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2:06:02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范文篇1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资源和技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一章党员

第一条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第四条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第五条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向他解释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并向党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

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

在特殊情况下,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

第六条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第七条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

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第八条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第九条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

第十条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第十一条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选举,如果发生违章的情况,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调查核实后,应作出选举无效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

第十二条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

第十三条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

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可以派出代表机关。

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第十四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他们的职权。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上级领导机关不要干预。

第十五条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

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

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第十六条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党员个人代表党组织发表重要主张,如果超出党组织已有决定的范围,必须提交所在的党组织讨论决定,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第十七条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

第三章党的中央组织

第十八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第十九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四)修改党的章程;

(五)选举中央委员会;

(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二十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五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二条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

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每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在下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党的经常工作,直到下届中央委员会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为止。

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根据中央委员会的指示进行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负责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规定。

第四章党的地方组织

第二十四条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五条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查同级委员会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三)讨论本地区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

(四)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这些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

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这些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党龄。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由它选举的委员会的任期相应地改变。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上一级委员会决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出缺,由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二十七条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在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在下届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经常工作,直到新的常务委员会产生为止。

第二十八条党的地区委员会和相当于地区委员会的组织,是党的省、自治区委员会在几个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派出的代表机关。它根据省、自治区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地区的工作。

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

第二十九条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三十条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一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七)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八)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三十二条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

第六章党的干部

第三十三条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十四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三十五条党员干部要善于同非党干部合作共事,尊重他们,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

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非党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三十六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

第七章党的纪律

第三十七条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第三十八条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党内严格禁止用违章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违反这些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必须受到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追究。

第三十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

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各级党组织在决定或批准开除党员党籍的时候,应当全面研究有关的材料和意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第四十条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

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对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上述处分,必须经过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严重触犯刑律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其党籍;严重触犯刑律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由同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开除其党籍。

第四十一条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第四十二条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须受到追究。

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应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作出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

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第四十三条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同级党的委员会相同。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通过,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它的上一级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设纪律检查委员。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党的纪律检查组或纪律检查员。纪律检查组组长或纪律检查员可以列席该机关党的领导组织的有关会议。他们的工作必须受到该机关党的领导组织的支持。

第四十四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同时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涉及常务委员的,经报告同级党的委员会后报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五条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如果所要改变的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已经得到它的同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这种改变必须经过它的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如果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复查;如果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或它的成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情况,在同级党的委员会不给予解决或不给予正确解决的时候,有权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协助处理。

第九章党组

第四十六条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第四十七条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设书记,必要时还可以设副书记。

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第四十八条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党委,党委的产生办法、职权和工作任务,由中央另行规定。

第十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第四十九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

第五十条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

第十一章党徽党旗

第五十一条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课堂学习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实践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因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被普遍关注,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充分自由的、主动积极的创造劳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一、精选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根据课程要求、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学能力的真实水平,选择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例如教学“菱形”时,一位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实践活动:

1.做一做,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

2.说一说,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请问四边形AEFD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剪一剪,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剪出一个菱形吗?你有几种方法?

这些形式新颖且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充满活力,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变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只有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氛围的宽松和谐,教师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我出示了如下问题: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这条直线上有几条线段?如果有4个点呢?n个点呢?然后让学生探讨解决。再把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客车往返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车站,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又应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把数学引入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认为数学离自己这么近,自然转移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达到了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

在初中各科教学中,数学是一门知识性、逻辑性、科学性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再机械地照本宣科,必定使教学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日渐消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数学的内在魅力,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被激发。

三、构建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

初中学生的心智正在健全,因此教师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要适中。学生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碰到一个命题,要习惯于问一问:“它是否是真命题;某个条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某种特殊情况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其他情况还能成立吗?”等等,从而使教学由教师问学生变为学生问教师、问同学、问自己,最终使学生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例如,数学习题:“求二次函数y=x2-x-6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y=x2-2x+1,y=x2-x+2,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好像不存在交点;(3)进而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方法、难度适中,综合性强,思维多样,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试直观分析,似乎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有关,并且提出了初步结论:“当Δ>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无交点。”这时我进一步加以点拨,由此优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会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提炼、发展,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于其中。最后要“温故而知新”,科学地复习,不但可以使已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而且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尽量通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回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逐渐缩短复习所占用的时间。

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坚持学”

课堂学习范文篇3

内容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如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等都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联系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感受愉悦,增强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堂效率;提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如“水中着火”、“美丽喷泉”、“鸡蛋跳舞”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物质的性质。实验是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规范化的操作和富于启发性的解释,强化感知,激发学生探求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引发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水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动手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切一小块金属钠将其表面煤油擦干,用大头针附在矿泉水瓶盖内,矿泉水瓶内盛4/5的水,并把空气挤出,盖住密封把瓶子倒转过来,使钠和水接触反应。点燃生成的气体会发出爆鸣声,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有的问:“点燃时为什么会发出爆鸣声?”……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同学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科学实验现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发挥科学与日常生活广泛联系的优势。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演示马德保半球实验后,拿两个塑料衣钩模拟半球实验,由两位学生做对拉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小,到讲清原理后,再由学生用吸管喝饮料,解释为什么能喝到饮料。这种现象、实验器材取材于日常生活,学生都喜闻乐见,但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在轻松、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真谛。

二、创设激趣情境,培养科学兴趣

了解科学,亲近科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学好科学的前提,但随着课程门类增多,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加之《科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由初期因新奇产生的兴趣逐渐减退。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情形,要求《科学》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1.言语激趣。要对错纵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辨别、分类和解释,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概念、原理、公式和模型,运用精确的、肯定的、果断的、扼要的、逻辑的语言来表达。但是,过分的“术语化”和“理性化”往往使语言失去教学性,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常展开。因此,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有“形”有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揭示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言语激趣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生动、诙谐的语言,极易使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气氛中顿悟到问题的关键。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2、悬念激趣。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悬念,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对新的课题内容更感兴趣,并做好释悬,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学习了“重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学习了“摩檫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物体之间没有摩檫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让学生充分想象,以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检测激趣。适当的测试或竞赛可以驱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向上,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对初中生而言,刚接触新课的学习,外部的刺激往往作用更大。老师、同学、家长对测验结果的肯定、仰慕或表扬,都会成为强烈的学习推动力。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常常对学生更多地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应学会在信任中寄予期望,在肯定中表示婉惜,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督促学生产生下决心学好《科学》的理智感。将测验、竞赛、提问等手段与教师的期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树立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信念,能够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

4、幽默激趣。幽默是一种特殊情绪的体现,是一种品位素质的展示,它必须建立在成熟阅历和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知识在于积累,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先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影视作品的精华中撷取幽默的宝石。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处理不同问题时要把握好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真正体现幽默的魅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三、运用歌诀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不断探索自然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不断研究教材,改进教法的基础上,对一些显得干枯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编制富有韵律的谜语、歌诀的办法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培养能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提高迁移效率。例如在学生复习几种碳单质结构和性质时,课前可提出这样的一个谜语给学生猜:“大哥硬度大,老二层层滑,三弟貌多变”(打一组同素异形体),在学习20号以前的元素时,可把它们编成:“一氢二氦锂为三,四五硼六号碳,七氮八氧九号氟,十号氖气性情惰,十一钠十二镁,十三铝十四硅,十五是磷十六硫,十七号元素便是氯,十八氩气稳定结构,二十是钙钾十九”。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元素的核电荷数,又记住了元素的名称,由此推算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于用途广泛,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极易记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很难掌握,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它编为:“氧化还原看变价,反应前后比一下,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失电子升价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你会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大增。而当你连续几道题都解答不了时,你可能会丧气,失去信心,对学习这科内容也就失去了兴趣。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所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不断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要看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要多高?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并在答对时及时给予鼓励;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回答,使学生都有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有经历成功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都有进步。在教学法中实施“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运用谜语、歌诀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自然科学第四册中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时,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为什么不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空气中还是在湿润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水果为什么会腐烂?待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古老的森林里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动物的呼吸和铁生锈就是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难懂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

总之,不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时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它像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课堂学习范文篇4

学习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局全体党员干部

学习内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有社会或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当代中国,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领导作用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知道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挥,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才能把握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起来。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推动时展进不到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中不断创造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课堂学习范文篇5

关键词:课堂学习管理;中职学校;课堂常规

课堂学习管理,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加入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学习管理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他们中考分数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上课过程中自控力低,容易出现学习问题行为,诸如上课开小差、睡觉、玩手机等,课堂纪律也较为松散,难以管理。社会和家长对中职学校认同度低,加之高校连年稳步扩招,导致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中职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职学校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最为头疼和难以处理的问题。过去的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是研究学生的问题行为,随着研究学者们对课堂学习管理研究的深入和细化,课堂学习管理的观念、方法、侧重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关于中职学校课堂学习管理的文献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结合中职学校特点,从课堂学习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思和展望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课堂管理行为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堂学习管理主要包括建立课堂常规、创设课堂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和纠正课堂问题行为四个方面。现将学者们在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1建立课堂常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各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研究证明,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向学生宣布课堂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且在后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强调和渗透规则,让学生对课堂常规牢记于心并内化、吸收、自觉遵守,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启迪学生的理性和德性自由,升华道德和智慧[1],对于有序课堂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研究者们对建立课堂常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两方面。1.1.1常规的制定。综合研究者们的观点得出,好的课堂常规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简明扼要。课堂常规要尽量简单易懂,要具体化、精确化,让老师和学生对规则的解读和认知能达成一致,尽可能地减少认知上的偏差。第二,可操作性。规则的制订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因此制定常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第三,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常规的制定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认可制定的常规[3]。第四,积极引导。规则制定要以积极引导为主,多用正向言语,比如写“可以做什么”,尽量不出现不准或禁止等禁令性语言。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该生的表现出现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印证了积极向上的期望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1.1.2常规的实施。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规则终究要被淘汰。常规的实施是为了检验规则是否适应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让学生能真正地去践行。在常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第一,公正公平。教师要扮演好公正人员角色,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坚持标准,按规则办事,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第二,不断强化。我国学者刘红认为,可以通过复述来强化常规的执行。当有违反常规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严格执行,让学生知道违反课堂规定的后果,并不敢再次违反[4]。第三,长久渗透。班级管理与渗透规则要同时进行,坚持不懈,方能始终,才能真正内化于学生心中。第四,共同监督。充分发挥家长、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也加入到课堂常规的监督中来,三方共同监督,及时沟通交流,无形中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常规的必要性。1.2创设课堂环境。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地,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感官影响。课堂环境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要求教室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温度适宜、色调宁静,班级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20~30人为宜。舒适健康的物理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推动作用。心理环境方面,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和乐观向上。相反,在冷漠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也会随之增多。1.3激发学习动机。研究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时,就不会发生其他违纪活动,大大减少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课堂良好行为的维持。教师要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教学设计[5]。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等,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地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第三,掌握好教学节奏,维持良好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掌握着教学进程,紧凑有序的课堂节奏可以把学生带入教学美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6]。1.4纠正课堂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带有的反社会性或破坏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利于他人和社会。对于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三种:第一,正面强化。对于中职生而言,本身受到的消极评价就较多,正面强化更有利于消解、破除问题行为[7]。同时,正面强化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激发潜能、锐意进取。第二,合理奖惩。很多研究表明,合理明智的奖罚有助于班级形成你追我赶、互相超越、积极进步的班风、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维持班级纪律的根本。所以,如何合理、明智地运用奖惩手段来促进班级问题行为的管理,是每一个教师、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好的奖惩制度不应该只是禁止学生做什么,更应该侧重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也要积极帮助他们扫除障碍,达成目标[8]。第三,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是课堂学习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

2反思与展望

2.1研究对象要多样化、有针对性。笔者在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课堂学习管理的研究虽然有很多,但是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管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中职生与就读普高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属于弱势一方,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差,问题行为多,更应该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学者们对中职课堂学习管理的研究应该更加细致、多样化。2.2研究内容要加深。对于课堂学习管理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找出存在问题、剖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层面,对一线教师课堂学习管理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后续研究要深入一线教师课堂,聚焦课堂实际,让研究更贴合教学实际。尤其是对优秀中职教师的研究,把这些优秀教师的管理经验办法提炼概括出来,对广大中职教育一线工作者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明军.从学习共同体到生活共同体的课堂管理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3):3-5.

[2]崔璐.“课堂革命”与学习空间管理变革[J].教育探索,2018(5):10-15.

[3]颜盛鉴,冯建军.论中职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34-35.

[4]邵英伟.中职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8,5(46):163-164.

[5]岳晓丽.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3(6):97.

[6]魏亚琴.课堂管理新思维:合作型纪律[J].教学与管理,2014(9):31-33.

[7]王殿凤.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病历”管理策略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20-21.

课堂学习范文篇6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先进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常流于表面,学科教研氛围平淡,缺乏教学深度和力度,教研质量难以提高;许多教师虽然开展了教学改革,但方法较少、策略不清,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致使课改效果不佳。

而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关注量化和评价性;四是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有哪些呢?通过学习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规范备课,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备什么?课程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思。之后由备课组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全体参与,群策群力,智慧共享,共同提高。

2.诱思探究,提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课堂学习范文篇7

关键词:课堂阅读;自主学习;现实意义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洪流中,研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备会读书、会质疑、会释疑、会品味,从而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会读

所谓会读,关键是把学生当作主体,教以方法,给予时间,通过反复、系统的阅读实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指导的义务,而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力,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思索,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也不必拾人牙慧,机械地读老师咀嚼过的东西。此种读虽读而不算读,而求能力提高,更是难矣!而要达到会读这一目的,一定要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地静静地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评,边读边问,才能使学生能动地反映,自主地、创造性地去读书,教师在关键处指导一下读书的方法,便于形成规律,提高“自能读书”的能力,这才是任务所在。如扫除障碍通读→了解大意再读→分析理解细读→反复吟味熟读→比较品味赏读。布置读的要求,每一次读都是思考的过程,都是提取信息,进行信息分析加工的过程,旨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自读习惯:1.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法进行自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以帮助通读,学会分段规律,理顺读书思路,理清文章脉络,以帮助了解读、学质疑、释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和概括、归纳的规律帮助细读。提高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钻研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所以,读是前提,读是基础,只有读得仔细、深刻,才能进而问到点子上。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二、会问

有问必有答,在提问的同时已经确确实实地引发了思考,因此要教会学生发问,培养独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真正学会提问,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平时课堂教学中认真地抓。1.让学生愿问应该说,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既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提问题,不论学生提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对或错,都不应嘲笑批评,而应鼓励表扬,修改指导,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题;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疑问要适当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并讨论研究。让学生明确,能提问是动脑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2.让学生问对在愿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老师对学生提问要作出判断,或首肯,或纠正,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或提时间,或提对象,或提事情……指向要明确,不含糊。3.让学生问好在问对的基础上,更要求学生提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值得分析、推敲、品味甚至触及中心问题,所谓问到点子上。不仅仅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要问问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这个段(探究性),到了这一步,学生才算学会了提问。相信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培养,学生的设疑、质疑会从问“是什么”过渡到问“为什么”,从浅显的表层的疑问趋向较深层次的探讨。当然,提问的时间还要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如教学开始的质疑,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把容易解决的先解决,重、难点在分析讲解时解决,使教学有的放矢。教学中的随机提问是让学生在有问题就提出,在讲课中共同分析、探究。离题太远的待课后解决。教学结束时的总结提问,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

三、会答

会答的基础是会问,而会问的目的是要实现会答。纵观小学阶段,不管在口头还是书面,回答过无数的问题,训练了无数次,理应熟能生巧、对答如流了,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整地、有条理地回答问题,有的甚至回答时文理不通、思路不清楚甚至文不对题,而在试卷的课外阅读部分的回答问题普遍得分率不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只是教一题会答一题呢?恐怕这与教师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答问能力的训练、答题方法的指导、答题学生的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提问与答问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般情况下,有问必有答。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了解教学情况的一个方面,答问是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城然,精心设计好提问对提高教学效益不无好处,但对实现整个教学目的来说,它只是完成整个任务的一半,如果问设计得再好,但学生答题能力太差,其课堂教学的效果显然会逊色不少。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的答问呢?1.就像写作文前要审题,回答问题前也要分析问题,通俗地讲,如果题意都明确,岂非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而要审清问题,必须做到三审:(1)审大类是问“什么型”的只作出判断就行(如什么是“火烧云”?)是问“怎样型”的要进行完整的叙述和描述(如“火烧云的形状、颜色怎样?”)。是问“为什么型”的要进行全面分析,说明理由,说清因果关系(如“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色彩?”)。(2)审题眼作文题有题眼,问题也有题眼,说穿了,就是关键词,找到关键词才能进行理解,并针对题目回答。(3)审层次,也就是审清问题的数量和范围。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单个的,有许多是复合型的,包含着许多小问题,学生常常因为粗心或审题不清,顾此失彼而失去完整性。2.引导学生掌握答题的一般步骤(1)先读题目,明题意。要求能读懂题目,明确题目的意思知道问什么。(2)深思考,找答案。确定答题的范围及内容,求得答案的准确性。要求细读文章,深入思考,有的答案在文中较明显,有的要通过内容再分析。(3)理层次,说答案。对思维材料进行组织,有逻辑、有步聚地表述,即使是文章中找得到的答案,也要组织好语句。回答时有条不紊,力求完整连贯。“什么型”的问题以判断句回答。“怎样型”的问题,用总起分述表达。“为什么型”的问题用因果关系形式表达。

课堂学习范文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上完全依赖于教师,成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而不懂得自己去获取知识,更不能有所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较死板,不能够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学生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懂得学习、能够创新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更加熟练的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体会。现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很少参与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即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是战战兢兢。这和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教师的威严对学生形成了一种震撼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课堂教学的气氛严肃、紧张,学生们在教师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出现错误受到教师的责罚。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应该从改善教学氛围人手。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并敢于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严肃的课堂教学情形,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才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被激发。教师要做到和学生融洽相处,和学生交朋友,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当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够一味对学生进行斥责;当教师出现错误时,允许学生进行纠正。只有在这样民主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才会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当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新课改顺利推进的教学方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当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只有把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切实结合,才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才能够有主动进行知识探究的激情。例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黑板的形状。然后设想如果我们给黑板加上一个边框,需要多长的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出材料的长度?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们都积极进行探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获取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更加强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一切问题的探究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课堂学习范文篇9

关键词探究、实验、猜想、开放题、问题情景、归纳、类比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同时能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现有教学经验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充分尝试历经困难之后获取数学知识,比起教师的详细讲解所获得知识,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他们获得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观察、思考、推导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设计探究性问题。

一、实验探究

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论证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定理(公式、法则)是靠实验、观察、操作、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再论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

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任意滴一滴墨水,接着按任意方向对折纸,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滴墨水印的形状与折纸的位置关系。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与观察,既落实教学内容,有活跃课堂气氛。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是57101215,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个三角形,由实践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比较,趣味盎然的进行学习。

从另一方面说,数学概念的本身大部分通过实践、猜想而发现、发展。如学习完全平方,学习勾股定理进行拼图,可强化知识形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二、猜想探究

猜想探究凭借直觉获得感性认识,它常以观察、联想、延伸等思维为基础,根据以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是创造性活动的重要途径。

用《字母表示数》一节中,教师出这样问题:在下面由火柴拼出的一列图形中

……

1)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2)第5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3)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4)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这样设计,通过不同图形,不同方法的计算,猜想、寻找规律,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复习课中,提出:“钟面数字问题”,钟面上所有的数的代数和为零。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解答——讨论研究、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提出变式问题,深化研究——教师总结或提出更一般化的问题的教学活动。由问题所反映的各种教学规律:(1)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只有当这些的正数的绝对值等于负数和的绝对值时,这些正数和负数的代数和为零;

(2)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如果把某数变号,那么和的绝对值就减少这个数的两倍。

(3)答案的对偶性,由(1),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其代数和为零时,将所有的数变号,这些数的代数和仍为零。

由问题所反映的数学方法:

(1)列举答案是穷举法。要求答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由具体答案归纳为数学数学过滤的抽象方法;

(3)将具体问题推到一般的方法。

三、开放题探究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就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内容开放性,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和一般性的。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决。有些问题答案常常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答案,但这样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

课堂学习范文篇10

近年来,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健康全面发展。翻转课堂为我们能够更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内,有关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翻转课堂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深度学习是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翻转了传统的教师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程序,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不断进行深度学习的开展。持第二种观点的认为,深度学习是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蓬勃开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存在翻转课堂的形式化、知识碎片化等问题,致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而将深度学习作为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就能弥补翻转课堂所存在的这些问题[2]。国外研究与国内第一种观点一致,认为翻转课堂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国外一些专家还对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分析。还有专家通过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亲身体会,总结归纳出翻转课堂真正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学习投入程度更大,特别是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对理论知识理解。综上所述,翻转课堂能够很好地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的内涵理解

深度学习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应该具有灵活性。灵活性要求学习者不能机械对知识简单记忆理解,强调学习者勤于思考,主动积极、灵活多样,多角度的学习方法,寻求各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进行有效地加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批判性学习的思维,强化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第二,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深度学习的高投入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多维度的积极主动学习,即从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内在动机充分地被激发,不断寻求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批判性综述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应有自己的创新,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强调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锻炼,准备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比如,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能力,对知识内容的综合评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比较有很多优越性,如表1所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克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研究式学习,学生认知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翻转课堂理念是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和认知加工,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进行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是把握方向的引路者,科学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不断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各方面的提升。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一般理解,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教学目标作为衡量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与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授课前,要求学生要对课程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方面目标,还要兼顾人际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标,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以后能有效掌握更多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应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课程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总目标,后者是前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课程、单元以及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应对知识的结构把握到位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课程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效合理地问题设置,特别是每部分的章节的重点问题,必须强调到位,让学生细心研讨。针对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必须更加专心研学,努力探求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力争突破难点。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研学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向,促进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学习,即问题驱动[4]。问题驱动能够达到促使学生明确研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深度理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具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要求在设置学生学习内容中必须充分体现。即教师必须科学系统地编排设计教学内容,要在结构、层次以及一致性三个方面恰当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通过研学整合为完整系统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能够促使学生高效率学习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活动,不论哪一种活动形式或联合的形式,都必须能够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效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发展多方面能力[5]。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教学活动设计,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将翻转课堂变成简单的教师与学生位置的互换,缺乏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教学活动设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关键能力。高阶思维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运用特别需要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营造和设计。教师必须营造学生积极研讨、平等和谐的翻转课堂学习气氛,设计的教学问题既要有层次性,又极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开拓思维,不受限定地开放性思考问题。第三,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的系统性。深度学习可以说是系统性过程,又是学生学习知识持续积累的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研讨交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特别注重课前和课中学习的系统性。(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否恰当,对持续的翻转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具有下面两个特点:首先,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其次,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总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有效评定,包括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有效沟通能力等。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和课后反思学习三个阶段。针对围绕深度学习中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几个方面各有其特点,如表2所示。围绕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要特别注重评价标准、评级策略和评价目的。第一,在评价的标准方面,教师必须明确地告之学生每次教学任务的目标,同时要对目标和努力达到的结果有量化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为此努力去实现设定的目标。针对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在课前阶段,评价主要是学生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设定的标准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价;在课中阶段,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合作学习过程评价量化表,以此来指导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行为并进行评价;在课后阶段,要本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师要科学设计学习结果检查表,通过结果检查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第二,在评价策略选择方面,教师既要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要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以后的翻转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何丽,汤莉,刘军.基于深度学习的MOOC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1):150-153.

[2]马凯,姜延.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0):97-100.

[3]秦瑾若,傅钢善.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5):12-18.

[4]王昊鹏,王卫东,王娜.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混合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