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6:33:01

就业援助

就业援助范文篇1

上午我们刚刚为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奠了基,现在我们又对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部署,这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构建和谐*,深化“学树保促”活动的具体行动。市委、市政府就是要从这些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刚才,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的意见》,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重要而紧迫的大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长远生计的大事。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新出现了一些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的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失业、待业或离岗状态,成了零就业家庭。这些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十分困难。解决这些家庭的困难,除了发放低保补贴、社会救济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就业再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在“输血”的同时还要“造血”。做好这项工作,十分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这是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责任。执政为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落实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就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一桩桩具体事情入手,排民忧,解民难,让困难群体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就业再就业问题,是城镇零就业家庭最现实的利益,最直接的要求,最迫切的愿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们“执政为民”的责任所在。

第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个社会成员充分就业,有事干、有饭吃,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社会和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维护根本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照顾特殊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同层面的要求。零就业家庭是当前需要特别照顾的特殊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没有他们的生活改善,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我们落实中央《决定》的具体行动。对零就业家庭进行就业再就业援助,对这些家庭本身来说,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激发家庭的内在活力,使这些家庭和谐美好起来;从全社会来讲,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塑造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这本身也是凝聚人心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讲,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在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第三,这是做好社会保障的一项具体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壮大,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项工作还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对零就业家庭进行就业再就业援助,就是迫切需要做好的一项具体工作。一方面,零就业家庭作为城镇中的困难群体,要纳入到城镇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要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体系,要让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这些家庭成员充分享受社保政策,通过帮助他们获得就业岗位,通过支持他们自主创业,使他们的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不仅是为这些家庭提供保障,也是在为我们的社会稳定和谐“上保险”。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周密安排,尽心落实,坚决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好,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要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关注民生民安促进社会和谐,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三轮车治理、拆除违法建设、城建“三做”、“打抓破”、狗患治理等),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广大群众肯定。这次我们组织实施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要为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

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的要求是实现“两个零”目标。一是近期“归零”,即在明年春节前每个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让现有城镇零就业家庭数“归零”;二是“动态为零”,即对今后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援助一户,确保3个月内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长期“动态为零”。实现这“两个零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的目标任务,对照《意见》要求,逐条逐项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一,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据前段时间初步调查统计,我市有零就业家庭2348户,涉及6875人。零就业家庭情况是动态的,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经常性的摸底调查工作。各县(市、区)要确定专门人员,按照“管理到人、服务进门”的要求,深入到社区、街道,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其家庭成员、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技术技能、就业愿望等情况,建立统一的登记台帐和数据库,绝不能漏登和错登一个零就业家庭。

第二,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关键是要有就业岗位,这是前提和保证。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按照“五个一批”开发就业岗位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保健)和“三大管理”(物业、车辆、公共)等就业岗位,通过资金扶持、提供场地等方式,“扶上马、送一程”,最大限度地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稳定就业。市、县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视情况至少提供1个就业岗位、安排1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要继续搞好“结缘工程”,开展好“一对一”帮扶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零就业家庭。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发展期,其中就孕育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挂在心上,抓在手上,就一定能够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努力开辟就业岗位的同时,一定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裁员行为,加强对企业裁员的宏观调控。企业在裁减人员时,要认真了解和掌握拟裁减职工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尽可能避免裁减其配偶及家庭成员已经失业的职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下岗。

第三,切实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在《意见》中,对就业援助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这项工作,更体现着各级各有关部门、广大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零就业家庭,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责任。各级各部门必须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地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要切实坚持好“三突出”原则: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中,要突出零就业家庭安置;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中,要突出考虑零就业家庭;在落实社保补贴中,要突出照顾零就业家庭,优先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特别是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要切实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提供、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发放等扶持政策。各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尽最大可能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努力为建立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帮助零就业家庭的良好局面

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一项需要带着感情、责任和义务来完成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全社会都要伸出援助之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办困难群众之所需,尽心竭力、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办好。

要落实责任。维护群众利益,责任重于泰山。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困难,各级政府义不容辞。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就业目标总体规划,逐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为做好这项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我当组长。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哪个县(市、区)、哪个部门做不好工作,“一把手”要向市政府有个交待。

要形成合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可以说涉及各部门、各单位,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做好承担的工作。劳动保障部门是主管部门,也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或提出解决方案。财政、税务、工商、教育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要主动配合,为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创造条件。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要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搭桥出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协调联动,努力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就业援助范文篇2

市人社局同志就我市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总体工作部署进行了安排,刚才。人社、农委、科技部门也就相关政策作了详细解读,对我市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政策措施等都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全面推进该项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摆在关注民生的重要位置来抓

就业是我市全面推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六有”民生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最根本的民生,我们在城市实现零就业家庭后,根据我市城乡统筹加快加速,既又推出了促进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创业工作。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没有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就会有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通过这次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里我要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各区(市、县)要成立相应的就业援助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人员安排和经费保障,及时组织召开本地的动员大会,认真传达相关政策文件和本次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要明确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保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本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的制度措施,指定一个职能部门或专人负责工作协调、政策落实、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

第二,各区(市、县)和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立足本单位、本部门职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详细情况,结合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创新援助措施、确保援助实效。正如刚才小宝同志所说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散居农村、信息闭塞、文化不高、没有技能,但他们都有强烈的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的愿望,我们必须深入农村,走进农户,和农民交谈,与他们沟通。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查民情、知民意、懂民心、解民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各项援助工作措施更实际、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第三,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主要分布在农村,实施就业援助工作也主要是依靠乡(镇)和行政村两级。近年来,随着各项工作的下沉和前移,乡(镇)和行政村已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工作,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各区(市、县)在分解目标任务、分配工作职责时不能过于简单化,加重乡(镇)和行政村的负担,能由区(市、县)承担的工作要保留在本级,而且各项就业援助工作安排要尽量简单清晰,要便于基层理解和执行。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不要只是给基层下目标、分任务、提要求,要多做调查研究,多出点子,多协调指导,要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不能过散、过乱、过繁。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文件印发了,会议也召开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围绕援助目标,发挥各种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取得实际成效。我想,在推动援助工作落实中,要特别注意四点:

第一,切实做好宣传工作,这是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刚才,小宝同志已经对宣传动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在这里再补充强调一下。各区(市、县)和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开展各项宣传工作过程中,除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现代媒体进行必要的宣传报道外,由于农村情况差别很大、分散,有的地方可能还没有电视、广播,因此我认为采取相对传统一点的宣传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说,编印宣传小册子发放到农户手里、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到村寨、在村里设立宣传橱窗或公示栏,这些形式才是最贴近农民、最容易让农民接受的,同时可清除信息盲点。而各级各部门在编印宣传资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考虑到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用语,要让我们援助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要通过宣传,让我们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让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知道他们能享受哪些政策?能获得什么服务?到哪里去咨询和办理?

第二,基础工作要做实做细,只有通过强化基础工作,才能在全面了解掌握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援助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要摸清全市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底数,掌握他们的就业、培训、创业等具体意愿,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制定实际可行的援助措施,这样才能是援助工作有效;二是要健全完善基础统计台账,真正做到“一户一档”,要翔实记录每户家庭的援助情况,(如培训后的创业等)这一点要严格实行村对乡(镇)负责、乡(镇)对区(市、县)负责,区(市、县)对市负责的信息传送和情况反馈制度;三是要定期不定期对已援助的家庭进行回访和跟踪服务,全市1166个行政村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充分发挥作用,随时掌握援助工作是否到位,援助对象是否有其他需求,要使我们的援助工作形成常态,达到效果。

第三,要建立形成全市共推、共助的就业援助机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三县一市”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相对集中,占全市的比重较大,而南明、云岩、小河、高新、金阳这些区的城镇化水平高,几乎没有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但这并不是就意味着这些区在该项工作上没有任务,这是不行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既然是一项全市性的工作,我们就要有大局意识、形成合力,经济条件好、援助对象少的区(市、县)企业数量较多、岗位增长空间大,你们要发挥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主动为帮助援助对象较多的区(市、县)提供岗位信息,摸清底数后,市人社局要根据这些情况,安排指标吸纳安置人员就业,由此形成工作合力。

第四,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有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紧密关联的职责,你们手里面都掌握着一定的政策、资金或岗位资源,你们要在该项工作上给予各区(市、县)大力支持,结合工作需求制定专门的援助帮扶措施,在可用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适当的倾斜和照顾,充分发挥你们职能优势,全力推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但是资金使用要统筹,既要确保到位,又要避免重复投入。

三、加强督查,保证进度,确保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各项目标任务高效有序推进

首先,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督办督查局,研究制定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具体考核标准和办法,将援助工作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加强督办督查力度,对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落后、不作为的部门,要对其进行通报,并对分管领导进行问责,通过强化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进度。

就业援助范文篇3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坚苦人员就业援助任务,依据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部中国残疾人结合会《关于展开2012年就业援助月运动的告诉》和省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厅省残疾人结合会《关于展开2012年就业援助月运动的告诉》的布置,于2012年元旦、春节时期,在全市组织展开就业援助月运动,协助各类就业坚苦人员和残疾注销赋闲人员就业。现就有关事项告诉如下:

一、运动主题

帮扶到人、岗亭到手、政策到位、效劳抵家。

二、运动工夫

从2011年12月下旬到2012年1月中旬。

三、援助对象

(一)契合认定前提的就业坚苦人员,重点包罗长时间赋闲人员,积年积聚的未就业高校卒业生,零就业家庭中的注销赋闲人员,局部与国有企业和谈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坚苦企业下岗赋闲人员,就业坚苦的被征地农人。

(二)残疾注销赋闲人员,个中重点是残疾大中专卒业生、家庭贫穷和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

(三)各地确定的其他重点援助对象。

四、任务目的

(一)辖区内每一位契合前提的就业坚苦人员都可以获得注销认定,并归入到本地就业信息监测准则,完成实名制的注销治理和援助效劳。

(二)辖区内每一位未就业的援助对象都可以获得至少1次职业指点、3次职业引见效劳;零就业家庭中至少1个注销赋闲人员在运动时期完成就业。

(三)辖区内每一位契合政策前提但未享用相关搀扶政策的援助对象都可以实时享用到政策。

(四)辖区内每一位有就业才能、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可以进行注销,获得“一对一”的就业效劳,个中契合前提的残疾人可以享用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保险补助政策等残疾人专项就业搀扶政策。

(五)辖区内的居民可以调查到国度和当地的就业搀扶政策首要内容和本次专项运动的展开工夫、效劳内容,每一位援助对象都可以调查到详细援助内容和相关政策。

五、运动要求

(一)要高度注重,增强指导。此次就业援助月运动由省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厅与省残疾人结合会一起组织,市、县(区)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部分与残联一起推进。各级要高度注重就业援助月运动,实在增强组织指导,一起研讨制订任务方案,提早协调落实专项运动所需经费和相关政策资金,组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效劳机构、残疾人就业效劳机构具体展开就业援助月运动,并实时互相沟通任务发展状况。

(二)要健全机制,强化效劳。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效劳机构、残疾人就业效劳机构要树立完美人力资本动态摸查机制,在辖区内进行具体普查,摸清各类劳动者的底数,特殊是就业坚苦人员的状况和就业需求,注销造册,树立台账,完成对就业坚苦人员的动态治理。要在2012年元旦前,深化底层摸查援助对象面对的实践坚苦,紧紧环绕他们的就业需求,制订针对性的详细帮扶方案,以具体施行效劳承诺准则为抓手,立异运动方法,强化效劳办法,凸起援助成效,实在协助一批就业援助对象完成就业、不变就业。要树立完美就业援助任务绩效审核机制,对就业援助任务进行综合评价,鼓舞进步前辈,带动后进,使就业援助任务有更新的开展。

就业援助范文篇4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发挥公共职介服务对就业工作的推进作用,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8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劳社部函[**]250号)和我厅《关于做好2008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苏劳社就管[**]34号)要求,现就统筹做好2008年全省公共就业援助帮扶联动招聘活动作出如下通知:

一、围绕就业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活动招聘周活动

全省公共职介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就业中心工作,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是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全省联动专项招聘周活动。

(一)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招聘周活动。

1、时间安排:1月18日-25日,其中1月18日启动举办“‘迎新春·送温暖’再就业援助帮扶全省联动招聘活动”。

2、活动内容重点:一是做好活动前期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现场招聘活动具体援助措施;二是拓宽就业岗位信息采集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发就业岗位,保证必要的岗位数量;三是大力宣传“两法”和就业援助政策;四是做好援助对象的跟踪推荐就业工作。

(二)春风行动招聘周活动。

1、时间安排:2月17日—2月23日,其中2月17日启动举办“春风行动·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援助帮扶全省联动招聘活动”。

2、活动内容重点:一是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张挂“两法”宣传画,公布举报电话等,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二是免费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引导服务;三是有选择地组织用工规范的用人单位与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面对面洽谈。

(三)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1、时间安排:2008年5月的第三周,其中5月11日启动举办“全省民营企业大型联动招聘专场活动”。

2、活动内容重点:一是积极与工会、工商联共同联动,岗位信息收集工作以工商联为主;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三是做好招聘活动和政策落实的宣传工作。具体内容和要求将根据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另行通知。

(四)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招聘周活动。

1、时间安排:9月7日—9月13日,其中9月7日启动举办“全省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帮扶大型联动招聘专场活动”。

2、活动内容重点:一是做好活动前期宣传,大力挖掘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平台,提高信息质量,将网上求职招聘与现场求职招聘结合开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中毕业生的援助帮扶力度,优先推荐就业,落实就业援助的相关政策,提高帮扶实效。

二、强化突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专项联动招聘活动

为适应公共就业服务新要求,在重点开展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招聘周活动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突出主题,开展各类主题性专项招聘活动,推动公共职介活动得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成效地开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

(一)纪念性节日专项招聘活动。

1、“迎三八·架金桥”女性援助招聘专场活动。(3月7日)

2、“迎五一”全省大中专、职技校毕业生供需洽谈招聘周活动。(4月下旬)

3、与民政部门、部队联办“八·一”拥军爱民大型招聘专场活动。(8月1日)

(二)专业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

1、三资企业中高级技能人才招聘活动。(10月中旬)

2、与教育、人事部门联办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活动。(11月下旬)

3、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招聘活动。(12月下旬)

以上活动的具体举办时间和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三、加强部署引导,切实推动各项联动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全省联动招聘活动作为全年公共职介工作的重点,突出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加强领导,认真筹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活动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形成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成效突显的工作机制,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大力宣传,扩大提升社会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联动活动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结合开展联动活动,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等劳动保障政策,进一步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服务为民的形象,不断扩大全省联动活动的影响力。

就业援助范文篇5

为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要求,省政府认真研究措施,制定政策,20*年以来已解决了14.3万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但是,部分已就业人员的就业和收入还不稳定,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性决定了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期性。同时,解决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安居乐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紧迫任务。为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20日内确保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各级政府要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要求,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在棚户区居民回迁小区积极组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确保20日内为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稳定的就业再就业。

(二)稳定就业标准。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三)完善零就业家庭的申报登记制度。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居民家庭成员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或离岗状况的家庭。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实行家庭申报、社区核实、街道认定制度。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将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和相关扶持政策告之于民,居民持有效证明到居住地社区进行申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对居民申请进行登记,并对申请居民家庭的就业情况进行核实,将核实情况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由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对零就业家庭进行认定。对被认定的零就业家庭要采取适当方式向社区居民公示。

(四)实施动态管理。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市要进一步规范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定,统一认定程序,建立统一的登记台帐和数据库,并及时调整、更新,实施动态管理。

三、加大组织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五)加大政府组织力度,购买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拓宽开发公益性岗位范围,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在继续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有组织地开发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集中连片回迁小区物业管理、病残疾人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更多合适的公益性岗位。对被安排在上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标准按辽政发〔20*〕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地方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按规定标准支付两项补贴。

(六)调动机关及事业单位积极性,腾出一批后勤服务岗位。继续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后勤服务岗位进行清理,把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岗位腾出来,优先安排其就业再就业。

(七)利用改造棚户区腾出的土地,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改造棚户区腾出的土地,通过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安排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八)发展多种就业形式,拓展一批就业岗位。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建设无围墙工厂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手工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发展,拓宽家庭手工业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家庭手工业规模,使有劳动能力但受一定条件限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居家实现就业再就业。

(九)建立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岗位。各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创建一批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各级各类基地,并对基地给予一揽子政策优惠,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提供即时的岗位保障。

(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组织输出一批人员到外地就业再就业。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组织劳务输出职责,进一步加大组织输出工作力度,探索多种就业方式,建立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延伸就业和维权服务,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各市、县(市、区)要定期组织面向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的输出活动,劳务输出的岗位需求信息,认真落实劳务输出奖励政策,引导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到域外就业。

四、突出重点援助,认真落实就业援助政策

(十一)各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在政府开发的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就业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回迁小区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由省市两级财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用人单位为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含个人应承担部分),给予全额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对资源枯竭矿山比较集中的抚顺、本溪、阜新、朝阳四个困难地区,纳入省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的,省财政按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70%给予补助。

(十二)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就业和培训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对居住偏远、生活困难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参加普惠制就业培训的,用人单位或培训单位可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的比例提高岗位工资或培训补贴标准,用于解决其就业中的特殊困难问题,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

(十三)对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建立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市场和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基地的,其建设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筹集,并纳入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不得在再就业扶持资金中列支。

(十四)对棚户区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创建市场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其从事货物(含农产品)销售、提供应税劳务达不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收入,暂免收个人所得税。

(十五)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以家庭手工作坊方式从事手工编织等收入,以及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经纪人收购并销售手工业产品收入,比照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每户(人)每年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8000元。

(十六)对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创建的再就业基地,凡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按实际招用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每人每年定额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4800元。

(十七)推广抚顺市政府做法,各市政府要积极开展有培训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子女免费技能培训,所需经费按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五、强化源头控制,建立预警预报制度

(十八)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失业调控。各地要加强对企业裁员的宏观调控,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有关规定,尽可能避免裁减家庭成员中已经有失业人员的职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失业(或下岗),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指导,严格备案制度。

(十九)制定并及时启动援助预案,保证及时再就业。各市、县(市、区)要制定棚户区下岗失业预警预案和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警戒线。对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接近警戒线时,及时启动援助预案,实施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援助,防止棚户区改造回迁小区下岗失业人员规模过大,因就业困难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六、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增强就业援助功能

(二十)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回迁地区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居民已经回迁的小区,要在回迁后一个月内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暂时不具备建立工作机构条件的,要成立临时性机构,负责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尽快建立工作机构,为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做好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统筹规划好回迁小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回迁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包括5万平方米)的小区,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设立固定的服务场所。

(二十一)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功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定期走访居民家庭,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就业状况,及时发现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并负责为零就业家庭提供“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服务。积极推进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进社区,使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一条龙”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已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解决其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就业援助政策的落实。

七、强化领导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二十二)明确工作责任。确保20日内为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实施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认真制定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确定经常性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省委、省政府对全社会的承诺落实到位。市、县(市、区)政府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和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了解和反映扶持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活动,及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推动这项工作发展。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认真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合理安排资金,及时拨付,加强资金管理。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零就业家庭子女的就业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体系优势,积极开展富有自身特点的就业援助工作。

(二十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一把手是本地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援助工作的相关部门是责任单位。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兑现就业援助的承诺,对于没能兑现承诺,或没有达到稳定就业标准的,以及棚户区回迁小区下岗失业人员因就业困难引发社会问题的,要追究有关地区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四)建立通报调度制度。省政府实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援助月通报和调度制度,通报调度情况同时抄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协以及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通报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将通报调度情况抄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各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按规定及时汇总上报工作报表。

(二十五)实施检查巡访制度。省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市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援助工作进行巡视和暗访。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定期巡视暗访制度,每月要对10个社区的就业援助工作进行巡视和暗访。在街道社区自查和互查的基础上,省、市、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就业援助范文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是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把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实抓好,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援助任务。

二、摸清底子,规范程序

(一)准确掌握全市“零就业”家庭基本状况。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工作站的职能作用,深入街道社区,逐户走访调查,摸清“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要做到“四清”,即:下岗失业情况清、家庭经济状况清、个人技能素质清、本人就业愿望清。要逐级建立健全基础台帐,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及时登记,确保调查摸底工作不漏一户,不错一人。

(二)摸清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省驻安单位临时性、非营利公益性服务岗位供需情况。按照《安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规定的公益性岗位范围对象、管理原则,逐单位摸底统计,各有关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和拒绝。

(三)对“零就业”家庭进行核查认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零就业”家庭认定条件是:家庭成员中无一人就业,或虽有一人就业,但就业不稳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援助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企业下岗职工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登记工作由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负责。具体认定程序是:

1、“零就业”家庭成员凭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申请登记,并提供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提供低保证明。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应在申请人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公示工作(公示时间为3天),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由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汇总报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3、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在接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上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签发确认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帮扶措施,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在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或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三、强化服务,落实政策

(一)全市公益性岗位分别由市、县区政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纳入劳务派遣范畴,重点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

(二)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援助政策。对“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不能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要进行失业登记,并核发《安康市失业人员登记证》。要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帮扶。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不限次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对无一技之长的,结合其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组织参加技能培训。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提供创业培训服务,相关部门按照规定提供相应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支持,帮助援助对象成功创业。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民政部门要将其纳入低保。对“零就业”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愿意参加技工学校学习的,按技工学校或培训机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900元标准予以补助。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给予免费。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确定专人,定期与“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联络,及时了解“零就业”家庭成员生活状况、培训学习、就业意向等情况,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不断充实帮扶力量,强化帮扶力度,动员党员干部与下岗失业人员交朋友、结对子,将帮扶者个人信息与被帮扶者需要援助的内容制作成“帮扶卡”,加强联系深入开展帮扶工作。

四、各司其职,协力配合

“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中、省文件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单位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单位有公益性岗位而没有按要求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要向劳动保障部门就业资金专户按岗每年5000元的标准缴纳公益性岗位援助基金,由劳动保障、人事、财政、监察等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辖区内“零就业”家庭的摸底调查工作,摸清“零就业”家庭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愿望,掌握各项基础信息,建立“零就业”家庭台账,制定好援助计划和方案,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政策研究,提供周到热情的就业服务。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改善投融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劳动密集性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教育部门要做好“零就业”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期满参加技能培训的组织推荐工作。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部门落实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援助不力和有关违规问题。

民政部门要做好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衔接工作。

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所需的各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加大对援助活动的支持力度。

建设部门要在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市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

农业部门要对“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从事山地开发、种植、养殖业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

商务部门要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商贸领域实现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人民银行要指导、督促各金融机构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搞好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税务部门要积极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工商部门要为援助对象申办证照提供便利,并为其提供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

物价部门要做好涉及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对象减免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统计部门要做好就业统计工作,组织开展劳动力情况调查,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机构编制部门要研究和支持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确定就业服务机构的整合方案,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研究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管部门要动员和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工会、共青团、妇联要积极向“零就业”家庭宣传有关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多渠道为援助对象办实事、解难题,引导和扶持援助对象中的青年、妇女创业自强,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五、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承担“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任务的单位,年度考核时,援助对象家庭成员中至少一人一个年度内连续3个月实现就业的视为稳定就业。责任单位应提供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工资清单等相关凭证,资料齐全的责任单位视为完成任务。市政府年终将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区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适当扣减年度考评得分。

(一)签订“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目标责任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县区政府要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单位要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不同情况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落实帮扶措施。市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责任单位的考核;县区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县级责任单位的考核。年度考核由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考评建议意见,报同级政府审定,作为对“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年度工作考评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零就业”就业援助目标责任书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制作,分层签订。内容包括:“零就业”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援助的目标和时间、援助的内容及方式等。

就业援助范文篇7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为落实省、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目标要求,2006年6月,我局与恩江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开展了全县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从各居委会入手,分组进行入户调查,摸清了零就业家庭的基本状况。今年3月份,再一次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下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对目前零就业家庭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经过两次入户调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零就业家庭的数量、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援助责任

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我县明确提出了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标准,即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提供协约式就业服务等方式,推进援助工作。

(三)开发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

为使零就业家庭尽快就业,我县通过开展多种就业形式,拓展一批就业岗位。一是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人员,腾出一批后勤服务岗位。鼓励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腾出后勤服务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建立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岗位。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一批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各类基地,并对基地给予一揽子政策优惠,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即时的岗位保障。三是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组织输出一批。进一步加大了组织输出工作力度,扩大输出规模,劳务输出的岗位需求信息,引导零就业家庭成员走出去,到外地就业。

(四)开展专项援助行动,搞好服务工作

为切实解决我县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我县于2013年1月2日至2013年2月2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举办专场援助活动、就业招聘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为零就业援助对象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开展了送政策上门活动。为了把援助月活动开展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首先在宣传上大造声势,通过小灵通、手机等媒介共发送短信10.1万条、在有线电视台飞播广告、在全县所有乡村张贴大幅彩色招工信息等方式,确保援助信息和内容家喻户晓,使零就业家庭更好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二是设立了再就业政策专场招聘会。活动期间共有42家县内外用工单位参加,提供用工岗位4500个,现场为企业解决招工435人,其中零就业家庭成员5人。

(五)组织培训,提升技能

为使零就业家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我县实施零就业家庭特殊的就业培训援助政策,建立了培训信息平台。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提供交通、午餐和技能鉴定等特殊补贴,促进这些人员改善技能结构,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和就业稳定性。

二、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镇“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和援助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零就业家庭”成员素质亟待提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在文化层次、交往能力、专业技能、就业观念、就业和创业信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短期培训作用不大,较长时间的培训又存在经费、时间、培训专业的选择等困难。

二是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数量有限。由于受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要开发工资待遇等方面达到《劳动法》有关规定的公益性岗位难度很大,这对“零就业家庭”推荐就业的家庭成员就业带来了困难,进而影响到“零就业家庭”保持零动态的总体要求。

三是“零就业家庭”援助政策不配套。在对“零就业家庭”援助的年限、分年度推荐就业的次数和“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税费的减免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

就业援助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和**河市有关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完善措施,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推动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到20**年底,城镇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成员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达到动态为零的目标。今后,对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出现一户解决一户。

三、工作内容

(一)做好调查摸底和认定工作,摸清零就业家庭基本情况。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就发〔20**〕7号)要求,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零就业家庭的调查摸底和认定工作。组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对零就业家庭进行逐户调查、登记造册、申报认定,实施网络实名制动态管理,重点了解和掌握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基本情况,认真填报《零就业家庭情况登记表》,对援助对象实现就业的,主要掌握其就业状况,稳定情况。由劳动保障事务所对零就业家庭开展认定工作,对已认定的零就业家庭要在社区公示。

(二)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实施“零距离”服务。继续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四送一落实”活动,把工作做到零就业家庭中,把援助内容落实到人头。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指导帮扶。对有创业要求和有创业能力的,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实现创业式就业;对没有一技之长的,结合自身条件和市场需要,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对有创业要求而缺少资金的,给予小额贷款等政策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和利用职业介绍服务大厅的窗口功能,为前来求职的零就业家庭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做到求职人员随时需要,随时安置就业岗位。在20**年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中要重点、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起到用政策引导和促进的积极作用。在继续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和开发就业岗位的力度,特别是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

(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信息、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促进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扶持力度,对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具体措施;宣传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目标、内容、申报认定程序和工作要求;宣传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年8月1日至9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对所有零就业家庭情况进行系统登记,并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台账,实行微机化管理。

第二阶段: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试点社区(20**年9月2日至10月1日)。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零就业家庭社区做试点,集中力量打开突破口,首先在试点社区消灭零就业家庭。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20**年10月2日至12月20日)。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后,全面推开,力争20**年末在全市完全消除零就业家庭。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电话**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目标的实际行动。各有关单位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纳入街道办事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工作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援助活动深入开展。

就业援助范文篇9

一、鼓励单位吸纳

对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单位,财政按每人每月26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以及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仪陇县还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在落实岗位、社保补贴的同时,政府给予相关单位每个岗位2000元的奖励。

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已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或《社区就业服务证书》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财政给予1000元的启动资金,并可在三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营山县规定,对进入再就业示范园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经营期间所产生的一切税费全免,零就业家庭成员还可享受1500元的启动资金。蓬安县针对零就业家庭申请小额贷款难以提供反担保的实际情况,由县财政局和相关街道办事处出面,为再就业一条街自主创业的每户零就业家庭,在商业银行申请免除反担保的贴息贷款3000—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三、鼓励灵活就业

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居家就业等灵活形式就业。对从事灵活就业且已缴纳了养老保险费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不分年龄,由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补助。补贴的标准以上年度全省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此基数的12%补贴。

四、促进低保与再就业联动

对无正当理由,三次拒不接受推荐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取消其再就业援助资格,并停发本人原已享受的基本生活费或失业保险金。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按人均标准扣减其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对通过就业政策扶持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可延长半年低保享受期。

就业援助范文篇10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精神,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的“争取到今年底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的要求,现就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的目标任务

各地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面部署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并初步摸清本地区零就业家庭数量,到今年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其中,有条件的地区要力争全部消除,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年底前要大部分消除,并力争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消除。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零就业家庭“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

二、建立申报认定制度

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家庭中,所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

符合上述条件的家庭,可按照自愿原则,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申请零就业家庭登记认定。具体条件和登记认定程序由地方劳动保障部门规定。

实行零就业家庭的退出制度。被认定的零就业家庭中有一人稳定就业或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就业援助服务的,在一定期限后不再作为零就业家庭对待。具体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

各地要进一步规范零就业家庭审核认定程序,建立统一的登记台账和数据库,并及时调整更新,实施动态管理。

三、针对零就业家庭特点,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实行相关补贴,安置年龄偏大、家庭困难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要实行相应政策扶持,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开发适用性强的创业项目,指导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扶持兴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推广适于家庭手工加工的项目,引导零就业家庭成员灵活就业;组织劳务输出项目,组织零就业家庭成员转移就业。

四、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完善政策措施

各地要对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将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到零就业家庭成员,进一步明确扶持政策,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提高公益性岗位安置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稳定性。要针对政策落实中的问题,改进操作办法,确保政策能够落到扶持对象身上。

五、依托基层平台,强化就业服务

各地要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摸清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底数,建立就业援助目标责任制度,将援助任务落实到人。及时为援助对象上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和“一对一”服务。要将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检查验收的重要指标。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街道社区平台的工作联系,积极搜集和提供适合零就业家庭的空岗信息。对特别困难、经街道社区认定的重点对象,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给予强化服务和托底安置。

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与就业联动机制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探索低保、失业保险和最低工资之间的政策衔接,形成鼓励和吸引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积极主动就业的激励机制。

各地要会同有关部门,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探索低保人员就业后其待遇在一定时期内合理延续的办法,保证就业后的困难人员总体收入水平和待遇不降低,增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政策措施,力争年底前使每个城市都能建立起失业保险、低保制度与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应组织他们进行失业登记,提供就业服务。对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要将他们组织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等就业准备活动中。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建立沟通机制,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强对低保人员的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

七、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失业调控。各地要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指导,尽量避免裁减家庭成员中已经有失业人员的职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失业,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

完善调查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定期上门调查走访,准确掌握零就业家庭的总量、具体情况和就业愿望等,建立基本台账,指定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及时登记,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即时援助预案,出现一户解决一户。各地要制定工作预案,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及时启动援助预案,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确保一定期限内实现就业。

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各地对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要帮助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提高其就业稳定性。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调度制度

解决好零就业家庭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领导,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纳入本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和进度,落实责任。积极协调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建立就业援助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和协调联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