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6:18:53

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划定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或者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第十二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三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保护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十八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1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等级。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第

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权责令纠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不划入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治理,恢复原种植条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侵占、挪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

基本农田范文篇2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或者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第十二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三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保护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十八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1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等级。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权责令纠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不划入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基本农田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稳定耕地面积,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并实行年度考核。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逐步增加对基本农田的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

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对基本农田的农业开发建设进行投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以及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和抵制。

【章名】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布局安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逐级分解下达。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必须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省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行指标控制。具体保护面积由省人民政府确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麻生产基地和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条件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蔬菜生产基地和拟建设的蔬菜基地;

(四)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用地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五)根据需要予以保护的耕地。

第十条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三级:

(一)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十年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三)五年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三级基本农田。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县级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设立保护标志。

第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档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逐地块登记造册,编制图表,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报送以下资料,同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

(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汇总表;

(四)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表;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登记表册。

第十三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原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章名】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农业承包合同应当载明承包农户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责任。

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耕地改为非耕地;

(二)闲置、荒芜耕地;

(三)建窑、建房、建坟;

(四)擅自挖沙、采石、采矿、取土;

(五)排放污染性的废水、废气,堆放固体废弃物;

(六)向基本农田提供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肥料、农药;

(七)毁坏水利排灌设施;

(八)擅自砍伐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九)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十)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十六条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设立非农业开发区和工业小区。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批。

第十七条开采地下资源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基本农田塌陷、毁坏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土地复垦有关规定负责整治或支付复垦费用,并对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实行许可证制度。

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关文件资料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占用基本农田申请表,经市(行署)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后,向省土地管理部门申领《**省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第十九条省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核发《许可证》;不予发证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在领取《许可证》后,方可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用地审批程序和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未领取《许可证》的,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第二十条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单位或个人,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质量相当的新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下列标准一次性缴纳或补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

(一)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2倍;

(二)占用二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1倍;

(三)占用三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0.5倍;

占用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菜地,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不再缴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

第二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征收,解交同级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用于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和中低产田改造。造地费具体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基本农田被批准占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适时在本行政区域内调整补充,并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新耕地。当地确实无条件开垦新耕地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异地开垦。调整基本农田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确需临时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报批,并给予补偿。每年补偿标准按该基本农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计算,补偿至使用期满。在临时使用的耕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应当恢复耕种条件,及时归还原使用者。

第二十四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使用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超过一年未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每平方米5元至10元收取土地闲置费;超过两年未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个人弃耕抛荒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收回承包经营权。

收取的土地闲置费用于开发新耕地,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由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财政核拨。

【章名】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二)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

(三)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

(四)临时使用基本农田逾期不归还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三、四、十项规定之一的,依照《**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责令限期纠正,并按被毁坏基本农田每平方米5元至15元的标准处以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五、六、七、八项规定之一的,分别按照环保、森林、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九项规定的,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并处3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所占土地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本条例第十八、十九条规定的,批准文件无效,除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外,并处每亩500元至3000元的罚款,并负责赔偿用地和被用地单位的经济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领导和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单位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闲置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责令退赔,可以处以非法占用额一倍至三倍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个人非法占用的,以贪污论处。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款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或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拒绝、阻碍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基本农田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或者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第十二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三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保护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十八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1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等级。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权责令纠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不划入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治理,恢复原种植条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侵占、挪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

基本农田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为目的,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为基础,对已确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核查认定并进行永久保护,进一步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夯实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任务

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镇办基本农田划定的面积和地块,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进行核实确认,健全相关图表册、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我区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上级下达我区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13日以前)

1.建立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全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

2.落实经费。为圆满完成此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包含图件制作、数据库建立、保护标识制作经费和其他工作经费),抽调专门人员,保障车辆以及电脑等必要办公设备,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3.收集资料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文本及说明、规划图件。

(2)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及有关数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等有关规程、其他资料。

(二)核查划定(5月13日至6月10日)

1.核查

按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划定的各镇办基本农田范围,结合近几年来基本农田被占用情况,对已确定的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地块,组织区国土资源局、农业等部门到实地进行勘查、核对,凡已改变、占用或损毁的,要在原基本农田保护图上作出标注,并调整补充到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市政府下达的保护指标数。

2.划定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由区国土资源局、农委具体组织实施。国土资源局侧重基本农田数量的认定和保护,农委侧重基本农田质量的认定和保护。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要落实到保护地块,逐地块现场核实其空间位置、面积、四至范围、质量等级等要素,对符合规划和质量要求的基本农田予以确认,进行编号登记并建立保护档案。

对确认后的基本农田地块保护责任应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识,标识应明确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举报电话等信息。

3.调整

对因各种原因改变、占用、损毁或不合乎标准要求(可参照相关技术规程)的基本农田应进行重新调整补充,并重新核查认定,具体按照两部、省两厅要求和方案执行。

(三)建立档案资料(6月11日至6月30日)

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建立档案,并抄送区农委。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档案资料,做到省、市、县、乡(镇)四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做到在县、市、省逐级备案。纠正对基本农田数量、地类、位置与实地不符情况,如实变更,保证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的现时性。

(四)组织验收(6月30日至8月30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后,由区国土资源局联合区农委依据有关规定和规程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连同本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报告,一并申请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农委进行验收。

通过市级验收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农委联合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提出确认申请,上报本地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报告,由两厅联合进行实地抽验核查。

(五)数据信息报备(9月1日至10月31日)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应逐级备案。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和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除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外还要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责任单位及分工

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和落实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及成果预验收;

区财政局:负责按时足额拨付经费;

区农委:负责提供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成果;

各镇办、农业高新区:负责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基本农田地块的调查摸底,组织落实保护责任人,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五、基本要求

(一)划定后的检验要求

1.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要落实到村、组和地块,确保全区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4750公顷。

2.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以前的平均质量等级,调整部分的质量等级应有所提高。

3.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的比重应当有所降低,集中连片程序应当有所提高。

(二)成果要求

1.基本农田数据库。

2.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现状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等。

3.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等。

4.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

5.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标识(牌)等。

(三)不得纳入基本农田保护的对象

1.质量较差且难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高质量、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生态建设及重点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3.因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

4.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且不宜耕作的基本农田。

(四)其它要求

1.要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总体要求,开展本次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做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少,质量达标,图、数、地协调一致。区国土资源局、农委共同对本辖区内备案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基本农田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或者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第十二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三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保护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六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十八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1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等级。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四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权责令纠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不划入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基本农田范文篇7

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是贯彻国家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做好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部署,密切配合,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确保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严格政策标准,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集中连片、有效保护”的原则,以现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总规成果,综合运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认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一是确保数量和质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二是确保地类符合要求。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各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要求,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划出。三是确保按时完成。各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各项工作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逾期不完成任务、不提交上报成果,或成果质量存在问题无法通过验收的县区,暂停受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

基本农田范文篇8

今年是全省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第二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市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和去年国务院28号文件出台后,国土资源部迅速提出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投入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放在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措施,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土肥沃、灌得进、排得出”的要求,以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周密规划,科学布局,狠抓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的投入与产出水平。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俞书记、罗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并亲自带队到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商。5月份,省政府在蕲春召开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8月份,省政府把包括仙桃市在内的20个重点粮食主产县(市、区)的分管领导组织起来,赴日本、韩国考察学习国土整治的做法和经验;9月29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20个县(市、区)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座谈会;11月26日,省政府又在荆州召开全省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考察了公安藕池高产基本农田整理现场,会上公安、京山、南漳等地介绍了他们的典型经验。省政府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找出我们工作上的差距,形成紧迫感,认清形势,迎头赶上,迅速形成对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度共识。

1、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的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罗清泉省长11月25日就高产农田建设专门作出批示:“高产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产农田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的落实,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罗省长的批示深刻阐明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站在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第一,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利用高产农田建设这个极好的结合点,通过土地整理,把村庄搬迁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生产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高产农田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用地瓶颈,制约对形成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现有生产力的水平下,除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外,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通过高产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尤其是口粮不能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粮食自给率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水平上,应切实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

2、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改善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机遇。

建国以来,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是,着力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都很有限。当前,中央、省里下了大决心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国土资源部已明确指出,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作为全国土地整理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粮食生产区和基本农田。按目前的规模,近两年国家、省级投资平均每年为8个亿左右。第一,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生活的有效机制。土地整理项目不同于其它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基本建设项目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家向农村无偿投入的项目,不仅不征用耕地,反而还要增加耕地。第二,高产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有效举措。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的重要原则是集中成片,每个项目要达到3万亩的规模,全省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每年只能安排17个左右,而我省现在有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有20个重点县(市、区),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建立激励机制,不搞“一刀切”终身制,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不搞“普惠制”,而我市的农田大多数是低湖田,旱涝雨灌,由市情决定必须加强对基本农田建设与改造。第三,高产农田建设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从已实施的项目情况来看,通顺河项目国家全额无偿投资,平均每亩1200多元,既不要地方投工投劳,又不硬性规定地方配套资金的数量和比例,面对这样造福子孙的好事,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抢抓机遇,迎刃而上,争取每年得到几千万的资金投入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和竞争力。

3、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具备了1万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从1999年到20*年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粮食生产能力损失500亿斤,到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产量下降到14年来的最低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重大课题。20*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而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今年提出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总理指出:“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在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的基础上,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技术,加大对使用有机肥料的支持力度,培肥基本农田地力;加大对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改造和配套水利灌溉排水设施,增加基本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力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目前,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我市已完成了一个国家投资项目,就是通顺河排灌区项目;正在实施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涉及到郑场、毛嘴、胡场、干河四个镇办的国家项目,另外一个是在沙湖原种场的省级项目;即将招标实施的一个位于长口莲兴垸、张沟隆兴院的国家项目,国家批复投资2928万元;即将接受核查的一个位于胡场荣林湖、郑场汉丰河的国家项目。从这些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项目来看,暴露出一些问题:已经实施的项目还未验收,由于管护不到位、不及时,部分设施已严重破坏;正在实施的项目中,一部分镇办迟迟不能成立指挥部,涉及到房屋拆迁、坟墓搬迁、杂树砍伐、施工抽水等工作还未启动,出现了个别地方老百姓就在施工范围内栽种新的农作物,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补偿,还有的村庄搬迁的新址得不到落实,部分水利设施选址无法迅速定位,村与村、组与组的土地权属存在着争议等问题;即将实施的项目在规划范围内却大规模开挖鳝鱼池。争对这些问题,省里已多次提出严肃批评,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得到纠正,将严重影响到今后我市的项目申报,甚至造成批复的项目被收回的后果,希望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现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精心编制,规划先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高产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改变或占用,高产农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全盘规划。前不久,国土部就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但这一方案只是应急性、临时性的,我市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后,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作为重要原则,城市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单独选址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要尽可能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农业建设用地布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以农业结构调整的名义改变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对全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作出专题的规划,用以规范、指导高产农田建设工作。

2、积极争取,狠抓实施。由于项目申报和建设不搞“普惠制”,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积极争取项目。前两年,我市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起步早和力度大,现在项目规模总面积、投资额度处于领先的水平。目前,已实施、正在实施和已立项的项目总规模达到36.5万亩,总投资额度达到了8200万元。但是,据了解兄弟县市在项目争取上来势很猛,力度更大,大有赶超之势。在投资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市按照确保每年有2个项目,力争3个以上项目的目标,超前运作、精心组织,每一个项目的申报,市国土局投入非常大的工作量,希望相关部门和地方在技术、人员、预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当前我市高产农田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是项目实施质量不高、进度较慢,这种局面将极大地增加今后申报项目的难度。对此,狠抓项目的实施有如下做法。

第一,作为项目主体单位,土地、财政等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每个项目都要明确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全过程负责。项目的施工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要依法选定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杜绝豆腐渣工程。项目施工中,项目法人要通过新闻媒体,将项目位置、范围、投资额、规划设计方案、土地权属向项目所在地公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施工单位须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施工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资金管理水平。工程质量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工程的长远效益,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放,一抓到底。要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组织项目的实施,不得随意减少工程建设内容,降低工程施工标准,简化施工工序,切实维护项目规划设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确需变更的项目必须经充分论证后,按规定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要加强工程建设材料和设备的检验,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施工安装。各单位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不合格的必须坚决返工。要按照专人、专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设置项目资金专帐,加强项目资金成本核算,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控制项目资金支出。

第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办要全力抓好协调配合工作,项目所在镇办要相应成立指挥部,做好清障、权属调整、拆迁等方面的工作,认真宣传高产农田建设的投资效益和长远意义,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土地整理项目预算中是没有青苗补偿和拆迁补偿的,对拆迁也只叫补助,而非补偿。实施的项目不是国家、省里硬压下来的,而是我们主动积极争取的,希望各地理解这一政策,重点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创新机制,协调发展。高产农田建设工作起步时间不长,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创新,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日常土地整理相结合,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在拆迁方面的补偿有限,但出地率要求相对较低。我市有自己的特点,地处平原,过去村庄建设不规范,如何把日常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出地率高的要求与国家、省级项目出地率低的特点有机结合,在实施国家、省级项目的同时,创新配套实施一些占补平衡的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全面提高高产农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二是与迁村腾地结合起来。创新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布局。三是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结合起来。过去的沟渠、泵站、机站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在多数已经荒废或损毁,重要原因在于这些设施维护或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产农田建设项目的管护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项目后期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资金渠道,确保建成项目长效运行。

三、加强领导,保障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措施的落实

在高产农田建设的问题上,责任重大、农民利益是第一位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益摆在次要位置。因此,大家要强化责任意识,本着对群众、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将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农业局调整到国土局,赵丽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迅速制订办公室的工作规程、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工作目标、真正发挥职能、保证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正在实施项目所在的镇办,一把手要亲自来抓好开局的工作,要指定得力领导组成得力专班全程进行协调服务,重点抓好除障、拆迁、施工抽水、权属纠纷调处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对协调不力的领导,造成施工进度缓慢,影响到今后项目申报的,市政府要严肃追究责任,已经实施了项目的地方,领导要迅速对工程管护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规划设计准备施工的地方,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强化土地管理、结构调整要与规划设计相互协调。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财政、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强化工程管理,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管理,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在项目规划设计、投资预算、论证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依法、科学的为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基本农田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为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我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凝聚耕地保护合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好各类耕地资源,对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

(二)坚持属地管理。按照行政管辖和土地权属,压实属地责任,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田长制,真正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全面落实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三)坚持统筹协同。各乡镇(街道)要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好保护耕地第一责任人作用,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并举,建立完善监管评价制度;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性支持及业务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统筹协同、上下联动,形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合力。

三、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方式,构建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完善管理、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格为目标,通过末端延伸,把农户纳入保护体系,确保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有提升。8月底前,全县不少于50%的乡镇(街道)建立和实施田长制;12月底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和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现“块块有田长、月月有巡查、件件能报告、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模式,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不降。

四、田长设置及职责

(一)分级设立田长

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田长对本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质量负责。设立总田长1名,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乡镇(街道)设立一级田长1名,由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各乡镇(街道)管区设立二级田长1名,由管区负责同志担任;各村(社区)设立三级田长1名,由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二)明确田长职责

1.总田长。总田长负责落实本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制定本辖区田长制实施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指导、协调、督促辖区内一级田长做好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定期向上级政府报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对下一级田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及时依法查处辖区内各类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并监督整改到位。

2.一级田长。一级田长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分解落实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制定本乡镇(街道)田长制实施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下级田长落实到位;在本乡镇(街道)范围内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定期巡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定期召集下级田长开会部署相关工作,针对下级田长组织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培训;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3.二级田长。二级田长负责辖区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分解落实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定三级田长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定期巡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定期向一级田长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4.三级田长。三级田长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实施者和直接责任人,对责任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负总责。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并做好记录。对非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房、建厂、建窑、挖砂、取土、养殖、种树、挖湖造景、堆放固体物以及排放、倾倒污染物等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劝阻,无法阻止的,及时向上级田长报告;发现辖区内出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撂荒或“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要及时对承包户进行教育引导,必要时向上级田长报告,确保耕地恢复种植;每个月向二级田长报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情况,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协助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对耕地生产配套设施实施管护,负责维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田长制公示牌;负责对责任区域内各地块承包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抓好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统筹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工作,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高度重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建立和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督导,压实责任,定期调度所辖区域内田长制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二)建立联动机制。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逐级落实田长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夯实任务。下级田长定期向上级田长汇报本辖区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上级田长及时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任务传达落实给下级田长,对下级田长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上一级田长,不定期检查田长制工作执行情况,形成“上报下查”上下联动机制。

基本农田范文篇10

近年来,一些地方违反《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等,使基本农田面积不断减少,严重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要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凡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包括种植速生丰产林)、挖塘养鱼、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的必须立即停止和纠正。今后,新增绿化造林、新建和扩建用材林基地均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二、正确引导和规范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通道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和一般耕地发展水产业、畜禽养殖和林果业。编制和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与保护、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进行绿色通道建设要因地制宜,严格限定道路沿线绿化带宽度。道路沿线是耕地的,道路用地范围以外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其中县乡道路不得超过3米;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履行基本农田占用报批手续。交通、水利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其中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须做到占补平衡。

三、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严禁违反法定程序通过修改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的数量与布局。严禁规避基本农田占用审批。严格执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要严格审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四、对已经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的基本农田要尽快采取恢复耕种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以下原则对已经违规占用和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处理:(一)对占用基本农田种植速生丰产林的,限期恢复耕种;(二)对在基本农田内建设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限期拆除并予整理;(三)对建设基础设施造成基本农田耕作力破坏的,限期修复;(四)对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而占用基本农田的,逐步恢复耕种条件;(五)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在依法妥善处理前,不得受理该地区建设用地申请。在具体处理中,要确保农民经济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