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特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0:08:35

教学特点

教学特点范文篇1

关键词:中专物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教学设备

一、新时期中专物理教学特点

(一)从学生视角分析。相较于普通高中而言,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稍微欠缺。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单调。知识基础薄弱的中专学生学起枯燥的物理知识来,更觉得非常困难。如果中专物理教师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很容易在物理学习中丧失信心。在学习积极性受挫的情况下,学生逃学、厌学等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从学生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具有抽象、单调、枯燥等特点。(二)从教学侧重点的视角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方便其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中专物理的教学更侧重于该学科的服务性和实践性,其目标在于培养出拥有良好物理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此,站在教学侧重点的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更应该变革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和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三)从课程安排、教学设备的视角分析。物理学科超强的实践性与中专物理教学目的相一致,都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础。因此,在设计中专物理教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通过物理实验等活动予以实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中专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探寻和发现物理知识。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没有意识到物理学科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物理课程安排上缺乏针对性,在物理实验器材的投入上也比较欠缺。这些都是导致中专物理教学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

二、新时期中专物理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于基础薄弱、学科枯燥等原因,中专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兴趣。对于中专物理教师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于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很多中专物理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以往“满堂灌”的物理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不太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改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为快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物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演绎法、类比法等,能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思考和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击破各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也逐渐被击破,由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1]。多媒体教学法、情境代入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被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有声有色、身临其境、思辨式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立体。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尽可能多地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怯懦感,使其在逐步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形成更浓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二)加强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不仅能通过物理实验来理解和学习物理理论知识,也能通过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中专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物理实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做事的方法。因为物理课程内容量大、知识相对单一枯燥,所以教师更应该带着重点去组织教学。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汇总和归纳以后,教师应该找出每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逐步理解和掌握。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攻克难关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益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三)完善物理教学设备。完善的物理教学设备能为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硬性支撑。中专学校更应重视对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例如,多媒体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利器。相较于传统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言,有声有色的动画、视频、声音、图片、文本等内容更容易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的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完备的物理实验设备能确保物理实验的有效进行。中专学校应持续引入最新最全的物理实验设备,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的物理基础、中专物理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以及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中专物理教学的革新方向。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尽可能地通过物理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完善中专学校物理教学设备等。唯有如此,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才更具专业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石丽芝.中职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及以趣促学的实施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教学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课实践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一、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实施这一新设立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

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为他们提供服务;成立爱心助学会,扶贫帮困等。

(2)社会实践方面

比如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国防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道路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当地家业种植和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如指导学生通过对人才交流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现代职业和择(就)业的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语文、数学、常识、生活与劳动等学科知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如《远离噪声污染》的学生课题来说,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我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来衡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是否符合要求,用此来警示人们保护我们的声音环境;他们利用声级计测试数据;他们访问居民,访问有关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最后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设想出5种有效的对策。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关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三,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纺筹规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俱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比如对于确定的主题,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份的引导和评价。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应关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闪光点。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应因人而异。

六、评价模式

1、档案袋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档案袋已从原来的工具演化为评价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其实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行式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汇总,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

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展示知识成果的材料、展示过程成果的材料,展示应用资料的材料、展示自我反思的材料等。以此来展现活动的全程性。

2、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便捷、有效。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实践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句恰倒好处的指点,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它一定是肯定,是点拨,是启发,是鼓励……

3、描述性评价

教学特点范文篇3

数学作为贯穿高中阶段难度主线的学科,教学改革对其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等等。新课程标准从以前的重视学生应试能力逐渐变成目前的重视学生的自我创造和综合发展,可见高中数学在培养国家新型高素质人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如何突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特点

教学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突破陈旧的课程体系,将数学教学推陈出新。

1.对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高中三年中的数学学习,高一处于基础知识积累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阶段,高二处于数学知识应用总结学习方法阶段,高三则侧重于对高一高二所有知识的总复习与大量练习。因此,为达到教学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采取分级教学方式。高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查、测试,反复让学生牢记数学定理、公式等,同时课堂上争取多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高二阶段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比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轮流进行习题讲授,分享自己的数学思想,达到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目的。高三则侧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紧密有序的练习,不断提高巩固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大胆进行想象联想

创新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大胆的想象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那些较难的数学问题与情境,在思路不畅通的情况下,这时便可以考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内涵。在你完全做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大胆的想象、让思维信马由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大重要工具。

3.让求异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

教学特点范文篇4

关键词:科技英语课;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英语在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科技英语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科技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国际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科技英语教学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和研究。

为了满足当前科技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并出版了《科技英语阅读》(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材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007年4月第一版)。笔者现对该教材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如何使用这一教材以及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科技英语阅读》的主要特点

科技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应用于科技专业领域,因此相对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和一般社交英语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常用句型、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而通用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情景中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当学生最初接触科技英语时,由于对科技词汇和语言特点不熟悉,往往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或在科技写作、翻译中出现语言使用不得体、不准确等问题,加之学习内容比较陌生或枯燥,因而对科技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科技英语阅读》首先注重选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课文包括环境、能源、景观美化与家居、计算机、生物技术与农业、遗传工程与医学、宇宙、健康、纳米技术、数字技术等15个科技专题(30篇课文),尽量体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贴近实际生活,反映科学研究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例如在“景观美化与家居”一章中,我们选用了《芝加哥的屋顶绿化》和《一举两得:景观美化与节能》;在“寻找生命”一章中,选用了《天体生物学》和《南极冰层下是否存在生命》;在“数字技术”一章中,选用了《数字摄影技术的未来》和《数字技术与情感智力的提高》等。为了方便教学,每篇课文均配有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词汇表。

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英语阅读》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阅读理解、科技词汇的使用与辨异以及翻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从多个角度给学习者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通过练习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相关语境中观察、学习和掌握科技语言的使用方法。其中,阅读理解练习以问答题和多项选择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词汇练习则通过科技词汇与普通词汇的转换以及英汉词汇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词汇的准确意义和用法。

为了使学生系统、重点、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英语,该教材还在每个单元专门开辟了科技英语学习指南栏目,系统介绍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法、科技英语文体及实例等,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该栏目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按照语用和交际功能分类,逐一进行介绍。其中,包括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综述性),科技专业术语及半科技专业术语的构成与使用,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与专有名称,科技英语中的复数形式与缩略语,科技英语中的定义表达法、描述性表达法、分类表达法、对比表达法、因果关系表达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数学用语、倍数表达法,以及科技英语的主要句型等。例如“科技专业术语”一节,重点介绍前、后缀在科技词汇构词法中的使用;“科技英语中的描述性表达法”一节,包括对形状、材料、颜色、材质表面状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工艺流程等的描述方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一节,集中介绍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于计量的表达法(如体积、速度、温度、重量等)。科技英语学习指南将分布在课文与练习中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从而使学习者对科技英语的特点和应用形成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突出科技英语课的教学特点

相对于通用英语而言,科技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Spe-cifiePurposes,简称ESP)的范畴,其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目的是通过专门的教材和注重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语言技能,以满足当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扩大。此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科技英语教学实践。

在我国,科技英语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开设的。它所起的是桥梁的作用,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这个桥梁由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用英语学习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从事某一专业性工作,因此其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此前的教学更多地偏重于语言本身的学习以及在一般场合下英语能力的培养,而科技英语课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应用语言的思维过程和方式,并通过课堂活动和各种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于其教学目的和重点不同,教学策略也会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教学中应当首先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语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识。因此,科技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清楚、严密、客观,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性强。此外,还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特定的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使它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它又完全遵循“共核英语”(common-coreEnglish)的基本规律。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特点,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能学好科技英语。

在刚刚接触科技英语时,学生往往由于科技英语与通用英语在词汇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错误。例如:许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了新的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ofthecatfamily(猫科动物)。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power在物理学中的意思是“动力”,在化学中是“能”,在光学中是“放大率”,在机械专业是“动力”,在数学中是“乘方”或“幂”。

此外,为了表达准确、客观,在科技英语文献中,阐明科学定理和定律、描述事物发展过程、说明因果关系等要使用正式和规范的语言形式,而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即使能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不恰当地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例如:平时人们会说Wecanimproveitsperformancewhenweusesuper-heatedsteam,在书面语中则应当使用规范的表达方法,如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和被动语态:Animprovementofitsperformancecanbeeffectedbytheuseofsuper-heatedsteam,

科技英语还常常涉及数字、公式、倍数、符号等,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也经常在使用中出现错误和误差,而在科技领域这样的错误和误差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损失。因此,这方面的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本文第一部分对《科技英语阅读》的介绍可以看出,以上教学重点都已包括在该教材中,但科技英语的语言现象和使用方法是教材不可能全部涵盖的,也是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科技英语教学应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认识和掌握科技英语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知识体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和扩展这一体系,继续提高运用科技英语的水平和能力。

三、遵循认知规律,注重探索和发现式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于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活动应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discoverylearning)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为探索和发现式学习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在科技英语教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遇到新的科技术语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或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探索和发现式学习还可以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了专业词汇前、后缀的构词方法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更多的例词,或未包括在教材中的其他构词方法,在课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还可以用于半科技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学用语等章节的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这并非意味着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其中部分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教师的责任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将《科技英语阅读》第9单元TextBVenus(《金星》)作为自主学习材料,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词汇、翻译等练习以外,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寻找更多的有关金星的资料和图片,或研究一颗自己感兴趣的行星,并按课文的形式撰写一篇小论文,在下次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实际上,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除完成课堂内容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如我们在科技英语课上组织的“微型科技讲座”(mini-lectures),每次课由3名学生(人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就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做专题讲座,每人5分钟。在讲座前的准备阶段,要求他们广泛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并要求表达清楚,有条理,有趣味。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演讲时语言要自然、流利,不要“照本宣科”等。每个学生讲完后,教师进行简要的讲评。“微型科技讲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内容丰富多彩,题目广泛,如“天气对人的影响”、“蚊子探密”、“如何建立个人网页”、“做梦与学习”、“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趣谈比目鱼”、“地震”、“火山”、“皮肤及其功能”、“可移动的办公室”等。有些学生还准备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边讲边演示,听众可以自由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这一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专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信息互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才智和创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习动力

科技英语课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味索然,加之科技术语、句型的学习比较枯燥,最终会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进去。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活动多样化可以不断地给予学习者新的刺激,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可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一些与科技有关、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活动,如我们组织的小型“科技知识竞猜”(QuizinScience),将学生分为两三个组(视上课学生人数多少而定),轮流回答问题(也可采用抢答的方式),每答对一个问题给10分,最后评出获胜组。用于竞猜的问题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语言上不宜过难,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得懂,说得出,例如:

(1)Thisisascientificinstrumentwhichisusedtohelppeopleseesomethingveryverysmall.Whatisit?

(2)Thisisakindofaircraft,whichcanflyintotheouterspaceandreturntotheearth,andcanbeusedrepeatedly.WhatdoyoucallitinEnglish?(3)Whatkindofanimalisthelargestonearth?

(4)Awhaleisafish.Trueorfalse?

(5)Whichtravelsfaster…soundorlight?

(6)Theboilingpointofwaterunderthenor-malconditionis100℃.Underwhatconditiondoeswaterboilatalowertemperature?

(7)Thefreezingpointofwateris0℃.Thefreezingpointofseawaterisalso0℃.Trueorfalse?

(8)Normaloxygenhastwoatomsinitsmole-cule.Ifithasthreeatomsinitsmolecule,isitstillcalled"oxygen"?

(9)Whydoflowershavesomanybrightcol-oursandsweetsmell?

(10)Howcanyoutelltheageofatree?

(11)Thereisonlyonekindofmammalonearthwhichcanfly.Whatisit?

(12)Whatkindofbirdisthesmallestintheworld?

(13)Howlongdoesittakeforlighttotravelfromthesuntotheearth?

(14)Whatdoes“www”mean?

(15)Whatarethethreemostimportantele-mentsthatkeepthelivingthingsalive?

此类活动往往只需几分钟,但新颖的形式,有趣的内容,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同时又是一种语言学习和实践,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收集各种与科技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其中包括最新科技动态、科技发明、有趣的自然现象、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趣闻轶事等,补充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技英语的乐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科技英语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特网和多媒体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因特网提供的许多信息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静止的文字变为声音和图像,尤其是那些枯燥、抽象的科技术语、科学原理和概念,可以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以上教学活动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机地融和到教学体系中,使其真正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

教学特点范文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历史文化教学;特点;分析

历史学科是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但历史事件及现象具有久远性和陌生性,给中职学生造成认识上的障碍、理解上的困难,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历史教学联系现实,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主动理解知识。

1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历史教学联系现实的前提

1.1高考改革引发对中职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

素质教育的今天,新高考历史越来越注重考与现实联系的重大历史问题,越来越注重历史的发展与规律。高考模式改革成综合科目能力评价体系,学生要拿到更高分数,就要以能力立意,运用新材料,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悟现实需求。职业教育强调文化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历史文化课教学更应注重与当下现实。当前一些中学校急功近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砍掉所有的文化课程,这种极端实用主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职历史教学的联系现实特点,打破传统的模式,创新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1.2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陈旧的教育模式重识记强灌输,导致学生厌学历史的情绪不断滋长。新课程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强调历史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学习能力。联系现实的教学特点在学科体系上从历史客观真实过程出发,建构新型的中学历史学科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1]课程改革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历史联系现实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更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便构成了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资源,为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3教育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认识方式,以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习者经验同化学习到的新知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需要营造课堂的历史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历史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变无声为有声,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提供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强化感知,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以启迪。

2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历史教学联系现实的实践方式

2.1从历史角度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历史给我们智慧,历史提供的借鉴能激励人们的行动。今天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借鉴历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要注意总结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的经验,思考其得失,争取新的未来。我们已迈入21世纪,新的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历史学科可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应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时代品质。

2.2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联系现实讲授新课

我国中职教育的文化课设置主要还是为专业课服务,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还是渴望学习的青少年,职校是他们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但部分的学生对学业放松,部分学生由于对职业不成熟的规划,整天得过且过,对前途感到渺茫。这些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从业意识,最后导致他们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差,文明礼貌修养较差,综合素质不佳。[2]中职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予以引导。首先,要培养中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培养战胜艰难的品质。没有吃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进行吃苦教育,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吃苦精神的实质,通过实践体验,克服学生追求享受的惰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吃苦奋斗行为自觉性。其次,培养中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祖国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经常考虑为社会做些什么,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2.3利用学生的实践探访,感悟历史

在教学实践中,补充一些历史传说、历史名人,使历史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改变沉闷枯燥的历史教学状况。利用乡土史进行教育,让学生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查找资料写村史,调查访问历史见证人,编写历史人物小传,扩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视野,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历史。

作者:陈秀云 单位: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教学特点范文篇6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其中心思想是教学内容必须有时代性、创新性,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树立创新性、时代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是不分阶段、不分年龄全民参与的活动,要不断更新教材和贯彻新的思想理念,保证上课质量,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参与,发掘培养优秀的体育某项目特长人员,以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体育教学内容最好摒弃教材,整合理论知识生活实践经验等方面来传授教学。强调课堂有效信息的累计、整合与应用,强调过程的个人体验和操作。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按阶段、按资质、按承受能力合理为学生推荐课程,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创新性是大学现代体育教学一大特色,但仍需要我们主动去填白、去发现、去创造、去迎合时代的发展。

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今时代形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和智慧文化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已然根深蒂固。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其次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现如今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受传统文化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形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包括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继承性,传统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还包括技术、语言、文字、自然、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任何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稳定和变革。离开了稳定的变革,可能会产生动乱;离开了变革的稳定,就会保守落后。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人论,求安定的一面,既存在消极的保守落后一面,也存在积极的稳定久安一面,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传统文化,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不断革新观点,摒弃旧习。

3传统文化对大学现代体育教学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民族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断展现出各种新形态,作为民族根基思想历经千年洗礼和沉淀而未被历史淘汰,证明它自有存在的价值和积极因素。而大学现代体育本身就属于一种社会文化,而且严格来说是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新兴文化,那么它的发展肯定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现代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终身教育”为中心,改革开放之后体育教育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为祖国体育事业做充分筹备。现如今的教育思想已全方位改革,抹去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传统文化的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

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此外,教学方法方面现代体育教学注重于实践和操作,教师用凭个人经验进行语言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脱离教材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去,自己发掘兴趣和专长项目,不断尝试体验,对其运动规律达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究的是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把知识运用起来,而非被动接受。现代体育是一种需要坚持不懈不惧艰苦的活动,任何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都需要一批年轻人不断努力自强不息和积累经验。《周易•乾》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鼓励自己自觉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境界。科技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学现代体育教学在借鉴了西方教育模式之后的数10年,不断地自我摸索和实践,经过与传统文化的多次摩擦和整合,逐步演变为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西方文化,亦或是带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在我国受到传统文化极大的挑战和制约,由于科举制、统一观、人学观点的影响,现代体育教育彰显出教学规定性、课程统一性和考核达标性三大基本特性。其教学的规定性在于大学体育教材类为必修课,且需在有效期固定时间内修完,从而使得学生将体育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非心甘情愿参加课程。学校以固定分数线来考验学生的体育成绩及格率,致使现代体育教学产生质的变化。其实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经验性,也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现代体育教学的成长,所谓的思维经验性是指,人脑对经验性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归纳、选择、分析的过程,是把大脑对事物初步形成的大致轮廓,轻易下结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体育教练缺乏科学训练、科学选才的错误训练方式,经验与科学理论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经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起点,没有经验积累也不会有科学结论,然而脱离了科学实践的经验就成了主观臆断,所以两者密不可分。

那么,是否可以在大学现代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制衡点。崇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它可以为现代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和丰富的资源,然而其中存在部分消极因素为体育观念质的转变设置了重重障碍。目前体育观念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影响,还受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若要彻底转变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必须冲破传统文化的消极思想牢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4结语

教学特点范文篇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在表1中,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部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课程关联相互支撑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图1显示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Connection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教学特点范文篇8

一、归纳结课方法

归纳结课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整堂课内容进行概况,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总体印象.归纳结课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认识到课末归纳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课末归纳是对教学内容的再重复,枯燥无趣,听不听无所谓,即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他们也认为是教学中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充分吸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认真复习就可以了.为了发挥出课末总结的重要性,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末归纳形成足够的重视.如何展现归纳法在课末总结的重要性呢?现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例.本章教学重点是了解线段、射线、直线、角、余角、补角、对顶角、平行以及垂直的概念,且可以利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一个RT△ABC中,已知∠B=90°,∠C的补角是140°,求∠A和∠C的度数.在这个题中需要引入的概念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于∠C的补角是140°,所以∠C=180°-140°=40°,在RT△ABC中,∠A=180°-90°-40°=50°.以此类推,通过例题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于重要定理进行总结,在教师提到角的时候,学生脑海中会迅速作出反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对于课末归纳的参与度不高,就无法在脑海中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在课末总结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到课末总结中,引导学生对课末总结形成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课末总结,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脑海中的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对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谈话结课方法

谈话结课法就是教师将课末总结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这种数学结课,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在梳理本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谈话结课时,需要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例.师:根据教材内容“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两个定理,判断“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命题的对错.生:根据定义可以知道,证明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的前缀条件是“同一平面内”,所以命题是错误的.师:为什么要强调“同一个平面内”?生:因为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有可能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师:在同一平面内,除了平行,相交两种情况外,直线还存在什么位置关系?生:两条直线也可能存在重合的位置关系.由此可见,以谈话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层次剖析教学重难点知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层层递进分析时,发现知识点存在的漏洞,再用所学内容弥补漏洞,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三、过渡结课方法

教学特点范文篇9

提要:实况汉语教学努力营造并充分利用汉语的习得环境,坚持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坚持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在汉语教学的同时,坚持国情文化的教学,在视听说三者的关系上相当灵活,在开设实况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适时、适量,实况汉语教学只适合于解码类的课型。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含/汉语实况听力0、/汉语实况与话题0等课型)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相应教材的不断问世,有关论文的相继发表,使得其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中的许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实况汉语教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实况汉语教学与营造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过程有某些共同规律,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实况汉语教学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诸多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避免了直接法过于偏激,过于简单的弊病。

非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师生往往有着共同的媒介语,便于讲解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培养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较差。

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学生每天必须说目的语,培养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特别是听说能力。两种不同环境的学习虽然各有利弊,但目的语环境学习的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目的语环境学习目的语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有的人到了中国后不会利用语言环境,每天除了上课外就是在宿舍里看书,这与他们在国内学习汉语没有什么两样。还有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似乎知道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课堂教学与书本上的学习,于是整天在社会上活动,和中国人闲聊,学了一些社会上的方言土语,但整体上汉语水平很低。这两种人的学习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多多。从教学本身找原因,就会发现我们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脱离语言实际,教学方法呆板,教材陈旧,课程设置单调等问题,也就是说并没有努力营造一种汉语学习的习得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往往增加一些由教师组织的参观访问活动,这虽然是必要的,但解决不了教学上存在的根本问题。有的老师在某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带留学生到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一些功能性的练习,如打电话,买东西,寄信等,无疑,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但这只是一种点缀,语言教学不能天天这样,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着随意性。实况汉语教学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纠正轻视语言环境和忽视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倾向,把社会上的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搬到教室,引进课堂,编入教材。实况汉语教学力求营造并利用一种第二语言的习得环境,使学生几乎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汉语。

二实况汉语教学与教学过程交际化

早在功能法提出教学过程交际化之前,视听教学法就十分重视情景教学。视听法特别注重情景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而这个/情景则尽可能地具体化、真实化。视听法的一系列主张在其教学原则及教学活动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比如,注重培养言语习惯,注重语言与情景的结合,注重整体的结构感知等。视听法是离我们实况汉语教学最近的一种教学法,我们从视听法中,可以看到人们在努力营造一种语言习得环境,这种环境力求与真实的语言环境接近,注重使用正常的语速、语音、语调。

功能法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是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交际功能为纲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其主张对实况汉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功能法极力主张语言教学要选择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在真实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其教材要求选择真实的语言,在情景的选择上,强调适合社会语言交际,把真实的、地道的言语材料安排在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实或逼真,以保证学生学到真实、地道的言语。创造真实、自然的汉语交际环境,是实况汉语教学刻意追求的教学形式。功能法的主张对语言教学有着很好的影响,遗憾的是它本身并没有真正做到言语材料的/真实、地道0。而真实的语言环境也难以体现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的练习中,所以只好模拟环境,扮演角色。由于个人的性格、天赋上的差异,使得这种方法并不是普遍受欢迎的,因为这种形式已经把教学过程变成人为的交际过程,甚至可以说这些交际手段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可以说,在语言材料真实、自然这个问题上,实况汉语教学的认识和做法比其他教学法、教材更彻底一些。

三实况汉语教学的语言材料的真实性问题

人们开始注重听力教学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而到了功能法盛行的70年代的欧洲,人们对听力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经过长期的讨论,人们普遍认识到听力教学应力争使用真实材料,而对/真实材料0的理解,英国教学专家玛丽#安德伍德(MaryUnderwood)曾指出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说的普通语言0(ordinarylanguagebyordinarypeopleinordinaryway),也就是真正的日常会话。当时语言教师和教材的编写者们都力图将真实材料和真实的交际任务联系起来。她的主张对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其中的许多做法与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回顾各语言教学法流派的主张和作法,我们从中看到许多近似或类似我们实况汉语教学的主张和作法,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不过,实况汉语教学没有停留在前人的传统的教学法和教学经验上,而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学习语言就应该学习活的语言,而不是语言学家在书本上规定的应该怎么说的话。因此,教材编写的依据也应是操该种语言的当地人当时所说的话,这种主张与做法显然比直接法有了更大的提高,它对语言本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它注意到了语言的现状和实际,同时认识到这种现状和实际的合理性,而不是一味地谴责。

实况汉语教学是在汉语的现状基础上提出的。如果我们不顾这些现状和实际,只学习那些经过精雕细刻的语言,那么所学的语言与社会上应用的活的语言之间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实况汉语教学正是为了缩小这个差距。实况汉语教学从听入手,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5汉语实况听力6、5汉语实况与话题6等教材的编写,采取的是/先声后文的原则,课文只是原声录音带和录像带的忠实文本,录音带和录像带是教材的生命,而课文即录音文本则不很重要。这些录音带和录像带最重要的选材标准是实况,不是请发音标准的人在念,而是普通人在很自然的环境里说。这样,这些录音和文字便保留了这些实况语言的真实状态。在这些语言材料中,有的语速很快,甚至每分钟接近400字;有的南腔北调,属于地方普通话;有的口语词较多,语言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偶有口误和语病。当然我们也不会选那些中国人听起来都有困难的语言材料作为教材。我们以真实、自然、新颖来概括这些语言特点,即真实的言语表述,自然的言语环境,新颖的语汇,以至于有些词语在词典里找不到。以此作为听力教材,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真实语言的目的。学生身在教室,犹如置身于活生生的语言大环境之中。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较轻松地适应语言的现状,不会出现只能听懂/校园汉语的怪异现象。

由于缺乏对实况汉语教学的了解,有人误以为实况汉语教学是专门找那些不甚规范的语言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这些不规范之处是一种客观存在,并非是我们的刻意追求,我们追求的是真实、自然,而真实、自然的语言中包含着一些不甚规范之处,应该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与其他语言教学所不同的是我们正视这种现象,而不是回避。我们认为实况汉语教学将会大大有助于听者建立正确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没有接触过实际的语言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标准一定是脆弱的,无用的,这种标准很难适应当今汉语的现实状态,这好比一个婴儿长期生活在保温箱里,他将永远不能适应外面的环境。

四实况汉语教学与国情文化

视听法十分重视在教材中广泛选用目的语国家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知识,借助/视的条件,注重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介绍,这与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一致的。实况汉语教学的真实、自然、新颖的特点同样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即展示给学生的是当今的中国社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留学生看到的是中国真实的社会、自然的人们以及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鲜事。通过这门课,让学生在学到活生生的汉语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国人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尤其是让他们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水平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谈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问题,人们自然会想到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说法,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感到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很难概括对外汉语教学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可以说实况汉语教学在文化方面的侧重,既不是那种未必每个留学生都感兴趣的知识文化,也不是那种留学生大致已经了解了的交际文化,而是一种中国的当代国情文化。然而,这方面的内容却是我们大部分教材和教学活动所缺乏的。实况汉语教学实际上是把学习汉语的课堂演化成了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

五/汉语实况与话题中的话题教学

5汉语实况与话题6是我们最近编写的一部视听说教材,是国家汉办1998-2000年规划教材,它的前身是5汉语实况视听说6。在此我们先探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视、听、说三者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可说是见仁见智,有人把视听说课理解为以说话为主的课型,有人把视听说课上成了近似于听力的课型,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型的搭配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及教师自己的理解而有所侧重。实况汉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侧重于视听教学,在视听练习上多花一些时间是应该的,也可以说是必须的。但这并非是说说话教学可有可无,而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对于中高级水平的说话课,人们一直看法不一。我们认为,中高级口语教学应该加强,但单纯的口语课则大可不必开设,因为这时的留学生已具备了一般的口语水平,口语已不像初级时那么迫切,但他们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很好。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中高级口语教学的目的已不是解决简单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而是要提高他们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则是坚持成段口述的练习,而不能总是搞简单的问答练习。在中高级阶段进行话题教学是许多人的共识,然而话题的表现应该充分具体,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题目。

鉴于如上认识,我们的/汉语实况与话题虽重视听,但也充分利用了视听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以此进行话题的表述练习。而以前我们编写的5汉语实况视听说6中说话练习与视听练习安排在一起进行,说话练习往往被视听练习所淹没或被省略。我们在5汉语实况与话题6中把视听练习与说话练习分为两个部分,专门提供常用口语词语例释,这些词语虽然大部分不是视听障碍,却是成段口述常用的词语。把视听练习与说话练习分开,但引导学生作说话练习时要充分利用视听练习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和常用口语词语。由于是两个练习,界限分明,使同学明确知道现在进行的是话题练习。/视听与/说的关系是相对的,即开始阶段/视听占绝大部分课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说占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话题练习对教师要求很高,在学生进行话题练习时,教师要抓住其主要问题,这里除了语法、词汇、语音的问题外还要注意学生所说的内容与视听练习的内容是否一致。另外,为了避免说话练习过程中很难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在一人讲时,提醒大家集中精力听,先让同学互相纠正口述中的不当之处,然后由教师纠正他们都没发现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同学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练了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外,对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文化,也会大有好处。

六实况汉语教学的开设需注意的问题

1.何时开?功能法的语言教育家汉姆莱(Hammerly)曾就使用真实材料作为听力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听力教材应有一个/由经过编排加工的材料到未经过编排加工的材料0的过程,也就是由有控制的材料到真实材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体由单一到多样,语音由标准到方音,语速由慢到正常,练习由易到难;辨音)))听真伪)))根据指令反应)))回答简单的问题)))听对话,说出人物、场合)))听有背景噪音、冗余信息的谈话,听后复述大意。经过实况汉语的教学实践,可以肯定汉姆莱的观点是正确的。实况汉语教学的做法是在中高级阶段使用以/先声后文为原则编写的完全采用真实语料的教材。而在初级阶段,我们强调教材中语言真实、自然,但却不宜直接使用/真实材料。总之,实况汉语教学的起点,不是初级水平,更不是零起点,而是已基本掌握了汉语基础语法,具有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实况汉语教学是以习得为主的教学,在中级水平开设是适当的。

2.开设多少课时?实况汉语教学刚开始时,课时不宜过多,每周以2-4课时为宜,随着留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课时可以有所增加,但最多不应超过8课时,即不应该超过周课时的

3.适合于哪些课型?实践证明,要求留学生说一口与中国人无异的汉语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者才能做到。而我们要求留学生听懂一般中国人的谈话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可以达到这一点。同样能阅读一般汉语文章比能写出一般的汉语文章,要重要的多,可行的多。这是因为解码系统的要求和编码系统的要求从来就不一样,解码系统的要求应明显高于编码系统,对编码系统不能要求过高,留学生说的话能让人听懂,写的文章能让人看明白即可。因此/汉语实况听力主要在解码系统,即/听上做文章,而/汉语实况与话题,也是把/视听过程作为最重要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对/说的要求则要灵活得多。

多年的实况汉语教学实践可以证明,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它毕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门新课型,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同仁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及大量的教学实践,使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特点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片段教学;特点;技巧;案例分析

随着课改活动的深入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对教学教研活动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近几年,片段教学作为一种具备能够同时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组织能力、新课程课堂实施情况等多种功能的教研活动方式,在越来越多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技能比赛、教师招聘、教师职称晋升等活动中被采用。对于片段教学的论述也常有报道,而这些报道大多在理论层面,不少的化学教师在阅读过后还是对片段教学不甚理解。笔者利用先前组织学校岗位练兵和参加市、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机会,对片段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观察、对比、实践和探索,收集了一些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与片段教学特点的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片段教学及其特点并对展示者在片段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技巧进行总结。

一、片段教学的内涵

所谓片段教学,相对于传统完整一课时(一般为45分钟)的教学而提出的,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内,教师面对专家、同行、评委等,围绕指定的某一内容所展开的虚拟教学。片段教学的内容一般是某节课的一个局部内容或某个主题,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展示者通过完成指定的片段的教学,来展现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风格、展示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调节与把控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二、片段教学的特点

1.虚拟性。在片段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教学对象,就必须通过虚拟学生的存在,虚拟学生的反应来推进教学,甚至在虚拟中要追求真实课堂感的营造[1]。也没有教具辅助、没有多媒体展示、没有学生问答的互动,但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的“说”来展现和完成。案例一:(活动教师指向屏幕位置)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认真观察视频中演示的实验的现象,同时思考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如何解释这些实验现象的原理。在这一案例中,多媒体屏幕并没用真正在播放视频,执教的化学教师通过模拟播放多媒体和简单的几句话向大家虚拟展示了多媒体正在播放的化学实验。2.完整性。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本质是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问题,共同去生成新的问题、去构造新的意义的过程。基于此,有人提出新课程理念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五个方面[2]。因而片段教学在展示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的所有环节、教学过程的所有策略和进行的所有课堂教学活动。(1)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缩影,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完整的片段教学过程应包含引入、新课解析、小结等环节。案例二:(某教师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片段教学)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三态转化。那么,氧气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实验,看看氧气在化学性质方面又有哪些表现?案例三:(某教师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片段教学)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几个化学实验一起了解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简单几句话归纳一下?陈同学的归纳大家同意吗?有没有补充?以上两个案例是同一位化学教师在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片段教学时对教学片断的引入和小结。案例二不但是本教学片断的引入,还体现了本教学片断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是一体的,案例三则引导学生对本教学片断进行归纳、小结。(2)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过程应体现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过程。案例四:(某化学教师进行“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片段教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陈同学为我们演示的稀硫酸与锌的反应。好了,对刚才陈同学的实验操作我们大家有何评价?刘同学说加药品的顺序错了,应该是先加锌粒后加稀硫酸,大家同意吗?对了,我们在加药品时应该是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这说明我们的同学对实验操作步骤还是清楚的,希望陈同学能在实验操作时更注意操作顺序。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将课堂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完成,通过学生参与并完成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同时又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体现了课堂的生生互动。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策略一目了然。(3)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片段教学应包括新知识传授、例题解析、练习巩固等基本课堂教学活动环节。案例五:(某化学教师进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的片段教学)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化学式,那么,如何正确书写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学式。所谓“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学式”是指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来确定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书写化学式,可以确保化合物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写出+5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根据题目要求,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5和-2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是10,因此,该氧化物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0÷|-5|=2,氧原子的个数为10÷2=5,这样就把该氧化物中氮的原子个数2和氧的原子个数5分别计算出来了,将这两种原子的个数分别写到氮和氧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进而我们也就可以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会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学式了吗?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做几道练习。请大家看大屏幕,给出了四道练习题,要求大家就用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最小公倍数法来解决他们,让我们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案例五中,通过教师的口头“说、演”,给我们展示了片段教学中的新知识传授(案例第一段)、例题解析(案例第二三段)和练习巩固(案例第四段)等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片段教学的技巧

1.内容选择的技巧。片段教学的教学内容节选自一个课时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内容片段,要求执教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教法和策略进行虚拟教学[3]。在实际中片段教学一般选择一节课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作为展示的内容,而片段教学过程展示的主要功夫应着眼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可以通过重复知识点、重复提问、板书提示、多个问题分解同一知识点等方式来完成,其途径可以有:(1)用多个问题分解同一知识点。犹如蚂蚁搬家式用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来分解难点,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进行解析,当学生把这些较简单的知识点都掌握之后,再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简单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归纳得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将重点或难点知识掌握好。(2)用大量的实例、学生活动来突破。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普遍感觉陌生或者难于理解掌握时,该知识点的背景实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一个实例不够就两个,完全清楚其知识背景之后对知识的掌握就将不再是困难。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之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情景有了切身的理解和体会,之后的知识掌握也就手到擒来。(3)用异化结果进行对比掌握。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学业发展水平不同、对问题理解程度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造成学生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答案,因而就有了异化结果。引导学生对这些异化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其中最有说服力或者最贴近问题实际的结果进行掌握,学生自然就对该问题的知识背景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我们经常说:我们不怕学生犯错,怕的是学生不认识错、不改正错。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原因,他就不会认为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而通过引导学生对错误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的深层次产生共鸣,进而对这一问题背后的知识点产生共鸣,之后的重新建构知识也就水到渠成。2.师生活动技巧。片段教学虽然没有学生参与,展示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师生活动营造教学氛围。片段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其中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时间分配大致为1∶2。在师生活动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声情并茂、使片段教学更接近真实的课堂。(1)肢体语言的配合我们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经常采用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和带有启发性的手势等肢体语言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缓和课堂气氛、增进课堂效果。在进行片段教学时,我们的肢体语言也同样应该被我们重视,尽情地加以展示,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提问时要道明学生姓名尽量不用“✕✕同学”、“某某同学”、“左边第三排那个同学”、“后面那个戴眼镜的同学”、“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同学”等指向不够明确的语言,而应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姓名直接点明姓名,甚至你杜撰学生姓名也比指向不明提问的展示效果要好。(3)对学生活动及时作出评价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也是片段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就像课堂教学一样,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教师对课堂进行的组织能力和后续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等。(4)学生活动结果体现既有同化结果又有异化结果。因为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回答的答案有些是正确的,也应该有些是不够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片段教学时也应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结果中体现正确、不够完善和错误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邵巧治.虚拟与真实——谈片段教学的核心技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3):47-48

[2]杨梓生.对虚境型片段教学评价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