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8:22:38

解剖学

解剖学范文篇1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口腔颌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口腔、额面、颈部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口腔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学习,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大体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依据口腔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口腔医学岗位需求和口腔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我们制定了三个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口腔颌面解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口腔颌面颈部解剖操作基本技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素质目标,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解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临床口腔岗位就业为导向,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临床执业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课程总共48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学习《口腔颌面解剖学》课程的主要是临床口腔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差异性比较大,除了有大陆学生,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学生。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由皮昕主编,本教材将口腔颌面解剖知识和口腔生理知识相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预习,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当中,以实践操作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针对本课程课时少、学生差异性大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等特点,我们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我校解剖人体博物馆中精美的标本。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具体内容的教学措施、方法。课堂有效的实施,理论课上以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课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具体的新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学生易懂。课后及时反思,对教学中的不足与欠缺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改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虚拟门诊、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相互融合,同时进行。在学习下颌下腺时,我们将引用一个临床病例,例如“患者因右侧下颌下腺良性肿物,拟行右下颌下腺切除术,该手术的切口部位及层次、手术有中有哪些危险、术中需注意保护哪些重要解剖结构”。教学手段理论课以讲授为主,与多媒体课件、板书、实物教具网络教学多种手段相结合。实践教学以医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多媒体课件、尸体标本、网络教学多种手段相辅,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此外,我们目前正在筹备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五、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结果与过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技能与素养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过程和基本职业素养。对老师的考核,包括学生的网上评教,和学校领导专家的督导,评价的具体项目、评价方式、考核内容以及分值比例如下表:

六、课程建设与特色

学生的发展与教师息息相关,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重视教师资源培养。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重视教职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老中青层次分明。同时积极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资源积累方面,我们已完成《口腔颌面解剖学》试题库的编写及录入,虚拟仿真解剖实验室真正筹集建中,课程网站正起步构建,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加以完善。此外,我们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参与出版教材,举办解剖学习活动月,积极申报相关教研教改项目。

七、结语

《口腔颌面解剖学》作为临床口腔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具有繁、杂、难等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真正解决其难教、难学的局面,关键还是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只有掌握知识体系构成,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找到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驾驭课堂,也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说课程”是探索教学方法的新型手段。通过“说课程”实践,使我们任课老师对课程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对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熟悉,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合理,从而不断促进学科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卓飞,孙善全,杨美,等.对目前国内解剖学教学现状的评价及反思[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29-331.

[2]BleskeBE,RemingtonTL,WellsTD,etal.Team-basedlearningtoimprovelearningoutcomesinatherapeuticscoursesequence[J].AmJPharmEduc,2014,78,(1):13-17.

[3]WangQ,LiH,PangW,etal.Developinganintegratedframe-workofproblem-basedlearningandcoachingpsychologyformedicaleducation:aparticipatoryresearch[J].BMCMedEduc,2016,(16):2-15.

[4]林检生,潘波,余清平,等.提高《口腔颌面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7,39(2):152-153.

[5]胡兆勇,陈安,殷坚,等.《口腔颌面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6(25):179-180.

解剖学范文篇2

【关键词】目标式教学法;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属于医学形态学基础课程,专业名词多、描述多、记忆难度高[1]。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教学课时的逐渐压缩,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分析目标式教学法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优势,本次研究选取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抽取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名,男生22名,女生18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1±0.9)岁;研究组40名,男生21名、女生19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0±0.7)岁。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责两组学生教学的教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班主任工作经验,追求进步思想品德良好。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模式,即将教师作为主体,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材作为基础,安排学生学习。研究组使用目标式教学法。(1)确定学习目标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基础内容与实验操作方式列为必须掌握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细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目标、临床技能目标、综合能力目标等。(2)围绕学习目标,制订、实施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主体,使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根据目标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点、相关学科知识点,课堂上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需要脱离教材分辨标本结构,对不足之处和错误由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错误。通过病案对目标进行引导。由于学生还未接触到临床,因此需要将适用的病案筛选出来并进行简化,将临床病例与本次课堂相关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建立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的思维系统。如阑尾炎病人压痛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即麦氏点,同学们可在自身找这个点。事实证明,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同学们记得牢记得准,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迫切希望进一步学习认识人体结构,学习氛围浓厚。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仅在期末考试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但是目标式教学中,学生占据学习主体地位,学习目标是否完成需要尽快反馈与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堂讨论、章节测试、实验报告填写,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少的多。在学期末评价教学效果。1.3研究指标。学期末不同组别学生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总成绩(0~50分)包括实验动手能力(0~15分)、解剖结构认知能力(0~20分)、综合问题解决能力(0~15分),理论考核总成绩为0~50分,分数越高,学生成绩越优秀。成绩分布情况。总成绩=实践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100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85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人数×100%。(3)教学方式评价情况。通过对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转化理论知识能力提升、对教学方案满意这些问题是否同意进行评价。1.4数据处理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x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学期末不同组别学生考核成绩。研究组实验动手能力、解剖结构认知能力、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成绩分布情况。研究组成绩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教学方式评价情况。研究组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转化理论知识能力提升、对教学方案满意同意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医学教育而言,培养高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4]。当前常规教学模式虽然从传统的板书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所提升,可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大量专业知识,打好临床实践基础[5]。但是该种教学方式以教师课程面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麻木、厌烦心理。而目标教学方式可促进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与成就,从而对这门医学基础课产生浓厚兴趣。本研究中,研究组实验动手能力、解剖结构认知能力、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目标式教学在提升学生成绩上的优势;研究组成绩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种教学方式可提升成绩优良率;研究组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转化理论知识能力提升、对教学方案满意同意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种教学方式可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情况的改善。目标式教学法将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基础,设置明确的、具体的、操作性强、具有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导向开展教学[6-7]。该教学方式目标意识明确,要求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学习、教学活动[8]。目标式教学法应用到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能够发挥以下优势:将临床应用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多数临床医学学生对临床问题具有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提出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保持大脑的活跃状态,培养锻炼思维能力;将单元测试与目标结合起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章节与单元测试通过模拟具体的临床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舞台,实现自查,提升知识转化率;学习目标化。目标化不仅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还能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建立知识脉络体系,体现出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这门基础课的形态结构学的特征[9-10]。

解剖学范文篇3

关键词: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

人体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下,通过神经冲动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进而牵拉骨骼,使得骨骼绕关节轴转动实现的。因此,任何复杂的专项技术动作都能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单位,从而进行解剖学的分析,该分析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环节受力分析法,就是运动解剖学知识与运动实际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该方法简单实用、不受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越发成熟、实用、有效,为我们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体育工作者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提供了方便[1]。在我国四部委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及即将于2022年在我国举办冬奥会的鼓励与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程。冰壶项目作为冰雪项目的一部分,也日益得到了国民的重视;在2017年日本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上,中国男女冰壶运动员双双夺冠,确实令国人骄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冰壶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对冰壶技术的改进就成为了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运动技术的本质是一个竞技项目在规则许可下所特有的动作序列,精湛的技术都建立在标准和正确的“动作”基础之上[2],所以,竞技就是动作,动作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1]。因此,对冰壶投壶动作的正确解读,有助于冰壶专项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冰壶比赛成绩的提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将冰壶投壶动作分为准备、开始、滑行、出手4个阶段[3]。该文就从这4个阶段来进行冰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1开始阶段的解剖学分析

1.1身体姿势

1.1.1准备阶段身体姿势

身体保持下蹲动作,蹬踏脚脚掌踏上踏板,脚尖向前,滑行脚至于踏板脚的一侧并与之平行,投壶臂和持壶臂都自然伸直于体前并且持壶臂将刷柄竖直控制在体前,此时头向前,目视前方,瞄准目标点。

1.1.2开始阶段身体姿势

开始阶段运动员会有前推与后摆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臀部抬高、躯干与冰面保持水平,头部向前倾,一直盯着目标点。

1.2开始阶段解剖学分析

与准备阶段相比,冰壶运动员在开始阶段解剖学分析如表1所示。

1.3结果分析

在开始阶段,冰壶运动员以下肢为支点,通过股四头肌伸膝关节使得臀部上升,提高运动员重心从而增加冰壶运动员的视野;通过髂腰肌等屈髋关节使得躯干与冰面平行,这样有利于冰壶运动员对冰壶路线的规划与选择。

2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

2.1滑行阶段身体姿势

在这个阶段,蹬踏脚自然伸直,上体保持正直,目光盯着前方目标。

2.2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

与开始阶段相比,冰壶运动员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如表2所示。

2.3结果分析

随着蹬踏脚的用力,冰壶运动员进入滑行阶段,该阶段重心由投壶脚转向滑行脚,通过伸膝关节、屈踝关节和趾关节来降低重心,增加投壶的稳定性。

3出手阶段解剖学分析

在出手阶段,只有使冰壶运动员腕关节内收或者是外展的肌肉发生了变化,身体其他部位的骨骼肌状态与滑行阶段是完全一样的。

4整体投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投壶的4个过程中重心经历由蹬踏脚到滑行脚的过度,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5]并且通过观察视频发现冰壶运动员的重心在冰面的投影与两脚的夹角特别小,这就对冰壶运动员身体左右侧的平衡、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是一个考验,特别是位于脊柱两侧的肌肉,比如:斜方肌、竖脊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等。

5结语

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对发挥主要作用的大肌群:竖脊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背阔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阔张筋膜肌、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股三头肌、前锯机、腹直肌、腹外斜肌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强度的专项练习。

作者:贺忠兵 孙茹 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13.

[2]陈小平,梁世雷,李亮.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J].体育科学,2012(2):3-13.

解剖学范文篇4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设计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均与临床医学专业相似,未能体现本科护理专业特色,也未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改革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1编写护理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护理

解剖教学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在本科护理的教学改革中,以召开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研讨会为契机,讨论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学时要求,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解剖教学需求,共同制订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专门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团队,加强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各护理操作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本科护理专业只有一门系统解剖学课程,而护理实践技能离不开局部解剖学的应用,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局部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横向综合,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在现行的解剖学教学中强化护理解剖学基础,突出护理学专业特点,是一个既易于实施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临床护理应用为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护理解剖“自主学习讨论提纲”和实验学习指导。共设计讨论题目300个,覆盖护理解剖学课程全部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运动系统中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臀区、肩区及表浅静脉、皮下、皮内、注射区表面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胃管、结肠镜及灌肠等相关的解剖内容;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内注射、心包穿刺、动脉与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中的泪道冲洗应用解剖;神经系统中的椎管穿刺等。

3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护理解剖实验室

由于目前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学标本匮乏、缺乏针对性,所以需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参照最新出台的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结合护理专业特征,优化解剖实验标本,同时配备皮内、皮下注射标本,与肌内注射有关的臀区层次标本,股动、静脉穿刺标本,腰椎穿刺术标本等。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物标本以及活体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4.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师生充分认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教知识,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10~15min将下一次课讨论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解决学习过程所遇到困难、掌握重点内容的意义、理解难点内容的方法、相关知识的临床意义,并适当介绍学术界对相关知识点认识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达思想的学习思维习惯。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讨论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4.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①实行“执行组长负责制”。每自然班分为6个实验小组,每组有4~6名同学组成,每次实验课由1名同学轮流担任的执行组长,根据自编的《护理解剖学实验指导》实习的内容及标本的辨认方法,组织本组同学标本观察和讨论。教师“不示教”,负责答疑和考核。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示教,学生再观察标本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的良好自主学习氛围与学习习惯。②增加与解剖学知识相关的护理操作介绍。例如:在胸膜实验时,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及操作要点;在进行泌尿系统实验时,结合男女性尿道的特点,利用男女性导尿模型,介绍男女性导尿术的操作要点;在动脉标本实验时强调肱动脉的走形特点及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脑和脊髓的被膜实验中结合脊柱的韧带,强调腰穿的部位、层次等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③体表解剖学实验和护理实验模型相结合。将护理专业实验室的模型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女性护理模拟人”结合活体进行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结合活体进行重要脏器的体表定位;利用“手部静脉穿刺模型”结合活体进行上肢浅静脉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内注射模型——带监测警示系统”结合活体和标本进行臀部血管神经定位;利用“口护模型”结合活体进行口腔解剖实验;利用“分娩机转模型”结合标本强化骨盆解剖学知识等。④强化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护理学是极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护理解剖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强“尊重遗体标本,珍惜实验机会”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培养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医学人文素质。

4.3应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为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①开设护理解剖学网络课程,明确提出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护理学操作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提前了解相关护理学操作规程,强化对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体系——“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包括解剖标本结构辨认,单项、配伍和多项选择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彻底做到考教分离,更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5采用过程性学习评价,提升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法“一卷定乾坤”,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改革评价方法,制定相对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并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①课堂讨论分:理论课根据学习小组参与讨论情况,师生共同评分,主动参与以得分制记分,被动参与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②实验技能分:实验课根据实验小组每次标本学习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记分,执行组长的组织情况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③阶段考查分:全课程分四个阶段,利用“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上机考试,占总分20%。④期末考试分: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笔试,客观题和标本结构题形式进行上机考试,各占总分30%。护理学高等教育中传统的解剖教学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解剖和护理教师的共识,护理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改革,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医科大学探索和实践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实行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培养应用解剖基础扎实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露青 丁亚萍 李雷 靳建亮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参考文献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张露青,肖明,张永杰,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孙伟伟,袁小琴,等.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62-1164.

解剖学范文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

提出“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后,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各大高校铺展开来,“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等也因此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开展。有些教师因为这些比赛“一夜成名”,这更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当然教育信息化不只需要在软件(教师教学思想与能力)上的更新突破,还需要我们的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来辅助,从而使学科的教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信息化更使高职院校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教学焕发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现阶段普遍应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为例浅谈其对该学科的一些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为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使教学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味性。教育信息化科技公司推出的产品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知识简单化、静止的结构动态化。例如桥媒科技推出的3DbodyAPP就实现了把课堂上以前借助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展示的人体结构以三维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把人体九大系统叠加,同时还可以模拟解剖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体会到人体结构的立体层次。图片效果逼真与学生平时玩的游戏画面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学习积极性。手机App下载后实现人体结构图片成为“口袋画册”而可随时翻阅。除此之外,visiblebody图集App还扩充了其简短的flash内容,其阐释的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就使学生对其中参与的肌肉的作用更容易理解。(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早期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开始实现了学生可以随时自学。如今的慕课开始注重交互性的提升,精悍的微课紧紧抓住学生的黄金7分钟注意力将知识点的精华以图片、动画、声音的形式淋漓尽致表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而融合更多的数字化人体结构教学资源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通过这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如在线慕课、微课、医学类论坛、3D人体结构软件等来完成任务,然后在课上分组研讨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老师辅助答疑重难点并适时结合临床实际来帮助加深人体结构的学习,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开阔了视野。(三)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意识。高职院校医学院学生的自学意识亟待引导,自学能力当然是他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显著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高。而之前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的意义,与将来自己从事的医学行业很难联系起来,学生就选择不认真学习基础课程比如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更不要说去突破难点,从而不能很好地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如“丁香园”、“小木虫”这样专业的医学论坛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打开手机App了解将来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证需要现阶段掌握什么人体解剖学知识,记忆知识有哪些诀窍等,还可以在病例讨论区运用所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去做简单的分析理解,进而体会到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对于以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益处而主动认真学习。另外,还有推出的“人体解剖学立体书城”涵盖了教材、PPT、病例分析、课外拓展、课后测试等,这都大大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锻炼提高其自学能力,最终还可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加深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信息化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的问题

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对高职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诸多3D数字模拟人体结构产品给学生感官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人体解剖虚拟仿真系统直观形象,让学生对其充满了兴趣,而同时会让学生会误以为这可以替代标本解剖。另外有学生讨厌浸泡标本的药水味道或者本身对标本解剖就有恐惧感,更借此系统躲避解剖标本。但是人体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也永远无法替代尸体解剖给学生对于人体的手触感觉,学科也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能够亲手解剖标本和观察标本。因此,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亲手操作解剖标本,通过此实践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二)忽视因材施教,容易“拔苗助长”。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资源的学习容易停留在形式,知识理解浅显,不能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去完成教师课前、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最终会导致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大打折扣。这就需要要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信息化的手段的运用需要循序渐进,学习任务的布置也需要按照学生的能力逐级增加难度,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每节课,并且要随时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但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科研,所以这就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我们教学中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教育信息化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过程,使人体解剖学的人体结构知识具有了趣味性,并让人体结构立体逼真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些都只是我们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的手段,尸体与标本的解剖动手操作始终不可被替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预习和复习,并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使人体解剖学真正为医学类其他专业课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加福,陈玲珑,吴碧莲.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37).

[2]马志健,易西南,张海英.人体解剖学精品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2(34):387-390.

[3]姚玉英,贾丽丽.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探索[J].探索科学,2016(5).

解剖学范文篇6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虚拟数字化教学;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根基[1],解剖实验教学又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推进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同样也是加快医学院校教学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3]。虚拟实验室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先进而又灵活的实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将不再局限于在有形的实验室中,教学和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可得到无形的扩展,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实地解剖人体标本实验室教学的有力促进和有益补充[4]。

1为何引进虚拟数字化教学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是以课本结合挂图,模型结合标本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于虚拟仿真技术,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应运而生。因此虚拟仿真数字解剖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解剖标本的认知能力,减少尸体标本的浪费,已然成为现代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的培养与其它学生不同之处,也是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局部解剖学。这门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检验一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的重点课程。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每几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逐层解剖尸体,将理论描述与解剖操作紧密结合,掌握正常人体局部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必备的教材,也是最特殊最难获取的教材即是尸体。为了提高临床医疗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学习环境,同时弥补尸体标本的不足,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软件进行虚拟教学。将人体解剖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仿真的局部解剖操作,可能是解决尸体不足,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最好的解决途径。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案和内容

2.1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实验软件。虚拟实验是解剖学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内容,虚拟实验室实为电脑软件。在电脑普及,网络化普及的当今社会,开发和利用软件进行网络教学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我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假期、业余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层解剖尸体标本,拍摄照片和录像每个详细步骤,后期和软件工程师共同将其加工成在电脑上用鼠标可反复操作的虚拟教学软件,并申请了自主产权和专利。软件的试用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图1):进人目录界面,选择解剖内容,点击进入。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步骤的要求,用鼠标拖动虚拟手术器械,进行虚拟解剖。若操作正确则虚拟实验就会顺利进入下一步,显示该操作的结果;若操作不正确则无法进入下一步,需重新操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准确的操作,由浅入深逐层解剖,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此外,操作过程中可同时显示任何一个层面或重要结构的名称。对于一些深层结构和细微结构,还可点击图片上的放大镜,任意放大所需观察区域的结构便于细致观察。通过紧贴真实的器械和标本操作,让学生达到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仿真训练。虚拟实验的可操作性和丰富的辅助功能,实现了学生对实验的高度自主性。目前由我系自主开发的局部解剖学虚拟实验操作软件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达到了:①操作方法步骤与实地解剖完全一致,图片来源于真实的标本;;②可重复,可以作为实地操作的预习,复习用,通过虚拟操作的练习,提高学生实地解剖的准确性,避免了标本不必要的损耗,弥补了实地解剖不可重复的缺陷,成为实地解剖非常有益的补充。2.2实验室补充购买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参与实验教学。虽然由我系和软件学院自主开发的“局部解剖学虚拟实验操作软件”已获国家专利,有许多优势,比如完全真人标本,学生可按教学大纲要求在电脑上逐层解剖,每一层次重点结构都清楚的标注,医学生可以在学校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学习使用,但是因为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包容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慕课、微课等海量教学,标本结构不能分离、3D旋转和360°观察。而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内容更加丰富,将多具人体标本逐层扫描,并转换为数字化信息,重新制作为数字化标本。虽然不像我系开发的软件基于纯实物标本,但其优势在于更加强大的体系和内容及软件功能。软件包含4000多个解剖学结构,对系统解剖学教学非常有利,可以分系统教学,比如骨学、肌学、神经系统,而每个系统的每个器官可以单独显示,360°旋转显示,方便学习(图2)。尤其对一些珍贵易损标本如筛管、蝶骨、耳蜗等,其教学效果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另外,这种软件对于断层解剖也非常实用,医学生可以对电脑上的虚拟人体任何横断面、矢状切面随意随手一画,就能看见该层次的断面的解剖结构,器官毗邻关系、CT影像图片,是传统的断层切割标本远远不能比拟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图3)。我系给每个实验室配备了教师端和学生端,在实验课上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两种虚拟教学的共同使用,起到更好的互补,为现代化的虚拟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3虚拟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对虚拟教学融入解剖学实验课的满意度,我系组织了学生匿名访谈了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并举手称赞。此外,我们询问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员,并开展网上教评教评工作,教务处提供的评价数据表明,学生对虚拟软件进入实验教学给予认可,比传统单一的实验课教学的综合评价要高很多。虚拟实验教学的引入、教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更好地激励和启发学生思维、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加深了学生对解剖学内容的领悟。另外,我们设计了5分表格调查问卷表(坚决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可有可无-3分;同意-4分;超级赞同-5分)(表1)[5],通过3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效果。由表1可见,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可取。当然传统的大体标本必不可少,只是相对于传统面授教学而言,虚拟实验教学无论从学生主观感受,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看都更具优势,在医学生中解剖教学采用虚拟环境支持的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

4虚拟实验教学的意义

解剖学范文篇7

[关键词]功能解剖;表面解剖;板书;交叉学科

功能解剖学主要介绍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及人体结构配布规律,隶属于生物科学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功能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1],也是康复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康复医学专业技能和临床应用课程及康复实践服务,是在认识解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课程[2]。广西医科大学自2015年招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功能解剖学这一课程是在康复治疗专业上学习系统解剖学以后深入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功能解剖学课程的要求和特点,笔者尝试对本课程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1分组实验模式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对功能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验课开始时即随机将全班同学按3名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均有男女生组成,这样既避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男生学习过于草率和女生过于纠结知识点现象,又避免了爱学习的同学扎堆学习和懒散同学扎堆聊天的现象。而平日的实验标本考核也以小组为单位录入成绩,即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3名同学的共同成绩,这样就营造出优生带差生,勤生带懒生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小组之间进行问题讨论和相互考核,这样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体教学模式

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增加了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内容,尤其是增加了表面解剖和颈肩腰腿痛的解剖学基础,精简了内脏学和脉管学的内容,这就要求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对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以往的系统解剖学实验课只要求同学们掌握主要肌肉的基本形态结构,神经系统课要求同学们掌握神经的名称和支配范围,并不要求掌握更深入的内容。在功能解剖课实验教学中老师会针对教学内容在同学们的身体上进行表面教学,即完成相关内容的讲解后选择外形轮廓明显的男同学作为模特,在活体模特的身上进行解剖定位和详细讲解,让同学们在复习人体标本的基础上,相互之间从自身认知人体的表面结构,尤其是肌肉起止点和神经分布走向,从而形成对人体的立体认知,这对于将来的康复治疗课程的学有裨益。

3板书考核模式

板书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学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忽略[3]。笔者在功能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采用板书考核方式,即每次实验课结束前随机以3~5名同学在黑板上对本次课程中的解剖内容予以考核,或用文字方式或用绘图方式,整个实验班的同学们对被考核同学出现的问题和疏漏先进行自评来纠正问题,老师最后结合难点和重点再归纳总结,这样的板书考核模式可促使每一名同学都有学习的紧迫感和动力。

4交叉学科模式

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增加了颈肩腰腿痛的解剖学基础和中医穴位等临床内容,针对倾向于临床课程的内容教学,笔者除了在教学中大量引入临床案例教学,还利用广西医科大学人体生命科学馆这一优势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在人体生命科学馆中不仅有人体解剖、组织胚胎、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医学基础模块的模型和标本,也有内外妇儿等临床病例的介绍和影像资料,还有运用断面影响解剖和3D打印技术制作的实物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为功能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带来了详尽的资料。在人体生命科学馆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衔接,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正常结构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功能解剖学教学为后续的临床知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对功能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调整,使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们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总之,教育改革没有止境,教学改革亦无终点,只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康复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颜南,王正东,臧晋,等.功能解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65-66.

[2]汪华侨.功能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16.

解剖学范文篇8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绘图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是所有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学的课程特点除了直观性强以外,还有内容、结构和专业名词较多,形态和毗邻复杂。历届学生都表示这门学科易学,但是难记[1]。对于中职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认识主要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只有打好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学好其他的医学专业课程。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投影仪、课件PPT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堂已经融入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微课的兴起也在冲击着传统课堂模式的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解剖学课程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解剖图谱。图谱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其能够直观地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但是对于解剖图谱中精美的示意图,学生往往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导致抓不住重点,甚至在一幅示意图面前无从下手,不知从何看起[2]。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细节和知识点不能在脑海中与图谱形成一个映射关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感到吃力。对于传统的绘图法而言,其视觉冲击力确实没有多媒体展示的解剖图谱那么强烈。但是在课堂上,绘图法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且具有方便自如、适应力强、突出重点、利于记忆等多方面的作用[3],而且能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把难点在绘图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梳理成板书。学生结合绘图与板书,不管是在学习或者复习中,都更加便于记忆,抓住课堂重点。从教学对象的角度上来说,中职生基本都是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又碍于名词数量多、知识点较零散、相比其他课程枯燥等原因,使得他们对于解剖学这门课,很难提起强烈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将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绘图比赛,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点并探究绘图法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对解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适逢中国解剖学会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契机,其“弘扬解剖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挖掘绘图人才,推动医学科普”的大赛宗旨对于中职生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意义。于是作者所在教研组在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7级各班级中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初赛,对参赛作品进行征集并选拔。1.1.1比赛形式。为参加中国解剖学会举办的绘图大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加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次征稿比赛在学校2017级各班中举行。比赛以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为主要内容,学生自选人体某一局部或器官,之后依照教材、图谱或者在生命科学馆内对标本进行绘图且标注后上交。作品类型可包括临摹画或者创意画,鼓励实物标本临摹画,在作品信息中加以说明。1.1.2比赛流程。第一轮:首先,各班以班集体为单位,从班级内部征集作品。之后,由班主任及班委对作品举行初步评比,从中选拔出5幅优秀作品参与校级评比。第二轮:从各班征集到作品中评选出最好的10幅作品进入校级决赛。评审为所有入围第二轮作品的学生组成的评审团,让学生参与到评审中来,提高积极性并互相学习。每人有10次投票机会,只能投给其作品不能投给自己。票数前10名入围决赛。第三轮:进入决赛的10幅作品由本解剖教研组的教师根据绘图的准确性跟逼真性进行打分,综合各位教师的评分之后,选出最优秀的5幅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1.1.3比赛奖励。进入校级评比的所有学生奖励2分操行分及学期末总分。进入前10名的学生由学生科校团委颁发奖励证书。1.1.4活动效果。此次比赛由于采用绘图比赛的方式,对于正在学习解剖学的2017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小,且参与门槛低,学生自己充当评委、优秀作品将代表学校直接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此次参与的学生人数远超预期,平均每个班级收到24份作品,且作品质量高。征稿期间,学生参与课堂热情明显高涨。特别是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在黑板上绘图并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以及课后布置的绘图作业完成效果上来看,此次绘图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解剖学这门课的学习热情。1.2研究对象。在学校2017级学生中,选择了参与比赛热情最高且收到最多作品且质量普遍较高的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共100人。选择2016级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解剖学的农村医学班作为对照组,共50人。班级之间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绘图比赛是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进行了征稿,此次研究以2017级农村医学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与上一学年中2016级农村医学班级的同期期中考试做比较。在2017级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学生对于绘图比赛的反馈意见。

2效果评价

期中考试以学校命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参与绘图比赛的班级与没有开展绘图比赛的班级之间对解剖学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期中考试得到2017级农村医学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后,与没有开展绘图比赛的2016级农村医学的两个班级的期中考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2017级农村医学解剖学的成绩为(83.16±7.33)分,2016级农村医学解剖学的成绩为(79.70±6.43)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比赛结束后,在2017级农村医学的两个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此次的绘图比赛评价较高,也达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绘图比赛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3讨论

将绘图比赛融入以多媒体为核心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促进作用:3.1举办绘图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绘图比赛实际上是抓住全国解剖学会举办绘图比赛的一个契机,用比赛作为一个载体,使得传统的绘图法弥补了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足。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即使结合了教师的口头表达,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多维度展示也很难让学生掌握复杂的结构,也不能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抓住知识的记忆点。而通过举办绘图比赛,使学生提高学习绘图法这一技巧的热情,从而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对教师亲身示范的绘图、标注技巧,学生的参与度、做笔记的效率、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明显提高。课堂质量的提升也直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与掌握,使得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3.2提高学习能力更好掌握知识。绘图法本身就是一项被历史验证的好的学习解剖学的方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绘图法的使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在展示精美解剖图谱上的便利性,而忽略了绘图法是学生学习解剖学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通过绘图比赛,培养学生把绘图法作为学习解剖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绘图中亲自描绘了血管、神经等的走向以及器官形态[4],从之前的看解剖图鉴、看标本、拷贝教师的课堂PPT等学习方式到绘图的转变,使得他们在无形中加深了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点也有更加全面、细致、更深层次的印象。3.3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绘图比赛使得学生主动从课堂外获取相关知识,部分学生选择观察实验室的标本,作为他们临摹、学习的对象。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对于标本的观察、临摹、标注等一系列学习动作,本身就能让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点有一个从浅到深的认知过程。而且亲自绘图,学生能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与单纯的课堂灌输知识点有着明显的区别。

4结论

解剖学范文篇9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护理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在入学分数、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女生,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实验班教师在专业课讲授期间讲解具体疾病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例如甲亢病人采取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情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与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甲状腺解剖和生理功能,并播放视频,使学生掌握甲状腺周围的主要神经(如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腺体(如甲状旁腺)和周围器官(如气管、食管),并讲解这些神经、腺体、周围器官的作用。如果手术中牵拉和损伤神经、腺体或者术后伤口内出血,病人在术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若术中牵拉和损伤,术后病人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压迫气管,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学生理解了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就会理解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学生学习后就会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增加了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课堂上虽然增加了解剖学讲解,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在学习术后护理措施时,通过教师引导,可以自己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观察内容,避免死记硬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他系统疾病手术护理措施也可以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引入解剖学相关内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结合临床护士岗位能力要求,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解剖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手术过程及病人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对学生掌握疾病术后病情观察内容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知识很有必要。对照班学生在前期系统学习过解剖学课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按护理程序直接讲解常见手术的并发症表现和处理。

2结果

2.1两班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2.2两班学生外科实习成绩比较。

3讨论

3.1外科护理学的学习需要了解手术大体解剖位置的改变

外科护理学的学习需要了解手术大体解剖位置的改变,如普外科病人做胃肠道手术,手术切除病变肠道后进行肠道吻合对病人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肠道结构的变化影响了病人的消化功能,术后护理需要观察病人有无相应的消化道症状,包括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二是肠道吻合后吻合口会裂开、出现瘢痕、出血等,导致病人术后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裂开出血、形成的瘢痕造成进食困难或进食后呕吐等。学生明确病人的解剖改变,在学习术后护理时就会依据解剖改变而进行病情观察,落实护理措施,符合临床外科护士工作内容。

3.2将解剖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术后病情观察的内容

虽然学生前期学习过解剖学,但是在三年级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生遗忘现象严重。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所讲内容,将相关解剖内容与术后要求结合起来,引入相关解剖知识,使学生具备分析病情变化的能力,知道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在巡视病房进行病情观察时就能在头脑中提取相关知识并应用。

3.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病例分析题为主,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病情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在讲课时引导学生依据解剖结构的改变,掌握病人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从而提高分析病情的能力。

3.4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

实验班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认可,带教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具有良好的病情观察能力,掌握了疾病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表现,护理操作更到位,实践考核分数高,临床护理能力更高,符合外科护士岗位工作要求。

作者:崔丽娟 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第二篇:留学生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思路

1留学生解剖学教学现状

1.1语言沟通是首要问题

留学生大都不具备流利的汉语水平。来我校学习的留学生集中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地,他们的英语夹带着比较浓重的地方口音,解剖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也就意味着,留学生刚到中国,汉语水平还比较弱的基础上,英语又可能不是特别纯正的情况下,就要开始与中国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语言沟通是一个首要问题。怎样才能既把一堂课讲清楚又把课上得生动形象,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都是一个不小考验。

1.2学习思维习惯的中西方差异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

众所周知,中国和外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比如,中国课堂比较习惯于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收新知识,课堂互动比较少,讲课方式一般也是照本宣科,基本按着书本顺序来讲。而国外学生擅长发散思维,其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是气氛轻松活跃的讨论式学习。因此难免出现留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地提问,打断教师讲课节奏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一基本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极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3解剖学学科特点决定其教学难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的解剖结构名词特别多,而且有的章节抽象难懂,涵盖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课时比较紧,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其教学难度不言而喻。即使是中国学生也常常因为解剖学的繁冗枯燥而束手无策。

1.4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无差别教学

由于留学生进校时的学习基础不同,以及后来学习中文能力和对异国生活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别,影响了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我们的教学通常实行统一的“一刀切”教学,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大纲、一样的教学计划,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不能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

2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思路

在20世纪初美国最早实行了分层次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国外分层次教学引入中国。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是中国最早分层次教学的提倡者。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适当的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留学生的解剖学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2.1分层次教学思路的设计

首先,对留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和调查:①测试主要内容为口语交流,即观察留学生的英语和中文水平;②调查则为简单调研其个人意愿;将这两方面作为学生分层次的参考。根据语言基础以及个人意愿的层次不同,教师和学生将有三种选择:中文授课、全英文授课以及中英文双语授课。其次,根据他们入学成绩和语言能力进行初步分层,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普通班、提高班以及精英班。普通班,采用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刚到中国的留学生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其中文水平,而中文水平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提高,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都比较适宜于大部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本层次的学生应该占留学生比例的大部分,讲授内容紧紧围绕课本的基本知识,着重为打好解剖学这个医学专业的基础。教学方法适当加入PBL、案例教学法等。教学目标为学生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精英班,采用全英文、双语、中文授课等方式灵活切换。精英班将占留学生较小比例。他们学习基础好,领悟能力强,语言沟通无大障碍,授课方式可灵活选择,这样的课堂氛围会相对轻松。精英班的教学在保障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前体下,还应加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拓宽、加深教学内容。由于精英班人数控制占总人数比例较低,因此很适宜采用PBL、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式等贴近国外教学手段的上课方式。我们给予精英班学生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即上课并不照本宣科,不需要固定教材),每次课程结束前布置下次上课主要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各渠道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比如,周围神经系统这一章,对于普通班的留学生,我们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结合标本、模型,讲授周围神经的名称、起源、行程等基本内容;而对于精英班则可围绕某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结合症状,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解剖知识。譬如臂丛神经,首先可放映“爪形手”“猿掌”“垂腕”等病症影片资料,围绕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来展开讨论教学,从而引导出整个臂丛的分支、走行等内容;在讲授前庭蜗器章节中声波传导时,普通班则直入主题,清晰的利用板书以箭头形式列出不同的传导途径进行解读,而精英班则以“助听器”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工作原理,从而推演出声波传导入脑的几种方式。即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医学素质。提高班为入校基础和语言沟通较薄弱的班级。一般采用全英文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奉献精神要求较高。本层次的学生所占留学生总数比例大概百分之十。教学方法参照德国“脱钩教学法”,首先按照普通班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能够理解并掌握的可第一批“脱钩”,不能很好的接收教师输送的知识的同学,由教师另做进一步辅导,而已脱钩的同学则可“一一结对”帮助未脱钩同学,或另行做预习和复习的练习。提高班适当增加课时安排。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在考评方面也当有所差异。相对于普通班,提高班的考评水平适当降低,同时精英班要求提高。在学习中期可根据个人表现和意愿进行适当的层次流通。譬如普通班同学进步非常快,要求进入精英班,则可进行调整,以此鼓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2开展分层次教学的保障措施

2.2.1制定招生制度和长远发展计划

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招收留学生的门槛上绝不能以低资费吸引低层次学生,为今后的医学高等教育埋下隐患。为此,学校应该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合理科学的招生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加强审核力度,招收符合入学标准的留学生入校学习。其次,学校还应当制定留学生培养的长远战略规划:其核心内容是遵循医学教学规律,对留学生的教育保质保量。因此需要制定针对留学生的相关教学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对留学生留学宣传、招生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各方面的详细规划,以适应留学生教育市场的需求,谋求可持续发展。最后,对于解剖学教研室来说,要制定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定期评估和不断完善。

2.2.2教师培养

开展分层次教学,保证教育质量的首要环节是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师培养应当包括语言水平提高和必要的文化融合。全英文讲授难度较大,却可能最适合留学生在大一学习解剖学。因此可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上。教研室可精选几名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列入专门留学生授课教师库,专项资金和项目资助培养。组织英语沙龙,外出兄弟院校学习等形式的多渠道培训。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教师从文献和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多与留学生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增加适合互动讨论环节的小课课时,营造留学生熟悉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2.3保障留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质量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学习,还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奖学金制度,激励留学生努力学习,同时,制定系统的管理体制,从衣食住行方面予以帮助和约束,比如可设置留学生顾问和建立网上学习生活社区,保证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的便捷、安全和舒适,另外,在教学之余,还可弘扬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其文化、中医理论都博大精深。我校位于赣州,仅就赣州而言,就承载了客家文化、宋城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古迹,利用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也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减少解剖学教学中的语言障碍。总之,伴随着留学生教育逐步融入全球教育市场,对中国高校而言,如何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全国高校都不断思索教学出路,而在医学院校中,解剖学的教学尤其重要,教好解剖学是保障输出高质量的留学医学生的首要条件。分层次教学因人施教,适应留学生学情,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失为一种创新教学尝试。

作者:刘瑞珍 邹晓琴 邱启祥 单位:赣南医学院

第三篇: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人体解剖学面临的挑战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内容固定,少有更新,在某些方面已脱离临床,崭上科学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面临着挑战。

1.1解剖学边缘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对解剖学教学提出挑战:现代科学的进步,带动解剖学相关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例如断层解剖学、护理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等,给解剖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作为医学主要基础课的解剖学,虽然历史古老,但教学内容陈旧,一直少有更新,还要以系统解剖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护理事业及医学科学的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已具有紧迫性。解剖学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医学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必须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建立合理和崭新的知识结构。

1.2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学科也纷纷向医学领域渗透,特别是以微电子、光电子学、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70年代以来,B超断面显影、CT、核磁共振、X-刀、y-刀等治疗仪器和护理监测仪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上述新技术和手段均以断层解剖学知识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增加相应新内容。否则,培养的护理人才就将落后于当今和未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1.3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教育方针的挑战:全国已贯彻实施卫生部颁布培养“实用型”中专护理学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实用型护理人才指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护理人才。必要的理论知识,应是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实用性价值的基本知识,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能将基本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解决护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上有新突破,应密切结合各专业教学特点和需要。而目前护理学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为多专业通用教材,与护理学专业本身的教育目标有差距。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应渗透护理学方面内容,将解剖学新进展、新成就应用于护理教学,解决护理学发展中的形态学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人体解剖学教学发展趋势

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解剖学的发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培养跨世纪实用型护理人才。

2.1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教学: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学习各种护理和诊疗操作,其中有许多操作技术性很强,与解剖学知识关系密切。操作者必须熟悉这些解剖学知识,掌握这些部位有关结构和形态特征及位置关系,才能真正领会该项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操作时才能避免盲目性、机械性,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保证操作准确性、安全性,提高操作成功率,从而促进护理工作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学专业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适应新时期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护理应用解剖学主要包括皮肤及运动系统,例如体表标志与褥疮好发部位,注射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解剖,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应用解剖,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导尿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包穿刺、心内注射、动脉穿刺、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官中的泪道冲选应用解剖,神经系统的椎管穿刺应用解剖等内容,将解剖学理论直接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

2.2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现代医学已进入影像医学时代,这些影像技术的基础是断层解剖学。国外断层解剖学教学建立于80年代,美国8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设断层解剖学。在我国,许多院校已开设或部分开设此门课程。断层解剖学能显示断层形态变化与比邻关系,可通过对连续断层观察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重组和定量分析,以确定人体的病灶及发展程度。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断层技术向各学科的渗透,护理教育也应结合断层技术,以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测、特护。

3解剖学教学的对策

3.1优化解剖学教学结构:我国护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围绕这一任务应改变以往单一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增加护理操作应用解剖学教学内容,为以后护理操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影像及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的时刻,应及时开设有关断层解剖学内容。护士的护理对象是人,更应了解人体各系统各器官断层结构,了解医疗发展动向,便于主动开展护理工作。由此,应缩短系统解剖学学时,删除与临床护理严重脱节内容,取精删繁。同时,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增加护理操作应用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学时,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系统结构的同时掌握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知识,从而完善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3.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到解剖学教学中,它使学生能向“解剖师”一样,从皮肤至骨骼层层剥离,并可随时从不同部位、角度反复观察,可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从多器官、多角度激发学生中学习兴趣,增强分析和记忆能力。计算机辅助教营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已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此相关的汉化(系统解剖学图谱)及(断层解剖学图谱)已相继被应用到教学中。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的同时,配合幻灯和投影、挂图等其他教学手段,可进一步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便于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3.3提高师资水平: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又要了解相应现代临床先进技术。因此,应加强解剖学学科组、教研室的作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相应内容的讲座。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临床学习,掌握医学发展新进展,以促进解剖学教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作者:孙楠楠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卫生学校

第四篇: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1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是“为何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设计和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案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明确学习者的需求、设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和优质的教学活动,构建优秀的教学框架,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问题,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1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就是解决“为什么教”。学习者的各种属性对教学有直接影响,只有认真“备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借助访谈、问卷和已有经验等方法了解学习者发现:九零后的学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有着很好的驾驭能力,汉字录入速度超快;喜欢听教师讲,让教师控制学习内容和进度,即通常说的“抱着走”;喜欢浅阅读,重信息内容,重记忆;学习易受外来因素干扰。学习临床解剖学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基础解剖学”,对解剖学名词、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等陈述性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临床解剖学时,还会反复用到基础解剖学的知识,侧重于探究器官或结构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找关系”,是达成高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临床解剖学学习任务偏重,小组尸体解剖收获大;小组活动安排满意率高,组员合作融洽,也有少数学生依赖组长或不喜欢小组学习;学习单元配备的资源偏多,分类乱;学生希望教师提供的资源要少而精,作业过多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尸体解剖的指导和监控,小组长要轮流做。

1.2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是解决“教什么”。根据课程本身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教学单元,再将知识单元细化切分为知识点。中山大学临床解剖学课程为2.5学分,72学时,4学时/周;每周为一个单元,共划分出18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再细分出若干个知识点。结合布鲁姆知识分类法(2001),把临床解剖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目的是准确、高效地选择教学媒体,确定评价方法,优化教学活动。临床解剖学教学目标设计按认知目标、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设计。①认知目标,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2001),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次;②操作能力,学生能熟练、正确地使用解剖刀、镊子、剪刀、血管钳等常用手术器械,正确、快速地解剖筋膜、血管、神经、肌肉和器官;③合作能力,小组学习时同伴之间能互相帮助,有奉献有担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就是解决“怎么教”。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教学皆可活动化,学习活动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可见学习活动设计的质量是成功的关键。

1.3.1选择学习活动

①课前活动:基于Blackboard开展,课前知识的准备,例如:阅读准备问题、学习微课、自测评估,等。②课中活动:翻转课堂不排斥讲课,适当安排讲课可提高效率,常用于核心内容总结、解剖操作要点介绍、总结反思,等;答题器5min小测试;器械、标本和操作示教,给学生提供帮助;临床医师代教更受学生欢迎;解剖成果(照片、微视频、微报告,等)展示;在尸体上模拟各种穿刺、手术入路;同伴学习、临床解剖病例分析、收集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解剖时,同伴分为术者、助手、读指导者、拍照者。③课后活动:基于Blackboard开展,用于课后复习、总结反思。例如:复习阅读、学习微课、自测评估和大课总结,等。

1.3.2准备学习资源

用于支撑各种学习活动,不同媒体有不同的表现力,不同学习活动用不同的媒体做支撑;坚持多种媒体组合原则选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到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知识点之中。

1.3.3学习活动评价

临床解剖学使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标本考试占30%,课中小测验占10%,解剖成果占10%,同伴评价占10%,期末考试占40%。1.3.4学习活动组织临床解剖学教学活动组织采取小班(集体)学习、小组(同伴)学习和个别学习3种形式。课前、课后以个别学习为主,课中以小组解剖尸体学习为主,穿插小班指导或个别指导。

2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融合的活动过程,可有效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组织起来以达成教学目标。

2.1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课程导入是课程的第一节课,是课程的开始,是教师与学生就课程性质、学习目标和考试方法等达成共识的过程。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课程导入包括: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学习方法。临床解剖学是按照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层次结构及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在学习基础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基础解剖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由绪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及下肢组成,整合成18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再分出若干个知识点。考核方式包括:标本考试、答题器小测验、同伴评价、期末考试。课程采用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前、课中和课下的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模拟环境学习与真实环境学习相结合,注意学习环节的连续性。课前、课后Blackboard上学习,课中实验室学习。只有先理解各局部器官或结构配置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学习临床解剖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解剖时要勤动手、善观察、多总结,理论(教材信息)联系实际(尸体信息)。

2.2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按小班(集体)学习、小组(同伴)学习和个别学习3种形式安排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编制教学计划表,通过具体教学活动逐步完成教学进度和学习目标。课前、课后学生利用Blackboard自主个别学习。课堂学习开始后,先进行答题器5min小测验,检验课外学习效果;接着教师概要讲解操作要点、注意事项、解释目标清单,以小组为单位解剖尸体;解剖过程中,教师随时检查或质疑学生解剖,解剖出的结构拍照留存,做为学习成果接受考核;适当安排模拟手术操作、临床医师代教、病例讨论分析等活动;最后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评价,一起总结反思,布置下一个单元教学计划。

2.3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需要教师、学生或社会的支持,帮助克服困难,完成学习。Blackboard平台出现问题可以从管理员得到帮助;课程内容的咨询、辅导和答疑等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即时得到面对面的支持,课堂外可借助微信、QQ、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得到“非面对面”和“非连续”的网络支持。小组解剖尸体时,随时可得到教师或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2.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四个关键环节。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综合使用了多种学习活动,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所以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的评价是多形式的、综合的评价,既要对教师评价也要对学生评价,后者最重要也最基本。另外,也要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的使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使用各种测验或考试,对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等评价多使用各种量规或表格问卷。

3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回顾展望

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仅就学生和教师的体验以及模型构建问题做一回顾。

3.1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适应这种模式,认为该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要求高。课堂外如果没有高效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上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轻松快乐,在教师、实验员和助教的帮助下,同伴之间为了解决问题,互相帮助、交流沟通。小组长的位置和作用也很重要,应轮流做;学习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不是很高,学生希望分为核心资源和拓展资源,要少而精。少数学生认为这种模式不如传统方式效率高,如果课堂外学习不够,课堂上学习就会失败;也有学生认为,平时课后复习的时间较少,实施这种模式后,逐渐重视课后的复习、课前的预习,知道学习是多环节、连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种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和助教的帮助、指导下,在实验室自由探究解决问题。

3.2教师方面

教师认为:翻转课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双主”理念,是信息时代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是混合学习,也就是在线学习与实验室学习的混合,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临床解剖学是注重应用和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混合,强调基础知识向临床知识的转化,场所就是课堂上(实验室),载体就是学习资源和教学媒体。所以,翻转课堂非常适合临床解剖学教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制作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少而精的学习资源,不加重学生负担。微课是高效的在线学习资源,应注意时间控制、知识点切分,抛弃45min的大课实录。课堂外强化使用微信、QQ、短信等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课堂上有时很难实时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但要努力爱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课堂外学习过程的监控还是个短板,期望能用信息技术来补漏。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实践表明:翻转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对临床解剖学的兴趣和参与,训练用解剖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基于解剖知识的创新思维。

作者:初国良 汪华侨 郭开华 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第五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1服务专业、对接岗位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上要始终贯彻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教学理念。继续遵循“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目前,各个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难度高、内容多,而实际教学总课时偏少的矛盾。因此,删减一些对护生并不重要的内容,着重讲解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突出理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例如,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常用的压迫止血点、穿刺的静脉、临床插管、急救、导尿等知识点都是要精讲的,而肌肉的起止点对于康复专业来说是重点,而对于护理专业就可以忽略。

2LBL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

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该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书本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LBL一直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但LBL教学学习过程单调,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生总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解剖学的初期,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解剖学知识,基础薄弱,此阶段适合于PBL教学。进入学习的中后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这门课程方法,学生之间都彼此非常熟悉。此阶段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采取PBL教学会更好。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PBL结合LBL的双轨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避免了PBL教学法存在的知识面不全、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微课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开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l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疲惫感。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如mp4,wmv,flv等),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人体解剖学视频资源,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以内将重点、难点或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并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如三维动画、视频、模型、标本等,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时间还很短,也不够成熟,这需要解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制作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

随着时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学习与考核将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考核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有更多的实践课程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是为学生提供解剖学自主学习环境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内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第一,学习考试系统。学生可登录进行标本学习、自测和考试。学生并可根据不同专业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第二,标本学习。点击名词,相应结构以突出的颜色闪烁。鼠标移至该结构,显示该结构相应正确名词。第三,自测模块。选择专业和测试范围自动生成模拟试卷。第四,解剖图片标注系统。教师可运用标注系统对图片进行添加、删除标注并对图片中结构的标注进行修改,也可将标注的图片或原图导出。第五,题库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可对教师、学校、年级、学生进行管理,试题的添加、修改或删除,试卷自动生成、编辑、修改,成绩自动生成、查询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人体解剖学仿真实验平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标本缺乏、结构辨认不准确及标本针对性不突出等问题;真正做到考教分离;减轻教师工作量;实现学校计算机房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辅助作用。

5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重视不足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个别学生对教学用捐献的尸体开玩笑。这些学生只是把捐体看作是一般的物品,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为人类医学事业“逝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其实,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最具有医学伦理和道德教育意义的一门课程。首先,要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一名护士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其次,实验教学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抓手,学生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宣誓,以此表达对捐体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博爱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仁爱和感恩之心。最后,要努力提高解剖教师人文素养。教师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直接推动者,特别是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课的教师更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蒙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关键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最终,形成一支适应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向前发展。总之,只有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士珍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第六篇:腹腔镜视频资料与传统解剖学教学相结合

1传统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课,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幻灯片演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图片。实验课,教师结合标本和模型示教,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尸体解剖。学生主要是通过先学习课本,然后进行尸体解剖,课后通过课本和解剖图谱进行复习。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能提供系统的解剖理论知识;实验课通过尸体解剖能掌握解剖层次,增强感官认识。然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1教学媒体单一、呆板,容易使授课显得枯燥乏味

幻灯片演示的解剖图片有时由于像素等原因不够清晰,局部细微结构无法完美显示,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而且课堂上演示的图片多为平面图片,太过注重“平面解剖”,无法突出“立体解剖”,器官前、后、左、右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更是无法真实描述,学生无法建立立体观念和整体观念。

1.2福尔马林危害师生身心健康

实验课需要长时间接触福尔马林,容易受到福尔马林的刺激,部分学生难以忍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学生上课时拿棉球把耳朵鼻孔都塞上。这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尸体标本示教效果欠佳

首先,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各组织器官发生明显皱缩,与活体器官有明显区别;其次,尸体标本中,组织已失去活力,缺乏活体组织的自律活动,不易辨认;第三,教师示教时,由于空间、标本结构的显示角度、结构的大小等因素,往往只有极少数靠近标本的学生能看到具体内容,大部分后排的学生难以看清,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尸体标本教学还存在教学场所固定的问题。

1.4分组带教加大工作量,损伤标本

标本示教时需分组带教,这在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外,标本经多次翻动、反复演示观看之后,常造成破损,不利于标本室、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

2腹腔镜视频资料用于解剖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微创外科施行的腹腔镜手术能够从腹腔内对腹腔所有脏器进行多角度观察。国外已有应用腹腔镜手术视频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和解剖教学的成功案例。故将其引入解剖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2.1丰富教学媒体,增强信息表现力

将视频资料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视频集语言、文字、图形、动画于一体,大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增强信息的表现效果,充分调动同学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2.2利用先进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腹腔镜手术是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从腹腔内对腹腔所有脏器进行多角度观察,是现代微创外科的代表。将腹腔镜视频资料引入课堂,学生会由对先进技术的好奇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使学生对外科手术知识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2.3多角度观察,建立立体解剖观念

腹腔镜视频资料能显示腹腔内脏器的正常及疾病状态下的解剖结构。由于气腹的作用,腹腔内空间大,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及远近距离观察脏器,能够真实了解毗邻器官的位置及关系。教师可在示教的同时进行讲解,突出各解剖部位的典型特征、各脏器在活体上的不同表现,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系统正确的知识体系和立体解剖的观念得以建立。

2.4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个体化教学

腹腔镜视频资料可重复利用,在使用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必局限于课堂和教室。另外,相较于尸体标本,视频资料使得每个人所看到的视野都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有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体会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取复习内容,既增加了学习时间又避免了福尔马林的刺激。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选择性编辑,专题化讲解,实现个体化教学。综上,可以将腹腔镜视频资料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与传统解剖学教学相结合,推进解剖学教学改革。

作者:赵克芳 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七篇:《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1确定合适的解剖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前医学解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这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在改革教学内容时,要是从以下2方面入手:①精简教学内容。根据各个院校的医学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精简《解剖学》的内容,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医学解剖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另外,要依据教学大纲和相关基础医学课程、临床课程之间的学科关系,梳理和选择解剖教学的内容。②根据每个医学专业的特点,突出《解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例如护理专业要强化表面解剖教学内容,减少和弱化神经系统部分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医学解剖学教学方式

医学解剖教学方式创新是解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和创新,具体包括以下3点:①在教学目标方面,要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为核心的解剖教学目标,从多方面入手,为医学院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加大实验课程安排的力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讲授法。在医学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医学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宝贵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抓住重点,讲清难点,将一些浅显易懂的、与其他学科教学重复的内容剥离出来让学生自学,详细讲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对比、推理、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强化教学效果。③在教学手段方面,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成为了医学《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学生展示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将《解剖学》教学内容具象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具象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教学手段运用在医学《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相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学校可以搭建医学《解剖学》教学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这个平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3注重医学解剖教学、实验教学

《解剖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高度重视解剖教学、实验教学。过去,解剖实验的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要科学改革这种实验教学方式:①建立随学随检查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实践的机会。为了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意识,避免偷懒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当在实验课之后测试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将每一节实验课程的测试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教学标本,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并自主完成观察结果记录。

4建立科学的解剖教学评估体系

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过去单一的试卷成绩评估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与考试成绩融合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权重,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估内容方面,应当尽量突出《解剖学》教学的实践性。例如,过去对教学内容的测评方式过于简单,将教材内容改编成为选择题、论述题。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个简短案例的阐述让学生对应相关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5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外部环境对医学教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创新解剖教学,不断提升医学解剖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医学院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作者:林乐迎 钟志宏 单位:赣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赣南医学院发展规划处

第八篇:T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本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上课时间不冲突的两个班的学生。从每个班中随机各抽取32名学生,按班分为两组。两组同学的系统解剖学考试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1.2方法。

1.2.1授课安排。第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组采用TBL教学法。两个组由同一个授课教师负责,用同样的局部解剖学教材,总学时数亦相同。

1.2.2教学设计。传统教学法由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由学生分组实践。TBL教学法首先参考同学们以往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进行分组,每组8人;至少提前一周把教师准备好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同学,每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及讨论病例等;课堂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和病例讨论两部分,操作部分要求每组实验操作后要向其他小组讲解示教所操作部位的层次和主要结构,病例讨论部分要求每组随机抽取一则病例,组间讨论后推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组也可根据汇报内容随时提出问题,由汇报的小组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每一组的情况进行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依据局部解剖学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传统教学组与TBL教学组学生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结果表明,不论从统计学上比较,还是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分段方式来评价,均显示TBL教学组学生的局部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提示T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讨论

目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愈来愈多的教师逐渐认识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模式的导向上“以教师为主体”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TBL教学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直到2002年才被正式命名为Team-BasedLearing。该教学法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被认可和推广,但在我国,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尚缺乏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具体实践经验。本教研室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TBL教学组学生的局部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提示T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认为,TBL教学法的优点并不只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们进行的TBL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提前把准备好的病例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同学,同学们自行组织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变成了“主动学”,而且这种“带着疑问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同学们能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每组实验操作后要向其他小组进行讲解示教及病例讨论后的汇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习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临床服务的,而TBL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对教师提供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进行较深刻的分析,在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把基础知识和临床联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T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医学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曲洪林 李笑岩 于振海 刘菲 纪丕友 单位: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

第九篇: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现状与困境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是独立的教学课程,但是大多数还是附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后面进行授课。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比较有很大不同:神经解剖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控系统,在结构上与其他系统关系密切并调节其生理功能,因此造成神经解剖学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而抽象,重要解剖结构众多,理解和记忆颇为困难。由于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骨和脊柱所围成的骨性空腔内,单靠大体解剖手段难以显现和观察,不像人体其他结构般直观,故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挂图和模型为主,标本少而简单,无法通过观察标本获得全面而形象的结构认知,导致留学生对大部分神经结构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神经系统内部纤维和核团的排列纵横交错,相互之间的联系严谨而复杂,既要理解掌握局部结构,又要归纳总结成各种传导路,与其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联系起来,因此神经解剖学逻辑性强,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由于英语交流能力有限、留学生自身素质不高、见面课时不足、讲授深度不易把握等导致神经解剖学授课任务重,教学效果常常欠佳。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以上的现状特点提示我们,在传授该门课程时,切不可盲目地套用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经验,而应该切合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对策

针对目前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与改进,从留学生、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考核模式四个方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经验与对策,切实提高了神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留学生的好评。

1、从留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讲授深度。目前国内院校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未经过类似国内高考机制的筛选,相对来说,大部分留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消化吸收课堂知识较为吃力,常跟不上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进度,加之缺乏符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的留学生英文神经解剖教学大纲和理论及实验教材,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把握重点难点内容及其授课深度,学生不能针对课堂内容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因此,不能套用国内中文教学已有的大纲与进度等的教学资料,而需要对留学生教学量身定做全新的教学大纲并调整课程内容安排,且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授课深度。我们在神经解剖教学过程统一采用方秀斌、胡海涛主编的《HumanAnatomy》为蓝本,这本教材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且内容全面。在此基础上编撰教学大纲和教案,并确定授课的难易程度。我们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与进度,即“先总论、次周围、再中枢、后传导路”的顺序。删繁就简,降低教学难度,如忽略内脏神经部分内容,忽略有关小脑分叶的大量繁琐名词和五种细胞的组织学内容,忽略端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内容等。但在讲述重点难点内容如脑干、间脑及端脑基底节等,尽量放慢进度,展开讲述,便于留学生理解接受,增强留学生的学习信心。

2、从师资实际出发,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处于发展阶段,从事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的师资由于业务素质或口语水平的限制,不能得心应手的施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从事留学生神经解剖教学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不懈的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对神经解剖学诸多名词和神经结构描述要了然于心。另一方面就是要认真充分备课,不仅要对每堂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做到滚瓜烂熟,还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周围-中枢神经系统融合贯通的进行教学,可将脊神经的分布和走行与脊髓的内部结构,脑神经的分布、走行和功能与脑干内部的神经核团进行联系;还可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脊髓、脑干与小脑、间脑、端脑的纤维联系、传导功能统一起来,进一步联系临床意义把内容讲活,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查阅文献和更新知识,把一些神经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热点和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带领留学生参观研究室,使留学生对一些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实验方法有所了解,这将为留学生以后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

3、从教学实际出发,创新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传统板书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自小接受开放式教育的留学生的神经解剖课堂教学,必需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搭配动画和视频内容,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侧脑室生动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效果,犹如绿叶中的红花一样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却,有利于留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其次,就是采购3D数字人解剖系统。这些数字化解剖系统图像真实,使用方便,可以清晰而立体的显示部分或全部神经系统结构,有助于留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部分的空间立体结构。再次,解剖实验课应当给予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反复地观察标本和模型,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印证和理解。最后,我们可以结合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的特点,灵活采用如病例分析、PBL等教学方法,将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去听课、分析、归纳,从而掌握和理解课堂内容,或采用分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即就某一主题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和简短准备后,鼓励留学生积极走上讲台陈述发言。

4、从考核模式实际出发,采用多环节的综合考评体系。留学生对传统单一形式的期末卷面笔试感到吃力,往往涉及到神经解剖这一部分内容特别容易大面积丢分,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我们必须针对神经解剖学的学科特征和留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将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层次、多种形式,为留学生量身定做以培养具有扎实神经解剖学结构基础的临床医疗人才为目标的考核模式,并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避免留学生考试前通过集中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考试后又将该课程内容几乎忘完的局面。改革后的神经解剖学考核体系为:平时综合10分,课堂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10分,实物考试30分,期末卷面笔试50分。这个新的综合考核体系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加大了对留学生在学习神经解剖学过程中的考评,调动留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了留学生期末考试压力,促进留学生对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总之,神经解剖学是一门抽象性、不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按照本宣科的模式进行教学一般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学改革,反复思考,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才能教有所成,学有所获。

作者:吕运成 刘政海 徐菁 李彩 陈安英 单位: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外语教研室

第十篇: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解剖学教学

一、当前解剖学教学困境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解剖学就如万丈高楼的基石,它是揭开医学神秘面纱的第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因为解剖学主要揭示的是人体结构,因此涵盖了大量晦涩难记忆的解剖学名词,有的章节内容非常的繁琐而枯燥,如脉管系统中分布于全身的动脉、静脉,以及复杂抽象的神经系统等等,让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框架,常常焦头烂额地向教师反映记不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大困扰,同时也启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对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思考。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脑力开发专家TonyBuzan在其著作UseYourHead中首次阐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J•D•Novak开发了以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的思维导图并进行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企业。如今,思维导图正在教育领域兴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甚至将其列为必修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关系互相隶属以及相关的层级关系,用图文或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解剖学教学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解剖学教学,就是将其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将其穿插于小班制实验课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中。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的应用

首先,教师跟同学们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目的,绘制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自己预习实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思路,绘制出一张或多张思维导图。通过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的再创作过程,使其不知不觉中提炼出了即将上课的章节的重点,并轻松将其消化。

2.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功能,展现自己根据本节课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穿插进讲课的过程中。期间,设计板书环节,要求几名学生展示他们预习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经过学生对照知识点进行评比,最后保留绘制最好的一幅,让全班同学跟着这幅图的思路学习。这个活动,提高互动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展现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一节或一章的知识点全景图,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有助于同学们抓住主要内容,实现思维导图助学、助教的功能。

3.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解剖学范文篇10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2000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来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作者:卓飞 孙善全 杨美 邱国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CAHILLDR,LEONARDRJ,MARKSJrSC.AcommentonrecentteachingofhumananatomyintheUnitedStates[J].SurgRadiolAnat,2000,22(2):69-71.

[2]邱国平,孙善全,杨美,等.LCD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6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