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2:41:31

工伤险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建立保障能力相对较强、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工作程序规范、业务标准统一,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抗风险能力强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

二、总体目标

按照“风险共担,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制度,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业务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康复,统一待遇标准及经办流程,统一基金预决算管理、统一信息管理。

三、统筹内容

(一)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

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社会团体、民间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参加工伤保险,并为其全部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统一缴费标准

1、缴费基数。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应当按照参保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核定。参保单位职工工资高于或低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或60%的,按照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或60%计算。

2、费率标准。工伤保险缴费根椐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不同的行业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伤亡事故风险和职业的危险程度,分别确定不同比例的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缴费率,并按有关规定定期对费率进行浮动。用人单位初次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行业基准费率办理参保手续。

(三)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1、全市工伤职工的待遇审核、计算统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有关工伤待遇文件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2、工伤医疗费用和工伤康复所发生的费用,统一执行国家、省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范围标准》和省制定的工伤康复系列技术规范,就医、配置辅助器具实行定点管理。

统一工伤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工伤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管理办法和费用结算办法。参保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定点协议医疗机构从事工伤治疗、安装工伤辅助器具、进行工伤康复治疗,按同一统筹地区管理。

3、职工因工受伤,应在协议定点医院就诊取药,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诊疗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住院职工出院后仍需门诊用药的,应报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可到指定的协议医院门诊取药;非住院的工伤医疗费,必须使用双联式处方;确需特殊医疗器械检查的(一次性费用在300元以上),应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意。

(四)统一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康复

1、工伤认定。市直工伤认定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并做出决定。各县(市)工伤认定,由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受理本区域内的工伤认定申请及调查、取证、核实并对是否工伤做出认定决定,年底统一报市局备案。工伤认定程序和时限按《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2、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组织。

3、工伤康复。工伤康复工作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统一基金预决算管理和风险调剂金制度

市级统筹采取基金预决算管理下的风险调剂金的方式。基金预决算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椐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有关规定,统一组织编制。

市、各县(市)实行市级统筹前结余的工伤基金留存当地管理,主要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经批准的工伤基金收支缺口。

市级工伤保险调剂金由各县(市)按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预算数的10%上解,调剂金总额达到全市上年征缴工伤保险费总额的50%后不再上解。因发生重大工伤事故导致县(市)工伤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首先从历年基金结余和风险调剂金中解决,仍有缺口的,由同级政府垫付。

以下情形造成的基金缺口由同级政府负责,风险剂金不予调剂:未严格执行全市统一政策和管理办法;未完成当年预算收入和扩面征缴计划任务;擅自调整基金收支预算;因违规违纪行为造成基金重大损失;同级财政应承担的补助资金未到位。

风险调剂金纳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账核算。风险调剂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

(六)统一信息管理,规范经办流程

工伤保险信息化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金保工程”要求统一规划,各县(市)要适应工伤保险事业发展对数据精细分析管理的需要,从采集参保单位基本情况、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伤职工的基本信息和工伤认定信息、工伤职工、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工伤保险待遇信息等基础工作做起,建立起从参保登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等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做到全市工伤保险信息化工作“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安全高效”。

各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统一制度、统一规范业务经办流程,统一基金记帐分帐,统一各类业务用表、日常工作台帐,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内控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实行科学管理,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是健全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权责任。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仍然是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的直接责任者,负责全面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征缴、稽核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拨付工伤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伤保险事业的投入。

地税部门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的征收工作,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工伤保险的扩面、征缴和稽核工作。

工伤险范文篇2

一、工伤预防中的委托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

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简单地说,知情者是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目标不一致,人会常常利用委托人给予的权利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现代社会中,委托—关系广泛存在。工伤预防机制中存在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参加工伤保险的投保者(广大企业职工,以下简称职工)和政府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政府)构成第一层委托—关系,职工为了维护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委托政府建立工伤预防机制。在第二层委托—关系中,政府委托各个企业具体实施工伤预防措施。在这个双层级的委托—关系中,政府既是职工的人,又是企业的委托人。这种双层次的委托—关系,必然会产生风险。

二、工伤预防中的委托—风险分析

在第一层次的委托—关系中,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作为委托人的职工对政府的委托是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这个层次的委托—关系不作为研究的重点。在第二层级的委托—关系中,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以社会公共利益为行动目标,而作为人的企业首先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或收益的最大化,其次才会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的身心健康等等。二者利益目标的差异,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必然会出现委托—风险。如企业只看重短期效益,不愿在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措施上投入,导致大量工伤事故的发生等等。笔者认为,工伤预防中委托—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相关法律不完善,制度约束力不足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一直沿用“重待遇,轻预防”的消极补偿理念,具体体现在相关的工伤保险法规中。

1951年,我国颁布《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我国在工伤保险方面制定的第一部法规。在这部法规和1953年的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中,放在首位是发生工伤后的待遇支付,而对有关工伤预防的内容并未涉及。

1996年颁发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了工伤保险要加强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的指导思想。企业和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相关的安全卫生的规定、章程和标准,以降低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发生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但在2004年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在条例开头就明确提出,本条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同时,在第四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除此以外,在整篇的条文中便没有了对工伤预防的详细的表述,而在工伤保险的经济基础——工伤保险基金中,更是没有提到工伤预防的支出。

由此可见,在整个工伤保险的立法过程中,工伤预防,这一工伤保险的重要功能是缺失的。《工伤保险条例》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和倒退。此外,有关工伤预防的制度,都是以条例的形式出现,法律效力较低。这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立法层次的底下,必然会导致其约束力、执行力的大打折扣。

(二)委托—关系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2004年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国务院的相关法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对待安全生产,处理工伤事故方面,两部门本该相互协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但在工伤预防上,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互不往来,各自为政。两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二者之间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机制,这就造成了工伤预防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体系,因而工伤预防的作用也大大削弱。对于两部门来讲,工伤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首先对工伤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他们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应采取什么样的整改措施、吸取什么教训等问题清晰明了,但他们无权对事故进行批复处理。因为工伤事故的行政主管部门是社会保障部门。由于两部门的割裂和信息沟通的缺乏。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需要从新对事故进行调查,作出工伤鉴定。这种重复的工伤调查、鉴定不仅意味着高额行政成本,更是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会削弱企业参与工伤预防的积极性。可见这种职能交叉监督的低效率,也不能对企业进行工伤预防形成激励。

(三)目标不一致,引发道德风险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委托人与人的利益有矛盾,追求的目标有差异。“委托人最关心的是结果,而人却不感兴趣;人最关心的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而委托人却没有直接的兴趣。委托人的收益直接取决于人的成本(付出的努力),而人的收益就是委托人的成本(支付的报酬)”。具体来说,作为委托人的政府,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作为人的企业首先追求的则是自己利润或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的健康安全等成了次选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利用委托人的授权去侵占或损坏委托人的利益,在现实中表现为企业工伤预防观念淡薄,只注重生产而不重视安全,导致大量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屡屡发生。

三、减少工伤预防中委托—风险的对策建议

工伤险范文篇3

一、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要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参加工伤保险

实践证明,过去没有启动工伤保险的社会统筹,一方面导致个别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风险集中,给单位造成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使许多职工尤其是没有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给职工家庭、社会增加了负担,许多职工因此长期上访或采取一些过激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把更多的人纳入到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根据农民工就业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参保办法

从贵州省的情况看,一些使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行业,比如煤矿采掘业、建筑施工等企业,是愿意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对于在这些行业就业的农民工来说,由于个人不负担工伤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后就有了人身安全保障,所以,农民工对参加工伤保险是态度很积极,要求也是强烈的。但是,众所周知,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流动规模大、流动时间短、呈季节性流动等特性,一般而言,从所获悉情况看,农民工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时间多数在半年左右,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还是少数。有的行业,例如乡镇小煤矿,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另外,在这些行业中,准确核定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也非常困难。所以,对同一企业来讲,由于存在用工人数和农民工的工资基数核定的难题,因此,有的地方和企业提出应该采取定额缴费的方式征缴工伤保险费,比如对乡镇小煤矿,按照吨煤工资含量确定企业每生产一吨煤所应缴纳的费用,对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项目的用工规模确定每一项工程应缴纳费用。

三、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企业投保率低的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大这项工作的领导。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包括我省的一些县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为了吸引投资,在外来企业投资时,把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作为引资条件、默许投资企业不参保或者不鼓励劳动保障部门强制投资企业参保。这种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追求当地短期经济利益来牺牲职工的权益和长远发展利益,应该杜绝和禁止。其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对于使用农民工的企业,在进行监察时,现阶段根据农民工参保需要和意愿,重点对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和为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情况进行监察。对于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应该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再次,在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等级、评先选优等工作或手续时,把企业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必备或重要条件。这个工作,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开展。2005年4月,劳动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和国防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必须凭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参保证明,才能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于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必将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在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中,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目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保险工作中,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较为薄弱。工伤事故发生后,对于伤残职工来说,开展工伤康复工作,让他们恢复或具备新的劳动能力,或者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大多从事繁重体力的农民工来说,发生工伤的概率高,很多农民工伤情重,回乡后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困难,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会下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总体上不是很好,因此,很多农民工还因为发生工伤后,意志消沉,所以,开展对农民工的工伤康复工作也要重视。

五、探索建立维护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简易程序

工伤险范文篇4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通知”精神,我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市长办公会,专题动员会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为了保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出台了()号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经过近一个月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据统计,我市共有高风险企业家,其中煤炭行业家(不含国有煤矿),非煤矿山家,建筑类企业家。月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煤矿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安监局、煤炭局、国土局、建设局领导非常重视,提供各方面情况,澄清了全市高风险企业的底数,为全市各部门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全市各乡镇领导及所属劳保所也行动起来,分别深入各煤矿、石料厂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特别人事劳动部门,社会保障局领导重视,方法得当,采取了深入乡镇住基层厂矿集中开展工作,对此做法市领导是非常满意的。通过各单位近一个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单位有家(其中煤矿家,石料厂家,建筑业家),还有家高风险企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但仍有家企业至今还没有行动。从以上这些情况看,虽然工作有进展但效果不太理想。

二、存在问题:

⒈认识不到位:从以上参保企业数及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其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单位领导对参保认识不够,把参加工伤保险视同为是到企业摊派,不知道这是对政府、对企业、对职工有益的事情,甚至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和对抗行为,找种种借口,工作只要尽职尽责,认识到位,就会有效果,如城关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和劳保所同志亲自下基层做工作、讲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城关镇家煤矿,目前正在办理手续的就有家,他们的做法值得其他部门借鉴。还有曲梁乡、牛店镇、白寨镇等乡镇工作进展都很顺利。本文转载自网

⒉工作不扎实:有些单位对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也宣传了,工作也安排布置了,但工作进展如何?下面情况如何却不管不问,顺其自然,不落实、不督促,从统计情况看,袁庄乡进展较快,经过了解,袁庄乡接到政府通知后,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带领乡劳保所同志亲自深入到每个企业,工作非常敬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⒊职责不明确:任何一项工作的推动都需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在市长办公会上,在各乡镇委局主要领导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强调了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各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行,截止目前,有些单位行动缓慢,对自己职责不明确,造成此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

三、几点要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⒈严格按照政府文件要求,保证我市高风险企业月底以前参保率达到,月底达到,任务不减,时间不缓。

工伤险范文篇5

《*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年11月9日经市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规章的颁布实施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伤保险体系,扩大我市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制定《办法》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5号),都明确要求依法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煤炭、建筑等人身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农民工比较集中,工伤保险是农民工最需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工伤保险要重点覆盖的人群。近年来,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用人单位不支付医疗费用的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在今年上半年组织的全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情况专项检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建筑等高工伤风险企业情况更不容乐观。加快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成为当务之急。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高工伤风险企业行业和农民工就业特点,拟定了《*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办法》的出台,将对完善我市工伤保险制度,维护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权益,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办法》共五章二十九条,对高工伤风险企业依法履行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义务、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适用于全市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建筑施工企业、煤炭和其他矿山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及所使用的农民工。

《办法》的主要特点,简单地讲,就是“五个一“,即:“建立一套机制,确立一套办法,完善一套措施,形成一套政策,健全一套体系。

(一)建立一套机制,即建立了部门联动配合机制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办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业务。发展改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房地产、煤炭、卫生、交通、市政、水利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信息共享制度和协查机制。

(二)确立一套办法,即:确立了适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缴费办法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集中且流动性强,按月缴纳工伤保险费操作难度大的实际,《办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并按照工程项目预算造价的1.6‰缴纳工伤保险费;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造价时,应当将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单独列项,并作为专用款项在开工前??包企业,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在工程开工前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也可以由建设单位直接代为缴纳。

(三)完善一套措施,即:完善了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强制参保措施

一是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有农民工的,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时,应当提交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和缴费凭证,未提交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办理延期手续。

二是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时,其提交的“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材料中,应当包括该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和缴费凭证。未按规定提交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

三是要求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总承包企业或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参保手续,缴纳工伤保险费。

(四)形成一套政策,即:形成了适合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特点的系列政策

一是建立灵活的参保农民工申报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的农民工人员发生变化的,可及时通过书面、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将变化情况报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方便高工伤风险企业参保。

二是依据企业实际用工情况,确定工伤保险关系。《办法》规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关系自农民工名单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次日起生效;因紧急情况临时增加或调用农民工,未能及时报送农民工人员变化情况,自临时增加或调用之时起48小时内发生工伤事故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视为工伤保险关系有效。

三是以职业资格等级作为计发工伤待遇的工资基数,鼓励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即:按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被认定为工伤后,作为其工伤待遇计发基数的本人工资,依据农民工本人的职业资格等级确定。初级工(含普工、杂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月工资分别按上年度本统筹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80%、100%计算;技师、高级技师分别按上年度本统筹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20%、140%计算。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伤职工,其本人月工资按上年度本统筹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四是规定了农民工工伤待遇的灵活领取方式。高工伤风险企业的农民工因工死亡或发生工伤被鉴定为1—4级伤残的,其供养亲属抚恤金或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可按月领取,也可按照有关规定选择一次性领取。

五是保持农民工参保与城镇职工参保的衔接。《办法》规定了按工程项目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建筑施工企业招用城镇户籍人员,在建筑工地务工的,可按照《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五)健全一套体系,即:健全了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农民工之间的权利责任体系

一是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办法》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建设单位的职权、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依法行政的要求。

二是明确了高工伤风险企业责任。高工伤风险企业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并建议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发生工伤的,由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三是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办法》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工伤风险企业均应为所使用的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同时规定,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有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的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尚未做出工伤认定结论时,用人单位应当先行垫付有关费用。

工伤险范文篇6

一、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界定

本意见所称局部高风险行业是指煤矿、非煤矿山(含井工开采矿山)、修建施工企业。从业人员是指与煤矿、非煤矿山(含井工开采矿山)、修建施工企业树立劳动关系或存在现实劳动关系的一切人员。

二、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工伤保证经办部分

工伤保险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详细经办,增补工伤保险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试点经办,试点成功后具体推行。

三、资金征缴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伤保险费的征缴。

1.煤矿企业工伤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1)对正常出产煤矿、整合期保存出产线的煤矿,依据《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以每吨煤3.5元核算昔时应交纳的工伤保险费。

(2)对整合、扩建和技改时期的煤矿,依据《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按正常出产煤矿交纳规范的70%交纳工伤保险费。

(3)对新建时期的煤矿,按《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按正常出产煤矿交纳规范的50%交纳工伤保险费。

煤矿企业交纳工伤保险费的工夫为每年第一季度,准则上一次性缴清全年工伤保险费。确因资金周转坚苦的,可以分两次缴清。为鼓舞企业增强平安出产治理,有用防备工伤变乱的发作,缴费规范执行每年浮动一次,详细方法另行制订。

2.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对露天功课的非煤矿山,按三类风险行业规范一次性交纳企业一切职工全年工伤保险费。对井下功课的非煤矿山,对比煤矿企业规范予以征收。对确因资金周转坚苦的非煤矿山,可以分两次缴清任务保险费。

3.修建施工企业工伤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以工程项目合同价(含追加合同价款)的15%确定缴费基数,依据工程的分歧风险类别执行分歧的缴费费率。个中:除去工程为1.4%;土木匠程、房子修建、路桥建筑工程为1.2%;线路管道装置、装饰装修工程为1.0%;综合性修建工程为1.3%。

(二)贸易保险公司增补工伤保险费征缴。

1.煤矿企业增补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1)对正常出产煤矿、整合期保存出产线的煤矿,依据《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以每吨煤1.5元核算昔时应交纳的工伤保险费。

(2)对整合、扩建和技改时期的煤矿,依据《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按正常出产煤矿交纳规范的70%交纳工伤保险费。

(3)对新建时期的煤矿,依据《采矿答应证》上载明的规划量,按正常出产煤矿交纳规范的50%交纳工伤保险费。

煤矿企业交纳增补保险费的工夫为每年第一季度,准则上一次性缴清全年增补保险费。确因资金周转坚苦的,可以分两次缴清。为鼓舞企业增强平安出产治理,有用防备工伤变乱的发作,缴费规范执行每年浮动一次,详细方法另行制订。

2.非煤矿山企业增补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对露天功课的非煤矿山,按三类风险行业规范的50%一次性交纳企业一切职工全年增补保险费。对井下功课的非煤矿山,对比煤矿企业规范予以征收。对确因资金周转坚苦的非煤矿山,可以分两次缴清增补保险费。

3.修建施工企业增补保险费的交纳规范

以工程项目合同价(含追加合同价款)的15%确定缴费基数,依据工程的分歧风险类别执行分歧的缴费费率。个中:除去工程为0.7%;土木匠程、房子修建、路桥建筑工程为0.6%;线路管道装置、装饰装修工程为0.5%;综合性修建工程为0.65%。

四、待遇规范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伤保险待遇规范。

企业职工发作工伤变乱后,享用《工伤保险条例》、《省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方法》规则的工伤保险待遇。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和工亡职工,也可经工伤职工或工亡职工亲属请求,与用人单元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署和谈后,一次性结算工伤保险待遇(对曾经开端领取长时间性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或供养直系亲属,不得从新选择一次性结算工伤保险待遇),详细规范为:

1.经劳动才能判定委员会判定为一至四级伤残品级的工伤职工,以受伤时市上年度职工均匀工资为基数,一次性付出伤残津贴金、伤残津贴、生涯护理费等。规范为:一级16年;二级14年;三级12年;四级10年。

2.因工灭亡职工,其直系亲属可享用一次性丧葬津贴金和一次性工亡津贴金。一次性丧葬津贴金规范为6个月市上年度职工均匀工资,一次性工亡津贴金规范为54个月市上年度职工均匀工资。

契合《因工灭亡职工供养亲属局限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证部令第18号)的供养亲属,可一次性享用供养亲属抚恤金。规范为:爱人5万元,其他供养亲属3万元。一次性付出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越职工工亡时市上年度职工均匀工资的10倍。

(二)贸易保险公司工伤增补保险待遇规范

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则补偿应由企业承当的工伤职工一切待遇,另加工亡一个职工3万元的补偿。详细如下:

1.灭亡职工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保信息库内,经劳动保证部分认定为工亡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分公司补偿3万元用于处置工亡者的善后事务。工亡职工亲属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请求一次性结算工亡待遇缺乏20万元的,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分公司补足20万元给工亡职工亲属。

2.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执行社会保险相关规范)的工资、生涯护理费、伙食津贴费、交通住宿费。

(1)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均匀工资规范付出。

(2)一至四级工伤职工生涯护理费、伙食津贴费日规范为不不变期130元,康复期90元;五至六级工伤职工生涯护理费、伙食津贴费日规范为不不变期90元,康复期90元;七至十级和无伤残级别工伤职工生涯护理费、伙食津贴费日规范为不不变期90元,康复期30元。

(3)工伤职工因伤情需求转外就医的交通住宿费按规范付出(详细规范另定)。

3、五至六级伤残职工由贸易保险公司按《工伤保险条例》按月付出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或按省《关于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方法》付出一次性工伤医疗津贴金和伤残就业津贴金。

4、七至十级伤残职工按省《关于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方法》规范补偿一次性工伤医疗津贴金和伤残就业津贴金。

(三)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亲属取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贸易保险公司待遇补偿后,不得再向用人单元讨取超出《工伤保险条例》、《省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方法》、《关于鼎力推进农人工参与工伤保险的意见》规则的待遇。

五、组织指导及任务职责

为做好市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工伤保证任务,市人民当局决议成立市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工伤保证任务指导小组,由市当局分担指导任组长,市劳动保证、安监、煤炭、建立、经贸委、公安、监察、财务、审计等部分担任人及贸易保险公司首要担任报酬成员,对此项任务进行组织、协谐和催促指点。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安监局,由市安监局担任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担任详细协调、催促任务的展开。各县、区(市)人民当局也要实在增强组织指导,成立响应的指导小组,各级各有关部分要齐抓共管,推进此项任务有用展开。劳动保证部分担任制订详细方法,完美各项政策,标准劳动关系,增强劳动监察,处理参保注销、工伤认定、劳动才能判定、基金治理、工伤保险待遇付出等;安监部分担任催促当地区局部高风险企业参与工伤保险和增补工伤保险,对未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与工伤保险或未足额缴费的单元,不予核发平安出产答应证,并担任代收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费;建立部分担任催促当地区修建施工企业参与工伤保险和增补工伤保险,对未参与工伤保险或未足额缴费的修建施工企业不予核发施工答应证,并担任代收修建施工企业工伤保险费;贸易保险公司担任征收企业增补工伤保险费,按时足额付出相关待遇,并参加工伤变乱查询和劳动才能判定;煤炭治理部分担任供应煤矿企业的相关信息;经贸部分担任催促企业增强内部任务治理;公安部分担任协助企业维护不变;监察部分担任对本能机能部分任务状况进行效能监视;财务和审计部分担任对基金平安的监管和审计。

为进一步细化落实本《意见》规则的处理顺序、待遇规范等相关事宜,由市劳动保证部分牵头,会同市安监、煤炭、建立、贸易保险公司等部分和单元,尽快制定《市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工伤保证施行细则》。

六、如国度出台新的工伤保险政策,按新的政策执行。

工伤险范文篇7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工伤保险工作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对分散我县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我县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开创工伤保险工作新局面。

二、参保范围及对象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或雇主),都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三、缴费标准及待遇

(一)工伤保险费率

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的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的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的行业。费率分为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基准费率为0.5—2.5%,具体标准按渝劳社发[2004]24号文件执行。单位或雇主参保时按基准费率确定,参保一年后,二、三类行业实行浮动费率,具体标准按渝劳社发[2004]9号文件执行。工伤保险费按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相应行业的工伤保险费率计算,全部由单位或雇主缴纳。

(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单位或雇主发生伤害事故,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县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含3人)以上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县劳动保障部门。发生伤害事故后,单位或雇主30日内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送县劳动保障部门,县劳动保障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单位或雇主的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向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三)工伤待遇

单位或雇主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发生伤害事故或患职业病,经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应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辅助器具费、工伤康复费、劳动能力鉴定费以及按规定支付与工伤保险业务有关的其它费用。根据不同的伤情、伤残等级和工亡情况,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

工伤保险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工伤保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二)依法参保,应保尽保,增强工伤保险的抗风险能力

县内各类企业单位都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特别是要将矿山、建筑、石化等高风险行业作为工伤保险扩面的重点。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参保。凡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建档立册,应保尽保。

(三)明确责任,完善措施,认真落实工伤保险各项政策

1、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民工和非公有制经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工作。要加强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伤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政策指导和监管力度,要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特别是要加强对参保登记、保险费征缴及测算、协议管理、费用结算、报表分析等各个重点环节的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被确定为工伤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重庆市工伤职工就医管理暂行办法》和《**县工伤保险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规定,因伤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浪费。

4、安全监督和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渝办发[**]47号)的要求,严格督促风险较大的矿山开采企业和建筑企业应保尽保,并把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应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

5、财政部门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严格基金管理,按时上解下拨工伤保险基金。

6、地税部门要及时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征缴计划下达各地税所,对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发出催缴通知书,并按规定收取滞纳金。

7、工商部门要把企业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年度审验工商营业执照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工伤保险工作健康发展

1、各街镇乡、县级各相关部门和各类企业要把工伤保险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是工伤保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工伤险范文篇8

一、2008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社保工作会议制定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围绕非公经济参保扩面等重点工作,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本意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准确核定缴费工资基数,为地税部门及时提供征缴计划书的同时,协助其抓好征缴清欠工作。2008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收入合计2611.75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109.59万元,利息收入83.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17.00万元,转移收入1.76万元,清收欠费217.00万元);征收当年保险费1608.94万元(其中自谋职业人员缴费270.00万元),征缴率为计划数1820.35万元的99.87%,共支出基本养老金1940.06万元,年末累计基金结余4549.34万元;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共支出工伤基金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应征收生育保险费71.91万元,实际征收69.3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96.38%,共支出生育保险基金22.1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生育基金129.40万元;征缴农保基金161.83万元,支出7.15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农保基金826.73万元。

(二)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69户单位进行了养老保险登记,有参保职工7699人,实际参保5250人,其中: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1146人,新扩面361人,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60人扩面任务的138.85%,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帐户的管理,认真清理和核实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做到了规范管理,个人帐户管理合格率达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130户14353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602人,为任务数8878人的108.15%),其中高风险企业72户10321人,新扩面2073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有58户4032人,其中新扩面827人,完成扩面计划数320人的258.43%;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8569人,其中新扩面456人,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450人的扩面计划的101.3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渠道,壮大了社保基金。

(三)参保人员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共为1146名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及断保人员接续了社保关系,从而走出了“这边进、那边出”的怪圈。

(四)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按时足额。我们与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就近方便,一分不差地领到养老金。共发放1518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55万元;发放189名“先养后退”人员退养生活费223.06万元;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从未发生过拖欠现象。另外,按上级有关政策,完成了企业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及时调整了养老金标准。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深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认真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为维护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严肃性,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稽核,共对30户参保单位2700名职工的缴费情况进行了核查,稽核面达43.48%,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稽核任务。

(六)各项基础工作扎实。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认真执行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与财政、税务、银行等单位密切配合,共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保证每笔基金都能及时入帐、转储及支付。同时配合审计部门对经办的各项保险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二是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不断规范。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县应进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1819人(含“先养后退”人员189人,市属企业退休人员111人),实际进入1819人,社区管理率达100%;社会化管理率达100%。组织县城5个社区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敬老节文艺演出活动,开展了其它社管服务工作。

(七)出台了《××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并进行了广泛宣传,且做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二、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县的工伤保险工作,在省厅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局以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加大工伤保险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从《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了工伤保险工作。按照《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及《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县与煤炭、安全等部门密切配合,于2005年对矿山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工伤保险条例》做了大力宣传,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了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工作,当年就有50户煤矿2781人纳入了工伤保险范围。至2008年底,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58户8248人,当年征缴工伤保险基金301.90万元,支出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以下是我县2006年至2008年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相关数据统计表:(附后)

从参保情况看:2007参保人数是2006年的260%,基金收入是2006年的318%;2008年参保人数是2007年的114%,基金收入是2007年的131%。可以看出,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也增大了工伤基金的总量,保障了全县参保单位职工工伤、工亡及遗属待遇的正常发放。

从工伤情况看:2007年工伤是2006年的325%,工亡是2006年的4倍,遗嘱人数也是2006年的4倍,基金支出是2006年的160%;2008年工伤是2007年的264%,工亡是2007年的150%,遗嘱人数是2007年的125%,基金支出是2007年的179%。

从就医情况看:2007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6年的51%,人均医疗费是2006年的61.6%;2008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7年的107%,人均医疗费是2007年的72.4%。可以看出,工伤人数逐年成倍增加,人均报销数额逐年减少,说明他们参加工伤保险后,大小工伤都进入,轻工伤数额增多。从基金运行情况看,基本达到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要求,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业务操作规范,财务核算准确,待遇支付符合规定,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创造良好氛围。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随着参保企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工伤保险工作认识也逐步提高了,具体做法是:我们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入手,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来抓,为促进此项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交纳工伤保险“不划算”的思想,组织人员上门做矿主的工作,从工伤无过错赔付到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进行宣传,逐步使业主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逐步使职工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是平安致富的必经之路。三是帮助企业算大账、算长远账,用贴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使企业业主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效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政策,严格程序,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待遇。

一是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成立了工伤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受理工伤职工的申报和调查核实、因工受伤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在事故处理中,一方面对企业申报工伤事故进行规范,要求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书面或电话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填写相关表册和报送有关材料;另一方面,对申报的工伤事故,尽可能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做好勘验调查,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使工伤认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严格程序,按时支付工伤待遇。参统企业在报送工伤事故报告时,由企业把相关情况报社保经办机构备案,在工伤认定结论未下达前,先由参统企业垫付医疗费用,待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由参统企业持相关证明到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费用;对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还需继续住院治疗的,由社保经办机构出具垫费证明,由协议医院垫支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医疗终结职工出院后,由社保经办机构与协议医院结算相关费用。对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等级的,严格按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月伤残津贴等待遇。2008年,支付工伤待遇人数为139人,共支付工伤医疗费107.05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1.14万元、工亡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3.21万元,保障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生产生活。

(三)慎重运作,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为了规范工伤保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一是按照行业风险确定费率,下达收缴计划,2008年,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进一步壮大了基金结存总量;二是将企业缴费高低与其工伤事故状况联系起来,把缴费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对安全生产连续无事故的企业,调整缴费比率,实行浮动费率;三是以工伤保险促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降低保险费用的支出。四是严把工伤认定关口,接到工伤报案后,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医院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2008年共查处虚报、冒名顶替等欺诈案件起,从入口上严格把关,避免非工伤原因导致基金支出的风险。五是严格工伤基金管理,严把基金支付关。加大社会保险稽查力度,严格核定待遇,对每一个报销凭据严格按工伤药品目录认真审核,规范工伤事故支付待遇程序。六是在审批工伤事故赔偿待遇方面,采取了经办人审核,财务复核,中心负责人审批等多项监督制度,确保了基金安全运行。七是加强社会保险监督工作,为工伤基金安全完整提供保障。成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开展反欺诈工作,严厉打击少报漏报、隐瞒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四)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建立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工伤保险的健康发展,我们着手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工伤预防机制。由企业工资与基金监督股牵头,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对企业的安全预防工作,对参保企业工伤预防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安全教育,组织企业对从事工伤保险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二是制定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要求参保的企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工伤预防方面制定专门的措施。三是认真规范工伤协议医院履行协议工作。我县确定了3家医院作为工伤协议医院,要求医院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对工伤职工进行医治,在有效保证基金安全的同时,由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

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中心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了工伤保险扩面任务的落实,并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实施办法,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重点人群和高风险行业、跨地区生产及流动性较大的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一是注重形成合力抓工伤保险任务的落实,认真落实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文件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二是建立工伤保险扩面综合协调机制。在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我县明确社保经办机构为落实扩面任务的主办单位的同时,还要求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全力配合,携手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区别情况,分类施治。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采取“找领导与领导找”的办法,即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途径“找领导”汇报工伤保险的政策,再请领导帮助找民营企业老板,动员其参保,通过“找领导与领导找”这一针对性办法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参保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任务还十分艰巨。由于我县民营化进程不断推进,民营企业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服务行业分布广、规模小、用工少、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实际情况给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转变《工伤保险条例》的重工伤预防、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在1—4级工伤待遇方面,由于缴费工资的不同,导致了同一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待遇差别过大。

(二)对协议医院的监管困难。一是社保中心没有配备从医专业的工作人员,现经办人员仅对所提供医院住院资料中的用药范围是否符合药品目录范围进行审核,而对医院施治的合理性则无法判定,这一环节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工伤基金的流失。二是对本县工伤协议医院监管方便,而允许工伤职工转外地工伤协议医院治疗,对外地工伤协议医院的施治过程由于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掌握,这也可能是工伤基金流失的另一个原因。

(三)工伤保险扩面难。我县的合法个体煤矿、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用工不规范,加之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全县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任重道远,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继续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二)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减少支出差额,降低风险。一是对原历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实行定期缴纳,到期不予缴纳的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强制执行;二是与改制重组的企业签订续缴社会保险协议,使社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对原未参加统筹的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统筹,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强制督促参保,进一步扩大保险统筹覆盖面。

工伤险范文篇9

为保障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市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决定将我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以下简称“老工伤”人员)的有关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

(一)2012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伤保险且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在参加统筹前发生工伤的人员。

(二)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的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工伤人员。

已一次性领取工伤待遇的人员不在统筹范围。

二、“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后基金支付的项目

(一)伤残津贴:致残程度达到1-4级的伤残津贴;

(二)生活护理费:根据护理等级支付的生活护理费;

(三)工伤医疗费:“老工伤”人员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政策规定的工伤医疗费;

(四)供养亲属抚恤金:符合当时政策规定的供养条件、应由企业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目前仍未丧失供养条件的工亡职工亲属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五)辅助器具配置费:按《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标准支付的辅助器具配置费。

三、“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的筹集原则

“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实行风险备用金制度。所需资金按照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的原则来筹集。由用人单位承担的部分,应一次性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一)200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伤保险且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企业和2007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所需风险备用金,由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各承担50%。

(二)2004年1月1日后参加工伤保险且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企业和2008年1月1日后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所需风险备用金,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所需资金通过自筹、当地政府财政、工伤保险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

四、风险备用金标准和计算办法

(一)风险备用金标准

依据确认的用人单位“老工伤”人员人数,按市2011年度工伤职工人均工伤医疗费、人均生活护理费和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的相应标准计算10年。其中,70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供养子女计算至18周岁。致残程度达到1-4级的全残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按市2011年度全残工伤职工人均伤残津贴标准计算10年。距退休年限不足10年的,按实际年限计算。

(二)风险备用金计算办法

1、工伤医疗依赖费

(1)职业病人员医疗费=职业病人数×职业病人均医疗费(94112.4元/人/年)×缴纳年限。

(2)工伤医疗费=(工伤医疗依赖人数-职业病人数)×人均工伤医疗费(58107.84元/人/年)×缴纳年限。

2、生活护理费=享受生活护理费人数×人均护理费(6791.16元/人/年)×缴纳年限。

3、供养亲属抚恤金=供养亲属人数×人均抚恤金(5641.04元/人/年)×缴纳年限。

4、辅助器具配置费=配置项目与费用限额标准(见《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管理暂行办法》×3次(有多人或多项目的,数额累加)。

5、全残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全残工伤职工人数×平均伤残津贴(12204.84元/人/年)×缴费年限。

五、“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程序

(一)“老工伤”人员确认。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原劳动、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书和支付“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的财务凭证等原始资料(原件及复印件)。无原劳动、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书的,应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填写《“老工伤”人员确认申请表》一份。

2、原劳动、人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照当时职能权限和规定做出的有关事故批复及事故发生证明等原始材料;

3、用人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按照事故发生时有关规定做出的事故证明或事故批复等原始材料;

4、经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初次诊断为职业病的证明;

5、其他能够证明职工为因工(公)受伤的原始材料。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老工伤”人员资料进行审核、调查,对符合工伤条件的,予以备案。

(三)需进行劳动能力、医疗依赖鉴定和辅助器具配置的,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依赖和辅助器具配置确认。

(四)用人单位持《“老工伤”人员备案表》及其他相关材料,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老工伤”人员纳入管理事宜。

六、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实行实名制管理,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老工伤”人员档案并长期保存。

工伤险范文篇10

一、2008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社保工作会议制定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围绕非公经济参保扩面等重点工作,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本意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准确核定缴费工资基数,为地税部门及时提供征缴计划书的同时,协助其抓好征缴清欠工作。2008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收入合计2611.75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109.59万元,利息收入83.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17.00万元,转移收入1.76万元,清收欠费217.00万元);征收当年保险费1608.94万元(其中自谋职业人员缴费270.00万元),征缴率为计划数1820.35万元的99.87%,共支出基本养老金1940.06万元,年末累计基金结余4549.34万元;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共支出工伤基金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应征收生育保险费71.91万元,实际征收69.3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96.38%,共支出生育保险基金22.1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生育基金129.40万元;征缴农保基金161.83万元,支出7.15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农保基金826.73万元。

(二)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69户单位进行了养老保险登记,有参保职工7699人,实际参保5250人,其中: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1146人,新扩面361人,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60人扩面任务的138.85%,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帐户的管理,认真清理和核实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做到了规范管理,个人帐户管理合格率达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130户14353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602人,为任务数8878人的108.15%),其中高风险企业72户10321人,新扩面2073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有58户4032人,其中新扩面827人,完成扩面计划数320人的258.43%;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8569人,其中新扩面456人,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450人的扩面计划的101.3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渠道,壮大了社保基金。

(三)参保人员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共为1146名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及断保人员接续了社保关系,从而走出了“这边进、那边出”的怪圈。

(四)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按时足额。我们与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就近方便,一分不差地领到养老金。共发放1518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55万元;发放189名“先养后退”人员退养生活费223.06万元;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从未发生过拖欠现象。另外,按上级有关政策,完成了企业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及时调整了养老金标准。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深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认真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为维护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严肃性,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稽核,共对30户参保单位2700名职工的缴费情况进行了核查,稽核面达43.48%,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稽核任务。

(六)各项基础工作扎实。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认真执行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与财政、税务、银行等单位密切配合,共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保证每笔基金都能及时入帐、转储及支付。同时配合审计部门对经办的各项保险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二是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不断规范。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县应进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1819人(含“先养后退”人员189人,市属企业退休人员111人),实际进入1819人,社区管理率达100%;社会化管理率达100%。组织县城5个社区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敬老节文艺演出活动,开展了其它社管服务工作。

(七)出台了《××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并进行了广泛宣传,且做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二、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县的工伤保险工作,在省厅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局以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加大工伤保险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从《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了工伤保险工作。按照《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及《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县与煤炭、安全等部门密切配合,于2005年对矿山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工伤保险条例》做了大力宣传,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了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工作,当年就有50户煤矿2781人纳入了工伤保险范围。至2008年底,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58户8248人,当年征缴工伤保险基金301.90万元,支出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以下是我县2006年至2008年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相关数据统计表:(附后)

从参保情况看:2007参保人数是2006年的260%,基金收入是2006年的318%;2008年参保人数是2007年的114%,基金收入是2007年的131%。可以看出,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也增大了工伤基金的总量,保障了全县参保单位职工工伤、工亡及遗属待遇的正常发放。

从工伤情况看:2007年工伤是2006年的325%,工亡是2006年的4倍,遗嘱人数也是2006年的4倍,基金支出是2006年的160%;2008年工伤是2007年的264%,工亡是2007年的150%,遗嘱人数是2007年的125%,基金支出是2007年的179%。

从就医情况看:2007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6年的51%,人均医疗费是2006年的61.6%;2008年人均住院天数是2007年的107%,人均医疗费是2007年的72.4%。可以看出,工伤人数逐年成倍增加,人均报销数额逐年减少,说明他们参加工伤保险后,大小工伤都进入,轻工伤数额增多。从基金运行情况看,基本达到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要求,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业务操作规范,财务核算准确,待遇支付符合规定,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创造良好氛围。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随着参保企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工伤保险工作认识也逐步提高了,具体做法是:我们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入手,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来抓,为促进此项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交纳工伤保险“不划算”的思想,组织人员上门做矿主的工作,从工伤无过错赔付到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进行宣传,逐步使业主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逐步使职工意识到参加工伤保险是平安致富的必经之路。三是帮助企业算大账、算长远账,用贴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使企业业主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效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政策,严格程序,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待遇。

一是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成立了工伤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受理工伤职工的申报和调查核实、因工受伤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在事故处理中,一方面对企业申报工伤事故进行规范,要求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书面或电话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填写相关表册和报送有关材料;另一方面,对申报的工伤事故,尽可能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做好勘验调查,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使工伤认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严格程序,按时支付工伤待遇。参统企业在报送工伤事故报告时,由企业把相关情况报社保经办机构备案,在工伤认定结论未下达前,先由参统企业垫付医疗费用,待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由参统企业持相关证明到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费用;对工伤认定结论下达后还需继续住院治疗的,由社保经办机构出具垫费证明,由协议医院垫支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医疗终结职工出院后,由社保经办机构与协议医院结算相关费用。对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等级的,严格按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月伤残津贴等待遇。2008年,支付工伤待遇人数为139人,共支付工伤医疗费107.05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1.14万元、工亡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3.21万元,保障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生产生活。

(三)慎重运作,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为了规范工伤保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一是按照行业风险确定费率,下达收缴计划,2008年,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进一步壮大了基金结存总量;二是将企业缴费高低与其工伤事故状况联系起来,把缴费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对安全生产连续无事故的企业,调整缴费比率,实行浮动费率;三是以工伤保险促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降低保险费用的支出。四是严把工伤认定关口,接到工伤报案后,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医院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2008年共查处虚报、冒名顶替等欺诈案件起,从入口上严格把关,避免非工伤原因导致基金支出的风险。五是严格工伤基金管理,严把基金支付关。加大社会保险稽查力度,严格核定待遇,对每一个报销凭据严格按工伤药品目录认真审核,规范工伤事故支付待遇程序。六是在审批工伤事故赔偿待遇方面,采取了经办人审核,财务复核,中心负责人审批等多项监督制度,确保了基金安全运行。七是加强社会保险监督工作,为工伤基金安全完整提供保障。成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开展反欺诈工作,严厉打击少报漏报、隐瞒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四)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建立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工伤保险的健康发展,我们着手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工伤预防机制。由企业工资与基金监督股牵头,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对企业的安全预防工作,对参保企业工伤预防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安全教育,组织企业对从事工伤保险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二是制定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要求参保的企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工伤预防方面制定专门的措施。三是认真规范工伤协议医院履行协议工作。我县确定了3家医院作为工伤协议医院,要求医院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对工伤职工进行医治,在有效保证基金安全的同时,由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

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中心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了工伤保险扩面任务的落实,并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实施办法,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重点人群和高风险行业、跨地区生产及流动性较大的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一是注重形成合力抓工伤保险任务的落实,认真落实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文件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二是建立工伤保险扩面综合协调机制。在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我县明确社保经办机构为落实扩面任务的主办单位的同时,还要求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全力配合,携手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区别情况,分类施治。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采取“找领导与领导找”的办法,即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途径“找领导”汇报工伤保险的政策,再请领导帮助找民营企业老板,动员其参保,通过“找领导与领导找”这一针对性办法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参保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任务还十分艰巨。由于我县民营化进程不断推进,民营企业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服务行业分布广、规模小、用工少、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实际情况给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转变《工伤保险条例》的重工伤预防、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在1—4级工伤待遇方面,由于缴费工资的不同,导致了同一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待遇差别过大。

(二)对协议医院的监管困难。一是社保中心没有配备从医专业的工作人员,现经办人员仅对所提供医院住院资料中的用药范围是否符合药品目录范围进行审核,而对医院施治的合理性则无法判定,这一环节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工伤基金的流失。二是对本县工伤协议医院监管方便,而允许工伤职工转外地工伤协议医院治疗,对外地工伤协议医院的施治过程由于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掌握,这也可能是工伤基金流失的另一个原因。

(三)工伤保险扩面难。我县的合法个体煤矿、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用工不规范,加之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全县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任重道远,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继续开展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二)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减少支出差额,降低风险。一是对原历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实行定期缴纳,到期不予缴纳的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强制执行;二是与改制重组的企业签订续缴社会保险协议,使社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对原未参加统筹的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统筹,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强制督促参保,进一步扩大保险统筹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