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15:30

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范文篇1

关键词:语言学;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创新

一、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语言学是大学英语专业中的重难点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传授给学生系统的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对英语语言研究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教学现状。英语语言学科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知识深度和广度兼备,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科目又分为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三个模块,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语法知识、英语学习策略、语音知识、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以及有关语言学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有助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但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对于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性,加之英语语言学本身理论性就极强,不仅教学过程艰难,学生学习难度也很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如今高校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之一。其次,纵观整个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趋势发现,目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敷衍、学习目的模糊等态度观念问题,极大阻碍了高校英语学习氛围的养成,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其一,进入大学阶段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经历了高中艰苦的学习生涯后,极度渴望自由,加之大学校园的管理和学习方式比较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对学生的管理较之高中比较轻松,加之考试压力也有所减轻,导致学生产生了惰性,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大学里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较小,因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做自己的事,久而久之易产生消极情绪。其二,学习目的迷茫,缺乏动机。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一部分存在没必要学习英语错误观点。如此种种便造成了高校英语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二)存在的问题。1.对英语语言学缺乏深刻的认识。部分大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过于粗略,缺乏系统的了解,教学内容也多为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缺少与实际的运用与结合,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该科目既能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往往厌倦学习该科目,兴趣平平,没有认识到英语语言学作为基础课程的科学性,无法系统的把学习英语语言学科目与提升英语素质、英语水平联系起来。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由于英语属于外语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模式等方面都是从国外引入而来,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基础理论底蕴,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教学的方式、模式也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灵活性,没有有效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语言内容进行结合,缺乏启发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课程知识量大,重难点多。英语语言学课程知识量大,近乎涵盖了语言学的所有基本范畴,应用于教学领域的难度较大,首先是该书本身的阅读难度系数就比较大,重难点知识繁多,理解困难;其次是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师数量稀少,教师除了要自身读懂该书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应用,更好的服务学生,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再次是学生的抵触心理,由于课程量大,内容枯燥,且难度高,大部分学生常选择应付性的学习甚至不学。

二、英语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指导作用

作为大学英语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发现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以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因此针对英语语言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和分析,如实践分析、内心主义等方面的理论拓展分析,并借研究成果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工作。近年来,因学者越发关注英语语言学的教学作用而被大幅度普及,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对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具有极其突出作用。1.重实际,有助激发学习动机。在其指导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更加明晰了,从实际需求上看,英语四、六级考试仍是当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明晰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英语教学必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然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大多以课本为主的平铺直叙叫教学模式,难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平淡,打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直指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和目的,如,如何应对考研英语中的阅读部分、翻译部分等实际问题,教会学生掌握阅读和翻译的实用技巧,把英语语言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师的质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不断完善自身;其次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思维,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上的时间考虑,多数教师仍遵守过去自己惯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占用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师生缺乏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堪忧。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不拘一格,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如情景演绎、多媒体的应用等,充分发挥英语语言学的特殊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3.逐步引导,拓展学习。英语语言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既陌生又无趣的科目,甚至畏惧面对这门课,对此,教师应学会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喜爱该科目。然而,这是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各种事物时时在更新拓展,形势变化莫测,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为避免课堂教学氛围平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联系时事,与时代接轨,拓展课堂的教学内容。如此,既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让英语语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知识。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习自觉性。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范围最广的语种,堪称世界统一用语,可见其重要性。不少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后对此印象更深刻,但由于基础薄弱,一方面难以适应大学课程学习步伐,跟不上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对自己产生怀疑心理,如此反复,导致英语学习兴趣缺失。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进行心理自信心的培养,有意进行精神鼓励和支持。同时,针对大学的学习氛围特点,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安排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业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真正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三、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改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中,且随着现代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学方式的理念也有所相应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未来教育对学生的侧重点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培育,以学生为本,更加重视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学氛围的营造,这些又与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内容有交相呼应之妙,对其教学改革创新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实施可从以下几点展开: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队伍建设。综上可看出,英语语言学在大学英语专业中的强大作用和巨大价值,对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教学质量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其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更应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学习英语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积累教学经验,强化自身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服务学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为将英语教学的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需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创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也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2.深入研究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为确保英语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深入进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得出新的、有效的相关研究思路和具体方案,博学方能致新,这既是实施创新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的内在要求。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应用渗透进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因此,在实施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拓展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结合高校特色,构建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是一项繁冗的工程,并非流于形式的创新或一味求变,而应根据高校自身特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具体可行的改革创新,切实落实每一项工作中。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个机会,以英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整合课堂活动,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为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语境,在这样的情景模式下,既能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加快知识吸收,还能灵活运用英语语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掌握英语在生活的实际用法,可谓一举多得。其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友好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善于鼓励,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英语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密切联系。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天赋、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透过语言,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以及文化内涵。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语言素养、语言意识、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实施英语教学创新,将助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月琳.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科技视界,2016(17):41+69.

[2]苗亚娜.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英语广场,2018(09):123-124.

教学创新范文篇2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

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教学创新范文篇3

1.1临床教学

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学习的主要知识大都是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因此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对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有印象,降低失误率,而且有的病症极其临床表现和手术过程在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让学生都能增长见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解决自己在网络资源中的疑难问题,把网络和课堂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课后的网络背景中,学生还可以在专业的软件指导下进行模拟实践,例如可以对有些手术不拿活体做实验,而是通过模拟的场景,成本低,如果失误了,也不会承担医疗风险,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对不满意的手术可以反复操作,不会由于活体的限制而只能操作一次,能让学生提前对手术有所了解,也可以把实际的手术过程中的实例让学生观看,增加实际对手术的认识。总之,针对医学教学中的临床操作过程多可以利用网络背景让那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

1.2网络资源优越

网络资源在电脑中存放所占的内存不大,传送和接收的过程方便,操作便捷,只需要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而且不只是文字形式,还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形式,从视觉、听觉共同感受,和其它背景相比能够更加多样的学习资源,而且资源共享方便快捷,只需要简单的沟通对话工具或者是便携的优盘就可以完成资源的共享,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1.3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在网络背景下,医学教学就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不同,而且基础也不同,在网络资源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2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把所以的医学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多少,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告诉学生,而且课堂都已教师为主导,突出教师的“教”,就算有的高校应该多媒体技术,可是也仅限于把传统的教学板书换成课件而已,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的主题地位没有凸显,没有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不了解,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教师对于教学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

3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医学教学和其它专业相比,起步较晚,这就造成了有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不会尽如人意,尽管随着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型,可是有些问题仍旧存在:

3.1学校和教师的认识程度

尽管随着时展的要求,许多高校对于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有所资金投入,可是没有端正思想,没有把在这个问题制定专门的制度去管理,而且投资都是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没有对其余的后续设施和其它服务功能的开发,而且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由于自身的网络水平限制,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应用,认为这种模式会浪费原本就不多的时间何经理,事倍功半,当然这和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3.2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

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发起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以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基础,可是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大都是对医学知识精通、临床经验丰富,可是年纪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也不愿意去学,更愿意把时间用在专研医学知识上面,因此就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进行教学工作,也就没有带动起学生在运用网络学习,没有一个为学生的学习做好背景建设,这种教学模式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

4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创新

4.1建立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是根据校园网的医学信息提供网络版的教材,也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版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录像,也有工学士操作的模拟临床系统和练习题。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中模棱两可的内容找出课堂录像反复学习,直至融会贯通,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自由以此,可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可以反复观看,反复揣摩,而且对于某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办法拿活体进行操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模拟临床联系来操作,并且配有练习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题目难度和数量的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于不太常见的医学问题和临床内容进行了解,运用了网络这个资源宝库,能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而且在这其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和教师沟通,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单独解答,也可以把普遍性的问题汇总,一起答疑,而且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自己掌握时长,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4.2课堂教学的丰富

教师可以把教材和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教学资源相融合,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系统完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答疑,而且教师在这种模式中的作用也是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说有了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就可以在电脑面前坐着等着学生质疑了,有的学生离开了教师的监督不会自觉的学习,这套系统对于他们就不会有任何作用了,而且还是上网的借口,因此,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网络教学系统是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而且专业的医学教师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职业操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还是医学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找寻,以自己的专业的视角能找到适应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学习,避免了学生在网上独立学习知识的稂莠不齐,也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防止有的学生课后不学习,而且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在折基础上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改进,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也可以讲述自己在医学方面的新的和经验,让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是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屏幕,而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通过监测结果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给学生虚拟的病例和病症,让学生自己设计手术方案,再进行操作,作为作业交上来。总之,网络教学系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但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4.3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让教师既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拥有者,也是高计算机水平的享有者,学校加强重视程度就会让教师把网络资源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资源的应用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状,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多次观看课堂教学的视频,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也会从多角度对课堂所需要学习的直射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以把板书换成精心制作的课件,这个课件就相当于提前写好的板书,能够节省课堂的时间,学生就能多些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没有把学习固定在课堂中,而是各种地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

4.4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及时的完全的接受医学知识,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就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而且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而不是让那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应那么多的学生。医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让那个学生学习妆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一切和医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医学人才,因此就需要满足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状、知识的薄弱地方和想要学习的方面进行学习,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自己安排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5结论

教学创新范文篇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非空中楼阁,不是仅仅依靠学生一拍脑袋就能出结果的,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奠定学生良好的认知基础,给学生构筑坚实的认知体系。这样,他们的创新之花才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要领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逐渐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此外,借助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亲历化学实验操作的始终,不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训练题的学习,不断巩固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促进他们定量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入手,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尤其是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方面有了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做了适当拓展,强化了化学实验的教学。这种变动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迎合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要求。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把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清初中化学知识的主要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

知识内容较为庞杂,涉及面广,学习时间短。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可对学生的认知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困难和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给学生以及时的点拨和启发。如在总复习时,我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对比,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等诸多方面,让学生自主发现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对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对现行教育教学中不合理的、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行彻底改革,而课堂改革的首要之处就是能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充分思考,自主探索,不断创新。

二、密切联系生活,生成学生创新灵感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化学学习的知识宝藏,不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的慧眼,在生活中生成创新的灵感。如在学习物理性质的概念后,我启发学生:“你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醋是怎样变成的吗”再如对于碳,我则提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是利用了碳的什么性质?”学生经过学习和探究,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从而大大激发了掌握科学知识的兴趣。又如对于校园里的新的石灰雕像,时间不长就发生了被腐蚀的现象,教师将此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奇妙的现象伴随在学生身边,他们非常熟悉,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对问题的讲解也容易激起他们的认同,他们往往会在问题解决后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学创新范文篇5

一、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根据小学生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美术课教学的新要求。

2.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1)从一年级时就开始着手。从一年级学生着手,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塑造学生对美术素养。要从美术最基本知识开始入手,告诉学生美术的画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类型、名称、分配、属性等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画画,大胆地涂鸦,敢于动手,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让其感受到画画带来的快乐。

二、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已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效地进行分组,使各小组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提出各组的建议,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办画报,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合作画画比赛。让各小组创作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加强各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教学创新范文篇6

学生根据在信息课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将所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对教材进行了如此的改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中掌握了一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敢于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另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纸》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了五节课才上完,感觉上还没有上完一样,去年我改变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尝试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作式的方法来学习本课内容。在讲到纸做的物品、纸的发明及节约用纸方面,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小组,采用信息网络搜索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知识学习不到的东西,我把三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大组,对一班和二班的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让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最后通过问卷、学生收集的纸标本发现,小组的反应各不相同,常规的教学小组答案几乎相同,收集的纸相差无几,都是平时范围内的纸,对于纸的认识还不够清楚,生活中有大量的纸他们还无法确定。通过信息网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标本来看,样式各有不同,有很多小组收集的纸有很多老师都无法叫上名字,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查找出正确的名称,(常规教学是无法做到的)有些小组还收集到了耐火纸。而且他们对纸的认识的视野较开阔,不会处于一个较狭小的范围之内。在认识纸的发明这方面,常规教学的小组只有一个答案,蔡伦造纸,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比欧洲都早了好几百年,对此就无法得到其它的知识,而通过网络信息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他们的答案就有点出奇了,有好几个小组通过阅读纸的发明,对蔡伦造纸进行了怀疑,可能在他之前还有人比他早的,但答案无法解开,只好继续寻找答案,这样下来,合作学习的小组就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对于纸的发展历史,老师是无法全部讲解的,小组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自愿搜索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了解纸的来源,对于这方面来说,进行网络学习的小组可以提出大量节约措施,常规教学的学生有时误解成不要乱丢垃圾,无法想象出真正的造纸,对滥伐森林的危害认识还不够。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后还设计了一个有关纸的研究专题网站。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搜集大量有关材料使用的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供学生查阅。一开课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各小组定下所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老师建成的一个小型网站中去查寻有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资料,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创新范文篇7

一、服装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创新

教学法的研究、应用和创新是提高服装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服装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亦需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出发,不断摸索适合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服装英语大多使用教材辅导、教师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呆板和俗套,不同基础的学生也很难全部融入到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中,服装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人们对教学法创新的重视,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服装英语的教学需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引进开放性、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在服装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锻炼学生在服装英语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服装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不仅出于社会、教师和学生主观上的要求,同时也受到了当前教育教学技术、手段、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服装英语教学中推进教学法创新,可以依托于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媒介和设备,细化学生在服装英语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更高质量、高水平的服装英语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资源,高效推进自身的服装英语学习与训练,继而切实强化服装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以外,在服装英语教学法的创新中,教师还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需求和接受情况和学习认知规律,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他们的服装英语能力水平和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服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创新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以生为本;创新

新时期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舞蹈教学,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公众供给精神养料当做宗旨,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变革原先舞蹈教学中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仅有如此,方可确保高校舞蹈教学具备较好效果,为相关行业培育、输送优秀的舞蹈人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从而为高校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予以参考。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就部分高校而言,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譬如因专业舞蹈教师资源稀缺,或者相关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健全性,使得该专业课时难以与学生选课需求相符,各年级学生在课程选择空间方面具有差异,故而难以确保教学效果。另外,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未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高度关注,使得舞蹈课程不具备较好的时代感,难以吸引学生视线。(二)教学方法略显滞后。就高校舞蹈教学而言,教师有效示范极为必要。但就部分高校实情来看,舞蹈课教学中某些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主导性,把自身舞蹈经验以及教材内容经由一种难以辩驳的形式面向学生硬性灌输,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学习、接受,不具备自主思考、探索新动作的机会,长此以往便会让教师与学生具有从属性关系,这将促使两者的距离更远,最终干扰了教学质量。(三)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高校中,舞蹈课较之其他课程而言,可视为是学生强身健体抑或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因大部分高校学生往往不具备较好舞蹈基础,在学习该课程时未设置较高学习目标,而某些高校在舞蹈教学期间未注重以生为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直接借鉴专业舞蹈学院设置的内容,导致学生因教学要求过高而抗拒舞蹈学习。另外,部分高校对舞蹈内容的更新难以与时展形势相一致,譬如就90后学生来看,更为热衷街舞等,然而部分高校的舞蹈课程还未对此舞种进行教学,内容以民族舞为主,难以实现学生所提多样性需求。(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就现行教学体系来看,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师于各学期末尾对学生实施课程评价期间,往往以舞蹈技能考查这一方式为主,譬如要求学生展示已经学习过的舞蹈,且对学生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打分。此评价方式不但未注重学生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未对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予以考查,此匮乏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方式将弱化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策略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更为强烈,故而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需构建以生为本的新教学观念,且基于此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教师教学时需将高校学生客观条件为基点,对舞蹈课程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基于目标落实教学工作。同时,教师教学期间需对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予以高度关注,为学生给予充裕的发展空间。(二)基于舞蹈艺术特征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舞蹈即人类艺术最为关键的体现方式,其经由特殊的肢体语言对人们的情感加以表述,此经由肢体协调配合生成的艺术魅力具备极强的震撼性。对此,高校舞蹈教师教学时,需将舞蹈具有的艺术美为着力点,促使学生经由美学体验陶冶情操,并得到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具备较好的舞蹈学习兴趣。另外,教师需将舞蹈和音乐有效结合,彰显两者协调配合的艺术魅力,以此经由唯美的音乐吸引学生,并增强他们的舞蹈学习兴趣。(三)落实情感教育。舞蹈并非为生硬的肢体动作,而是具备真情实感的艺术语言,仅有把个体情感与舞蹈相结合,方可确保舞蹈具有较好的艺术感染力。故而,高校舞蹈教师需在以生为本这一新教学观念的引领下,面向学生讲述舞蹈和个体情感表达具有的关联,且鼓舞学生基于自身情感变化自行创编舞蹈动作。同时,教师教学时也需融入情感,对学生情绪予以高度关注,并有效疏导,确保学生学习舞蹈时的情感状态良好。(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型师生关系在改善教学效率、质量方面存在显著效用。就高校舞蹈教学而言,教师需革新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将师生之间自上而下的从属性关系进行废除,经由平等、彼此尊重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并授课。同时,教师需经由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群体,经由良性互动构建产生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五)优化教学评价。对高校舞蹈教学评价创新时,教师需基于多元性、互动性等原则,确保教学评价具备系统性。这里的多元性表示教师需把学生舞蹈技能、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以过程评价方式为主,全面量度学生学习效果;互动性即教师需鼓舞学生大力实施教学反馈,以此确保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实际需要创新舞蹈教学计划。

三、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可谓是素质教育所提内在需要,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先对高校舞蹈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策略,望以此为高校舞蹈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予以参考,对高校学生舞蹈水平加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易小迪.高校舞蹈教育的方法与目标研究[J].艺术评鉴,2019,10:119-122.

[2]岳畅琦.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现状研究[J].艺术评鉴,2019,10:123-124.

教学创新范文篇9

一、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教学结论,而不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也就是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优化,当好组织者和引导着,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新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新课程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对初中学生提出了目标要求。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校园学习、活动中学会透视关系、人物动态、比例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课单从专业知识角度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相对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技法,又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又降低学习难度呢?我把这个单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体验。让学生准备透明的塑料板,带上书写笔,和笔者一起到操场上观察平时熟悉的教学楼、操场和周围的景物。一开始,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东逛逛,西转转,不知所措。笔者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塑料板画一个框,将看到的教学楼用书写笔粗略地描在框子里,不同角度站位的学生就会画出不同的形状和透视关系。然后,笔者再讲理论知识,这时学生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就容易多了,对于学习如何构图简单易懂,避免了单纯学习透视知识的枯燥乏味。第二部分,是学习人物的比例和动态。重点在于动态和重心的把握,要让学生学会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动态,迅速捕捉人物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这一部分有相当难度。笔者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同学的静止、走路和运动的姿态,找一些人物动态的图片,用塑料透明板覆盖在上面,并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添加动作。加以练习后,脱离塑料透明板,让学生做模特,互相用简单的线或几何形描绘静态、动态的人物,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第三部分,把人物和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完成了一幅创作。

三、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运用现代新技术手段上

教学创新范文篇10

1.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或“填鸭式”,这两种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听教师讲课,并且主动参与其中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向学生传授理论的时间,多向学生介绍课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②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向学生讲述课程的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相互沟通,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职校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由封闭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教学模式。在开放型教学模式中,学生更能发挥创新能力,并且对美术更加感兴趣。

2.树立学生的信心

高中美术经常采用试卷测试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美术的掌握程度。对于职校来说,由于多数学生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高,试卷测试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想了解学生的美术掌握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采取现场作画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绘制一幅画,根据学生的画作判断其绘画能力。为了使绘画成为学生的一门特长,或使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凸显其绘画功底,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时,不可随意批评学生,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适时给予学生奖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但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减少学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