃圾信息都纳入其管辖,将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结合起来,对难以予以刑事处罚的发送者,应该加大其损害赔偿的力度,具体赔偿金额应足以对其继续违法发送垃圾邮件具有震慑力,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合作,合理解决此类案件的管辖权问题。

六、结束语——立法建议

1采取定人选择和定出选择相结合的模式,只能在得到用户事先同意的基础上向其发送信息,并提供有效定出选择装置,供已经同意接收信息的用户撤销其请求。

2保护消费者的财产权和隐私权,未经消费者同意,不能为任何目的传播或售卖在定人选择模式下收集的用户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

3以法定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形式提供民事救济,且赔偿金额足以震慑违法者,并允许对未经请求的垃圾信息发送者提起集体诉讼。

4对故意违反反垃圾邮件法的发送者课以刑事责任,并通过国际合作形式获得或交换违法证据。

5增加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移动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注意义务,要求其通过技术手段对发送垃圾信息的网站地址和服务器进行监控和追踪,尽量阻止垃圾信息经由自己的平台传送到终端用户。

[摘要]为了有效发挥反垃圾邮件法的社会效益,在立法时应该综合考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利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等因素。在保护网络用户免受垃圾信息侵害的同时,不能干涉企业正常的营销手段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正常的交易关系,也不能增添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的负担。然而,从已有立法的执行效呆看,任何单独的立法本身不太可能终止垃圾信息的泛滥,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垃圾范文篇5

据媒体报道: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目前经分拣、焚烧、制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只占生活垃圾的百分之三十多,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实行卫生填埋或向市外任意倾倒。现在我们以石家庄市2001年的统计数字为例:210万常住人口,日产生活垃圾2310吨左右,并且生活垃圾还以每年百分之九左右的速度增长。由此可推算出石家庄市平均每天可达200多辆车次的清运任务。建造绿色垃圾山早已具备条件。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垃圾围城现象也相当严重,虽然每年都要进行几次大规模的清除整治,但新的垃圾又会大量出现,早已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症。

据2002年经济日报报道:“今年天津市将用4年多时间把城区改造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堆山,并且要在上面覆土,然后进行整体造景绿化---------”。但在这里我所要谈的是生活垃圾也可以采用堆山的方法进行绿化处理。

一、采用堆山的好处

把各类垃圾向高空发展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其有害物质很难向外或向下渗漏。尤其是我们北方地区,因常年降水量偏少,一般情况下整个山体是比较干燥的,即使下雨天,垃圾山的阴湿部分主要在山体的覆土层,不会湿透几十米以上的垃圾,因此,也就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二、绿色垃圾山的设计

1、绿色垃圾山由于是人们可意建造的,所以可塑性极强,我们可以根据城市的地理方位的不同,遂意建成如金字塔型、五星型、月牙型、母子型(一大一小)、群落型等造型。为考虑到要建一座高大且平缓(易植树,不易坍塌)的绿色垃圾山,要用很长时间,为防止造成建设污染,可采用边建设边盖土、洒水、种草绿化,对不能及时种草的可采用盖防护布进行补救。等底部达到设计高度时,可随时自上而下在垃圾上覆盖至少2米多厚的土层,并修建水平沟。然后,就可以在水平沟进行绿化建设,实行乔灌木相结合。对一个较大型的城市来说,只要有数台挖掘机,推土机和数十辆翻斗车就可“做秀”一个可达百米的绿色垃圾山。

2、绿色垃圾山可建造在旧城区的城中村地段,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城市的“造山”成本,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绿色垃圾山的使用效率,在修建之初还可建些如国防工事、大型仓库、停车库等混凝土工程,然后再在上面进行“堆山”;也可对现在的狭石沟卫生填埋场进行加高并覆土,然后再进行绿化建设。

三、绿色垃圾山的用土及绿化是否有保障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的土,这些土都可以用在绿色垃圾山的覆盖。如果这些土还不够用,可在垃圾山的旁边取土建湖。一定要保证垃圾山的盖土厚度,这样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壮生长。因为树木的根系伸展远可达五六米以上,但埋深都不会超过两米。等绿色垃圾山封顶后,可在上面建些蓄水池,并引水上山,利用城市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或中水在干旱时对树木进行浇灌,起到了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合理利用,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

四、绿色垃圾山的建成可成为城市的新亮点

人们不出市区就能看到一座高大且美观的绿色山体,就会有一种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感觉。看上去比到处是高楼要舒服些,作为石家庄市来说,利用这些废弃物刻意地进行堆山造景,与现在的民心河水系工程进行错落搭配,才更能挖掘出这座年轻城市“灵性”,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博大和浑厚。

另外,建造绿色垃圾山的深远意义是:对我国一些经济基础不发达的中小城市来说,由于无力投入巨资建造无害化处理设施,当前还在对生活垃圾采用“猫盖屎”的做法,如果采取建造绿色垃圾山这种方法,就会对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二次利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五、建成后的绿色垃圾山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1、建成后的绿色垃圾山将在很多年出现不规则的向下沉降现象,整个山体的覆土层会出现很多裂缝,这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会越来越少。

垃圾范文篇6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政府引导,以村为主,村民自治”的总原则,以人居环境为工作重点,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和农村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工作目标

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主要治理道路、河道的历史垃圾,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桶(池),中转站和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好蕉溪人民的幸福家园”。

三、收集模式

1、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桶装分类、上户收集、村民自治”的处理模式,每个村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收集点,要求农户除政府统一配置的垃圾桶外,再自备2个垃圾桶,实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送回收点,有毒有害不可利用垃圾进大桶,可无害化处理的砂石、煤查、剩饭菜、果皮、废菜叶、柴灰等农户自行处理。

2、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工作流程为: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分类→保洁员上户收集→固定垃圾桶(池)→定期清运,采用村收集、乡中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四、奖惩办法

1、对村保洁员的考核,以村考核为主,乡环境治理办进行抽查,按政府奖励办法执行。

2、各村分类减量的要求,比现在减量40%的每年奖励5000元,减量50%奖励8000元,减量60%奖励10000元,以送交中转站的垃圾进行考核。

五、组织机构

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

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六、工作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村上制作固定标牌,召开村组会议,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家家户户,让广大群众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2、加大督查评比,乡政府将强化督查,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将农村垃圾清运及保清工作的绩效进行绩效考核。

3、实行党政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片、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制度。具体办法由各村制定后报乡环境治理办公室。

七、考核内容

1、村组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做好乡村清洁工程有关内容的宣传,与农户签订好门前三包责任书,通过村民自治决议。

2、完善好机构及管理制度。

垃圾范文篇7

1.1为了引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3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应用,指导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立项、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1.4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指导下,制订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有条件的地区,鼓励进行区域性设施规划和垃圾集中处理。

1.5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1.6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1.7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执行,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验收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污染排放的监督。

1.8鼓励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备标准化和监控自动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1.9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要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水平。

二、垃圾减量

2.1限制过度包装,建立消费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

2.2通过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

2.3鼓励净菜上市,减少厨房残余垃圾产生量。

三、垃圾综合利用

3.1积极发展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对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3.2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利用等。

3.3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四、垃圾收集和运输

4.1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应与分类处理相结合,并根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4.2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

4.3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4.4禁止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

五、卫生填埋处理

5.1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5.2卫生填埋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执行。

5.3科学合理地选择卫生填埋场场址,以利于减少卫生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5.4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可采用天然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技术措施。

5.5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沥水(渗滤液)产生量。

5.6设置渗沥水收集系统,鼓励将经过适当处理的垃圾渗沥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体。渗沥水也可以进行回流处理,以减少处理量,降低处理负荷,加快卫生填埋场稳定化。

5.7应设置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填埋气体侧向迁移引发的安全事故。尽可能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和利用;对难以回收和无利用价值的,可将其导出处理后排放。

5.8填埋时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做好压实和每日覆盖。

5.9填埋终止后,要进行封场处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继续引导和处理渗沥水、填埋气体。在卫生填埋场稳定以前,应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进行定期监测。

5.10卫生填埋场稳定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宜的开发利用,但不宜用作建筑用地。

六、焚烧处理

6.1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kJ/kg、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6.2垃圾焚烧目前宜采用以炉排炉为基础的成熟技术,审慎采用其它炉型的焚烧炉。禁止使用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焚烧炉。

6.3垃圾应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烟气在后燃室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停留不少于2秒。

6.4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应尽量回收利用,以减少热污染。

6.5垃圾焚烧应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有关标准要求,对烟气、污水、炉渣、飞灰、臭气和噪声等进行控制和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6.6应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及设备,严格控制垃圾焚烧的烟气排放。烟气处理宜采用半干法加布袋除尘工艺。

6.7应对垃圾贮坑内的渗沥水和生产过程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和单独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6.8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鉴别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可回收利用或直接填埋。属于危险废物的炉渣和飞灰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七、堆肥处理

7.1垃圾堆肥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鼓励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堆肥处理。

7.2高温堆肥过程要保证堆体内物料温度在55℃以上保持5~7天。

7.3垃圾堆肥厂的运行和维护应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7.4垃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可用于堆肥物料水分调节。向外排放的,经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要求。

7.5应采取措施对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垃圾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围绕城市管理“一新一亮”工作要求,以“创建办会”为契机,强力开展垃圾广告整治工作,坚持“广泛发动、群策群力、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源头打击端窝点、现场抓堵严执法、清理覆盖见本色”等措施,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赢围剿垃圾广告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和实施长效管理,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规范“小广告”张贴。杜绝非法信息,使垃圾广告现象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达到净化市容环境,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目标,为迎接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在我市召开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市容环境。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垃圾广告”集中整治工作组织领导,成立“户外垃圾广告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职责分工

1、区城管局:

1)负责制定整治方案。

2)负责组织各街办管理处、市容所对主次干道、小街巷、社区楼道“垃圾广告”的清理粉刷工作。

3)区数字城管中心:负责垃圾广告的信息采集分类、任务下派,及时收集各片区“垃圾广告”清理整治的资料信息,并根据整改情况对考核考评提供数字信息。

2、区执法分局:

1)按照办字号、执发号文件要求,对“垃圾广告”清理整治工作进行督察,并对关于垃圾广告的执法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别报委市容处和督察考核处,作为通报考评的依。

2)依据自身职责,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密切协作;依法打击办假证行为,全力捣毁制假窝点,对乱贴、乱写、乱画、乱挂“垃圾广告”的当事人,及时查处、快速执法、依规处罚。对垃圾广告上的电话号码进行收集报综合执法支队汇总。

3、区创建办:协调各相关单位与部门,指导督促各街办管理处、执法分局按各自职责开展“垃圾广告”整治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垃圾广告”整治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整治“垃圾广告”的资料信息

并上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4、街办管理处:

1)各街办管理处市容所负责将垃圾广告制造者的电话号码汇总报区执法分局,由区执法分局报市城管委市容处。

2)对辖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小街巷、社区楼道“垃圾广告”的清理粉刷。

五、工作要求:

1、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要形成区创建办牵头,区城管局、区执法分局等相关城市管理部门以及街办、社区积极参与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社区、街办、管理处,要建立巡查队伍,区级要建立督查队伍。

2、要确保人、财、物落实到位。根据辖区情况,合理调配并使人、财、物得到切实保障。根据“源头打击、现场抓堵、涂刷覆盖”的整治方法,依责落实工作任务,全区建成区范围内所有主、次干道、小街巷、社区楼道垃圾广告清理,都要确保工作经费到位。

垃圾范文篇9

一、从垃圾的危害来看处理垃圾的重要性

市每人每天要生产一公斤多的生活垃圾,垃圾在人们生活中是必然存在仅就生活垃圾来说。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公斤的生活垃圾要处理。从整个市来看,每天将有八十万公斤垃圾急需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垃圾随意堆放,长期囤积,就会占用土地,产生臭味,造成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导致苍蝇、昆虫及鼠类的滋生,威胁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负担。垃圾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从垃圾的平均组成来看本市居民的生活燃料大多以煤为主,煤灰占垃圾总量的四分之三,市场及厨房有机废物约15%20%再就是街道庭院的落叶尘土等,总量是无机垃圾施肥,并且还混有一定数量的玻璃、塑料、坏金属等杂质,难于燃烧销毁。第二,用这种含有杂质的垃圾施肥,就会使土地碴化。据调查,施用这种肥料碴化的土地,已由原来的百分之十五点七,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五点五,问题很严重。再说我市郊区在落实分田到户后,肥源立足自给,含杂质成分的垃圾,愈来愈不受欢迎。第三,过去处理垃圾都是埋在地下,现已发现垃圾埋在地下会破坏地下水,填埋后的场地也派不了大用场。何况在远郊和市区一切可供垃圾填埋的洼地大都用完,寻找垃圾出路,迫在眉睫。还有本市虽以做出保护环境卫生的一些规定,但由于不能严格执行,成效不大。随地乱抛垃圾的情况到处存在垃圾量还在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垃圾,确实是当务之急。

二、如何处理好垃圾

城市建设需要综和处理,第一。服务设施需要配套成龙,垃圾处理应当在综合处理之中。本市设有环卫处,市领导亲自过问,对垃圾处理,也在无害化治理、能源改造、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市里已建有五十吨无害化处理工厂,不久还将建立二百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厂;还有本市研制的垃圾渗浸粪便的颗粒有机肥料,肥料好,成本低。本市已把垃圾资源化纳入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

处理垃圾前景广阔,第二。但目前还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减少垃圾来源。例如蔬菜在农村就应该先进行加工,将不能用的菜杆、采根、黄叶等除掉,不要带进城市,蔬菜公司则应该做好蔬菜保管工作,避免蔬菜黄烂,减少垃圾量。收购旧货处要适当提高废纸、塑料片、玻璃等物品的收购价格,这样可以减少人们丢弃这些东西的数量。

垃圾范文篇10

一、*治理城市垃圾的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市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从96年以后加大了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狠抓城市垃圾的治理,对垃圾的管理和扫保、收集、除运作业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使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基本做法是:

(一)建立系统的城市垃圾行政管理体系

首先,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三级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市城市建设局是市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城市垃圾管理的规划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垃圾处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所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全市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城市建设局是同级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垃圾管理,所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辖区内的垃圾收运作业及管理。街道办事处在区政府领导下和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垃圾的管理和部分收集作业工作,开展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其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城市垃圾管理涉及到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人,且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的特点,需要时刻不间断地进行管理,难度很大。*市通过法制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城市垃圾管理有法可依。从1993年起,*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市容管理条例》、《*市城市废弃物排放管理规定》、《*市城市毒菌废弃物管理规定》、《*市生活废弃物袋装化收集管理规定》、《*市环境卫生质量检查评比标准》等几十部法规,由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约束了市民的行为,强化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同时也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使垃圾管理走上了法治轨道。

其三,加强社会监督,实行透明的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从九十年代开始,*市每年把治理垃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列入市政府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事关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实施这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并明确责任人,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年末将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也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以此作为市民评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的依据。同时,将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情况置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舆论监督之下。市人大代表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到现场进行检查。在每年一度的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议上,市、区政府必须向全体代表报告当年城市环境治理和垃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会议期间还接受代表和委员的质询,对于市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则由市长或分管市长与市民代表在电视媒体上进行对话,解答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市、区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设有市民热线电话,设立专门接待处理机构和负责人,并将此公布在报纸上。媒体发现问题或接到市民的举报,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通过每天的专栏节目向全市曝光,督促职能部门和违章单位迅速解决。职能部门实行社会承诺服务,凡市民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解决。由于市政府采取透明的决策和公开公正的措施,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有效的监督,使城市垃圾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得到了保证。

其四,重视规划调控,将环境事业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时,把环卫事业的发展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列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便于实施,同时编制《*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将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作为环卫规划主要内容,在规划中明确近期、中期目标和实施措施,据此纳入年度社会发展计划予以实施。在这方面,*市在实施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其五,形成整体合力,对环境和垃圾实行综合治理。影响城市环境和垃圾管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如城市燃气气化率,道路和上、下水设施状况,城市环境的绿化,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建设管理,住宅小区的设施配套,工业废渣,污水的排放,违章建筑和棚户区等都制约着城市垃圾管理和环境的改善。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解决某一个问题所能全部解决的,必须是政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地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1994年开始,*市组织各级政府及城建、规划、房产、环保、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先后对城市道路实施了大规划的维修工程,对2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治理改造,掀起了清除违章建筑、拆围透绿、种草坪的高潮,对路街、商业街进行治理,改造棚户区,配套道路、上下水、煤气设施,搬迁污染企业,治理工业废渣、废气、污水等。经过5年的努力,这些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消除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改善了城市

环境质量,也为城市垃圾管理创造了条件。

其六,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加大环卫资金的投入。垃圾从收集、转运到处理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必须多渠道解决资金,当然并不意味着减少投资,而是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市从1995年至1998年,政府平均每年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占城市维护费的30%左右。按照“废弃物产生者对废弃物处理承担责任”的原则,*市向企事业单位征收垃圾消纳费,向旅店住宿业征收城管费,向市民和外来人口征收卫生费。所收取的费用均用于垃圾处理。*市认为,推行收费制度,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费来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控制城市垃圾的总量。

其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中,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由于历史原因,市民落后的卫生意识和生活陋习根深蒂固,如何让市民转变观念,建立新的环境价值观,使政府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市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围绕着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把宣传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教育,特别是新闻媒体围绕着城市垃圾管理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针对市民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在*,每天都可从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报道。二是通过环境建设和改造,让市民切实感到自己是受益者。如刚实行垃圾袋装收集时,许多市民不适应,但是当他们看到污染环境的垃圾箱、桶撤掉后,确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时,都能够主动配合。再如,当进行拆除违章建筑时,进行绿化种草坪时,许多市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而当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干净起来,使人们感到出了家门就象花园一样温馨舒适时,他们就能为有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自豪,就能认识到自己是受益者,就能自觉参与和维护城市环境,就能使政府的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在*,没有人踩草坪,没有人伤害广场的鸽子,而且还很少有乱扔滥排垃圾的行为。

(二)建立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

城市路街清扫保洁作业是城市垃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手段。*市为实现全国一流的城市清洁度,几年来不断探索,改革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由此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1、延长扫保时间,实行动态扫保作业。96年以前,*市环卫专业队伍采用一日2至4扫的间断式清扫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也是一班倒的6至8小时(下午5时前环卫工人下班)。96年以后,*市改革环卫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标准,环卫专业扫保队伍实行每天17个半小时的三班倒滚动式扫保工作制。具体做法是:每3名职工为一组,从早4:30至晚上10:00间,实施不间断动态作业。按照每人平均扫保6000m2的任务,每个组(3人)负责扫保18000m2的道路(包括马路和人行道),干一、二的两名职工早4:30同时上班,干到7:30,共同完成晨扫工作后,留下其中一人干到中午12:30,另一人从早上7:30休息到中午12:30再上班干到下午5:00,干三班的一名职工下午2:00上班,一直干到晚上10:00。这样不但从早上4:30至晚上10:00的17个半小时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人工作,而且早4:30至7:30,下午2:00至5:00的污染高峰时间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两人重点清扫保洁。职工每周轮休一天,由机动人员换班。

*市将环卫专业队伍的路街扫保作业与沿街单位“门前五包”保洁作业相统一,原则上采取“门前五包”费的办法。对那些不愿缴纳“门前五包费”的“钉子户”,发生问题后,由执法队伍依法从严处罚。收取的“门前五包费”弥补了部分环卫经费。

*

2、遵循客观实际,科学核定作业经费。*市环卫作业经费标准的确定及作业经费的核拨,依据“同类参比,分类核算,随量增减”的原则,不照搬照套建设部有关标准,遵循客观实际,较好地解决了作业经费上的“扯皮”现象。具体说就是将环卫工作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比较,以略高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为原则,并计算出每人能够承担的作业量,尔后以作业量来确定单位作业费用,其中也包含劳动工资外的综合性费用,经费随作业量的增减而增减。在分类核算上,对路街扫保作业经费采取以平方米计算,对垃圾除运作业采取以吨位计算,对作业机械经费采取以专项经费分级承担。如路街扫保作业经费的核定,按每位职工扫保6000m2计算,一、二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1.50元,人均年度经费9000元,不足部分由其它创收收入和“门前五包费”补充;三、四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0.42元,人均经费2520元,不足部分由向居民收取的卫生费和“门前五包费”补充。路街作业面积一年一定,随着作业面积的增减相应增减财政核拨的作业经费。

3、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为提高路街扫保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市环卫行业积极推行改革,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作业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定人员、定时间、定岗位、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聘承包。具体做法是:各区环卫处所属各作业所的路街扫保职工,公开竞聘产生或民主选举班、组长,再由班组长择优选出组员按三班倒工作制度重新划分班组。作业所内划分若干个作业班,每个作业班一般有6个作业组,1个机动组(用于调休),每个作业组3人,所、班、组、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扫保作业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所长、班长除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外,还承担日常的检查考核。从而实现了“组织体系高效化,作业管理制度化,检查考核经常化”。职工在未被组合期间,拿基础工资的70%(每月300元左右,其中残疾人400元),待岗人员发基础工资的50%(每月200元左右),期限

不定。缺岗招聘临时工补充。各区还成立了路街扫保公司,作业所改为分公司,以分公司作为经济核算单位,推行市场化运作。*市环卫作业体系的改革,改变了靠吃“皇粮”、“铁饭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确立了竞争、质量、效率意识,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市环境卫生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加大内部监管,实行严格检查考核。*市环卫行业在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和优化组合的同时,制定具体的路街扫保检查标准和劳动纪律奖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此规范、约束职工行为。《规定》中本着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在制定出最低工资不少于400元的基础上,实行以分计酬的经济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每人每月的奖金及固定性补贴200元进行以分计酬(奖),把职工利益与劳动成果、贡献大小结合起来,每人按百分制进行经济奖罚。凡省、市、区卫生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每次扣当事者30分;由于指挥调度不当扣分的,每次扣所长20分,扣检查员20分,出现散装垃圾的,路面有垃圾及门前“五包”没有按规定完成晨扫的,果皮箱没及时掏挖及箱体不干净的,都要按规定扣分。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各区的路街扫保公司、分公司作业班设有专、兼职检查考核员,对考核员实行从早6:00至晚10:00的弹性工作制,并确定明确的工作职责:检查扫保质量及三个班次交接状况,亲自动手拾遗补缺,有什么活,干什么活,按《规定》具体对路街扫保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各级坚持日检与周检结合,明检与暗检结合,发现违章违纪,按规定当场处理。同时,成立专门小组,派专人专车每天巡回检查劳动纪律情况,查出一件处理一件,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劳动纪律规定的落实。

*市环卫行业还积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敬业爱岗。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开展消灭“暴露性垃圾”达标竞赛活动,调动路街扫保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环卫工人,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如,每逢节日,市领导都要慰问看望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或不公正对待时,有关各方面都能及时、严肃地对相关人作出处理。各级政治上的关怀,大大激发了环卫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工人在作业时从不放过一块碎纸,一个烟头,一点碎石,变“要我干好”为“我要干好”,环卫工人普遍具有为*市争光添彩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几年来的努力,使全市建成区路街保洁达到了“七净六无”,真正做到了“白天晚上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

(三)建立良性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垃圾成份的改变,而垃圾成份的改变又势必促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市适时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变和调整,建立了良好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1、垃圾收集袋装化。95年之前,*市收集垃圾采用敞口垃圾箱与叉车、敞蓬运输车相配套的除运方式,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垃圾成份的变化,这种除运方式逐步落后,并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它严重地制约了*市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从1995年开始,*采用垃圾袋装收集与密封压缩车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了定时定点收集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后逐年推广,扩大规模。到1998年,全市建成区的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6%,使城市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的改观。目前,*市已在试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争取用5年时间全部普及。

*市规定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每户每月缴费1元,市政府拨出专款向居民配发垃圾袋(按每10户每天1只计)。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工作,由街道办事处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建立一支稳定的收集队伍,采取上门收集的办法,垃圾袋装化的质量比较好。各街道办事处将区域范围内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楼院楼道清扫保洁、垃圾房管理、除“四害”工作相融合,相关经费捆绑使用,实行一体化作业,划定区域,承包到人,落实责任制,形成网络化,节约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2、垃圾除运密封压缩化。垃圾除运车辆设备的更新换型,是除运方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垃圾成份的变化,使垃圾的密度减少,体积增大,使用普通车辆运输,不但效率低,消耗大,而且在除运过程中给城市造成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市不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密封垃圾压缩车直接将垃圾运至处理场。目前,*市有密封压缩垃圾车160台(大多为8吨国产密封后压式垃圾车),全市垃圾除运实现了密封压缩化。

3、垃圾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体系的终端工程,无害化处理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垃圾无害化处理,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市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在城市垃圾管理中,从垃圾产生、收集、储存、除运到最终处理都进行了统筹规划,对垃圾处理的主导思想是,在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使之逐步走上产业化。1986年,*市规划了20.75平方公里垃圾处理用地。1988年投资建设了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1996年,*市采用静态生物发酵技术对垃圾进行高温堆肥实验取得成功,产品应用于粮、油、水果、蔬菜的生产取得良好效果,可使50%的垃圾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能获得可观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市还同世界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于1998年动工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工程。该项工程采取比较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和沼气进行集中处理,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该工程已投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三、宁波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宁波海曙区学习借鉴*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自2000年10月1日起,全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全面实施了18小时和16小时的动态保洁作业,为实现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营造城区洁净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一)海曙区环卫保洁概况

海曙区现有公共保洁的路街(区域)面积236万平方米,其中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1

06.9万平方米,非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44.8万平方米,街巷支弄及居民区84.3万平方米(不包括物业小区保洁面积)。全区现有环卫作业单位10家,即:区环卫服务中心(公司)、段塘环卫站、工业集团保洁公司、城隍庙区域保洁队伍和6个街道的环卫保洁中心(公司)。全区共有环卫工人1235人,其中事业编制环卫职工457人,非在编的聘用人员796人。从事一线路街扫保作业和垃圾收运工人926人,从事中转站、车队、公厕管理、内河保洁等各类岗位工人327人。

(二)海曙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海曙区从99年上半年开始实施了“管做分离”的环卫体制改革,即将原环卫处中从事环卫作业的人员分离出来,成立了暂保留事业性质,实为企业化运作的区环卫服务中心(挂区环卫服务总公司牌子),将原环卫处中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与市政处、园林处分离后的管理人员相合并,成立了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城建局管理处和建设处,将过去管理范围侧重于自身作业部分,扩大为全区的社会面。99年下半年,海曙区月湖街道对居民区保洁工作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由居委会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聘用1—2名清洁工,每天履行1—2次街巷支弄和居民区清扫作业的形式,改由街道成立社区服务性质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实行集约化、企业化运作,推行动态巡回保洁,同时向辖区单位提供环境卫生方面的社会化服务。2000年上半年,全区推广月湖街道的经验,6个街道先后成立了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另外,区工业集团公司为给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成立了一家保洁公司,参与城市主次干道保洁的公开招标。

(三)海曙区环卫作业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定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提出了“全区统一规划,分块组织实施,合理界定类别、科学测定标准,适当调整任务,形成全面覆盖,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考评办法”的指导原则。要求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创建新形势和城市形象要求的保洁作业的运行机制,实现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提高卫生总体水平,争取在半年时间内达到并超过*市城区的道路保洁度。

2、划分保洁作业类别及保洁形式。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四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和16小时(04:00—20:00)的动态扫保作业。一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干道中的主要形象线,共30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三班倒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级负责约7000平方米,每人作业6小时;二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次干道中的重要形象线,共71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个组,每组负责约10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三类道路(区域)为除上述一、二类外的城市所有主次干道,共50.7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其中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2小时巡查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组负责约13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四类道路为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共84.3万平方米,实行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保洁人员执行每周6天工作制,每6个固定组增配1个机动组,机动组轮流换班。改革后,全区236万平方米保洁道路(区域),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的有151.7万平方米,占64.3%,实行16小时作业的有84.3平方米,占35.7%。

3、调整保洁作业任务。为解决城区主次干道车行道与人行道“两把扫帚”保洁的弊端,形成保洁作业的集约化,提高作业效率,在核定道路面积时,海曙区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合并计算,一条道路统一由一家作业单位保洁。鉴于区环卫服务中心增加了原保洁道路人行道的作业面积,海曙区将33条原由区环卫服务中心保洁的城区主次干道划归街道管理,由街道办事处委托保洁服务中心作业。

4、制定保洁作业的标准及考核办法。在保洁作业质量标准上,采用对垃圾废弃物在地面滞留清除的分钟考核制,即一类道路(区域)和部分二类道路实行15分钟考核制,二、三类道路(区域)实行20分钟考核制,四类道路(区域)实行25分钟考核制。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环卫保洁人员未清除垃圾废弃物的实行累计倒扣分。建立区、街道、作业单位三级每日随机抽查和巡查考核制度,制定《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奖惩办法等。为做好考核工作,海曙区抽调区城管办督查科、城建局管理处6名同志组成区环卫考核办公室,其中4名同志为专职考核员,2人一组,在每天的作业时间内随机考核。考核某一单位时,临时通知该单位管理人员赶到现场,考查情况当场签字,按月统计公布成绩,兑现奖惩。

5、落实经费保障。对原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因人行道面积增加和保洁标准提高所需新增加人员,按每人每年8000元(含物耗)核定,对原非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区域)的面积(不含物业公司保洁面积),按每平方米每年0.5元补助。另外,为有效地控制有关经费的专款专用,保证保洁经费的落实,全区统一归口管理“居民卫生费”、“门前三包费”和“营业垃圾有偿服务费”,归入区财政局预算外资金专户,资金所有权、支配权归属不变,定期划拨,严格监督使用。

四、启示与建议

*市城市垃圾管理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其做法与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宁波市海曙区学习借鉴*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目前,海曙区的成功经验已在宁波市区全面推广,宁波市区道路清洁度大为提高。近年来,我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宁波市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虽然我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地域等条件无法与两城市相比,但是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衢江新区的成立,西区开发的启动,市经济开发区、沈家工业园区、双港开发区的规模形成,如何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必要借鉴*、宁波等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理清思路,狠下决心,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在现阶段,我市要提高以城市垃圾管理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环卫行业改革,坚持综合治理,重点突破。调整管理职能,推进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式的城市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

(一)调整管理职能,建立“管干分离、统分结合”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首先,对现有环卫专

业队伍实行管干分离,使环卫作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使环卫管理部门成为政府的行政主体,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卫行业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环卫作业单位从现行管干合一的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说,环卫作业单位不再是政府的附属。在改革初期,对分离出来的作业单位可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固有作业业务采取逐年递减的办法,进入市场竞争,对于垃圾处理场等难以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单位,也要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逐步转化为国有控股型的企业。环卫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真正承担起全社会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角色。实行管干分离,既可打破环卫行业管做不分的格局,解决重干轻管的问题,又可打破环卫行业的“大锅饭”、“铁饭碗”,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次,在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格局中,依据“重心下移、立足社区、上下协调、精简高效”的原则,调整并完善三级管理事权,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在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部门中,分别是内设环卫管理机构。市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环卫发展计划、行政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负责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区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处理场(厂)等难以由各区分散设置的作业单位进行直接监管。区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辖区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承担环卫作业市场的招标、发包,对街道、近郊乡镇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中转站等作业情况进行直接监管。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是辖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监督、检查、考核环卫作业情况,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是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开展区域自助管理,劝阴、举报和协助执法部门查处违反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

其三,环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街道、近效乡镇这一层面作为综合执法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

(二)推进机制改革,建立“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及管理的运行机制。

1、改革路街扫保作业标准,推行道路扫保作业等级管理。首先,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保洁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4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16小时(04:00—20:00)和14小时(04:00—18:00)的动态扫保作业。目前,我市环卫专业队伍大多采用路街扫保每日2班工作制(即04:00—11:30一班,11:30—18:00一班),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的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大多是每日1扫工作制。要提高路街清洁度,必须借鉴*、宁波的做法,主要路街实行18小时的三班倒动态扫保工作制,一般道路实行16小时的扫保作业,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也要实行14小时的全天扫保作业。其次,要重新测算核定扫保作业经费标准。按扫保职工人均承担的作业面积、人均综合费用、工具装备、管理费等因素,测算出每平方米的经费标准,以此核定扫保作业经费,增减面积,相应增减经费,改变目前环卫经费一定不变的不合理状况。其三,修改考核标准,实行动态考核。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在扫保时间内随机抽查的“分钟考核法”(即在规定时间内,考核保洁人员是否及时清除垃圾)。

2、要改革路街扫保作业的组织形式。首先,将社区居委会承担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扫保作业收归街道集中委托(招标)作业。街道成立企业性质的保洁服务公司。三类以下路街及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保洁可委托(招标)街道保洁公司或其它环卫作业公司承担,实行集约化、市场化作业,社区居委会配合街道环卫所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培育作业主体,发展社区服务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扫保作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其次,对城市路面实施统一扫保作业。目前,我市道路清扫保洁由多个部门单位分头作业。城市主次干道由环卫专业队伍扫保,小街小巷由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而人行道按“门前三包”规定应由沿街单位自愿出资委托代包或自包,沿路公共绿化带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保洁,由此产生“多把扫帚扫一条路”的状况,造成保洁质量不佳,效率不高,监管困难。要打破这种局面,采取统一的政府投资,沿街单位出资(吸取“门前三包费”),绿化管理部门贴资的融资办法,实行一条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公共绿化带)一把扫帚清扫保洁的一体化作业体系。这样做也有利于环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

3、要强化环卫作业队伍的内部管理。环卫工作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用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更新管理格局,用自我加压的新举措突破原有定势。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承包责任制,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宁波、青岛的经验,一方面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时间、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量化管理,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实施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由此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4、要强化对环卫作业情况监督考评。在监管责任体系上,日常监管考评工作落实到区、街道环卫机构。要划定监管责任区,建立监管责任制及相关工作制度。在监管方式上,坚持区、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日常监管与市环卫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抽检考评相结合,注重随机性。在监管时段上与扫保作业的时段相一致。考评情况与支付给作业单位的作业经费挂钩,预留5%—8%的作业经费,待综合考评后兑付,以加大监管的力度。

(三)完善配套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环卫管理的法规体系。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以环卫、市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的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由此加重了“执法难”和“难执法”。因此,我们要学习*市的经验,近年内抓紧制订完善配套法规,使环卫管理有法可依,走上法治的轨道。

其二,完善城市维护经费的保障制度。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而*市则较好地把握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他们在注重建设的同时,狠抓管理,95年以来,每年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平均在

1个亿。宁波市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也排在浙江省首位。要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能,更好地改善城市形象,应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管理经费的投入,使城市管理工作能够获得充分的经费保障,同时要拓展筹资渠道,当前,要依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精神,抓紧研究出台我市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以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稳定的充分的资金保障渠道。

其三,要建立环境卫生规划的保障制度。制定《衢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民计划,并确保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