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0:29:09

工伤保险处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1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党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工作,围绕省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新政策,夯实基础、创新务实、开拓进取,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稽核、扩面、征缴等工作,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基本情况:

(一)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情况。截止到12月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48705人,应发养老金488*.1万元,实发养老金488*.1万元。其中:市本级参保离退休人员11994人,发放养老金12384.8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二)城镇养老保险扩面、续保工作。截止到12月底,全市参保职工139230人,全年新增扩面13305人,净增参保职工785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6%。续保17497人。其中市本级参保职工49181人,1-12月份新增扩面2808人,净增627人。

(三)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费申报征缴情况。截止到12月底,全市申报养老保险费38*5.7万元,完成全年申报任务的1*.0%。地税部门实征33487.7万元,征缴率88.0%。清欠4926.4万元,补缴未申报18527.5万元。全市共征缴养老保险费56941.6万元。其中:市本级申报12430.8万元,实征11866.7万元,征缴率为95.%,清欠2509.2万元,补缴未申报3596.7万元。

(四)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截止到12月底,全市共有46825名企业退休人员,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有45908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98%。其中纳入社区管理的有30439人,社区纳入率为65%。

(五)城镇企业养老、工伤保险稽核工作。全市养老保险书面稽核54573人,实地稽核74668人,实地稽核率为56.8%,超额完成省下达35%的目标任务。查出应参保未参保195人,已参保未足额缴费97人,少报漏报缴费基数131.13万元,少缴养老保险费36.71万元,已补缴33.3万元。全市工伤保险书面稽核46690人,实地稽核76965人,实地稽核率为69%。查出应参保未参保153人,已参保未足额缴费777人,少报漏报缴费基数481.33万元,少缴工伤保险费4.79万元,已补缴4.7万元。另外,我们还对4417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认证率为101.1%,查出冒领养老金51人,冒领金额7.4万元,现已全部追回。

(六)工伤保险工作。截止到12月底,全市参保职工150265人,全年新增扩面4*44人,净增参保职工38754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127.1%。其中,企业参保职工127549人,事业单位参保职工22716人。当期征缴工伤保险费118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35.0万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清欠5.3万元。12月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944人,1-12月份共支付工伤保险费993.9万元。其中市本级参保职工达到47621人,1-12月新增扩面7189人,净增参保职工3677人,征缴工伤保险费326.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费236.1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继续严格执行养老金发放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门密切协调,适时调度资金,对养老金发放缺口较大的县实施重点监控和调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0*年,我市共下拨省级调剂金9440万元。9月份,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20*年调整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会议,学习文件的相关规定,并部署全市调待工作。为确保及时将调整的养老金发放到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手中,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精心安排,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调待工作。本次调待共涉及41955人,月人均调整增加养老金122.5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达到813.9元。9月底前将增补的养老金全部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赢得了广大退休、退职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养老、工伤保险扩面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我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养老工伤保险工作的支持,引起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我市养老工伤保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和分析养老、工伤保险工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养老工伤保险工作列入了考核各县市区、各部门的重要内容。8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工作会议,李洪林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二OO七年度养老、工伤保险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县市区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为有效地开展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部分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严重的问题,11月份,市政府召集市直企业主管部门召开清理欠费工作会议,详细分析了欠费企业经营状况,形成欠费原因等,并研究制定清欠方案,要求各主管部门加紧对所属企业的督促和监管工作,为清理养老保险欠费,强化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统筹部署,定期督查,及时汇报。省下达我市养老、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后,我们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认真测算,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下达扩面征缴计划,并对市直企业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为及时掌握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实行月通报制度,每月将各县市区扩面、征缴情况分析、对比,寻找差距和不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另外,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市社保所成立了两个督导小组,由主管局长和社保处长带队,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督导。

三是严格执法促参保。对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不得评优评先;单位负责人不得晋级、评先、评模、发放年终奖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得兑现承包奖;实行年薪制的不得兑现领导班子效益收入;不得因工出国;不得购买小轿车;不得盖办公楼。

四是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为使养老、工伤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劳动者参保缴费,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讲解养老、工伤保险政策;利用广播电台的纠风热线栏目,就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答复、讲解,深化了宣传效果;4月1日,全省组织养老、工伤保险上街宣传活动,我市印制宣传材料21万份,组织市县两级上街设点近40余个,发放宣传单,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保险政策的了解,同时组织三辆宣传车沿市区繁华街道开展宣传。市政府戴国华副市长、市人大郑新秋副主任及市劳动保障局孙广义局长亲自到宣传活动现场,与工作人员一起发放宣传资料,当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为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五是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年,我市继续把养老保险扩面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用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上,将续保的重点放在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上,把工伤保险扩面重点放在高风险行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保上。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目标,社保机构工作人员分组负责,深入企业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部分县市区措施得当,成绩显著。深州、景县、饶阳、枣强四个县市在10月底就已完成下达企业养老保险扩面任务的130%以上。

六是为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挂钩机制做准备。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0号)文件精神,起草《关于贯彻落实冀政[20*]110号文件的报告》,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一方面认真测算市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挂钩标准,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协调领导小组,将扩面、征缴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严格奖惩考核措施。另一方面召开由各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传达省级文件精神,要求各县市区争取当地财政支持,拿出方案,抓紧制定奖惩措施。

七是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断保人员的续保工作。工作中,我们坚持扩面、续保并重。首先在宣传上,本着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政策的宗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印发宣传材料,讲述参保的好处以及断保的危害。其次,对破产、改制企业,我们主动提前介入,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审核工作。第三,提高服务质量,减化办事手续,做好中断缴费职工的续保工作。

(三)强化申报工作,做到养老保险费应核尽核。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冀政[20*]67号文件规定,认真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申报核定工作,做到应核尽核。一是认真申核参保单位的缴费人数。二是按照企业参保人数以及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参保职工收入为基数审核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对不按时申报的企业,按上月申报数的110%进行基数核定。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冀劳社[20*]43号文件要求,下达各县市区养老保险申报核定额计划,要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力保全年申报核定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加大力度,依法开展稽核活动。

一是对企业的职工人数、实发工资总额予以审核。研究制定稽核方案,根据企业经营、缴费状况的不同,有重点地分组开展稽核活动。努力减少瞒报、漏报行为,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征尽征。对存在问题的,责令其纠正,查处拒不参保的行为。今年4月份,市社保所组织业务骨干对冀衡集团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该企业20*年度瞒报职工工资总额3600多万元,漏缴养老保险费1000多万元,极大地损害了职工利益,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已将审计情况上报市局领导和市政府。同时,市社保所向全社会公布了受理举报投拆热线电话,受理和查处职工的投拆问题。为规范稽核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程序,从稽核工作的实施到稽核文书的撰写,从文书的送达到稽核结果的认定,从违规行为的纠正到补缴社会保险欠费,每一步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二是认真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为减少养老金流失,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要求,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每年一次的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多数县市区根据离退休人员居住地和身体状况的不同,采取分类认证的方式,做好通知、服务和梳理工作。有的县采取将养老保险金划拨到指定银行,在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时核对证件的方法;有的县市区将每个年度认证一次改为认证两次。有效地杜绝了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原地区煤矿退休职工呼玉泽同志,于20*年2月去世,家属为冒领养老金,一直瞒报其死亡情况,并在20*年9月认证时,向市社保所提供呼玉泽翻洗照片,引起工作人员怀疑,被停发退休金。12月份向社保所出示呼玉泽死亡证明,要求进行死亡结算。为彻底查清此事,市社保所抽调人员,分别深入深州市火葬场、辛集市火葬场展开全面调查,最终查清其家属瞒报冒领养老金事实。

(五)进一步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搞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继续完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另外,按照市社保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工作,多数县市区配备了档案室和专职人员,增添了档案柜,制定了管理制度,对档案作了细致的整理,并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积极开展工伤保险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促参保。今年以来,我们在《*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刊物上发表了“无证驾驶出事故,工伤待遇难享受”“转包经营转不掉工伤保险责任”等多篇文章,讲解工伤保险政策;4月份,市社保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推进建筑企业参保,保障农民工权益”为主题的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印发宣传资料,讲解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力普及工伤保险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参与努力学习工伤保险知识的氛围。另外,印制工伤保险业务指南两万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从多方面详细讲解了工伤保险知识,分发到各县市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全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首先按照全省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现场经验交流会议要求,我们组织专人按照“项目参保、造价提取、一次缴纳、全员覆盖”的原则起草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范围,缴费的比例,缴费的基数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及规定。正在与建设局积极协调文件的出台。

三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为了全面、深入地开展我市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一方面根据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人员变动少,工资基数易于核定等特点,在做好参保登记、缴费、支付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各项文书档案的整理、保管等基础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与财政部门、用人单位及时沟通,交流协商,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8月份全市工伤保险扩面征缴调度会后,各县市区认识到差距,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截止到12月底,全市已有十个县市区启动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职工22716人,今年新增扩面人数21280人,净增21229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57.1%。

四是加强事故调查,确保基金安全。今年以来,我市开拓创新,加大力度开展工伤事故调查,年初至今发生工伤事故124起,纠正工伤认定3起,查出企业冒名报工伤1起,共查出4起,直接挽回基金损失近40万元。工作中,市社保所工作人员亲赴现场调查,掌握事故真相,确定事故本身“工伤与非工伤”的性质,并帮助单位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找出安全生产的不足之处,协同单位做好工伤预防,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根据各县市区业务软件的应用情况,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下一步的业务需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工作,从基础数据的录入、养老金的发放以及财务到账等方面详细讲解软件的使用,规范了业务流程。二是对全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工伤救治、康复和职业病防治等有关专业技术条件,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审核和考察,确定了18家医院为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并已正式挂牌。三是加强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认真落实贯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制定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案,明确内审时间、进度和要求,按照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四是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寻找差距,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改点,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为参保单位和职工服务作为经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行风建设,完善窗口服务标准,为职工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努力树立社会保险机构的良好形象。六是认真学书记报告,掌握十七大会议精神,并与自身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贯彻十七大精神。

(八)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会计、统计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基金收支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并认真做好会计、统计报表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二是进行了社会保险登记年检审核,对977个参保单位进行了年检。三是每月进行一次养老保险数据上传,上传率100%,达到省局要求。四是积极组织开展信息征集与报送工作。五是协助异地220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公务员之家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养老、工伤保险扩面难度大,断保问题突出。

尽管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但全市扩面任务依然很艰巨。城镇企业职工仍有很大一部分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尤其是私营、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不高,部分群体未参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隐患。工伤保险在城镇企业的覆盖面依然较低,特别是大量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断保职工由于受经济年龄等方面的影响,接续养老保险自觉性不高。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300*人中断缴费。

(二)企业养老保险欠费问题严重。

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统计累计欠缴养老保险费13387.8万元,其中:市直欠缴养老保险费7319.6万元,欠费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不景气,没有缴费能力。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些企业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生产得不到发展,企业效益低下,有的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致使企业无力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二是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民营、私营和非公有制企业以及部分国有集体企业(包括改制后的企业)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高,对参加养老保险不积极,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三)工伤保险费征缴难。

虽然今年以来,我市及早动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工伤保险宣传力度,并深入企业讲解参保缴费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缴费基数低等原因,造成我市工伤保险费征缴困难。

(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足。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着企业养老保险的登记、申报、养老保险基数的核定、个人账户的管理、养老金的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稽核等工作,为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的稳定和企业平等竞争做出了贡献,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公环境和硬件设施则相对落后,有的县市区现在还使用七、八年之前买的计算机,远远达不到我市当前业务软件的环境配置要求,制约了业务的开展和社会保险前进的步伐。

四、二O*年工作计划

(一)争取政府支持,搞好部门间协调联动。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三个机制一个平台”,即:建立扩面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参保扩面激励约束机制,参保扩面经费保障机制和部门间信息互通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并把企业的养老保险费征收、清欠工作,按所属行业列入企业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实行责任考核,确保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贯彻省政府110号文件,按照五项挂钩机制的要求,全面完成养老保险扩面、申报、基金征收、发放、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五项目标任务,确保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及广大职工的参保缴费意识,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通过加大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强化舆论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改善基金催收工作的社会环境。一是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以专题讲座、政策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宣传贯彻《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二是对广大职工关心的“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使广大职工增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主动督促企业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

(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欠费大户的稽核审计工作。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欠资期间,依法扣减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加强对欠费大户的资金收、支、工资分配以及个人养老保险费代扣代缴等情况的稽核、审计工作,督促企业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列入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向职工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五)积极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重点抓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按照全省会议精神和省劳动厅、建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出台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及时传达到建筑施工企业,做到“项目参保、造价提取、一次缴费、全员覆盖”。另外,督促没有启动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县市区尽快抓紧落实。全面铺开我市民间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2

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意见>的通知》(陕劳社学发[2008]2号)要求,2008年12月19日,支部书记赵宇光主持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联系实际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发言,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整改措施。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成员吴应智同志出席,并根据会议情况和开展活动重点以及下一步主要学习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六点要求。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自我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支部严格按照厅党组的要求,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专门学习。先后认真研读了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摘编,并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安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下发的几个重要读本,完成了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

全体党员同志一致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工伤保险工作重大问题,分析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制定新措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早动手早行动,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我省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支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剖析,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第一、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伤保险事业长远发展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对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基层工伤保险行政、经办能力缺乏切实有效措施。剖析原因,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深、不透,仅停留在书面、条文的理解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的认识还未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第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还缺乏有效手段。分析原因主要是工伤保险晚于建筑施工企业商业保险的启动,且其具有有些协议,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和经济负担。虽与建设行政部门联合下文,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非常大的阻力;二是我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工伤问题的文件已经下发,但部分统筹地区工作进展缓慢,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尚未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对一些困难企业来说,既要缴纳工伤保险费,还要负担老工伤人员费用,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统筹地区对基金风险顾虑较大,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就是我们督促检查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第三,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下面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少。往往是文件发了、会议开了,就有松一口气的思想,在抓落实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认为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在地方,贯彻落实省上政策的责任也在地方;在对待来访群众方面,因为有些工伤职工对国家和我省政策不理解,提出一些不切实际、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就表现出不够耐心、热情的态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以影响正常工作为由,缺乏设身处地为工伤职工着想、解决困难的意识。

三、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老工伤”问题,既是困难企业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难点问题。要按照解决

“老工伤”问题的政策文件要求,结合统筹地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统筹地区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参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提高情况,适时调整我省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工伤职工基本生活,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要不断完善政策,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工伤保险县(区)级统筹中存在的覆盖面小、参保人数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弱、工伤职工工伤待遇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切实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取得显著成效的参保单位的奖励、开展高危害行业职工(包括农民工)的体检,及早诊断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职工的伤害,使工伤保险工作由被动补偿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给职工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作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3

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意见>的通知》(陕劳社学发[2008]2号)要求,2008年12月19日,支部书记赵宇光主持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联系实际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发言,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整改措施。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成员吴应智同志出席,并根据会议情况和开展活动重点以及下一步主要学习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六点要求。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自我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支部严格按照厅党组的要求,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专门学习。先后认真研读了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摘编,并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安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下发的几个重要读本,完成了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

全体党员同志一致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工伤保险工作重大问题,分析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制定新措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早动手早行动,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我省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支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剖析,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第一、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伤保险事业长远发展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对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基层工伤保险行政、经办能力缺乏切实有效措施。剖析原因,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深、不透,仅停留在书面、条文的理解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的认识还未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第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还缺乏有效手段。分析原因主要是工伤保险晚于建筑施工企业商业保险的启动,且其具有有些协议,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和经济负担。虽与建设行政部门联合下文,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非常大的阻力;二是我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工伤问题的文件已经下发,但部分统筹地区工作进展缓慢,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尚未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对一些困难企业来说,既要缴纳工伤保险费,还要负担老工伤人员费用,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统筹地区对基金风险顾虑较大,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就是我们督促检查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第三,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下面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少。往往是文件发了、会议开了,就有松一口气的思想,在抓落实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认为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在地方,贯彻落实省上政策的责任也在地方;在对待来访群众方面,因为有些工伤职工对国家和我省政策不理解,提出一些不切实际、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就表现出不够耐心、热情的态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以影响正常工作为由,缺乏设身处地为工伤职工着想、解决困难的意识。

三、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老工伤”问题,既是困难企业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难点问题。要按照解决

“老工伤”问题的政策文件要求,结合统筹地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统筹地区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参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提高情况,适时调整我省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工伤职工基本生活,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要不断完善政策,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工伤保险县(区)级统筹中存在的覆盖面小、参保人数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弱、工伤职工工伤待遇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切实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取得显著成效的参保单位的奖励、开展高危害行业职工(包括农民工)的体检,及早诊断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职工的伤害,使工伤保险工作由被动补偿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给职工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作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4

一、学习情况

自我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支部严格按照厅党组的要求,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专门学习。先后认真研读了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摘编,并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安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下发的几个重要读本,完成了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

全体党员同志一致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工伤保险工作重大问题,分析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制定新措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早动手早行动,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我省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支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剖析,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第一、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伤保险事业长远发展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对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基层工伤保险行政、经办能力缺乏切实有效措施。剖析原因,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深、不透,仅停留在书面、条文的理解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的认识还未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第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还缺乏有效手段。分析原因主要是工伤保险晚于建筑施工企业商业保险的启动,且其具有有些协议,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和经济负担。虽与建设行政部门联合下文,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非常大的阻力;二是我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工伤问题的文件已经下发,但部分统筹地区工作进展缓慢,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尚未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对一些困难企业来说,既要缴纳工伤保险费,还要负担老工伤人员费用,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统筹地区对基金风险顾虑较大,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就是我们督促检查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第三,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下面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少。往往是文件发了、会议开了,就有松一口气的思想,在抓落实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认为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在地方,贯彻落实省上政策的责任也在地方;在对待来访群众方面,因为有些工伤职工对国家和我省政策不理解,提出一些不切实际、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就表现出不够耐心、热情的态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以影响正常工作为由,缺乏设身处地为工伤职工着想、解决困难的意识。

三、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老工伤”问题,既是困难企业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难点问题。要按照解决

“老工伤”问题的政策文件要求,结合统筹地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统筹地区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参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提高情况,适时调整我省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工伤职工基本生活,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要不断完善政策,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工伤保险县(区)级统筹中存在的覆盖面小、参保人数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弱、工伤职工工伤待遇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切实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取得显著成效的参保单位的奖励、开展高危害行业职工(包括农民工)的体检,及早诊断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职工的伤害,使工伤保险工作由被动补偿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给职工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作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5

一、学习情况

自我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支部严格按照厅党组的要求,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专门学习。先后认真研读了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摘编,并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安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下发的几个重要读本,完成了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

全体党员同志一致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工伤保险工作重大问题,分析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制定新措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早动手早行动,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我省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支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剖析,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第一、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伤保险事业长远发展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对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基层工伤保险行政、经办能力缺乏切实有效措施。剖析原因,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深、不透,仅停留在书面、条文的理解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的认识还未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第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还缺乏有效手段。分析原因主要是工伤保险晚于建筑施工企业商业保险的启动,且其具有有些协议,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和经济负担。虽与建设行政部门联合下文,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非常大的阻力;二是我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工伤问题的文件已经下发,但部分统筹地区工作进展缓慢,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尚未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对一些困难企业来说,既要缴纳工伤保险费,还要负担老工伤人员费用,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统筹地区对基金风险顾虑较大,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就是我们督促检查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第三,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下面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少。往往是文件发了、会议开了,就有松一口气的思想,在抓落实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认为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在地方,贯彻落实省上政策的责任也在地方;在对待来访群众方面,因为有些工伤职工对国家和我省政策不理解,提出一些不切实际、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就表现出不够耐心、热情的态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以影响正常工作为由,缺乏设身处地为工伤职工着想、解决困难的意识。

三、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老工伤”问题,既是困难企业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难点问题。要按照解决

“老工伤”问题的政策文件要求,结合统筹地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统筹地区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参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提高情况,适时调整我省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工伤职工基本生活,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要不断完善政策,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工伤保险县(区)级统筹中存在的覆盖面小、参保人数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弱、工伤职工工伤待遇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切实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取得显著成效的参保单位的奖励、开展高危害行业职工(包括农民工)的体检,及早诊断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职工的伤害,使工伤保险工作由被动补偿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给职工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作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6

1、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缴纳工伤保险费,这里所称的“职工工资总额”即缴费工资,关于“缴费工资”的相关规定,看本网站《辨析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缴费工资、应税工资》一文。

2、工伤职工按照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缴费工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工伤待遇。

可见,“缴费工资”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工伤职工的利益。申报工资数额高,则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就高;申报工资数额低,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就低。同样,缴费工资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多少。我们研究的是,用人单位为了少缴纳工伤保险费,在职工实际工资数额标准以下申报缴费工资的行为。

二、少报缴费工资谁的错?

用人单位本应该按照本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然而,由于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使得用人单位在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过程中,也就享有了至高的主动权。

用人单位本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接受本单位全体职工监督,但由于对用人单位这一义务,没有规定任何监督措施,其履行情况可想而知。

“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是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法定职责,不仅是其权力,更是其义务。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用人单位申报的工资数额监管不严,也助长了用人单位瞒报工资的行为;

用人单位在实际工资数额以下申报职工工资数额,瞒报缴费工资,处于没有监督的状态下,使其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少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惯用手段。

三、少报缴费工资的损害了谁的利益?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工伤保险费”是构成工伤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构成部分,瞒报缴费工资数额直接导致了工伤保险基金资金的减少。

一旦发生工伤,职工享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等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而工伤保险基金会严格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4条规定,即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核定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缴费工资本应等于职工实际工资总额,但由于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数额,导致工伤职工享受不到法律规定的待遇标准,才使得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缩水。

四、如何追回损失的利益?

总结少报工资行为的过错,不难看出,是用人单位主观故意,应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监督不利。

关于对瞒报工资的行政监督,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第58条第1款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可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核查、职工的投诉、举报来对瞒报工资和职工人数的行为进行监督。

2011年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第60条取代原《工伤保险条例》第58条,但却将第1款予以删除,或许是因为考虑到《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也或许某些专家会说2011年新《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对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可以补缴工伤保险费,是举重以明轻,但无论如何“未参加工伤保险”与“参加了工伤保险,只是少报了工资数额”,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给实践操作中带来混乱也在所难免。

对于工伤职工、工亡职工家属缩水的工伤保险待遇,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等在具体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精神时,做出了地方规定,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毕竟只是地方规章,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2011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更是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各省根据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地方规定时,做出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解决工伤职工、工亡职工家属工伤保险待遇缩水的问题,就现今的法律规定来看,还主要指望地方规定,如:《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因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基数不实造成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并支付差额。”《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如实申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少缴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依照《征缴条例》有关规定处以罚款。”《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43条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申报基数不实而造成工伤职工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并支付差额。”《白山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廊坊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暂行办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企业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淄博市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等等。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7

为保障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工作人员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精神,参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均应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为全部工作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与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相同,由用人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费与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实行“一票征缴”。

三、按照《关于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准费率为0.3%;全额及差额事业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准费率为0.5%;有施工、生产经营性质的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准费率为1%。

四、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于年11月底前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从年12月1日起按月为其在职工作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8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于2004年1月1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公布,自2004

年2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年1月14日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1998年9月18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

1月1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职业病伤害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

因工死亡职工亲属进行抚恤,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

条例》,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职工有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及事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为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或者雇

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在生产经营所在地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工伤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第五条工伤保险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

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努力发展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因工致残

者得到康复和从事适合身体状况的劳动。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工伤保险工作,组织实施本条

例。

市、县(区)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征集和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遇有特殊情况,工伤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统筹地区的

人民政府垫付。

工伤保险基金、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不征收税、费。

第二章工伤认定

第九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

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用人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

而住院抢救治疗,并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的;

(四)由用人单位指派前往国家宣布的疫区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五)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

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

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五)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

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十二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

病,所在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

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该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

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

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

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三条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发生伤害事故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

,由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

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

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

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

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有协助

工伤调查和提供证据的义务。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

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

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工

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

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医疗终结期满(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

、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在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本

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

有关资料。医疗终结期需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

医疗终结期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

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根据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动五项条

件确定。五项条件均需要护理者为一级,五项中四项需要护理者为二级,五项中

三项需要护理者为三级,五项中一至二项需要护理者为四级。

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劳动保障、人事

、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医疗终结期和停工留薪期确认、劳动能力障碍

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工作。

第二十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

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三名或者五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

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

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劳

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劳动

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

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医疗卫生专家库的设置办法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会另行制定。

第四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

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疑似职业病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

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要转院的,应当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经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同意。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总工会、有

关企业协会意见。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

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住院治疗的伙食费由用人单位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百分之七十

。经批准转往外地治疗时,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本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按照国

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

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按照医疗终结期规定,由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评定伤残等级后仍需治疗(含旧伤复发)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会批准,五至十级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一至四级的,享受

伤残津贴和工伤医疗待遇,住院伙食补贴按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标准由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工伤职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

的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如下标准支付护理费:护理费以统筹地

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的一定比例按月计发,一级为百分之六十,二级

为百分之五十,三级为百分之四十,四级为百分之三十。

护理费按照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同步调整,负增长时不调整。

第二十五条职工工伤医疗终结被鉴定工伤残疾等级后,必须安装假肢、矫形

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或者康复器具需要维修或者更换

的,由医院提出意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

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康复器具应当限于辅助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之必需,并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

型产品。工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个人自付。

第二十六条工伤职工被鉴定工伤残疾等级后,按以下规定享受待遇。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工伤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计发:一级伤残为二

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二十二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二十个月

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十八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

,六级伤残为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十二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

为十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六个月的本人

工资。

(二)伤残津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应当退出生产、工

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残疾退休手续,由工伤保险基金以下列标准按月计

发至本人死亡。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二级伤残

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四级伤残为本

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

伤残津贴每年按照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办法调整。

职工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一级至四级残疾的跨统筹地区户籍职工,本人要求解除或者终止

劳动关系并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应当与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

协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标准计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并按照以下标准一次性计发伤残津贴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

系:(一)伤残津贴。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伤残津贴的相应

标准为基数一次性计发十年;(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本人工资为基数,

一级伤残的计发十五个月,二级伤残的计发十四个月,三级伤残的计发十三个月

,四级伤残的计发十二个月。

需要护理的,生活护理费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

发十年。

第二十八条一级至四级残疾的职工户口从单位所在地迁往原籍的,其伤残津

贴可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标准每半年发放一次。用人单位应当按统筹

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发给六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所需车船费、旅馆

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等,由用人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第二十九条对五级至十级残疾的职工,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安

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至六级残疾职工,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或者在用人单位关闭破产时,该职

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七至十级残疾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

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和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本人工资为基数计发:五级计发五十个月

,六级计发四十个月,七级计发二十五个月,八级计发十五个月,九级计发八个

月,十级计发四个月。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本人工资为基数计发:五级计发十个月,

六级计发八个月,七级计发六个月,八级计发四个月,九级计发二个月,十级计

发一个月。

第三十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

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六个月的统

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

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

配偶每月百分之四十,其他亲属每人每月百分之三十,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

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当高

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

规定执行。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四十八个月至六十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

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

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

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

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供养亲属抚恤金每年随职工平均工资

增长调整,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调整。

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

故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由所在单位照发本人工资,从第四个月起暂按因工死亡处

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发给百分之五十,并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

恤金。当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时,再发给其余待遇。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的,

应当退还已发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员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供养亲属,

应当在每年的六月份和十二月份提供由用人单位,或者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

的生存证明,方可继续领取。

第三十三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丧

失享受待遇条件的;(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三)拒绝治疗的;(四

)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

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企业破产、解散和其他原因终止而清产核资或者拍卖、变卖财产的,在破产

清算时按工资同等顺序优先拨付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清偿欠缴

的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和滞纳金。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使用劳动者的承包方不具备用人单位资

格的,由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发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非法承包建筑工程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分包方或者承包

方承担,分包方或者承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有权向发包方追偿。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

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第五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三十六条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银行存款利息;

(三)滞纳金、罚款;

(四)地方财政补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第三十七条工伤保险基金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根据用人单位工伤发生率等情况,按照国家

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第三十八条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

积。

第三十九条工伤保险基金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核算。工伤保险基金应当建立

储备金,市级统筹按工伤保险基金征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建立储备金,其中,市

级储备金留存百分之十,向省级储备金上解百分之五。

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伤残人员异地安置和基金不敷使用时的调剂。

市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省储备金调剂、市人民政府财政垫付。

第四十条工伤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并按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所得利息全部转入工伤保险基金。

第四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项目: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费用;

(三)工伤取证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预防费。

前款第(二)项按不超过当年结存的工伤保险基金三分之一的比例,第(三

)项按不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实际收缴总额百分之二的比例,由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于每年九月提出下年度的用款支出计划,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

核同意后,列入下年度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下年度据实列支。

在保证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储备金足额留存和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一

)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费用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不超过

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实际收缴总额百分之五的比例,提取工伤预防费。提取的费用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于每年九月提出下年度的用款支

出计划,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并列入下年度工伤保险支出

预算,下年度发生支出时据实列支。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

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四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

付情况进行行政监督。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第四十三条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

工作实行监督。

第四十四条职工有权监督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及缴费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向职

工如实通告因工伤亡、参加工伤保险和缴费情况。

第四十五条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向地方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本

单位工伤保险缴费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情况,监督本条例的实施。地方税务机关

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相应的咨询、查询服务。

第七章争议处理

第四十六条工伤人员及其亲属,因工伤保险事项与其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

按照劳动争议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工伤职工及其亲属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伤残

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查

,对复查鉴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

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

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

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持

有异议的。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擅自停止缴纳工伤保险费

的,由地方税务机关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可申请人民

法院依法强制征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五千元以

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滞纳金由用人单位负担,不得转嫁给职工。直接负责的人员无法确定的,由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承担责任。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

地方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

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不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提供证据,或者提供

虚假资料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

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追回挪用流失款项;有

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尚

不构成犯罪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擅自

增加或者减免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或者滞纳金的;(二)不按规定将

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或者滞纳金全部存入工伤保险基金专户的;(三)挪用工伤

保险基金的;(四)不按规定核定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或者领取期限的;(五

)拒绝按规定上缴工伤保险储备金的。

第五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

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

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工的;(二)未

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三)收受当事人财

物的。

第五十四条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二)提供虚假诊断证明

的;(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五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但未参加的,或者未

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

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向职工支付费用。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中央、省属和军队驻穗单位工伤保险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直接

管理;驻其他市、县的由所在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

中央、省属和军队驻穗单位的工伤保险事务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承办

;驻其他市、县的由所在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

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

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

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9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工伤保险工作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对分散我县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我县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开创工伤保险工作新局面。

二、参保范围及对象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或雇主),都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三、缴费标准及待遇

(一)工伤保险费率

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的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的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的行业。费率分为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基准费率为0.5—2.5%,具体标准按渝劳社发[2004]24号文件执行。单位或雇主参保时按基准费率确定,参保一年后,二、三类行业实行浮动费率,具体标准按渝劳社发[2004]9号文件执行。工伤保险费按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相应行业的工伤保险费率计算,全部由单位或雇主缴纳。

(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单位或雇主发生伤害事故,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县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含3人)以上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县劳动保障部门。发生伤害事故后,单位或雇主30日内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送县劳动保障部门,县劳动保障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单位或雇主的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向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三)工伤待遇

单位或雇主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发生伤害事故或患职业病,经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应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辅助器具费、工伤康复费、劳动能力鉴定费以及按规定支付与工伤保险业务有关的其它费用。根据不同的伤情、伤残等级和工亡情况,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

工伤保险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工伤保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二)依法参保,应保尽保,增强工伤保险的抗风险能力

县内各类企业单位都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特别是要将矿山、建筑、石化等高风险行业作为工伤保险扩面的重点。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参保。凡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建档立册,应保尽保。

(三)明确责任,完善措施,认真落实工伤保险各项政策

1、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民工和非公有制经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工作。要加强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伤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政策指导和监管力度,要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特别是要加强对参保登记、保险费征缴及测算、协议管理、费用结算、报表分析等各个重点环节的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被确定为工伤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重庆市工伤职工就医管理暂行办法》和《**县工伤保险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规定,因伤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浪费。

4、安全监督和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渝办发[**]47号)的要求,严格督促风险较大的矿山开采企业和建筑企业应保尽保,并把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应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

5、财政部门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严格基金管理,按时上解下拨工伤保险基金。

6、地税部门要及时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征缴计划下达各地税所,对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发出催缴通知书,并按规定收取滞纳金。

7、工商部门要把企业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年度审验工商营业执照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工伤保险工作健康发展

1、各街镇乡、县级各相关部门和各类企业要把工伤保险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是工伤保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工伤保险处范文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和《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精神要求,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根据我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的新形势、新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工伤认定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工伤认定工作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本前提。国务院新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工作愈加重要。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工伤认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协调解决工伤认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充实工伤认定工作力量,把事业心、责任心强,懂业务的同志选配到工伤认定工作岗位上,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工伤保险条例》实质,熟知省市工伤保险政策规定,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要为工伤认定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妥善解决工作经费和车辆等问题。要更加重视工伤认定现场调查工作,通过认真细致地调查,去伪存真,提高认定质量,确保工伤认定客观准确、依法合规。

二、建立工伤认定报备、快报制度

为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工伤认定报备制度,各县市区于每月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作出的工伤认定情况报市局备案。同时,建立工亡案件及重大工伤案件12小时快报制度,各县市区须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工亡案件及重大工伤案件的基本情况在12小时内分别报市局工伤保险科和市社保中心医疗保险处工伤生育待遇科。

三、建立特殊案件联合调查制度

对市本级发生的死亡事故、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有劳动关系争议、因交通事故及未参保单位发生事故等易引发工伤认定争议的案件,由市局工伤保险科会同有关科室、单位进行分析、调查。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此类案件,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所有案卷报市局工伤保险科进行审查,共同分析决定是否受理。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将所有案卷及初步处理意见报市局工伤保险科审议,由市局工伤保险科会同相关部门、科室分析或进一步调查,确保案件认定的准确性。

四、建立工伤保险案件研讨制度

市局将于每季度末召集相关业务科室人员举办全市工伤保险案件研讨会,对本季度辖区内的有代表性的疑难案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工作,提高工伤认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认定质量。

五、建立工伤认定败诉案件与年终考核挂钩制度

县市区在本年度内出现的工伤认定败诉案件与年终考核、评先树优直接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