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收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7:43:05

集中收付

集中收付范文篇1

(一)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相同之处是:

1.两者都能形成单一账户,把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2.两者都以统管政府财政性收支为前提,都是为加强财政性收支全过程的控制,改变监控手段,控制关口前移。

3.两者都以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目标,有利于形成财政内控机制。

4.两者都面临相同的法律问题。目前国内法律不支持剥夺单位核算权,同样亦不支持剥夺单位财务管理权有机构的出纳自主权。

(二)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不同之处。

1.改革的对象不同。

集中核算属于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属于政府财政预算上层建筑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预算执行方式。

2.管理机制不同。

集中核算把单位的会计、出纳都设立在核算中心,由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国库集中收付则是把会计设立在单位,出纳设立在支付中心,通过会计、出纳分离来实现监督制约。

3.账户体系的支撑点不同。

集中核算由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进行二次控制;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预算内资金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以国库为“闸门”进行最终控制。

4.集中收付实现的层次不同。

集中核算是以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其他资金的集中收付的集合来实现政府所有资金的集中收付,即在实现政府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的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集中收付,从而能形成一级政府的资产负债总表和现金流量表;国库集中收付是政府宏观层面实现集中收付,不能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集中收付。因此,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总量小于等于集中核算的资金总量,其一,国库集中收付不包含预算单位的其他资金的收支;其二,从单纯的集中收付的试点单位的运行来看,预算外资金仍然是拨到单位预算外支出专户上后才发生支出,存在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资金账户之外的资金沉淀。

5.运行介质不同,总预算列支方式不同。

集中核算是以资金为运行介质,国库集中收付是以指标为运行介质,未发生实际支付时资金不运动;集中核算总预算以拨款数为列支依据,以拨列支,集中收付总预算以单位的实际支出为支出列支依据,以支列支。

6.财政内控机制的作用力度不同。

集中核算是将财政内部职能部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目标是实现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改头换面,达到治本作用;集中收付是将财政内部资金统管,会计、出纳分离,由出纳来监督、制约会计,只有治标功效。

(三)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联系与转换。

1.集中核算要将单一账户体系的支撑点转移到国库,通过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垫支,实现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

2.集中核算要将运行介质转变为指标,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指标运行;单纯的集中收付要取消预算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专户,实现预算内外的指标运行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改变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

3.国库集中收付必须实现财政内部的核算集中,通过核算集中调整财政内部运行模式,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分块割据,监督制约乏力的局面,形成一级政府的资金中心、财务信息中心,以提高控制和监督的水平。

二、单纯的集中收付模式与转换的集中收付模式比较

单纯的集中收付由于会计在单位,形式上给单位会计主体未变的感觉,因而推行起来阻力相对较小,能够满足集中收付的相关要求,主要反映在库款库外存放为零;指标运行;以支列支;把大量繁琐的凭证、账簿管理工作置于单位;按支出类别确定不同的支出方式,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项目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公务费、业务费实行财政授权支付,零星支出运用小额现金账户;操作上重在分月用款计划和请款制度的规范。从目前试点单位的情况看,一要解决好预算外资金支出集中的问题;二要解决授权支付的约束和适度的自由问题。从试点的情况看,有单位把上亿的资金通过授权支付划至本单位原账户,另一种是所有授权支付都必须到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加盖印鉴,实质成了支付执行机构开单、盖章,是直接支付,预算单位开单、支付执行机构盖章,成了授权支付。总之,凡是要支付都得到支付中心来,适度的自由完全丧失。

转换的集中收付由于建立的基础不同,必须对原有运行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完成的标志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1.以国库为支撑的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

2.预算内外资金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3.预算单位会计主体不变(在资金使用权、财务开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核算体系的构架以单位为单元,即保持单位凭证、账簿自成体系)。

4.指标模式,以支列支而不是以拨列支。

5.各项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商。

转换的集中收付由于具有比单纯的集中收付更大的财务信息底层(包含有单位的财务支出信息),因而能够为其他各项财政改革提供更大的支持,具体地说:

一是有利于充分运用现代生产力发展成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由于会计进行核算的依据绝大部分都是出纳经办的各项收支凭证,集中收付把出纳工作纳入财政支付中心,某种意义上基本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当今电脑广泛的运用条件下,把业务量相对较少的财务工作通过集中收付再细分一次,对于省以下行政事业单位,绝对不能说是进步。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电脑在财务核算方面的成熟技术,也就没有集中核算的产生和当前如此大的覆盖面。

二是有利于完善财政自身机能,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财政内部的集中核算,必然带来财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它的实质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用会计核算制约财务管理,支出的执行监督支出的决定,必然形成全体财政干部参与包括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资金运行全过程的控制机制(即:“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监督制约内控机制)。

三是有利于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载体。转换的集中收付能够同时满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三大主体:部门分类,功能分类,经济分类。在具体实践中,沙市在财政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开发的以沙市运行模式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按这个思路设计的。整个系统的底层是一个三维的表空间(如下图)。

这三根轴加原点构成一个三维的表空间。XOY表空间反映部门与功能分类的关系,从OY轴向X方向,反映各功能分类归属哪些部门;从OX轴向Y方向,反映某些部门收支分属那些功能,形成总预算收支明细账。XOZ表空间反映部门与经济分类的关系,从OZ轴向X方向,反映各经济分类归属哪些部门,形成支持中心总分类账;从OX轴向Z方向,反映某些部门分属哪些经济分类,形成单位财务收支明细账(目前是会计科目一旦经济分类正式出台,在OZ轴会计科目之上再加一级,经济分类就得以体现了)。YOZ表空间反映的是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的对应关系,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支付中心从形式上看处于原点,从本质上看支付中心就是X、Y、Z三轴无限延长而构成的表空间。

四是有利于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形成财政自身完善的机能。

预算评价,实质是财政运行自身优化的内在机能。它的形成与实施,实质是拓展了财政工作领域,是中国财政运行从单摆式重复演变为三者的循环,即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预算,通过评价预算再指导编制预算,再执行预算,再评价预算,再指导编制预算……,使财政运行在三者循环之中实现自身否定之否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态势,提升我国财政运行水平。

但是由于会计处理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相同的经济事项不同的财务人员会有不同的财务理解。如买一包香烟,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招待费,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业务费,还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会议费。三种处理应该说都没有错,各个单位的会计按不同的财务理解做成的会计资料本身就不可比,如果把这些资料摆在一起分析比较,本身就没有可比性,因此分析没有意义。如果实行转换的集中收付,各个单位财务处理集中在少数几个会计人员手中,哪怕是会计人员把会计处理做错了,但他错在一个方向因而具有可比性。因此,转换的集中收付是预算评价能够实施的组织基础,它有助于预算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建立,为政府采购夯实基础,为会计管理改革提供便利,为政府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创造条件等。

三、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转换

这里主要结合沙市的转换加以说明。

1995年元月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开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保存单位基本会计单元的条件下开始运转,这时运行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支付;各单位没有银行账户,在中心内配发内部账户,形成单一账户;政府在核算中心形成“蓄水池”,实施二次调节,解决财政运行中资金调度困难。

1997年6月按照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指导思想,在集中资金之后,集中核算用一整套工作流程控制财政资金的分配、付出和评审,形成内部牵制和控制制度,同时取消各科室财务开支权,从运行机制上形成全局一盘棋。

1999年6月按照国库集中收付的思想,调整内部科室职能分工,以国库为支撑,改造原来的单一账户体系,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纳入工资统发直达个人账户,把社保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纳入单一账户体系,同时开始部门预算编制研究。

2000年正式把全部单位纳入部门预算范畴,正式编制部门预算。

2001年在部门预算正式通过前提下,切换运行方式,改资金运行方式为指标运行方式,同时总预算实行以支列支。在具体操作上,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在指标库内按时间均衡自动下达,专项经费按进度支付,即既考虑项目的实施进度(由业务科室负责),又考虑收入的总进度是否能保证安排专项支出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不出缺口(由国库科负责),这样极大地简化了请款程序,方便单位在保证运转正常的前提下灵活用款。建立局域网,各科室在自己的范围内查阅各单位指标执行情况,设立远程查询系统,各单位在自己的微机上查阅财务状况和指标执行情况,完善全局基础数据库,把文档、供养人员详情、各单位资产、车辆消耗、农民耕地到户状况置于局域网中,实现全局信息资源共享。

四、建议——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1.所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财政机关实行内部集中核算,保证对外推行时运行流畅。

集中收付范文篇2

摘要:随着几起全国财政资金大案的爆发,构建国库集中收付内控制度迫在眉睫,这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面临的又一大课题,这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内控制度的构建的基础、重要性和要点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2008年12月底,湖北潜江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支付科副科长樊红分两次将财政资金580万元转移到武汉,并偕同情夫潜逃,酿成了自全国成立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以来最大的挪用、盗窃国库资金案,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樊红缉拿归案。作为一名国库集中收付局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樊红作案的动机和过程后,认为导致案件发生的除了内在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问题,外部的国库集中收付内控制度缺失却是最大的诱因。2006年财政部就下发了财库71号文《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避免资金安全问题发生,重点就是要构建财政资金内控制度,减少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的漏洞。

一、国库集中收付内控制度构建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个人道德修为。上述案件中的樊红社会关系复杂,交友不慎,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被个人私利冲昏了头脑,对不起党和国家的培养,究其根本就是政治素质不过关,道德品质败坏,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国库管理工作中,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把好用人关,更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日常管理,提高岗位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和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勤政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仰扎根到灵魂深处。作为业务部门,学习教育决不能流于形式,这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遵守一切制度的基础。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作为国库基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樊红作为支付科副科长,从打印凭证到审核到盖章到转款全部一手完成,并且在年底繁忙的资金支付期间十分容易的请假,没有办理任何交接手续,这说明什么?除了制度的不健全,领导也没有充分重视资金安全的重要性,从上到下思想上十分松懈,认识也不到位,才使樊红之辈有了可乘之机,所以要将搞好财政资金安全问题贯穿国库管理工作始终,做到防微杜渐,常抓不懈。

二、国库集中收付内控制度构建的三大要点

(一)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分工。根据国库集中收付流程,主要分为稽核,支付,会计三大块,如何在有限人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岗位,是国库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稽核岗位人员不能兼任支付审核员,印鉴保管员,支付令保管员,其他资金拨款员,系统管理员;支付审核员不能保管和打印直接支付令;系统管理员不得兼任支付岗位,不得保管直接支付令;印鉴保管不能兼任票据保管岗等等。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2.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必须实行AB岗位制度。A岗人员临时离职或因病等原因短期离岗的,由B岗临时A岗岗位职责,AB岗交接必须办理手续,以明确责任。稽核内部可以相互替换,会计岗位可以与支付岗位兼容,各兼容岗位人员需熟悉相互工作。

3.在遵循前两条原则的前提下,精心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结合国库资金管理工作实际,内设总会计岗,收入并详细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银行预留印鉴和印章、银行预留印鉴和付款票据必须分置。

(二)加强内部督查督办力度,严格实行行政过错过失责任追究。好的制度的贯彻执行离不开严格的事后监督。国库管理事项应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职责权限,采用自查、互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首先应明确重点监督检查范围:

1.制度执行方面:有关国库集中收付的各项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

2.会计对账方面:数字的准确性、内容的完整性、对账的及时性,对账单有无如实反映资金活动情况。

3.资金对账方面:资金清算员每日与银行清算,根据银行打印的《支付申请划款凭证》和单位支付令的第二联,打印《财政直接支付汇总清单额度通知单》,核对无误后,资金分性质进入流程清算。资金会计每月与银行对账,查对已达款项和未达款项,对有疑问款项进行必要的清查。

其次应设定监督检查方式及程序:

1.监督检查方式:可设定形式多样的监督检查方式,自查应在确定检查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采取简化程序实施常规性检查;内部交叉检查,国库收付内部要定期进行检查审计,相互了解工作性质和流程,通过检查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细节,查漏补缺,对软件,流程,制度,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监督检查程序:监督检查事项结束后,检查岗位应根据检查情况,提交检查报告,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明确责任,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与建议。监督检查事项形成的各类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三)实现国库工作信息化,加强网络及密码建设

1.要搭建以网络为技术保障的信息系统,尽快实现财政、税务、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多方对账和多渠道监控,并按照宏观经济分析及管理、预算执行控制、财务会计核算等不同需求,生成相应的基础信息,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

2.设置网络密码,系统密码,用户密码,确保资金信息系统安全。国库工作人员都配有独立的工号,进入系统密码自行设定,各自保密,密码设置不得过于简单,并经常进行更换。工作人员离开电脑必须退出业务操作系统,系统权限的设置不得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禁止超过岗位权限挂接功能菜单。

自潜江爆发我国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的首起监守自盗案以来,各级地方财政系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财政资金安全检查,防范于未然,旨在查漏补缺。细化国库管理

,构建内控制度,成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又一重大议题,需要我们参与改革的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去完善和改进。

集中收付范文篇3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1主体不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改变预算执行主体,不改变会计责任主体,确保实行“五权不变”即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自主权不变,单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单位的经济责任不变。

使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按规范的顺序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2规范操作。合理确定县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责。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管理有制度,平安有保障。

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和便利。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3便利透明。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确保改革后新老模式的磨合和转换,依照改革目标的总体要求,4积极稳妥。为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模式。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先试点后全面推开。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要求。

1县财政部门国库管理机构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

2县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开设预算外(非税收入)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用于财政直接支付。3县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包括工资专户、政府推销资金专户等。

分账核算)用于单位授权支付。4县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为预算单位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对单位零余额账户实行总户管理。

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收入和支出活动。5特设专户。经财政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专户。

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逐步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暂时保管县会计核算中心账户,用于记录、核算改革前各单位结余资金收支活动,待资金支付完毕后撤销,以保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相应取消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

(二)规范收入收缴顺序。为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非税收入财政专户。集中汇缴是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有关国库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

(三)明确支出拨付顺序。

把财政支出具体分为:工资性支出,1支出类型。根据财政支付管理需要。即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即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支出;零星支出,即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局部;转移支出,即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

向县财政部门相关业务室(局)提出月度直接支付用款计划,经业务室(局)审核批准后,根据具体用途填写直接支付申请,由县财政部门支付中心审核并向金融机构发出支付令,同时通知金库。2支付方式。依照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适用于工资性支出、政府推销支出、工程推销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其基本程序是预算单位根据年初批复的部门预算。

向县财政部门相关业务室(局)申请月度授权支付用款计划,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适用于分散推销支出和零星支出。其基本程序是预算单位根据年初批复的部门预算。经批准后,预算单位在批准的用款计划额度内填写授权支付申请,经国库支付中心审核后,打印授权支付凭证送金融机构料理支付业务。

由县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法予以明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

三、实施方法

(一)组织准备阶段(2月1日-4月30日)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我县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及相关资金支付方法等配套文件,印制各种传送票据,选择金融机构,落实窗口,装置国库集中收付软件系统,设立国库单一体系。

由县财政部门国库管理科设立总户,对各种专项资金进行清理归并。统一管理。县财政部门各专项资金管理科室(局)根据部门(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提出拨款申请,由国库管理科通过专项资金总户直接拨付到收款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仍由县财政部门各管理科室(局)依照相关要求管理。

(二)宣传试点阶段(5月1日-5月31日)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涉及面广。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行,实行先试点、后全面实施。先期召开实施动员会以及县直单位报账员和县财政部门相关科室人员业务培训会,选择5家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前台支付,后台核算”运作模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完善工作流程,理顺相关关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为改革的全面实施做好准备。

(三)全面实施阶段(6月1日—7月1日)进一步总结试点阶段的经验。

四、保证措施

一项系统工程,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性资金的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重大改革.要切实做好各项配套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财政、监察、审计、人行、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县财政部门设立国库管理相关科室,并根据改革需要调整县财政部门内部各科室职能,实行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成立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行“前台支付,后台核算”运作模式,具体负责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受理、审核、支付和资金清算。待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胜利转轨后,撤销县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收付范文篇4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中心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术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市局的精心组织下,中心支部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要求记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搞好民主测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总结。并将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二是加强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国库改革的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着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三是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围绕市局提出的争创“四型”财政,结合市局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树立财政干部形象。国库收付中心是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是财政部门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外界有广泛的接触,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财政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创“四型”财政活动,积极搞好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服务承诺和文明用语,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塑造业务精湛、明礼诚信、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财政干部队伍。

二、立足本职,抓好日常预算管理工作

中心是收入和支出的综合反映部门,日常业务十分繁重,而且对数据核算和分析的要求很高。因此,一年来,中心全体同志按照年初工作规划,勤奋工作,认真努力,积极做好日常各项预算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完成了2004年度财政总决算编制工作,决算是国民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主要反映一年来的财政收支全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数字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全体同志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自觉加班加点,不言苦,不言累,不计报酬,发扬了崇高的奉献精神,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各项决算编报工作,并及时上报到上级汇审,确保了时间和质量。二是定期搞好财政收支日报、旬报和月报工作,细化收支分析,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数字依据。三是合理拟定和调度财政性资金,确保了干部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并且保证每个月都在15日前工资直达个人账户。四是加大人员管理力度,规范人员变动手续和程序,实施动态的跟踪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人员变动的信息和准度。五是完善直接支付制度,对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工程支出和购置费等实行了直接支付,其他资金实行了授权支付,完善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全年直接支付金额达6亿元。

三、强化职能,搞好协调服务和宣传工作

一是围绕全年收入目标,积极加强内外协调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一年来,我们根据各阶段财政收入的完成进度,多次到国税、地税、局内相关科室了解情况,协调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搞好预测和分析,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数字依据,为确保全年收入目标的顺利完成发挥了职能作用。二是与市审计局密切配合,协助完成了对我市本级财政收支全面审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健康运行。三是协助联系点抓好各项工作。联系点的工作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心的工作力度和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程度。根据年初的安排,我们积极与联系点加强联系,帮助出谋划策,协助抓好收入、发放粮补等各项工作。四是积极搞好财政宣传和调研工作,通过办专刊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策、办法、制度和具体操作规程等。

集中收付范文篇5

一、本级财政部门统一调度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账务处理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政资金的储备情况调用会计核算中心(某些地方称“会计工作站”)“基本户”银行存款,需出具合法的批件和收款收据。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真实记录与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发生的资金往来,单位的银行存款数额则不发生变动。

调出时,

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行政单位)

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事业单位)

贷:银行存款—会计站基本户

调入时,作反方向会计分录。

二、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各会计工作站备用金实有数,核拨部门预算款项的账务处理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拨入部门指标款时(资金没有发生空间位置转移),入账依据有单位收款收据、部门预算和预算审批表。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专项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财政补贴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财政专户拨款

.发生支出项目交由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直接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工资表等。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专项支出

预算外支出

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

——明细科目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授权会计核算中心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其他支出资料等。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专款支出

预算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通过银行划入上述部门预算指标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

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

集中收付范文篇6

根据鄂政发[2001]**号《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县会计核算中心于200*年*月**日正式成立,运行几年来,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基本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为单位临时资金和工程项目建立账户**个,共建立账套***套。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单位的正常业务需要。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核算中心在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统一明细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核算中心“基本账户”合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实现了有效监管。

财会集中核算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位核算到集中核算的顺利过渡,运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直绝大多数单位的认可,基建项目、自收自支单位的会计业务也主动要求纳入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但便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前提下,集中分散的资金有效开展资金调度,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保证了急需支出的安排。

2、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现在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加,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把一些不合法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了许多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减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拨入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大大减少了由于层层下拨资金造成的划拨途中的占压,因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在搞好日常核算的同时,能够及时为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明细科目余额等会计信息资料,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受到了核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4、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的责任心,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户设置混乱,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清理了单位的往来款项,解决了一些单位长期遗留的财务问题。

5、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6、大胆探索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解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体外循环”问题,他们大胆探索,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一并管理的办法。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专户”合并为一个“基本账户”,单位实现的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入“基本账户”后按资金性质进行会计核算。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减少了单位资金划转的中间环节,方便单位操作,缓解了过去预算外资金中的矛盾,节省了人力、物力,净化了收入管理,解决了少数单位为逃避监督而采取的一部分资金打滚进专户,另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作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7、妥善处理各单位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滞后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与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暂行办法》和《**县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电话通讯费暂行办法》,并将各项财务制度规定编印成册,供单位参照执行。

8、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搭建了平台。财会集中核算前,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单位会计人员根本没有会计证,甚至不懂“借贷记账法”,更谈不上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滥用甚至自编会计科目,“流水账”、“包包账”屡见不鲜。财会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确定的报账员进行了资格确认,并且专门组织了业务操作培训。核算中心率先垂范,严格按照《会计法》和有关会计制度设置账簿,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也达到了规范化要求,会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奠定了良好的会计基础。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然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力,个别单位认为单位财务纳入了集中核算,等于进了保险箱,给少数人造成有机可乘,钻内部管理不严的空子,将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发票混在一起报销。错误认为,单位的支出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了就是合规合法的,即使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出了问题,可以推脱责任,也应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二是会计监督依然有盲区存在,如发票内容真实性的监别,核算中心审核报账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是建立在单位领导签批基础之上的;三是少数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不缴存核算中心账户,设立账外账。

三、*县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模式及对接情况

该县属全省**个贫困县之一。为加快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进程,200*年*月成立了国库收付中心。200*年当年**个试点单位的会计业务上线运行,200*年新增上线单位**个,到200*年*月,已经上线的单位为**个,占应上线单位的**%。在上线的单位中完全退账单位**个,预算单位由国库收付中心集中收付会计业务的单位为**个。剩余的**个预算单位计划200*年*月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从而顺利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对接和转规。

按照省财政厅要求,该县将会计集中核算采取积极稳妥地办法与国库集中收付对接,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同时将全县离退休经费、教师工资、政府采购支出、省(市)专款以及专项资金一并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统一支付。

首先对两个中心内部进行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柜组业务分开”的“收付+核算”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设备和技术力量,为预算单位办理核算和支付业务。对于预算单位条件成熟的,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成熟一个,移交一个,将单位核算权返回给预算单位,并为预算单位统一建立了零余额账户;而对于单位业务量小、经费少,单位会计基础差,不具备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单位,实行国库收付中心业务,对于部分自收自支单位、差额单位、二级单位和暂时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继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目前在国库收付(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了*个集中核算柜组,办理集中核算业务;在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个柜组中,同时**个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他们始终做到收付、核算两不误,由于出色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预算单位的信任,多数已经退账的单位纷纷要求将单位的国库集中收付业务退回中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有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从国库集中收付运行的情况看,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的直接支付率达**%以上。授权支付率在**%左右。具体表现为:一是强化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国库支付系统通过一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一套资金集中管理办法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体现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实现预算执行先有预算,再有计划、后有支出。二是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直接进入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三是减少了财政资金支出环节。所有支付业务都由财政预算部门下达分月用款计划后,由国库执行机构开据支付令,银行将职工工资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帐户,其它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及劳务供应商,零星小额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层层转拨,现金流量原则上不再通过单位,单位花钱不见钱,有效遏制了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四是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全过程都受到监督,预算执行实行了由以拨代支向以支列支转变,保证财政预算支出与单位财务支出的一致性。五是根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要求,他们借鉴**市和其它县(市)的作法,制定了《预算单位代扣款项财务操作办法》,由国库收付中心集中开设代扣账户,统一办理预算单位的代扣业务,从而建立并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六是为了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记账工作走上规范化,让财政改革在该县顺利进行,他们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些好的经验,制定了《记账操作办法》,从而完善和规范了记账的程序和作法。

四、该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存在的问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财政革命。由于这项改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并且变动幅度过大,不管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内部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又加上各种实施办法都在试行中,还不够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目前上线完全退账的**个单位的财务情况分析,存在三种状况:一种是能够正确使用软件处理业务的单位**个,占退账单位的**%;二是在国库收付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基本会操作的单位**个,占**%;三是国库收付业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有*个单位,占**%。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国库支付系统的业务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个别单位会计业务处理不准确,导致账务出现差错和报表不平衡,比如“零余额用款额度”帐户是没有余额的,而个别单位却出现了余额。

2、个别试点单位会计档案不规范。从上线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情况看,除部分单位的会计凭证的粘贴,整理、装订符合要求外,个别单位的会计凭证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要求。

3、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小额支出,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无法监督。预算单位购置的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单位通过授权支付的方式支付资金,因此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3、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发生的业务事项处理不及时。导致系统信息采集、会计凭证处理是凭证跳号,这与软件开发设计有关。

4、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国库收付中心把资金支付后,银行返回给单位的《直接支付凭证》记账联,由于没有及时传递,导致单位记账时没有直接支付的凭证。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

第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财务人员虽然都是专职会计,但是还担负着很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专心研究国库集中收付软件的使用方法,产生一种为难情绪。

第二,资金使用程序比以前复杂。以前追加一笔资金只需在预算股办理拨款手续就行了,现在要根据部门预算情况,单位财务人员要跑预算、国库、专业股、支付中心等才能完成资金申报、使用程序;其二,国库收付系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会计人员不知道怎么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核算比较复杂,行政单位取得的其它资金(并非预算外资金),在取得收入时,必须将资金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在使用时必须按照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进行申请,由财政部门有关股室下达计划。按照国库管理制度,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要经过好多程序才能使用,影响了单位办事效率。从而使个别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特殊的任务,不得不采取坐收坐支的办法进行处理。

第三,由于该县从200*年起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在近几年的会计工作中,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只是从事报账业务,大部分财务人员习惯了会计核算中心记账,单位只掌握资金的存量和收支单据整理、报销业务,根本不进行核算。现在把会计核算权返回单位后,单位财务人员又要从繁重的事务中去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是计算机网络化操作,因此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

第四,系统操作不简捷。该系统是方正集团开发的软件,国库收付系统是财政部门刚刚使用的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起手工记账显得死板,更为复杂。如单位往来明细表问题,该软件无法提供一个完整的往来明细余额表。

第五,财政部门对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单位版精通软件操作业务的人员甚少。

五、建议

一是搞好部门预算。细化部门预算是预算单位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的基础,是搞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是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财务人员的素质,确定是否完全退账或由收付中心记账,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辅导,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上线单位顺利完成各项国库收付业务。

四是要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健全网络服务设施,对目前的支付系统,呼吁方正集团要不断进行升级,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集中收付范文篇7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比较

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们现在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会计委派制中深化而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行会计监督,是融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从而引起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改革。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或接近,即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过程监督;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也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许多的共性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区别

财政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许多联系,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停留的位置不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也就是国库,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转轨的途径和办法

财政部2003年的《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妥善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2004年11月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的三点意见:一是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转轨或衔接工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能变,不能再采取将资金实拨到核算中心账户沉淀,形成“第二国库”的做法。二是转轨或衔接的具体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条件比较好或者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过渡措施,可以尝试搞“前店后厂”,即既做支付又做核算的方式。三是转轨衔接工作中有一点需要坚持,就是要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必为零余额账户,将国库集中支付做起来。

根据财政部的决定和意见,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具体情况路子,顺利实现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和衔接,是我们应该抓紧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但是改革涉及面广,配套改革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目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可以说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我市从2001年就开始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几年的运行和不断的改革,我们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库支付制度的一些做法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了单一账户管理。虽然不是国库集中收付制意义上的单一账户,但是同以前各单位的分散账户管理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的好处是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后,财政资金不是沉淀在各单位,而是沉淀在财政部门,一方面保证了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掌握之下,同时也为单一账户的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实现了预算资金的财政管理。记入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之前,不能自行支配资金,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

我们目前的做法虽然具备了一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之前,它不是存在国库中,而是存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二是各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还不是零余额账户。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转轨衔接的构想

根据我市会计核算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同时借鉴一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国库收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衔接融合,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的内设机构可以达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将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或重新成立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它的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说将原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为国库收付中心若干职能中的一个存在。

依据预算执行的需要和内部部门核算的需要,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在现阶段一般大致划分这样几个部门:工资核算管理部、政府采购核算管理部、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部、单位会计核算部、资金会计部、总会计部和银行部,各部门划分不同的职责。如单位会计部主要是承担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成为整个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资金会计则是整个政府会计的总出纳,它不仅核算管理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还要管理核算财政在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存款账户。

集中收付范文篇8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征收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是政府管理制度。尤其是财政、金融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面实施对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更加科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并通过集中收缴和拨付实现对预算单位的控制。政府尤其是财政和金融部门对预算单位控制方式实现了行政干预为主到制度化管理为主,预算制度、国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财政管理制度成为政府管理具体单位的主要方式,政府管理模式适时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政府管理更加法制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如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税收征管法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应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和《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由此可见,以上方面的落实将使得政府管理法规细化,这不仅提高了法制化水平,而且有力促进政府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3)政府管理更加信息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资金集中、收缴集中、拨付集中,必然要求手工处理业务转向计算机处理业务,相应地促使各部门、单位以及相关岗位要实现信息化。

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是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包括:

①预算编制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保证预算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

②收入管理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③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每天的收支和平衡情况;

④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

⑤债务管理系统,全面反映国债发行、偿还和余额情况,通过以上管理系统使各类收支实现高效和安全运行;

⑥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可有效缩短资金拨付到账的时间,提高账户清算业务的效率。

因此,要求财政、国库、税务、人行等部门计算机联网,以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

(4)政府管理职能分工更加合理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前提是要合理界定财政、人行、税务、预算单位等部门的职责,并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银行实为一家的状况被打破,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管理财政制策、政府资金、政府债务、国外援助和国有资产等;中央银行一般负责管理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储备、汇率和币值稳定。

在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定期对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3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保障措施

(1)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他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帐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年度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3)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主要有一下部分组成:

①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

②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帐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

③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

④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

⑤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

国库单一帐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4)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政府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5)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

国库集中支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的流转链条短、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捷,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因此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是,仅有集中支付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绝对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它无法彻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勾结起来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不能根本杜绝腐败现象。

集中收付范文篇9

一、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联系与区别

(一)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相同之处是:

1.两者都能形成单一账户,把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2.两者都以统管政府财政性收支为前提,都是为加强财政性收支全过程的控制,改变监控手段,控制关口前移。

3.两者都以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目标,有利于形成财政内控机制。

4.两者都面临相同的法律问题。目前国内法律不支持剥夺单位核算权,同样亦不支持剥夺单位财务管理权有机构的出纳自主权。

(二)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不同之处。

1.改革的对象不同。

集中核算属于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属于政府财政预算上层建筑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预算执行方式。

2.管理机制不同。

集中核算把单位的会计、出纳都设立在核算中心,由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国库集中收付则是把会计设立在单位,出纳设立在支付中心,通过会计、出纳分离来实现监督制约。

3.账户体系的支撑点不同。

集中核算由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进行二次控制;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预算内资金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以国库为“闸门”进行最终控制。

4.集中收付实现的层次不同。

集中核算是以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其他资金的集中收付的集合来实现政府所有资金的集中收付,即在实现政府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的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集中收付,从而能形成一级政府的资产负债总表和现金流量表;国库集中收付是政府宏观层面实现集中收付,不能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集中收付。因此,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总量小于等于集中核算的资金总量,其一,国库集中收付不包含预算单位的其他资金的收支;其二,从单纯的集中收付的试点单位的运行来看,预算外资金仍然是拨到单位预算外支出专户上后才发生支出,存在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资金账户之外的资金沉淀。

5.运行介质不同,总预算列支方式不同。

集中核算是以资金为运行介质,国库集中收付是以指标为运行介质,未发生实际支付时资金不运动;集中核算总预算以拨款数为列支依据,以拨列支,集中收付总预算以单位的实际支出为支出列支依据,以支列支。

6.财政内控机制的作用力度不同。

集中核算是将财政内部职能部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目标是实现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改头换面,达到治本作用;集中收付是将财政内部资金统管,会计、出纳分离,由出纳来监督、制约会计,只有治标功效。

(三)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联系与转换。

1.集中核算要将单一账户体系的支撑点转移到国库,通过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垫支,实现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

2.集中核算要将运行介质转变为指标,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指标运行;单纯的集中收付要取消预算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专户,实现预算内外的指标运行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改变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

3.国库集中收付必须实现财政内部的核算集中,通过核算集中调整财政内部运行模式,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分块割据,监督制约乏力的局面,形成一级政府的资金中心、财务信息中心,以提高控制和监督的水平。

二、单纯的集中收付模式与转换的集中收付模式比较

单纯的集中收付由于会计在单位,形式上给单位会计主体未变的感觉,因而推行起来阻力相对较小,能够满足集中收付的相关要求,主要反映在库款库外存放为零;指标运行;以支列支;把大量繁琐的凭证、账簿管理工作置于单位;按支出类别确定不同的支出方式,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项目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公务费、业务费实行财政授权支付,零星支出运用小额现金账户;操作上重在分月用款计划和请款制度的规范。从目前试点单位的情况看,一要解决好预算外资金支出集中的问题;二要解决授权支付的约束和适度的自由问题。从试点的情况看,有单位把上亿的资金通过授权支付划至本单位原账户,另一种是所有授权支付都必须到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加盖印鉴,实质成了支付执行机构开单、盖章,是直接支付,预算单位开单、支付执行机构盖章,成了授权支付。总之,凡是要支付都得到支付中心来,适度的自由完全丧失。

转换的集中收付由于建立的基础不同,必须对原有运行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完成的标志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1.以国库为支撑的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

2.预算内外资金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3.预算单位会计主体不变(在资金使用权、财务开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核算体系的构架以单位为单元,即保持单位凭证、账簿自成体系)。

4.指标模式,以支列支而不是以拨列支。

5.各项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商。

转换的集中收付由于具有比单纯的集中收付更大的财务信息底层(包含有单位的财务支出信息),因而能够为其他各项财政改革提供更大的支持,具体地说:

一是有利于充分运用现代生产力发展成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由于会计进行核算的依据绝大部分都是出纳经办的各项收支凭证,集中收付把出纳工作纳入财政支付中心,某种意义上基本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当今电脑广泛的运用条件下,把业务量相对较少的财务工作通过集中收付再细分一次,对于省以下行政事业单位,绝对不能说是进步。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电脑在财务核算方面的成熟技术,也就没有集中核算的产生和当前如此大的覆盖面。

二是有利于完善财政自身机能,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财政内部的集中核算,必然带来财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它的实质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用会计核算制约财务管理,支出的执行监督支出的决定,必然形成全体财政干部参与包括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资金运行全过程的控制机制(即:“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监督制约内控机制)。

三是有利于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载体。转换的集中收付能够同时满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三大主体:部门分类,功能分类,经济分类。在具体实践中,沙市在财政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开发的以沙市运行模式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按这个思路设计的。整个系统的底层是一个三维的表空间(如下图)。

附图

OX轴:部门分类轴;OY轴:功能分类轴;

OZ轴:经济分类轴(目前是会计科目)

这三根轴加原点构成一个三维的表空间。XOY表空间反映部门与功能分类的关系,从OY轴向X方向,反映各功能分类归属哪些部门;从OX轴向Y方向,反映某些部门收支分属那些功能,形成总预算收支明细账。XOZ表空间反映部门与经济分类的关系,从OZ轴向X方向,反映各经济分类归属哪些部门,形成支持中心总分类账;从OX轴向Z方向,反映某些部门分属哪些经济分类,形成单位财务收支明细账(目前是会计科目一旦经济分类正式出台,在OZ轴会计科目之上再加一级,经济分类就得以体现了)。YOZ表空间反映的是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的对应关系,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支付中心从形式上看处于原点,从本质上看支付中心就是X、Y、Z三轴无限延长而构成的表空间。

四是有利于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形成财政自身完善的机能。

预算评价,实质是财政运行自身优化的内在机能。它的形成与实施,实质是拓展了财政工作领域,是中国财政运行从单摆式重复演变为三者的循环,即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预算,通过评价预算再指导编制预算,再执行预算,再评价预算,再指导编制预算……,使财政运行在三者循环之中实现自身否定之否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态势,提升我国财政运行水平。

但是由于会计处理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相同的经济事项不同的财务人员会有不同的财务理解。如买一包香烟,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招待费,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业务费,还有的会计人员把它做成会议费。三种处理应该说都没有错,各个单位的会计按不同的财务理解做成的会计资料本身就不可比,如果把这些资料摆在一起分析比较,本身就没有可比性,因此分析没有意义。如果实行转换的集中收付,各个单位财务处理集中在少数几个会计人员手中,哪怕是会计人员把会计处理做错了,但他错在一个方向因而具有可比性。因此,转换的集中收付是预算评价能够实施的组织基础,它有助于预算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建立,为政府采购夯实基础,为会计管理改革提供便利,为政府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创造条件等。

三、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转换

这里主要结合沙市的转换加以说明。

1995年元月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开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保存单位基本会计单元的条件下开始运转,这时运行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支付;各单位没有银行账户,在中心内配发内部账户,形成单一账户;政府在核算中心形成“蓄水池”,实施二次调节,解决财政运行中资金调度困难。

1997年6月按照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指导思想,在集中资金之后,集中核算用一整套工作流程控制财政资金的分配、付出和评审,形成内部牵制和控制制度,同时取消各科室财务开支权,从运行机制上形成全局一盘棋。

1999年6月按照国库集中收付的思想,调整内部科室职能分工,以国库为支撑,改造原来的单一账户体系,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纳入工资统发直达个人账户,把社保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纳入单一账户体系,同时开始部门预算编制研究。

2000年正式把全部单位纳入部门预算范畴,正式编制部门预算。

2001年在部门预算正式通过前提下,切换运行方式,改资金运行方式为指标运行方式,同时总预算实行以支列支。在具体操作上,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在指标库内按时间均衡自动下达,专项经费按进度支付,即既考虑项目的实施进度(由业务科室负责),又考虑收入的总进度是否能保证安排专项支出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不出缺口(由国库科负责),这样极大地简化了请款程序,方便单位在保证运转正常的前提下灵活用款。建立局域网,各科室在自己的范围内查阅各单位指标执行情况,设立远程查询系统,各单位在自己的微机上查阅财务状况和指标执行情况,完善全局基础数据库,把文档、供养人员详情、各单位资产、车辆消耗、农民耕地到户状况置于局域网中,实现全局信息资源共享。(具体转换历程见下表)

沙市集中核算向集中收付转换历程

时间1995年元月1997年六月1999年六月

①党政机关②财政内部③国库

步骤集中核算集中核算集中收付

改造核算改造财政规范政府

目标单位财务管理内部管理方式理财行为

部门财务管理财政管理政府理财

结果方式的细化方式的细化行为的细化

成效变事后控制支出决定与支出政府理财水平提

为事前控制执行分离,形成财高,解决资金调

政内控机制度及财力困难

中心政府理财

性质代办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

四、建议——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1.所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财政机关实行内部集中核算,保证对外推行时运行流畅。

集中收付范文篇10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中心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术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市局的精心组织下,中心支部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要求记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搞好民主测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总结。并将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二是加强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国库改革的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着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三是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围绕市局提出的争创“四型”财政,结合市局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树立财政干部形象。国库收付中心是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是财政部门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外界有广泛的接触,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财政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创“四型”财政活动,积极搞好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服务承诺和文明用语,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塑造业务精湛、明礼诚信、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财政干部队伍。

二、立足本职,抓好日常预算管理工作

中心是收入和支出的综合反映部门,日常业务十分繁重,而且对数据核算和分析的要求很高。因此,一年来,中心全体同志按照年初工作规划,勤奋工作,认真努力本文来自,积极做好日常各项预算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完成了××年度财政总决算编制工作决算是国民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主要反映一年来的财政收支全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数字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全体同志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自觉加班加点,不言苦,不言累,不计报酬,发扬了崇高的奉献精神,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各项决算编报工作,并及时上报到上级汇审,确保了时间和质量。二是定期搞好财政收支日报、旬报和月报工作,细化收支分析,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数字依据。三是合理拟定和调度财政性资金,确保了干部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并且保证每个月都在日前工资直达个人账户。四是加大人员管理力度,规范人员变动手续和程序,实施动态的跟踪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人员变动的信息和准度。五是完善直接支付制度,对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工程支出和购置费等实行了直接支付,其他资金实行了授权支付,完善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全年直接支付金额达亿元。

三、强化职能,搞好协调服务和宣传工作

一是围绕全年收入目标,积极加强内外协调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一年来,我们根据各阶段财政收入的完成进度,多次到国税、地税、局内相关科室了解情况,协调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搞好预测和分析,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数字依据,为确保全年收入目标的顺利完成发挥了职能作用。二是与市审计局密切配合,协助完成了对我市本级财政收支全面审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健康运行。三是协助联系点抓好各项工作。联系点的工作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心的工作力度和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程度。根据年初的安排,我们积极与联系点加强联系,帮助出谋划策,协助抓好收入、发放粮补等各项工作。四是积极搞好财政宣传和调研工作,通过办专刊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策、办法、制度和具体操作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