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想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2 22:13:23

发展想法

发展想法范文篇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与政治学

(张志尧副教授)

世纪之交的人类世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政治现实,必将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全球化即是这一系列的重要变化之一,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政治生活发生重要影响。

全球化乃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相互依存状态。它以经济贸易、金融的全球联系为动力。交通、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全球化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结实的纽带;而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共同问题则从反面作为一种压力推进着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相互交错的地区联合体的纷纷建立。

全球化的重大政治后果之一,是它在日渐模糊着仍然很清晰的民族国家的疆界。科技、信息、价值观、污染、、疾病等等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民族国家的疆界对于它们不具有太大的意义,而民族国家却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从政治方面看,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无不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处于变革与发展中的民族国家尤其如此。

政治学乃是社会科学中最具现实敏感性的科学。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现实的深刻变化,要求政治学者对政治学中一些相关的概念、范畴、原则、理论和方法进行反思,做出修改、补充,并发展与创新,这是时代赋予政治学者的历史性使命。而中国的政治学者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要补课、继续坚实原本薄弱的基础,同时也更需要关注新的现实并给出自己的解释与结论。

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全球战略

(刘清才副教授)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国际格局正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从全球战略关系上看,形成“一超四强”的结构状态,即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构成四大强国。它们以美国为圆心,分别构成了三个大三角关系,即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构成的大西洋三角关系;美国、中国和日本构成的太平洋三角关系;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构成的战略三角关系。它们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主角。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走势直接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极大地加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它对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要加强国际政治意识,要面向21世纪研究国际政治理论,从全球战略角度去研究国际关系的变化,科学地制定21世纪的国际战略。

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贤明博士生)

政治学在我国是有待加强的一门基础性社会科学,为此在政治学的研究过程中,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应该注意:第一,摆正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政治学更具敏感性。在某种意义上,它既是学术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因为从科学分类的角度看,它是学术问题,而从其内容来看,又不能不关涉到现实政治现象。作为学术问题,政治学研究的是理念问题,有研究者主体选择的可能与自由,但作为政治问题,它又要受制于客观现实。因此,如何既以学术的态度来研究政治现象,又以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作出科学的回答,为现实政治提供理论指导和服务,是政治学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从学术的态度来研究政治学,政治学才不至于停留在对现实政治的阐释与论证的水平上,而是提供理论指导;只有以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来研究政治学,政治学才可能获得生存空间与发展的可能性。第二,着力于政治学基本范畴研究。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历史还不长,政治学的基本范畴问题急需认真地清理、概括和总结。从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现状来看,研究队伍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但没有基本理论的支撑,正常的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会缺乏根基、难以深入,政治学本身也难有长足进展。第三,关注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社会现实的发展,政治学也不例外。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现实政治问题,捕捉其热点,并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政治学研究才有其现实根源,从而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动力。

政治学研究必须面向现实贴近现实

(孙晓春副教授)

有人说,政治是“分配价值的价值”,可以说,政治是决定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的质量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学的学科建设。政治学在我国刚刚恢复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在老一代政治学家和广大中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正不断地为政治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个学科所取得的实质性的进展,都有赖于基础理论的进步。十几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构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研究最为显著的成就。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对于每一个学科来说,都不存在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由不同的研究者建立起各不相同的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指导我们从事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但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政治学专业理论与方法却仍然需要我们去建构。

近年来,国外60—70年代的一些政治学研究成果,诸如以缪塞尔·享廷顿为代表的秩序学派、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学派的理论以及李普塞特的政治社会学理论、卢西安·派伊的政治文化理论,都被介绍到了国内,这对于我国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国外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大体上还处于介绍、引进的阶段,真正地消化还需时日。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指导下,在融汇贯通国外政治学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建构出理论分析框架,无疑是世纪之交政治学研究最为艰巨的任务。

目前,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倾向是十分注重政治学的实用性,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类指导课题来看,应用研究的课题占了绝对的比重。可以说,这是由政治学科自身的属性决定的。但是,我们在注重应用研究的时候,切不可忘记,所谓应用,在实质上是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的根基,应用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政治学研究必须面向现实,怎样使政治学研究更加切近于现实,需要我们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往,人们十分强调学术研究服务于现实,这无疑是对的。不过,政治学研究与现实之间,终究并不只是简单的服务的关系。应该说,现实之于政治学科,它首先是研究的对象,然后才是服务的对象。世纪之交的政治学研究,一方面要对于当代中国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合理性的阐释,另一方面,尤需加强对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政治过程的客观描述与研究、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估、对于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发展趋向的探索性研究等等。只有这样,政治学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建构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郑维东博士生)

当下政治学的落后与社会发展对政治理论的要求相差甚远。尽管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仍处于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局面。因此中国政治学要在下世纪有长足的进步,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1.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基础理论的重视,我的理解是,应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和价值的研究,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基本概念的成熟是该学科成熟的标志和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无法构建学科大厦。这一点,对初建的中国政治学而言,尤为重要。没有对政治基本性质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摆正理论研究的位置;没有对政治学基本范畴(如政治、权力、共和、宪政、民主……)的深入理解,就无力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构建;没有对政治的基本价值(公平、正义、人格、自由)的研究,就无法理解政治理论存在的合理性。所有这些,归为一点,就是真正重视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2.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重视研究方法的更新。方法固然受制于该学科,但新的合适的方法又能引导学科走向繁荣。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象社会学的一些方法,理当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当然手段。

立新体系形成新学派

(宝成关博士生导师、教授)

展望21世纪的政治学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对中国政治学的历程做个简要回顾。

中国政治学在古代内容虽很丰富,但一直与伦理学、哲学、历史学糅合在一起,始终未形成独立学科。把政治学当作独立学科进行专门研究,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因此说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其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二是受西方政治学影响较深,从早期著作到建国前各大学的流行教材,大都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主;三是解放前的政治学研究,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研究对象方面,大都未能摆脱传统政治学的窠臼,更未形成新的完备理论体系。解放后,政治学研究一度被取消,改革开放后始得以恢复和重建,至今虽仅十几年时间,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注重了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二是开展了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三是对国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及研究,也有所加强;四是出现了把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综合研究的趋向,使我国政治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视野更为开阔,并在政治学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几大理论框架。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值得肯定,但总的来说,由于我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时间甚短,与国外政治学研究以及国内其他学科相比,仍很不成熟,尤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还很薄弱,已经出现的几大理论框架,均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未来的21世纪,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如何获得体系性的构建能力,创立新体系,形成新学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突破性贡献,应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奋斗目标。

培育和强化公民意识

(周光辉副教授)

在社会转型时期,现代社会主体的培育和塑造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主体就是自尊、自立、自主、自律、自强、负责的公民。造就现代社会的公民,最重要的是培育和强化公民意识。对此,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应当而且可以有所作为。

公民意识是对公民角色的自觉体认和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培育公民意识,首先要明确公民的基本涵义,现代意义的公民是指具有独立自主和平等人格、合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并相应承担一定义务的个人。作为公民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与国家的关系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具有独立人格是公民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在人们观念中把公民视为群众,这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和群体本位观的一种反映。这种群众观念是以把人分为上下等级为前提的,群众的每个成员不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仅仅是群体中的一员。在一定意义上说,群众观念不过是臣民心理的现代表达,它与现代公民观念是根本相悖的。

培育公民意识,关键是培养权利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所谓权利意识,是公民对自身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利、契约权利、劳动权利和消费选择自由权利的自觉体认和维护。公民权利意识是把权利看作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即视其他人享有与自己同等的权利。否则,权利就成为自私的代名词。所谓自律意识,是公民自觉按照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自律的本质特征在于公民把法律和道德内化为自身的信仰,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和道德要求不是出于无奈和外部的强迫,而是一种自觉。所谓责任意识,是公民在享有自由时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自觉体认,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何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不仅有权利享受这个社会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而且也有义务为社会条件的健全和完善尽一份责任。人们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不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对后代负责;不仅要对他人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

加强比较研究提供模式选择

(王彩波副教授)

发展理论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而东亚发展模式对传统发展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目前对东亚发展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一个热点。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以及政治发展与行政改革的关系上,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东亚模式表明,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和最根本步骤是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有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明确目的性,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恰当的手段有效地动用国内外现有的各种资源,优先实现经济增长。在行政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上,它表明,行政体制改革优先于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行政体系,使行政与政治分离,提高政府行政职能,而暂缓民主化,这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可行性选择。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与我国在历史传统、国情特点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其发展经验的研究比起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更有借鉴意义。

政治学也要注重社会应用价值的研究

(李德志教授)

人事管理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更注重其在社会上的应用价值。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事管理学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重大发展,以实现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围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人事管理的两个重大调整。一是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二是把传统的单一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

要实现第一个调整必须在人事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健全三项制度、三个体系。三项制度是指:符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科学的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具有激励竞争性质的工资分配制度和适应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社会保险制度。三个体系是指:人才市场体系、人事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和人事法律法规体系。

要实现第二个调整必须从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全过程地实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人才资源开发是世界各国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意义深远。

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事管理学发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大力加强这一应用学科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对于繁荣我国的政治学已显得愈益迫切。

行政学面临的两大课题

发展想法范文篇2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361.87hm2,且多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都属投产茶园,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关系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为此,全县各级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广辟财源,利用各项财政措施,坚持“稳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稳定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发展想法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再造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积极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观念(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无形资产观念(加强对企业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知识化理财观念(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知识资本观念(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二、财务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

三、财务管理对象要素的转变

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财务管理风险的规避

在新世纪里,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的两大方面。企业对知识的重视和利用、一项新技术的获得、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无疑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

(一)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三)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五、财务管理中心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总之,要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经营的全方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六、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一)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

(二)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七、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倡导的再造思想,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企业界,正成为一种最新的管理趋势。哈默把再造工程定义为:“对企业过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财务再造策略”应成为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企业财务再造策略要求从零开始,用集体智慧,将企业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一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最关键、最基本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企业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这样,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3,29(13).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发展想法范文篇4

[关键词]制造成本制度;公允性;成本项目;成本动因

成本信息是否公允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内在价值水平的确定是否合理,同样,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界定产品价格是否公允的基本尺度。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大量的以涉及低价倾销为特征的反垄断涉外贸易诉讼案的出现,对为此提供“鉴证”基础的成本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目前新的制造环境,对我们目前所运用的制造成本制度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剖析,并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制造成本法的历史演进

(一)早期的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顾名思义是制造业中所使用的成本制度。在以工业革命为背景的、以机器生产及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精度为特征的近代制造产业中,为了解决当时企业内部管理上所形成的(与传统的作坊生产相比较)四个特有的内部管理问题(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工序间产品劳务间的价值转移尺度、期间利润的有效计量和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衡量),会计界运用了以“职能部门设置成本项目并按其归集费用”(以解决前面两个管理问题)和“产品确认并分配相关的产品成本项目”(以解决后两个管理问题)的两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度。这也就是解释为什么今天的制造成本法不是“一步”归集与分配制度,也不是“三步”甚至是“四步”的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的原因所在。

早期的制造成本法的研究重心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基于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设置与此相适应的反映职能部门费用发生情况的相关成本项目(广义的),成本项目的设置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并按照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将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归集在相应的成本项目中,以实现第一步归集所应达到的目标。

第二是按照职能部门与生产制造过程之间的关系,将所有成本项目确认为“产品生产成本项目”(也称之为狭义的成本项目)与“期间成本项目”,凡是与生产制造过程之间存在关系的(不论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均将其视为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并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在期间生产的不同产品生产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达到计算产品成本总额与单位产品成本的目的。

(二)制造成本法的历史演进

制造成本法产生以来一直是朝“绝对真实”(absolutetruth)方向努力的,也即通过对“两步费用归集与分配”为对象的、以程序与方法规范为特征的进一步完善。当时在管理实践上存在着一个衡量制造成本制度科学与否的标准,即只要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准确了(表明两步都准确了),就说明管理上所有的管理问题都能获得一种相对准确的信息支持。

上世纪初叶,为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发生的泰罗科学管理运动,其通过生产工艺与过程的标准化研究(标准化本身就能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实施一种严格的考核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效率,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配合泰罗科学管理运动对事中成本管理的要求,将原先制造成本制度的事后的费用两步归集与分配改进为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分别进行归集与分配,通过差异的揭示与调查反馈,实现了成本管理工作从事后反映到事中及时执行阶段,达到了成本管理质的飞跃。但这种管理上带来的飞跃并没有改变原先制造成本制度的基本功能,原先制造成本制度的服务功能仍然在发挥作用,因为其只是将传统制造成本法下的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归集与分配过程分解成“标准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与“成本差异的归集与分配”两部分分别进行,两者相加,其结论并没有任何变化。

二、制造成本法目前的现状

(一)制造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制造成本法仍然从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上世纪30年代为了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建立的财务会计体系,产品成本计量(为了计量出期间利润与期末存货价值的目的)仍然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所有的会计处理事项均应使用会计准则的理念进行指导与制约,而会计准则理念的内核不在于其是否精确,而是在于目前的企业经营环境下,这种理念能否被大家所共同接受(英文上称之为GAAP,general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制造成本法的理论关键在于如何确认产品的成本项目构成,按照企业存在的相关职能部门设置成本项目,应该没有什么分歧,但这些成本项目哪些应该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项目?哪些应作为期间成本的组成项目?与生产有关的职能部门相关的成本项目是不是将所有成本内容都应进入产品生产成本?还是部分成本内容进入产品生产成本?这些问题也构成了今天制造成本法基本的理论问题。

目前对此理论问题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吸收成本(Absorbingcosting)观点。其基本原理是只要该职能部门与生产过程相关,不论是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还是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不论其发生的费用是什么,都将其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动因成本观点。其基本原理是衡量此项费用能不能进入产品的生产成本,除了该职能部门要与生产过程相关以外(因为与生产过程无关的职能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根本不可能进入产品成本的),还要进一步确认其所发生的费用性质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是否相关,只有在同时符合上述两种条件时,我们才能将其确认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否则,即使发生在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职能部门,我们也不能将其确认为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目前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动因成本观点应比吸收成本观点要好,因为从权责发生制的基本理念来看,收益了才能承担相关的费用。如果某该项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无关,即使发生在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职能部门,也不能将其归集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能部门所发生的费用,究竟哪些与制造过程有关?相关程度如何?哪些与制造过程无关?进行界定是非常困难的。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够准确地认定其是变动性生产费用(与产品制造过程完全相关),将其作为相关产品成本构成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能够准确地认定其是固定性生产费用(与产品制造过程完全无关),将其作为非相关产品成本构成同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实际中,真正能够用较为纯粹的方式确认其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特性的费用并不是很多,许多费用特别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项目,往往表现为混合成本的特性,对其进行分解存在着许多主观不确定性的成分,如果只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加以使用,此种带有主观成分在内的不确定的会计信息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信息的质量与相对准确性和个人的职业理解是相关的,不会影响到其他信息使用人由于他人在判断上的特性产生误解。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相关大量间接生产费用无法用一个准确且能够被大家所能形成共识的观念(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之间的关联性)之前,尽管动因成本观点理论基础较为理想,但不符合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准则理念的要求,也就不能为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核算实践所接受。

三、对制造成本法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规范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标准

吸收成本制度尽管在具体的费用确认上没有办法去分清其与产品制造过程之间的关系,但其最大的优点是其确认过程的规范与统一性,一是按职能部门确认费用的发生额是比较容易的,费用在哪个部门发生的,就应该由哪个部门所体现的成本项目进行承担,在费用归集上不会引起争议;二是职能部门的设置与产品制造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容易取得共识方面的一致,在实践上,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能部门,不外乎分为两种,即直接生产部门和间接生产部门。尽管即使在与生产直接有关的生产部门,证明其所有费用100%与产品制造过程有关,也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那么多与生产过程间接有关的职能部门了,但在分歧没有消失之前,宁可不要去实现这种绝对的准确性,也应保持这种相对的准确性,即不论该项费用是什么,只要其与发生在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职能部门,全部作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内容达到了会计准则对公允性原则的要求。

在我国成本会计实务上,1988年之前所使用的成本方法是沿用原苏联的成本计算方法,此种方法后来大家将其称之为“全部成本法”(其实不能这样称呼,在西方会计中,全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以及制造成本法几乎是同样的经济涵义),其是将当时的所有费用(包括企业管理费用在内)全部纳入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适应当时关贸总协定入关谈判对产品成本规范的要求,我们从1989年就对原来的成本制度进行了改革,而真正意义的会计体系改革在我们国家应是在1993年颁布的“两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制造成本法的理解与西方国家的制造成本法相比,在实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对能够进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项目的理解,因为在现行的企业中对职能部门的设置,其职能关系与西方的企业还存在着区别,如生产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其职能与生产管理是否相关等。因而在实践上,我们还仍然按照对费用项目的理解(看其是否与制造过程相关)来规范产品成本的费用构成(表现为国家颁布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我们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规范运作之前,这种分歧肯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合理地解释。

(二)重审作业成本制度

当然,基于成本动因的观点所建立的作业成本会计(ABC),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其通过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用经济资源的理念,将产品成本与费用通过作业的纽带连接起来,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水平,为产品成本管理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但在作业无法准确界定,特别是无法量化作业量(Activity-drivers)时,将其运用在财务会计中的成本计量时,会导致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人产生不同的判断标准,是不符合会计准则中的“公允性”精神的。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以企业自己为职业判断标准的成本制度,在改善产品成本水平相对真实性,提高与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等相关的决策方面肯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公务员之家

(三)建立综合成本信息系统

相关性特征是衡量成本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目前还无法统一对产品消耗作业、作业耗费资源的认识条件下,企业内部应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的有利条件,特别是结合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建立一个基于多重服务目标的综合成本信息系统,即基于对外财务会计目的而建立的“两步”制造成本制度和基于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反映产品真实资源消耗)的作业成本制度。

参考文献:

[1][美]Kaplan.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易庭源.企业成本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发展想法范文篇5

什么是参与式旅游?这是一个理论上新鲜、研究不多,而实践上内容还比较丰富的事物。先举几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丽江古镇的茶楼对歌与广场舞会。丽江古镇小河旁,每到傍晚,红灯高挂,五彩缤纷,麻石路面上,人头攒动,先是茶楼酒店的纳西族装扮的小妹子赛歌对唱,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然后他们也禁不住在茶楼里入座,并由敬茶的服务员领着与对面茶座的客人赛起歌来。“呀呀嗦!呀呀嗦!”欢歌笑语,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没有一个游客不兴奋无比,激情参与。四方街广场舞会也是如此,先是由当地一些人翩翩起舞,然后不分男女老少,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纷纷加入,歌声、笑声、喝彩声,形成一片歌舞海洋,游人流连忘返,来了一批又一批,一直欢舞到深夜,人们才恋恋不舍离去。

另一个是工艺陶瓷的制作。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办了工艺瓷器制作坊,作坊里准备了胎泥、釉染和烧制工具,游客付费后在辅导员指导下,完全凭自己的想像制作任何陶瓷作品,作坊代为烧制成功后,以精美包装送往游客住处或寄给游客收到的地方。游客凭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的作品比花更多的钱买一件上好的作品更具有收藏意义。景德镇早几年也开办了这种业务,但由于参与流程设计不够灵活、开放,普通游客参与度与参与热情还不是很高。

还有一个是“农家乐”旅游,就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旅游形式。我省已在不少地方开展了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如于都县在全县一些特色种养基地内,开展了30多项“参与式”旅游项目。但目前这类活动主要还是放在吃住上,对于如何吸引游客干农家活,让游客体验收获性劳动的喜悦开发得还不够。

通过上面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概括出参与式旅游的概念:就是利用当地旅游特色资源开办的一种吸引旅游者参与的即兴表演或即兴参加劳动制作的娱乐性活动,是一种使旅游者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入领略和体验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文化精神,在参与生产制作活动中享受创造性劳动成功与喜悦的旅游或休闲形式。

参与式旅游活动有两大核心特点:第一个是过程参与。一定要有某种有特色的、开放的、自由的、游客可以随时加入的活动或劳动,游客在参与过程中可以获得激情,得到身心愉悦。第二个是劳动创造。一定要是旅客平常生活中所没有的劳动,这个劳动应化复杂为简单,化冗长为简约,化专业化为大众化,能使游客在较短时间里获得成功,享受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体验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参与式旅游还要一个重要因素是引导员或辅导员要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游客是个体的、自由分散的、非专业的,因此需要引导和辅导人员起引导、组织、指导作用,并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愿望。

参与式旅游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更多的客人来旅游,并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心甘情愿地花钱消费。当然,参与式旅游还有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

参与式旅游与传统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式旅游的游客不仅是旅游景色的看客,而且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一个好的参与式旅游项目,往往是该地旅游景色中最有特色或最有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强烈广告吸引和留住效应。而传统旅游的游客则主要是旁观者、看客,看山水风光、看人文景观,大多数人并不作深入研究,更不去体验,因此,传统旅游形式可以叫做观光式旅游,旁观者旅游。大多数人走马观药,来去匆匆,留下来的少,消费得也少。这是传统旅游形式的最大短处,从而也是参与式旅游可以发挥的最大魅力和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据估计,一项成功的参与式旅游活动,可以吸引客人多留1-1.5天,多消费300-500元。

参与式旅游是适应社会分工更加细密,科技进步更加快速,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以及人们的发展要求、创造欲望更加强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旅游休闲形式。反映了人们已不满足光看山水风光的看客式旅游方式,而更愿意参与自然、参与社会、与大自然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的精神需求。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参与式旅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发展前景。

当然参与式旅游不能搞成过于低俗化、功利化的东西,不然就变成诱人掏钱、逼人掏钱的伎俩。

二、我省具有发展参与式旅游产业的良好资源条件

参与式旅游与传统式旅游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基本上是相同的,是对现有资源的更深层次开发和更有效的综合性利用。我省具有发展参与式旅游经济的良好资源条件。以下略举几个方面。

1、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体验参与式旅游

井冈山、瑞金等地的红色资源是开展革命传统参与式或体验式旅游的良好资源。中央各单位和全国各地在这里设立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参与式旅游的典范,井冈山干部学院部分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参与式旅游的最高形式。红色资源的参与式旅游还可以做得更好。如和共青团中央以及各地的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红色夏令营活动,让中小学生按半军事化组织体验红军生活,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请老红军讲红军故事,请教官进行严格训练,寓教于乐。只要组织得当,内容安排得当、保障服务得当,市场很大。

2、利用绝特山水资源开展科学考察、研究参与式旅游。

我省名山、名湖、名洞、名寺、山奇水秀、景观绝特,物种丰富,人文深厚,为开展地质考察考古、人文考察研究、生物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可以吸引科学大师、文化名人前来考察访问,吸引科学工作者和大中学生来开展科学考察与学习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这个方面,我省已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把市场细分到拥有较大消费能力的群体上来,吸引他们前来,并把科学考察、学习研究与观光休闲融合起来。

3、利用陶瓷等艺术资源开展工艺制作参与式旅游。

陶瓷艺术是我省一绝,如何吸引更多旅游者在领略陶瓷艺术风光的同时,激发出参与创造性艺术劳动的热情,把旅游者更多地留下来,大有文章可做。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正在生产一种迪士泥陶瓷产品,是一种彩色瓷粉,游人买去,在辅导员指导下可以随意作成任何物件,由公司开的作坊烧制成瓷质工艺品,然后用精美包装送或寄给创作人。消费者花一定的费用自己创作一种陶瓷器工艺品,很有成就感,比买一件名家瓷器更有意义。类似的艺术创作、工艺品制作还有很多,都可以仿效。

4、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文化艺术参与式旅游。

我省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道教文化、客家风情文化、还有各地特色的歌舞等,都可以设计出开放的、自由的,便于游客参与的文化活动模式。比如,赣南山歌、南丰傩舞等都是便于游客参与的文化形式;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传说,可以设计成大型参与式旅游盛会。关键是要有人组织,有人引导,还要坚持,并且和其他旅游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影响,形成品牌,并激发游人的参与热情。

5、利用生态和田园风光资源开展劳动果实收获参与式旅游。

我省生态资源优越,田园风光无限,有机农业、无污染作物、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品质优良,可以开展山上、地下、水中农产品收获性劳动的参与式旅游。如到浮梁、大彰山边看风景边采茶,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现炒现买带回家;如到鄱阳湖鱼池钓鱼、拉网,现打现烧现买回家都可以;还可以到园林场、到果园,边赏花木边采摘,现采现吃现买回家,等等。特别是城市周边地区,对吸引紧张工作一周的城市居民,在周末休闲出游很有吸引力。

三、促进参与式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行业内确立发展参与式旅游经济的理念。

参与式旅游不是完全陌生的新事物,而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据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实践中产生的新形式。既是旅游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形式。发展参与式旅游对于创新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旅游客人,扩大旅游消费,增强旅游经济的竞争力和产业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旅游行业内全面确立大力发展参与式旅游的新理念,注重用这一理念大力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开拓旅游经济的发展机遇。

第二,大力策划创造参与式旅游活动的多种形式、多种项目。

抓住参与式旅游的核心特点,结合我省旅游资源的特色,细分市场,特别是与精品路线、精品点、文化盛传相结合,开辟多种式样、多种风格和多种内涵的参与式旅游项目。创出品牌,留住客人,扩大旅游消费,发挥参与式旅游对相关产业,如住宿、餐饮和各种旅游产品销售的关联带动力。

第三,培养一大批参与式旅游的导游和引导、辅导人员。

导游和辅导人员对参与式旅游活动的持续开展很重要,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组织才干,因此,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些专业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创造出和谐和美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商业性氛围,让所有参与者由衷地感到是一种激情和本性使然,这是参与式旅游的最高境界。

发展想法范文篇6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科学;技术;教材

Abstract:Whenundertakingcreativeorcreativityresearchwemustmakefullresearchintosixaspectscloselyrelatedto“creativity”:creativeindividuals,thenatureandprocessofcreativity,productsofcreativity,barrierswhichlimitcreativity,methodsoffosteringcreativity,andtheimprovementofcreativity.Inintegratingthenewroundofcurriculumreforms,thedevelopmentandexplorationofscienceteachingmaterialsshouldbe“basedonaninitiationintobasicscientificknowledgeandoncultivatingcreativeproblem-solvingabilities.”

Keywords:creativity;creativethinking;science;technology;teachingmaterials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也曾在论述创造性问题时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至少有创造性潜能”。[1]随着世界变化日益复杂,通过发现新方法和不同的方案或创造新事物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变得日趋重要。社会需要的已不再只是知识的复制,而是新颖的构想、创造力和新的思维方式。智力的高低已不再是拥有知识的多少,而是遇见困难时如何行事。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技巧、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更符合以人为本、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笔者拟结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以来开展的课题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诠释创造力及其相关因素之研究,旨为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创造力培养提供参考。

一、创造力研究的模式

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日益受到重视之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创造力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影响创造力的相关因素。为此,国内外一些学者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创造力研究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造力研究的“六角”模式,即以创造为核心的创造力研究涉及对具有创造性的人、创造的本质和过程、创造出的成果、影响创造的障碍、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研究。图示如下。

图1.创造力研究之“六角”模式

也就是说,关于“创造”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当我们在讨论“创造和创造力”时,需要充分研究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内容,即在“六角”模式下进行研究。那么,如何理解“具有创造性的人”“创造的本质和过程”“创造出的成果”“影响创造的障碍”“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创造力的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创造力研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阐释。

(一)以创造为核心的创造力研究

对于“创造”一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或定义,牛津英语词典把它描述为“富于想像力和创意,导致存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产生出以前所未有的成果的过程即为创造。所谓创造力,可以理解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即可以理解为人对每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产生出新颖而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方案的能力。只要通过恰当地培养和开发,人类和人类个体都可以学会从事初级至高级的各种创造活动。因此,在研究模式中,创造与创造力占据着核心的位置,而创造力又是以创造为核心的。

(二)具有创造力(性)的人是创造的主体

归根结底,人是创造的主体。因此在考虑创造或创造力时离不开对创造主体──人的研究。具有创造力(性)的人看起来与普通人一样,只是他们思考问题时有所不同。具有创造力(性)的人表现出的品质或具有的素质如下。[2]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能够发明出前所未有的或已经存在但自己从未知道的成果;

●能够创造出新过程;

●能够将现有的过程或产品应用到新的、不同范围、领域或市场中去;

●能用新方法去思考、认识、看待已存在的问题(或事情);

●能够改变他人对事物所做的判断和思考;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顽强的毅力、勇敢的进取精神等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品质特征。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创造,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改变想法以适应我们周围的世界。需要提出的是,我们所指的创造并不都是最高层次的创造,或是改变世界的创造,具有伟大历史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对我们自己来说,创造更是指产生新的想法或方案并付诸于行动。其实,当我们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世界也在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

(三)创造的本质和过程是创造力研究的关键

我们认为:创造的本质是新想法、新产品的涌流,也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当人们在产生新想法时所利用的方法和过程。它是将他人或(和)自己的已有想法融合在一起以建构新的想法。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正在进行中的。

关于创造的过程,国外一些学者曾提出四段式、六步式等,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创造的过程或者说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明确挑战(或任务);根据挑战探寻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头脑风暴等途径产生新想法新方案;经过评价与反思,择定最佳方案;根据最佳方案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并付诸行动。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挑战,开始新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2.创造的过程

创造的本质和过程是创造力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做进一步的解释。

1.“明确、理解遇到的挑战”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机会、形成问题。明确挑战的任务和目标是创造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创造主体现有能力的、过高的挑战可能引发人的忧虑,低于创造主体现有能力的、过低的挑战可能引发人的厌倦。因此,根据主体的能力,设计或提出恰当的、最佳的挑战,可以激发创造主体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学习环境能够为他恰到好处地提供挑战,就能激励他去探索、理解、不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人通常会体验到一种高度享受感。我们把这种积极的生物反馈叫做畅流状态[3]。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这种状态也正是学习效果最佳的状态。将这一研究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设计最佳的挑战、创设恰当的情景,为学生进行创造提供前提和保障。

2.“探寻与挑战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是创造的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将各种来源不同的观点、信息集中到所明确的任务或挑战中最重要的内容上,考虑自己已知的或想要知道的,找到问题的核心。此环节是创造的基础。

3.“产生新想法或新方案”是创造的核心。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利用头脑风暴、联想等方法产生出尽可能多而新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是创造的核心环节,也是发散思维的阶段,更是发挥创造主体综合能力的体现。

4.“做出决策”是创造的结果。制订评估标准,利用批判性思维对产生出的所有新想法或方案进行评估,思考并调整自己的想法,选取最优的或通过改进和完善产生出最优的一、两个想法或方案。这是集中(或归结)思维阶段。它是创造的归纳总结环节。

5.“付诸行动”是创造的结果。根据已做出的决策的需要,准备恰当的工具和材料,制定操作步骤和程序。试图尝试自己选择的想法或方案是否可行。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完善方案的办法来解决,同时也可以作为新的挑战,开始又一轮的创造过程。剖析创造的过程,明确各阶段的心理和行动上的变化发展,掌握各环节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创造。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可以找出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之间的区别,从而更适当、适时地加以运用。

(四)经过创造产生成果

具有创造性的人,通过创造活动,经历创造的过程之后必将产生出成果。在前面的解释中,我们已经阐明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成果即为创造。这里所指的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指一种新概念、新方法、新过程、新观念、新理论;另一类是指一种新产品、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无论哪一类,都突出一个“新”字。同时,创造出的成果应该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对模式中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创造的主体、过程与本质以及成果角度理解以创造为核心的创造力研究。通过实践发现,仅此三个方面是不够全面的。在研究创造力时,还要关注哪些因素可能对人的创造形成障碍,哪些途径和方法可能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力,也就是说,要关注“六角”模式中的另外三个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开展创造力的研究。

(五)影响创造或创造力增长的障碍

通过实践发现,有些人在进行创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如缺乏信心,思维定式等,归纳起来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知觉、情感、智力、文化及环境上的障碍。

表2影响创造或创造力增长的障碍

此处只针对“影响创造的障碍”加以阐述。至于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如何提高创造力,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处不赘述。

二、创造力研究在新课程教材改革中的应用

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从业者尽可能发挥自己创造力的今天,剖析创造的过程和本质,理解创造的成果,克服、战胜并消除影响创造的障碍,从多种途径培养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士,肩负着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劳动者大军的使命,更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改革,[4]应用对创造力的研究结果,在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要“基于科学启蒙,基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广阔的创造空间。

(一)设计恰当的任务,使学生进入流畅的学习状态

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学生积极地开展科学小观察、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也是知识在他们大脑中建构的过程。[5]刚刚获得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获得更多的技能、更多的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科学教材开发和实际教学中设计多种活动,努力让每个活动中任务与挑战的难度更符合(或稍稍高于)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去创造,去发挥想象力,设法完成自己面临的挑战。

(二)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产生新想法或新方案”是创造的核心,因此在开发教材时要以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每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能力、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利用头脑风暴、联想法等方法产生出尽可能多的假设、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和新方案。例如“有几种方法能让小球动起来”,“由‘电’一词你想到了哪些?”“畅想未来通讯”“设计一个磁控开关”等,这些问题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开展科学课教学时,制订恰当的评估标准,开展多种评价形式、多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对产生出的所有新想法、方案或成果进行评估,选取最优的或通过改进和完善产生出最优的方案和成果,评选出小发明家、小设计师等。

(三)注重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

在技术教育中,强调以设计为核心,这是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教材开发和教学中,要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感受创造的神奇和魅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并把想法动手搭建出来,例如,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利用一些材料和工具,设计“无噪声书房”、设计新食品、设计制作仿生产品、设计未来校园、设计制作太阳能小车、设计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小树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为学生今天的科学课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四)创设宽松而富有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在科学教材开发和教学中,应尽量消除影响创造力增长的障碍,包括学生自身存在的和周围环境造成的障碍。营造学生心理健康、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支持、鼓励不同想法和观点的存在和产生,对一些新颖、独特的设计或作品给予表扬。积极开展建设性的批评,及时捕捉不同思想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坦诚、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理解、建设性伙伴合作关系。另外,在对教室、校园、家庭以及社区内建筑物、雕塑进行设计、装饰与布置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和想象的兴趣,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留下空间。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博览会(如汽车、建筑、电子产品、艺术博览会等)、科普展览,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作品大赛(如机器人设计大赛)、创造力大赛,与设计师、工程师一起,参与一些项目的设计工作,包括一些大学开放的实验室项目,利用网络完成一些互动活动,聆听专题讲座等,打破校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激发他们关注科技发展、亲身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使青少年的创造力乃至科学素养得以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天梅,杨小玲.论罗杰斯的创造观与创新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9—12.

[2]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普研究所.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8—103.

[3]LearningByMarking[EB/OL]./education

发展想法范文篇7

一、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实现同师幼的积极互动首先必须建立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基础之上。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与幼儿积极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并和幼儿保持愉快心情,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互动。试想如果幼儿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不仅不乐意参与课堂,更会对课堂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更谈不上课堂的积极互动。

二、与幼儿实现情感交流,这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提前

与幼儿积极互动必须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是实现与幼儿心灵交汇,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实现师生的积极相互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和谒可亲,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情感变化的因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心理需求教师不仅从具体活动中满足他们,更需要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与教师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一定能行,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活动蕴含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强、自爱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坚强意志,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课堂中的师幼互动,教师要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对象。幼儿在课堂上遇到不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以微笑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态度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并给予恰当的回答。当然,教师要细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动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师还需要积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平等、自由的交往,乐意参与讨论,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性,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

改变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枯燥单调的讲授,突出幼儿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积极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互动就是要让他们从课堂中解放出发,让他们积极动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参与课堂,当然有时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控,不能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最终失去课堂教学的宗旨。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沙时,如果放任自由,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随便活动,有时候现场是混乱一片,没有活动的主题,幼儿表现很活跃,但又失去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价值,如此一来,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呢?这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教育者、管理者、合作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不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与他们积极互动,实现课堂有序,有效。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关注幼儿实际需求,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实现与师幼的积极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想象可以挖出那些东西和他们一同分享,和同伴共同商讨、共同游戏,让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幼的积极互动。可见,积极构建师幼互动的课堂模式,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幼儿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幼儿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要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幼儿阶段教育目标。

作者:董云霞 单位:盐城市新江动幼儿园

参考文献:

发展想法范文篇8

1.1建立教育转型观念

在设计思维培养和教学中教学方式同样经历着不同发展阶段和转型。以往“职业与任务型”教育模式是在某种限制环境下生成的,而限制极大地削弱了艺术教育中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思维敏锐度也大大降低了。如今设计教育是“职业与任务型”向“过程型”——重创造、重素质、重体验转变,即是教育模式的设置以最终效果而定,并无事先的框框或标准且允许其他学科在本学科中出现交叉。“过程型”教育思想使教育思想的开放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空间。在设计思维教学中应当看到它本身具有的创造性,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创造,因此有必要建立这种转型观念。

1.2建立平等思想的创造观念

建立对于创造平等性思想这在学生产生设想的时候尤为重要,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将抑制设计创意思维的发展。在思维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种种标准的入侵,将不利于创造力激发。因此,平等思想的建立对创造思维的把握与利用是很有帮助的。

1.3建立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

建立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即是构建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想象力、直觉、持续能力及知识的组合结构。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的建立,因为设计思维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在于激发创造力。而创造力相当程度地有赖于想象力丰富和直觉敏锐,大量知识的积累也尤为重要,在辅导过程中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构思灵感,平时督促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创造能力的提升过程将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问题顺应创造力与之形成而展开,要让学生能有一个主动构建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意识。

2联想思维方法的培养在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中的意义

在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会认识到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有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并不是不可弥补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思维方法,提高个体的设计思维能力。任何设计作品从开始的设想阶段,到方案的完善和成熟,直至最后设计作品完成,创造性思维一直贯穿始终。创造性思维是促进产生优秀设计作品最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对其思维方式训练方法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主要分为头脑风暴法、黑(白)箱法、3NM法、类比启发法、变换视点法和形态分析法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是将各种思维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但在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具体思维形式的训练方法方面还比较欠缺。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囊括了多种具体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与技巧,在创造性思维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对相关著作和文献查阅发现,针对联想思维具体训练方法极少。联想思维的具体思维方法和技巧可细分为六大类:相似联想、相近联想、自由联想、强制联想、因果联想和对比联想。联想法是艺术设计创造性能力培养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艺术设计的特质在于其独创性及创新性,就创新性而言,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转变,因此,对联想法的研究是尤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艺术设计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形成了庞大市场需求和设计师团队,也形成了规范的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然而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是设计方式和表现方式程式化,最后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愈来愈严重,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理论研究的缺失。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特质,需要教育,因而必须要面对艺术设计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将联想思维方法引入艺术设计教学过程当中,以形象思维与创造力的开发为出发点,建立科学思维方法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思维模式,对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艺术创造是“悟”出来而非“教”出来的说法进行一次变革,丰富艺术设计教学的科学体系和框架。

3联想思维能力培养

3.1对联想思维特点的准确把握

运用联想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其一,有利于克服联想和思维的定势,并把联想从已知的领域扩展到陌生的领域,甚至是意想不到的领域;其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既有设计效益,并且能强化和深化具有开发性的重新组合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其三,不仅能够自成一体、不断更新和深化,而且能够同其他设计方法相结合,产生大量非常规的新设想、新设计、新方案。由此,对联想思维特点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以便很好的运用联想法。其最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即直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思维所使用的概念、数字、理论等不同,需要借助于一个个不同的表象才能得以完成;连续性,一般是由某事或某物引起的关于其他方面或事物的思考,两种事物之间往往都是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继而作为新的联想起点展开进一步的联想,直到最终结束;概括性,在运用联想法过程中其思维材料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思维加工之后的东西,经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归纳、总结可以很好地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性,联想法原就属于创造性思维,因而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特质,加工和改造或重新创造形象;运动性,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它的思维材料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这是区别于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特征,联想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形象思维和艺术性表现形式的结合,也就是说联想法有一定的理性特征。

3.2联想思维培养原则

3.2.1自由畅想原则

求新、求异、求奇是这一原则的主旨,引导学生解放思想,自由漫谈,坚持开放思维,克服心理上的惯性思维,不受传统思想或逻辑等的局限,要打破种种限定,要从多角度或是反面去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想法甚至非常规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广泛地搜寻新颖、富有创意的想法。

3.2.2延迟评判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只提出设想而不进行评价,避免任何打断创造性构思过程的判断。如果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判将会导致学生去追求认可,造成趋同和紧张气氛,不仅会抑制学生提出自己创意的积极性而且会促使个人评判的滋生。正如日本创造学家丰泽丰雄曾说:“过早地判断是创造力的克星”。自我评判会使学生受一些准则的约束,提不出或不敢提出创造性的设想。一个新设想的诞生,一般要经过从诱发、深化到完善的过程。

3.2.3数量保障质量原则

获得理想答案一般是一个逐渐接近的过程,开始提出的想法常常不是很理想,而在随后提出的想法中,具有好设想的概率较高,这就是所谓的“质量递进效应”。创造性设想的数量与创造性设想的质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性设想提出得越多,产生有价值、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设想也就越多,而这一原则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3.2.4综合完善原则

综合完善原则是鼓励借题发挥,对他人的设想基础上补充完善成新的设想。也就是说,通过互相启发、激励,产生撞击和共鸣,要求在他人提出的设想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或者进行广泛的联想,及时抓住那些看似荒唐但却具有创造性的构思,得到有价值的新设想。

3.3联想思维组合结构构建

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设计思维创造力的组合结构。首先是思维能力与问题的结合,在联想思维的培养中,应该更为注重有关问题在自身的反应,关注思维创造力的表现,只有真正地从自身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感受到设计思维与自己的联系;其次,养成良好的积累与表达习惯,创造的痕迹及其体验能力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获得的,注意记录创意的片段及种种感受,因为许多东西在设计者的草图中已经十分成熟了,尤其是那些具有分析意义的草图,它或许比最后的完成稿都显得有感染力,不过这些是需要有能力去表达的;再次,客观地看待前人的经验,在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期,我们需要大量的例证来丰富我们的头脑,而关注前人积累的经验是一种极为快速有效地方法。但这并不表示信息越多越好,当我们不能完全消化时,我们应当做适度的分析,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结构。

4结语

发展想法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价值;价值导向

学校施行德育,无论对德育理论的完善,还是对德育理论的践行,无论是为体现社会价值,还是提升个人价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非凡的意义。德育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德育除了能提升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之外,还能丰富人们的感官,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各类行为。

一、“德育”一词概念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德”解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德育”解释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还有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渗透于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国学校德育的最重要内容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本文中将“德育”理解为:学校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应包括道德准则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等等。

二、德育价值论对小学德育的价值导向

德育这一内容,涉及很多的分类,包括:德育价值论、德育管理论、德育生态论、德育主体论等等内容。本文只选取德育价值论做浅要分析,作为本文论点的理论基础。学校对德育的要求,其实是社会对公民应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的缩影。它带有统治阶级的属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学校的德育教育调节着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德育是学校育人的有效辅助、是学校维护真、善、美价值的有效方式。德育的价值能够体现人内心的主观需要,体现学校的价值导向。德育应体现在符合各级各类学校对小学生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培养适合小学生发展目标的人[2]。

三、当前小学德育价值导向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小学的德育价值取向在以基本理论为指导下其展现形式也愈发多样。对于当前小学的德育价值取向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表现:(1)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将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赋予新时代的意义,以此来影响学生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个人价值观。(2)注重通过德育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期影响学生的个体行为,符合社会用人的需求。(3)更加关注学生细节性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的德育教育注重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注重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学生的各类在校行为都有详尽的要求,但有时要求过多、过细,易导致学生失去个性、失去自我,存在着学生可能变为流水线产品的危险性。

四、小学德育价值导向外延的拓展

就当前小学德育的价值导向,还有很多可开拓空间,可以结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对德育的外延进行扩展。(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想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如何与周围相处在小学进行德育时往往都是学校要求学生符合各项道德规范,学生被动接受德育内容,甚至有很多低年段的学生还做不到对学校德育内容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严格要求去做,但为什么这么做、作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仍处于从抽象到形象的过渡阶段,他们已经理解了一些事情的概念、能够分辨是非曲直。所以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思考范围,多让学生发出声音,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们想在学校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想如何与老师、学生相处;在家里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与亲人相处。学校可以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想法,通过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德育活动,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和行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实现他想成为的那个人,让学生通过做来感受、体悟他想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这样有利于帮助激发出学生自己的想法,体现自身的特点,能够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成为更好地自己。(二)引导学生适应现实中的德育,并实践他们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想法总是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想坚守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有时会与学校德育内容发生冲突。当他们的想法有存在的理由,而学校的德育又非常有开展的必要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的德育,帮助其在保留自己想法的同时,将自己的想法与学校的德育内容有效融合,从而充实自己。德育应该做到不要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无法接受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想法。德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中,是对他自身想法、做法的充实、修正和完善。德育要引导学生和学校的德育内容友好的相处,并从中生成更好地自我。

小学德育的开展是社会的要求与个人的需要融合的纽带。德育的开展既能使得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国家的意志,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一个人更深入的发掘自己,依据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找到更好地自己。所以,有效扩展德育价值的外延既能丰富学校德育,又利于学生个人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福兴.现代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9-70.

[2]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2-142.

[3]徐佩芬.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与举措[J].吉林教育,2007,(3):54-55.

[4]易连云,李琰.试析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5):74-76.

发展想法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构思草图;应用

鉴赏很多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后,不难发现任何伟大的建筑,都是从草图萌芽的,可能最终的建筑会与草图相去甚远,但却是最不可忽略的,就像大树与种子的关系。草图构思更像是一种随笔,一种记录,可以随时随地绘制,随时随地翻阅……设计师利用这种草图的形式表达出建筑设计理念,构思草图所构想出来的永远都是建筑师最本源的思维,绘图软件表达的远远及不上,虽然现在各类建筑设计软件不断更新强大,但是建筑大师们都还推崇手绘这种“原始”的方式。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提升相关部门对于建筑设计草图环节的重视度。

1明确设计草图的理念理论以及特征

1.1设计草图的相关理论

之所以对建筑设计进行草图设计,是由于建筑方案的表达很难用言语来表述清楚,所以需要借用图形的形象性来更加全面地展现出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这样一来,建筑设计草图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出设计师对于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草图是利用观察、感知、分析以及想象的方式,借助图形,将建筑理念和想法表达出来。正是由于建筑设计草图结合设计思想和图形,因此可以称之为图解。

1.2设计草图的具体应用

设计草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不完整性,也就是模糊性或者不准确性。设计草图是设计师最初想法的表现,对于草图能够后期得到实际施工还是需要现实因素来决定的。也就是保证能够实现人图交互性,使得草图具有更加跳跃、自发的特性。由于草图的表现是包含设计师所想表达的大量信息,因此在视觉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设计师对于建筑建设形式的要求以及愿望。

2设计草图的具体应用

2.1应用抽象符号表示设计想法

抽象符号是现代化社会中最常见的交流符号,这种特殊符号能够快速地表达出设计师的想法,同时还能够通过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符号而具有更高的识别性。一般来说,设计师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都不会有自己独有的图解语言,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拔高,自身拥有的比较独特的图解语言才会形成,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的抽象符号,最终表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上。由于设计师最主要的就是有灵感。因此需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感官认识以及感性想法,对于现实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应该存在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才会激发创造力,之后就可以通过独特的抽象符号及时记下灵感。如果设计师的灵感出现,那么设计草图将非常轻松,但是一般情况下灵感可遇不可求。要想保证设计建筑草图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能够切实表达自身想法的图像,就需要保证绘画基础良好,如果绘画基础不踏实,通常是需要反复练习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利用最简单的符号表达出灵光一现的想法,不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是想象出的物质,都能够利用符号代替。符号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节约绘画时间,可以保证设计师想法和灵感的持续性。设计师在设计建筑草图的时候,需要经历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这也是图解语言的魅力所在。文字语言和图解语言之间的区别既在于所用的符号,又在于符号的使用方式。人的智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需处理信息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快速表现中应用抽象符号的目的则是减少需同时处理的不同信息数量,以避免迷惘。图解交流明显的特征是信息可以多层次地同时传递和接受。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当将军的素质,使这一切尽在你的掌控中。正如一个设计项目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抽象符号快速的进行分类,当信息输入大脑时,它们会产生类似数学中的交集或并集,这时我们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类,这也是一个图解分析的过程,在此阶段可以把前面几个阶段的最适合的图解语言综合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的话语权。

2.2概念草图应用

创意设计设计——图纸过程往往是从粗略的徒手草图开始。构思想法也往往起源于简约而不简单的草图,这些小而富于启发性的草图中隐含着众多的含义,常常被用来整理思路并诉诸于形象。设计师应当养成在城市参观时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这样可以随时用草图记录下所见所闻并加以简单的说明。这种习惯最终会提高你运用图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构思是设计——绘图设计的图解思考方法中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它将帮助建筑设计师整理表达出各种想法。当构思出现时,立即表述在纸上,这是一种快捷的表现形式。

3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提升建筑行业设计构想草图水平对于建筑方案设计的有利影响,同时还能够明确指出提升设计人员对于建筑草图构想的设计水平。由于建筑师的构思草图成果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构造形式,因此,在建筑初期一定要利用建筑师全部的想法充分表达出建筑理念,而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利用设计草图的方式。总而言之,要想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有创新力度、更加快速,就应该重视提升建筑师设计建筑草图的能力,也就是从根本上提升设计师的快速、或系统的创意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韩笑 单位:辽宁北四达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