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格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4:42:37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形象竞争格局重庆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扩张,城市之间的物质资源、知识信息和金融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旅游地竞争替代性的广泛存在,对同一地域下相邻城市或同一类型的城市进行竞争替代分析是进行都市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一环。

一、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竞争替代格局

针对成都、重庆、昆明、西安这四个西部代表性旅游城市的主要特征,主要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商务会展、辅助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地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竞争替代分析。

二、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竞争分析结论

通过分析四个城市的都市旅游形象可以发现,成都、昆明、西安的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成都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和“乐山大佛——峨眉山”四大世界遗产)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垄断地位;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感是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更是具有举国难见的丰富民俗风情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但对于重庆来说,除了地形起伏、立体感强的“山城”地理优势以外,在资源、历史、民俗等方面都不具备独特明显的优势。因此,要树立鲜明的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必须在重庆面临的旅游城市竞争替代格局中找到突破口。

三、基于竞争替代分析的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建议

1.基于旅游根基地位的文化挖掘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切入点,也是重庆建立独特都市旅游形象的突破口

文化是都市旅游形象的“根”与“魂”,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重庆是一座以巴渝文化为根基,以其抗战与二战地位及红岩精神为突出代表,并有抗蒙要地合川钓鱼城和世界文化瑰宝大足石刻作为衬托,具世界意义的东方内陆历史名城。虽然重庆在极具地方特色的巴文化基础上,拥有“三建国都、四筑渝城”的悠久而传奇的历史,但其中最具突出地位、焦点吸引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时期,无疑当属抗战时期。而重庆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远东战区的指挥中心,中国惟一“二战名城”的历史形象远未被游客市场甚至本地居民广泛认知。因此,要塑造重庆的都市旅游形象,必须充分认识和挖掘重庆的文化价值,培育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对重庆的都市旅游文化进行重新定位。

2.应当尊重市场对重庆旅游形象的感知本底,对重庆都市旅游文化进行梳理整合

感知本底是重庆旅游形象的社会心理积淀,是已形成在人民心中的最具影响力的广告。重庆都市旅游文化主要体现在巴渝文化、抗战陪都文化和都市文化三大方面。巴渝文化包含涂山人文化,她是三峡流域文明的发源;还有码头文化,重庆是一个依托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码头文化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码头文化的影响连绵至今,已经成为重庆的一种社会心理积淀。抗战文化包含陪都文化和红岩文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期望值,但目前没有形成重庆旅游形象的品牌效应。直辖后的都市文化是重庆新兴旅游文化的缩影,在许多影视宣传片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反应,但发展时期较短,发展速度较慢。

3.对重庆都市旅游文化的定位必须明确核心竞争优势,抓准重庆脉络的最强音

对于文化的崇尚大致来源于它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就如同早期东亚对待美国文化和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待日本文化一样,繁荣的文化才是被追崇的文化。巴渝文化的推广、认知、接受和推崇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巴渝文化传承者如何发展和演进这一文化资源,也就是说重庆如何实现西部中心的过程就是巴渝文化现代演绎和成功推广的过程,如果重庆的这种地位不能确立,那么巴渝文化也将湮没于浩浩的强势文化中去。所以,巴渝文化类旅游资源应当以建设和宣传并重,但目前还不是重庆的城市核心竞争优势。公务员之家

对于当前重庆脉络的最强音是重庆依托西部大开发背景,建设繁荣的长江上游甚至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历史使命,是她独特的地理风格和人文精神与之相融合的“热力四射”、“热情似火”、“活力无限”的氛围感应。重庆作为西部最具活力的城市,如能秉承她那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孔雀西南飞”的目的地城市。这条脉络符合时代特征和重庆的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西部地区主要旅游城市竞争关系中的一种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柳振万:旅游目的地营销: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J].旅游学刊,2006(2)

竞争格局范文篇2

一是对开放商业保险资金直接人市的讨论,二是保险企业在排队申请发行新股成为上市公司,三是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界掀起了一股中外合资潮。我国从1999年10月起,允许保险资金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市,入市比例的高限为总资产的15%。据有关估测,目前已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已超过200亿元。如果按照2001年4591亿元保险总资产为基数估算,潜在可入市资金将近700亿元。目前业界对开放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呼声也很高。在社保基金方面,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社保基金的40%直接进入股市。目前,社保基金规模超过800亿元,这样潜在可入市资金可达320亿元。为了更好地把握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我国保险业增长的价值驱动因素以及目前市场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我国保险业未来增长的价值驱动因素国内保险业的未来增长空间有多大?一般可以用保险深度(年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这两个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标来估测。据有关统计资料,2001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2.2%,远低于国际平均值7%,我国的保险密度为人均169元,远低于国际平均值360美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保险市场还远未达到成熟。可以乐观地看到,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保险行业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我国的保险产业的高速增长体现在市场广度和市场深度的形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保险行业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子市场将被开发出来,形成市场的广度。另一方面,单一子市场的容量也在快速地扩大,形成市场的深度。表1为2000年我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结构。人寿保险和财产责任保险分别占总保费的62%和38%。在人寿保险中,寿险的比例占到了89%,健康和意外险两者之和占的比例为11%。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人寿保险业的价值驱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人的经济价值(取决于人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人寿、健康和意外险的需求将增加。二是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将对人寿保险,特别是退休年金产品形成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正处于改革之中,改革的目标基本上采用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国人寿保险中,基本还看不到什么年金产品,但是,随着养老金制度改革进程的深入,根据国外的经验,这种需求将迅速上升,人寿保险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机会。表12000年国内保费收入结构保费收入(亿元)比例总保费收入1598100%人寿保险99062%其中: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88228BO财产和责任险60838%其中:机动车辆险企业财产险其它险种373118177(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财产和责任保险中,机动车辆险占据了61%的份额。其次是企业财产险,为19%。其它财产责任险的总和约占了其余的19%。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拥有量还不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个人汽车的保有量还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推动机动车辆险的增长。在企业财产方面,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将会大大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和企业财产的增长将共同推动企业财产险需求的增长。其它财产险种中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财产险。1998年以来,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已经正式成了商品。城镇居民的巨大的商品房需求将推动房屋财产险和购房贷款险需求的增长。除此之外的运输险、船舶险、信用险,以及职业责任险等的市场需求都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容是推动我国保险产业未来增长的两个车轮,这是我国保险业的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行业内部重新洗牌的机会较多,有利于包括中小保险企业在内的各个层次保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重新定位和发展的机会。目前,国内有5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超过30家。从市场份额和经营历史角度,我们可以把这50多家保险公司分成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大型航母型国有保险龙头企业,国有中保集团下属的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分别占据了41%和23%的市场份额。它们的年均保费收入增长率分别为8%和3%,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和8.8%(见表2)。表22000年国内主要保险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净保费收入(万元)市场份额保费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中国人寿649010741%8%13.2%中国人保368030023%3%8.8%平安保险253150016%22%22.3%太平洋保险14831309.3%23%8.5%新华人寿1498000.9%42%O.27%华泰财产486000.3%7%6%大众保险257570.2%26%6.5%(数据来源:计算整理自2001年《中国保险年鉴》)第二梯队为全国性经营的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它们各自占据了16%和9.3%的市场份额。它们的保费收入增长率很高,分别为22%和23%。平安保险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很高,达到22.3%,太平洋保险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些,为8.5%(见表2)。第三梯队为1995—1996年成立的股份制保险企业,其中代表性企业有新华人寿、华泰财产和大众保险。它们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各自的市场份额低于1%。它们有着较高的保费增长率(7%—42%)。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在O.27%~6.5%之间(见表2)。第四梯队为1992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驻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正在组建的合资保险企业、中资保险企业。这些保险企业目前普遍处于经营起步阶段。除了1992年在上海成立的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的个人寿险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外,其余机构在市场份额方面还比较小。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单独市场份额低于1%,总体市场份额不到5%。在区域上,目前,国内保险市场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地。因而,从这些局部市场看来,竞争又是非常激烈的。面对行业的高速增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上述各梯队的保险企业正在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来抓住时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呢?按照我们国家金融改革的整体思路,对于第一梯队的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这样的龙头国有保险企业,将采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竞争战略。其目标是在2006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梯队的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已经完成了财产和人寿保险分业经营和股份制改造。这两家保险公司已经获得了稳定的市场地位,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增长强劲。它们以一方面采取了引入国际战略伙伴,组建中外合资子公司的方式来引进保险行业的国际先进管理和市场营销技术,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太平洋保险公司先是与美国安泰集团组建了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又将与澳大利亚第一大人寿保险公司澳安保集团进行全面合资。另一方面,它们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条件,正在申请上市。和非金融企业不同的是,保险行业属于高负债行业,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增长受到很强的清偿能力监管条款限制。按照保险业清偿能力监管原则,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增长的同时,必须保证净资本与总承保风险的比例高于最低安全值,否则就必须补充资本金,以保证保险公司具有充足的清偿能力。清偿能力监管使得保险企业具有很强的上市动机,从外部获得资本金来提高其清偿能力,满足业务大幅增长情况下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第三梯队代表性企业新华人寿、华泰财产和大众保险在1995、1996年开业的当年便实现了盈利。开业后,三家公司一方面保证了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外部融资扩张战略。2000年前后,新华人寿向苏黎世保险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和日本生命等增资扩股了24.9%的外资股份。大众保险则和德国安联集团合资成立了安联大众保险公司。据今年5月公司的公告,华泰财产已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完成了6个月的上市辅导。另外,据最近报道,美国ACE集团旗下的三家保险公司已完成了对华泰保险22.13%的参股。第四梯队的保险企业数目最多,大多数具有外资背景,大都成立于1992年后。2001年到2005年为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在这一段时期内,将有许多国外保险企业采取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来尽早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尽早建立市场形象。外国保险公司具有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资产管理等技术方面优势。在国内方面,许多非保险国有大中型企业也纷纷看好保险行业的增长潜力,参与到组建合资保险公司的行列,比如中石油与意大利的忠利保险,中海油与荷兰的全球人寿,中海油与美国的纽约人寿在近期组建了合资保险公司。对于国内的那些希望投资于保险产业、但自身又缺乏保险行业管理和技术经验的国内投资方来说,目前的过渡期的确提供了很有利的政策环境。这些国内投资方可以获得与国外保险企业合资的良好机会,外方可以自由选择中方合作伙伴。这种时候合资对国内投资方来说,谈判地位是较有利的。按照我国加入WT0的承诺,在合资寿险公司中,外资的比例不得高于50%,所以,外资只能靠品牌和经营技术等来谋求对合资公司的控制。合资非寿险公司外资比例可达51%,外资可以直接以股权方式获得公司控制权。另一方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于股市的管制将趋于放松。这个时候和国外保险公司合资在国内做保险业务将有利于新开业的公司迅速发展起适合现代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它的目标是使保险资金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对于现代保险公司来说,资产管理业务的水准是决定保险公司能否进行保险产品创新,能否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对保险基金投资于股市的限制很严格,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也比较低。因而,如果赶在保险基金投资管制放松前与外国保险公司合资,那么,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规模尚小的合资保险企业和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实际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将有利于合资保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格局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网络电台;内容生产;变现

1移动网络电台发展历程

移动网络电台从出现至今,大致经历了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三个阶段。1.1探索期(2010—2012年)。此阶段主要表现为传统电台向网络的迁移。2010年我国最早使用算法推荐的音乐电台——豆瓣FM上线,随后蜻蜓FM、凤凰FM等相继问世。定位于网络收音机的蜻蜓FM,在内容上一直与传统电台关系密切。2013年前,蜻蜓FM主要是以国内3000多家传统电台和1000多个高校电台为主要内容架构。1.2市场启动期(2013—2014年)。移动网络电台的出现,离不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蜻蜓FM将国内传统电台的内容整合汇集,喜马拉雅FM、荔枝FM也在此时出现。由于音频独特的伴随性优势,移动网络电台的用户数量逐渐增长。为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场景的使用需求,移动网络电台开始进行产品优化和商业模式升级,以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UGC(UserGeneratedContent)与购买版权。这一时期竞争激烈,曾一度出现版权纠纷、恶意投诉以及下架整顿等情况。1.3高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资本总是最敏感的,移动网络电台作为新兴行业,在得到资本大量流入后迎来高速发展。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移动网络电台先后进行了多轮融资,2017年9月,蜻蜓FM获得10亿元E轮融资;2018年1月和2月,荔枝FM、喜马拉雅FM分别得到5000万美元和4.6亿美元融资。如今的移动网络电台,致力于生产优质的内容,并且开始在垂直细分领域谋求差异化发展。

2内容生产方式

2.1以蜻蜓FM为代表的PGC模式。蜻蜓FM上线较早,自从上线之日就致力于将优质电台内容化为自身竞争优势,牢牢把握住传统电台的节目资源。目前己经有3000多家国内电台入驻,其中许多招牌节目打破了原有的地区限制,得到了二次传播及推广,点播和回听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听我想听”的需求。2014年与央广之声合并,不仅获得了央广之声创作的有声小说等众多资源,更得到了其专业生产能力——通过引入传统电台的专业主播,将原生粉丝纳入新的用户体系中,也保证了内容生产环节的质量。蜻蜓FM还大量邀请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知名自媒体人入驻,为他们提供资金、渠道、技术等支持,现已和高晓松、蒋勋、梁宏达、方文山等名家大咖形成长期合作。蜻蜓FM还通过抓取优质视频节目的音频流、文字转音频(读报、有声书等)等技术手段,巩固PGC的优势地位。2.2以荔枝FM为代表的UGC模式。荔枝FM起步时的宗旨便是“人人都是主播”,是以草根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模式,门槛低,着力于为普通人提供一个想播就播的平台。荔枝FM的内容主要分为情感、娱乐、生活、语言、音乐等许多大的类别,每一大类下又充分尊重各种小众群体,善于分析不同需求,精准定位听众,打造差异化内容。同时,荔枝FM不限制主播的自由,音频内容或是语言风格都可依照个人喜好。为塑造良好的UGC环境,荔枝FM还专门设立了播客学院,以筛选出优秀播客,通过培训提升草根用户的专业素养。如今短视频、视频直播盛行,语音直播也迎来起飞东风。与视频直播比较,语音直播不看脸只闻声,给不想出镜的播客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2018年荔枝FM宣布将语音直播变为其主营业务,拥有一定粉丝的主播可申请成为直播主播。整个直播为由主播和听众共同完成,听众可通过评论、刷礼物等方式与主播互动。2.3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PUGC模式。喜马拉雅FM结合PGC和UGC,是现在为止使用PUGC模式最好的移动网络电台。PUGC模式依然将用户生产作为主导,但生产主体更偏向专业性,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有相当的了解,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内容生产者。这样既保留了UGC模式下用户高度自由的特性,激起创作自发性,又有效地减少了普通用户原创内容中的同质化、低俗化现象。喜马拉雅FM十分重视版权保护,对优质内容采用“平台+购买”的排他性合作方式,力争得到独家资源,反对盗版抄袭。目前已与市场中多家一线图书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条款,2015年7月,喜马拉雅FM与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阅读平台——阅文集团达成合作,取得千万本网络小说的有声内容改编权,在网络文学领域形成垄断态势。针对草根用户创作空间被压缩的问题,喜马拉雅FM挑选出8万认证主播进入“喜马拉雅大学”,系统学习播音主持技巧、内容生产以及传播策略等方面知识,提升其专业素养。在内容审核方面,喜马拉雅FM更为严格。主播可以在任务区领取有声书或广播剧任务并参与选拔,平台审核人员择优进行签约与录制。喜马拉雅FM坐拥众多版权,帮助主播合法、快速地取得相应有声授权,并通过打赏、分成等方式,肯定声音的价值,鼓励更多普通用户参与其中。

3商业变现方式

3.1广告植入。广告植入是大多数移动网络电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广告,常见于进入时的开屏页,启动页,宣传栏,用户到达率高,可直接收取相应出租费用;另一类是精准投放广告到特定人群。音频原生广告,可以从内容植入,也可从电台植入。例如,蜻蜓FM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台,会根据广告主需求,在节目中插入广告软文,在不破坏用户正常收听的情况下进行宣传。而喜马拉雅FM与600多家品牌达成了跨界合作,创造性地推出了品牌电台,成为众多品牌宣传新产品、与购买者互动的平台。其中,杜蕾斯建立的杜杜电台就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3.2依托硬件。音频具有强烈伴随性,通过依托各种场景下的终端,移动网络电台能有力地抢占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寻求隐藏的消费人群。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成为音频最大的使用场景。蜻蜓FM曾与沃尔沃、奥迪等五十多家汽车厂商及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合作,一度拥有数百万的车载音频预装量,随后又开发了各类车内联网智能硬件终端。喜马拉雅FM则进军智能家居场景,打造“由手控变声控”的现实生活。其的“小雅”智能音箱包含新闻、小说、音乐等328类、6000万条海量有声内容,定位儿童生活推出的“晓雅Mini”音箱,提供简单运算、成语解释等一系列语音服务,还配备了儿童故事、英语学习等相应音频内容。3.3粉丝经济。意见领袖和知名人士的大量入驻,平台大力包装和推广的明星主播,使得音频行业也出现了为情怀买单的追星现象,移动网络电台对此开辟了粉丝打赏通道,分为直播打赏和上线音频打赏。直播打赏即用户在直播间收听时的自愿付费行为,多为红包打赏或虚拟礼物打赏。上线音频打赏是用户在收听节目之后,在播放页面进行的额外付费。为吸引粉丝,提高用户黏性,鼓励高质量音频创作,移动网络电台还会开展线上及线下活动,如粉丝见面会、生日会、签售等。3.4知识付费。2016年6月6日,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开启了音频知识付费模式。喜马拉雅FM官方资料显示,课程上线当天共计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如今人们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知识,为优质内容买单的意愿逐年加强,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然到来。2017年,喜马拉雅FM推出知识付费领域首个会员日“喜马拉雅66会员日”,随后又陆续出现“123知识狂欢节”“423听书节”等,引发市场轰动,收益颇丰。此外用户还可对各类专业人士进行有偿提问,通过双方的互动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对社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移动网络电台如今即将进入成熟期,三足鼎立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新进企业难以后来居上。三大头部应用应该专注生产优质内容、扩展盈利模式,形成良性竞争,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田宇.互联网模式下网络电台广告盈利模式探析——以蜻蜓FM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24):268-269.

竞争格局范文篇4

第一,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此,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到*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面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以上。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年底,*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今后,应重点推进中央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条件上市的要上市。

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年后,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万户,而到*年,国有工商企业户数减少至*万户,减少了一半。*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亿元,而到*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达*万亿元,增长了*倍。*年,中央企业净资产*万亿元,到*年,增长到*万亿元。*年,《财富》全球*强中中国内地企业有*家,这些企业全部为国有控股企业。今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还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竞争格局范文篇5

第一,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此,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到*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面为52.7%。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上。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1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年底,80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785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98%。今后,应重点推进中央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条件上市的要上市。

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年后,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23.8万户,而到*年,国有工商企业户数减少至*万户,减少了一半。*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亿元,而到*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达1.2万亿元,增长了14倍。*年,中央企业净资产3*万亿元,到*年,增长到*万亿元。*年,《财富》全球*强中中国内地企业有*家,这些企业全部为国有控股企业。今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还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竞争格局范文篇6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优势

2006年5月23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上透漏,筹建中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成为面向普通大众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双重挑战下,又将面对新的竞争者,那就是公认的未来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经过不断的改革,已经具备了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将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方面强有力的竞争者。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及其优势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最初,邮政储蓄仅以吸收存款为主,存款全额缴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季支付邮政部门固定代办手续费,业务十分单一,利润也很有限,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都不构成威胁。从1990年起,为鼓励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邮政储蓄存款由缴存改为转存人民银行,并获取转存款利息收入。此阶段,邮政储蓄进入了高枕无忧的时期,尽管只有存款业务,但是由于国家的保护和支持,可以稳获高额、无任何风险的利差收入。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约8290亿元的存款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此后的邮储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经过恢复开办的这20周年,经受了风雨考验,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者。

随着邮政储蓄改革的不断深入,即将迎来了邮政储蓄银行阶段,即邮政储蓄机构将挤身于商业银行的行列。尽管具体的组建措施还没最后确定,但是新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明确的:与之前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在继续依托邮政网络经营的基础上,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开。这些都表明邮政储蓄将全方位的参与银行业务市场,并将利用自己的优势展开各项业务的竞争。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

网点优势上文已提到,邮政储蓄银行仍将依托邮政网络开展业务,这便成为邮储银行最大的竞争优势。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优势也是分支机构繁多,但是较之邮政储蓄的网点分布,则相形见绰。因为邮储网点遍步城乡,真正可谓是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截至2005年8月,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已经超过37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到2/3以上。邮政储蓄有60%的网点、邮政汇兑有70%的网点分布在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的基础上,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

业务优势邮储银行在开展正常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仍保有其优势业务——邮政金融业务。邮政金融业务是指邮政部门利用邮政基础设施办理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储蓄、汇兑和其他业务及与资金运用有关的资产业务。特别是汇兑业务,用户可通过邮政的众多网点把钱汇往全国各地。总的来说,邮政储蓄银行有充分利用邮政金融独特的服务品牌的优势,这在市场日益要求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今天,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的。

资金优势一方面,邮储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数量上具有优势。到2005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一万三千亿元,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5位。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达到9.56%。而这种优势在充分利用广泛的农村网点的前提下,邮储银行的资金来源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邮储银行在资金运用的质量上具有优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没有任何坏账之忧。未来邮储银行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与邮政在客户信息方面实现共享,以期在争取客户以及管理信贷风险、业务营销等方面保证资金运用的质量。这两方面对于商业银行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所有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

政策优势邮储在农村的作用是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在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之后,更加扩大了邮储的网点优势。这在各国有商业银行正在不断缩减分支机构的情况下,则明显提高了邮储银行的优势,而使邮储银行的竞争力在各种优势综合作用的基础上成倍的增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是国有商业银行优势被逐渐削弱的过程。在它还没有完全处理好来自其他银行的挑战的时候,又该迎接邮政储蓄银行的挑战。应对措施是明确的,即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攻克体制关、业务关以及人才关,以做到扬长避短。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不断地被推向市场,在已经完成了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基础上,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显得有些缓慢,应加快其股份制改造。首先,实行股份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更有效,有利于规范经营,责权更分明。这样,可以对有关业务人员进行约束,进一步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以及避免银行腐败的出现,提高资产的运用质量。其次,股份制的建立也是商业银行在内部实行信用制度的基础。最后,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比邮储银行更早的成为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更好的去按市场规则办事,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经营目的。

区别对待各种业务

将所有业务进行区别对待,就是要有重点的发挥传统业务的优势、挖掘优质业务和培育特色业务,以实现各项业务利润的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面对邮储银行强大的吸收存款的优势,以及邮储银行的前身邮储机构并未涉及过贷款领域,所以商业银行应把重点放在发挥贷款优势上。一方面,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客户,以保证客户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增加贷款品种的同时,贷款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能够确实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有区别的贷款服务。其次,挖掘优质业务。在把贷款做为业务重点的基础上,要在其中挖掘出质量更高的优质业务。一方面,由于在各种贷款中,居民的守信程度最高,因此应重点开展居民的消费信贷。另一方面,多多争夺效益好的企业客户,以保证贷款等业务的盈利性。只有突出业务的特色才能吸引客户。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人才、网点、技术等方面的相对或绝对优势,量身定制自己的特色服务,以避免与同行业的正面竞争。

防止人才的流失

人才流失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隐患。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拓展市场过程中,都会把寻找人才的目光放到国有商业银行上,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具有业务经验、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引入这样的人才可以立即受益。因此,在邮储银行组建阶段一定要防止人才的流失。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完善人事制度,对于人员的流动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高凯山,张开立.浅析邮政储蓄改革的市场定位.开发研究,2004

竞争格局范文篇7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优势

2006年5月23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上透漏,筹建中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成为面向普通大众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双重挑战下,又将面对新的竞争者,那就是公认的未来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经过不断的改革,已经具备了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将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方面强有力的竞争者。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及其优势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

邮政储蓄经营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最初,邮政储蓄仅以吸收存款为主,存款全额缴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季支付邮政部门固定代办手续费,业务十分单一,利润也很有限,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都不构成威胁。从1990年起,为鼓励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邮政储蓄存款由缴存改为转存人民银行,并获取转存款利息收入。此阶段,邮政储蓄进入了高枕无忧的时期,尽管只有存款业务,但是由于国家的保护和支持,可以稳获高额、无任何风险的利差收入。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约8290亿元的存款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此后的邮储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经过恢复开办的这20周年,经受了风雨考验,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者。

随着邮政储蓄改革的不断深入,即将迎来了邮政储蓄银行阶段,即邮政储蓄机构将挤身于商业银行的行列。尽管具体的组建措施还没最后确定,但是新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明确的:与之前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在继续依托邮政网络经营的基础上,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开。这些都表明邮政储蓄将全方位的参与银行业务市场,并将利用自己的优势展开各项业务的竞争。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

网点优势上文已提到,邮政储蓄银行仍将依托邮政网络开展业务,这便成为邮储银行最大的竞争优势。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优势也是分支机构繁多,但是较之邮政储蓄的网点分布,则相形见绰。因为邮储网点遍步城乡,真正可谓是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截至2005年8月,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已经超过37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到2/3以上。邮政储蓄有60%的网点、邮政汇兑有70%的网点分布在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的基础上,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

业务优势邮储银行在开展正常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仍保有其优势业务——邮政金融业务。邮政金融业务是指邮政部门利用邮政基础设施办理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储蓄、汇兑和其他业务及与资金运用有关的资产业务。特别是汇兑业务,用户可通过邮政的众多网点把钱汇往全国各地。总的来说,邮政储蓄银行有充分利用邮政金融独特的服务品牌的优势,这在市场日益要求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今天,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的。

资金优势一方面,邮储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数量上具有优势。到2005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一万三千亿元,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5位。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达到9.56%。而这种优势在充分利用广泛的农村网点的前提下,邮储银行的资金来源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邮储银行在资金运用的质量上具有优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没有任何坏账之忧。未来邮储银行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与邮政在客户信息方面实现共享,以期在争取客户以及管理信贷风险、业务营销等方面保证资金运用的质量。这两方面对于商业银行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所有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

政策优势邮储在农村的作用是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在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之后,更加扩大了邮储的网点优势。这在各国有商业银行正在不断缩减分支机构的情况下,则明显提高了邮储银行的优势,而使邮储银行的竞争力在各种优势综合作用的基础上成倍的增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是国有商业银行优势被逐渐削弱的过程。在它还没有完全处理好来自其他银行的挑战的时候,又该迎接邮政储蓄银行的挑战。应对措施是明确的,即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攻克体制关、业务关以及人才关,以做到扬长避短。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不断地被推向市场,在已经完成了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基础上,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显得有些缓慢,应加快其股份制改造。首先,实行股份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更有效,有利于规范经营,责权更分明。这样,可以对有关业务人员进行约束,进一步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以及避免银行腐败的出现,提高资产的运用质量。其次,股份制的建立也是商业银行在内部实行信用制度的基础。最后,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比邮储银行更早的成为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更好的去按市场规则办事,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经营目的。

区别对待各种业务

将所有业务进行区别对待,就是要有重点的发挥传统业务的优势、挖掘优质业务和培育特色业务,以实现各项业务利润的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面对邮储银行强大的吸收存款的优势,以及邮储银行的前身邮储机构并未涉及过贷款领域,所以商业银行应把重点放在发挥贷款优势上。一方面,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客户,以保证客户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增加贷款品种的同时,贷款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能够确实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有区别的贷款服务。其次,挖掘优质业务。在把贷款做为业务重点的基础上,要在其中挖掘出质量更高的优质业务。一方面,由于在各种贷款中,居民的守信程度最高,因此应重点开展居民的消费信贷。另一方面,多多争夺效益好的企业客户,以保证贷款等业务的盈利性。只有突出业务的特色才能吸引客户。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人才、网点、技术等方面的相对或绝对优势,量身定制自己的特色服务,以避免与同行业的正面竞争。

防止人才的流失

人才流失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隐患。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拓展市场过程中,都会把寻找人才的目光放到国有商业银行上,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具有业务经验、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引入这样的人才可以立即受益。因此,在邮储银行组建阶段一定要防止人才的流失。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完善人事制度,对于人员的流动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高凯山,张开立.浅析邮政储蓄改革的市场定位.开发研究,2004

竞争格局范文篇8

第一个结论,是媒体格局变化源于传媒业的竞争。媒体竞争是媒体格局变化的基本条件,传媒业是在竞争过程中实现媒体格局变化的。媒介竞争的基础是技术,竞争的动力在市场需求,竞争的规则在于制度的建构。那么前面我讲了三个概念,第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市场还有一个是制度,这三种力量形成了一股合力,这股合理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也导致了媒体格局的不断调整和变化。

第二个结论,新媒体在媒体格局变化中优势明显。在媒体格局变化当中,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它的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它在传统媒体的竞争当中具备了许多优势。

第三个观点,传统媒体在媒体格局变化当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从我们的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媒体格局变化当中,虽然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传统媒体在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媒体经营收入分布和媒体发展空间这四个主要的量上依然具有强势地位。我觉得这个调研分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数据的支撑,我们可能得不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还用不着惊慌失措,但是应该看到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第四个结论,媒体格局变化引发了信息舆论传播格局的变化。在媒体格局变化当中,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引发了信息舆论和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信息传播和舆论传播的整个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占支配地位的信息及舆论控制模式受到了挑战,公众的话语权正在扩大,平等的话语空间正在建构。

第五个结论,城乡及东西部传媒业发展差距明显。从当前新闻媒体格局发展变化的格局来看,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传媒业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建议政府要警惕并积极的治理可能形成的新的信息鸿沟和数字鸿沟,以促使全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

第六个结论,我们建议政府要加大对传媒业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支持力度。传媒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其作用不可忽视,发展潜力巨大,我想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央政治局组织的读书会研究文化发展的产业问题,请了两位专家来讲介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这两位专家都是新闻界的,一位是原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副所长一位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他们俩个都研究传媒业的来讲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我理解中央非常清楚,文化产业发展当中,传媒产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传媒业的全面改革创新与发展提升传媒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特别要站在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的高度来提升传媒业的实力,因为传媒业作为软实力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第一个问题,将了我国媒体格局发展变化的状况和我们得出的结论。

第二个问题谈谈媒体格局变化对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数字化为主导以互联网为基本通讯的技术为推力所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媒体格局变化给我国传媒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也给我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第一点,传播科技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更加重视运用传播科技,传播科技在传媒业发展过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刚才我们讲到形成当前媒体格局变化的是那个要素当中第一个就是科技。回忆世界传媒格局的变化,每一个发展阶段科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认为最近这一次的媒体格局变化,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力量尤其重要没有互联网的新的媒体新的科技就不可能有今天媒体格局的新的变化,所以在三组合力当中,科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但带来了传播心态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的变化,而且带了传播内容传播理念传播机制的变化所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科研究要注意研究新科技掌握新科技运用新科技,要深入研究新媒体和新技术给传媒业的发展和新闻学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改进新闻教学提高新闻质量促进新闻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他们融合各种传播知识和传播技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手段需要的这种能力。在应用新问题和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实现传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西方教育专业化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的新闻理念和新闻素质能够熟练的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能够适应现代传媒业发展和国际领域媒体竞争需要的新型的专业人才。我们重庆大学作为工科为主的大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够的优势,我们也相信重庆大学在方面能够为全国的新闻院校提供经验。

第二个观点,媒介融合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和促进媒介融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及其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它的优势,也越来越认识到它具有兼容性和便捷性特别是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更是认识到了要在媒体格局变化当中球的继续生存和发展需要借鉴和应用新的媒体技术。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纷纷运用新的媒体技术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比方办网站办网络视频办手机视频,各种方式和手段只要能够采用的都不放过机会。那么新媒体也借助传统媒体提高的信息和市场的资源不断的拓展业务扩大市场壮大实力,由此出现了新老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并存的局面,而且这种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效果也越来越好。那么新的媒体融合和新闻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从传播形态到报道方式,从新闻理论到人才培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跟进和介入。新闻院校需要注意和跟踪媒介发展步伐加强对媒介融合的实践和理论调查的研究,寻找适应这种变化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调整边学理念和办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使新闻教学和新闻学研究能够更好的为媒介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输送合格的人才,从而促进媒介融合能够更好的发展。

第三个观点,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和研究舆论规律。当前个舆论格局的变化带来的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也带来了舆论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对于我们国家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去年刘云山同志在人民网成立10周年的座谈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国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可能安排我们做个媒体格局变化的课题和他的讲话有关系。接着他讲:互联网那个已经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媒体格局的变化不但引发了传媒业自身的调整而且也带来了舆论态势走向和整个格局的变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和参与性都非常强的信息平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各种思想观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展示的空间。网络上所提供的表达观点服务成了思想交流的公共论坛,由于能够容纳和汇集各种声音,网络成了各种思想交流的场所,从而使得信息和舆论传播呈现出内容多样化和形态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和多样化意味着多种声音多种观点共存的平台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条件。我的导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一个方向多种声音的观点,一个方向就是坚持一个社会主义方向,多种声音就是提倡舆论的多元,说实话这种状态这种舆论环境的形成需要时间,互联网的出现对多种声音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认为,目前这个条件已经具备了。互联网技术完全打破了过去长期存在的而且似乎是难以逾越的新闻信息和传播的地缘壁垒和政治壁垒,它可以使某一个,它可以使一个区的信息舆论迅速的传播到全世界,造成国际影响的跨国际化和跨区域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舆论传播当中的蝴蝶效应。有人比喻说大西洋彼岸的蝴蝶的翅膀的震动可能给大平洋地区掀起一片海啸,这就叫做蝴蝶效应。互联网的出现使原本由政府掌控的话语权开始自由的流向民间,普通民众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情发表观点表达意见,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次关于拉萨事件的报道,关于奥运火炬传递事件的报道,西方媒体的一些不实报道,引起了我们中国民众特别是海外华侨的不满。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帖子谴责西方媒体的做法,所以有人评论过去我们中国的评论是从上到下,这一次是从下往上,这个应该得益于互联网,得益于这种舆论格局的变化。如何尊重公民的信息传播的权利,如何保障民众高尚的爱国热情如何正确的引导民众自发形成的网络舆论如何在媒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下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这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都需要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跟进和积极配合。

最后一个观点,科学发展越来越进步,我们要更加重视促进传媒业的均衡发展。这次媒体格局变化中所呈现出来的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明显差距提醒我们,实现我国传媒业的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急迫,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单位,应该积极促进我国传媒业发展做做努力做贡献。

竞争格局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生产方式,国际经济格局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深远影响,已经逐渐露出了端倪。虽然数字化引发的变革仍不足以改变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但在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大趋势下,未来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是可以预见的。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试图为中国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应对策略,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1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一直是影响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关键力量。历史证明,每当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必然有颠覆现有认知的全新生产技术出现;而以往三次技术革命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如今世界进入数字化的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大体而言,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概括如下:科学技术更新——生产要素更新——生产方式更新——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进入数字化时代,以煤炭、石油等旧能源为代表的旧生产要素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与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核心生产要素。而核心生产要素的变化,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了产业革命的催化剂,在社会范围内推动了产业重组,传统产业逐渐退出舞台,新兴产业纷纷崛起。在数字技术革命的洗礼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也随之改变,旧有的国际经济格局面临新的挑战。

2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表现

2.1互联网平台迅猛发展

互联网技术以平台为依托,为全社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提供了便利,大量用户纷纷进入平台,形成平台经济。当用户的数量形成规模,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也就越发凸显出来。平台经济背后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平台化的方向转型。到目前为止,在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型跨国电商企业的带动下,服务业的平台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制造行业,互联网平台使同一区域内的企业、行业上下游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密切,平台化趋势已经逐渐形成。

2.2产业融合与产品服务创新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存储的能力,数据如同一条纽带,通过数据的流通,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主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首先,数字化技术对产业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生产环节一直处于分散状态,生产过程不集中,如今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明显的集成特征,开始向着生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如果说以往的技术革命使行业分工更加细化,那么数字技术革命所引领的趋势则是产业一体化。其次,数字化技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并以数据为参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良更新,使其更符合用户需求,打造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

2.3互联网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在数字化背景下,资源和信息以互联网为桥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为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球连接”,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设计为例,在传统设计模式下,企业需要自行组建设计团队,独立研发设计,耗时较长且效率不高;而如能通过互联网寻求国际合作,进行全球同步设计,将大大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3数字化转型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核心生产要素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产业革命,旧有的产业分工被重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及数字化对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深远影响,都会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得到反映,成为改变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

3.1数据潜力和创新实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增长点

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价值的评价基于用户数量,用户越多,互联网市场价值越高。在数字化背景下,数据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拥有庞大的数据潜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网络数据,数字经济的发展市场更加广阔,发展前景也更加可观。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输和共享,新兴经济体一旦把握了创新机遇,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必定能实现竞争力的快速增长。

3.2传统制造业国家不容乐观

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依赖于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撑,基于这一点,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的倾斜。对传统制造业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低成本红利的消失、产业空间遭到挤压,以及失业率的提高,进而导致这些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下降。反之,技术发达、资本密集、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则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抢占先机,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3.3跨境投资方向发生转变

跨国公司数字化的进程正在逐渐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被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跨境投资的方向也与以往不同,技术和人才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焦点。对于一些传统制造业国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更多获得投资的机会。在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中,数据、技术和人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跨境投资的方向从有形资产逐渐向无形资产转化。人口较多的国家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广阔的网络市场,即数据资源;科技发达的国家则能为跨国公司提供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即知识资源。与此同时,在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冲击下,部分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对跨境投资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这会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而跨境投资流向技术密集型国家,则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4国际贸易面临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合作,这使得国际贸易的成本大大降低,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不仅如此,国际贸易模式相比以往也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实物商品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在数字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从而使得服务出口成为可能,加快了服务业贸易化发展的速度,国际服务贸易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化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与此同时,数字化商品在国际贸易比例中,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服务贸易和数字商品贸易的出现,推动着国际贸易向数字化的方向转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竞争中,重视和发展数字产业将为国家带来更多竞争力。此外,传统国际贸易门槛较高,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其中,国际贸易大多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且多为大宗贸易。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促进了国际贸易模式的转变,催生出跨境电商等一大批依托平台经济的新模式。国际贸易的主体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大到跨国公司,小到个人,都可以在成为跨境电商经济的主体。这意味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积极搭建跨国电商平台,就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获得参与机会。

3.5数字企业迅猛发展

在全球公司市值排名中,互联网公司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驱,数字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带来的庞大用户群,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相比于传统企业,数字企业更加富有活力,在未来的市场角逐中前景更为可观。在国际经济格局的竞争中,国家的竞争也是企业的竞争,谁在数字企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4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我国在应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互联网数据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网民基础,网络平台发达,数据潜力十分可观,网络平台的巨大价值,推动着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上加快创新和发展步伐,向着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制造业方面,我国制造业体量较大,产业链条完整,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数字化水平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制造业应加大数字化技术方面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在国际经济格局方面,我国企业应通过跨境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4.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的传统生产模式被打破,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冲击下逐渐被削弱,技术取代规模,成为了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制造业固有的生产方式,生产变得更加灵活,产业集聚不再是制造业的优势所在。随着技术和人才导向的投资比重增加,发达国家将在制造行业获得更多投资机会,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面临严峻挑战。要巩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就要加大数字化技术投入,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4.2提高基础技术水平

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速度,依赖于基础技术水平的提高,基础技术存在不足,就会对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形成制约,从而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数据经济、网络经济推动了产业升级转型,增强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然而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新的安全问题。所以国家在数字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方面,应以基础技术的攻坚和创新为重,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基础技术产业化,切实解决关键技术瓶颈问题。要在前沿领域和前沿技术上抢占先机,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全面提高基础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

4.3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数字化转型削弱了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对劳动力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极大地冲击了固有的就业结构,使得社会就业的分化趋于明显。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也缩减了企业用工数量,从而导致企业不断裁员,形成了失业隐患。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制造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制造业的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旦制造业岗位大幅削减,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将面临失业,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为社会提供更多数字化技术人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通过增加创业来降低失业压力;发展灵活就业,促进人才转型,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改革,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4.4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一体化,通过数据网络的连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开放发展与合作互助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格局的主题。我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根本保障;互联网数据方面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际投资机构的目光。以此为依托,数字企业就能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网络市场的竞争之中。在发展国内网络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外部资源,建设跨国数字企业。此外,要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赢得国际话语权,一方面要推动数字产业规范化、国际化,在数字化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领市场,提高我国数字化标准在国际数字领域的权威性,让中国标准赢得国际认可。

5结语

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合作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社会资源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对于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教育水平高的国家而言,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更大的机遇,而科技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则面临着制造业迁移的影响和严峻的失业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发挥制造业规模、数据资源潜力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进产业结构重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数字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中,赢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郎平.互联网如何改变国际关系[J].国际政治科学.2021(02):90-121.

竞争格局范文篇10

关键词:经济转型;外贸新格局;茶企;应对

在构建茶企外向型经营战略的格局下,需要认识到我国经济转型对茶企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及后危机时期我国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经济转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这必然会对茶企的产能水平、产能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在追求生态效益目标的情况下,茶企在生产经营中还将强化对废弃物的处理绩效,进而努力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就国际贸易而言,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都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样一来,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贸易的茶叶出口也受到抑制。针对外需拉动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就为茶企的国际贸易建立起了新的格局。为此,本文将聚焦于“转型经济”、“一带一路”战略等两大背景下,针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1对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认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1.1贸易伙伴国的结构出现调整

可以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之前我国的外贸伙伴国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但随着欧美国家的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之后,无论是从市场消费能力还是市场进入规制措施等多个方面,都不利于我国的外贸出口活动。而且,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危机之后做出实体产业回归的策略,这就导致了主要贸易伙伴国逐渐奉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之后我国大力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外交,但受到其它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与之外贸的红利并不显著。最终,我国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力度。

1.2国际市场竞争出现新的特征

以电商、微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使得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了变化。即,由以前在线下市场中的真实竞争,逐渐转移到线上的产品与订单获取。以国际茶叶市场为例,我国在进口和销售南非红茶产品时,就大力利用了电商和微商平台,从而就能便捷的与国内消费者形成直接联系。反之,我国的茶企在对外贸易中,仍然严重依赖中建渠道商资源,这就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可能受到中间商的利益侵蚀。

1.3外贸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这就使得我国外贸的比较优势有被削弱的趋势。另外,我国的人工成本与周边欠发达国家相比已无竞争优势可言。因此,在对外茶叶贸易中也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价格压榨。因此,传统茶叶贸易的产品结构应发生显著变化,这样才能适应外贸新格局的内在要求。

2经济转型条件下茶企的经营现状分析

茶企若要适应外贸新格局的要求,就首先要从自身经营状况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从现状分析中仍可以发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2.1对外贸新格局认识不足

根据笔者的统计发现,大多数茶企围绕着茶叶产地来设立工厂,而茶叶一般存在于高山和丘陵地区,所以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茶企管理层对外贸的新格局认识不足。就导致了在产品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上,仍然延续着传统贸易伙伴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而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结构无法吻合。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难以获得自身的比较优势。现实表明,外贸新格局的演变趋势早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所以这将为我国茶企外贸带来损害。

2.2对外产品品质缺少特色

这里的缺少特色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域内茶企之间的产品品质缺乏特色,就使得域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严重损害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利益。第二,与国际茶叶产品进行比较,我国茶企的产品无论在外包装还是在饮用方式上都具有趋同性的倾向,所以也难以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品质特色来增强市场识别度。由此,在域内茶企之间的竞争态势下,就严重削弱了我国茶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3绿色环保特质表现不够

绿色环保已成为国际食品加工工业的主流元素,也是国外消费者购买茶叶这种快消品的选择依据。但我国茶叶产品在绿色环保特质上并不显著,主要反映在难以通过可以显性的信息来证明该产品的绿色和环保特质。

3制约茶企经营模式发展的难点问题解析

在优化茶企经营模式来适应外贸新格局上,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具体来说,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3.1企业管理层的意识问题

同样根据统计数据可知,86%左右的茶企都可以归属于中小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足够的国际视野。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中小企业中有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在这种企业的组织生态中存在着保守的习惯势力。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习惯势力呢。很显然,这是对不同家族成员自我利益的一种保护,所以就难以对国际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

3.2对外贸信息的获取问题

如何从整体视域下来看待外贸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格局,这不仅需要有战略眼光做支撑,业内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持。但对于许多深处大山和丘陵地区的茶企而言,企业管理层不仅缺乏战略眼光,也缺乏能够洞察外贸演变趋势的专业人才。因此,对外贸信息的获取问题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3.3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甚至在某些市场知名度上还不及伊斯兰卡的茶叶产品。为此,我国茶企就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增强自身产品的品质,从容来提高产品的市场识别度。但茶企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则成为难题。3.4绿色环保特质外化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就在国际市场中影响到了茶叶产品绿色环保特质的检定,以及国外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表示质疑。可见,建立有效的检测模式便成为了这里的难题。

4优化经营模式应对外贸新格局的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优化经营模式应对外贸新格局的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

“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不能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还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中。由于受到大多数茶企管理者自身思想意识格局的限制,依靠自身能力难以突破自己的意识局限性。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在这里起到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应召集域内茶企的管理者进行座谈,并围绕着外贸新格局的演化来共同商议对策。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高校的师资优势来为茶企的管理者进行专题讲座。在这样的氛围下,就能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

4.2“互联网+”模式下加强信息获取

目前,我国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那么基于这一战略来向域内茶企及时提供海外市场信息则成为可能。具体而言,这里不仅需要发挥政府的信息收集能力,也需要打造域内各茶企信息的共享平台。具体而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政务网站上及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需求信息,并与茶企的管理层建立移动即时通讯平台。域内茶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则需要依托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来实现。

4.3发挥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职能

在对域内茶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这也是弥补内部资金积累能力较弱的最优选择。为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向有潜力的茶企贷款,并在创新“债转股”的机制下,拓展放贷资金的覆盖范围。另外,在发挥区域商业银行的职能时,也需要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而且,地方政府不应施加政治影响力来干扰商业银行的正常放贷业务。

4.4借助生态旅游项目促进绿色特质外销

在向海外市场展示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时,除了可以通过图文并貌来相关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在当地打造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并将该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来烘托出域内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

5问题的拓展

这里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拓展:技术壁垒是发达国家限制他国产品进入的主要方法,根据WTO的规则,实施技术壁垒的国家自身首先应达到技术标准,可见这也是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保护本国企业。为此,我国茶企应该积极应对这一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为此,外向型企业和大型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并积极完成研发到商品化的转换。在技术创新中,应着力从绿色理念出发来优化现有出口产品。另外,外贸人才的培养应着力打造出复合型人才来,这里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外贸实务技能、外语能力、涉外法律知识等素质。可见,这不仅依赖于高校系统在人才培养上的努力,也需要茶企优化员工在职的培养机制。

6小结

本文认为,经济转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这必然会对茶企的产能水平、产能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国际贸易而言,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都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针对外需拉动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就为茶企的国际贸易建立起了新的格局。那么,茶企的应对措施应围绕着: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互联网+”模式下加强信息获取、发挥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职能、借助生态旅游项目外推介绿色特质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安伟洁 王依然 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奕凌.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探究次贷危机的形成根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5-67.

[2]郭利群.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