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探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8:07:04

管理探索

管理探索范文篇1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的实践

在实践探索方面,杭州市于**年建立了流动人员党支部,**年组建了“杭州市流动人员党总支部”,**年建立了“中共杭州市流动人员委员会”,增设了流动党员工作部,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从人员、组织和经费上“三落实”,创新了组织形式、管理办法和管理载体等。

创新组织形式。根据流动党员所处单位的具体情况创新组织形式。同单位党员组建单位党支部,在同一单位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单独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均由本单位党员担任;同行业党员组建行业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所属行业,调整党支部成员,使有“共同语言”的党员真正成为一家人,提供了专业工作交流的机会;整合分散人员组建联合党支部,适当增加党支部人数,减少支部数量,形成了“大支部、多支委、广联系”的格局。

创新管理办法。采取简便易行的办法搜集党员动态信息、接转组织关系和收缴党费,为流动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杭州市**年建立了流动党员动态管理信息库,改变了手工操作和资料不全的问题。创新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方式,流动党员持按规定开出的介绍信直接到市人才中心落实组织关系,“逐级转开”的手续代为办理。延长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在杭州工作的党员每季度交纳一次,在外地工作的党员每半年交纳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委托他人代交。

创新活动载体。根据流动党员年纪轻、学历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和适应信息化管理等特点,开展了网上党建工作。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在网上家园里为每位党员开设了“家庭通行证”,让每位党员“安家入户”,使党员在网上家园里“人人有位置,个个有空间”,定期参加网上组织生活。

如何进一步有效开展流动党员管理

流动党员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流动党员组织的建立、教育与管理,填补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空白,提高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提高非公经济单位党员的党性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这是人事人才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有效地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组织的一项新任务,它因体制变革而产生,牵涉到社会各方面,只有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好。要加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党建工作,企业建立党组织后,党员可以将组织关系转往企业所在党组织,党员在街道社区购置了住房,就应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党组织。从而使流动党员人数在转入与转出上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健全组织,培训骨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指的是军队建设中营地与军人的关系,而在流动党员的组织建设中,亦要建设“铁打的营盘”,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做好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选拔,用那些党性强、作风硬、积极性高和愿为党的建设作出贡献的党员骨干建起一个个“铁打的营盘”,从而对那些“流水的兵”起到组织教育与管理的作用。

管理探索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改进办法

根据2016年4月国家教育部等五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精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顶岗实习现状,多角度分析新《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对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新要求,探索可操作的改进办法,为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顶岗实习教学课程提供借鉴和帮助。

1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施现状

(1)实习企业较多,大部分企业需求人数少,实习生分布零散,跟踪管理难度大。(2)由学校安排实习的,大多是由学校和实习企业签订双方协议,实习生签阅《实习生管理守则》。(3)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大多未满18周岁。(4)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观成分多,量化标准少。(5)实习期仍以学生平安险作为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尚未为学生购买专门的实习责任险。

2新《规定》对顶岗实习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1)新《规定》再次强调对实习过程的全程指导,并明确提出,对自行安排实习的学生也要进行跟踪管理(新《规定》第七条、第八条)。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企业多,规模小,需求人数少,实习生分布零散,甚至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实习生,管理和指导难度大。调查资料显示,旅游专业实习企业中90%是旅行社,而实习生中只有50%在旅行社实习。这种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要实现对每个实习生的指导管理,那么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跑实习点,学校对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及其他工作都很难完成。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新《规定》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1)建立校企生联动实习管理制度。在学校数字化平台增加实习管理模块,将实习操作流程、标准分单元录入模块内,实习生定期在平台上提交单元作业,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定期在平台上提交实习生单元成绩,最后的实成绩由单元成绩按比例汇总而成。这样既可参与和掌控实习过程,又能优化实习考核体系,增加量化标准。如数字平台无法立即实施,可先采用电子文档或纸质文档方式。2)实习面试结束后,组织召开实习指导教师动员会,由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和各企业安排的指导教师参加,共同学习和调整实习计划、操作标准、达标考核、指导流程等。3)实习收尾阶段,组织召开实结会,对实习工作进行交流分享,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实习工作做好铺垫。(2)新《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要求,顶岗实习前学校、企业、学生须签订三方协议,这对制约企业、约束学生有了明确依据。旅游企业淡旺季明显,一些企业到了淡季就将学生解聘;学生实习中无法适应而中途离职的也时有发生,所以协议内容除新《规定》列示内容外,还应增加实习生到岗后应遵守的相关管理制度、学生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等内容。(3)新《规定》第十四条要求,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须由监护人签阅知情同意书。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在实习时都未达到该年龄标准,因此中职学校在实习前应按户口登记年龄进行一次筛选,将“顶岗实习学生监护人知情同意书”以统一格式发放给未满18周岁学生,并告知监护人,请监护人签阅。“知情同意书”交学校后方可参加实习面试。(4)新《规定》第三十五条要求,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应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实习责任险是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学校的管理疏忽对学生造成的身体、心理伤害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保险。据调查,保险公司目前尚未推出专门的实习责任险,但可先为实习生购买一年期限的意外险。但意外险与实习责任险在投保范围、价格等方面还有差异,所以,职业学校也应同时与保险行业接触,积极推进实习责任险的设计出台。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企业与学校的需求差异、旅游行业淡旺季与实习期的时间矛盾、实习生生活管理和心理疏导问题等,有待在《新规定》的要求和指导下,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的顶岗实习实施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S].2016.4(教职成[2016]3号).

管理探索范文篇3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永嘉县根据农村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规范、教育难落实、作用难发挥、关爱难到位等特点,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1.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库。每年两次集中开展寻找流动党员行动,采取“一找一”、“一联一”等方法,由党组织指定有耐心的责任人,负责一对一寻找流动党员,并作为其联系责任人,确立双向互动联系方式。2.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外出流动党员分布较集中的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建立了36个流动党员党组织,联合当地永嘉商会党组织,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对流动党员则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的社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3.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构建覆盖全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在驻外党组织中建设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建立学习管理制度等措施,促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向外出流动党员延伸,拓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途径。4.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流动党员党组织、异地商会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以“服务政府搭桥梁、服务会员谋发展、服务社会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流动党员之间、在家党员与外出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双向交流共同发展平台。5.丰富党内关怀内涵。积极做好外出流动党员的关爱工作,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负责本乡镇流动党员和党组织的联系服务工作。实行“一帮一”责任制,对思想后进、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由党组织指派热心的帮扶责任人,负责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全新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把握、来突破、来推进,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要树立“三个理念”,不断拓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认知视野。一是和谐理念。党员的心境和谐,是引导行为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因素。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家”、学习不断档、联系不中断,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党的宗旨纲领合拍、与社会的公德道义合拍、与时代的发展主题合拍。二是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党员为本”,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避免把党员“物化”和“政治工具化”,进而在党内形成充分发挥党员主体能动性的良性环境。“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特长和作用,有力地促进流动党员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三是服务理念。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必须突出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充分尊重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注重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建好服务队伍,健全服务制度,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二要突出“三个联动”,不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基础。一是责任联动。要改变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隔离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明确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流出地、流入地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而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形成党委、支部、在岗党员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的上下联动责任体系。二是管理联动。根据流动党员的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别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互动、整体对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三是作用联动。要结合市场特色和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注重培育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搭建为当地及家乡建设发展的服务平台,延伸作用发挥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每个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坚持“三个整合”,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一是整合资源。依托党校、网络、远程教育等载体,系统开发运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增强各类资源的互补性,建立起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二是整合力量。围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组织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地域、行业等限制,实现“流入地”和“流出地”设置同步,工作同向,力量同使。组织部门主动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工商、公安、税务、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整合制度。对现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和规定认真加以梳理,对过时、落后的制度和规定,进行修正和改进;对重复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制度和规定,进行合并或调整;对制度和规定出现的“盲区”和“空白点”,进行补充和完善,力求通过制度和规定的整合,形成制度体系,发挥制度合力。

管理探索范文篇4

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使农业、农村、农民的原有内涵正在被全新的内涵更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必须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就必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型农民,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村级干部队伍。

然而,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市场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应。有些干部受小农经济狭隘眼界的禁锢,看不到也抓不住发展的机遇;有的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力不从心;有的干部长于领导行政工作短于领导经济工作;对当今的农村工作出现了观念上、意识上、能力上等诸多不适应。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才也大量转移了。许多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农业人口通过升学、参军、打工、经商、办厂等途径外流,使得农村人才极度匮乏,造成了村级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观念陈旧、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我镇39个行政村现任正、副书记,正、副主任共61人,其中年龄50岁以上的35人,占57.4%;在文化结构方面,初中及以下的35人,占57.4%,高中、中专毕业的23人,占37.7%,大专3人,占4.9%。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

新的形势对村级干部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了,现在村干部担负着领导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必须要有发展思路,有经济头脑,有奉献精神,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事,必须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能满足村民的合理要求,又要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他们必须是经营管理型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干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把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解决好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弱化问题,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拓宽渠道,选贤任能,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

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是形势的需要,更是事业的必然要求。镇党委结合村两委换届之机,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与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同步选拔,在全镇广大青年,特别是高中、大专毕业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经济发展致富能手中物色选拔优秀青年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行列。广开言路,八方招才,实行“两推一考”,选贤任能。为了进一步扩大村级后备干部在群众和党员中的认同度,在各村实行“两推一考”,即用“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考察”的办法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及时建立好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保证各个村的后备干部不少于2名。

二、注重培养,跟踪管理

根据确定的后备干部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培养措施。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后备干部跟班锻炼,尽快熟悉村级事务,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镇党委明确要求各村在召开两委会议时必须邀请后备干部列席会议。通过“传、帮、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手段,着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党性觉悟、政策水平和发展能力。

对后备干部不搞一捶定音,实行滚动式管理,结合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民主推荐,不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对政治表现、能力素质、群众认同等方面经组织严格考核符合要求的,由镇党委适时行文任命。我们坚持“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原则,加强对优秀后备干部的启用力度,不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三、短期培训,学历进修

为了改变村干部队伍知识弱化,提高素质,镇党委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面向基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34期,受训人数达4500多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章》,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帮助村级干部(含后备干部)更新观念,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

**年初,镇党委下发文件,号召和鼓励45岁以下的在职干部搞好学历进修,提高文化水平,要求后备干部均要报名参加学习,要求各单位大力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止,所有涉及学习培训的费用一律报销。文化进修成了中青年干部的自觉行动,去年7月,由镇党校、成校和武进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26名学员完成了学业;今年9月,由镇成校和常州工学院合办的经济管理大专班即将开学,来自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50名学员即将开始新的学习征程。我镇惜字洲村党支部书记陈廷卫、董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共等取得了大专文凭,观里村党支部书记陈绍伟通过自学、函授,已获得两张大专文凭,熟练掌握了电脑管理村务的能力。

四、先搞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行聘用大学生当村官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是关键,而农村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少,待遇低,不稳定,知识弱化,年龄老化,导致广大农村育不起、留不住、引不进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与经济落后恶性循环。

1、我们认为: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已经初步具备条件。一方面,近10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人数成倍增长,就业竞争激烈,对一般的大学,特别是大专毕业生来说,谋求工作岗位已经较为困难。农村是大学生贡献聪明才智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据我们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大专毕业生认为:当村干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我镇村的主职干部已经基本实行公职化管理,工作条件不断改善,考核机制日趋健全,工资报酬经过整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镇属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并且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村干部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受到多数人的青睐。

2、我镇在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已作一些尝试。有一名河海大学毕业的大专生在观里村担任副职干部,四年来,普遍反映良好,现已列为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庙边村在去年聘用一名常工院的大专毕业生当村妇代会主任,今年又聘用一名南京财经学院大专毕业的退伍兵当村的治保主任、民兵营长。

3、大学生和村干部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实际距离。聘用大学生当村官,我们认为从熟悉到适应农村工作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拔苗助长,一般要有3—4年时间的实践才能逐步成熟。要帮助他们尽快缩短这个距离,做好工作,促进他们迅速健康成长。在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方面,我们有如下设想和建议:

(1)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分析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性,聘用大学生当村官势在必行。

(2)以点到面,稳步推进。研究外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总结本地成功的做法。先搞试点,摸索经验,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3)需要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1)由谁来组织选聘:以镇或区组织招聘为宜,通过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严把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程序,确保选聘工作的质量。

2)按照“属地优先,适当调剂”的原则进行分派,能聘用本村的大学毕业生最好,因为他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待遇问题:在政治待遇方面,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可先安排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是预备党员或非党员的可先安排任村委主任助理,具体分管条线工作,以后根据工作情况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任职。在经济待遇上,按低于村会计组长和高于村级副职干部的待遇标准享受,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在1—3年内根据工作表现拟每年递增10%。

4)聘用大学生当村官,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现在各村可用财力越来越少,现在区政府下拨的村干部人头经费远远不够,还要村一级想办法。因此,人头经费需要区政府追加。

管理探索范文篇5

1.1概念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公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最能体现社会事业特点、并将成为国家事业主体的非盈利组织。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国家创办的义务教育、基础性研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等公共事务组织。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推进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推动扶贫济困事业的发展,促进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与和谐相处。

1.2分类

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类:公益一类。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机构。这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这类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服务收入和经营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由财政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补助。对这类事业单位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核定人员编制。要加大政府约束和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公益三类。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这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其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的纳入财政管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受政府监督。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进行引导和规范。

2.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有些单位未能充分理解预算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完成任务搞形式上的“走过场”,经常出现缺乏依据的数字,造成预算金额的不准确。编制方法不科学。多年来,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通常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增长”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比较好地发挥出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争取预算资金,一些单位高标准编制预算,拿着资金找项目,使预算编制方法本末倒置,歪曲了预算编制的目的。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准确性、科学性,使得预算缺乏严肃性。从编制到批准的时间,通常都是从10月到翌年3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许多预算都缺乏深入调研、考察,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有的单位甚至一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在财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中的财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资产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调用资产缺少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也没有相关手续,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工作方便,经常将单位的办公用具等资产配备给个人使用,但却没有相应的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使用人在调动或离职时,没有相应的部门调回配备给使用人的资产,使得不将公物退还,公物变成个人的财产。

3.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措施

为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的趋势,满足今后财务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适合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合理改革措施。改变管理方式,树立现财观念: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管理探索范文篇6

关键词: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生产安全一直是行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机械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如何采取科学管理手段,确保机械化生产的稳定性成为各大煤炭生产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现就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作用分析探讨如下。

1.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概述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机电管理本身就属于综合性质的管理,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不但可以进一步改善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同样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近些年来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煤矿都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就必须要应用大量的新设备来参与生产,这个过程中复杂的生产条件与管理流程会导致各种煤矿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管理风险和后果。高效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改善现状,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以此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2.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设备养护不到位,定期检修形式化严重。对于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而言,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其设备养护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企业领导重视不足,就会出现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进而导致机电设备的基础检修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常规条件下,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应该以日常检修的方法来避免设备出现故障,而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出现故障后再进行检修的模式,因此出现结果不当导致生产过程受阻,甚至设备出现大规模损坏带来安全生产的风险。从整体上来看,设备的寿命降低也会导致各种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问题。(2)日常保养匮乏。日常保养的效果往往决定设备的生产效益。为了获得良好的效益,大多数设备在购买后都需要长期工作,不间断的长期工作会导致设备的寿命缩短,一些易损件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换还会导致保养不足的问题,出现新的安全风险。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认为日常保养的意义不大,不如将这部分的成本投入到其他的领域,这种认识进一步加重了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负担。同时,一些设备在出现问题后再进行保养和维修,成本必然会高于日常保养,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3)设备防护不足。设备防护不到位往往与设备的实际使用环境相关。煤矿设备相比于其他生产项目而言更容易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粉尘高、湿度高与易燃易爆等。一些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井下运输环境当中,这个环境容易出现锈蚀、潮湿以及尘土堆积的问题,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设备损坏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设备安全管理与防护的重要性,这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问题。(4)采购、生产管理不到位。一些煤矿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效率与速度,在进行机电设备的采购时会通过直接对比购买的方式,导致采购、出入库管理上存在纰漏,甚至会经常性出现设备闲置的问题,导致流动资金被占用。除此之外,一些应对紧急停车的特殊设备却比较少,一旦这些设备损坏或者故障,依然需要停工检修,严重时还有风险管理的要求。(5)设备维修管理不足。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况,同时也是许多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机电设备在使用到一定阶段后,需要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评估难度较高,各种类型的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特征,所以一旦更换,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整体更换,此时设备的效益会下降。换句话说,一些设备整体更换时,许多零部件其实远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如果直接实施报废处理,必然会导致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3.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解决策略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备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现就相关优化策略分析探讨如下。(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设备操作、维修都属于比较特殊的工作岗位,为了满足设备运行的条件要求,就必须不断提升人员的操作效率,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人员操作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从相关操作规程要求,做好后期的定期清洗工作,还需要对周边的灰尘进行清洁,确保设备清洁度,满足设备运行的管理要求。在出现异常关机问题时,则需要及时停车,同时与现场维修管理人员一起完成现场检修,消除设备隐患后再进行生产。在同样的设备管理环境当中,人员的管理效率与效果就成为管理质量的关键。在煤矿机电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设备管理的要求,需要做好部门设备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对于设备的状态良好的部门需要进行奖励,对于一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维修与管理的部门则需要进行惩罚。对于机电管理部门而言,积极实施检查监督机制,对于动态管理以及设备的维修管理都要落实到位,一旦检查到没有按照操作流程要求操作的情况,就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通过与其个人收入相互关联的方式满足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要求,采取量化管理模式。(2)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作为现阶段实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模式。对于煤矿生产企业而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能够保障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实施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则应该积极推进机电设备零缺陷管理制度,通过落实制度的方式来取得良好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效果。(3)建立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进一步改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也具有积极的帮助。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几个责任主体,分别包括提报人、隐患管理人员、整改负责人与验收人,各个主体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整个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闭环环境内完成,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效果。(4)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机电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但关系到企业煤炭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与设备综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相关。煤矿企业需要尽快完善机电设备检修,做好档案制度管理,同时也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保养与维修,采取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好设备的使用控制与技术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丰富的决策依据。(5)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专业人才在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设备操作的要求,首先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责任氛围,最后更需要在工作中实施创新和发展,满足不断发展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4.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采取设备安全管理模式,不但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对于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改造工作,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构建专业化团队,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2):136-137.

[2]刁先君.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5):151-152.

[3]孙宪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2(20):103.

管理探索范文篇7

1当前实验室管理现状和问题

1.1人员较少且层次单一

原有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且层次单一,只能做一些单项的试验项目,人员安排较少无法做到每个同学试验过程都辅导到位。对自己学科外知识比较匮乏无法完成跨专业性的试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帮助较差。

1.2试验课过程呆板

由于试验项目的单一,试验过程较为呆板,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创新实践培养不利。试验课程安排通常较为滞后且短暂,基本在理论授课之后,无法做到带着问题来做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数据修改较多,对试验数据真伪无法有的科学态度对巩固理论知识效果较差。

1.3财政投入有限

实验室财政投入有限,试验教学硬件数目较小且落后于工程实际所用仪器设备,对毕业后工作的帮助较小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做到任何同学都可以操作动手的要求,对教学结果也有影响。实验室日常管理运行管理制度因有所改善,才能更好为服务学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2对以后实验室管理的设想

2.1加强实验室老师培训和人员的配置

加强对在岗实验室老师的培训,可以“走出去,带进来”,去其他高校或者科研型单位调研学习,将他们先进的思想和动手能力带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加强自身创新实践能力,拓展自己眼界避免闭门造车。提高眼界的同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调整,不论是在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是在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联合相近专业做一些夸学科联合性的试验,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巩固,而且对相近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有帮助,和其他专业经常接触也会增强自身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当然必要时可以引进一些“高精尖”人才,这样可以给实验室注入新的血液,并且有指导性的意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或者老师配备上面,应该增加。保证每个岗位至少有两个,万一有生病或者有事情可以调节。尤其在今后实验室开放后,实验室管理任务相对以前要更加繁重,在安全指导和仪器使用方面对学生指导也会更加频繁,所以在人员配备上面必须有余量。

2.2消除对试验时间的限制

实验时间安排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在网上预约上课的时间。现在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上课时间,自主管理自己零散时间,比如没有课,晚间等等。在自己很想做实验且准备充分的时候去做,这样效果会更好。试验每组的人数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增加每位同学动手的概率,取消以前那种“一人做,全组看的局面”,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而且步骤还可以交换,增加同学的实践能力。找出自己不足和优点,组员的沟通能力也会增强。并且仪器使用率很会增加,当然也要增加实验老师数目,尤其在试验过程中安全的考虑和对仪器使用及时指导。当然所有试验人员必须培训进行安全考试才可以上岗,尤其是土木结构加固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必须要对试验试件混凝土梁底部进行打磨,在使用角磨机的时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比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等。比如:钢结构实验中需要丙酮之类的强酸性溶液,在使用的过程中万一滴入眼睛处理方法等。

2.3消除对试验结果的固化

好多试验是在理论完全结束后进行,这样学生为了试验结果跟加贴近理论值对试验结果篡改较多,虽然结果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正好违背了科学的原则,尤其是土木类实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土木专业实践性很强,好多设计数据都是出自实验真实数据或者参考值。实验数据对设计乃至施工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不能养成对照理论值修改真实数据的习惯。同学可以根据自己试验结果,对本次试验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试验准备充分度到试验步骤是否正确到试验结果影响值进行分析,然后对试验整个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可以按照本次试验结果对这个实验不合理方面进行修正比如试验准备不够充分或者试验步骤颠倒等,这样的试验过程才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2.4购置仪器

解决试验仪器落后的问题,可以购置一些工程中正在使用或者研发的仪器。比如:在测量学中,可能在工程实际中已经不再使用经纬仪,基本都在使用全站仪,但是学校在全站仪的数量和精度上面需要大量投入。在数量上保证每人都可以操作,精度上至少符合现在工程实际中的规范要求。在钢结构试验方面,采集仪通道数目较少,而且灵敏度较低,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普遍误差大于20%。这些仪器精度出现的问题会同学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仪器落后不仅影响学生对试验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老师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当然可以在自主研发仪器上面有些政策性的支持,比如申请专利和科研经费的支持。

3结束语

文章主要阐述土木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实验室管理的设想,即加强实验室老师的培训和人员的配置、消除对试验时间的限制、除对试验结果的固化、购置仪器。希望文章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汪德鸿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新.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

管理探索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深化,促进了医疗财务工作的良好发展,同时也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医疗机构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在财务管理的细节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就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和基本任务,结合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做一下浅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方面

在经费预算管理上还存在着不严格、经费统管不到位财权财力分散、规章制度落实度不够、财务行为监控不严,财经秩序较乱、监督职能弱化等现象。

目前,医院经济状况尚未完全适应国家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要求,很多医院设立经济管理科、财务科,分别进行会计核算,机构重叠,多加管钱,多套账核算,造成资金分散,核算内容不完整,核算方法落后,会计监控不力,制约和削弱了医院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有的医院经费管理漏洞较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责任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重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后果。

2、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实质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反映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金修购资金。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财务信息失真。为改善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楼等固定资产装修也应当列入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队伍建设方面

近几年从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情况看,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与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在各类医院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缺乏,编制基数不够,在业务工作成倍增长、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人才流失严重,补充来源不足,人少事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财务建设发展。医院财务工作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部门,是具备为医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医院财务管理作用,重要的在于医疗财务队伍的建设。

二、改进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落实集中统管,进一步加大医院行政领导理财力度严格落实经费集中统一管理,增强医院行政领导的宏观调控能力是缓解经费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应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医院财务领域存在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并构建人权在行政、事权在部门、钱权在财务。

2、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在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医院必须抓住龙头,精打细算,立足现有财力,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预算的法规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健全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管理责任制。规范预算管理行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切实把握住每个环节,以确保实现资金安全。

3、准确摊销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包括按照有偿服务规定的成本项目、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规程、方法,准确计算成本费用,正确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以及成本计算期。

4、落实财务归口管理。财务归口管理,有利于统一协调管理资金,避免经费管理上的分散,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财务部门加强对医疗各部门收入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建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2、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三)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在引进人才上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对现有财务人员应该做到后续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会计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又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会计人员的表现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现代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坚定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他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参与管理,所以要严把准入关。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掌握政策,更新知识,拓宽技能,与时俱进的不断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环境。

再次,在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完善会计人员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制定一整套科学的会计工作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定期检查评价会计的工作成绩,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

(四)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

内部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行使的职责。这种监督作用直接有效,且能事前控制。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重视内部审计作用,设置专职人员,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正性、有效性、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监督应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和修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单位的内控制度得到良好运行。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法明确的国家监督主要有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并且规定了各部门应尽的职责,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审计部门,它是重要监督的保障体系。社会监督的执行者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秉承职业操守,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利,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否则依法严惩。

以上监督网的落实,将有效推动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张煜,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管理探索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将使用常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2017年1—12月在该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后的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具体制作与使用:(1)警示标识设计原则: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护理管理中,使用鲜明有特色的标识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制作的风险警示标识要具备清晰明了、美观大方、鲜明有特色[5]。且整体色调和文字相映衬,突出警示内容[6],同时可将漫画和动画人物加入其中,引起患儿及家属观看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2)警示标识的应用:①公共区域。卫生间及楼梯间放置“小心地滑”黄色落地式警示牌之外,地面加贴蓝色“小心地滑”温馨提示语,开水间“小心烫伤”改为粘贴式卡通标识贴于墙壁显眼处及开水器出水口附近,同样也要在地面加贴蓝色“小心地滑”温馨提示语。②病房区域。“防跌倒”“防坠床”“防脱管”等警示标识分别用红、黄、蓝等不同颜色制作成插条,责任护士根据对入院患儿的病情评估,将正确适宜的警示标识插入患儿床头卡上,便于引起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注意,确保护理安全,同时病房墙上粘贴卡通式的安全须知,包括防走失、贵重物品保管等。③特殊区域。儿科穿刺间及治疗室等特殊区域粘贴颜色醒目的标识,提醒做好三查七对;药品存放柜外粘贴左进右出,近期先用等标识提醒;对于高危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剂、细胞毒化药物等特殊药品单独存放上锁,并在抽屉外加以警示。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存放有明确的警示标识,便于引起治疗护士的注意及识别。④手腕带标识。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材料更为透气及柔软度更好,增加舒适性的同时,减少患儿皮肤过敏几率及皮肤损伤;增加腕带孔洞数,以便更好地对腕带佩戴松紧适宜度进行调节,避免孔洞间距不合适,佩戴过松容易遗失,佩戴过紧容易造成手腕部血运不畅的缺点。⑤各类管路标识。使用粘性更强防水性更好的材料用不同颜色进行统一设计制作,使其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及规范化。⑥对于科室所有的抢救仪器设备设立编号,制作“性能完好”或“损坏”标志牌,对小儿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呼吸机等严格交接班,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的仪器悬挂“性能完好”标志牌,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悬挂“损坏”标志牌并报修。同时每种仪器制作使用流程及消毒保养流程图粘贴于仪器上,以方便使用。⑦拖把及各类清洁用具。不同区域的拖把及清洁用具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粘贴严格区分,防止生活区域拖把等清洁用具与医疗区域及办公区域清洁用具混用,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1.3评价指标。比较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统计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4%,远低于对照组14.59%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版护理标识在儿科病区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作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有段,对于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护理安全管理上,使用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较少,且设计单一,缺少吸引性,因此产生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较差,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由于亮眼的颜色和鲜明的特点加强了对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视觉冲击,因而能够及时获得提醒,一方面能使护理人员产生警觉,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由于精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某些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中加入卡通形象,也能够引起患儿和家属的注意,令其主动去读、了解标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患者家属参与风险管理的自我意识提高,起到了双向警示作用,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对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进行规范、统一的制作、应用及管理,促进和优化了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以及家长在孩子生病时期容易发生激惹的状态,都要促使管理者必须在护理安全管理上花心思动脑筋,改良版风险警示标识能够及时有效对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进行提醒,从而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时,使用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能够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醒目的颜色及更加有趣的图案更加吸引眼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得到有效提醒,也能调动患儿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管理,进一步防范护理意外发生同时增加了依从性,护患关系更融洽。同时,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规范有效使用,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效率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执业环境满意度及职业成就感也会提高,从而使护理人才队伍更加稳定,为患者带来更满意的治疗和护理体验,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使医院获得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张娜.实用新型医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牌设计与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33.

[2]陈金定,刘海霞.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89-191.

[3]陈侃,谢雯.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229-231.

[4]陶玉香.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51-152.

[5]倪建珍.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1):109-110.

管理探索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化;探索

医疗行业是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方面确保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平稳,更为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有效的保障前提。其中医院医疗设备是医师对患者身体状况了解与治疗的依仗,在医院检查流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故而相关设备的维修管理在实际医院功能运营中必须具备规范化的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患者基础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化是企业或单位能够有效履行自身职能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像医院这种城市生命保障单位而言,更应该在相应细节上开展规范化的探索,特别是针对医疗过程中设备维修方面,有效规范化的探索能够保障相应医师的判断正确,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备侧重性较强。医院因其自身监管范畴广泛,所以在设备的采购上极为齐全,但在真正的实际运用中却因为医疗设备的复杂性与侧重性,促使相关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贯彻,这便是导致设备在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留意的基础上仍旧问题频发的原因。甚至,在后续工作中因为长期缺少维修和管理,导致相关设备的参数准确性明显有误差,无法履行设备自身使用效益的同时,更因为错误的资料耽误了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从而为后续治疗埋下隐患。1.2维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医院的经济来源基础是科室医师,故而针对相应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关注度不足,甚至因为这一情况导致后续设备维修困难,一切以医师工作为基础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设备维修效率的提升。再加上医师自身的流动性较大,更导致医院经济环境的失衡,令维修管理人员的地位尴尬,促使多数人转移行业,促使相关维修管理人员的位置出现空缺,更导致人才紧缺的情况频繁出现。因为相关医院对维修管理人员素质的不重视,促使相应设备维修缺乏有效的统筹和经验教学,更导致维修途中或使用过程存在隐患,在相应设备发展与创新的领域中,也难以再具备进步的条件。1.3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投入较少。由于现有医院在经济模式上的特点,在获取资金经济流动的同时,医生取得其中大部分的资金作为回报,经过多方面的财力提取,促使后期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所能够得到的资金较少,再加上相应的资金体系整合措施,限制了医疗设备零件的更新换代,延误了后续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更导致相应维修预算资金拮据,人才保留困难。1.4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设备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能够安全准确的使用为前提,需要相应的检查与巡查等有效措施,避免因为维修的不彻底或疏漏导致仪器设备有所使用隐患。其次,应当具备更加条理性的设备检查与修复的要求规范,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素质的统筹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否则,在没有相对精准规范的环境中,难以保证相应设备维修的合格性,更无法保证设备隐患是否全面排查,这对患者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一种有效保障。

2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为医院的每一台医疗设备建立相应的维修档案与数据库,是提升维修效率,合理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应从设备的安装初期就履行完善的归档管理工作,对设备的各类参数、自然特性、相关工程数据及设备验收时的全程质量检测数据做详细的建档、归档整理,从而为后续的维修养护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2.2合理控制医院维修部门。科学的维修流程控制是提升医疗仪器设备耐久性、完好率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的提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在履行必要的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时,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或出现故障时,医院应合理执行工程师分管的首诊初断控制制度,从而使分管工程师成为维修故障的第一手处理人。2.3建立完善的维修部门监管制度。建立医院分管维修部门的全程负责监控制度,有利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过程在院方的监管部门参与与管理下高效的开展,同时也为院方工程师进一步提供了经验交流与学习专业维修技术的机会。在全程的控制管理之下,各项维修工作会全速开展,有利于杜绝维修部门单方夸大设备故障、蒙蔽院方索取高额不实维修费用的发生。

3结论

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是医院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的问题,做好相应的系统的资金均衡与人才储备更是医院在未来发展的首要前提。其次,在医疗设备使用途中应采取先进科学的手法进行优化,能够细化患者病情数据为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更应该对设备维修人员给予平等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审查制度,确保在医院功能使用过程中具备实际效应,为后续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才是全面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振华,鞠建勋,邢书娟.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82):25.

[2]张宁.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与探索[J].甘肃科技,2017(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