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1:37:53

环境艺术设计类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1

一、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通常秉承理论灌输———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总结的规范化流程,而这里提出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则是以实践考察———引入理论———理论结合实践———总结分析———综合评价为课程框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纯美术教育,它是以实际生产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空间质量为目标的设计专业。脱离了实际生产生活体验根本谈不上环境艺术设计,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亲身接触应用环境空间领域的机会和平台。传统的引导灌输、总结前人经验、以获得设计结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设计技巧,但也会限制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只适合培养工匠而不适合培养设计创新人才。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创作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思维,而不是固守规范化的设计定式和思路。

二、推广互动开放、探索式实践教学方法

在西方设计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里度过的,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好的机器设备及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便可以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去。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欠缺,因此我国设计类学院应注重推广互动开放、鼓励探索式实践教学方法。所谓开放式互动实践教学,即教学方式开放,直面市场,目标明确地培养人才,形成人才与市场、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教学中要实行校内工作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双向互动。鼓励探索则是指改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和诱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首先,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各类工作室,如电脑演示制作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家具和模型工作室、印染工作室及设计相关的实践工作室等。通过工作室互动教学,既能够发挥教师的长处与优势,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当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研讨和讲评。其次,设立实践基地,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的科研项目及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项目,可满足三者的共同需求。艺术设计教育应在不断修正课程结构的同时,创建实践基地或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公司企业参与实践[1],了解和操作设计的整个过程,从而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与市场对接。再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校时,可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当地的建筑装饰公司实习,寒暑假期可安排学生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筑装饰公司实习,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企业进行网络远程合作[2]。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直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与各种客户打交道,在实战中提高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当学生从基地返回课堂后,在学习中会更有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教学效果极为显著。专业教师也要加强和企业的横向合作,把企业在市场中承接的室内外设计项目带入课堂,转化为课堂训练作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与客户充分沟通,开展实际项目的操作实习,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专业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吸收更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的前沿信息,并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归纳。高校也应建立适当的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实践考察和实习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实践为依托,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现有的课程结构通常将实践课程单独安排,如很多高校将艺术类学生的采风写生安排在大二下半学期,实践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半学期,这是不合理的。专业理论课程中,很多课程的开设都应该配合相应的考察实践学时。如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照明设计这门课程,教师讲授过理论课程后,带领学生考察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博物院、郑州国贸中心、郑州金博大等几大商场以及郑州灯具市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迅速掌握大型会议展览空间、博物馆空间、综合商业空间、大型酒店空间中照明设计的关键性内容。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洛阳新区进行考察,让学生对整个洛阳新区融古迹遗址保护、科技文教体育、公共娱乐休闲、商贸物资流通、政府行政核心、高新经济开发等六大功能的科学合理设计有了立体的、真实的体会,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加强和完善实践考察、实习课程体系应在不断修正课程结构的同时,创建实践基地,与社会接轨,使实践实习课程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实践实习的过程提高理论学习效率,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2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国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建筑学校,另一类是艺术学校(含职业教育本、专科),当然各有侧重和特点.这两类学校的学生学习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其实也仅仅是专业的开端.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的差异,将来每个人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但各自都会寻找到相应的位置,无论是哪一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市场对人才不同需求的反映[1].因此,在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上要提供给学生符合行业建设与发展的职业技能知识.在对学生的培养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结合,会对办好专业教育和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新现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适应时展与企业需要的,具有职业设计资格的学生,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高级人才需求.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高度现代化商业化的形势.通过产学研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手段,又是实现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主要途径.

2.1将传统“3.5+0.5”的办学模式,改为“3+1”的教学模式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行业发展特点来看,企业对聘用的人才要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调整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变得刻不容缓.传统的“3.5+0.5”的办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3+1”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3+1”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进行通识课、专业平台课教学;最后1年即第7-8学期到企业现场实践.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在企业里的实践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是一种是非常有效的办学模式.“3+1”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教育的形式,得到实践创新.

2.2创立“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引领我国职教改革的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考取室内装饰设计员(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装饰美工、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师和景观设计师证书(国家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证书.通过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证书考核,制定本专业具体那一个学期考取那些证书,并落实考试大纲,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坚持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度的培养要求,把双证书制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双证书”或“多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目前人才需求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在我国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3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本科+技师”开创职教师资培养的先河我国多数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一部分是为中职学校培养优秀师资,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基础,兼顾以职业技能性-学术性-师范性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从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中,选拔部分技能突出的学生或者未来想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进行技师技能训练,将本科专业教育和技师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努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满足国家中职院校对该专业职教师资人才的日益需求.

2.4建立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服务平台是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建立由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办产业(工作室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开发、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对外合作交流的多层面、多方位的合作,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专业实训实验室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训实验室主要有建筑模型实训室、光环境研究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实训室等,这些专业实训实验室,能给学生提供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的试验地,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课题研究等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实验实训室的教学具备了灵活性、针对性、时代性及市场化等特点,符合艺术设计的教育规律和个性化要求,学生在课题的完成中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避免了教条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实行工作室制,开展项目化教学,强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工作室资源优势,联系企业、行业,承揽业务,对内提供教学实践与科研,形成与企业、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产品设计与技术联合体,使专业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主要以工作室为服务平台,强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两种途径.一是把项目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在课程中完成项目的设计;二是把学生带出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等方式,完成项目设计、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等.实践证明,通过学校与当地设计院、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和景观设计公司等的合作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中开展项目教学,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逐年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3)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有四种:一是校企合作实践“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与公司签订合作教育协议,约定: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企业来校招聘,与学生签订协议;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在公司完成,公司按月给学生发补贴,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工作.二是以科研课题为基础,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同行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及应用展开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实现校企双赢.三是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学校本专业多名教师被设计院、企业聘任为兼职设计师,学校也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来校讲学,做学术报告,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企业前卫的设计理念、现代经营与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引入教学.四是校企合作开设培训班.学校优秀教师和企业高级设计师给企业员工、学生开设培训课程班,课程内容与学时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主要是针对学员的薄弱环节而设定.这四种合作模式是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结合,有效地发挥并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资源,充分体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3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建立多元化、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课程体系非常有必要.针对对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的差异,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区域需求相结合、具备实用性和灵活性.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按照地方环境艺术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课程的流程,确立课程模块,以环境艺术设计岗位(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方案实施与施工管理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养成于一体的特色.

3.2校企共建特色核心课程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更新飞快的行业,与软件开发、材料、工艺、施工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可通过教师与企业同行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分析、制定教学大纲、融入职业元素、设计教学环节、研究授课方案、提出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内容方面,反映技术新成果、新趋势,着眼于对实际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既形成了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又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而在实践教学上,共享学校与企业资源,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全面改革,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发系列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与特色教材,形成教学科研成果.

3.3灵活多样的专业选修课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选修课的设置使学校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该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掌握比较高,通过开设各专业互选课程,掌握其他专业的一些软件如FLASH、CORDRAW、MAYA等,或者选修影视编辑、网页设计与广告设计等动画、多媒体和装潢设计等外专业课程学习,可极大的弥补边缘学科本身存在的课程设置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多专业多能人才的需求.

4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配合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体现“校企互补,内外一体”的教师与设计师资团队[2].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古语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代先哲所强调的生态观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至今日仍是设计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设计界最先兴起了绿色生态设计的潮流,其包含的生态观、和谐观和美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这对于近些年人们所追求的绿色、安全、生态的家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态”一词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不可忽略的主题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突出生态特征,还要注重艺术的表达,最终将艺术美和生态美创新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指家或者人们的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理念的本质在于满足人们空间活动基本需求和预期要求的同时,以生态和谐理念为先导,在最优利用资源和配置空间的同时,促进空间生态机制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室外环境,除了要突出生态理念,还需要把握其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是循环性。在生态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是将人类空间系统中消耗的能量进行再循环处理并重新利用,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例如,将破旧塑料瓶改制成某一艺术景观,这就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循环性的特征。第二,是舒适性。从生态价值观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观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舒适性则是要把这一价值取向有机体现出来。比如在色彩、采光、通风、换气和设备等设计方面,要符合人性化特点,以满足人体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第三,是持续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构思角度、布局结构类型以及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例如,对卫生间的改造,要兼顾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代人不同的需求,使其效用功能持续凸显。第四,是效率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杜绝浪费并以获得最高的资源效益为目标。例如,苏州园林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房屋瓦舍还是假山怪石都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融景于自然,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其中。第五,是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必然要体现出生态性这一基本特征。生态性在当下的环境设计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了设计作品中,这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体现,主要是强调内外部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与有机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秉承以下四个原则,通过原则的规范,将生态理念更好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一)艺术设计与艺术审美有机结合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能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体现出一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氛围。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仅要从艺术设计角度考虑,也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生态理念,既要符合设计美学原理也要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例如,大型商场或酒店中的绿色植物景观设计,在符合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要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品味。

(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自然本身又有着极强的自我维护和恢复能力。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把握好这种特性。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中后期,有些环境艺术设计师采用了在利用各类资源的同时加以保留的方式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这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资源,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比如威尼斯水城,城市空间格局的建造并不是野蛮的填水造陆而是依水而造,对环境空间设计进行特别布局,“顺水发展”而不是“逆水而兴”造就了今日的威尼斯。因此,在对环境空间进行设计时,生态理念的注入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这样才能使设计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

所谓小干预和大促进即是把外界的干预降低到最小,同时使环境艺术设计取得最大效果。人是事物创造的主体,环境艺术设计同样是以人为中心。改造必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些许影响,而生态理念的运用则是以弱化这些影响为目的,并以技术为依托手段削弱存在的不利因素。坚持这一原则,要以“4R”理念为指导。所谓“4R”理念是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四种方式:第一是Reduce,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在对原有自然景观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再利用;第二是Reuse,即在材料的选取和利用方面,要以长远的目光加以选择和利用,既保证能够用到,也要减少材料损耗,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更加审慎;第三是Renewable,即设计师要尽量减少对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利用,利用设计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可回收有价值材料进行可持续建造;第四是Recycle,即对一切废旧或弃用材料进行回收利用。设计师应以“4R”理念为指导,坚持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把握设计方向,将生态与设计有机结合。

(四)生态美学原则

传统的艺术设计只是流于表层设计,过于追求奢华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观念的加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更多是强调回归自然。生态美学主张“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以达到精神上的和谐。设计师在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环境艺术空间设计时,以这三方面为出发点,对陈设、植物以及材料的选用方面都要突出生态美学理念,使受众在体味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美感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体验。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的人化。”可见生态美学观的本质不是奢华而是自然。同时,生态美学原则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考验。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生态美学基础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坚持生态美学原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空间审美质量。

三、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环境空间设计更能够建立良好的空间生态景观格局。合理科学的生态空间措施,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增加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天然材料

生态理念的特征和原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需要在具体环境艺术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有机植入,从而将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出来,而天然材料的运用是体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天然材料选用的前提之一,就是设计师对各种天然材料的用途和形状了如指掌,在把握原材料造型及其特征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比如,在城市公园利用鹅卵石铺路,一方面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美学特点,另一方面,对游人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总而言之,天然材料的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凸显与加强。

(二)秉持环保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许多生态理念往往是以环保设计为载体表现出来的。近年来,设计中的环保主题已是一大趋势。因此,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充分考虑到低消耗和低排放的问题,这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也是一项新的考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包括物质形态要素,如陈设、雕塑、植物、阳光等,以及文化习俗、时代风尚等意识形态要素,在对这些要素进行环保设计时要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对空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别墅区的环境设计,通常是依托地形地势,在减少人为破坏自然景观的同时,营造出舒适、怡人的空间环境。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在注重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过程中多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对儿童房环境设计时,家具结构应采用边角弱化的方式,以避免儿童受伤。而老人房植物景观的选择,要在不影响环境整体艺术效果的同时,从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喜好出发加以考虑。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深入把握生态理念的本质和特征,尊重自然及艺术设计原则。在创造生活空间环境的同时,展现艺术魅力和生态环保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进行判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房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资料:

[1]孙鸣春.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5(1).

[2]董俊超.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是新世纪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热门话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具备自身的特征及规律,不仅要强调科学化、结构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还要求具备专业精深度。因此,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结合实践训练与综合知识等特征合理定位其人才培养,以适应专业的客观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

环境艺术具备自身内涵,它依托环境而存在,是一种通过作品来强调和环境的融合、依存关系的一种艺术形式,重视表达作者的艺术观念,通过空间体型、材质肌理、比例尺度以及光影色彩等表现出作品在环境氛围里的融合。现代教育迅猛发展,它不仅受到各个学科自身发展的推动,还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专业的教育,并对各学科产生反作用,使各学科更加完善,在持续的推陈出新中划分新的学科门类。从当下国内各个高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最热门的专业,学生录取数量逐年攀升。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量本科毕业生投向社会市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大大刺激了其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学科的发展。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取决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需求是优化培养专业人才的直接动力、必要条件。尽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但发展态势是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倾心的行业,该专业也被戏称为有前途、有钱图。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迎来了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佳机遇。当下,社会所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从建筑学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美术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由具备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且这同时也是社会判断该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重视培养和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质量非常有效,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也取决于社会需求。

三、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注重学科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在社会需求的导向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重视培养人才的复合型思维,而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前提。因此,教师要用联系的理念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结合,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拿艺术设计的理论课来说,传统教学内容有显著优势,对学生掌握中西方发展艺术设计的历史、设计创造思维及设计风格变迁、掌握艺术设计史料等至关重要。但教师不能受到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要注意更新和优化专业教学内容,用现代知识来补充,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留基础性的传统教学内容,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动态信息,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术性。

(二)坚持因材施教,分组分层培养人才

基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教师可在同一个年级采取课堂互动以及独立快题练习的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爱好、志向,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学生分组并合理设计课题。在分组时,教师从自己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出发,把处于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实现以优带差,并在结束课题设计之后采取模拟招标答辩的手段让每一组选出代表,准确表达各小组真实的设计意图、实施手段,然后让各个小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出小组最成功的表达、最突出的设计作品。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分课题的形式,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题要求的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及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的区别,分派几类空间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的快题设计训练,让各个小组自由选择主题,并鼓励小组的每一名学生都要展示各自的长项,且教师要加以辅导,最终进行模拟招标答辩。

(三)参与教师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同时承载着教育和科研职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不仅要严格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自觉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参加项目设计工作,这是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是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在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中,教师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应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主动参与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项目,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并不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确实无法在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中投入太多精力;第二,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在教师的项目中发挥应有作用。但随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师将会慢慢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身,调整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而高校对教师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的重视也会促使更多教师主动投身各种实践项目,并带动学生参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提高高校整体的科学研究水平,还能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优化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离不开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创新,即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等坚持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校研的合作来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主要有4种:第一,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教育的相关协议,约定当学生学习完3年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后,企业就到高校招聘,和学生签订协议,约定学生最后1年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均在企业里完成,企业按月将补贴发给学生,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工作。第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基于科研课题和同行的科研单位、企业等研究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及应用课题,通过科研成果使校企实现双赢。第三,高校举办专业讲座,鉴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名教师被企业、设计院等聘任为兼职的设计师,高校可邀请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讲学,做一做学术报告,在学校及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先进设计理念及现代管理经营理念、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校企合作开办培训班,即高校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及企业高级设计师针对学生、企业员工开办培训班,按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的学时及内容,主要应针对学员的薄弱处来设置。这四种优化培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模式有机结合了教学、生产与科研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出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优化,成功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五)创新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但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都较薄弱,甚至很是欠缺。部分教师没有从业经验,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专业的教师岗位,尽管理论水平过硬,但缺乏实践经验,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约高校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成学生在毕业后很难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亟待创新。但创新师资队伍并非否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师资力量,而应针对问题将新鲜活力注入师资队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不但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储备人才素质,还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验经验。高校具体可从两方面创新师资队伍:第一,聘任一线设计师到学校兼职当教师,在解决现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这一问题的同时补强师资力量,从而时刻把握好社会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最新的设计潮流、理念及工艺等,使学生获得了解设计岗位实际需求的新渠道,帮助学生灵活应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改变。第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理念,自觉到一线企业兼职或调研,把握一切机会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下产生的艺术设计类学科,与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社会需求是其根本出发点。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才、全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须对该专业的内涵及人才培养定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优化人才培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作者:蔡汝庄 单位: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邱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3(6):265-266.

[2]李安琦.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9-60.

[3]王海.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82-84.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以人为本;视觉服务

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师研究课题之一,是环境设计当中的必然过程。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观盛宴,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当然,只有在深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指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室外环境,如绿地、人行道、景观等一切为了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等。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家具、照明、软装饰等一切为美化室内环境而存在的物品。①文章所指的环境艺术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又包括室内环境的组织规划、物品布置与配置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巧妙地将室内外建筑烘托出个性、创新、与众不同的、使人喜爱的氛围。简单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花费工夫的实用艺术学科。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时间比较短暂,有二十年左右。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们才开始从能够生活的观念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观念,开始从住房问题注重住房环境问题。目前,虽然有大规模的人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但可惜的是,并未出现太多的经典设计作品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城市监管机制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完成;另一方面,环境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等未能征求公众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我国在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容仍很陈旧,未能跟随社会发展进行改变,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这导致有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过于遵循国外的设计方式,设计作品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性,也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必定存在的一门实用艺术学科,设计师除注重实用外,还应注意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自然的融合性,创作出和谐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发展危机。我们不应一味模仿西方设计风格,而是应当在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设计师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结合本土历史背景、区域特点等自身环境因素,创作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作品。

3.1人与自然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大量开发土地,开采资源,加上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跟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有责任在到处都是建筑环境的问题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好每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又不浪费资源。这一持续性发展设计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3.2以人为本,设计更多体现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视觉服务性和实用服务性。视觉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实用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是环境艺术的最终享受者,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设计师应当广泛了解大众对于环境艺术的需求与心声,创作出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符合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正代表着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不断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最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受,让人们感受到更人性化的环境服务。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的小桥,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从小河流的一边穿到另一边,缩短了步行距离。小桥不仅赏心悦目,更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交通。这以人为本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3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基于自然、人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基础因素。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循环再生,甚至无法再生。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应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创造生态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注重防止资源利用带来的污染,应当选择绿色无害化资源,避免有害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当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使环境艺术作品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能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一。

3.4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设计发展高度,人们转变思维,学会享受这一发展成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应当学会将高科技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艺术发展趋势的环境作品来。其中3D影像、投影、LED显示屏都可以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里。只有让这些新技术不断涌现,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丰富环境艺术作品。因此,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3.5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

环境艺术是整体,由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两个个体构成,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既互相结合,又互相矛盾。我们先从环境艺术的个体分析,自然生态要素上,地势、气候、地理位置我们无法从设计上改变,但是人文上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甚至是深层次说,设计美学、设计观念与宗旨,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改变。再将两个个体找到共同之处,做出一个结合点,从而构成环境艺术整体。这样既有个体的个性美,也有整体的完整美。因此,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追求的设计观念趋势。

5结论

以往,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追求合理简单,甚至直白的说,看得过去就可以。而眼下,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允许环境艺术设计浑水摸鱼。想要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出色,我国设计师必须拥有特色、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现实环境艺术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既美观又高品质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争取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创新发展。

作者:吴双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6

本文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分析阐述进一步办好专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观点。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7

我国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进行引进工作。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我国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环境艺术教学从创立至今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很多相关理论都被引入了具体实践当中。由此可见,环境艺术教育有了明显的成效。这样的进步和成效不是空穴来风,是时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生活更高层次追求的迫切需求所在。现阶段,我国经济有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自然会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同时去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应时而生也是应势而生。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和格局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相关资料显示,城市环境空间三十年来不断进行大的迁移和置换,更多的规划和景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层出不穷,而且这都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民生活的一大重要标志所在。在这种形式下,环境艺术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专业人才也有了更好的标准和质量乃数量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与迫切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引发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改变。当人们的环境意识改变了,那么我们这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内涵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具有时代属性。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种计划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时代属性,直接导致我们教学的东西往往是濒临淘汰的内容。

(二)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性质特点相互冲突。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来看,该学科的三个特点分别是:1、综合性;2、整体性;3、更新性。这是三大特点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社会对该项专业人才的基本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出大学生拥有出色综合素质和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所要探讨一大重要课题。但是,传统高校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的培养。要知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实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文科、理科、艺术科等众多科目的知识和理念。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下,我们很难对这种较差学科进行必要的学科管理,这样发展的后果就是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难以规范,特别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会是畸形的人才,这决不利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不足导致的教育理念和定位都不恰当。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环境艺术专业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现今的热门导致了我国很多高等院校丝毫不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开设条件就大量涌入并开放了这门学科教育。更有甚者,高校领导层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内涵都不是很清楚,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是杂乱无章。这样下去会导致我国社会上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认识发生混乱,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四不像人才。

三、新时期我国环境艺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以时代为旗帜,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三十年的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然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性强烈要求我们必须要尽快完善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特点使得我们要敢于创新,突破文理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融合文科、理科、艺术类学科的特色和教学理念,逐步开辟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念。这里笔者要着重强调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建立统一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打造我国的高标准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

(二)以实践为目标,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型学科,如果不按实践应用型进行施教,改变传统单一教室授课模式,是难以达到培养顶极实用人才的教学目的的。在人才培养中应坚持贯彻始终的介入社会,参与设计实践,在实际设计中了解应掌握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理论增强综合能力的观点。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有用的相关科目和必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应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和奠定理论基础的过程,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发展理论知识。整合课程设置,统一完善学科内容与概念,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立教学、研究、创造、考核四位一体的环艺教育模式。

(三)提升必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施建设,打造专业高素质教学队伍。教学的核心力量是教师,“一所大学可以没有大楼,但不能没有大师”。高校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近几年来的艺术设计教育畸形发展,同时也给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师资紧缺,素质下降等现象。致使一些高学历、高学位、低水平的“骄骄者”进入高教行列,现在多数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师正是一批高教“新人才”在执鞭。为防止教育退化,目前设计教育首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特别是这批“新人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更新以及资深教师的创名,尽快使这批教育者改良优化,达到高等设计教育要求。此外,专业人才招聘应以学位与职称的名副其实为重。

四、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8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比较独立的艺术类型,主要分为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种,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关系到环境质量,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当以生态文明观为依据,进而构建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并最大限度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生态文明观概述

随着经济和计算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工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导致人类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那么,生态文明观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内容[1]。生态文明观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当生态文明观发生变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发挥主导作用。当然,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有着必然联系,在生态文明观下,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且要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在生态文明观的要求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减轻投契废弃物,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从而有效控制污染源。此外,在生态文明观下,还要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在建筑还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应当遵循生态文明观,进而有利于社会的良好发展,人类的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状态,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环境保持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具有特色,而且必须降低对环境的破坏[2]。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是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所进行的使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活动。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第一,以回归自然为根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即便是面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建设具有生态性的生产环境,设计师们应当将充分运用自然表现手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从自然角度出发,将自然和环境因素等整合在一起,进而设计出具有生态性和舒适性的现代环境。第二,遵循人文内涵原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期间,不仅要体现生态化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遵循人文内涵原则,在设计时,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进行开发和应用,也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内涵,将现代美与古典美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进而突出人文内涵,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内涵得到有效体现,并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呈现自然美,最终确保现代环境艺术作用的韵味得到提升[3]。

三、现代环境艺术在生态文明观下的设计实践

1)现代室内环境艺术在生态文明观下的设计实践在将生态文明观渗透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建筑结构和生态文明观,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而且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进而实现在室内装修时简化过程,而且在室内装修时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在进行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将最大限度的节约装修材料。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保证设计的室内空间环境适宜人类居住,而且尽可能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那么,设计师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就应该创新设计,设计出使用的装修材料少而且又能保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新造型,认真落实生态文明观。此外,要使用安全的装修材料,确保环保系数符合要求,避免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当前,安全无害的室内装修材料有藤和竹等,使用这些材料可以降低室内环境污染系数,并为人类打造健康的生存空间。2)现代室外环境艺术在生态文明观下的设计实践在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融入生态文明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合理的运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短缺是面临的比较严峻问题,所以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节约土地资源,对于存在的空余边角地带,一定要在设计时将其充分的考虑在内,将空余边角地带设计成小草坪或者是花圃,这样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优化了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5]。此外,在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还要对环境进行系统的规划,通过借助于喷泉、山石和植物等,进而营造出具有自然化的生态环境;其次,尊重当地动植物的自然属性。在设计室外环境时,必须是在充分了解在当地动植物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再提出设计方案,从而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在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景观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当对环境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而且最大程度的尊重栖息动物,避免对其生存环境造成破坏,进而使得栖息动物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同时,确保其成为景观设计中的特色,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稳定发展;最后,降低设计成本。在生态文明观下,对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还要最大程度的降低设计成本,在选址上一定要科学,而且选择合理的建筑材料和土地,防止出现材料和其他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保证设计内容新颖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6]。

四、结束语

在经济、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人们在对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引入了生态文明观,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和谐发展。总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其中,是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能适应自然生态规则、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且唯一的手段。

作者:李冬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宋霞.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分析[J].现代园艺,2015(2):78-78.

[2]侯约辞.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3):72-72.

[3]王思天,吉鹏.浅析生态文明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科技,2014(12):150-150.

[4]余玲.浅析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金田,2015(8):64-64.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9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理念概述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3.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类范文篇10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外环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一)建筑及室外环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美国领事馆官邸的外墙材料以青砖为主,在一二层之间的水平线脚、屋檐、东南向外廊的圆砖柱以及烟囱均用红砖砌筑,屋顶有三角形的阁楼。官邸的屋顶为四坡屋面,屋顶的坡度较为平缓,可上人,主要材料为玻璃,四面被刷有白漆的木质栏杆包围。从外面看,由方整灰石砌筑成屋基,大气的花岗石被选择作为踏步、窗台的材料。为了加固建筑,在一层和二层之间增加了一层圈梁,其材料为红色实体砖。该建筑的外廊位于建筑的东、南两个立面,其柱式为西方古典柱式中代表男性与力量的多立克柱式。为了防潮,设计者将房屋室内地坪高于地面约1.2m,使建筑不受雨水侵蚀。为了防止室内铺设的木地板潮湿,在外面设置了通风口,足见设计者的细腻。简单大气的清水砖外墙、没有过多复杂装饰的圆柱形廊柱,以及大气的花岗岩都向人们传达出美国领事馆官邸的大气。丹麦领事馆于1867年设立在烟台山的中北部,面朝大海,背靠山崖。其建筑结构为石混结构,是一座两层建筑。该建筑北侧室外地面的高度与环山路的路面的高差为1.45m,有石砌的垛口作为围护。东面有一个小庭院,小美人鱼雕塑就被安置在这里。这尊小美人鱼雕塑是为纪念安徒生在哥本哈根雕刻的雕像,现为丹麦国家的标志。除了精美的美人鱼雕塑,丹麦建筑外观所采用的不规则形状的咖啡色花岗岩毛鼓石墙面,以及极具北欧风格的屋顶平台都为丹麦领事馆披上了一层美妙的童话色彩。唯美曼妙的美人鱼雕塑,形状各异、咖啡色花岗岩毛鼓石,以及纯白色的围栏,使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浪漫的童话氛围,领事馆的沉闷和严肃被抛之脑后。

(二)室内环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美国领事馆官邸内部的平面布局为规矩的四方形,室内的地面装修主要以木质为主。为合理利用空间,楼梯设置在建筑的西北角。楼梯分为三跑,每一跑楼梯都设有一段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合理节省空间。另外,每一段平台都有一个窗户作为室内室外的连接,利于采光。在二层与玻璃屋顶相对的位置是一个八边形的吹拔空间。外墙的窗为双层上下提拉窗,木门套的线条十分丰富。当人们位于美国领事馆官邸中,感受到通畅与明亮,一切事物都十分笃定地存在。丹麦领事馆面积则小巧的多。丹麦领事馆的主入口在东立面,其外廊在东北部。楼梯设立在大厅内靠南侧,造型小巧别致,凸显出北欧的异域风情。整个建筑中最富有情调的莫过于屋顶的露天小阳台了。有简易的三角形遮棚可供人们纳凉,屋顶为平顶,四周围砌有石垛,石垛间木装有栏杆。当人们立于此处,视线十分开阔,可欣赏无垠的大海。不同的建筑外观,不同的室内装饰,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烟台山近代领事馆以及其环境艺术方面近况

大部分烟台山上的领事馆的布局位置和主体建筑基本上都保存下来。虽说如此,但由于建筑物基本处于海岸线上,受到海水的侵蚀程度比较严重,各国领事馆的外观和其周边环境也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完整性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对这些经历百年风雨存留下来的历史见证充分保护,并加以合理利用。这些领事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见证的是过去某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或发展阶段等,在纵向(时间)和横向(地域)上,有值得记忆的重要历史信息。而建筑价值则在于可以通过建筑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为当前我国建筑的现代化提供借鉴等。这些代表着西方的环境艺术、建筑文化的近代外国建筑的建筑外形以及室内装修风格展现了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质和特色。它们的存在激发了人们对西方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视,对它们的保护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保留,更是在于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保护好这些建筑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应当尽力使这些建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艺术有效发挥作用,向人们有效传递出烟台山近代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近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经过对美国领事馆官邸和丹麦领事馆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其建筑的对比研究,笔者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美国领事馆官邸的简洁大气,丹麦领事馆的温婉神秘,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使人震撼。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是博大的,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对环境艺术设计细心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利于人们生活的舒适环境。

作者:薛娟 戴炜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地位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的形成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地位,同时出现了一些空洞肤浅、缺乏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更有甚者抄袭模仿西方的设计模式并强加在我国的环境设计中,作品显得理念不清,千篇一律,忽视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独特魅力正在不断影响着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应呈现出其时代性与多元化的特色。因此,无论环境艺术设计怎样革新,都无法动摇传统文化占据的主导位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应“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①。

二、传统文化因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环境艺术结合了科学以及文化的缩影,代表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以及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合理地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设计作品具有自然和谐的特色。

(一)色彩与形态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作用,除了要继承传统文化坚持的主要理念,还应该从色彩与形态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五行说”为核心的色彩体系影响深远,色彩的象征性与抽象性是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特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传情达意的物化表现活动,深入研究并发挥传统色彩的人文艺术观念并古为今用显得尤为重要。从水墨画中的黑与白、青花瓷中的蓝与白、赤,到青、赤、黄、白、黑的“五行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人文性与文化内涵。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在充分运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色彩的外延与情感表达。其次,抽象的中国传统色彩是通过具象的中国传统形态得以表达与展现的,传统文化图形运用写实、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对称、饱满而充满意境的艺术形态,表达着特有的人文内涵。

(二)素材及灵感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无数人的智慧,并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想要设计出好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还需要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设计的灵感,灵感的来源正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元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的众多优秀艺术设计作品,无一不是延续与再现民族文化精神与审美诉求,传统文化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内在关联

(一)传统文化与设计风格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自己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彰显设计的特点。设计的风格与时间、空间以及人本身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始终在不断体验和感受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精神要素对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影响。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积淀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断蓄积能量、提供营养,将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艺术设计风格展现着其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

(二)传统文化与空间形态

在空间构成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空间组成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空间组织形态与视觉语言。庄子的“泛滥之类妄”,老子的“少则多,多则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空间形态的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最高标准。

(三)传统文化与空间造型

环境艺术设计以抽象的空间作为设计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内容,通过物化的空间造型实现环境与人的对话与交流,最终获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传统造型注重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空间造型语言。传统建筑中的屋顶、藻井,分割与转换空间的照壁、屏风,以及集结构与装饰为一体的斗拱、雀替等,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外在表达方式与载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在认识与了解传统造型的“形”的基础上,寻其“意”,传其“神”,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创作出适情、适境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作者:张志刚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环境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环境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的设计手法和空间环境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了。科技的进步将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现代科技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多新的手段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适用于景观、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该系统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减少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测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需要了解的区域的地形、地貌等信息,还能完成图层控制、长度和面积的量算等工作。

1.2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所需要的软件有很多,例如Photoshop、CAD、3DMAX、SU等。这些软件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方便、直接的表现方式,计算机软件可以处理文字、图像和图形,比起之前使用绘画来展现效果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CAD软件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操作平台,设计人员通过CAD软件可以制作需要的图形,并进行设计和修改。如果客户不满意,设计人员通过CAD就可以对图纸进行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并且还能生成简单的模型,让客户看的更加直观,这就弥补了手工绘图不方便修改的缺陷。Photoshop是一个后期图片处理软件,用Photoshop来处理后期的颜色和排版,以便更好地展现设计成果。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者的设计效率、设计规范性和美观性,让设计者能够事半功倍,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日常工作效率的新兴科技。它让网络上的资源共享,使网络上分散开来的网络资源组成一个完整体,方便了人们的借鉴和查阅。我们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例如QQ、电子邮件等一些媒介)进行设计交流和设计共享的。在一些学习网站上,可以学习相关环境设计方面的知识。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2.1提高设计效率,弥补了设计中的不足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用手工绘图的手法逐步表现出形态,展示设计效果。这样设计图纸一旦完成,修改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在设计过程中由于一些现实问题的限制,设计成果的实际效果无法得到保证,设计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现代科技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仅依靠电脑,就可以完成具体场景的模拟和展现,还能根据要求对设计稿进行修改和不断的完善。这样既减少了成本支出,又丰富了感性认识,还能很好地展现设计效果,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及对其设计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2避免了潜在危险

设计中,部分设计工作会有潜在的危险,虚拟现实技术还没发展以前,往往是用电视录像来替代实际操作,虽然很好地避免了实际操作中一些危险,但是电视模拟的真实性不高,很难让设计人员获得对建筑的全面、感性的认识。而现代科技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出建筑模型,让设计师在模型上随意地进行操作和实验,不仅能消除了实际建造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还能很好地避免因为设计人员的考虑不全而造成的浪费,不但包括材料的浪费,也包括时间和人工的浪费。

2.3让前期成本预算更加精确

在设计中,对设计方案进行前期的成本预算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影响前期成本预算的因素比较多,如果不能准确地做出成本预算,这就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项目后续工作无法继续。3DMAX、MAYA等建模软件则能够虚拟出各种各样的城市规划、室内外装修和一些复杂的建筑模型等,提高了我们对设计成果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前期成本预算的精确度。现代科技在艺术设计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无可比拟的,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思维局限性,带来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充分挖掘出环境艺术设计的潜能,发展空间非常大。科技的应用是时展的需求,环境设计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利用好现代科技,改造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作者:李明艳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第四篇:旧厂房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环境,采用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规划的艺术。环境艺术涉及领域较广,有建筑学、装潢学、城市规划学、设计美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环境艺术对建筑物的墙体、地面、顶棚进行色彩、形态和质地处理,采用阳光、照明、装饰物、家具、艺术摆设、等布置建筑空间,使原本空阔的建筑物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品味和风格,以此实现人们视觉上审美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主要有四种设计,一是人造环境艺术设计,二是艺术创造设计,三是适用设计,四是个性设计。人造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园林、农场、水库等施加人工的第三环境或者是对城乡建筑和室内改造这是第二环境,大自然是第一环境。艺术创造设计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设计,在美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比例、色彩、造型等展现建筑物功能,提高建筑物审美价值。适用设计要求设计者充分利用Photoshop、3DMAX、Autocad等电脑图形操作软件,对设计图进行模拟设计。以二维和三维的图形展示出设计效果。个性设计在遵循大自然规律实现环保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把改造建筑物升华为创造意境,实现环境中体现情调,有一定的设计风格。通常而言,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人造环境艺术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的体现

1.旧厂房改造原因

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普及,旧厂房原有设计不适应当前工商业发展需求,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人们审美不断提升,对旧厂房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造旧厂房,促使其适应其他功能建筑空间,当前这种改造旧厂房,逐渐成为开发建筑空间的主导方式。

2.旧厂房改造方案

当前建筑界对旧厂房的改进采用一下方案:(1)对较为陈旧已经无利用价值的厂房彻底拆除,进行重建工程;(2)对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依然能够工作生产的厂房,建筑施工队保证不破坏环境肌理的条件下,对厂房局部进行改造和翻新,使厂房具有新功能,适应当前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3)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保留其基本元素和原来风貌,并加以改造,使其具备实用性能的基础上添加现代化功能,提高其审美价值。

三、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改造旧厂房

旧厂房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保留旧厂房的价值,充分展现旧厂房的现实价值。例如:上海金沙谷,金沙谷原名创邑金沙谷,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创意园区,它的前身是废弃闲置的旧厂房,园区在旧厂房原来的设计基础上,即保留工业建筑痕迹,包括老式路灯、消防栓、高压系统箱等,对厂房外部进行装饰,铺设暗红色的砖块,使厂房有一定的年代感,根据厂房原有的钢制窗户采用大面积玻璃与其搭配,将原有厂房宽敞的内部进行随意分隔组合实现重新布局,添加欧式建筑特色,这样的改造展现了后工业时期的质感和现代工艺的灵活,使厂房既复古又时尚,使创意园区别具特色。

四、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用地紧张,工商业的旧厂房需要改造并加以利用,在改造过程中要在充分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这样能够使旧厂房适应建筑空间的其他功能,既保留旧厂房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又能够使旧厂房具备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因此,改造和利用旧厂房,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对其有这重要意义。

作者:王子义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

第五篇: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简介

1.环境艺术设计定义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把生态系统所能负载的性能作为出发点,采用生态学和系统环境策划方式指导城市生产和消费形式,对城市内部可利用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形成生态科学,景观怡人的策划设计。

2.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1)满足人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因为城市环境建设本质上是要为民服务,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从市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布局以及空间的改造进行科学人性化设置。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为满足市民的娱乐、运动、购物等商务休闲需求,而时下的环保与绿色景观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人们的商务与交通出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考虑到市民实际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要合理有效的帮助市民进行城市环境改造,协调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例如可以进行观赏性街道设计,建设开放的欣赏公园,道路两边的绿化建设,新环境景点讲究多样性可以让市民兼顾娱乐休闲与亲近自然,满足市民人性需求。

(2)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环境艺术策划尽可能的改善交通条件以满足车辆以及人群顺畅出行的需要,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例如地下通道和城区高架桥的设计建设,将城市繁重的交通压力进行上下转移分流,车辆行驶于地下道路,路人就通过高架桥,路桥交通和城市干路的交叉分派与多方位交通设施体系建设对于解决人车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这样的理念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启示:面对人们正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的环境文化处理方式来解决。

(3)多层面的城市环境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发掘城市可用资源的过程,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城市资源要用敏捷的眼光进行多角度观察,依据城市自然地形地貌采取多方位,有效的开发设计。例如,将城市地上建筑物和地下空间资源合理的协调组合进行多层次的交通环节设计,为市民提供交通便利方式的同时做到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1.缺乏对自然因素的考虑

在当今社会中,环境艺术设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城市环境改造设计的进步与发展。但他对于环境的自然特性和人性化方面考虑欠妥,与生物多样化的自然规律相悖。

2.需要各机构交叉作业来提高艺术设计品质

现代城市建设的环境艺术设计常会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但现实情况中,由于园林部门、环卫部门、市政部门各执其能,职能相对比较独立,交叉区域比较少,职能区域中要借助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门的设计咨询机构来负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便体现其较高的艺术设计品质。

3.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需要强化和完善

当前,各大城市里的景观绿化设计和园林雕塑等以设计师个人或单位设计的作品居多,一些设计蕴含了管理者或设计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往往忽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所处时代的独特风格,在这一点也是需要亟待完善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功能需要

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及生活功能需要,而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及生活需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更加满足及丰富人们的生存及生活功能需要。

2.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人们渴望追求一种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进行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恰好满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城市建设中要更多的考虑自然因素;第二,整体优先的理念,将局部利益放进整体环境中进行考量。

3.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提高城市建设的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精神追求

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自然、人文、艺术及历史等诸多方面,综合了城市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特色来创造自然和谐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还具有审美情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而又实用的科目。进行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要牢牢把握广大市民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切实发现并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相关问题问题,缓解市民各种压力并满足市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建设科学生态城市。

作者:张朦朦 单位:河南大学

第六篇:民间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以传承传统民间艺术为研究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环境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予以客观阐述,目的是发掘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所在,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相结合,使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更好的发展。

二、回顾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分为两大类: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起步于70年代后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师开始觉醒。但当时的设计师设计的想法和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创作性、独创性。8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推动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开始改善居住环境。这个时候我国的设计创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风格上仍旧有很多的欠缺。从90年代至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向着多元化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设施的功能和艺术的审美需求。

三、民间艺术的发展脉络

民间艺术即我国的传统艺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不一样,环境艺术也有所不同,但都呈现出螺旋式提升的趋势。直到奴隶社会时期,奴隶对地主的反抗也主要出现在非洲地区。到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比起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艺术种类逐渐丰富。商人进而推动着社会艺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欲望、有了货币,也拥有了创作艺术的思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打开了封闭的思想,经济、艺术迅速发展,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艺术的碰撞,使它们有了更大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也成为了一种文化。

四、民间艺术的特征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历史相互作用也同样存在差异。我们现在有不少地区把楼房、城市环境、品牌建造成吉祥物,成为当地特色,这都和以前的艺术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水车”是民间用于灌溉的主要工具,它的形状具有韵律的美感,表达了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人们在生产劳作之余,还发明了当地特色艺术,有戏曲、舞蹈、京剧、风筝、纸牌等等,给生活增添了乐趣。

五、民间艺术的传承

提起中国的传统艺术,我想起了老北京胡同,曾是多少人当年温暖的港湾,可是当年的气氛当年的艺术是否还在。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名称的旅店,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存,但这却失去了当年“最怀念的环境艺术设计”。我觉得对于以前的艺术文化,我们不一定需要百分百的吸收,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把一些好的理念、技艺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例如以前的石雕,木雕等装饰技艺。它们本身也是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把它们加工后运用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进行更多的创造。让它们在无形中融入现代生活,不被人们遗忘。七、对策与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的引导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为了让我国环境艺术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好的把民间艺术传承运用,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对民间的工艺研究和生产大力支持提供一些有必要的平台:资金、技术、人才,使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从艺术的角度上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传承民间艺术,更需要关注艺术的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传承艺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多可以借鉴国外的文化,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

(三) 走市场化的传承之路

艺术的传承带动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为了让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在环境艺术我们不仅要做到学习传统的技法,更应该创新,探索艺术。把艺术推向市场,让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传承之路更好的传承。

六、结论

本文不仅研究分析了民间艺术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更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的相互融合,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的梳理,针对二者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将民间艺术和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视觉效果,让民间艺术得到传承的同时让环境艺术得以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郑博文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第七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书法元素

1书法的章法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为了有序并且能够产生相应的呼应照顾的影响,所以在安排整个有限的空间中的作品的时候,会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进行“章法”的安排。使得整个书法具有着极强的审美趣味。章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于整个作品的“布白”。在欣赏书法之时,行家仔细品味的过程之中,主要是欣赏书法整体的分行布白,章法结构。书法整体一脉传承,疏密相当有着大小与错落相间,从而产生互相照应的美感,此种优美感便是艺术整体的动态。在中国经典的建筑设计之中,都遵循着主要美感的设计,使得建筑的整体组合能够成为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在建筑的设计之中,可以运用章法的布白,偃仰平直,阴阳起伏,首尾相应,气势连贯。例如,在建筑的布局与整体的桥梁架构之中,应该遵循着呼应与均衡,分清主次并且使得园林的建筑能够产生含蓄与造景的效果。曾经看到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便是在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的井盖设计之中进行汉字元素的融入。为了能够使得世界友人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并且感受到汉字的气韵,便尝试对中国的汉字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与设计的融合。通过汉字本身使得汉字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能够最大强度的融入人文以及民族精神,使得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使得国际友人看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2书法的色彩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色彩的应用依然占据着比较大的地位。较好的色彩运用可以让人产生美的感受。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书法其实也是一种色彩的应用,其中书法主要是应用了黑色与白色的不断组合以及抽象的强烈的对比,使得书法能够有着理性与简洁的审美感受,也就是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借鉴书法对于黑白的布置,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以能够有着很强的简洁、秩序以及明快的感觉。室内的空间的布置应该借鉴这个法则,使得室内的空间设计有着较好的张力与审美结果。纸裱或绫裱的书法作品,气质高雅,颇有书卷气,并可提高室内、明度,洁白的宣纸和浓淡多变的墨色,丰富了室内黑白灰色调的层次,浓重的黑和如雪的白,拼成室内环境中最能动人的视觉和心灵的高强信号。室内的空间设计之中黑白两种颜色与其他颜色都可以进行较好的融合以及协调,使得室内色彩有着更好的对撞感。在当前的实际室内装修设计之中,传统书法的字体的解构,以及黑白的搭配成了主要的运用对象,这些规律创新的运用在彩色之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张力。例如,笔者在为一个酒楼做室内的装修设计之中,运用了一定的书法作为了装饰的主题,将酒楼的整个背景选择为了明黄色,有着富贵与金碧辉煌的审美感觉。在酒楼的设计之中,桌椅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将桌椅的花纹设计融入了一定的书法元素,使得中国的传统气息渗透其中了,打造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3书法的气韵美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应用

书法的气韵美是建筑表现中的主要的特色,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以书法艺术为代表形式的匾额,楹联,刻石,题咏的运用是很普遍的。在中国的建筑之中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具有着形式美,其中气韵美的追求更加有着视觉形象的建立与打造,更加能够展现多维度的艺术美感。书法的韵味与文字内容及环境气氛如果配合默契,就会很自然地诱导人们领会环境的主题,引发出深广的联想,达到情与境谐,假物抒怀的境地。书法的传统运用与室内的装修与设计之中能够有着哲理的趣味,使得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的美感,使得居住者在内心对于人类的相关的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能够使得鉴赏者不再单纯地从室内之中获得单层面的趣味,而获得更加多重的享受。万里长城的蓟北雄关———黄崖关,地势险要,建筑雄伟,关口前牌楼上的“蓟北雄关”四个大字,体势雄强肥硕,仪态壮美,让人意识到雄关的险要地势,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文字内容及环境特色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现代室内空间的客厅,书房,卧室等空间运用书法神韵的手法也很多。通过现代风格与传统书法所赋予的精神内涵,表达主人对环境的人文精神的追求,丰富了空间的精神意味。例如在一个现代的室内休闲区,为追求文雅,书香的气氛,主人公特地设计了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休闲角落。简约的现代线条家具背后是一个贴有豪迈书体的墙,整个空间的气韵随着这几排体态风韵的书法字体而变得有深长的意味。

4小结

笔者通过自身的一些相关经验以及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给出了书法元素渗透在室内艺术设计的可行性,希望对于一些相关的工作者有所启示,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应该因地制宜,不可过于死板。有所变化,才会更加有所创新,有所创新才会更加有着独特的美感。

作者:张怡媛 单位:河南大学

第八篇:传统建筑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岭南传统建筑的文化背景

1、岭南传统建筑中的文化之源

岭南传统建筑是岭南人传统审美意识的沉淀,其中渗透的岭南文化是无处不在的。透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来审视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从建筑文化中的美学、人性化及生态化理念与岭南地域特色是紧密联系的。岭南文化是灿烂的,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在融汇中原文化及海外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兼容、开放、务实、创新的岭南精神。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之一岭南建筑,以其简朴、通透、雅淡的风貌凝聚了南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尤其是岭南园林更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岭南地域气候雨水较多,冬夏温差不大,为了在建筑上获得更好的通风、遮阳、隔热效果,建筑顶部通常以多层斜坡为主,外墙立面颜色以浅色、灰色为主;特别是底层方柱的广泛应用,能够获得更为开放的活动空间。如敞厅、露台、敞廊的设计,形成了自由、开敞、流畅的岭南建筑装饰空间。岭南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总体上表现在:一是建筑体型轻盈、朴实、通透,体量较小;二是装饰精美华丽,尤其是在陶瓷、砖雕、木雕、灰塑等工艺上的应用,构成了岭南精雕细刻的建筑风格;三是结构布局形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罗马式拱形门窗,以及巴洛克的柱头,厅堂设铸铁花架、条石铺筑水池等。岭南建筑根植于民间传统工艺,突破北方园林构筑设计的常规,摈弃江南园林的严谨章法,更从构图及景观设计中顺从人意,恰如其分,综合了多种文化旨趣,逐步形成灵活多变,又挥洒自如的景观设计格局。

2、岭南传统建筑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岭南传统建筑元素在美学上表现为点、线、面的呈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分为步行环境、车辆环境及街道小品三类。在环境设计中对岭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需要从功能、外观、结构三方面来融合。一要能够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法,在借鉴外来设计思想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运用现代材料,凸显传统地域文化韵味;二要遵循艺术性、地域性、现代性及人本性原则,从外观、结构、功能上实现更好的统一;三要注重构造与施工的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功能与形式的协调,以凸显岭南建筑的整体感;四要从材料的质感、色彩等方面形成对比与反差,体现“对比产生协调”的景观视觉效果。

二、岭南传统建筑元素探微

岭南建筑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融入,无论从建筑外形还是空间表现上都与江南及北方建筑存在诸多区别,尤其是现代生活多样化发展需求下,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多,从而在建筑要素的构成及相互影响中更要把握环境的整体感。岭南传统建筑要素融汇南北文化,既有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感。如传统精雕细刻的装饰处理凸显地方风格,而西化建筑中对西方古典建筑的渗透,更凸显了岭南建筑风格的特异性。

1、岭南传统建筑类型阐述

岭南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分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对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砖瓦材料的应用,如大量瓦当的考古发现,可见砖材的广泛应用。隋唐以后,岭南传统建筑融入中原建筑体系,但又具有不平衡性,建筑类型多集中在寺庙、城市建设,其具有较为完善的等级制度。宋元以来,岭南传统建筑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城镇建设、交通、水里工程等,地域特色显著。如广东砖石塔建筑风格,代表有南雄三影塔、广州六榕花塔;现存的宋代的兴宁围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建筑结构;潮州的许驸马府,以四马拖车为典型民居结构。在传统造园技术上,惠州的西湖独具特色,桥、厅、廊、榭搭配的更佳错落有致。汉唐以来,岭南地区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风格也受到西式建筑的营销,如罗马字钟、欧洲人物雕塑、大理石柱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构件形式。如广府民居多采用密集布局,以天井进行隔断,利用厅堂、廊道、巷道等进行连接,以解决防热、通风问题;潮汕民居形式较为多样,主要有竹竿厝、单佩剑、双佩剑、三座落、四点金、五间过等,以形成独特的大围楼屋。岭南传统建筑通过建筑形态、尺度、灵活的空间组织来构筑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及空间形态的运用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2、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外部装饰元素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岭南传统建筑工艺来说,依托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工艺,来营造建筑的性格及美感是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纹样、色彩、匾额、楹联等艺术形式。因此在探讨岭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装饰艺术上,需要从结构、塑形、图案、色彩及陈设四方面来阐述。在结构装饰上,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因其观赏性和实用功能差异,在细节上也呈现不同表现方式。如拱架的运用,一般不用驼梁而是采用拱架。余荫山房中的长廊运用卷草图案来构筑充满了装饰趣味;博古架作为建筑结构布局中的常见方式,其构图按照绗条位置进行设置,并在镂空位置饰以花果、动物雕饰,独具地方特色;攒角是在构件相交处镶有三角形木刻,如在梁柱、挑枋或柱之间形成“攒角”,以多样化的图案来营造柔美、活泼的视觉效果,增添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美感。在塑形装饰上,以房屋造型为基础,通过深度细化建筑造型和细部处理,来增添建筑结构的空间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对砖雕、木雕的运用,即显示出建筑的丰富轮廓线,又能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在图案装饰上,以塑形装饰为重要补充,饰以门窗、檐板、栏杆等部位,尤其是以木头装修为最多。如满洲窗就是典型。在色彩装饰上,岭南传统建筑色调摈弃北方的浓墨重彩,而更多的以灰塑彩描为主。在材料使用上一般用蟹青色水磨光砖为主,间有花岗石,色调以素净为主;在漆饰上多采用山漆原色。岭南建筑色调素净而不失庄重,其用色上多以对比变化来呈现多彩的艺术效果。如在青砖墙上开八角或圆形小窗,镶彩色玻璃来增强透明度,以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3、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室内装饰

岭南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装修与其地理及气候特征相宜,特别是在造型、色调、体型、功能上,更是千变万化。总的来看,岭南传统建筑室内装饰充分发挥了通透、精致、玲珑的特点。如在建筑体型上,岭南传统建筑装修力求开敞,便于内外环境及空间的渗透;在建筑功能上,对于门厅陈设作为建筑的主体,在工艺装修及布局上讲究丰富多彩。如泮溪酒家的门厅设计上布置玻璃画屏,以划分空间功能;在色调上以单色调为主,如红木的酸枝色、楠木原色、生漆原色,并配以套色玻璃来营造艺术氛围。室内装修中的构造类型是多方面的,有门、有窗、有门洞、有罩等。对于门,还细分为格门和行门,格门以6-8副格门构成屏门;行门以配合室内隔断来使用。窗在室内装修中不仅仅是通风采光,更凸显其陈设上的装饰功能。如满洲窗、推窗、转足窗等,不同构造及结构的窗,在采光及陈设上满足不同的装修需要。由于岭南气候较为炎热,对于罩的运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都是特色建筑装修之一,如北园酒家在室内装修中大量运用罩来进行空间隔断。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岭南传统手工工艺装修中,玻璃画的做法及工艺尤为特殊。如药水玻璃分为银光和套色,颜色上有红、黄、蓝、绿、黑等,在套色题材上又辅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名家书画等,在加工工艺上有车花、吹砂、蚀刻、磨砂等方式。另外,细木雕刻作为岭南传统木工工艺,有平雕、拉花、通雕、浮雕、编木等,使得传统工艺及装饰效果异彩纷呈。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岭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岭南传统建筑极富地方特色,如多种平立面的形式、素淡雅致的色调、精雕细刻的装饰处理、交错融合的结构装饰等等,融汇了南北文化之众长,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表现手法上更具多元化,而对于岭南传统建筑要素的应用,主要从建筑造型、庭院布局、空间表现等方面进行渗透,特别是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趋复杂。

1、岭南传统道路元素的应用

道路营造在传统岭南建筑设计上多体现蜿蜒曲折,其空间观念是“无往不复”的自然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路面类型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卵石路、冰裂地,其特点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凸显地域特色的亲切度,以呈现质朴、自然的生态环境效果。在铺地方案设计上,对于不同材料进行的组合与拼接,从文化的寓意及内涵上来体现环境的动感和韵律。如“梅花”图案、“钱币”图案、“五福同寿”等等。对于景观道路设计上,为了便于使用和增强对环境的识别性,对于主干道路以平坦、牢固、防滑为主,线条简洁;对于园林道路在融入岭南元素中,强调不同材料、拼接的清晰与流畅,如小空间的林荫道、公园广场的交叉路,多运用多种材料的拼接来构建丰富的图案;同时,也可以结合铺装色彩及质地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如盲道与正常道路的差异性。

2、岭南传统山石元素的应用

山、石是岭南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元素。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山以水为血脉,水以山为面”,可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山与水的应用,更多的是表现在景观的独特境界。如中国的山水诗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饱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山多为石山,叠石为了满足观赏性,且并非独自成景,而是以水火其他周边建筑形成园林景观。这些石景以天然山景为形,如洞壑、如峰峦、如峭壁,通过艺术加工而形象逼真、造型纯朴,极富魅力。如余荫山房中的假山洞壑就是典型。对于石头,岭南传统建筑与北方及江南风格不同,石材多以两广为主,如广东的黄蜡石、闽南的花岗石、广西的湖石等。在堆叠方式上,岭南传统建筑多以当地海石或山石进行造型,以构成不同的景致。如立石成峰、如散石布点,有沉浮水面,有卧于草地,有群置路旁等。在叠石方法上多用挂壁法,如广州宾馆的三叠泉最富岭南风韵。

3、岭南其他要素的应用

在传统岭南建筑要素中,大量的装饰符合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在很多古建筑中的门楣、斗拱、影壁、门墩等元素,既古香古色又寓意深刻,增添了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岭南传统建筑符合的应用,如艺术背景墙在材料使用上以蘑菇石贴面,从而赋予了墙体独特的艺术色彩。在风景墙的设计上,结合形、质、光、色等要素来增添建筑空间的情趣和美感。如在建筑小品的应用中,结合建筑空间功能来融入体量小、造型独特的园林小景,花架、坐凳、园灯等设施,既能够提升园林的环境空间,还能点缀和美化环境,营造出丰富的景观艺术效果。

四、结语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作为中华传统装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发展中,岭南传统建筑元素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传承和延续岭南建筑装饰文化创造了条件。通过对岭南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从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上来积极应用,并从挖掘岭南传统文化内涵中营造宁静、优雅而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设计环境。

作者:郑东 杨晗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服务研究院文化艺术与创新产业研究中心

第九篇: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

一、地域特征的内涵

地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活动客观载体,不论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类的社会活动,都建立在这个载体的基础上。总的来说,地域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区域性。当我们要界定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地域的区域性特征。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事件,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内。其二,人文性。主要指的就是地域文化特色,其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是人类独特智慧在区域地域在全体上创造而生成的一种内在属性。其三,综合性。提及地域人们会联系到很多事物,单一的要素难以构成整个地域空间。为此,我们在看待地域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综合性特征。本文所指的“地域特征”并不是指一个地域的具体特征,地域保罗广泛,不可能全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地域特征是在对地域前两个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称为地域特征,不但具有地域的典型性特征,也将研究的范围缩小,使本文具备了研究的条件。下文所设计的地域特征也为“独特地域文化”的内涵。

二、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

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地域文化是在地域开发、创造、适应的基础上产生的,本身就带有卓越的人类智慧,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不但符合当地的文化土壤、精神追求,也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通过对区域内地域文化的整合所产生的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地域发展的需求。可以说,只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真正符合地域发展的核心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包括了对地域文化的发觉、总结、升华,并直接作用到地域,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对地域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环境艺术不但是人们美化环境的措施,也是区域的人文审美、艺术发展的催化剂。总的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地域特色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环境艺术设计也丰富了地域文化。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本身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有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形式,地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地域特征凝聚了区域的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标志。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建立在地域特征基础上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深厚的物质文化底蕴,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将这两者融汇一炉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更深厚的审美底蕴,还具有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相应的社会属性,能够使其更好地与地域特色想合,这对环境艺术的深层次、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形式指的是环境的行装、色彩等内容。将地域特征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将地域性文化内涵、表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当这种直观的地域性环境艺术表达被人们接受之后,必然会加深其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环境艺术的表现力。总的来说,地域特征不但可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氛围产生影响,还可以将情感融入设计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表现力。

3、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内涵,除了设计构成的要素外,还包括设计的结构。通过地域特征的引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可以得到进一步丰富。所谓的内涵就是设计的深层次印象。设计者在对地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过程中,本身就接受着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内涵。这种内涵不但包括物质的内涵,还包括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地域特征所包括的内涵,引入到设计中来,不但可以影响设计的形态、含义,还可以影响设计的框架结构。站在环境艺术角度来看,为了取得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深入地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地域特征的内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等有了详实的了解。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应用地域特征,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材的搜集和整理是基础。为了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研究,就需要对地域特征予以搜集和把握。具体来说,也就是将地域的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去粗取精,将有用的地域文化元素归集,丰富设计的素材库。在确定了素材库后,设计者还需要对区域性的独特文化进行提炼,只有经过提炼的素材,才能在确保其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价值,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传承和弘扬的意义。总的来说,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对地域性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地域文化素材设计的方案,也能够将地域特色、艺术内核表现出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2、生成环境艺术设计元素。在对地域特征素材的提炼中,要不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环境特色,将地域文化素材进行抽象、浓缩,使其成为设计元素。当设计元素形成后,设计者要将这些元素符号化,依托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形式,使其应用到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经过这样的认识和转化过程,地域特征才能与环境艺术设计交融。部分地域文化素材是较为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者应该将其具象化,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事件、精神思想等,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凸显出来。

3、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为了更好地将地域特征与设计融合,设计者就不能拘泥于刻板环境符号的利用,而应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搜集更多的可用符号和文化。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现象的把握,深化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地域文化的本质。应用地域文化符号,并不是直观的模仿,而是设计理念和内涵的渗透。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环境符号予以创新,并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促进地域文化的符号化,使其更好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通过环境符号的创新,不但可以促进传统环境符号理论的发展,还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开发,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特征、本质的把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予以创新,引入更多符合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理念、形式,将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来。

五总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特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地域特征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地域特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以期有效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经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作者:陈加强 张雅舒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第十篇: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初探

一、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艺术水平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规划和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主要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等。环境艺术设计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美术、雕塑、园林、灯光、建筑学、材料学、景观学、装饰设计等多个领域。同时,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其专业技能的深度发展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技能多样化、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其目的旨在保证建筑的合理创意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以及设计要求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既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创造出质量与艺术兼备的高品质生存空间。通过探究分析,其设计要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既要彰显时代特征,又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整体性,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风格保持一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符合“崇尚自然”的人性审美观,强调“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破坏了人们追求人性与情感的行为,“回归自然”的设计思想正是彰显时代特征的一面旗帜,体现的是追求自然审美情趣的环境艺术设计。比如巧夺天工的云南大理石、美轮美奂的景德镇瓷器、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以及中国古典建筑中斗拱、飞檐、柱廊、彩绘等设计元素,都是追求自然审美艺术的设计素材。建筑也要追求设计的艺术个性。创造力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保证与周围建筑的和谐统一,还要体现出建筑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这要求设计师紧跟开放的时代潮流,开拓视野,丰富经验,全方位、多角度、用求异思想寻找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从设计思想中凸显出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

2.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相结合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是复杂的科学与审美艺术的高度结合体,它不仅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合理运用现代科技,还要符合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平面功能划分、结构体系的确定等等,它是高技术与高艺术的统一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成了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比如,灯光在设计中的各种运用。科学技术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的实用功能,也增强了建筑的艺术内涵。将高科技丰富的实用功能,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断地将高科技向艺术设计的空间推进,使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多样化,不断探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局面,实现新的飞跃。

3.注重环境设计的整体性与建筑的实用性

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多伯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性与实用性的关系,说明了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筑与环境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要统筹兼顾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设计要素,巧妙地衔接、组合、运用,实现设计目标的最优化,凸显出设计的和谐美与个性美。比如,雕塑与灯光的完美结合,陶瓷与彩绘的完美碰撞,都是环境艺术设计整体美的表现形式。另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应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艺术的最终目标。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