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0:35:35

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范文篇1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的初级财会人员。从这一培养目标出发,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主线,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中职会计毕业生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态度端正,吃苦耐劳;二是动手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1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初中毕业生对学校的选择存在误区,主要因素是因为上普通高中无望才无奈选择中职,因此就读的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较为被动,在选择专业上更是有很大的盲目性,没能更好地选择与自己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相匹配的专业。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学生人校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系统性强、内容繁杂,对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会计知识空白且文化知识基础又差的职高生来说,其内容抽象难懂。教学的首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帮助学生克服上中职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进行热爱会计专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等重任。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才具有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

1.2课程教学定位准确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启蒙专业课,讲授会计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过程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会计实践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完整地解决了如何认识会计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学生进人社会从事财务、金融、统计等经济管理类工作打下基础。鉴于此,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正确的教学定位,着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会计核算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基本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

1.3合理制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能力培养目标,真正突出会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有如下六个方面。(1)具有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规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工作规范,如熟练书写会计数据、正确编制会计凭证和报表等,使之符合行业标准,保障提供的信息真实、合法、可比。(功能运用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账账各处理程序等。由于每种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不同,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账务处理程序。(3)能分析简单经济业务。(幼能处理小型企业全套账务。(5)能正确选用会计资料并归档保管。(6)具有灵活变通终生学习的能力。

1.4灵活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赶不上知识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做到既不脱离教材也不死守教材,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的先进性。同时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1.5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抓“三基”教学,进行有启发性地精讲多练。“三基”即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进行系统备课,掌握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多练。在授课时,要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自学的要求。在练习时,结合课程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练习,如编制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训练,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牢固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目的。(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的核算原理、核算过程、图式、账表及账户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较多,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清楚地讲解操作过程。(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优化课堂教学。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形式,使之有利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每堂课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当堂课讨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展开讨论,而后分小组发言总结,老师点评考核。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合作精神。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操作性极强的《基础会计》尤为合适。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能就及时出现的问题当场解决,成功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学习关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很容易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础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性教学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校实践课可以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来校传授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和技能,校外则可以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定期让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见习、实习,缩短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差距,增强学生实际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为会计专业的其它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考试方法的变革

基础教学范文篇2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设备,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切实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四)教师方面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从校园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对基础会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只是照教材讲解,未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也难以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和实施;有些教师虽有企业工作实践,但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不懂得教学规律,同样影响教学质量。

二、基础会计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多以理论性阐述为主,笔者认为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要求,以强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为目的。例如《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原则》、《账户的分类》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正确理解和接受,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调整在课程最后来讲;又如在讲完《账户和复式记账》后紧接着讲《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强调会计分录的编制,先做到“纸上谈兵”,然后讲《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把理论真正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又如在讲《财务报告》时,精简部分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教师教起来更方便,学生们学起来更轻松,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每章开头增加一个贯穿全文的情境故事,或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如在讲银行存款的清查时,可以创设企业财务人员与银行核对存款的场景,请同学回答财务人员在找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而知道未达账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存款金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通过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加主体参与的能力。(三)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实物列举法基础会计学课程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格式复杂,很难记忆,教师可将常用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在讲会计凭证时,通过实物展示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通用凭证,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从而可以掌握各种凭证的内容及区别。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用典型的事例供学生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例如,讲供应过程的的核算时,可以列举一些公司购买原材料的办理过程,引导学生找出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业务,让学生讨论如何账务处理。案例分析能剖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让理论知识不再枯燥,学生体会乐趣,教师更加投入。3情景导向法教师把经济业务设计成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账务处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讲销售过程的业务时,可以找学生扮演相应的销售人员,引导学生进行销售业务的开展,完成销售业务以后,再讨论如何进行账务处理。4互助分享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展开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5其他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可采用设问法;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保持听课兴趣,可采用悬念法;为引导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可采用竞赛法;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充分理解,可以采用图表法。(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符号,带给学生更多的感观刺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觉材料,满足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表现得生动有趣,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手段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促使教师与学生合理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打破传统课堂的压抑气氛,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营造更好的协作空间与氛围。因而,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会计理论和技能。(五)集中进行模拟实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应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即利用一个企业完整的业务资料,模拟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记账、对账和结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等全部会计工作。在实训中要定期轮换岗位角色,增强实训的仿真性。通过这种分岗综合模拟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使模拟实训具有较强的仿真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蒋晶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

基础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流程

会计是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组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而基础会计则又是学校开展会计、经济和管理等专业教育时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上述专业时所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对于后面的专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财会专业,学生只有经过基础会计课程的教育后才能学习后面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会计教学是财务会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支撑。学生只有学习了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才能继续循序渐进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缺乏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后面的学习就是无根之木。基础会计是门综合性学科,内容丰富,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组成架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按照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学生第一步要进行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有一定基础后,按照经济业务活动的要求对各类票据的原始凭证进行收集,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同时要做好财产清查工作,以保证记账内容真实准确,符合实际。最后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根据学习重点不同,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3个阶段。

1会计理论学习阶段

财务工作者要正常开展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因而,基础会计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就是进行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会计基础理论是人们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认识,是基础会计各种理论的概述和初步探讨。基础会计理论包括会计的概念、功用、各类会计账户的定义、复式记账、借贷记账等各类记账方法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会计分录的含义等基本知识。除了上述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外,基础会计理论学习还是对财务会计工作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进行学习。基础理论教学阶段主要是理论学习,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作为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的重要补充,可以发挥出非常显著的作用。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本来就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就没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毕竟多媒体教学所花费的成本要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如果取得的效果相同,就没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反之,有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不大。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复杂、抽象、艰深的理论概念转换为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无论是降低教师讲授难度,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都是非常有利的。具体到教学内容上,账户结构以及内容由于相对繁琐、复杂,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这种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幻灯片以图形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账户的结构及组成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会计实践阶段

财务会计是门实践学科,学习理论最终必须体现在实际应用方面。经过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基础会计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基本的会计概念。这时就可以进行会计的业务实践学习了。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会计业务依次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这些工作往往都涉及到图表的运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明白,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学习是,教师可以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将发票、收据、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发料单等原始凭证的图片直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些原始凭证形成直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光局限于原始凭证的种类,连同各类原始凭证票据的内容以及图表格式也都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此外,对媒体教学还适合进行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编制等教学内容,不仅方便学生学习理解,也为后面的具体实践操作打下了基础。实践操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前面讲述的各种知识,都是要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实践操作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具体范例,将业务流程的具体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各类票据展示给学生,会让学生对财会业务整体形成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这对于财会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较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平常就要注意收集各种票据,用于多媒体教学展示的原始凭证,应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3会计综合模拟阶段

这个阶段是基础会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前面学习情况的最终检测。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进行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实习。其使用的实习材料,一般为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及配套相关票据。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进行企业账户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账户设置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起到的仅是引导、提示作用。在学生进行账户设置时,教师可以对一些相关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提问,这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学生的引导,经过一整套的实际操作,学生对所需内容掌握的的更加深刻,许多前面学习时没有涉及到或掌握不深的细节,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深入和巩固。

4结语

基础会计属于财会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其涵盖的内容都是财务、经济领域的基础概念,这部分知识、技能掌握的好不好,熟练不熟练,对于学生的财会业务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基础概念掌握的不扎实,出现偏差,就有可能造成实际工作上的错谬。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基础会计教学,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都应以满足教学质量达标这一要求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理论到深入研究,从简单操作到复杂业务,从单一环节到整个流程,理论和实践必须相辅相成,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具体业务操作服务,实践操作又指引着理论学习,环环相扣,只有基础打牢了,学扎实了,后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学得好,靠得住。整个专业体系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作者:陈荣 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SC):13-15.

基础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微课;基础会计;会计教学;构想

微课教学是一种较为现代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在于重点突出并且短小精悍,方便学生在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课件知识的学习,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既有助于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微课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和传授的,所以并不能完全的取代课堂教学,将微课教学作为基础会计教学的补充,这样也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的整体的教学质量[1]。

一、微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在以往的基础会计传统教学中,学生有时会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参加课堂学习,所以某一部分的知识点就无法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就改善了这样的情况,老师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全部的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媒体平台,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线观看或者下载相应的学习资源,更非常方便的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多次反复的进行观看或者下载学习资料。2.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式。每个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的能力普遍都存在差异,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平台上下载自己相应的学习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反复的学习。微课的教学法通常都是将基础会计的知识点设计在实际的业务情境中,将实际的业务情境通过动画等形式模拟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真实情境的模拟,体会到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将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老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取知识转变为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学习方式。3.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的,老师无法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所以也是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的。那么,学生在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是微课学习的主体,都可以将自己塑造成认知世界中的某个角色,在特定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下,更容易将自我角色带入其中,从而获得自身求知欲的满足感。这样通过微课学习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同时也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沟通互动的桥梁,学生非常方便的与老师沟通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时也能够刚好的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无法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有利于相应问题的反馈,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教育的质量[2]。4.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首先,微课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老师和老师之间可以通过微课实现在线的沟通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只能面对面进行研讨和观摩的模式,不仅仅在时间上和成本上进行了节约,还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然后也非常的方便认可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通过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课件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课件,从而制作出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特色的教学课件,这样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

二、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

1.重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传递。将微课应用于基础会计的教学上,老师可以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催化处理和整理,并将视频课件、联系测验等学习资源充分的供给学生,通常教学的视频要控制在10分钟至15分钟,这样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又能体现出“微”这个特点,这样非常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通过观看微课完成了课前预习、讨论、联系、在线答疑、测验等,这样既能够完成学习的目标,还能够将知识传递到学生;老师还可以通过修改学生在线完成的测验等,与学生形成在线的沟通和讨论,既能够控制微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够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微课学习存在的问题,一举多得。2.注重知识点的内化。对于课堂知识点的内化就是基于微课基础教学的应用质量好坏的判断依据,通常是通过课前老师在传递阶段收集到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的目的。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或者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问题的解答,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学习任务的设置;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选择是自主研究还是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参与到讨论中或者从旁协助等,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的教学讲授,要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具体的辅导教学,实现了知识的构建和内化[3]。3.课后的知识延伸和巩固。通过上文已知,学生已经充分的在课前进行了微课自主学习、课中的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测验等环节,学生已经对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要求基本满足,老师就可以根据课前和课中的实际的教学进程布置一些相应的拓展训练题,学生既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自己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将完成的任务进行上传到平台,然后进行小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的课后拓展训练,既能够巩固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使那些学有余力的通过进行高难度的拓展训练来进一步提升能力的目的。

会计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就是基础会计,这也是会计教学的基础课程,由于基础会计的理论课程较为抽象,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对于以后的会计学习也是有非常大影响的,所以微课教学法充分的利用了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简单的理解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瑞玲.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与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71-71.

[2]王克美.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基础会计》[J].时代教育,2016(23):238-239.

基础教学范文篇5

一、调查方法、目的

在与本文相关的调查中,抽取了玉林地区北流市、容县、福绵区、玉州区、陆川县和博白县共19所初级中学,针对初级中学的办公条件、师资情况与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学校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学校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初中教职工1445人、学生21714人;答卷是由各学校管理教学的教导主任或学校校长经过统计客观进行;问卷是以表格的形式就各个问题分门别类填报数据和相关文字内容。

调查的目的在于客观掌握农村中学的基本情况、基本问题,了解农村中学在发展中最迫切的需要,对教育改革最现实的思考和理解,以图对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与策略。

二、基本问题归纳

(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学历问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学历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达83.94%,如果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的标准来说,学历达标率较高;但如果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城市初中和国际上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本科学历仅占2.56%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其学历提高的任务还是相当繁重而艰巨的。其次,教师学历问题还存在部分学校老教师较多、且学历较低,整体上教师学历的分布不均衡,偏僻的学校教师学历绝对偏低。

2.年轻教师问题: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较高,初中教师整体比较年轻,在教职工中39岁以下的占69.80%;二是年轻教师经济相对贫困,年轻教师相对老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但消费水平又较高,开支较大,加上许多青年教师又要在进修学习上投入一大笔经费,因而经济贫困相对严重;三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导致年轻教师人心不稳,年轻教师对工资的满意度也就越低,就经常想寻找机会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岗位,造成年轻教师不专心工作、责任感不强,因而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效果。

3.业务素养问题:一是因为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农村教师的学习进修机会缺乏,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业务素养的提高相对困难;二是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新意,对新课程难以接受,教师教学科研空白;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不科学,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进步与改革,导致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与学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

4.教师待遇问题:教师的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待遇相对更低,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尤为低下。

一是教师收入水平低。农村教师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收入,而且工资又只是名义工资,许多“空调·部分农村教师或许永远都不能兑现。通过调查发现: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只有1人,仅为1445名调查对象中的0.06%;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仅为9.14%;而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的为22.21%;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间的为30.66%;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达34.46%。

二是教师住房差。大城市的各级教师或公务员都有福利分房或货币分房,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般不仅不能拥有购买公有住房权(实际上也没有相应的房资源),而且连一般住宿学校都解决不了。通过调查,许多学校教师是两人一间房,有的学校是让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住集体宿舍。如果讲安居乐业,则农村中学教师无居可安。

三是教师保障问题。农村教师的工资往往也因县一级财政问题、管理问题,得不到保障,多数不能按时发放,部分地方不能足额发放,少数地方强行扣(费)、捐(款)、缴(金)、集(资)、订(报、书)还比较突出,这样教师们的工资实际能到手养家糊口的就更少了;教师们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有待改善,现在许多地方教育系统将教师医疗统一交付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则制定出诸多不利于受保人的条款,如必须到指定的医院,必须是重病住院才能支付部分医疗费,而教师们在工作生活中一般性的医药费开支则远大于符合报销条件的部分,这样,教师的医药费主要还是靠自己来保障。

5.代课教师问题:西部农村中学还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其中原因太多:一是教师待遇低,在职教师流失多;二是许多地方由于财力问题,不接纳或象征性地接纳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而大量地招收廉价的代课教师(200-300元/月不等);三是西部农村教师中代课教师数量仍然惊人,2002年广西官方公布的代课教师数是9.4万人,而实际上玉林地区博白县就有5000多名代课教师;四是代课教师人数多,整体素质不能保障,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势必影响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保证。

6.职称问题: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教师职称问题是总体重心偏低,在调查的1445名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仅有48人,占3.32%;中学一级教师411人,占28.44%;中学二级及以下986人,占68.4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待遇偏低,优秀教师向高中或其他行业流失;二是教师学历偏低、职称难以上去;三是评职称中指标分配太少、职称外语考试等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四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经费奇缺,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教学研究,难以提高教师的职称条件。

此外,因为农村特殊情况,农村初中教师队伍还面临着流失的问题、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缺乏保护的问题值得关注。

(二)学生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品德问题:学校方普遍反映,在品德方面学生不良表现有: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不能很好团结同学;学生纪律越来越差,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学校难以管理;学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学习方面动机较弱,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难。

2.厌学问题:教师们普遍反映,在广大农村因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现实,造成了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流行于学生和家长之中;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很多学校都只有20%左右的升学率),厌学情绪越来越浓,没有学习动力的学习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3.学习质量问题:农村中学因为教师任务重、素质不高、教学研究缺乏,加上班额大(有的学校80多人一班),学生学习动机又不强,整体上容易导致初中学生学习质量问题普遍存在。

4.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满意的是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缺乏必需的礼节素养,学生行为习惯、日常用语、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应纳入到学校课程教育之中,特别是学生的礼仪教育要加强。

5.学生流失问题:在西部农村因为义务教育的条件相当困难,加上学生、学校、家庭、地方等方面经济困难、升学困难、教育失当、学生厌学、地方文化落后等原因,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流失多、辍学多。

6.学生安全问题:农村中学也面临着社区环境恶化、治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校园、学生人际关系复杂等困惑,令学校越来越担心的是学生在人身方面、精神方面都有易被伤害的问题,诸如常有学生被敲诈、勒索、恐吓,学生被暴力侵袭;家庭方面、教师方面的精神虐待与惩罚;还有社会的黄、赌、毒也在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良好品德形成。

此外,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还存在法制意识差、学生处罚难、教育难等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加强对学生的协调统一的教育与管理。

(三)学校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

1.教育环境问题:所有的学校教师与管理者都反映,现在学校的教育环境问题严重:一是社会经营性网吧对中学生的冲击较大,不少学生迷恋网吧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社区对学校的教学需要的条件维护较差,如噪声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三是政府对学校教育环境秩序的保护需要加强,社会各种管理部门检查太多、文件太多、收费太多,加上社会人员干预、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事件时有发生,学校苦不堪言。

2.办学条件问题:在东部与中部许多地方,最漂亮的就是学校,而在西部农村就没有这么幸运。被调查学校基本都反映:学校硬件、软件不好、教育资源欠缺。一是教室不够用,只好让80-90个学生挤在一起;二是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很不规范,根本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与训练;三是办公条件差,教学管理所需要的办公电脑少,在19所中学中,仅有教学、办公电脑155台,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办公电脑,懂电脑的教师也少,会用电脑的教师仅418人,占所有专任教师的28.93%;四是学校配套设施少,教师学生住房困难,大多数中学教师两人共住一门,学生两人共睡一床。

3.教育经费问题: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育经费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正常的教育预算低,县级财政紧张,出现保吃饭、保工资、保稳定,对于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已力不从心;二是教育经费管理问题极不规范,教师工资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县就出现工资结构差别大,有的县只发基本工资,所有补助都一刀切,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与稳定性;三是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保护教师与学校权益,但学校经费(学生杂费部分)被地方政府统筹掉20%的违法政策依然存在,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无异于野蛮地摧残教育。学校和教师被迫订书、订报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教育经费雪上加霜;四是普九验收带来的债务问题相当严重,在调查的学校中某校已有180万元债务,凭学校的财力永远无法还清,地方政府对办教育的主体至今没有认识清楚,将债务推向学校可以说是不履行职责的渎职行为,而政府这种失职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与教育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问题:农村中学的质量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是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师资没有保障、环境没有保障、教学设施没有保障,学校教育质量自然可想而知了;二是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不太理解、学校也缺乏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基本指导,也导致新课程、老教法、新内容、老理念等问题,影响教育质量的改变与提高。

5.教育效益问题: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又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具体表现为学校布点设置中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有限经费平均分配、分散使用,而学校的调整与合并,又空出许多校舍,造成极大的浪费;二是人员方面因为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办的撤销等举措,导致中心校教职工比例失调,形成潜在浪费,严重影响教育的正常效益。

此外,农村中学在管理与发展上还存在管理模式问题、办学理念问题、校务公开问题、教师聘任问题、教师的培训与进修问题、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建设问题等。

三、有关建议

基础教学范文篇6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极其重要,这也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构成。在就基础课程做分析讲解时,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微课教学的模式,在微课设计和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主题或者素材感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同时,在制作微课或者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这些兴趣取向展开。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各种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微课教学要达到的良好成效,也是合理设计课堂可以发挥的积极效果[1]。比如,在制作Excel表格时,学生对表格中奇妙的公式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将表格公式中的求和公式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网上寻找相关的微课视频,或自己制作一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将求和公式的具体输入方法、适用范围及应用原理等一一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这段微视频时,他们都看得非常投入,也很想知道表格求和的原理,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在这种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仅探究的欲望更强,也更能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才会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吸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让微课教学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旧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

微课教学的形式相对新颖,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多短板和不足,并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学科能力上发挥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这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绝对摒弃,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也有很多值得保留和借鉴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新旧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透过二者的结合更好地组织、构建课堂,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理解吸收程度灵活地调整、转变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长与进步[2]。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观看结束后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具体操作原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言论做出中肯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教师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其具体原理、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种新旧教学形式的结合,在快速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学习内容中涉及的知识原理。这才是微课教学有效融入课堂的实施方法,也是不同教学方式相互融合能够发挥积极的效用。

三、创设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活动

微课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创设更多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既能够体验到课程学习的乐趣,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教师可以在设计微视频时既讲解与介绍所学知识要点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趣味化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最好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题材,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才会更高。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观点得到碰撞,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才是微课教学融入课堂应发挥的效用,也是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收获知识的有效实践方法。比如,在讲解3DsMax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其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微课视频中引入美剧《破产姐妹》,将片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工作环境进行展示分析,让学生对餐厅中的整体色调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给学生设置如“该颜色的具体参数”“餐厅中的明暗度参数是多少”等问题。由于学生普遍喜欢这部美剧,当引入这个故事后学生都极为感兴趣。他们很快就投入问题的分析解答中,并找到了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各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激发,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与锻炼。这才是微课教学作用功效的充分发挥,也是课堂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彰显。

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探究

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教师在将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视频时就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开放性的素材或主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和自己的生活较为贴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样才会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良好地吸收和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课上对PPT的制作进行讲解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找一些PPT隐藏功能的教学视频;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找一些微课练习题材。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具备一定开放化色彩的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内容,独立制作一个PPT。这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维、感受和理解能力,制作各种类型、各种特点的PPT。不仅如此,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各种操作方法和PPT中隐藏的功能会有更多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表达,使其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吸收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有了较好的实践能力,这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良好达成,也是强化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实施过程。

总之,微课很好地融入计算机课堂,能够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较好的辅助与推动效果,并且可以打造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的目标有效达成。因此,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不动摇,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少波.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初探[J].通讯世界,2017(08):273-274.

基础教学范文篇7

当前,纵观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现状,可以概括本门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于单纯枯燥理论知识接收能力不强,复杂的公式推导理解能力不强,结果造成对《地基与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状态;二是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宽口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地基与基础》教材和教学内容涵盖了“大土木”房屋建筑和公路桥梁两大领域的地基基础工程,而目前各土建类高职院校教学大纲正在进行较大的调整,总的理论课时在压缩,所以内容的广泛性和限定的专业课时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教室内的理论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实践课和实验少,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的机会很少,学校实验室设备利用率比较低;四是教学环节没有创新性,教师还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学生成了是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样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二、《地基与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高职《地基与基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地基与基础》课程的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应该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避免深奥的纯理论以及复杂理论公式的推导,改善知识的构架,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相反教学内容中应该结合实际工程,着重工程中常用理论知识,突出与实践相关的工程现场图片和案例,注重学科的实用型和应用性。例如在土力学与土坡稳定性的章节中,教师应该强调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的是“什么是土压力”、“关于土压力中的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定义是什么”、“土坡失稳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等概念;同时教师应该弱化公式的推理,像朗肯土压力和库伦土压力等理论中涉及的复杂的公式可以少讲或者不讲。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的放矢,注重工程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具体讲解重庆一高速公里匝道挡土墙垮塌的实例分析和鉴定,以案例为导向,穿插挡土墙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最后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针对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地基与基础》教学内容难,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其次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收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可以提高教师在限定的课时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最终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相应的工程实际问题应用能力,满足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中与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等岗位要求,确保毕业生能够满足建设市场的需求并且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所以造成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站在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被动的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改变这一局面。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上课的ppt课件可以引入图片、音乐、声音,使课堂的教学多样化、生动化、形象化,从授课内容上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开篇的绪论章节,就插入令人叹为观止的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家超7星级酒店的帆船酒店的工程图片,还可以插入远大集团拟建的世界第一高楼“天空之城”的选址地貌等图片,直观的视觉冲击。而在讲解土粒的颗粒级配曲线的筛分实验,采用ash制作,可以生动形象的模拟整个土粒筛分的过程,非常便于学生的理解。开展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进行现场教学。

3、丰富教学环节

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参与性。教学环节改变教师独占课堂,一家之言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例如在我们学习“工程地质勘察”章节内容时,关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阶段、报告等内容,都是简单文字性的理解和规范性的识记,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以设置好教学环节,转换课堂上的角色,提前布置学生做好相应内容的课件,由学生站上去主讲,老师坐下面点评。同时可以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看前期内容准备的是否充分,ppt是否引人入胜,看讲解过程中讲演者语言是否流畅,讲解内容是否精彩,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同时锻炼了学生办公软件的使用和提供了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相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手段,一些创新的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加强实践教学,采用模型、实物形式授课。《地基与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土工试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除了注意牢固掌握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外,还应十分重视实验测试、原位实测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对地基勘察、原位测试技术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有所了解或甚至掌握,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课时占理论课时的比例。对于《地基与基础》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做到”和“看到”。对于学生可以实现操作的实验,像土的实测指标含水率、土颗粒的筛分等实验,教学计划中则必须“做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看到”是指一些难以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或者工程实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里看到既而学到。所以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定向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地基与基础》教学改革意义

基础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规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有所启示。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论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静脉输液为例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包括补液的原则、补钾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等。P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而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思考,在讨论中积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归纳总结、主动学习能力等。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要求,依实训项目需要,设计临床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模拟临床护理情景,并通过设定的角色体验如何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护理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的理解[3]。如在上静脉注射实训课时,可以模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场景,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角色,逐步完成接诊、评估、用药、操作,具体操作在仿真模拟人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汇报本组的整体设计过程和结果,其他人可以作补充完善,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引导讨论。针对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评并重点讲解、答疑。各组学生根据交流学习的经验及体验感受书写实训报告。

3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4]。如在上导尿术实训课前,首先,有目标得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根据教学大纲,在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理清操作要点及知识网络,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全面、有层次性地安排到教学目标中去,让学生课前重点回顾无菌技术操作的程序,重点复习导尿的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点。其次,实训课开始前10分钟,由主讲教师向各个带教老师讲清楚本次实训课的目的,统一操作要点,明确目标。实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老师的主导地位,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面临的困难,如对尿道口的消毒方法、插入深度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强化目标。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应留下点评的时间,对学生完成目标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中掌握学法,使教学目标强化,使学生牢牢掌握。

4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法[5]。演示教学法能够将过去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训操作,清楚、清晰、直观的显示出来,让护理学生更容易懂,更容易学,更容易掌握。演示教学法有助于护生的学习,可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技术水平。过去的讲授法,在进行练习前,护生需要对教师的语意进行揣摩,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然而演示教学法实施中,教师能够依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实训操作进行相关演示,同时应用语言进行辅助讲解,能够将护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整个操作过程,加深护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6],使护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

5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指导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而师生在课堂时间则是面对面完成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7]。如在心肺复苏实训中,实施翻转课堂,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课前阶段:1)教师准备:①教师全面了解护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于护生制定课前学习计划以及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②教师团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1个月组织集体备课,根据讲课内容,邀请多名护理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和过程,并编写案例。③实施前1周将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嘱护生按要求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和梳理。④建立便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微信群。2)护生准备:①护生分组,自愿原则,10人左右一个小组。②护生于课前1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视频观看和案例分析,对于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点提出问题,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并做好学习计划和任务划分,责任到人,督促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③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微信群为护生进行课前辅导,注重引导护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护生之间则可通过交流与讨论分享信息资源。(2)课堂阶段1)回顾要点:教师以问题法带领护生回顾理论要点,如提问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目的等,为加深理解技能操作奠定基础。2)示教解惑:在授课前先由各小组长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汇总,然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示教,示教过程中将护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6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以控制论为基本原理,借助专门的程序教材来实现,使信息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流程化,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8]。教师根据教材围绕临床需要,设计和编制了护理学基础实训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项实训操作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程序,编成流程,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每个程序上作出应答,然后由教师、学生自我进行评定,在掌握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如在试敏液配制实训课中,将整个操作过程编成一个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程序,学生在掌握前一个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这样学生能自主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扎实掌握技术动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主提前进入下一个程序,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上一个程序,直至掌握后再自行进入下一个程序,相互没有影响,提高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将微格教学法、思维导图等方法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护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另外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也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涌现,但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相互渗透性,在运用时必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结合,综合应用,以促进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一琪.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综合性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2]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3]崔宇红,许瑞.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5):57-58.

[4]宋晶.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0-121.

[5]赵真,陈艳蓉,李圣楠,等.病案教学法在老年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24(06):145-146.

[6]陈雪霞,任海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6):69-70.

[7]宋艳丽,刘晓亭,刘伟,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护理学报,2016,23(5):8-9.

基础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本科生;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

近些年来,一些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陆续招收中职生源的本科生(以下简称中职本),在给高校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给中职本学生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辽东学院园艺专业自2012年起开始招收中职本的学生,在7年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职本学生与高中本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上,中职生源的学生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亟待提高。基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是一门让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的课程。该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第3学期开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难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教与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尽可能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

1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

在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主动的思考者。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1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基础生物化学有48学时的理论授课,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中职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灵活地穿插其他教学方法如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学习和讨论,然后由教师对该问题进行总结,并适当地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学习,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1.2启发联想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因为这种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很难消化理解授课内容,起不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联想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构象单元中α-螺旋的结构时,引导学生想象成固定电话的电话线,围绕一个假想的中心轴螺旋缠绕,这样可使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3]。1.3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动画、课件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既可以避免传统的黑板式教学的死板生硬,又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对微观结构的模拟更加形象,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构象的多态性和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大分子的代谢与合成的过程,如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可以很好地展示DNA半保留复制及转录、翻译等抽象内容,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不单纯是一个讲解员,还要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提问、抢答等互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

2.1课程内容选择。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15章,教材中编入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新进展,以反映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本课程理论教学共48学时,如果将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那么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制定教纲时应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将教材中的一些较浅显易懂和了解性的内容作为自学内容,讲授部分主要是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重点难点[4-5]。2.2调整授课顺序。根据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篇、章的授课顺序作了适当调整,第一部分生命大分子按照教材顺序来讲解。而对后面几个部分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按照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糖类分解代谢、糖的生物合成-脂类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教学内容经过这样调整,能更好地反映细胞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同时也使相关内容衔接更紧密、更顺畅。2.3教材与参考资料。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涉及许多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学生仅仅通过一本教材很难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不同的教材和专著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有不同特色,通过阅读各种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推荐了一些参考教材。如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陈惠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以“经典、够用、实用”为目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志在继续深造的学生,亦能扩展知识面,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此外,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黄卓烈、朱利泉主编的《生物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学生可以借助参考教材、学术期刊及互联网资源,了解生物化学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技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

3加强实验教学

园艺专业中职本学生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共16学时,共设置4项实验内容,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将学生按5人1组进行分组,每组设1名组长,在每次实验课之前每组先派1~2名学生到实验室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做准备实验。通过分组实验既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偷懒、滥竽充数,又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在实验课的授课中,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尽量让教师少讲,由任课教师将本次实验课的重点、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重点强调,大部分实验课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操作,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学生针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向教师咨询,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最后,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不能让学生根据理论去推算应有的实验现象,必要时可以采用照片记录颜色的变化等现象,同时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6-8]。

4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

在基础生物化学课程评定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80%+平时表现20%)已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期末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定时,融入过程性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过程性成绩、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形成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能力评价占总成绩的40%,由实验课的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进行评定;期末理论测试占总成绩的50%,期未以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min)的形式综合测试[9-11]。

5结语

基础教学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为我校2014级80名护生,根据实训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40名)和观察组(40名),其中,对照组男性护生12名,女性护生28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60±1.55)岁;观察组男性护生15名,女性护生25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18.90±1.65)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护生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病案拟定:带教教师根据护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结合临床实际拟定具有典型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病案,尽可能还原临床情景[2]。教师把病案以及操作流程提前一周发给护生,护生阅读讲义,认真分析与思考,把问题记录下来[3]。(2)病案情景模拟教学:病案情景模拟教学主要应用以下设备: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人、导尿模型、智能型高级综合模拟人(ECS)、KERI护理模型人、静脉穿刺手臂、洗胃模型等。护生根据病案完成相关基础护理操作,例如静脉注射、导尿术以及皮肤护理等;熟练掌握相关医疗仪器操作方法[4]。(3)教学质量评价:病案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给护生播放教学录像,对护生进行分组,结合病案设计以及教学要求合理分工,让护生扮演不同角色。实训课结束前20min,进行小组间交叉点评以及教师整体评价。在本学期实训课程完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护理技术操作病案,考查护生学习效果[5]。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基础知识考核主要包括书写护理病历、准备床单位、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注射方法、不同给药方式与药物过敏抢救、无菌技术、患者的清洁护理、患者运送以及健康教育;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主要包括输液泵、雾化吸入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以及供氧装置的使用方法。1.4统计学分析。将资料进行整理,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通过χ2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理基础知识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2.2两组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仪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绩显著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2.3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比较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体制改革,传统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传统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示教讲解,学生分组完成单项技能训,教学内容及形式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6]。病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7],其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快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临床情景学习临床护理技巧,以此达到最终教学目的[8]。模拟教学可以再现临床护理环境,从而形成“理论—模拟—实践—理论”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