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2:50:27

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1

因此,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企业管理是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企业效益增长、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就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要自觉地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一、实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

多年来,加强企业管理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管理的手段陈旧,管理的模式单一,尤其是受旧体制的影响,企业很难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完善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题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这些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中,贯穿到对企业领导者的考核、评价与监督中,贯穿到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进程。为使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必须明确为谁管理、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怎样才能建立起周密、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其次,在怎样管理上用科学的办法充实、调整、细化各系统的管理职能,使之逐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灵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科学”。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科学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靠管理者正确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一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给与打击或制裁。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扩大。加之业务量的增加,财务管理难度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及精细性。《新会计准则》提出后,上述管理手段,已远远无法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提出并实施完善的、科学性、精细的财务管理方案,已成为了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了决定事业单位竞争力的关键。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

1.1预算与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与资产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确保预算合理”“明确资产数量”两个方面:(1)确保预算合理:预算管理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决定着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效果。如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未有效执行,或预算监督存在问题,则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支出,出现超预算的问题。长此以往,将对事业单位的信誉与形象的改善,及其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1]。(2)明确资产数量: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效购置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流失,均易在无形中,增加事业单位的成本。因此,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加强资产管理。1.2收支与报表管理。事业单位的收支与报表管理需求,体现在“确保收支平衡”以及“提高报表清晰度”方面。具体如下:(1)确保收支平衡:确保收支平衡,将每笔收支,清晰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是提高收支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若非如此,极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混乱的状态[2]。(2)提高报表清晰度: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保证数据真实,保证数据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因此,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有必要对报表管理问题给予重视。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2.1A事业单位财务概况。A单位为政府拨款类事业单位。近些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服务对象数量的增加,以及单位业务量的扩大,财务数据量显著加大。原有的管理方案,已明显不再适用。调查显示,2015年,该事业单位预算收入及支出,分别为680万元,以及542万元。实际收入与支出,分别为590万元及502万元。固定资产数额为1847万元,利润总额61.50万元。2016年,该事业单位预算收入及支出,分别为695万元,以及550万元。实际收入与支出,分别为584万元及10万元。固定资产数额为1905万元,利润总额58.23万元。截至到目前,该事业单位的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差异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数量增加,利润总额显著下降,表明,A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可能存在问题。2.2A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2.2.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A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方面。以预算编制为例:A单位的预算编制时间,为当年10月,至次年4月。由于编制时间较短,因此编制难度较大,编制质量不高。另外,目前该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均以“增量预算”为主[3]。要求以上年预算为基准,对当天预算进行统计。在事业单位支出合理的情况下,该预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支出变化过大,“平均主义”以及“简单化”的问题则会出现。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数额,与实际数额,出现过大的差异。2.2.2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效购置固定资产,导致资产浪费,为A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A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资产购买时,购买人员无需向上级汇报。上述无节制、无监督的现象长期存在,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通过大批量购买固定资产的方式,扩大自身的规模。长此以往,既会造成固定资产浪费,进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阻碍。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将闲置资产出租、转让等行为,同样属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见,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及精细化水平,已迫不及待。2.2.3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预算外资金管理水平低、收入界限划分不清晰、应收账款管理缺陷,为A事业单位在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为例:A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业务量较大,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部分业务的应收账款,可能难以立即收回。业务完成后,应收账款收回时间越长,事业单位的“坏账”风险越高。如地方政府存在不规范操作行为,A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收回难度,将明显上升。长此以往,支出高于收入的问题,将逐渐产生,进而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可见,为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加强收支管理较为必要。2.2.4报表管理存在的问题。财务报表资料缺乏、报表丢失,属于A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报表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有关。A事业单位目前虽已引进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但应用频率较低。人工编制财务报表,仍属于报表管理的主要手段。各业务执行过程中,如财务人员未及时将数据录入报表,报表资料的完整性,将有所欠缺。另外,与电子报表相比,纸质报表管理难度较大,丢失率较高。一旦报表丢失,事业单位制定财务管理方案的难度,将会有所增加。可见,为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同样需加强报表管理。

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及精细化水平的建议

3.1预算管理建议。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及精细化水平,确保预算编制方法合理是关键。例如:可将“零基预算”法,应用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在不考虑以往预算数据的基础上,对当年的收入与支出进行预计与核算。预算编制前,财务人员需与管理者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单位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将相关开支,列入预算当中。预算编制完成后,需将方案交由管理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使方案得以执行。为避免发生超预算问题,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需对每项支出的方向以及数量进行监督。如:设备的购买数量、每项设备单价、设备使用期限、是否投入使用等。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预算管理,能够在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的基础上,预防超预算,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3.2资产管理建议。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使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得以提升。对购买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限制,属于主要途径。例如:事业单位可设计一套严格的固定资产购买制度,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减少闲置资产数量。当某部门需购买资产时,应首先说明待购买资产的类型、需求数量。并向上级领导,提供资产市场价格的调查数据。上级领导收到申请后,需对资产购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如该资产在本单位内,可采用其他固定资产代替,则需驳回请求。如有必要购买,则可将资料,进一步交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申请购买资产。采用上述方式管理,可有效避免闲置资产量过大的问题发生,避免资产浪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以1年为一阶段,对资产进行盘点。发现资产不足,需给予补充。发现部分仪器已超过使用期限,应给予更新,提高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性水平。3.3收支管理建议。A事业单位在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方面。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收支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1)事业单位可建立合同审查签证制度,当合同签订时,应将“应收账款到期未收回”的处理措施,详细加入到合同当中。并由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无漏洞,方可签订合同。(2)事业单位可根据应收账款的过期时间,采用不同措施与付款方进行沟通。如过期时间较短,可通过发邮件等方式给予提醒。如过期时间较长,建议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给予催款。如过期时间极长,建议申请有关部门介入其中,强制要求付款方付款。针对仍未付款者,可申请实物抵债,或债务重组,以减少坏账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3.4报表管理建议。为避免报表数据不完善等问题发生,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及精细化水平。以A单位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到管理过程中。例如:某业务执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在每笔费用发生后,登录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其输入至系统当中。财务人员则需每日登录系统,对最新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并将其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当每月月末时,财务人员仅需依靠信息化系统的自动计算功能,既可计算出各项财务指标。上述管理方式的应用,将能够有效降低报表及财务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进而使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特点得以体现,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及精细化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问题的研究,明确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产、收支及报表管理问题。为事业单位未来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对此,我国各事业单位,应在分析自身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预算管理,降低单位成本。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充足。在此基础上,加强收支与报表管理,确保收支平衡,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分类改革后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8,14(14).

[2]王元元.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的策略[J].财会学习,2018,7(13).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3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必须不断地学习社会科学和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最终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这一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不仅是我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许多因素发生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从而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活动本身与20年前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环境发生着很多的联系,这些复杂情况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无法回避的。因此,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及作用。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把教学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对这些子系统的综合考察、分析和研究,推导出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既然我们可以把教学管理工作用系统的理论加以抽象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理论,对系统内的信息加以科学化处理。

一般来说,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与信息流。这些信息的出现、传递、交换、流动与反馈,必然会全面地反映出教学管理整个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如果我们能科学地获取这些信息,整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就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规律,从而为控制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供保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托控制理论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另外,教学管理是一个可以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要想认识这种闭环的控制系统,我们就应该从“过程论”的理论出发,基于系统化理论,将教学管理系统视为一个可被分解、可被划分和可以控制的多维空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许多有序的节点,这些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各类环节,而环节与环节之间,即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用某些链连接成为一个主体的空间网络。总之,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就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一)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是依靠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来指挥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学领导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的过程,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作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合理运行。

(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来获取并进行加工和合理流动。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及时得到灵敏、准确和有利的信息,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指挥部门在拥有足够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则更加重要,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搜捕术、浓缩术、筛选术、提取反馈术四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重点而形成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风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抽查制度、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将这些制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使我们有效地控制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而且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返过程,但这种往返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首先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才可能上升为理性思维。然而,当理性思维形成以后,我们又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的某些缺陷,这就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从而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也符合这种认识规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建立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要建立一个闭环的有效决策系统,还必须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完善。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某些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分析和归纳,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理性认识之中,使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逐渐得以完善。这种在科学化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主要由前面所述三大系统构成。因此,高校应该围绕这三大系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4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必须不断地学习社会科学和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最终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这一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不仅是我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许多因素发生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从而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活动本身与20年前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环境发生着很多的联系,这些复杂情况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无法回避的。因此,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及作用。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把教学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对这些子系统的综合考察、分析和研究,推导出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既然我们可以把教学管理工作用系统的理论加以抽象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理论,对系统内的信息加以科学化处理。

一般来说,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与信息流。这些信息的出现、传递、交换、流动与反馈,必然会全面地反映出教学管理整个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如果我们能科学地获取这些信息,整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就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规律,从而为控制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供保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托控制理论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另外,教学管理是一个可以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要想认识这种闭环的控制系统,我们就应该从“过程论”的理论出发,基于系统化理论,将教学管理系统视为一个可被分解、可被划分和可以控制的多维空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许多有序的节点,这些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各类环节,而环节与环节之间,即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用某些链连接成为一个主体的空间网络。总之,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就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一)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是依靠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来指挥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学领导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的过程,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作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合理运行。

(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来获取并进行加工和合理流动。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及时得到灵敏、准确和有利的信息,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指挥部门在拥有足够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则更加重要,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搜捕术、浓缩术、筛选术、提取反馈术四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重点而形成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风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抽查制度、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将这些制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使我们有效地控制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而且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返过程,但这种往返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首先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才可能上升为理性思维。然而,当理性思维形成以后,我们又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的某些缺陷,这就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从而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也符合这种认识规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建立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要建立一个闭环的有效决策系统,还必须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完善。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某些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分析和归纳,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理性认识之中,使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逐渐得以完善。这种在科学化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主要由前面所述三大系统构成。因此,高校应该围绕这三大系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5

1.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我国高校科学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始终是以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规范,并且内容的设定主要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为基础。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和教学状况反馈系统。其中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是教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教学管理系统的关键,分化内容包括:作业、测试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状况反馈系统是制定教学管理决策的依据。2.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的意义。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保证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科学化规章制度的保障,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明确教学管理的主体任务和目标。不仅可以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加强专业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助于高校形成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其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的质量,促使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让其学会用理论知识展开实践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陈旧。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高校很难做出教育改革。即使很多高校硬性的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但是不能有效的的贯彻新改革的精髓,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尤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高中基本相似,遏制了学生的自由,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甚至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判学生能力水平的标准,长期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新时代要求渐行渐远。其次,很多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是如何控制学生,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与时代严重脱节。2.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仅仅注制度建设的形式,尤其很多制度的建设,没有通过科学的决策就随意实施,导致制度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不足。另外,有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甚至停留在口头表述的基础上,导致制度的设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大部分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与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人,缺乏教学管理的竞争刺激机制,导致教学管理动力不足。最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个人经验为导向,难以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高效性。3.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单一。教学工作者要结合院系、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以及专业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更新。但是很多高校教学管理者基本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所以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难度加大。其次,高校的用人制度较为硬性化,教学管理者呈现高龄化、专业化程度低的状态。最后,教学管理奖罚机制不够健全,在我国教学管理属于后勤职位,导致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教学管理的奖罚、考核机制等不够健全,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任务环境中失去工作的热情,削弱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进度。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是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工作者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高校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其次,坚持“科研兴校”,能够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教学管理共同体。例如,领导、党员等起带头示范的作用,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各项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管理等反思,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活动等创新,积极促进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术技能。最后,高校要组织各个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者,共同协商制定教学管理的规划,规划实施要始终与学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学科专业落实和相关课题落实的过程中渗入具体化的教学管理实践,构建具体本校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2.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要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让其主动的认识自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和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最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例如,学校的各个职工承担起学生校内教学管理工作,多方人员的积极配合,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3.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的目标,积极寻求多方意见反馈,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刺激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热情,为学生提供主导管理服务。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例如,OFFICE办公软件,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对教学管理资料实现数字化的分析。再如,学生的考核成绩、学籍信息管理等都可以利用现代自动化办公软件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和新成果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才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分析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作者:赫赤 李璐 单位:1.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辽宁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健,彭国香,鲁珊伶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务与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科学化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1(07).

[2]谭薇.开拓进取,不断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速度的放缓,各高校逐渐将经历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水平上,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类专门化软件的不断涌现,给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教务管理的科学化也越来越突出,笔者通过自身在多年教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方法。

1.前言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把信息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已成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更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称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战略任务,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服务。

2.教务管理的专门化和专业化

教务管理职能专门化的必然性。首先,教务管理涉及面广、量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和各方面对教务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而提高。其次,教务管理周转的周期比较长,一般至少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完整的学制年限就是一个完整的周期。第三,教务管理工作应该注人更多服务的意识,教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为教科研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教务管理逐渐被赋予服务化的功能,提高服务的意识以及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最终将成为必然。

教务管理工作分工与职能专业化的必然性。教务管理专业化是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务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一些内在指标、专业素质和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工作量和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追求高效率必然导致教务职能的分工。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对分工表述的好处有三个方面:一是增进熟练程度;二是节省变换时间;三是促进高效率的手段。教务管理的专业化不单能高效率的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更要提高服务效果。

3.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无到有构建了基础设施,开发了业务系统,整合了应用资源,提供了综合服务。师生从原先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离不开”,从“要我用”到“我要用”,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愿望,学校在信息化上投人越来越多,但师生对信息化的需求增长得更快。在高校的信息化系统中,教务管理系统无论是从使用范围和迫切程度都是最广泛的,仅湖南青果软件一家,已经拥有了近500家教务管理用户,提供了教务管理所需的资源、教学计划、课务、学籍、成绩、考试、实践等专门化子系统,并以此作为起点,逐步延伸到学生管理等学校相关日常管理,部分学校甚至直接投人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获得了阶跃式的发展。

4.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它突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即:信息的获取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移动通讯、电子邮件和论坛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

信息技术促进了管理科学性的提升:在管理领域,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丰富管理手段,提升了管理水平。

5.信息化推动教务管理科学化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务管理各个方面,实现教务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等。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必须完全摆脱以往落后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系统建设之初,首先要解决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架,建立符合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确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解决如何实施的问题,在基本构架和流程建立以后,需要对使用者注人相关的技术信息,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能够领悟新管理机制下管理理念、技术环节和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使用水平,为管理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6.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探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有崇尚技术、科学管理的良好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率先使用了方舟教务管理软件,在使用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信息化条件下教务管理的经验。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在2003年就果断出手,更换了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务管理软件——青果教务管理网络系统。把新的管理平台作为改进的起点,从辅助管理出发,想别人所想,想别人所未想。与青果软件公司协商,在教务管理软件中嵌入校历、教学进程等相关应用程序,为管理平台注人了时间,为其他子系统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持续的改进和建设。自软件使用以来,从未停止过对系统改进与建设,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需求和自身管理特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断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在丰富软件功能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使用提供了方便。比如建议在刷新课表的同时能按照用户的需求显示相应字段,做到了课表显示按需所求。如图1。

在网上打印学生成绩单的同时,能自动分析试卷成绩,做到对卷面成绩的自动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统计时间,为教学管理提供方便,任课教师只需将成绩登录到网站,所有统计工作均将自动完成,如图2。

在网络端提供临时零散的调课备注,方便查询,如图3;提供单门课程成绩任意比例筛选等。在系统使用5年来,每年都会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建和建设,不断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持续不断的发掘我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因此,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企业管理是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企业效益增长、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就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要自觉地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一、实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

多年来,加强企业管理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管理的手段陈旧,管理的模式单一,尤其是受旧体制的影响,企业很难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下,完善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题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这些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实践中,贯穿到对企业领导者的考核、评价与监督中,贯穿到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进程。为使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必须明确为谁管理、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怎样才能建立起周密、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其次,在怎样管理上用科学的办法充实、调整、细化各系统的管理职能,使之逐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灵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思路:就是通过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体系的灵魂也是“科学”。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科学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靠管理者正确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科学的分析,认真的研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一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给与打击或制裁。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务员之家: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8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把教学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对这些子系统的综合考察、分析和研究,推导出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既然我们可以把教学管理工作用系统的理论加以抽象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理论,对系统内的信息加以科学化处理。

一般来说,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与信息流。这些信息的出现、传递、交换、流动与反馈,必然会全面地反映出教学管理整个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如果我们能科学地获取这些信息,整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就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规律,从而为控制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供保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托控制理论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另外,教学管理是一个可以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要想认识这种闭环的控制系统,我们就应该从“过程论”的理论出发,基于系统化理论,将教学管理系统视为一个可被分解、可被划分和可以控制的多维空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许多有序的节点,这些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各类环节,而环节与环节之间,即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用某些链连接成为一个主体的空间网络。总之,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就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一)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是依靠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来指挥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学领导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的过程,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作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合理运行。

(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来获取并进行加工和合理流动。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及时得到灵敏、准确和有利的信息,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指挥部门在拥有足够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则更加重要,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搜捕术、浓缩术、筛选术、提取反馈术四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重点而形成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风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抽查制度、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将这些制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使我们有效地控制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而且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返过程,但这种往返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首先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才可能上升为理性思维。然而,当理性思维形成以后,我们又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的某些缺陷,这就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从而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也符合这种认识规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建立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要建立一个闭环的有效决策系统,还必须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完善。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某些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分析和归纳,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理性认识之中,使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逐渐得以完善。这种在科学化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主要由前面所述三大系统构成。因此,高校应该围绕这三大系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9

论文摘要: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教学建设与改革服务,必须实现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它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所谓教学管理科学化,就是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观念、意识的转变,增强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局面。要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指导管理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在新时期,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管理思想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且逐步完善其内涵,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1.以学生为本

(1)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创造,突出关爱,全方位育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的高质量服务,使学校的管理模式适应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最好选择。

(2)必须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树立科学管理教学工作的思想,以服务学生提高管理教学,以管理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到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都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平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为学生办理事务时,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3)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配合教学管理,建立多种互动沟通渠道,对教学管理提意见、提建议,建立教学管理反馈系统,使教学管理更符合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力度,构建一个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的可操作体系,使学生深刻把握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力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加强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再次,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也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教师为本

(1)教师与教学管理实现互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是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教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责任者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2)教学管理要从教师出发。第一,要为教师提供愉悦的教学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第二,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从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研、教改及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使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培养普通高校毕业教师师范专业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参与教学管理。教师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管理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体验,鼓励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管理计划和政策,使教学管理过程日趋完善。

3.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首先,为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进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务管理工作应采取情感激励与竞争激励机制。情感激励作为一种非理性管理机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能刺激教学管理人员原有思想情感的转化,激起人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化消极为积极、化保守为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情感激励,如领导与下属、同志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情感互动,可形成稳定、愉悦、上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人教学管理队伍,只有存在危机感,存在竞争,人才能进步,高校才能发展。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较高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各校建设的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充分肯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与作用,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二是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纳人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三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教育类、管理类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其将教学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及时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引人激励机制,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评奖工作,奖优罚劣,优上劣下,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

三、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通过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因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以下七个机制整合而成:决策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要实现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使决策机制顺畅合理。如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处、督导室、系部、教研室等一系列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部就班;二是要制订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保障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沿着预定轨道有效推进;三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室作用,不但“督导教学”而且“督导管理”,在教学工作的推进中实行动态调控,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操作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四、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管理科学化范文篇10

摘要: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教学建设与改革服务,必须实现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它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所谓教学管理科学化,就是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观念、意识的转变,增强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局面。要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指导管理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在新时期,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管理思想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且逐步完善其内涵,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1.以学生为本

(1)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创造,突出关爱,全方位育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的高质量服务,使学校的管理模式适应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最好选择。

(2)必须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树立科学管理教学工作的思想,以服务学生提高管理教学,以管理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到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都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平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为学生办理事务时,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3)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配合教学管理,建立多种互动沟通渠道,对教学管理提意见、提建议,建立教学管理反馈系统,使教学管理更符合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力度,构建一个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的可操作体系,使学生深刻把握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力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加强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再次,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也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教师为本

(1)教师与教学管理实现互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是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教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责任者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2)教学管理要从教师出发。第一,要为教师提供愉悦的教学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第二,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从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研、教改及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使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培养普通高校毕业教师师范专业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参与教学管理。教师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管理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体验,鼓励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管理计划和政策,使教学管理过程日趋完善。

3.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首先,为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进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务管理工作应采取情感激励与竞争激励机制。情感激励作为一种非理性管理机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能刺激教学管理人员原有思想情感的转化,激起人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化消极为积极、化保守为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情感激励,如领导与下属、同志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情感互动,可形成稳定、愉悦、上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人教学管理队伍,只有存在危机感,存在竞争,人才能进步,高校才能发展。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较高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各校建设的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充分肯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与作用,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二是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纳人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三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教育类、管理类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其将教学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及时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引人激励机制,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评奖工作,奖优罚劣,优上劣下,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

三、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通过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因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以下七个机制整合而成:决策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要实现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使决策机制顺畅合理。如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处、督导室、系部、教研室等一系列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部就班;二是要制订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保障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沿着预定轨道有效推进;三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室作用,不但“督导教学”而且“督导管理”,在教学工作的推进中实行动态调控,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操作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四、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