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0:19:31

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范文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2.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1.单位内部的影响因素

(1)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操作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虽然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是减少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影响的重要举措。

(2)会计人员的总体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是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内容,大多只是走走形式,但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2.单位外部的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2)政府监督不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恶性循环

会计人员范文篇2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就人的素质而言,是人体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对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而言,会计人员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自身原因很重要,但同时也是由其他多种原因所构成的。在各种内力及外力的共同推动下,才会形成全面真实的会计人员主体的素质的体现。

(一)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会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如会计专业环境、会计专业技能环境、单位内部会计机构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强化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于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计工作的非独立性。尽管国家对会计工作早已立了法,会计人员执业的法治性、严肃性已有法可依,但迄今,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职能仍不为社会广泛承认,仍然有人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和安排,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职务升迁往往取决于管理当局,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管理者的利益和所有者乃至国家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有利于管理者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国家利益无法保障,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

(三)实践经验。会计实务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熟悉所在具体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因此,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是会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的良好基础。

(四)受教育程度。现代会计吸收了统计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有机成果,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的业务技能。目前,我们的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继续深化教育,增加知识层次,是优化会计人员素质的重中之重。

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财政部对现在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以下专业技能素质。

(一)原则性。我国会计记账、处理都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要求制订的。另外又受到税收法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约束,这就要求单位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否则就会触犯经济法规。但每一会计单位都有其特殊性,在业务流程,凭证传递上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处理时要避繁就简,在财务分析上要根据行业特点选择需要的数据,根据单位的管理要求选择需要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二)严谨性。会计工作同科学研究相同,要严谨,而不能马马虎虎。行业的会计制度在建立时就要从互相监督和相互协调的角度建立严谨的处理程序,只要按程序工作,就不会出现问题,就会使各种关系完全对应起来。因单位的正确信息是许多决策的成败关键,财务人员只有在处理信息上认真仔细,分析财务数据严谨周密,才能保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单位的财务人员知道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很多核心机密,而这些都是单位内部的商业秘密,一旦被竞争对手了解到,将对本单位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从职业道德出发,会计人员在任职与离职之时,都不应泄露单位财务与经营情况。

(三)交往能力。有些涉外业务活动是需要财务人员参与的,如:和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打交道,和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发生关系,此时除要将单位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外,询问与被询问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财务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与相关部门人员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三、会计人员素质优化的措施

(一)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做到各方面协调同步发展。使会计人员能够正确履行会计职责,严格按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办理会计事务;掌握熟练地会计业务技能。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继续教育又称“更新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为目的的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是对会计人员本身素质的一个提高,更是用人单位实现创造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坚持会计人员自律与监督相结合

会计人员范文篇3

现代社会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发展和可持续的社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最近新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的公布,以及财会电算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戴红军(2010)这样总结新时代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出的要求。戴红军(2010)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描述了会计教育者变迁的五个方面:(1)更新会计教育的理念,转换会计教育的目标。(2)职业道德教育上进行强化,培养良好的德育素质。(3)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优化知识的结构。(4)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变教师的错误教育观点。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的某种会计活动时,需要将多种综合能力整合到一起去完成而不单单是一种能力。因而会计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完成会计任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知识、素质的综合。在现代环境下,会计人员要适应期工作,应具备以下的具体能力:(一)职业知识。1、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的会计专门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2、政策理论水平:会计人员需要了解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积极学习我国会计政策与制度,参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研究,重点把握重大会计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等以及存在的问题,洞悉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可能影响,并及时作出前瞻性的应对,以便更好地去处理会计事务。3、学术能力:积极展开学术研究,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优势与不足,并不断深化会计理论知识,不断改进会计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二)综合业务能力。1、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伴随着新的会计政策和经济业务中的职业判断内容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市场变化状况、企业经营现状、企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多方位地进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客观地反映经营成果。2、内部控制能力: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外部报告的要求,提供一个控制的环境,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应具备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实施的能力,对企业各会计岗位进行有效控制,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等等。3、财务管理能力:随着企业筹资渠道的不断增多,会计人员采取最便利、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就可以让现有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做到低成本,高回报,合理地分配企业利润,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等等也是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4、提供决策信息能力: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是进行会计核算与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准则要求的范围内提供通俗易懂、全面明了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分析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的计划和方案,以便供领导参考。5、应用能力:会计人员在进行具体业务处理时,有关会计处理方法的选取、会计电算化操作、会计估计的变更、网络化传输等,都要有相当娴熟的操作能力。并且会计人员应具备应变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改变会计处理方式。6、理财能力:会计人员要运用专长,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短期或者长期的经济计划,及时抓住业务的发展机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企业价值的更快增长。7、创新能力:会计人员要不断追求创新,培养自己的管理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拓宽经济活动面,持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8、服务能力:会计人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培养自己的政策服务、资金服务、管理服务能力,及时调整服务类型,保证服务重点,科学运作,统筹兼顾。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职业价值观。1、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人员要能够以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努力工作,言行一致,客观正直,守信无欺;还要具备清廉自守、洁身自好的品质等等。2、终身学习能力:会计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如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会计人员要从初级不断向中高级成长,终身学习能力确保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避免被时代淘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正确衡量经济效益,确保财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条件,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高水平的会计专业能力,以此来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不断在理论中深化,在实践中成长。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思考

会计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学科教育,并且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会计人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从而适应当今会计环境的变化,并逐渐成长为新形势下能够真正胜任会计工作的优秀会计人才。(一)学校和个人方面的努力。1、会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需要及时把握国家政策的变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动,分析它们对会计业务变动产生的实际影响,适时调整会计方案。会计人员需要加强了解国家经济、税收等政策,主动引导企业适应会计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应对,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展开对会计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学会随着会计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努力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坚持诚实守信,公正公平;加强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职业自律性,加强对外界诱惑的抵制能力。2、会计人员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会计人员要实现由财务信息提供者向财务信息咨询者的转变,以提供多项业务的信息为主转变为具体业务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会计人员要实现由单一的理财观念向合作服务的理财观念的转变,从简单的会计管理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要实现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以及规范化的转变。会计人员要实现由核算型、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型的转变。3、学校要以适时调整在校的会计教育为切入点:学校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换代,在原本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前提下,要以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地管理本校的教学大纲,及时调整学生发展方向和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学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利用案例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全面更优秀。最后,学校可以给学生开设一些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课程来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实务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持续学习的能力。(二)企业的改进。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除了会计人员的不断地学习积累以及创造性实践以外,其成长也离不开企业的专门培训和指导,企业要从多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其职业价值,做到人尽其才。1、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经济市场的变化非常迅速,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需要不断巩固和充实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会计业务繁忙等等因素会造成一种专业知识再学习的惰性,而后续教育是避免这种惰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中,会不时地发现新的问题,这需要会计人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企业应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使他们通过不断巩固知识和获取新的理论技能,开拓创新思维,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2、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强化对其的监督力度:企业对内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结合实际的情况考核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胜任能力,以及对企业财务工作方面的贡献程度。财务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规范考核流程,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和规范对已经获得相应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人员的定期考核。3、企业要优化会计岗位设置,合理配置会计人员:企业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会计人员的优势,使他们更有效地开展会计业务工作,就应该了解不同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他们所拥有的特长,并根据每个会计人员的专业强项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三)国家制度的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也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国家应该通过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和准则,完备会计道德教育体系,为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1、国家应将会计专业职称考试作为突破口:国家应对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考试的相应科目进行调整,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等职称考试。同时根据原本的基础,增加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考核政策导向、职业判断等相关能力。2、国家应以会计从业教育的优化为保证:国家要建立一种运行模式,从而鼓励会计人员在不同工作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积极性,研究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建设并实施,提倡非学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国家要优化整合、合理分工、统筹规划继续教育的管理方法,使得资源可以充分共享,从而解除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枷锁,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国家要引进国际中的通行课程和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软件,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化的教学课程、软件、教材,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3、国家应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标准作为评价导向:国家应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因为确认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资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他们的工作业绩和专业技能,从而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考核的方面包括税收、财务、会计等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实际的工作水平、工作经验等等,促进会计人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合理培养和后续教育的力度,还需要会计人员自己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共同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金雪燕.浅议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李慧.基于社会需求视角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

[3]潘金伸.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3.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

会计人员范文篇4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热爱自己的职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会计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面较广,有的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经济倾向和不良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十分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意识,凡事要多问个问什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在各项经济业务中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

(三)依法办事

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四)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而且要保证工作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五)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六)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向外界单位提供。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教育广大财会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财会人员,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着力加快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运行模式,实行政府和企业双重管理,权责不明,会计人员无法适从。在这样的体制下,即便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很难做好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加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成立会计局,由其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其它企业会计人员由董事会直接管理。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以组织所有者独立管理为主、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法》中详细阐述了会计监督的性质、内容和方法,充分说明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会计监督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光荣职责。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其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再次,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五)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范文篇5

1、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断扩大

高校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经费收支总量成倍增长,多种筹资方式相继出现,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工作内容不断扩大,日常核算任务越来越重。

2、管理难度加大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由过去的单校区扩展到双校区、多校区甚至跨地区运作,论文由过去单一的借款报账核算扩展为核算监督、筹措经费、防范风险、融资理财、成本利润、税务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的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3、专业知识与财会制度更新迅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财会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同时,国家不断总结财会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注重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不断探索研究和制定出台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规。

4、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

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统发工资、生均拨款、集中支付、绩效评价及专项审计等。

5、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财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财务工作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管理,并已逐步扩展到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涵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校内外各种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零余额支付、银行扣款等实现了资源共享。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知情权、透明度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收费贵、收费乱、资金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

二、高校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衡量办法

关于素质,《辞海》的定义有三种:一是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从业人员来讲,应是第三个定义,就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所体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即所谓职业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却又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其具有的重要性、全面性和复杂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特定的从业素质。事实上,所谓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其实质已完全浓缩和凝练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高校会计工作领域。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会计人员对从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讲就是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的态度,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为高校的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业绩。

如何判断和衡量高校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从业素质?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学历和能力,但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看是否了解和适应各自的岗位工作,是否能成为各自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规范,是检验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做好一切_工作的出发点。

(1)转变观念,热爱工作,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高校会计人员自身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具体工作虽然十分平凡、琐碎,但却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学校经济秩序正常有序、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到自己不仅在从事神圣光荣的财务工作,还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要认识到要想提升工作地位,得到广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关键在于提升个人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其次,要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本职工作,不能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也不能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责任。它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对其赋予情感,富有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快乐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2)勤奋钻研,精益求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工作

高校会计人员要勤奋工作、努力钻研。要团结协作、不计较得失。毕业论文要正确对待各种工作关系,妥善处理诸如工作与家庭、休息与加班、个人与集体、本职工作与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日常工作与临时突击性工作等工作矛盾。如目前,财务部门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该项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加班加点,负责人员就要处理好上述关系才能按时完成。

要能经受住工作中的艰难困苦,要有勇气、有毅力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遇见困难要想方设法地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向领导或师生员工说“不懂”、“不愿”、“不行”、“不做”,然后一推了事。如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和掌握非自身专业的建设项目的基本知识,否则肯定不能做好该项工作。

要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工作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要负责到底、不马虎了事、不敷衍塞责。如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人员一定要对各种细节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和前后统一。确保格式完整和打印质量,确保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相符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提高项目中标的成功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此意。

(3)用心工作,主动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管理

所谓用心工作,可简单概括为五个方面,共“十心”:业务判断要出于公心、涉及个人利益不能带有私心;业务办理要有耐心、解决问题要有决心;坚持原则要有恒心、待人接物要有诚心;在平凡岗位做琐碎工作要甘心、不被人理解要有平常心;为人处世要有良心、对同事和学校发展要关心。如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中,负责人员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经费指标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会经常不被理解,需要不断解释和沟通,这就需要用上述各“心”工作。

除工作用心外,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如预算管理中,负责人员要主动调查了解需求、分析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和主动提出方案,切实降低能耗、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铺张浪费、提高办学效益等。

总之,所谓天道酬勤,只有符合上述要求,才能达到新时期“爱岗敬业”的目标,避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窘态在高校会计人员中发生。

2、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诚信自律、坚持原则的素质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要在遵守准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处理业务。它与高校会计人员息息相关,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对愿做出色的、高尚的会计人来讲,更是一种境界追求。

(1)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对高校会计人员来讲,诚信就是要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反映学校对外交往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遵守承诺。面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不能为”、“不敢为”,更应“不屑为”。

(2)廉洁自律是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高校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实现自我约束;要经得起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接受监督: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敢于同违法违纪现象做斗争。有人说,高校是“我国经济腐败领域的最后一块堡垒”,无论真假,高校会计人员都要廉洁自律,并为打破这一“堡垒”或打破这一言论作出应有的贡献。

(3)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

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如实反映学校的各种财务状况;要求保持从业独立性,就事论事,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不带任何偏见或感情色彩地工作。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及主动与否,工作中的“技术处理”都是违背该原则的。

(4)遵守准则是会计人员依法办事的核心内容,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要熟悉、正确运用准则,依照准则办事。提高遵守准则和执行准则的能力;会计论文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做业务精、技术硬的会计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惟情、不惟钱、只惟法”。

(5)保守秘密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是保护会计行业利益的需要,它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决保守秘密。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会计人员经常私下交谈或对他人说某某领导、老师又领了多少补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有心与否,都是不对的。

总之,高校会计人员面对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面对会计方法本身的可选择性,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既要能够坚持原则,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同时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给自身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成为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的卫士。

3、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提高技能的素质

新时期日益复杂的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新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否则,将会逐渐落伍并最终被行业淘汰。

(1)树立自我主动学习观念,培养高超的专业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渊博的相关知识。要启发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要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自我主动学习观念,坚持终生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单位组织的强制学习。

(2)重视在会计实践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才能提高职业能力,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了解和适应新变化,胜任岗位工作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和工作范围内容等的不断更新、变化,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了解变化内容,把握变化内涵,寻找解决办法,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在各自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如:面对财政改革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会计人员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可开展调研、查找政策法规和文献资料、积极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及时请教主管部门和领导同事等。又如:面对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等情况,会计人员不仅要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傻瓜型”的普及操作培训,更要针对本单位、本岗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掌握和应用其更高层次的功能,如编制简单的应用程序、存储工作信息、开展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度,并可进行各方面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此外,高校会计人员还要强化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及优良的人际关系,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谈判技巧及对外界事件的反应能力等,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地解决高校实际财务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4、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文明服务的素质

文明服务是提高会计声誉的基本条件,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管理与服务是财务工作的两项基本功能,但最终落脚点还是统一在“服务”上。

(1)高校会计人员要承担“服务育人”的责任

财务部门作为服务全体师生员工的窗口单位,承担着学校“服务育人”的责任。高校会计人员不能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会计人员,更须时刻铭记自己是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服务育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爱岗敬业,精通业务,遵纪守法,言传身教;二是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提供优质服务,要以兄长之心、良师之意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启迪他们的心灵,感染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做不到优质服务,就谈不上服务育人。

会计人员范文篇6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诚信、真实、公正、可靠”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利益诱惑的增多,会计职业道德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中小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下面两点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才得以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第一、要有一种健康心态,禁的住诱惑。会计人员天天面对的除了是枯燥的数字外,就是金钱的进出,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保持心里上的平衡。假如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违法甚至犯罪。

第二、守的住“底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浮躁,各种急功近利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实工作中,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不能坚持原则,被动或不被动地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守住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老实笃信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操,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会计人员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行动指南,正确对待名与利,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二、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

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除了应具备实务知识、会计理论及操作能力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治理理论。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

核算型”会计,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能力,这是取得会计上岗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包括: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账户为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填制和审核凭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登记账簿,为经济治理工作提供系统完整的数据;成本计算,有利于全面反映费用支出情况;财产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编制会计表,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以便进一步发挥会计“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作用。会计监督能力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形成的会计资料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控制的能力,会计人员能按照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编制出适合本单位治理特点的预算,并能根据预算制定出内部财务治理和控制制度,努力降低费用支出。

第二个层次是“治理型”会计,应具有广博的治理会计知识,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这个层次要求会计人员能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有效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猜测、决策、控制和考核。主要通过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对事业单位会计表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等方面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分析单位各项财务治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项治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措施能否得到落实。同时,要

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治理措施,提高财务治理水平。

第三个层次是“战略型”会计,需要会计人员有对资源价值动态熟悉的能力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一个优秀的财务治理人员应该是集财务分析师、治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理者,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全球性竞争。对于此层次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财政部在2006年初提出:“必须造就一批精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善于理财、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要求”。“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是会计能力层次的最高要求,是每一个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

会计人员专业业务素质的三个层次是一个阶梯式的能力要求。从具备“核算型”会计能力到具备“治理型”会计能力再到具备“战略型”会计能力,会计人员要实现两个基本转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治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

三、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成熟的价值观以及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治理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除了能向其提供真实、完整、正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外,还要通过提供

信息的过程,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各种方式的沟通、联系与协调,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会计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与单位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学会与别人沟通,提高会计职业服务的质量,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简明扼要、准确地陈述问题和观念。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做到正确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正确处理好与本单位各职能科室、同事、领导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

市场经济越成熟,会计信息就越重要。会计人员是会计消息功能实现的基础。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影响并决定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智能兼备,德业双馨”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洪涛;《中国会计领军人才战略的模式和效应分析》,《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8期。

2、南通市总会计师协会、南通市会计协会;《二OO五年南通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知识读本》,2005年。

会计人员范文篇7

一、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

(一)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定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虽该概念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可将能力看成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也就是打算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也可将其看成是已经具备的技巧和能力,即会计人员职能,指学习、实践中所积累下的技巧和才能。对会计人员职能的理解代表着能力研究方法的不同。第一,能力要素法。该方法从投入角度列举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能、知识等,多重视实际教育中帮助会计人员获取相应能力,并用教学成果具体表现。第二,功能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初始点是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职责,多将其能力定义为进入会计行业后完成工作的能力,更加重视其教育成果。另外,在对会计人员职能进行研究时,将会计人员完成任务、履行职能应达到标准、应具备能力系统化,以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会计职业体系,该体系被命名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二)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定义。和构建方法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是由会计职业机构设计的,多用来评估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水准。一般来讲,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主要包括这样几类:①态度,如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行为;②行为技能,如领导能力;③技术知识,如审计知识;④功能性技能,如风险分析;⑤商业视野,如战略性的思维和判断力;⑥理性技能,如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等。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进行该框架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该框架对明确会计职业标准、改革会计教育、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等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多从能力要素法、功能分析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借助能力要素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通常会在各标题下列举从事会计工作的要求、技能。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内容不够详细,但更加重视不同角色下的会计人员特征,并重视该职业未来发展中的技能研究,而不是现阶段特定领域中的要求。在功能分析法上构建该框架,多会先描绘功能图,并在图中列举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然后再逐层分解这些领域,设计出合理的标准,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细节描绘能力。该方法优势为能清晰、直观地分解不同会计任务要素,确定各要素标准,比对工作人员真实表现,全面评估工作职能。在对会计人员的框架进行构建时,虽构建方法不同,但能相互融合。显而易见,对会计教育的改革而言,能力要素法更为合适;而在对该职业标准进行确立时,选用功能分析法更加合理。

二、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下的会计教育问题

(一)培养目标偏差。大多数人认为会计专业的教育原则为毕业后就从事会计工作,而不是帮助会计人员掌握学习会计知识的防范、培养工作能力的措施。简单来讲,会计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会计师,或借助各种手段将其训练成会计师,这仍是当前未解决的问题。(二)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当前,多数学校均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极少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且学生、老师之间缺乏交流,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教育层次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通常情况下,学校多将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人员,但专科、本科等课程体系基本相似,存在课程交叉现象。并且,专业发展、专业知识比例严重失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育结果。(四)重视专业能力培养,轻视非专业能力培养。会计教育目的的差异会使实际教育中出现重视准则、忽视技能培养现象,间接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缺乏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造成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五)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判断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而信息的失真又和工作人员素质相关。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素养,需加大道德教育力度。但从当前的教育情况看,会计教育中多存在缺乏系统教育的现象,使学生不够了解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通常情况下,教育模式多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仅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不了解学科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不确定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三、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根据当前的会计教育,将其目标定义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会计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新时期,在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强化会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从高校着手,高校是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模式,并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会计领域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该过程中,将培养实践性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将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等作为教育内容,并针对该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适当引入应用案例,使学生积极接受会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三)构建能力型目标驱动课程体系。为实现会计教育目标,除要创新教育模式外,还应适当更改课程体系。报告显示,相对传统的教育体系为知识型,也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大致宣讲会计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课程体系改革后,能力型的课程体系多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会计教育目标。一般来讲,能力型的课程体系多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内容,能准确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课堂讲解结束后,学生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知识;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会计教学计划,指定讲解内容的阅读科目,而不是局限于固定的教材,且会计考试也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最终答案,而是允许学生在不同观点下阐述自身想法。(四)健全会计人才的评价标准。相对传统的会计人才评价多以考试的形式评定,考核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手段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利于会计人员操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需健全会计人才的评价标准,实施全面的考核机制,将会计人员的实践考核融入评估标准中。同时,还需和理论、实际相结合,体现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稳步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工作素养、道德水平。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提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理念,然而因该理念并不完善,导致会计教育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学结果。因此,需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并从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体系等角度开展会计教育工作,以在完善会计教育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推动会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玉霞 单位: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参考文献:

[1]周雅晴,龙圣杰,王正伟等.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分析[J].经贸实践,2016,(6):117-118.

[2]葛艳波.试析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117.

[3]王彦君.关于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32):134-135.

[4]林诗凡.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283-284.

[5]臧建玲,杨楠.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4,(7):80-81.

会计人员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素养

一、引言

会计岗位关乎着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各行各业中资金把控的一把手。会计人员的素养影响着未来经济是否能在良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会计人员常年与金钱打交道,如果不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他们就容易利欲熏心,犯下错事触犯到法律。现如今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已经沦陷了,其中有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已出现了各类会计人员虚假做账,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的事件。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把它变成一项强制性的职责。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内容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念。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同会计活动紧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具有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以及承担义务时,应当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他们在长期从事会计事务实践中逐步累积的,为会计人员在权衡自身同利益团体之间以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提供道德标准。(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就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做了具体的规定,以此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以及强化服务”这八项。具体内容如下:1.爱岗敬业。会计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将全部热情置于其中,认真钻研并精进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等一切工作能力能适应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觉承担起需履行的责任和应负的义务。以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和他人提供良好的服务。2.诚实守信。即会计人员要做到诚实,坚守信用,不欺瞒,要守信用。要做到真实、准确地从事会计业务活动,履行保密义务,不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3.廉洁自律。会计人员在工作活动中务必严苛对待自己,通过自身素养形成的约束力,要做到廉洁奉公、坚守原则,抵制住所有诱惑明辨是非,公私分明、清清白白。4.客观公正。即要求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面对各类利益集体时,应该实事求是,不作假,不偏袒,客观公正的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保持真实性和准确性。5.坚持准则。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核算和监督过程中,需用会计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会计人员能够熟悉地运用会计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事实,遵守纪律法规,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6.提高技能。会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事物的能力。要顺应时代的改变,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会计人员还要熟悉相关工作范围法律知识,要做到知法守法。7.参与管理。即会计人员在熟悉自身领域的业务之外,还要间接参加管理活动,根据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给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帮忙参与决策管理。8.强化服务。是指加强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通过强化服务态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能够体现会计职业的精神风貌,可以提升会计职业在社会的公众形象。

三、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从业素质。同时还能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在拥有了良好从业素养后,会计人员也会从自身考虑,提高自身技能和工作能力。在培养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后,他们就会认真思考关于职业规划等有深度的问题。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抑制歪风邪气,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二)有利于依法治国,形成廉政的社会之风。由于会计人员常年进行金钱活动,很容易产生邪念,触犯到法律。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他们形成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的信条,根据职业道德的内容严肃约束自己。这样也能有效促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实施,当会计人员都遵纪守法,没有因为自身或是上级压力下虚假做账的情况,这也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廉政之风,让不法分子无漏洞可钻。(三)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企业利益。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让会计人员依据职业道德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在坚持准则的同时,也提高自身工作技能。有利于降低虚假做账的可能性,以及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出现的做账纰漏。这样能保障各个行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企业。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做出未来规划,投资者也会看这些会计信息做出投资判断。当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做到准确无误时,就能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四)净化会计行业环境,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在会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能监督他人。这就有利于净化会计行业环境,当所有会计人员相互监督,职业道德都提高时,就会遏制那些心存邪念,想要触碰法律底线的人。由于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它对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只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才能保证市场经济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各行各业也会减少出现贪污腐败的事件。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会计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人员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出现的会计人员虚假做账,贪污腐败,携款潜逃的事件层出不穷。现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浅薄。会计人员常年与金钱来往,掌握着财政大权,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浅薄,容易利欲熏心,产生贪念,面对钱财容易失控。当周边环境都不健康,或是有人稍加怂恿,威逼利诱,就会出现虚假做账,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所有行业的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二)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没有得到重视。现今社会,领导部门只在乎工作能力,不重视培养职业道德,以至于整个社会风气都变成这样,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纵使有些会计职务有相关后续教育,但都是走形式,没有具体实施。(三)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虽然现今已经有《会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守则》等法律的出台,但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约束还是不具体,以至于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形成贪念。(四)惩处力度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于会计人员的监管部门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多方位监管控制。我国对于那些触犯法律的会计人员的惩处力度还是不够,不能形成大范围的警醒作用。而那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人员,付出的代价过小却又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这让一些不法分子觉得有利可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将培养职业道德变成强制性。由于现在会计就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薄弱,没有定力和信念。所以,国家应该把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变成硬性要求,在各个会计职务的继续教育中添加进去。不再只是走形式的进行,要贯彻落实。让所有会计人员了解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了解相关法律体系。(二)加强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会计人员的法律环境差,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就要从根本做起。从法律角度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设立多层监管部门,有些监管部门如同虚设,或是会包庇违法乱纪的人员,所以对于监管要求交叉监管,形成网状结构,这样就没有漏洞可钻。(三)奖惩分明,加强惩处力度。对于遵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好,职业素养高,敬岗爱业的会计人员应该大肆鼓励,表彰,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而那些因为贪念,自控力低,职业道德败坏的会计人员就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大范围的警醒作用。给那些有一点邪念还未犯法的会计人员一定的警示。对于那些违法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在法律上进行惩罚,各行业也要不接受他们,让他们今后无法再就业。

参考文献:

[1]赵冬晖.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蒋爱红.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5(33):216-217.

[3]丁粒.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4]马晓明,丁佳俊.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4(8):126.

[5]辛大勇.浅议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商贸,2013(12):60-61.

[6]李广超.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6):86+97.

会计人员范文篇9

首先,要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充分和完善,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采用现代社会发生的会计信息造假等有关方面的典型事件、重大事件来剖析其中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会计法条变成一道道美味的案例大餐摆放在会计人员面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增加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化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促进和加强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目的,使会计人员做到“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的目的;其次,应当建立起企业,会计人员,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诚信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诚信体系的监督作用,如果有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被计入会计人员诚信评估体系中,这样,用人单位以及大部分企业将会重新考虑会计人员的录用情况,从而进一步达到规范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最后,应当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宣传作用,利用社会舆论这把利剑监督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并合时宜的披露和检举出典型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进行大力宣传,使得会计行业乃至全社会都认识到了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且应当树立诚实守信的标杆,在会计行业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应当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中应当首先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良好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应当尽量避免一岗多人,多岗一人的现象出现,应当从源头上控制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主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指使以致扰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达到优化会计环境的作用,要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可以控制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行监控,防止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它是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标杆,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完善的、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方式就是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人员的聘用和会计工作上,企业应当让员工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并制定属于企业自身的一套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以及会计工作审查分开,会计工作与出纳工作分开等内容,这样的话既不影响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有利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领域分工,可以极大地减少舞弊的可能性。

3加大对会计人员违规的打击力度

会计人员范文篇10

1.1从知识结构来看,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系统,知识老化、更新慢等问题。会计人员对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1.2会计人员自身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有一些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产生质疑,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由“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账面比较漂亮而已。

1.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一般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极其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只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

1.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有些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贫乏,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安全教育,随意与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连接,使电脑感染病毒,甚至遭到人为非法破坏。

2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2.2重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向前发展的,环境不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也不同。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改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知识结构要合理。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

2.3.2学历和职称结构要合理。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参加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技术职称、学历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2.3.3年龄结构要合理。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2.4.1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不危害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2.4.2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开展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事项的处理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财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