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0:26:48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范文篇1

关键词:风险社会;刑法;价值观念;立法实践

一、前言

目前,在风险社会的条件下,加大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不安全感。重大责任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等事件折磨着大众的神经。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危险,国家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承担风险管理的职责。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其发挥自身保障人类安全的职能作用。因此,刑法是保障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重要保证[1-2]。在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观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刑法的立法在价值观念上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刑法价值观念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社会的特点分析

对于风险社会来说已经不局限在社会学及哲学的领域,风险社会触动了社会制度构建的基本模式。与此同时,对应的引发了法律制度的变动。风险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不同于危险。风险社会预示着人类已经创造了一种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类依据自身的决定所为各种活动的后果具备着可预见性。基于这种特点,人类可以控制原来不可控制的事情[3]。依据风险创制出对应的制度。风险对于社会来说既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也是一种威胁。其次,风险社会不仅局限在现代科技造成的地区性以致全球性的生态及环境问题。与此同时,还涵盖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生活形式发生改变。再次,在现代社会中,风险与前现代社会相比严重的多。他们通常具有反事实的性质,实际的发生性较小[4]。对于文化意义的理解风险社会事实上并没有增多或加剧。只是被意识及观察到的社会风险增多。风险社会具有高度发展、广泛关联及复杂系统的特征。风险社会作为现代社会显现出来重要背景向刑法秩序维护的技能与自由保障技能冲突。风险社会相关联的刑法基本理论所立论的基本立场[5]。风险社会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三、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观念

风险社会下,新型及传统犯罪均蕴含着“风险”的新面目。同时挑战着传统的刑法世界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犯罪行为层出不穷,消解了传统行为概念的物理属性。传统的刑法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因为风险社会的因果关系复杂性及难预测性,以注意义务为基础的过失责任理论已经不受用。仅仅在客观上造成现实的法益损害的行为进行事后处罚的刑法受到挑战。应对“风险”的新安全刑法概念被重新提倡[6]。安全刑法要求面对风险社会中的各种威胁共同体生活安全的风险问题,新的刑法价值观念需在这种风险中具备在之前就做出合理反应的作用。在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观及立法的实施应由罪责刑法向安全刑法的方向转变。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传统的罪责刑法不能满足风险社会下对安全保障现实的需求。风险社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危险犯及预备犯等不断的增加,现代刑法对风险社会已经做出应有的反应[7]。为了应对风险社会,现代的刑法理念需充分考虑社会风险及公共的安全性,在刑法的立法实践中应融入风险的要素,以更好的应对风险社会的危害。

四、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价值观定位及刑法立法的责任原则

1.刑法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从深层次上考虑,刑法责任理论自身很难解决风险社会下的现实问题。对于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在立法的事实过程中应用什么样的责任原则。这取决于刑事责任的法网到底有多大,这就决定了刑法在立法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在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观念到底是什么,其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刑法的理论经历了不同的派别。其本质都是刑法在社会形式大变动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与此同时提出适合相应时代特色要求的刑法。不同社会时代的刑法价值观念均带有时代的局限及烙印。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施也应该的适应当代的社会需要。伴随着工业化及全球化大潮步入风险社会,同时也兼顾这依法治国的特定国情需要[8]。风险社会需要一个防卫社会风险的安全刑法,在立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罚则刑法。2.刑法的立法过程中责任主义的修正。对于刑法立法实施,安全刑法是适应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的时代要求必然选择。安全刑法应在责任主义的原则之外赋予风险责任及社会连带责任。责任原则是针对特定较为大风险下的特定原则。坚守客观主义的罚责刑法侧重在法益侵害,即责任的范围限制与主观上,行为人可以预见到法益的侵害。在客观上,现实造成法益侵害,但不排斥刑法的处罚。对于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观念及其立法的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立法的破例现象出现。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安全刑法关注的重点在于行为人造成的风险。且通过对这种风险的刑法禁止来降低及避免这种风险的实现。保障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安全。安全刑法的立法实施,对于责任原则并不必然偏离客观主义立场,也不是责任主义的对立,是对其一种有效的修正。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太高通常是我们不能承受的。在客观上,刑法的立法在原则上应该达到刑事责任的标准。在责任分配转变为风险的分配的社会连带责任。

五、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施

新时代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立法工作的实施,主要是在结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下,对刑法进行扩张或收缩措施,提高刑法的高效性。重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风险管理及预防[9]。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进行正确的刑法立法可以有效的提升风险社会的安全性。1.风险社会下做好刑法早期处罚的预防工作。早期处罚预防是在犯罪主体为进行活动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刑法的震慑力。在早期的处罚预防中,重点增强危险犯的规定。对潜在的危险及存在的危害进行细节定义,强化处罚力度,提升周全的安全保护性。对于罪罚处罚,强化未遂行为的处罚决定[10]。对方被及未遂等行为提升关注度,预防出现更多的犯罪举动。对于风险社会中,大多数安全危险不局限在实物的危害。还在于虚拟交易过程中,诸如网络中涉及的金融交易及转账等情况。在这些方面安全危险表现在虚拟层面,大多行为人通常因为未进行限定,进而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对于这些情况,在刑法的立法过程中进行刑法立法中进行明细化限定。对于虚拟交易,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刑法处罚措施进行罪化处理。有效合理的对一些存在的潜在行为进行限定,提高整体的安全性。2.风险社会下做好刑法立法的转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实施立法的过程中应该从惩罚向预防与惩罚并用的方向转变。为了有效提升风险社会下的安全问题,针对不法分子对社会社会造成大的危害问题。需对刑法立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目前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不法分子均是曾经犯过罪的重犯人员。大岁数出现了犯罪的反复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刑法在立法的过程中需强化对犯罪的预防及惩罚力度[11]。减少犯罪对于国家造成更大危害,提升社会的安全性。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进行刑法制定的过程中,对犯罪分子进行字数的限制。对于超过三次以上的犯罪行为进行更为严重的判罚,达到惩罚的效果。强化刑法的震慑力,切实的提升立法的可行性。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价值观念及立法实施的目的在于对不法分子进行高效的处理。对暴力犯罪行为进行严格的制裁。与此同时,在刑法立法的过程中对暴力分子进行年龄合理的限定。现代社会犯罪年轻化的趋势不断增多。很多犯罪行为来源于青少年,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青少年后续的发展,刑法立法通常对年龄限制较为宽松。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在刑法立法的过程中降低年龄限制,提升刑法的立法效果。3.风险社会下刑法立法实施的注意事项。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价值观念及立法的实施过程中,需做好刑法价值观念的转变,重视立法的合理性。尤其针对传统刑法价值观念的影响,因为刑法的时效性,致使大多问题不能有效的处理。特别对于风险社会下问题,需要做好刑法立法的合理性工作。不能忽视立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危险人们财产及生命安全,更需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价值观念及立法实施需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立法。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处理风险社会下存在的各类问题。风险社会背景下,做好刑法立法工作,大恨大程度上提升安全性。在提升安全性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自由的侵犯。在进行安全保护时,需做好自由问题,应用合理的措施。对于造成侵害人身自由及干涉自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处理。在进行刑法立法的过程中,需遵守刑事归责的基本原则。

六、结论

价值观念范文篇2

电视广告的力量不仅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推销产品和劳务,而且,体现在它能成功地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并促进人类进步。

日本电通公司为国际牌脚踏车推出的“兄弟篇”广告,很鼓舞小朋友,也令父母倍受感召。画面是两个小家伙在野外学骑车,摔倒了再爬起来,伴随着童谣般的歌词,像小溪一样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亮晶晶的脚踏车/还不能载着我的小弟弟/不可以哭呀/不可以放弃/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是男孩的话/跌倒了便该自己爬起来再一次再一次/纵使擦破皮受了伤/亮晶晶的脚踏车/也一定会载动我的小弟弟。旁白是:“请送给小战士们国际牌脚踏车”。仿佛是给上前线的战士装备武器,加油鼓劲,很鼓舞士气。

在多数人都拥有过“脚踏车的童年”,从第一次会骑,到骑着上街、骑到郊外,人生自此渐渐扩展,以后小孩变成父母,同样给自己的孩子买脚踏车,定会想起顽强的童年。广告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受众的社会心理有着强有力的影响。

TBWA李岱艾广告公司为“圆梦”慈善中心创作的《山姆篇》广告,获’98戛纳奖。以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形式,倡导自信的生活理念。山姆患了白血病,“圆梦”中心的工作就是帮助患有绝症的孩子战胜病魔,面对现实。像山姆这样的孩子需要鼓励和朋友。山姆化疗后头发全部脱落,当他重返学校时,显得很羞怯、胆小、不自信,一进教室令他意外与感动的是,所有的同学都站起来并把帽子脱掉——原来他们都剃成了光头。山姆为同学们的爱心所激励,增添了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观众也从这一充满爱心、充满自信的故事中受到感染。

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的公益广告“榜上无名,脚下有路”,针对高考落榜生的心态,籍由李时珍不因考场失意而自暴自弃,而是潜心钻研中医中药,著书立说,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伟大科学家这一历史事实,揭示人生道路的真谛。广告没有停留在劝慰落榜生不要气馁的思想层面,而是站在一个新的思想高度,从新的角度切入,启迪落榜生登高望远,考试失利不等于人生失败,引导他们迈向正确的人生之路。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多少“榜上无名”者,获得鼓舞和勇气,告别自卑和彷徨,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重塑自我。

经验证明,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增进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

肩负着承载文化、促进大众福利、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关心的公益广告,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酒后驾车、滥用药物、爱滋病、举止粗暴等),同时可以敦促受众自觉自发地以实际行动,配合政府机构、慈善或公共服务组织发起的——解决一般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改善民众生存状态等——社会公益活动,而且可以激励人们不怕失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为配合第四届残疾人运动而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观呼生命辉煌”,留给观众的是一种更深刻意义的人生价值启示。

这支广告片围绕“歌颂残疾人运动员伟大的拚搏和创造精神”这一主题,选择壮丽的红色基调、残疾运动员拚搏的形象以及飞翔的鸽子、纯真的女孩等视觉语言,表示出残疾人和健康人一样通过顽强的拚搏与创造为国争光,也同时展现着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展现出残疾人自信、勇敢、顽强,生理的障碍并没有割断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他们在一次次的拚搏中,实现着与社会的交流。谱写了生命壮丽之歌,生命耀眼之火。

多年来社会把残疾人当作纯病人看待,各种宣传也滞留在“献爱心”的浅层面上,人为地在残疾人和社会之间隔了一块屏障,使宣传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陷入表面化、程式化、概念化、残疾化的框子里,而忽视了社会与残疾人中最闪光、最具时代特征的东西。

据说,是一位下肢残疾的女运动员的肺腑之言,改变了这支广告创意之初的“献爱心”主题。她说“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当正常人一样看,不要老是同情,老是怜悯,这让我们很难受,仿佛我们残疾了,便只有接受别人的可怜、别人的爱心的份儿,对社会没什么用了。不是的,我们也能拚搏,我们也能创造。真的。”

正是由于创意者真实地、真切地感受了当事人的情感和思想,才意识到电视广告片所要表现的就是:生命“是一种坚韧的永远向上的拚搏和创造”。①所以,它留给了观众深刻的思索:社会不仅要给残疾人以更多的理解和爱,社会也应从残疾人的拚搏和创造中汲取积极的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财富正是构筑人类生命价值最根本之所在。

二、对人们社会规范意识的影响

社会规范意识,意思是说,人们对各种社会规范——如经济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艺术规范、日常生活规范、娱乐休息规范、生产劳动技术规范等等——形成一定的信念和深层选择。②人们的社会规范意识,是最直接、最具体、最表层意义上的价值观念。现在通常所讲的价值观念,往往就是指这个层面上的信念。

电视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总体的一部分,不用说它总会或多或少、或明显或潜在地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规范意识、精神状态、行为准则等。当人们接受广告的同时,也接受了它所传递和倡导的规范意识和行为准则。如“海尔”的广告词对公众承诺:“真诚到永远”,体现在行动上如农民消费者反映洗衣机下水管经常堵塞(因为他们不仅用洗衣机洗衣服,还用来洗地瓜、洗青菜),真诚的“海尔”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加大下水管直径,以适应农民消费者的特殊需要。言行一致的“真诚到永远”,提倡的正是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经营和与公众真诚相待的行为准则。同样,“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倡导的是振兴民族工业、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为国家强盛尽力的抱负和责任感。诺基亚“我们的移动电话力求完善,科技以人为本”传达的是一种不懈追求和重视人才的经营思想。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新加坡百帝广告(中国)有限公司为世界电讯业巨头爱立信制作的企业形象广告:“沟通就是理解”、“沟通就是关怀”、“沟通就是爱”,它既象微型电影纪录片,又象公益广告,给人以一种清新、独特的感觉。这组广告通过纪录一系列发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的故事,通过抓取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戏曲性片断,表现了人所特有的生存状态和情,十分富有人情味,表达了诸如家庭、工作、健康、爱情、代沟、价值观等最基本的社会性主。使观众领略到,电讯沟通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的确使人们更有人情味;沟通交流并不只是打电话、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息传递、谈论聆听,而且是分担、友谊、关怀、尊敬、忠诚、信赖、理解,更是探讨、挖掘、思考,是人类真正的需要。

尤其在今天这个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代,人们因社会发展太快,很容易丢弃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如生活节奏的加快、简单而高效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无暇与自己的朋友、父母、妻子、孩子交谈。是人的感情更重要,还是追求物质更重要?

这组广告讲的就是人们如果能够坐下来花时间与自己的亲人、朋友交流、沟通是再好不过了。同时告诉人们,电讯不仅是一种先进技术,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的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的情感比物质更重要。正如百帝广告(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创意总监MIKEFROMOWITZ先生所言:“我想强调的是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这些社会价值观不仅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迫在眉睫的。”“我希望这些广告不仅能感动人们的心,而且能够让人们去思考,去反思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社会价值观。”③的确,对于平日里疏于家庭、怠慢父母、忽视妻子儿女的人们,或许能从广告中得到一剂醒药。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信任、互助,也是人们社会规范中的应有之意。倡导这一精神的电视广告也倍受观众喜爱。荣获台湾等14届《时报》金像奖之金奖的电视系列广告片“化去心中那条线”,表达了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它是台湾生产汔水达70多年历史的黑松公司90年代推出的品牌传播广告。

这组系列广告由四个短篇组成。第一篇:教室里的小男生、小女生在课桌上划了一条分界线,以示“互不侵犯”;第二篇:一高大威猛的男子在酒巴寻找失落的帽子,被一对小恋人误以为是好色之徒,紧张的花容突变;第三篇:一位女士艰难地推着行李车,却误认为前来帮忙的男士怀有不良企图;第四篇:一位开着跑车的女青年被一位开吉普车的男青年紧紧追逐,恐惧之情溢于脸庞,没想到,男青年原来是想告诉她,她的长裙被夹在了车门外。

四支广告,情节各异,但每支却以同样的格式、同样的广告语相互串联,浑然一体。带有“爵士”曲味的歌词也意味深长:“不要用线绑住你自己/留一点温柔的空隙/不要把手握得太紧/感觉就能互相传递/让所有的念头静一静/用你的心/去听别人的心”,广告口号“化去心中那条线——黑松汔水”。

系列广告通过巧妙地赋予黑松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忆和联想。当人们看到小女生、小男生们幼稚而认真地在课桌上划出一条“互不侵犯”的“线”时,

无论青年、壮年还是老年,都会自然想到儿时曾经有过类似的天真幼稚行为,也就不知不觉地感到黑松似乎就是“打开心结”的使者。

连夺多项广告奖的“多帮别人想一想”,是黑松汔水继“划去心中那条线”之后的次年推出的又一系列广告,这个看上去像是说教的广告语,却通过一系列易于引起共呜的小故事,打动不少观众。黑松已不仅仅是一瓶汔水,它还是化解“心结”的润滑剂,是人们的一位知心朋友。正如一位广告人所言“在人际间冷漠、自私的现代社会中,黑松汔水象征沟通的干净透明的形象,希望使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和谐。”④。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当人们为不断呈现的先进和新奇而激动欢呼时,却深感在源源到来的新景象中,“找不到自我肯定的内在基础,感到自我深刻的失落,成为情感枯竭和情感匮乏的无根基的精神漂泊者。”⑤因而,“对情感的怀念,成为当代人的基本情感;回忆、怀旧、乡恋、家恋、童心之恋,成为当代世界无休止的温情表演。”像“化去心中那条线”和“多帮别人想一想”系列广告,无疑唤起当代人的情感企盼以及对真善美的渴求并付诸行动。

三、角色示范左右孩童的发展

电视广告传播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电视广告的角色示范效力对儿童影响尤大,广告中的画面、色彩、声音、动作以及广告演员(广告代言人)的举手投足,都令儿童激动不已。广告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智商水平、阅读理解、学习成绩、家庭伦理、社会活动等影响极大。广告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广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准则,已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并逐步演化成他们美好生活和未来理想的样板。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独生子女社会的儿童更是家人的宠儿。商家早已看好儿童消费这片永远有潜力有魅力的市场,电视广告自然不失时机地向儿童宣传物品或利用儿童推销各种商品,从食品、饮料到玩具、童车、衣物、尿片等日用品,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铺天盖地,轮翻轰炸。

有电视节目的地方就有电视广告,儿童节目更不例外,正如香港传播学家余也鲁所说“儿童广告所进攻的差不多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因为儿童节目通常收视率很高,儿童看电视节目,不能象成人那样运用判断力对内容加以选择,通常是电视上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儿童对广告中的歌词与内容记忆尤强,有的几乎可以唱出全部广告歌曲来。有的儿童对食品、饮料及家用品的名称与商标记得十分清楚,如“果冻布丁喜之郎”、“康师傅牛肉面,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好吃就是不一样”、“我也要喝娃哈哈”、“农夫山泉有点甜”、“不香能叫肉吗”等。“他们记忆的长短与年龄、零用钱及已有的消费态度密切相关。年龄大、零用多而又比较奢侈的儿童,记忆得又牢又久;反之则比较短而易忘。”

电视广告每天在给儿童灌输这个好吃,那个好玩,它不仅唆使儿童“多多益善”地买东西,那怕新鲜一会就抛弃或根本不需要,而且影响儿童长大后的购买行为。多数广告不提价格,只鼓励人们购买,似乎不花多大的代价就可以得到满足,似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能自由自在享受美好人生。如果家境好,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又不能及时地、合理地引导,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形中造成一种生享其成的心理。

电视广告中的代言人与背景道具,都完美无缺,吃的、穿的、住的、行的(乘车)、用的尽显豪华高贵,实非普通人所企及,而儿童又不大懂得有钱的滋润和无钱的苦涩,只懂得照葫芦画瓢般的模仿。所以,电视广告在不知不觉中教给孩子们如此这般的社会生活规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标准和欲望。电视广告中也极少反映诸如贫穷、肮脏、失业、偷盗等社会问题(公益广告除外),广告只教给他们如上所述的、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另一个世界。结果是,广告上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令人神魂颠倒的,而现实世界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有时甚至是苍白的、无奈的。久而久之,养成他们不是对现实生活不信任,就是对社会不满,对家庭不满。

电视广告在这方面给儿童的影响,可导致更深刻的问题:(1)对决定是否购买广告宣传的物品,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趋于紧张,尤其是较穷苦的家庭,“夫妇可能为此而争吵,父子可能为此而失和。”(2)子女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难过、恹心、失望。(3)父母因无力满足子女的要求而内疚,这种内疚能化为对社会的憎恨。(4)“家庭预算的优行程序”会因给子女购买东西而打破,“以至捉襟见肘,预算失调。”⑥

另外,一些消极的电视广告传播,对少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令人担忧。学习文化知识,本是需要下苦功的,可有的广告扬言,只要吃某某“脑白金”、某某“忘不了”就能学习轻松,考试理想。这些广告将知识的获得、考高分等寄托在其“神奇”的产品上,误导缺乏判断力的孩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迷信营养品,而不去刻苦勤奋。这些广告只能助长少年儿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

电视广告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它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是商品完成其价值实现的最后阶段,促使社会生产目的实现,使物质文明更加发达;而且,它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构筑,对人们思想文化的启迪引导,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真善美的弘扬,同其它媒介一样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媒介的社会责任而言电视广告应发挥正面导向作用,所以广告行为必须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找到平衡点。大众传播媒介的驾驭者、使用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文化承载和传播功能,以及媒介开启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电视广告传播的思想文化导向的正效应,应是让受众接受商品信息、消费指南的同时,“求知、益智、励志、染情、赏习悦目”,开阔胸襟,提高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注释

①李汝建、杨庆典《公益广告创作更需深入人心》。《现代广告》1997年第3期,第58页。

②见李顺德《价值新论》第26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12月。

③《爱立信为中国广告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意水准》。《现代广告》1997年第1期,第47、48页。

④⑤卢泰宏、李世丁《大家永远的好朋友》。《国际广告》1998年第11期,第2页。

价值观念范文篇3

一、传统法学正面临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其理论、原则、概念都需要创新。经济法学最大限度地反映时代特征,传统法学走向现代化需要经济法学的引领近代法学的理论基础源于17-18世纪前后资产阶级民法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反对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起过决定性的历史作用。许多原则仍然是目前民商法学的基础和依据。200多年过去了,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突飞猛进,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变化所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能源、环境、经济安全、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疾病、自然灾害等又开始困扰着人类社会。特别是频繁的恐怖主义事件搅乱了霸权主义的美梦,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法律秩序受到空前考验,也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国际社会的和谐和国内发展是当代各个国家面临的新课题。资本主义初期的法学理论远离我们这个时代,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法学者不容置疑的。纽约律师协会纪念成立100周年以“法律死亡了吗?”为题征集论文出版。美国著名学者伯纳德?施瓦茨指出:“20世纪极右的和极左的法学家的思想都断定我们所理解的法已经从这个社会上消失了”。由此看出,以美国为代表西方著名学者,开始探索法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推动了传统法学创新。强调以人为本现代法的精神,人身权优先,人身权保护超越了对财产权的保护,生存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秩序(立法)体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重视法的社会效果,以实际平等代替形式上的平等;财产的拥有者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合同法中的抽象意志自治原则不能支配一切;侵权责任豁免范围缩小,过错、过失原则变得不重要,赔偿原则占据了主导地位,等等。

这些在传统法学框架内的变革仍然无法解决现代社会问题。而传统法学框架之外的公共服务、宏观控制、社会保障、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领域成为最关注的立法目标。现代社会要与200年前相比,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无论是国家意识还是个人的理念都复杂多变。法学需要走进现代化,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法律制度创新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也面临着稳定与社会进步的冲突,也需要变革。这种变革又不可能在传统法学框架内实现,必然会产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这就是经济法学。传统法学没有也不该退出历史舞台,还有着重要历史使命,但是它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局限性已经显露,调整范围、调整原则决定了它代替不了经济法学。经济法学与民法学各自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虽然二者之间有交叉,但是,它们的理论基础和立法原则是不同的。

二、资产阶级的民法原则解决不了现实社会公平与效率问题;体现在财产权利上的公平与正义,传统法学侧重于当事人之间的结果公平,忽视规则公平的研究,经济法学侧重于社会规则公平研究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其初衷就是通过国家宏观控制,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与安全,经济法学具有现代法的特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公平的核心是分配公平,这一论点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将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象征。所有制问题只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古代和中世纪,分配公平是相对身份、等级而言,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相对于非人道的剥削制度而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封建主义制度下的等级制度,实现了人道主义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其核心是机会均等,即所谓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资本主义的机会均等忽略了资本、人、社会环境等基本条件,将个人、社会静止在同一历史时空,删除一切个人和社会的差别,让每个人都处在想象中的同一新起点上,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阶段。

任何所谓的机会均等都摆脱不了“得利者更得利”市场原则。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机会均等实现了财富的高度集中和资本的原始积累。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以后,尤其是当代社会,市场准入、技术壁垒、平均利润和价格等因素更使市场机会向少数市场主体集中。市场经济正是利用这一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在世界范围的企业并购浪潮更加剧了垄断的速度。反垄断法只能规范垄断而不可能消除垄断。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要依附大公司来获取市场份额。所谓的机会均等只不过是一个针对极少数人空洞的市场原则而已。与此相适应,财产性质、财产法律关系、财产所有权保护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正如西方学者指出:法律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早就不再强调财产权了。如果说在上个世纪与本世纪之交,财产还意味着权力,那么到本世纪70年代以后,财产在法律上却意味着责任。”现时社会的财产不单纯是经济属性,而是社会性、伦理性、义务性的集合体。在法律适用上逐渐取代了抽象的财产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得、收入,等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法人的财产权与个人的财产分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产和所得不断在国内和国际流转。财产是取得还是流转,受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制约开始凸显。当人们呼唤国家公权力初次干预的民法进一步完善时,社会已经发展到国家公权力再次干预经济法创制与完善阶段。社会上一切不公平的现象出现,都可以从历史或者现实的法律和政策上找到原因。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真正根源,这就是生产资料被少数私人占有,并提出逐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并向按需分配过渡。这是人类社会最终铲除剥削制度实现真正平等的基础。马克思还指出,消灭私有制只有在消灭私有制所必须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极大提高和物质财富充分涌现才有可能。因此,马克思所说的全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和时期还没有出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还不能照搬马克思公有制条件下的设想,不能退回到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上去。但是,经济法学应该借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管理和分配制度上的有益经验,但也不要轻易抛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现代公平正义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经济法律制度。

三、传统法学最关注的往往是初次分配公平,忽略再分配公平问题,经济法学不但研究初次分配制度,更重视再分配问题研究在分配制度方面,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现代社会中,对大多数人来说收入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自己的市场经营和竞争。分配公平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初次分配公平,不太关注再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分配不公主要是平均主义大锅饭,追求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这显然与规则公平要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机会均等和等量贡献获取等量不相容。既没有体现各尽所能也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现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贡献大小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价格体系不科学,管理不科学。组织内部在分配制度上权力、地位因素还相当严重,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工资超出本行业平均水平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整个社会来看,表现为岗位级差悬殊、行业收入畸形,区域性收入差别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过大等。这一收入差距过大,既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又带来一系列政治与社会问题,根本没有体现奖优罚劣和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比例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收入差距过大。20多年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要集中在初次分配制度方面,在现代社会分配公平则主要体现在再分配公平。因为:

第一,现代社会,国家操纵的社会财富不论在总量上还是比例上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以美国为例,建国初期的几届政府的财政开支和现在的奥巴马政府的开支相比,前者在目前大约只能运转一分钟。发达国家的税收收入一般都占GDP总量的30%以上,加上政府各种各样的非税收入,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一般占GDP总量的35%以上,庞大的政府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指向就是国家财产的流向。

第二,富裕阶层及其富豪财富的主要来源已经不是劳动报酬。目前我国工资薪金水平,除了垄断部门、垄断行业的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无法依靠劳动报酬走向富裕阶层,少数富裕阶层也无法依靠工薪收入成为富豪。

价值观念范文篇4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1]。大学生价值观充分结合了大学生的价值心理、价值标准、价值手段与价值目标,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指导作用[2]。

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现状与成因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为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价值观,本研究选取了S省的四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该省高水平大学2所,位于省会城市的高校2所,非省会城市2所。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填写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427份。(二)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分析。1.爱国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前途。调查发现,有85.24%的同学表示时刻都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并会因为某一事件而激起爱国主义情怀,11.48%的同学表示偶尔会想起,但对于爱国主义概念不清楚,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3.28%的同学则表示很少有能够激起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事件。在“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一问题中,11.48%的同学表示应该在国家利益受损时勇敢地站出来,39.34%的同学认为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34.43%的同学表示要好好学习。2.敬业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敬业在道德的范畴中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负责。在大学生中开展敬业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工作,有利于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念与国家的主旋律契合,有助于其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调查发现,80.33%大学生认为敬业就应尽力读书工作,75.41%的大学生认为要关心社会,59.02%大学生认为要满足家庭需要,21.31%大学生则表示参军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3.诚信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表现。诚信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标准之一。调查发现,59.02%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属于欺骗行为,21.31%的大学生表示不赞成但也不会出面制止,19.68%的大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到、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必修课程作弊应付可以理解。同时,16.4%的大学生经常作弊,18.03%的偶尔会作弊,34.43%的大学生表示心动过但没有行动,45.9%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作弊。4.友善类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指的是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友善相对。现实情况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道德情感相对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实际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更多地会选择个人利益。调查发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39.34%的同学选择保护集体利益,54.10%同学则会视情况而定,6.56%的同学选择保护个人利益。(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的成因分析。1.外部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但就现实来说,社会上对价值观理论的整理与宣传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混乱和水土不服的局面,比如,在对外来文化积极开放的同时未能对其渗透的价值观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在强调个人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及尊重个人权利的同时而忽视了对个人义务、责任等的强调;在外来潮流的应对方面,没有及时地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置于正确的地位予以重视,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新旧、中外等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中难以找寻对其理性价值观的正确定位。此外,网络的发达,使得大学生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而人与人间面对面的沟通严重缺乏,这就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上部分负面事件的冲击,导致其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偏离。2.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长期以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调查显示,96.7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反映出价值观教育在部分高校的培育体系中脱离了实际的土壤,体现出严重的空泛化、形式化、单一化。价值观教育演变成了某种概念上的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老套单调,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将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与大学生的内化过程相分离,束缚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3.大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学是人的自我意识及其价值观念形成并完善的黄金时期。新时代大学生在特殊的成长大背景下,对其扑面的价值观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相关的社会实践,加上其人生经历尚且浅薄,对社会的理解极易停留在表面。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尚未成型,其价值观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社会中多元且多变的价值观念常常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可避免地使其价值观产生分化和异化。

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价值观念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广告传播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而不同特质的文化对群体各成员具有制约性。生活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无不受到该文化系统的制约。文化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思维、情感等心智活动,因此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文化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人们在什么情形下选择什么行为,作出什么反应,都受文化的制约。文化制约和规范的结果是使得群体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文化制约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评判和反应,规定了价值准则,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对,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层次就是价值观念系统或价值体系,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意义和观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维系一种文化长期存在的最稳定的保护层。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中西方人的经验和知觉,规约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哲人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西方以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以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西方人以逻辑理智为思维特征,中国人以玄学直观为思维特征。对此,泰戈尔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东方是精神文明,而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是人道的,而西方是科学的;东方是集体享受,个人工作,而西方是个人享受,集体工作;东方是异中求同,在错综复杂中建立协调,而西方只讲行动,讲速度,不讲和谐、协调和韵律等等。‘”凡此种种,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质的具有规定性的理性指引,它与文化积累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征。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广告传播中有充分的体现,因而它应该成为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对中西方广告的比较研究,来把握差异、理解差异,知己知彼,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图形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

许多人都感觉到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强调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方面,习惯于从更大的整体中考察事物和现象,而西方人强调事物的独立性方面l,习惯于从个别的事物和现象去考察和理解整体。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科学传统中表现为一个倾向于综合,一个倾向于分析。有人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描绘成是一种受到了希腊罗马传统影响的线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logic)思维即“直线式思维”;与此对照,东方思维被描绘成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更为图形式(configural)的和整体的(holistic)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图形式思维”。如果用符号来表示,西方思维是条直线,简单明了,起点和终点明确;而东方思维是个圆,浑然一体,无所谓起点和终点。在西方思维中,始终有一个基础的、不变的、显露的真理。其他事物都在与它的相互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一”去理解“众”)东方思维则没有这么一个真理性的存在一个事物在与其他多种事物的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众”去理解“一”。东方思维的典型标志是中国的太极图,没有方向、没有统一的参照,而是互相参照、周而复始、相互交织。所谓“尤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没有一个固定的起点,也没有一个清晰可拚的终点,“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圆融、模糊、非计量性和非累积性”,而不像线性思维下的西方文化,从一边到另一边要越过一个明确的界限。3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中西方广告中有明显的反映。一般而言,西方广告对事理的反映比较客观,注重实证经验、强调逻辑推理,较少有直露而强烈的对产品的说明或褒扬,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去推理,从而达到介绍产品的日的。比如我们所看到的妇女卫生巾电视广告,中国不同品牌的产品几乎都用相同气质模特进行着实物的功能演示,广告语无一例外地反复运用“有凹槽”、“防侧漏”、“吸水性强”、“干爽舒适”等产品包装的说明语,或者模糊而混沌的感叹:“这几天,再也不用担心了”。相对比较,我们可看一则国外的卫生巾广告:一名女士装扮完毕准备出门参加晚宴,就在转身离开梳妆台的时候,趴在案上的小猫一个跑动把一瓶香水踢翻.瓶中的液体缓缓流至桌上,慌乱间,女士抽出桌边的一小片东西往桌上一贴.液体立即被吸进,当女士想把吸在片状物中的香水重新挤回瓶里时,却连一滴也无法弄出来。望着只剩半瓶的昂贵香水,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走出了门。最后画面上出现一行醒目的英文字:某某牌卫生巾。同样是卫生巾的广告:没有直接的功能性演示和表述,甚至没有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但是通过看似不相关的小猫、香水及踢翻香水的突发性“事件”,再一吸一挤,几乎是用严密的逻辑演绎把广告所要传达的吸收性强、防侧漏等功用点,准确无误地表现了出来。

在平面广告中,西方广告同样注重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理性的成分偏多,整个广告多为一段有所寓意的画面作铺垫,最后给出画龙点睛般的广告语,有的甚至不着一语.全靠逻辑推断与抽象联想得出结论。曾获九七年戛纳广告节平面类金奖的奔驰轿车之“刹车痕篇”,表现轿车外观精美这一非常理性的内容.创意者没有直接表现人们的褒扬与惊叹,而是通过奔驰轿车旁那一道道醒目的急‘,刹车痕,’,将其他驾乘人员的艳羡不已、驻足观望的态度与车的吸引力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奔驰轿车外观设计的非凡魅力。整个广告留给受众很大的想象的空间,甚至如果不去想、不去思考,一时还推断不出在“说什么”。

与这种理性的思考、推理及理智的反应不同,中国广告的思维方式注重形象,注重经验直觉体悟.注重感性认识,带有强烈的直观性。广告大多以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特别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中国网通推出的形象广告:“由我天地宽”。“宽”是一种雄心抱负,是一种思想、胸襟和视野,又是一种非常专业复杂的宽带技术概念。如何既演绎企业理念,又把宽带技术相当深奥的理论讲透,网通在视觉化传达过程中,通过象征、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将理念转化为一个“宽”的生活世界:汽车的座位变得宽大舒适,秋千变得宽大到足以容纳更多孩子的快乐,大桥的桥面、桥墩都变得很宽很宽,一排排汽车畅通无阻川流不息,整个城市似乎都呈现在宽广的世界里。用形象化符号元素(车、桥、秋千、交通的畅通)贴切又具象地表现了抽象意义。

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被认为是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伦理价值观差异的关键所在。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念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很n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这对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深远。在另一方面,被歌颂的美国历史初期的拓荒运动,其问人们所表现出的独立冒险和进取精神.使得自我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伦理价值观.地位更加崇高化。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人生而平等、自由和人权不容侵犯;强调个人是国家、社会的基石和出发点,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和社会.为自己奋斗也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因此个人高于社会。每个人应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由此也引出了其他一些价值观.比如,“为扩大私有财产,常常六亲不认。为了经商。四处流动,家庭观念相对淡薄。在群体观念微弱的社会里、个人主义必然扩张。在这种社会,以个人的活动为中心,突出个人的价值。”巾因此,个人主义又与商业主义紧密相连。在人人逐利、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仅靠人情、义气也是无法维持其正常有序的,由此又引出了西方文化中重法轻情的伦理价值观念。

崇尚个人与自我的伦理价值观几乎成了西方广告的核心主题.无论什么商品什么创意表都有可能最终把主题指向对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崇尚、对个人尊严、价值、幸福的追求。自由造型美发服务(Freestyle)的广告由希腊雅典TBWA广告公司,广告模特气质优雅、高贵,身上不着寸缕,仅用长发起到围巾和衣服的作用。广告文案;“人类生来享受自由、享受尊严与权力的平等”。广告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头发出人意料的造型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丽人生,而自由的享受属于自己的生命,是人人拥有的权力。LANCOME的miracie奇迹香水展现了一个满怀自信的西方新女性,她们标榜着“天地间,你就是奇迹!”在她们的观念中,个人是本位是目的更是核心,社会是满足个人需要的手段,是个人施展个性的舞台。贝克啤酒的广告片是这样的:一群向日葵围着太阳转,惟独一棵向日葵我行我素.偏偏向着贝克啤酒开放。广告语:“喝贝克,听自己的!”广告摆脱了啤酒广告常用的元素;酒杯、酒瓶、啤酒等,脱离啤酒常用的诉求点:味道、价格、色泽等,用了颇有新意的表达方式.赋予贝克啤酒无拘无束的独特个性,告诉消费者,喝贝克啤酒的人也是有个性、有主见、拥有自我选择权利的人。

与此相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是重整体而轻自我,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它涵盖了群体、集体、国家、民族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它强调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有了“大家”才能有“小家”。这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家是国的缩影,国是一个扩大的家的历史是直接相关的。从古至今,这一伦理价值取向引导着中国人重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此外,中华文化还重视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群体关系。‘这种群体意识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人们在长期共向地域生活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帮助,比较容易形成浓厚的群体观念。与此同时,这也是儒家伦理的长期浸染的结果。儒家伦理讲家庭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标准时.强调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应为一体,天下一家,讲群体意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集权主义的基础。同布羊这种观念也是地区和家族集体主义的基础。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国家或者民族,村庄或者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迄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在这个群体之内,应该是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⑤侨家伦理还认为,人不能见利忘义、不能驱义逐利,而应符合牡会道德标准、追求道德的完善、高尚,这又形成了东方文,化重情义轻法理的价值观念。

这一切与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完全相反,而由这种价值观念出发,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也都是能够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鼓励为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要把立足点放在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上,把个人对社会、家庭和他人是否尽责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第一要素。

一些打民族_牌的广告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爱国爱乡的伦理价值观的渲染,首先从道德上唤起最为广泛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问与忠诚。

△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已任—长虹电器

△道不尽的强国梦,述不尽的红旗情—红旗桥车

△买国货精品,度欢乐时光—联想电脑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电器

△托普软件中国“芯”—托普

△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华永远在我心中一中华牙青

△黑头发中国货—奥妮洗发液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

这些广告用不同方式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在一种豪迈与自信中,都把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一中国”连在了一起,既展现了大企业的雄心和为国为民的民族责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虽然在广告中把一个具体的产品(品牌)与一个国家、集体相史犯接有时不免显得空泛以至大而无当,但这些广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爱国爱乡的情慷.多少也还是具有震撼力的,因而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心理共鸣。

三、“竞争”与“和谐”的对峙

所谓文化价值观.其核心概念是“价值”,即不同“价值”在同一文化体系和文化心理中的排序。而这个“价值”的排序归根结底与“利益”有关,即利益的重要程度。而,’利益”又与一支撑该文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直接相关。

西方的社会经济模型可概括为“重商主义”。

美国学者罗伯迹认为在美国1776年7月独立时,美国的“商业文明‘’的基础已经形成,这个所谓的商业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构成就是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和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中国不同,在美国文化中,“权力、声望和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简单地通过继承遗产、贵族血统或者高贵的祖先所能得到的,一个人只有靠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能带来闲暇、地位和权力的财富”。在此情形之下,竞争,成为个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精神特征,个人必须努力工作并在与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本。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并主动把自己放在同他人的对比竞争的位置,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潜力和能量,不怕出格、不怕成为“众矢之的”,追求行动、速度、效率和结果。他们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忠实拥夏,“物竞天择”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精神土壤中。公务员之家

西方广告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竞争精神的迫求、向往和各种各样的诊释。丹麦的Borsen日报的广告文案是"NEWECONG}MY.NEWLAWQFTHEJUNGLE"(新经济,新竞争规则)直接点出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经济形态发生了转变,规则也随之而变,唯一不变的是竞争本身,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规则,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读Borsen日报。广告用一组有悖常理的图画演绎了“弱肉强食”的颠覆版,比如羚羊将猎豹叼在口中,雄狮在羚羊的撕咬下悲惨地哀嚎。整个广告用富有冲击力的广告语、用违反常识的广告图画、绚丽斑斓的色调精确到位地演绎了新经济变化莫测的特点以及在新经济下竞争的残酷性,使人印象深刻。

MAICO助听器的广告画面简单明了:发令枪响后,所有的运动员都飞快地冲出起跑线,拼命往前冲。只有一个运动员还呆在原地做准备起跑状,由于耳聋或耳背,他似乎没有听到发令枪的巨响。广告的直接含义是如果有了MAICO牌的助听设备你就可以听的很清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它的引申含义是,在竟争中,每一步都很重要,特别是不能输在起点上。这是竞争精神在广告中的直接表现。

与西方重商主义相比,中国则是“重农主义”,视农为立国之本。重农轻商,重本轻末,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孟子亦说,“不选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商乏切,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商人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从而形成“土、农、工、商”之说,四行之中商居最末。其形成之根源恰好与西方相反。东亚的古代是以粗放的农耕为业,属于河流灌概文化,长期处于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因此,必然实行重农主义。相对午个人主义和竟争精神而言,重农主义更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强调合作、协调和韵律。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伙“家和万事兴”等等都是对和睦、和谐的推崇与追求。

华文广告中常常会打上中华传统文化中“‘天时、地利、人和”的印记,比如深圳和雅苑的售楼广告直揍以“和”做文章,从“1-和为乐”“以和为福”,“以和为美”,“以和为富”四个方面对“和雅苑”进行诊释,也从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以和为上的观含。

价值观念范文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一滴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散发出七彩晶莹的光芒;一块石,在岁月的冲刷和打磨下将呈现出美玉般的温润。那么,人生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而又极其复杂的时代环境中,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中国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正不断受到冲击的年代,我们应当遵从怎样的价值准则,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呢?正当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为之进行历史反思、积极探索的时刻,2006年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讲到: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总书记及时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把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一把准确直观的道德标尺摆在了我们面前。

价值观念范文篇7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就意味着受教育者的智力的迅速增长和能力的增强,从而促进了个人谋生能力的发展。个人谋生能力需要知识的支撑,这就要求创业教育首先教会人们“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基本的要求。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做事,获取谋生的本领,掌握劳动的技能,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就是要教人学会生存,使人获得必要的谋生手段,教人成‘才’。”蒂蒙斯教授通过《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创业者》等有关创业教育的论著以及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让人们掌握创业的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大家有一颗时刻准备和敢于尝试的心,能在进入社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创业教育与个人发展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完善地发展,是成‘人’的教育。”个体的发展是在学会了生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个体的发展一般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教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此外,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掌握和实践的锻炼,而创业作为一个灵活的实践过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

蒂蒙斯创业教育的开展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不仅使创业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还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学会了如何制定创业计划、商业计划以及如何处理创业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矛盾的冲突,促使创业者从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以及个体职业和身份等方面社会化,使人们能领略到时代的气息,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创业教育与个人享用

与教育的谋生、发展功能相比,“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为了只达到外在的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满足需要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精神上的需求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除了教人怎样谋生、发展之外,更为重要的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个体精神上一种需要,使人们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个体的价值才真正地体现了。

蒂蒙斯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理念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蒂蒙斯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通过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合乎时代的创业平台,这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的方式,即高等教育培养的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人进入社会经济领域之后,成为在现代生产发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科技与管理人员,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间接方式是高等教育影响经济的主要方式;二是直接的方式,由于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愈来愈具有高科技的特征,高等教育通过它的新科学技术转为新兴产业活动直接介入社会的经济过程。

蒂蒙斯创业教育正是通过这两方面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初蒂蒙斯倡导创业教育开始,到90年的“创业热”,创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成功的事实证明,更由统计数据加以证实。在20世纪最后的25年,创业者和创新者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这一革命性的E代人(E--Generation)创造的,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在美国,一代新的创业者如比尔•盖茨(BillGates)等已经被称为美国的新英雄。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二)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创业教育也是如此。没有人才,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蒂蒙斯创业教育在社会本位价值理念上最先考虑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优秀的人力资源,因此,蒂蒙斯创业教育也就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比如,蒂蒙斯在百森商学院开设世界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出版了《创业学》教材,让人才培养有“材”可依,可见蒂蒙斯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蒂蒙斯创业教育的教育价值理念

教育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从而促进知识的增长,丰富教育文化,推进教育发展。蒂蒙斯创业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则在传播创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创业知识,在进行学术探讨过程中,更注重它的实际效用,同时它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教育文化,也促进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业教育与大学文化

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时代的文化背景。文化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大学文化也是如此。大学中一切无不体现着自己的文化风格。上至大学中教师的风格,开设的课程,下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在体现着大学文化。文化的发展是通过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变异与文化创造诸种方式实现的,而它们都离不开一定的创新文化。蒂蒙斯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大学教育的一大影响,同时也是对大学文化的一次革新,为大学文化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文化。

(二)创业教育与教育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经济出现了跨越性发展。同时,人类对自身与周围的环境发展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认识,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发挥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念范文篇8

一、高中阅读教学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的文章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是作者人生经历的体现,也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学生很容易在多元化的精神世界里受到冲击,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的同时,深入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通过文章的阅读理解进行陶冶情操,实现语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有效提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二、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施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对学生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空间,由于引导的方式不正确,没有把阅读理解教育与价值观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第二,还有一些教师,由于长时间从事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还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观念,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价值观念的导向性作用,不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况,导致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并且不能进行很好地运用,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建设,而且固定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价值观念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价值观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培养方法,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念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防止学生因为教师的错误引导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挑选一些引导性较强的文章进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阅读的文章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通过文中的主要思想进行价值观念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进行自身价值观念的树立。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要想使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的理解,必须要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思想上受到学习环境的熏陶,才能在价值观念上产生启发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文章中的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自我价值观念的锻炼和情感的提升。教师通过积极的阅读环境的营造,自身要成为积极阅读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

(三)为价值观念的养成搭建平台

价值观念范文篇9

一、文学创作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关系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从科学的角度全面地阐明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它认为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是客观的反映,客观不依赖主观而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产生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

(一)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是对文学作品的反映,同时也对文学创作产生反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发展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社会组织、分配关系等日趋多元化;政治上,表现为行政公开化、参政议政形式多样化;文化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开放文化与西方文化包容并存;思想观念上,既有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平等意识、创新精神、开放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助人为乐意识),同时也有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如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主义、极端主义、自由主义、山头主义等)。不能否认,我国公民当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正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先进,其中有对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对西方国家先进思想的吸收,也有一些外来的糟粕,但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必须承认,它是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一种永恒价值,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是对当前中国客观发展在思想层次的反映。而文学作品也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因此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是对文学作品的反映。

(二)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学作品的主观能动反映,同时又对文学创作产生反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或妨碍作用文学作品属于客观的物质层面,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方面,主观反映客观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反作用在当今社会也多有体现。如,当前社会价值体系中重视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增长,于是市面上有许多类似于股票投资的书籍热卖;当前国人价值观中的急功近利,使得类似《杜拉拉升职记》《如何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等书籍的流行;当前国人的道德沦陷使得类似张悟本等人大行其道,其所作书籍也被追捧。当前网络的流行也使得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文学形式得以发展,网络文学的勃起,是对传统文化格局的根本性颠覆,怀揣文学梦想的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展现在公众面前。正因为网络文学创作的准入机制取消和门槛低,使得网络文学创作中存在大量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文学作品。还有当前公众的审美疲劳导致类似芙蓉姐姐、凤姐等人物的流行,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也各式各样,等等。由此可见,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学作品的主观能动反映,同时又对文学创作产生反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或妨碍作用。

二、当代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

在当代文学中的体现社会价值观念是对主观意识的一种反映,主观意识又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客观事物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社会思想价值观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个人的所作所为又会受到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作家价值观念对作品的影响。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价值观念方面则呈现出一种多元化。

(一)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内涵文化的多元化包含多层含义,它既指在全球范围内各个民族文化间的兼容并蓄,也指在一个民族国家中传承文化及主流社会价值观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因此,文化的多元化在思维领域体现为价值的多元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具体反映为从单一思维模式到多元思维模式的转变,从绝对论向相对论的转变。多元化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是指作家对自己文学价值观和美学观多样性的体现。但这种界定只是就整个宏观层面上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整体定义。具体到每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来说又会表现出某种相同的特性。

(二)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加剧,文化的多元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传统社会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甚至后现代社会价值并存的局面,即在社会关系结构分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社会价值观念。

1.文学创作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为了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特殊的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影响下的当代文学创作有更深入透彻地了解,有必要对文学创作历史进行回顾。中国灿烂的文学创作史上,两大主流命题“诗以载道”以及“诗缘情而绮靡”指导下的文学创作价值观向来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即追求在文学的现实社会功能和文学本身的美学范畴内达到一种平衡,以寻求“文学”的价值意义。1917年的新文学运动就是对这种文学创作观的一种体现。比如,在文学创作价值观上,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学运动领袖们强调“人的文学”“文学为人生”等核心命题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突出体现文学的现实社会功能。当时推崇的“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的宣言,可以解读为对当时代思想价值观念中强调文学创作重视社会功能的体现。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进程中,对现实功利性创作风格的推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从鲁迅、巴金、茅盾、孙犁、胡适的文学活动,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派的文学创作、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中推崇的文学实践及其文艺创作政策,再到建国以后的十七年文学创作,直到“改革文学”“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兴起,在文学创作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作家强烈的入世意识始露锋芒。这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对当时社会价值思潮的一种反映,对人民思想解放和国家民族的独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以现实功利性特征为重点的文学创作中,20世纪的中国作家们尝试了多种文学载体,如白话文、散文等在新文学的美学品性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作家在创作中加入了白话美文的元素,新月派、创造社等作家所做的文学创作尝试,以及后来的朦胧派诗人在现代新诗创作领域中的尝试和突破,甚至海派文学和20世纪80年代一些先锋作家在文学创作革新方面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归纳为在对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欣赏的基础上的深层次认识。因此,即使当时思想创作流派分为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但作家们在文学价值的认识上却呈现出一种统一的趋势。

2.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从上述的文学创作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文学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文学提出的不同价值标准。如果纯粹地从一两个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中来寻求他们呈现的时代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的,而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也将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经济政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及社会管理方式改变而产生的。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推动下使得社会成员思维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简而言之,当代文学价值多元的根源在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此外,当代文学创作的另一个现象是网络文学的出现和蓬勃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是计算机技术与文学创作的有益结合,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机制和创作范式都是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文学创作的新趋势。

价值观念范文篇10

如何注重养成,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我认为:必须澄清道德教育中涉及的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问题,即从道德教育最初的道德启蒙,到道德困惑、道德选择和道德人格的完善,这些错综复杂的环节中,交织和渗透着的相应的价值启蒙、价值冲突、价值分析和积极合理的价值导向。道德教育的深层系统即是这些价值问题,而要将道德教育抓到实处、落到实处,必须首先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启蒙

道德教育首先是价值启蒙活动,其首要任务是启发受教育者知善知恶,通俗地说即是“知道好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区分善恶美丑,抑恶扬善,如何健康地“立其大者”,这并不是任何个体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甚至必须通过社会的教育灌输和合理引导,尤其是价值观念上的启发和引导。中国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孔融天真幼稚,却能谦恭礼让,表现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就不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需要去做,而是严格地按照家人的启发、诱导的道德要求去选择,这便是道德启蒙和价值启蒙的作用。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的价值启蒙,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由家长、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各相关机构)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者应当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现实;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吸收为自己生活、学习和行为中的一部分。离开这两方面的任何一个,价值启蒙和道德教育都会失败。当然,对少年儿童的价值启蒙,侧重点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从少年儿童的吃、注行、学、玩的活动中努力寻求教育和培养的契机。要善于捕捉、启发和鼓励孩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科目互合作的优点,有意识地指出其不讲礼貌、自由散漫、不善合作的缺点,而事实上,其背后蕴合的价值观念就是平等观念、友善观念、合作观念。

按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中学以上学生就要采取另外一种形式,即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不仅要在理论上讲授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而且要结合现实社会的情况,对他们的集体现念、社会观念进行行之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上海市洋泾中学几年来坚持开展“社区社会服务课”,即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与社区的孤寡老人结对子,长期为老人服务,以达到道德教育和价值启蒙的目的。通过与老人长期相处和交流,使他们对集体、社会和个人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也更为深刻,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意识到尊敬他人、与人为善、帮助人的重要性,也从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意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已经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头脑中。相反,如果在道德教育中把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缺乏联系实际,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因为道德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精神,舍此,则是玄谈,是坐而论道,而空谈本身是违背道德的。

二、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流行的价值观念,教育者必须根据正确的价值标准进行评估和剖析。在当前,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就是我们评判一切价值观念的根本标准。只有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念中,有效地对教育者进行引导,否则,任何简单化的全盆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能有效地澄清糊涂观念,划清理论界限,也收不到相应的效果。

价值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比如社会上有段时间,大款斗富对青少年影响颇大,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大款斗富进行定性分析:这是一种愚蠢的畸形消费,即一方面是对斗富者双方各自经济实力的损害,另一方面,也对双方在人格上和形象上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从量上分析,如果他们能把斗富比阔的财富用于再生产,或投入到社会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正当部门,其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要高许多倍,也易于为社会所接受,即他们得不偿失。

这里就存在一个善与不善、正当与不正当、高尚与低级、慷慨大度与狭隘自私之间的对比,也存在一个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比较权衡问题。比起那些能够节衣缩食,从自己养老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希望工程的老人们来,那些斗富者是极其渺小的,是对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践踏。通过价值分析,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

价值分析还包括手段--目的价值分析和动机--效果价值分析等。

三、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

价值分析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价值冲突。我们这里所理解的价值冲突,主要指在实施道德教育中遇到不同来源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既可存在于人类主体、社会主体(集体主体)上,也可存在于个体身上,这种冲突、对立可以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为削弱。在现实社会中,受教育者接触到的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也有反面的、消极的价值观念,这些真真假假、善善恶恶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容易对受教育者产生不良的影响。

从主体方面来看,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动本身。教育者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所以自己一定要对价值冲突有清醒的认识,并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解决这些冲突,对于一些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的盲点问题,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予以合理恰当的解释、说明和论证,不能一味地回避。对于价值冲突,教育者必须正视冲突的存在,对冲突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努力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界线,使受教育者对这些冲突能采取科学和冷静理智的态度。

从受教育者这方面来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向的现实的不同引导,是使受教育者感到糊涂和困惑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他们内心价值冲突的直接因素。

按照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要求,三者的引导和教育目标,方向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事实上,目前三方面之间的冲突、抵销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花相当时间和人力才能办到。目前,首先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出发,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实际,贴近社会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社会应更多地关心学校,关心学校教育,研究和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冲突,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来消解、缓和和融化,必须采取相对灵活多样的方式,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

四、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导向

解决价值冲突,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这是从道德教育内部出发的基本对策。至于影响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要保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任何时候,保证这一点,就能减少和避免许多价值观念上的混乱和困惑,就能为道德教育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进。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坚持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这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从长远的角度看,要保证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的落实,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是实现和保证这一切的前提,只要舆论宣传媒体能唱响主旋律,大力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批判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领好头,带好路,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思想觉悟就会逐渐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