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8-08 03:52:58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核心理念为指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实施全程化实践教学,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毕业生。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党和国家对职业院校科学制(修)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准确把握时代的需求,及时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是贯彻落实精神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重点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契机,主动调整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期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制定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随意性较大,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缺乏基本保障,多以行政命定的方式强加于某几个教师身上,就出现了抄袭或稍加修改的“拿来主义”行为,甚至照搬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效果不言而喻[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对学校来说,是个“一把手”工程,一定要注重顶层设计,深化认识,规范程序,提供保障,应成立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等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修订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做到“上下”同步齐动。同时,应重点学习研究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分析本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及本校学生的特点,还应邀请用人单位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在校学生、校友、教师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认真听取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的建议和意见,以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持续、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工作。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企业调研→分析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编写人培方案→召开研讨会审核→最终定稿。学校应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企业专家开展园校合作培养模式改革研讨,抽调专业教师到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就业市场、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需求调研,通过对知名幼儿教育专家的访谈、与毕业生进行座谈等形式,探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职业分析、岗位群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诸多环节科学、合理。

二、依据专业标准,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既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的归宿点,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专业向社会做出的人才培养承诺,是完成师范专业认证中产出为导向的核心要求,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着“理论型”与“技能型”两种培养目标,过度重视教育理论学习或过度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都是片面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幼儿教师岗位所需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契合,显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2]。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精神,将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格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做了方向性的提示,“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关键维度,是幼儿教师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获得的对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与内化。从内容看,幼儿园师德包含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作风以及教师的人格特质,幼儿园教师应总结与体悟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和主流学前教育思想,能够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贯彻落实。“专业知识”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知识的专业性和灵活的教育方法,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专业能力”凸显幼儿园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点以及环境和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专业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培养更多“一专多能型”幼儿教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基于“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优化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标准》提出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即发展资源的理念,成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修改了以往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学科性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按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开课的学时都不少于总学时的1/4,学时在700个学时左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政治思想理论等公修课得到全面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强化,力求做到文、理、艺渗透,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体现课程体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支撑作用。学校还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打造学生可选择的菜单式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公共选修课程加大了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大学生爱国教育十讲、中国红色文化精神、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传统文化、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保持适度的弹性,如新增了包括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动漫设计与制作、婴幼儿营养、膳食奥尔夫音乐活动等特色课程,及时把最新的幼教改革动态纳入专业选修课程中,使专业选修课成为专业必修课的有效补充。为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深入调研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基础上,以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学校开展了分方向培养的尝试。确定婴幼儿早期教育、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儿园绘本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舞蹈教育、平面设计、幼儿体操创编、动漫设计与制作等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方向课程特色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满足了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本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课程设置原则,以面向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确定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要求、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积极对接《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召开课程设置研讨会,讨论“国考背景下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国考背景下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通过研讨,进一步理清了课程设置思路,课程设置即无遗漏,但又不重复。一方面,将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的“成人”教育。另一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以专业技能训练、实际能力为要,突出学生的“成才”教育。按照“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原则,创建“基础+核心+实践+技能”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共通化,核心课程多元化,拓展课程多样化和实践课程常态化。例如,结合教师资格证国考增加了教师口语、写作等课程的课时量,增加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课件制作等实用课程。将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由五大领域整合为三大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综合应用,增强了理论课程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将各领域内容融会贯通,使授课时数由224节减少到144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各教研室指定负责人,对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研讨、修订,并整理成册,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构建“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借鉴国际教师教育的经验,指出教师工作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著名教育学家杨贤江提出的“全人生指导”思想,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以上理论,将“全程化”实践教学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即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接触幼儿园实际并持续了解、认知、体验职业岗位[3]。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校内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自主创新、技能大赛等多种学习方式加以实现。立足课内外、军训、社会、企业(园)四个实践教育大课堂,搭建实践教学、军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园)实践教师、社会实践教师和学生四个实践教学主体的作用,突出时间和内容上的全程性、场所上的多元性,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幼儿教师应具有“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具体化为培养学生“写、上、说、评”的教育能力,并配有学前教育专业组编写出版的《幼儿教师说课技能训练》配套教材。在教学方式上,以“项目教学”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等,培养学生设计教案的能力;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加大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将学生教学活动教案设计、说课、模拟教学等教育实践能力的成绩提升到期末成绩的50%,提高学生的上课能力及说课能力;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评价训练,改变了以往评价主体单一的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评价活动中来,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纳入幼儿园职业导师的教学评价,有效提高学生教学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达成“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人才共培养、师资共发展、资源共汇聚、成果共丰收”的良性互动。注重企业(幼儿园)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双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学校通过召开园长座谈会、幼儿园意见听证会,广泛吸收幼儿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与幼儿园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与幼儿园教学现场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把劳动教育纳入实践课程中,弘扬劳动光荣的风尚,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对人格塑造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在当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开放化的趋势下,为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深入研究、落实《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坚持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产业人才需求等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特别要深入调研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现状,量化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细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标准。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要指导专业修订、完善与培养方案相配套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手册、实习指导手册等基本教学文件。各系部、教研室要指导教师依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办学特色、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指标,形成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议教师要树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规范编写教案,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2020年,面对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教育者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关于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化解心理困惑。上级主管部门要指导各高校开展体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各类课程,让学生接受充足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这对学生和社会意义重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师更要以身示范,教育学生用青春阳光去化解心理焦虑,学会在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如何自我防护与正确面对,学会思考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个人与人类命运的休戚相关与如何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鼓励学生在关键时刻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1]龙成彦.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7,(2).

[2]孟亭含.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

[3]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教育探索,2016,(1).

作者:殷挺凯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