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业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2:52:16

交通事业单位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1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实施策略

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既是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资产管理理论的现实反映,是新时期交通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交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制虽然已经做出了许多改革调整,然而随着时代的革新与发展,原有的资产配置问题与矛盾已经逐渐显现,再加上监督工作不到位,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交通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针对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改善原有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还可以提升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事业单位内部现有的资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资金额方面都是较为庞大的。资产既是交通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完成上级交付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单位本身需要认真履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只有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才能促进单位事业的稳步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事业单位在内部强化资产管理工作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原先遗留下来的待处置资产事项,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实现账实相符的资产管理目标,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将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科学化节约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交通事业单位而言,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是推动其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模块优化与升级的过程。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又提升了预算报表编制的精准度,有利于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交通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畅展开。

二、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产权不清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对外贸易的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交通事业单位资产无论在规模还是等级方面都较为重要,而现阶段却存在资产产权不清晰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所有权方面不清晰。交通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与投资主体的双重影响下,导致一些资产产权的关系处于一种复杂的状态,特别是对于不同层级的单位产生的资产产权问题,如中央与地方、集体与职工等投资主体投入形成的资产,更是无法轻易进行判定。其次,占有使用权混乱。一些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年代限制或是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资产虽然归主管部门,然而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则由下属部门使用并负责维护工作,然而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难免发生相互推卸,无法确定管理责任以及责任人的问题,责任的落实成为一纸空谈。2.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不足。现阶段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多样,既包括上级拨付的资产,也包括事业单位内部自行购买或自行管理的资产。资产构建资金来源形式多样,而对于单位内部的资产配置标准却未能及时制定并形成科学化的指标,这种缺乏约束力与监督力的资产配置环境,给单位内部随意采购、过分追求办公条件的完整性等采购活动提供了生长的空间,一些重复性购置与任意性购置比比皆是,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无从谈起,资产的出口和入口管理相互脱节。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按照单位要求进行了资产方面的配置,然而其结构比例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存在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些虽数量充足却未能将辅助设备、设施购置齐全,致使购置的资产无法产生预期作用,出现了不必要的资产浪费。这都与单位内部不重视资产配置的科学性有很大的关系。3.资产处置规范性差,造成资产流失。交通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这些资产虽然现阶段归交通事业单位使用、占有,然而无论从资产的性质还是法律依据方面来说,均为国家所有。近些年随着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单位资产数量也逐年递增,对于其内部的资产而言是完全不允许私有化的,然而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或是出于其他不良目的,未能够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批报审核就将单位内部的资产进行了自主处理,而处置所得也归己所有,造成无资产、账目可查。有的单位在发现问题之后,管理人员仍然选择瞒报不处理的消极处理方法,也并未进一步追责或要求当事人履行赔偿责任。除此之外,单位内部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经费进行物资的采购,然而部分资产并未能用于日常工作,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流失。如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到位、无形资产带来的流失或是决策层决策安排不当或处置失误造成的无效资产增加,致使资产不当流失问题时有发生。

三、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1.更新资产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现有资产监督机制。交通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条件,交通事业单位为我国的交通运输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保障,作为广受瞩目的公共事业单位其资产管理的水平与质量更加关键。新时期单位需要面对的资产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多样,只有明晰现有的资产管理特点,将其特有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传承下去,做出积极的改变与管理方法上的突破,才能实现预计的管理效果。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转变思想,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其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进行合理地融合,坚持资源整合与共享,尽可能地减少浪费现象的产生,实现现有资产管理的持久性。只有先从理念上有所认识,才能实现现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形成科学配置、节约使用的管理理念,促进该项工作的科学化、常规化管理。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理念的革新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应细致剖析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律特点,将单位内部资产运行的每一个步骤规划到位,运用全面的监管体系进行资产监控。交通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认真遵循国有资产的价值核算,编制资产决算并做好进一步的监督检查工作。2.构建预算与审批制度,明确权责关系。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与资产使用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交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就应结合单位内部的真实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所需资金的情况进行资产预算的安置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未来发展需求与财力、资产的实际配套性等客观因素,将原先盲目购置、积压严重的问题彻底解决掉。一旦原先制定的预算通过了上级审批,如未有极特殊的情况不应再做变更,对于一些没有采购预算的项目,管理人员不能予以批准。交通事业单位应结合规定要求定期递交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实施计划,并在内容中详细列出货物的实际情况、工程细节等,一旦发现其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采购项目,应及时处理,确保预算项目符合实际需求,进一步规范预算资金的使用,全面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应将权责发生制原则落实到位,以便更好地将现有资产的损耗费用科学、全面地反映出来,以实现当期收入与支出项目的配比,确保财务管理风险的可控性。3.关注交通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核算,建立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投资建设,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认真研究基础设施准则,关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资产问题。通过结合我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管理维护现状,确定存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案,并建立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规范。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以政府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构建全面的会计核算制度。结合前期统计的本单位应作为政府会计主体予以确认的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情况,设置相应的会计明细科目。在会计核算要求的推动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相关业务部门强化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还应从内控管理规范的角度构建交通基础设施资产财务管理与内控规范,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在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改革方面信息化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借助现代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一个符合日常工作需求,能够体现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全貌的信息化平台,以便帮助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其资产存量情况,使资产动态化管理成为常态。

综上所述,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通事业单位作为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交通服务的公共性部门,一方面为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针对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与管理难点,工作人员不应视而不见,应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国有资产运作的规范性,提升单位内部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交通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交通职能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琳浩.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财会学习,2019(18).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2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问题

一、新形势下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核心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承担着优化国内交通运输布局、提升交通布局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的职能。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和国内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管理上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同时,项目规模也在不断上涨,涉及的资金总量持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控制工作对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提升交通事业单位内资金和资产的高效利用,积极防范市场风险和资产浪费对实现国内交通运输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了新的规定,因此,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消除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之间的差异是确保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核心内容。

二、当前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环境不佳,部门预算申报中有不实现象首先,在交通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交通事业单位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财务和资金管理上面,而财务人员由于岗位限制和预算管理专业能力的限制,在预算上难以实现全面控制与资源统筹规划的管理高度,同时对于非财务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意识更加淡薄,导致了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中整体预算管理环境不佳的现状。尤其是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管理、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使用的资金多数来自国家专项资金拨款,预算编制责任则是根据各部门和岗位申报数据进行统筹和规划。但由于财务部门对交通事业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和岗位中资源情况、技术水平、项目开展等了解不够深入,一些部门在申报资金时为了减缓压力可能会夸大资金需求,反映在预算上就会出现预算资金数量远大于实际资金需求,会造成国有资金和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二)预算编制防范不科学,难以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以历年预算编制内容为基准,根据各部门申报资金用途和范围进行核增或核减的增减量预算编制方法是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中普遍使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情况下,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需要由财务部门主导,执行和业务部门配合来共同完成编制工作,但是在实际上,预算编制工作则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完成,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了预算编制同交通事业单位项目和业务开展之间存在差距,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前瞻性,使得其对预算执行和监督的控制作用下降,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实现对各部门预算情况的整合由于预算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和交流不够充分,导致了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难以反映出事业单位全部资金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财务部门难以了解到各个项目和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和结余情况也没有科学的把握。同时,虽然会计电算化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已经基本实现,但是在当前大数据和网络化的时代,仅仅依靠电算化完成预算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造成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预算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资金、资源的整合,也没有达到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与实时传递。(四)预算执行力缺乏保障,没有有效的预算监督管理系统在交通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上,还存在着预算执行差异较大,预算进度难以保障的问题。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善和科学,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预算管理对资金利用、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重视和执行力度不足上。同时,在交通事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没有做到科学的分析和规范的调整,导致了预算管理的约束性下降。另外,预算监督和考评机制的缺失,导致了预算执行审核同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实际责任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部门参与预算控制的积极性不足,预算执行力更加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新形势下加强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预算管理重视程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为了加强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内要坚决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引入专业预算管理人才,并加强对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素质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同时,在交通事业单位中还要加大对预算知识内容和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从思想上提高各个部门在配合预算管理上的积极性,确保各个部门在进行申报时能够从具体工作内容实际出发,科学、严谨、规范的申报项目和业务预算数据,为实现交通事业单位资源、财力的优化配置提供保障,全面提升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二)加强沟通,保障预算编制科学性在交通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首先要转变传统的预算编制管理观念,逐步引入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现代预算编制方法,避免增减量预算编制不科学的地方。同时,交通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当前企业预算编制中的成功经验,按照部门、时间、业务内容等不同的预算项目进行额度的限定和控制,实现预算编制项目的细化。这也就要求预算编制部门要加强同交通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对各部门申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核,深入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突破业务局限和工作方法导致了认识上的局限,尽量减小预算编制和实际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之间存在的差异。(三)引入现代化预算管理网络系统,实现预算动态化管理结合当前交通事业单位总体规划和布局内容,建立相应的预算网络系统平台,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合同协议、政府采购、日常基本运营和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等内容的预算内容和指标进行公示。同时,通过预算网络平台,还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对预算进度的实时管理;对于预算编制调整的申请与审批也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高审批效率,并实现对预算问题的实时分析与反馈,及时发现预算调整的原因和问题责任所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四)落实预算执行,减少预算差异,加强预算监督在预算的执行上,要加强对预算项目的控制,对于各个业务部门不按照预算执行,私自挪用占用专项预算资金、预算管理不规范、影响具体工作开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确保预算执行的完成质量,对预算执行效率和进度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在预算管理进行过程中,要加强预算考核工作,将预算执行情况同各部门内人员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联系,将预算指标的完成层层分解,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岗位与个人身上,加强对预算执行差异的分析,及时反馈预算执行和控制进度,从而提升交通事业单位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预算监督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飞.新时期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体系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市场,2017(15):352+354.

[2]封丹.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交通财会,2017(12):10-11+22.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3

(一)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

预算管理是我国交通事业单位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通过对预算的科学编制、执行、实施、考核,通过这一系列的预算管理活动,可以有效的帮助交通事业单位实现本年度的战略发展目标。交通事业单位内部所牵扯的部门比较多,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并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预算时还必须将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等考虑其中。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中,预算基本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的,很多财务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单位内部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实际情况,可见,专业预算人员的匮乏导致预算的编制与本单位的实际业务相脱节、分离。

(二)交通事业单位还尚未适应新的预算管理方式

在改革前,交通事业单位所采取的预算模式主要是由本地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来进行的,并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费税改革后,资金渠道发生了改变,很多地方的交通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全真正适应预算管理的新方式,很多单位感到无从下手、束手无策,严重影响着预算的执行与效果。

(三)预算编制的模式落后、陈旧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交通事业单位如果仍按照原有的预算模式进行预算,已经无法再满足新形势对预算管理的要求与目标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的是基数增长法,这种简单的在原来基数上的加加减减不仅不适合交通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合我国宏观经济的环境的变化。2009年税费改革后,交通部门的预算管理本应该纳入到地方财政的预算中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尚未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

(四)缺乏对预算执行的监管

交通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也属于社会公益性单位,其经费的使用情况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交通事业部门严重超编,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机构臃肿,同时还使得经费的使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严格的监控方法,对于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最终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加强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管理

首先,交通事业单位在预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梳理本单位可以使用的资源及其价值,及时了解政策信息与动向为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预算编制时间。面对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粗糙的前提下,各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年度预算工作,进行人员分工。

(二)更新观念培养专业预算管理人才

预算管理的加强要求交通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在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视。还必须尽快提高预算专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夯实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及时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对本单位的预算做到心中有数。

(三)改变预算模式

交通事业单位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使这些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交通事业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科学的、全面的、准确的编制预算。(四)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为保证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其次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最后加强对预算调整的管理。

三、结束语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4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也方面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二)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许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了内控制度,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么根据单位现在的工作实际,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交通事业单位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或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服务机构,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因而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来使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四)过度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正是由于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懈,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

单位主要负责人拥有较大自由决策空间,受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约束也相对较少,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遵守的好坏直接受他们的影响。许多领导,办事只图方便快捷,盲目追求单位自身利益,不顾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议

交通事业单位应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着手,合理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成本考核与分析制度,将成本指标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管理信息,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功能,合理开展风险评估,绩效评价,使单位内部控制重点放在合理进行资金筹集、配置、使用并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以此提升高等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交通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考虑自己所属特定业务类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发挥管理及资金运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大体包括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管理风格,管理者本身的品质特点以及价值取向、整个组织为完成自身管理职能而设里的严谨、高效的内部管理控制程序与政策、各自职责的划分、单位的组织结构等等要素。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会计关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经常了解会计工作情况,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己作为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决定会计事项、签批会计资料时,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先议后决、先明后签,落实责任、心中有数,以实际行动遵循内控制度。

(二)控制活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在控制活动中,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行成本核算与分析,是事业单位新型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内容。如部门平均管理成本,各部门业务不同,成本构成不同,应事先核定单位各部门的成本构成,并给出预算指标,月底根据成本内容进行成本的计算与考核,这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合理配呈稀缺资源,有效使用资金,借鉴营利组织的管理经验,把握其最佳结合点,是解决当前资金严重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新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

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预算内外的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收支;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控制程序严格;控制标准的确定更加合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要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各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分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四)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财政机关要及时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财务管理水平,切实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发挥会计系统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五)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苏良英.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我见[J].财经界,2007,(11).

[2]王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2).

[3]冯慧芳.完善交通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07,(2).

[4]徐柳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5]郭兴华,张东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财税,2007,(5).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5

关键词:交通;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交通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部门管理职能多,分支机构多,既有项目管理又有行政执法,既有市场运营又有市场监管,部门职能差别较大;二是资金量大,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审批环节多,内部监督工作量较大;三是资产占有量大,资产类型多,管理难度大。总的来看,交通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是源于政府财政部门,包括财政补贴、上级补贴、专项拨款、各类经营收入等。因为其收入来源多样,各分支机构支出又各有特点,给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1)预算申报不实。第一是收入预算编制申报数据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没有将全部的收入项目纳入部门预算,个别单位将一部分收入游离于部门预算之外,特别是一些资产出租、处置等收入和部分单位的经营收入。第二是高估了支出预算,主要表现为在项目支出上,由于近年来大部分的的公路建设项目均采取上级补贴、地方财政配套的方式建设,基层交通部门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片面地认为加大项目预算可以申请到更多的补贴资金,因而在做项目预算时主观地高估费用,造成项目预算虚高,实际执行预算时,实际支出与预算金额差别较大,失去了预算的监控和规划作用,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预算编制基础基作不扎实。预算的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交通事业单位因为工作内容繁多,所以与财务不相关的部门往往会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临近编制年度预算时,这些部门因为没有相关的准备工作,对下一年的工作目标不清晰,没有详细的计划,所以也就导致了预算的主观性。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编制预算时所提供的数据多半不具有科学性,最终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预算数据的不合理、预算约束力不够。

(3)对预算执行缺乏保障。预算编制之后考虑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预算的执行,之前有很多交通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没有相关的制度保障,有的即便是有了制度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进行,这也就导致了预算执行与预期差距较大,预算执行的进度也很慢,除此之外,危害更大的是部门内部预算指标分解不合理,随意性大,内部各部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预算执行的质量出现问题,这就会涉及到资金无法合理合法利用,很容易滋生腐败。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交通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1)建立闭环管理控制系统。闭环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涵盖与预算相关的所有内容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和预算的执行力,强化预算的严肃性。要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预算管理机制,该机制应该涉及到交通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其他部门共同合作,除此之外还要明确预算管理的制度与管理流程,做到职责分明、协调连动;第二,要做到将预算编制的内容细化,特别是项目支出,做到完善一个,编制一个,尽可能将各项支出细化到具体项目中,减少打捆项目,避免预算指标分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第三,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所涉及的机构要能够分工合作完成对预算项目的进度、质量的控制与监督,最重要的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的控制与记录,尽量使项目的实施与预算基本吻合;第四,做好预算编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避免有些部门在预算编制前因为时间的仓促而出现措手不及以至于信息不实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要做到在预算编制之前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工作。

(2)增强预算的针对性,确保预算的真实性。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影响面大,半点不可忽视,所以在交通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方面就应该要做到两个要求,第一是具有针对性,主要是指交通事业单位中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项目期限的不同,所涉及的资金也就不同,所以就必须根据区域交通发展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预算编制计划。对于一些重点项目,自然就应该将重心往这方面倾斜,在预算编制时,资金就应该往这些方面偏移。第二是具有真实性,也就是交通事业单位在向上级部门申报的预算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根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际需求,合理的提出预算资金。

(3)强化预算管理中各部门分工协作。但凡是预算工作就会涉及到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财务部门不能够独立完成预算执行工作,交通事业单位的各内部机构是一个整体,如果缺乏联系,就无法正常的了解各部门的信息,从而也影响正常的预算执行工作。首先,财务部门必须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其目的不仅是方便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保证预算执行进度。其次,财务部门内部也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坚持按照规定办事,使得每一个涉及预算管理的事项都按制度执行,对于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不合理现象及时发现问题,立时作出纠正,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预算执行质量。第三,预算的编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各下属单位提出的预算要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特别是在预算支出的需求大于可支配预算资源的情况下,项目支出需要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保证重点急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项目安排中的随意性。

(4)加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协作。很多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普遍认为,上级与下级之间只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事实上,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要做到的是上级与下级的协作,使得双方都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其中需要做到的是,通过上级的参与使得预算能够得到权力的辅助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增加预算的权威性,可以使得工作进度加快,各个部门配合也就会更好更快;上级领导需要借助预算来了解未来的工作规划,并将工作任务安排到各个部门甚至是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有关预算的专题会议,对于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涉及到需要调整预算的,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报调整。总之,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发现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中的一些盲点,对于一些单独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相互间合作完成,更重要的是,多部门的参与和多层级人员的参与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程霓.交通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与思考.预算管理,2014(5).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6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也方面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二)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许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了内控制度,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么根据单位现在的工作实际,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交通事业单位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或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服务机构,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因而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来使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四)过度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正是由于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懈,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

单位主要负责人拥有较大自由决策空间,受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约束也相对较少,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遵守的好坏直接受他们的影响。许多领导,办事只图方便快捷,盲目追求单位自身利益,不顾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完善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议

交通事业单位应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着手,合理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成本考核与分析制度,将成本指标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管理信息,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功能,合理开展风险评估,绩效评价,使单位内部控制重点放在合理进行资金筹集、配置、使用并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以此提升高等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交通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考虑自己所属特定业务类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发挥管理及资金运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大体包括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管理风格,管理者本身的品质特点以及价值取向、整个组织为完成自身管理职能而设里的严谨、高效的内部管理控制程序与政策、各自职责的划分、单位的组织结构等等要素。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会计关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经常了解会计工作情况,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己作为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决定会计事项、签批会计资料时,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先议后决、先明后签,落实责任、心中有数,以实际行动遵循内控制度。

(二)控制活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在控制活动中,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行成本核算与分析,是事业单位新型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内容。如部门平均管理成本,各部门业务不同,成本构成不同,应事先核定单位各部门的成本构成,并给出预算指标,月底根据成本内容进行成本的计算与考核,这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合理配呈稀缺资源,有效使用资金,借鉴营利组织的管理经验,把握其最佳结合点,是解决当前资金严重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新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

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预算内外的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收支;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控制程序严格;控制标准的确定更加合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要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各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分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四)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财政机关要及时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财务管理水平,切实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发挥会计系统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五)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苏良英.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我见[J].财经界,2007,(11).

[2]王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2).

[3]冯慧芳.完善交通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07,(2).

[4]徐柳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5]郭兴华,张东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财税,2007,(5).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7

在社会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环境大背景下,进行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是交通事业单位在市场条件下发展的现实诉求,是满足国家相关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应坚持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让会计人员与所在单位彼此独立且统一,让会计人员的待遇独立于单位之外,从而促使其坚决落实相关的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促使会计监督制度有效运转。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坚持对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有助于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如落实竞争淘汰制度,确保执证上岗,定期对会计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与考核,推动会计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提高。落实会计管理制度改革,需要以委派制作为突破点,积极消除会计人员工作顾虑,保障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能够有效发挥,保障交通事业单位有效运转。

二、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认知

当前,在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中,所委派的会计人员属于会计监督与执行的主体,在相关会计法律中,对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实际监督与执行责任给与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然而这种规定,同时将会计监督职员作为了单位之中的部分,即表现在单位职工的身份上,导致会计人员在具体单位财务管理之中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容易受到单位内部各种利益因子的干扰,如会计人员相关的具体待遇问题、人事调动问题及相关福利问题等,因其属于单位内部,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位前景均由单位领导负责,导致会计人员在执行监督与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完全依据相关制度及规范来履行具体的职能,导致其会计职能尤其是监督职能大幅弱化。虽然我们对交通事业单位会计体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如推行了单位会计人员委派制度,然而从现实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实际会计人员委派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多会综合考虑候选的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考察,将其安排在各单位会计岗位上执行会计职能,所委派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单位之中,其具体的人事关系、工资及相关待遇均由所在单位负责,为维护自身利益,所委派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考虑,导致委派制度成为了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三、市场经济形势下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现路径探究

为推动交通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交通事业单位稳健发展,要求依据当前交通事业单位中会计体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切实采取科学合理,具备较强操作性的举措,以确保交通事业单位能够有效运转,稳健发展。

(一)依托交通事业单位实际,构建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当前,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多采取集中核算的会计方式,然而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多难以有效控制单位财务问题,甚至会引发一定的奖金乱发问题、票据送礼问题与财务支出超标问题,甚至因缺乏内部控制,会出现一些坏账,最终导致单位内部账面资金记录十分混乱,在查账时难以追溯单位内资金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交通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推行会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强化其单位内部监督与管理,切实发挥会计管理与会计监督职能,防止单位内部出现各种以权谋私问题。通过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健全内部监督与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单位内部的资产信息进行及时审查与核算,确保单位内部资金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确保资金应用不出现纰漏,降低死账与不明账目等问题的出现。

(二)切实执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确保其工作独立性

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应坚持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委派制是国家通过建立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以委派作为主要的方式,向事业单位派遣工作人员并履行相关职能的一种行为。这种委派制度,应区别于单位内部的委派,需要独立于事业单位主体之外,确保会计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受所在单位的限制与制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人员属于单位内部一员,其切身利益受单位决定的格局。将会计人员从交通事业单位之中独立,有助于其切实履行会计职能,切实加强监督行为。一般而言,在交通事业单位中采取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一般多选择不少于2名的会计人员委派给所在单位的财务室,所委派的会计人员,其利益关系与所在单位完全脱离,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从而解决了财务人员顾虑过多,无法切实履行监督行为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预算控制,切实发挥会计职能

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其传统的集中核算模式,无法切实实现对单位内部资金的有效管控,加强交通事业内部预算控制,逐步实现单位内会计预算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通过发挥会计管理与会计监督作用,推动交通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在执行内部预算时,需要依托本单位运行实际,合理评估单位运行与发展所需要的费用,确保内部预算的合理性。积极发挥会计人员作用,提高管理能力,确保单位内资金利用效率较好。

(四)做好会计人员培训,为体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其会计核算多仅设置报账员,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多将报账员的工作作为简单的事情来处理,甚至所安排的报账员其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状况较为混乱,难以为科学准备的预算编制提供支持。为此,在交通事业单位中,应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在单位内部应为会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其参与各种培训以提高会计专业技能。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充分认知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切实做好会计工作。

(五)构建多层次的控制体系

在交通事业单位中,为做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应构建多层次的控制体系,综合分析单位内部及外部环境,考虑单位前期发展与现实发展状况,编制出具备多层次统一结合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如构建三层的控制体系,第一,在交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中设置制约关系,建立以预付为主的现实监控体系,对会计管理的责任具体到个人,合理进行职务划分,明确会计各个环节与具体内容,通过制约与监控体系,防止出现财务会计一人操作所引起的问题;第二,建立运行有效的资金流向监督机制。在交通事业单位运行中,要求具备明确且有效的资金流向监督机制,能够及时核查出单位资金流向及具体支配情况,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定期进行会计岗位核查,逐步形成规范化与程序化,将具体核查内容进行上报;第三,于单位内部设置具备独立属性的审计委员会,通过独立的审计委员,对交通事业单位内部日常财务会计行为进行监管,其可以通过审计、稽查等行为对会计管理进行控制。通过构建多层次会计管理体制,强化会计制度监督职能,更好发挥会计职能,保障交通事业单位有效稳健运行。

四、结语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8

摘要:2008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对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时,也对交通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因而应以新的基本规范为指导,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只有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避免因内控失效而给国有资产和单位遭受损失。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引言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06月28日联合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该基本规范一大突破是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虽然新规范是主要面向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但是,这一基本规范的实施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着借鉴和指导的意义。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企业要进行成本利润核算,随着改革的深入,交通事业单位也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来保全国有资产。

二、交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也方面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二)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许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了内控制度,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么根据单位现在的工作实际,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交通事业单位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或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服务机构,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因而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来使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四)过度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正是由于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懈,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

单位主要负责人拥有较大自由决策空间,受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约束也相对较少,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遵守的好坏直接受他们的影响。许多领导,办事只图方便快捷,盲目追求单位自身利益,不顾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议

交通事业单位应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着手,合理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成本考核与分析制度,将成本指标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管理信息,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功能,合理开展风险评估,绩效评价,使单位内部控制重点放在合理进行资金筹集、配置、使用并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以此提升高等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交通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考虑自己所属特定业务类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发挥管理及资金运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大体包括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管理风格,管理者本身的品质特点以及价值取向、整个组织为完成自身管理职能而设里的严谨、高效的内部管理控制程序与政策、各自职责的划分、单位的组织结构等等要素。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会计关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经常了解会计工作情况,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己作为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决定会计事项、签批会计资料时,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先议后决、先明后签,落实责任、心中有数,以实际行动遵循内控制度。

(二)控制活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在控制活动中,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行成本核算与分析,是事业单位新型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内容。如部门平均管理成本,各部门业务不同,成本构成不同,应事先核定单位各部门的成本构成,并给出预算指标,月底根据成本内容进行成本的计算与考核,这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合理配呈稀缺资源,有效使用资金,借鉴营利组织的管理经验,把握其最佳结合点,是解决当前资金严重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新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

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预算内外的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收支;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控制程序严格;控制标准的确定更加合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要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各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分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四)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财政机关要及时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财务管理水平,切实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发挥会计系统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五)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苏良英.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我见[J].财经界,2007,(11).

[2]王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2).

[3]冯慧芳.完善交通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07,(2).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9

一、交通全隐患治理及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按照《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及严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G202黑大线(葛布北街至方晓路段)路段符合《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类参考标准》中的一类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对此,抚顺市交通运输、交管部门着手研究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分别从路面质量提升、设置道路中心护栏、优化交通标志标线、提升夜间照明强度、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多步骤进行实施。省、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专家组先后提出工作意见,包括对方晓大集“马路市场”进行搬迁或规范,还道路通行基本功能;针对沿途车辆随意掉头、居民横穿马路等现象,建设道路中心隔离护栏,规范行车、行人秩序;通过采取区间测速的方式,控制过境车辆车速;加强沿途路灯等照明设施的养护力度,确保夜间照明强度,满足视线要求;加强沿途居民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居民、驾驶人安全文明出行意识。因隐患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具有一定滞后性,交管部门采取宣传先行的方式,多次深入沿途村庄、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教育“五进”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说法”“用身边的事故教育身边的人”等方式,警示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交通运输公路管理部门对既有路面进行路面刨铣、摊铺沥青,路边重新修砌,完成道路中心隔离护栏、标志标线设计、施工等隐患治理任务,属地政府将“马路市场”搬迁改造。截至2019年12月,黑大线(葛布北街至方晓路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二)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交通事故情况分析。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每年4至5月和10至12月交通事故数量占比在70%以上,为事故易发时间段。每日早高峰和傍晚至夜间时段事故数量占比60%以上,为事故易发时间点。交通事故呈现出季节性和时间规律特点与沿途车流量、居民春秋两季耕作和日常出行惯有一定相关性。从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黑葛线至方晓路段连续穿越村庄、企事业单位、村路和农田作业道等,小路口较多,加之方晓路段与2条县公路交叉,每周两次绵延两百余米的农村大集等因素,导致路段中西部事故易发。从事故成因来看,驾驶人忽视瞭望、超速驾驶、驾驶人操作不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占比70%以上,而支路未主动让行,行人、非机动车横穿马路忽视瞭望,则加重交通事故的后果;从事故涉及车型来看,大型货车发生事故的比重最大。以2019年12月隐患治理完成为时间节点,隐患治理前时段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隐患治理后时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统计结果表明,隐患治理完成后年均一般以上事故数据平均下降79.2%、死亡人数下降85.4%、受伤人数下降79.4%,交通事故主要指标显著下降。

(三)隐患治理后事故再分析。隐患治理完成后,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标大幅度下降,该路段由一类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降低为三类事故易发点。为了进一步探讨隐患治理工作,笔者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交通事故进行再分析,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运行后评估分析。结果显示,事故发生时段相对分散,事故成因以忽视瞭望、未按规定让行为主,事故发生地点全部集中在黑葛线至方晓路段。从加重事故后果的形态来看,小型机动车驾驶人在人行横道开口忽视对过街行人瞭望、行人翻越护栏或斜插横穿马路为重要因素。

二、完善建议

交通事业单位范文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9〕33号,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印发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10〕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08〕9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晋中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晋中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晋中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