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7:23:28

计算机应用系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使每位成员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求真务实的进行学习,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学习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是本学期的重点。要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本专题共安排3次学习,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第三次学习则结合学院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进行研讨。

同时,所有成员还要认真参加党委及总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安排的各种学习和活动。

第二专题:同志在纪念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时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专题:党风廉政

主要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是指导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三、学习要求

1、健全学习组织。我系中心组成员由总支书记*、系主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总支委员、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组成,总支书记*担任中心组组长,统筹安排、组织学习并及时传达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精神。由辅导员张培担任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包括材料准备、考勤、记录等具体工作。

2、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指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学习档案,严格考勤,规范记录,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成员的学习笔记要记录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还要有心得体会,中心发言等内容。学习记录薄要保管好,以备存档、检查。

3、精心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进行学习讲评。个人自学是集体学习研讨的基础,成员要根据苏食院委发*号《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进行自学。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使每位成员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求真务实的进行学习,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学习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是本学期的重点。要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本专题共安排3次学习,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第三次学习则结合学院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进行研讨。

同时,所有成员还要认真参加党委及总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安排的各种学习和活动。

第二专题:同志在纪念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时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专题:党风廉政

主要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是指导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三、学习要求

1、健全学习组织。我系中心组成员由总支书记*、系主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总支委员、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组成,总支书记*担任中心组组长,统筹安排、组织学习并及时传达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精神。由辅导员张培担任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包括材料准备、考勤、记录等具体工作。

2、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指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学习档案,严格考勤,规范记录,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成员的学习笔记要记录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还要有心得体会,中心发言等内容。学习记录薄要保管好,以备存档、检查。

3、精心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进行学习讲评。个人自学是集体学习研讨的基础,成员要根据苏食院委发*号《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进行自学。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质量体系应用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计算机联网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以后,远程用户也可作为一个远程工作站上网。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使每位成员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求真务实的进行学习,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学习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是本学期的重点。要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本专题共安排3次学习,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第三次学习则结合学院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进行研讨。

同时,所有成员还要认真参加党委及总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安排的各种学习和活动。

第二专题:同志在纪念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时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专题:党风廉政

主要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是指导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三、学习要求

1、健全学习组织。我系中心组成员由总支书记*、系主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总支委员、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组成,总支书记*担任中心组组长,统筹安排、组织学习并及时传达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精神。由辅导员张培担任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包括材料准备、考勤、记录等具体工作。

2、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指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学习档案,严格考勤,规范记录,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成员的学习笔记要记录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还要有心得体会,中心发言等内容。学习记录薄要保管好,以备存档、检查。

3、精心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进行学习讲评。个人自学是集体学习研讨的基础,成员要根据苏食院委发*号《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进行自学。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使每位成员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求真务实的进行学习,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学习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是本学期的重点。要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本专题共安排3次学习,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第三次学习则结合学院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进行研讨。

同时,所有成员还要认真参加党委及总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安排的各种学习和活动。

第二专题:同志在纪念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时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专题:党风廉政

主要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是指导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三、学习要求

1、健全学习组织。我系中心组成员由总支书记*、系主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总支委员、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组成,总支书记*担任中心组组长,统筹安排、组织学习并及时传达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精神。由辅导员张培担任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包括材料准备、考勤、记录等具体工作。

2、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指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学习档案,严格考勤,规范记录,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成员的学习笔记要记录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还要有心得体会,中心发言等内容。学习记录薄要保管好,以备存档、检查。

3、精心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进行学习讲评。个人自学是集体学习研讨的基础,成员要根据苏食院委发*号《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进行自学。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6

关键词:茶企;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措施

1前言

茶企在发展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对茶企的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达到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及新层次利用的目的,提高茶企的生产经营能力,扩大企业的行内影响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利用是通过各种的计算机软件使企业任务和服务等工作高质量、高效果的完成,并能根据特定的任务对象和具体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的多样性[1]。信息化建设指茶企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以茶企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对茶企的整个运行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发展,使个子系统快速、高效运行,从而提高茶企的整体经营效果。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茶企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1影响茶企的未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普遍利用,茶企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决定因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茶企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间的合作,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有效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2.2发挥现代化竞争优势。现阶段的茶企工作很多都依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量信息的整理和统计工作,以及各项数据的预处理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客观上制定出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茶企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加速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茶企在多变的市场和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中获得第一手有利资源,从而对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做出快速反应[3],让茶企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保持自身竞争优势。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促使企业发展进步,促使企业优化改革,整理茶企的内部经营结构和服务组织构成,降低茶企的经营成本,加大企业经营效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给企业注入更多的生命活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企业创造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使茶企的工作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2.3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使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给茶企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给为茶企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加茶企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工作人员间的相互合作和互帮互助。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茶企的发展需要每位员工的共同奋斗,所以,所有工作人员需要为了茶企的共同效益,合作共赢、携手并进。茶企的发展历史以及企业老员工的工作经验、技术技巧和工作教训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资源,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为员工的后续发展创造基础,激发员工潜能,提高企业的创造力[4]。2.4有效建立茶企监管制度。茶企中监管系统的建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全自动的监控管理体系,对茶企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可以提高茶企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并且能够使企业领导更好的了解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对员工的态度、责任、技术等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及时记录下员工的工作绩效,茶企领导可以根据绩效结果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3我国现阶段茶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整体综合实力有重要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紧跟时展的步伐,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困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和经营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但是目前我国茶企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3.1问题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多数的茶企员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很少有员工自觉、主动的学习先进现代化技术,甚至觉得人的工作完全可以替代计算机工作,因为害怕增加工作压力而不愿学习新的技术,多数只是在企业领导要求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新技术的学习。茶企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够,还没有了解到科学技术能够给自己或者企业带来的便利。所以茶企一定要加强员工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建设思想。3.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把握不准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关键在于茶企员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茶企必须从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入手,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深入,技术本身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会暂时性的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要想茶企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带来后期收益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找到最适合的、最优秀的信息化建设方案。3.3没有充分认识与传统经营模式的区别。茶企现阶段的自身经营规模以及发展程度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和信息化建设有重要影响,茶企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做出不同的发展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现代化茶企的评估提供了便利,但是茶企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应用价值具有隐蔽性。

4加强茶企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找准茶企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切入点。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茶企应该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目前发展的机遇和受到的威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设定的经济优惠政策也比较多,茶企完全可以利用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从茶企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瓶颈或者是茶企自身的独特发展优势中找到实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企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贯彻落实以实现信息化的转变,从自身需求或优势出发可以降低企业改革的风险,增加成功几率。4.2实现茶企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茶企的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然后才能落实相关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也必须首先结合茶企自身的发展战略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丰富,信息化建设也涉及多个领域,所以茶企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依照相应原则,制定相应工作目标,落实每项工作,避免工作中的杂乱无序,形成恶性循环。将茶企的各项关键业务和重要流程与信息系统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用途广泛,可以实现茶企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资源管控技术,结合茶企自身特点,设定各服务流程,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势,提高茶企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4.3提高茶企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员工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落实需要大力发展人才战略,茶企员工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必然会对企业以后的信息化发展提供阻力,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4.4重视企业员工利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满足了生活、工作等基本需求后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服务。我国居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人们普遍追求高素质的实现,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茶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能够给企业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自我管理,激发茶企员工的工作潜力,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力争每个人都能为茶企的发展做出贡献[5]。4.5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切更加透明化,茶企工作人员可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环境中发挥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单方面的企业选择员工,而是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向选择,人才流动不断增加。茶企需要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4.6建立健全茶企管理体系。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提升茶企竞争力,增强茶企和员工之间信任的基础。使茶企员工工资公开化、透明化,员工得到合理的工资待遇以及公司福利可以使茶企获得员工的信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员工也需要做好自己的内部工作,爱岗尽责,获得茶企的信任,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和个人之间不只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应该和谐共处,寻求共同发展。

5结束语

目前茶企正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当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茶企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端正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态度,提高茶企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发展制度,从而加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作者:张志杰 张琳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文学.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电子制作,2015(6Z):128-129.

[2]万晓燕,陈姗,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管理,2015(4Z):105.

[3]柴文慧.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92-93.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积极性;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被运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不仅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被运用于教学中,它可以将课程相关的肢体和内容进行知识性的有效传导,从而增强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和发展出一批批适用于市场需求的互联网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介入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最新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点的传导,极大地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活动创新,加强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资源分享以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更新迭代快、形式和创新意识较多的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和技术点比较丰富,就目前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学到的知识点还是以教师传授的上课知识点为重点,以老师的备课和授课体系为主,步骤式的讲解操作等方式接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教师所讲解的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校内的实践也是教师一步一步地讲解操作方式,很少做到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创新研究,另外,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和上课内容知识点比较老化,很多案例还没能跟上目前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很多教案上实操的案例和运行方式早已经跟不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以,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实操性和知识点的时效性弱,由于很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上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也是差距比较大,参差不齐,高校的授课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会导致原本基础差的学生更加跟不上,既满足不了学生的创新需求,也没有兼顾到差异化教学的需求。(二)学生方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许多高校并不被重视,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属于专业课,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兴趣低,在学习上只求成绩合格,很少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加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操系统学习管理方式混乱,在教学中就是简单安排时间上机学习,在上机操作教学中,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玩游戏,看电影,听歌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由于上机学习的多变性,教师不能时刻把控学生的状态,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效果的保障。(三)学习资源方面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和教学上面,互联网上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很多高校却不能将网络资源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导致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在造成网上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自主学习途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而大部分高校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却一直止步不前,依靠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不能结合目前社会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环境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内容落后,与社会、与时代脱节。加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会受限于老师知识点的传授,同时又缺乏实践的机会,教材的落实,教师课程的传统,不符合现代时代步伐的理论,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人才的培养,也脱离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了社会的专业需求。

三、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下,“混合学习模式”将教学方式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通过大数据、云分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分析,并且对学生进行最为合适的学习方案的定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准备阶段。首先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了解所教授的学生各自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可采用问卷式和测试式的调查方式,结合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习惯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划分不同授课方式,再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出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出一系列教学活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整个准备阶段备课设计的原则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标。(二)建立混合式学习模式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理论结合实践是检验一切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初期,除了课程体系的打磨以外,创建以计算机应用为前提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很重要,该平台是教师获取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的途径,同时也是学习学习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的第二场所。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涉及内容广泛,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所有相关教学内容,还能将专业知识与时代需求相接轨,平台有着开放性、共享性、通用性及交互性等特点,能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

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线下课堂教学模块的实施。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的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区分,以小组的形式布置任务,通过小组自行的分配组合,根据小组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范围进行所参与和学习内容的学习,这样可以做到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理论学习,基础高的学生可以自行的选择复杂的学习任务,这样小组的学习氛围不仅减少了教师因一个人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弊端,让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更集中化,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吸收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小组相互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配合达到小组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学习的经验和相关的操作经验,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分享给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科学习,也便于教师在线上的观察和统计,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逐步进项相应的教学指导,真正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二)线上学习模块的实施。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推进和组织学生学习的助力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平台随时开展学习,在计算机运用上课之前自行的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预习,记录自己的学习难点和疑虑,通过线下课堂或者教学平台提出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的难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随时巩固学习、强化知识,对教师在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自我的复习和模拟,存在相关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在线上通过小组的方式及教师在线答疑的方式及解决,进一步对计算机信息机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还可以不定时的通过线上的测评版块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进行测试,做到对自己学习心中有数,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及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实时掌握,并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调整学纲及授课方向,为学生提空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及平台。(三)改变评判单一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进步离不开最后的评价及考核,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整体全方位的学习,也做到了对学生过程性学习和阶段性学习的监督、激励作用,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更新了评定方向及模式,让学生能获得综合性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结语

将混合学习模式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真正让教学做到了因材施教,也刷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方位评判标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福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267-268,275.

[2]田晋,胡祥云.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197-199.

[3]王芳.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6):112-115.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8

1.1教学质量保障的观念落后

首先,很多高校现阶段仍然采用落后的观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或者是学生考取证书的数量等等,单纯地使用这些方式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非常片面。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很少能够利用分数和证书的数量进行衡量。其次,目前多数高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经营和运作方面普遍存在很多不足。虽然高校管理者大都已经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投入依然比较少,使得目前多数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虽然实践教学属于教学行为的一种,但是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还存在很多区别。而多数高校在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普遍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部分学校甚至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利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因此无法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其次,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无法适应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使得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3投入有限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很多设备。例如: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房用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机房需要购置相关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体系,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相对的,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造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普遍欠佳;其次,随着高校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虽然加大了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数量众多,教学设备的增加效果相对不明显,教学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

1.4学生的自制力差

由于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有限,因此学校呼吁学生能够购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设备,从而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但是很多大学生购买计算机以后,主要用来娱乐,很少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使得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学习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1.5教师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然而,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例如: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部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是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综上所述,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普遍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

2优化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与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存在很大区别,因此不能盲目地沿用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必须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首先,制定多个方面的评价目标。为了更好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结果才能更加公平合理,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

2.2构建和完善符合办学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所以在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出来:首先,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专门评价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准;其次,根据社会或者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制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质量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3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首先,需要聘请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从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其次,可以聘用企业的相关员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教学,可以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工作进行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3结语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项目教学法;措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由于其应用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一直受到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操作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对课堂教学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频发。因此,本文主要就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初探项目教学法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为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可供建议的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收集资料、设计方案、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深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很明显的表现出偏向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具体如:在课堂上教师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是坚持“填鸭式”教育。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出现了讨厌学校、讨厌教师、讨厌课堂的一系列逆反心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来说,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或教师讲一点,学生跟着练一点。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与传统“填鸭式”教育无异,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出现了种种教学弊端。(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教师在考核时,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考核方式往往是通过分发试卷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笔试能力。还有些教师将学期末考核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无从体现。这种不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忽略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来说,当前在一些教学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备的中职学校,很多教师坚持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的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灌溉式的教育,并不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创新思维。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不会举一反三,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教学内容,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导致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良好的实现。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一门应用基础性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项目选取要慎重。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构建合适的教学项目,是一门艺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项目选取要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只有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设计难度各不相同的学习任务,并且项目与学生有一定关联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排版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个人喜好设计各具特色的Word图文排版,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开拓性的创新思维,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课堂参与率。(二)项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来说,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其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就需要将项目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注意把握项目设计的难易程度。如:在学生学习Word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者文章,借此来锻炼学生的指法和对Word文字功能的掌握。通过将课堂教学项目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并且将项目的难易程度设置为适合学生,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教学过程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的动画设计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创意动画设计,进而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基础上,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身的项目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合理分组,培养协作精神学习小组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学生分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激发基于集体荣誉感的学习动机,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各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相当,同时适当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小组内部可以和谐相处。教师鼓励小组内学习基础较好的或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较差的和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项目中的学习任务。各成员互相帮助、互教互学,进而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在学习中交流经验、交换思想,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并最终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既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又提升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项目评价及时、公正。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注意做好项目评价的及时、公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就项目实施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公正的评价。教师应当看重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项目呈现的结果,并且在项目评价中,注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最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实现对教学项目的评价,进而通过相互间的取长补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作用。(六)教师的辅助作用不容小觑。应用项目教学法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了。对教学项目的设计、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并组织分组、课堂上密切留意每组的进度和组内学生的参与度、对组内学习无法解决的难题予以提示引导、组织课堂评价等环节都凸显了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堂把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针对此项课题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系列相关的改善实施策略。最终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作者:王媛

参考文献

[1]史素娟.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2]曲莲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10).

[3]文小林.“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7).

计算机应用系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模式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更加重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同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作为国家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给予了其政策上、资金上、资源上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基于其极强的技术应用特性,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较快的技术更新换代率,所以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更丰富更有效的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但从目前一些已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中职学校来看,其资源库建设的专业度依然不高,实践性体现充分等,限制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此,笔者就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1校企合作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意义

“学校+企业”的教学模式,其实并不陌生,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都比较普遍。这种合作教学的模式,可促成优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能够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还能促使中职教学模式创新。其具体意义体现如下:首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促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在专业教学资源库支持下,教师能更便捷地获取所需教学资源,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知识及应用技术,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学生也可运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按需收集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1];其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打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可建成一支“双元制”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上,企业技术专家与在校教师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培养学术型教师的目标。此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教师和企业专家都能从中受益。老师可朝着企业专家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技术专家在参与各类教育活动中也逐渐掌握了教学方法,可发展为实训教师,二者的融合最终形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学生既能学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也有助于增强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资源,不限于中职学生专业教学,它还为其他专业教师、学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搭建了一个共同教育平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便于学生以及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作为企业的职业再教育机构,可以让在职员工去接受基础知识学习,便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另外,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持下可促进各类研发项目的开展,可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服务。

2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环境下,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其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同时在教育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各中职学校加强自身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基础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2]。但从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片面追求资源建设数量,而弱化资源建设质量,在资源内容的整合上,目前的资源库只是传统教材的翻版,各种初始资源的堆砌,系统性不强,教学支持作用不明显。而在教学实践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来教学,而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利用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求;二是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学校较少与各企业合作,以学校的单一的理论资源,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造成了计算机运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因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专业技术性强,分散在各个不同行业中,而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未把握住这些最新的技术,其资源内容依然非常陈旧,所以与社会实际所需的技术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所培养的学生跟不上技术形势,影响其就业率。

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校企合作模式是集合学校与企业的共同优势资源,搭建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的人才综合平台,既能增进企业与中职校的联系,实现对口人才培养,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率,还可以深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如下内容。3.1建立资源库专业开发团队。需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与计算机应用领域内的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高校专家以及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挖掘各机构和组织内的计算机优秀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同时,借助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合理利用相关人才资源,按照其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科学分配任务,保障各自优势的最大化发挥。[3]以此保障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一直处于先进状态,从而更好地支撑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3.2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保障。中职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两个方面,以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制度保障要求中职校内部明确分工,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将各自任务落实到人头,确保资源库建设按时完成,保障资源库建设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其次,资金保障方面,中职校应强调专项资金专项管理专项使用,确保设备采购、软件开发、人员福利、基础建设、活动组织等资金充足,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既要充分调动各方参建者的积极性,激励其开发创新、主动创造、深入研究,又要约束个体行为,对不配合团队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个人,予以合理惩罚[4]。3.3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库。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发精品课程;以课程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资源”的专业资源库建设原则,结合计算机专业特性,参照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调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技术应用要求,推行项目式资源库建设方案,设定多个专题项目,进行针对性建设,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教师全面学习、个性发展的要求。如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源库,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授课教师到企业参与专业培训,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就某艺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进行研究,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教学深度[5]。企业可利用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企业的新技术研发能力。中职校可面向企业公开招聘,选拔教育人才,鼓励企业及整个行业内的技术能手、科研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进一步强化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力量。3.4采取边建边用的基本原则,保证专业资源库先进性。在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中职校应坚持边建设边使用的基础原则,通过多种途径挖掘、整合、存储相关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应按照运用、评价,反馈和再应用的逻辑顺序,构建一个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促使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得以良性发展。同时,中职学校和企业都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学感受、个人建议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以培养社会适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丰富教学资源库、优化教学模式。另外,对于资源库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在课后及时汇总到专业负责人,及时与企业技术专家等进行沟通探讨,对资源库内知识进行改进并实时更新专业资源库。

4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各类优势资源的共享共用,可显著改善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资源库内容空洞、实践操作性不强、知识体系陈旧、师资能力有限等缺陷。确保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完善并非朝夕之功,也绝非中职学校一方能够独立完成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建设、应用、推广的同步落实,须引导企业技术人才、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中来,确保资源库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以发挥共享优势,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友忠.校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9(12):100-102.

[2]卢秋根,喻云峰,杨韧.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2016(11):291.

[3]莫淦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系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电子商务,2011(9):89-90,94.

[4]史春妹.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教育,2017(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