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5:40:39

个性教学

个性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考

个性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尊重每位学生个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施教。教师重点关注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呢?

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1.包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扎实的专业素养及包容的心态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诉求,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课文,要能以包容、客观的心态去接受。在师生互动中,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个性思维,更好的从学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效率,譬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学生认为最后一句是作者弄错了,“淡妆”和“浓抹”有矛盾,我没有立即否决他的理解,表扬他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导他深入理解,这以后这位学生总能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譬如教学《燕子》,有学生问:为什么人们只喜欢燕子而不喜欢麻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些科普知识,让学生明白,燕子是益鸟专吃害虫,麻雀呢则专吃农民伯伯的庄稼,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广博的知识不仅能丰富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3.进行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情、准备教学。以便课堂上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思维,进行针对性教学,结合学生的个性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和意识

1.指导学生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个性化教学不再追求单纯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形成适于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譬如背诵课文,不同的学生背诵方法就不相同,有的习惯于串联法,有的喜欢线索法,还有的则喜欢图画法;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有些学生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习惯于默记;早上预习课文,有些学生习惯于大致浏览一遍,然后结合课内、课外知识,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有的则是将课内外知识融入对课文的精读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多多给予学生参考性的意见,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个性化教学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性的思考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个性化思维能力,譬如教学《西门豹》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这里的田地荒芜了,人烟变得稀少了?2)是谁组织给河伯娶媳妇的?3)新娘是从哪里找来的等问题,要求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理解。此外,课堂上,多设计开放性的思维题目,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外积累。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学习,积累仅仅靠课堂和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积累呢?教学中,我们引入生活中的事物和例子,譬如教学《白鹅》我们就可引入一些学生常接触的家禽,要求学生观察家禽的特征,有意识的积累生活中的知识;教学《景阳冈》,可要求学生课外读一读小学生版的《水浒传》,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喜欢的课外读物,举办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积累,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利用个性化的教学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个性化教学确保提升教与学效率有效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徐小健2017《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魅力中国》第49期。

个性教学范文篇2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上的教学是灌输式,强调整齐统一,课堂上只有集体行动,而无个体思考,只有老师指挥下的齐步走,而无个体的散步。这种状态,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牺牲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许多同学有着自己的品味,理解和思考。因此,教师根本不必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式去理解,谁又能保证参考答案是唯一标准答案呢?所以语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要有一定的时空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就尝试过学生选择学习法。学生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求思或悟。最后的作业也是五花八门,有诗歌赏析,有自己朗读录音,有诗歌意境赏析作画,甚至还有根据诗的内容改写的剧本。这样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留有空白让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享受独特的学习快乐。

二、倡导个体化研究学习

语文教材无外是例子,我们的教学大可不必挂在课本一根桩上,可以大胆地把教材分为精读和泛读,并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除了精读部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学习外,泛读部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阅读,思考,写作,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和教师一起进行修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提倡个性化作业

现在语文作业大量是抄课文,做选择题,或是做试卷,但是真正学生喜爱的作业很少,更不用说是个性化作业。而个性化的学习必然就要有个性化的作业。读书札记,读书质疑是最常见的个性化语文作业,还有,读后感、文章点评、文章比较等等。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或用作业本,或电脑存盘,或几位学生进行讨论。当然每学期可布置学生做长作业,写专题论文或调查报告。作业的评定可以用学分制,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换成相同的学分。

四、建立个性化的写作体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学习的个性化。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的写作训练单调,呆板,毫无生气,统一命题,同一模式评价。本来是最充满个性的学习,却变成了毫无生气、个性受到压抑的机械式运动。而个性化写作,就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写作学分制,只要写到一定的量,就可以得到一定学分。而且凡是能够独特感受的,就可以加分,发表文章同样可以加分。二是建立班级文库,出刊班级文集,鼓励同学自由写作。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班级作文园地,同时鼓励大家发表见解和评语,代替老师的评语。四是给学生以充分写作自由,统一题目写不出可换一个题目,写了一篇感觉不好可以重写。同时,作文评改中强调独特和创新,将评分标准分为基础与发展分。五是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互相商量,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相信随着个性化的写作空间的建立,学生的写作活动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个性化写作必然促进个性发展,而充满个性的写作又会使学生习作呈现生机和活力。

五、拓宽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空间

个性教学范文篇3

求同: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在求同阶段的教学我们要经过两个回合。第一回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第二回合: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文本)的观点思想是通过怎样的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出来的。比如:第十一册《凡卡》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到课文讲的是九岁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主题思想。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而之后的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去表现主题思想,是阅读教学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比如: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饱含泪水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写作思路明暗线的交错安排;乡村幸福的回忆和城市悲惨的现实的相互反衬;独具匠心的结尾艺术特色等。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文本的表现形式或作者表达的思想,作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则是水到渠成了。比如:凡卡寄出的信,爷爷能收到吗?能接回可怜的凡卡吗?或如:作者这样来写结尾好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求异阶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诚如上文所述,学生在充分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为表现思想观点所采用的形式后,对文中所展示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必定会有个人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以至于出现超越作者本身的认识局限,产生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和创造,发掘出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了自我建构。比如:教学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学生在对北大荒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有了充分地认识之后。有的学生就认为,写北大荒物产丰富的部分即:从“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再往哪儿装呀?”这部分不仅是通过物产的丰富来体现出北大荒的可爱,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叙述“物丰”的“趣”事来体现可爱的。他们认为: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水面上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不计其数的小嘴,冒着不计其数的泡泡,波光粼粼。随手的一瓢都是满满的鱼,这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的一幅图啊!难道表现的仅仅是物丰吗!还有,“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闭上眼睛想想这个“猎手”该是个多么有趣的活雪人。而捉野鸡像拔萝卜似的的形象,也令读者忍俊不禁。这表现的难道仅仅是“物丰”吗!这样的个性化解读没有根植于对文本(作者)的深入体验感悟,是很难想象的。

再比如:第十二册《草船借箭》一文,老师在求同阶段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概括出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很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多疑等性格特点。而在求异阶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说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告诉周瑜,(文中句:“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而且对来帮助的友人诸葛亮也并不实情相告,(文中句: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明明知道周瑜在陷害诸葛亮,破坏大局,也没有告知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若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大战的历史将可能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生已经摸到人物特点的复杂性,多面性,学会了分析人物的辩证法。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求同的基础上,进行的求异教学呢。

三、再次求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这次求同的含义与第一次的求同不同,第一次求同是探寻作者(文本)所表达的意义,而第二次求同则是学生在经过求异阶段的交流讨论和体验感悟,对作者(文本)的思想观点的重构。使之统一在自身的思想之中,成为自己个性发展的丰富养分。这次的求同和上一步的求异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融合在一起,这里是为了讨论的方便而分开来写的。以下选择一则案例《给课文换一个创造性的结尾》(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P53页)就充分展示两个阶段融合的特点。学生学完《一曲友谊之歌》(初中教材第六册)后,教师问:“这篇课文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一位学生稍加思考后回答:“课文抒发了真情实感,这是课文的成功之处。”教师紧接着问他:“你从哪里看出是抒发了作者真实的感情?”这位学生说:“书本上写着‘就像一股熏风扑面吹来,我们全家人的心中流溢着温馨,。同学们的声声问候,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婉转。”老师让他坐下,请其他同学再找出文中其他三处的抒情句段。思考:哪一处抒情写得不太好。大约过了三分钟,学生1举手说:“我看文章最后一段写得不太好。”(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细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忽然想到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师追问:“不好在哪里?”生说:“这一段中’忽然想到一句话‘,似乎不太真实。”学生2发言:“我不这样认为。’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细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是告别时情景,后面加上这么一句’忽然想到一句:人间自有真情在‘能深化主题,点明友谊。其实,抒情的记叙文有时也要插入一些所谓虚伪话来以情感人。”学生3:我认为抒情要抒真情,要根据当时情景来写,不能用一些假话。最后一段读了使人恶心。学生4不服:这个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且也点明文章题目,抒发“我”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

个性教学范文篇4

一、写作内容真实化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是个性的前提,没有真实就没有个性。因此,写作力戒“假话、空话、套话”,一定要讲真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真话的源头在生活。“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有人说,中学生“阅历不够、思想简单,没有东西可写”。其实,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善于捕捉真情实感和独到的体验。发现即充实,不断发现,不断充实。如何发现?钱理群先生说,“把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发现大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社会与发现大师”。大自然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潮起潮落,斗转星移,四季更迭,春华秋实……无不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万物争春的季节,徜徉于田畴原野,欣赏“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的美景;在晚霞沉寂的时分,面对大江东去,体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在倥偬繁忙的日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静听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安宁……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要引导学生经常思考的人生哲学问题。“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我有什么长处或短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像曾子一样,每天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本真的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如果一个人被抛弃在一个孤岛上,他就不会专为自己而去装饰他的小茅棚或是他自己,不会去寻花,更不会栽花,用来装饰自己。只有在社会里,人才想到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按照人的标准来说是优秀的人。”(康德《当你步入人生》)大至国家和国际,小至学校和家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奋,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辨是非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感悟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每日必做两件事:一是“检索”,对一天从起床到睡觉中的所作所为、喜怒哀乐进行一一回顾;二是“反省”,对回顾的内容进行“检视”。“检索”是梳理,有利于学生发现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应能力;“反省”是筛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充实生活,然后把所思所想记录在周记本上。

二、训练目标梯级化

从认识的角度讲,人的认识总是多层次的,是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从个人生活讲,“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情感的强弱周偏各人不同”(叶圣陶);从写作现状讲,学生写作的兴趣有高有低,作文的能力有大有小。因此,在制定学生写作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笔者采取“目标梯级法”。每届学生接手后,首先摸清学生的写作情况,然后依据学情和写作训练规划,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拟定不同梯级、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学生的写作训练目标分成三个梯级:第一个梯级,要求“写得清”,即给一个话题(文题),能够写得清楚,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出来,力争做到结构、语言等没有毛病。第二个梯级,要求“写得好”,即给一个话题(文题),把想说出来的话较好地写出来,如写人能做到如见其人,写事能做到如临其境,说理能感染有力。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要求及写作技巧,掌握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第三个梯级,要求“写得有特色”,即鼓励学生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写作规律,能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有特色、有风格的文章来。第三梯级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实际也不可能做到),但至少要对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提出要求。这三个梯级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它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一是每一个人不同时期处在不同阶段;二是从全班来讲,每个阶段都有三个不同梯级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又将每个梯级的目标细化,分阶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构成了一个写作知识训练网络。如,第一梯级的“写得清”阶段,训练内容分文章的语言、结构、选材、写作手法等类别;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为训练的层级目标,并形成系列,如作文的结构如何做到首尾呼应、详略分明、过渡自然等。每个梯级阶段对不同写作的内容(训练点)达标要求也不相同。如作文语言训练,对第二梯级“写得好”的要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炼词(字),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灵活,富有表现力,语意明确;第二层次,炼句,要求做到语句生动形象,善用修辞,描写细致,句式灵活,语意流畅;第三层次,炼意,要求做到“形质兼备”,极富意蕴,启人智慧,令人回味,语意丰厚。对每个层次又细化为具体的知识训练点,如第二层次“炼句”,分善加修饰语、善用修辞、善用句式和善于具体化描写四个知识点。这样,目标梯级化,知识网络化,训练系列化,从而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三、拟题设计层次化

作文教学训练的题目要满足不同层段的学生去写,让每个人都有话说,使之均能练而有得。因此,要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对写作内容设计可从常规话题(一般)到焦点话题(特殊);对审题立意的设计从人云亦云(旧)到人所未云(新),从单一思维到多向思维、从常规思维到特异思维等。如下面一组题目:①课内与课外②学与问③发光与沾光这三个题目,从结构形式上看,都相同,是两个并列的短语,并都用连词“与”相连,都是谈两个事物(概念)间的关系。但分析起来有难有易,第①题,是学生较熟悉的,平常老师讲得也较多,属常规话题,一般的同学均能说得清楚。第②题学生写起来并不感到陌生,但要把它谈清楚,难度显然大于第①题。因为这里的“问”,不单指问别人,还包括独立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既要把两者关系揭示出来,更要侧重于某一点把道理说透。第③题,包含两个对立的概念,从两个概念的对立关系出发,“发光”显然是指“贡献创造”,“沾光”则是指“坐享其成”,文章应着重赞扬“发光”精神,适当批判“沾光”思想;从内容上看,它是一个“焦点”话题,学生并不很熟悉,而且较抽象,较空泛,大家都能谈一点,但写起来易留于表面,要揭示出概念的真正含义,需要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方可写得好。上面是一组难易有别的不同的文题(材料)。我们再以立意为例,看下面这则材料:1963年2月7日,美国白宫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奖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卡门,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冯•卡门当时已经81岁,有严重的关节炎,头脑虽然敏捷,但是步履艰难。当他上台领奖往回走的时候,不慎闪了一下。肯尼迪总统连忙过去扶他,他慢慢地站起来,推开总统的手,对肯尼迪说:“尊敬的年轻阁下,您应该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常识,大凡物体在跌落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浮力的,只有在上升的时候才才需要支持和帮助。”说完把手一挥,走了。学生分析它的立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美国对科学的重视;②肯尼迪总统对人才的扶助;③科学家冯•卡门拒绝总统的扶助,说明他蔑视权贵,有骨气;④人才成长中,何时需要扶持。显然,这几种立意,反映了不同层段的学生对材料理解的不同程度。前三种揭示的是材料的显现主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是很准确、全面,属“擦边球”类,而且与别人“撞车”的可能性极大。如观点③,这里是有冯•卡门蔑视权贵的一面,但它不是材料的重心所在,因为蔑视权贵,还可以拒绝参加这个仪式。因此,相比之下,只有观点④才是好的立意。冯•卡门拒绝总统的扶持后,说了一席话,其潜台词是:当时我为科学奋斗的时候,你们什么也不给我,一点也不给我支持。如今我取得了科学的重大成就,又是鲜花,又是奖金,又是开会,又是奖章,亏你还来扶我一把,躲开吧,我不需要!透过这个现象,可以深层地看到,“人才成长需要扶持,犹如刚出土的幼苗需要阳光、雨露和空气一样”,各级领导都应做“伯乐”,给成长中的“千里马”以应有的“浮力”。这样立意,开掘就深,而不是浮在材料的浅层表面。历年高考作文,从写作内容上看,有一个共同点,即每一个文题(话题),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写性,每个学生都能动笔,都会有话可说。但从立意这个角度看,不同学生的认识有高低之分,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优劣之别。如果运用常规思维,只能按部就班,人云亦云,这是“说得清”的要求。但我们要能求新求异,超凡脱俗,另辟蹊径,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使文章“说得好”“说得有特色”,这就需要特异思维的能力。

四、评价激励多样化

个性教学范文篇5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当布置不同难度与容量的课后巩固作业,使巩固内容与目标体系相吻合。在生物学习检测中也应当体现分层原则,采取不同难度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在自己目标任务内达标情况,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能力培养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目标。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满堂灌输”教学盛行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载体。为了配合生物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学生不再是单个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研究。设计合作小组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在小组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学习经验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技巧。其次,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线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都要设置学习的线索,交给学习小组去开展深入研究。在学习线索的设置上,教师要将全部的知识要点融合进去,并且体现内在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并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时,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

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实现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

发展的对策是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具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深刻掌握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2]。另外要开展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开展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此外,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点评,以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三、整合生物教学资源,以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个性教学范文篇6

一、教师个性神采飞扬

语文教师独具个性魅力,是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师的“个性”是指教师各种优秀素养综合表现在课堂上独具风采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魅力来源于其对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力以及语文方面的特长。这种个性魅力可能表现在教学语言上,可能表现在表情教态上,也可能表现在文化修养以及个性心理上……最重要的是表现在教材理解上。

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在课堂的体现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突出平等的教学活动个体的身份,摒弃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才有可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开展个性化阅读和写作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教学组织不拘一格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文体各有特点,不同作者各有思想,不同文章各有特色,不同学生各有个性。因而,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运用,自然得法。教学组织不拘一格,这正是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外显表征。同一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体系中也要突破模式化的局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处理教学环节,根据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次序。教学组织的呈现多种多样,可以是活动型、煽情型、讨论型、表演型、训练型、朗读型等。

四、思维指向发散创新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思维过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审视和解读。在个性不同的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活跃课堂,质疑探究交替起伏,推动个性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促进师生对问题的思索向纵深发展,由此为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五、文人对话多边互动

语文个性化教学必然是围绕文本进行的多边对话的教学,对话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成为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主线脉络。这种对话包含师文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文对话。这种对话,以文本为媒介,以课堂为载体。师文互动是对话的基础,师生互动是对话的导引,生生互动是对话的促进,生文互动是对话的目标。

六、课堂开放多元有界

文本的内涵是丰富的、多元的,个性化教学正是以开放的姿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个性化课堂就是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体验感悟,各抒己见。个性化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增解、异解、批解。多元有界是文本个性化解读的基本原则。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更倾向于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侧重于联系生活、比照文本的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语文教学就是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七、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实施个性化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这就规定了其出发点和归宿。健全的个性是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康的情感世界、优良的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以其丰富的情愫、开放的形态、优美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彰显和发展。

八、人格塑造充分体现

个性的发展以人格的发展为基础。本文所指的“人格”侧重于道德范畴,指向社会规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是“个性”的核心内容。因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充分体现人格的塑造。人格塑造功能是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内核。语文个性化教学通过文本形象的熏陶、情感的感染、思想的影响、榜样的导向来完成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九、情意活动和谐融洽

语文个性化教学以文本(包括作文)为基础,文本起着平衡课堂的作用,因而,气氛仍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课堂形态的开放兼容,师生心态的平和谦逊,维持了所有的交锋和论辩,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由于情感意志的投入在课堂得到了宣泄,体验得到了表达,观点受到了尊重,所以所有的交锋和交流反而促进了课堂氛围的融洽。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既张扬了各自的个性,也容纳了他人的个性。

十、预设生成灵活机动

个性教学范文篇7

(一)高职音乐教学需要对共性与个性进行统一

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个性与共性是相对立,相矛盾的,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对个性或者共性进行偏重,过分强调其中的一种而忽视另一种。但是从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教育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其不仅不应被当做相互对立的两个面,相反有关教育工作者还应对其进行协调并统一。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有关声乐教师也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上进行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得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统一发展。具体来说,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共性化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以个性化的关注,并利用课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声乐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特色,创造自己的风格,让学生在共性中凸显个性。

(二)高职音乐教学个性与共性统一的意义

1.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共性学习是进行高职院校声乐学习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共性问题,将共性的问题给予统一的解决,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展开。但是通过实践研究,个性与共性是不可分割的,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学习所表现出的接受程度就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此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是现代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打好学习的基础,对声乐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掌握,同时,由于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发挥,一些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下,可以很快的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通过不断对自己进行完善,提升自己在声乐表演上的造诣,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发展。

2.迎合教学需要,符合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传统的共性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存在弊端。高职声乐教师将教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后,既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关注,对个体学生进行培养,兼顾到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高职院校会向一些艺术类院校进行学习,从其中汲取一些需要的内容复制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之中去。这样作的结果就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明显的呆板性以及不适应性,对教育教学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首先来说,在照搬他校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使得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出现不合理性。例如,高职声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三步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将课堂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掌握。第二部分是课堂展示与学习。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由学生自己也可以独立进行。因此不适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展开,难以培养出优秀人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育工作者已经对上述教学法存在的弊端产生认识,一些高职声乐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对一教学法。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可以充分的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发掘,并且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上这种方法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是十分低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众多,声乐教师的数量却有限,因此一对一是很难实现的。同时这种方法过分的强调了个性的作用。实际上在一对一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共性的内容,过分推崇一对一教学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降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

三、处理高职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把握教学进度,进行阶段教学

声乐学习与大多数知识的学习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对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统一。有关高职声乐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进度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把握,实行阶段式教学。首先,高职声乐教师应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整体课程有所了解,并对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掌握。以此为依据将高职声乐教学划分为多个阶段。一般可以采用三分制或者四分制,主要按照学习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学习阶段划分完毕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初期对学生进行共性的基础知识教学,并侧重对学生存在着个性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其次,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开始正式进行歌曲演唱后,教师应在教授学生演唱技巧以及演唱方法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演唱特点,个人优势进行了解,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歌唱风格以及歌唱方式。

(二)了解学生个性,进行针对教学

为了有效的搞好高职声乐教学,有关高职声乐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个性。每一个学生在进行自我表现方面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性格趋于外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对其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特色进行把握,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内敛,其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很低,因此在众多学生中教师很难对其进行关注与了解。为了对此进行解决,高职院校声乐教师今后应积极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上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课下也要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尽可能多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解,以方便今后个性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师应在共性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行共性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弥补教学中个性不足的问题,有关教师可以在共性教学中加入针对教学,在统一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关注,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

个性教学范文篇8

1.舞蹈的概念

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的形成是编导从生活中提炼并加以总结的典型化人体动作。舞蹈创造中还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立足生活实际时形成的自己意念的符号。总体来说,舞蹈是一种富有节奏和一定韵律的艺术。在舞蹈中,人体可以通过自己动作的变化,通过抑扬起伏、动静刚柔等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能量的变化,来抒发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生活的丰富感情的体验和变化,以此来展现社会生活情境和矛盾冲突。

2.舞蹈的划分

20世纪末,各国舞蹈家和理论实践家,以一种当代舞蹈思维审视了舞蹈历史,并开始对既定的思维审美习惯进行重新评价,伴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舞蹈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各国舞蹈家对舞蹈的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目前比较流行的划分方式:第一,从历史发展进行的角度划分为古代物和现代舞;第二依据风格和不同特点,主要划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第三,依据不同的体裁,划分为叙事舞蹈和抒情舞蹈;第四,依据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组舞和舞剧。

二﹑舞蹈教学概述

1.舞蹈教学的概念

舞蹈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是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而这个基本规律是在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另外,舞蹈教育学的教学规律还与学生生长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相关,尤其是与社会的文学科学发展水平、精神文明发展情况相关。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使被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的行为和过程。

2.舞蹈教学的特点

专业的舞蹈者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专业的舞蹈教学从小开始培养,并一直发展到大学。舞蹈教学主要以肢体训练为主,需要身体各部分灵活运用与互相配合。舞蹈教学的方法不是主观随意的,与其他学科一样,舞蹈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专业的舞蹈院校,还是小型舞蹈培训班,采用的舞蹈教学方法大多是“口传身授法”。所谓的“口传身授法”是指通过舞蹈老师的动作讲解、知识传递和思想渗透等方法将舞蹈技术传递给受众。因此,对舞蹈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还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

三、舞蹈教学中的共性培养

共性就是一个群体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这里的共性不仅是指社会阶层的本质,还可以是指某个地域的某种思想特征。独特的个性与深刻的共性的高度统一是个性人物的基本特征。个性人物能够以鲜明独特的个性深刻概括某一类人的共性,从而显示其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人类自身情感最直接、最炽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舞蹈。专业舞蹈者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民间采风、审美研究等形式,将舞蹈风格进行加工整理,并且用相对统一的规范性的舞蹈风格来定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舞蹈素材。在舞蹈教学中突出的是共性的培训,因为舞蹈教学更加注重系统性、代表性、训练性,是以规范性为基本要求的。摘要:舞蹈教学作为一门感性艺术,是一种特别严谨的系统,需要舞者全方位地掌握舞蹈要领和风格特色。在培养共性的基础上,凸显舞蹈教学的个性培养,提高舞蹈的专业技能。本文从舞蹈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舞蹈教学中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并将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以期塑造最有魅力的舞者。关键词:舞蹈教学;共性培养;个性培养自古以来,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可以清楚地说明一个道理,“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就是舞台肢体语[1]。”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对死亡的恐惧、个体间的嬉闹、两性间的欢欣、群体间的竞争和协作时同步运动的需要,饱食后的满足,剩余精力的发泄,对于生命存在和力量的体验……这一切,我们的祖先都唯有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和全身活动来实现,于是在烟雾缥缈的祭坛前,在情欲中烧的月夜,在播种与收获的季节,在奔赴厮杀的时刻,先民们都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2]。这是一种并非来自专家理性创造的符号,而是来自人类生命本能需要的舞台肢体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民间表演艺术。它在人类开始直立,手脚分工,学会有意识地制造工具以使自己真正和动物区别,质变为人的那时,便诞生了,并自此之后一直伴随着人类活动的整个历史而存在着[3]。如果对舞蹈的涵义作更深层次的考察,你就发现它还凝聚了民族的审美意识、道德评价,是一个民族全部文化——心理的积淀:舞台肢体语时拍掌、挽臂、拉手、搭肩、扶腰而成圆圈是许多民间表演艺术的共同特征,其心理基础便是群体意识。共性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舞蹈风格更加规范,形成肢体的标准化记忆。通过共性培养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概念,比如:外界信息显示的是哪个少数民族,马上就可以用肢体语言做出反应,迅速地将每个舞种的个性风格表现出来。

四、舞蹈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个性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钢琴教材技术方法共性个性

一、教材使用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日渐增多。作为钢琴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共性的系列类型。目前,通常在钢琴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从初级到高级可分为四个类型:手指练习类(包括音阶、琶音等练习);巴赫(复调)类;练习曲类(拜厄、车尔尼等);中外名曲类。这四大类是每个钢琴教师必须使用的教材范畴,在这个框架下,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不同情况来安排不同的教材。

在钢琴教学中必须根椐不同的年龄、能力,根据不同的音乐素质及条件,灵活科学地组合选用教材。钢琴教学从学习者年龄来划分,可分为幼儿、儿童、少年、成人四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学琴者来说,不能简单地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生搬硬套和齐步走的方法。如我国目前对幼儿和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入门阶段有些教师使用我国创编的《钢琴初级教材》等,但多数教师普遍采用汤普森教材。汤普森教材又分为大汤、小汤两类,小汤的难易程度较大汤又要浅一些。有的教师对于幼儿和儿童一律使用小汤,其实,对于能力较强、音乐素质好的儿童可以直接采用大汤。一般的儿童就是使用小汤也不要每条都弹,要有目的的选弹,然后应很快过渡到大汤,少年也可直接采用大汤。拜厄教程也是初级阶段普遍使用的教材,对于幼儿和儿童以及少年都是属于必用教材,但对于成人而言,则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弹完拜厄的每课练习,而是应根据成人的能力、音乐素质等来选用。能力、素质好的学生,在掌握了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后,如音阶、琶音等,就可直接选用类似车尔尼599的教材。还须注意,在练习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为浏览性和重点性两类来练习。总之,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不能生硬地按一种教材模式进行教学,一刀切地使用一种教材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进而影响进度。

教材的选用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也极为重要,师范院校的学生虽属成人类,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特殊性,钢琴水平参差不齐,还有的是从零学起,所以不能按一种教材模式去教学,如果说一个进校时已经能完整准确地弹奏乐曲《解放区的天》的学生,让其再从拜厄开始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毕业时的钢琴水平。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教材使用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精心地为学生安排好不同的钢琴教材。

二、钢琴技术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首乐曲对于学生在技术难点及演奏要求上基本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技术却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手小的学生弹奏跳动较大的音程及八度双音和弦时就会感到难度较大,而手大的学生相对会轻松,对于织体、声部复杂的乐曲,多数学生在背谱弹奏时都会觉得比较困难,但是有些学生对此却感到很轻松,能力强的学生手指很容易做到独立跑动,能力差的学生则相反。所以,在学生的练琴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条件来安排所需的练习,如手小的学生先练习分解八度,在选曲时不要选有过多的跳动大的音程和八度双音。背谱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先背一些织体、声部较为简单的乐曲,即使是遇到织体、声部复杂的乐曲,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背奏方法,如每次背一小段甚至一句,背熟后再继续背下一段或下一句,不能一次性背得太多,那样容易背错同时也背不牢,背出的乐曲是断断续续的。能力差的学生在练习快速跑动时,要叮嘱他们多练慢的,由慢逐渐加快,不能一开始就练习快速跑动,并且要注意保持手指的独立性,手腕手臂放松,不能用手腕手臂去死压,这样练琴,只能是越练越糟。总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安排曲目,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技术练习,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感到过分吃力。钢琴技术中的高抬指练习是为了训练学生手指的速度、力度、独立的练习,它是一种不可忽略或缺少的练习。所有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使用到这一方法,但是高抬指练习要分阶段,这是它的特殊性。一般幼儿在启蒙阶段不要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尤其是先天手指软弱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要求手指离开琴键,能够独立地抬起来就可以了,过早地要求高抬指弹奏,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手腕和手臂的紧张和僵硬。同样,钢琴技术中包含对音色的要求,任何教师都会强调如何弹出扎实而美妙的声音,但是对于比较幼小的学生不能过分地强调力度和音色,忽略这个问题,手也会出现僵硬的状态,发展下去后患无穷。

三、钢琴教学方法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个性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舞蹈;教材;学生

自从中国舞协颁布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以来,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参考标准,对于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舞蹈学习时,教学通常都会围绕中国舞协所颁布的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开展。这有助于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共性培养,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有意尝试探索更好的舞蹈考级办法,这为日后的舞蹈教学和考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舞蹈考级教学中的共性培养

1.1加强体质、改善体态、塑造健康体魄。首先,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拥有优美的形体,培养学生独特的内在气质,调节一个人的神经和内分泌,不断提高学生肌肉的耐力和敏感度。这样既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挺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调查显示,对于同年龄段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要长高4厘米左右。由此可见,根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高。其次,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克服学生驼背或者是凹胸等不良姿态,而这些不良姿态会影响到学生的身高以及生长发育。一般来说,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训练的舞蹈学生在仪表和举止上基本都端庄得体,走路时候的气质与没学过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最后,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学生的指关节、膝关节等各个环节的灵活。坚持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有助于促进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身体机能的发育,有助于促进呼吸的加快,有助于增加胃肠的蠕动,有助于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健康成长。[2]1.2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和发展。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的团体意识,对于音乐和语言方面的兴趣等。首先,舞蹈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本身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学生所学习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也不是一种技巧,而是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创作的可能。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一段音乐自编自演舞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我创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想象,使他们热爱生活,增加对于美的追求。其次,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有一些是集体表演舞蹈,这些集体舞蹈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在舞蹈的过程中观察是否队形整齐,是否动作一致,使得学生的共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可以使个人的训练与集体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会自觉树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3]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性,可以将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学生个体出发,在普及艺术教育、强化审美教育功能方面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2舞蹈考级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个体都存在身体和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身体和思想上的差异也决定着其在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精准地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要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成长选择不同的教育考试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舞蹈训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情大方、吃苦耐劳的舞蹈训练精神,有助于打破学生懒散和松散的思想,更好地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虽然根据中国舞协舞蹈考级教材进行舞蹈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性素质,但是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共性学习的前提下抓好个性化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舞蹈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化学生的审美情绪,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媛.如何将中国舞蹈考级的教育理念引入幼儿师范教学中[J].北方音乐,2016,36(4):210.

[2]吴文稳.合理运用中国舞协考级教材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8(1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