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应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20:49:00

发展应用

发展应用范文篇1

一、组织领导的忽视无为明显存在,必须在确实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农机应用的发展,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任其自生自灭,只会使其停滞或倒退。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市一些单位在农机购置、应用上明显存在忽视无为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表现表现:一是调查研究不够。一些单位和领导对农机应用的发展“兴趣”不高,对上级的政策、规定,工作要求不学习不掌握。在采访了解中,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考察了57名县乡相关领导对购机补贴政策的学习、了解,78%的人基本上没有掌握。特别是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广大农机户的心声、愿望,提高农机应用的效益思考研究不够,思路不清、套路不明的问题不在个别,让人对这些单位的农机应用发展深感忧虑。二是应有投入不够。农机使用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来保障。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单位除购机补贴能较好落实外,其它的投入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有的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修整完善,农作物“靠天吃饭”;有的农机进出道路年久失修,农机“难以到田,难以出村”;有的农田平整乏力,便于农机耕作的农田增长缓慢;还有的农机人员的工作保障长期得不到落实,等等,较大地限制和制约了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三是协调组织不够。从调查的情况看,这是最普遍的问题。农机户的生产活动大多处于自流状态,来自政府的指导帮助明显不足,有的农机户反映,乡镇领导很少过问自己的情况。这在客观上造成农机户难于掌握效益较高的耕作信息,难于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难于开展规模性的生产活动,难以形成互利互助的合作组织,等等,这些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农机使用的发展,必须下大力加以纠正和解决。一是要充分认清发挥农机使用效益的重大意义。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业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落实这一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和方法,就在于农业机械化,在于农机的应用发展,这是根本出路;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目前仍然是“农村地多,农民人多”,一定意义上还是“农民城市”,农业影响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最广大地区的和谐稳定,实现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就要始终关注农业,也就是要积极关注农机的使用,使之更好地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必须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和长远的要求,就是要广泛地建立起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那种“农家乐”、“小庄园”等农村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局限性、阶段性,少数扶持可以,普遍搞不行;短时间内有轰动效应,长期效果不佳。因此,可以说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离不开农业,农业离不开农民,农民需要使用农机,抓农机的使用,就是抓发展的大局。二是要协调搞好农机应用发展的各项保障。各级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机应用发展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农机应用的政策措施,不断理清农机应用发展的方法思路,努力把上级的指导要求变成单位具体的落实行动;要扎实有效地为职能部门开展农机应用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工作,有经费有保障开展工作,有热情有干劲完成好工作;要协调相关部门,包括农业、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部门,共同创建农机应用的良好环境,共同提供农机应用的必要保障,共同搞好农机应用的督促指导,合力推进农机应用的发展进步。三是要突出加强农机应用的引领督导。积极引导农机户不断摸索和丰富农机应用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提高农机应用效益的增长点;帮助、指导建立农机应用的合作组织,形成广泛的农机应用合作机制,为农机的高效应用摸索新路子;适时开展农机应用的检查督促,弘扬先进,推广经验,纠正问题,鞭策后进,促进农机应用工作的积极稳妥发展。

二、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存在缺失,必须在强化效能建设上下功夫

农机应用的效益依赖于农机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农机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总体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在购机补贴、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上成效明显,在自治区属先进行列。但围绕农机应用发展,则仍然存在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增强效益的指导上力度不够。普遍存在重指导购机,轻引导用机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购机上抓宣传、抓活动、抓促销,显得热热闹闹,但在用机指导上却是人不去、钱不花、事不办,显得冷冷清清。二是在增强效益的指导上思路不清。有的单位在这项工作上不注重思考研究,提不出有效的建议,拿不出管用的办法;有的同志,甚至是一些在职能部门工作了较长时间的同志,对此也显得学识不足,办法不多,个别的甚至毫无主张。三是在增强效益的指导上作风不实。具体工作中,有的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指导缺乏针对性;有的思想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服务保障的意识,只是马虎对待,不愿热心服务;有的观念保守,热衷于用老办法、老经验来“忽悠”,等等。存在这些问题,是职能部门建设存在不足的历史积累与演变,究其原因,有的是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端正。长期以来,一些职能部门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自身工作的宗旨、性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工作的落脚点与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割裂开来,主观意识上缺少服务的观念,弱化增收观念,潜意识中普遍存在“农机应用效益高不高、好不好,是农机户自己的事,不关我的事”这类思想,具体工作中缺少要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帮助农机户增效、增收这根“弦”,往往满足于有多少农户买了机器,心思和精力没有更好地投放到引导用好机上。有的是工作的能力素质不够强。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农机职能部门的人员,总体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一些同志无论思想或业务素质都比较强,但以党委、政府的要求,以广大农机户的期待来衡量,能力弱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同志长期不注重学习,科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现代农机知识贫乏,一些农户反映,“下来检查指导的同志,不懂农时,不识农机,尽讲外行话”,个别的同志在职能部门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还不具备本职工作的基本业务能力,工作指导也就无从谈起。有的是缺乏良好地激励机制。农机部门“衙门”小,经费少,条件差,客观上存在缺少吸引力的问题,加之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不注重研究形成适合本单位、职能部门特点的激励的办法、措施,因而在工作指导上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那些在增强农机使用效益有所作为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褒奖,有问题的得不到应有的惩戒,致使有的同志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分析这些原因可以看出,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强化机关的效能建设。从我市职能部门的情况看,效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是市里效能建设的先进单位,但围绕增强农机使用效益,效能建设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一是要紧紧抓住能力素质这个根本。要积极强化大家对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重要性认识,自觉把它当事业来干,当职责来尽;要帮助大家树牢服务意识,满腔热情地为农机户增强效益服务;要着力强化大家的业务素养,提高全体人员的业务工作和指导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大家的作风养成,以扎实、务实的良好行为增强工作指导的效果。二是要紧紧抓住增强效益这个重点。要积极研究解决农机使用的技术保障问题,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技术、保养技术,特别是维修难的问题;要积极摸索增强现代农机使用效益的方法、路子,为农机户增收致富提供正确的指导;要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活动,确保农机户在安全中生产,在安全中增效。三是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要建立和完善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各项制度措施,包括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等;对已有的制度规定,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敢于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以严格的制度端正导向,以正确的导向促进大家为增强农机使用效益而奋发作为。

三、合作组织的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必须在引导激发活力上下功夫

据笔者研究了解,美国、西欧和日本、韩国等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进程中,都十分重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美国、西欧国家有农业合作社,日本有农协,韩国有营农团,这些都是农民组织。鼓励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各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美国有很多农机合作经营公司,为农民提供服务;德国50%的农户是兼业农户,他们建立了农机使用联营社、互助组、农机出租站等组织,为农机户增收致富提供帮助和服务;法国鼓励农民建立共同使用农机设备的合作社;日本战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种形式的农机互助合作,推进农机合作化,等等。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这些发达国家联结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成为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生力军。

在我国,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许多省区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坚持农户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原则,引导农机户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机股份合作制、专业协会,还有农机作业大户、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生产合作社、农机作业(租赁)服务公司和农机作业协会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机使用效益的提高。但在我市,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起步较晚,目前的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一是组织少。全市74个乡镇共有各类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52926台(辆),但仅有两个还处于雏型的农机合作组织。二是作用小。仅有的这两个农机合作组织,每个也仅联合了23多家农机户,拥有27台农机具,平时大多各自为战,组织的功能作用没有显现。三是趋势弱。广大农机户,特别是乡镇、村领导建立农机合作组织的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长期安于现状,这是我市增强农机使用效益的一个深层忧虑。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组织领导重视、指导不够的问题,有职能部门帮助、引导不足的问题,也有农机户自身经验、视野不足和政策规定、保障机制不全的问题。

解决当前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水平偏低的问题,必须在激发、促进各级组织、广大农机户的积极性和活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切实深化思想认识。农机合作组织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其体制、机制和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乡村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提高了农机的使用率。实践证明,有合作组织,农机使用效益就会有大提高、大增长,就能增强农机户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没有合作组织,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农机使用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大不如人,就会坐视市场竞争优势的丧失,农村、农业、农民就无法迈开加速发展的步伐。二是要着力增加投入。合作组织的建立和活动,需要资金保障,特别是初始阶段,各级政府的投入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黑龙江省对基层每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组织就投入100万元资金给予扶持,使农机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此外,在逐步建立起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可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农机合作组织。三是要注重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研究和制定符合我市农机特点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培训管理、经营人才,投放发展农机化的相关项目,帮助农机合作组织解决贷款和生产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充分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的实力和服务能力。四是要积极建立有效机制。当前要重点研究和建立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机制、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机制、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等等,确保合作组织能更为稳妥、规范、有效地建立和运行,从根本上推进农机使用效益快速提高。

四、机具应用的技术技能仍然较弱,必须在丰富农机户的科技素养上下功夫

增强农机的使用效益,农民的技术技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较高。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对农民的农机使用的技术技能十分重视,在这些国家当农民,要想获得国家或政府的贷款,必须有较高科技文化和技术技能。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民不但受到12年的义务教育,受高等教育的也占30%以上。日本从事农业农机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也大都在本科以上文化。而我国,特别是我市的情况与此差距较大,农机户中专以上文化还不到10%,而初中以下(含)却占了63.6%,而且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现代科学素养差距:一是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匮乏。受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守农村的以老弱妇孺为主,即所谓的“3861”部队,这些“留守劳动力”大部分没有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大部分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触电脑,更不懂使用网络,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了解和掌握也极为有限,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知识的普及。二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技能不精。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民购买农机设备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总体上农机数量仍然不足,且目前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机技术的引导和服务保障还不充分,不少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指导,也缺少相互间的互助和交流探讨,大部分农机户对农机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技能只能靠缓慢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迟滞了自身技术技能的提高。三是农机经营的观念滞后。目前,大部分农民购买农机设备只是出于家庭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农机使用农忙时自购自用,农闲时束之高阁,影响了农机的使用效益。同时,受农村地域经济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农民对大范围内农机使用需求认识不足,缺乏对运用市场平台扩大农机使用效益的研究和思考,也限制了农机使用效益的提高。

发展应用范文篇2

虽然近几年国内采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采矿人员生命安全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矿山企业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率较低,未能大面积普及,一些使用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企业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当前的安全生产需要。我国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曾先后从工业发达国家引入较为成熟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在采矿业中应用[1]。但是由于国内实际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同,这些安全监控系统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经开始研制自己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借鉴国外系统的成功经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随着国内科技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已经制造出较为成熟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开始大范围推广[2]。目前,国内已经应用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有很多种,但是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消耗的资源也较大。一般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主机和井下的监控站都需要24h不停运转,需要有足够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还需有至少1名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和校正,就算是小型的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也需要数名专职人员进行操控,每天消耗的资源许多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也较为困难,这也就导致了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普及比较困难[3]。因此,研发成本低、消耗少、对技术要求不高、维护方便简单、性能可靠的矿井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势在必行。

2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型

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性能是决定生产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设备的选型上需要进行缜密的考虑。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和总线在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使得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以计算机为地面主机核心,使用公共线连接到井下分站,由分站通过专用电缆连接每个传感器。该方法缺点很明显,就是线路铺设繁复,给日常维护带来了不便;另一种是以计算机为地面主机核心,直接通过总线连接各个传感器,线路铺设十分方便,传感器分布能随总线的延伸而扩展,安装和维护都十分方便。但这种形式也有缺点,就是在传感器较为集中的区域,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中控制,需要增加分站,才能实现这一功能。

3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系统选型

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地面主机选择最为简单,只要配置功能较为全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工控机即可。而在选择井下分站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矿井安全规程”要求结合井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井下分站需要在瓦斯超限时正常工作的同时要隔断其他矿山机电设备电源,防止运转时产生火花导致爆炸。因此,可以选择适用范围较广的本安型分站,不仅能够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正常监控,相比于隔爆型分站成本更低。另外,通信方式的选择也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矿井采用的都是总线型系统,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不同传感器区域的双向信息传递。当然,现场总线常采用统一的协议标准,能够同时接入不同厂家的矿山机电设备,能够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访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在选择传感器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和性能2方面加以考虑。目前,国内矿井使用最多的是催化燃烧型传感器。该传感器价格十分便宜,使用时可节约大量成本,适合小型矿井选择。但是该传感器使用寿命较短,校正周期也较短,每1~2周都需要进行校正,而且传感的范围也较小。同时,这种传感器需要激活,而且若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较高时容易受损,面对瓦斯浓度骤然升高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预警,可靠性较差,使用的范围较小。而另一种红外传感器优点很多,不仅使用寿命较长,第一次校正后无需再次校正,而且检测范围也较广,预警精确可靠,在矿井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红外传感器价格要高一些,而且探头也容易被矿井中灰尘影响,需定期清理或更换探头的过滤器。一般的大中型矿井需要考虑这种传感器。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断电方式推荐选择智能型传感器断电与井下中心分站控制断电相结合的断电方式。一方面,能够通过智能型传感器及时感应矿井中瓦斯含量,只能控制矿山机电设备电路断开,检测数据准确,反映速度快,安全性高。然后通过井下中心分站控制整个井下断电,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这样就实现了安全断电的效果。

4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发展

为了提高矿山正常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矿山企业必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采用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现代化的矿山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趋向于大型化和自动化,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也就逐渐成为了井上井下信息沟通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使用现代化通信设施,构建科学合理的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通过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减少由于机电设备安全隐患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在矿山企业设计、安装和维护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以及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这也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目前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来看,国内矿山企业需要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信息交流工作加以重视。目前,许多矿山企业的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处理仍旧使用大量人工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每天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采集的大量信息难以得到有效处理,这就需要在现有的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中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计算机智能在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使用,开发出使用较为方便的软件系统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这也是改善国内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应用现状的重要发展方向。当然,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的实际操控者和维护者,能够对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产生影响。而相关管理人员是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信息作出决策的领导,只有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确指导矿山企业的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工作顺利进行。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在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5结语

发展应用范文篇3

绿色化工主要指的是采用现代化化工技术及方法,以便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那些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生态环境及威胁社区安全的物质,这种技术手段即所谓的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化工技术以绿色化学为基础,并能够从源头上对可能污染环境的过程进行阻止,因此,此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工艺、化工反应及产品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绿色化工技术责无旁贷的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绿色化工应用效果最为理想的即原子经济反应,也就是将原料中各原子转变为产品,同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及副产品,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此过程中也无需使用各种有毒溶剂、原料及催化剂,并最终生产出了环境友好型产品。

2、绿色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2.1、原子经济反应技术

现如今,化工行业所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即节能与减排,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化学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原子经济反应技术诞生了。原子经济反应的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美国托罗斯特教授提出来的,虽然概念提出的早,但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国际化学科研的前沿领域之一,为新世纪化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子经济反应的本质即将传统化工技术生产的路线由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源头上消除污染”,因此,此项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作为绿色化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年来原子经济反应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多,美国化工领域将其作为新世纪化工绿色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并将“绿色化工挑战奖”颁发给该领域最新成果的研发人员。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科院也进行了相关技术咨询活动的开展,并将原子经济反应等绿色化工技术研究课题纳入到了我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之中,相关院校也纷纷进行了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机构的组建,对于推动我国原子经济反应等相关绿色化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绿色化学技术

所谓的绿色化学技术,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化学技术,如今,其在全世界化工领域研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类化学生产商纷纷从绿色化学技术中获得了潜在的商机及市场效益。对于绿色化学技术而言,推动其发展的源动力除了企业及研究领域的关注以外,还有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例如,欧盟的REACH法规,即所谓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防止潜在有害污染物或物质的生产及使用,因此,全球有关节能及可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企业纷纷将绿色化学技术作为研发的重中之重,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开拓企业及大型公司均不断进行创新计划的公布,以不断加强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力度。

2.3、分子设计技术

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必须选择科学的化学反应途径,除了考虑理论产率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原料利用率的不同。例如,对于原子经济反应而言,其原子的转化率高达100%,且不会有废物或副产物的出现,真正做到了废物及污染物的零排放,因此,此反应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目前,国外不少化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了此标准,这已经成为评价化工生产过程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影响的另一种标准。此外,采用目前十分流行的特定分子合成路线等相关软件来进行绿色化工生产过程的辅助设计,以便对不同生产流程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鉴别,确定最佳生产路线,从而制定一条绿色化、污染少、经济、合理的生产流程,实现化工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完善。

2.4、生物化学技术

对于石油产品而言,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并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天然生物原料由于自身属性等原因,能够同环境达到相融相合的境界,因此,已经成为绿色化工领域的关注重点,也开始成为化工领域生产过程中的首选材料。例如,木质纤维素、淀粉等,这些由于含有大量的糖类聚合物,因此,将其破碎为单体后作为化工原料,经较为温和的条件,如酶类催化或细菌发酵等作用,就可以生产出无污染,又能够生物降解的绿色产品,此技术目前已经在产铜化工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结语

发展应用范文篇4

进入90年代以来,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网上教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同仁讨论的中心论题和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呼吁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二、流媒体技术促进现代远程教育

1、什么是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2、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国远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数的引用,采用流媒体技术为主要实现方式的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寄予厚望。

3、流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教育的方式

目前,流媒体技术应用予网络教育上,表现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视频直播和点播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模式,广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示范、消息发送、网络影院、远程管理、教学点播等模式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

三、流媒体平台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思考

网络教育在教育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开始。但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技术应用上总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应用弊端和欠缺。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往往凸现出来的是网络应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

1、新时代情况下,网络教育规模化、产业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使得网络教育的概念,不仅仅是在局域网内的网络化,而更多地是指通过internet网进行教育传播,而网络带宽成为制约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瓶颈。同时,昂贵的硬件设备对于绝大部分学校,学院来说都是非常重的负担。

2、通过互联网传播使得网络教育的学员更为广泛,然而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也是互联网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网络安全。针对网络教育来说,网络安全主要分为网络教育过程中信息的安全和网络教育平台自身的安全。与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传输一样,网络教育的完成也是通过流媒体平台与客户端机交互完成,在交互过程中,往往造成信息的外泄等等,也就出现了经常提到的盗链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流媒体平台进行攻击,造成流媒体平台瘫痪等。

3、教育的产业化,使得其在管理等方面更偏向于商业性,因此,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运营性的规范化。

学员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影视内容管理;教学公告等等,而这些主要集中体现在流媒体平台的后台中,流媒体平台的后台管理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运营效果。

以上问题综合了中国网络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部分硬件和软件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经典案例分析:

湖南大学网络教学流媒体平台:

湖南大学是国内拥有千年历史的知名学府之一。2002年1月由湖南大学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原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校外学习中心(点),共有远程教育学生八万多人。为了适应教育市场的发展,湖南大学对现有网络教育平台进行了改革,新的平台采用的是VIEWGOOD流媒体平台。

VIEWGOOD流媒体平台单机并发量达到了1000以上,这样使得湖南大学的教学平台在硬件投入上减少到了最低,平台采用VIWGOOD自主开发的Vconnect、KeyBuffer独创技术,广域网时延最短只有100ms。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均衡性在行业产品中都遥遥领先。

(一)流媒体平台架构:

1、采集端:

课程的直播系统主要是进行教学现场的直播和现场活动的直播,直播信号通过WebLIVE视频直播模块采集系统编码压缩,通过局域网上传到中心机房,实时。采集同时,将直播的数字信号存储为AVI文件,上传到放置在视频点播服务器内,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事后的点播。

2、端:

各院系内部发部是通过组播实现,同一网段进行一路信号的组播。并上传一路至总部的总中心机房,不同院系的用户可以局域内观看。每个院系中心机房有自己内部的视频点播服务器,利用该系统各院系将所有的资料放置在网上,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点播。

(二)流媒体平台合理贴切的后台管理

湖南大学使用的VIEWGOOD流媒体服务平台支持NP、SP/CP、超级管理员、终端用户五种角色。每种角色均可提供多用户远程管理。

系统支持对会议、业务培训、活动、影视等内容划分级别,以及用户分级功能,系统限制只有当用户级别大于对应节目级别的时候,该用户才可以访问该级别的影片。如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访问的权限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问权限,在系统中可以设定相应的区别。

节目级别可任意定制,级别数量不限,例如。可将节目设为“十个级别”进行管理。VIP用户可以看到所有级别的节目,而普通用户只能看到开放的级别的节目。

(三)方案硬件配置

点播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采集工作站

◎硬件配置:P41.8GCPU、512M内存、声卡、10/100网卡、视频捕捉设备

Web服务器(自备)

(四)效果反馈:

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网络教学负责人表示,教育市场的竞争,在于教学机制和教学环境的竞争,学院拥有合理成熟的教学机制,也需要在教学环境上做好文章。通过良好的教学平台,逐步建立灵活开放、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发展应用范文篇5

摘要:高速及强力磨削是在现代机械制造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加工工艺。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国内外现代机械加工工艺的主要发展方面方向之一。

关键词:高速磨削;强力磨削;磨削效率

高效率是国内外机械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切削,磨削速度及增大进给量。目前高速磨削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普遍认为50~80m/s的高速磨削是经济可行的。最高磨削速度已达到120m/s,试验室的速度已达到210~250m/s。现在有的工件的实际磨削速度可以提高到300m/s。目前正朝着高速度磨削、强力磨削,高速强力磨削力一向发展。

1高速磨削

高速磨削是指砂轮线速度在45米/秒以上的磨削力一法。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的重要途经之一。

1.1高速磨削的特点

它与普通磨削相比,可以提高生效率1~3倍;由于磨削速度的提高,工件表面在磨粒犁耕后所形成的隆起高度减小,因而使磨削的表面粗糙度减小;砂轮的寿命提高1倍左右;磨削力下降40%左右,加工的精度相应也提高。

1.2高速磨削必须采取的措施

使用高速砂轮;使用高速磨床;采用自动上料、自动检测装置以减小辅助时间。

1.3高速磨削的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高速磨床品种已有外圆磨床、曲轴磨床、凸轮磨床,轴承磨床、平面磨床,内圆磨床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在推广采用45~60m/s的高速磨削,80~150m/s的高速磨削已在一些国家开始应用。我国已生产磨削速度为50~80m/s的外圆磨床、凹轮磨床和轴承磨床等。

目前国外高速磨削采用较多的是轴承行业磨削轴承环内外沟,在发动机行业高速磨削也得到广泛应用,如,美国AIM公司磨削V8发动机曲轴连杆颈用高速磨削,英国的Newall公司高速磨削锻钢4拐汽车曲轴。不少国家磨削曲轴还采用多砂轮高速磨削(用三、四个,甚至七、八个砂轮同时磨),大大提高了磨削效率。

高速磨削对于多数牌号的钢材是适用的,但对磨削时易产生裂纹的材料,如钦合金,耐热合金则不适用。对于某些材料,如,不锈钢,当砂轮线速度高于45m/s时,磨削效率反而下降。

由于高速磨削对机床、砂轮、冷却和安全技术力一面都有特殊要求,这将增加机床成本。因此,目前高速磨削还只是在少数工件上使用。

2强力磨削

强力磨削是指大进给量或大磨削深度,以提高金属去除率的力一法。

2.1主要特点

它可以代替一部分车削、铣削和刨削等;强力磨削应用适当时,可以直接从毛坯磨成成品,粗精加工一次完成;加工效率可提高4~5倍;可以减少加工设备,节省由于不同加工工序所需要的装卸调整等辅助时间;它不受工件表面条件(如锈、硬点、断续表面等)以及材料硬度,韧性的限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小。

2.2强力磨削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强力磨削已应用到平面磨、外圆磨等磨床上。强力磨削采用较多的是主轴圆台平面磨床。切入式外用圆磨床及端面外圆磨床。磨床功率73.5~110.3kW;主轴平面磨床最大功率为220.5kW,可能出现730kW的机床,生产率达到500~600cm/min,每小进金属切除率(270~320)kg,一次切深最大可达37mm。

强力磨削在兵器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的M60A1中型坦克车体两侧安装12个扭力轴的倾斜基面是与车体底部浇涛在一起的,用一般切削力一法难以加工,采用强力磨削解决了加工困难,是用两合Merairg强力磨床同时在两侧加工,去除余量为6.35mm,每台磨床功率为110.25kW,采用直径为762mm,厚度为203mm的多级砂轮。

美国华特弗里特兵工厂加工105mm坦克加农炮的炮门握柄采用强力磨削,毛坯是4340炮钢(即40GNiMoA),硬度HKC42,以前采用普通车削、切檀和磨削加工,需要分五次加工,时间为75min,现在用强力磨削一次加工完成,时间只需7~l0min;175mm野战炮的紧塞轴用力磨削加工,毛坯为4340钢锻体,一般加工力一法需车直径、车檀和倒角,时间为3小时巧分钟,改用强力磨削只需40min,磨削时所采用的砂轮线速度为38m/s.

3高速强力磨削

这是具有上述两种磨削特点的方法

3.1高速强力磨削的应用

可用于磨削外圆及平面,主要是用切入式磨削法磨削圆柱形零件外圆型面、沟槽、多直径台阶。可将一般车削及磨削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工件的余量一般在1.3~2.5mm,表面粗糙度Ra为超过6.3微分,精度不超过±0.076mm。目前高速强力磨削已在生产中得到一些应用。例如:磨削汽车齿轮轴、转向节、万向节及耐热合金透平叶片根部榫齿轮等。

上述高速磨削及强力磨削多在精密铸造,锻件的大批量生产或中小批类似零件生产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床上推广使用。

3.2高速强力磨削的不是及其解决的措施

由于磨削速提高,功能增大,出现了振动加剧,热量增加等问题,常可采用下列措施来解决。

砂轮力一面主要是提高强度。①采用细粒度磨料;②采用结合性能强的结合剂,如,加硼陶瓷结合剂,硼玻璃结合剂等;③采用中心孔局部增强砂轮或改变砂轮结构,如,无中心孔砂轮和砂瓦组合砂轮。立力一氮化硼砂轮已有应用。砂轮修整多采用金刚石滚轮。

机床力一面主要是加强刚性。采用静压轴承、静压导轨、改进主轴和床身刚性,采用砂轮平衡和自动平衡装置。

冷却力一面。为了粉碎气流采用特殊冷却喷咀,使气流产生偏析;采用高压冷却,增加冷却液流量和容量。研究新成份油剂冷却或在水剂中加入添加剂以提高冷却效果。

3.3安全防护力一面普遍是加厚砂轮罩壳厚度,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罩壳,罩壳内填充塑料,橡胶衬垫,采用自动关闭砂轮罩壳等。

发展应用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方法作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只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

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

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重要作用。

(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4]。近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发展的势头逐渐明显,作为企业投资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债权人已不仅只局限在国家银行。此种情况下,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决策上就会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现状,他们的信贷和投资等决策就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

(3)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4)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三、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今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企业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2)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3)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求是学刊,2002,(04)。

[2].朱晶。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发展应用范文篇7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结合十七大的精神,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的途径,实现“又好又快”的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性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1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涵盖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的这一基本观点就叫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就是物质生产资料、物质的生产力,这是一切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所有的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就遵循马克思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从邓小平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穷”、“发展是硬道理”,到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无不体现和包含着这一思想。这里的科学发展观是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角度来架构的。所以,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经济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解决好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

1.2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马克思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包括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经济社会形态理论首先强调的是物质、经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强调决定论基础上的社会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是指关于人类全部生产和生活乃至人类繁衍和社会延续的理论,即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而马克思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对马克思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求统筹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合力”相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所发生的新变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目的需要的重要性,强调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目的性相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思想。因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全面发展观。

1.3科学发展观是能动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能动发展观。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等特点;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同时二者之间还是相互渗透和转化的,当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后,就会把它变成人的思想内容,指导人们的实践,创造出事物的新形式和新状态。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领域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强调在认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实际、把握实际。“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因而,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能动发展观。

1.4科学发展观是和谐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社会系统本身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功能状况。科学发展观则非常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认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而,科学发展观是和谐发展观。

1.5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观

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社会的发展必然突破国界走向全球化,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只有兼顾和协调好国家系统和世界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与国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当今世界的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上,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和大调整之中,因而要建设“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所以,科学发展观也是和平发展观。

1.6科学发展观是创新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的发展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它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完成了从自然伦理到政治伦理的转换。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和谐一体”。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只能以自然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这就指出了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谋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但这种谋求并不是消极地迎合自然,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态度,因而《易传·系辞下》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只有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天地人之间才能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科学发展观在借鉴中华文明之生态伦理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世界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己的和谐,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的信仰和团结的纽带,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完成了从自然伦理到政治伦理的转换,这是一种执政理念的转换,也是一种执政模式的创新。

1.7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在借鉴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从科学理性向政治理念的转换。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球系统科学出现在当代国际科学的前沿。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包括人类)视为一个整体,探讨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地球系统科学关注对全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地球环境变化。近20年来的有关研究已经揭示出许多人类前所未知的事实,并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地球是一个可由生命自身控制的系统,人类活动正以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加速的方式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地球,有能力改变地球系统并达到威胁生命生存的地步,这可能给地球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些研究为探讨人类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现实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中郑重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并具体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和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正将自己治国理政的智慧与自然系统相融合,实现从科学理性向政治理念的转换,自觉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开辟一条全新的、超越以往的、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的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2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经济建设长期应该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虽然明显增强,但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资源、能源紧缺问题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的走科学发展道路,用科学发展观来创新和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如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价值规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结构调整、财政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保持经济的理性发展。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于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理性发展”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

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科技进步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5)保持环境资源平衡。

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发展应用范文篇8

关键词:新农村;沼气应用;发展策略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城镇化建设速度,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转变农村能源利用模式,加强农村沼气利用,提高现代化农村建设速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沼气,实现农村集中供气,不断落实新农村建设,坚持生态环保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建设农村沼气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一、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农村生活生产的成本

利用传统农村能源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影响到新农村经济建设速度。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能源应用结构,推广沼气能源。落实新农村沼气工程,可以改变农村能源模式,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的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农村沼气可以降低农民的生活生产成本。在家庭做饭和照明中都可以利用沼气资源,为人们提供能源保障,充分发挥出沼气能源的价值。[1]

(二)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于生态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新农村沼气应用,可以回收利用农村资源,实现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沼气工程,可以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用量,有效保护现代农村生态体系。此外,建设沼气工程,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时展的需求。

二、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的问题

(一)沼气工程建设不足

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转变传统农村发展模式。但是在推广建设沼气工程的过程中缺乏群众基础,一些农村对于沼气不够了解,因此不会全力支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导致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速度降低,同时农村地区缺乏安全消防设施,弱化了新农村沼气应用。因为农民不够了解沼气应用,不利于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农村沼气应用缺乏基础设施,同时服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无法突出农村沼气的应用价值。[2]

(二)安全监管有待加强

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需要具备基础条件,优化沼气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当前,农村沼气工程还缺乏一定的安全管理,不利于充分利用沼气资源。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利于有效执行监管制度,弱化了安全监管的效能。

(三)维护管理缺乏先进性

农村沼气建设属于惠民工程,但是因为这项工程具有较大的设计面积,在实际工程中缺乏充足的资金,影响到农村沼气应用发展。因为农村沼气工程缺乏充足的资金,导致沼气工程缺乏创新性,此外后期维护管理不够完善,一些零部件应用时间比较长,发生了老化损坏等问题,增加了沼气应用的危险性。发展沼气工程需要跟进维护管理工作,需要提供资金保障,这也是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的需求。[3]

三、定西市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策略

(一)优化农村沼气应用环境

我国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速度,根据时展需求建设农村沼气工程,突出沼气工程的作用。有关部门需要转变工作思想,坚持节能环保思想,帮助民众深入理解沼气资源,提高农村沼气工程发展速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沼气工程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在工程建设阶段,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配置安全设备,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构建大型沼气工程,统一收集秸秆和垃圾等,保障农村供气工作的集中性,同时在种植业中利用沼渣,充分发挥出沼气能源的价值,提高农村沼气工程发展速度。而定西市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秸秆资源,因此可以发展沼气工程建设与太阳能开发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炉灶炕升级换代的综合试点工作,打造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配套建设水平,发挥集成效益。

(二)转变工作重点

沼气建设工作是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纽带,为了促进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各地区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转变工作重点,促进规模化沼气发展。定西市近些年发展大规模养殖业,在养殖区域统一建设沼气池,统一处理养殖业污染问题,通过发展养殖业提供沼气,同时可以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在当地构建集中供气中心,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此外,定西市加大力度发展其他节能产品,在资源应用中获得新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内容,转变了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构,保障新农村沼气发展质量。[4]

(三)完善监管制度

农村地区在利用沼气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安全管理意识,否则将会增加沼气利用的危险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沼气需求量,构建沼气应用的安全环境,保障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加强农村沼气应用的安全管理,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意识,避免居民在日常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更加安全的使用沼气能源,将沼气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加大力度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尤其需要完善消防设施。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利用农村沼气。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补贴力度,落实沼气站企业化管理,为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安全生产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沼气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工程业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定期开展供气用气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确保农村沼气安全稳定运行。

(四)加强维护管理工作

沼气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体系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力度建设沼气工程,推广利用沼气能源,优化农村能源应用结构。相关部门需要提前分析沼气能源应用需求,优化投入结构,为农村沼气应用提供资金保障。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沼气工程,结合政府补贴和社会投资,优化沼气工程投资模式。此外需要重视沼气工程相关设备零件的后期维护,维护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此外需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利用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开展后期维护工作,促进新农村沼气应用与发展。例如定西市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了沼气利用率,因此定西市需要进一步强化县能源站技术员、各乡(镇)能源专干、村管护员职责,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三员”责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加强考核管理技术员和能源专干、村级管护员等,为农村沼气工程维护管理提供人才保障。[5]

参考文献:

[1]魏静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10):28-30.

[2]欧阳雨祁,倪达辰.中国沼气能发展现状与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9(6):68-70.

[3]孙红.农村沼气建设效应与合理利用的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160+198.

[4]侯斌.沼气肥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8(5):94-95+100.

发展应用范文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化;水产养殖;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过于单一,养殖过程多依赖人工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养殖的密度过高、水质污染严重、多鱼病现象,造成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因此,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亟待改造升级,物联网技术赋能渔业智慧化的养殖模式渐渐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共识,利用传感器、通信等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增强水产养殖业基础,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下实现传统手工养殖的升级转型,对水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持续带动和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水平,造福于渔民和环境。

1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网络,作为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持。就当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方面的应用来看,物联网定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传感设备和技术,如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NB-IOT技术、WiFi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对不同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等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再连接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庞大网络,达到万物互相连接、互相通信的目的。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现代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生产、运输的智能化管控,促进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应用

2.1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的应用

渔类生长对养殖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生长环境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水产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生物生长情况等。通过对养殖环境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和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进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渔类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养殖环境,主要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其中包括养殖环境的干湿度、温度、大气压力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获取、处理、加工,为渔业生产制定智慧化的养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对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控、预警,精准控制水温、水压、PH值、溶氧盐度等水质指标,如果发现超过安全养殖的阈值,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实现智慧安全养殖。第三,对养殖生物生长情况的健康监测,现如今水产养殖的密度过高,在养殖的过程中鱼病现象频发,直接导致养殖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渔类生长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安排饲料投放量和喂养次数,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制定出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渔类的健康生长。

2.2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6年,我国就建立了“农业部种植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此后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现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的溯源中,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也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信息植入到生物体中,建立生产数据库,实时存储生物生长过程中相应节点的溯源信息,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四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水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精细化、数字化,让消费者放心吃鱼。

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问题

3.1水产养殖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水产养殖业大部分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水平;第二,结合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海洋类的院校,挖掘“物联网”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渔业的智慧化发展中去;第三,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拓宽养殖者的学习渠道,搭建信息课程平台,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或其他信息网课,鼓励养殖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理念较为陈旧,依旧习惯延用传统手工养殖方式,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现状。首先,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养殖人员大多凭借多年的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人员缺少定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其次,大部分的养殖基地,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水产养殖环境复杂,网络通信条件比较差,电力供给不足,难以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的物理条件。

3.2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度不够

我国2011年在江苏省建立了第一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构建了对水产养殖区域预测、预警、控制和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加强,应用还不成熟,而一种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改进,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准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水产养殖中融合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在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反馈方面缺少参考案例。只有部分养殖企业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缺少对“物联网+”现代渔业的统筹规划,物联网技术还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企业和养殖人员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于片面性、局限性的认识阶段,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有效融合。

3.3物联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现代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物联网在现代渔业上的发展需要一批熟悉水产养殖与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大部分养殖户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陈旧,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渔业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缺少水产养殖信息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使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合理应用到水产业生产中;第二,缺少水产养殖业大数据信息分析人才,难以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导致水产品滞销。

4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对策

4.1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

一是加强养殖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水产养殖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联合当地高校,定期给养殖户们举办新兴科技和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讲座或开展物联网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建立统一的渔业生产交流平台,养殖人员利用平台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养殖户们对新兴的水产养殖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二是鼓励养殖户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许多养殖户们在生物养殖过程中加入了物联网技术之后,都很担心各类传感器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否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都不敢轻易花钱购买相关数字装备投入到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应用新技术养殖户的资金扶持,鼓励各养殖户们勇于尝试在养殖过程中装配数字机械设备,同时为养殖户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专家给予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

4.2创新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重点制订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结合深海抗风浪网箱、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疫病苗种场建设等领域制订智慧渔业标准框架,统一信息传感装备、无线传感技术和水产养殖大数据等参数标准和协议,实现物联网产业链条和水产养殖产业链条的有效融合。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根据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在建立水产养殖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框架下,以推动水产养殖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和提供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在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分别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研发实验项目,按照水产养殖业养殖模式,结合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数字化设备和管理软件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化物联网技术分类开发,产品化养殖管理模式研究,加大养殖水域环境感知、设备精准控制、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渔业生产智慧化水平。三是社会服务。鼓励物联网企业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之间合作,在遵循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共同研发水产养殖智慧化技术,建立远程监测、预警、控制和诊断等水产养殖的信息处理模型和管理软件,整合完善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链条化水产养殖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为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疫病防控等提供智能的服务。四是发展现代渔业。水产养殖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渔业自然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充分凸显物联网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渔民和服务社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校联企业”、“基地联市场”等多种联结机制,建立技术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和工贸农一体化的综合性水产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工程化水产养殖业,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实施养殖基地规格化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4.3加强物联网与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的一大关键是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第一,鼓励知识水平较高的水产养殖从业者返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物联网下的水产养殖方式、管理方法和生产及营销模式,通过水产养殖业新人的带头发展,让水产养殖生产者看到实际收益,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致富,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水平;第二,结合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海洋类的院校,挖掘“物联网”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渔业的智慧化发展中去;第三,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拓宽养殖者的学习渠道,搭建信息课程平台,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或其他信息网课,鼓励养殖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

5结语

通过对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物联网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认识到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未来渔业发展趋势,当我国的水产养殖一旦全面普及物联网水产养殖模式,用物联网技术重塑水产养殖产业,将会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水产业落后的面貌,优化智慧渔业养殖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家玮,孟洪兵,米合日阿依·阿卜力克木,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1(02):194-196.

[2]李海波.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6-27.

[3]于宁,徐涛,王庆龙,等.智慧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21,39(01):13-21.

发展应用范文篇10

关键词:自动泊车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自动泊车系统则是推动我国汽车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车辆数目也随之增加,导致泊车位面积不断减小,而自动泊车技术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泊车风险,通过该系统能够使汽车自动寻找合适车位,极大的减少了泊车难度,对于促进汽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动泊车技术的系统组成与工作机理

自动泊车技术属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事业发展的进程当中,具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推动汽车技术的进步意义重大。自动泊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以及人际交互系统等共同组成,能够有效识别周围环境,借助传感器传达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对其进行指挥操作,最后由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借助执行器完成自动泊车功能。其中,传感器能够对周围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且还能够针对汽车自身的状态进行全面感知。针对于数据收集,往往会通过两种方式,分别为图像采集以及距离探测,前者是借助摄像装置来完成,后者则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来完成。如此能够有效采集周围环境数据以及停车位的具体情况,针对于汽车自身的状态,可以借助轮速传感器、陀螺仪等对汽车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检测。控制单元主要负责接收信号,借助传感器获取信息之后,便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有效分析当前停车位的相关数据,进而对该车位是否能够完成停车进行判断,并规划出最适合的停车路线。不仅如此,还能够将停车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用到的转向、转角等数据,通过信号的形式发给执行器,最终由执行器完成相关操作命令。而执行器作为重要的执行机构,能够按照控制单元提供的指令进行操作,进而使汽车完成自动转向以及停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汽车需要泊车时,通过前方的雷达或者摄像头,查看到合适车位时,便可以将车位的具体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经过分析,发现满足泊车条件,便借助人机交互系统传递给驾驶员,驾驶员可以通过提示的语音或者屏幕,对目标车位进行确认,如果驾驶员认可该车位,则可以选择同意,最终由控制系统按照所规划出的最适合路线,向执行器发出指令,最终由执行器完成一系列停车操作。在执行过程当中,也可以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并且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便于控制单元及时作出命令调整,使停车的整个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真正实现智能化控制[1]。

2汽车自动泊车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汽车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项新式技术在汽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自动化技术使我国的汽车发展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在以往传统汽车系统中,主要是由人工进行控制,而后通过安装各样电子装置对汽车系统进行有效检测以及控制,进而充分满足驾驶员的操作需求,提高了安全保障。驾驶员通过控制汽车底盘动力转向系统,实现各样操作,电子控制主要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可以对转矩进行一定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泊车技术的应用,使汽车控制更加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在整个停车过程当中,不需要驾驶员的人为操作,汽车可以通过相应传感器,对周围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进而实现自动停车功能。随着自动泊车技术在汽车事业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本只在国外应用的先进系统,如今在国内汽车产业当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逐步应用自动泊车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于自动泊车系统整体构造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安装相应的传感器探头,便能够对汽车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借助超声波技术,能够实现对汽车与周围物体之间距离以及角度的测算,最终通过控制单元结合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发出停车指令,最终由执行机构完成一系列停车动作,极大的减少了驾驶风险[2]。尤其是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停车位的建设工作也出现了极大的困难,这就使停车成为了主要问题。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停车位严重缺乏的现象,由于停车位的缺少,使得城市的泊车环境极为复杂,在停车期间,经常会发生碰撞、刮蹭等问题,最终造成经济损失。而自动泊车技术则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市场当中,也广受欢迎,其需求量不断增长,自动泊车技术在实际停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进而为自动泊车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尤其是超声波、雷达以及图像采集等技术相对成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EPS系统的研发成功,也有效解决了转向沉重的问题,使自动泊车技术得以进一步完善,以下针对自动泊车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2.1路径规划技术

在应用路径规划技术进行自动泊车的过程当中,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中央处理器,对汽车与周围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有效判断,进而分析出最佳的停车路线,在目前路径规划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种,分别为平行(如图1)以及垂直模式(如图2)。图1平行泊车路径规划在平行泊车的过程当中,以车位前后均存在车辆的形式为例,对于车位的长度及宽度会进行有效测量,借助超声波系统,测量车辆中线与路边车的实际距离,进而规划出最有效的停车路线,一般会采用三段泊车路径进行停车,在转弯的过程当中,一段转弯以及三段转弯的圆弧半径,要大于汽车最小转弯半径,为了能够保证在停车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圆滑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贝尔塞曲线进行有效处理,应用三段式路径进行规划,能够有效完成自动泊车。在进行垂直泊车的过程当中,则需要使车身角度完成90度变化,并且要测算好与两边车辆的间距,进而方便驾驶员或乘客下车。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分三步完成,左打向前、右打向后、直行倒车。路径规划技术主要应用最小半圆法以及圆弧切直线等控制算法,充分结合几何以及动力学原理,在获取停车位相应空间状态后,通过对具体位置的有效分析,进而完成泊车操作,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碰撞。

2.2路径跟踪技术

路径跟踪技术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借助中央处理器对转向以及车速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完成停车操作。在停车过程中主要采用倒车形式,一旦偏离路线则会进行及时调整,一般倒车速度在10km/h以内,由于速度较慢,因此不计其侧向力,可以根据非完整链式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然而由于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其变量较多,因此很难构建准确模型,而且算法也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推广。而且由于车型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控制器,对于控制规则也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神经网络控制也需要进行再次更新[3]。

2.3车位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车位检测技术也是自动泊车技术中的一种,在目前应用车位检测技术进行自动泊车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完成自动泊车操作,另一种是借助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共同作用,进而实现自动泊车功能。以下针对这两种形式,简单分析车位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车位检测技术进行停车的过程当中,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的方式较为普遍,在实际应用时,当汽车需要完成停车操作时,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与其他车辆的距离、车位长度、宽度等,能够做到精准测定,进而通过计算系统对车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计算,查看是否符合停车需求。例如台湾RunRain-Shine,将超声波探测传感器测量的车位长度与车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比对,而后根据探测结果对探测器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如此一来,便有效提高了超声波探测的精准度;再如,韩国Park主要针对不同的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了有效测试,进而对各个情况下的车位进行数据探测,通过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将超声波传感器安置在对角位置,能够更加有效的测量车位数据信息,并且准确度、速度都相对较快,具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4]。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这也给自动泊车技术带来了进一步优化,使机器视觉系统在自动泊车当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推动汽车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融入,自动泊车系统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超声波以及图像传感器的功用,充分获取距离位置信息和图片信息,并将二者进行充分融合,如此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判断车位具体情况,是否满足泊车需求。通过实践证明,将超声波以及图像传感器进行充分结合,能够在车位识别的过程当中,更加精确,识别形势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对于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通过中央处理器可以将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进而使泊车系统的有了视觉特效。此外在我国上海交大,通过不断研发,充分利用双目视觉以及陀螺仪,能够充分构建三维数据模型,及时查看车位周边情况以及障碍物,并对汽车本身位置进行有效测量,如此更有利于自动泊车的准确性。而且通过对车辆里程以及图像数据信息的收集,形成了3D虚拟虚拟模型,能够更好的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车位[5]。

2.4具体开发应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停车空间越发狭小,停车难度也不断加大,因此自动泊车技术的研发势在必行。例如博世集团对自动泊车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极为重视,并且有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自动泊车系统能够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保证在没有驾驶员的前提下,能够使车辆完成入库以及出库等操作。而且在试验过程当中,其空间相对狭小,即便如此,操作人员也可以在远处利用手机以及遥控钥匙等完成自动泊车操作。不仅如此,通过自动泊车系统还能够实现平行泊车功能,可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泊车系统将会取得全面进步,充分利用超声波以及摄像头等捕捉车辆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实现自动变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除此以外,德国大众在自动泊车系统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际安装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将该系统安置在防撞杠两侧,借助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对车辆以及路面情况进行全面扫描,有效分析车位空间以及长宽等数据,通过对各项参数的有效分析,确定车位是否符合要求。而后借助车载电脑对转向停车等操作进行有效控制,驾驶员则可以适当调控油门,便能够有效完成停车操作。在停车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液晶屏实时显示车辆状态。当然由于车型的不同,在部分车辆之中无法满足垂直停车,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构建相应倒车线路,根据指示进行转向便能够完成泊车操作。

3汽车自动泊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泊车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对于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意义重大,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在自动泊车技术当中,主要应用着单一的传感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感器应用方面会向着多传感器彼此融合的方向不断迈进,将超声波、激光雷达以及其他传感器彼此协调,进而能够准确计算停车位的相关数据,选择最佳的停车路线以及方式。除了平行、垂直两种方式以外,还可以使斜车位、圆弧泊车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够使泊车更加方便安全。其次,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通信技术与汽车之间进行良好衔接,驾驶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控制汽车,尤其是5G技术的出现,可以使泊车更加便利,可以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发送停车指令,完成自动驾驶,即便驾驶员不在车辆内部,然而通过远程控制也能够实现自动停车功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除此以外,全自动泊车技术也会得到全方面的推广,尤其是影像泊车技术,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也会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在复杂的环境下,也能够达成停车效果,甚至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主动避免碰撞。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动泊车技术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目前自动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在路线规划以及跟踪方面,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强化技术创新,进而使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尤祖旺.汽车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20):11-14.

[2]张刚.基于模糊控制汽车自动泊车关键技术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6):119-121.

[3]刘颂,陈慧,张继仁.神经网络借鉴驾驶员经验的自动泊车运动规划[J].中国集成电路,2019,28(Z1):57-64.

[4]付鹏,李嫩,陈庚,周琳.基于超声波雷达的泊车位类型检测[J].汽车实用技术,2020(07):25-27.

[5]蒋树国,王建海,王小臣.智能网联汽车落地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8(0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