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形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1:51:25

管理形式

管理形式范文篇1

1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1成本信息精度不高

“在现代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下降,间接费用大幅度上升。20世纪70年代前,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20%~30%,而今天不到10%。显然,仍然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工时、产量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必将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使得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偏低,从而导致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1.2成本信息不够广

“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从而表现出与战略管理极强的不适应性。”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标准化将大大缩减产品制造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的比重,产品的研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及日常管理活动所引起的成本占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战略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了解别人。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与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1.3缺少对竞争对手成本链的分析

“不论企业采取何种经营战略,其长期、持续成本的降低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对竞争对手成本分析应是分析竞争对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了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或成本链的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并与之进行比较,根据企业的不同战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在进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时,财务管理人员应制作本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成本分析比较表,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竞争战略,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存在不适应性,使得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弊端。

2新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挑战

2.1生产组织的巨大变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行为变得更具有选择性,需要生产者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鲜明个性的产品,从而使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能对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制造系统”和“批量定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2.2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随着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高速发展,企业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无论是大、小公司都受到全球竞争的影响而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率和计量产品的盈利性,企业需要及时、相关和全面的成本信息。

2.3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高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高度计算机化、自动化,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广泛应用,以至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的形成,它从产品订货开始,直到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统一进行调控。现代企业借助高科技的力量,通过弹性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产品生产的高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4适时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

适时生产系统采取由后向前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即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全面安排生产,它需要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传统的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依靠专业人员的事后监控和补救上,全面质量管理则不同,它以实现“零缺陷”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把重点放在操作工人在每一加工程序上连续性的自我管理监控上,一旦加工操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进行纠正,以实现缺陷在生产第一线的瞬时自动控制,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零缺陷”的实现,此类制造技术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成本预算系统。

3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成本管理技术的集成,它是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全局、系统的视角来降低企业成本,并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从而达到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应该是战略成本管理。其基本内容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体系。

3.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由一系列可以导致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形成,是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内部过程或作业的集合。以一个独立的企业作为参照物来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划分,价值链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两类。企业内部价值链包括企业整体的价值链、各业务单元(如各分厂和车间)之间的价值链、各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各单元价值链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某一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将受到另一价值链活动的影响;行业价值链在企业价值链活动中,一个价值链活动与其他价值链活动彼此间的关联称为联结。这种联结除了企业内部的关系外,也包括与供应商(上游)、客户(下游)间的垂直联结。为寻求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从更广的角度——产业角度来展开价值链分析。产业价值链是指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企业的生产过程可占据整个产业价值链,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战略需要,沿着值链向前或向后进行整合。价值链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价值链分析衍生出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产生顾客价值的主要作业活动,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改善行业价值链的联系,使得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优势,寻找双赢的机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与对手相比的成本差异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个部分。

3.2战略定位分析

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但未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这正是战略定位分析的核心。企业可以运用战略定位分析来使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管理重点、分析方法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配合,有利于保持其成本管理随企业战略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战略环境的调查分析,使企业明确自身在竞争市场中所拥有的机会、威胁和企业本身的优劣势,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战略定位分析的内容包括:总体战略是指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原理出发,通过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地位(以市场份额为评判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企业通过产品分析来为企业的产品进行定位;竞争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3.3成本动因分析

管理形式范文篇2

1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

1.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及监督小组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任监督小组组长,行风办、工会等部门组成监督小组,确保计划措施公正有效地实施。

1.2制定严密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制定一整套包括职责、资格、聘任、考评等内容的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拟定试点科室运行计划,以点带面逐步将主诊医师负责制推广到全院临床科室。

1.3组织实施实施分步骤进行,包括动员阶段、报名阶段、岗位述职和竞聘阶段、公示阶段、聘任阶段5个阶段。

1.4科主任、副主任在岗述职,缺岗竞聘根据岗位职数要求,在职科主任或科主任实行在岗述职,重点介绍科室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实施计划。缺岗科主任实行岗位竞聘,发表竞聘演讲。

1.5实行3级医生负责制,组建医疗组临床医生分为主诊医生、副主诊医生、住院医生共3个岗级,主诊医生为最高岗级。以主诊医生为组长,在本专业医生中选聘副主诊和住院医生组成医疗组。组建工作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医院根据临床科室和临床医生实际情况,确定主诊医生岗位职数。主诊医生在科主任主持下,实行科室竞聘,择优推荐,报院审批后,由院长聘任。主诊医生作为组长负责本医疗组的医疗工作,医院绩效考核以医疗组为单位进行。医疗组长对本组内人员拥有选择权和奖惩权。组内副主诊医生、住院医生的工作由主诊医生负责,医疗组长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科主任负责。以医疗组为单位,对病人实行门诊、病房、出院一条龙全过程服务,主诊医生对病人实行24h负责制。全院床位实行资源共享,病区打破了科室界限,医疗组和各级医生不再拥有固定床位,只拥有收治的病人,各病区床位由护理单元统一调配,病人的医疗由病人所选的医疗组负责,病人的护理由所在的病区护理单元负责,实行“医生跟着病人走”。

1.6全面开展门诊病人选医生,住院病人选医疗组工作在门诊设立门诊医生公示栏,对当日门诊医生情况进行介绍,让门诊病人选医生。在住院处和病区设立各科主任、医疗组公示栏,重点介绍科主任、主诊医生、医疗组专业特色,让住院病人选择医疗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可以调换医疗组。

1.7医疗组的管理对医疗组实行动态管理,对医疗质量效率、病人的满意率、工作数量等指标予以量化考核,使医务人员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临床一线工作,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档次。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淘汰。被淘汰的主诊医生1年内取消竞聘资格,但可参加副主诊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双向选择。

1.8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按照医疗组各级医生的总工作量统计,细化到组,医护分开核算。坚持科主任领导下的原则,制定二次分配指导原则,主诊、副主诊、住院医生按不同比例分配,使得责、权、利更加统一。

2讨论

本院通过3年来主诊医生负责制的运行,效果显著,对医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13级医生的配备比例趋于合理实施主诊医生负责制后,医疗组3级医生的配备比例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了优化人员配置,医生做一线工作比重加大,提高了基础医疗质量。由于实行评聘分开,各级医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2.2医生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主诊医生负责制实行以后,由于医生不再拥有固定床位,医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态势,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医生更加吸引病人,只要有病人就会有床位,医生跟着病人走,使医院内的卫生资源真正共享。

2.3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行主诊医生负责制,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主诊医生自我加压,在门诊、住院、诊疗、随访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对组内人员的医疗行为督导力度明显加大,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更加迅速,违反制度、医疗投诉、病历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4服务态度改善,病人综合满意度提高主诊医生负责制以满足患者就医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患者就医的安全感、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医疗投诉明显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

2.5细化了绩效考核,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主诊医生负责制后,要对医疗组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甚至还要对每个医生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因此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

管理形式范文篇3

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无论是社会“强制”赋予的角色还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社会角色,都担负着相应的伦理责任。[1]一个人选择其职业角色时也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伦理责任。但是,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与工作制度对人们履行职业责任有着强烈的激励或抑制作用。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例,在其于19世纪末兴起的时候,对当时传染病及卫生环境差引起的疾病高发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医务工作者运用此模式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来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产生了巨大的成效,因而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一种正面激励作用。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不良生活方式与心理压力引起的慢性病、心理疾病成为了高发病,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此时的正面激励作用就大为减弱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在疾病诊治原则中强调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在制度设计上则强调医务工作者理应负有的职业责任,力求为医务人员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扫清制度障碍———希望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医德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2]

1.1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对责任的落实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中主要通过责任医师制和责任护士制来落实责任。责任医师全程负责病人的诊疗工作,全面负责病人的急诊、门诊和住院的诊疗工作。[3]责任护士则负责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面护理工作,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并且,责任护士有责任及时向医生反映病人情况并对医生的处理措施提出意见、建议。[3]明确责任是良好履行工作职责的第一步,只有这样,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才会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方式,而因渎职出现的责任问题,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易推脱责任。这样以促使其养成认真、务实、负责的良好工作习惯。另外,医疗工作是每时每刻同生命赛跑的事业,我们不能等待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学习来认清自己的伦理责任,因而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结合实际工作与伦理道德准则编写了《医院医疗工作伦理道德手册》向全院发放,详细列举了每个科室的伦理职责,并要求医务人员依照其执行,为相应岗位的医务人员明确了其所负有的伦理责任,防止因个人认知水平出现伦理认识偏差。

1.2团队工作模式对责任履行的促进医务工作人员虽然对履行其职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们对工作责任的履行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其制约。因而一个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加有效率的履行其责任的环境、制度就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管理的实践已经在诸多领域证明了团队工作模式的高效能,医疗团队工作模式的设计初衷既是为了改善工作平台、提高效率,减轻医务工作者个人压力。医疗团队的组建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的康复,团队成员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帮助才能完成共同责任与其中的个人责任。医疗团队工作模式最终通过两个方面促进个人责任的履行:一是团队成员对个人成就的需求,二是团队荣誉感。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都希望从中实现个人价值,团队工作模式为个人实现其价值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但团队中的某些怠惰者有可能会成为积极者的绊脚石、拦路虎,为此,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员必须帮扶、督促怠惰的成员。另一方面,团队为每个成员带来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同个人在工作中充满竞争与攀比一样,团队也会在工作中产生竞争,团队成员会为了自己的团队赢得荣誉更加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争取做出出色的工作成绩。

1.3学科整合的责任原理学科整合有两个方向,一是将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的常见病、多发病设置专科,例如我院将糖尿病从内分泌科分化出来形成糖尿病专科;二是将诊疗疾病相近、业务相关的科室合并,例如一八一医院的肾脏中心由肾内科、肾移植科、血液净化中心、肾脏病专科门诊和肾脏病专科实验室整合而来。[3]进行这样的整合在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是基于效益原则;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整合是基于责任原理。首先是医院管理者有责任追求医院资产、设备的效用最大化,防止资产闲置;其次也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有责任维护病人的利益,帮助病人以最小的代价看好病、恢复健康,这里的代价既指资金的代价,也包括精神代价、健康代价。但如今现实中的情况是医生的责任同医生的个人利益产生了冲突,由于医生个人收入同患者付出的医疗费用、科室收益挂钩,一些科室的医生为了科室的利益及个人的利益,选择了牺牲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病人的利益。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考虑治疗方案,而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治疗方案,擅长保守治疗的科室即使病人应该手术也劝其保守治疗,擅长手术治疗的科室则是即使可以保守治疗也告知其必须手术治疗,使患者付出了巨大的本不应付出的代价。学科整合后,一是可以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应用;一是减少了利益分野,例如肾脏疾病相关科室成为同一科室,彼此之间不再存在利益竞争关系,科室效益与个人收益同治疗效果形成正相关关系,促使医生自觉担负起其职业责任,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疾病诊治方案。

2白求恩精神在责任教育中的应用

良好的道德认知是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疗道德行为的基础。[4]白求恩精神一直是我国医疗战线对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白求恩精神所起的作用甚至比白求恩生前救治伤病员所起的作用还要大———治疗、鼓舞了几代医学工作者的心灵。对于白求恩精神,将其高度总结概括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由此可知,对白求恩精神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负责任,一是对人热忱。我们宣教工作的重点是“极端的负责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负责任的对象,是患者而不是上级领导,是以患者为中心来开展工作;②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是完成规定动作就是完成责任吗?显然不是,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服务行业,不单单要治愈患者身体上的创伤,也要治愈患者心理的创伤,更不能治好了生理的伤痛留下心理的伤痛。白求恩认为医务人员只有一个责任,而“这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患者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③要认清自己为什么负有这样的责任。首先是工作本身性质使然,医疗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疗救伤病、恢复人体健康;其次是因为社会角色分工导致,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④是要认识到负责任既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要求。而“责任一经行为主体认同,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成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动”。[5]

管理形式范文篇4

论文摘要:长时间以来,高校德育治理在指点思维上已构成一种形式.这就是“管”,关起门来“管”、归根溯源,这应是应试教育的产品。文章以为,高校德育治理形式应顺应新情势下的学生特.气应顺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形式”一词,辞典分析为“某种事物的规范方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规范款式”,这就是说,事物的方式可以模拟,可以照此操作施行。关于一种事物的形式,普通以为是与人的思想方法亲密相关的。如对统一事物的反映,在分歧的国度、分歧的地域、不伺的民族,可以有不伺的看法,分歧的方案。不国的做法,即有分歧的形式。中国的德育治理形式倾向于“管”,而西方则主张“放”,留意人的特性开展。本文试就中国高校德育治理形式的近况、前史革新、变革的实际选择及其21世纪的德育治理形式进行讨论。

一、中国高校德育治理形式的近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是变革开放以来,跟着中国高级教育事业的开展,高校的德育治理任务,经过广阔德育任务者的起劲、构成了一整套颇具特征的德育治理形式.使高校德育治理任务获得了很大的成果。详细表现于以下方面:

(1)党和当局以及各教育部分和高级黉舍自身都十分注重德育任务,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准则和办法。如《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良黉舍德育任务的定见》和《中国通俗高级黉舍德育纲要》等文件的出台、贯彻和施行。

(2增强了高校德育步队建立,根本上构成了一支专兼职连系的德育教员步队。

(3)高校“两课”建立遍及获得增强,“两课”在思维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效果已获得群众的承认。

(4)高校为增强德育治理,在治理机制上装备专职政治指点员和增强班主任的任务。

(5)加鼎力度发扬校社团组织的效果。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系班级学生干部、各学生中的社团组织主干积极自动地在治理方面发扬着各自的效果。

(6)树立并在不时完美学生治理运转机制。各高级院佼不时地派出有关人员观赏进修,互相参照,制订管理学生的各项规章准则,标准学生行为。

(7)增强“三风”建立,严厉考风考纪.加大学籍治理力度。

(8)注重重生人学教育和卒业生就业教育。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那种“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已不克不及顺应社会的开展。对重生和卒业生尤为注重“三观”的教育和培育成才认识,已成为德育治理中一项主要的义务。

(9)积极展开第二教室的教育,为丰厚大学生的课外文明生涯,高校极力营建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校园文明气氛。

(l0)将高校学生的宿舍文明建立标准化,根绝脏乱差的不良景象在校园里繁殖和延伸。

(11)增强党团组织建立,成立党章进修小组和对普法积极分子的培育,进行不连续的喜欢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12)标准学生国防认识。要成为国度的栋梁就要有安康的体魄。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练习,让学生承受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把握报效故国的根本技艺,这是高校培育德、智、体具体开展人才的需求因而,各高校都将其纳人德育治理任务中,并作为教育方针之大计。

(1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理论。无论是教育练习卒业调查,照样.“三下乡”,体验底层劳感人茂的生涯,都已成为一种运动、一种方式.成为教书育人链条中的一个不成或缺的环节。

二、中国高校德育治理形式的前史革新

中国的教育形式跟着前史的历程不时开展高校德育弩理形式也跟着教育准则的不时完美而发作着转变。

众所周知,黉舍治理和德育治理是人类社会的教育开展到必然阶段的产品。在原始社会.是老一辈向下一辈教授出产或生涯经历。在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单个教育和规划很小的私塾教育.固然刻板严峻,但仍不存在严厉意义的治理。跟着前史的演进.社会出产的开展.黉舍规划响应扩展.沛生人数逐步添加,教育内容和伎俩发作了转变,黉舍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日益复杂‘黉舍治理与专职治理人员由此发生,德有治理由白然成为必定,其局限也越来越大,德育瞥理所发扬的主要效果、直接维护着黉舍和社会的全体好处。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中.高校德育治理在指点思维上构成一种形式.即“抱着学生走”.僵硬的“治理处分”。从20世纪五六十年月限制女学生频频交往,到七八十年月的砌围墙、立栅栏,九十年月的上铁锁限制外宿;从“单休日”改为“双休日”.恐有不礼貌的同窗坏了黉舍名声.然后制订各类运动方案.加大和延伸课外运动量.展开各类各徉的指令性的运动,迫使学生参与,巨细“围墙”层层,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具体开展,但这种德育治理的形式,经由长时间的理论,已转化为我们很多德育任务者的一种习气,而且指导者一直是以“从严治教”“从严治理”来节制达神习气,然后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种思想定势。

在这种“传统”的任务作风影响下,德育任务者只能循序渐进.谨慎重慎,或俨然以一副说教者的面目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或以保姆式的形象环绕在学生身边。

当今时代,教育受着经济开展的制约,变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准则形式发作了基本性的转变,应试教育形式遭到了时代的挑故、改变观.向旧的教育形式进行革新,已成为高校当时急迫要斗争的目的和中间任务。21世纪的大学生,他们在各类文明的陶冶下,已在思想的潜认识中要求主宰本人,要求显示本人,要求表现小我的人生价值假如再用“抱”的姿势来治理这些学生、他们会感应是一种枷锁,一种压制.然后影响德育任务的结果。

三、高校德育治理形式变革的实际选择

近年来,在高校德育治理中遍及存在指导机制的“两张皮”景象、育气由高校党委和系:(院)党总支去抓.而教书则由校、院(系)行政去抓由此。教书育人协调欠好,合力不强,影响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实践结果。

实践上高校德育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黉舍提出“三育人”的总目的.要尽快落实到实处,要有继续性的监视和指点。假如在高校中构成“人人皆教育之仪,处处皆教育之地”的浓烈气氛,全体教职工都来支撑、参加德育治理任务,就不会呈现“两张皮”的景象、就不会有人以为,做学生思维政治任务难做一仁愿做、没有意思做等等谈化德育任务的效果.发生畏难心情或不放在眼里德育任务的立场。

在对学生的治理上,要强调改变观念。观念作为思维认识.它的构成具有必然的进程和不变性.因此砍加改变有必然的难度,然则21世纪是一个常识爆炸的时代。人的终身需求不时地充分常识和增强技艺练习学生把握本人生活和开展的常识技艺。

不再仅仅局限于黉舍和依托黉舍.他们可以经过运用多媒体技能和收集技能,经过“虚拟教室”等与生疏人打交道和攀谈。可以从图书、报刊、播送、电视等各类膜体中接触将来常识、进修新的常识。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将大大进步,自立认识和自立才能将更强.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治理方法和伎俩是难以见效的。

因而,不克不及再简略地依托行政上的管与罚到达德育治理的目标,而应经过法制化和学生的自我治理来完成有用的奖、罚、管则是明智的做法.经过一系列的奖励准则.宣传进步前辈事迹.发扬优秀的生涯作风.在校时期抓好大学绘的文明教育,养成习气,营建一个优越的校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生的立异精力和特性特点。

21世纪照样一个常识经济的时代。知一识立异将成为21世纪社会文明的根底和中心.立异人才将成为决议国度竞争力的要害“抱着学生走”的治理方法,将全形成学生畸形开展,怎样能成为社会的有效之才”在人生受教育的发履阶段,影响小我开展的首要是遗传、情况、教育及小我主观起劲四大要素。情况、教育应该是外因前提,遗传和小我起劲是内涵要素,尤其是小我的后天起劲是决议性的要素我们要给学主发明一个连合、严厉、生动、奋进立异的进修情况,就要给大学生进行准确指导,要给他们本人支配的工夫,按本人的进修偏向、志愿去想、去做去说.去看.去念书,以充沛发扬他们小我的兴致、喜好、先天和寸能,以此进步本身本质。陶行知师长教师曾说过:“把根本自在还给学生”。其事理应不喻自明。

四、树立顺应21世纪学生特征的高校德育治理形式

21世纪的高级教育具有三大本能机能:培育人才,科掌研讨和社公效劳.高咬的德育任务者必需要向学生传达社会主义思维、认识、品德、标准和生涯原则、用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指导和协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树立建立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一起幻想。由此,高校德育治理形式应顺应21世纪大学生的特点、要顺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观念的要求。

1应落实律例办法.树立约束机制黉舍可以经过开设司法根底课程、让学生遍及把握司法根底常识、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懂得如何准确行使司法付与的民主权益,盲目实行司法所规则的义务。这要从一年级开端做起,让学生经过司法常识的进修、盲目构成恪守司法规章的认识,逐渐养成内涵的盲目的用律例标准本人的行为习气和运用司法伎俩效劳社会的初步才能。要使同窗们懂得严厉执行国度和各级教育行政部分颁布的有关律例是做一名及格大学生的根本素养。

2.严厉执行国度教委(通俗高级黉舍学生治理规则),对违纪学生予以惩戒增强对学生的严厉治理、是包管培育21世纪高本质高质量人才的必定路子对违纪的同窗处置、有关部分要严厉依照规则,有主意、有分寸、有办法地处置处理;对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要敢管,勇于改正;对一些重一左违纪事情要勇于查处;对一些积习已久的不良习尚要勇于整理和清除、要稳重地处理好保护与保护同窗之间的关系、奖励与责罚之间的关系,教育从严和处置从宽之问的关系,准则与人情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完美综合测评系统,树立科学的合理鼓励机制,从政策导向上指导广阔大学生具体进步综合本质当前,高级黉舍对学生的品行评定和综合测评任务,首要由学生班集体和政治捕导员、班主任担任,而任课教员与班主任或政治指点员之间又缺乏一种教育沟通,所以,反映到综合测评的成果,只能以成果注销表的分数几多来核定。任课教员的育人责任未能在综合测评中发扬效果,致使综合测评任务和对学生的品行评定不克不及具体,合理、公平地反映出来。鉴于此,假如能将教研室的任课教员效果发扬出来.对学生思维操行、进修立场.才能特点、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剖析研讨,作出综合评价,必将促进综合测评和鼓励机制的任务愈加完美。

4.完美学生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的运转机制。在高校中培育学生的自力自立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践上是气才的竞争。21世纪需求的是具体开展的人才。大学生在进修的进程中,要留意本人的才能培育,留意特性的开展.完全要依托高校的教员来指导和协助。笔者以为,在学生的自我治理方面,要加速对学生会、学生自律文明督导队、学生干部的培育。经过办培训班,展开各类丰厚多彩的文明运动,净化心灵、养成自力勤劳的性情,养成优越的文明生涯习气,要求同窗之间树立优越的友情,互帮互学,一起提高。

5.开拓全员德育治理渠道在校党委一致摆设下,构成以校长、本能机能部分为主施行的德育治理渠道.治理育,人可以经过导师制、班主任的方式,把教职工分派下去、担任学生班组、学生宿舍、党团小组等的导师经过导师的积极任务、发扬全员指点学生生涯的积极效果、使德育治理任务真正收到实效。

6.将黉舍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络起来喜欢生如子,树立友爱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走出板门、走向仕会,有组织地在教员指点下参加社公理论运动、从各类路子承受有益的教育;经过举行家长座谈会、组织学生家长订阅黉舍校刊、校报,将黉舍的学生状况从时传递抵家长手中等等、是搞好德育治理的有用路子。

7.连系专业特点,开拓丰厚多彩的第二教室高校第二教室的教育是主教室的持续、是一项融思维性、教育性、常识性、学术性为一体的教书育人任务。因各系的专业分歧,在发扬第二教室的效果时、要充沛思索该专业的特点,要学有所用,不成盲目追求方式化,伤害同窗们的进修积极性。

结语

管理形式范文篇5

1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性

1.1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内涵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网络德育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它是网络德育管理过程中管理理论、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管理途径和管理目标的某种组合方式。在信息网络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本阶级在网络上的思想统治,都要千方百计地加强网络思想领域的建设和管理,只是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已。要加强新时期中国网络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作用,吸收和借鉴传统模式中有价值的成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构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管理模式。网络德育及其管理与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之间是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形式是内容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它与内容适合与否,可以促进或阻碍内容的发展。网络德育及其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诸多的要素和内容。为了强化对这一重要工作的管理,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把复杂的内容组织起来,如果忽视了对各要素的有效组织,往往导致管理中的混乱,影响管理和教育的效果。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具有预见性、启发性的功能。

1.2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特性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运用模式化管理,通过选择、抽象、概括等方法,有助于把复杂的管理内容简单化、明晰化,并且能为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可参照的模型,从而揭示出网络德育管理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出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有效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应具有如下特性:首先,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管理模式。网络德育管理面对的是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国际思想文化的交流,为网络德育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和事实材料。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运作方式,突破原有的框架和经验模式,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刻板,缺乏创意和活力的管理;其次,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目标管理模式。它要求充分借鉴和运用目标管理方法,通过确立目标体系把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部分目标与整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高度一致,促使人们加强自我控制,协调一致地为实现总目标而努力;再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政党主导型的管理模式,网络德育部门和管理者都必须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观念;最后,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型的管理模式。没有群众和整个社会的参与,党的领导就成为一支孤立的力量。

2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对网络德育管理规律的反映,是网络德育管理实践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也有利于按照网络德育管理研究的需要专门研究网络德育管理的某个方面或某种运动形式。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阵地资料模式、时时更新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综合模式。

2.1阵地资料模式阵地资料管理模式主要是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把德育的信息资源,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著作、新闻报道、经验介绍等等,通过专门的网络站、网页、栏目或消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互联网上,供学生网民浏览、阅读,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网络德育的阵地资料有两种类型:一是指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指的是那些以存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主的数据库,主要有马列主义思想文库、新华社综合信息数据库、中国科学数据库、哲学动态、社科在线、文化中国等。二是一些设有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对网络思想政治课程的管理。从管理体制上看,各个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组织管理开展教学活动,成立独立的二级现代远程教育专门学院。试点学校各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模式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学院、教学中心两级管理模式。

2.2即时更新模式即时更新模式主要是指网上报刊、杂志新闻信息以及各个学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新闻网信息的管理模式。即时更新的管理模式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即时性,网络这种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可以像股票大厅内不断更新变动的股价一样,在线用户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掌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行情。网络德育者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即时更新的另一个含义是灵活性,这种灵活使网上报刊杂志和新闻网站有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吸引人们目光的栏目和特色,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时尚把自己融入其中,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利用网络的特点,做到时时更新,尽快将真实的情况通过网络庞大的覆盖面传播出去,及时将事情的最新进展公布于众,这样使危机的处理更加完整和谐,才算真正做好沟通工作。这些网站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奋勇挺立潮头,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海内外重大国际新闻,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良好的形象,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3参与互动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主要是对虚拟社区学生网民参与讨论与互动的管理模式,就是教育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互的特性,通过在线论坛、在线聊天或BBS等信息即时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和教育。这种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电话在线咨询或辅导有相似的地方,但网络交流面向的对象会更宽泛,并且能够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同时交流。网络虚拟社区说到底其实是一种社群活动区,是由一个独立的社会自由组合、交互活动的虚拟空间场所,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会堂、沙龙、茶馆等公众活动场所。人们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主要活动除了发言、讲话、交流讨论,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沟通思想、寻求和自己价值道德观相同的“志同道合”者。这种参与互动管理模式的实现过程,就是主体和受体之间在思想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经历教育与被教育、说服和被说服的引导过程。这种过程既有信息的提供,也有思想的沟通,同时也会存在观念的斗争和辩论。这种模式的实质是教育主体和受体之间一对一的思想认识的碰撞。

管理形式范文篇6

第一层次是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是执行层:主要职责是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是操作层:主要职责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种体制的建设保证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有利于考核管理,便于形成德育合力。德育管理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过硬的班主任工作队伍。首先,我们严抓班主任理论学习和提高。如制定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制度,每学期要求班主任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其次抓科学管理。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详细规定了班主任聘任和解聘、工作职责、周月学期工作规范、考核、津贴、奖惩等一系列内容,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为班主任创造成功机会。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我校整个班主任队伍建设之中。

2实施学生德育积分制度

我校依据学生学期德育积分、学生自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评价确定学生操行成绩。这种评价符合定性与定量,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围绕国家所规定的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有关学生规范守则,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表现分成减分和加分指标,每个指标根据其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增分或减分分值。每学期学生积分设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同时还规定德育积分60分以下(不及格)者的处理办法。通过实施学生德育积分条例,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总之,实施操行成绩量化考核,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建设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

我校的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是“博学、多能、勤思、求真”;教风是务实、奉献、敬业、严谨;舍风是“整洁、卫生、文明、守纪”。楼壁的校风、教风、学风、舍风等口号象无声的话语在鞭策和激励着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加强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取得收获。在“活动德育”的构建和实施中,我们有效地转变了三个观念:即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我校注意随时捕捉身边点滴的教育契机,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先后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好习惯”养成教育、“文明标兵”、“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及评选“手抄报奖”、“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强、自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校园文化中心举办了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为主题的普通话演讲及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了以“弘扬廉政文化,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共创辉煌”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演唱的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分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校园生活的讴歌,对美丽青春的赞美。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等爱国主义教育。

管理形式范文篇7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通常都有明确的预设目标,即通过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建立行业的技术标准,获得标准优势,并最终通过联盟内部技术与利益共享,确保参加联盟的各方实现共赢。但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目标的导向性、合作的长期性、任务的艰巨性、管理的复杂性和合作的紧密性等特征以及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在联盟运作中容易产生联盟成员之间技术难以共享、联盟各成员责权利难以均衡、联盟各成员战略目标不相容、联盟管理职权分配欠合理、联盟运营管理效率不高和联盟领导对联盟不够关注等诸多联盟不和谐的问题。

二、合适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的形成

尤其近年来,技术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急剧上升,联盟运作中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联盟不和谐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联盟预设目标的实现。合适的联盟组织形式能削减联盟运作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解决联盟不和谐问题,而不合适的联盟组织形式却可能增加联盟运作中的不确定性,激化联盟不和谐间题,因而选择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相适配的组织形式,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的形成,延长联盟的生命周期,从而确保企业技术创新联盟预设目标的实现。

伯纳德?L?赛蒙因将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划分为五类:非正式联盟、契约式联盟、股权参与型联盟、合资型联盟和国际联合型联盟,其中非正式联盟、契约式联盟是松散型联盟组织形式,在经营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股权参与型联盟和合资型联盟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企业对联盟的控制能力较弱,联盟缺乏稳定性且忽视联盟的长远利益,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也不充分,组织效率低下,只适合于中小型合作项目。股权参与型联盟和合资型联盟是紧密型联盟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适合于复杂的大型合作项目。但由于政府的政策对股权参与型联盟限制很严格,在实践中企业技术创新联盟采用此种组织形式的较少,而合资型联盟可在联盟成员共同感兴趣的任何项目中实施,此种组织形式已经被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广泛采用。国际联合型联盟由于初始投人巨大且技术创新的风险很高,仅限于联盟业界巨子,应用范围有限,具体见表1。

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形式的选择

制度相容理论认为:没有绝对好的或绝对坏的制度,只有有效率或无效率的制度。有效率的制度是指与所从事的活动相适配的制度,即收益大而成本小的制度。无效率的制度是指与所从事的活动不相适配的制度,即收益小而成本大的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来说,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各种组织形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各有特色,应根据其所从事的具体活动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合资型联盟不仅有利于联盟成员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实现,而且益于不确定性的削减,进而益于联盟不和谐问题的解决。因此,从事大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选择合资型联盟的组织形式是比较合适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以股权方式为主,69肠的联盟采取合资方式,其中从事中小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主要选择契约式联盟的组织形式,而从事大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则选择合资型联盟的组织形式。

四、企业技术创新联盟运作管理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形式不同,其运作管理也就不同。合资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作管理与契约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为联盟的管理体制相同,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联盟的管理方式不同。

(一)合资型与契约式联盟运作管理的相似之处——管理体制

合资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契约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相比,两者运作管理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联盟的管理体制上,具体为:

联盟总部委员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讨论和决定联盟的所有重大问题,主要包括联盟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方案、收支预算、利益分配、组织机构的设计、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的任命、聘请及其职权,通过检查等方式监督联盟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盟总部委员会由联盟各方的代表组成,委员由联盟各方委派,委员名额的分配由联盟各方参照出资比例协商确定。委员会主席由联盟各方协商确定或由联盟总部委员会选举产生。联盟总部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的原则,由联盟各方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协商确定,有关联盟章程的修改,联盟的中止、解散等事项,必须经出席联盟总部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一致讨论通过。

联盟运作管理委员会在联盟总部委员会领导下,全面负责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联盟运作管理委员会设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若干名,总经理全面负责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下面,再根据联盟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立若干具体的专项委员会。总经理的职权主要包括:集中统一指挥联盟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主持研究和讨论联盟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交联盟总部委员会审议决定后组织实施;任免、聘用或解除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以外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录用、调动、奖励和处分职工;在总经理职权范围内,统一调动、使用和处置联盟的人、财、物;制定、修改或废除联盟的规章制度,指导、指挥、监督、检查联盟各专项委员会的工作;在联盟总部委员会授权范围内,代表联盟与其它组织发生业务联系,处理相关问题。

(二)合资型与契约式联盟运作管理的不同之处——管理方式

合资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契约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相比,两者运作管理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联盟的管理方式上。

契约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主要采用双方或多方共同管理型和一方为主型的管理方式,合资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则主要采用委托管理型的管理方式。双方或多方共同管理型的管理方式是指联盟各成员都向联盟委派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对联盟的经营管理,在联盟经营层发挥作用和影响,并力图享有均等的控制权。一方为主型的管理方式是指联盟中的一方负责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而另一方则很少参与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只在联盟总部委员会中占有席位,保留对特别重大问题的参与决策权和一定程度的监督权。委托管理型的管理方式是指联盟各成员都只向联盟总部委员会委派委员,联盟的经营管理人员由联盟总部委员会聘任。联盟总部委员会主要制定联盟的基本方针政策,监督受聘总经理的行为,并掌握对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人员的奖惩权,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则由总经理全权负责。委托管理型的管理方式与共同管理型的管理方式相比,虽然在联盟总部委员会中联盟成员仍会有冲突,但由于联盟成员没有向联盟经营层及具体业务部门委派自己的人员,因而这种冲突不会延伸到联盟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去。在联盟经营层及具体业务部门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这就规避了联盟在日常经营决策时受到合作各方的干扰,使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更趋合理与高效,联盟成员之间的冲突较少,有利于联盟和谐的形成。

管理形式范文篇8

一、三种典型公共管理方式综述

(一)等级主义

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大部分历史中,等级主义的管理方式一直占统治地位。传统上认为等级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但中国关于等级主义的观念似乎要更早。等级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

1.它是集权、政治权威的行政方式;古代中国儒家学派就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西方官房学派也强调国家主导型的经济发展,强调政府的积极管理。它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集权领导不仅有利于政令统一,便于统筹全局;而且指挥方便,命令容易贯彻执行。

2.组织内部层级结构明晰;组织内部机构与成员均按权力大小依次排列,其职位设计也遵循等级制原则,低级职位要接受上一级职位的控制和监督。

3.注重正式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即严格依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标准办事,它要求人们服从的不是作为个人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秩序和规范。

同时,为了保证公共官员依法和恰当地履行职责,等级主义主张公共管理人员职业化、科学化。

然而这种在公共管理历史上延续最长的管理方式也受到各种抨击,等级主义组织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极其困难,体制、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僵化;(2)表面上高度集权,实际上各地区、各部门往往自行其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腐败的蔓延必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个人主义

公共管理信条中另一条庞大的支流是个人主义。在考虑公共管理的问题时,个人主义的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宾诺莎和孟德斯鸠,这种方法也出现在现代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的作品中。个人主义思想在如今成为当代公共管理信条中主流时尚,这不仅因为它与现时代的经济背景和政府价值取向相匹配,而且也是个人主义本身的魅力之所在。

1.个人主义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譬如,倾向于政府中的小部门,而不是大部门,认为政府中的大型机构容易产生低效问题,其原因是远离受益者的群体,会使高层官员获得更大空间来扭曲组织行为。以及个人主义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做出富有成效的反应。

2.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奖励和激励结构;在个人主义看来,物质性激励结构是公共管理设计的中心环节。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假设,提供公共服务的人一般都被认为是关注自我利益和机会主义的,经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个人的自利可以实现社会的利益。政府组织只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和激励结构,可以改善组织中个人的绩效,以实现官僚努力程度最大化。

同时个人注意还强调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强调公共管理需要遵循透明、公开的原则。

个人主义的公共管理在西方各国日趋流行的同时,也遭受到许多批评和指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调通过公共服务私人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但两者在根本目标上并不相同。(2)个人主义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公共服务的供给,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实际上是把前者简单化。(3)强调对产出或绩效目标进行精确的界定、测量和评估,但政府的许多服务项目,其产出、成本以及绩效都是难以量化的,因而也就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

以及个人注意强调公营部门私有化、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也遭到各种批评指责,但尽管如此,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三)平等主义

平等主义既反对市场又反对官僚制,是以“团体主义”为合作行为的起点或核心组织原则,采取的形式是激进式分权的自治单位。毋庸置疑,平等主义所提倡的团体自我管理、相互控制和面对面责任的最大化等要素对于现代的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倾向于建立一种领导权,通过限制任期、轮流任职、对高层人员实行选举和撤职制度、使官员承担组织工作的方式受到控制以避免权力滥用;(2)在一个成员高参与和团体弱管理的结构中,通过参与式民主、激进分权和非正式团体的批评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来控制大型的失误和破坏性的权力游戏,从而达到集体的规范。

毫无疑问,平等主义作为公共管理的方法仍然有局限:首先,逃避责任是平等主义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弊病,团体成员都会争相躲避最不受欢迎的任务,其结果是重要的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也无法监督和保证工作的质量。其次,平等主义决策无休止的面对面商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导致议而不决,这种耗时、低效又不计成本的做法受到较多抨击。

二、公共管理方式之借鉴

我国政府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认为,以个人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2.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我国行政改革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

3.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也应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时,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管理形式范文篇9

1出院病人管理体系的构建

据调查[1],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并未设立随访办公室及专职随访员,随访工作主要是由病案统计科或其他科室人员承担,缺乏专业性;一些医院并没有建立可行的随访制度和计算机随访软件,随访工作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随访数据无法统计分析,随访资料无法应用于临床和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建立和完善后医疗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1.1建立出院病人随访组织体系医院成立随访中心,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及实施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实行临床科室出院病人随访工作责任制,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床位医生具体落实随访工作。随访中心为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积极深入到临床科室,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随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协调解决,并定期进行后医疗服务知识方面的培训。为了保证随访质量,要求随访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必须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具有扎实的业务水平,知晓医院的各项政策和就医流程,善于倾听、引导、沟通,为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设计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

1.2.1制定《出院病人随访管理制度》,实施三级随访。一级随访是由临床医生和护士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给予相应健康指导,要求一周内随访率达到100%,随访成功率大于80%。二级随访是由随访中心工作人员对出院病人进行短信和电话随访,问候出院病人,实施健康宣教,调查医疗服务满意度,并接受病人咨询。三级随访是由随访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和临床科室对重点病人进行入户随访,并开展出院病人集体访视活动。

1.2.2开发出院病人随访管理软件。该系统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根据临床科室的具体要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信息录入模块,通过融合成熟的通讯网络技术,实现3种功能:(1)计算机自动拨号功能,提高了出院病人随访工作效率;(2)随访资料的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提高了随访资料的可利用性;(3)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功能,随访结束后病人可根据语音提示,按键选择评价医疗服务。

1.2.3督查及反馈。随访中心定期通过核对医疗组通讯记录的方式核查出院病人随访落实情况。另外随访中心通过短信、电话、调查问卷、信函的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详细询问病人对医院的医德医风、医疗水平、护理质量、环境卫生、后勤保障、收费服务等各方面的评价意见。每月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给相应的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

2后医疗管理模式的实施

我院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后医疗服务模式。

2.1发放爱心随访卡随访中心根据临床科室的特色和具体要求制作个性化的爱心随访卡,在病人入院时由医护人员将随访卡发放给病人及其家属。其内容包括临床随访联系电话、专家门诊时间、专家特长和专业方向、院随访中心的随访电话等,让病人充分了解我院的服务项目、特色科室,方便病人与医院的沟通与联系。

2.2电话随访电话随访是出院患者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2];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3]。我院的电话随访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病人出院一周内,由主管医生电话随访出院病人,了解和询问其出院后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病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用药及康复指导;第二步:主管护士对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提供健康指导和家庭护理知识宣教;第三步:随访中心为病人送去亲切的问候,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医患双方通过电话直接沟通,病人感觉亲切,不受病人文化程度的限制,而且反馈内容丰富,明显提高了随访成功率。

2.3短信随访随访中心利用短信平台,给每一位出院病人发送呵护短信。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2)短信问候;(3)日常保健知识;(4)医院专科活动的通知;(5)医院最新动态的宣传。该方式简便快捷,信息容量大,有效减少人力投入,可以避免受到对方是否有时间接电话的限制。

2.4家庭访视随访中心定期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对出院病人中的重点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术后康复期的病人、产妇等进行家庭访视。通过定期入户家庭访视,和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给予病人以心理支持及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和院后病人的康复质量。这种家访以全人、全程和全方位的服务调动了家庭支持力量,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和谐的医患关系,对病人的身心治疗和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4];但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撑。

2.5集体访视随访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结合主题党日、医疗及护理优质服务等活动,定期组织临床专家和专科护士到周边县区及偏远地区进行集体访视。该方式减少了病人往返医院的奔波,在当地就可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节约了医疗资源,扩大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将医院的技术、专科特色、知名专家等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6就医预约出院病人可通过随访管理平台预约、电话预约、网站预约和门诊服务中心现场预约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和预约住院,以方便医生合理安排,简化就医流程。

2.7信函随访信函随访是最早采用的随访方式,简单方便,费用低廉。随访中心定期抽调一定比例的出院病人给予信函随访。内容包括:(1)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2)临床病例的科研随访调查。该方式打消了病人的思想顾虑,可以获得病人对医院整体而全面的评价,充分了解病人对医院服务薄弱环节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但该方式反馈周期长、信息准确率低、失访及漏访率高。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函随访已明显不能适应后医疗服务发展的需要,但仍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随访方式。

管理形式范文篇10

关键词:社会导游导游服务公司信誉职能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直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力量,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其龙头和纽带作用早已得到各界认同。进入WTO以来,面临国内市场开放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旅行社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旅行社纷纷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其中,临时雇佣社会导游,少用甚至不用专职导游,是业界近年来普遍的做法。在旅行社服务传递系统中,导游人员处于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最终结果。

建立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2002年1月,在下发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通知》中,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迅速建立和完善“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两套组织体系和教育管理体系。对“社会导游”,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在旅游城市成立专门的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实施管理。

将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专职导游的管理工作予以分离,各自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是基于以下客观事实。

社会导游成为导游队伍主体

社会导游的迅速增加,源于以下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导游人员在总量上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热爱旅游事业的社会人士报考导游证,参与导游工作。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在时间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旺季导游人员眼中缺乏,社会兼职导游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弥补这一空缺。长期以来,我国旅行社业竞争手段单一,恶性价格战导致旅行社利润空间日益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资金动力,聘请社会导游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营运成本开支。导游职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现行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人士。现有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存在重书面表达、轻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缺陷,同样的考试,社会人员考试通过率远高于旅行社专职人员。社会导游中学校教师和大学、中专在校学生占相当大比例。

社会导游有效管理机制缺位

截至2002年1月出台《指导意见》之前,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导游人员,有关法规都未对其管理机制做出特别规定。社会导游人员多以兼职者身份在假期从事导游工作,与所服务的旅行社之间并无人事隶属关系以及固定的合作关系,旅行社无法对其实施日常培训工作,而对导游人员的行政管理也仅限于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年审制度。现实中,社会导游游离于旅行社内部管理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形成其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双重缺位的真空状态。

社会导游素质问题及其信誉危机

社会导游(尤其是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兼职导游)长期游离于旅行社日常业务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其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难以有所保证。导游服务属无形产品,其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较高的关联度等特点,使得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非常困难,衡量导游的服务质量优劣也难以有统一的标准。

长期以来,导游人员的种种违规行为使旅游者普遍对旅行社(尤其是对导游)失去信任,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紧张;而旅行社又对导游(主要是对临时雇佣的社会兼职导游)普遍缺乏信任感,并以种种经济手段意图限制和制裁导游违规行为;然而不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又迫使导游人员铤而走险,以种种非正当手段谋取本应该由正常渠道获得的基本经济利益;由此产生信任缺失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社会兼职导游日常管理的缺位以及现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导致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职能分析

根据《指导意见》,“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建立采用“导游服务中心”和“导游服务管理公司”(简称“导游公司”)两种形式。前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对外以中心名义独立开展人事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中心只收取人事管理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依照有关规定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对外以公司名义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公司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合同、协议、保险等形式明确与导游人员、旅行社的相互法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导游人员的人身保障责任、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因个人行为造成损失的责任划分等。

目前,全国各主要旅游城市都已依照《指导意见》纷纷成立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其中以导游公司形式居多,部分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出台了有关社会导游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合同书”、“提供导游服务协议书”、“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保证书”、“导游服务意见反馈单”、“社会导游人员任务派遣单”和“服务质量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这些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对整个旅游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社会提供社团信誉

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信誉产生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决策主体预期一个长远的未来,就会重视信誉,检点现在的行为。反之,如果对未来的预期很差,就会导致非理性的短期行为。

导游人员对未来的预期还取决于市场弈的普遍形式。而信任是在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兼职导游工作由于服务的对象的不固定性,工作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流动。高流动性造成市场上一次性博弈频繁,从而造成违规短期行为频发。

现代社会,居民的流动性大,传统的信誉机制失灵。现代社会复制信誉机制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社团组织及中介组织。韦伯在100年前观察到参加社团组织等于获得一个“社会印章”,得到一个“信誉认证”。社团中的个人如有不当行为,外人很容易识别其所属的团体,从而施行“团体惩罚”。

基于此,导游服务公司以社团的方式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使其成为信誉的载体。外界可以采用约束“庙”的方式来管理“和尚”。如果导游公司中社会导游的个人违规行为足以损害整个导游服务公司的信誉,使公司利益(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益)受损,公司将以足够的积极性去尽力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并惩罚违规成员,维护自身的信誉。

为社会导游提供专业支持

导游公司是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桥梁,为其提供工作机会,降低导游个人寻找工作机会的“交易成本”。而社会导游以年为单位向所挂靠导游公司交付管理费用。

正如前文提到,为了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导游服务公司不仅将为挂靠的导游提供出团机会,更会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提供导游词、导游证年审服务等专业支持。只有这样,导游服务公司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就目前的导游公司的具体运作来看,不少导游公司常常因为资金、人力资源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无力为社会导游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对社会导游的管理也比较松散。

实际上,一个职能完善的导游服务公司,还应该通过导游沙龙、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等诸多方式,为社会兼职导游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这样,导游公司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导游加入,良性循环才得以顺利进行。

维护社会导游合法利益

除了向社会导游人员提供专业支持以外,导游公司还要成为维护社会导游合法权益的代言人。现阶段,多数社会导游人员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之后,仅能从旅行社得到与其劳动付出极不相称的出团补贴;导游工作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旅行社一般都不为出团社会导游办理意外保险;如有游客不满意旅行社服务质量而投诉,社会导游还要承担由此造成的部分甚至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大众传媒也往往只从表面现象出发,热衷于对导游违规现象的曝光,而缺乏对导游违规现象深层次的剖析;凡此种种,使得社会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承受多重心理压力。社会导游的兼职特点,使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导游公司既然向挂靠导游收取管理费、向旅行社收取中介劳务费,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社会导游有权要求所挂靠的导游公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游公司与旅行社鉴定合作协议时,应该坚持明确社会导游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应得的合法、合理所得,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导游人生安全。在产生旅游责任事故时,导游公司还应该合理分辨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三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份额,努力避免向导游人员转嫁责任的现象发生。

促进旅行社向专业化发展

旅行社是导游公司的服务对象,导游公司为其提供接待业务所需的人力资源。按照事前签订的协议,导游公司为旅行社提供所需社会导游人员,旅行社则以天为单位支付导游出团补贴、支付导游服务公司中介费用。此时社会导游的人事隶属关系发生暂时的转移。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导游带团期间由其过失造成的法律责任应该由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及其有关第三方责任人共同分担。

传统上,旅行社基本业务包括产品开发、产品促销、产品销售、旅游服务采购以及旅游接待五项,其中前四项业务由于涉及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市场的开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相互间关联度很高,而第五项接待业务相对独立,并且同质性较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包理论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导游公司为旅行社将接待业务剥离外包,从而降低成本、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可能。

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代行导游管理职能

将部分甚至大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相关行业组织,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的做法,香港旅游业议会堪称典范。香港旅游发展局负责向全世界促销“动感之都”、制定相关法律、规划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而旅游业行业规范的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则由香港旅游业议会负责。实践证明由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职能可以取得更佳的绩效。

虽然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发育远未成熟,但长远来看,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无疑是必然的趋势。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努力为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现阶段,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主要有: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的注册登记,代办导游证、导游等级证和IC卡,并负责其日常管理;负责组织社会导游人员参加年度审核、年审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等级升迁的评定工作。负责建立对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肖佑兴,吴玉琴.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江苏商论》(J),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