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1:08:39

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范文篇1

一、提高对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资源统一进入招投标平台进行公开交易,是加强公共资源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统一进场公开交易,可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廉政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托市、县招投标中心这一平台,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管,确保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规范化和公共资源的保值增值。

二、明确统一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范围

下列公共资源必须统一进入市、县招投标中心相关交易机构交易。

(一)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实物资产和债权,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集体)产权的有偿转让;

(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国有产权、实物资产、债权的有偿转让,资产的有偿租赁;

(三)公用设施冠名权、排污权、户外广告设置权、公交线路及出租汽车营运权等各种政府特许经营权、使用权的取得或转让;

(四)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的物品;

(五)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及政府采购项目,土地、矿产、森林等权属的取得;

(六)涉及国有(集体)权属的其他有偿使用的交易品种和相关公共资源衍生权的转让。

属于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和国有土地、矿产、森林等权属的公共资源交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他公共资源交易,按本实施意见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

(一)督促交易项目统一进场。

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对本行业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责,督促相关公共资源项目统一进场规范交易,确保公共资源统一进场规范交易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规范项目交易操作程序。

公共资源统一进入市、县招投标中心进行规范交易,必须提交权属证明,并按照市、县招投标中心相关交易规则及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等程序进行。

(三)强化交易过程监督管理。

对公共资源统一进入市、县招投标中心相关交易机构交易的行为,市、县招投标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综合监管,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监察,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共同督促交易行为的合法合规,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四)严格公共资源变动登记制度。

对申请公共资源转让变动登记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市、县招投标中心相关交易机构出具的交易凭证方可办理产权变动登记手续。凡违反本规定进行场外交易的,不得办理变动登记手续。工商、建设等部门在受理变更登记时,除要求单位依法提供变更登记所需资料外,还须提交市、县招投标中心相关交易机构所出具的交易凭证。不能提交上述文件资料或其他合法证明的,不得办理。

公共资源范文篇2

一、全力保障“六大高潮”建设项目。凡“高潮”建设项目,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按照“绿色通道”和“特事特办”的工作思路,提前介入,超前对接,优化作业,为招投标各方主体提供全方面、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对重点、重大项目交易中心领导更是带头跟标,上门服务,现场服务,与招标人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促进工作配合、协调更顺畅。切实做到不让招标文件编制出现差错、不让开标评标组织发生失误、不让质疑投诉发生,最终不让“高潮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发生延误。截止6月30日,共组织实施“六大高潮”项目工程招投标7个,总投资8677万元,中标金额7167万元,节约资金1510万元,平均节资率17.4%。

二、全力以赴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交易中心以第三次创业(挂牌成立-网上招投标)精神,积极建设电子评标系统,并自我加压,进一步探索建立集电子招标、投标、评标和电子监察、网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网上服务平台,以期提高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尽最大努力实现科技防腐,真正实现全程无纸化绿色交易。通过非常之举,整合各科室骨干力量全力快速推进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建设工程标准招标文件版本的固化编制,“会员库建设”、“电子评标流程”两个重要环节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整个系统预计在10月份上线试运行。

三、始终保持三项业务工作健康有序运转。

(一)工程招投标方面

(二)政府采购方面。

公共资源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按照“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工作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网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节约财政开支,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二、领导机构及主要职责

乡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领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负责制订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负责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制度的规定核准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交易范围、申报方式、交易方式、交易程序,并对交易文件进行审核备案管理;负责配合纪检监察机关、行业主管部门查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乡公共资源交易站,命名为“公共资源交易站”。设主任一名,设立交易窗口,确定专职人员,负责办理窗口业务。以上人员从乡镇机关内部选派,要求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公共资源交易站与便民服务中心合属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运作。

乡公共资源交易站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负责管理和组织开展辖区内按规定应进入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要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项目申报、信息、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等工作;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交易方式,具体组织交易活动,包括邀请评标专家,组织好开标、评标、定标等工作,并公示交易结果;负责为交易各方提供有关政策咨询、信息资料和交易场所等服务,负责调解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交易纠纷,维护交易秩序;负责对招标投标文件进行备案管理,做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登记、统计、分析和存档工作,并上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备案。

四、交易范围及注意事项

乡公共资源交易站主要交易范围如下:

(一)工程建设项目:乡镇属于国有、集体投资或控股,工程造价在所在县规定应进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额度以下的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村镇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土石方工程、装修装饰等工程建设)。

(二)物资和服务采购项目:乡镇、村、社区在政府采购目录之外的单项或者批量采购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采购项目。

(三)资产处置项目:乡镇、村、社区所属公共资产(包括企业、房屋、土地、水库、鱼塘、沙场、采石场、林木、果园、茶园等)的承包、租赁、出让和转让。

(四)其他应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乡公共资源交易站组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乡公共资源交易站的交易程序由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各地实际,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范。

(二)乡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由业主(发包、采购)方以书面形式申请报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能组织实施。

(三)乡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般采用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挂牌竞价的方式进行。对应急或者特殊情况需要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交易方式的,必须书面申请报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可采用。

五、监督机构及主要职责

乡纪委负责对乡公共资源交易站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监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是否都进入了交易站进行交易,交易方式、交易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交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款支付以及执行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等情况;监督是否存在人为干预承揽本地工程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有关投诉;严肃纪律,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

六、时间安排

乡公共资源交易站的组建工作必须在年7月底之前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运作。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必须统一认识,及时组建,迅速运作。

公共资源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套机构管理、一个平台运作”的模式和“政府领导、集中管理、统一市场、公开交易、规范运作、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规范、高效、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有土地及矿产资源、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的最大效益,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机制,加强源头防腐,推进政府工作廉洁高效,加速实现安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1.成立安义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公共资源交易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协调和管理;负责审核、制定、出台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性文件;负责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的选定工作。

2.组建安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县行政服务中心整合归并,为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下属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切实做好组建工作,原设在县财政局、城建局、水务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政府采购职能、招投标工作职能划转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相关单位不再承办有关业务,但业务监管仍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鉴于土地交易的特殊性,土地交易工作仍由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其相关人员的编制仍隶属县国土资源局,但进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相关土地交易活动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设建设工程交易部、土地交易部、政府采购部和综合部,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规则,制定交易市场管理制度;负责依法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业务;负责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设备完善、服务规范的场所,审核进场交易的相关资料;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收集、存贮和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政策、法规和技术咨询等相关服务;负责维护公共资源正常交易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负责维护和使用评标专家库;负责按有关规定收取和管理各项交易服务费用及收退招投标保证金;对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业务指导;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运作机制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确定的规则和程序操作,实行统一进场、办管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管的运作机制。

1.统一进场。即与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监管、中介、交易服务活动统一在中心进行;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主体统一进场交易;相关的行业监管、行政监督机构进场行使各自职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受理招标申请和投标报名,统一收、退投标保证金,统一招标信息、中标公示、统一收取政府公共资源出让收入(土地出让金等),统一收取交易服务费、场地租赁费等,相关收费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评标专家库统一建立、管理和使用。

2.办管分离。即监管职能和市场交易职能分离;监管职能和交易办理机构分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规则制订,监管机构做好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管;交易办理机构严格执行相关规则和程序,确保市场交易工作公正、有序运行。

3.规则主导。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中介服务机构、招标人、投标人和其它利益关系人)要严格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则和程序。招标人或出让人要在申办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手续,告知监察机关之前,必须告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相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单位)在办理国有产权、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或受理招标情况备案时,凡涉及产权转让、土地出让和建设工程交易的,必须要求产权出让方(受让方)或招标人提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产权或土地交易凭证或建设工程项目成交确认书,方可办理或受理。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凡涉及国有(集体)产权转让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必须要求企业提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产权或土地交易凭证。

4.全程监管。即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实施全程监管;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对应监督;检察、监察等监督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履行职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合法性和结果的公正性。

四、进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项目

全县范围内(含工业园区、乡镇及站所、中小学校、省市驻县单位和在县项目)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必须进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具体包括:

1.政府采购: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的政府采购项目。

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含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和与其配套的线、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上述工程项目总投资20万元(其中室内外装修工程项目1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入中心公开招标发包。

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指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程。上述工程项目总投资2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入中心公开招标发包。

4.公路工程: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设施、防护设施、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绿化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与公路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与安装工程。上述工程项目总投资2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入中心公开招标发包。

5.土地交易:指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

6.矿产资源交易:指按照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号)规定的县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颁证权限的矿种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授予的采矿权。

7.产权交易:指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产(股)权、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股)权,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或其他企业国有产(股)权,国有企业由于破产、兼并、租赁、重组等发生的产(股)权或经营权,其他依法允许出让、受让的国家、集体所有产(股)权的交易。凡原值在10万元以上的国有、集体资产的出售、转让、拍卖、租赁,以及农村集体土地、水面经营权承包必须进入中心公开交易。

8.林权交易项目:指林地、林木资源交易。

9.其他交易项目:需政府重点监管的公共权益与服务(包括出租和旅游车营运权、城市公交线路营运权、市政设施经营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等权益和物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养护等服务)的竞标交易业务;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疗设备)采购、进口机电设备采购和其他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含河道采砂权、采石权等)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公权罚没资产招标拍卖、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养护等交易。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服务机构,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阳光工程”,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县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把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组建和运行工作做好做实。

公共资源范文篇5

论文摘要:为实现“自然——社会——人”这一全生态系统和谐社会,促进政府改进管理公共资源的能力,需要加强公共资源审计监督。本文从公共资源及公共资源审计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公共资源审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审计存在的问题,指出应改进我国公共资源审计理论体系和实现公共资源审计制度创新。

一、公共资源审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2005年,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再次强调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概括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一人”这个全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社会。

(二)和谐社会观下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自然资源。是指对一定范围的公众开放、许多人共同使用将潜在的使用者排除在外是十分困难的或成本高昂的稀缺资源,如公共牧地、林地、渔场、地下水、湖泊、海洋、矿产、空气等都属于自然资源,都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公共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基本假设,也是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前提。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个成员获益的物品。”自从萨缪尔森对纯公共物品进行定义后,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按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公共物品的产出水平,增加一个消费者来消费该物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物品,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就是私人物品,或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就是纯公共物品。如果不能同时满足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性的物品统称为准公共物品。一般来讲,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是否具有竞争性,将物品划分为以下四类: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拥挤型的准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俱乐部型的准公共物品。

公共资源属于拥挤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竞争性、稀缺性的特征。正因为公共资源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稀薄的或根本不存在交易市场使得其使用者存在规避责任、“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得公共资源过度利用、衰竭,甚至面临走向毁灭的“公地悲剧”境况。目前我国公共资源过度使用开发,导致水资源污染、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渔业资源枯竭等现象非常严重。据报道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且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开垦引起的。最多的人共用的东西得到的照料最少,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几乎不考虑公共利益。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自由市场失灵,为此,要求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进行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威廉奥富尔斯认为:因为公用地的灾难和环境问题,不可能借助合作途径解决,具有主要强制力的政府的原则是不可阻挡的。斯蒂格利茨指出,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上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低交易成本四大优势。但市场失灵只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避免政府失灵,政府掌握充分信息是最佳选择,审计就是为政府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一种手段。

(三)公共资源审计: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趋势公共资源审计是为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企事业公共资源管理、利用和开发所进行的效益、效率、效果等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工作。公共资源审计应包括国家用于各种公共资源保护,提高资源的再生性、利用率等专项资金和政府等有关部门管理、使用公共资源的政策合理性、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一方面通过专项资源保护资金审计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予以审计处理权进行纠正;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尤其是公共资源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真实、公允的分析资料,公共资源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如前所述,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消费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竞争性使得存在“公地悲剧”。资源枯竭、水污染、沙漠化、荒漠化、海洋渔业过度捕捞等,公共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所有这些需要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进行管理公共资源,制定公共资源的政策。但由于以下原因存在政府失灵。按照利益集体理论,政府在管理公共资源时,政府的政策特别是公共资源的政策是各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强势集团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游说行贿等寻租活动使政府的公共资源管理、使用的政策损害公众利益而有利于小集团的利益。利益集团规模越小,其成员就越有积极性采取某种手段去影响政府的管制。弱势集团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弱势群体普遍搭便车的心理,难以对政府的公共资源的政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按照制度经济学,政府官员也是“经济理性人”,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再次当选)最大化其利益(权利、地位、选票等)的自利的竞争者,其行为不一定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甚至会进行政治创租活动。所谓政治创造,是指官员以对某些利益集团有利的经济政策为诱饵,引诱这些集团为经济管制政策的通过,向官员们进行利益行贿。从理论讲,作为受托经营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必须有独立、客观、公正的机构对其行为进行审计监督,才有可能防止受托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保护公共利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标准》明确规定:无论作出何种安排,最高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和促进公共责任。而且立法机构也需要审计检查机关提供公允的信息,如果立法机关失去公共资源审计对公共资源立法信息的保证,那么立法机关也就会失去对社会公共资源主导权,公共资源的管理、开发政策就很难保证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鉴于此,必须对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活动和各项政策进行审计监督与评估,以使公共资源利用和开发等符合公共利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公共资源审计:我国的现状与问题

公共资源范文篇6

一、概述

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实现管理创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交易平台。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在中心党组领导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综合部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把政务公开列入全年工作目标。

(二)强化教育,提高队伍素质。为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心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与经常性的党纪、政纪、业务素质等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

(三)深化平台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修订了《受理投资、质疑工作制度》、《招投标会员诚信公示制度》等。二是完善了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实、调整了中心对外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水平。中心党组多次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精神,强调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确保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中心派工作人员参加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知识培训,要求其认真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五)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一是进一步扩大了信息公开范围,将交易信息在中心门户网站、建设网、省政府采购网、日报网、日报等媒体及时、主动公开,切实加强交易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及时更新门户网站上的开标信息、政策业务咨询等内容;三是坚持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数量。年1-12月,我中心主动公开信息884条。其中,网上增加或变更业务信息680条(概况类信息2条,计划总结类信息18条,法规公文类信息5条,工作动态类信息652条,人事类信息3条),向新闻媒体公开其他政府信息204条。

(二)公开形式。对于主动公开信息,中心主要采取网上公开形式。中心门户网站公开的信息为主动公开信息。

(三)主动公开主要内容。一是公文法规方面,公开了关于招投标工作和政府采购方面的政策法规。二是办事服务事项方面,主动公开了招投标工作的各项程序、办理时间及办事机构,招投标项目申报、表格下载、招投标备案等情况,极大的方便了招投标各方事情的办理。三是工作动态方面,及时公开了年1-12月交易中心在各项工作中的亮点工作。四是业务工作信息方面,公开了招标公告、变更信息、补遗通知、中标公示、网上办事等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在该项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组织制度、落实制度及监督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主动公开内容还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强;三是网站服务功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解决办法:

(一)统一认识,努力规范工作流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公共资源范文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今年以来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刚才,市“一办三中心”领导对今年以来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并提出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先进乡镇代表对基层探索公共资源配置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表彰了一批今年公共资源配置工作的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向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在新一年里继续保持务实奋进的良好工作作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动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和市五届政府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积极推动“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目前,六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工作任务。此外,乡镇、行政村的公共资源配置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先进乡镇在探索基层公共资源配置改革方面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全市构建公共资源配置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管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范围进一步拓展。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市监管办的积极协调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市本级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已从“一办三中心”成立之初的18项扩展至41项,其余21项公共资源也将在今后几年中纳入市交易中心平台集中交易、统一监管,切实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监管缺位等传统体制下的老大难问题。各县(市、区)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进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效。

三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行为进一步规范。市监管办成立以来,针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体制转变和职能转换,积极探索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的长效机制,在全面梳理原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29项新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运作机制、交易规则、工作程序和监管办法等,这些新制度的实施,对遏制串标围标、非法转包分包,抑制建设工程“三超”,促进市场信用、防范腐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规范引导作用,确保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益进一步显现。市“一办三中心”成立至今年10月份,全市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9940个,交易金额达245.34亿元,其中市本级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5221个,交易金额105.16亿元。全市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共节约工程项目建设资金22.76亿元,其中市本级节约资金4.08亿元,全市两年的平均财政资金节约率高达9.28%,不仅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紧迫感

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我市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两个崛起”、实现“三大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作好工作的紧迫感。

(一)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是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型、效能型、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由于政府集公共资源的“所有者、管理者、分配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对公共资源高度垄断,限制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自主决策,限制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往往造成公共资源配置不公、使用效率和效益低下、价值难以体现,并易于产生寻租腐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资源配置模式,让市场来充当分配主体,可以使政府从资源分配的主导角色中退出,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由原来的“直接分配者”转变成为市场的“立法者”、“服务者”和“监督者”。切实把主要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有利于加快形成规范、便利、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服务体系,为多种经济成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的需要。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最大程度地激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较小、综合实力不强,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还很重。“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两个崛起、科学跨越”的奋斗目标,就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吸引大项目、大资金参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在全市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调动社会所有生产要素积极投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激发内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强力推进项目投资,加快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有效拉动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立规范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环境,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要素凝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三)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当前,一些公共资源的部门垄断往往导致交易环节信息不公开,交易规则设置不公平,市场竞争不充分,监督管理不公正等突出问题,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当前人民群众信访投诉、聚众闹事等事件发生的一大诱因。“公平、公开、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决心,扎实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各项工作,不断为我市加快实现“两个崛起、科学跨越”营造有秩序、有活力的社会环境。

(四)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是节约增效、服务民生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组建“一办三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用,促进财政增收、投资节约,集中更多财力为民办实事。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按照‘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要以实施‘三大千亿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全市用于保障民生的项目建设和财政投入将大量增加,各地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体制、监管机制和配置制度,是切实提高财政投入效益、保证民生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和关键。

二、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全市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思路,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经验。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细化目标、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一)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全局性工作,目标要求高,政策操作性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快推进“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市本级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尽快配齐配强市建设中心、评审中心的领导班子,要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充分给予保障,确保“三中心”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高效实施、顺利运行。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尽快将“一办三中心”的机构编制、领导班子、办公场所、工作人员等落实到位,使“一办三中心”的机构运作顺利启动,并不断发挥其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作用。各地要继续深入推进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参考和推广公共资源配置工作先进乡镇(街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基层特点的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努力推动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走向公开、规范、高效、廉洁。在巩固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格局的同时,各地要按照“公开、民主、便捷、实用”的原则,进一步研究探索行政村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努力在全市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公共资源配置监管大网络。

(二)要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领域。要按照“能够推向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的要求,不断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做到凡是具有“竞争性、有限性、效益性”的公共资源项目(包括自然性资源、资产性资源、公共性资源、服务型资源)都要纳入市场化配置轨道,凡是政府出资的项目都要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规范操作,凡是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都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平竞争方式,让公共资源的经济、社会、公益、福利等属性特质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市监管办要统筹谋划、积极协调,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三中心”要做好对接、抓好配套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职尽责、加强监管,确保市本级逐年有计划地完成新增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不断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比例。各县(市、区)要按照“态度坚决、方法稳妥”的原则,认真抓好规划、评估工作,加快制定周密的市场化配置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成熟一项、推动一项、落实一项,不断推动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集中监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要按照“市场主体要平等、市场竞争要有序、市场配置资源要合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各方参与主体的监管,做到用制度调节资源配置、用制度规范交易行为、用制度保障和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县两级公共资源监管部门要把垄断性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共服务等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公共资源项目配置作为监管重点,全面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互动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运作机制、工作程序和监管措施,有效防止低效配置、因人配置、私下配置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对策,堵塞监管漏洞,加强规范引导,不断完善针对招标人、投标人、中介机构、评标专家和管理单位五个方面的配套监管制度建设,确保公共资源配置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平稳扎实推进。要以实施《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办法(试行)》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领域的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市场准入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严格依法规范参与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

(四)要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各级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的指导和监督,重点防范和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采取暗示、授意、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操纵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招标单位违规变更招标方式、肢解招标或向承包商指定分包工程,评标专家密谋串通、打极端分,评“人情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投标企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和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不断引导其提高从业素质,规范从事公共资源市场交易活动。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采购类项目、直接发包类项目以及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项目的监管评审,严防变相规避招标、人情发包,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经得起考验、受得住评判、经得起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科技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科技监管网络,逐步推行网络化的电子招投标运行系统、行政综合监察系统和异地远程评标系统,不断加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各重点环节的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化监督。通过有效发挥电子科技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信息比对等功能,不断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把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切实把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目标和大方向。目前,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社会关注度、知晓度还不是很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扬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公共资源掌控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纠正和转变不想、不急、不愿拿出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的不正确认识,切实把公共资源配置项目进场交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做好有关对接工作。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地要进一步发挥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议事和协调作用。遇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要及时提交领导小组进行讨论决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决策权威性和贯彻执行力。各级公共资源配置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采取信息共享、联合督查、协调互动等多种形式,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县(市、区)和市本级之间,以及各地之间也要加强工作交流和业务联系,彼此取长补短、经验共享,在相互借鉴学习中,共同推动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深入推进、扎实开展。

(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深入公共资源项目多、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部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政策指导,确保工作落实;要善于总结、提炼、推广基层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和单位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完善制度、改进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示范;要通过督查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持续健康深入开展。

公共资源范文篇8

关键词:公共财政;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

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带有浓重的转轨经济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增加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引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随着计划经济时期被人为控制在各行政区划的人口的解禁而增加的流动人口。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本来隐性的城市公共资源短缺很快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城市公共资源短缺的集中爆发从大城市逐渐蔓延到中小城市,并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水务问题、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供暖问题、城市管网建设等。各城市在极度被动的状态下开始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攻坚战,但政府很快就发现这是个无底洞,政府的投入永远无法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公共资源需求膨胀,政府开始寻求其他的途径提供公共资源。在这方面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体制)模式。在国外比较着名的是英国撒切尔时期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在国内较早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是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公用事业研究。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在我国可参照的经验不多,更无可直接引用的案例,天则的公用事业研究也是边理论边实践,至今已有一些正待检验的案例。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从理论到实践尚无比较成熟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规范。本文尝试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而这恰恰是进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城市公共资源内涵(本文所讨论概念的界定);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的范围界定;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内涵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界定

城市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以及由政府作为供给主体,被全体人民共享并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特征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与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二)公共资源的特点

城市公共资源属全体人员共同享有,一个物品是公共资源,必须有以下特点:

1.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所有权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部分成员和全体成员所有。它同时存在多个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不存在竞争性,具有公共性质。

(1)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一个使用者使用公共资源不会引起另一个使用者的效用减少。公共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全体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公共资源的外部性。一旦公共资源遭到破坏时,对其他使用者来说会产生一种额外支出,例如,同使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用户,上游企业排放污水必然会影响到下游居民正常生活。

2.公共资源具有稀缺性。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资源丰富,人们认为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剧增,人们才认识到了公共资源的稀缺也在日益增加。

3.公共资源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一旦某项公共资源受到破坏,将影响到公共资源的整体价值。如城市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会降低城市的整体价值。

4.公共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评价公共资源价值不仅偏重于其经济价值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偏重于对其公共资源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即公益性的评价。

城市公共资源具体包括:

1.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地、湿地、矿产、海洋等资源。

2.城市中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一是有形资产。可经营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二是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本文所讨论的公共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源。

二、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范围界定

通过上述公共资源的内涵分析,以及考察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沿革,我们将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作如下界定: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提供

城市公共资源的提供主要针对上述分类中的公用事业部分而言。和其他转轨国家一样,我国公用事业也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因此我们在理论上首先应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明确哪些是纯公共品,是由政府必须无偿提供的;哪些是准公共品必须由政府有偿提供的;哪些应该由市场提供的;哪些是暂时无法分清的。

(二)城市公共资源建设的融资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部由财政投资的公共资源;财政与市场共同出资的公共资源;由市场融资建设的公共资源。具体融资形式体现在:财政融资,包括财政预算、国债、政策收费等;银行贷款;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等。其中近年来表现尤其活跃的是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涌现出很多重要的做法,包括:企业发行“准市政债券”;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如国内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保险资金的进入。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这些投融资模式应进行操作程序的规范、操作方法的完善,并逐渐将其一般化。

(三)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研究

在城市公共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偿提供的,这是一笔只要城市存在就永远不会枯竭的收入,现在由于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效率低是经济学人所共知的,因此现在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国有企业大都亏损。而私营经济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公众利益与其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伦敦机场由于私有化而一度出现滞留旅客无法登机的混乱局面就是先例。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模式研究从理论到操作细节的设计,以及适用的条件都应有事先的充分准备,而且需要通过区域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法律规范。

(四)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是城市公共资源正常有序运营的保障,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转轨经济的又一特点,因此监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模式研究同等重要。

三、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

通过城市公共资源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与管理的现状和背景分析,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目标:理顺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规范市场进入公共资源领域的规制及程序;完善城市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则

1.以公共财政的理念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理论指导

城市公共资源主要解决城市公共品的提供以及外部性的纠正,因此对现有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财政理论,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对具体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确立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确定市场进入城市公共资源领域范围。

2.以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区域性特征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基础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上,在尝试改革之前应做本土化的可行性论证和细节推敲。

公共资源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正、透明、便捷、高效”工作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区级和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网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节约财政开支,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环境。

二、领导机构及主要职责

副组长由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书记担任,全区各镇和街道办事处均应成立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街道)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组长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成员35人,成员由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并对交易文件进行审核备案管理;负责配合纪检监察机关、行业主管部门查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镇(街道)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领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负责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制度的规定核准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交易范围、申报方式、交易方式、交易程序。

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统一命名为“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各镇(街道)应结合实际情况,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明确交易场地,确定相关业务人员,负责办理交易业务。

不设专用交易场所。镇(街道)应合理安排交易场所及人员,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原则上不新增人员编制。明确相关人员兼任,但领导机构、机构人员设置、职责范围要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

具体组织交易活动,全区各镇(街道)分中心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负责管理和组织开展辖区内除按规定应进入市、区两级公共资源综合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以外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要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项目申报、接受报名;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交易方式。并公示交易结果;负责为交易各方提供有关政策咨询、信息资料和交易场所等服务;负责调解交易活动中的交易纠纷,维护交易秩序;负责对交易文件进行备案管理,做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登记、统计、分析和存档工作,并报上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备案。

四、交易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主要交易范围如下:

村、社区属于国有、集体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镇、街道。工程造价在规定应进入区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额度以下的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村镇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土石方工程等工程建设)

采购货物类单项或者批量采购金额在3万元及以上至10万元以下项目,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类项目:镇(街道)使用财政性资金或村(社区)使用集体资金。服务类和工程类(指房屋装饰装修、修缮)10万及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项目。

村、社区所属公共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土地、山林、河塘、山塘、水库及其他投资权益等)承包、租赁、出让和转让。资产处置项目:镇、街道。

4.其他应进入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进行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二)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组织开展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并经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能组织实施。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必须由业主(发包、采购、出让)方报经领导小组初审。

经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可采用。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原则上采用随机抽取、竞价(询价)方式进行。对特殊情况需要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交易方式的必须书面申请向镇(街道)领导小组初审后。

五、监督机构及主要职责

交易方式、交易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交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款支付以及执行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等情况;监督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全区各镇(街道)纪委(纪工委)负责对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监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是否都进入了交易分中心进行交易。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有关投诉。

六、时间安排

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组建工作必须在年12月底之前完成。

确保如期建立。区纪检监察机关要对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督促。

七、工作要求

公共资源范文篇10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推动全市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刚才,大家参观了*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中心现场,观看了专题片,*区、*市介绍了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重要意义

为适应预防腐败、规范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必须通过招投标途径来完成,这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用招投标等方式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市在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行业,以及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药品采购等领域,先后推行了招投标交易办法,各相关部门先后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各自的评标专家库,培育发展了20多个中介机构,还建立了招投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房产交易中心等有形交易市场,在财政局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为了适应“管采分离”的需要,去年,将市政府采购中心改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具体采购活动通过中介机构来完成。近几年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总体发展良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完善招投标工作路子,交易领域不断扩大,交易活动日趋规范。近三年来,全市政府采购完成28.44亿元,建设工程招投标完成26.83亿元,药品及医疗器械采购完成19.6亿元,国有土地出让完成41.88亿元,对节约行政成本、保护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市在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有些领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不公平竞争;有的交易场所分设,交易职能重叠,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行政成本增加;个别领域腐败案件高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等。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事实说明,通过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把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和职能进行归并,形成集中统一的有形市场,可以使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得到规范。对此,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建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公务员之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市场,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机会,节约行政资源和财政开支,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二,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形成统一、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把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完成,让行政权力退出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建设。

第三,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整合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及部分专业人员归并,有利于提高交易的专业化水平,节约交易成本,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利于鼓励竞争,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大市场形成,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利于加强政府监管、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立以后,政府部门不再包揽或直接操作公共资源交易的具体业务,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较好地解决了监督主体在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政策透明度和统一性等问题。政府也便于集中运用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等各类综合手段,加强监督和管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积极探索,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工作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深入扎实地做好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工作。

一要科学设计,高标准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原则,理顺政府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坚持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的组织模式,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做到依法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规范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市场充分配置、依法科学监督、规范交易管理。要建设必要标准规模的交易场所、设施以及交易信息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配备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使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真正成为政府和有关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努力树立政府廉洁、勤政、高效形象。

二要统一进场,形成合力。统一进场是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立、运行的前提,要做到应进必进。要将目前由各部门自行开展的建设项目、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交易活动归并集中,形成统一的有形市场、统一的监督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投入运行后,有关职能部门不再直接参与招投标等具体的交易操作,集中精力把项目前期立项、设计和后期监管实施好,并会同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管理机构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协助配合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管理机构制定各项交易规定,配合做好中标后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等。

三要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等,有组织地进行交易。要实行公告制度,提高交易活动透明度,规范资格预审工作,改进评标办法,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要建立完善专家评审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建立和健全标后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情况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防止招标不规范,标后无人管等问题。要打破地区、行业的限制,给予所有潜在投标人平等的竞争机会。要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体系等制度,切实抓好落实,真正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四要强化监管,严明纪律。加强监管是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的重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要手段,也是政府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上的重要职责。一是以宣传教育和制度落实为重点,把好事前预防关。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教育,认真抓好《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规定的落实,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二是以科技为支撑,把好事中监管关。要强化各项交易的场内监管,利用现代科技监管手段,执行规范化、程序化交易流程,实现对交易全过程监督管理。要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水平、广覆盖的电子监察系统,对交易全过程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发现纠正各类问题,防患于未然。三是以责任追究为抓手,把好事后监管关。纪检监察等监督机关和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督,及时调查处理各类投诉。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要列入不守信单位名单,对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该追究责任的,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要严明公共资源交易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和插手具体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