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0:28

价值体现

价值体现范文篇1

一、残疾人的价值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发展,把握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是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前提。因此,我们在讨论残疾人的价值实现问题之前要先弄清楚人的价值的问题。

人的价值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体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人对社会、对他人或自身需要的满足和肯定,包括人对社会的有用性以及人对自身的有用性;而人的个体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存在、人格尊严以及人的自由、自主、平均、权力等方面的价值。

人的价值实现,其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然而对于残疾人来说,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交往方面,他们相对于正常人在实践活动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限制,这对残疾人的价值实现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古今中外无数伤残人士的事迹告诉我们,残疾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社会的需要,经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创造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如此,他们在格外艰辛的条件下战胜厄运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为人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实际上,身体有特殊困难只是意味着有了特殊的需要或者需要进行特殊的选择,并不等于人的价值本身。事实证明,特殊的需要经过特殊的选择和实践可以形成特殊的价值。

二、残疾人价值实现的必要性

(一)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人的价值“取决于人在自己的具体关系中的选择和创造”,这意味着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在价值关系中是一律平等的。因此,无论是谁,他的个体价值如何,都取决于他自己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及自我实现的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价值都有其得失长短,问题的实质在于“人有什么价值和怎样有价值”。对残疾人另眼相看,认为他们的价值实现问题是个难点,其实是对人生价值问题思考不充分所致。事实上,残疾人由于特殊的境遇和心态,往往会非常注重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到的那样,残疾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前提下,开始了对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追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残疾人也强烈地要求与健全人一样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履行义务,享受权利,贡献力量。另外,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曾提出:“由于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其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疾病,在另一个方面,它还能使人奋发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正是由于一方面的缺陷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所以一部分残疾人开始了他们的“超越行为”,表现为对自我身体缺陷的“反抗”。同时,残疾人也有着参与社会、体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主观愿望。相对于健全人来说,残疾人的这些愿望表现得更加迫切。所以,他们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懈努力,超越自我,从而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为残疾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二)残疾人社会效用的外在凸显

残疾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他自己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则取决于他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也包括他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残疾人救助政策开始由收养救济型走向劳动福利型。其显著特征是残疾人开始作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公民生活在社会上了。至此,他们的需求层次实现了由追求福利到追求事业的转变,他们也要求像健全人一样,在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求在事实上享有宪法赋予他们的公民权利。

同志曾经指出:“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可见,从这一角度来讲,残疾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并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残疾人具有功能补偿的机制。正所谓失聪者目明,失明者心灵。残疾人可以通过进行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参与的能力,扬长弊短,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其二,我们可能会从一些残疾人身上看到某些生命负重现象,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他们的生命负重现象只是生理上的残缺,而不是精神上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从司马迁、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甚至到现代表演千手观音的众多残疾人身上,看出他们由精神生命的完满而激扬的生命之力,焕发的生命之美,并体现出光华璀璨的生命价值。而这些对于社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对人们起积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其三,对那些已经完全丧失了或从来没有任何贡献能力的人来说,只要他还活着,就不能说完全没有任何能力,最起码他的生命存在的能力还在。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没有人的生命的存在,人对社会或他人需要的满足和肯定即人的社会效用价值就无从谈起。”仅此一点,即使他自己不做任何事,他人和社会也可以赋予他各种意义,使他仍可以作为一个“人”而有“贡献”。如人仅存的生命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尝试挽救和延续人的生命、创造医学奇迹的机会,或用以检验和发展人类战胜病魔的能力等等。因此,我们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不仅体现着残疾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进步。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在看到一些残疾人的某种辉煌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残疾者的人生价值其实是和所有人一样的,大家都面临着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社会的选择问题,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如实地区分残疾人自己的权力与责任、社会的权力与责任,通过具体的分析作出具体回答。在实践中属于个人权力和责任的,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属于他人和社会的权力和责任的,应该由大家和社会承担起来。在这方面,曾经有学者提出:“残疾,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各类事故,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残,就不会制定科学的安全作业规程;没有先天愚型即失明、失聪就不会懂得优生优育即近亲何以不能配婚;没有药物致盲、致聋以及其它中毒疾病,就不会有预防这种疾病的‘糖丸’问世,正是一部分人的残疾,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全、健康、秩序、科学,换来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以人的能力、作用、贡献作为主要价值衡量标准的社会里,把残疾人看作是整个人类进步过程中支付的代价,他们正是为健全生存下来的人们支付了他们的牺牲。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应当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并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谈到这里,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管理学中常用的“木桶理论”。残疾人事业就好比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它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应把和谐社会的建构着眼于实现人与人、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给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以足够的重视,并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应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残疾人价值实现的途径探析

(一)促进残疾人内心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比较落后,逐步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些消极的残疾人观念。比如认为残疾即残废,或认为残疾是某些个人命运中注定的悲剧和灾难,不可违抗,或因残疾人某些能力上的缺陷而往往不把残疾人看作是事实上的公民,而剥夺或忽略了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随着残疾人生活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越来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奋斗。因而,残疾人的教育问题成为扩展他们价值实现的直接手段,成为残疾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德育可以培养残疾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智育可以提高残疾人的多种智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推进社会的进步;通过体育可以激发残疾人的竞争和进取精神;通过美育可以发展残疾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唤起残疾人的创造天赋,最终实现其价值。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市场对劳动力的选择越来越严格,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由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是可以通过残疾人与残俱来的代偿和社会的补偿而得到缓解的。所以残疾人完全可以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无数的事实证明在他们中间也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作家、画家、音乐家、诗人、歌手以及众多的自强模范、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民营企业家。这些例证都说明了残疾人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其价值的。因此,残疾人要勇于转变观念,改变旧的观念,要有求生存、图发展的志气;要热爱生活,乐观进取,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履行应尽的义务,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培育有利于残疾人价值实现的外部环境

1.政府和公众的服务和支持

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来说,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并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在贯彻好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在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增加更多的有关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因素。例如,提供基本的教育、卫生条件,从而确保残疾人机会均等,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等方面拓展,有力地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我们普通公民还要大力提倡和推动助残活动,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关心。

2.不断完善残疾人法规建设

联合国1969年颁布《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1975年颁布《残疾人权利法案》,1982年颁布《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93年颁布《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规。这些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的各种权益,促进了残疾人生存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关残疾人的有法不依、社会歧视等方面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再次出现,首先要健全相关立法,并保证立法的有效执行。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弱势群体开展法制宣传,使其有维护自己劳动权利的意识。最后,要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残疾人,为他们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消极的残疾人价值实现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残疾人价值实现要求不甚了解所致。所以我们说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要依靠残疾人的自强自立,但教育与就业等价值实现机会的提供则更多地来自于社会。如果没有社会舆论方面的认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通过大众传媒等方式宣传残疾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为实现其价值而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精神的报道,使公众增进对残疾人的了解,拉进与残疾人的距离,唤起对残疾人的爱心,并且通过对个体心理、心态的影响,逐渐实现由点到面、由面扩展到整个社会影响的渐进,为残疾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重要的推动力。呼吁人们能够关心、爱护和支持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内心诉求,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以期为残疾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推进残疾人价值的实现。

价值体现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价值增值;体现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来展开的,而对企业的资本没有进行合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企业资产的实际利用率,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个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快速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永续生存和持久发展,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增值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企业的重点关注内容。

二、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企业总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综合实力水平。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严重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方式落后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但是还有一些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使企业的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发展水平。例如:在企业的财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监督和审核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造成影响。2.成本费用支出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在实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设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只重视短暂的经济效益,只要企业的财务账本上积累了部分资金,就开始无计划的生产开支,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出现缺口,甚至出现企业高层管理者滥用公款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不节制支出,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增值体现的重要因素。

三、解析在现代企业中如何更进一步体现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

1.以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1)价值增值规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财产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理念,对各项财务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计划和分析,并对现有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得出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未来可能创造和实现的经济价值。同时,在规划财产价值增值的过程中,要适当设定价值标准,由此形成良好的内部增值环境。(2)价值增值限度:在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实现价值增值作为发展中心,根据衡量价值的特定标准来编制财务预算体系,并且根据相关的财务价值标准进行控制活动。在现代化财务管理中,增强企业价值增值限度,是完成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3)价值增值评析: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设计方案进行评析之后,企业领导应该协同财务部门人员对管理方式、管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2.实行全方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产分配

(1)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当应用现代化战略思维,将财务预算计划于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拓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使预算管理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2)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要凸显出集成化的现代管理特征,也就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向全员、全额方向发展。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都要完全明确、清楚,从而有效强化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等。

3.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包括了:集资、投资、经营等,在这些活动中,投资和经营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企业在集资的过程中,要全方面分析自身资产情况,选取成本较低的集资形式;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净现值”理论,也就是当企业在未来一段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净现值超过零的时候,才可以适当进行计划投资,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4.合理分配利润,调动人员积极性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合理分配经营利润,有利于调节企业与各个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分配企业利润已经成为财务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因此,企业领导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内部各方面协调组织,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共同努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语

在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只有增强资产价值增值,才能促进企业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方式落后,成本费用支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企业的价值增值体现遭到影响,因此,企业只有以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实行全方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产分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合理分配利润,调动人员积极性等方法策略,才能切实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

作者:单志芹 单位:内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参考文献:

[1]何学锋.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作用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205.

[2]孙平平.怎样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降本增效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2015,(15):210-211.

价值体现范文篇3

关键词:经济法;价值体现;中国

国之安稳,需要一部完备的法律。经济想要安稳的发展,也必须要有这样的一部法律。所以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作为经济相关的法律对于市场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伴随着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更为重要。经济法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增进起到重要作用。下文将针对经济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和阐述。

1.经济法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1.1经济法的由来。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是非常自由的经济状态,政府并不加以干预,但是自由的市场会造成相对垄断,基于个体利益的考虑,他们会限制产量提升价格,创造垄断价值。没有剥削,没有压榨就没有利益,资本家总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剥削基础。从总体上来说对市场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对于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在经济危机中发觉市场无法再短时期内解决产生的问题,那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进行解决。从近代的经济发展来看,由于不被管理的市场其市场最终是失去控制导致惨重损失,后来就产生了最开始的经济干预机制,最终产生了经济法。经济法的来由,不同国家是不同的,很多西方国家是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市场失灵,政府职能进行一定的补救。我国的市场经济由来已晚,在市场初期就能够有西方国家的相关经济经验,而且我国政府一直对经济进行干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应运而生。1.2经济法的重要价值。经济法能够对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做到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以及出发点。传统的法律中的公平公正是通过外部角度来分析的,有很多方面,比如宪法或是刑法以及民法都提到公平,此类公平制度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在经济体系中提到公平就应该提到竞争,如何能够公平的进行竞争,此时经济法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能够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诸如在市场竞争中不可以运用某种经济主体去帮助另外的经济力量进行竞争,竞争过程的公平,竞争结果也需要公平,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经济法还提到帮助弱者,通过恢复财产以及收入等,达到最终的平等。国家还为广大公民提供发展上的公平,伴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致化,将工人以及生产资料良好地结合起来。经济的良好发展所必要的一点就是合理的分配上。

2.市场经济安全性

2.1古典经济。古典经济中主张自由为主,经济的发展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增长,随后大生产开始,人们之间产生了合作的关系,商品经济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此时信息的不完善导致大家无法掌握清楚市场动态,很多资本家为了追求价值而造成竞争过度而最终产生了经济危机。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同其他部门法一样,必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且由于其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特殊性,其价值目标也和其他部门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价值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法学等各种学术领域,对价值的概念,有很多种认识,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二是指客观事物的有用性或具体积极作用。就我个人而言第二种解释更加切合实际。2.2市场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传统的商业关系仅仅发生在相对人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关系越来越复杂,仅仅靠过去简单的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经济法的诞生,让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做到有法可依,也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传统的安全观念过于狭隘,因为其针对的是个体的安全,没有为整个社会体系建立健全的整体观念,安全的经济法要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有明确妥善的设定。对危害社会造成社会影响的行为给予明确的处理规定。经济法必须为所有公民营造一个安稳和谐的经济环境,让全体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经济法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3.和谐的市场环境

3.1营造和谐的市场氛围。想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法律是基本,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所以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经济法功不可没,其价值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就好比是没有规矩的市场体系犹如一盘散沙,毫无章法可言。而有了法律的约束与保障,经济体系变得正规,发展的也很平稳。尤其是进入当前的社会,不法分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端,很多人就在找法律的空子,去触摸法律这根高压线,以此来牟取暴利,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3.2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无论是哪部法律,都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不断进行完善,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旧的法律条款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脚步,只有不断地加以改进才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法律法规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法律效力。为公民更好地服务,为国家更好地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为实现依法治国,政府还要进行全面、多层次和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便为社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所以,经济法的实施,需要进行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设,以便在体现依法治国价值的同时,承担其应担负的时代使命。就现阶段而言,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如《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等。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确立,可以为公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所以能够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存在着立法理念不明、政府责任不明和立法内容缺失等问题。因此,在经济法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使其起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以便使经济法起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作用。3.3普及经济法规。很多经商的公民,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观念并不强,所以到关键时刻无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就无法发挥经济法本身的价值,所以普法宣传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让经济法规深入民心,才能够将经济法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普及经济法有很多方式,比如普法宣传日的时候可以为大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设计相关公益广告,定期播放,在广告栏等公共设施上进行普法板报张贴。宣传海报的设计理念一定要秉承着通俗易懂,因为很多人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所以要做到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看懂,达到全民普法的效果。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和方针,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法则需要承担推动政府宏观调控法制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虚拟经济管理和规制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的时代使命,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助力。

经济法作为我国的重要法律之一,对我国公民的影响非常之大,其价值也无可厚非。而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公民对法律法规还不是很明确的掌握,所以国家和社会很有必要做好普法宣传,让每一位公民能够从根本上对经济法有明确的认知和了解,最终能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好自己,并且能够遵循法律法规做一名优秀的好公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经济法也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法律针对触碰法律人员的处理也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尤其是很多想触碰法律高压线的不法分子,说服教育为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做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相信我国的经济法会为我国公民不断造福,为祖国的繁荣增添靓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曹宇.浅谈经济法价值[J].电子制作,2013(22):257.

[2]徐建智.浅析经济法理念和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6(04):00170.

价值体现范文篇4

大家好!

我是来自信息中心技术服务部的王xxxx,在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万物一片生机的时刻,我怀着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放下胆怯,鼓起勇气,用我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我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真实的感受,这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演讲的题目是:《xxxx核心价值观》。

我是xx一名普通的内业人员,在来xx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已深深的被xx的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如沐春风的工作氛围所感染,切身感受到了xx人的热情与执着的敬业精神,记得第一次走进xx,“以人为本,科技兴院”赫赫八个大字便迎入我的眼帘,我默默的告诉自己,这是个积聚人才和科技平台,这是个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群体。

任何一个单位和组织都离不开文化建设,xxx书记在一次会议中曾经这样说过:“小公司的发展或许靠的是领导,中等公司的发展能靠人才,而大公司的发展靠的却是文化建设。”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单位实力的构成因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灵魂的核心价值观,自然成为实现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经过一轮抡的反复研究、讨论,带有浓厚我院特色是测绘核心价值体系终于正式出台,核心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由上至下为:愿景、价值观和工作作风,三者之间层次分明,自成体系却又完整不可分割,愿景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和使命,而价值观便是为我们实现使命提供了一种尺度和内聚力,用以判断单位运行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没有价值观的单位无异于一盘散砂,没有价值观的单位就象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而愿景和价值观这些看起来“虚“的东西又如何落实呢?这就得体现到我们所有职工的工作作风中来,xx人只有秉承和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才能立足现在把握未来!这种相辅相承的核心价值体系浓缩了全体职工的智慧结晶,汇集了全院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和成果,她是测绘事业走向成功的阶梯,是测绘事业稳步前行的桥梁!

价值体现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互惠;价值观;道德培养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工作被置于突出地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如果要使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形成一种合力.共同致力于儿童德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具体工作的具体做法。要使道德教育始终要体现其价值性,就必须在具体环节上注重互惠原则的作用。互惠原则保证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以社会接受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使个人受益,双方受益。它表明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同等权利的适当范围内,与人交往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权利,需要或责任与义务。其价值体现在儿童道德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一儿童的道德养成

儿童在学龄前期的道德培养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上学后主要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但学校、家庭、社环境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交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儿童的道德培养和发展。

1.家庭道德环境

家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最大限度地给予儿童感情上的依托。这种物质条件和精神依赖为儿童及青少年品德形成提供心理上必需的安全感和依恋感。儿童在入学以前就在家庭环境中获得了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及行为模式.这些先导性的认知成为儿童在学校系统接受德育的基础并形成最初的认知。家庭道德的培养无论是作为先导性的基础作用还是作为物质情感上的依托,都不是社会、学校环境所能提供的。

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对学校德育具有互补性。这主要是就德育内容而言的。家庭是一定文化的积淀之地,因而也是一定文化的传承者。由于家庭人际关系最具人伦的基础特征,所以家庭环境同时又是人伦文化的传递和创造基地。学校德育较系统、规范,从大处着眼.礼节性强,而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细部的境地.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因此有家庭德育重具体应用,学校德育重一般理论之说,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2.学校道德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把价值观教育和日常的学科教育整合在一起,从而有机会参与到有意义的道德和社会教育中。学校德育主要是学校根据德育大纲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是文化的系统和文化传播者,因此,学校要成为一个具有新质的角色,即,主动、自觉地将社会文化影响源转化为德育影响的中间人和建设者,教会学生鉴别、选择.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先进的社会文明做出正确的评判、解释等。学校也是先进道德的讲坛和舆论阵地,可以辐射或影响于社会。学校德育活动既可以对社会进行正面的价值导向,也对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产生积极引导。同时,学校作为媒介,要主动地将个体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中最能动的力量和其他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营造学校德育的良好环境。

3.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形成的影响不仅通过环境本身的直接辐射来实现,它同时形成了学枝德育的环境。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家庭等对德育的影响很深刻。在校外,社会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文化、社会风气或是家庭氛围.都对德育的效果起强化或弱化的作用;在校内。在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校园文化同样对德育效果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社会对青少年道德的培养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参与。实践证明.政府行为的作用对德育社会环境的调控和改造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社会、家庭、学校本是各自独立的运行系统,要使其德育影响在方向上趋同,力量上整合.就必须有粘合机制存在.而粘合机制无非是在舆论导向上发展其德育自觉整合的内驱力和机制上的连接,以形成其运作形式。要实现这两点,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只能依靠政府力量。

二、互惠的价值意义

互惠是儿童早期道德养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定位。互惠原则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以社会认可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使个人受益,双方受益,或者主要是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准则,即.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同等权利的适当范围内与人交往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权利、需要或责任与义务。本文所讨论的互惠是体现为公平,相互尊重,利益均等的正向价值。

1.公平价值

公平即公正、平等。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公平还有正义的意义,指在社会交往中.个体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能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是很久以来理论学、社会行为学、法理学等学科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向价值所倡导、追求的人类社会价值。一般意义上讲.如果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序,文化气氛活跃,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就认为这种社会是正义的、人道的。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利益是公平的.当一个社会秩序混乱,政治黑暗。人民会发出正义的呼声来拯救人民.希望正义的力量恢复社会秩序,公正的价值就体现在其中.这是从古至今人类公认的价值取向。

2.相互尊重

互惠的价值基础——相互尊重,这是互惠原则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相互尊重和互惠的关系很明显.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实现互惠的正向价值,同样,只有个体自身获得尊重和认可时,才会自愿地去尊重和承认他人的权益和人格。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的这种本质自出生就表现出来,尤其在儿童身上表现最明显,例如.儿童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吸引他人或长辈的注意力。个人的需要和价值得到满足和尊重,这是人类要求互惠的目的,也是人们相互交往中,互惠价值作用的结果。

三、互惠在儿童德育中的体现和教育策略

价值体现范文篇6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价值

新闻职业道德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职业道德的各项准则,对于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实现新闻工作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体现新闻工作的人文关怀,促进新闻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的价值与体现。

1新闻职业道德概述

新闻职业道德,是基于新闻工作性质,并结合新闻工作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新闻工作人员的基本道德准则,新闻职业道德体现了社会道德对新闻工作人员具体的道德要求。新闻职业道德主要要求新闻工作人员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新闻工作活动,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并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同时,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进行新闻报道。另外,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1]。

2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的价值

2.1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合法途径,采取合法手段对新闻素材进行获取利用,并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确保新闻要素的准确性;要求新闻工作者杜绝对新闻事件的歪曲和虚假报道,禁止制造虚假新闻;对于新闻报道进行刊载和播报要签署作者的真实姓名;对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转载,要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杜绝转载虚假的新闻报道。另外,对于刊载播报的失实新闻报道,要及时对之进行更正,并向社会公众致歉。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媒体加强审核把关等,有利于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2]。2.2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对主旋律和正面新闻的宣传报道,重视对健康舆论的巩固发展。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对深化改革进行宣传,要求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创造积极良好的社会舆论。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加强对党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宣传,要求对先进文化进行积极传播,要求通过新闻工作活动实现对社会正气的有效弘扬,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改造,有利于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2.3突显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通过新闻报道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诉求和心理需要;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实现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等各项权利的有效保障;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循群众路线,深入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要求新闻报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另外,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真善美的美好主题,突显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3]。

3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3.1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新闻工作的性质和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均应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通过新闻工作活动实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入学习马列主义以及党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特别是要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与党保持高度的政治一致性,对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遵守。同时,要加强对党的理论成果的有效宣传,对先进文化进行积极传播,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另外,新闻工作要加强正面宣传,杜绝错误观点和反动思想的宣传传播。3.2坚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客观,是指新闻报道要采取正确立场,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闻价值进行正确衡量和准确判断。新闻报道要避免受主观感情的影响,要避免片面性。新闻工作者要基于客观视角,对新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考察新闻现象的内部联系,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新闻结论,增强新闻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意义。公正,是指新闻报道要秉承公道,避免偏颇,坚持对新闻现象如实报道,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建议。新闻报道要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致力于促进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致力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另外,新闻报道要有效保障真实性,避免夸大其词和捏造事实。3.3努力提高新闻业务素质。新闻工作者要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新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新闻工作者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从内心深处热爱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新闻学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并有效指导新闻工作实践,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积累新闻工作经验,提高新闻业务素质。新闻工作者要结合时展,对时代变化进行实时关注,对自身的新闻理念和新闻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并增强创新精神,实现自身新闻业务素质的显著提升。同时,新闻工作者要有效结合新闻工作实践,强化对新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有效加强新闻学相关理论与新闻工作实践的良好结合,大幅度提升新闻工作质量。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呼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新闻热点,增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另外,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撰稿能力,增强新闻编辑策划能力以及新闻宣传推广能力等。3.4坚决抵制各类诱惑。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需要接触诸多社会领域和各行各业的人物,具有极为广泛的交际范围。同时,新闻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舆论导向,因此极易受到各类诱惑。新闻工作者要有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新闻职业道德,坚决抵制各类诱惑,杜绝通过职权牟取私利。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坚决拒绝各类不正当的酬劳和灰色收入,杜绝通过不真实的新闻报道参与商业性的牟利活动。另外,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新闻稿件等产品的原创性,杜绝对他人新闻稿件和新闻成果的抄袭和剽窃。

4结语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开展新闻工作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突显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因此,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努力提高新闻业务素质、坚决抵制各类诱惑。

参考文献:

[1]齐晴天,李德春,李安琦.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

[2]李春媛,屈霞.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

价值体现范文篇7

文化是设计的灵魂,设计的内核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产品设计强烈的审美性与文化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注入新鲜元素,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应用的方法。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一个观点:“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而且有一次,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乔治•亚罗的话:在设计中要融入文化,要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要将中华文化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一是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采取具体的方法,明确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确定产品概念;根据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握好消费者的审美趋向。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产品设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应用新特点,基于产品功能特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做到既能相融又不失原来的本色,创造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性的产品。三是按照设计程序和步骤,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地有步骤地融入方案当中,从而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二)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传统文化的不同,导致设计的不同。另一方面,产品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产品设计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反映了传统文化的面貌,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产品设计更具有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

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去伪存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虽然传统文化已成为我国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制胜利器,能大大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并且我们要去发扬传统文化,但其有着独特的背景和意义,不能拘泥,不能一味地盲目继承,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去审视,既要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益的一面使之与产品设计完美结合,又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扬长避短,结合企业历史、企业精神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产品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才能成为现实价值。

3.以不断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不断更新、层出不穷,由此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文化和意识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中。从根本上说,产品设计就是各种文化在具体设计中的凝结和物化。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要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背景,要吸纳和整合各种现代资源和理念,并考虑使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这样才能使它具有世界性,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在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使中国的品牌走出国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结语

价值体现范文篇8

内容摘要:本文对组织理论进行了脉络梳理。笔者认为组织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没有人的组织、没有组织的人,没有社会的组织到社会的组织的演变过程。并认为组织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系统,使人的本性得以真正体现。

关键词:理性系统自然系统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组织理论的脉络梳理来考察组织中的价值面,为组织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性的古典组织理论

理性的古典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结构特征:组织是有意图地实现相对具体目标的集合体;组织是形式化程度较高的集合体。在理性古典组织理论中,组织结构是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而专门设计的。从根本上说,组织模型是机械模型,这个模型把组织作为可操作部件的结构,每个部件都可以单独改变,以提高整体的效能。理性古典组织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法约尔和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与科层制理论。泰勒提倡通过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来达到科学管理,其理论核心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它的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员工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收益。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自上而下”的理性化方案,主要阐述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其关注点是管理的行为和功能,以期通过协作与专门化寻求建立一个单一而有效的部门原则。韦伯则致力于对科层制结构特征的简要描述,以期能提高组织的效率。比较而言,泰勒主要是从微观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个体参与者的工作和决定予以考察,把结构特征作为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而法约尔和韦伯则更多地是从结构角度出发,他们力图把组织形式的特征概念化并予以分析。

总之,该理论采纳了封闭系统战略:组织中的所有成分都是为特定目的而存在的,且都会对组织整体起到积极的甚至是最佳的作用;所有资源都是恰当有用的,且这些资源的配置都满足于组织计划;组织的所有行动都是合理的,组织的结果也是可预测的。由于理性系统强调的是结构特征而不是参与者的特征,因此,理性系统视野的价值观是“没有人的组织”。

二、自然的新古典组织理论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其参与者寻求多种相同或者不同的利益。但是,它也认识到组织远不只是达成既定目标的工具,从其本质上说,组织是力图在特定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来的社会团体,因此,不应把组织看做主要是达成特定目标的手段,而应把它本身看成是目的。它强调个体参与者从来都不只是被雇佣的劳动力,他们投入的是他们的智慧和情感:他们加入组织时带着个人的观念、抱负和计划,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兴趣和能力。通过相互作用,所有这些因素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结构,Roethlisberger和Dickson(1939)称之为“感情的逻辑”。与些同时,该理论遵循了功能分析,系统如果要生存,就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而且所有研究都试图发现满足这些需求的机制。为此,该理论强调行为的结构,关注做了什么,责任和动机就成了更为突出的变量,这为理解组织行动提供了比正式结构更丰富和精确的指导。它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巴纳德的协作体系和Likert的结构分析。人际关系理论主要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产生行为的原因,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而巴纳德的社会协作体系把组织作为有目标的沟通合作体系,将所有参与者整合到一起以使组织目的被成员接受的非物质性的、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的以及道德的行为基础。Likert通过对领导类型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第四系统组织。

总之,该理论认为参与者只有部分行为是与组织有关的,而只有这些与任务相关的行为才能作为问题来讨论;自然新古典组织理论则将与组织相关的行为界定扩展到个体活动和态度的方面。如果说理性古典组织理论采用的是结构机械模型,那么,自然新古典组织理论采用的就是有机模型。理性组织是设计出来的,而自然组织是演进出来的;前者是有意识地设计,后者顺其自然地发展;理性组织以精打细算为特征,而自然组织则以发自自然为特征。因此,自然系统视野的价值观是“没有组织的人”。

三、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作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它强调个体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松散性。个体要素被看成是半自主行为的主体,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个体和子群体之间的联合时而形成,时而解体,协作与控制变成了主要问题。同时,系统边界也似乎是无形的,行动者的任务和针对组织或环境的行动也似乎是武断的,并依据系统运作而变化。开放系统并不只是使组织结构特征的一致性变得松散,而是将其注意力从结构转向了过程,强调的都是组织行动而不是组织,过程不仅被看成是组织的内部运作,而且是作为系统的组织自身运作。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西蒙的决策行为理论以及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决策行为理论考察组织的结构特征对个体决策者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满意原则的“管理人”。该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且与环境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系统理论关注系统中的战略性部分及其相互依赖性,系统中把各部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协调的主要过程及其所追求的目标。而权变理论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关系模式即各变量的形态。权变观点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

总之,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动态系统,组织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中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与其周围及渗透到组织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交互纽带,环境被看成是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终极资源,并成为系统延续的关键。作为组织与其环境相互依赖关系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要服务于人,建立和维护内部的运行机制,组织还必须建立基于价值的社会共同目标以服务于社会,维持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开放系统视野的价值观是“没有社会的组织”。

四、生态系统的当代组织理论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致力于研究人类行为、组织结构与其环境互动性的社会体系,主张行为个体、组织只有在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生存、定义、描述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当代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关系的、生成的、演进的实体或一个视野中的实体,即现代社会的运行是在“组织实体”之间进行的,而不是在“生产者”之间进行的。现代社会是由各类组织机构组成的,组织机构是由全体成员共同构成的,而不是由各种生产资源要素构成的,组织就是社会中的一个社区,所谓“组织是社会的一个器官”。生态系统当代组织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尼尔森和温特的演化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理论。演化理论主要是从组织内部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以及个体与组织的交互学习过程来解释组织异质性、持续竞争优势和多样化等问题。演化理论集中关注组织惯例、惯例的变体、环境选择以及成功惯例的累积性保留并认为惯例是有规律的、可预测的企业行为模式。而汉南和弗里曼的组织生态学致力于探讨组织种群的创造、成长及消亡的过程及其与环境转变的关系,该理论重点解释为什么会存在多种类型的组织,同时探讨了相同组织内的不同组织形式如何在长期的竞争环境压力下作出反应。

总之,该理论认为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组织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系统。组织不能只关心利润,不能把经济绩效理解为利润,利润是组织也不能把组织目的定义为利润最大化,把组织的性质或概念,理解为“生产者”或“经营者”,而应该理解为社会经济和人文活动的组织者,理解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者,使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格生态得到和谐发展以期人类本性得以真正体现。因此,生态系统视野的价值观是“社会的组织”。

五、述评及其启示

理性古典组织理论和自然新古典组织理论的错误在于坚持了对组织认识的这种两分法。从理性的古典组织理论来看,由于过于关注组织的规范结构,理性系统的分析家实际上忽略了组织的行为结构。在坚持劳动分工是组织基础的同时,理性的古典组织理论却从个人的经验和有限的观察出发,旨在寻找组织设计的先验假设。此外,理性系统中的理性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在组织的最上层,指导整个决策制定的价值前提是处于体系之外的。自然的新古典组织理论放弃了理性的主张而代之于感情的逻辑,但是,在对非正式组织理论的重点研究中,自然的新古典组织理论却放弃了对非常重要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的认识。借用权变理念的术语来说,自然的新古典组织理论只是极端地关注了有机型的组织。

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由于坚持了开放系统的这一正确主张,从而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学组织理论的形成。但是,开放系统既没有按照统一的研究纲领来进行,也没有据以运作的分析单位及其关键维度。正是这些缺陷,使得开放系统的现代组织理论根本无法提出对组织结构和行为的统一观点,而始终处于组织研究两分法的艰难境地。此外,西蒙的决策理论虽然始终致力于微观分析,但是,作为分析单位的决策前提却从未被人予以操作化,以便使之得到广泛而一般的应用。由于关注了决策前提,西蒙主义对组织结构的研究是薄弱的。而系统理论把组织的目标和价值分系统作为组织系统的子系统加以研究并认为组织的很多价值观来源于较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该系统从外界社会文化环境中取得信息并确定组织的价值观,以便组织履行社会大系统所确定的目标和职能。但是,组织系统理论没有更为深入剖析组织的价值观也没有予以操作化。

生态系统的当代组织理论使用变异—选择—保留的基本环境机制作为解释工具。但是,演化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理论过多地与生态学系统进行类比,导致它没有涉及人的决策和动机,致使价值观问题也被忽略了,而且整个过程都被视作不可避免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围绕着组织管理系统的价值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使得组织管理面临基点不稳的问题,即组织的价值观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面对这些事实,当代组织理论研究者们深思的是一个具有“二律背反”意味的问题:强调个人的自主性与强调组织的制约性一般是互斥的,但为什么成功的企业组织能有一种综合协调的机制扬个人自主性、个人的发展之长而避其短,使企业组织趋向良性运转呢?当代组织理论研究者们的回答是:建立一种以幸福为中心的价值观系统,而这种具有终极性的价值观系统正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它的存在对个人行动和组织的行为产生的韧性约束,推动了组织成功地迈向卓越,使人的本性得以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价值体现范文篇9

一、成都开发古镇旅游策划——以天府古镇旅游联盟为例

(一)策划的概述。成都的古镇资源较为丰富,对成都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成都市中的古镇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场所,有助于使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们感受成都的文化风采。2011年,成都市成立了旅游局、成都文化旅游集团等监督管理部门,为成都市的各种旅游项目进行服务,并为促进成都市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规划。长时间以来,成都的古镇旅游都较为分散,政府并未进行统一的规范与管理。对成都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有利于对成都古建筑的保护与维护,促进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还能打造成都市古镇旅游品牌,使古镇旅游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2015年10月,重庆市古镇设立“天府古镇旅游联盟”,目的是将古镇的各处旅游景点抱团,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的发展与建设。在古镇旅游建设过程中,成都市投资上亿元对古镇的基础设计、建筑建设与道路布局及产业特色加以建设,其中,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艺库”等较为新颖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中外游客的注意。这些项目展示了古镇的特色,体现出古镇文化、饮食与建筑具有的特色,从而带动了古镇其他设施的发展与建设。(二)策划中的亮点。第一,对成都市的各个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对全民文化进行构建与提升。成都市的政府邀请了相关旅游学学者共同研制旅游策划,让各个散落的乡镇联合为一个整体,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推广与介绍。第二,发挥自身具有的特色,将不同的标准统一化,使用统一的管理措施与营销方案,从而促进当前古镇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每个古镇的环境、自然都不相同,在整体建设过程中各自发挥闪光点,使古镇形成核心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古镇的发展。第三,对古镇特有的文化进行挖掘与探究,使消费者接受多样化转化的古镇文化形态。对古镇中的文化发展思路进行确定,使其与历史、环境、国家建设及城市发展相互结合,从而给消费者多样且全面深入的游览体验。(三)策划中体现的价值。1.策划的核心作用。策划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对古镇加以定位。古镇的旅游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前期古镇的策划具有核心作用。因此,要对策划加以明确的定位,策划主要是针对项目开发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或设计方案。例如,对于古镇的旅游不够集中的问题,需要将古镇的松散变为聚合,以古镇为核心,对古镇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根据每个古镇的特点单独定位,设立框架,并根据框架开展相关策划内容。在旅游行业的策划中,策划不在于复杂多变,而是要把握方向,使策划的实施工作有方向与发展前景。在策划过程中,不能当作形式,要将策划真正落到实处。2.策划需要因地制宜。策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能以一个概括为整体,要综合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变化。旅游行业在开发过程中,策划不仅要全面、系统,同时也要考虑策划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古镇策划案中,对古镇的资源加以开发,将古镇不同的旅游特色加以展示,基于客户丰富的情感体验,加快古镇的发展与建设。在策划过程中要结合策划对象的特性,对其长处进行利用,提升资源的使用率,增加古镇的经济效益,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受到消费者的喜欢。3.策划要基于全局。策划的实施者要掌控全局,实施的过程主要是按照策划案进行指示,策划者如同指导者,要提出相应的基本策略,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落实。策划包括管理、公关、广告等多个方面,要对各个项目进行统筹与规划,这是策划者必须具有的能力,对策划具有推动作用。一份好的策划是全局发展的保障。

二、国外策划——以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为例

(一)策划的概述。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风景优美,是人们旅游与度假的好地方,深受人们的喜欢。在这个地区,有世界的遗产热带雨林,有海水、沙滩等热带风景气息,吸引较多的游客在此处休闲与度假。在昆士兰地区,人们可以去了解复杂的大堡礁生态系统,对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与改善。昆士兰州旅游局在2009年提出岛屿看护员的招聘活动,并推出相应的广告及文案,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能够让人们在度假的同时赚钱。这种模式吸引各地人们大量网络浏览,甚至导致网络的瘫痪。岛屿的看护人员可以拥有一套别墅,具有齐全的设备,还可以有一辆球车,能够便于人员在岛上进行巡视;看护人员每周只有三天的工作时间,主要工作内容是将图片与文字进行编辑,利于媒体的采访。同时,看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喂养海洋生物、观看美景与潜水等。然而,这项工作对看护人员的筛选极为严格,报名的人数有30000多人最后只选出一名。(二)策划的亮点。第一,体验式报告宣传。这种体验式报告的宣传是对旅游资源最好的宣传,旅游体验项目主要通过对自然风光加以体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与休闲。对游客来讲,自然风光通过吸引游客参观,使游客感觉震撼与喜爱。人们网络叙述的旅游经验不仅能够为新的客源介绍旅游地区的详情,还可消除人们的顾虑,解答人们的疑问,同时也能够使游客具有前来观赏的欲望,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这也是策划的核心。第二,网络为营销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与传播,可面向全世界的网络用户,对网络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从工作开始到结束,都能够以视频、图片及文字等方式对内容加以传播,向世界传达地区自然资源。网络宣传营销是一项较为特别的活动,各个国家的报纸用户、媒体都进行了报到,这对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最好的宣传。第三,转化旅游概念。对旅游的概念加以转化,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2009年是全球经济较差的一年,昆士兰州通过推出这个待遇较好、工作愉悦轻松的招聘消息,将人们想要去招聘的兴趣转化为去旅游的兴趣,从而通过自然风景换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三)策划体现的价值。第一,灵感在策划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想要对旅游景观加以宣传,首先要注意形式,明确开展的活动内容及策划的中心。在策划过程中,策划者的“点”相互组合变为“面”,将策划者不同的想法加以组合,对策划加以改良或者创新,这是策划的一种便捷方式。昆士兰州的策划主要是使用头脑风暴的模式,这一灵感主要来源于对数据的统计,即游客的体验能够对后来的游客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使得更多的游客通过网络对资料进行查询。第二,策划中人们的兴奋点是活动成功的动力。只有掌握人们的心理活动,策划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热点,才能凸显活动的主要效果。第三,策划的可持续发展。从策划的前期到收尾工作,可设置为可循环的运行体系。从例子中的营销策划可以看出,前期对消息的到后期对消息的处理,都具有一定的耐心与信息,无论是落选人员还是投票的人,都能够收到定期的问候与相应的明信片纪念品。这种策划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能够为旅游产业扩大影响,提升知名程度。

三、结语

价值体现范文篇10

学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这对干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校档案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下面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档案与管理工作淡淡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意识,建立机构

档案工作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持久地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结合实际,领导带头学,做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带头人,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能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地维护学校档案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学校各科(处)室都设有兼职档案员,建立综合档案室,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各科(处)室做到职责明确,使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制定,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档案工作,认真研究落实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任务,使学校档案工作保质保量限期完成。

三、强化业务,提高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要求档案员,真正做到“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理念。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建设,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选拔年纪轻、懂电脑且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学校专职档案管理员,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因此,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四、稳定干部队伍,改善工作条件

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专职档案干部属专业人员,与教学、科研、图书管理人员同等对待,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或任命)工作。档案干部中的骨干,一般不要轻易调动。档案部门的经费,应列入学校预算,统筹解决。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对与本部门关系密切的归档材料、设备,从学校经费中给予支持。要为档案部门添置必要的设备,以便于开展工作。档案馆(室)的库房建设,应列入学校基本建设规划,逐步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五、注重收集,加强管理

学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搞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直接反映本单位工作实绩的有力证明。学校文件材料收集能否齐全完整,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要求,抓好上级单位发给本校的文件材料的传阅和归档,定期对文件材料进行清理检查,确保材料齐全,另一方面,强化文书管理,抓好学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使“帐外”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有请示没有批复或有批复没有请示等有联系的文件材料,档案人员应及时查询,保证这类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利用复印的机会收集。档案人员在复印文件材料时,对有价值,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当即留下原件,以备日后归档。

六、提供服务,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