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6:49:20

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范文篇1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

(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目前关于此项研究内容的了解:

社会各界对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反映不一,众说纷纭。各地曾经展开过辩论,许多媒体也都设过有关讨论的论坛。但是,无论是辩词,还是论坛上的留言,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然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上网”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无论男女老幼,俊丑与否,很多人议论上网,自己亲自上网触电。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高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没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势不可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次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当前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分析探讨上网对我们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利与弊,探讨如何对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把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期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学校、家长以及广大的高中学生朋友借鉴,并给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意见。

研究方法:

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座谈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查阅的文献资料包括网上、书报杂志中的有关资料等等。

研究时间:

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寒假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校高三、高二、高一年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被调查的班级是随抽的,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都参与了答卷。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0分。收回问卷中有380位同学上过网,其中,男生306名,女生74名。统计结果显示——

(1)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公共网吧,占63%(以寄宿生为主,少数走读生);其次、家里占30%(以城区走读生为主,占95%;绝大多数寄宿生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第三、学校网吧占7%(学校开设微机课上)。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中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的。

(2)上网目的:被调查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聊天(42%)、玩游戏(38%)和看电影新闻(12%)。只有8%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找资料,而查找资料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查找影视明星和歌星的相关资料。在座谈会调查讨论中得知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号码。

(3)上网时间:在调查每周平均花多少时间上网时,我们发现380位同学中有160多位同学超过了2个小时以上。个别同学甚至超过了5小时。

(4)上不良网站:调查没有发现同学经常接触到同学登陆不良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等网站。

(5)上网计划:座谈讨论发现,除了少数同学是为了学习查找一些学习资料而上网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无计划,随意性大,任意作为,盲目上网。相当多的同学随大流,有人邀请就盲目随从。

(6)上网对身体和学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380位同学当中有126位同学反映自己曾经上网导致眼睛视力下降、体力差、心情郁闷、反应迟钝、恶心头晕等症状;在学习方面,59%的同学反映上网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26%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只有15%的同学认为上网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7)了解计算机技术知识与信息网络技术知识: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上过网,但是80%以上的同学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都了解得微乎其微,知之甚少。甚至有45%的同学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是对上网的聊天、玩游戏感兴趣。我校高二年级580多位同学参加信息技术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不到60%,竟然有260多位同学考核不合格。就是很好的例证。

(8)家长和学校对待高中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有380位同学除了部分班主任和微机老师给同学介绍过一点上网的注意事项之外,几乎没有受过其他人的什么正确引导——没有受过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引。60%以上的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学校教师也认为高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所以相当多的老师是明令禁止学生上网。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已经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了高中学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但是,我们这些高中学生没有明确上网目的,上网缺乏计划,很少人把网络作为吸取学习手段和工具。一些教师、家长对高中学生上网持否定与反对的态度,而事实是有的中学生对上网入迷上瘾。无奈的事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法逃避的。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上网存在的弊端、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弊端做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形成中小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住诱惑。目前,中小学生需学习的课程较多,作业较多,因而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如果不认真听讲,就很难适应紧张的环境。面对大量的作业,又感到压力巨大,因而畏难、畏学情绪加大,同时造成心理压力加大。而网吧内的电子游戏正好为他们释放压抑的情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中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他们很快在网吧内找到了乐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上课时间也沉浸在刺激的场面中。因而放学不回家平常不想学习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同时,为上网要钱的招数变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2、家长的管理不严。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会学不会与老师有关。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存上一笔钱,就算对得起孩子,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因而家长拼命挣钱,而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自己整日在麻将场、扑克场、酒场上转,哪管孩子的学业和业余生活。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3、网吧老板的利益驱动。尽管目前针对网吧,政府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但网吧老板经济效益的驱使,对各种规定不屑一顾。如“不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网”,可是,你随便到网吧去看看,上网的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不准十二点以后再营业”,可通宵营业的网吧比比皆是。有的老板甚至鼓励中小学生从家中偷钱娱乐,有的老板看见学生上黄站也不闻不问。要知道,每多上网一分钟,老板就可多获得一分的利益。

4、社会的约束力不强。执法单位不能严格按国家的法令办事,对网吧管理不严。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只是罚点款完事。还有的只要网吧缴上管理费,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肆意经营了。

由此看来,要治理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

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促进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网络使中学生不断接触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杨中芳教授认为:互联网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远要比负面的多得多。并且,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注定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禁止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一、拓宽视野因特网是一部信息极其丰富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因特网以最快的速度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等,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号称“虚拟世界”“虚拟天地”。首先,在虚拟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自由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其次,现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祖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四人,父母二人、孙辈一人),独生子女为多,生活经历不同,孩子与长辈往往存在着“代沟”,不易沟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则给了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因特网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产生高中学生上网弊端的根源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四、社会原因

高中学生上网应该注意的事项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中小学生上网要防止不良倾向的侵害。

(一)防止上网综合症

(二)警惕“黄色”污染

(三)加强道德自律

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国家应正确对待高中生上网

一、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二、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高中学生范文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核心素养

由于现代大众传媒和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了盈利而快速批量创作的歌曲被传播的极为广泛,对正在生长发育时期且还没有鉴别能力的中学生影响极大,当代社会音乐审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而音乐审美问题将会影响学生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身的音乐审美偏好,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审美,比如建筑、美术、文学等,也将会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获取、人格的形成与道德的品质等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音乐教育中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不可复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可以提升人的情感体验以及想象力和创造性。(一)音乐审美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有黄金时期,在音乐学习上也有对学生音乐偏好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时期。即14-24岁中学直至大学这一阶段,少年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初步建立,大脑认知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有独立思考鉴别能力,会对音乐的态度和选择以自我喜好为标准,主动去接收音乐。因此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审美和价值观形成等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培养。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是对学生美的培养,“美育”作为情感支撑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收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1]。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调适力、感受力、专注力和耐受力几方面的发展。(二)学校音乐教育对培养与提高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性。我国音乐产业处于上升期的这个阶段,学生自主接收音乐信息的途径改变,信息量大大增长,然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在国家政策方针等大方向的把控下具备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的,不同于学生自我获取音乐的方式与内容。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中学生审美接触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音乐美进行体验与感受。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培养,对音乐作品进行筛选,循序渐进的给学生听富有表现力、变化丰富、细节精妙的音乐作品,会使学生逐渐感受到严肃音乐的魅力,起到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审美感知。

二、学校音乐教育和影响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虽然近几年核心素养的脚步铿锵有力,但仍有许多弊端,如学校社会家长等各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互联网带动的网络音乐发展使中学生音乐审美出现了问题。总有家长认为音体美等课程或活动是浪费时间;社会上也认为中学生应好好学习,以后好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却很少人关心孩子的性格发展、身体健康、才艺特长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关注也是学生的分数。而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这一切使得不涉及考试的美育课程能砍则砍,音体美课程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音乐课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导致一些音乐教师也不重视,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案和书本上课,每课一曲,老师一句学生跟唱,或鉴赏课用可视化的方式去解读音乐……然真正的音乐教育是融合了聆听感受实践表达等的综合活动,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获得愉悦美的感受,丰富情感表达,懂得感悟和鉴赏美,实现幸福人生的最终目标。(二)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目前正处于一个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音乐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变革,同时中学生能够按着自己的喜好选择音乐,然由于经验不足,少年们并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能够获取的音乐和信息也只是浅层次的、基础的方面,多为短视频配乐、网剧插曲、广场舞配乐等听着轻松愉快,唱着朗朗上口的歌曲,深层次探索音乐的机会较少。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审美偏好依据个人主观标准,但美是感性的丰富与有序的,人类审美价值具有普遍一致性标准。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富有表现、变化丰富、细节精妙、结构严谨、自然流畅而又奇思新颖的。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培养与提高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方法

(一)提升对中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美育教育的工作,在政治体系上不断完善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在课时数与艺术社团上也不断地提高,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在国家投入下日渐完善,课程成果与育人导向也在逐步增强。相信国家如此重视美育教育自然会带动社会和学生家长对美育教育的重视。(二)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音乐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以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目标。1.教师要具备音乐专业素养教师要具备音乐专业素养,即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钢琴、声乐、器乐示范,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激起学生对音乐美的关注。要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曲目进行筛选与增加,关注作品的音乐要素与整体风格,有独到见解地分析每一首作品的表现手法,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对音乐美进行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聆听与领略音乐意蕴。2.教师要具备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如何能做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养更要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对学情进行分析,把握中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过程,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紧扣音乐要素,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共同求知,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方法和能力,最终达到音乐育人的价值。3.教师要具备师德素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事业是要养成‘人’的”,“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教师的品德与处事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由此道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起到的表率作用影响极大。同时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愿意与学生平等相处,有没有教育情怀,是否愿意为这份工作终身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教学法与时俱进也是教师要具备的师德素养。4.教师要有职业成长规划教师教育的发展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反思,通过反思来觉醒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有所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对自己的观察与反思归纳,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政策,对比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经过总结实践融入适应自己所教班级的特点,成为真正适合自己所带学生的优秀课堂,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与提高中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成为学者型教师。[2](三)提升音乐教学方式方法。1.音乐课的内容选择。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要将文化融入音乐中挖掘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传承传统文化,传播多元文化。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在音响的选择上要选择“真音乐”即“名家名作名奏”让学生享受音乐、传递音乐、参与音乐。在内容的组织上要有清晰的教学脉络,对教学资源进行由浅及深的拓展,逐渐将音响要素与情感意境结合,培养学生聆听的敏感度与专注力想象力以及感受力。2.音乐课的教学方式。音乐作为美育学科,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而非知识技能的提高。因此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表现性与参与性,音乐课堂是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创新型、探索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音乐化、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其中乐趣。3.音乐课的教学手段。音乐课程虽然没有语数外那种明确严苛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测评标准,但教师也要按着课程标准设计符合我国学生学情的课程,同时要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层思考。没有明确的测评标准对学生的感性素养教育是好的一面,对于美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试卷就能够测评的,是要去体验与感受的。4.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和感受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而非往日以来乐曲解说为核心的严肃音乐的普及。不要让学生听到严肃音乐第一反应是:“听不懂,所以就不听了。”音乐并没有懂与不懂的概念,能够让人听懂的音乐只是存在很强的联觉感应。5.音乐课的课堂氛围“唯乐不可以为伪”出自《乐记•乐象篇》指的就是唯有音乐是不能造假的,一切音乐都源于人的内心,所有真情实感通过旋律节奏都能表达出来。音乐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在愉悦氛围中参与音乐活动,在动静结合中聆听音乐,集体体验感受音乐,丰富的情感流淌在每个学生之间。(四)关注每一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艺术是一门感性科学,只有人在从事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价值。感性与理性最大的不同之处则是,感性中每个人都拥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教育要超越“共性”尊重学生“个性”以情感为核心,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从而形成获得健全的人格让个人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为社会需要所服务,从而促进学生日后创造高水平物质文明与良好环境的深层动力。[3]

四、结语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大幅度发展的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美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而提升感性素养。希望通过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拥有良好的品质。这不单单是对一个孩子中学阶段的影响也是对他一生以及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张立昌.《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高中学生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性;文学综合素养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备受质疑,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词汇的流行,造成很多学生语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学生口语表达浅薄、书面语言单一。很多学生不再热爱读古典名著,而去阅读网上那些网络小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提升自我,改变当下学生的这种现象,让学生重读过去的经典读物,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历史进程,另外一方面它们自身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必然就无法领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论语•季氏》里面孔鲤聆听父亲孔子的教诲。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可能就无法领会这句话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正常阅读文言文。中国文学艺术所取得的价值以及彰显的精神,是通过《诗经》、《论语》、《大学》、《中庸》、《楚辞》、《史记》等一篇篇鸿篇巨制堆积而成,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一批文学家。因此高中语文文学的文学性,学生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领会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必须了解所有的文学体裁。以诗歌为例,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形式也不同。以汉朝为例,诗歌称作乐府,到了唐朝诗歌被称为唐诗,到了宋朝唐诗演化称为了宋词,到了宋词又变成了元曲。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诗歌,都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但是不同时期的诗歌,它的特点也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赏析能力。比如同样是描写爱情的诗句。诗经中《上邪》、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唐诗《长恨歌》宋词中《鹊桥仙》,从每一首诗歌中不仅能感受到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感人的誓言,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每一个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以及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体现。乐府诗歌大多是当时选自民间,所以多用口语,语言朴实亲切,感情真挚,押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唐诗讲究工整和对仗,所以多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宋词多长短句的形式,便于抒发作者感情,所以有“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适当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了解语文课本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要了解文章背后的时代背景。

三、读写结合,全面提高语文文学性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堂的文学性,必须建立在基础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然后加强文学作品赏析和评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赏析和评论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必须要实行读写结合,通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通过写作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这是一篇现代抒情散文,通过课堂阅读、赏析,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丽。而通过写作,则能让学生捕捉到当时作者写的心境和环境,从而让学生获得体验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体验和表达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摘章逐句。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背诵或者默写得出《滕王阁序》,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如果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到这种名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那么背诵再多的名篇都只是徒劳的,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四、结语

语文的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多少语文知识、掌握多少答题的技巧、背诵多少名篇佳作,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面对经典的文学作品时,能够去感受到它的美、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用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名篇,从而获得这种美的享受和提升,这比学习任何知识都更有意义。

作者:李佳璇 单位:邯郸一中

参考文献:

[1]玄永.增强高中语文文学性,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J].教育界,2015,(4):131.

高中学生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通过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发挥出美术教育创造美、欣赏美的主要功能,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在逐渐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从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情景化教学模式;改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观念;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提高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兴趣。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接触美术欣赏的内容,但许多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再加上教材内容陈旧、美术课时设置受限、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的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难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然而,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美术课堂作为高中鉴赏教学的核心,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材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提高对有关美术鉴赏方面知识的关注。而在分析美术作品时,可以采取作品自身制作技法与艺术特色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作者心态、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等方面的鉴赏分析。在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还有利于逐渐提升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深刻理解美术鉴赏方法的目的。(二)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审美心理倾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们通过创新教学思想、课堂模式、活动内容来加强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从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逐渐成为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特点还不完善,需要接受更多的心理塑造,因此,潜移默化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不断熏陶精神品质、道德情感、审美爱好的目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学生的美术鉴赏理论基础。

二、引入情景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兴趣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不断创设出良好的艺术情景,实现有效优化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对于具体情境的设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需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类功能提前做好情景内容的制定与安排,还要将课堂时间与教学内容结合好,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多媒体技术也是不断丰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打破课堂对学生想象力的限制,也能利用网络中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将抽象的艺术知识清晰、立体地浮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难度。例如:在学习一些具有实际物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这些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了解多样的艺术种类,激发学生主动去进行美术鉴赏的兴趣。同时,情景的创设还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课堂交流的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轻松活泼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崭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充分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活跃他们思考事物的思维。多媒体技术能够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优势,进行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结合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美术教师的综合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出它高效、便捷的辅助教学功能,让教师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逐渐引入丰富的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去发现美。

三、改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观念,融入文化背景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进行引导的原则,不仅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的发展。但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美术鉴赏教学本身存在间接性的特点,教师若是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就会令美术课堂显得十分枯燥,无法有效发挥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利于难以体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意义。考虑到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让学生端正对美术鉴赏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价值与情感。与此同时,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逐渐增强人文意识,为学生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有关“青铜器”的内容时,不仅仅要将多样的器纹展示给学生,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图案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实际作品人文意识的深入解读为切入点,实现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加强。

四、注重体验式学习,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种类简单乏味、教学案例较为缺乏等因素,导致教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中做法自然不利于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知识的探究,并且也是严重忽视对学生美术素质培养的表现。其次,针对鉴赏教学的内容,部分美术作品案例缺乏系统性,没有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需要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也无法体现优秀美术作品创作的鉴赏价值。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实际生活的角度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来带领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欣赏美,在让学生更为贴近艺术作品的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向不同的美术鉴赏小组给出适应的鉴赏研究方向;其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最后教师引导不同的小组开展鉴赏结果的分析,并且加入自身对鉴赏方法与技巧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在形成良好美术鉴赏习惯的同时,实现丰富人文知识的积累。

结合本文,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应当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并且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适应时展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美术教学内容,通过文化背景探析、问题情境建立等方法,在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与记忆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来培养美术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融入到课堂的热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鹏.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76.

[2]金娜.基于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4):28.

[3]竺琳.运用审美中的文化元素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J].新课程(下),2017(02):218—219.

[4]杨宇华.培养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导学,2015(18):35.

高中学生范文篇5

[关键词]资助工作;学生资助;德育

近几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政府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融合多方筹资进行学生资助的方法,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在此发展趋势下,我国的资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各农村高中将资助德育理念带入实际的学生资助工作中,以此保证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农村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当前农村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一)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形式。勤工助学是当前学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贫困学生正常学习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指的是,具有贫困特征的学生在学校相关资助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活动。[1]现阶段,学校勤工助学的活动具有很多形式,如后勤服务助理、管理助理等岗位。这些岗位的报酬一般是来自于学校从每年所有学生的学费总额中拨出一定的专项费用以及国家的部分补贴。(二)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开始,我国建立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资助形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其中,困难补助主要是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内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在遭遇巨大的家庭变故时给予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补助;而学费减免是学校针对一些无力缴纳学费的经济困难学生所采取的资助措施,尤其是给予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单亲家庭等家庭重点的关注。另一项资助政策———绿色通道,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规定学校必须建立的一项资助制度,为保证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社会资助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社会资助主要指的是学校利用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捐助以及个人的资金捐助,在学校内部设立奖学金机制,以此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经济保障。

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关系

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具有经济困难特征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学校最基本的资助工作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缓解其就学的经济压力,以此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党和政府制定资助政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学校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工作,主要是指资助过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体现在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多个方面。不仅如此,学校对学生的资助工作还充分表现出学校的社会责任心,不仅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入学的经济困难情况,而且向学生传扬强烈的感恩、诚信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可以说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一,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资助工作是保证德育工作全面开展的前提,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怀和支持,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学校的资助政策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一些农村高中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会开展一些励志教育、爱国教育课程,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其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资助工作的良好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中建立的学生素质评价考核机制是否合理,以及对学生诚信意识、爱国精神等的培养,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

三、农村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效

(一)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将其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通俗来说就是,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有效解决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而且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及相关实践证明,学生资助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进来。所以,在资助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必须从以学生为根本、关怀帮助学生的理念下手,将人才培养作为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思想发展需要,以此解决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资助目标与教育目标不符的问题。将资助工作全面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资助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二)资助工作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现阶段,小到幼儿园,大到高等学校,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以解决学生就学的经济困难为基点,使每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从而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也希望每位受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资助工作中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念。因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不能单纯地只以解决学生就学困难为目的,而要将扶贫助困与育人工作牢牢结合起来,将国家相关的资助政策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以此保证资助工作在助困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其育人的功效。教师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要逐渐向社会延伸,以此保证爱国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三)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重要载体。由国家、社会团体或者学校所设立的奖学金是当前资助政策中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资助,在学生心中发挥着激励的作用。现阶段,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入学经济压力,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等,国家资助工作出现失衡的情况,很难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对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资助工作的相关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艰苦、励志的精神。现阶段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不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当前的经济难题,只想完全依靠国家的经济资助。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贫困学生对学校公布的勤工助学的工作漠不关心,对各种国家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免费的资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资助过程中,如果出现现实与想象差距较大的情况,部分学生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还会恶意埋怨他人。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积极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提供精神支撑。学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还要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随意向家庭要钱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勤学助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能培养其优秀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四)资助工作可以作为开展诚信教育的优秀教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资助工作对学生家庭困难的认定、奖学金与助学金的评定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诚信品质。就拿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来说,由于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完善,学生资助名额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索取资助的心态,自认为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还出现“竞贫”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富裕,在国家资助时却肆意夸大家庭的贫困状况,而家长还通过非正常手段开具一些虚假的贫困证明书。对此,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日常的不诚信现象入手,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旷课等。教师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是否得到资助的重要凭证,将国家的助学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五)资助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感恩是我国多年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也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人格的重要指标,更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资助工作中就蕴含着强烈的感恩精神,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资助工作这一机会,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学校的资助工作是国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与照顾。很多学生依靠国家以及社会的资助完成了学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内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肆意诋毁学校以及社会资助人员,缺少最起码的感恩精神。对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必须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提升学生对社会、资助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每一位与资助工作相关的教师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开展基础资助工作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洪涛,孙爱玲.浅析德育功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82,189.

高中学生范文篇6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前锋队,是中国各族民长处的老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奇迹的领导焦点。党的终纵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汗青发展的广泛纪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肯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实际是准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束缚出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克扣,消除南北极分解,终极达到共同富裕。

我志愿参加中国共产党,附和党的大纲,遵守党的章程,推行党员任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守旧党的机密,对党忠诚,积极事情,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以同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详细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际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设的准确的实际原则和履历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领导天下各族人民,在思想指引,经由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权要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重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我们不光要当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也要高举邓小平实际旗帜。邓小平实际是思想在新的汗青条件下的连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确实际。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实际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实际来引导我们的整个奇迹和各项事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道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开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履历,束缚思想,量力而行,实现全党事情中间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奇迹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目标、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题目,创立了邓小平实际。邓小平实际是马克思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期间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思想在新的汗青条件下的连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聪明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奇迹不断进步。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主义低级阶段的本路线是:领和团结天下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间,对峙四项本原则,对峙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费力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奇迹中,是对峙以经济建设为中间,其他各项事情都服从和服务于这其中

间。要放松时机,加快发展,充分施展科学技能作为第一产力的作用,依赖科技提高,进步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对峙社会主义道路、对峙人民民主专政、对峙中国产党的领导、对峙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四项根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程中,必需对峙四项根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在化。

我之所以要参加中国共产党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对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峙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互助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奇迹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议计划、民主监视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事情,使国家各项事情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保持社会长期不乱。坚定打击种种危害国家安全和长处、危害社会不乱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流动和犯罪分子。严酷区分和准确处置惩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高中学生入党申请3则(高中学生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当我班的团支书宣布此时我们可以写入党申请书的消息时,我兴奋不已,因为我渴望加入这一神圣的组织已经许久了。

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神圣的组织成立于1921年。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中国农民为天然同盟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它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它是真正的民主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将黑暗从中国大地上驱逐,使中国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了独立、自主、崭新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挺直了脊梁,使中国人民真真正正地当家作主,真真正正地成了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一个全心全意为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怎能不令人神往?我渴望加入这一神圣的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我的这种渴望却不是因为一时的激情,是刚开始由于从小对“党”这一称呼的一种神往……

最初接触到中国共产党这个名词并不是在学校的老师及课本那里。初次与中国共产党相识是在爷爷那里。与我同住的爷爷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了,爷爷在工作岗位是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年寿已高的他却从未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我早已记不青多少次看见爷爷捧着那已显得发黄的党员证了,每次看见爷爷捧着那党员证,爷爷那布满皱纹的脸便像一朵花似的,而眼睛也变得然了。当时的幼小的我便觉得那证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也要争取有一个与你一样的党员证。”爷爷听了,笑了说道:“那你必须努力,要想得到它,可要合格才行呀!”

此后,我又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共青团有了全面的认识,而在此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而就因此,我愈发地渴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援藏干部焦裕禄,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事业,不惜牺牲了人仅有一次的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崇高无比!

人生价值分为两种,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即是索取,而社会价值则是贡献。我们知道这两种价值对人生有重大的影响力,然而社会价值才能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我渴望实现我的社会价值,我希望我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需要一个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来领导我,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而这个政党,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因此,我真诚地请求党组织能够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批准我申请入党的这一请求。

当然,我也认识到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打着党的旗号干一些危害人民的行为,然而这些腐败行为却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心。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我会尽全力为党的事业奋斗,力从自身做起,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如此之神圣,那么如果要成为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要有优良的素质,因此我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能具有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素质。在思想上我会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充实自己,并与同学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平易近人。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又专又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以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大公无私,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然而,仅仅做到上述几点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今的国际局势仍是动荡不安的。1998年,美国轰炸了我驻南使馆;2001年,美军用飞机肆无忌惮地飞入我国领空,撞毁我方一侦察机,使我国的主权再次受到侵犯;而我国国内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经济上发展不足,而入世后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在政治上,台湾问题也久久未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中国还不强大,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个渴望上进,渴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名大学生,在此诚恳地请求党组织能够批准我的入党申请,让我成为中国共产党员,让我能有机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并且,从今天开始,便会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用中国共产党的言行来严格要求自己。假使我能够被批准入党,那么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倘若党组织以为我还有不足之处,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我会诚恳地接受党组织的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能够具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而在来年再申请。

我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诚请党组织能够对我进行多方面的考验,批准我入党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高中学生入党申请3则(高中生入党申请)

尊敬的党组织:

我是一名平凡的高中生,但我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和光荣的政治组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最根本的人生目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是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所以,我再一次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她作为全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性质,从根本上解释了她光荣的历史和繁荣的现在,也预言了其必然的灿烂未来。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党员,人们就会想起先进。记得去年回家时,我告诉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母亲我从党校毕业的消息时,她特别欣慰,对我说我有个长辈一生特别有能力可就是追求入党一直都未如愿;在母亲心中,她的儿子才二十多岁就快已从党校毕业(也就是他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这证明儿子很优秀。后来我也对那位已经退休的长辈说起这件事时,他也对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是的,尽管我们也常看到一些党员腐败分子,但是毋庸置疑在人民的心中,党员几乎成了积极分子的代名词。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员。

在1998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从童年到高中时代的生活经历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集体和光荣组织,因此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盼望着能早日入党。我来自一个普通而艰难的农村家庭,由于从小就不得不帮着母亲支撑整个家庭。关于过去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中相当一部分书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资助,直到今天每年我还要从湖北省尊师重教联合会领取助学金。贫困让我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会到,没有社会的温暖就没有我今天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甚至没有合家的幸福欢乐。同时,贫困也锻炼了我,从能力上,也从思想上让我更加成熟。在家里、在社会上,我学会了处理同龄人不曾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在学校,也许是因为我更懂得来之不易的学习的机会,从小学高年级起一直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都比较突出,并且多次担任过班干部和学生干部的职务。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作为人应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跟同龄人和大人们打交道,体会到为他人着想和维护整个社会利益的重要意义。生活和周围的人们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为全体人民某福利的政党,所以我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在看来,上面的思想并不算得成熟。在大学这座大熔炉里,我的思想在经历恐慌和冲击之后有了新的提高。我觉得一个人独善其身并不够,还应该积极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一个优秀的人懂得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周围的人关心爱护,还要切实、灵活的去带动大家都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这一点对我很有挑战性,而一个共产党员所负的责任正是这样,既要乐于为他人服务又要领导人们都来关心大家。我想,身为一个党员我就有机会相的优秀分子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维护集体利益、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到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身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就会时时告诉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深刻的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此致

高中学生范文篇7

从历年英语科高考试题来看,MET(中学英语测试)试题中书面表达占分是15分(占卷面试题的比值为15%),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是25分(占卷面试题的比值为16.7%),即将举行的96年NMET高考英语试题中,书面表达占分是30分(占卷面试题的比值为20%)。由此可见,书面表达在高考试题中分值逐渐增加,进一步接近了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的能力要求。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文仅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寻到一条满意的途径。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代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行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等诸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一、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在介绍该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的基础。为提高学生听力,使其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表达打下基础,从96届学生上高一开始,我就选用《高中英语必听》作为听力训练教材。该书选材多样化,有小故事,对话,英美家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人物介绍;语言地道,由英美人士朗读,语速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学生用过之后,扩大了见闻。具体做法是:事先提出每课生词,让学生在课后反复听课文内容,并逐字逐句写下。每周星期五布置,星期一用课堂时间,教师将该文念一、二遍,让学生听写,教师收上来查阅,加以评讲。经过近三年训练,有的学生在50分钟内,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有一定生词)。到目前为止,已听写到第一册第17单元,共68篇文章。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力有了较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这种训练,还将一直进行到学期结束。

二、积累词汇,促进写作

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如果我们的学生拿起一篇英语文章,有80%的词不认识,那么怎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呢?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词有8个词拼写不出或拼写错误,又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科学筛选的,是中学生学好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应"能拼写所学单词"、"知道基本词义,能听懂,在口、笔头练习中能运用"。为达到大纲要求,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不论是任初中课或高中课),都坚持每周用一课时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汉语解释,写出词的拼写形式,词类,音标。当堂同桌交换批改,教师抽查,记入平时成绩,半期与家长见面。要求默写正确率达到96%,对默写错了的,要立即订正5遍。从初中第一册开始,逐册默写,然后又从头开始,不断反复,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时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此外,对高、初中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名词,形容词,副词不规则变化,特殊形式的名词复数,年,月,日,星期等等,作专项默写,为学生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三、书写规范,促进写作

高考NMET"书面表达"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书面形式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入门阶段的书写,抄写,拼写到听写等等,我都坚持从书写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从不马虎。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写好匀笔斜体行书,注意连写,以及文面美观。并采用出专刊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参加英语书法评比,从而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NMET试题中之所以要有"书面表达"一题,其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写"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拼写和书面的基本功,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基本功。

四、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一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故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

1)听写能力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都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音标,并全批全改,然后几课为一单元,定期默写。

2)遣词造句能力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学生联系简单句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子就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句型。

另外,还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与此同时,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记下来,尽管现在各种辅导教材很多,上面同一语言点的例句比比皆是,但我仍要求学生在作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造句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在我的学生中,有的能将课堂上的口头造句一个不漏地记下来,并且笔记详细,干净、整齐。学会做课堂笔记,这对学生笔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3)朗读和背诵能力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坚持让学生背诵部份课文,今年(96届)从高一年级起,均要求学生隔课背诵,然后当堂抽背,每课结束,凡要求背诵的课文,均抽其中一段默写,收上来批阅,避免抽背时有的学生未抽到,力求人人过关。这一届学生共背诵了高中一、二册中近一半的课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4)口、笔头概括能力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口笔头复述课文。以学生学过的《盲人摸象》一课为例,说明具体做法。

教师给出关键词,如:thefirstblindman,happenedtofolace,theside,likeawallthesecondgraspedandfeltoneofthetashs,likeaspearthethirdtookholdof,thefrunk,likeasnaketheforthopenedbothhisamsandclosed,oneofthelegsthefifthcaughtholdof,oneoftheears,likeafanthesixthgotholdofthetail,likearopcnottakeaone-sidedviewofthings

然后让学生口头造句,最后连贯叙述,再落实到笔头上。这一届学生,凡是背诵了的课文,均作了口、笔头复述练习。

5)限时阅读训练与课外泛读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抓好课文教学的同时,我都指导每一届学生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这届(96届)学生已读完了易乐山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训练150篇》,北师大出版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100篇》,还要读《高中英语阅读理解100篇》,还选用了大量的其他阅读材料。以前的学生除读过类似材料外,还选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英语读物》一、二、三辑中的部份篇目,如《玛丽·居里》、《艾萨克·牛顿》、《简·爱》、《大人国和小人国》、《白雪和红玫》、《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等等,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思维习惯和文化知识背景,从而能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

同时,选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刊登的《高三英语限时阅读材料》作材料,对学生进行课堂限时阅读训练,该材料每篇文章均标有字数和阅读时间,便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节奏感。

6)自由表达能力。我们要学好中文,尚需多做写的练习,那么要学好英语更需大量的写的练习,故每届高中学生,我都要他们用英语写日记,或天天写,或每周写一篇。

五、结合高三复习,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尽管平时已注意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写作训练,但学生在做考书面表达题时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必须结合高三总复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以简单句为线索,训练写作。这一次的复习句型,不仅仅是象平时那样,看到一个动词,将它简单地对号入座,用对句型即可,而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和归纳性。以主+导+表句型为例,这一次复习必须进一步给学生归纳出所学过的能用于此种句型的导动词,如常用的导动词是be,它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get,become,furn,它们表示状态的变化,looktase,smell,sound,这类动词表示主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有一种被动的含义,后边表语要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副词。如:Thebreadtastesgood,不能说Thebreadtasteswell.feel表示句子主语作为感觉主体的感受。如:Shefeelshappy,keep表示保持的状态。如keepquiet,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用错。其余句型的归纳在此不一一详述。

同时,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用书》英语分册P.98上的惯用句型为材料,让学生套用那些句型,每周一组,最终能达到活用的目的。

2.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近年NMET试题包容量大,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三开始,便定期作限时短文训练。这届(96届)我采用的是北师大出版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100篇》作材料,该书选材全面,每类文体均有指导语,每篇练习后均有解析,每类文体有3—4篇练习,便于学生使用。具体做法是,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边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为加大练习量,教师准备出3—4篇类似文体的练习,在下周星期五一节课时间内当堂处理,然后收上来批阅,每一内容批改1/4,则每周平均批改每个学生一篇短文,摘抄出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抄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并指明是哪位同学的错句,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到目前为止,应用文部份已练习了书信、请柬、便条、通知、讲演稿、致辞、海报、启事、履历表。还练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做这类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住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组织成文。

(3)语言地道,表达恰当。书面表达不同于汉译英,它要求学生表达什么,学生就表达什么,较之汉译英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做题时一定不要拘泥于对原料进行硬译,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要学会变通处理,变难为易,一句话正说不行,反过来说,如果还不行,再换一种方式。如:他考试不及格。如果你记不住failintheexam,可以换成notpasstheexam或nodowellintheexam,总之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一定不要用没有见过的句型。要求用简单句写。

(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在完成短文以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也可以同桌交换检查,再交上来,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体裁,格式是否恰当,写信不能写成通知,说明文不能写成议论文,要点是否有遗漏,时态、语态、主谓是否一致,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每个句成份是否完整,单词拼写是否有错,总的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等,这类检查,可以先给学生说清楚,在某一阶段师生共同注意哪一方面的问题,效果较好。

高中学生范文篇8

一、教师示范数学语言,言传身教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在阐述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时教师要咬文嚼字,突出关键词。如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它强调“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离开“最小正角”这个前提就错了。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必须抠字眼,数学命题中涉及到“不大于”、“不小于”、“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词语;教师讲解时,要抓住“大与小、多与少”等字眼举例分析,让学生能用这些数学语言。

二、教师创设课堂环境,交流数学语言

1.营造学生参加交流的民主氛围

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样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具体体现。对全体同学一视同仁,不要有意识地分出好生、差生,我喜欢的学生和我不喜欢的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表现出“师生共鸣”的和谐气氛。

2.用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交流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从感兴趣开始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话题如果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与老师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笔者在讲解数列第二课时,给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的花盆堆放示意图的幻灯片,然后对学生说:“这是咱们学校花房堆放花盆的示意图,它们是否有什么规律,你能帮工人师傅数数总共有多少只花盆吗?”这样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把自己当成了问题的主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表达出答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促进交流,在自然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凡是能让学生通过思考讲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这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说理的表述,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要积极地做出评价,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

三、教师构建教育平台,锻炼数学语言

1.指导学生数学阅读

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语言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包含自学)。新教材(人教社)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供了“试验田”。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利于学生阅读。为了便于学生的阅读,教材用“注”和“分析”的形式进行归纳和说明,在内容的旁边有“想一想”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例题的解答上、问题的设计上与语言的组织上都注意让学生自学阅读,考虑了学生阅读的特点。如新教材第一册(上)的“想一想”中问题的问法,反函数的过程叙述性定义,例“……”与“由此可以知道”等等。另外,在部分章节后有阅读材料,在复习小结中有参考例题都是为学生阅读而设计的。数学阅读没有固定的程序,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学习内容的不同性质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为学生阅读概念、定理例题等提供视角,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2.撰写学习小结、数学小论文

在若干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每教一章内容结束,都要求学生写一章小结。让学生把这一章的概念、知识、规律、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写成书面的形式。在每一学期我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如《怎样复习数学概念》、《选择题的方法》、《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讨论》等等,教师加强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规范了表达的形式,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实践证明,并不只有语文、英语课要写文章,数学课也要写文章,写好了数学文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

高中学生范文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农村高中学生;阅读素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阅读为代表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的教学相较于城市暴露出更多的不足,大阅读背景下使用的教学资源比较片面,内容、种类也都比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尝试在实践中寻找更有效的提升阅读素养的教学形式,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训练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深入学生群体,分析问题成因

农村的教学软硬件设施不足会导致诸多问题,但是问题的成因往往更加复杂,并不是单纯的条件问题就可以解释的,因而教师需要探究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观察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抓住学生的主要诉求,帮助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端正阅读学习态度,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针对性找出问题的所在,高效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必修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们交朋友,谈谈未来与理想,了解农村青年学生的想法。深入到学生群体之后,教师就会看到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看到与城市学生因资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看到部分高中生对未来没有方向、缺乏职业规划的恐慌,看到浮躁的学风导致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看到“读书无用论”“阅读无用论”带来的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可以为农村学生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拓展阅读范围,重点剖析名著

农村高中生在阅读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积累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教师应着重拓展阅读范围,运用文学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析中增长其知识水平。而在此类阅读中,学生也能逐步体会到文学的价值与美丽,对语文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诗词歌赋、白话小说还是翻译的国外著作,学生都能感受到语言运用之美,在反复的阅读中提升阅读的质量。例如,教学必修三《北方》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国内外近现代的诗歌作品,从语调、韵律上让学生领会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感情。教师需采用丰富的策略,对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了解近代诗与古体诗的不同,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时代带来的语言上的障碍,使学生在对比中能够进行自我选择与评判,在阅读上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权。这样,在发现与解决问题时,就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出阅读的作用。通过阅读范围上的拓展,学生阅读效率会有长足的进步,在消化与认知文学经典的同时,学生可以更深刻地剖析语言的本质,对语文学科所涉及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个体的综合阅读素养。

三、制定阅读方案,降低指导约束

阅读不能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教师不能够把自身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为帮助农村高中生走向正确阅读的道路,教师需要给学生制定相关的阅读方案,划定一个大体的框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寻找资料,针对性补足阅读能力缺陷,而不是时刻给予其阅读上的指引,徒增厌烦。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对《陈情表》一文的阅读分析,教师可只给学生划定框架,指明学习的重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尝试。从文章结构的剖析,到其中典故的应用,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和问题,最后再给予必要的指正。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学创造良好条件,从音乐、绘画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制定好阅读方案后,这种自我教育能够更为快速地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在阅读体验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四、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加大教师引导力度

高中生对阅读教学策略的改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改革农村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让语文学科发挥出其作为语言学科与工具学科的教育性。教师还应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惯性,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唤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关注,从而在阅读中加强对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素养、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力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例如,针对《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去尽力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学会在思考中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在读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精神、心灵会得到高度统一,通过阅读收获教养,收获快乐,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而清晰的人生规划。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能极大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看法,使学生在文学的力量下去挖掘阅读艺术的美妙。这与阅读教学的大背景是相契合的,与农村学生寻求自身发展也是高度契合的。对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典诗文,都需要从农村高中生的基本学情出发,使学生逐渐意识到阅读与学习的价值。

五、重视阅读评价沟通,积极展开教学互动

语文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思想理论,有着比较充足的阅读储备与深厚的知识积累。因而,教师可以将两者结合,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评价与学习交流。在教学互动下,学生能够快速抓住阅读内容的核心,逐渐掌握阅读的一般技巧。教学互动还包括其他一些方式,诸如书展、交流会、阅读沙龙等,这些方式在教学上都能起到正向提升的效果。例如,在《指南录后序》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分析此文与《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作品在文言文运用方面的规律,分析这几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借助评价交流活动,促进高中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断句、字词结构理解以及文章大意疏通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天祥在南逃过程中的颠沛流离之苦,理解文天祥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在这类有深度的文学作品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进行有效阅读评价沟通,能够加深学生对现有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指导其后续的阅读实践学习。综上所述,教师对农村高中生的阅读教学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拓展阅读范围,改革阅读教学的方法,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其见识。在系统性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向精、专、深的方向前进,从而体现出阅读的良好效果,在不断克服难题的过程中为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党月玲.基于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9(09).

[2]樊春花.文学经典阅读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中学语文,2017(24).

[3]高瑞珺.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2013(05).

高中学生范文篇10

第二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普通高中。

第三条普通高中要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担任,校长是学分认定的第一责任人;学分认定小组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

第四条普通高中认定学生学分须具备的条件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第五条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

(一)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分不低于15个课时;

(二)学分认定考试成绩合格;

(三)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技能、参与过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等考核合格。

第六条学生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第七条对学生提出的学分认定申请,教学班任课教师要综合学生出勤情况、考试考核情况等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须有实践场所、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翔实记录。

第八条学分认定委员会下设的学分认定小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向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是否认定学分的意见。

第九条学分认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确定是否认定学分。

第十条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

第十一条公告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书面向学生通知原因。

第十二条未获学分认定的学生对学校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得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申请之日起15日内召集有关教师、认定小组复议,作出决定并通知相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给予其他学生的学分认定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反映,阐明提出异议的理由并有权得到答复。

第十三条学生因学分认定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或申请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或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不得超过2次,仍不及格者,可申请重修、改修或放弃(必修课程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课程不得放弃,选修课程中要求获得必修学分的模块有其他选择的除外)。重修要在接到不认定学分的通知后1年之内完成,重修所用时间不得与先前修习所用时间累加。同科课程(模块)重修不得超过两次。学生因修习时间不足不能获得学分的,可在补足修习时间后认定。

第十四条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且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其相应学科的必修课程可以免听部分或全部学时,但不可免考。

第十五条普通高中不得奖励学生学分。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可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相应栏目予以真实记录。

第十六条本省普通高中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可以互认。跨省转学的学生,其学分是否被承认,依据转入省(市、区)的规定确定。普通高中学生经学校同意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修习的课程可以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

第十七条学分认定情况要分别记入学校学分认定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学生学分认定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在该课程(模块)修习过程中所用时间(课时)、考试、考查、考核成绩、学分认定时间(年、月)等。

第十八条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分认定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要建立学分认定的诚信制度。学校要为任课教师、学分认定小组成员、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建立诚信档案。在学分认定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及时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暂停或终止其学分认定资格。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学分认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条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

第二十一条文化课学习领域科目学分认定质量的检查评估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主要手段;其他学习内容学分认定质量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验证、访谈、考试考查、试题试卷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查评估。学分认定质量检查评估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二条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公告普通高中学分认定质量情况。学分认定质量的检查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普通高中贯彻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情况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估普通高中是否达到合格学校标准,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或国家及省级示范性学校的重要依据。对学分认定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暂停认定资格、取消认定资格,直至责令停止招生的处罚。

第二十三条获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要求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第二十四条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条件是:

(一)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二)3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课程II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

(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四)基础素养评定合格。

第二十五条普通高中要按照本规定制定学校相关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