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10:17

基本现状范文篇1

通过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达到90%,新农合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对现行制度的有机结合,缩小城乡医疗救助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发展成区域性的统一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受充分的基本医疗保障,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实现筹资标准统一、补偿政策统一、诊疗项目统一、用药目录统一。

现实情况

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已相对成熟,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起步晚、人员流动大、筹资难度大等原因不够规范和完善[2]。此外,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全覆盖目标还没有实现,部分农民还没有体会到新农合的好处,参加不积极;部分农民户籍在农村,但现已搬到城市居住,既没参加新农合,也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城市个体私营者未缴养老保险,还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贫富差距使医保统筹基金的互助救济功能弱化,部分经作者单位:111000辽阳市中心医院济富裕的职工和居民缴费能力高、医疗消费能力也高,存在小病大治现象,通过制度受益较多。而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低保、五保和农民等弱势群体,本身缴费能力就弱,甚至几十元的保险费都由政府承担,存在“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从统筹基金中受益。因此存在着富人享受到的医保补助比穷人多的现状。个别乡镇卫生院借着新农合和城镇医保政策“发财”,伪造病历、弄虚作假、骗取报销基金,损公肥私。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医疗专业知识欠缺,监管不到位,报销基金的不安全使用,将导致统筹基金支撑乏力和赤字风险。

措施建议

基本现状范文篇2

一、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我县有流动儿童925人,其中男孩487人,占52.6%;女孩438人,占47.4%。

就家庭经济情况来看: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187人,占20.2%;一般的726人,占78.5%;特别贫困、急需资助的12人,占1.3%。

就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程度来看:非常满意的95人,占10.3%;比较满意的563人,占60.9%;不满意的267人,占28.8%。

就年龄来看:高中阶段流动儿童有1人,占0.1%;初中阶段流动儿童有287人,占31%;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有451人,占48.8%;幼儿园阶段流动儿童有180人,占19.5%;未入园婴幼儿阶段流动儿童有6人,占0.6%。

就入学率来看:高中阶段在读人数有1人,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在读人数有283人,入学率98.6%;小学阶段在读人数有449人,入学率99.6%;幼儿园阶段在读人数有180人,入学率100%。

二、流动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大部分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多数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他们缺少亲情关怀,与父母沟通交流不到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确引导缺位,存在厌学、求知欲下降等现象。

具体分析,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当流动儿童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流动儿童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少部分流动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学习问题,遇到困难能虚心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成绩优良。但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而且,流动儿童随父母的流动经常转学,受各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制约,部分流动儿童难以适应城市教育,跟不上本地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自卑,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在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中,心理健康状况成为重中之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龄的非流动儿童。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差较大,两者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与普通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

流动儿童健康状况隐忧颇多。由于受经济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生活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卫生保健问题比较突出。少数流动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只能满足温饱,根本谈不上全面、均衡的营养,父母也缺乏合理搭配营养的意识。

三、流动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家长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是学校教育措施不力。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多,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过多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流动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流动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流动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流动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三是社会对流动儿童关注不够。社会教育资源缺乏,不能有效地弥补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娱乐场所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某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四、做好流动儿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流动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它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流动儿童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做好关爱流动儿童的各项工作。

1、切实营造尊重、关爱流动儿童的社会氛围。流动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解决流动儿童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统筹,加大投入,切实为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

基本现状范文篇3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是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卫生机构,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预防农村传染病、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人对全县20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是:职工总人数为1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7人;职员1人;工人1人。年龄情况:30岁以下22人;31-40岁69人;41-50岁23人;51-55岁7人;56-59岁6人。学历情况:本科7人;大专54人;中专61人;职高4人;初中以下2人。职称情况:中级16人;初师37人;初士72人;无职称2人。具备执业资格情况:执业医师31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执业护士14人;无执业资格71人。调查结果表明:

一是我县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现状是:大的乡(镇)卫生院最多有11人;最少的只有2人,全县农业农村人口按30万人计算,每名医生负责2300人左右的医疗服务。按照卫生部,国家计委、农林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1978年联合下发全国农村卫生院暂行条例(草案)规定每千人口设1.3名工作人员和一张病床的比例计算,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至少缺200多名医务人员,加上近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病人猛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工作人员超负荷劳动,导致了医疗安全事故隐患和农村群众的看病就医困难,同时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抽派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进修和培训,导致了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的恶性循环。

二是全县乡(镇)卫生院12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59人具备执业资格,仅占46%,目前有3个卫生院无执业资格人员。

三是医疗设备缺乏、陈旧,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必备的医疗设备。据调查:全县卫生院200毫安以上X光机有3台,B型超声诊断仪5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机1台。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还有大部分卫生院还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件”诊病,不但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发展,更严重的是无法为农村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必备的医疗设备,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

下面就乡(镇)卫生院今后发展思路淡几点着法:

一、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卫生院的人员素质。一是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人才不足的现状,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院就业的措施。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工资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二是加强现有农村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扫除乡(镇)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水平。三是严格准入制度,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院,分流、清退非卫生技术人员。四是实行公开招聘或在上级医院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对现有的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建立对口支援制度,由县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一对一的对口支援关系,提高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我县乡(镇)卫生院多数只有3至5人,中心卫生院最多也不超过13人,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全靠“吃老本”工作,更新知识的行动及意识较差,故此,确有必要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对那些工作不积极,不思进取的人员实行转岗分流。同时,分配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拉开分配档次,或者实行绩效工资制,多劳多得。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卫生行业是窗口行业,必须强化“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规范医疗行业,严禁开大处方、吃拿卡要和超标准收费等现象发生。坚持24小时应诊制,并做到随时出诊,推行承诺服务制,设立举报箱,实行一票否决。年终进行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民意测评,满意率达不到90%的,扣发工资并留岗查看,第二年无起色便解聘,从而以优质服务赢得病人的信赖和支持。

三、按照“够用、实用、管用”的思路开展乡(镇)卫生院基本设施建设

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服务资源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建设规模有一个相对适合值,小了不够用,大了没必要。

从我县乡(镇)卫生院现有情况看,乡(镇)卫生院仍然业务用房不足、设施设备差、业务水平低,突出的任务是加强配套建设。但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卫生院的功能规模、服务范围、现有设施条件和筹资能力,不能贪大求全,防止出现房屋建好闲置不用,规模扩大后债务沉重的现象。

把握“够用、实用、管用”的原则,具体应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填平补齐、配套建设”。统筹规划是以县为单位统筹研究、确定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发展规划,逐个制定、分步实施乡(镇)卫生院中长期发展计划。分类指导,就是把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和防保型卫生院三类,并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以此为指导逐个确定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计划及其方案,做到个案研究,一院一策。填平补齐,主要是对乡(镇)卫生院的仪器设备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进行配套购置,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每一件设备都能充分发挥效益,防止重复配置、设备闲置的情况。配套建设,就是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的同时,抓好人才培养,稳定技术队伍,提高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基本现状范文篇4

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也逐渐开始崛起并迅速发展。通过概览国内学术界引进的外国学术著作和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从国外学术著作的翻译引进角度来看,从由周谷城等任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系统介绍国外文化研究成果的《世界文化丛书》开始,包括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系列、三联书店的“文化:中国与世界”大型系列丛书在内,国内各大出版社所组织的翻译丛书之中都包含有若干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著作。自90年代起,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文化和传播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全球文化系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知识分子图书馆”翻译系列丛书等等,更是为国内这个方面的学术研究引进了比较系统的参考材料,同时极大地缩短了翻译引进和原作出版在时间上的距离,为国内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与世界学术界同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翻译和引进尚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由于没有对这些著作的学术发展脉络进行必要的梳理而显得有些杂乱,而且严格的文化哲学方面的著作偏少。

另一方面,就国内学者进行的文化研究,特别是文化哲学研究成果而言,自90年代起,国内各出版社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文化哲学研究专著接近20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朱谦之从社会哲学角度论述文化研究的《文化哲学》(商务印书馆),李鹏程通过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系统细致的文化哲学研究而出版的《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许苏民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梳理文化研究成果而出版的《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衣俊卿试图通过对作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交汇处的日常生活进行批判而出版的《文化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等。此外,自90年代以来,包括各大学学报在内的国内各主要报刊杂志,不仅刊登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文章日益增多,而且,诸如《求是学刊》的“文化哲学研究”专栏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名栏”———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刊登在全国报刊杂志上的文化和文化哲学研究文章已经超过了5000篇,而且仍然呈现出日益增长之势。因此,总的说来,国内的文化哲学研究不仅基本上与世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同步,而且其对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视和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也是当今大多数西方学者所不及的。

就其基本发展态势而论,当前国内的文化哲学研究主要表现出两个基本趋势:第一,继续深入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力求在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和方法论视角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这项工作目前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在进行;第二,继续把文化哲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批判结合起来,努力通过使该研究向微观的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制度哲学等领域的渗透,实现文化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具体化,这项工作目前主要是由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在做。

二、当前国内文化哲学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总的说来,国内学术界将近20年的文化哲学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文化哲学研究进一步实现实质性的理论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但是,当前欣欣向荣的研究状态背后,也隐藏着难以回避的深层次理论难题;毋庸讳言,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也包含着不少虚假的成分,以至于难以取得真正能够指导当今社会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

概略说来,这些深层次理论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难以真正从马克思实践哲学所要求的批判探索精神出发,对作为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做出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而又富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综合观之,无论国内目前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的各家各派提出何种“独特”的文化定义,都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把文化视为“生活方式”的水平上,不同之处只在于具体的表述方式而已。而这样一来,不仅素以学术研究的严格性和深刻性著称的“文化哲学”研究,必然会因为无法确切界定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本质特征、存在方式和发挥社会作用的具体形式和途径,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学术研究境地,难以建立起真正具有哲学理论高度的、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正因为它主要是沿袭以往的、早在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大而全”的文化定义,试图把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各个方面都当作文化现象来加以研究,而没有加以更准确的界定。所以,它在具体进行各项研究的过程中,往往“越俎代庖”地研究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冲击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而不是真正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和指导作用。

第二,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难以真正从马克思实践哲学所要求的批判探索精神出发,进行面对现实的、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刻彻底的哲学批判反思。真正实现对西方主流的唯理智主义传统思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立场,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的突破和彻底变革。找到既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又适合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之本质特征的哲学研究框架、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而是不加任何批判反思地完全照搬以自然事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有进行这样的扎实研究和批判反思的必要。因而只能通过不断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探究研究对象的细枝末节而维持表面繁荣的不断“发展”局面。从严格的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这样的研究虽然得出了不少具体研究结论,但由于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于对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进行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因而不可能得出具有哲学的理论深度和高屋建瓴视野的研究成果,更不用说建立相应的、系统全面的文化哲学理论体系了。

基本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使用;控费

为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对城镇参保居民以及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药品目录作为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部分[1],医保机构应对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医保用药结构,明确医保基金主要费用流向,从而更好地调整药品目录、控制药品费用。这对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提升患者的保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2]。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第一大终端,对其用药研究是分析药品市场[3]、了解药品费用流向的重点。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南京、无锡及淮安市医保中心所提供的2012年18家医院(各市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各2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使用明细,主要包括药品的药理类别、支付类别、剂型及相应的使用金额等。

1.2研究方法

本文对药品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江苏省药品目录标准库对药品的分类。同时,基于金额排序法,以药品费用累积占比为80%以上为评价标准,确定主要用药品类及品种。

2结果与分析

2.1医保药品支付类别分析

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支付类别见表1。由表1可知,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内药品费用占比分别达到99.2%,98.5%和97%,说明现阶段江苏省目录内药品的利用度高,且目录内药品能基本满足治疗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药品目录设置及药品遴选的合理性。其中甲类和乙类药品总费用占比分别为92.5%、91.5%和81.2%,说明甲、乙类药品是医保用药主要支付类别,是医保机构的主要控费对象。乙类增补药品费用占比分别为6.7%、7%和15.8%,说明增补药品能更好地满足高层及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需求,但对低层级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影响不大。

2.2医保用药主要品类分析

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品类见表2。由表2可知,第一,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品类中均出现的有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这6大类,是医保机构控制药品费用的主要对象。第二,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品类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医生的用药习惯等有关,进而导致医保用药品类的差异性。故在对医保目录进行调整或对药品费用进行控制时,需根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有针对性地加以管控。第三,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达到46.9%,明显高于其他品类费用占比,说明二级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的情况。这可能与医生选药不合理、处方剂量及给药方式不合理、患者不良的用药习惯等因素有关[4-5]。进一步探究二级医疗机构主要抗菌药物品种,发现依诺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注射剂型的广谱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很高,说明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另一重要因素。

2.3医保用药主要品种分析

基于上文得出的6类主要用药品类,同样以费用累积占比80%以上为评价依据,进一步分析医保用药主要品种,结果如图1所示。第一,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喹诺酮类是抗菌药物主要类别。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费用占比最高,这可能是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毒性较低[6],在临床上受到医生与患者的亲睐。此外,数据显示,费用占比较高的几种抗菌药物均为注射剂,由于其费用明显高于口服制剂[7],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费用较高。第二,质子泵抑制剂、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在消化系统临床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费用占比最高,原因在于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治疗中疗效显著,抑酸作用持久。与其他类别抗酸药相比,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8]。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亦是近年来肝病辅助治疗药物的首选。此外,这可能与肝病治疗药物价格较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及其较高的复发率有一定联系[9]。第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及他汀类药物在循环系统药物临床应用中占主要地位,且剂型以口服为主。其中,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坎地沙坦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等由于其疗效优、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等,是临床上降压、调脂、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一线药品。此外,由于前列地尔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10],环磷腺苷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疗效优势,亦为临床上循环系统用药主要品种。第四,神经系统用药以注射用脑血管病用药和中枢兴奋药物为主。其中,长春西汀、奥拉西坦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使用金额最高。这可能与脑血管病和中枢兴奋药品价格较高、治疗时间较长有关[11]。

3讨论

第一,从药品支付类别来看,目录内药品金额占比超过90%,甲、乙类药品金额占比远高于增补目录及目录外药品,乙类增补目录较好地补充了三级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说明江苏省医保药品目录的遴选与制定合理,基本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同时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了充分选择。第二,从主要用药品类来看,医疗机构层级越高,品类构成越复杂。其中,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是江苏省医保主要用药品类,是医保机构控制药品费用、调整药品目录的重点。此外,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主要用药品类构成具有差异性,应针对性地加以管控。第三,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明显过高,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数据显示,该层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主要品种为依诺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注射剂型的强效、广谱抗菌药物,这可能是其导致费用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12]。第四,从医保主要用药品种构成来看。除抗菌药物中广谱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相对较高,需要加以控制外,其他类别药品的使用分析结果均显示医疗机构在药品选择上考虑了药物疗效及经济性,药品目录中纳入的临床一线推介药物得到了各医疗机构的青睐,即用药较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阶段医保药品目录的设置及药品使用较合理,但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药品市场的创新,医保机构应基于药品费用流向调整和更新目录内药品,从而更好地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选择,并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作者:徐伟 许正圆 管怡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杰,熊先军,李静湖.药品目录2009版实行后参保住院患者用药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3):39-41.

[2]张明敏.某大型综合医院医保药品目录使用和目录药品费用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3]干富荣.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上海医药,2010,31(9):398-399.

基本现状范文篇6

一、目前我县卫地设施基本现状

县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大多数村庄地处边远,只有十几户甚至于几户人家,给有线电视联网带来很大困难,卫地接收设施成了边远农村农民收看电视的最好办法,也是实现“村村通”的主要办法。到目前为止,我县经过审批的卫地设施共有394座,审核报批的3座,其中允许香溢大酒店接收境外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可以接收到许多境外、国外电视台节目,也很容易被“”等反动邪教组织所利用,如不加以规范和管理,必将后患无穷。尤其是增加了防范“”邪教组织利用“新唐人电视台”攻击我国卫星进行反动宣传的工作难度,增加了防范境外或国外敌对势力的舆论宣传及腐朽文化的侵入和渗透防范的工作难度。

县委、县政府一贯以来重视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自2002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但是,近期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现象又趋上升之势;三月十八日下午,文体广电局稽查大队接到镇广播站有人举报,乡村有人正在实施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稽查队员立刻汇同镇广播站工作人员赶往该村,当场拆除并扣留了已安装的设备接收机二台,事后对非法安装人员进行了罚款处理,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对使用者补办了审核手续。三月二十五日,局稽查大队接到镇广播站有人举报,县江根木材检查站私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局稽查大队对该站进行了罚款处理,并根据该站的实际情况补办了审核手续。三月二十五日,上午刚有人私自安装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下午局稽查大队就接到了镇广播站的举报,稽查队员和镇广播站工作人员前往该村,当场拆除并扣留了整套卫地接收设备。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不能办理审核手续,局稽查大队对其处以没收卫地接收设备的处罚。三月二十八日下午,局稽查大队接到镇广播站举报,镇所属的村和村,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已成规模。但由于刚下过雨路滑不能通车,稽查队员和镇广播站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步行十余里路前往二个村进行调查处理工作。

二、擅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原因

目前,我县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工作相当严峻,非法私自安装卫地设施的情况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受周边县市的影响,周边个别县市对卫地接收设施管理的放纵,是造成我县卫地接收设施管理难的主要原因。二是执法难,在卫地接收设施稽查工作中,依靠的依据只有条例,没有法律规定是造成执法难的主要原因。三是电子工业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非法卫地接收设施在生产和销售上的泛滥。四是偏远农村农民收看电视难,由于大多数村庄地处边远、人口少、居住散,给有线电视联网带来很大的困难。五是一些农民贪图便宜,擅自安装质量低劣,价格便宜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六是有一段时间文体广电局疏于管理,给一些非法安装人员有可乘机,并且蔓延很快,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加强卫地接收设施管理稽查工作的思考

思考之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由于卫地接收设施管理稽查工作政策性行强,单靠文体广电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要靠政法委、工商、公安和当地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把卫地接收设施管理工作列入乡镇政府的日常工作,年终进行考核。

思考之二:要切实加强宣传力度,要把对市文体广电〔2010〕178号即《关于认真抓好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地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129号令)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板报、专刊、散发传单和张贴传单等办法进行宣传。使全人都知道擅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违法的,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多,危害性和危险性大。

思考之三:文体广电局稽查大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文体广电〔2010〕178号即《关于认真抓好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日常的管理。把境内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的稽查工作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总体部署,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舆论攻势,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入和渗透,确保我县广播影视的正确导向和繁荣兴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认真把好审核关。在平时的稽查工作中也要上下联动,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稽查力度。

思考之四: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对全县卫地接收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出台卫地接收设施整治方案,对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最好是市文体广电局能够组织开展集中统一整治行动。今后对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现象,做到发现安装一个就处理一个,决不姑息牵就。

基本现状范文篇7

一、村情况

村位于镇西部,距镇驻地2公里,是全镇人口较多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村庄。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人口大村,,党员50多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是农业大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为主。村规模,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朴实。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种植:

村是种植业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了种植农业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农产品以花生、玉米、小麦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种植面积约有1000余亩,亩产600多斤,往年的盈利标准,每亩每年可盈利近元。

2.外出务工:

村有的人,在本镇、罗庄、兰山等地务工,大大了附近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并且本村在外务工人员技术好、素质高,是企业发展中较为的力量。外出务工人员凭借的知识和技术,每人每年可带回工资10000多元,是家庭较为的经济来源。

3.个体经济:

村是村村通工程实施的先进村,有着的道路交通优势。村民道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沿路两旁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村了的经济,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了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村拥有的矿产资源优势,村民敢想敢干,开设多家石厂。个体经济村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三、现问题

1、计划生育

村是人口大村,计划生育管理。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识差,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对生男生女的认识片面,种种原因计划生育工作的。再难的工作还需要去克服、去,计划生育工作,我主要几的工作:

要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的方针政策,让我国计划生育的意义,宣传的思想认识,使村民自觉遵守的计划生育方针和政策;

要自身修养和素质,计划生育政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要严肃,决不姑息和纵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要要求和规定奖励和扶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学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要求;

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要善于捕捉各的信息,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气,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项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分析当前的,党委和的要求和部署,工作。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的系统工程,既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就应该把这项工作。村委对远程教育做了宣传工作,配备了的远程教育播放员,并播放远程教育节目。调查主要原因有:村民过于繁忙,空闲观看和;村民文化低,自发的学习意识;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抓住农民的学习需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几的工作:

大学生村官,要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当好农民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员,放心的服务员;并宣传工作,农民认识,宣传不、位,宣传到位,才能的远程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计划和安排,才能事半功倍的。

四、调研总结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思想,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创新经营模式,科技创新,全村农业上档次,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的发展归功于村委的两到,一套好的农村发展思路,几个将是我以后工作的:

基本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对策

一、异地就医结算的根源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是指参保人由于异地工作、安置、转诊或因差旅探亲等其他原因在参保统筹区之外的地方接受医疗服务发生医疗费用支出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医疗费用结算业务。产生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原因,总的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日益加快的人口流动节奏。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兴市场的开辟以及投资热点的转移都促使着人口流动变得频繁而复杂。截至到2014年年底,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5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近20%。如何更好的保障这些流动人口的经济、生存、健康等基本权利成为更需要被重视的问题。其次,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使异地就医需求不断扩大。早在21世纪初期我国便迈入了老龄化社会的大门。从2000年的到2014的15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及老年人口抚养比呈现着一个逐年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14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7亿人次,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13.7%。除了老龄化的深入,时代的发展也使老年人退休后不再囿于原有生活圈,老年旅游候鸟养老的走俏也使得异地就医需求增加。这些转变都使得异地就医结算面临着新的挑战。再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均,这种卫生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为异地转诊就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在相同的经济水平之下,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选择卫生资源更为丰富的大城市或者医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就医。这说明城市发展水平不均也会带来明显的医疗服务资源梯度布局问题。因此,由医疗资源匮乏而产生的异地就医也是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一个组成原因。最后,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建立之初统筹层次的设定以县市为宜,因此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层次,这在无形中便放大了异地就医的人数和服务量。同时,属地化的管理原则也使异地就医结算程序繁冗。这都加重了异地就医结算所面临的问题。

二、当前各地的实践状况

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之下,部分省份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其中以海南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

1.海南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实践状况。

1.1海南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模式。结算模式是解决结算问题的核心。应对省内异地结算时主要通过建成统一管理平台,规范互信互认结算机制,制订跨市县的结算流程。参保人可在省内任意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即时结算。在处理跨省结算时采取的主要有参保地结算、就医地结算以及点对点结算三种方式。参保地结算是海南采取的主要方式,前提是两地签订异地就医结算协议。当发生异地就医行为后,就医地将患者信息回传平台并由参保地医保机构审核后进行费用结算。就医地结算是就医地与参保地在双方系统中开发对方结算模块,当产生异地就医时,就医地按参保地模块要求进行即时结算。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双方医保政策差异较小且互信互认,因此采取该种方式的地区较少。第三是点对点的结算办法。这种方式仅限于参保人异地聚居的地区,通过信息回传、参保地审核以及就医地结算的方式与参保人结算。

1.2海南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存在的问题。信息网络的建设是结算工作的重点,但由于协议双方可能存在的利益协调不顺会造成网上服务开展受阻。同时,虽然有网络服务平台的支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结算方式都能够实现完全即时结算。其次,监管要涉及到参保与就医两地的医保管理机构,由谁监管、如何监管便成为棘手的问题。同时由于异地就医结算费用占总体费用比重较小,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也不愿为此投入过多费用来运营与维护。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实践状况。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模式。长江三角洲采用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模式主要有联网结算和委托方式。联网结算方式是指搭建城市间的信息平台,传输共享参保人医疗信息以实现就医地无障碍就医及实时结算。委托是指在城市间设立委托窗口,凭借票据到就医地设立的窗口进行核保核销。目前,江苏、浙江两省均已建立覆盖全省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省内各区市依托平台,利用通信网络采取联网方式进行实时结算。此外,江浙两省与上海市之间主要采用的是委托结算方式。

2.2长江三角洲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存在的问题。长三角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给付、异地协作以及信息化构建上。异地就医结算所需的周转资金从何处列支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安排资;异地就医协作沟通不畅,经济发达城市云南流动人口多面临更多压力;信息化水平不高,城市间互联互通网络尚未完全形成。

三、我国异地结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制度碎片化,操作难度大。从横向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同构成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健康安全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三者在对象覆盖、筹资水平以及管理主体都有不同又有所重叠。从纵向来看,经济社会的梯度发展、统筹层次低、医保制度的属地管理也使得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政策实施状况的差异巨大。

2.信息系统各异,信息共享难度大。各地医保信息网络的构建、信息含量与精度的不同使得各地信息交换易遭遇困难。此外,医疗信息安全性的要求使各地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严格封闭的维护,这也会造成信息的交互障碍。信息阻塞使得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结算无法顺利开展。

3.缺乏部门沟通,冲突难以协调。异地结算所要涉及的主体较多且构成较复杂。这种跨时空地域的构成为异地结算增添不少困难。患者的流动一般也会带来医疗资源配置的变化以及资金的跨地区转移,这种流转通常会涉及到地区间的利益分配,在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调配下易造成部门间的不合作。

四、完善异地结算的对策

1.消除医保政策差异。医保政策的统一是实现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因此,我国应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基本医疗保险不同制度间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以及职业差异。这不仅有利于理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从根本上减小异地就医结算的阻力。

2.完善信息平台搭建。数据共享是异地就医结算顺利进行的条件,因此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搭建全国通行的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和强化社会保障卡的使用范围和功能,加强医保信息的传递性与可携性。除此之外,重视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防范信息泄漏等问题的出现。

3.完善异地就医协作监管制度。地区与机构间的良性合作是异地就医结算顺利完成的助推剂。建立一套异地结算协作机制来规范与管理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强对地区机构间合作的规范与管理同时也能加强对医疗服务使用方与提供方的双向监管,为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甘银艳.医保异地结算实践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5):49-51.

[2]宋鲁霞,冷世尧.省内医保异地即时结算的瓶颈与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1(5):30-31.

[3]郑先平,刘雅,傅强辉.社会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5(2).

[4]刘玮玮,贾洪波.基本医疗保险中异地就医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6).

基本现状范文篇9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年,全县计划完成650(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基本现状范文篇10

前言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包括宁夏在内全国实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所谓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结构,是指人为地把全体公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农民和城镇居民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这种城乡隔离制度,形成了农村和城镇两个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和农民与城镇居民两种不同的公民身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宁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起步于1986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各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宁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宁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安置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可是在农村,上述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仍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宁夏城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一)宁夏城镇相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1.宁夏城镇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1986年10月,宁夏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成立,隶属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1987年,宁夏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2年7月宁夏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由市县级统筹到自治区级统筹,明确了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走在了全国前列。1998年12月至2010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先后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宁政发(2006)81号)、《关于解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意见》、《关于老龄低保人员贷款缴纳养老保险费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规。解决了私营、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体从业人员、五七工、农场工、家属工等“1995年前离岗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应保未保人员”年老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基本实现了自治区级统筹下的“四个统一”,即企业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和比例统一、养老金的支付项目和标准以及计发办法和调整制度统一、基金的管理统一、调剂使用统一,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相对完善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使得宁夏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十五”期间的67.55万人,上升到了“十一五”期间的107.7万人。从2005年开始,宁夏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到100%。2.宁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1999年8月25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积极稳妥地做好宁夏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结合宁夏全区实际,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先后颁布了《关于城镇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规章,解决了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他个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失业人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2010年4月27日,为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保障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切实解决医疗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宁夏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促使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城镇居民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金快速增长。城镇低收入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断增高。2007年底,全区有7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2003年增加30.25万人,增长63.0%,其中在职职工56.91万人,比2003年增加21.53万人,增长60.9%,退休人员21.39万人,比2003年增加8.72万人,增长68.8%[1]。截至2010年,宁夏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上升至177.95万人,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86.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1.9%。3.宁夏城镇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宁夏失业保险于1986年10月起步,2002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失业保险办法》开始实施。2007年底,全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为40.1万人,比2001年增长14.2%。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23万人,比2001年增长82.8%。2007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63亿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失业保险基金支出0.82亿元,比2001年增长5.3倍。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2亿元。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失业保险收入5.55元,比2002年增长1.3倍;人均缴纳的失业保险19.7元,比2002年增长96.2%[2]。截至2010年年底,宁夏全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上升至55.8万人。2011年5月6日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失业保险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2号令)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宁夏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490元—585元。

(二)宁夏城镇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是一个较为边缘的制度。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失业、下岗浪潮问题导致的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问题,彻底改变了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2003年,宁夏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制定并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随后,宁夏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扶持残疾人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关于老龄低保人员贷款缴纳养老保险费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社会救助法规、规章。宁夏城镇社会救助制度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向了分层次救助、配套救助和分类救助,即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配套救助和对残疾人、老年人、大学生、未成年人、重病人等特殊人群分类救助。

(三)宁夏城镇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为深化宁夏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宁夏民政厅于2004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2009年11月16日自治区民政厅又正式出台《宁夏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从收养对象、收养范围等六方面规范全区社会福利机构。2004年,宁夏60岁以上的老人有40多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到2010年,宁夏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0%,步入老龄社会,故宁夏人民政府从2009年5月起,对凡具有本自治区户口且年龄在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即1929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的农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按月发放基本生活津贴。一些社会与人口问题专家认为,宁夏属于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是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普惠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省份。“高龄老人津贴”是应对我国老龄社会来临的有益探索,也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大突破。宁夏高龄老人津贴政策入选“2009年度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

二、宁夏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一)宁夏农村相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1.宁夏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有学者认为,要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首先要使农业人口按照现代化的国家标志降到30%以下时,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然而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宁夏常住人口为6301350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018347人,占47.9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83003人,占52.10%[3]。宁夏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区22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可根据自己收入选择档次缴费并享受相关待遇,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比国家和自治区计划提前了十年和两年。这有力地驳斥了上述观点。宁夏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2011年8月已实现县、市、区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已有164万人参保,有33.6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领到了基础养老金。2.宁夏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2007年,宁夏在全区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7月1日宁夏又出台了《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疾病救助办法》。截至2010年年底,宁夏22个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参合农民达372万多人,参合率达到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医药费负担明显减轻,因病致贫和返贫状况得到缓解。2010年10月14日宁夏人民政府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从2011年1月1日起,宁夏石嘴山市、固原市在全区率先实行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此举打破城乡户籍、身份限制,而且城乡居民参保实行“一制多档”。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可以任意选择参保档次,享受同一个医保药品目录,农村中的老年人、老病号也可根据身体健康状况,选择住院报销比例更高的第三档缴费,甚至部分地区农民的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比城镇居民还高。2011年10810月1日起,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将启动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标志着宁夏医疗保险均打破城乡二元制,实现了全区范围内的城乡统筹。

(二)宁夏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宁夏于1999年在全区农业县(市、区)建立了特困灾民基本生活救助制度。2002年以来,相继在原银川市郊区、彭阳县等地开展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2003年5月,自治区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区24个县(市、区)共有特困户14.8万户、55.3万人,已占到全区农业人口的13.7%,其中,因受灾、病残、子女就学、鳏寡孤独、劳动力缺乏致贫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宁夏于2003年11月26日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截至2007年年底宁夏全区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确需纳入农村低保的对象约有23万人(含6.5万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人均月补助20元到35元。目前,各县(市、区)已初步建立了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制度,部分县(市、区)开展了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探索。

(三)宁夏农村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农村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主要是针对农村“五保户”设立的农村五保供养法律制度。截至2010年11月,宁夏农村共有五保供养老人14122人,其中分散供养8476人,集中供养5646人,集中供养率达40%[3]。全区集中和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水平分别为3948元和226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8元和706元。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5所,使农村五保供养床位在现有基础上新增3500张。目前,宁夏五保供养体制较2006年之前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养设施明显改善,供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三、目前宁夏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宁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虽然已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统筹,但是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虽然宁夏全区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强调的是风险共担和社会公平,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而农村强调的是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和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次,虽然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但是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城镇居民中相当数量的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他城镇居民自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以家庭缴费、政府补助的形式存在。在农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自愿行为,以家庭为单位,由个人和国家两方出资。再次,宁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除了可以进行大病统筹以外,还可以进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则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帮助农民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返贫的情况出现。第四,2007年,宁夏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年宁夏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人均月补助170元到200元,是农村的8.5倍—5.71倍。宁夏推行农村低保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山区补助标准偏低,困难市县配套资金不能到位;二是有一部分生活十分困难的群众没有纳入低保,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