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学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2:34:30

高专学报

高专学报范文篇1

论文摘要:电力类高职学院学报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应强调专业特色,文章对建设有电力特色的品牌学报进行探讨。

随着高职院校数的增加,高职学报数在不断增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国高职高专学报已有540余种,其中电力类高职高专院校学报仅12家。虽然大部分为具有雄厚基础和实力的刊物,在各省优秀高校学报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学报要想成为全国高职学报中的一朵奇葩、一个亮点,需进一步强调特色,全方位提高学报的质量,正确定位,不断创新,将学报打造成具有电力学院特色的学报,才能成为精品学报、品牌学报。

1电力类高职高专学报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1行业性

电力类高职高专院校通常是以工科为主,工、管、文、财等学科相结合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大多数学院隶属于地方电力公司,业务上接受教育厅指导,其办学指导思想主要是面向地方、面向电力行业,培养地方和系统内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直接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学报应结合学院的办刊宗旨,立足电力系统,使行业性成为学报的特色。

1.2应用性

本科高等学校学报通常把学术价值放在第一位,但高职学报应结合高职学院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宗旨在重视学术价值、不排斥高尖技术外,更多要求是应用性,需要覆盖面广,兼容各门各类层次的适用技术,以便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当地政府决策服务。这一点无疑要成为学院学报的“重头戏”,所以“应用性”是学院学报选题和栏目编排的重点。根笔者统计,在高职学院学报2006年自科版刊发论文中,应用技术方面的论文约占总数的75%,这个比例充分证明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在高职学报中占有的份量。以我院学报为例,2006年全年刊发的128篇论文中,电力系统、动力工程及电力发展论坛、电力企业管理类论文60篇,占总数的47%;在全年刊发论文的178位作者中,省内作者高达126人。学报的行业性、地方性可见一斑。

2求是创新,打造有电力特色的品牌学报

2.1设置特色栏目

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很重视报刊的个性和特色,他曾经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邹先生将刊物的个性特色提高到存在与发展的高度,并将特色作为衡量刊物力度的标志。一个刊物,尤其是学术期刊,应特别重视和倡导个性特色的形成。

电力类高职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服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报自然科学版在栏目设置上紧紧结合学院所办专业性质,突出技术应用性,要将电力工程、动力工程设为特色栏目;社会科学版将电力企业管理、电力发展论坛设为特色栏目。这些栏目是固定常设的,相应的稿源较丰富,且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反映应用研究成果,有利于形成以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为重点的学术氛围。这些栏目特色鲜明且独树一帜,读者反响热烈,论文的下载率和引用率较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有关电力供应、电力价格等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力类高职学报应考虑增加“电力市场”栏目,以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笔者调研,目前该栏目在电力院校学报栏目中尚为空白。

客观地分析,自2004年夏季的“电荒”波及到全国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后,未来的10年内电力这个原本应该提前出发的“先行官”,一定会迈开大步,奋力赶超至其他行业的前头,以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有关电力方面的各类政策性研究课题、技术类研究课题会很容易地得到资金赞助而获得批准,自然也就有相当多的论文伴随着课题的进展和完成而诞生。多发表与学报的专题化栏目选题一致、高级别课题类稿件,是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在我国,专门设置与电力相关栏目的学报屈指可数,除几所电力学院外,只有几家综合性大学学报刊登电力行业相关技术的论文,因此,学报设置如电力系统、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管理、能源动力工程等电力类特色栏目,将为广大作者提供有选择余地的、对口的园地。

此外,所有学报目前都设有教育教学栏目,笔者认为,高职学报应专设“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并作为特色栏目,及时将高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刊发出来,以指导各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高职院校从师资和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跟普通高校相比是存在相距,但在高职教育领域上大有文章可做。

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双师型”的教师建制使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独特的地方,高职教育在高职学报上完全合适,也增强了高职学院特色。如果电气学院学报设置该栏目,将在高职院校中树立起一面旗子,既能对高职理论的发展作贡献,又能将作者群和读者群扩大到全国各地,可谓一举两得。

2.2发挥优势,正确定位,文理分开

目前,所有的电力类高职高专学报,虽然侧重于发表工科版论文,但事实上均为综合版,即文、理兼顾。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调整高校学报结构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可适当发展高校专业性学术期刊[1],电力类院校学报应抓住这一机遇,抓紧策划,对现有学报进行改造,文理分开,创办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期刊。根据本院校学科的优势,将自科版集中报道强学科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文理分开后更能体现栏目特色同时缩短发表周期能对重大的吸引眼球的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跟踪报道这样不仅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还能保持读者对这些课题、对学报的兴趣和热情。

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职高专学报评比中,《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电力类学报均获得优秀学报的称号,充分说明电力类高职高专学报的整体实力。如果电力类学报实行文理分开的办刊模式,将会使社科版的文摘率大大增强,自科版的影响因子大大提高,从而使学报在界限分明的文科学报和理科学报评比中均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名次。

2.3围绕特色征集稿件

电力院校学报要围绕特色征集稿件。社科版围绕高职高专教育观念改革、体制改革,教学体系、内容改革,电力企业管理、电力市场板块;自科版围绕水利工程、电力工程、能源工程、动力工程技术板块;总之,只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特色,能让读者了解所在领域的研究进展,关注科研动态和研究的焦点,又能提供专业的知识积累的文章,都属于学报征集的主力稿件范围。2.4建立开放型编委会

编委会是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编委会的学术阵容、学术水平与学报的质量息息相关。

高职院校的学报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虽然能胜任把握学报的办刊宗旨,使学报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的任务;但在学报的学术研究深度和广度、学术发展视野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高新技术发展动态把握不够。根据高职学院的特点,应考虑增加编委会成员,从其他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聘请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技术精英,组成阵容强大、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紧随现代科技发展的学报编委会,在这样的编委会指导下,学报的水平会很快提高。

2.5建设“双师型”编辑队伍

特色是质量的体现,但特色并不等于质量。学报质量的保证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编辑的责任重大。

编辑工作的本质是选择,而选择的核心是前沿性选择,只有立足于科学前沿,才能准确地发现并选择具有科学价值的稿件。因此,编辑首先应紧跟社会发展,紧跟科技发展,了解科学前沿动态。编辑既是杂家,也是专家,编辑应有一个主要专业方向,并融会贯通多门学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报,学报依托行业,编辑应熟悉本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发展方向,才能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高职学院教师提倡是双师型的,高职学报编辑也应提倡是双师型的。编辑是教师,能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才能保证论文中基础理论的正确性。编辑是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掌握管理新理念和科技新技术,才能从众多稿件中遴选出具有最新科技含量,对生产实际有指导推广作用的好稿子。学报的特色是编辑们赋予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来体现的[3],学报上发表的每篇论文都倾注着编辑的心血。而高素质、双师型、强阵容的编辑队伍,是建设具有电气学院特色的精品学报的基本前提。

3结束语

电力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院校学报也在发展。根据“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时调整学报发展的思路,深化学报改革,突出地区和专业特色,提高编辑素质,促进学报成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的品牌学报。

[参考文献]

[1]刘自俭,胡菲,田振东.高职高专学报:历史·现状·未来[J].编辑学报,2004,16(3):331-332.

高专学报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公务员之家: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高专学报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高专学报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高专学报范文篇5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3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探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摘要:129-131.

高专学报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不断的增强,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除了政治、经济的合作之外,教育的合作也从最初的零零点点逐渐变得普遍和多样,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始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逐渐展开,联系变得更加广泛和紧密。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以立足本地区来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的适用性技能型人才,为当地培养教育、管理、服务等专业人才,因此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崭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交流等项目,国际化办学趋势日益增强。近些年,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日益兴起,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面对社会办学的很多国际幼儿园、面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度升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访学等系列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借助西方国家、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先发优势和比较成熟的经验,高职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取得较大的成绩。

1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间题

1.1国际交流与合作主体参与不足。很多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有很多院校并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公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它们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态度比较消极。而已经开展学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院校一般都是民办的高校,因为很多拥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所以并未形成学前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开花、院校广泛参与的局面。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景空间还是很大的,应该调动未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拥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1.2学校重视度不够,战略意识不强。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整体的国际化发展规划,对国际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方向不明,有关系部、处室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情不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依然停留在追求形式上。看上去似乎开展了简单的交流、学生互访、教师互派、短期培训等,但是并没有较强的时效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仍是一种边缘化、似有似无、不受重视的工作。1.3职业院校针对专业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是一切活动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拥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开展起来才能游刃有余。正因为很多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才引起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国际化发展困难。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充足的资金,人员交流、教师培训、聘请外教与外籍专家、引进原版教材、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国际化在资金投入不足上表现尤为突出。1.4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缺乏。很多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院校并没有把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常规性事务工作当中,没有专门的部门及国际素质的工作人员办理相关国际性合作事宜。

2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对策

2.1重视师资化的国际性队伍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拥有国际化理念的教师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等。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招聘上,可以设置条件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具备国际化素质的要求。第二,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大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出国考察学期其他国家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专家进校交流、开展国际化论坛、讲座等等,形成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氛围。2.2提出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看展国际化的课程和评价体系。高职高专院校要在在职业教育理念上富有特色,提出先进超前的职业教育理念。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分析社会经济与市场需求,去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际化。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要与国际市场和经济合作,邀请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讲学和交流,并且实行学分互认、学分制互通,适应课程国际化和课程国际标准化,实现国内国外课程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邵利群,倪忠平.新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2]胡晓青.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途径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6).

高专学报范文篇7

论文摘要摘要:本文通过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实验课的开设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等方面分析目前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目前状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策略来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和市场的需要。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3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探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摘要:129-131.

高专学报范文篇8

关键词:微课;教学改革;艺术类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实力不断增强。高职高专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微课等形式。微课在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推动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微课推动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实践的结合不一。教材于理论的结合程度存在差异是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前市面上很多高职高专艺术类教学用书,大多具有深厚的理论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实践操作教学涉及的却不够多。高职高专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教材中对于课程知识如何在企业中具体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案例支撑分析,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操作能力。(二)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艺术类教学课堂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课时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高职高专教师往往运用“一对多”、“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高职高专的一部分课程会设置实践或者实训课,但是由于课时有限,真正分配给学生的实践考核往往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提升。为了提高高职高专的就业率,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一部分高职高专通过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形式来丰富教学方式。然而,这种实际操作的教学却往往由于各种限制,很难深入实施。(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艺术教育考核方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只要达到期末卷面成绩达到及格的分数就万事大吉。对于一些提前就业的学生而言,平常的大多数时间用来工作,很少有时间进行理论课的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考试成绩不及格需要补考的情况。因此,高职高专需要不断丰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微课应用于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微课的管理制度。要想进一步推动微课应用对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高专需要建立健全微课的管理制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不断在高职高专兴起,这对于高职高专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选哟的主管部门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及时更新学校政策,充分认识到微课对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影响,才能不断提升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微课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要想提高微课在高职高专的利用效率,高职高专的有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管理文件,鼓励高职高专教师积极探索微课资源,进行宏观组织引导。建立健全微课的管理制度,高职高专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学生在系统中进行选课与学习,完成评价与监督。(二)合理利用微课的现有资源。微课的不断发展,为高职高专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因此,高职高专可以结合微课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微课课程建设。对于高职高专教师而言,自身需要强化运用教学资源,提升自身制作视频的能力,并且筛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网络平台,利用微课为学生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延伸。对于普通高职高专而言,学生生源处于中间水平,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控力相对来讲比较差。要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高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让微课成为学习的辅助帮手。此外高职高专的管理部门需要增加对微课平台的监管,避免高职高专学生将微课平台资源当成是偷懒的工具。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对微课平台的使用率,高职高专需要加强监管。虽然高职高专学生大多已经成年,高职高专依旧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不能让原本能够提升学校效率的资源,最后成为了荒废学业的工具。(三)不断完善高职高专考核的创新。要想利用微课提高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高专的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高职高专考核的创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的考核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学生综合方面的评定。高职高专注重考核的创新,目的是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考查学生的自觉性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评定,从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出发;考察学生的理论技能则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评判;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通过学生所作的实验来进行考核。随着高职高专微课的不断深入普及,高职高专的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创新高职高专的考核制度,将微课等创新型教学方式纳入到考核之中。只有不断创新高职高专的考核制度,才能进一步推动微课在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三、结语

总之,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出现,为我国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高职高专领导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微课的重视,加强微课应用于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创新高职高专的考核方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健全微课的管理制度等方式,不断提升高职高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慕课、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7):89-91.

[2]张丽珠.对“慕课”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性反思[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8):49-51.

高专学报范文篇9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选择,仍以学历为主,比如我校,自02年开始,已大量招聘了一批拥有本科、硕士学历的教师。近两年又有不少博士毕业的高才生进入我校进行执教。这些教师,都是年轻老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经验,理论研究水平很高,但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仍过分重视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导致教师资深的发展也是重视学术理论而轻视实践能力。重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获得而轻反映综合知识与能力的职业资格的获得(现行政策下获得较为困难),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师师资更为缺乏。

2我校的应对措施:教师顶岗实习

对于实践教师的缺乏的问题,我校非常重视,并积极寻找对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其一。坚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下,我校把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教师到企业实地参加实践学习。对此,我校特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1参加企业实践的对象及时间要求担任专业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包括实习实训教师)每三年必须有六个月及以上时间(可累计)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担任基础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应定期到企业、高校进行学习调研,不断改进学院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2.2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

2.2.1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2.2.2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员工工作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

2.2.3学习所从事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2.2.4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员工工作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2.5积极参与企业研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企业管理等工作,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3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我校教师到企业实地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初步实施中,难免会遇上一些问题:

3.1学校对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的管理不到位对于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师,原则上就是要作为企业的员工,实地工作,因此在校内就没有教学任务,也就不必到学校报道。对于教师的实习安排,基本上就是一学期没有课程安排,全部在企业实习。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教师与学校处于脱离状态,学校无法掌握教师实际实习的情况,对于教师能否按时上岗,能否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实习目标等等的问题,都没有及时解决。对此,我认为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对教师的实际实习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解决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向学校反馈,使教师的顶岗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为后续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提供指导意见。

3.2企业对此不够重视教师顶岗实习的单位,有些是学校联系,有些是教师自己联系。这些单位对教师到自己单位的顶岗实习持不管不问状态。一者,教师的顶岗实习对企业可能并无大的益处。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企业抽出人员作为培训师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却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企业不愿承担这样的损失。二者,多数企业认为教师到企业实习,仅仅是走过场,对教师的态度比较客气,也就不会对教师严格要求。教师开始还能自律,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对自己的实习不够认真、专心,最后无所获得满意的效果。3.3某些教师自己的态度不端正多数教师对学校安排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持欢迎态度。学校每学期调整教学计划,让部分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一个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教师对此格外珍惜,更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经验,对自己今后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所以,到企业实习的教师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前方百计想办法能够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但是,不排除少数教师,在学校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又不管的缝隙中,充分发挥得过且过的懒惰本性,初到企业露露脸外,其余时间一律浪费在个人的消遣上。

4应对措施

要想使教师的顶岗实习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必须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4.1适当给企业一定的补偿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十分重视经济利益,教师到企业实习,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是企业不想见到的。所以,企业可能不愿教师去,即使愿意接收,也是持与此无关的态度,对教师的实习无法提供方便。教师到企业的实习可能会碰到预想不到的困难,不能尽情的发挥。学校应该给企业适当的补偿,或者能够出部分费用,请企业有经验的师傅给我们的教师给预指导和帮助,想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2学校加强管理及和企业的沟通学校应该派专人成立督导小组,定时到企业进行督察:检查实习教师是否按时上岗,是否有早退现象,实习期间态度是否认真,能否完成既定的任务等等。对于自律性不是很好的教师,更应该对其完成督导的作用。定时和企业沟通,实习教师在平常的表现如何,对教师起到实时监督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在想尽办法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种不足。我院为解决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出重拳下狠力出台各种政策,对于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习非常的重视,虽然计划初步实施有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相信在我院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我院为解决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把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作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双师型”师资

参考文献:

[1]贾景德.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训教学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高专学报范文篇10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