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9:22:39

基础规划

基础规划范文篇1

(一)科学协调统筹发展。继续推进西门客运站扩建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客运站12个。合理布局公路运输枢纽和市、县(区)客货运输站(场)推动以国家、省级运输枢纽项目为重点,以市、县(区)运输枢纽项目为基础,以乡村公交和农村运输站点建设为补充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客运班线的清理和调整,完善市内客运市场,巩固省内客运市场,调整超长客运市场,推进省际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市政府2011年第62次常务会议精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公交场站建设,新建公交港湾站17个,推进公共交通智能指挥调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步伐落实新增100辆乡村公交车工作。着实推动中心城区乡村客运发展建设项目。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新增出租车运力和出租车外观标识整治及营运标志灯更换工作。继续落实维护出租车行业稳定的政策措施。

以存量车改造调整为主要方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道路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化运营班线,逐步推行至赵场、至凉姜、至李庄的城乡公交,各县均要在条件幼稚的1-2条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城乡公交试点。积极发展黄金周旅游运输、假日旅游运输、乡村特色农家游,以应对道路客运淡旺季客流不均衡带来的影响。主动对接全市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道路货运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规范货运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对货运站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运输企业平安生产、质量信誉考核的管理。推进货运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外挂货运车辆回流,力争外挂货运车辆回宜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新增货运车辆在市入户率达到100%翠屏区中心城区积极引导成立乡村货物配送、快运的专业货物运输企业。积极引导农村货运物流快速起步,每个县(区)均要选择1个商业较发达的乡镇作为农村物流的试点。继续强化危险品运输管理。举办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推动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网络,加快维修品牌建设,引导维修行业发展,鼓励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打造机动车服务品牌,大力建议国内外品牌汽车建立售后服务维修站,发展和完善农村机动车维修网点。

严格车辆技术审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划分,继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加强二级维护核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修车洗车(含配件销售)集中市场建设,清理整顿主城区修洗车网点。全面贯彻《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方法》把好驾校准入关,积极引导驾校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完成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现有驾校上档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和培训能力。进一步规范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工作,规范培训监管。完成道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开展教练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教练员。加快道路运输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动态考核及退出机制。

(二)开创思维健全机制。注重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梳理市场管理政策法规,完善行业管理方法及配套管理措施。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道路运输改革、发展新特点,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大力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服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顺序,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监管执法架构,探索建立运输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督察指导、联合执法、统计和定期通报、属地管理等机制。完善“96515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功能,促进市场监管社会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推进行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考核机制,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健全从业人员、车辆年审、客运班线等基础台帐,完善道路运输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建立完善道路运输统计制度,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做好燃油消耗申报和燃油补贴发放。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市道协、维协、公交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抓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实现科学监管。

基础规划范文篇2

一、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前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关系国家主权、国防安全和国家秘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本地区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本地区基础测绘项目,防止重复测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协调好本地区各部门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和共享关系,逐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实施基础测绘规划,逐步解决本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缺少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的问题,使基础测绘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前期保障和先行作用。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由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围绕本地区**时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提供测绘保障。同时,统筹兼顾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旅游交通测绘服务等方面。组织各行业专家对编制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加强协调,促进共享。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征求财政、建设、信息产业、交通、水利、民政、旅游、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尽量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使基础测绘成果发挥最佳效能。各地基础测绘规划要与自治区基础测绘规划相互衔接。

(四)确保资金投入和重点项目。各地基础测绘规划的制定要充分结合《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应按照《测绘法》的要求,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应尽量保障当地重点测绘项目的投入。

(五)基础测绘规划应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规划、居民点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对基础测绘成果的要求,切实发挥规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地基础测绘规划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本地区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在内的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二)1∶2000、1∶1000、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和更新。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城市规划区1∶2000、1∶1000或1∶500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覆盖和更新,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三)相应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包括:地州市级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1∶10000、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各种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以及其他专题要素数据库等,满足构建“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规划期原则上为**年到2010年,也可以规划至2020年。

四、规划编制程序及具体要求

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前期工作、起草、衔接、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审查等6个阶段进行,并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

前期工作阶段:编制工作方案和进行规划前期需求调研工作。各地要组成专门的规划编制班子,安排相应经费开展需求调研工作。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前期工作的成果,提出发展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建议,编制规划方案初稿。

衔接工作阶段:将基础测绘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好基础测绘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在规划理念、规划期限、规划形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征求意见阶段:向本级政府各部门、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可采取发函、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形式进行。

基础规划范文篇3

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档案局的指导及省州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州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认真实施《州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力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州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馆藏档案大幅增加,结构明显改善,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稳步推进,馆库与设施设备建设得到改善,档案部门工作条件和保管利用档案条件有一定改善,档案工作和保护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全州档案馆工作人员全部实现“参公”管理,档案事业发展体制进一步理顺,档案业务培训得到了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推进工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档案服务工作取得新成绩。6年来,全州5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成为党委政府公开信息的窗口之一。各级档案部门利用多种档案服务形式,积极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社会各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州5个综合档案馆先后向社会开放建国前后档案241个全宗25625卷(册);接待查阅利用18497(次),提供档案资104043卷(册),提供复制51421页,为社会各界工作查考、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宣传教育、落实政策和解决纠纷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档案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年底。馆藏档案资料由“十五”末的520个全宗、96972卷(册)、2622件、资料4607册,增加到544个全宗126750卷(册)、10206件、资料16633册;6年来,全州建成了2个档案馆局域网络,著录目录43.3万条,有力推进了档案数字化战略的实施。

档案依法管理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条例》,建立完善了档案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档案行政执法责任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专项督促,及时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全州未出现档案安全事故。

覆盖全社会的档案管理走出新路子。通过实施档案工作“八项工程”,全州共有93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现星级达标。全州1980个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林改档案成为林改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和纠纷调处的重要凭证。档案工作深入到了农村、社区,延伸到了民营企业、家庭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领域。

年,全州档案工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了各项服务工作,切实加强了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宣传学习了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2、不断强化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加强机关档案业务建设。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到各机关单位档案室进行业务指导积极开展机关档案室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深入180个单位开展业务指导达380多人次。

3、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执法检查;二是开展了档案安全管理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三是及时组织开展了民政档案执法检查;四是组织开展了公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4、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到目前已审批了271个单位共271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全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审批)。

5、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料的进馆接收和积极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6、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在州县级机关积极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加强业务指导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档案现代化管理。

7、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州县档案馆基础建设。针对州县档案馆较为陈旧的情况,设法筹措资金加强州县档案馆基础建设。加强州县档案馆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设。通过多方努力,福贡县级综合档案馆争取到了国家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资金的支持,可望于年底建成。兰坪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望明年动工建设。州档案馆建设项目于年内3月份正式动工建设。、县档案馆建设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力推进。

8、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正建设,推进了档案业务各项工作。

9、认真完成了州委、州政府和省档案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6年来,我州档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库房老化、库容饱和、功能不全等现象突出,已不能满足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于政务信息化发展;三是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需在今后5年里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档案事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通过多方努力,我州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列入“十二五”期间支持范围,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州县级综合档案馆安全保管能力。6年来,国家、省加大了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档案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今后5年是我州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档案部门只有正确认识档案工作在我州实施“三基地、一品牌”战略目标,推进“二次跨越”进程,构建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住发展机遇,才能实现档案工作从“三线”走向“一线”、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要求,才能在今后5年期间推动档案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二、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以全面建设“三个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为基本落脚点,积极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战略)。确保将全州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成符合“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更为完善的公共档案馆;打造少数民族档案品牌,初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州县综合档案馆馆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30%—50%;以加快档案开放工作,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提高社会宣传服务工作为抓手,初步建立覆盖党政机关和民生的档案服务体系;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数据异地备份化,以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为重点,促进州县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适应档案科学保管、档案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等新形势,完善档案安全体制,规范档案业务流程,提高档案科学管理和安全管理效能;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省档案条例》,切实提高对社会各类档案资源的依法监管能力。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1、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推进档案法律知识的普及化,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二是加大依法治档力度,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监督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认真履行档案法赋予的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推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2、实施县级档案馆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实施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机遇,全面实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确保我州在今后5年期间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将全州4个县级档案馆建成具有文化品位、地方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地方标志性建筑,建成体现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公益性、公共性的现代化档案馆。要加快推进州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档案安全责任制和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档案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和消防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对所有拟开放或者拟出版公布档案及档案目录、上网信息的审核审批,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配备消防、温湿度控制、防盗报警、安全监控等设施设备和先进实用的档案装具,提高档案馆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加紧实施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各综合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重要档案互为异质异地备份工作,将重要档案数据异质异地备份保存。

4、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一是全力推进丰富馆(室)藏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的文书档案及各种专业档案,特别是新形成的专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本单位职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档案全部归档。二是突出民族特色,打造民族档案品牌。紧紧围绕我州实施“文旅活州”的发展目标,逐步开展对3个较少民族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将反映民族进步发展、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档案收集、征集进馆。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的方法与途径,开展民族文献资料、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音乐歌舞、民族医药、手工技艺等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建立少数民族档案数据库,全力打造民族档案品牌。三是突出地域性特色,建立特色档案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建立特色档案收集长效机制,积极收集反映电力工业、矿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档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名人档案、建国前各类历史档案、地方重大自然灾害档案、传统风俗档案列入重点收集范围。建立健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特别是声像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四是突出服务民生,建立民生档案资源。围绕服务民生的要求,强化对涉及民生各类专门档案的监管。联合各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门档案管理办法,修改涉及民生的职能部门、涉农部门和乡、村档案室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调整并扩大档案接收范围,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林改、移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公证、婚姻生育、土地流转、学籍、房屋建设等档案资源向县级档案馆的定期移交和集中保管,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为民生服务。

5、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是加快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步伐,完善档案开放鉴定领导机构和开放鉴定制度,加大依法开放馆藏档案的力度,规范开放和公布程序向社会开放,并及时把开放的档案以各种形式提供社会利用。二是进一步推动档案服务公共化、均等化,完善档案利用服务设施和条件,规范档案利用工作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档案服务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加强利用需求预测,开展馆际合作、馆室合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水平。要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省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真正纳入档案馆重要的工作范畴,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州县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中心。全州各级综合档案馆要设立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以现行公开文件利用工作为基础,努力与本级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开信息送交机制,积累丰富的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四是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社会宣传服务。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做到县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建成之日就是展览开展之时。要配合州县重大活动、重点任务举办成系列、多方位、有影响的各类展览。要针对不同的群体,以“走进档案馆”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今后5年期间有突破性进展。

6、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统一标准,稳步推进各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要在全州建立配套的各类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和交换格式标准,统一全州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结合各县实际实施好《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将党委、政府等重要全宗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和纳入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范围的档案全文数字化。要优先将馆藏涉农、涉及民生的档案数字化,加快可公开涉农档案的开放鉴定和目录数据上网,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和平台,建立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7、强化机关档案工作,从源头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要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确保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反映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档案全部归档。通过实施机关档案工作年检制度及《档案登记备案办法》,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对应归档文件的控制,确保归档文件准确、完整、规范和安全。

8、强化企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积极为各项工作服务

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和《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实施国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定标准,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依法对非国有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企业档案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9、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创造精品工程档案

全面加强各级各类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及时对建设工程项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不断规范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在本州内实施的部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都要按照《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备案办法》及时登记备案。深入推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贯彻实施《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施办法》,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广泛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评先活动,创造精品工程档案。

10、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以及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档案、经济档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强涉及农村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将有关“三农”的政策性文件、关系农民各方面切身利益的凭证材料,以及帮助农民致富的知识性、技术性档案信息数字化,形成专题材料,刻成光盘或汇编成册,积极组织开展送政府公开信息、送档案信息下乡活动。争取通过网络、光盘、汇编材料等形式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

为了认真完成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要采取如下措施:

1、要依法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档案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馆库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后5年的总体规划。各级财政根据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情况,将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好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建立档案事业发展考核评估体系。通过建立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档案馆测评、机关档案工作年检、企事业单位规范管理认定等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督查。结合建设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要求,建立档案服务承诺制、档案行政问责制,提高工作效能。积极开展档案专项督查活动,落实各项重大工作部署。

3、加强宣传,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重视档案的对外宣传工作,拓展档案宣传范围与形式。通过编发简报信息等途径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年要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档案》及州县主流媒体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宣传文章,宣传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特色,宣传档案文化,尽量在第一时间反映工作亮点。要强化档案信息网站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更新信息。要加强与社会宣传媒体的协作,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培育档案利用者和利用市场。要建立档案宣传考核机制,促进档案宣传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落实国家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把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工作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推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使用效率,切实发挥项目经费对工作的带动作用。创新思维方式,找准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争取新项目,拓宽合作领域。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建好领导班子,带好干部队伍。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建设好领导班子,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二是加强档案岗位基础知识的培训。继续实行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所有新上岗的档案专兼职人员必须依法在上岗1年内参加培训。岗位培训根据“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学习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标准规范和基本操作技能,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加强实践环节,保证培训质量。三是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根据《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省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更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以及档案学术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知识等。

三、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我州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抓好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正建设,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的水平。

2、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大档案宣传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文书归档年度审验登记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3、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料,积极提供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档案管理步入规范化、现代化的标志,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馆藏档案全文录著工作,加快数字化进程,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5、做好档案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馆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档案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州县综合档案馆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6、加强对国企改制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档案、农业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和家庭档案的指导、检查工作,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7、全面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档案事业的成败兴衰关键在于人,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业务、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是推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采取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加大轮岗交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尽快提高档案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对档案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8、积极完成州委、州政府和省档案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基础规划范文篇4

关键词:城镇城镇规划管理方式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达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1.1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我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因此城镇发展方一针必须合理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小城镇,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把发展城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

1.1.2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水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旅游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域之间分配不均,因此,城镇规划时需考虑各省市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实际,使资源与城镇发展相互协调。

1.1.3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丛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1.2科学整合

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闽台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3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目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供产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产业结构还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阶段。城镇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展,反而进人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加上地域文化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靠山吃山,靠地种地”的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断绝了穷则思变的创新思想,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2.2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主权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3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3.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构架城市联盟协调机构,做好保障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就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促使城镇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壁垒、生态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普遍不被重视,缺乏规划实施必须的后续手段,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上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省级机关和市、县政府组成的城市联盟协调机构负责跨行政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协商解决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城镇体系规划付诸实施。

3.2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城镇体系规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镇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镇、城镇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人城镇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3.3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注意城镇基础设施的质量,城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防洪、园林工程设施建设要纳入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序列,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认证,未经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时还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合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工作的重点是老百姓愿意买房,买得起房,买得到房。而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赖于城市建设资金投人问题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人,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要足额收缴,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此外,要引人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方式,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改革的着眼点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价格关系和有偿使用三个环节上,寻求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基础规划范文篇5

一、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我们石洲七工业来说,随着它的迅速发展,规模的日趋大型化,企业总储存能量大幅度增长;“八五”期伺又二净再建许多大中型装置,新职工还将不断榨到In,不断滋生新的安全何题;老装置在司浪空阅内不断改造扩建,势绷团离被蚕食,消防、卫生设翻渤脐占,使业处论潜在约危险性扩大。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考虑脂到七总体安全卫生防护问题,由此需要制定一个总体规划。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涉脚吹抬、经济、社会、环境、管理、科学技术和宣传教育等诸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着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产品生产贮存安全、抵御自然灾害等内容,涉及面广,多数工作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或奏效的,需要统筹安排,以利工作的分步实施和问题的综合治理。要彻底改变那种“安全工作役有底,干到哪里算哪里”的旧观念。安全工作不是不可知的,不能是短期行为,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陷于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的重点是预防,要把静态的安全管理逐渐过渡到动态的、超前的、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上来,就必须有一个瞻前顾后、高瞻远瞩的全面规划。总公司“八五”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条是:实现生产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和生产装置的全面达标。“安、稳、长、满、优”中安全是首要问题,实现总公司“八五”计划也必须有安全卫生规划来保证。

二、在制定规划时应休现的几个观点

(一)深化改革、健全体制的观点。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石化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来说,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石化生产特点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这点出发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与效益工资挂钩、安技成果与奖励挂钩的机制。对安全保证基金费率和隐患补助也可引入激励机制,以推动企业和职工重视安全卫生工作。在约束机制方面,切实行使否决权,如“三同时”监督,生产销售过程的监督,防止隐患和制止违章作业,在评比、升级和达标过程中,实行安全卫生否决权,凡发生事故均与效益工资挂钩。以上所有的改革,总的都是为了实现进一步完善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机制。

(二)拓宽思路,建立“大安全”观念。所谓安全就是指役有危险或危险不超过允许限度;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灾害(包括天灾人祸),这就是大安全的观点。不能满足于特定下的不发生上报范畴的事故。所以,思路必须拓宽,工作必须统筹。对企业来说,不仅是生产安全,检修施工、产品贮运、科研设计、行政后勤和职工生活等领域都要安全;从专业上讲,要从劳动保护、事故管理扩大到工业卫生、专业消防、安全互助保险、防止自然灾害等管理,扩大到安全卫生技术进步、先进安技装备发展应用、宣传教育的普及提高、“三同时”监督和法规标准建设、生产过程中操作事故、装里非计划停工、设备电气故障等范畴,从而建立一个大安全的体系。

基础规划范文篇6

1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现状

1.1城乡规划体系简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作为专项规划,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行了规定,其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因专业性突出,特定编制的专项规划。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衔接,是要将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充分体现到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相关的通信企业在编制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时,也应该吸纳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两条规划路径衔接和协调,才能充分保障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落地和实施。

1.2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现状

目前,移动通信基站、宽带网络设施等规划不完善,选址难、建设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光纤到户”还面临诸多困难,制约城市信息通信网络快速发展。现有通信管道多为早期建设,管孔容量只为满足单一业务发展考虑。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道路改造增多,也导致通信管道多次建设和扩容,管道的共建共享率也有待提高。2015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有关目标、原则和工作任务,要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通信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提升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又快又好发展。《通知》的出台明确了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为解决当前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指导框架,但在具体实施中,如何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城乡规划、道路规划、综合管廊规划的衔接仍然是很大的挑战。

2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方法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和前期相关规划进行衔接,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1通信机房规划

按照面积大小和机房的用地情况,通信机房可分为核心机楼、汇聚机房、接入机房三类。核心机楼设置一般需要考虑通信技术发展对机楼需求的影响、运营商网络布局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核心机房是独立用地的机房,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在用地规划图纸中,需标明核心机房的位置和用地面积。核心机房的选址应首选办公用地或者商业用地,避免选择在居住用地和教育用地中,以避免对居民和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汇聚机房和接入机房都是非独立用地的机房,在城市中,汇聚机房的覆盖半径通常为1.5~3.5公里,汇聚机房应结合社区中心的位置进行选择,在社区中心的建筑中,划出汇聚机房所使用的面积,供多个运营商使用。接入机房是距离用户最近的局端机房,随着宽带业务和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用户的接入距离不断缩短,导致接入机房的设立也趋于分散化。

2.2通信管道规划

通信管道的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化、市政道路规划、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化、综合管廊规划相互结合协调。收集了解当地的城市布局、人口发展规模、土地利用性质规划,道路网规划建设资料、管线综合管廊规划资料,甚至水文气象资料等,是通信管道规划的首要原则。通信管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管道路由规划、管道管孔容量规划和通信管道选型规划。管道路由规划,应以城市各个级别的道路网规划、或道路综合管线规划、或小区区域综合管线规划为依据进行。管道管孔容量规划主要依据城市建设、用户发展。用户管道管孔需求量是以规划期末交接区的预测用户数为基础,按规划路由分段累计为主要依据。通信管道的选型要按照通信管道规划的原则进行,结合通信网络的整体性,确保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保障整个通信网络的路由安全。另外,管道规划应与城市管线综合管廊的规划相互协调。通信管道规划为管线综合管廊在确定管孔容量规模时提供参考数据,管线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为通信管道的路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在规划有综合管廊的道路,沿路现状通信管线及规划通信管线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原则上必须入廊。

2.3通信光缆规划

通信光缆规划是要建设以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引入光缆三层结构为主的目标网络,其中主干光缆以环形组网为主,配线光缆、引入光缆以星、树形组网为主;在光节点设置上分为主干光节点、配线光节点和引入光节点。接入光缆网应面向基站、宽带用户、有线用户、政企客户等“统一接入”的思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2.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城市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属于宏观层次的规划,主要内容是明确基站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设置不同片区中各种类型基站的设置原则,整合和优化现状基站,确定城市移动通信基站的整体布局。移动通信基站规划要求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能够满足通信发展需求,能够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新建基站既能够满足通信需求,又能够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基站建设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共建共享,节约站点建设成本,降低资源消耗。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制式主要包含GSM、CDMA、3G(CDMA2000、TD-SCDMA、WCDMA、LTE)等。一般基站规划是指基站物理站址的规划,在该规划的站址上,各家运营商都可以根据需求和相关规定建设所需制式的通信系统。由于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大,覆盖距离越短,因此基站规划方案一般依据频率较高的LTE系统的站间距需求进行网络规划。基站覆盖半径及站间距与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及链路预算有关。根据网络类型、覆盖区域类型、覆盖目标和校正后的传播模型进行前反向链路预算,并结合实际无线网络规划设计经验确定,根据不同的基站高度和周围具体的建筑物情况,取不同覆盖半径和站间距。

3总结

综上所述,通信基础设施是信息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移动通信基站和通信铁塔等。本文阐述了城乡规划体系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现状,重点研究了基于城乡规划的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法。希望本文对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沈海红 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建规[2015]132号).

[2]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2014]586号).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基础规划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提升局系统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制度基础,为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新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加强局党组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联系和服务群众、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有效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协助联系村丹东街道河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的扎实开展,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提升、党内民主建设有新进步、党建工作有新提高。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党组建设。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扎实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规范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培训研讨等形式,重点抓好以学习《党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

(二)加强制度建设。要以推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为重点,推动“百家机关支部联百村”、“百名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开展帮扶行动,并以农村工作指导员为桥梁,推进与河东村的对口帮扶工作。要建立党建工作宣传制度,及时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我局在开展党的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创新活动形式。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党员干部大培训”、“党员干部大剖析”“党员干部形象大提升”活动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活动,集中解决干部在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明显转变。

(四)加强组织领导。局系统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局党支部具体组织实施,要切实担负本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建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瑜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认真做好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基层基础提升年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四、方法步骤

本次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时间为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动员部署阶段。召开动员部署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局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基础规划范文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负荷预测;变电站;电力廊道

电力工程规划是城镇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经成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市政电力工程设计中,应具备先行性和指导性,充分考虑城市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和区域总人口量的变化,以满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本文以东莞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供电设施的情况,以负荷计算与预测为依托,提出合理的增容优网规划方案,构建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电网。

1中心城区的现状特点

城市中心区是东莞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东莞区域层面提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中心城区包括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4个区,总面积222.4km2。目前中心城区一共设置了220kV变电站5座,主变总容量为4050MVA,110kV变电站15座,主变总容量为2336MVA。现状建成区高压架空走廊相对比较少,110kV及以下线路逐步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敷设。近年来,中心城区逐渐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服务导向”,工业用地比例逐渐下降,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增加,城市更新力度不断加强,因此,中心城区电力设施逐渐出现主变容量不足、10kV间隔资源紧缺、网架结构危险系数高等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从电力供应、输配电系统等方面解决电网供应滞后城市快速发展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能源之路。

2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电法和负荷密度法预测用电负荷,从中比较分析,选取合适的预测结果进行电网规划。

2.1人均综合用电法

根据供电部门历年统计数据,合理选取人均用电标准,结合中心城区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按照规划总人口和人均用电量得到总用电量。远期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60万人,预测中心城区远期人均用电量为10000kW•h/人年,远期最大负荷约3.20×106kW。

2.2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法又分为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和分类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2种,中心城区规划拟选用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分类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是根据远期用地规划规模预测用电量的一种方法,负荷密度根据规范指标并结合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选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地区电网内各类用户的负荷特点和用电状况有所不同,最大负荷的峰值出现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在计算负荷时,应考虑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预测中心城区远期最大负荷约3.10×106kW,负荷密度约2.17×104kW/km2。

2.3综合分析

根据人均综合用电法和负荷密度法综合分析中心城区的用电预测负荷,规划末期最大用电负荷约3.15×106kW,负荷密度约2.21×104kW/km2。

3供电设施规划

由负荷预测得到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电力电量供应,对相应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计算,得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装机容量。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技术导则》和《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关于东莞市电网容载比要求,规划区500kV电网容载比取值为1.5~1.6,220kV电网的容载比为1.6~1.9,110kV电网的容载比为1.8~2.1.对于负荷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可以视情况提高上限值。中心城区远期电源主要来自省网下载,保留天明电厂,装机容量为120MW,作为本地电源补充。变电容量平衡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负荷预测结果,中心城区远期需220kV系统容量约为5454MVA,远期规划共设置220kV变电站7座,需新建2座22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达到5490MVA;远期需110kV系统容量约5985MVA;远期规划共设置110kV变电站34座,需新建19座11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达到5864MVA。

4电力廊道规划

电力廊道分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2种通道形式,架空线路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的场合,地下电缆线路适用于中心城区和对景观要求高的场合。规划结合生态廊道、城市道路建设高压走廊。架空线路尽可能采用紧凑型多回塔路和新型传输技术,以节省土地资源。中心城区现状电力管网系统建设比较完善。随着城市开发建设,需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的电力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安全保障率。对于严重影响中心片区土地合理利用的高压架空线路,应逐步改造下地。

5结束语

针对区域电力工程规划,本文结合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现状,对电力工程规划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介绍,为相同地区的电力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作者:李婷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GB/T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基础规划范文篇9

一、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尤其是村级小学

有50个行政村,辖区范围辐射广,完小、教学点多。为了合理配置、融合资源,2011年暑期力争将8所完小合并为5所,13个教学并校为8个。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1、3月中旬召开全镇初中考动员大会暨2010年教学质量结账会,对上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小结,制定2011年教学质量奖惩评估目标。

2、6月份配合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考工作,月底组织全镇小升初摸底统考和基础年级期末考试。

3、7-8月份落实初中毕业生升学工作及小学六年级升初中的招生工作。

三、改善学校硬件建设,落实校安工程

1、年初落实芦陵中学向东征地合同,力争在暑期把运动场建设到位。

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争在暑期之前,在开发区完成一所高标准化小学动工仪式。

3、确保3-4月份芦陵中学、镇初级中学租转房动工,10月份镇初级中学集资房竣工。

四、搞好教师队伍干部管理,落实校、组编制配备

1、年初落实教管组编制配备工作及核定各校副校级干部编制工作。

2、3月份组织专班对各中小学副校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对全镇进行考评工作情况通报。公务员之家

3、继续就“私招住宿生,私下补课,变相体罚学生及向学生家长索取财物”等严重影响教师形象,有损教育形象的不良现象进行整治。

五、狠抓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

落实每期学初一次,期末一次对全镇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安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并限期整改。

六、做好重病号、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及民师的安稳工作,确保稳定

1、2月份进行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确保将礼品、慰问金送到每一个退休同志的手中。

2、10月份(九九重阳节)召开退休老干代表及部分退休教师茶话会,让他们老有所乐以及为教育献计献策。

基础规划范文篇10

一、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尤其是村级小学

**有50个行政村,辖区范围辐射广,完小、教学点多。为了合理配置、融合资源,2011年暑期力争将8所完小合并为5所,13个教学并校为8个。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1、3月中旬召开全镇初中考动员大会暨2010年教学质量结账会,对上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小结,制定2011年教学质量奖惩评估目标。

2、6月份配合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考工作,月底组织全镇小升初摸底统考和基础年级期末考试。

3、7-8月份落实初中毕业生升学工作及小学六年级升初中的招生工作。

三、改善学校硬件建设,落实校安工程

1、年初落实芦陵中学向东征地合同,力争在暑期把运动场建设到位。

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争在暑期之前,在开发区完成一所高标准化小学动工仪式。

3、确保3-4月份芦陵中学、镇初级中学租转房动工,10月份**镇初级中学集资房竣工。

四、搞好教师队伍干部管理,落实校、组编制配备

1、年初落实教管组编制配备工作及核定各校副校级干部编制工作。

2、3月份组织专班对各中小学副校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对全镇进行考评工作情况通报。

3、继续就“私招住宿生,私下补课,变相体罚学生及向学生家长索取财物”等严重影响教师形象,有损教育形象的不良现象进行整治。

五、狠抓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

落实每期学初一次,期末一次对全镇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安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并限期整改。公务员之家

六、做好重病号、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及民师的安稳工作,确保稳定

1、2月份进行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确保将礼品、慰问金送到每一个退休同志的手中。

2、10月份(九九重阳节)召开退休老干代表及部分退休教师茶话会,让他们老有所乐以及为教育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