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5:26:13

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范文篇1

【英文摘要】Nowadays,pricereductionistheusualpracticeinhotelmarketing.Butcompetitioninthiswaymayleadtoaqualitydeclineandrestrictdevelopmentofhotel.UnderthemarketeconomysysteminChina,thestrategictrendinthedevelopmentofhotelindustryistogiveagoodanalysisofpricereductioncompetitionandseeknewstrategiesinmarketingcompetition.

【关键词】饭店/削价竞争/非价格竞争

hotel/pricereductioncompetition/non-pricecompetition

【正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的竞争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营销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个以产品为基础,以争取顾客为基本目标的,企业之间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在市场经营中所发生的冲突。这种冲突,以前常表现在商品的价格上,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常围绕着价格而进行市场营销竞争。所谓削价竞争是指企业为改善产品的交易条件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单纯以降价让利为手段的竞争。削价竞争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市场产品供过于求,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营业额,以便在行业中得以生存;

二是面对日益下降的市场份额,企业试图通过降低成本而取得在市场上的领导者地位;

三是在经济衰退期间,愿意购买高价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少,企业会用降低价格的手段,赢得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誉。企业通过削价竞争一开始可能获得较高的销售额或利润,但是由于一方的削价竞争,很容易被对手仿效,而一旦被仿效,就会引发整个行业价格大战,造成过度削价,从而降低所有企业的收入。过度的削价竞争不但会影响所有企业的收入,而且会引导企业走入低质量的误区,更会失去顾客对该企业的忠诚度。

一、目前饭店业的削价竞争

目前饭店业已经走进了削价竞争这个误区。削价竞争的发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一是前些年很多地区由于宏观失控,饭店数量剧增,造成饭店供过于求。以1998年统计数字为例,1997各地区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53200102人,但全国涉外饭店共有客房701736间,床位1411708张。全年接待能力为515273420人,远远大于需求量。客房出租率为53.78%,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因而,许多饭店为了提高客房出租率,用削价来吸引客人。

二是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国内廉政建设的开展,导致公款消费骤减,使饭店客源减少;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经济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旅行社、会议组织等中间商普遍压价,饭店在日益下降的营业额中,为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被动地采取了削价竞争。

三是财政补贴和税负差异所带来的问题。目前我国某些饭店的上级部门财政补贴较多,某些饭店的赋税较少,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饭店产品成本的差异。成本较低的饭店利用这些优势开展削价竞争,容易获利。

四是众多的饭店在体制上面临着的“退出壁垒”的困境。这种“壁垒”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比如,有些饭店属于国有企业,破产时面临众多员工下岗的问题,迫于社会压力而采取过度削价手段以支撑饭店;有些饭店因无法转行,且又拖欠着大量资金,为应付债主采取过度削价的手段等等。多种“退出壁垒”因素的存在,使得饭店的所有者常利用简单的削价竞争来争取市场占有率,以支撑整个饭店的经营,从而形成了大部分饭店的削价竞争。

五是饭店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偏低。目前许多饭店的一些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对市场经济中的营销竞争内涵了解不深,不能掌握高级的竞争策略,只能采取简单的削价竞争策略。

以上这些是导致目前饭店削价竞争的主要因素。削价竞争一经盛行,便很容易导致价格偏低,引起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手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至两败俱伤,不能提高经济效益;以削价为手段,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

2、饭店产品质量的下降。由于过度的削价,饭店为保持正常利润,只能以削减成本为代价,如减少或降低服务用品、产品数量等,最终影响了饭店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降低了饭店的标准。

3、影响整个饭店的品牌。品牌隐藏着产品标准,它可以提高顾客对产品的认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最终提高顾客偏好。削价影响了饭店品牌所应具有的标准,从而失去客人对该饭店的情感和偏好,降低了饭店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

4、影响饭店员工的积极性。由于过度的削价竞争,使整个行业收益下降,也使饭店员工的收益下降。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口号是:“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收入的减少,会给饭店员工带来不安和不满,他们发牢骚、泄怨气,工作也不再尽心尽职,员工跳槽现象也随之增加。饭店产品与服务互为渗透,互相支持,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员工在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具有服务产品与实质产品不可分离的特性。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年代,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积极工作的员工,也就没有较高服务质量的饭店。

以上一些弊端,已在目前较多饭店或多或少地存在,所以削价竞争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越来越受到制约,如果再继续下去,饭店业必将走入死胡同或被外国集因所兼并。如何走出削价竞争的误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因此,寻求一种价格因素之外的非削价竞争策略,将成为改善当前的市场竞争状况和迅速提高饭店竞争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非价格竞争是现代饭店营销竞争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主流。另外,从市场环境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消费层次和购买力不断提高,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的产品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产品自身构造(如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具体地说,非价格竞争表现为:在各类商品面前,以款式新颖、适销对路取胜;在同等商品面前,以质优取胜;在同等质量的商品面前,以价廉取胜;在同一价格的商品面前,以优质服务取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既可弥补削价竞争的局限性,又可开创更为全面和完善的竞争新格局。开展非价格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开展非价格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是品牌的“基础”。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无销路和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消费者在市场选购商品的标准往往是一看质量,二看价格,而且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常常是商品的质量。正如人们喜欢购买名牌产品,一则是为心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认为名牌质量优等,靠得住,信得过。

其次,开展非价格竞争,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不断改进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扩大产品销路,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产品质量、品种几十年不变,就没有竞争力,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企业在竞争中要做到刻意创新、锐意进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在当今商品的使用寿命日趋缩短的情况下,以最高的效率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已成为企业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

再次,开展非价格竞争,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的市场灵敏度。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就要使生产经营的方向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企业能否适应市场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经营方向,是企业营销决策的关键。由于市场总是不断变化,企业只有主动走向市场,深入了解和研究市场,把消费者的需要作为自己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在竞争中取胜。

最后,开展非价格竞争,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又能够不断适应市场需要进行创新,生产新的花色品种,这样的企业产品必然能扩大市场占有额,赢得大量回头客,增加赢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开展非价格竞争,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巩固和扩大市场。

饭店中的非价格竞争是更广泛层次上的竞争,因此,作为制订非价格竞争策略基础的产品及其促销活动,必须从产品整体的概念出发,从饭店的自身条件出发,结合饭店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围绕目标市场的促销策略来采取各种非价格竞争。一般而言,饭店非价格竞争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产品差异性策略。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必然产生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差异性策略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策略。饭店为寻求顾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必须制造差异性,差异性越大,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在竞争中不与同行挤一条独木桥,而是另辟蹊径,以异致胜。所以,饭店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项目的差异性,通过差异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回头率。

2.追求个性化服务。饭店的客人,在年龄、职业、经历、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是有个性差异的,对顾客“热情、礼貌、周到”等等,这些都是共性,但各人的情况又是不同的,只有满足了不同个性,才能提高饭店信誉及知名度,从而创造利润。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超常化服务。个性化服务(PersonalizedService或IndividualizedService)的概念源自发达国家,是指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但不囿于标准,而是以客人需要为中心去提供各种服务,即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包括超越标准的特殊服务。顾客入住饭店,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饭店所提供的实际服务,然后才是价值,饭店实物产品必须与服务结合后,才能给客人以价值,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服务水平的高低,要为顾客创造良好的经历,预见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做好客人想到的,服务员早已想到了,并已作了准备,顾客没想到的,服务员也想到了。所以饭店全体员工必须尽力了解顾客的整个消费过程,尽力从整体上提高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创造饭店产品在物有所值的同时,达到物超所值。如五星级的北京王府饭店规定:凡住店20次以上的客人,他的名字就列入“王府常客名录”。下榻客房,有专为他个人准备的信纸、信封、火柴和浴衣,上面均印有他烫金的名字。浴衣归他专用,他离开“王府”,浴衣收藏保管起来,再住“王府”,取出来仍由他穿。这种个性化服务使客人的自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品牌策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在市场供求关系趋向于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市场表现为买方市场,顾客处于主动地位,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通常情况下,顾客是否购买某种商品,关键取决于顾客对这种商品的信赖程度,重要的是,顾客有品牌“偏好”心理,即品牌的忠诚度。在新的形势下,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名牌饭店纷纷涌入国门,对中国饭店业造成了很大威胁,形成了新的挑战。品牌是一种资源,谁抢在前面,谁就能占有和运用这份资源,从而占领市场。如江苏一些饭店推出“大江南北宴”、“乾隆皇帝宴”等,在其它餐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这些饭店的生意还门庭若市,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效应。目前,不少饭店品牌意识差,把精力放在产品的包装上,想用精美的包装掩饰平庸的产品,结果只会导致顾客的不信任,反而使大多数顾客对包装的产品越来越警惕,最终失去市场。面对新的挑战,中国饭店业必须着手品牌经营,注重品牌实力,塑造品牌形象,最终营造品牌优势,从而战胜竞争对手。

4.促销宣传策略。促销的基本功能在于向消费者传递商品的信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借此促进商品销售。饭店要利用较高级的促销策略,而不是单纯以削价竞争策略来促销。饭店可以通过新闻机构或饭店员工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与推销饭店;通过适量的广告广为宣传,建立良好的饭店形象;饭店还可以与旅行社、旅行组织商、会议组织机构等中间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渠道,培养饭店的客源渠道。这些促销策略都是饭店提高营销竞争力的关键砝码。

目前,非价格竞争在现代饭店竞争中的作用已经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摆脱削价竞争的困境,在提高营销者竞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利用非价格竞争的优势,把握现代饭店营销竞争发展的趋势,制定出饭店非价格竞争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我国饭店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刘仲康,郑明身,樊懿德.名牌战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竞争策略范文篇2

资源的集中利用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国内很多名噪一时的富豪,现况都不太好,1994年在中国20大民企富豪里排行第4名的牟其中;1999年中国大陆首富排行第5名的吴秉新和2001年位居第三的杨荣;最近都出了点问题。“创业容易守业难”,要进世界100强、500强也许不很困难,但要能够保持很长时间,或者不被淘汰出局,大概不太容易。这些人从成名到失败都非常快。他们当初手上大概都有过资源,但有时资源非常分散,资源分散就不能集中利用,所以很可能是在这一点上除了问题。

美国500强企业的前10名里有两家分别是石油公司、汽车公司,另外有零售公司、金融公司、技术公司,还有通用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全美国十大企业中就只有通用这么一家是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可见,通用的成功不是多元化的作用,通用电气不是多元化的借口。要做好企业首先应做一个一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企业,如果一句话说不清楚,这家企业就有点儿问题了,就表示多元化发展得太夸张。

海尔电脑和手机除了没有掌握它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以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物流市场也没有完全打开,不管怎么讲,这两个产品可以称之为是做是不太成功。海尔最近又准备做金融、证券、银行,这样的多元化发展应了那句话:美国通用并不是多元化的借口。世界上像通用这样的多元化企业其实并不多,能够开发得非常成功,确实屈指可数。中国的企业都可以把资源这样发散来扩充每一个产品线吗?这实在值得怀疑。

资源的弹性利用

资源的集中利用是集中于主力产品;有效利用是要有效地区割。那么,弹性利用指的是资源是有限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视情况而定,什么地方应多分一点儿,什么地方应少分一点儿,要视状况而定。

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

一家企业的优势就是主打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应把用自己的拳头产品去和别人竞争,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那些地方与别的企业相比相对突出。既然是主打,优势在哪里?

根据营销专家们的调查,新产品推出来以后会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①市场分析不足,占32%;②产品缺失,占23%,合起来正好是55%,占一半以上。新产品失败的两处致命伤是:①没有很好地分析市场;②产品本身有问题。所以拿一些有问题的产品,再加上对市场不了解,就注定了最终要失败。

那么,应如何设计产品,使它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呢?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要差异化;②成本领导。

行销学上有一个概念:自己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如果完全一样,顾客说不一样,那么一定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自己的产品跟别人明明不一样,顾客说一样,那就是输了。差异是顾客决定的,一旦被竞争者模仿就失去了竞争力,产品价格就没有优势了。

什么叫成本领导?就是想尽办法把成本降低,把价格降低。哪怕产品的品质及它的功能和一般的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有谁能够比自己做得更便宜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称之为成本领导。在成本领导里也有一句话:一旦丧失了成本领导的地位,那很快也随之就失去了产品的优势。

差异化竞争

星巴克里面都知道不便宜,但是因为差异的原因,照样备受人们青睐。要享受它的第三空间,就只好忍受差异带来的高价。中国的麦当劳也是一样,几乎天天人满为患,原因也是差异化,都认为那是美国文化。等到人们认为美国文化无所谓的时候,麦当劳肯定会降价一直降到普通中国人可以接受的水准。

有两个因素可能会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削弱:①企业的产品只要被别人模仿得维妙维肖,那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②企业的成本如果被别人追上,或是别人的成本比企业还便宜,那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竞争是很激烈的,要说出自己产品跟别人有差异,真的很难。因为这应该消费者自己亲自感受,他若能感受出来,那就成功了。永远记住差异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低成本竞争

竞争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服务贸易;高质量;竞争力

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推进绿色发展、破解绿色壁垒,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依然过高,资本及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贡献不足。

1中国服务贸易的短板

1995—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连续25年逆差,2019年逆差规模达1.5万亿元,仅旅行服务一项逆差就达14924.6亿元,通过货物贸易辛苦赚取的外汇又流向国外。传统服务业不具比较优势,作为货物贸易大国,中国理应在运输服务领域占据较大优势,但实际上运输业务长年存在巨额逆差。产业链低端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企业过多,规模小、结构散、没有集团优势、缺乏品牌效应,影响服务贸易质量提升。服贸结构亟须优化,跨境交易服务目前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中国由于制造业长年以代工为主,抑制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国家,现代高端服务业需求增长迅猛,但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需求大量外溢。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职业培训市场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技能提升途径,服务业高层优秀管理人才更是匮乏,以上种种,造成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结构失衡。

2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

2.1国际垂直分工格局渐趋固化

当今国际分工格局强化了参与者之间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美欧日等凭借科技经济优势,利用FDI或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形成挤压,长期占据新兴及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价值链高端地位,不仅掌控研发设计,而且掌控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诸多环节,只有加工、组装、制造等中间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目前服务业跨国投资占比超过国际投资总额2/3,成为引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导力量。由于竞争力相差悬殊,垂直性国际分工格局较长时期内都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

2.2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速增长”。美国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严重,多边贸易体系受到破坏、各国报复性反制措施出台等,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压力,当前疫情已成为压倒脆弱不堪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已成最大风险,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压力,美国主导的贸易乱战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尚有待评估。相关运输、保险服务受制造业和货物贸易领域逆全球化现象影响,增长缓慢,从近十年国际贸易收支走势看,发达国家服务贸易顺差额逐年扩大,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逆差额逐年扩大,中国服务贸易面临外需不振、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

2.3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加剧

服务贸易自身特点决定跨境服务必然有“商业存在”以及人力资源流动及移民问题;数字贸易又产生了本地化要求、跨境数据流量限制、知识产权侵权、国家商业秘密失窃等新的壁垒,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涉及敏感的意识形态领域。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施压,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而发展中国家不愿受制于人,纷纷在削减本国壁垒的同时提高保护门槛,国际服务贸易竞争愈益激烈。从全球外包市场看,发包市场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美欧日等国,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接包主体,20世纪末以来,印度信息服务业收入占比远远领先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2.4缺乏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服务业开放标准,打着“公平贸易”旗号,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开进入限制。2005—2017年,WTO贸易争端案例库收录了与中国相关的7起服务贸易争端,原告方主要为美日欧,中国作为被告方,基本上全部被动接受其诉讼需求,在部分意见突出的领域,如知识产权保护等,甚至修订了相关国内法律法规,并接受了金融服务、零售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要求。[1]全球价值链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规则方面的博弈与冲突将长期存在,国际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基本被发达国家掌控,中国在国际市场话语权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3对策建议

3.1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为了避免扩大开放造成外部冲击过猛,中国应该充分利用WTO“普通例外和国家安全例外”“紧急保护措施”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限制措施”条款,制定和完善既符合国情又不违背WTO规则的法律法规,以保护金融通信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数字贸易大国,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责无旁贷,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部分对接“美式模板”,也要在跨境电商领域提出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中式模板”规则。[2]中国要在改进监管技术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和跨境数据流动加以管制,构建符合国内实际且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数字贸易标准体系。

3.2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力度

中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为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国家应发挥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共同作用,促使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人力资本;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动态增加高校学科设置,利用订单模式培养急需人才。跨国公司在人才、技术、管理、创新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较大优势,随着更多跨国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相关产业领域将产生竞争与供给效应,倒逼国内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国服务业学习先进管理知识、服务模式与技能,推动服务业与国际接轨。

3.3完善服务业市场架构

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改善服务贸易领域分工地位,必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精细化转变。健全统一公正、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和信用体系,打造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增加传统服务行业集中度,打造连锁经营品牌,鼓励企业围绕核心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强化竞争机制,有序放宽竞争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各种经济形式投资或参与经营垄断性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型服务贸易企业国际化,推动加工贸易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3.4推动建立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多边贸易框架下,技术领域还没有技术流动规则,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的流通也没有形成规则。[3]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当可以大有可为,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增强制定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度性话语权。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新兴服务业在各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商业存在模式发展潜力较大,要前瞻性地开拓欠发达地区的业务,化不利为有利,构建跨境服务产业链。

3.5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服务贸易门类众多、行业各异,各地应当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1)国别差异化发达的欧洲和北美服务贸易进出口并不均衡,对非本国服务需求比较大,中国企业可借机开拓其国内市场;印度市场部分行业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中国,有大量进入机遇;新兴经济体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美欧发达国家也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都需要完善和改建基础设施,中国一批大型基建企业已在国际市场赢得声誉,应当继续巩固其竞争优势。(2)地域差异化城市差异化定位发展,有利于化解内陆与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服务外包、工程承包、旅游出口等不受区位条件限制,中西部地区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打造面向中亚西亚、东中欧的“一带一路”辐射带,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通过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集聚区、功能区,突出当地优势和特色。(3)部门差异化中国服务贸易部门间发展还不协调,应当根据国际竞争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从货运角度出发鼓励外贸企业选择中国公司承运;通信、咨询、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占比逐年提升,但其竞争优势仍不明显,要加速发展;健康医疗、文娱体育、中医药等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应予深度挖掘。

3.6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1)塑造服务品牌形象信息过剩时代,要成功塑造“中国服务”品牌,必须精细化操作。近年来,“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已有14000多家,员工人数超百万,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跨国和跨文化管理等不少困难,法律、会计、税务等专业服务不可能都依靠国外机构,而且“中国制造”走向海外,也需要物流、维修等现代服务业支撑,因此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上佳途径。(2)加快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国家战略,更多资金、技术、设备等制造业高端服务将走出国门,要尽快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服务标准。中医药现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年市场份额高达50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日韩等国对中医药国际话语权的激烈争夺。[4]由于中西医体系差异,中医药在国际上还面临许多政策文化障碍和技术壁垒。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要确保在中医药国际化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4结论

加速制造业和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贸易附加值,可改变长期以来货物出口独大的单一结构。服务贸易不受制于货物贸易壁垒,也不易产生贸易摩擦,在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中回旋余地更大,要以“服务业+”的思维,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扬长避短,推动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构建中国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8(3).

[2]周念利.积极推广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式模板”[N].新华日报,2018-05-02(7).

[3]崔凡.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外汇,2018(5).

竞争策略范文篇4

1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1.1市场秩序混乱。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但是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准入规则,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尤其对于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行为缺乏限制,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无法正常执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秩序较为混乱。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部分投机者,期待通过期房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而我国当前的炒房热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普通的购房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其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且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现房销售时,还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使消费者认为自己已经获利,对于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是一种侵害。1.2户型结构设计与消费者需求不符。在对住房户型进行设计时,开发商往往关注大中型户型的设计,这部分户型的购买者基本为消费能力较高的群体,对于消费能力较低的群体而言,其对住房户型的需求基本为中小户型,由于二者的认知偏差,导致开发商堆积了过多的大中户型,而消费能力较低的群体则无法享有较多的户型结构选择权。房地产企业对中小户型的开发建设较少,且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公租房体系,企业开发行为缺乏政策补助,对于公租房的建设较为不利。一方面是住房户型结构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需求,一方面是开发商存在的大中户型滞销问题,使得开发商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瓶颈。1.3缺乏品牌观念。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关注企业品牌建设,而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较为缺乏品牌观念,没有注重对品牌的打造,品牌营销效益较差。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品牌号召力就不高,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缺乏对品牌建立效益的信任,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经济新常态下提升房地产经济竞争力的策略

2.1健全管理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加强管理,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的方式,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同时要注重抵抗外部冲击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在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制度时,应关注对融资行为以及售房行为的约束,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序的购房局面。在健全相关制度时,应该适当的借鉴国际标准,并根据国情进行调整,做到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科学引导。2.2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在人们住房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作为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人们的住房需求,要调整产品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基于人们的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首先要关注对户型结构的合理设计,要根据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调整户型结构比例。其次,要重视当前人们对住房功能需求的改变,应对住房进行创新设计,并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打造智能化建筑。在住房设计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并且高度重视为人们创设出更加舒适、健康以及绿色的生活空间。在上述开发理念和行为的支持下,房地产企业将能够获得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2.3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更替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效益是关键。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固的地位,就必须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要具有品牌辨识度。基于此,房地产企业应积极的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要注重通过品牌实现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引导。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格局更加开放,要求通过增长促发展,通过发展促增长。房地产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点与增长目标,并据此制定品牌营销策略,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从根本上扩大自身影响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2.4拓宽融资渠道。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融资。土地和资金可以看做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作为房地产企业,应合理的对土地与资金资源进行调配,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企业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依托于融资效率和使用效率。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管理,要建立专门的融资凭条,拓宽融资渠道。在房地产融资过程中,常见的融资渠道为银行信贷,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性的拓宽融资渠道,可以依托房地产信托进行融资,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可以为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经济根基。2.5加强宏观调控。在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态势下,国家相关机构针对房地产价格进行了专项调研,结果显示用户的房价感受指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88.7%的被调查者表示已经难以接受当前较高的房价,对于房屋的购买意愿也逐渐下降。基于此,要想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要关注人们的利益,并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相关机构应通过政策扶持来缓解人们的购房压力,同时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价格调控。在进行具体的宏观调控时,应主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控,合理的对土地进行供应管理,并对土地存量进行普查,要以房地产的市场变化情况为参考,制定地区土地资源供应标准,包括供应结构与供应方式的调整等。

3结束语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应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应追求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应认识到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现状,要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并对企业发展行为进行改善。作为国家与各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并帮助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作为企业本身,则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念,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同时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辨识度。

参考文献

竞争策略范文篇5

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跟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相比,我国有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的优势,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后发优势。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在体制建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更缺乏发展战略的指导。近年来,虽然国内旅游业竞争空前激烈,但多数都是无序竞争,竞争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价格上,旅游企业不主动按市场信号行事,不遵守行业竞争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虽然部分旅游企业已意识到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着手开始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经营环境会发生巨变,竞争更加激烈。在旅行社方面,旅行社行业过去受保护一直较多,加入WTO客观上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况下的旅行社行业竞争,使已微利经营的旅行社行业“雪上加霜”。因此旅行社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挤出市场。因为长期以来在旅华市场形成的外国旅行商组团、我国旅行社接团的技术分工格局,导致了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在海外旅游市场无法直接面对海外旅游消费者,缺乏招揽海外最终旅游消费者的能力。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之所以能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生存,主要靠国家禁止外资旅行社进入的保护伞的庇护。因此,在这样的格局中,我国旅行社几乎没有机会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交手,更谈不上拥有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平等竞争的经验。我国承诺对外开放旅行社服务市场,我国这些功能不全的旅行社企业在这些年中已逐渐遭到淘汰,比如说一些实力弱小的组团社有些已被接收为点、接待点,或者退出竞争。就算是一些规模比较大,体制比较完善的旅行社,也因过去比较缺乏与外国旅行社竞争的经验,也正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市场占有份额有所下降。

而对于旅游饭店等行业而言,由于原本开放度比较高,加入WTO对这部分行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震动,而主要是在存量之间,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在结构上,外资的涌入,可能导致我国现有饭店结构调整,外商独资、合资及合作饭店会增多,向其他所有制尤其是国有饭店构成攻势,外商合营饭店的总量将会进一步扩张,增加饭店业的对外依存度。但就总体而言,影响不会太大,原因有三:一是饭店业的大门已基本打开,进入者的增加不会过多过快,饭店业现有的开放程度与我方就加入WTO所做承诺无太大差别;二是外商对我国饭店业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出现,目前已是数量多、分布广,国内的饭店业基本适应了外来竞争,不会产生太多的恐慌;三是旅游饭店业的管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就这方面的影响而言,酒店业所到的冲击还是较旅行社小。

其次,由于外方的客源网络优势与管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流失。特别是对我国旅游市场三大板块,即国内旅游和入境、出境旅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看来,虽未完全打破现有入境组团的市场格局,但随着这些年的逐步对外开放,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实力的外国旅行社,通过设立控股或独资旅行社,并与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拥有股份的饭店、商场、餐厅联手经营的方式,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以独揽旅游、接待全程利润。其巨大的网络优势,已开始移植到中国旅游市场并铺展开来。此外,我国旅行社业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几乎都是单体经营。国外的旅行社乘我国目前旅行社分立的弱势,挟客源和财力优势,正采取各个击破的蚕食策略,争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利润的最大份额。不仅将打破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掉中方旅行社的部分利益,甚至将组织游客到外国人在华经营的场所消费,赚取消费链上的绝大部分利润,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再度流失。

再次,外商旅游企业必然要从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考虑经营运作的本土化,会借其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广揽人才。在拥有客源和管理优势的前提下,形成人才优势,其集合优势更为突出,并最终通过效益优势得以体现,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我方旅游企业专业人才的流失。正所谓事业兴旺,人才为本。这些年来不少的外资饭店管理集团的挺进、合资独资旅行社的涌现、国内旅游集团化进程的加快等,使得我国旅游人才资源本来就紧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包括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已越来越激烈。而人才流动随着全球经济化,体制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障碍在大幅度减少,国际人才市场已经形成,因此人才争夺变得越来越合法,越来越容易。一方面外资企业以高待遇、培训、个人发展等优厚条件,以多种方式抢夺人才,我国传统的企业工资制度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每天生产100个单位的人和生产200个单位的人都拿150个单位的工资。高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少得多,而低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多得多,以此维持了企业的收支平衡,所以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强制混同均衡”。即使到了今天,有不少企业招聘人才时,仍然是只问价格,不问能力。而外商企业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优质优价”。他们招聘人才首先考虑的是你能创造出多少价值,然后才考虑付给你多少工资。因此出现了更多的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以往拥有的真正优势实质上仅仅是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价格的酬金,即所谓的“价廉物美”。加入WTO以后,这种优势已逐渐消失了,因为“价廉物美”的人才将不会再有了。这无疑令人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但无论面临的挑战是多么的严峻,我国加入WTO是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会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许多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这是毋容置疑的。

二、WTO时代我国旅游业的竞争策略

“入世”后由于中国与世贸签署国之间互惠带来的出入境方便性的提高和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来华国际旅游客源和商务客源,有利于做大入境旅游市场的“蛋糕”,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这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会起重要作用。旅游行业如果不能顺应形势,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按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规划我们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不能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来规范我们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我们就会在这个时代大潮中落伍,不但不能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会坐失发展良机,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正是基于这个分析,我认为我国旅游行业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心态及理念上的转变

首先,我们就应该树立一个开放创新的理念。我国加入WTO,迫使了我国沿海地区乃至全国面临一次新的开放观念的创新浪潮,只有不断调整自身的心态,不断进行开放观念的创新,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来顺应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学习外国先进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部门也建立一种营造开放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开发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建设速度。

其次,我们应该完全接受市场竞争的理念。旅游行业对外开放后,外国旅游企业的涌入,分割我国旅游业的收益,加剧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态势,使本已处于恶性削价竞争的我国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雪上加霜。相当数量的旅行社将面临生存危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适者生存。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作出调整,结果只有被淘汰。但我们不能将在WTO竞争过程中的这些企业的衰落和倒闭完全归咎于跨国公司或我国加入WTO,只要中国搞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淘汰掉不合格的企业。只有竞争,才有创新;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和效率

(二)我国旅游业在体制上的转变

首先,我们必须熟悉WTO规则,做到知己知彼。而各级旅游部门也必须加速对国际旅游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世贸规则的同时,各级旅游局还要注意培养一批熟悉我国旅游行业情况和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世贸组织规则、了解其他国家商业法规和技术标准、最好还要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或综合型人才,起码各级旅游局的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和外事管理部门要有这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平时帮助领导把好政策法规研究和出台的关口,搞好对外工作,并在一旦发生涉外纠纷时能应付诉讼,打好官司。

其次,要加速企业制度的调整,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以激励机制和效益评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以全面提高其竞争力。同时加速旅游行业战略调整,抓好指导和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的工作,包括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管理。要搞好调查研究,总结一些旅游企业这些年通过改组、改制、改造,改变落后面貌、赢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典型经验,在全行业加以推广。要鼓励各种所有制进军旅游业,对民营企业兴办旅行社,要研究取消限制障碍。要鼓励有实力、有信用的大旅行社收购和兼并小旅行社,推动旅游企业重组,尽快形成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逐步实现集团化和网络化。

再次,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必须逐渐转变其政府职能,加速旅游行业管理的建设,为旅游市场全面开放后各类旅游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进一步规范旅游业的市场“游戏”规则,营造公平公开的旅游市场环境,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懂得利用行业协会或商会解决WTO争端。从入世以来的经验所得,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也要转变。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维护我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使有关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扩大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因为在WTO体制下,商会和行业协会不仅可承担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但又不宜或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而且在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和纠纷中,可以发挥一种缓冲功能,帮助企业和政府利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这从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商会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其承担政府与企业沟通的中介作用。

(三)我国旅游企业所采取的的具体企业竞争策略

首先,是在打造我国旅游企业自身的品牌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国经济优势和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就是以名牌产品去导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的规模联动和对市场的辐射,不仅可以以其自身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优化组合,而且还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旅游企业必须围绕品牌市场占有的最大化来寻求产销网络的最佳区域和最有效途径,使我国旅游业能在“跳跃式”发展中壮大起来。可见,品牌战略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体系为基础的产业链,以名牌的规模效益增加国家的经济优势和竞争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竞争导向营销的经典竞争策略正是品牌竞争,迅速从简单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入品牌经营战略是当今旅游业界的重要任务。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建立在我国旅游企业为客人提供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产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推进要素,挖掘资源潜力,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质量上乘、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为实施名牌战略奠定基础。使我国的旅游企业通过品牌提高质量,赢得市场。

其次,在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方面。我国是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基数很大),又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l/4)。特别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金融保险人才严重短缺。同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求大于供、人才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很严重,一些专业人才非常短缺。我们必须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因为面对外商旅游企业借其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形成人才优势的情况下,新一轮的人才大战已经打响了,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思想,加入WTO、伴随经济全球化,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以及无国界,人才的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是必然趋势。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市场与人才交流将出现,并成为一种主要形式。超越国界、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必然要求人才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人才的价值(价格)就不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市场来体现,它更多的是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来看待人才价值,要以全球的视野来选拔人才,看待人才的流动。

再次,要抓好旅游人才建设工程,提倡平等竞争,而且要体现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即契约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的工资机制、社会化的服务机制。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竞争市场化。市场化,一方面要求竞争双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要平等竞争,即市场准入平等、环境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另外,要体现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即契约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的工资机制、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这就向那些“官员化”的经理人,靠关系、没本事的人敲响了警钟。不进则退,不行就下,这就是市场的法则。平等竞争,向所有的人提供了同等的条件、同等的机遇,在同一起跑线上展示自己。

最后,要改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强调开发,以往的人事管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管”,就是围绕着具体的人员招聘、工资、培训等具体工作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开发,注重从战略目标的层面,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发展战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人事管理机构往往处于企业较低层次的地位,工作停留在招人、管人的具体事务上。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因此,旅游企业甚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本企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时,应同步或适度超前考虑未来五年、十年的人力配置,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源,而不是让人力资源被动地反应,甚至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旅游人才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吸引人、使用人、留住人三个关键环节。为此,企业要创造留人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留动机制,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人才服务体制,才是根本之道。

【摘要】2001年11月,中国正式被批准加入WTO,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面对WTO带来的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文章探讨了入世后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的影响,着重从企业决策运营角度为我国旅游业提出相应的竞争对策。

【关键词】WTO;旅游业;竞争策略

我国加入WTO,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为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又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以旅游业为例,加入WTO,全面开放我国的旅游市场,令国内旅游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对我国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所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余地,参加竞争。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是利大于弊。

【参考文献】

[1]谢康主编.中国与WTO:规则、挑战与应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竞争策略范文篇6

一、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通过电子手段(主要是因特网)建立的虚拟银行,它可以提供除面对面的柜台服务和现金传递之外的所有传统银行的功能[1].网络银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银行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动柜员机,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广义的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和远程银行。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许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本竞争优势

即网络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和服务成本,从而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根据Booz和Allen&Hamilton公司的统计,1999年6月,美国商业银行中每家分行提供手工操作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为1美元多,利用自动柜员机(ATM)和电话中心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约0.25美元,利用因特网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约0.01美元。而且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网络银行后台服务技术的进步,网络银行处理业务的平均成本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可见,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差异型竞争优势

差异型竞争优势是在强化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甚至将传统业务领域的产品进行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目标只能细分到某一客户群,很难提供一对一客户服务,即使能提供,成本也比较高;而网络银行能在低成本下实现一对一服务,从而形成差异性服务。

3.信息和技术竞争优势

美国大通银行前副总裁陈朝晖(HareyZ.Chen)博士以其在大通银行的工作经验认为,当代美国银行依靠吸纳存款与贷款获取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了,银行主要是依靠高技术性的金融服务技术来获取利润。大通银行首席信息执行官(Clo)也曾明确指出,大通银行与美国其他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搜寻信息资产的方式,大通银行信息技术部不仅为金融服务企业服务,也为信息技术产业服务;同时,还有能力通过信息资源的搜寻与挖掘来创造竞争优势。网络银行正是利用其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会。

4.时空竞争优势

网络银行无固定的经营时间和场所,依托因特网不用设任何分支机构,其触角就可以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大大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400多家金融机构有了自己的主页,内容包括行史、业务范围、服务项目、经营理念等,它们具有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提供账务管理、查询转账、网上支付、缴交各类费用等服务的综合功能,即AAA服务模式:Anytime、anywhere、anyhow,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球范围经营。因此,人们又称其为“三A银行”。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还是一些传统的业务项目,网络银行业务的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尚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起步较晚,还处在萌芽阶段

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共发行银行卡2亿多张,客户数超过40万户。尽管我国近年来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但总体尚处在萌芽阶段[2],同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和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是以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模式来发展网络银行的,尚未出现完全依赖于国际互联网而设立的纯网络银行和其他模式。加入WTO后,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劣势,加大网络金融体系风险。

3.我国网络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差异性服务

目前,我国银行也开始了一些网上银行方面的业务。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拥有了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提供包括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在内的各种网上金融服务,办理信息查询、银企转账、工资、定向转账、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业务。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还只是商业银行部分传统业务在网上的延伸,业务的深度和宽度都很有限,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销售等业务。同国外相比,我国银行业不但提供网络服务产品的种类少,而且质量不高,提供的网上产品普遍缺乏个性化(或亲情化)、缺乏面向客户设计的服务产品和差异性。

4.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网络建设和技术水平滞后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电话普及率不足4%.电脑普及率、光纤覆盖率很低,网络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二是在“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中,“金卡工程”推进的速度较慢和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现有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国有大银行的垄断性竞争以及大银行的分支行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三是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设备研制严重滞后,如网络必需的服务器、防火墙和操作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完全依赖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这就使我们在竞争中受制于人而处于不利地位。

5.我国网络银行的政策法规建设不健全

我国网络银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并不断演进的,带有浓厚的自发性。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全国性电子商务法规,管理部门面对迅速变化的情况,不得不对出台新的管理措施持慎重的态度。这就导致了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管理规则仍然较少,管理体系也不明确

总之,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和相对劣势。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多走捷径,少走弯路,尽快赶超发达国家。

三、我国网络银行竞争策略

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我国银行业必须冷静客观地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及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制订竞争策略,以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迎接挑战。

1.推动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思想,确立网络银行经营的新理念和新规则

一是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中心主义”、“以量取胜”的经营理念,转向网络银行的“客户中心主义”、“以质胜出”。二是改变以资产规模大小、机构网点数量、地理位置优劣论“英雄”的传统银行经营思想,转向以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优质金融服务作为衡量银行优劣的标准。三是改变传统银行“单打独干”的“银老大”的经营观念,转向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服务商等其他非银行服务机构合作经营,共同发展。

2.明确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设计好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合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在现阶段,我们应当坚持以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服务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模式,这是由我国银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的现状、银行业的特殊经济地位和网络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决定的。过早允许非银行企业进入网络银行市场,无疑会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带来冲击。第二,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模式,比如以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等安全性较高的封闭型网络银行模式面向一般客户,提供安全性有保证的普通咨询或金融服务。第三,应当努力探索建立纯网络银行的模式。这是因为,纯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兼营网络业务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是未来网络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3.加强银行体系的网络建设,改善网络银行的经营环境

首先,大力加强网络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继续发展CHINANET、“三金工程”等,特别应重点建设中国高速信息网,这是我国未来网络银行的最强基础支撑;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网点及重要的公共场所多设置各类电子终端,加大信用卡、借记卡及各种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程度,大力推广智能卡,积极探索发行网络货币,进行建立电子货币体系的有益尝试,为迅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打下物质基础。其次,政府和央行应该为发展网上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中国邮电长期垄断经营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局面,并整合各行业、各部门、各地方的局域网资源,形成全国性的主干银行金融网络体系。二要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已经建立的网络银行的试验成果,应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乱码、过滤和加密技术等,来确保网上银行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递,有效防止非授权用户如黑客对网上银行所存储信息的非法访问和干扰。三要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增加网络用户。网络资费的下降,可以使用户增加,而更多的人使用网络,将反过来促进入网费用的降低。政府应当鼓励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丰富网上信息资源,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研制更适合家庭使用的网络接入设备,以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上网也有能力上网,从而使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发展形成不断加速的正反馈循环。

4.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加紧培养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网络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我国银行业应加快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的三大核心技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在硬件方面,要大力研发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有指纹鉴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可擦写的智能钱夹等先进设备。在软件方面,要大力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集成。无论何种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一种新技术开发成功,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技术引进和研发的投资力度,尽快抢占新经济、新技术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应网上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传统银行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知识领域,今后银行需要的人才将宽泛得多,其中最需要补充的人才是:有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有金融知识的科技专才、有较强数理及财务分析、运用能力的人才。银行现有员工队伍也需调整,银行员工要由传统的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化。网络银行建设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枝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着眼未来,认真考虑这些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方式,为增强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积蓄力量。

5.大胆进行网络创新,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在网络银行上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之一就是建立联网通用的网上支付系统。建立此种系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会大大提高,在预见到另建系统将会付出高昂成本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将会倾向于依赖这个系统支付和结算。这样不仅可以向所有利用该系统支付和结算的外资银行收费而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核心环节的控制,中国银行业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同时,网络银行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必须在产品开发中保持领先性和可持续性。在产品设计开发上,我国银行业应在明确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研究一代、生产一代、上市一代。国外大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网上服务品种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国内银行也应逐步推出新的产品,比如网上存贷款、网上证券、网上基金销售等,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此外,要注重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网络银行的进入壁垒很小,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很小,因此,银行业一定要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我国银行业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是凸显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那些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的高层次服务产品必须依靠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树立网络银行富于温情的形象。二是逐步开拓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标准化,网络银行的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将有助于充分利用银行资源,全面满足客户需要。三是传统营销渠道积累了大量线下客户资源,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竞争策略范文篇7

一、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通过电子手段(主要是因特网)建立的虚拟银行,它可以提供除面对面的柜台服务和现金传递之外的所有传统银行的功能[1].网络银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银行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动柜员机,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广义的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和远程银行。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许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本竞争优势

即网络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和服务成本,从而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根据Booz和Allen&Hamilton公司的统计,1999年6月,美国商业银行中每家分行提供手工操作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为1美元多,利用自动柜员机(ATM)和电话中心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约0.25美元,利用因特网交易的单位平均成本约0.01美元。而且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网络银行后台服务技术的进步,网络银行处理业务的平均成本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可见,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差异型竞争优势

差异型竞争优势是在强化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甚至将传统业务领域的产品进行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目标只能细分到某一客户群,很难提供一对一客户服务,即使能提供,成本也比较高;而网络银行能在低成本下实现一对一服务,从而形成差异性服务。

3.信息和技术竞争优势

美国大通银行前副总裁陈朝晖(HareyZ.Chen)博士以其在大通银行的工作经验认为,当代美国银行依靠吸纳存款与贷款获取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了,银行主要是依靠高技术性的金融服务技术来获取利润。大通银行首席信息执行官(Clo)也曾明确指出,大通银行与美国其他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搜寻信息资产的方式,大通银行信息技术部不仅为金融服务企业服务,也为信息技术产业服务;同时,还有能力通过信息资源的搜寻与挖掘来创造竞争优势。网络银行正是利用其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会。

4.时空竞争优势

网络银行无固定的经营时间和场所,依托因特网不用设任何分支机构,其触角就可以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大大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400多家金融机构有了自己的主页,内容包括行史、业务范围、服务项目、经营理念等,它们具有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提供账务管理、查询转账、网上支付、缴交各类费用等服务的综合功能,即AAA服务模式:Anytime、anywhere、anyhow,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球范围经营。因此,人们又称其为“三A银行”。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还是一些传统的业务项目,网络银行业务的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尚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起步较晚,还处在萌芽阶段

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共发行银行卡2亿多张,客户数超过40万户。尽管我国近年来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但总体尚处在萌芽阶段[2],同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和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是以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模式来发展网络银行的,尚未出现完全依赖于国际互联网而设立的纯网络银行和其他模式。加入WTO后,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劣势,加大网络金融体系风险。

3.我国网络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差异性服务

目前,我国银行也开始了一些网上银行方面的业务。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拥有了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提供包括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在内的各种网上金融服务,办理信息查询、银企转账、工资、定向转账、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业务。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还只是商业银行部分传统业务在网上的延伸,业务的深度和宽度都很有限,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销售等业务。同国外相比,我国银行业不但提供网络服务产品的种类少,而且质量不高,提供的网上产品普遍缺乏个性化(或亲情化)、缺乏面向客户设计的服务产品和差异性。

4.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网络建设和技术水平滞后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电话普及率不足4%.电脑普及率、光纤覆盖率很低,网络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二是在“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中,“金卡工程”推进的速度较慢和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现有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国有大银行的垄断性竞争以及大银行的分支行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三是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设备研制严重滞后,如网络必需的服务器、防火墙和操作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完全依赖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这就使我们在竞争中受制于人而处于不利地位。

5.我国网络银行的政策法规建设不健全

我国网络银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并不断演进的,带有浓厚的自发性。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全国性电子商务法规,管理部门面对迅速变化的情况,不得不对出台新的管理措施持慎重的态度。这就导致了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管理规则仍然较少,管理体系也不明确。

总之,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和相对劣势。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多走捷径,少走弯路,尽快赶超发达国家。

三、我国网络银行竞争策略

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我国银行业必须冷静客观地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及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制订竞争策略,以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迎接挑战。

1.推动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思想,确立网络银行经营的新理念和新规则

一是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中心主义”、“以量取胜”的经营理念,转向网络银行的“客户中心主义”、“以质胜出”。二是改变以资产规模大小、机构网点数量、地理位置优劣论“英雄”的传统银行经营思想,转向以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优质金融服务作为衡量银行优劣的标准。三是改变传统银行“单打独干”的“银老大”的经营观念,转向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服务商等其他非银行服务机构合作经营,共同发展。

2.明确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设计好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合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在现阶段,我们应当坚持以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服务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模式,这是由我国银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的现状、银行业的特殊经济地位和网络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决定的。过早允许非银行企业进入网络银行市场,无疑会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带来冲击。第二,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模式,比如以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等安全性较高的封闭型网络银行模式面向一般客户,提供安全性有保证的普通咨询或金融服务。第三,应当努力探索建立纯网络银行的模式。这是因为,纯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兼营网络业务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是未来网络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3.加强银行体系的网络建设,改善网络银行的经营环境

首先,大力加强网络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继续发展CHINANET、“三金工程”等,特别应重点建设中国高速信息网,这是我国未来网络银行的最强基础支撑;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网点及重要的公共场所多设置各类电子终端,加大信用卡、借记卡及各种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程度,大力推广智能卡,积极探索发行网络货币,进行建立电子货币体系的有益尝试,为迅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打下物质基础。其次,政府和央行应该为发展网上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中国邮电长期垄断经营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局面,并整合各行业、各部门、各地方的局域网资源,形成全国性的主干银行金融网络体系。二要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已经建立的网络银行的试验成果,应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乱码、过滤和加密技术等,来确保网上银行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递,有效防止非授权用户如黑客对网上银行所存储信息的非法访问和干扰。三要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增加网络用户。网络资费的下降,可以使用户增加,而更多的人使用网络,将反过来促进入网费用的降低。政府应当鼓励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丰富网上信息资源,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研制更适合家庭使用的网络接入设备,以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上网也有能力上网,从而使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发展形成不断加速的正反馈循环。

4.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加紧培养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网络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我国银行业应加快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的三大核心技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在硬件方面,要大力研发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有指纹鉴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可擦写的智能钱夹等先进设备。在软件方面,要大力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集成。无论何种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一种新技术开发成功,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技术引进和研发的投资力度,尽快抢占新经济、新技术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应网上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传统银行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知识领域,今后银行需要的人才将宽泛得多,其中最需要补充的人才是:有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有金融知识的科技专才、有较强数理及财务分析、运用能力的人才。银行现有员工队伍也需调整,银行员工要由传统的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化。网络银行建设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枝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着眼未来,认真考虑这些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方式,为增强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积蓄力量。

5.大胆进行网络创新,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在网络银行上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之一就是建立联网通用的网上支付系统。建立此种系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会大大提高,在预见到另建系统将会付出高昂成本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将会倾向于依赖这个系统支付和结算。这样不仅可以向所有利用该系统支付和结算的外资银行收费而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核心环节的控制,中国银行业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同时,网络银行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必须在产品开发中保持领先性和可持续性。在产品设计开发上,我国银行业应在明确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研究一代、生产一代、上市一代。国外大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网上服务品种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国内银行也应逐步推出新的产品,比如网上存贷款、网上证券、网上基金销售等,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此外,要注重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网络银行的进入壁垒很小,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很小,因此,银行业一定要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我国银行业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是凸显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那些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的高层次服务产品必须依靠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树立网络银行富于温情的形象。二是逐步开拓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标准化,网络银行的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将有助于充分利用银行资源,全面满足客户需要。三是传统营销渠道积累了大量线下客户资源,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竞争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营销策略、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竞争策略

服装市场营销策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服装企业的经营与销售进行预测和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创造性地组织经营销售活动的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从价格竞争迈向非价格竞争是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的一种方向性转变。价格竞争体现着以产品和成本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它要求更多地关注企业产品的成本、规模和数量,因而是被动地和有限地去适应市场。而非价格竞争则体现着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市场、引导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它更多关注的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与变化,营销方式的成效,因而是能动的和全面地去适应市场。

一、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只要有市场竞争,就一定有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削价。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

二、价格竞争的弊病

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于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致两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

2、以削价为手段,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

3、定价太低,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形象;

4、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

三、非价格竞争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从市场营销环境看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发展,也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的发展,消费层次的提高,使得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汉林认为:“年是中国贸易摩擦的高峰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摩擦所涉及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纺织服装产品,相对来说还是低附加值,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所以,造成了企业非价格竞争的能力很弱。”

四、非价格竞争策略

1、差异化竞争策略:与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反,差异化竞争容忍对手的存在,通过提供与竞争产品在造型、花色、性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来争取消费者选购的差异,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非无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而市场细分又是建立于顾客需求的差异上。推行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更娴熟的营销技巧,有足够的实力影响和调节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应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选取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加以发挥,使本企业处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的地位,从而建立差异化,形成企业别具一格的创新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企业效益。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质量与别具一格混为一谈,认为质量好就是别具一格;二是差异化的实施对成本驱动的影响;三是过分追求差异而忽视整个价值链。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重大失误。

2、战略联盟: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后,这种联盟一般都会解散,其后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又可能与新的合作者结成新的联盟。战略联盟反映了一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型竞争观念,它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对待竞争者。通过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对方来加强各自的竞争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从而不断提高竞争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3、情感营销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消费者的情感性消费不断增加。现代营销应适应消费者从“量的需求”阶段、“质的需求”阶段向“情感”需求阶段的转变,从设计、包装、商标、广告、公关、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情感设计,把传统经营活动引入到一个全新的情感营销领域。对于企业家和经营者来说,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式,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4、商业科普竞争策略:商业科普是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服务过程。它通过把商品知识传授给顾客,使顾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企业通过科普活动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是一个贯彻于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同顾客建立结构性的层次关系。商业科普的形成,应从商业科普环境、商业科普服务、商业经营科普、商业管理科普、社会公益科普等方面,提高消费者的科技素质。商业科普策略的运用,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的市场营销有赖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等营销组合因素的综合运用,而不应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服装网——销售管理:

竞争策略范文篇9

信息技术通常也称信息通信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二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同时,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信息性的作用尤为突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出现了中空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层环节的工作已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来代替,这都不可避免的引发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进而作出决策,而这种人机结合的,能够科学、统一的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并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

2.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幅度原则是管理学上制约领导管理宽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领导能够直接了解下属动态的环境得以改善,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组织对个体绩效的评估能力大大增强,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开始出现,即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间管理层的人数。

2.2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2.2.1企业管理理论的根本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信息化为主线实现管理创新、构建新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界的主流课题,并应运而生了大量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打破了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基础,考虑和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强调以过程为核心,考察企业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过程相匹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为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2.2.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实施信息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时要注意分析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规划,才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流程环节。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为几个步骤: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评价。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提供精确高效的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面向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提升企业生产和运作的效率,增加盈利。

3、利用信息技术,确立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优势

竞争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品牌延伸;营销;风险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广告费用的日益高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大量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所接受或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通过延伸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

1品牌延伸的风险

然而品牌延伸这把利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形象地比喻:“品牌名称是一根橡皮筋,它会伸展,但不会超过某个限度。而且,你越延伸一个名称,它就会变得越疲弱。”概括来说,不当的品牌延伸策略有可能对原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为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定位,也往往是原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维护原有品牌的形象,抑或是延伸产品严重偏离了原品牌的形象,将损坏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企业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可能掉入这种陷阱。例如,皮尔卡丹曾以高贵的品质和昂贵价格成为社会上层人物身份和体面的象征。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皮尔卡丹品牌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上,从家具到灯具,从钢笔到拖鞋,甚至包括廉价的厨巾。后果是“皮尔卡丹”在大多数市场上丧失了高档名牌的形象,也丢掉了追求独特的品牌忠诚者。

1.2模糊品牌定位,淡化品牌个性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所认可,正是因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明晰的品牌个性,它从产品的形状、性能、价格、质量等方面区别于竞争者。当一个品牌代表两种甚至更多的有差异的产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化。而品牌定位的淡化和消失也必然使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度下降。比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把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当精巧的“金利来”女用皮包上市后,就模糊了品牌的定位,它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也没有赢得女士们的欢心。这就是品牌延伸不当所带来的品牌淡化效应。

1.3容易产生株连效应

品牌延伸将品牌与多个产品联系起来,导致管理跨度加长,企业投资分散而成为风险点。一旦新产品选择不当,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投资经营,使整个品牌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奥迪5000汽车被指责存在一个突然加速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奥迪对这一问题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推卸责任。结果造成了奥迪整个品牌形象的大幅度下降,并危机到先前销售很好的奥迪4000车型。这次的事件使奥迪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由1985年的7.4万辆下降到1989年的2.1万辆,公司付出巨大的代价。

2合理品牌延伸的策略

2.1树立品牌延伸的正确态度

尽管品牌延伸有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能获得成功,创造骄人业绩。品牌的延伸需要理性、慎重,企业应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否则见到的只能是悲剧。品牌延伸并不是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企业所要做的恐怕是要端正品牌延伸的态度,对品牌延伸有全面的认识。要树立品牌战略思想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审视品牌延伸,切不可为眼前利益,为部分企业在品牌延伸上的成功怦然心动,不顾时机、条件,盲目进行品牌延伸。

2.2延伸产品应该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成功的企业品牌延伸要求延伸后的产品必须能够代表原有的品牌,否则就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定位,损害其形象,像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关帝酒在黑龙江省打开市场时,因与原品牌个性相差过大,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对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尤其要视延伸产品的个性是否能够吸取原有品牌的精神内涵,能否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2.3通过再细分市场,进行品牌重新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及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品牌延伸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再细分,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企业依据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规划,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界定品牌使用的范围,使品牌定位一次涵盖现在与未来。这样既给多元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

2.4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节奏

消费者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心理接受过程,因此品牌延伸要实现良好的效应,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品牌使用于延伸产品也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品牌资产从主导产品向延伸产品的传递需要时间,要在企业的不断宣传下和在顾客使用以后,才逐步为顾客所接受,不宜操之过急。当品牌向过多的产品延伸时,顾客一时难以对众多的新产品产生较好的认识,而且可能会对众多的延伸产品产生混淆,从而稀释品牌个性,甚至会误解企业传递的信息,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品牌延伸节奏,过快过多的品牌延伸对企业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