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1:48:25

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范文篇1

关键词:吴中区;内河水运;公路运输

在国家“一带一路”“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机遇下,苏州吴中区积极加快现代水运体系的建设,不仅对本区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完善整个江苏现代水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苏州吴中区河网密集、水系发达,发展现代水运体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资源条件。

1发展水运的优势

1.1水系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吴中区作为江苏省和苏州市对外的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水网地区,境内有京杭运河、苏申外港线、苏申内港线、苏西线等主要通航河流。吴中区内河的主要特点:流域面积广,水量充沛,水位变幅小,对河床冲刷较小,河床断面稳定且水流含沙量较少。境内河流充裕,内河众多,具有发展内河运输的先决条件,可凭借此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内河水运。1.2水路单位运输成本低。在铁路运距与水路相当的情况下,吴中区内河水运运输成本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低。内河水运平均运距长,使得内河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突出的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吴中区港口管理处就本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成本(市场自由选择)进行了专项调研和分析,该项目选择货运广义费用进行比较,并综合考虑运输价格、时效费用和安全费用。调研发现,在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公路处于绝对的劣势,铁路和水运的费用接近,表1为大宗物资在不同运距不同运输方式下的广义费用。由于目前吴中区无有货运功能的铁路线和场站,也没有新建的规划,因此在大宗物资运输上,吴中水运具有绝对的优势,未来也将继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在集装箱运输方面,200km以内的小批量运输,公路占据一定优势;但200km以上或者200km以内大批量运输,水运和铁路占有优势,如表2所示[2]。由于目前吴中区不具备有货运功能的铁路线和场站,也没有新建的规划,所以只对公路和水路运输成本进行分析对比。目前,吴中区外贸集装箱约90%往上海港,约10%往太仓港[2-3],因此选择了集装箱主要流向的200km以内范围的运输路径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吴中区到上海港各港区路径的运输成本,并综合考虑集装箱船技术的发展,得知集装箱内河运输成本均明显低于公路运输,每箱比公路运输节约200~300元。虽然内河运输比公路运输时间多出16~19h,但总时间不到1d,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吴中区至太仓港区内河集装箱运输成本高于公路运输,每箱比公路运输成本高100元左右。综合来看,吴中区集装箱往上海港各港区的内河运输比公路运输更节约成本,加之内河运输未来可以通过定时定线来加强保障性,解决时效性差的问题,并且内河运输在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重大的意义,是发展绿色运输的方向。调研发现,吴中区外贸产业具有较强的集装箱运输需求,随着吴中航道网络和内河多用途(集装箱)港口作业区的逐步完善,水运低成本的优势将得以全面发挥,内河水运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未来将为本区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吴中区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的潜力很大。1.3内河水运社会成本低。内河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省、占地少、对资源占用小、环境污染少等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吴中区发展内河水运,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低,对环境破坏小,而且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吴中区开发内河水运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江苏省近年来各种运输方式的投资、能耗、维护、土地占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得到现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外部广义费用值及其比例,如表3所示[3]。根据表3数据可知,公路、航空的外部广义费用计算值较高,水路则最小,说明水路运输方式在单位运能下,将耗用最少的社会资源。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无不经历了一个从重视投资节省向重视对环境、土地、能源的影响最小方向发展的过程。目前,吴中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成为首要的问题,关注吴中的土地、能源、环境问题尤为重要,因此,水运的优势将越来越突出。

2水运对吴中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经初步估算,2017年吴中水运对吴中经济的总体贡献保守值超过20亿元,占2017年GDP(1060亿元)的2%以上。这是一个边际的概念(水运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则为GDP贡献61.21亿元),说明吴中水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经济贡献测算。根据投入产出分析,估算出吴中水运对吴中GDP的贡献为17.65亿元。(2)运输成本效益测算。据《江苏省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江苏省大宗散货200~600km范围内公路单位运输成本约为0.5元/t公里(200km以下更高),2017年水路单位运输成本约为0.1元/t公里。以2017年为例,吴中水运周转量约为67000万t公里(这里根据175万t吨的水运量折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运费2.68亿元。(3)节省土地效益测算。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占地少,同等运输能力下占地约是铁路的1/2,公路的1/10。到2017年年末,节约土地约3.3km2,若按照50万元/亩的地价计算,节约土地带来的效益约为24.5亿元。(4)土地增值效益测算。吴中发展水运带动了沿线土地的增值,仅以5级以上航道里程107.63公里测算,土地直接增值效益至少可达0.46亿元。(5)节能减排效益测算。水运是最节约能源的运输方式。据测算,船舶每千吨公里耗油量约为5L,货车每千吨公里耗油量约为60L,按照2017年吴中水运67000万吨公里的水运周转量,节约3685万L燃油,减少排放NOx1036t,CO251733t。根据世界银行估算,每吨CO2造成的温室效应的损失为150元,每吨NOx治理成本为1800元左右,2017年仅减少的环境污染损失就达962.47万元。(6)其他贡献测算。在苏州市其他部门正常运作、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吴中内河航运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也作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结合吴中水运资源使用现状,基于与国内外类似地区的对比分析(如香港达到20%),吴中水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吴中水运网络是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内河水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吴中水运网络的货物近90%为中转货物、过境货物,因此吴中水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贡献巨大。通过初步估算,吴中水运带动区域经济超过200亿元。

3结语

总而言之,吴中区是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条件较好、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未来吴中水运的优势将越来越突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目前吴中内河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带动了沿河产业的发展,为吴中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效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能源运输、产业聚集和城乡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明.发展中国内河航运的成本与节能减排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2]王莹莹,孙宝.淮安打造区域内河集装箱中转港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水运,2015(11):95-97.

发展优势范文篇2

1泉州市农业自然概貌

1.1水源状况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km,水资源相当丰富。地表水总量87.6亿m3,其中可利用的约14.56亿m3。由于山峦坡度大,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达45万KW,发展山区水电具有广阔前景。泉州江河水面13.33万hm2,浅海滩涂面积7.87万hm2。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泉州海域10~60m等深线面积3180km2,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1.2土地状况全市土壤资源89.67万hm2,包括10个土类,分布有水平和垂直地带特点。全市陆地面积:中山占23%,低山占27.5%,丘陵占28.5%,平原占21%;境内山地66.67万hm2,农耕地1.13万hm2,其中一、二级耕地分别占9.36%和41.1%。

1.3林业状况全市林业用地68.27万hm2,占土地面积62.4%,现有林木蓄积量1830多万m3,森林覆盖率43.75%,绿化程度58.1%。据查,森林植物类有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永春牛母山和德化戴云山为自然保护区。

2农业经济发展优势资源

2.1侨台资源

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698万人,分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在台湾的泉籍同胞900多万人。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全球构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泉州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泉州与台湾自然条件相似,两地农业生产互补性强,发展泉台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充分发挥侨台优势,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及优良种苗来武装和改造泉州市农业,逐步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同时可以推动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2.2海洋资源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全市沿海渔场面积3936km2、滩涂面积2.53万hm2,10m等深线内海域面积5.33万hm2。有众多的优良港湾,可建较多深水泊位,发展海洋运输、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滩涂养殖、水产加工潜力巨大,建设海上泉州,具有优越的条件。

2.3市场资源

泉州是全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探索,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资源、资金合理有序流动。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各种综合性和专业市场300多个。数十万供销大军和遍布国内外的供销网点把泉州与全国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与世界大流通融为一体。这为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外向化提供了现实条件。

2.4产业资源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达90%以上。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稳健发展;产品向高档次、高附加值领域进军;经营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推进,并向"两高一优"农业和特色农业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批以集约经营、出口创汇为目标,具有专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特点的开发性、效益型生产基地,如石狮水产、永春芦柑、安溪茶叶、南安龙眼等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全市现有9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0多万户,初步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林业、水果、茶叶、竹笋、食用菌、花卉和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产业化、集约化等特征日益显现。目前,全市粮食规模经营实体达730家,经营面积达2610hm2。

发展优势范文篇3

丝纺服装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强技改、打造品牌。南充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又获“中国绸都”美誉,客观上讲,丝纺服装产业既有一定规模的原料基地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又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优势。做大做强丝纺服装产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充分调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善“散、小、乱”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成传统丝纺服装产业的升级换代。

石油化工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能扩张。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石油化工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49.59亿元,同比增长43.55%,成绩可喜。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深刻背景下,我市炼化企业“老大”南炼化工总厂还要加大重催技改力度,促成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生物柴油项目开工建设,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同时,推动宏泰生化、兰天化工等一批企业的技改扩能,力推甲醇蛋白、低碳混合醇、乙炔等一系列产品,以此做大做强我市石油化工“蛋糕”。

农产品加工业要建好基地,培育龙头,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南充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条件好,但由于产业链短、产品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以致大量的低端产品缺乏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市要改变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以龙头带动、基地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延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农工互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发展优势范文篇4

一、改革开放使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发展缓慢,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处于末位,在**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80%,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55%,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97%;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的工业都是封闭型的县办工业和社队工业,大部分为农机厂、化肥厂、小盐场、砖厂等粗加工型小厂,仅能生产化肥、水泥、原盐、小农具等初级产品,工业总产值只有2.6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及30%;城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县城建成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仅有30多万平方米,城区道路不到15公里,自来水、供暖、供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整个县城只有1座3层高的楼,城乡交通状况很差,农村道路坑洼连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1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平方米,人均每月口粮21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有1/4的生产队无现金分配,农民基本上以玉米、红薯等粗粮充饥,北部一些村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1978—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进出口总额增长2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和36%,农村住户电话基本普及,城镇家庭25%拥有小轿车;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到14%,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到53%和33%,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村通客车、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市在**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2003年以来在潍坊市组织的历次县市区现场观摩点评考核中,寿光市连续9次位居首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总书记的联系点;20**年,寿光市获得部级、省部级荣誉25项,夺得潍坊市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积极探索符合寿光实际的发展路子

寿光市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富集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起步。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寿光人民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靠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实现了发展的突破和飞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这条路子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一)充分利用初始农业优势,用农业培养工业。这是寿光发展路子的最鲜明特点,也是寿光发展成功的主要路径。寿光的快速发展,不是像有些地区所呈现出的那样,工业发展了但农业萎缩了,而是先大力发展农业,由农业起步,实现农业发展的大提升,用农业培养工业,农业与工业共同发展。寿光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农业区位,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是启动经济发展的初始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及时认准了这个优势,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依靠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激发出的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大力发展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快速起步。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寿光市采取了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先后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等300多项新技术,引进推广1000多个名优新品种和30多项种植新模式,吸引20多家国外种子公司投资建立良种示范基地,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并培育出了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培植了乐义蔬菜、欧亚特、燎原、农圣庄园等十几个规模化高效种植园区和“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豆瓣生产专业村等587个蔬菜生产专业镇村。1986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在当时就形成了“寿光菜篮子挎遍全国”的影响。20**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8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接近60%。流通方面,1984年建立蔬菜批发市场,1989年对批发市场进行改扩建,现年成交各类蔬菜40亿公斤、交易额达50多亿元。2003年建成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2005年开通全国第一家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的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年又规划建设占地1880亩、投资20亿元的部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市场建设使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蔬菜附加值,积极扩大出口,用龙头企业联结和带动农户,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市80%的农户都已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12个,培育了“乐义”黄瓜、“王婆”香瓜等多个著名品牌,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从2000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进一步打响了“寿光蔬菜”品牌。蔬菜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左右来源于蔬菜。中南部乡镇一个农户平均有2—3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年纯收入2—3万元,种菜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许多农民通过种菜走上了富裕之路。在蔬菜大发展的同时,粮食等其他农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20**年,寿光粮食产量达6.3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近1倍,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亩产453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6公斤,比1978年增加150公斤;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由农业特别是蔬菜业培养和衍生出的产业,已成为寿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寿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寿光崛起的重要支撑,成为寿光的标志性特色和重要闪光点。

(二)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和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寿光市不断拓宽发展视野,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和要求,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工业强市。从1985年起,按照“强农、重工”的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9年乡镇企业产值14.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同时,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对县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形成以县属工业为骨干、乡镇工业为主体、村办户办工业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工业发展格局。从1990年起,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思路,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重点培育并初步形成造纸、酿酒、化肥、人造板、盐和盐化工等主导产业。2001年以后,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投入、关键抓招商”的思路,重点建设晨鸣、科技、东城三大工业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实现规模效应。积极引导晨鸣集团抓投入、上项目,先后开工建设30万吨铜版纸、30万吨白卡纸、25万吨热磨机械浆、20万吨美术涂布印刷纸等大项目,该集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A、B两只股票和20亿元可转债、设有10多个子公司、总资产226亿元、年生产能力400万吨的全国企业500强和全球纸业50强企业。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培植壮大富康制药、大地盐化、福瑞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盐、溴、药、镁四大系列50多个主导产品,其中溴素及溴制品产量占全国的1/4,医药中间体甲氧苄啶(TMP)和热敏染料(ODB)产量分别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和全球生产总量的55%。2005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开发和**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北部濒临渤海的有利条件,在寿北规划建设渤海化工园和侯镇项目区。同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科学投入、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寿光市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11家,超过50亿元的2家,超过200亿元的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设立了3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上市公司5家,上市股票6只。晨鸣、科技、东城三大园区实现的工业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均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以晨鸣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的迅速崛起,有力拉动了寿光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寿光的综合实力。

(三)城市与农村有效联动,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工业崛起使寿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寿光市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树立县域一体的规划理念,着力推进市区、中心镇和重点村发展联动,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按照城市的定位对镇村建设进行规划,目前全市所有镇村全部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提升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力,走出了一条“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城郊组团、加快中心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在城市建设方面,按照“改善环境抓绿化、改造旧城抓开发、提高档次上水平、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以城市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大搞公益设施、生态绿化,相继建成了一批精品建筑和标志性工程,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6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6%。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村民自治、干部带头、社会赞助、稳妥推进”的原则,确定“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两改”(改厕、改灶)、“一有”(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建设标准,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在153个村启动楼房村建设、600多个村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近3年累计投资26亿元,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社保等社会事业。四是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0**年,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45837万元,比2000年增加7倍;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3%,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20**年,寿光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仅为2.08,大大小于**及全国平均水平。

(四)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寿光的发展变化,从工作机制上讲,主要在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走向前进。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实行了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名牌奖励、上市融资、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效益、快发展。其中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就是打破企业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把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划为中型企业,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划为大型企业,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划为特大型企业,分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外来公司租赁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全市各类农业园区已发展到500多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到120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组建了城市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探索采取特许经营和TOT、BOT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对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中心,由政府注入启动资金,实行封闭运作,企业滚动发展,依靠市场手段激发企业活力。围绕推动工作落实,创新实践了“市委常委包片、政府市长分线、人大政协切块”的工作办法,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探索建立“下评上”制度,即定期组织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对市级班子、市级领导成员的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评价市级班子和领导成员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狠抓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开展“百家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行风热线”、“窗口对话交流”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全市上下凝聚起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寿光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寿光之所以取得非凡成就,关键在人,在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一大批各个层次的发展领军人和带头人。寿光蔬菜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关键在于优秀共产党员王乐义的创新精神和带头作用;寿光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而这些领军人、带头人和干部队伍的形成,靠的是党的建设。几十年来,寿光市坚持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长效机制,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贫困村和后进村班子整顿活动;1993年起,连续7年利用冬春农闲时期组织开展农村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农村基层党组织争创“奔小康红旗党支部”;1998年起,连续3年开展实施“民心工程”,组织市镇两级干部驻村包点,并联系帮扶困难家庭;2001—2003年,组织开展以增强乡镇党委凝聚力、提高农村党支部班子战斗力、扩大农村党员干部影响力和办实事、赢民心为主要内容的“聚三力、赢民心”活动;2004年起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探索实施“五抓”(即抓领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抓制度,保障活动扎实开展;抓督导,从严从细落实要求;抓典型,带动活动整体推进;抓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措施、“五位一体”(即市委负总责、教育活动办公室协调指导、督导组督促检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基层党支部抓落实)质量保障体系、“阳光村务”集中办公和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不断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先后提出并实施“产业建支部”、“党工共建”、“百村扶强”等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使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了由单一、封闭状态向多元、开放状态的转变。目前,全市共建立产业党组织357个,组建率达93%,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建党组织92个,使党的建设延伸到了社会各个层面。为了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寿光市还建立了完善的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和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先后新建了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校和“三元朱”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全市科技培训基地达到24处,并在广东顺德、江苏昆山等地开辟了6处外埠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推行农村实用人才乡镇、部门、市委分级负责、分层管理新模式,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库,扶持实用人才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推荐农民党员到外地担任科技副县长或副乡镇长。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名农民党员被外地聘为科技副县长或副乡镇长,受到广泛好评。

三、推动寿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寿光市广大干部群众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寿光市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举措。

——关于发展目标: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5.5%,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发展优势范文篇5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

一、从自营物流到第四方物流

随着现代综合物流的开展,传统的物流方式逐渐被人们否定,物流本身的发展速度和形式变化之快已超出了预料。从自营物流发展到买方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企业逐渐意识到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复杂化,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透明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已不合算,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委托第三方物流,我国也不例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代表了企业现代化的趋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物流体系,对我国各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分地重视业务技能,物流外包市场上充斥着不和谐,企业外包的比例、意愿,以及满意度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物流外包市场实际效果差。有调查显示,有38%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清楚客户对他们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凸现。

同时,伴随着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到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供应链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物流企业有强大的开发设计和运作管理能力,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和联盟成为趋势,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不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成本,还能以最小的资金占用和最少的人力投入实现供应、生产和分销体系的物流运作。传统的物流方式显得无能为力,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

二、第四方物流的优势

第四方物流是指从事物流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不需要独自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能力,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实现物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并加上对于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所开展的物流服务。这种业务与现有的货运业务十分相象,故称为物流业务。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第四方物流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成本及交易费用低。第四物流自己不投入任何的固定资产,而是对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产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资产利用率提高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协调了物流环节各参与方的利益冲突,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费用。当交易成本和寻找成本降低时,交易效率提高,交易中的透明度增强,市场信息更为准确,物流业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2.供应链“共赢”。在第三方物流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外包商不确定,企业为维持外包物流服务的稳定与可靠会增加相应的监察、协调、集成等管理费用,执行外包合约的交易费用随之上升。供应链并不能皆从中受益。而第四方物流关注的不是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而是整条供应链的效益,整条供应链外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流程一体化建设、改善供应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利益会因此而增加。

3.管理“软”、“硬”分离。第四方物流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物流服务提供者或参与者不再依托或者不完全依托物流硬件设施设备,而是为所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方案。与第三方物流相比,它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物流产业内“软”的管理设计与“硬”的设施设备相分离,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速了市场发育和产业升级。

4.人本服务。发展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而关于服务模式的创新,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第四方物流的特点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把人的因素和业务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5.知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仿真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是第四方物流的源泉,EDI、POS、GIS、GPS、ITS、MIT、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拣选系统、高架立体仓库、虚拟库存、电子支付的使用为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第四方物流中,HSE管理体系融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把HSE观念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生存安全和环境领域,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使物流告别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时代,迈进一个崭新的知识型时代。

6.客观上适应商品流通新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表现为高频率、大范围,从而也要求现代物流向高速、多层次、大范围的运行趋势进行变革。传统的物流方式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高频率、大范围的商品流通面前,显得有点无能为力。而第四方物流时间上和空间上更有效率,适应了商品流通新趋势。

三、第四方物流的展望

尽管第四方物流有很多优点,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但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这主要是因为,第四方物流产生的最经济可行的途径是从第三方物流中剥离出来,它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一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正通过与领先的物流供应商、管理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实施公司合作,来再造业务流程,逐渐具有了分析、设计、制定、实施、运作全面供应链集成方案的能力,国内的中外运、中远、中储、中邮物流和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由于具有很好的资源,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在人才、技术、系统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第四方物流最有可能从这些公司中首先剥离出来,适应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雨蓉: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07,(1):36~38

[2]周林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J].金山企业管理,2006,(2):46~48

[3]忻霞芬: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时代经贸,2008,(3):118~119

[4]倪玲霖:物流外包博弈分析与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7,(11):78~80

发展优势范文篇6

##有限责任公司从1998年改制到现在,坚持“外抓市场一着不让,内抓管理细致入微”的工作思路,经济建设一直呈现良好的稳步发展态势,截至2004年底的数据可以看出:与改制前相比,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6.2%;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3.9%;利税年平均递增22.6%;利润年平均递增38.8%;企业规模跨上新的平台。

近三年来,企业发展的速度有所趋缓,销售、资金回笼基本在000~000万元之间徘徊;从实现效益的整体情况看,盈利水平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幅趋弱,尤其以利润增幅回落较为明显。

面对这种局面,企业高管层进行了多次分析研究,积极找寻保持优势、加快发展的对策。通过对企业的SWOT分析,我们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当前工作重点。

一、企业加快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人员优势:我们有一个团结向上、努力进取、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思想稳定、爱岗敬业、专业性强的员工队伍;有一群忠于企业、吃苦耐劳、素质较高的销售人员;有00产业集团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

2、企业优势:已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充沛,营销网络健全,产销衔接稳定,管理流程科学合理;传统剂型:蜡丸、水丸、蜜丸、微丸,现代剂型: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均通过国家GMP认证,均能自主生产,且工作环境良好。

3、品牌优势:000的知名度高、诚信度好,在消费者中口碑极佳。拥有“00”牌00、00、00等多个现代中药品种,均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或被评为00省名优产品。从近年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出:生产销售的集中度进一步凸现、重点品种支撑强劲、品牌优势增强。“在手一批,

4、产品优势:有针对00、00等专科用药,感冒咳嗽类普药、以及传统中药的三大块目标市场的现有产品群;有以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三大现代中药生产剂型为特色的优势产品为储备。

二、企业发展的弱势(Weakness):

1、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同仁堂药业是从一个国有企业演变而来,我们这样的企业有“三个老”即:人员结构老、思想观念老、机制体制老。我们的想法、做法,不管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还是应对市场的策略,都相对保守,凡事求稳;突破性思维、创新能力都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有距离。

2、企业营销能力薄弱:销售思路、销售方法及手段不灵活、相对保守;销售人员数量偏少,销售网络构架较粗、缺乏精耕细作;重点产品除了排石颗粒市场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外,其他品种均没有达到预期。

3、运营成本不断上升:GMP改造后折旧以及实施GMP管理过程中的内部运营成本、中间投入加大。企业在大规模投资实施GMP技术改造前的01年,折旧仅为00万,以后逐年大幅上升:02年为000万,03年为000万,04年为000万;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04年比01年上升000万元。

三、企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

1、主产品发展势头强健:00粒自进入市场以来销售一直稳步增长,近年推出的适应不同人群的无糖型,延续了其发展势头,市场前景良好,有望每年增长20~25%,即增加销售0000~0000万。

2、新产品抢抓发展机遇:00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该产品的市场开发与渗透工作,重点培育该产品的消费市场,力争销售实现30000万;同时,力争使0000销售达到0000万;0000销售达到0000万。

3、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有望在年底取得新药证书的00系列产品“0000”加快进入市场速度,该品种是企业又一重点产品,市场前景较好;做好储备产品进入市场前的调研、策划工作,让000、000、000、000、00、00、00等品种尽快投放市场,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经济运行出现上升势头。今年上半年,由于我们销售策略有所调整,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回升的好势头。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销售、资金回笼、主要产品、新品销售出现了“同比增加一个月”现象:实现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00万;资金回笼比去年同期增加000万;主要产品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万盒;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万盒。

四、企业存在的威胁(Threat):

1、政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政策性降价以及因招投标导致的非理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滞后于销售量的上升幅度,部分产品因成品与成本之间价格倒挂不得不逐年减少生产,甚至停产。

我们的重点产品04年比01年销量有所增加,因为政策性降价导致减少销售收入899万元;其中主产品0000药04年比01年增加销售00万合增长32.77%,销售收入只增加000万元增长24.71%。深受用户喜爱的传统产品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由于原料价格翻几翻,而成品又明令限价,导致企业无法生产。招投标的全面铺开、药品价格确实下降了,但过程中流通环节为了确保自己利益,把沉重的负担全转嫁给企业。

2、价格因素。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一路上扬,企业赢利空间严重缩减。就拿04年与01年相比较:糖每吨涨400元,全年用糖量840吨~1000吨,多支出近40万元;酒精每吨涨640元,全年用酒精420吨,多支近30万;因水、电、煤涨价,企业在采取种种节能降耗措施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同时,仍将多支出近80万元。

3、产品因素。产品销售局限很大,我们虽然有一百多个品种,但是由于中成药销售受地域性、季节性影响,再加上各地的地方工业保护政策,造成许多地区只能是差异化品种销售,同品种销售相当困难。

4、同品种竞争。相同品种之间的低价位、多手段促销,使得竞争越演越烈,而多种促销方法是我们企业不能使用、采取的手法,这让我们销售的难度系数加大。

比如:0000,原研制单位是我们,但现在申请获得国家保护的生产企业有00等0家,他们瞄准我们的成熟市场,采取“追随”战略,用低价格、多折扣的经营模式,抢占份额。0000虽然获取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医保目录中同类型品种多达九个,加剧了该品种市场推广难度。

以上是我们企业发展态势的分析。虽然企业有弱点有威胁,但我们更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和发展的机会,我们还是应该坚定信心,要借上半年出现的良好势头,趁势而上,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我们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创新与务实”的要求为指导,发扬“0000”的企业精神,牢固树立全员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建立以营销为中心、营销管理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各部门协调一致,全面系统地参予、服务于营销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专科用药、普药、传统中药三大目标市场,达到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加快三大目标市场的的开发力度。

1、我们的主导产品00采用稳健的价格政策和区域控制,利用00型、00型颗粒适应不同的人群和市场,强化渠道和终端的维护,确保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的稳定、提高。

2、进一步扩大医院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与重点医院以及专家共同建立学术推广平台,通过专家研讨会、学术推广会,扩大结石类、乳腺类专科用药的宣传推广力度和影响力,促进市场开发。

3、积极与物流、快批商业公司建立合作,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普药以及传统中成药市场,调整销售策略,采用灵活方式,渗透终端,让利于经销商、让利于患者。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货真价实”的形象,进一步开拓新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寻求增量。

二、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加强营销队伍组织建设。

加强自有队伍和商队伍的建设,推行以自有队伍为主、商为辅的立体营销模式,围绕市场,发挥“000”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各自的渠道、终端优势,填补市场空白,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与商的共赢。

1、我们自有销售队伍的自主性、专业性较强,经过几年的市场磨砺,构建了企业营销网络的主干。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营销人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完善细化营销网络,做细做透终端市场。通过加强考核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挖掘营销人员的潜能,充分激发大家的工作激情。

2、广泛寻求,对其实施动态调控、规范系统管理。这几年的实践尝试,让我们感受到了商是我们营销网络的补充,弥补了我们部分市场。我们对的管理以“诚信”为核心,把他们作为企业的“朋友”和“员工”,做到平等、互惠、利益共享。我们选择和对待他们的原则就是在维护企业品牌和产品形象的前提下,能够覆盖终端销售、不留空白、减少重复,保证企业和商的共同发展。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营销保障系统。

1、以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市场。

第一,在新品研发上,以市场需求为研究导向,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长中短”相结合,“长”是5年后上市的品种;“中”是3年后上市的品种;“短”是1年后上市的品种,以此来保证企业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新产品推出。

第二,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科技发展公司要积极配合市场销售,加快市场急需品种的开发上市。努力发掘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新药进行仿制,利用企业的品牌优势参予市场竞争。

第三,对有望今年取得新药证书的00、00做好追踪;对已取得临床批件的六个项目00等项目,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筛选,确定上临床的品种;确保课题按时、有序、高质量地完成预期工作。

第四:在研制、引进新药的同时,重点对现有产品提升技术含量和降本增效进行新剂型、新工艺的摸索攻关,以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的实际行动,争取竞争的主动权,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如000的二次开发、00的剂型改革、大活络丸增加小蜜丸规格、一些蜜丸品种增加水蜜丸规格等。

2、以科学地、有效地企业管理来保证市场。

第一: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降本增效,把降本增效工作变成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让管理出效益。

其次,严格实行物资采购的招标采购、限价采购工作,按年、季、月制定采购总计划与分计划,并强化执行。严控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对费用、资金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3、进一步完善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管理系统。

第一:强化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GMP管理为准绳,抓层层安全、质量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思想,严格工艺纪律,认真执行各岗位SOP,通过岗位规范来提高工作运转效率实现管理优化

第二:实行下道工序是用户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下道工序是用户的制度,上道工序必须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满足下道工序需要,从而最终满足市场用户的需要。

四、培育和谐氛围,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赢得市场。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视各种困难,强化危机意识教育,树立全员市场观念和营销意识。从干部队伍建设抓起,提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导向,在企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崇尚先进、和谐和睦、市场第一的良好氛围。

发展优势范文篇7

1.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助力文化建设发展可以说是其份内之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繁杂、程序过多,贷款周期相对较长,难以满足文化企业融资时效性的要求。二是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开展的业务不全面,且经办过程中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融资效率。三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没有采取针对性特点设计相应的金融创新产品。

2.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建设就其发展阶段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体制改革深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数量相对偏少,且经营部门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不高;有形资本较少。市场价值不确定,商誉、声望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等其它市场主体的认同,致使微观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产业结构尚不合理,新兴产业比重偏小,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较弱;文化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开发成本高;文化企业运行机制相对僵化,经营不够灵活;文化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文化经营市场整体活力不足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发展的意义

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化发展的先进、落后与否,正是影响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强盛与衰落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国家层面上提高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扶植和保障文化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培育一个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那么该国将会在文化领域出现一个消费的高潮期。对于我国而言,2008年人均GDP就已经跨过了3000美元的大关,2008年以来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历史经验的生动诠释。2009年以来,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出口加工制造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发展却逆风而上,为经济保增长、利益保民生、社会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文化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贡献。现今,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OO0美元关,平稳度过了人均GDP3000—4O0O美元经济动荡,甚至倒退的魔咒,我们更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国家的强盛提供保障。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要求各级部门要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带动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及其重大: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新型产业形态,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形态的绿色产业和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支持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大力改善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展示自我、赢得优势并争取掌握主动;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提高内需角度来分析,文化领域的消费是一个更新、更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点,以往世界动荡、经济波动剧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受国际局势的影响较小,即使经济增速放缓时,文化消费需求却逆势上扬,反而有所增加;有利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从国情分析,相对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开发潜力也较大。同时,按照中央政府大力扶持连片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实际也正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条件。以甘肃为例,丝绸古道、大漠雄风、敦煌壁画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及地方特色可开发的文化产品潜力也很大。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民俗影视等文化的项目开发和利用,必将为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金融支持发展的具体措施

1.金融机构应量身定做有针对特点的信贷政策考哇捌白勺:峙殊性,金融勾部门应将作为朝阳产业列入部门支目,在贷歆匿、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优寓暾策。同时,对史化企有别于丁墒企业的信用评级傍臾,制定版权质押贷衫潴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加适宜、优质砧的金融服务。

2.培育龙头企业当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企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金融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3.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以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证券交易所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还可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突破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障碍。

4.积极发挥保险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作为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保险行业,也应该为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保险产品,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各类出版物、印刷、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的项目运作风险,为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发展优势范文篇8

一、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

这是音乐区别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音乐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这些特性为使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采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把握声音艺术的特点来做教育工作,譬如,音乐中的声音要有准确的音调,无论歌声、琴声都要注重音准,音乐的声音要动听,不仅要选择动听的旋律还要注重演唱演奏时音色的美。在音乐活动中要善于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唱歌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感人。舞蹈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跳舞,并随音乐的起止而起止动作;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才能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音乐欣赏则更要用听觉去感知、辨别、想象、领悟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涵。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二、音乐是需要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

画家创作的画,文学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则必须经过表演者的演唱、演奏,才能有活生生的音乐艺术供人们欣赏。所以说,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三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而音乐表演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技能技巧,通过演唱、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音乐表演成为沟通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成为展示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音乐艺术十分重视技术的磨炼和艺术的创造。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歌唱和乐器演奏都属于音乐表演的范畴,也应当重视幼儿音乐素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发展,使他们有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从音乐活动中得到情感激动和美的感受,借以培养感受美、表现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

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感情的特长。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材教法到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都要抓住音乐艺术这一特长,把教育工作做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引导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参与音乐活动,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教育功能。无论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发挥音乐艺术教育这一优势,把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得富有音乐艺术特色,愉快活泼,寓教于乐,生动感人。

发展优势范文篇9

自然教学如何在实践中适应转变呢?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紧紧围绕如何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认识,我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到一些规律: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1、注重插图教学

现行使用的《自然科学》新教材与原各分科教材相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形象而直观的插图,并且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处理得较好,如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其测量与步骤和使用规则用四幅图就表示出来;又如生物与非生物质的区别,各用四幅不同的图以并列对比的方法,将以区别开来;再如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食用网关系等等,都有相对应的插图或并列对比图将此表示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课文中每一幅插图的利用,要很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每一幅图,正确理解每幅图所表示的含义。这对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阅图分析能力和思维想象力,促进对这些知识的记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注重插图教学是自然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注重实验教学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册安排了10个实验,第二册19个实验。实验课历来是学生最喜爱的课。新教材增加实验目的在于增加兴趣,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⑴技能性实验:显微镜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一学生生物技能锻炼的关键实验课。第二册“细胞和生物体”一章中,有关显微镜内容的共安排了五个实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官教兵”、“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教学生使用显微镜。经多次实验反复训练后,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

⑵观察性实验:如教学“观察鱼的形态、运动和呼吸”实验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观察鱼的体表、体形、体色及侧浅,分清头、躯干和尾,然后用直尺测量这三分部的长度,用天平称量钱的质量;再仔细观察鱼的呼吸运动和口与腮盖的开、合情况;最后用剪刀把鳍按要求处理,观察鱼鳍与运动的关系。把生物现象和物理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兴趣甚浓,加强了观察实验的效果,加强了印象,帮助理解记忆。同时,也逐步养成了学生善观察、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⑶注重电教媒体的作用

电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其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能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自然科学》教材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无法用实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如物质的分子运动、生物细胞分裂、血液循环、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变化现象、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果等等,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课厌倦和分心,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若采用投影或录像等手段在教学中穿插运用,不仅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新异刺激,吸引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而且可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清晰的图表、变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显示出来。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兴趣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自然科学,以便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⑷野外学习

初一学生童心未泯,爱嬉耍、爱喜玩,迷恋大自然,从小喜捉扑蝶,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针对上述特点,新教材第一册安排了7个实习。在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到野外大自然中去采集、制作生物标本,观察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并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地貌状态,从而开拓了学生视野,并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育内容情趣化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抱着强烈求知欲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导入环节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课伊始,情即生”的功效。如在讲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一节时,首先问学生:牛奶营养丰富,为什么不可直接注入血管里而非要喝进肚子里?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求知欲迅速提高,下面七嘴八舌抢着回答,然后教师诱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装满的玻璃杯,把一张硬纸盖在杯口上,杯中不要有气泡,用一只手按住杯口,另一只手托住杯子底部,再把杯子倒过来,杯口朝下,放开按硬纸片的手,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杯子口的硬纸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学生做完这个实验感到很新奇,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一开始上课,学生就被实验吸引住了,就迷上这一节课。

2、形象比喻,渗透德育

如血液一节,笔者按三种血细胞的功能特点进行比喻,把红细胞比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红色输氧员,白细胞比作是英勇无畏的警卫军;血小板比作忠于职守的防汛兵。倡导同学们学习红细胞公而老私、任劳任怨、克勤克俭的高尚品格,学习白细胞对“敌人”英勇作战、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学习血小板对工作忠于职守、团结协作、全力以赴的工作作风,这样自然的形象比喻,给学生留下深的印象。

在讲到移植角膜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他临终前还要为人民做最后一次贡献――捐献角膜,号召学生学习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美德。在生物教学中这样有机地进行道德教育,会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得以净化。

三、教学环境社会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以振奋的精神,强烈的兴趣,活泼的思维,积极完成其学习任务。在自然教学中,除了学校内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条件外,同时以社会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使自然课项目配置趋向合理,让学生适当参加校外活动(饲养、种植),参观访问(社会环境现状、大气环境现状、水资源现状)、社会服务(天气预测、清洁环境),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动物标本是研究动物的最直接材料,也是学生学习动物知识的好朋友。在农村这特殊地理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动物标本制作材料。根据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制作动物标本,拓宽活动领域,标本制作时教师要加以具体辅导:鸟类、兽类剥制标本,可由教师主刀,学生辅导完成;昆虫插针、浸制标本,都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现在学校已收集了大量的昆虫系列标本、蝶系列标本、哺乳动物系列标本、鸟系列标本。

教师抓住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现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动脑,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提出“奶奶年老眼花、穿针引线费神”,晒衣服架常被风吹落地等问题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想办法,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指导制作毛发穿线器、防风衣架等。又如,通过观察直升飞机升空,让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制作螺旋浆、飞机模型的方案,指导学生制作、试飞、试航。

四、教学对象的全面化

自然课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较全面的社会生活综合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适应当前的形势,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发展优势范文篇10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1.规模分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1。

2.经济贡献分析。利润总额是评价工业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衡量行业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能力最主要的指标。税金总额反映工业行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从业人员数反映了工业各部门对解决贵州省人口就业所做贡献。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以及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2和表3。

3.科技投入分析。工业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总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反映了各工业行业的科技实力。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研究开发费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4。

以上关键指标显示,各指标的前十大行业所占比重基本在80%以上,说明集中度很高,优势体现明显。从三个方面总体看,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如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指标的前十位中。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两行业基本处于前十大行业靠后的位置。

(二)因子分析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文章所设置的优势产业选择原则,收集了大量衡量产业水平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见表5。

从各行业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看,传统优势产业中烟草、电力、饮料、有色冶金和医药等行业在前十位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等五个行业也居前十位。

(三)区位商分析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选择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这三项指标进行区位商分析,得到排名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见表6、表7、表8。

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中有7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饮料、电力、医药、有色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中有8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电力、饮料、煤炭、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和黑色冶金行业;利润总额区位商中有9个行业LQ>1,分别是饮料、非金属矿采选、有色冶金、烟草、医药、食品制造、化工、电力和煤炭行业。这表明贵州省这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合三个方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项指标的前列。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等行业基本处于靠前的位置,表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加工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如采掘业中的煤炭行业和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行业。这些行业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使得贵州省长期扮演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

轻工业偏轻。“两烟一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拥有独特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其烟酒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尚待培育。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外,新的比较优势产业还亟待扶持和培育。

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贵州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与丰富的煤、磷、铝资源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以煤、磷、铝开发和深加工为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必须研究开发出能发挥资源优势、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根据市场需要,以资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高耗能行业现阶段属于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其优势条件将不断恶化以至丧失,因此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

贵州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并且组合条件良好。要想尽快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及程度,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公远.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的基本对策.商业经济,2008(8)

2.贵州统计年鉴(200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