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6:43:09

服装企业

服装企业范文篇1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我在省市县有限公司为期2周的实习。通过这次短期的实习,我对服装企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通过实习的各个环节加深了职业道德观的理解,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2.实习时间

我于年月至月日为期2周的实习。

3.实习单位

3.1实习单位地点及规模

有限公司在省市县镇村。它是中外合资企业,是生产加工的经营模式。它拥有7625平方米的服装大楼,熟练员工200名,设备齐全,有完整的生产治理体系,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件单棉服装。该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方针,精品意识贯串于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稳定,在同行业中有着良好的信誉。

3.2实习单位主要业务

主营行业服装衣饰女上装,主要生产面里料,辅料,羽绒,晴棉,床上用品,棉装,职业防护衣帽,单衣,羽绒服装等。主要市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海外市场(欧美、中亚、日本、韩国)。

3.3实习单位的历史与发展

有限公司是在2004年12月注册成立的,至今已快六年。在期间该公司碰到了不少的困难,经过经营者与员工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困难,让公司制度越来越完善,经营越来越好,着名度也在进步。

4.实习过程

我是在8月12号有限公司实习的,首先潘师傅对我大致先容了一下公司的情况,也让我跟后整理车间同事做自我先容,这是我要工作的车间,同事看起来都比较和善,这让我比较宽心。潘师傅跟我讲了要做的工作并且让旁边的同事教我这么做,我时常出错误同事们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还很热心的宽慰我,让我很感动。渐渐的我慢慢熟悉清剪线头,把脏污,画粉清洗干净、挂吊牌、备用扣等工作。

经过2周的实习我了解了服装厂的工厂治理制度是责任控制制度,该公司要分为以下部分:

(1)厂长办公室

(2)业务部

(3)质管部

(5)裁剪车间

(6)缝制车间

(7)后整理(辅工车间、整烫、检查、包装)

(8)厂部办公室

(9)设备部

(10)餐厅部

(11)后勤部

(12)仓库。

各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职责,比如,厂长工作职责是:

一抓职员,深进员工队伍,了解员工心声,在沟通中加强老员工的稳定。多渠道加强职员招收,设专人负责新工人的培训,保证车间生产所需职员。加强员工教育,进步整体素质。加强技术骨干的挑选与培养,储备企业长期发展所需人才。

二是抓货源,承接工厂正常及外放所需货源,并掌控业务实际操纵流程。跟踪落实原辅材料,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减少误工浪费。深进车间生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压缩工时,进步有效产出。

将内销和外销定单公道衔接,尽最大量的处理库存面辅料。

三是抓治理,根据个人特长,对治理职员进行公道分工,营造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分解各项指标计划,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明确工作职责按ISO9000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加强执行力度,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各项用度的核算,控制不必要的用度支出。加强伙房、宿舍、保卫等后勤部分治理,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利用晨会检查上日工作情况,布置当日工作计划。

我在后整理车间,明白后整理工作职责是:

一是辅工车间,核对工票与实物是否相符。检查首件与样品、工艺是否相符,保证质量。周密均衡安排天天生产,做到及时外放,保证交期。及时分清内外销产品的区别及线头、脏污的处理。按流转单,转交烫熨班。

二是整烫,烫首件产品,按生产计划、交期进行生产安排。如发现工票与实物不符,及时查找上道。按工艺要求整烫每一个部位,保证质量。

三是检查,检查对照样品、工艺是否相符。每捆抽查尺寸并做记录。做好新款首捆成品优先检验的信息反馈。交接必须按流转单交付,并保存根。不良品、粘污必须开出返修记录单,及时转到车间并记录时间,及时跟踪回收,保证数字的正确。

四是包装,包装时对照工艺、洗涤、工票三者相符。按照装箱单进行包装,设专人盘点包装。发货后,天天写出发货分析,报厂长,并保证进库数字正确。

还有领导对治理层的控制:

一是天天晨会控制二厂上天的工作进度。

二是月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

服装企业范文篇2

关键词: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

一、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现状

(一)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工具分析。目前,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工具主要集中在这几大类。一是社交软件。社交软件丰富多样,但是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服装自媒体营销的途径主要是微信、微博、QQ等,其中尤以微信公众号最具代表性。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服装、服饰类微信公众号数量为99.2万,覆盖用户4.5亿的用户。以2015年为例,居于首位的微信公众号“石榴婆报告”的营销规模也仅有一千二百万,而且与排在第二位的“韩火火”拉开了一倍的距离,排在第十位的“商务范”更是仅有六十万的营销规模。二是在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上创建的电子刊物。在电子刊物中,专门涉及服装营销的有以下知名品牌:《时尚芭莎》《时尚•COSMOPOLITAN》《Vogue服饰与美容》《MarieClair嘉人》《ELLE世界服装之苑》等,其中尤以《时尚•COSMOPOLITAN》最具代表性。三是视频网站。目前,通过视频进行营销的网站同样十分的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时装秀、YOKA时尚网、中国丽人网以及OnlyLady女人志等。(二)服装企业自媒体传播内容分析。自媒体类型的多样化为服装企业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当前来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多以广告为主。即在服装的营销“推文”中,其文章内容多以衣服广告为主,这样的广告包括了“软植入”和“硬着陆”两种形式。文章的内容具体包括了服装的品牌、款式、价格、购买渠道、面料的介绍、衣服图片展示、促销活动等。但是自媒体可传播的内容在形式上还包括短视频,在服装的内容上还可以介绍服装的搭配方法、分季节介绍服装的流行趋势等。(三)服装企业自媒体互动效果分析。国内服装企业在自媒体的运用上主要是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从微信的市场上来分析,2016年度由微信带动的社会消费额就达到了8.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人数多达1881万人,通过公益捐步超2.4万亿步,创造的公益基金达到了3.09亿元。可见,通过自媒体(如微信平台)展开互动营销的效果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国内的服装企业如影儿时尚集团的微信商城,其组合式用了微信平台的能力,带参数的二维码让新会员加入口口传播的共享推荐,微信卡包与会员卡数据同步,精准的优惠券运营,不断迭代会员标签,由此同微信平台上的用户形成了互动关系。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影儿时尚集团的微信商城销售额实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再如“辛巴达”在微博发起了“辛巴达7天7夜爆款挑战赛”,并承诺被随机选中的7位幸运卖家免费体验3天打版,7天生产50件服装的极致生产新模式。通过发起这个活动吸引了近一千位服装电商卖家参加报名,而且值得称赞的是此次辛巴达采用全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同步直播形式,公开、透明化服装生产过程,因此得到了大量媒体和网友的一致好评。

二、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份额小。自媒体营销工具的类型十分的多元化,具体包括了微信、微博、论坛、贴吧以及各类视频网站乃至于企业本身的官方网站等。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在自媒体的运用上主要是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从目前上来看,服装企业通过自媒体进行营销取得的市场份额还很小。据了解,尽管通过网上购物(即网上购买服装)的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4.7%,服装同时也是网上商品电商渗透率最高的类别。但是也同样可以发现,以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企业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来看,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衣服售卖的额度却不到一亿元。可见,国内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的市场份额还极小。但是同样反映出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有着巨大的发展。(二)内容缺乏吸引力。自媒体之所以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极大程度上是由自媒体本身所带有的极强的话题性而来的。也就是说,服装企业要想通过自媒体达到营销的目的,那么就要在营销的内容上寻找到可以持续发酵的话题,但是从现阶段上来看,很多服装企业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具体体现在服装企业往往都是将传统型的营销方式照搬照抄到自媒体当中,导致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途径进行营销的内容过于机械化,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乐趣,进而难以吸引受众群体参与到企业的自媒体营销活动中。此外,以微信为例,企业一条新的营销“软文”就会覆盖掉上一条,因此,有些服装企业因为不能够定期对自媒体信息进行更新和重复的宣传,其受众群体的关注度势必就会下降,从而难以得到预期的营销效果。以海南HS服饰公司为例。海南HS服饰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推送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推送的“软文”过于侧重“硬广告”的植入,不仅信息内容单一,过分直接宣传产品营销的做法会给阅读者(潜在的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反感;二是存在跟风营销的弊端。从HS服饰公司一年以来发出的微信推文总结上来分析,其并没有对自身的运营内涵有清晰的定位,往往就是当时什么话题最红,就以该话题为噱头展开“软文”营销;三是话题缺乏可持续的深入探究。HS服饰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整体较为单调,其在之前推出“HS音乐”吸引了不少粉丝,同时又借助“HS音乐”累积起来的粉丝量进行了成功的微信“情感式”营销。但是可惜的是HS服饰公司并没有将“HS音乐”持续开展下去,就又回到了单独售卖衣服的宣传上,从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既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三)企业在自媒体上运用的认知不足。目前,我国的优质品牌类服饰企业都已经开通了会员管理、线上商城、门店导航和线上客服四大类服务,但在微信能力的深度运用和服务渗透上仍有所欠缺。我国排名前十的服装品牌的微信指数还不够高(微信指数指的是总阅读数+总点赞数+文章数+该账号当前最高阅读数+该账户最高点赞数)。如领跑同业的JNBY也仅有40万人的粉丝量,其次是Ochirly的35万,再是分别是23万和20万的MO&CO和DAZZLE,而位列末尾的Fiveplus更是不足JNBY粉丝量的一半。粉丝量的过少其实反映就是服装企业在自媒体营销上进行运用的认知力不足,也就是说未能够透过自媒体平台聚集起大量的粉丝,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如严重缺乏发起投票赢取优惠券等互动性的活动)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带动大规模的消费,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同消费者形成互动(如很少有消费者对所关注的服装公众号的推文进行转发与评论)以提高知名度,从而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三、服装电商企业自媒体营销策略

服装企业范文篇3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众多跨国公司纷纷采用“外包”的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生产制造配套企业。在此背景下,“贴牌”成为了中国广大制造型企业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许多制造型企业依靠给别的企业,特别是给跨国公司做“贴牌”而逐渐发展壮大,有的甚至在快速成长继而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为弥补自身产能不足又寻找其他加工企业为自己“贴牌”生产。

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服装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冲在了最前面。而温州——中国服装业重镇,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轻工制造业基地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了温州区域发展国际轻工业制造的优势和条件,在轻工业制造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温州的服装企业更是利用加工优势、成本优势,着眼于先作OEM,很快的将精力转向了为国内外品牌服装做贴牌的生产经营中。

但是,随着全球化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制造型企业、行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贴牌模式对于我国制造型企业长远发展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温州服装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贴牌模式中的委托商可以对制造型企业施以控制,既截断其下游渠道,又抑制其自身的研发热情,最终使制造型企业丧失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和开拓自有品牌的动力。因此,贴牌模式在给温州服装企业带来大量好处之后,也让企业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就此看来,温州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谋求长远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2贴牌概述

2.1贴牌的含义及其类型

“贴牌”一词,其实是企业界对于“替人生产,然后贴上人家的牌子进行销售”活动的一种简称,它属于企业众多外包模式中的“委托型业务外包模式”。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类活动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大致分为四种类型: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原始设备制造)模式、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ing原始设计制造)模式、DMS(DesignManufacturingService设计制造服务)模式和EMS(EngineeringManufacturingService工程制造服务)模式[1]。其中OEM模式是学界和业界最为熟知、也是我国企业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贴牌模式。它是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或产品配件,原始设备或者零部件和品牌都是外包商的,亦称为定牌生产或代工生产。

20世纪60年代,欧洲就已建立OEM性质的行业协会,1998年OEM生产贸易额已达3500亿欧元,占欧洲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OEM已成为欧洲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日本企业是最早采用国际OEM生产贸易形式的,印度通过OEM的方式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软件出口国,我国台湾省则是全球PC机最大的OEM基地。美国耐克公司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在牢牢控制品牌的基础上,耐克公司专注于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格的OEM厂商组织生产,成为目前世界上OEM经营的成功典范。

2.2OEM理论的演进脉络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贴牌模式,OEM的实践发展得到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其基础理论大致有三个:资源基础论、动态能力观和价值链理论。

OEM的基础理论之一:资源基础论

源于彭罗斯(Penrose)的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扩张取决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出发,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而且这种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受到时空的约束。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于其擅长的环节,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应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发生了分化,一些企业成为专注于研发、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的品牌厂商,另一些企业则集中于制造环节,成为品牌厂商的供应商,两者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共创双赢,已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2]。

OEM的基础理论之二:动态能力观

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企业组织同样也是一种价值创造机制(Moran),企业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平台是其拥有的各种能力所形成的能力体系。因而,企业被视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体。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于整个能力体系当中,而且,在动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建立在原有能力体系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受到削弱,这就要求企业在动态管理中进行能力利用和能力构建,这两个过程要求企业挖掘优势,加强整合能力,并最终落实到“归核”战略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企业分化与OEM的进程[2]。

OEM的基础理论之三:价值链理论

波特认为,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是企业在这些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并且,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设计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源泉,生产是价值实现的载体,市场行销是价值实现的最终形式。一般情况下,在价值链上的OEM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价值创造与实现,能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降低市场风险。在价值链上,供应商所制造的产品必须符合品牌厂商的要求,品牌厂商所销售的产品必须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前端市场与后端市场不同分工的产物,这也是在现代成熟产业中的市场细分、专业化分工所致;专业分工的结果是OEM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2]。

基于上述三个基础理论,OEM模式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在温州,大多数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企业,受制于创造品牌的资源基础太薄弱,凭借温州服装企业先进的设备优势,放弃自营品牌,改为全世界的品牌服装做贴牌加工。被业内称为“贴牌老大”的华士服饰公司,是温州创业最早的企业之一。在温州男装声势浩大的“造牌”背景下,华士公司较早引进了温州的第一条高技术水平的西服生产流水线,建立了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最早选择了“贴牌加工”这条路。华士服饰公司信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在2007年全国服装行业300强中,华士销售额排名第60位,利润排名第48位。华士公司创出的“贴牌加工效应”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竞争中,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企业品牌的最佳赢利点。回避品牌大战,像华士公司这样将赢利作为最佳经营目标的温州服装企业,很快在贴牌加工领域中赢得了大量回报。有统计资料表明,温州制造的西服,已占全国市场销量的80%,许多选择在中国加工产品的国际品牌,其西装、夹克、休闲装、西裤等品种,几乎全在温州制造。

3温州OEM服装企业现状分析

3.1温州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具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充分的竟争优势。国内企业与海外公司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如品牌、特许经营、合作合资、OEM合作等,目前己有500多个国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温州服装为温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温州服装业现有企业近3000家,产值超300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其中年产5万套以上的西服企业200多家,分别在鹿城、瓯海、龙湾、瑞安、平阳、永嘉等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各类专业生产基地。服装业在该市经济发展中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值占全市比重达15%,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支柱产业[3]。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自己品牌的贴牌加工企业。

温州服装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几乎都是靠加工起家,贴牌生产的风险低,起步较容易,因此成为他们进入市场的捷径。进入了品牌时代,随着温州服装企业质量和加工能力的提高,低风险的贴牌加工被纳入许多企业发展的计划之中。目前为止,温州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化分工体系,在市场越来越被大品牌占据的现在,做贴牌加工也成为当地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依据温州OEM厂商参与OEM合作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第一种方式:OEM厂商具有良好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基本上不具备开发能力,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款式设计、加工标准、选配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生产。合作过程比较简单,通常包括寻盘、报价、确认报价、打样和封样、签定合同生产、验货、出口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OEM厂商的工作仅限于制造加工,不需要了解市场动态和新产品开发的动态等,委托方承担着全部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双重任务。温州几乎所有小型服装企业都选择了这一合作形式。

第二种方式:OEM厂商配合委托方进行产品的部分开发工作,这种开发多集中于面辅料的选择采购、加工工艺的推荐及确认等,并按由委托方根据市场状况确认的定单进行生产。合作过程相对变得复杂,在第一种合作方式的前期增加了委托方提出产品开发思路或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以及承作方选择相应的布料并制作成衣实样两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承作方参加了委托方的研发工作,并关心新产品开发的动向。温州大中型服装企业大多运用这一合作方式,如丹顶鹤、乔顿、华土等有影响力的温州服装企业。

第三种方式:OEM厂商对市场、产品和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开发出一定的设计和产品,供委托方挑选。委托方一般会通过试样和推广过程,双方商议最后确定定单生产。合作包括:承作方进行产品开发并推荐给委托方一委托方选择并试样一承作方打样并报价一委托方召开定货会,收集信息一双方多次沟通确定大货样一委托方确定定单,双方签定合同生产等过程。期间,OEM厂商广泛地参与市场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这种方式要求OEM厂商有一定的款式设计能力甚至是品牌运做能力,目前,温州“森马”集团正涉足这一领域。

在经过贴牌生产而使自身发展壮大后,温州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品牌企业。目前,全市有45个品牌达到国家质量最高等级标准“优等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只(“报喜鸟”、“庄吉”);中国名牌产品4个(法派、庄吉、报喜鸟、美特斯邦威);浙江省著名商标20只;浙江省名牌产品16个;10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7家企业跻身全国民企500强;7家企业获2003年度国家免检产品证书;15家企业被评为2003年“温州轻工行业百强企业”。68家企业通过IS09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2温州服装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生产经营全球化的加快,服装业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和批量比较大的生产环节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服装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于温州而言,正面临着这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而且现在西部、东北在大开发,内地也在逐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产业,那里有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土地成本和生活成本。

目前,温州服装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大大提高,这些都给服装的生产成本带来压力。温州原先最引以为豪的制造优势正逐步消失,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竞争力的衰退。温州服装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却没有及时跟进,大部分还是生产低档次的产品。

第二.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欠缺是目前温州服装业面临的难题。温州服装的设计投入普遍少于广告投入。比如“报喜鸟”,其每年投入的设计费用只相当于广告投入的60%。虽然一批设计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像夏梦、庄吉、法派等,会在设计和营销两头花大力气,设法不断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成为营销型企业,但更多的本地服装企业可能因自身品牌越来越弱化,变成专门承接加工的生产型企业。

第三.温州的服装业,除设计能力不强,还面临专业人才缺乏、培训滞后等问题。“温州不缺老板,缺的是各个专业层次的经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温州服装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国外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温州的服装业缺乏竞争优势。国外品牌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将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国家,其服装产业已历百年,设计开发、品牌价值、贸易信息等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占据着高端和大部分中端市场,近期内留给我们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竞争也更加激烈。

第五.目前人民币兑美圆汇率已经突破1:7的整数关口,而且人民币在未来预期还有较大升值空间。这对于和海外委托商以美圆为结算货币的温州OEM服装企业来说,以往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温州3000多家服装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00家)2007年在洗牌的拐点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去年定单骤减,企业失去了主动权,陷入困境,而部分主攻销售的企业由于突破无力,又回到已经不堪重负的制造队伍,而众多企业小而全的局面依然存在,因为缺乏自身的差异化特色,难以突显竞争力。

3.3温州服装企业分类

根据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以供出口。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运用到温州服装行业来看,温州拥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在于:加工技术能力、人力资本、服装设计水平、产业集群化带来的第一手行业信息等。

通过整合上述要素禀赋,可以将温州服装企业大体归为三类:A研发(服装设计水平)型、B制造(加工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型和C市场(信息)型,各类型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各不相同。再依照之前的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我们认为,经营重点居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贴牌”与“创牌”的战略选择上是不尽相同的。

A类研发型。研发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企业的研发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动态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技术能力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对于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

A1:制造型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A2:企业产品研发的技术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A3: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腾旭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看中了品牌的价值,就着手朝着品牌打造的方向发展,专门请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为公司设计开发服装。该公司特地花了300万元专门聘请一位韩国服装设计师为他们设计产品。如今他们已经收获了品牌所带来的高额回报,公司仅仅在自有品牌出口这一项中,一年就能创造一个亿的产值。

B类制造型。有一定生产技术的企业专注于制造环节,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时,企业将不会局限于满足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而是设法向外部输出剩余的生产能力。因此,不论这类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为了尽可能地消化掉生产能力,它们往往会选择做“贴牌”。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于选择做“贴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

B1: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

B2: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做“贴牌”。

B3: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

B4: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报喜鸟集团为争取国际名牌服装贴牌加工,先后用了三年时间,除了在生产技术工艺品质上按照国际品牌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外,还在企业环境、员工福利等方面,按照国际环保等要求进行了改造,最终成为英国玛莎公司的唯一指定加工点。报喜鸟则将原来的自有品牌经营压缩到了很小的比例。像报喜鸟集团这样,为赢得国际品牌加工业务,把精力集中在装备技术改造上,把精力用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上,使整体竞争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C类市场型。制造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抢占一定的份额,需要培育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选择进入行业价值链的下游,是否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拼杀。一般来说,市场开拓能力是影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建设销售渠道、寻求最佳的广告宣传途径来逐步开拓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对于拥有自有品牌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C:制造型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森马和美特斯邦威是温州服装界里做市场营销的佼佼者,他们以休闲服饰为主,请当红明星做代言,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并有者良好的品牌声誉,因此,他们主要从事自有品牌经营。

4调整温州OEM服装企业的经营思路

温州的OEM服装企业已经占了温州服装企业的半壁江山,这作为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总体而言,OEM这种方式优点突出:一是经营风险低;二是进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三是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生产制造技术。当然,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要是生产的稳定性差,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命运,缺乏发展后劲,更重要的是获利较小。所以不管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温州服装企业都应该在权衡OEM利弊的基础上,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

4.1走向ODM和OBM

一般认为,以往的OEM经营方式的代工企业只是乐于赚点加工费,居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代工企业如何从后台站到前台,跳出单纯代工的微利宿命,以及OEM的双方如何面对共同的客户,这是OEM发展的根本问题。从品牌视角看,则是从OEM向ODM直至OBM发展,做OEM与品牌战略兼容。服装企业同样可以照此思路发展。在温州由于产业发展时间早规模大,积累了一些优秀的服装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将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相结合,依托委托商的品牌运做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原始设计制造商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OriginalBrandManufacturer)在国内外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牌企业,比如GE、Nokia、Philip等等。应该承认,代工企业的品牌和设计能力同老牌的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代工企业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既夯实了制造环节的软件与硬件基础,更了解了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经营惯例以及通往国际市场的渠道,为代工企业自建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了铺垫。

从台湾宏基、中国格兰仕、韩国三星、美国IBM等公司的经验来看,做品牌与做OEM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做品牌或者OEM风险都较高,做品牌与OEM并行不悖则可分散风险。代工企业通过OEM战略联盟,可打破外包业务所造成的代工与消费市场之间的隔阂,了解市场,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以及工艺的开发与设计能力。通过重新定位,代工企业从OEM地位升级到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乃至原始品牌制造商(OBM)。代工模式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了既做品牌又做OEM的两条腿走路战略,即使终生代工也要创建自己的代工品牌[4]。

在温州服装业普遍采取外包业务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自主品牌和代工同时并举可以分享产能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完全集中于某种业务活动不会好于OEM、ODM和OBM模式同时并行的业务活动。保持自主品牌业务比之完全代工,优点在于企业能够亲自感受和接收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市场信息,这有助于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灵活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调整。做OBM还可在市场上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向寻求外包业务的企业发出具备产品研发与制造代工能力的信号,以便接到更多的代工订单,从而给代工企业学习、吸收和创新的新机遇。

4.2融入SCM

“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英国著名物流专家科里思托佛对供应链战略给予如是评价。在供应链思想的指导下,欧美日的大企业纷纷变革传统的生产模式,把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建立联盟伙伴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外包协作已成为国际著名服装企业改革传统经营方式的战略手段,不仅大企业在利用,中小企业也在利用。外包协作俨然已成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经营方式[4]。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地承接外包业务,努力融入SCM已成为OEM厂商经营的新战略。如温州品牌“夏梦”与意大利品牌“杰尼亚”合作,前者成为后者的供应链伙伴,加速了“夏梦”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再者,温州的“法派”与日本“伊腾忠”、温川的“华士”和美国“LEE”、温州的“报喜鸟”和意大利“玛佐托”的合作,不仅表明温州服装的技术水平己得到国际名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温州制造”已融为国际知名品牌服装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OEM厂商而言,争取成为名牌大公司的供应链成员,已是OEM经营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积累的重要途径。他们力争从OEM业务中积累经验,向OEM伙伴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一般说来,成为名牌公司的OEM供应商,企业在持续获得采购订单的同时,还会得到名牌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为其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开拓新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为“夏梦”“法派”“华士”“报喜鸟”等温州服装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他们在委托商上学到的东西对于他们发展原有的自有品牌有很大好处。众多OEM厂商可以在融入SCM经营中努力学习和提高,制造技能精进,使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成为行销全球的ODM或OBM。

4.3迎接虚拟化浪潮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突破组织的有形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而是借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4]。

森马和美特斯邦威是较早进行虚拟化经营的服装企业,他们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将全部加工方面的环节交由其他工厂完成,自己只进行款式设计和市场销售方面的增植环节。这样,他们的管理视野大大拓宽,资源运筹的外延也从企业内部伸展到外部,极大地拓展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从而可以使各种优势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虚拟经营基本上有五种形式:虚拟生产、虚拟共生、虚拟策略联盟、虚拟销售网络、虚拟行政部门。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是外包加工的虚拟生产。对于温州C(市场)型企业来说,虚拟经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创造了品牌,企业却不拥有生产线。这使得企业不同产品的调整成本很低,可以很快地反映市场的变化,专注于设计、行销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当前的虚拟化浪潮风起云涌,企业的虚拟经营在创造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创造了OEM市场的广阔空间。不管虚拟经济如何发展,OEM在制造环节极大地支撑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却是永远“不虚”的。实质上,虚拟经济的发展演进也就是OEM的拓展与延伸。

5拓展温州OEM服装企业的经营渠道

5.1针对A型和C型企业

第一,完善市场销售体系,加强与下游批发商/零售商的合作

以前,很多服装企业对经销商采取寄卖和月结方式,结果不仅库存增加而且呆帐增多,造成严重亏损。目前,企业开始尝试品牌的销售运作方式,在各大城市寻求加盟商,卖断商品,协助他们开店,培训悄售技巧,成效显著。温州森马就是较为成功的一例,而且该企业还召开全国商会议,与385家商建立“共生共荣,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配送中心,完善企业的配送m络,提高对·零售商的配送服务质量。

第二,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供应链的运作重点逐渐转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服装业也是如此。品牌服装企业可以考虑将服装加工业务外包,将运作重点转移到品牌运作、服装设计和销售网络建设,形成自己的核心竟争力,构筑简洁供应链。如温州森马的虚拟化运作方式。

第三,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构筑灵敏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与上游供应商加强合作,通过“做大市场”这一利益共同点,及时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计划,保证供应及时,物流通畅。

对于服装品牌经营企业将加工业务外包的情形,服装生产厂家也属于供应商,而且,是品牌经营企业最直接的上一级供应商,两者的利益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与服装加工企业的合作尤其重要。双方应该共享POS信息,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面料供应商,服装企业不能只限于在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供应商合作,并且需要针对面料环节较为薄弱的情况,提供一些深层次的合作项目,如资金支持、市场拓展等。

第四,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需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如采用服装CAD系统进行设计和生产,建POS系统掌握销售信息,利用EDI传输报文等。在这些硬件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开发适合本企业运作实际的管理系统。

第五,对接国际知名销售集团

目前令大部分温州服装企业尴尬的是,温州服装全国大商场进不了,小商场进去划不来,因此如果温州有多家企业进行优势组合,再寻求和诸如ITAT集团(港资大型国际品牌服装、百货经营企业)的合作,专门开辟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目前ITAT在全国布有600多个网络,大的网络有一二万平方米,对接ITAT是一条发展捷径。

温州服装企业之间也必须优势互补抱团突围,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大型销售集团,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性,同时可以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乃至发展为上市企业。

5.2针对B型企业

作为一种长远战略目标,发展自有品牌是必须的。但是企业的发展是呈阶梯式的。目前,我国企业现在还没有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的资格,必须看到,OEM的市场确实存在,可以说,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企业界有句老话:“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合作总比不合作好,少一个竞争对手就等于多一分竞争力量。通过与知名企业间的OEM合作,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培养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为企业自有品牌做踏板。

OEM是一种权宜之计,企业如果不具备自己做市场的有利条件,不妨先把OEM作为一种主要经营策略来对待,至少可以把它与“自己做市场”、“做自己的品牌”放在同等地位来并列实行之。企业不应该轻易放弃或拒绝OEM。一般说来,做市场要比做产品难度更大。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组织上己经相当专业,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模式己经习惯于产品的生产,并且己经形成了产品的生产优势,不妨发挥生产特长,暂时先将OEM作为一种经营战略来从事。通过OEM层次的提升来培养企业的竞争能力。

OEM模式向自有品牌的转变可以通过ODM这个中间衔接模式来完成。OEM竞争的要素是品质,成本,交货期;ODM是则是设计能力,品质,柔性。在OEM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能力等,使企业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达到。ODM生产的要求,以实现OEM向ODM的生产模式转化,为企业自有品牌作衔接.

成功的自有品牌企业要重点抓住研发和市场。可以说,创立自有品牌的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对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把控,因此,创立自有品牌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拥有超出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对于温州中小服装企业来说,OEM正是一条可以借机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获得市场营销能力的可选之路。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建立自有品牌是许多温州服装企业获得持续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各自的起点不同,在各种能力上具有差异,因此达成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对于温州当前的众多服装制造企业而言,选择“贴牌”抑或“创牌”战略时,当然需要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变化、产业链变迁所带来的威胁和机遇,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所积累的资源和能力。对“贴牌”战略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现有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状况来确定,同时还要清楚战略选择的动态性,需要紧密关注相关要素的变化。换句话说,那种简单地认为“贴牌”是一种过时的战略选择,温州服装企业应该摒弃“贴牌”,迅速树立自己品牌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要注意的是,选择任何一种战略模式的企业都必须要对自身的综合能力加以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各项能力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有力的支持,确保战略选择和战略转型的顺利实现,推进温州服装企业的持续成长。

事实上,以生产制造为基础,向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创建自有品牌是温州服装企业持续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进入行业链的上游,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立足于制造环节,大力培育自己的市场能力,向下游的市场环节延伸,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正因如此,当前国际上的“贴牌”趋势已经开始从OEM、ODM向DMS和EMS的转化,并发展到了OBM(OwnBrandManufacturing)的崭新阶段,它要求制造型企业不仅进行深度的产品制造活动,还拥有并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这种逐级转化的趋势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推动着制造型企业的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尹祚华.国内OEM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50601

2姚钟华张涛著.OEM与加工贸易管理方略.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林万乐.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前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901

4裘戈锋.我国服装企业的经营战略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00501

5S.Illeris,[J].NewOEMandexportdivision,ACRNews,Vol.JunNo.Sup,2007(5)

6伊恩.本,吉尔.珀斯著;陈瑟译.外包制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吴卫刚.服装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8王革非编著.服装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9郭燕编著.中小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10金勇兴著.温州企业集团发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1谭月.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路径研究——以OEM为基础.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0101

12陈乃启.温州国际轻工业制造基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

13于而立.温州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00301

14胡永利.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60510

服装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

随着我国对创建服装名牌,提升服装产品档次的重视,以及WTO提供的良好契机和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实行跨省和跨国经营。市场虽然扩大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资金、人员等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和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对营销的最终效果形成了影响。据估计,跨文化营销失误带来的后果有:

①可能破坏企业同外派地区(省或国家)的关系,直接导致经营的失败。②可能破坏企业、产品、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失去市场。③可能破坏企业建立的营销渠道。④可能破坏当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自身的效率、凝聚力和办公秩序。⑤使失败的外派人员本身受到损失,影响其将来的职业生涯。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聚合着与传统文化潜在相关的很多信息,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服装消费者的审美、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包括购物行为)等方面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服装产品营销时,必须首先全面考虑跨文化营销的问题,做出充分的准备,制定全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从容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击。

制定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实际也就是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还有信息本身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对此应当全面考虑:一方面从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方面,保证信息本身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从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上,保证企业掌控目标地区——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采取适当的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使信息的发出方式易于接受。

一、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

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和物质价值取向。日本的消费者喜欢素雅的领带,颜色鲜艳的领带适合在东南亚销售。米色、褐色、大条格的西服适合白种人的肤色和气质,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稳重的深蓝、深灰色的西服。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一些品牌和一些款式,在一个地区成功,而另一个地区失败,其中就有文化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品牌都面临着这方面的营销障碍。据慧聪网2005年春节的市场调查结果,在北京,中式儿童服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势头良好。而在上海,中式童装市场就很平淡,那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节日把孩子打扮得“洋气”一些,从而会去选择时尚感强的款式。

服装企业在计划进行跨省或跨国经营的时候,在跨文化经营策略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1.要对目的地的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产品路线、价格定位、拥有可观数量的适合品牌定位的顾客群的地区。

2.选定地区后,在选择产品的原则上,应不违背目的地的一般审美观和文化禁忌。

二、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经营的时候,选择外派人员、制定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途径和公关原则等,同样要慎重考虑。

1.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经营的能力,聘用适合的人到外地任职。通过书籍、研讨会、课程、网站、录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员工对外派地的文化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并把这种意识带到外派地,可以减少跨文化失误的机会。

2.聘用熟悉当地的文化顾问辅助管理。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特别是营销渠道、公关方法的确定,必须要有熟悉当地情况(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办事方法等)的高素质人员或顾问团协助进行。在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时,更需要文化顾问进行翻译、解释。文化顾问还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3.建立多样化的、开放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多样化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环境、学习多种文化获得,更可以通过聘用多样化的人才直接获得。公司应该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异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仅对跨文化经营,而且对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好处。

三、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进入方式

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营销方式,能使当地的消费者更易接受。

1.渗入方式。渗入方式适用于进入民族文化或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消费者不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保守型国家或地区。企业对这种地区的文化应格外注意,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方式等都要完全按照当地的惯例进行,否则会引起反感。企业渗入当地社会中,积累了一定市场,有一些影响后,再张扬自己的个性文化。这种方式比较缓和。

2.侵入方式。侵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开放的学习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企业确定自己的文化比外派地文化更先进、更现代,可以直接以个性文化冲入市场,迎合当地的心理需求。很多国际服装名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冲击我国市场的。

3.迎入方式。迎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国际型国家或地区。企业需要提升自己,和国际接轨,再选择民族的独特气质作为产品定位,吸引顾客。

具体操作时,不仅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整体文化不同而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考虑产品自身和消费人群的特性。如我国市场,可以认为是思想开放的学习型市场,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但如果进行一些传统形式根深蒂固的产品的营销,或对于目标人群是思想较保守的群体来说,又可认为属于保守型市场。

服装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服装企业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采购库存

服装企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然而在近几年来,由于成本因素价格上涨,使我国服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上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而成本控制则是抵抗内外压力的有力武器之一。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服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是促进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也是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成本控制研究和确定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各种工作和业务、数量和价格标准,因此制定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也是确定现代企业各项工作和业务标准的过程。企业成本控制控制侧重成本差异分析,关心实际成本明显偏离企业成本控制的情况和发生偏差的原因,集中精力解决对实现成本目标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为了满足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有效利用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进而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科学、有效的优化配置,必然会激发企业发展潜力,以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全面促进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企业的先进水平,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扩大销售,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寻求新的发展。如果企业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便会很快垮下去。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更要有科学、具体的现代化成本控制战略。在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只有将控制与管理手段、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现代企业的告诉发展,并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三)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把成本控制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而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有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品种等,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在企业内部低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企业的经济正处于萎缩阶段,那么降低成本对企业的继续生存更为重要,通常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而成本控制可避免这种外部压力。

二、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一)开发成本控制

服装制造企业直接开发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大,一般占产品出厂价的5%左右,控制也相对简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开发数量的控制和外出考察费用的控制;二是设计师、制版师和样衣工的人数控制和薪酬、奖金控制。

(二)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辅材料价格的控制;二是降低材料消耗,成本应控制在产品出厂价50%左右。服装材料进货价格的控制属于控制管理的范畴,降低材料消耗是属于技术管理和技术革新的范畴,主要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来降低材料的使用量,从服装企业的技术来看,材料消耗的浪费率占材料成本的5%-15%之间,正常情况下,材料的消耗应控制在3%以内。

(三)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水、电、设备折旧等物理成本控制;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减少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成本应控制在产品出厂价的20%以内。物理成本的控制靠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生产效率靠的是工艺流程的改革与创新,从某服装企业的工艺流程现状来看,生产效率的潜在提升幅度在30%-50%之间。

(四)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成本(和差旅费用的控制;二是营销人员的人数和薪酬奖金控制。成本应控制在产品出厂价的5%以内。

三、服装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

很多服装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控制阶段,以是否节约为参考,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认为企业应该通过产量的不断扩大而增收,而忽略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生产、经营、技术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还有成本计算方法也过于陈旧单一,统一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而没有根据部份产品生产特点采用分批法。

这种传统落后的成本控制立足于短期效益,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缺乏对生产经营全面考虑,一方面挫伤了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过分依靠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控制成本

长期以来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是由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负责,而把各部门、车间、班组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但是企业管理阶层从事管理工作年限大多较短,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而另一方面由于采购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成本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这样得出的财务核算数据往往是不准确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损耗和失真。

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再加上企业经营者受短期经营行为或获取廉价劳动力利益驱使,并不注重员工素质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都无意过问,成本意识淡薄,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这种对成本控制的职能部门定位不准确,过分依靠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控制成本而忽视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三)采购成本控制不到位

1.企业采购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单纯地认为采购只要钱花的少就是好,不重视采购管理,采购控制制度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采购活动存在着很多漏洞,如采购工作责任不明确,部分采购人员利用制度的缺陷从中渔利,进行暗箱操作,给采购各环节增加了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

2.不注重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采购过程中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从关注谈判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更没有从一味压价向建立双赢机制转变。采购就是“一次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两清各自走人。在这种没有售后服务保障的采购方式下,一旦所采购的商品出现了问题,就很难找到原供应商进行换货或者是赔偿,重新寻找其他供应商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又需要付出新的成本。供应商关系成本、订货成本、运输成本等采购成本的重复支付,无形中就增加了采购成本。

3.未建立供应商档案

企业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导致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供应商所处行业的经济状况或成本结构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

(四)库存大量积压,占用流动资金

经常会有服装企业老板说企业越做越大,仓库也越建越大,销售额翻了几番,但是帐面上的流动资金却没见增长多少,几年辛苦的积累,都跑到仓库去了,这是服装企业最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发设计阶段:对市场没有深入研究和细分,使服装产品定位不清晰与市场脱节,从而因变价格、款式、色彩、季节、地域等原因导致销售不佳;或是设计无明确概念跟风走,例如今年市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常常使产品设计上其他企业相似,造成市场竞争力低,无法切割市场份额,导致产品滞销。

服装企业范文篇6

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和物质价值取向。日本的消费者喜欢素雅的领带,颜色鲜艳的领带适合在东南亚销售。米色、褐色、大条格的西服适合白种人的肤色和气质,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稳重的深蓝、深灰色的西服。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一些品牌和一些款式,在一个地区成功,而另一个地区失败,其中就有文化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品牌都面临着这方面的营销障碍。据慧聪网2005年春节的市场调查结果,在北京,中式儿童服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势头良好。而在上海,中式童装市场就很平淡,那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节日把孩子打扮得“洋气”一些,从而会去选择时尚感强的款式。

服装企业在计划进行跨省或跨国经营的时候,在跨文化经营策略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1.要对目的地的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产品路线、价格定位、拥有可观数量的适合品牌定位的顾客群的地区。

2.选定地区后,在选择产品的原则上,应不违背目的地的一般审美观和文化禁忌。

二、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经营的时候,选择外派人员、制定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途径和公关原则等,同样要慎重考虑。

1.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经营的能力,聘用适合的人到外地任职。通过书籍、研讨会、课程、网站、录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员工对外派地的文化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并把这种意识带到外派地,可以减少跨文化失误的机会。

2.聘用熟悉当地的文化顾问辅助管理。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特别是营销渠道、公关方法的确定,必须要有熟悉当地情况(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办事方法等)的高素质人员或顾问团协助进行。在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时,更需要文化顾问进行翻译、解释。文化顾问还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3.建立多样化的、开放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多样化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环境、学习多种文化获得,更可以通过聘用多样化的人才直接获得。公司应该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异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仅对跨文化经营,而且对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好处。

三、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进入方式

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营销方式,能使当地的消费者更易接受。

1.渗入方式。渗入方式适用于进入民族文化或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消费者不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保守型国家或地区。企业对这种地区的文化应格外注意,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方式等都要完全按照当地的惯例进行,否则会引起反感。企业渗入当地社会中,积累了一定市场,有一些影响后,再张扬自己的个性文化。这种方式比较缓和。

2.侵入方式。侵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开放的学习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企业确定自己的文化比外派地文化更先进、更现代,可以直接以个性文化冲入市场,迎合当地的心理需求。很多国际服装名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冲击我国市场的。

3.迎入方式。迎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国际型国家或地区。企业需要提升自己,和国际接轨,再选择民族的独特气质作为产品定位,吸引顾客。

具体操作时,不仅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整体文化不同而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考虑产品自身和消费人群的特性。如我国市场,可以认为是思想开放的学习型市场,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但如果进行一些传统形式根深蒂固的产品的营销,或对于目标人群是思想较保守的群体来说,又可认为属于保守型市场。

[摘要]本文提出了服装企业在进行跨地区营销时应注意的文化差异营销问题,并从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和行政管理经营方法两方面,分别对跨文化营销进行了阐述,归纳了进入异文化地区的三种方式: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

[关键词]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

服装企业范文篇7

关键词: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

随着我国对创建服装名牌,提升服装产品档次的重视,以及WTO提供的良好契机和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实行跨省和跨国经营。市场虽然扩大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资金、人员等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和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对营销的最终效果形成了影响。据估计,跨文化营销失误带来的后果有:

①可能破坏企业同外派地区(省或国家)的关系,直接导致经营的失败。②可能破坏企业、产品、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失去市场。③可能破坏企业建立的营销渠道。④可能破坏当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自身的效率、凝聚力和办公秩序。⑤使失败的外派人员本身受到损失,影响其将来的职业生涯。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聚合着与传统文化潜在相关的很多信息,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服装消费者的审美、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包括购物行为)等方面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服装产品营销时,必须首先全面考虑跨文化营销的问题,做出充分的准备,制定全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从容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击。

制定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实际也就是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还有信息本身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对此应当全面考虑:一方面从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方面,保证信息本身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从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上,保证企业掌控目标地区——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采取适当的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使信息的发出方式易于接受。

一、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

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和物质价值取向。日本的消费者喜欢素雅的领带,颜色鲜艳的领带适合在东南亚销售。米色、褐色、大条格的西服适合白种人的肤色和气质,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稳重的深蓝、深灰色的西服。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一些品牌和一些款式,在一个地区成功,而另一个地区失败,其中就有文化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品牌都面临着这方面的营销障碍。据慧聪网2005年春节的市场调查结果,在北京,中式儿童服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势头良好。而在上海,中式童装市场就很平淡,那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节日把孩子打扮得“洋气”一些,从而会去选择时尚感强的款式。

服装企业在计划进行跨省或跨国经营的时候,在跨文化经营策略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1.要对目的地的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产品路线、价格定位、拥有可观数量的适合品牌定位的顾客群的地区。

2.选定地区后,在选择产品的原则上,应不违背目的地的一般审美观和文化禁忌。

二、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经营的时候,选择外派人员、制定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途径和公关原则等,同样要慎重考虑。

1.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经营的能力,聘用适合的人到外地任职。通过书籍、研讨会、课程、网站、录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员工对外派地的文化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并把这种意识带到外派地,可以减少跨文化失误的机会。

2.聘用熟悉当地的文化顾问辅助管理。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特别是营销渠道、公关方法的确定,必须要有熟悉当地情况(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办事方法等)的高素质人员或顾问团协助进行。在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时,更需要文化顾问进行翻译、解释。文化顾问还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3.建立多样化的、开放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多样化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环境、学习多种文化获得,更可以通过聘用多样化的人才直接获得。公司应该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异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仅对跨文化经营,而且对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好处。

三、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进入方式

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营销方式,能使当地的消费者更易接受。

1.渗入方式。渗入方式适用于进入民族文化或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消费者不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保守型国家或地区。企业对这种地区的文化应格外注意,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方式等都要完全按照当地的惯例进行,否则会引起反感。企业渗入当地社会中,积累了一定市场,有一些影响后,再张扬自己的个性文化。这种方式比较缓和。

2.侵入方式。侵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开放的学习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企业确定自己的文化比外派地文化更先进、更现代,可以直接以个性文化冲入市场,迎合当地的心理需求。很多国际服装名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冲击我国市场的。

3.迎入方式。迎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国际型国家或地区。企业需要提升自己,和国际接轨,再选择民族的独特气质作为产品定位,吸引顾客。

具体操作时,不仅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整体文化不同而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考虑产品自身和消费人群的特性。如我国市场,可以认为是思想开放的学习型市场,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但如果进行一些传统形式根深蒂固的产品的营销,或对于目标人群是思想较保守的群体来说,又可认为属于保守型市场。

服装企业范文篇8

实践课中去工厂参观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使学习、生活都能有成熟的思考。这些方法的提高是终身受益的认为这次的实习机会是难得的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通过工厂的实习,第四。初步了解当前服装业行情和服装制作流程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但仍然很庆幸有这样的课程。感谢学院专业老师的细心指导。这三周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三周实践活动终于结束了虽然很短有点遗憾。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这三周实践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短短三个星期实践时间里,首先。使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学校里学知识学专业的时候总是有老师往我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为了应付作业逼着去学、去画。然而到各类服装工厂鞋厂,确使我感触很大,工厂里那种紧张的工作气氛特别在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令人萌生暑假去工厂实践的想法。

去服装布料、辅料市场、服装厂。可谓是人生第一次亲身感受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厂车间的操作流程的结合。让我大开眼界,其次。也了解服装行业工厂生产的操作流程。对我将来从事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帮助,也明确了自己现在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

个人认为本次实践课收益最大的去“露友运动时尚”工厂车间,第三。厂长领我把工厂的工艺流程整个参观了一边,从采料验料到出成品,一双成品鞋需要30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直至成品.一道道操作都那样的严密。最后去了设计师工作室,初步的解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工厂车间和设计师工作室可谓天差地别,不仅在温度、湿度还在工资待遇。所以我想要认真学好服装专业,想成为一名较出色的设计师。

服装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型服装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整个商业社会的竞争格局。Internet、交互式Web应用和电子协作等计算机技术将逐渐改变商业模式,使得全球的网络供应链将逐渐取代分层式供应链,因此服装企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纵然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热情已在某种程度上被冷静下来,但是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依然是企业走向成功或飞跃发展的必要途径。对于我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服装业来说,实施电子商务的需要更为迫切。中小服装企业在规模、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实力比较弱小,电子商务则可以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打开新的局面。利用Internet赢得新市场、创造新的行销手段、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来,正日益成为中小服装企业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拓展业务。而利用电子商务这样1种先进的商务手段,首先就要拥有电子商务网站。

1服装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需考虑的因素如同企业入住商场要考虑方位、客流量和商业信誉、渠道1样,中小企业选择或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时也需要考虑如下因素:访问量,只有足够的访问量才能有效聚集人气,吸引消费群体;商家数量以及质量;商业信誉;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实力,如渠道,包括物流、支付方式、配送方式等;硬件设施和维护服务;商务推广支持以及是否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丰富经验可供入住企业借鉴等。这些都是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所必须具备的资质。

2中小型服装企业独立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受制因素

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并非1个好办法,主要因为其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

(1)就电子商务而言,传统服装企业都是外行,自己建设的网站在对网络特性的充分利用上自然显得先天不足。很多服装企业的网站,只能相当于公司的“网上店”,其致命缺点在于可扩展性不足。除少数品牌知名度极高、市场份额较大的服装公司外,这类站点发展空间将非常有限。

(2)新经济“快鱼吃慢鱼”的规则要求服装企业学会有效整合有效资源,这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措施。中小服装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更需要学会整合有效资源。

(3)中小企业要为自己的网站承担开发和建设成本、市场初期宣传的巨额费用,并且要保障技术网站及时更新,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啻为1个巨大的包袱。这样的网站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盈利,相反会使企业浪费资金和时间,延误商机,丧失抢夺潜在客电子商务资料库86(%+8-4)''''&.)37户的良机。

(4)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的数量太多,若都建1个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的信息结构又各不相同,这将会造成顾客查找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难度,挫败客户的信息和兴趣以至于最终放弃再度访问其网站。因此,中小型服装企业独立创建电子商务网站的方式不应成为首选。由大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依托成熟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联合电子商务网站,才可以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例,才是目前中小型服装企业有效利用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捷径。有人建议“中小型服装企业可以依托1些较大的门户网站”,笔者认为这1途径有较大的不足之处。由于中小型服装企业知名度较低,而且域名对于1般消费者而言较难记住,即使连接到门户网站后,因搜索引擎的限制以及门户网站的特点,访问者还需要逐个点击列表项打开连接网页。不仅步骤麻烦费时,并且常会遇到无效网页,造成很多访问者最终将会放弃这种访问方法。相比较之下,依托成熟的行业平台或建立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联合性网站更为可取。

3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联合网站的优势在初始阶段,许多中小型服装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资金短缺等问题,还有专业人匮乏、信息资源储备不足等实际问题。通过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联合网站这种“短、平、快”方式,1方面可以快速树立起企业的新形象,另1方面也可以快速为行业内外提供相关的企业产、供、销等信息。其优势如下:

(1)小型服装企业的信誉保证。除少数著名的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外,1般的服装企业的独立电子商务网站常常存在着如何获得客户信任的问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建立联合网站可以采用会员制等方式,对加入网站的企业进行信用确定和管理,利用网站自身的信用为客户提供信用保证。

(2)以提供统1的贸易伙伴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统1的信息交流模式。企业只要交纳1定的运行费用,就能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降低了企业在资金、人力和设备上的压力,并促进这些中小型服装企业实施现代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3)客户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有兴趣的产品以及有关信息,减少了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平衡性,降低了经销商对消费者采取价格歧视的机会。这样,消费者将会减少购货过程中的疑虑,选购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使同类企业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下。

[1]4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企业间联合网站的原则

(1)以推进先进的电子商务的思想为目的。因为网站只有包含先进的电子商务思想才会有生命力,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应有长远目光,不应局限于某个企业的1些眼前利益。网站的功能应具诱导性,逐渐引导中小服装企业正确地走到电子商务轨道上来。

(2)不宜1蹴而就,应逐步发展完善。网站的技术水平应与企业的应用能力和效率相配合,若网站1次实现设定的所有功能,其开发周期将会拖得较长,将会延误中小服装企业利用网站实现电子商务的进程。另外,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探索阶段,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应逐渐扩大网站规模,将创意逐渐实现,使网站独具特色,增加盈利。

(3)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网站应该能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商务技术手段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应充分考虑到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计算机水平,做到操作简单。

(4)信息准确,更新快。网站上的信息应由用户自己提供,以保障网上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信息的效率。网上信息应是动态的,要采取手段使其及时更新,保持网站的活力。

(5)组织结构化。为了有利于网站信息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网站上的信息应该具备严格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5建立服装电子商务网站需注意的问题服装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能够为服装企业增加商家之间的交流、提供商机,成为服装企业不可忽略的商业手段。但现阶段,网站真正完全实现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多瓶颈、有待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还不完善,如电子合同、电子人、格式许可合同等方面。当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争执时,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等作依据;电子支付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的配合,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信用问题也是阻止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或中小企业联合网站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企业对企业(B2B)式电子商务,由于参与企业众多,所以,网站的组织管理、收费、信息更新等问题需要配清楚。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中,应该有网站所属公司承担组织管理、收费工作,并及时得到注册企业信息以实现较快的信息更新速度。联合网站中,应该由各个服装企业组成1个专门的管理部门,组织管理相关事务。

6案例分析纺织电子商务网上,已有近500家纺织服装企业借助该网提供的技术平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近3000家企业在网上进行了信息注册。这些企业“借鸡生蛋”,通过纺织电子商务网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纺织电子商务网有纺织服装业内专家设计,特别适合电子商务资料库!,+&&("209:!!;5国内从事纺织服装贸易的业内人士使用。通过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可以直接信息,也可以了解国内外服装市场动态、行情,还可以直接与网上客户或贸易伙伴进行商务交易。具体描述如下:

(1)网站界面友好、信息丰富。打开“纺织动态、国内行情、国外行情、纺织展讯、成功案例”等链接,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纺织服装市场形势,把握发展方向,同时,企业也可以在网上订阅书刊。打开“海外商机、供货信息、求购信息、合作信息、产品目录、样品库、企业名录、企业报价”等链接,可以得到各种有价值的商业交流信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信息,但根据不同的客户身份“与本网有正式信息协议的企业用户、只能够提供身份证明和单位出具证明的个人用户、只在本网注册但不提供身份证件的用户”,网页的信息上标上了不同的可信度标志。

(2)网站有1项功能强大的网络个人信息服务系统———网上办公室。您可以在网络办公室里查阅、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资料以及与客户联系……,进行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充分体现个性!

(3)营销中心是本网为企业建立的1个网络营销天地,版面以全新的面貌,强大的功能与广大用户见面。加入营销中心的企业产品可以与我们的网站数据库直接对接,便于用户查询。营销中心最低收费1500元/年,可以替代企业网站。

(4)以中小型服装企业A为例,如想得到市场上的供求信息,可以直接从主页打开“服装服饰”网页浏览,也可以打开“样品库”看到厂家真实的样品照片;找到合适的厂家后,就可以在网上或通过电话、传真等联系,开始商业活动。

参考文献

服装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纺织服装;服装生产;管理质量

东莞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需要提高其生产管理质量。本文从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更好的完善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并就如何更好地把控好服装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推动东莞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1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纺织服装的生产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采用流水线方式,劳动者按照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完成生产和各类加工。纺织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支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加剧,纺织服装的生产批量变小,但是纺织服装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挑战。如果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就会降低纺织服装的质量。1.1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差。东莞纺织服装企业大都是采用直线职能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比较分散,不能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整合,生产效率得不到保障。一旦生产组织结构不合理就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很可能造成产品工期的延误,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2工时定额不科学。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存在工时定额不准确的问题,在生产管理环节中不能均衡生产,考核的公平性比较差,员工的工作不能得到相应回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还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工时是考核员工工作量的重要标准,关系到他们最终工资数量的多少,所以一定要合理制定工时考核标准,并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和考核。1.3计划调度不合理。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不能制定较科学的编制,导致服装生产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比较低。要想实现预定的生产效果就要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并且安排专门人员对生产计划进行调度和监管,一旦出现偏差要及时改变策略。1.4质量意识比较薄弱。在东莞地区,有很多企业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导致生产质量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不能建立长期的质量保障体系。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那么员工的质量意识也会欠缺,更容易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不合理,导致该地区的整体服装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可能会出现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2完善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对策

2.1完善组织机构。东莞纺织服装企业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形成完善的生产和经营部门结构,以确保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建议服装企业要达到以下三点要求:首先企业领导要确保实行正确、高效、有利的生产运营措施;其次,要注意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生产工作能有条不紊、按质按量的高效进行;最后,要注意构建一个完善、高效、通畅的信息系统,确保企业最新指令及规章能很快传到各个部门。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提升纺织服装质量,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切实得以提升。2.2完善生产调度。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中不仅仅要完善生产管理的流程,而且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出完善的生产计划,合理的进行劳动力安排,结合自身的生产水平,分配不同的生产任务。在实际生产环节中,纺织服装企业应结合生产任务量配置数量不同的生产人员,从而有效防止大型生产中人手不足和小型生产中人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产生。此外,纺织服装企业应建立供应链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运用看板生产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人员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完善单件流生产方式,克服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的不足。在生产中,应编制完善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按时完成,这样有助于尽快解决生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升生产人员及企业的效率。2.3完善制度管理。服装生产企业可以借助TPM制度方式,对各类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完善设备性能的调试,配置好相应的设备操作人员,为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将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对生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合格。纺织服装企业还应该对产品设计进行控制、提升原料和辅料的质量、在剪裁阶段和整烫阶段完善相关的质量控制。借助5S管理方式,采用奖罚分明的制度,完善生产人员的监督,对生产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进服装质量的改进。企业内部对生产流程进行管理,实现质量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东莞纺织服装的长远发展。

3结束语

要完善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调整理念,从组织结构、生产调度及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只要不断创新,并持续努力完善生产管理,东莞地区的服装企业就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李晓慧.出镜企业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全球视野布局升级版产业链[J].纺织服装周刊,2016(32):20.

[2]田玲玲.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现状及管理控制[J].中国纤检,2012(2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