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2:13:25

环境工作意见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行政验收,深刻把握“保护、治理、开发”三大主题,严格遵循“巩固、完善、提高、延伸”八字方针,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成立县文广新体局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局环境保护工作,拟定年度工作方案,抓好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

(二)认真开展生态县的宣传教育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文广新体台开办环境保护专栏节目,主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信息动态和科学知识。

(三)环保部门协作,开展集中宣传。日常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及相关专题节目,及时报道我县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成绩、动态新闻等,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外宣工作。

(四)全年组织职工生态建设教育培训2次以上。

三、几点要求

(一)将2015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局党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方针。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2

一、统一思想,落实部门工作职责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落实建设项目审批要求的重要环节。为此,局各相关部门必须以《市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和《关于印发〈市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运行规程〉的通知》的规定,明确工作职责,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建设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和对环境影响的敏感程度,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

(一)重点跟踪管理项目(A类):指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需采取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并编制环评报告书的项目;或周围环境特别敏感、需采取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二)一般跟踪管理项目(B类):指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需采取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或周围环境敏感、情况特殊,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三)一般跟踪管理项目(C类):除A类、B类以外的,对环境影响较小,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和所有建设项目。

三、明确要求,规范把握管理环节

(一)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管理

对于横向及纵向有关部门转入的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统一由局开发管理科受理、登记编号,2个工作日内分发至乡镇、街道环境监察管理办公室,并抄送环境监察大队。由各乡镇、街道环境监察管理办公室对由局开发管理科转入的建设项目建立管理台帐,并且组织现场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在开工之前必须办理环保行政许可有关手续,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现场监察情况汇总报开发管理科和环境监察大队。开发管理科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牵头部门,应加强与各乡镇、街道环境监察管理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并组织对管理台帐进行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区环境监察大队负责对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进行现场督查。

(二)已批准但未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管理

1、实行建设项目分类检查原则。对于A类建设项目,必须实行重点跟踪管理。具体须视建设进度至少每一个月定期监察一次、试生产(营业)期间跟踪监察每月至少两次。对于B类建设项目,作一般跟踪管理。原则上对已开工项目视建设进度每一个月定期监察一次,试生产(营业)期间跟踪监察每月一次。对于C类建设项目,不作定量的跟踪管理要求,但负责现场监察的职能部门必须掌握这类项目的基本情况。

2、建立建设项目管理台帐制度。开发管理科应对A类建设项目建立“三同时”动态管理台帐;环境监察大队应建立A类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和现场检查明细台帐、B类建设项目的监管和现场检查的动态简表台帐、C类建设项目的登记台帐;环境监测站应建立“三同时”建设项目监测的台帐。

3、实施建设项目分类验收制度。A类建设项目按《关于印发〈市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运行规程〉的通知》(锡滨环[2007]5号)文件规定要求和程序进行管理,并组织验收。B类建设项目可根据环保部门或建设单位的要求,由开发管理科对该建设项目验收所必须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组织验收。C类项目由开发管理科每月不定期地与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及其它有关部门,采用简易程序,现场直接填表验收。

4、建立建设项目验收信息通报制度。开发管理科必须把通过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及时抄送区环境监察大队。区环境监察大队应每季将辖区内未通过竣工验收的A类项目的下列信息向开发管理科通报:

(1)、在建项目主体工程的进展情况;

(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3)、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执行情况;

(4)、发现的其他问题和处理情况。

区环境监测站必须及时对不能进行或通过监测的建设项目及时通报区环境监察大队、开发管理科。

5、实施验收监测限期办理制度。区环境监测站与具备验收条件的建设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后,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在规定时限内安排现场监测,及时完成现场监测作业。同时,要切实提高验收监测工作效率,原则上现场监测后10天内必须出具监测报告。对于发现建设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有原则性变化的,要将变化情况及时向开发管理科通报。

四、其它

1、加强对环评编制部门的监督促管理,尽量缩短编制时间。当建设单位提供相关材料符合要求时,环评编制单位对《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必须在10天内编制完成,办理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可适当延长编制时间。

2、局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办理建设项目转交、通报、信息反馈时,必须有书面交接手续,以落实工作责任。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软环境建设

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今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对软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十分珍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始终保持软环境工作的热情不退,力度不减;要认真按照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立足长远,谋划思路,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弘扬“三创”精神,围绕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和软环境工作的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推进软环境工作的创新和深化;要立足部门职能,积极主动开展软环境建设活动,努力形成特色和亮点;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推进全市软环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20**年全市软环境工作的目标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宣传引导、推进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加强责任追究,以新思路和新举措,促进行政审批再提速、服务质量再提高、行政收费更规范、机关作风更务实,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

1、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市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认真办好“金坛软环境”专题栏目,对软环境建设的政策规定、创新举措、先进典型等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开展创优发展环境征文活动,引导全市各界围绕软环境建设主要工作和重点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建言献策,集思广益,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工作简报的监督功能,对软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重大投诉事项等进行公开曝光和跟踪报道,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2、认真制定落实各项制度。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执法和中介服务。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收费标准,实行统一扎口收费;全面落实集中审批制、告知承诺制、工业建设项目联审联办、“企业宁静生产(经营)日”等制度;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企利民的相关配套制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规范、快捷、优质的服务。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政务信息公开分类目录等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快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全市统一、先进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对明确要求公开的政策文件、审批服务事项等一律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部门、单位及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相对独立又符合整体要求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大力推行网上审批与服务,提高工作效率。4、全面实施标准化窗口建设。按照“严格、规范、优质、高效”的要求,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基地,全市设有窗口的部门、单位全面施行标准化窗口建设工作。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从窗口工作标准、展示指标、服务指标、业务指标、执行规章制度指标5个方面细化标准化窗口的建设标准和申报评定工作。

5、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公布第二批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凡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政策明确规定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的服务性流程,明确服务机构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提供与行政审批相配套的服务,并做到服务内容、服务程序、申报材料、服务时限、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六公开”,提供“一条龙”服务。

6、切实加大工作协作力度。建立健全软环境建设的协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加强部门协作与互动,对改进作风、服务创优、规范执法等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工作考核,促进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始终把便企利民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突出服务职能,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想方设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7、继续深化“政风热线”。完善和提高“政风热线”节目,进一步丰富直播形式,组织一些企业、群众走进直播室,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互动。进一步完善问题受理方式,由单纯节目开播时现场受理咨询投诉向事前受理、事中受理转变,由直播室被动受理向电台、投诉中心工作人员走进企业、走进基层主动征集问题、了解情况转变。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在市电视台开辟热线追踪栏目,使“政风热线”节目的宣传、交流、投诉、监督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8、积极推动政会分开。按照常办发[20**]50号文件《关于促进我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常组发[20**]86号文件《关于对全市行业协会实行政会分开的具体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全市行业协会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理清各行业协会的机构设置、人员兼职、财务及物产等情况,按照稳步推进、力求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市行业协会在机构、人员、财务、资产上脱钩到位,规范行业协会的组织与行为。

三、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确保软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4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握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以贯彻执行新《环境保护法》为总刚,坚持生态先行,在充分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形成全方位防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合力,确保环境质量不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削弱;着力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全面开展建设项目管理整治、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对大气和水体污染的监测;全面完成2015年环境目标任务,推进经济转型、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努力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每年专题研究环境保护工作(12次),2015年5月召开环境保护工作大会,扩大至乡镇,安排部署2015年环境保护工作,把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并纳入县委、县政府的目督考核中,同时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县政府办、县委督察办、县环保经信局等负责)

(二)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

1、“两房”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我县环境监察大队现已经配备了部分装备,但对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尚需继续配置交通工具、取证设备、通讯工具、办公设备等执法装备,基本履行环境监察工作的各项职能。2、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属我县2015年县域经济考核指标,国家补助资金50万元已下拨至我县财政,地方需配套50万。该项目力争在2015年3月底完成招标工作,2015年6月建设完成。3、队伍建设。环境监测站编制15人,目前在岗人员为2人,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考录或人才引进进行充实,且缺少监测设备和监测用房,无法完成监测工作,需要尽快建设完善和充实。(县发改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环保经信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政务中心等负责)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根据州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目标责任书》及《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意见》规定,我县到2015年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控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343.35吨,比2010年下降3.8%;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95.19吨,比2010年下降3.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4.1吨,比2010年下降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482.2吨,比2010年下降50%。截止2014年年底我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总量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氨氮2项处于超标状态,2015年需减排化学需氧量51.04吨、氨氮3.62吨。减排主要措施:

1、加快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1)倒排工期在2015年4月30日完成县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运。开年后,若初沉池、积水池、格栅池等还有积水,用抽水机进行抽水施工,务必按时完成任务。

(2)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落实建设方案并开工建设。(县发改局、财政局、规建局、国土局、国资公司等负责)

2、推进大牲畜交易市场的关闭工作

2007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后,该交易市场被纳入了水国控,按照国控要求该企业需要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审查意见的通知》(凉府办函〔2013〕29号)要求,大牲畜交易市场因不符合《设置规划》和设立条件,要求迁址重建,但该屠宰场现仍然处于经营状态。2015年建设将关闭该屠宰场,纳入我县2015年的减排计划。(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环保经信局、县畜牧局、县工商局、县自来水公司、县电力公司等负责)

3、严格控制我县畜禽养殖项目

目前我县畜牧业大多属于不具规模、无序、虚报的家庭式养殖场,环保要求不达标,导致我县总量控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超标。2015年将对畜禽养殖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准入标准。(县发改局、县环保经信局、县畜牧局、县工商局等负责)

(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1、做好涉重金属企业的监管,严禁虚报产品产量

目前我县涉重金属企业只有国泰有限责任公司一家,2015年将督促该企业完成清洁型生产审核(高费意见)的验收,以确保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该企业2015年已纳入国家控制范围,每年省环保厅和西南督察中心要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排污费进行督察,虚报产品产量不仅影响排污费的征收,一旦被稽查相关人员将担责,因此从2015年开始,将按照统计上的产品产量数据进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县环保经信局、县统计局等负责)

2、饮用水送检

为保障群众安全饮水,2015年对全县47个乡镇饮用水进行送检,其中县城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季度送检一次,其余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半年送检一次。(县环保经信局、各乡镇、县自来水公司等负责)

3、深入开展环保执法大检查,加大现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切实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监督检查,督促县内所有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污染源做到每月4检,一般污染源每月1检。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按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确保辖区内所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辖区内无未批先建和越权审批项目。督促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砖厂、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都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的企业完善手续。若有重大违法案件发生时,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县法院、县检察院、公安局、县环保经信局、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等负责)

(五)县生态县建设

严格按照《县生态县规划》(2008-2020)实施,2015年10月底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格吾乡、比尔乡)、20个州级生态村、100户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同时对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比尔乡、且莫乡)进行立标;已取得省级生态乡(镇)的竹核乡、四开乡、普诗乡、洒拉地坡乡四个乡还需持续建设;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将县生态县建设中“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水保工程”、“新村建设”等和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做到信息共享共用,并于2015年4月召开联席会议,共同促进县生态县建设。(县发改局、县民宗和扶贫移民开发局、县财政局、县环保经信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各相关乡镇等负责)

(六)在2015年10月30日前完成辖区内的环境风险源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2015年5月底前完成辖区内环境风险源调查,10月底前完成评估工作。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并通过审查。(县财政局、环保经信局等负责)

(七)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2015年完成中学、工农兵小学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申报工作,环保经信局和教育局共同实施。(县教育局、县环保经信局、中学、工农兵小学等负责)

(八)严格核与辐射的监督管理

严格按规划管理放射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县人民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的放射源要按相关规定办理辐射许可证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全年无丢失放射源事故发生。(县环保经信局、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等负责)

(九)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环保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境保护和经济信息化局,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的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环保经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安监局、县文体局、县工商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水务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卫生局、县电力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各乡镇等负责)

(十)加强新《环保法》宣传,严格执行新《环保法》严格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全面整治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格局。

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依法处理。

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审批新、改、扩建设项目及涉重金属项目环评文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加强挂牌督办、事后督察等环境行政执法,联合相关部门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切实发挥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督促和指导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严格技改扩能项目的准入政策和备案。

监察局要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督促地方政府及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司法局要有序推进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发展和改革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格把关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

财政局要做好各项目的经费保障工作。

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要强化排水许可管理,并加强对城镇污水和垃圾(含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运营的建设和监管。

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县城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医疗废弃物、各医院辐射装置的监督检查。

工商局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企业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准入秩序。

安监局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要责令停产整改、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并督促被取缔关闭尾矿库企业落实闭库资金,限期履行闭库手续。

林业局大力开展“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等项目。水务局要积极开展“水保工程”等项目。

农业局要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监督。

畜牧局对全县的畜禽养殖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文体局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行环境保护宣传。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新农村、构筑新环境、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的城乡水环境建设四大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为契机,加快全区河道综合整治进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以达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相统一,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环境。

二、工作目标

根据区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实现中长期规划的衔接,使全区水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污水收集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景观、水生态”的协调统一,为构建和谐、生态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巩固和提高外环线以内河道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逐步修复河道水生态功能,初步形成人水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对全区各级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实现区域“岸洁、水清、有绿、畅流”的和谐水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新郊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南部地区市政雨、污水系统建设,实现污水纳管率达到90%以上;初步建成北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实现污水纳管率达到80%。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治水、注重生态修复的原则。

(三)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坚持立足区情、服务全局的原则。

(五)坚持注重实效、改善水质的原则。

(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七)坚持综合治理、注重长效的原则。

(八)坚持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市政雨、污水收集系统

1、全面推进污水治理三期、苏州河截污三期、西干线改造服务范围内的污染源截除工作。

2、大力推进西城区、罗店新镇、罗店老镇、罗店“四高小区”、罗泾新镇、顾村新镇、盛桥居住区、沈巷社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及污染源截除。

3、加快北部地区宝安公路、月罗公路、罗北路污水干管的建设进程及其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4、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城市工业园区、顾村工业园区、杨行工业园区、罗店工业园区、月浦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建设与污染源的纳管工作,到年实现工业园区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5、根据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和完善北部污水收集系统,形成路网与管网建设的统一,管网系统与城乡建设的统一、城乡建设与水环境的统一。

6、抓紧论证和启动泰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7、进一步完善雨、污水收集系统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符合区域实际需要的雨、污水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力度和深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巩固并不断深化河道综合整治

1、河道整治任务

(1)巩固和提高南部地区已整治河道的成果,落实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养护队伍,加大河道生态修复建设,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提升河道水质质量,逐步形成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

(2)用2—3年时间完成全区81条镇级河道、338条村级河道的综合整治,全面梳理区域内宅沟、断头浜等队级河道,优化水系布局,提升北部地区水环境质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建管并举。

(3)到年,完成北部地区60%的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加大对练祁河、沙浦、湄浦、马路河等骨干河道的综合治理。

(4)配合市水环境建设的需要,做好规划罗蕰河、蕰藻浜的建设和综合整治,切实改善我区水环境面貌,建设区域水环境亮点。

(5)完善区域河道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水环境质量评估体制,为城乡水环境建设的后评估做好技术准备。

2、河道整治标准

(1)疏浚淤浅严重和污染的河床,市、区管骨干河道按规划断面疏浚和拓宽,镇、村级河道按规划要求整治。

(2)拆除阻水构筑物,沟通有条件打通的“断头浜”,改造重点整治河段阻水涵洞,积极开展河道上涵改桥工程,实现河道畅流的目标。

(3)修补河道两岸堤防、青坎及辅助设施,岸线顺直,坡面平顺,堤顶平整;两岸交通繁忙人流密集处,需增设栏杆、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

(4)河道两岸新、改、补种适宜临河生长的绿化,形成水生植物、坡面植被、河岸乔木相搭配的河道绿化体系,绿化带宽度为:市、区管河道为6米,镇管河道4米,村管河道3米;

(5)清除河道内的沉船、阻水网兜等杂物;清理、整治河道两岸企业无证排水、排污口;对暂无市政污水收集系统的老居住区及农村地区,采用在河道两岸增设截污流井和大小三格化粪池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

(6)清除河道两岸各类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以及违章建筑;取缔、整治河道两岸非法码头、摊点以及建材、旧家具、废品收购等堆物。市、区管河道及重点整治河段为河道两岸各20米,镇管河道为两岸各10米,村管河道为两岸各6米。

(7)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的河段参照上述整治标准。

3、河道保洁管理

(1)实现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养护保洁全覆盖,每公里河道保洁落实1.5人,明确各河道段的具体养护责任人,出台相应的监管评估机制,形成河道管理养护日常化。

(2)河道无漂浮物、网兜等阻水物,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垃圾堆积,保持河面清洁,加强对河道两岸管理设施养护和绿化养护工作,实现河道养护管理扩大化。

(3)建立河道养护管理的巡查制度,对各种破坏和侵害河道水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举报,提升河道绿化养护水平,实现河道绿化无死亡、无病虫害,将河道绿化养护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将河道保洁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实现河道保洁工作深入化。

(4)落实和保障河道保洁工作的资金和设备,根据河道的不同管理职责,区、镇两级政府要拓宽河道保洁的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实现河道保洁资金多元化。

(三)加大现代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根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对保留农业园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并根据产业种植的调整,优化农田水系布局,提高农田的排灌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保留农田的需要,积极引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使用农业滴灌技术,完善和整治园区内、外部水系,增加农业园区周边水系的引排能力。建设一批与农业园区和农家乐产业相适应的水生态、水景观,挖掘农业的水文化、水经济,实现人与自然、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水乡农村。

五、职责分工

(一)区水务局为区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牵头、协调、推进单位

具体负责配合、协调、推进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开展的一级污水干管的建设,加快完善我区城乡二级污水干管收集系统;负责加快市、区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落实市、区骨干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完成区—年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编制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负责实施。

配合、协调、指导各镇、工业园区开展区域内污水三级管网的建设及排污单位、城镇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工作;配合、指导各镇、工业园区开展镇、村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并组织编制相应的整治实施意见和评估标准。

(二)各镇、工业园区是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责任主体

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雨、污水专业规划和镇、村管河道水系规划,并报区水务部门备案。根据区政府提出的镇、村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具体实施区域内镇、村管河道的综合整治,落实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区水务部门开展市、区管河道综合整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辖区内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种植结构调整。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级城市污水干管建设,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和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有效控制镇、村企业的污水排放,对低产出、高污染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加强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工作领导,落实专项的水环境建设管理经费,建立健全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六、政策扶持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有关要求,在稳定现有各项水环境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水环境建设在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一)市、区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费用和长效管理养护费用除争取市补资金外,剩余部分由区财政承担。

(二)区财政对镇、村和宅前宅沟河道综合整治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疏浚、沟通的土方3元/平方米,绿化10元/平方米,大三格化粪池6000元/座,小三格化粪池3000元/座,涵改桥5万元/座;开展生化治理的镇、村管河道补贴10万元/公里。

(三)政府将加大对城乡污水管网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各镇、工业园区建设的污水二级管道(市政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实行补贴,补贴标准为40万元/公里。加快污染源的雨、污分流纳管工作。对各镇老居住小区内部雨、污水系统改造,区财政将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另行制定),以加快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区水务部门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我区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各镇和工业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充分发动群众,投入到美化家园的工作中去。

(二)明确责任、强化工作保障

区水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镇和工业园区制定辖区内的水环境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区有关委、办、局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协调、配合好全区水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农村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城乡水环境建设成果,提高城乡水环境管理养护水平。

(三)加大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进一步加大区、镇两级财政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用于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要高于上年,逐步形成城乡水环境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除原有的小农水建设资金外,建立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专项资金。

(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会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城乡水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惠民政策。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6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加快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持最严格生态标准,以持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巡察反馈问题为重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助力美丽建设。

二、主要目标

按照《县2021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我县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要求,提出以下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主要目标指标。

(一)空气质量。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市里考核要求,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3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升高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二)水环境质量。干流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9条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三)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废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市里考核要求。

(四)总量控制指标。四项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减排达到市里考核要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声环境质量。全年功能区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类别标准,为较安静等级。

三、重点工作任务安排

(一)坚持服务宗旨,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三线一单”,加快七大绿色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完善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济体系。转变服务形式,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流程,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一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为项目审批提供要素保障,服务重大优质项目,助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发展。

(二)巩固示范成果,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面落实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继续将环保目标责任制考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编并实施《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各项生态指标,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聚焦区域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打好碧水保卫战。编制《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着力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建设清新。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评估,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2.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巩固大气环境,加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打好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提升重点VOCs行业、工业锅(炉)窑污染治理水平,巩固“散乱污”整治成果。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实现“三油”并轨。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

3.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危险废物防范和监管、地下水污染防治等能力建设;开展固废(危废、医疗废物)排查整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加强矿山企业环境监管;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完成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四)抓实问题整改,全面提升公众环境获得感

1.整改生态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督察问题、八闽通报、省市通报问题、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固、小流域环境问题整改不彻底、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到位、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问题进行“回头看”,重点扎实推进整改。认真查摆,列出清单,深刻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方案,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逐项整改销号,建立整改台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整改巡察发现问题。针对市委交叉巡察二组提交的问题,成立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着力解决巡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我局在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整改落实,努力推动巡察成果转化为我局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加强环境监测,全面管控生态环境质量

继续维护好岩下、钱园桥、茶州水库三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及二中、生态环境局两座空气自动监测站,确保环境质量监测正常运行。按照《市2021年度监测方案》,开展地表水饮用水、城区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等常规监测任务,数据及时上报。做好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工作,按时每日审核报送空气质量,监督并配合运营商,定期完成空气自动站每周、每月的质量控制工作。完成国控污染源企业监测及在线仪器有效性审核、完成县重点污染企业监测。配合执法大队开展辖区内企业的执法、监督性监测。做好全年质量管理、能力验证项目考核、仪器检定等工作。同时,做好2021年监测站能力验证项目考核及年度仪器检定工作。

(六)加强执法联动,全面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1.防控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督促辖区重点企业完善应急预案,组织环境安全应急培训,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落实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节假日期间环境安全专项巡查,落实好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值班要求,强化节假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

2.持续强化执法联动。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从硬性执法向执法“刚柔并济”转变,开展生态环境专项行动,解决重点时期、重点区城、重点行业的环境问题,确保县域环境生态安全。同时,推进“12369”环境保护举报热线工作及“随手拍”件的办理。

3.加强危险废物及核辐射管理。通过开展危废专项检查行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一厂一档”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清晰、动态的污染源管理档案,实现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100%,移送率达到100%。加强振泰、闽瑞纤维、恒丰塑胶等企业危险加强医疗机构、三维利纸业辐射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七)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打造生态环境铁军

1.加强机关党建。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贯彻“”“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监管、意识形态、谈心谈话、党组会、党政联席会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相融并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协助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勇于担当的生态环境骨干队伍,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加强环境网格平台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监测业务用房、监测业务用车、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环保网格化能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及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同时,完善智能监管机制,建成3-5座小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生态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管控和应对生态环境舆情。

4.开展大练兵活动。持续开展“清水蓝天”联合执法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积极参与国家、省、市“蓝天保卫战”及“环保大督查”的同时,严格环境执法,持续开展“清水蓝天”“环境执法大练兵”等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环境监测大练兵,抓好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业绩大比拼活动,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5.加强业务大学习。继续开展“业务大学习、业务大提升、业绩大比拼”活动,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网上自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参加省、市主管部门培训活动及业务大比武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乐于奉献、创新服务的干部队伍。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7

市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近年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乡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种植和水产、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工业污染不断向乡村蔓延,城市淘汰“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向乡村转移,主要河流污染严重,乡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环保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已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搞好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把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与措施落实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中,作为乡村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乡村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为出发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乡村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处理(资源化)率达到75%以上;湖泊、水库围网养殖进一步规范,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无围网养殖及投肥养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60%以上;乡村沼气普及率达到35%以上;乡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乡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乡村危险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物等,下同)安全处置率达到70%以上;全市建设1-2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设10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创建1个以上生态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创建3个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2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以上生态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乡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乡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农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着力解决乡村环境突出问题

(一)切实保护好乡村饮用水源地。各地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提高乡村地区自来水覆盖率,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各地要加快制定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牌,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各项开发活动,集中整治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水质污染和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周边排污单位,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制定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乡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及分散式供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监测;加强乡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

(二)进一步加大乡村工业污染监管力度。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布局,推动乡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乡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进一步加大乡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要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制定乡(镇)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快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各地要选择有条件的区域优先建设一批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结合乡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要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规划,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继续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危险废弃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强危险废弃物收集网络建设,危险废物要在专业场所集中处置。

(四)进一步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各地要科学编制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关闭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现有、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方式,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乡村年,各地要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3个以上,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大对养殖水域水环境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水库、湖泊、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禁止在水库、湖泊、河港内养殖珍珠,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殖,逐步减少湖泊、水库围网养殖面积,控制投肥养殖,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水环境敏感区域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方式。

(五)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严禁在已不满足水环境容量、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的水域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从事种植蔬菜、花卉等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危害。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清洁种植,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

(六)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不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建立全市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消减土壤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和损害。加强土壤监管,严格限制粮食主产区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工作,重点抓好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地,创建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七)进一步加强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搞好环境功能分区,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古树名木。乡村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草、房、厕、池、管线等,合理布局乡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结合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加大乡村河流、水库、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落实责任,努力恢复乡村水系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重点抓好大别山等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开展示范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合理开发矿产、水、旅游等资源,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开展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病原微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控制与监管,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

(八)积极发展农业循环。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鼓励建设户用沼气,采用一户一池或多户一池联建的方式,将农户粪便和畜禽废物资源化。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施生态型、循环型的新型养殖模式。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及秸秆气化等项目。城郊村镇应逐步纳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规划,提倡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大力进行节能设施的推广与改造,改变目前乡村生活用能方式和习惯。积极推进农田内循环、种养循环、生态链循环与“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大力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九)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优先在自然条件好,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地区建设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街道办事处)生态村为重点的四级联创”活动,把创建工作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社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

四、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要把乡村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解决乡村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乡村居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要逐步推行和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乡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各级政府要迅速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将乡村环境保护纳入中心工作,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落实专班,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共同做好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乡村环保工作目标和任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快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步伐。

1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乡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的审核、乡村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审批工作。

2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制定全市村镇建设整治规划。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落实、指导开展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3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制订全市乡村环境保护规划;负责乡村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达标制度;开展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组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乡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4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织指导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建设、农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防治;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指导乡村“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配合建设部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5水产部门负责开展水产养殖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取缔无证养殖和超环境容量水产养殖。组织实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建设。

6畜牧部门负责开展畜禽养殖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组织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7规划部门负责指导乡村乡(镇、街道办事处)村湾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8财政部门负责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落实乡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积极探索乡村环境保护投入增长机制。

9水利部门负责制定乡村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与管理,负责乡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组织乡村水系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0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开展乡村卫生工作。组织乡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卫生学评价及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对乡村改厕予以技术指导。

1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组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勘查治理工程。

12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保护和安全管理、植树造林。

(二)建立健全乡村环保投入机制。乡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征收的排污费中用于乡村环境保护的比例不得低于20%。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中,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村环境保护工作。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筹工筹劳,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加强乡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乡村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指导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乡村环境保护,把乡村环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尽快建立、健全推广乡村环境保护服务体系,推广乡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的要求,以联系企业特派员制度为平台,构建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加强价费监管,深化价格公共服务,建立企业价格权益保障机制,维护企业正当价格权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通过联系企业特派员,动态了解企业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的负担情况和价格诉求;物价部门据此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清费、治乱、减负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收费单位的自律机制和制约机制;同时积极化解价格矛盾,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内容

3、继续完善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市物价局及时汇编、公布涉企收费目录,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形式将执收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依据逐一进行公示。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时,必须主动出示《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员证,企业有权要求收费单位提供收费依据。

4、实行涉企收费观察制度。各企业特派员选取所联系的一个企业为涉企收费观察点,定期深入企业,听取企业的价格诉求,调查研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格矛盾,以每季为观察周期,对企业报告期内缴纳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以及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的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归纳(详见附件),并于下季度初15日内报市委组织部、市物价局。

5、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物价局组织联席会议,对收集的企业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倾听企业呼声,对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共同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市物价局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企业特派员通报涉企重大价费政策出台情况,为企业特派员提供经常性的价格政策、价格咨询和价格信息等服务。

6、对涉企收费进行跟踪检查。市物价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审查涉企收费观察点缴纳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合法性,一旦发现擅自立项收费、扩大收费范围、超过收费标准等,除退还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款项外,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在企业特派员联系的企业聘请价格收费监督员,提高价格投诉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对企业普遍反映强烈的乱涨价、乱收费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检查,进行全面规范。

7、大力清费治乱减负。市物价局年内对涉及企业的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坚决取消越权自立项目的收费和重复收费,纠正不合理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价费环境。监督各中介服务组织收取服务费用时,要坚持公平竞争、自愿有偿、委托人付费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政策。

8、深入推进价格服务。市物价局积极为经营者提供协调、处理价格争议以及价格合法性与合理性确认、确定和裁定等价格认证服务。有针对性对联系企业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提高价格决策水平和依法维权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市场、重要服务和商品价格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向企业和提供价格信息咨询服务。发挥成本调查、成本监审职能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提高经营效益。

三、组织领导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结合实际,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单位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单位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变单位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

二、标准要求

(一)整理和完善单位爱国卫生资料,做到爱卫组织健全,有专兼职爱卫干部,有卫生管理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记录,档案资料齐全。

(二)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卫生管理,按照统一布置和要求,做好本单位和社会性卫生工作。

(三)保持单位下水道等环卫设施齐全,做到专人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密闭化。

(四)落实“门前三包”制,清理单位内外卫生死角,保持环境整洁和车辆停放整齐。

(五)单位公共厕所要达到二类以上标准,通风照明良好,内部清洁卫生、无蝇无蛆、无异味。

(六)单位食堂要有防蝇、防鼠设施,从业人员培训和卫生管理等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七)保持室内卫生整洁,做到会议室有禁烟标志,无烟具及吸烟现象。

(八)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落实防制措施。

(九)住房公积金办事大厅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要求。

三、整治步骤

(一)准备阶段

对单位内部脏、乱、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创建的标准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二)整治阶段

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对照整治工作方案进行专项清理。通过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并切实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对发现问题,在集中治理过程中,及时落实整改。

(三)巩固阶段

按照县创建办要求,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环境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和法治、责任政府,大力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积极争创发展新优势,确保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对审批、许可、备案以及各种便民服务事项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以及保障措施等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严格实行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制度,合并本部门有审批、许可权的科室,委派精干人员进驻大厅,深入推进集中归口审批、许可、备案事项。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做到依法、合理、便捷。要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限,实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超时告知、否定报备等制度。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文明、诚信、周到。要狠抓服务承诺的落实,不断检查落实情况,经常总结分析,强化约束措施,确保践诺效果。行政审批中心要加强对大厅办理事项的管理和协调;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办理事项的监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确保依法、高效服务。

(二)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大力促进依法行政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完善问责制度体系。要落实责任到具体岗位、具体工作人员,强化部门单位内部的领导责任、层级责任和岗位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过错要追究。对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发展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要对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问责。要加强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财政集中收(支)付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和城市资产经营中心、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充分发挥各“中心”的功能作用,切实推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三)严格落实公开制度,确保权力正确运行

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内容,增强行政收费、公务消费、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预决算等财政管理领域的透明度。积极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及时公开办事条件、程序、时限、结果、收费标准及监督办法等办事信息,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确保公开效果。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深化农村基层民主,规范基层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公开形式,加强载体建设,推行电子政务,深化权力运行全过程监控,促进依法、高效、勤政。通过深化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运行,始终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四)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要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方法、措施,明确监督检查的分管领导和专门机构、科室,要经常对照工作任务和标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改进管理。要及时研究工作,经常调度和进行工作评价。要实行工作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落实。要把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确保按法定职权和承诺时限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市委办、市府办、法制、监察、人事和市发展环境办等部门单位要强化监督检查,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对效率低下,不公开透明,不履行承诺,不作为、乱作为,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要加大力度,重点督导查纠。要采取多种手段,既要明察,也要暗访;既要突击查,也要经常查;既要内部通报,也要公开曝光,切实增强监督检查效果。要积极探索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建设水平。

(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惩治违规违纪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要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形式和措施。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认真抓好落实,对不执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违反“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等规定,多层、多头、重复执法,检查过多过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违反规定行使裁量权,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吃拿卡要报等影响发展环境建设、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各部门单位也要制定内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内部责任追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发展环境建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