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9:32:43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范文篇1

[关键词]快速反应营销系统信息化供应链

(一)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发展过程

快速反应作为一种商业策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纺织业,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和完整的定义。其中与之相关的概念和提法有:需求引导生产模式、及时生产、实时销售、全面质量管理、敏捷制造等,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又有人提出网络联盟制造等,而快速反应系统这一概念因较为系统和完善而逐渐被人们认可。快速反应系统是以现代化的信息、加工和监测技术为保证,以原料、产品、销售链为基础,预测市场供求,优化加工体系,降低成本消耗,快速、准确、适时地生产和销售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系统。

(二)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定义及作用

快速反应系统(QR)是指通过零售商和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以及订货补充等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用来实现销售额增长、客户服务的最佳化以及库存量、商品缺货、商品风险和减价最小化的目标的一个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快速反应关系到一个厂商是否能及时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的能力。信息技术提高了在最近的可能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和尽快地交付所需存货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把作业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以从装运到装运的方式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方面上来。不过,由于在还不知道货主需求和尚未承担任务之前,存货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移动,因此,必须仔细安排作业,不能存在任何缺陷。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应用QR的初衷是为了对抗进口商品,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结果。相反,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和企业经营业员全球化,QR系统管理迅速在各国企业界扩展。航空运输为国际间的快速供应提供了保证。现在,QR方法成为零售商实现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随着零售商和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竞争方式也从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战略联盟与战略联盟之间的竞争。

(三)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基本构架

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服装企业外部和内部系统。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通过设计、生产、分销、物流管理、运输、库存管理等各环节,让供应链各成员共享信息资源,亲密合作,完成系统再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适应用户速度不亚于产品成本和质量等方面带来的竞争优势,企业提供产品给市场的速度以及适应市场变动的重要因素。建立服装快速反应系统可使服装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真正融入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服装企业外部快速反应系统是供应链中企业外部资源系统,涉及到供应者和销售者,服装设计资源系统也是其中之一。它包括消费者需求信息系统、服装时尚要素的数据库;服装个性化销售系统包括各种个性化供应业态。服装企业外部快速反应系统的重点在于对服装供应链快速反应提供决策支持。即在掌握有关服装营销流通信息的基础上,为提高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有关进、销、调、存等商业行为进行辅助科学决断。服装企业内部快速反应系统是一种个性化的服装设计、生产链,用来快速准确地满足各种不同消费者追求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其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在ERP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连接各环节互动,加快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保存,从而实现产品供应的通畅、合理、高效,既满足了供应又不积压大量库存。服装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把握市场消费者需求、了解服装销售情况的信息库;企业随时掌握和控制内部的战略计划、营销规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项目进度、物流状态、财务管理、资金情况、员工动态等各功能模块,以保证企业对市场营销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服装企业生产、营销中涉及的信息数据是大量而琐碎的,要想准确、及时地把握服装消费市场脉搏,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依靠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建立一个立体多方位、反应敏、传递快捷、疏漏极少的营销信息网络。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就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的过程,企业要打破内部的组织障碍,实现内部业务集成。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业务集成。通过Internet与Extranet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相互间的大量商业文件通过互联网在各自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间交换数据,减少信息传递误差,确保服装市场供应链的快速反应的实施。服装企业的信息交流不仅在企业内部发生,也在企业外部发生,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既有物的流通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企业外部网中,供应商的内部信息系统、服装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之间,服装企业同消费者之间所有的系统都成为开放公共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权限设置的管理,消费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信息;而服装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Extranet。企业通过分析销售数据,能够掌握市场的消费动态,从而动态调整企业生产。所以企业外部网的建设使外部信息的快速获得成为了可能。

在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计算机系统与Lee牌服饰厂商实行连接,顾客直接在沃尔玛的商店里量身定做Lee牌新款服装,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定做服装就会送到。在快速反应带来的压力下,地域相近成了选择外国供应商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条件,这也是西欧倾向从邻近的东欧采购货品、美国买家倾向从拉美国家采购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快速反应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制。通过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开发新技术,这快速反应系统的构建提供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快速反应范文篇2

一、组织领导

分局成立快速反应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经检科、经检大队、市场科、法规科、消保科、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和各工商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_____快速反应各项工作。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负责处理_____快速反应日常事务;消保科、经检大队为分局快速反应行动小组,负责现场处理紧急、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配合工商所快速反应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各工商所相应成立快速反应行动小组,负责快速反应现场处理辖区内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

二、工作职责

分局和工商所快速反应行动小组,按照市局指挥中心,分局申诉举报中心的指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快速、及时现场处理辖区内各种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调解消费争议,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实施程序

(一)分局_____申诉举报中心接到市局_____指挥中心指令或直接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认为需要快速反应进行现场处理的,应立即请示主管局长,经主管局长同意后,发出传真或电话指令,相关行动小组按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指令,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处理有关消费投诉和举报的违法违章案件。_____申诉举报中心应及时把转办函或承办表传送给有关单位。

(二)承办单位行动后应及时向分局_____申诉举报中心反馈报告情况。如案件性质恶劣,难以控制局面,须及时向_____申诉举报中心报告,_____申诉举报中心应马上向主管局长报告,由主管局长作出处理决策。如案件性质超出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应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四、工作要求及操作规范

(一)工商所的快速反应小组接到指令后,在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的要求__分钟内,在农村的要求在合理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处理,分局快速反应行动小组一般以配合为主,也可直接办结案件。

(二)行动小组到达现场后,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和相关程序,及时有效地控制现场情况,查处案件、制止侵权行为。现场处理时侧重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群众排扰解难为主,对违法违章经营案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

(三)现场处理后的消费争议案件可转为正常案件办结,一般案件应在接到转办函或承办表之日起__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疑难案件应申请延期办理,难度大的案件,应在__个工作日内退回,由消保科和消委会办公室直接处理。

(四)处理消费者争议案件,应以调解的方式进行,调解成功的,应填写《消费争议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对案情简单,争议金额小,现场即时办结,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对调解结果进行记录,由双方当事人、经办人签名,并报经办单位主管领导签名,对终止调解的应制作《终止调解意见书》在__个工作日内告知双方当事人。

(五)分局各工商所假日要安排_人值班,节日要安排_人值班,并要确保人员、车辆的快速反应需要,值班人员做到不擅离工作岗位,不私用值班电话,保证线路畅通,传真机、手机要__小时开通。值班人员要把受理的案件和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对未办结的案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作进一步跟进处理。

快速反应范文篇3

根据这一要求,派出所就必须学会打好“闪电战”,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打击效能。当然这里的“闪电战”与军事战术中的“闪电战”并不是一回事。在这里,强调的是对现代犯罪,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犯罪的打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快速反应,以快制快,以快取胜。这其中涉及三个环节:即在最短时间内出警,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对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何打好“闪电战”,不仅是对基层公安领导艺术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民警技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它更多的是对我们民警的思维和行为的要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把握问题,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加以考虑,并最后做出判断的结果。当然,打好“闪电战”,警察的个人因素固然是关键,然而还必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方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这里我就如何提高基层派出所快速反应能力,谈四点意见:

一是注重提高民警的个人素质。“闪电战”的成功与否,人是第一位的因素。我们应当着重从三个方面去提高和强化:首先强化速度意识。实践反复地证明,很多案件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两抢”案件,破案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很多时候,案件发生后,民警从接到报警到做出判断,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性,我们就是要将这一时间的滞后性缩至最短。当然,我们不可能将民警都变成电影中的神探和英雄那样,但应当向民警们灌输“时间就是破案战机”的思想,使得“以快制快”的理念逐步成为民警处警时的本能反应和自觉行为;其次,着力提高基本处警技能。处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侦查的过程,犯罪现场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处警人员具备扎实的处警基本功。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一线处警人员的培训,而且此种培训必须紧密结合一段时期内犯罪的特点。如抢劫案件,根据其特点,犯罪嫌疑人在得手后通常马上进行分赃,民警在接到类似抢劫的报案后,都应当带上受害人在案发地附近的广场、旅馆、大排挡、网吧等公共场所查找犯罪嫌疑人。

二是注重强化基础工作。依靠基础工作来提高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及时掌握犯罪动态。通过案件信息、人员信息来准确预测发案态势,做到未雨绸缪,先发制敌;及时控制赃款赃物,直接发现和抓获犯罪。当前,全市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大幅度地提高了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资料的收集量和覆盖面,为全局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和速度。同时,还应当加强以治安信息员为核心的重点阵地控制。在一些抢劫、抢夺案件中,罪犯大多有一种急于要把实物转化为货币的心态,特别是一些流窜犯罪,在犯罪现场往往警惕性比较高,而在销赃过程中思想则比较松懈,为我们通过阵地控制从在第一时间发现犯罪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运营业、典当业、通讯器材市场等阵地的控制。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当有重点,有规划,通过点上突破来促进面上工作。

快速反应范文篇4

一、评查单位

分局_____申诉举报中心负责对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进行评查。

二、评查原则

各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是否依法、公正、全面、及时。

三、评查内容

(一)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程序是否合法,处理是否恰当;

(二)遇紧急、疑难、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需快速反应现场处理的申诉举报案件,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接指令后,是否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要求迅速到达现场;

(三)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对直接受理和_____中心转办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是否按《实施方案》规定的要求及时办结并反馈,反馈内容是否真实;

(四)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处理申诉举报案件时是否主动热情、态度和蔼、尽职尽责,是否存在推诿、敷衍塞责现象;

(五)工商所节假日期间是否按《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值班制度;

四、评查方式

(一)不定期对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的快速反应处理申诉举报案件进行随机抽查;

(二)对抽查的案件通过电话或信函等回访方式;

(三)采取快速反应随机演练的方式。

五、评查结果

(一)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处理申诉举报案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合法、恰当、及时、消费者满意、反馈情况真实、办结率达到___%的,评为“优秀”,给予通报表扬。

(二)评查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为“不合格”,在分局内部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取消该工商所(快速反应小组)年度评先资格。

_、办理申诉举报案件时适用法律法规不当、程序不合法、处理不恰当的;

_、快速反应现场处理申诉举报案件以及分局实施快速反应演练时,未能按《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要求迅速到达现场处理的;

_、申诉举报案件办结率在__%以下的;

_、申诉举报案件处理结果的反馈严重失实的;

快速反应范文篇5

关键词:快速反应;时间;决策能力;研发;制造;销售

时间是继规模、成本、质量之后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基于时间的竞争是在企业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对顾客的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保持产品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加速新产品上市、敏捷制造、对顾客的需求有立即做出反应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策略的转移是企业能力更深层次的体现,企业致力于提高自身快速反应的能力是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国际竞争中的一种发展趋势。

一、快速反应能力的内涵

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是指企业面向市场变化,发掘市场机会,避免环境威胁,迅速适应市场要求,快速向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产品(服务)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要求企业拥有敏锐的环境分析能力、快速的产品创新能力,先进的产品制造能力和灵活的销售能力。它是企业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体现。

快速反应能力是在不确定环境下新的核心能力。首先,快速反应能力能从顾客身上产生更大的价值。许多业务,用户需求的“时间弹性”很强,同样价格与质量、性能、服务的商品,提供给顾客所花的时间越短,顾客满足程度越高,需求也越大。缩短时间还可以提高价格,在变化激烈的时装界尤其讲究商品的“新鲜度”,一旦过期,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商品也会价格暴跌。其次,由于短期预测比长期预测更精确、更贴近实际,所以缩短商品的开发期还可能生产出更符合顾客需求的商品。当今企业的经营能否取得成功,已经不再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市场的结构,而取决于其行为反应能力,即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的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只有具备了这种快速反应能力,企业才能很快适应迅速的市场变化,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企业提供产品给市场的速度以及适应市场变动而更新产品的能力,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快速反应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育方法

据有关研究,从生产到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有效过程用去的时间不到实际花费时间的5%,其余95%的时间都没有增值。这些无效时间正好为时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挖潜的广阔空间。因而快速反应能力实施的基本思路是:增加增值的时间,缩短不增值的时间。

1.快速高效的企业决策能力。企业决策系统是企业的“大脑中枢”与核心部位。一个高效的企业决策系统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所需考虑的首要问题。美国学者西蒙曾断言: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将是决定成败的事情。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战略决策已不仅仅是正确与否的问题,决策的快与慢已成重要条件。

要提高企业快速高效的决策能力,首先要培育企业合理的市场预期能力,预测未来较长时期的市场需求状况,及早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出规划,争取主动权。更新决策观念,彻底改变过去习惯于说给顾客听,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弊病。因为市场上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而仅通过消费者调查并不能形成合理预期,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清楚自己将来需要什么商品或服务。其次,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企业信息渠道,将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作为快速反应市场的重要手段,致力于将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资料尽快服务于决策。第三,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层次少、职能机构压缩,使决策层更贴近执行层,它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它能使过去大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反应迟缓、效率低的情况得到根本改变。2.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新产品是企业市场竞争致胜的利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能根据需求不断推出新品,定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过去那种依靠一种技术,一种产品打天下的经营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了,企业只有对顾客越来越多的要求和选择作出快速反应,顺应市场变化,超前开发新品,才能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新产品日新月异及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新产品研究开发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研发阶段应追求两个速度目标:一是压缩产品开发时间;二是缩短确认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制造的时间间隔。即先后几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同时操作、交叉进行;联合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供应商和客户密切协作;产品设计、支持服务和商业过程方面的改进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使企业缩短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还可以使企业获得忠诚顾客。另外企业还可以推行一系列组织性的技术:在产品创新方面,以对产品进行小幅度的改进为主,提高新产品推出频率;在产品设计阶段,使相关工艺、生产甚至客户参与进来,减少新产品重新设计和更改时间,使产品更适合客户的需求;在产品开发工作的组织方面,采用战略职能的合作团队取代以前的技术职能部门来执行。要实现新产品开发的真正优势,还应视新产品开发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以稳定持续的方式进行;积极投资那些支持加速产品开发的技术、设备和活动;创造充分发挥团队技能的开发环境;成立包含全部相关技能的产品开发小组,并赋予足够的权限。

3.生产制造能力。产品是构成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的基础,企业无论是占领市场还是获取效益均要靠产品,但一个好的产品无论是在创意、研发、还是推向市场,均要经过若干环节,特别是生产环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快速将产品生产出来才为竞争致胜之道。惠普公司的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项新产品从创意到商品化的过程是5年,其间若“研究生产”延误半年,则利润就会减少50%。

快速响应市场,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就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行敏捷生产(AM)方式。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生产制虽然是一种快速生产制,但已不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所以企业首先应在成组技术(GT)基础上,建立多品种、小批量、类似于流水生产的短时柔性生产单元制(FMC),实现大规模的量身定制,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要充分利用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企业迅速生产新产品。只要依照新的产品设计,向上述制造系统输入新的参数,系统就能马上生产出相应的零部件,经组装即可上市;这样就省去了定购产品生产线及安装调试的程序,从而大大加快了产品供应上市的速度。另外,制造环节的流程再造也是进一步提高制造速度、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要提高纵向的生产速度,实行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准时生产制(JIT)和精细生产(LP),在上道与下道工序之间实行看板管理,不断消除生产中的资源浪费与设备闲置。产品一旦完成,不进入库房,立即销售给用户。要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纵向层次环节,通过网络协调设计,广泛采用并行工程,提高生产速度。最后,追求快速生产的同时,还要追求最佳的生产效益,在生产管理方式上要将生产、信息与管理技术融为一体,实行以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供应链管理(SCM),达到生产“零库存”,质量“零缺陷”,交货“零周期”,服务“零报怨”的“四个零”要求。另外,尽力缩短批次时间的长度,加快生产完整的产品和产品组合的频率,改变传统的以加工技术为中心的生产布局,以产品来进行布局,把某个完整的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部门尽量安排紧凑,减少零件在不同技术中心之间传递与等候的时间。

4.快速销售的能力。由于市场变化快,一旦产品形成滞销,很难再启动市场进行补救,企业必须整合所有销售手段,发动全方位、快节奏、高强度的促销攻势。同时,要压缩销售中处理问题的时间,如及时回答顾客问题和要求,尽快处理订单,密切与开发、生产等工作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等。

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快速营销系统,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零距离”。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对顾客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实现网上营销。建立面向顾客的电子咨询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客户反馈系统,对顾客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要求能迅速作出反应,并付之行动。建立网络化、时实化、快速化和全方位的产品分销与服务网络,使顾客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快速得到实体产品与售后服务。实行基于价值增加的分销战术(Value-addedDistribution)。当时亨利福特利用这种延迟制造的方法来降低运输成本。在今天,这种战术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变化不定的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该战术的指导思想是将整个供应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基本生产(零件制造和部件装配)和二次生产(最终装配和销售)。而且,在制造过程中根据顾客的要求尽可能地延迟产品的最后成形时间,尽可能地使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前的每一项工作,即使指最后一步,也能增加产品的价值,以此来保持生产的灵活性和降低库存。目前,这种分销战术在国际范围内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它对于减少库存、提高反应能力的效果尤为明显。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可使企业从接受定单到把产品发送至零售商手中的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导致商品流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库存减少,使生产者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新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先进的设计、生产和通讯技术使新品开发周期缩短,新品上市的速度加快。

总之,企业在时间反应上所拥有的优势可以为获得其它竞争差异奠定基础,从而促使公司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卡尔斯·D·特恩小乔治,斯托克.公司战略透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2.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快速反应范文篇6

关键词:喷水选择应用

Abstract:Thetechnologyoftheautomaticfiresprinklerisgettingdeveloped.Butsomeofthenozzlesofthesprinklerarenotselectedandinstalledaccordingtothebuildingstructurefeatures,eitherthepositions.Thesesituationsaffectthefunctionsofthesprinkler.So,thechoiceandtheapplicationofthenozzlesforautomaticfiresprinklerneedtobediscussed.

KeyWords:Sprinkle,Choice,Application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一种扑灭早期火灾的消防设备。已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于提高建筑抗拒火灾的能力有着极好的效果。武汉市依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成功扑灭火灾。防止火灾蔓延的案例有不少.如徐东平价广场三楼、桥东商厦发生的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该系统的应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系统发展已相当成熟,效能越来越高。要充分发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作用,必须正确地设计及安装。但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却发现。不少单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喷头的选择上。没有根据建筑本身构造的特点及部位进行合理的选择,甚至在设计中,根本就未考虑喷头类型的选择。这极大地影响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使用性能。因为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喷头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系统使用的喷头不正确。会大大降低系统的灭火效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发展的历史就是喷头发展的历史。喷头的发展可使水均匀分布,并能有效到达或穿过火焰到达燃烧表面,淋湿燃烧物或预淋湿燃烧物周围的可燃物。有效吸收热量。从而扑灭火灾。笔者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选择和应用做如下阐述。

1喷头的分类

根据国内外的不同文献。喷头大体上可分为6类。设计中应根据火灾危险性、保护空间的建筑构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喷头。具体类型划分如下:

1)根据喷头是否封堵,可把喷头分为开式喷头和闭式喷头。所有闭式喷头去掉热媒元件和封堵元件就是开式喷头。只有水幕喷头是开式喷头的特例;

2)根据喷头的安装方式可分为直立、下垂和侧墙式。既能直立又能下垂安装的喷头称为普通型喷头;

3)根据喷头的洒水水滴大小可分为传统型和洒水型喷头。洒水型喷头因溅水盘直径较大,有着更大的布水面积:和传统型喷头相比很少淋湿天花板,喷头的间距可适当加大。洒水型喷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水滴直径大,水滴重值粒径为0.8mm,频率为1.05;而传统型喷头,重值粒径为0.35mm,频率为0.58;

4)按照布水曲线,即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可分为标准喷头和扩展覆盖面喷头。对于中I危险级l级而言,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为12.5m2,而扩展覆盖面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可达37.1m2;

5)按照喷头热媒元件反应快慢,可把喷头分为快速反应喷头、特殊喷头和标准喷头。快速反应喷头首先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住宅。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用于仓库。继而开发了ESFR早期抑制快速反应喷头。快速反应喷头的RTI小于50(m·s)1,2,特殊喷头的RTI为50-80(m·8)l,2,标准喷头的RTI为80-350(m·8)1/2;

6)根据喷头出水流量系数或出水口径,分为小口径喷头、标准喷头(K=80,12.5mm)和大口径喷头,流量系数K高达360。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我国规范规定的流量系数K=80的洒水喷头作为标准喷头有一定的局限性。标准喷头应从三方面进行描述:一是喷头的流量系数K=80:二是喷头的热敏指数Rrll,为80-350(m·s)l,2:三是喷头的布水曲线即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

2喷头的选择和应用

喷头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保护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保护空间的建筑构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身的特点。以及喷头的流量系数、热敏指数RTI和最大保护面积来确定。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下列问题:

1)在无吊顶的场所,应采用直立型喷头。只有这样。才能使热气流尽早接触和加热喷头热敏元件。在有吊顶的场所。喷头应采用下垂型喷头或吊顶型喷头。否则。吊顶将阻挡洒水分布;轻危险等级、中危险级居住(住宅和宾馆)和办公场所可采用边墙型喷头;

2)中、轻危险等级场所和保护生命场所宜采用快速反应喷头。如。公共娱乐场所、住宅、中庭环廊、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等。而严重危险场所在发生火灾时燃烧加速度快,快速释放大量的热量。由于快速反应喷头对热更敏感,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喷头开启。从而使开启喷头数量超过设计水平。导致喷水强度不足。即实际喷水强度小于所需喷水强度。而无法实现灭火。另外,对于设置在不宜捕捉热量之处的喷头。可采用快速反应喷头与货架内置喷头等等。快速反应喷头与热源的距离见下表:

快速反应喷头与热源的量小距膏(mm)

热源

普通温度等级喷头

中温度级喷头

开口或封闭火源的边缘

914

305

封闭火源的前面

1524

914

煤气或木材炉

1067

305

厨具范围、壁炉、热的空气流

457

229

未绝缘的热水管

305

152

热空气扩散器墙壁或吊顶安装的边缘

607

305

热空气扩散器墙壁安装的前面

914

457

热水加热器或炉

152

76

灯具0-250W

152

76

灯具250-499W

305

152

3)仓库等危险场所可采用经过专门认证的快速反应喷头。如早期抑制快速反应(ESFR)喷头。ESFR喷头仅是仓库专用喷头.不应用于大空间等非仓库场所。但货架内置喷头宜采用快速反应喷头。大水滴喷头是标准型喷头与ESFR喷头的过渡产品。通常用于仓库,目前在工程中一般不再采用;

4)当保护场所的喷水强度不小于12L/min·m2,或者经计算,喷头的工作压力大于0.15MPa时。宜采用流量系数较大的标准喷头,目的是降低消防泵的供水压力。节省投资;

5)扩展覆盖面喷头仅用于天花板,或吊顶平滑无障碍物的轻危险等级或中危险I级的场所,其喷水强度不应低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表5.1.1中的要求,且保护面积和间距应是经过特殊认证的:

6)干式、预作用系统应采用直立型喷头或干式下垂型喷头。目的是预防系统管道内积水,减少管道局部腐蚀等不利于系统动作的因素;

7)防火分隔水幕应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水幕喷头,或同时采用以上两种喷头;防护冷却水幕可采用水幕喷头或专用喷头(如玻璃幕墙专用喷头)、闭式喷头;

8)同一隔间内应采用热敏性能、流量系数相同的喷头。但是,当局部有热源时,允许采用温度等级高的喷头。而在宾馆客房的小走廊,允许采用流量系数小的喷头;

9)闭式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在有些不宜接受热量的部位,可采用温度等级较低的喷头,如57℃喷头。在局部温度较高的部位,可采用温度等级较高的喷头;

10)用于保护钢屋架的闭式喷头宜采用公称动作温度141℃的喷洒头。ESFR喷头和扩展覆盖面喷头应安装在平滑的屋面或吊顶。当屋面有坡度时,屋面坡度不宜大于16.7%;雨淋系统的防护区内,应采用相同的喷头;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

快速反应范文篇7

关键词:服装出口企业敏捷供应链快速反应战略

随着中欧、中美就未来几年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业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水平有限。打造服装企业的敏捷供应链,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使我国服装出口企业能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采购模式的变化,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扩大服装出口。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

服装作为一种创新性产品,其产品特点主要有:生命周期短;种类多、颜色多、尺码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服装的流行易受气候、流行文化等的影响);顾客购买时宜受冲动情绪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需求难以预测,产品需求平均偏差,偏差率大于40%。服装零售企业普遍存在存货率高,销售季节过后降价幅度大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在选择服装供应商时,一项重要的考察因素就是服装供应商的供应速度和灵活性,以迅速应对不可预见的市场需求,降低因产品脱销,季节降价和库存过时所造成的损失。服装供应商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出,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敏捷供应链,采用快速反应战略(QR)。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的特点

敏捷供应链,又称反应型供应链,是指在竞争,合作和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由供应链上各环节组成部分构成的快速反应的动态供需网络,其核心是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以尽快满足复杂多变的需求,充分利用每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主要有以下特征:市场敏感性—迅速对最终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虚拟性——组成虚拟组织,供应链所有的成员信息共享;基于网络—整合各节点的企业,各尽所能,从而获得供应链的灵活性;过程的集成性—供应网络各成员之间业务流程是一个整体。图1反映了服装业敏捷供应链中四个特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市场敏感性对市场的敏感性是敏捷供应链的最本质特征。对市场的敏感性是指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最终顾客的需求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多渠道快速、准确地收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服装生产计划。服装零售商通过对POS机提供的销售数据,可以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信息及时反映到供应商进行分析整理,整理后的数据反映到设计部门,设计部门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和计算机辅助打样系统(CAM)及时生产出合适的样品,同时推向市场,通过敏捷供应链的运作,从得到最新服装流行的信息到新的款式上市,一般只有数周的时间。

基于网络敏捷供应链就是要建立一个包括从最初的原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在内的供应链网络,在该网络内实现合理的库存分布,在网络中实现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协调、重构及利益分配,迅速传递顾客需求。服装的供应链网络是以品牌持有人或零售商为核心企业,众多供应商组成的统一的供应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各节点的成员信息共享,技术上合作,资金上相互支持,有足够的柔性来应对需求的突然变化。服装敏捷供应链网络的成员大多是小企业,这一网络中各成员的业务关系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参与所有的项目—核心企业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同的企业构成供应网络。

过程的集成性(流程一体化)敏捷供应链要求各节点的企业要打破组织界限,站在整体供应链的高度来进行跨企业的业务过程集成,在供应链网络中各相关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系统管理及共享信息,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缩短供应链渠道,协调各实体对变化的实时性响应,达到敏捷、快速响应需求的目的。在传统的服装供应链中,从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往往需要1年时间,但是在敏捷的服装供应链中,由于有基于网络信息共享的虚拟团队的合作,使业务流程高度集成,能使这一时间大大缩短。

虚拟性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虚拟组织,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企业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是自己优势的方面交给其他成员完成。近年来,服装采购趋于集约化—采购商希望一站式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多种产品这就要求供应商有能力有效的控制供应链,建立虚拟组织,进行虚拟经营。在服装敏捷供应链中,面料、辅料供应商,服装厂,出口商,经销商,零售商共同建立了一个虚拟组织,在这个虚拟组织中,零售商是核心,而出口商是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敏捷供应链的QR策略

敏捷供应链的需求反应机制为QR战略,即在最终顾客需求订单的拉动下,以提前期为供应链的管理核心,通过提高供应、生产、销售及物流的柔性和速度,实现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的快速反应。从1985年以后,美国的服装业中大量采用QR战略,成效显著。Blackburn的研究的结果是:以休闲裤为例,零售商Wal-mart、服装生产企业Semiloe和面料供应商Milliken通过建立敏捷供应链,采用快速反应战略,使销售额增加了31%,商品周转率提高30%(Blackburn,J.D.,1994)。

快速反应(QR)是一种运营战略(Lowson,2002),对于服装行业来讲,一方面要利用快速反应战略来处理服装的复杂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的零售商来说,将快速反应和离岸采购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国外采购商对服装的供应有两种选择:低成本的离岸采购和本地快速柔性生产,采用何种战略取决于交货时间,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供应商供货速度,其中有两个条件和供应商有关。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快速反应战略,缩短面辅料采购流程和生产时间,提高服务水平(例如缩短打样时间,接受小批量订单等)以弥补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运输时间长所带来的竞争劣势。

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打造敏捷供应链的必要性

适应国外采购商的要求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价值链,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是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获得利润的有效途径。GaryGereffi和OlgaMemedovic(2003)认为,服装的价值链分为五部分:原料供应(纺织原料),面辅料供应,生产网络,出口渠道,营销网络和零售环节。服装产品的价值链是典型的买方驱动的价值链,在服装的价值链中,大量的零售商和品牌专卖店起核心作用,而服装出口企业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关键部分,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主体,既是生产企业和下游供应商的排头兵,又是国外买方的供应商。不难看出,服装出口企业能够控制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是供应链的前端:原料供应,生产网络,出口渠道,营销网络。

在全球服装价值链,地理位置,技术水平,工人的熟练程度,企业的规模影响供应链中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应得利润。由于零售商为维持品牌需要做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投入,为增加收入,降低风险,零售商需要建立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机制。由于全球服装供应链的末端的零售商大部分都在欧美国家,我国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不如北非和中美洲国家占优势,只有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缩短供应链的流程,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造敏捷供应链,是弥补地理位置偏远的有效途径,通过打造敏捷供应链,及时,准确,快速的将货发到客户手中,才能增加我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国外客户-进口商或批发商为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对外贸出口商提出的要求。

适应精益零售和跨国采购新特点要求

精益零售最初出现在美国的服装零售业,服装零售商通过对库存和销售的信息化管理,例如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技术和POS机等,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销售情况,预测库存数量,从而减少了采购和库存数量,增加了采购次数。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同传统零售模式下的大批量采购不同,精益零售的出现使采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零售商通过及时掌握库存水平,要求批发商(进口商)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货。研究表明,零售商补充新货的频率达到每周一次甚至3天一次(Abernathy等,2000年),这一要求沿供应链传递,这就大大提高了对供应商及时生产,及时供货的要求。精益零售的出现,促使批发商要求国外供应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造敏捷供应链。

近年来,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零售商在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其对跨国采购的管理日益增强。国外零售商和采购商凭借对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掌控,对商品提出质量,价格,服务等需求,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生产者或供应商,最后销售到全球市场中。其采购特点主要有: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或采购商直接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或办事处,直接与供应商洽谈,快速传递流行信息和客户信息;缩短采购周期,供货时间成为竞争焦点。这使得企业必须具有产品创新快、价格有竞争力、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频繁少量供货能力。建立敏捷供应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服装出口敏捷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模式

建立以出口企业为核心的虚拟组织

通过以上对服装产品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服装的供应链被分成了两部分:供应链的前端—生产供应部分(国内部分)和供应链的后端—销售部分(国外部分)。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正是连接这两部分的关键节点。

服装出口企业在供应链各节点中有其特殊的优势:有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有专门的外贸人才,对出口的流程和国外市场开发有经验;资金充裕,可以为面料辅料供应商和服装生产厂商提供资金保障等。

因此构建我国服装企业敏捷供应链,就是要以服装出口企业为龙头建立虚拟组织,建立有效的供应网络,加大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整合供应和生产流程,最大程度满足国外进口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对服装供应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先进的设计开发设备的投入

从服装的全球敏捷供应链角度来说,零售商是实施快速反应战略的起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供应链各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服装出口企业要满足进口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就要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在信息化方面同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同零售商共享信息。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同国内其他供应链伙伴共享流行信息,销售,库存甚至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敏捷供应链是需求拉动的,只有信息畅通,顾客的需求才能通过进口商逆供应链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连续的订单流。

由于服装产品必须要看到实物后才能预测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服装出口和生产企业提高复样的速度,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以及配套的设备有利于对国外客户的设计意图准确把握、快速生产和推销样品。有的客户甚至带设计人员到工厂洽谈订单,当场修改设计,及时看到样品,这大大提前了产品上市时间。

建立合理的生产流程,提高柔性生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在两个生产方式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要么提供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低成本的大路货产品,要么提供小规模生产的客户化或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当然,成本相对也高。但是随着国外零售商和进口商对供货速度快和产品批量小的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生产方式很难满足打造敏捷供应链的要求。而大规模定制却能将这两种生产方式结合起来,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提供小批量、多品种、交货时间短的产品,即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在重构敏捷供应链的生产运作流程上,大规模定制就是用定制点有效地衔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两部分。服装的供应链一般包括原料供给-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裁剪-缝制-整烫-包装,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敏捷服装供应链的定制点应以织造和印染直接为界,因为服装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颜色和款式上,适当保持合理的坯布库存,有利于迅速组织染色,满足客户需求,当然,对于长期客户,可以为其保留一定数量染色布的库存。

服装的生产过程中,要适当调整生产流水线,特别是缝制的流水线,在人员配备和机器设备的配置上要符合柔性生产的要求,例如,一个28-30人生产班组平时可以生产批量大的订单,必要时可以分解成2-3个小班组生产数量小的订单。

生产流程中引入服装柔性加工系统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技术支持。柔性加工系统是采用生产调度控制软件和计算机控制的吊挂运输、生产加工单元所组成的柔性加工线。对于品种的适应性广,效率高,服装出口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国内部分的核心,应该适当投资或向下游服装加工企业推荐推广。

建立敏捷供应链,对生产决策的要求就是要使面料辅料的供应和服装生产有足够的柔性以支持大规模的定制。

建立敏捷供应链的快速物流管理机制

快速物流是快速反应战略从生产向物流领域的延伸,通过针对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规划,迅速、准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运输。

建立敏捷供应链既要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在供应链迅速转移,以便节省时间,还要保持合理库存,节约成本,适应柔性生产的需要。对基于出口的敏捷供应链来说,保持一定库存是保证生产的柔性和灵活性所必需的。

出口的快速物流要保证成品能够迅速运送到进口商的仓库。由于客户下订单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特点,出口运输需采用拼箱方式,但国外的拼箱提货费用高,时间长,这就需要外贸出口企业将所需出运的订单整合,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货运)提供的方便,将同一国家、不同客户的货拼在一起出运,然后直接送到客户仓库(例如使用CIP价格术语成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和物流费用。

打造敏捷的服装供应链是服装出口企业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而主动适应国外客户对供应链的敏捷性的要求,联合供应链上所有的伙伴敏捷应对最终顾客需求变化的一种企业运营方式,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运营战略。本文对服装敏捷供应链做了初步分析,对如何打造敏捷供应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但在具体运用方面,还需要各企业针对自身的性质和经营情况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快速反应范文篇8

一、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的现实动因

近几年,**区在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乱收费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损害了群众利益,少数学校负责人因此还受到了纪律处分。教育乱收费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监督的角度看,一个主要原因是监督尤其是事前监督不到位。虽然,**区教育系统也聘请了一支由在校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义务监督员队伍,但因在校教师缺乏内动力,家长有很多顾虑等原因,难以发挥监督作用;区纠风办聘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又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学校发生的乱收费问题,经常是许多乱收费问题已经发生并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害,才向有关部门反映,监督严重滞后。如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又有效避免学校领导和教师不犯或少犯错误,**区探索建立起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

二、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的主要做法

(一)抓投入,为快速反应机制提供经费保障

为配合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的实施,减少学校乱收费行为的利益驱动,**区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是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按照教职工编制、工资、校建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确保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年,各级财政对教育专项补助经费1782万元,比20**年增长40%;区财政用于教育发展的经费7500余万元,占区财政地方收入的近二分之一,比20**年增长30%。三是建立了财会结算中心。各中小学校票据报销、资金使用接受中心的监管,从制度上规范了教育收费工作。四是加大了校建投入力度。20**年校建项目投资完成1599万元,比20**年增长23.6%;为农村中小学新添课桌凳13**8套,讲台390张。

(二)抓宣传,为快速反应机制奠定思想基础

提高认识是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系统教职工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区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教育、纠风、物价、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一名负责人参加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后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二是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区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部分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教育收费情况,宣传有关收费政策和规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建立**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工作方案》。三是召开了300人参加的落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四是广泛宣传。会议召开以后,各中小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大会和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区关于快速处置教育乱收费行为的规定》和有关文件。各中小学制作了“收费公示牌”悬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事项向社会公布,并将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印制的《宣传卡》发放到学生手中。同时,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治理教育乱收费快速反应机制工作,先后在中纪委内部网站、江西廉政网、井冈廉政网、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等网站媒体刊发有关信息,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和参与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

(三)抓队伍,为快速反应机制畅通投诉渠道

建立一支监督有力的监督员队伍是及时发现教育乱收费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乱收费问题,**区在继续聘请39名教师和15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义务监督员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了一支“隐蔽战线上”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首先,从全区中小学校各班级中挑选了5370名不同职业和阶层的学生家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学生家长资料库,资料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专人掌握,不与学校见面,每年更新一次,实行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可随时与其中任何一位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有关信息。其次,从资料库中随机选取了2**名学生家长组成一支“隐蔽”的监督员队伍,并对监督员进行了培训,向他们发放《致**区治理教育乱收费社会监督员的一封信》和监督卡,介绍了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了监督职责和内容,公布了投诉电话、联系人和通讯地址。学生家长义务监督员名单只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握,监督员可以及时“秘密”地将掌握的有关乱收费问题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不再担心举报后被人发现。“秘密”监督员自上岗以来,“快速”向领导小组反映意见建议80余条,举报乱收费问题近百件次。

(四)抓处置,为快速反应机制取得实效提供保证

为使群众反映的乱收费行为得到及时处理,**区实施了快速处置机制:凡群众反映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主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轻微问题当天调查处理;一般性问题在五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反馈处理结果,并向违规乱收费的单位签发整改意见书;较严重的问题在十个工作日内查结和反馈,并向违规乱收费的单位签发整改意见书。如:接到监督员举报吉安八中存在变相收取课桌椅费的问题后,办公室迅速协调,派出调查组进行核查,五天内就纠正了违规行为,责令该校全额清退了收取的72400元课桌椅赞助费,并对该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在接到监督员反映吉安五中违规收取窗帘费的问题后,仅两天内就查处了这个问题,责成该校全额退还了违规收取的560元窗帘费。在接到监督员反映新村小学某班正在要求学生交钱统一购置《新华字典》时,一个电话打给该校,就及时予以了制止。另一方面还出台了相关惩诫规定,对乱收费问题严重的学校将采取酌减专项经费,调减招生计划,控制申报教育专项,撤销先进或示范称号,对有关责任人评先、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实行“一票否决”等办法进行处理。

快速反应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以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为重点,把“12319”热线建设成为城市公共服务快速反应系统,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广泛的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确保“12319”热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12319”热线建设工作的政策和决定;研究制定我市“12319”热线的发展规划;定期听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汇报,检查、指导“12319”热线建设和工作情况;协调解决“12319”热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主任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旗兼任,副主任由市建委主任李宏斌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建委副主任孙淑珍兼任。办公室主要负责了解“12319”热线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出建议;做好“12319”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负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

三、“12319”热线工作职责

负责及时协调处理**城区范围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公交、客运出租、规划、环保、市政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管、建筑业、综合执法、人防、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问题及突发事件;负责及时协调处理城区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广场、路灯、户外广告等市政设施出现的险情或损坏、缺失等情况。

(一)对群众反映的设施维护、抢险抢修、突发事件等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二)受理服务范围内有关政策、法规、信息的咨询,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热情的服务。

(三)受理市民对“12319”热线服务联动单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举报和投诉,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四)认真整理信息资料,及时向上级机关提供市民反映的重要信息,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五)对“12319”热线服务联动单位网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

(六)对**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督察。

(七)向投诉人及转件单位反馈处理情况。

四、“12319”热线运行机制

“12319”热线实行“对外互动、对内联动”的运行模式。在市“12319”热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12319”热线服务中心,各区(县)、城建口市属各委办局和相关单位,**电业局,各行业联动单位和快速反应队伍组成三级网络体系。实行一个电话号码对外,即“12319”,24小时不间断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报必接,迅速分解,认真处理,及时反馈。

(一)“12319”热线分为三级平台:“12319”热线服务中心为一级平台;各区(县)、城建口市属各委局办,**电业局及市属公交、出租、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环卫、路灯、路政等单位为二级平台;各区(县)、城建口市属各委办局的下属单位(不包括二级平台中涉及的业务单位)为三级平台。

(二)“12319”热线服务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枢,负责受诉、咨询、下达指令、督查、回访等。对于一般信息,受理员直接与来电者沟通,予以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将信息传至二级平台或三级平台的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落实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12319”热线服务中心,由中心向来电者回复处理情况。

(三)通过语音、传真、电话、短消息、电子邮件、互联网等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12319”热线建设初期,先设立15个受理员席位,可同时受理15条来电信息,每天可处理上万条信息,web服务器可支持上万人同时访问。

(四)实现一个电话对外,把现有的城建业务工作投诉中心、各区(县)、城建口市属各委办局所属的城建管理机构及**电业局集中到“12319”热线服务平台上,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做到受理及时、反应快速、处理到位,形成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服务标识。

(五)市民可采用电话、传真、网络等各种方式向“12319”热线反映问题或求助。“12319”热线服务中心即时受理、快速分派、限时办结、按时反馈,使市民获得及时、有效、热情的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12319”热线服务单位联动机制。各区(县)、城建口市属各委办局所属职能单位、**电业局根据工作需要和服务中心的要求,确定本级服务范围、任务职责、办公地点、办公人员和专线电话,配备必要的设备。各联动单位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接受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执行服务中心下达的各项指令。

(二)建立“12319”热线指挥机制。“12319”热线服务中心、联动单位和快速反应队伍之间通过网络、专用电话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三级平台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逐级指挥,逐级落实,逐级负责,实现指令传递快速、准确、畅通、高效。

快速反应范文篇10

关键词:危机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常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因而研究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进行探讨。

危机与危机管理

关于“危机”一词的含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述。对于危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意思相近。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时间系列的角度分析,危机事件遵循一个特定的进程或是发展周期。危机事件和其他事件一样从最初的发生发展到危机爆发、持续直至结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对于危机管理通常是结合时间因素进行的,即根据危机自身的生命周期,将危机管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危机的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处置措施。

格林(Green)认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米特罗夫和皮尔逊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小时(或危机持续时间很长时的最初几天),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薛澜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在危机到来之前,应当尽量地避免危机;一旦危机发生,则要迅速采取措施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尽量减少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当危机结束后,要迅速进行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并且进行总结学习。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以便预防和控制危机。

如前文所述,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总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处理与公共紧急状态有关的危机事件。主要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建立有效的国家对危机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为应对危机,应当建立健全包括预警和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同时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由于危机事件现实的或潜在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政府必须将危机管理纳入日常的管理和运作中,使之成为政府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仅仅当作是临时性的应急任务。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必须建立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预警机制

危机预警指的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预测和仿真等技术对危机态势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做出前瞻性分析和判断,及时评估各种灾害的危险程度,并给出参考性对策建议,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能尽可能早地发现危机的来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不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来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

预警的任务是在平时进行监测,收集信息,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处理分析,发现某些指标达到预警系统的临界值则需要发出警报。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监测系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和信息传递报告系统,保障对信息的及时准确地监测、科学合理地分析处理和畅通地传递。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应当做好信息监测,将对危机的监测常规化,纳入日常管理中来;在此基础上将所收集到的可能提供危机事件信息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分析并做出预测和决策,做出是否需要发出预警报告的判断,以便发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报告,提高人们对危机事件的警觉,作好应对危机的准备,提高应对危机的应急能力,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快速反应机制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机构,包括军事上的应急机构,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机构。危机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应当强化对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建立一个常设的、相对独立的用于协调危机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和机构的综合协调机制,使我国危机管理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

法律保障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通过制定法律,可以对危机管理中应急机制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规定,维护政府在处置危机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制定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应对危机的原则,有利于增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合法性。危机一旦发生,由于其自身的紧迫性、不确定性,如果指挥决策机构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后果很难设想。系统的法律支持是实施危机管理的有效保障。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整体上看,体系尚不完整。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急机制中各个机构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等,确保其运转实施。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应当加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管理应急反应机制仅仅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入手还是不够的,应当注意加强危机管理各个方面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如海.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