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48:32

基础地理

基础地理范文篇1

关键词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1.前言

1.1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1998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拟?quot;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国土资源部计划用12年时间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交通部提出实施"智能交通",国家海洋局提出"数字海洋",国家测绘局提出建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1年10月,继国办发53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

1.2目的和意义: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人类观测和认识地球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检测、规划、电力、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将为广西政府部门和各市县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和环境。

1.3主要内容: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就是通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在广西的具体表述。也是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基础,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地测量基准建设、广西省级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建设等,实现覆盖整个广西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4"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广西实施该项工程已具备的条件

2.1区内环境: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其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20世纪90年代,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城市的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相继完成了本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1世纪的今天,南宁、柳州、桂林列入部级信息化试点城市,在这三个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围绕政府网的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懈骶咛厣男畔⒒ㄉ琛H绫焙J械?quot;数字北海"项目,百色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防城港市的"港口信息化项目"、玉林市的"有线电视宽带网工程"等,以及全国第一套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社嵊绷低常?11)的初步建成,都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预计到2005年,全广西将铺设光纤约4.8万公里,每千人拥有计算机50台,互联网普及率达8%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50亿元,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2.2广西测绘局内环境:

国家测绘部门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

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27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装备了若干台企业级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ERDA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扫描矢量化系统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1.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

目前,广西测绘局已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

数据类型

年生产能力(幅)

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1600

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数字高程模型)

1600

1600幅×5MB/幅=8

1:1万DLG(数字线划地图)

880

880幅×4.5MB/幅=4

1:1万DRG(数字栅格地图)

1000

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数据

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

3.建设原则和关键技术

3.1建设原则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要贯彻"需求牵引、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阶段发展、面向应用、共建共享"的方针,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发和普及应用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应用促进发展。

3.2关键技术

海量数据库存储技术:目前,单是按覆盖广西的4D(DLG、DEM、DOM、DRG)测绘产品的数据量计算,就达到了TB级,如何采用关系数据库(如ORACLE)管理海量空间数据,将是今后几年内的研究热点。

菘焖倩袢∈侄危喝绾纬浞掷?S技术及其集成,快速获取信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宽带网络:利用高速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三维模型是数字城市表现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问题:模拟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制度外,还需在技术上研究加密手段。

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4.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4.1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数据标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标准国家尚未出台,必须加快基础地理信息各类标准的制定,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加快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的产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应用标准等。

4.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按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负责1:100万、1:25万和1:5万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省级政府部门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甚至更大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工作。其中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如图所示:

4.3实施一批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为共享"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应当把应用开发的重点放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国土、海洋、地矿等)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同时作为广西测绘局与区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建设的延伸扩展,更要充分利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结合西部大开发政府急于掌握的信息,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注重反映广西自然资源、经济两方面的信息。

4.4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测绘部门多年来生产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料,它们在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公益性、基础性的作用,但要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应用,需要政府及各行业的通力合作。共建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如广西各地方土地部门有独立的一套地籍图,规划部门有地形图,房产部门有房产图,每个部门都是投入巨资测绘、数字化,标准都不统一。实际上只要政府牵头协调,各地测绘一套基础地形图,每个部门在其基础上再采集各行业关注的要素(称之为三图合一)。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数据标准的统一,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

要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政府协调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二要研究制定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偿使用等问题;三是测绘部门要在信息共建共享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四个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主动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提供服务,主动为广西重大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主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为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4.5建设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

"数字广西"网站()作为广西测绘局的宣传阵地及元数据窗口,应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网站建设和网上地图的开发,探索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模式,以适应网络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上地图的迫切需求。

5.极待解决的问题:

5.1政策方面的问题

去年广西制定的《广西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并没有完整地将"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列入其中。广西的信息产业在2000年全年的总产值为28.6亿元,仅占全区GDP的千分之二,在全国排22位,在西部地区排第5位。可以看出,广西的信息化总量还较低。基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性和其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建议由区计委统一协调,广西测绘局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组成广西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加快制定"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规划工作。

5.2人才缺乏、财力支撑不足的问题:

测绘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这是目前的尴尬现状。主要的原因是财力投入的不足。

"数据是血液",没有了数据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就是个空架子,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也就没有了与地理空间相对应的承载体。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6.结束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广西测绘局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应用开发的窗口和国家空间信息交换网络的省级主节点,基本具备?quot;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应发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为我区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满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情况报告》

2、广西区测绘局《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方案设计》

3、刘金长《建设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4、广西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础地理范文篇2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四、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公务员之家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4.5数据更新与数据版本管理问题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基础地理范文篇3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1/5万数据库。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基础地理范文篇4

关键词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1.前言

1.1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1998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拟?quot;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国土资源部计划用12年时间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交通部提出实施"智能交通",国家海洋局提出"数字海洋",国家测绘局提出建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1年10月,继国办发53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

字串5

1.2目的和意义: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人类观测和认识地球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检测、规划、电力、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将为广西政府部门和各市县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和环境。

1.3主要内容: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就是通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在广西的具体表述。也是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基础,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地测量基准建设、广西省级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建设等,实现覆盖整个广西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串5

1.4"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广西实施该项工程已具备的条件

2.1区内环境: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其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20世纪90年代,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城市的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相继完成了本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1世纪的今天,南宁、柳州、桂林列入部级信息化试点城市,在这三个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围绕政府网的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懈骶咛厣男畔⒒ㄉ琛H绫焙J械?quot;数字北海"项目,百色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防城港市的"港口信息化项目"、玉林市的"有线电视宽带网工程"等,以及全国第一套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社嵊绷低常?11)的初步建成,都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预计到2005年,全广西将铺设光纤约4.8万公里,每千人拥有计算机50台,互联网普及率达8%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50亿元,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2.2广西测绘局内环境:

国家测绘部门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

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27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装备了若干台企业级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

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ERDA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扫描矢量化系统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字串8

1.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

目前,广西测绘局已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数据类型年生产能力(幅)数据库存储(GB)1:1万DOM(数字正射影像图)16001600幅×45MB/幅=721:1万DEM(数字高程模型)16001600幅×5MB/幅=81:1万DLG(数字线划地图)880880幅×4.5MB/幅=41:1万DRG(数字栅格地图)10001000幅×5MB/幅=5遥感影像数据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注: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

3.建设原则和关键技术

3.1建设原则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要贯彻"需求牵引、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阶段发展、面向应用、共建共享"的方针,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发和普及应用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应用促进发展。

3.2关键技术

海量数据库存储技术:目前,单是按覆盖广西的4D(DLG、DEM、DOM、DRG)测绘产品的数据量计算,就达到了TB级,如何采用关系数据库(如ORACLE)管理海量空间数据,将是今后几年内的研究热点。字串9

菘焖倩袢∈侄危喝绾纬浞掷?S技术及其集成,快速获取信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宽带网络:利用高速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三维模型是数字城市表现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问题:模拟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制度外,还需在技术上研究加密手段。

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4.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4.1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数据标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标准国家尚未出台,必须加快基础地理信息各类标准的制定,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加快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的产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应用标准等。

4.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按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负责1:100万、1:25万和1:5万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省级政府部门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甚至更大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工作。其中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如图所示:字串8

4.3实施一批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为共享"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应当把应用开发的重点放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国土、海洋、地矿等)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同时作为广西测绘局与区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建设的延伸扩展,更要充分利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结合西部大开发政府急于掌握的信息,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注重反映广西自然资源、经济两方面的信息。

)。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数据标准的统一,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字串6

要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政府协调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二要研究制定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偿使用等问题;三是测绘部门要在信息共建共享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四个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主动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提供服务,主动为广西重大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主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为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4.5建设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

"数字广西"网站()作为广西测绘局的宣传阵地及元数据窗口,应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网站建设和网上地图的开发,探索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模式,以适应网络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上地图的迫切需求。

5.极待解决的问题:

5.1政策方面的问题

去年广西制定的《广西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并没有完整地将"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列入其中。广西的信息产业在2000年全年的总产值为28.6亿元,仅占全区GDP的千分之二,在全国排22位,在西部地区排第5位。可以看出,广西的信息化总量还较低。基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性和其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建议由区计委统一协调,广西测绘局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组成广西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加快制定"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规划工作。

字串7

5.2人才缺乏、财力支撑不足的问题:

测绘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这是目前的尴尬现状。主要的原因是财力投入的不足。

"数据是血液",没有了数据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就是个空架子,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也就没有了与地理空间相对应的承载体。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6.结束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广西测绘局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应用开发的窗口和国家空间信息交换网络的省级主节点,基本具备?quot;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应发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为我区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满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情况报告》

2、广西区测绘局《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方案设计》

3、刘金长《建设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4、广西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础地理范文篇5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4.5数据更新与数据版本管理问题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基础地理范文篇6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字串9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字串8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字串6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字串3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字串9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4.5数据更新与数据版本管理问题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字串4

基础地理范文篇7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4.5数据更新与数据版本管理问题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基础地理范文篇8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基础地理范文篇9

关键词:GEOWAY软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方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主要包括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即4D产品。中国城市及新农村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与相关规划建设部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为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求,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1]。本文结合我院开展的1∶10000DLG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基于GEOWAY软件的应用,介绍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要点、接边和自检方法,为今后1∶10000地形图的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1DLG数据内业更新流程及内容

1∶10000DLG(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主要是以一年DLG为基础,并以上一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部级汇交数据)作为补充要素数据,以现势性良好的遥感影像作为更新影像数据源,采用遥感影像内业解译、采集为主,外业实地调绘、核查为辅的总体技术路线,实现对1∶10000DLG产品的更新[2-3]。

1.1数据更新的总体技术路线

基于航空摄影影像数据,通过空中三角测量、影像纠正,对纠正后的影像进行匀光匀色、镶嵌、裁切等处理,制作DOM数据。利用航空摄影立体数据,更新DEM数据。采用“先内业采集编辑,后外业调绘补测,最后编辑成图”的技术路线更新生产DLG数据,并利用更新后的DEM数据生成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等地貌层数据。具体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1.2GEOWAY软件作为数据更新平台

DLG最终建库数据包含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及设施、境界与政区、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及定位基础等地理信息要素的空间坐标、属性和几何信息,其格式采用ArcGISGeodatabase的MDB格式(ARCGIS10.1版本),文件名为:分幅图图号.mdb。生产单位一般使用一些适合自身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数据处理平台,经过平台转换生产成果数据。我院采用的是GEOWAY软件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2资料整理利用情况

DLG更新使用的资料有:上代DLG数据、10000DOM、上一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影像、立体模型等;检查相应资料是否齐全。

2.1上一代数字线划图(DLG)

省院下发的1∶10000DLG成果(以下称之为“上代DLG成果”),数据格式为mdb,坐标系为CGCS2000,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将上代1∶10000DLG数据作为数据更新的基本框架数据,可参考利用无变化部分的要素数据,如冲沟、梯田坎、未综合表达的居民地及附属设施、独立地物、电力线、道路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山名、地名等。

2.2数字高程模型(DEM)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西省数字高程模型精细化项目,将2009—2013年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生产的,覆盖全省的3m格网间距DEM数据内插生成2m格网间距DEM数据,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为DEM数据更新基础资料。2009—2013年,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覆盖全省的点云数据(以下简称LiDAR点云数据,可用于本底DEM数据中错误修正的参考资料。2.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测区上一年完成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等,其中地表覆盖数据可以作为植被与土质层的参考资料;国情要素数据可以作为铁路与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水域、地理单位的属性信息参考,错误内容要进行核实修改;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数据作为对本测区内航摄资料的时效未能满足更新要求年份的区域范围进行补充。

2.4影像资料

省院下发的航摄影像数据、空三成果及DOM数据作为本项目主要源数据使用。监测影像作为辅助数据使用。

3GEOWAY软件下DLG数据更新要点

根据《山西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的要求,以GEOWAY软件作为平台,对上代DLG数据进行更新。

3.1数据预处理

为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数据成果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要对上代DLG数据和上一年度国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整合后作为DLG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上代DLG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在GEOWAY软件支持下进行标准图库的生成以及有向点的角度整理。旧数据导入后,要处理所有有角度的有向点,需要把规范(正东顺时针)ANGLE值转化为GEOWAY(正北逆时针)的GW_ANGLE值。数据导出MDB时要把GEOWAY(正北逆时针)的GW_ANGLE值转化为规范(正东顺时针)的ANGLE值按此设置。上一年度的国情监测数据是DLG数据生产的重要参考数据。其预处理主要是按照《山西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并结合下发任务区数据的实际情况,对地理国情监测覆盖数据和DLG数据图层与分类代码进行转换。可以先完成除房屋和道路以外的所有面状地物的数据处理;以便后期采集围墙等需要共线的线状地物时,可以双点拷贝面状地物的边线,做到共线边线。我院2020年及以后下发的上代DLG数据是把整个测区分幅数据合并后,重新按照标准图廓裁切。在原图廓处存在线伪节点和面不合理分割,因此需要把线、面合并。电力线PIPL连接后会产生节点,要把节点删除。

3.2采集更新要点

3.2.1定位基础测量控制点按照选取指标和表示内容应全部表示。平面位置精度保留在整米,高程值保留0.1m。内图廓线、坐标网线等数学基础线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理论坐标值在GEOWAY4.0软件中可以自动生成。CPTP根据上一代数据及其他资料对其进行编辑修改。对于外业标注破坏的控制点、需在NAME字段填写名称+(破坏),并在图例簿中记录。241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年3.2.2居民地的更新根据规范要求房屋应全部在立体模型下进行更新,省院下发的立体模型作为采集编辑居民地及设施要素数据的参考,在GEOWAY_DPS下采集房屋的点、线、面。对于村庄周围及内部有院落、围墙的房屋,要把院落和房屋一起采集为街区且不再采集围墙,街区间存在道路街巷需分开采集。对于非居民地房屋,如果单个院落面积大于400㎡,则需单独采集房屋和围墙。居民地点层中政府驻地、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等属性信息可参考上一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于新增单位或者单位名称等属性不明确的可以做出标记,依据外业调查结果进行更新。房屋、面状水系采集完毕后,用RESA、RFCA、HYDA、HFCA与VEGA做内裁,避免植被类与房屋、水系存在重叠等错误。3.2.3道路的更新采集道路时要注意不与房屋存在压盖。县道以上的等级公路的等级、编码、名称、铺面材质和路宽参考国情监测中的要素数据进行填写。上代DLG数据降级的道路参考影像,如果确定是硬化的或者上代数据材质为水泥或者沥青的,降级为村道420801;如果是非硬化的,降级为机耕路440100。对于旧数据中存在的道路而国情数据不存在,要参考旧DLG数据的属性修改为国情规定的属性,如道路材质石改为碎石,水泥改为泥混。县级及以上城市内主要的交通要道表示快速路、高架路和街道,街道的选取与表示应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通道的分布特点,一般情况下表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线。3.2.4水系的更新参考已有资料在GEOWAY软件下采集编辑水系要素数据,应注意汇入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的水系结构线之间加水系结构线并连接,水系实体GB码、河流代码和名称属性赋单线支流的属性。河流线前进方向从高至低,一般与等高线垂直相交。高等级道路(高速、国、省、县、乡)与水系交会处要核实有无涵洞、桥梁等附属设施,影像不支持参考立体模型,立体模型也不支持要标注外业调绘。3.2.5管线的更新根据旧DLG数据、模型、DOM更新管线。立体采集35—500kV电力线采集拐点处的电线塔,500kV及以上电力线逐塔采集,并标注疑问图层交由外业人员调绘生产。3.2.6境界与政区的更新对于实地行政区划未发生变化的(无资料证明发生变化),若无变化图例簿注明(外业在图例簿中注明,内业要检查外业是否注明),不重新提交,即不采集BOUA和BOUL图层。国家或省级的自然、文化保护区以及开发区、保税区等通过实地调绘并参考最新国情数据更新。自然文化保护区域BRGL为有向线,前进方向右侧为区域主体。3.2.7地貌的更新把编辑完成的DEM生成等高线,经过化简、抽希、删除小的闭合圈后,导入GEOWAYMapping工程,对数据进行五项处理:裁外、处理等高线高程点矛盾、TERL自相交及打折、套合乡级以上线状、面状道路和线状、面状河流。修改高程点落到树上、房屋上等不合理的点位。应注意等高线严禁穿越静止的水面,如水库、池塘等;等高线穿越流动的面状常年河时,应该直接穿越,严禁等高线在面状的常年河里乱串。3.2.8植被与土质的更新参照引用国情数据后,园地类(乔灌果园、藤本果园、草本果园)需外调,补充完善TYPE字段。最终上交的数据VEGA园地的TYPE不能为空。VEGA层不可与RESA、RFCA、HYDA、HFCA存在重叠情况。

4DLG数据接边

接边数据在GEOWAYEdgeMatching下进行,接边时不能出现强行接边情况。

4.1接边设置

显隐联动:点击菜单栏【接边】>【显隐联动】,同时开关两幅图的同一个图层。建立接边线:【接边】>【接边线建立】。

4.2建立接边关联

逐个图层接边,不建议使用自动接边。线层选【建立线接边关联】,建立关联后选【接边局部串接】,串接线来接边。(PIPL层接边,要确保A图的最后一个拐点连B图的最后一个拐点,不能直接串接)面层选【建立面接边关联】,建立关联后选【接边局部串接】,串接线来接边。对于共线数据接边时,要选择共线的两个图层,选择【联动设置】,然后同时串接HYDL和VEGA两个层来接边。

5DLG数据自检

5.1上代DLG数据的使用

不管是以上代DLG数据做底图进行修改,还是参考上代DLG数据进行采集,凡采用上代DLG数据,一定根据影像、模型核实其位置是否准确,属性是否正确,不能直接拿来放到数据中不做任何判断。

5.2参考影像及模型检查丢漏情况

DLG生成并非只是把国情数据、上代DLG数据融合后就完成,还要通过影像、模型检查图里的丢漏情况并检查是否漏更新某些地物等。将所有的面状图层打开(BRGA除外),检查是否丢漏植被面及不应该镂空的情况。

5.3需在GEOWAYMapping中做的拓扑检查

利用GEOWAYMapping自带的质量检查功能进行自检。1)两线相交检查河流与高等级道路(高速、国、省、县、乡、专用公路、高架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线)交会处有无涵洞和桥梁。打开涵洞、桥梁等附属设施,查看相交处有没有丢漏涵洞和桥梁等附属设施。检查铁路与所有道路、河流交会处有无涵洞和桥梁等附属设施。检查河流与冲沟、田坎,路堤路堑,堤、坝是否相交。(立交关系允许相交:如存在涵洞,河流与路堤、路堑可以相交)。检查道路与冲沟、田坎,路堤路堑,堤、坝是否相交。(立交关系允许相交:存在桥梁,路与堤、坝可以相交)2)重面检查:检查植被面VEGA不能与RESA\RFCA\HYDA\HFCA存在面重叠。3)伪节点检查:检查所有线层(图层末尾为L的)是否有不合理伪节点。4)自相交打折检查:检查所有线层(图层末尾为L的)。重点是TERL图层。5)线穿越面检查:检查线状水系、水系附属设施、房屋附属设施、道路LRRL、LRDL与LRKL、道路附属设施、地貌穿越房屋面RESA。检查VEGL中的行树穿越VEGA中的成林面和幼林面。检查等高线穿越水系面。6)点落入面检查:检查高程点落入河流面和房屋面内的错误。7)点不落入线检查:检查电线塔PIPP没有落在电力线PIPL上的错误。通过上述软件自检,并结合人工检查,可以有效消除各要素间不合理关系,控制DLG数据的质量。

6结束语

DLG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山西省1∶10000DLG数据更新为例,详细阐述了DLG数据更新的要点,并对作业过程中的接边和自检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提高DLG数据更新采集的速度及其过程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浅谈清华山维EPS2008在十二五基础测绘更新中与GEOWAYDPS的比较[J].现代测绘,2013,36(1):58-59.

[2]徐洪新,韩庆龙.1∶10000DLG数据更新人工辅助检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1):184-186.

[3]江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1∶10000DLG数据更新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43(3):210-211.

[4]梁晓晔.1∶10000DLG数据更新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7):236-237.

[5]周磊,赵向阳,杨学峰,等.基于EPS平台大比例尺地形图动态更新方法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2(S1):480-482.

[6]徐洪新,韩庆龙.1∶10000DLG数据更新人工辅助检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1):184-186.

基础地理范文篇10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资源,是21世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对于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面临新的需求。一方面,“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举办2010年亚运会要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作支撑;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防震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服务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00亿元以上。因此,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牢牢把握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发展水平,确保其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建设应用成效显著,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取得初步成果,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位居前列,但仍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应用需求,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小等。

因此,完善我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数字*”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需求主导、稳步推进、做大产业”的原则,以推进应用为导向,以建设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重点,完善保障环境,推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多部门联合共建共享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环境,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网络化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与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需要。

具体实施目标:

——初步完成我市电子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市完整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体系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明显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建成一批综合性、公益性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工程,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强我市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到2010年,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总值超过70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

——制定地理空间信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确保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可持续开展。

——基本建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其中1:500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覆盖全市城镇地区,1:2000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覆盖全市行政区域。

三、实施内容

(一)建设完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以公共平台建设促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以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应用支撑平台为核心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一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包括: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和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其中,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由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负责,市信息办、公安局、民政局配合;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由市信息办牵头负责,各相关单位配合;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由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市国土房管局以现有工作成果为基础,整合其他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形成我市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将统一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地理编码数据提供给市信息办。市信息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以全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图层生产提供支撑,适应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普遍性需求。

二是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面向全市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和交换服务等应用支撑服务,实现跨部门、覆盖市、区(县级市)两级的数据共享交换,落实配套保障措施,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提供服务。继续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形成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网络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及各区(县级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是整合开发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高效推进相关工作。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与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数据三大基础数据库的联接。编制全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按照“一数一源”和“依职能共享”的原则,明确各部门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范围、用途和方式。各区(县级市)、各部门要按照统一标准,根据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的要求,建设和维护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政务信息图层,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开展信息共享,推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高电子政务管理综合效能。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

(二)广泛深入推进应用服务。

按照需求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促应用,支持和联合有关部门建成一批业务化运行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公益性服务,满足政府决策、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要。

一是支持政府各部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市国土房管局负责“金土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地政、矿政、地质环境、测绘事业等国土业务工作。市规划局负责完善城乡规划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规划编制、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设施协调等规划业务工作。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完善“数字市政”信息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等市政业务工作。市交委负责完善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车辆定位、运输安全监管、行政业务审批等业务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完善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安全保卫、警力部署、报案定位、警情分析和指挥调度等公安业务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完善市三防指挥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水文监测、工程设计、资源调度和应急处理等业务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完善环保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环保审批、环境评价、排污监控等环保业务工作。市农业局负责完善农业、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辅助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海洋监管等业务工作。市林业局负责完善“数字林业”信息系统建设,辅助林火监测、火灾扑救、森林病虫害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等林政业务工作。市安监局负责完善“金安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市道扩办负责完善征地拆迁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征地拆迁决策、拆迁监控、指挥调度等业务工作。

二是推进一批综合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完善数字亚运指挥调度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依托,整合市航空影像图和数字地图,整合处理各相关业务属性数据,建立亚运场馆平面图与三维虚拟图相结合的场馆资源库,建立指挥调度预案管理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辅助2010年亚运会中设备定位跟踪管理、物资调配、车辆指挥调度、场馆人群疏导等各项运行指挥工作,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保障。具体工作由亚组委信息技术部牵头,市信息办、公安局、交委、市政园林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旅游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全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人口、组织机构、宏观经济、国土资源及地质灾害、区划地名、城乡规划、建筑、道路、水文、环境等重要专业信息,建立分布式综合政务信息系统,辅助事故定位、危险等级评估、应急预案生成、资源调配、损失估算、善后处理等有关应急业务工作,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具体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配合“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信息,建立全市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市容环卫、市政园林等方面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逐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具体工作由市建委和市信息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平安*”治安视频监控信息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整合自然人、法人、视频设备定位、治安等信息,辅助视频资源规划管理、智能分析等业务工作,实现视频资源综合管理智能化应用,建立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公安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三是大力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公益性服务。

建设公共地图服务体系。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定位平台,整合经济社会、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城市建设、旅游资源等有关数据,结合空间媒体表现形式,编制我市综合地图集,充分展示我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全面系统地体现*形象,迎接2010年亚运会。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编制各类数字专题地图产品,以满足社会和政府部门日常工作用图的需要。具体工作由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统计局、旅游局、经贸委等相关单位负责。

建设“数字*”公共服务网站。“数字*”公共服务网站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种城市专题数据,对外解密后的地理空间信息,同时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出行参考、生活旅游查询、移动服务等基于位置的公共服务。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国土房管局、交委、工商局、统计局、旅游局、文化局、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共同负责。

(三)推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推进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业,提高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壮大一批企业,加快形成地理空间信息产业链。

一是鼓励地理空间信息增值开发与商业服务。不断推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知识化和技术信息一体化产品,重点支持*市导航电子地图、三维电子地图、基于3G网络的地理空间信息增值产品的开发建设,满足社会大众对便捷、实用和多样化的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的需求,带动旅游、餐饮、文化消费、广告等行业增长,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依托*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企业与本地科研教育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科研教育机构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导航定位、数字航空摄影、空间信息网格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开发地理空间信息快速获取、集成管理、网络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软件产品和技术装备。开展政企合作,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和服务,支持地理空间信息自主创新。

三是增强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扶植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重点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研发企业、数据生产加工企业、汽车导航产品研发企业、网络地图增值服务企业;大力扶持电子政务、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等行业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企业;积极培育地理空间信息科技咨询、技术评估、质量检验等服务机构,探索发展地理空间信息咨询服务业;试点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明显增强我市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经贸委、发改委、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及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四)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进一步整合利用优化环境,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促进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

一是健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加强政策研究。针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适用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开发应用、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地理空间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营造有利于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水平提升和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法制办、规划局、公安局、保密局、建委、物价局和市政府研究室配合。

二是完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由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提高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订适合我市实际的地理空间信息地方标准以及采集、处理、存储、应用的规范,重点制修订地理空间信息采集更新、共享交换、安全保密等标准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务信息图层建设、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等规范,加快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实施监督,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规划局、质监局、保密局分工负责。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整合利用。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本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方针和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组织协调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的重大问题,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制订本市加快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措施及行业管理法规、规章;组织研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和应用标准规范。区(县级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把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列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区(县级市)政府各部门要把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联合协作,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市、区(县级市)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协作,建立完善部门间分工明确、高效顺畅的联合共建共享机制。公共财政投资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原则上应免费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使用。妥善处理地理空间信息利用与保密的关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科学界定地理空间信息的保密范围。各部门职能范围内非涉密专业地理空间信息应根据其他部门的行政职能需要进行共享。在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相关的电子政务项目时,市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库的公共资源,要统筹考虑区(县级市)部门的业务需求,避免信息资源和系统的重复建设。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属信息化基础设施范畴,应进行统一采购,统一分发。市发展改革部门和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项目验收;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协调,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项目验收,充分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市财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评价标准,严格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市、区(县级市)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建设工作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建立保障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地理空间信息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的投入,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