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6:53:07

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范文篇1

关键词教学内容模式实效性

AbstractTraditionalteachingsfocusonanestablishedmodeofteachinginsystems,principles;enhancingtheefficiency.However,inhighereducationsstressshouldbelaidontheinnovationofteachingsagainstspecificproblems,theset-upoffindingproblems,thebreakthroughoftheexistingtraditionalmode,strengtheningtheteachingefficiency.

KeyWordsteachingsmodeutilities

传统教学内容的固定模式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稳定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①强调系统性。针对一个问题强调学生系统的把握,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如谈到大学生的交往问题,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交往,然后是交往的形式,然后才谈到交往中的问题。又如谈到爱情问题,先要说明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是爱情与友谊的关系,最后才是大学生怎样处理爱情中的问题。②强调原则性。教学中,谈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比较注重原则。如上面我们说到的交往和爱情问题。在授课中我们只是注重交往中应该把握的原则,在爱情问题上,处理爱情与友谊等的关系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传统教学内容模式的弊端表现为:注重系统的建构,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够。如对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行为的控制等问题明显地缺乏研究。对大学生在处理爱情问题上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要不就是打边球,只是略微涉及一下,有时就干脆回避问题。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交往以及社会实践中,由于个人素质、心理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等方面的欠缺,需要我们的教师加以适当的影响,但是我们的教学由于注重教学的系统性,把大量的教学时间都浪费在和学生切身问题关系不大的其他方面,这样就造成了目前我们的教学明显地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即使谈到问题,讲述的重点也放在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性原则。但是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虽然学生也知道原则,但是还是无法妥善地处理好。很典型的如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学会和人交往,他们也知道应该很友善地和同学进行交往,但是在现实中具体到问题,由于心理、习惯等问题他们还是无法做到很好地与人进行交往。如此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树立问题意识。马克思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通过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深入地认识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这是时展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树立问题意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的问题都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另外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反应一代人心灵的深刻问题,能够抓住学生成长中的要害和关键,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灵境界、提高他们的素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调动他们的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树立问题意识可以活跃课堂。课堂活跃是教学目的顺利贯彻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控制的系统。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启发学生质疑、发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使教师在学生的发问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东西,不断地使问题的探讨深入化。围绕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师生双方很好地进行对话和交流,起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树立问题意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专业课与公共课课时安排上的矛盾。专业课与公共课课时安排上的冲突一直是教学管理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课时太少,不够用,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学期下来紧紧张张才能把要讲述的问题讲完。从专业课的角度,学生需要加强专业教学,以便为将来很好地立足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矛盾在现实中很难处理。但是如果树立了问题意识,就可以比较妥当地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的教学不是像现在这样给学生一个系统,一个体系,而是围绕问题给学生开系列讲座。这样即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为专业课节约出时间。

树立问题意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例行公事。新学期的教学和以前比较只不过是增加几个新的教学案例而已。长此以往,教师自身的素质就会退化。而如果围绕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研究问题。在发现、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就会不断的提高。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马克思也说过,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因此能够发现问题,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本身就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另绕问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才会不断深入地思考,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问题互动,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及时感知、了解和掌握问题(矛盾),根据学生需求并在确保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条件下,推出专题性的讲座,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素质上和能力上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修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有调查研究的硬功夫。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本人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积累。在围绕问题的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涉及心理、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底蕴就很难完满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的目的也就很难顺利地实现。

树立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进行更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围绕时代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首先要有勇气,要充分地认识到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敢于面对新问题,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时代在变化,我们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这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才能为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树立奠定基础。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还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开设方面围绕问题,开设讲座。学期结束根据问题的展开程度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参预问题讨论的程度等给予考核。

再者,树立问题意识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新的改变。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把指导学生系统思考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看做教学过程的开始。一般来说,思考可以使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更加突出、明晰。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也是很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时时存在。此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之外,还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来自现实中的丰富、复杂的材料观点、结论、论证方式的概括与提炼,提高学生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力。

教学思考范文篇2

一、教学难点分析

1.概念多且不易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由“色彩基础”知识和“构成设计”知识组成,共十几个要点: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色彩的象征、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同一调和、分割调和、面积调和)与色调等。而学习“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调和”等知识时,又需要建立在理解、掌握“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的基础上,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增加了学习难度。一旦学生前期学习不扎实,就容易混淆知识点,阻碍后续学习。2.手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门槛。“以手绘的方式绘制24色色相环及色彩构成设计图”是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中常见的环节。虽然手绘有让学生锻炼绘画功底、感受真实笔触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如,学生无法自由地修改作品,画错一笔可能导致整张画纸作废,重画耗时并且对积极性打击较大。又如,“挤出多少黄色颜料与蓝色颜料,混合后才能成为想要的绿色”“如何画出渐变的颜色”等技巧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使有些原本愿意学习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手绘并非总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门槛。3.学生练习的形式单一学生练习的形式单一,主要是赏析、手绘色彩构成设计图。学生对色彩构成设计图缺乏直观认识和情感体验,赏析其用色方法和意义时,容易导致答案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手绘色彩构成设计图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最终,不少学生以“旁观者”身份勉强完成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有限。

二、教学改进建议

1.增强教学趣味。针对“色彩构成”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增强教学趣味。教学“色彩基础”类知识时,教师要多提供直观体验,注重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概念。如,教学“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时,可重叠三色透明纸、排列彩色光束、展示色相环等进行。又如,教学“色彩的轻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体验色彩的轻重对比———用卡纸制作两个边长20cm的正立方体纸盒,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同时放置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猜两个盒子哪个轻、哪个重,多数学生会说:“白色的轻。”再请学生到讲台上,通过手提感受盒子的重量。当他们为最初的回答所困惑,怀疑两个盒子是否一样重时,教师再用电子秤称量,证明两个盒子一样重,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它让黑色盒子看起来比白色盒子‘重’,这就是‘色彩的轻重’。”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应用了“色彩基础”知识的案例,有助于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色彩的概念。如,快递包装纸盒通常选用浅棕色,除成本因素,还考虑到浅棕色包装盒会使快递员在送货时感觉轻一些;室内灯光照明多用青白色白炽灯,而不是暖色灯,原因在于青白色光使人感觉时间过得快、不烦躁,有利于持续工作和学习。教学“构成设计”类知识时,教师要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如,教学“面积调和”时,可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教学“同一调和”时,可展示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作品,方便学生识记,又使学生觉得“构成”易学易懂,对“色彩”有更深的理解。2.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门槛。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门槛,让学生把精力集中于选择色彩和探索配色方案,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或Photoshop都是不错的选择。借助它们,学生能够自由地选取颜色,免去手绘调色的烦恼;能直观地看到RGB、HSB的具体数值,通过增减数值使颜色变化,更好地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反复修改配色直至满意,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颜料、画笔、纸张等画材;还可以寻找现成的照片或图片资源,吸取喜欢的颜色,记住数值后直接使用。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专业软件辅助学习,如在线颜色配色器ColorSchemeDesigner。学生可以点击软件中色环的任意一处,选定一个颜色作为主色,接着选择色环上方的配色类型标签“单色搭配”“互补色搭配”“三角形搭配”“矩形搭配”“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中任意一种,由配色器根据所选配色类型,自动生成3个辅助色或互补色,与主色一起构成一组4色配色方案,并显示每种颜色的RGB值,软件下方还能自动生成配色预览及这套配色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效果。相比于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ColorSchemeDesigner更直观、更专业。不仅能训练学生选择颜色的能力,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巩固“配色类型”等概念,还能拓宽他们的思路。3.丰富学生练习的形式。教师要丰富学生练习的形式,或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色彩构成设计作业,或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色彩构成知识的例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于笔者而言,通过在线装修配色器和手机APP布置练习是最常用、高效的两种形式。在线装修配色器提供了样板房、功能区的效果图,学生可以点击工具栏中的“墙壁”“地板”“灯光”等标签,针对性选择颜色、材质完成装修配色。学习任务具体、直观,学生容易上手。如,“色温低于3000K的光源容易使人放松,适合作为阅读光,搭配原木色地板、浅绿色沙发、白色书架,适合营造温馨氛围”“色彩不够活泼时,将沙发、茶几等家具的颜色换成深绿、深蓝或深红色,能让色彩灵动”等知识,学生容易掌握。当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自由配色,等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再总结提升,使学生的操作过程,成为加深理解、实际应用“色彩构成”知识的过程。服装色彩搭配是色彩构成知识在学生身上应用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审美水平的外在表现。通过APP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APP上动手搭配服装,不仅学生喜欢,还能把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第一种是面料设计类APP。它有各种穿着无色服装的模特图,学生可选择不同色板和底纹给服装上色,还可调节色彩明度、缩放底纹大小、调整底纹位置完成个性化设计。第二种是服装搭配类APP。它有衣柜、试衣间、网友作品展示等功能区,相比面料设计类APP,它侧重成品服饰搭配,更贴近生活需求。学生甚至可以导入自己的照片,把自己作为模特;或添加工作场景、旅游场景、酒店场景等,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服装配色,十分有趣,练习效果好。

教学思考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师范;钢琴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思考

一、幼儿师范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度不高。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缺乏“质”与“量”。在师资建设方面,尽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教师队伍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因此造成一些教学科目开设力度不够。教师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方面团队意识不够;教学形式化,甚至填鸭式教学。部分教师质量不高,潜心钻研教学的意识不够,以及科研能力较差等,依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影响教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今后的就业能力,须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设立各种艺术实践团队。但在实践中,由于基础设施的短缺、更新滞后,教学环境较差等原因,很多活动无法持续开展,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这些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环境的不满情绪,对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实践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基础教学设施与教区环境,已经成为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教学科研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和阻碍之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在。机遇主要有两点:是国家实施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关键时段,抓住了这个时间段,加强管理,以评促建,也就真正地抓住了发展机遇。幼儿师范钢琴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性思考挑战也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学纷纷把音乐舞蹈教育列为自己的专业或列入课程体系,并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这种竞争意味着钢琴教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二,发展成败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以及管理制度。幼儿师范专科的学生在入校前,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钢琴。在刚开始学习钢琴弹奏是有兴趣的,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练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随之减退。钢琴弹奏是弹奏者一切音乐知识的最终结晶,弹奏者的学问、修养,都凝聚在演奏中。要演奏好一首作品,除了高超的记忆外,演奏着必须了解历史,了解作曲家,懂得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作曲家是通过哪些形式和手段(曲式、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等)来表现作品内容的。尤其对于幼儿师范专科的学生来说,专业要求能够做到独立编配儿童歌曲,独立弹奏并演唱。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如果一开始,基本功就不扎实,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会有影响。学生不会练琴,方法不得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弹琴需要手、眼、口、脑、耳都积极配合,再加上刻苦勤奋的练习,才会日益进步。在学习上,教师须教学生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表使他们有计划、有系统、合理地去学习全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全面的修养。

二、课堂实践互动性探讨

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包含五个方面:1.从认识键盘与视奏入手,从而使钢琴入门化难为易。2.采用集体大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增加教学时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演奏知识自然融入钢琴的课堂教学之中,使钢琴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用中外作曲家创作的练习曲、奏鸣曲、复调音乐、舞剧与歌曲改编曲,使学生在钢琴技术训练与弹奏过程中,形成对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又做到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认识与传承。5.发展学生的键盘即兴创造能力,注重学生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能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就会克服畏难情绪,增加对钢琴的学习兴趣。1.养成准确读谱的习惯,学会认识乐谱上的音符、节奏、指法及各种音乐符号,逐步培养横向看谱和纵向看谱的能力。2.养成准确地看谱视奏习惯。3.养成正确地运用指法的习惯。4.培养双手熟练的键盘弹奏能力,并能够边听边唱,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5.训练大脑与视觉、手指触觉与听觉的协调性。6.熟记力度记号。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实践了启发式教学,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光辉命题。身体力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显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课堂实践的互动性不强,学生与老师交流少。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强调:“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称,乃为善教也”。教学活动由本质而言,是指导学生将科学真理转变成学生的真知,将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技能的过程,重点体现在指导并促使达成转变。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科目是钢琴课,钢琴课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因此必须注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无疑会推动钢琴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但现在很多教师并未对此给子足够的重视,导致钢琴教学在创新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科,这严重影响了钢琴艺术的发展。总之,完善钢琴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应诗真所著《钢琴教学法》一书,书中提到钢琴教学程序性的问题,以及钢琴教学中的主要课题。这是钢琴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指出“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是整个钢琴教学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也就尤为突出。一个学生学业的基础是否正确、牢固,对接下来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正确、严格、扎实的钢琴基础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初学阶段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弹奏中的节奏准确、统一,保持演奏中的速度统一,这也是节奏训练的基础;内心节奏感也要从基础教学开始培养。教师在纠正学生演奏中节奏的错误或节奏的不稳定时,可以用理性分析、示范等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掌击出正确的节奏,还可以编配一些节奏型的伴奏来稳定学生的节奏,培养音乐感觉。如果长时间的用脚打拍子,或教师在学生的演奏中从头至尾为学生打拍子,这样学生既听不到自己的演奏,也失去了真正的内心节奏感。钢琴艺术是新时期音乐艺术的重要元素,曹理在《音乐教育学的探索》一文中提到,音乐教学包括音乐教学课程论、音乐教学法这两方面内容。对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深入探究,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学法主要研究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中进行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寻求与选择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包括器乐教学法、唱歌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法等。

幼儿师范钢琴教学法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需符合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要求。能够符合“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幼儿教育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的教育方向。在艺术领域中,所使用的教育手段是音乐和舞蹈。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突出地位的就是钢琴教学。因此,通过对幼儿师范钢琴教学法的研究,使幼专生在钢琴课中,不仅具有钢琴弹奏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钢琴课,学习到幼儿的音乐教学法,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通过借鉴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如把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柯尔文手势,弘扬民族文化理念;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探索出新的钢琴教学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集教学、表演、创作于一体的课程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学生职业需求。提升钢琴教师个人素质,培养学生音乐感觉。使学生明确“会弹”与“弹好听”,“知道”与“了解到”的区别,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钢琴,确定音准概念,逐步培养音乐感觉。对于民族乐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弘扬民族文化,感受真善美。培养具有多元化理念,开放性思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教学思考范文篇4

1.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世界范围内的旅游发展形势来看,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在向文化旅游转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旅游文化知识成为了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此类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创新灵感,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旅游文化知识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2.促进高品位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是一项文化型的经济事业,同时也是一项经济型的文化事业。[1]旅游文化来源于旅游,是旅游产品中最核心的内容,旅游开发只有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才能造就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才能增加旅游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化内涵的挖掘有赖于旅游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旅游研发技能的运用,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要依赖旅游文化及其他课程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上来看,它涉及到旅游学、文化学、美学、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民俗学、宗教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又涉及到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服务文化等内容。[2]因此,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同时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素养,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关于旅游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上所述,旅游文化教学对于旅游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旅游文化教学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旅游文化教学问题发表如下几点拙见。

1.结合旅游热点问题阐释教学内容。任何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旅游热点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最能反映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把旅游热点问题融入到旅游文化教学活动中,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旅游热点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这种方式可以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旅游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通过旅游热点问题可以将课程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收。

2.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容易使他们陷入迷茫,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课程教学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或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教学中要尽量把这些问题引入到课程中,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教会他们正确地待人接物,从而完成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众所周知,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播基本知识外,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所谓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3]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过去传统教学中往往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特别小,甚至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属于一种单向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的参与性较差,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旅游文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实践考察学习。例如讲到古代陵寝文化,可以带学生考察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昭君墓、成吉思汗陵等景区;讲到宗教文化可以到呼和浩特市区的大昭寺、席力图召等实践学习;涉及到建筑文化的内容,可以尽可能地带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直观、深入地学习到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这种考察绝对不是观光式的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学习,考察的整体设计由学生制订,考察过程尽量由学生组织,考察后要请学生自行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评论。总之,通过实践教学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各种实践能力。

教学思考范文篇5

在科学教学中,使用实物投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放大的效应,能生动地表现一些微小事物和文字。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投影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文字,能使讲解更生动形象、清晰具体,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教师要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切片很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这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的过程:在载玻片上滴水,撕洋葱的表皮,碘酒上色,装片。这样,学生在大屏幕上观察得就很清楚,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又如讲《溶解》一课时,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投影仪上,并加上水,接着再放入少许的高锰酸钾,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先是一粒高锰酸钾周围的水变成深紫色,再慢慢地逐渐扩散,周围水的颜色由深紫色变成浅紫色,一直把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如果搅拌一下,就更容易看清溶解的速度。这样,学生在屏幕上能清楚地观察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疲劳,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音和图像并茂的特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提高。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宇宙、天体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往往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讲《四季的成因》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再如,讲《日食、月食》一课时,由于日食和月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多媒体的演示也显得更逼真、更形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面对着精彩的画面,产生了听觉、视觉的强刺激,使教育信息形象而生动地传输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化教学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地震》是一堂难度较大的探究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由于地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学生无法感知。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空限制。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直接感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教师再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实验,就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地震时的录像资料。接着让学生实验“:毛巾挤压成皱”“竹筷断裂”。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地震的成因。学生根据实验就能正确地探究出地震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力而产生的。通过恰当运用录像教材并使之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感知启发了思维,突破了难点。

四、电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知识反馈方法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上台板演,但这种方法涉及面较窄,难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费力耗时。而把学生的实验记载表直接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评议,或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把好、中、差学生的作业置于投影下,让学生集体评议。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口头汇报或上台板演耗去的时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人人参与,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台上完成某项实验时,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下面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则克服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如我在讲《电路》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连接完整的电路,不仅效果逼真,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连接的过程、电流在电线中的流动,这不仅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正确运用电教手段,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虽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两者只有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优化与组合的教学系统,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开展电教媒体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和排斥。事实上,一堂好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来说,特别要注意电教媒体的“两个不能”。1.电化教学不能代替板书有些教师用电教手段代替全部板书,看起来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富有节奏、有张有弛的艺术,这样才符合学生心理。学生思考问题、理解结论和规律都需要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掌握节奏。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板书。2.电化教学不能代替观察实验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科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感知,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学习效果也不是电教手段所能代替的。实验操作更是电教手段无法代替的。如学生在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时,通过不停地在水中加食盐,搅拌,最后终于使沉下去的马铃薯浮了起来,这样做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的过程,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尽管电教手段画面鲜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无法取代的。

六、运用电教手段要试时、适量、适度

教学思考范文篇6

典型案例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有与其他方式方法相同的功能,它对于探索人们的法学思想发展规律和法学教育规律,实施法学理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传授法学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觉悟等等。同时,典型案例教学分析也有自身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法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法学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并实现从灌输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思维主体结构和模式,具有较强的驾驭实践的能力。目前,典型案例教学已在法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法学教育必须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具有很高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能力。法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以大量的典型案例为媒体,向学生传输各种学术信息,通过反复的典型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增加和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解决问题的客观过程和教师的引导,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不断提高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典型案例分析能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因为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和规律。

3.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影响。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不仅要依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对教师的影响作用,从而使法学教育的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交互影响、两方面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典型案例分析,通过教师和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共同讨论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外在教育要求化作学生的主观愿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他们对教育目标的认同。现代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平等地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是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改变他们态度的重要因素。法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中以案论理、启发思考、教学相长等特点,综合了传统教育中讲授讲解、集体讨论、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功能,能够克服以往法学教育中存在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现象,改变那种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单方面影响或教师与学生相脱离的状况,促进二者的交互影响,提高法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法学教学中案例选择应体现“典型性”

在法学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力求选取那些能够透视时代特征、蕴涵事物本质联系、反映大学生成长过程主要矛盾及热点问题的社会现象,典型案例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从时间上来讲,教师选取案例时间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开出版物中刊登的人物和事件。古代的或近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不是不可以使用,有些案例可以成为法学教育的典型素材。但是,一是这些案例人们可能比较熟悉,没有新鲜感,二是时间岁月的距离使人觉得没有时代感,所以案例使用的效果较差。第二,从选择的事件来看,教师应选取那些比较符合大学生接受视域范围的典型案例,如知识阶层、管理阶层、高等教育等范围,这些典型事件对大学生的示范效应明显。其他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军人、服务人员的典型事件对大学生来说,虽然也有比照教育意义,但因其思考问题的视角与他们距离较远,案例的使用效果不及前者。第三,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来看,教师应选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够引起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如: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社会中艰难玉成的典型等。另外就是选取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的、在大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

三、法学典型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法学教学中,选择了好的典型案例不等于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将典型案例通过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作用。笔者认为,典型案例的展示需要运用以下技巧:

(一)把握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1.第一步,准备阶段。教师任务:(1)选择案例;(2)提出分析思考题;(3)制定参考文献。学生任务:(1)阅读案例;(2)查阅文献;(3)拟定个人分析提纲。教学目的:锻炼独立思考、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第二步,小组讨论。教师任务:(1)划分小组;(2)指定小组负责人;(3)检查督促讨论。学生任务:(1)分工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交流;(2)形成小组分析意见并选出课堂发言代表。教学目的:培养分工协作的集体精神。3.第三步,课堂讨论。教师任务:(1)组织课堂讨论;(2)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学生任务:(1)概述案例事实;(2)案例背景分析;(3)案例主题分析;(4)案例启示。教学目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别人能力、自我提高能力。4.第四步,撰写书面分析报告。教师任务:(1)评阅书面分析报告;(2)评定、记载和反馈成绩。学生任务:撰写书面分析报告。教学目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以上4步教学环节,以组织课堂讨论为核心,经过充分准备,发挥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作用,达到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等方面。案例教学除了对教师提出上述一般性要求外,还提出以下4项特殊要求。(1)布置自学。它是通过为学生选定案例、提出分析思考的问题、指定理论参考资料和检查课外小组讨论等环节来实现的。这一要求看起来容易,实际上要求教师系统地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考虑通过此案例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涉及运用哪些理论、主要用于训练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等;需要教师进行整体设计,即突出每个案例的主题又把握不同案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生通过自学,系统地掌握法学学科理论。(2)组织讨论。它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把握讨论的时间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实施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对以下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希望课堂上都发生什么?怎样让它发生?哪些人应当在这次课上发言?什么是讨论的最佳顺序?讨论每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对这些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它们与哪些课程理论相联系?本课应当抽查哪些人的案例分析报告?下一次课的思考题是什么?等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分析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写在黑板上,便于掌握讨论的思路和成果。(3)课堂小结。它要求教师在系统地分析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是对具体问题的一一回答,而是针对案例提出的主要问题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理论指导,是对一类问题的一般性回答。但是,教师的总结并不是问题的最后答案,只发挥参考、引导作用,必须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预留思考的空间。(4)成绩评定。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自学任务的情况、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和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评定学习成绩,给出考核分数。

教学思考范文篇7

一、明确钢琴调律的基本内涵和教学任务

明确钢琴调律的基本内涵,就是明确钢琴调律所包含的任务内容及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一些应用技巧。而产品钢琴调律的教学任务,则是从教学层面和学生的接受学习方面表达出当前钢琴调律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需要达到的目的的教学,以便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反思。(一)钢琴调律的基本内涵。钢琴调律就是人们所说的对钢琴的调音,是琴弦、琴键在演奏时发出和谐的、达到国际标准音音准的乐声。他需要将长期使用已经走音的钢琴,或是新装好准备投入使用的钢琴进行系统调音,既保证每个琴键所牵引的情节达到了国际准音音准,又需要保证钢琴的其它配件能够顺利使用。(二)钢琴调率的人才培养目标。钢琴调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在钢琴调律这门课上,对所需要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定位。钢琴调律这门课的开设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乐器市场的热销浪潮,钢琴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乐器种类也在此大受欢迎。新中国建立初期钢琴生产修理和调音都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导徒弟,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在学徒制的引导下,经过了钢琴生产工厂的历练,或者专门学习的培训机构进行培养的。而到了21世纪,我国的乐器制造和经济都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钢琴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开设专门的钢琴调律课程,已经是音乐专业的刚需。(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并重。钢琴调律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技术。因此,钢琴调律的学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自我提高并积累经验,从而丰富理论知识。实际上,这正是技术与理论的关系,技术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钢琴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爱好的今天,钢琴调律成为了一种热门专业和热门职业,有千千万万的钢琴用户需要钢琴调律师的帮助,而钢琴调律师的工作技能和操作直接影响到钢琴的使用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钢琴调律服务时,面对客户的提问,调律师需要用实际行动解决钢琴的具体问题,又需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阐明其中的原理。所以对于钢琴调律的人才培养来说,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钢琴调律教学中的重难点

钢琴调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才能使理论知识更好的内化,才能“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靠理论来传达教学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是在实践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一)钢琴调律中听音标准的主客观差异。学习钢琴调律的学生在进行正式的学习之前,大多都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对钢琴的基本结构和琴键、琴弦所发出的标准音都有一定的乐感认识。这一部分来自学生已有经验的乐感是学生的主观因素,由学生在长期的钢琴演奏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在学生主体之间差异很大。有钢琴的演奏基础优势在于学生对钢琴和音乐的基本理论,基本构造都比较熟悉,比如对音高、音准、和弦之类的专业术语较为熟悉,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讲授。而长期的钢琴演奏实践,也会导致他们对钢琴调律缺少深入的了解,而只注重演奏的本身。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一方面需要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差异指定教学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于钢琴调律的教学来说,学生的听觉条件、乐感等对于音乐天赋方面的基础条件是天生的。每个学生的天赋都不同,在不同的天赋基础之上,加之长时间的后期学习,每个人的钢琴调律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调律的教学时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前教学设计和课中作业布置,以及后期期末考试时都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评价体系,考虑到学生基础情况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对钢琴调律学习的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先扎实他们的理论知识,使后期的钢琴调律注重在实际操作上,前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应当是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钢琴调律已经有了钢琴演奏和一部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反复的练习中学会一些技巧,能够正确的判断条例中所出现的问题,避免更多的失误。而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同学,都会在钢琴调律的学习中出现瓶颈期。在这时,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在详细的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而不是重复之前所犯过的错误,导致的日常反复练习却不见成效。在瓶颈期,教师需要对学生制定因材施教的一个目标,有调音缺陷的学生应当多注重调音方面的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听音”来培养自己的乐感和对标准音的灵敏度。将日常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量化形成可完成的任务驱动型的目标,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二)注重教学中的听觉修整。人体的各个器官对环境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如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放大。我们的听觉系统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反复进行听音和调音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听觉倦怠。这种听觉上的倦怠会导致学生在钢琴调音时对音准把握不准,对标准音感觉不灵敏。因此,对高音和低音的把握,尤其是对误差较小的音的把握准确度会大大降低。为了避免学生的乐感钝化,进行一定的音乐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中的听觉修整,适当的改变教学的音量环境和音准环境,通过变幻的声音来让学生时刻保持灵敏的听觉。除此之外,还应当避免长时间集中地调音训练对听觉的磨损,应当模拟最客观环境之下,对钢琴调律所需要的真实环境。(三)注重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课堂的难度和学生的主体差异,以及教师授课风格和教学形式的不同,注重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对提升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由于钢琴调律于对学生个人的音乐天赋有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对钢琴的奏有一定的积累要求。因此,即使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时都非常认真和用功,也长时间无法突破瓶颈期,达到钢琴调律技能的飞跃。面对这部分学生时,教师需要在成绩和评语上级一定的照顾,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而对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基础的教学内容,还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拔高训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和运用自身的音乐天赋。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教师应当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的综合方法使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客观真实的表现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动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努力学习钢琴调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钢琴条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技术,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也需要实践操作的经验积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琴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乐器,钢琴正在走入大众的视野。因此,教师需要针对钢琴调律的课程特点,基于学生的主客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做到因材施教。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黄晶.由钢琴调律教学引发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9,(07):256.

[2]王继业.钢琴调律教学理论与技术研究———评《钢琴调律入门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8,(21):86.

教学思考范文篇8

〔关键词〕写生课;设计;设计元素

写生,是指面对大自然,体验生活的奥妙,对事物进行描绘的一种方法。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去发现生活中最普遍的形态之美,感悟美的意味。中国和西方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是在中西不同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观中,“写生”一词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在西方绘画中,写生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对景物进行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指描绘花鸟、禽兽、草木等的绘画,它突出的不是作画的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生动的效果。在作画时,画家不一定是直接面对真花、真鸟去描绘,而要求作品不仅要描绘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即“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一、小学生写生课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明显,注意力、观察力有限,如何使写生教学效果更好,应该是每个小学美术教师加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1.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延续。小学美术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审美以及创造能力,进而开展审美教育,而写生课的教学目的是运用绘画语言描绘对象的创作活动。在实际写生课中很多老师强调写生对象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种做法是错的,这样会局限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一方面写生是练眼的,另一方面写生也是练手的。教师要求学生多写生多实践,不是要让学生有很高的绘画技巧,能对着景观画出真实的场景,而是熟能生巧,通过写生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提炼出有益的绘画因素,然后收集起来形成视觉语言,并将以往的美术对照写生过渡到设计性写生上来,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2.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写生前,往往只关注写生的整体,缺少对写生细节的表现,这样会使画面既画得不像又缺乏内容,看起来空洞无力。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年纪小,观察力水平有限,在绘画之前不能认真观察所描绘的对象,没有抓住写生对象的细节特征,从而出现画面没有吸引力的问题。就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小学阶段的写生课还缺少对不同概念、美术语言的讲解与分析,使得学生对事物不能产生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3.教学成果展示单一写生课多以外出写生为主,很多写生课在交上自己作品之后课程就结束了,很少有学生真正参与作品的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对写生的目的以及作品的构思等均不了解。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创造力与教学成果的展示相连接,同样是需要得到重视的。

二、设计因素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从“绘画”到“设计”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隔的。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造型是共同的基础。无论直接对景写生,还是使画面具有设计性,都需要形与色的构成。其次,写生是指通过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作画方式。设计则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两者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写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经验,设计则是将经验融入创新意识,用创意的设计思维去为生活服务。绘画和设计并没有本质不同,绘画的内容和观念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形式,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不同学科。设计的特点以及设计因素等都能给绘画工作者一定的启示。只有清晰地认识绘画本身特质,绘画艺术才能有所突破。印象派大师梵•高在抛弃平庸的模仿,寻找绘画的生命,在画面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所以梵•高眼中的天空在旋转,树木在燃烧,大地在颤抖,画面不再只是可视对象简单的模仿。无论画面有没有具体所要表达的实物,都应该提前考虑画面上的物体如何摆放,即构图或形式。而一些随心所欲的信手涂抹,却以抽象画、现代主义等这一系列的名词来掩盖,这是对绘画的不负责任,这样做也是对绘画的各种流派、主义的曲解。这一对绘画过程与效果思考的具体实例很明显说明设计因素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三、写生课接通设计理念的教学措施

1.突出对象的特点,注重写生过程中的互动与体验。写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生前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思考,鼓励并帮助学生与生活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体验模式,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或自然对象沟通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比如在上小学《自行车局部写生》这堂课时,在课下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各个部位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图片,让他们自己说出观察到的自行车的特点,这样就能让他们明确在作画时要注意的事项,比如线条的穿插、线条的粗细、长短关系以及自行车各部分的遮挡关系,这样画出的自行车的局部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第二节课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车棚对着自行车写生,这样能够更明确抓住写生对象的本质特征,抓住细节进行表现。当然抓住细节很重要,但根据现代设计所要求的单纯化、简约化、秩序化的要求,要体现这些特点,使画面具有美感,学生的写生也要注意化繁为简,使画面视觉元素井然有序,鲜明生动,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关注到从自然到绘画再到设计的过程。2.加强对艺术语言的讲解,注重对设计要素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在写生时可以使用装饰性手法,也可以使用抽象化、几何化的手法,使画面图像与现实中的物像距离更近。例如把写生的对象房子、树等看作是点线面构成要素,在描绘物象时抓住它的特点,用线条、色彩、画面组织来接通设计。其次,在色彩写生中同样也需要从线条与色彩等方面整体考虑,发掘物象的形体结构、肌理秩序以及色彩搭配,取舍要得当。学生要想把视觉感受和主观设计意图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美感的画作,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画面中表现的不应只有眼前的形式与色彩,还需要搭配使画面美起来的要素。3.培养创新意识,将写生成果向大众展示。小学阶段的写生课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中要大量介绍优秀的写生设计范例,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城市,实实在在地感受绘画到设计给画面所带来的美感。不光在授课中,在评价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使用美术语言,指导学生在写生中不照抄、不拘泥于对象的外在形态和色彩,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尽可能化繁为简,根据形式美法则与设计的知识重新设计这些色彩,运用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来表述自我。因此,教师在进行总评时,一方面不应以教师的自身偏爱过分影响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表述画面这样组织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作品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地、全面地认识各类美术作品,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范围应扩大到一些艺术风格、流派的介绍,让同学们对这些流派有所了解,而不是要求学生盲目模仿照搬。绘画是艺术再现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本身。绘画和设计并没有本质不同,设计本身的特点以及设计因素等都能给绘画工作者一定的启示。清晰地认识绘画本身特质,将会使写生课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张也夫.外国现代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云亮.现当代中国画理论与创作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教学思考范文篇9

关键词:运筹学;教学现状;教学方式

1运筹学及其教学现状

运筹学是一种发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代科学,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盟国的战略资源分配及决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运筹学的应用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对系统配置、聚散及竞争研究的深入,运筹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近年来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运筹学的成长,21世纪的运筹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及民政部门等领域。运筹学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课程,应该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及学生的重视。但是,通过和很多学校的教学交流,笔者了解到,现代的运筹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而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运筹学教材还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的旧教材,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已经远远落后于该领域的科研前沿,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后,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最新的科研相结合,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深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教材的更新滞后,是现在运筹学教学基本工作中一项十分重大的问题,需要引起运筹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2)其次,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都集中在知识的讲解上,特别是知识、定义的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这样就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如何有效地改善,很多教师也做了尝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数学教学尤其是运筹学的教学,重点需要学生对理论进行理解,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是学生缺乏充分理解的时间,加上很多老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导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善也是运筹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3)最后,运筹学作为一门高度应用化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就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近年来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者都提出了加强学生课下讨论的环节,这也给运筹学教学提供了很多参考,但是大学生因为其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对于运筹学的高深理论不能很好地运用,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课下讨论学习是不够的,因此,在加强课下讨论的环节中,需要教学工作者提出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体系。以上几种情况,需要引起运筹学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推动学生对于运筹学的深入理解,提高运筹学的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文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若无详细说明,可参见文献[1-6]。)

2运筹学教学改善的一些看法

随着近年来运筹学在社会各方面应用的深入拓展,运筹学已经成为经济、技术、社会和生态相交叉的复杂学科,并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专业运筹学教学过程中,要将运筹学的教学工作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针对以上提出的运筹学教学现状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1)针对运筹学教学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引进国外教材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领域的教材引进,国家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在自身教学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学科教材,在学习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国内教材进行优化提升;同时,结合近年来运筹学的应用实例,丰富教材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运筹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案例,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动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方式方面,一方面,要持续强调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只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忽略基础知识、单纯地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筹学的各种思维方式以更加鲜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要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进行培训,更加深入地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原先枯燥的教学过程转换为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展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将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后续课程的兴趣;同时,根据运筹学多领域应用的情况,在运筹学教学中,可以委托运筹学应用领域的专业老师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在他们的专业背景下,讲述运筹学在其学科研究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跨学科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结合当下许多学科都在大力推行的课下讨论的教学活动,针对运筹学其自身特点,尤其是运筹学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大规模使用,大量前沿的运筹学研究理论得到了运用,运筹学理论中可进行课下讨论的部分都是高深理论知识的运用,普通的大学生很难具备如此良好的学术素养,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课下研讨范围;运筹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教师可以截取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自发地结成兴趣小组,通过对不同应用领域的学习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分享报告,分享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收获,同时整合这些分享报告,有针对性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起到良性的循环补充效果;在学生研讨范围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跨学科教师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课题,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及研讨分享报告的水平,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前沿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数学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机制。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很多科研领域中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其综合能力。

3总结

运筹学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在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都有深入的应用,在当下运筹学教学现状背景下,需要众多的教学工作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体系做出努力,也需要院校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支持。随着运筹学应用范围的扩展,运筹学的学习将成为数学专业毕业生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砝码。运筹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可以提高运筹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刘瑞芳,贾会才.运筹学课程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8(7):62-63.

[2]覃毅延,邓艳平,贺忠华.对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3]李红梅,韩逢庆,陈丰.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

[4]李军,董雄报,张于贤.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2).

[5]陈娟.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教学思考范文篇10

[关键词]和雅教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思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合唱水平都呈现出疲软的状态,甚至有随着年级升高,合唱能力倒退的现象。

一、现状

(一)教师素养的局限制约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合唱教学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对音准、音色、声部均衡等因素的准确指导与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对声音、情感、风格等音乐艺术表现的和谐与统一的指导等等,以及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如何在方法上改善和创新……然而,大多数教师缺少这样的全面性。(二)音乐课时的紧缺限制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以苏少版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材为例,连封页《义勇军进行曲》一起,一共有18首学唱歌曲(其中合唱歌曲4首),16首欣赏歌曲,8首竖笛学习曲,另外各种音乐活动、表演、创编、小剧本等,以一周两节音乐课的频率,完成这些内容,很赶,加之三年级开始的器乐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合唱教学,势必和孩子们渐行渐远。(三)学生实际的差异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是影响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的差异、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有音乐学习经验和无音乐学习经验之间的差异,都给我们的合唱教学带来影响。

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