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3:52:26

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范文篇1

一、突出规划计划引领,拓展广阔发展空间

1.强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印发实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意见》,完善逐级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做好衔接工作。6月底前,高质量编制并组织实施好《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和《市“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细化分解,推动落实,推进开发区和物流加快发展。

2.高标准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好与国家、省规划衔接,突出我市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组织实施好《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方案》,制定工作要点,推进实施好沿黄生态廊道、403万亩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总投资7652.44亿元的424个重大项目。做好国家黄河专项重大资金争取工作。

3.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印发实施省会经济圈“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方案,筹备好第二次联席会议及省会经济圈与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与央企(北京)合作交流会、联合招商推介会等“三大”对外活动。积极对接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全力吸引外迁项目、高端人才落地。深化与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牵头推进好济滨高铁等重大合作事项落实。

4.组织实施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组织各部门单位实施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中对计划执行情况调度检查,研究提出下半年措施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强化有效投资拉动

5.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和专项债券、中央投资投向重点,筛选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和补短板、新基建、重大平台项目,纳入“四个一批”项目库,制定年度强投资工作方案,明确时序进度、责任分工和目标任务,按季度更新项目清单,形成项目滚动实施、接续有力的良好格局。年内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8000亿元。

6.强力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强化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谋划储备、落地建设和一体推进,组织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次现场观摩评比活动。全力推进、顶格服务渤中19-6、魏桥轻量化基地、滨华碳三碳四等具有重大牵引性、支撑性的项目,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全力抓好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于6月底具备可研报批条件以及立项支持性文件编制、核准立项、初步设计以及地方政府债券申报等工作,年内开工建设。推动邹平、北海货运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营。港口:全力推进港5万吨级油品泊位、液体散货泊位建设,启动5万吨级航道和防波挡砂堤工程。航空:加快大高机场无人机制造、客运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航空产业园区。路网:配合推进济高高速邹平段、沾临高速沾化至临淄段、黄河大桥、乐安黄河公路大桥、沾临高速黄河大桥等建设。水利:规划建设“水亿方”鲁北水库。稳步提升非水再生能源消纳权重,力争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达到6.5%以上。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做好落后煤电机组有序退出、机组升级改造、关停拆除等工作。推动国电博兴2×100万千瓦电厂建设。新基建:围绕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制定落实新基建行动方案,谋划建立“十四五”新基建重点项目库,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云计算数据中心、滨化氢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建设5G基站2200个以上。

8.着力抓好对上争取。认真梳理国家、省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准确把握上级资金重点投向,强化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实施,加大专项债券衔接争取力度,争取无偿资金总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省重大项目数量不低于2020年。强化国家农产品配额政策研判,加强政策宣传、业务指导,持续提升配额管理工作能力,全力争取农产品配额保持全省第一。

9.深入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制定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水资源、资金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项目集中,保障省市县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10.努力做好“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开展一对一招商、线上招商等精准招商活动。继续与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龙头企业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全年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不低于10亿元。科学规划建设部级综合能源基地及盐碱滩涂风光储一体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力争我市基地项目纳入国家及省级基地规模300万千瓦以上。

11.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固化“指挥部+专班”“1+7+7+N”重大项目推进体系和“三色”督办单、“五个一”协调推进等制度,7个工作专班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重点项目现场对重点项目开工、投资进度、列统及问题疏解等情况进行督导。完善经济运行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制度,加强监测预警和趋势研判,做好主要经济指标旬报、月报、季报汇总分析工作。

三、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双型”城市建设

12.积极创建科创平台。通过争取政策、债券资金、要素保障、政策集成等措施,助力“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科创平台10家以上,推进建设市级科创平台20家以上。修订完善市级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对196家市级科创平台进行评价,实现撤并转。

13.大力培育创新企业集群。抓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认定,培育40家市级、10家省级、1家部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继续保持我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培育1-2家产教融合联盟;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实业转型跃升,围绕“十强”产业,选育15家左右标杆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示范带动各产业规上骨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企业、数字工厂引领产业跃升。

14.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提升优势产业集群竞争能力,年内新增“雁阵形”产业集群和“十强”产业领军企业3家以上。重点谋划实施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品的重点工业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改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行动,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15.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机制。出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编制“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编制印发《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将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谋划推进等重点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照“月调度季通报”要求抓好推进落实。聚焦“十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筛选储备产业攻关课题30个以上,择优向省筛选申报攻关课题8个以上,精选10个课题开展精准攻关。做好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储备和申报,确保项目数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6.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抓好六大高耗能行业全面检查,建立健全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铸造等产能过剩和高耗能行业“目录清单管理-落后产能整合-新建项目审查-举报投诉处理”一整套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通过单位能耗综合效益评价、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价格政策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依法依规推动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四、优化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

17.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在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服务衍生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实施好魏桥创业集团省级试点。积极对上争取,壮大服务业发展载体,力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特色小镇、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申报数量均不少于1个;积极申报国家、省服务业项目。

18.实施服务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推进服务业人才工作,继续申报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创新类),力争1人获评省服务业专业人才称号;组织评选2021年度十佳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提升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师带徒”模式,推动“师带徒”、“徒变师”良性循环,着力提升全市服务业人才素质。

19.全力争创国家物流示范园区。争取黄河三角洲滨南物流园创建成为全国百个示范物流园区,实现全市国家物流示范园区零的突破,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物流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20.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编制出台《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五年规划》,培育要素保障推进体系。完善优质项目保障清单制度。完善政府债券优质项目储备机制和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效能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励机制。建立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激励机制。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市级能耗指标收储制度和市场化交易机制以及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持续深化“3511工程”,实施“白名单”企业动态管理。创新“信用+”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地实施。

2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标准编制《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严控严重失信惩戒对象名单企业占比和失信政府机构数量,确保我市“重大失信事件”不扣分。开发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记录,推行个人信用积分制度,创新守信联合激励应用场景,积极稳妥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应用。抓好对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和“信用核查”系统的落实应用,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强化“信用可视化”试点工作成果转化,建立完善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年内举办信用修复培训班1-2期。确保我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居全国第一方阵。

22.放大“白名单”工作成效。强化服务举措,力争“白名单”企业年累计新增授信、新增贷款增长15%以上。加强动态管理,实现年培育企业30家、储备企业20家、认定企业10家以上。

23.落实好联合审批制度。立足单位职能,规范审批程序,严把项目准入关。大力清理精简审批前置事项,提升审批效能。依法依规,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严格执行政策,按照省、市准入条件,开展项目联审工作,严禁新建产业政策禁止建设的高风险化工项目。

六、守住底线红线,抓好风险防范化解

24.全力做好煤炭消费压减与能耗“双控”工作。分解落实煤炭消费控制任务,强化调度督导与消费数据核查,确保企业压煤数据真实准确,如期完成省下达我市煤炭消费压减任务。分解落实能耗“双控”任务,严控新增耗煤和高耗能项目,充分运用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倒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投入,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积极推进能效提升工程。研究出台实施《热电联产规划》,3月底前报市政府审批,报省能源局备案。

25.全力抓好“僵尸企业”处置后续工作。做好18家市属“僵尸企业”资产处置及职工权益保障的后续工作。依法依规按照有关程序和步骤,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已进入司法程序还未终结的9家企业的处置工作,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抓好后续工作。

26.抓好电力行业及油气管道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全市电力及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确保电力行业及油气管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组织开展电力行业及油气管道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督促电力行业及管道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督促县市区电力行业及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落实好属地责任。

27.全力做好煤电油气协调保障工作。切实加强煤电油气运等重要要素综合协调,保障煤电油气运等重要能源供应安全平稳有序。积极推进第四批、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

28.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管理。做好年度存续期企业债券专项检查和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对当年还本付息的企业实行清单管理,确保不发生风险。

七、抓好民生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9.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完善服务指南、质量承诺、绩效评价等标准规范,围绕六大公共服务工程,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30.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乡、村建设,继续申报第三批示范县(区)、乡、村。积极完善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协调加快第二批项目加快签约,提前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入库。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收尾工作,督促县市区完成项目验收及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推动惠民县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争取创建第三批部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31.深入落实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工作。继续落实好国家、省关于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的部署,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方面加强协作,进一步增进交流合作,力争该项工作保持在全省前列。

32.做好保供稳价各项工作。保持全市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适时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健全监测体系,密切关注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增强监测灵敏性和可靠性。理顺相关政府定价项目,促进相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城区自来水价格和市城区供暖价格调整。积极做好冻猪肉储备调节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冻猪肉投放工作。理顺煤改气用户天然气价格。对城区2020-2021年度供暖进行成本监审,启动城区供水成本监审。对滨城、惠民、无棣三个县区农户进行农产品常规和直报调查。推进相关农产品投保,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33.积极推进油地合作共建。主动对接服务全市重点工程项目,拆除迁移相关油气设施管线,确保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对接省能源局,进一步修订完善“压非保民”应急预案,落实调峰用户清单,确保取暖季民生用气需求。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三专”队伍

34.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组落实好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党的五中全会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严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树标杆支部,锻造过硬战斗堡垒。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强化对权力集中、风险点密集的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引导广大干部时刻自我警醒。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确判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从政治高度分析研究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35.锤炼新时改“三专”干部队伍。坚持把“三专”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长期工程来抓,深入贯彻市委《“三专”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委“三专”实施方案各项具体措施,实施素质提升“赋能工程”、干部培育“磨砺工程”、平时考核“亮评工程”,丰富载体,广搭平台,着力打造善谋、善作、善成的发改队伍。

36.做好人才服务、推介调研和教育培训工作。适时与企业、协会、大专院校等联合举办1-2次人才交流研讨会、人才峰会,组织2-5次观摩学习研讨,上报2篇以上有新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37.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单位“金字招牌”。牢固树立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意识,探索“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模式,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丰富创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文明共建等特色创建活动,巩固和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严格落实创城工作要求,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发展改革范文篇2

一、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全区发展改革系统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1、法制机构逐步设立,职能不断完善。**年我委设立了政策法规处,当时全疆15个地、州(市)计委均没有政策法规科,系统法制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职能重点集中在立法、普法、法规协调、法规培训等方面。随着社会各界对法制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法制业务有所拓展,目前,已有4个地州(市)设立了综合法规科,人员在2-4人不等,即使没有单独设立法规科室的单位,法制建设工作也有专人负责,有的在综合科,有的在行政办公室,确保了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对规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和本机关执法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了法制机构依法把关的职能,为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

2、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重视程度较高。发展改革部门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部门过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的任务艰巨。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进程的推进。目前,各地都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行政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部分地州还成立了“双制”领导小组(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制度建设逐步加强,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按照全区各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各地发改委都积极制定了各项制度加以规范,包括以《依法行政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为主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执法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为主的效能服务制度。据统计,各地州发改委就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制定的制度达20项之多,其中,和田地区发改委还建立了行政执法回访制度,对促进该地区发改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地区级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各地均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并结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五个投资体制改革文件的通知》(新政发[**]57号),制定了许多配套办法。如和田地区发改委专门研究制定了《和田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依法行政审批实施细则》,乌鲁木齐市发改委制定的《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77号令形式公布实施,对加快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行政执法取得成效。全系统在价格监督检查和重大项目稽察等行政执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物价检查人员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特别是2003年在防治“非典”战役中,从保障各族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出发,根据《价格法》有关规定,发挥了价格检查与价格干预作用,受到了自治区各族群众的普遍赞誉。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以涉农价格和收费、教育收费、医疗和药品价格为主的一系列属全国性专项检查,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现象,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也逐步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政令畅通、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为把好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质量关,各地均配合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项目稽察组,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工作。仅2003年—**年上半年,对总投资近200亿元125个国债项目进行了稽察,提交稽察报告110件,下发整改通知16个。通过稽察和整改,及时发现和纠正了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项目的建设实施。

5、法制监督取得进展。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法制监督的重要性进而显现。各地州也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强了监督工作。如,乌鲁木齐市发展改革委实施了“三全监督”:一是法制工作从单纯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向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收费、行政不作为及抽象行政行为等全方位监督;二是法制工作从单纯对行政处罚结案时的监督,向行政处罚的立案、结案、执行及移送司法机关等全过程监督;三是法制工作从对委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向包括各区县行政执法人员在内的全员监督,防止了行政执法活动中违规现象发生。克拉玛依市发改委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等,这些既保障了本机关的依法行政工作,对其他地区作好此项工作也提供了借鉴。

二、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各地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法制建设难度大。相对于全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发展改革部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指出“我们的法制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难度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发展改革法制建设本身任务重,需要我们从立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发展改革依法行政水平,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另一方面法制机构建设进度缓慢。截至目前,全区还有11个地州发改委没有政策法规科,各项业务的开展只能处于疲于应付状态,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例如,在这次组织的依法行政工作书面调查中,就有6个地州(市)发改委没有上报材料。同时,基层大多存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执法人员缺乏,人少事繁,管理不到位;不少执法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与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2、立法相对滞后。政府职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职能法定。但目前我们日常工作中行使的大量管理经济的职能,依据主要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法律法规依据很少。政策规定的特点是弹性大,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但由于效力低,执行性不强,并且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部门职能存在交叉,立法滞后,使本部门管理的范畴出现“萎缩”或“让位”的可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改革部门业务面宽,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经济关系也错综复杂,立法难度非常大。例如,由自治区发改委起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招标投标法〉办法》经三次列入政府立法计划,但都因牵涉部门利益太多,受到强烈阻挠,而迟迟没有出台。

3、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是规范各种行为的准绳,有了制度不落实,制度也就形同虚设。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虽然各地州都制定了不少的制度,但往往落实少或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如有些地方,因为在出台文件时把关不严,有一定的瑕疵,不利于执行。自治区发改委提出了**年为“制度规范落实年”,对工作人员从意识到行为有了一定的强制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抓好落实。

4、法制监督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主体按照法律规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督促、检查、纠正的制度。这是保证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三定”方案,发改系统本机关的执法监督职能一般由法制机构履行,从目前调研情况看,真正实施的不多,普遍存在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执法监督的主体不明,职能发挥不够,更不用说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全面化的执法监督格局。法制机构只有在必须上报有关材料的时候,才能从各部门获取,由于没有形成制度,材料难以保证全面准确,使工作有些被动。因此,要进一步从法制监督机构的工作程序、内容、途径等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完善并严格及进行落实。还有些地州,没有建立行政复议机制,一旦复议发生,工作难以开展,会影响发改系统的信誉。

三、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意识决定行动,全面树立依法行政意识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中国从最初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意识领域的变化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如果说,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有区别的话,最大区别就是法制化。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制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只有全面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才能依法规范和引导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市场经济环节,才能加快对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在经济工作方面主要的参谋和助手,作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深刻领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意义重大。

2、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学习,为依法行政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加强法律学习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各级政府把长期习惯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管理的方式。同时,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熟悉运用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运用法律手段完成行政管理职能的相应能力,已成为政府组成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履行职责的必备素质。因此,加强法律学习,特别是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是我们目前法制工作的关键。

3、加快立法进程,确保有法可依。立法既是为发展改革部门履行好职责提供法律依据,更是通过立法创造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各地应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分清轻重缓急,进一步加快立法调研工作和立法进程。加强和发展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利用资源等方面的调研工作,为促进立法奠定基础。

4、着力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重点解决职责交叉重叠、越权执法、相互推诿和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它是行政机关内部对依法行政活动实施自律性约束的机制,是将依法行政活动与相关责任联系起来,通过职权行使和责任承担的一体化,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多环节、多层次、多侧面制度体系。目前,全系统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方面都作了不少的工作,下一部要重点做好职责界定、量化目标考核,规范执法程序、健全执法文书及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将执法责任制由传统的单纯事后监督并追究责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并追究责任,以减少行政损害和社会成本。

5、加强系统法制交流工作,促进依法行政进程。发展改革部门工作领域宽,行政执法职责具有行业跨度大、形式多样、执法对象两大面广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法制机构应当牢固树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观念。对领导,要当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当领导需要时,能够及时从法律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他处室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解决遇到法律问题,对外,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重通过行政复议等窗口建设,提高发展改革部门的信誉。

发展改革范文篇3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大任务来说,尤其是这样。

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长期以来的要求修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引人注目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增长不等于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争取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区别在于,增长一般是数量、规模上的扩张,而发展则突出表现为在增长中不断实现的结构变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方式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和企业家创新活动的集约方式,这便是着眼于发展的,因为由此将带来成本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相互作用,便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成整个经济结构的变革。这个过程,就是经济作为一个有机体而成长、发展的过程。

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包含这样的内容,但不止于这个意义。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来谋划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以更高的立意和更开阔的视野,更加突出地强调从方式上解决增长与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问题。如上所述,发展的概念是关于结构变革的概念,而所谓全面,也正是就整体的结构状况而言的。这样来看,转变发展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需求结构上,要通过扩大内需来调整出口、投资与消费需求的结构,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收入结构(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份额)的调整,其中一个重点是财税收支结构的调整;在成本结构上,通过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通过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降低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代价;在产业结构上,以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为基础,实现三次产业的结构合理化,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上,也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着眼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来达成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在城乡结构上,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在规模经济意义上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要求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

发展改革范文篇4

《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外在表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全面加强党的基本建设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党风好,对待人民群众态度好,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正确,人民群众就会拥护。一个政权也好,一个党也好,一个医院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支持,一定会亡党,一定会垮台,一定会失败倒闭。所以,国务院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三大改革: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②同时进行的医疗机构改革,建立新的医疗卫生运行机制;③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医院以什么作用、什么态度来实行三大改革,医院的党员和领导干部们是怎样将党和国家的改革方针对诸于行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从事这项工作?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风格和特点?所有这些,都属于作风范畴,医院好的党风都是通过为病人服务的每一件具体事务以及表现出的风格、特点而体现出来的。所以,医院必须以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搞好党风建设,给全新形势、新任务,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抓好科教兴医,抓好医疗质量,抓好服务态度,抓好创新与发展,建设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优美舒适医疗环境,以方便、放心、优质的医疗服务取信于病人。

二、抓核心,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建设优美舒适的医疗环境,抓好降低医疗费用水平,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一切以病者的利益为重,这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医院的具体表现。

㈠继续做好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今年初,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成功地完成我院首例肝脏移植手术,到现在为止,患者已经存活7个多月。推荐申报360多个科研项目,完成《消化性溃疡出血抑酸治疗最佳方案及疗效》等6项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在各类杂志上123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21篇,卫生部主管杂志27篇,派出各类技术人员到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地得到巩固。全面提高了一大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打下基础。

㈡抓好医德医风,提高整体服务素质

全院职工要发扬“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院风,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治学严谨,对技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视病人如亲人”的崇高精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服务窗口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切实转变观念,从语言、仪表、礼仪、服务及职责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如护士们通过理论学习和自编剧本,自我表演,相互点评等,加深对护士仪表规范化的认识和遵守护士仪表规范要求的自觉性。行风评议的问卷调查,到我院就诊、住院的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底98%。

㈢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过去的看难、住院难、手术难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看病贵”却成为困扰患者的新难题,成为医患关系一个新的矛盾焦点。住院费的年增长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市民普通关注新的热点问题。如何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降低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落实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作为贯彻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来抓。宣传降低医药费用目的意义,提高职工认识,消除存在的某些不正确思想。①实行联合招标采购药品,规范药品进货渠道,降低药品价格,让利给病人。中标后的药品零售价格比国家最高限价下降14.7%。②合理分配药比指标,促进用药实用性。以2000年各科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为基础,根据各专业科病种的不同,以分别下降一定的百分比为指标下达到各科,医院定期对指标的执行发问进行考核、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001年1—3季度我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由去年的51.6%下降到47.6%,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也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㈣加快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卫生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运用市场纽带、利益机制,成为医院后勤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医院后勤服务的改革要以满足病人合理要求为改革目标。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坚持用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坚持用有利于提高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水平,为病人服务的水平来判断其工作的是非得失。所以,近两年已经实行医院职工饭堂、洗衣部的半承包方法。所有的临工工资、奖金分配都实行与工作量、生产总值挂钩,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通过竞投标,实行由专业清洁公司负责全院的清洁卫生,达到降低经济投入,卫生水平大提高目的。今年,进一步实行木工泥水班、空调维修组的社会化管理。

今后,要抓住机遇,加快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要考虑“医院后勤综合目标责任制”改革,既医院后勤按“宏观控制,总额包干,超额不补,节余留用”的方针对医院后勤实行经济费用开支总额全面承包。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后勤人员经费,能源消耗、专项开支、材料消耗、库管消耗等经费在内总额经费的确定;②后勤服务工作的任务和制约条件;③医院和后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在承包权限范围内,后勤对人、财、物三权的相对独性。医院后勤“综合目标责任制”改革目的意义在于控制后勤经费支出总量,合理使用资金,调动职工工作劳动的积极性,努力开源节流,有利于落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㈤“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做好医院的总体规划,落实医院的建设发展

规划是医院未来发展的蓝图,要面向现代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医院规划发展,才能实现最优目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目光远大,胸怀开阔,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我院始建于1899年,前身是城西方便医院,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医院现占地面积5.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约980张,近年来的每年平均门诊量达130万人次,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临床科室设置齐全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由我院历史悠久,地处老城区,使医院的内部环境、科室布置显得十分拥挤与局促,且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总体规划。根据现代化医院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就医环境在康复治疗和医院发展中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要求我们的规划阶段就主动落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在规划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人性化设计和新的技术,更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的服务宗旨。

总体规划大部分实施完成的时间应考虑在2010年前完成,共为分五期工程。

一期工程,以90年代建成的建筑物为主,包括有门、急诊大楼,一期磐松楼、制剂楼、供应楼,建筑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

二期工程,将建成的手术科大楼,配有7台电梯,设置楼宇自控及综合布线系统,中央空调,太阳能环保供应热水系统,手术室全部实行空气净化,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

三期工程,建设影像大楼及二期磐松楼病区,建筑面积为1.1平方米,考虑完成时间为2004年。在建设三期工程的同时,在该范围内建设园林小区。

四期工程,建设内科大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同时建设有一定数量停车位的车库,以及一定面积的绿化小区。考虑完成时间为2007年。

五期工程,建设科研教学大楼,建筑面积约0.6万平方米,考虑完成时间为2010年。

发展改革范文篇5

继续解放思想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大动力。

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更大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的发展目标已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优;我们的发展要求已不满足于“又快又好”,而是要“又好又快”。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应对新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单凭既有经验远远不够,而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摆脱思维惯性的束缚。

继续解放思想的内涵更加丰富。解放思想,过去着重强调抢抓机遇,现在则需要强调改革创新;过去注重追求发展速度,现在则应当注重发展质量;过去注重强调改革旧体制,现在则要求着力建立新体制;过去注重强调经济增长优先,现在则必须强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对于发展较快的苏州来说,只有既看成绩更看不足,解放思想才能有的放矢;只有对照科学发展找差距,解放思想才会动力十足;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努力找到发展的新途径。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核心是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改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不能只看到发展的总量和平均数,而要更加关注大多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走好科学发展之路,这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也是苏州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先后抓住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产业高度化三次大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当前苏州也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苏州要继续当好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走在前面,通过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提高精度、拓展广度、增加深度上下功夫

实践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必须在提高精度、拓展广度、增加深度上下功夫。

提高精度。如果说以往体制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现在就应整体谋划,对各方面改革进行科学精细的设计;如果说以往解放思想需要敢打敢冲,那么现在更要强调“精确制导”,努力实现以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发展成果。

发展改革范文篇6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市委和大会主席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分别对《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财政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政府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诚挚的谢意!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嘉峪关市市长,这是组织对我的关怀,是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是全市人民对我的支持,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决不辜负组织和各位代表的期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派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政府一班人,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酒钢公司和各驻嘉单位,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此,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是要继续学好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学习好“5.31”重要讲话,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政令在全市政府系统畅通无阻。二是要虚心向老领导、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三是要以身作则,切实抓好政府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工作,以此推动政府系统公务员队伍政治理论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发扬民主、科学决策

要牢固树立团结一致的全局观念和严密统一的组织观念,坚决维护市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凡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情,都要积极主动地向市委请示汇报,向人大、政协通报,广泛征求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沟通情况,求得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府班子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每个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大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体研究决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支持。

三、突出重点,很抓落实

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坚持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以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依托酒钢,发展前沿和后续产品,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步伐,千方百计培植地方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树立经营理念,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打造“戈壁明珠”城市品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商家来我市投资兴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更加重视和支持社会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要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努力改进政府机关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全面完成这次大会确定的十项目标和八项工作任务。

四、强化服务,支持发展

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为全市人民服务,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认真组织开展营造“三个环境”的活动,针对当前全市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整改,努力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要千方百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好务,特别是为酒钢的改革发展服好务,努力把酒钢扶强做大,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要为基层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对基层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全力帮助解决。要为各驻嘉单位服好务,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克已奉公,清正为民

发展改革范文篇7

**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立直辖市以来,**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赋予**市新的使命。加快**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当前困难与谋求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居民住房、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等重要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新格局和竞争新优势。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工作抓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战略任务。

——实施“一圈两翼”开发战略。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一圈”),加快建设以万州为中心、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两翼”),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施扩大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以**北部新区及保税港区为龙头和平台,把**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体系。

——实施科教兴渝支撑战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加快培养和引进多层次、高素质和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森林城市。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主要目标。

——到2012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年下降20%;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

——到2020年,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二、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确保库区和谐发展

(五)落实移民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要适时将工作重点转向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建立促进库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逐步增加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切实解决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完善移民就业扶持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信息、创业引导和就业援助工作力度,提高移民就业再就业能力。加快库区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库区移民就业再就业实施资金和政策倾斜,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岗位。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为重点,将农村进城镇安置移民、城镇占地移民、生态屏障区及地质灾害避让移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移民搬迁安置的遗留问题要做细致工作,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抓紧编制实施三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库区当前突出矛盾和长远发展问题。

(六)支持库区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适合库区特点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制定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审批项目,都要对库区给予优先支持。积极发展能源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支持库区城镇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增加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鼓励优质产业向综合条件较好的万州、涪陵等库区城镇布局,探索创新产业园区多元共建和异地投资利益分享新机制。严格执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禁高污染行业企业落户。认真落实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规划纲要,鼓励更多的省市、企业向**提供人才、资金和项目援助,探索更加有效的对口支援方式,增强库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继续发挥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的扶持作用。依法开征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尽快编制并报批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统筹考虑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资金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政策出台后的分配方案和管理办法。

(七)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健康生命,确保三峡工程正常运转。强化库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搞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禁止水库网箱养鱼,加大水库清漂力度,解决支流“水华”等影响水质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并实施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强化生物治理措施,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区和生态保护带。尽快制定落实消落区治理方案和相关措施,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落实库区防灾减灾保安措施。加强三峡工程蓄水后的生态变化规律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八)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农业布局,科学确定“一圈两翼”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一圈”城郊都市型农业示范区、“渝东北翼”库区生态农业走廊和“渝东南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稳定基本农田和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继续实施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确保粮食产量不低于1100万吨。推进大中型农业灌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各种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继续实施柑橘种苗补贴政策。支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畜牧业发展和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在**开展“通村公路”建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将已撤并乡镇的公路改造纳入“通村公路”工程统筹安排。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集中沼气。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加快渝东南等地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扶持2-3个特色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扩大深山峡谷和高寒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范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贫困农民创业基金,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工作。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完善协作扶贫机制,加大对口和定点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逐步取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制定扶贫法规,将扶贫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十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发挥**产业门类齐全、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对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创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落实中央在融资、财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加快南桐、松藻、天府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加快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

(十二)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主导产业的优势和活力。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形成实力雄厚、关联性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型汽车、柴油车,推进零部件产业的优化升级,建设有利于自主开发的汽车综合试验场,增设国家摩托车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振兴装备制造业,支持**发展风力发电和轨道交通配套装备。鼓励发展重型铸锻件、齿轮箱、大型柴油机配件等基础零部件产业。建设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传动部件生产基地,创建西部特种船舶、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高水平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拓展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优化提升材料工业,做好重钢环保搬迁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增加氧化铝有效供应,提高精加工的水平。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十三)积极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挥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优势,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促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增强**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要商品储备基地、三峡库区中药材集散地、粮食流通体系和农业科技贸易城建设,构建现代物流基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投资落户。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发挥集散地枢纽功能。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现代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依托三峡工程、三峡文化和三峡生态长廊,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十四)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设立**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在重点研发基地布局、支持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和创新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节能减排、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的研制。逐步建立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激励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各项政策。探索建立比较完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健全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营造集聚人才、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十五)增强“一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推进“一圈两翼”统筹协调发展。着力在“一圈”构建大型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展适宜在“两翼”布局的相对优势产业。鼓励主机成套企业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两翼”。支持“两翼”的农副产品、特色矿产、原材料及粗加工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创新园区共建和资源共享机制,支持“两翼”特色工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依托“一圈”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扶持“两翼”发展特色加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各类服务业。完善“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机制,推进异地办园、协助引进项目、援建标准厂房、对口扶持企业等工作。探索建立要素和收益共享的“一圈两翼”互利共赢发展新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产业带动和就业吸纳能力,减轻“两翼”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五、大力提高开放水平,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十六)加快北部新区和保税港区建设。设立**北部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北部新区内各类部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快**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合理配置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和监管设施,确保有效监管。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

(十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挖掘出口市场潜力,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加工贸易的转移。积极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注重与外资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贸易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购并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十八)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区域合作平台,加强同周边省市、长江沿线、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深化周边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分工协作。尽快完成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推进成渝经济区产业协作,加强渝黔、渝陕资源开发合作。推动沿江合作,建立沿江省市产业协作联动机制,打造沿江产业带。强化东西合作,引导西部企业利用**内陆开放型经济平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

(十九)改善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改善产业配套条件。积极探索沿长江建立大通关模式,推进区域通关改革,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推进江海直达,实现长江水运通关便利化,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解决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瓶颈制约。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建立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投资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快改善三峡库区和贫困山区的开放开发环境,对农、林、牧、渔业项目,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等优先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开放型经济管理人才。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发展能力

(二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按照解决工程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的原则,提高城乡水利设施建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水平与保障能力。继续支持“泽渝”一期工程建设,优化“泽渝”二期工程规模,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大足玉滩水库,开展巴南观景口、南川金佛山等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城镇供水工程、沿江沿河县城及重点集镇防洪护岸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农业灌溉用水、防洪减灾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水价机制改革,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水利良性发展。

(二十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对外通道建设,优化运输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襄渝复线、宜万、兰渝、渝利铁路和遂渝复线,尽快开工建设渝怀复线、**至贵阳铁路、**至万州铁路、成渝客运专线、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规划建设郑渝昆等铁路,形成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多条便捷化、大能力对外通道为骨干的铁路网布局,推进团结村铁路枢纽与保税港区物流联动。加快**辖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稳步开展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成“一环两射一联”市内高速公路骨架,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实现“四小时**”和“八小时邻省”的公路通达目标。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统筹规划岸线资源和港口布局,重点建设主城、万州、涪陵三个港区,以及长江、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实施改扩建工程,提升江北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加快发展支线航空,尽快建成黔江机场,开展巫山机场前期工作。尽快完成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合理规划地下管网,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加强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城市道路的衔接,构建一体化交通换乘系统。支持**进行综合交通体制改革试点。加快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在**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支持建设直达国际的专用高速通信通道。

(二十二)加强能源开发建设。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天然气为补充,资源开发与区域合作并举,加快建设能源保障体系。加强电力建设,抓紧研究**电厂、九龙电厂环保搬迁有关问题,积极推进奉节、石柱电厂项目的建设。稳步提高**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积极开展小南海水电工程前期工作,抓紧论证布局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和炼化项目。有序开发小水电资源,按规划稳步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作。适当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强化煤矿瓦斯利用和安全生产管理。大力开发天然气和煤层气资源,适当增加对**的天然气供应,支持天然气就地加工。扩大跨省能源交易。

(二十三)提高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实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体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发挥规划对城镇化的引导作用,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城乡大型防灾骨干工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完善社会资本投资激励机制,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收益债券、业主招标等方法,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将城乡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增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能。探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的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二十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减排工作机制,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做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建成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

(二十五)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以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为重点,加强对城乡污染的综合防治。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对纳入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次级河流污染整治等项目,中央财政继续给予补助。加快落实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有机肥推广示范工程,促进养殖废弃物向有机肥料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力求在“水华”控制、消落区整治、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二十六)积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完善相关政策,加快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确保基本农田和耕地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逐步将重点区域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将**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新造林纳入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通过多种资金渠道扶持低效林改造。加强**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保护好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生态走廊。继续实施生态示范创建工程,有序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研究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管理,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城乡普通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逐步达到统一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重点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健全协作培养、分段培养等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继续对**高校招生计划适度倾斜,扩大库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招生比重。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综合定额,尽快达到部属高校水平。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

(二十八)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支持重点市级医院现代化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应急救治能力,以及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扶持中医药发展。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人口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立快速、科学的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机制。

(二十九)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推进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室建设。开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试点,对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日常运行经费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给予补助。创建多元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体育体制改革和大众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竞技运动水平,提高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力和组织水平。积极开发健身休闲和体育竞赛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三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支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支持开展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统筹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在渝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即征即保和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加强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对农村敬老院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将进城稳定就业人员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范围。

九、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

(三十一)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各级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强化支农资金整合运用。推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金融扶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统筹市区、城镇与乡村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及大中城市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创新农工商合作、联营、一体化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三十二)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要长久不变。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合理安排和调控城乡用地布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尽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支持和指导**创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承包方之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项目。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率先探索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按照“前期适当集中,后期相应调减”的原则,在近期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试行近两年增加土地利用年度指标、后几年相应减少年度指标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三十三)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城乡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时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机制建设,探索发行用于市政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研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中外合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允许1-2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加快研究**大企业集团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有关方案。依托全国金融市场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待时机成熟后,优先考虑在**设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支持期货交易所在**设立当地优势品种的商品期货交割仓库,支持在**设立以生猪等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支持开展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便利程度,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农”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与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合作,探索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示范项目。

(三十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建设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劳务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政策支持。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跨省(区、市)劳务合作机制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十五)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公益性社会事业。健全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公益性和营利性分开。积极培育各类服务性民间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支持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任务

(三十六)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抓紧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支持**市改革发展的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指导**编制实施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方案,保障专项规划与全国规划相衔接,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市纳入本部门已启动或拟开展的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实施部市共建协议。着眼于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市统筹城乡发展,把中央财政对**市建市补助列入中央对**的体制补助基数,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的投入力度,提高**市的财力水平。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市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对**市的对口帮扶力度。

(三十七)健全改革试验推进机制。**市要加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允许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试验尽快取得进展。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的程序性规范及推进机制。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试验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和纠错机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改革试验积极稳妥推进。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协调和指导**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解决重大政策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情况。

发展改革范文篇8

**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立直辖市以来,**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赋予**市新的使命。加快**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当前困难与谋求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居民住房、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等重要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新格局和竞争新优势。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工作抓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战略任务。

——实施“一圈两翼”开发战略。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一圈”),加快建设以万州为中心、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两翼”),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施扩大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以**北部新区及保税港区为龙头和平台,把**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体系。

——实施科教兴渝支撑战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加快培养和引进多层次、高素质和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森林城市。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主要目标。

——到2012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20%;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

——到2020年,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二、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确保库区和谐发展

(五)落实移民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要适时将工作重点转向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建立促进库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逐步增加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切实解决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完善移民就业扶持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信息、创业引导和就业援助工作力度,提高移民就业再就业能力。加快库区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库区移民就业再就业实施资金和政策倾斜,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岗位。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为重点,将农村进城镇安置移民、城镇占地移民、生态屏障区及地质灾害避让移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移民搬迁安置的遗留问题要做细致工作,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抓紧编制实施三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库区当前突出矛盾和长远发展问题。

(六)支持库区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适合库区特点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制定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审批项目,都要对库区给予优先支持。积极发展能源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支持库区城镇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增加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鼓励优质产业向综合条件较好的万州、涪陵等库区城镇布局,探索创新产业园区多元共建和异地投资利益分享新机制。严格执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禁高污染行业企业落户。认真落实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规划纲要,鼓励更多的省市、企业向**提供人才、资金和项目援助,探索更加有效的对口支援方式,增强库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继续发挥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的扶持作用。依法开征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尽快编制并报批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统筹考虑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资金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政策出台后的分配方案和管理办法。

(七)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健康生命,确保三峡工程正常运转。强化库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搞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禁止水库网箱养鱼,加大水库清漂力度,解决支流“水华”等影响水质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并实施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强化生物治理措施,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区和生态保护带。尽快制定落实消落区治理方案和相关措施,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落实库区防灾减灾保安措施。加强三峡工程蓄水后的生态变化规律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八)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农业布局,科学确定“一圈两翼”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一圈”城郊都市型农业示范区、“渝东北翼”库区生态农业走廊和“渝东南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稳定基本农田和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继续实施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确保粮食产量不低于1100万吨。推进大中型农业灌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各种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继续实施柑橘种苗补贴政策。支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畜牧业发展和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在**开展“通村公路”建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将已撤并乡镇的公路改造纳入“通村公路”工程统筹安排。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集中沼气。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加快渝东南等地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扶持2-3个特色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扩大深山峡谷和高寒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范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贫困农民创业基金,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工作。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完善协作扶贫机制,加大对口和定点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逐步取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制定扶贫法规,将扶贫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十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发挥**产业门类齐全、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对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创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落实中央在融资、财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加快南桐、松藻、天府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加快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

(十二)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主导产业的优势和活力。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形成实力雄厚、关联性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型汽车、柴油车,推进零部件产业的优化升级,建设有利于自主开发的汽车综合试验场,增设国家摩托车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振兴装备制造业,支持**发展风力发电和轨道交通配套装备。鼓励发展重型铸锻件、齿轮箱、大型柴油机配件等基础零部件产业。建设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传动部件生产基地,创建西部特种船舶、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高水平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拓展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优化提升材料工业,做好重钢环保搬迁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增加氧化铝有效供应,提高精加工的水平。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十三)积极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挥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优势,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促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增强**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要商品储备基地、三峡库区中药材集散地、粮食流通体系和农业科技贸易城建设,构建现代物流基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投资落户。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发挥集散地枢纽功能。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现代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依托三峡工程、三峡文化和三峡生态长廊,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十四)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设立**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在重点研发基地布局、支持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和创新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节能减排、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的研制。逐步建立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激励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各项政策。探索建立比较完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健全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营造集聚人才、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十五)增强“一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推进“一圈两翼”统筹协调发展。着力在“一圈”构建大型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展适宜在“两翼”布局的相对优势产业。鼓励主机成套企业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两翼”。支持“两翼”的农副产品、特色矿产、原材料及粗加工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创新园区共建和资源共享机制,支持“两翼”特色工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依托“一圈”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扶持“两翼”发展特色加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各类服务业。完善“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机制,推进异地办园、协助引进项目、援建标准厂房、对口扶持企业等工作。探索建立要素和收益共享的“一圈两翼”互利共赢发展新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产业带动和就业吸纳能力,减轻“两翼”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五、大力提高开放水平,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十六)加快北部新区和保税港区建设。设立**北部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北部新区内各类部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快**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合理配置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和监管设施,确保有效监管。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

(十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挖掘出口市场潜力,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加工贸易的转移。积极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注重与外资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贸易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购并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十八)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区域合作平台,加强同周边省市、长江沿线、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深化周边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分工协作。尽快完成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推进成渝经济区产业协作,加强渝黔、渝陕资源开发合作。推动沿江合作,建立沿江省市产业协作联动机制,打造沿江产业带。强化东西合作,引导西部企业利用**内陆开放型经济平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

(十九)改善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改善产业配套条件。积极探索沿长江建立大通关模式,推进区域通关改革,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推进江海直达,实现长江水运通关便利化,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解决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瓶颈制约。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建立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投资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快改善三峡库区和贫困山区的开放开发环境,对农、林、牧、渔业项目,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等优先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开放型经济管理人才。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发展能力

(二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按照解决工程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的原则,提高城乡水利设施建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水平与保障能力。继续支持“泽渝”一期工程建设,优化“泽渝”二期工程规模,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大足玉滩水库,开展巴南观景口、南川金佛山等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城镇供水工程、沿江沿河县城及重点集镇防洪护岸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农业灌溉用水、防洪减灾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水价机制改革,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水利良性发展。

(二十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对外通道建设,优化运输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襄渝复线、宜万、兰渝、渝利铁路和遂渝复线,尽快开工建设渝怀复线、**至贵阳铁路、**至万州铁路、成渝客运专线、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规划建设郑渝昆等铁路,形成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多条便捷化、大能力对外通道为骨干的铁路网布局,推进团结村铁路枢纽与保税港区物流联动。加快**辖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稳步开展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成“一环两射一联”市内高速公路骨架,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实现“四小时**”和“八小时邻省”的公路通达目标。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统筹规划岸线资源和港口布局,重点建设主城、万州、涪陵三个港区,以及长江、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实施改扩建工程,提升江北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加快发展支线航空,尽快建成黔江机场,开展巫山机场前期工作。尽快完成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合理规划地下管网,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加强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城市道路的衔接,构建一体化交通换乘系统。支持**进行综合交通体制改革试点。加快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在**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支持建设直达国际的专用高速通信通道。

(二十二)加强能源开发建设。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天然气为补充,资源开发与区域合作并举,加快建设能源保障体系。加强电力建设,抓紧研究**电厂、九龙电厂环保搬迁有关问题,积极推进奉节、石柱电厂项目的建设。稳步提高**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积极开展小南海水电工程前期工作,抓紧论证布局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和炼化项目。有序开发小水电资源,按规划稳步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作。适当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强化煤矿瓦斯利用和安全生产管理。大力开发天然气和煤层气资源,适当增加对**的天然气供应,支持天然气就地加工。扩大跨省能源交易。

(二十三)提高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实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体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发挥规划对城镇化的引导作用,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城乡大型防灾骨干工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完善社会资本投资激励机制,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收益债券、业主招标等方法,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将城乡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增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能。探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的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二十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减排工作机制,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做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建成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

(二十五)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以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为重点,加强对城乡污染的综合防治。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对纳入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次级河流污染整治等项目,中央财政继续给予补助。加快落实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有机肥推广示范工程,促进养殖废弃物向有机肥料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力求在“水华”控制、消落区整治、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二十六)积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完善相关政策,加快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确保基本农田和耕地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逐步将重点区域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将**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新造林纳入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通过多种资金渠道扶持低效林改造。加强**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保护好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生态走廊。继续实施生态示范创建工程,有序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研究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管理,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城乡普通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逐步达到统一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重点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健全协作培养、分段培养等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继续对**高校招生计划适度倾斜,扩大库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招生比重。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综合定额,尽快达到部属高校水平。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

(二十八)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支持重点市级医院现代化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应急救治能力,以及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扶持中医药发展。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人口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立快速、科学的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机制。

(二十九)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推进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室建设。开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试点,对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日常运行经费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给予补助。创建多元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体育体制改革和大众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竞技运动水平,提高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力和组织水平。积极开发健身休闲和体育竞赛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三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支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支持开展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统筹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在渝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即征即保和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加强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对农村敬老院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将进城稳定就业人员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范围。

九、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

(三十一)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各级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强化支农资金整合运用。推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金融扶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统筹市区、城镇与乡村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及大中城市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创新农工商合作、联营、一体化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三十二)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要长久不变。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合理安排和调控城乡用地布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尽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支持和指导**创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承包方之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项目。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率先探索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按照“前期适当集中,后期相应调减”的原则,在近期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试行近两年增加土地利用年度指标、后几年相应减少年度指标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三十三)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城乡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时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机制建设,探索发行用于市政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研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中外合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允许1-2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加快研究**大企业集团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有关方案。依托全国金融市场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待时机成熟后,优先考虑在**设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支持期货交易所在**设立当地优势品种的商品期货交割仓库,支持在**设立以生猪等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支持开展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便利程度,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农”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与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合作,探索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示范项目。

(三十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建设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劳务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政策支持。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跨省(区、市)劳务合作机制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十五)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公益性社会事业。健全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公益性和营利性分开。积极培育各类服务性民间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支持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任务

(三十六)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抓紧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支持**市改革发展的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指导**编制实施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方案,保障专项规划与全国规划相衔接,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市纳入本部门已启动或拟开展的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实施部市共建协议。着眼于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市统筹城乡发展,把中央财政对**市建市补助列入中央对**的体制补助基数,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的投入力度,提高**市的财力水平。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市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对**市的对口帮扶力度。

(三十七)健全改革试验推进机制。**市要加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允许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试验尽快取得进展。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的程序性规范及推进机制。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试验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和纠错机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改革试验积极稳妥推进。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协调和指导**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解决重大政策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情况。

发展改革范文篇9

一、着力推进率先崛起,精心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

1.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根据市、县(区)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纲要,并提交人代会审议。加强市县(区)规划的衔接,精心组织好专项规划的审核和工作。加强“十一五”规划宣传,深入研究完善“十一五”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总体规划实施到位。

2.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党委、政府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科学提出2006年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提交各级市人代会审议,认真编制、衔接和下达有关专项计划,及时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3.主动研究重大问题。着眼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研究缓解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的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为加快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4.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抓好有关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落实;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和考核,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制定鼓励发展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

5.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经济要围绕“二三三”结构调整目标和年度推行计划,突出工业技改投入,狠抓项目落实,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6.加快发展平台建设。按照“十一五”总体规划要求和“一核、两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指导编制好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并做好扩容准备和积极向上衔接,争取下步发展空间。制定“新版”产业导向目录和抓好落实。积极做好**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设立申报工作,以及环杭州湾产业带**产业区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

7.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认真做好农口“十一五”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抓好市、县《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提质增效。加强与省发改委的衔接和沟通,及时组织申报农林水利等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以上专项补助资金。继续贯彻和落实《**省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条例》,行使好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职责。

8.加快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好有关服务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策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认真贯彻《**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县(区)有关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坚持大项目带动原则,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深化细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实行对县(区)服务业发展综合考评制度。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3%以上。

9.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和调控。要进一步重视经济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力量,适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判断形势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三、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10.努力缓解建设用地和资金矛盾。在积极争取省土地指标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并重,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充分挖掘已批准农转用未供地和供而未用土地的潜力;提高土地使用门槛,强化对单位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密度的考核;有计划、有重点安排土地供应,优先保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及带动作用大的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积极推进投资领域的开放,鼓励民资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高速公路、公交、停车场、城市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领域。拓宽融资渠道,推广项目特许经营权有偿转让等投资方式,并在体制和经营环境上为民资进入创造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高技术、工业项目、环境整治、循环经济等领域获得国债和省以上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

11.扎实推进“百项”前期。各级发改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牵头协调、沟通反馈、综合平衡、考核评价等推进机制,确保全市“百项”重大前期项目三分之一以上开工实施。以规划带项目,储备一批能在区域经济中起带动作用的项目。市发改委要继续实行对重大前期项目的计划管理和考核制度。继续加强向上争取的力度,深化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杭湖宁城际轨道、**火车站立体综合运输枢纽、湖嘉沪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湖苏沪城际轨道的规划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天二”、合溪水库、华能电厂、织浔道路、新市至五杭公路和中心城市仁皇山公园、龙溪港C地块景观、步行街区等项目前期进程。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的规划和计划盘子。

12.加快“百项”为主的重点工程建设。年内实施18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确保162亿;“双百”工程中的百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100亿,年内竣工项目超25个;“六个百亿”工程确保投资17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超500亿元。集中精兵强将,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大重点工程的协调推进力度。完善重点建设考核体系,在已实行的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综合考评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全市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实行每月通报,年底总评。加强对国债和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实行重点项目的专项稽察。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3.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大中型水库新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东部平原入湖类港整治、污水处理与垃圾焚烧发电、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百千工程”实施与农村新社区等建设工程,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积极组织申报相关项目,争取建设补助资金。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14.努力改善城乡分治结构。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问题的调研,提出对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支农长效机制,形成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就业机会。结合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加快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的进程;适时调整产业导向目录,指导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15.指导推进农村改革。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农村改革目标和要求,各级发改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化解乡镇历史债务和建立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等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工作。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机制。推进村级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扎实推进新一轮小城镇发展改革工作,抓好部级小城镇安吉县孝丰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

五、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项改革

1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严、管好、管到位,同时推进市场运作;企业投资项目放开、放活、放彻底,同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则,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按照省、市政府制定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重点规范项目决策、审批和监管三大流程,探索项目代建制,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按照省、市政府制定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重点改革和创新核准与备案流程,程序上由串联改为并联,环节上由多道改为一道,时限上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执行。

17.继续推进价格改革。探索垄断领域和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水价、医疗服务和教育收费改革,主动疏导价格矛盾。规范会计中介、档案和防雷检测等专业服务价格。完善煤热油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积极利用价格杠杆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逐步实施危险固体废物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合理调整城乡公交客运运价,巩固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果。

18.努力推进企、事业改革。妥善处理改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巩固改革成果。深化国有、集体股权优化配置改革,稳健推进湖航总公司的改革解困工作,以及正兴集团等企业的股权制度、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改革。加快推进改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县区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协调推动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

19.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按照厚基础、排梯队、扶重点的思路和“四个一批”的要求,力争年内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造6家以上、新进入上市辅导期公司4家以上、在境内外新增上市公司1家以上。同时,要认真做好“两法”的普及宣传工作,落实好与**证监局合作监管的实施意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0.协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逐步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健全公共应急机制。

六、着力统筹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1.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建立覆盖县(区)的旅游、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项目储备库,积极推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发展项目,争取列入省以上重点支持项目。协调推进德清体育中心、**信息工程学校易地新建、**师院扩建等重大社会发展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文化大市”八项工程的建设。

22.深入抓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建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形势分析制度,明确综合评价和形势分析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试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县(区)和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分析全市社会发展形势,探讨社会发展中的热难点问题、突出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措施。

七、着力扩大开放交流,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23.扎实推进接轨上海工作。以“四个基地”建设为目标,以项目合作为中心,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接轨上海系列活动方案的实施,推出一批面向上海的产业招商项目,鼓励我市企业与上海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的联合与合作。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接轨上海专题活动,举办以产业(行业)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招商会、洽谈会、融资会等,使活动更贴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上海世博会工作办公室的联系协调功能,加强工作衔接和指导,推进我市企业参与和服务世博经济。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和战略研究,推动我市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加强区域城市间的沟通联系,促进长三角区域重大合作专题的落实。

24.加大“山海协作工程”实施力度。按照互利双赢、量力而行、企业主体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拓展协作领域。充分发挥**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对口地区的交流,推进项目合作。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年度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构筑合作平台,加强载体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有结对任务的县区每年要组织一次高层互访交流,组织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洽谈,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他县区和部门也要主动与丽水、衢州、舟山等地加强合作交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同心协力开展“山海协作工程”的良好氛围。

25.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突出实施浙川新村扶贫工程这个重点,着力推进劳务合作和产业支援。切实抓好每年重点帮扶仪陇县3个贫困村的脱贫工作;积极利用仪陇、涪陵等地的各种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对口地区的合作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安排对仪陇、涪陵两地对口支援资金和援助项目,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评,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继续支持援建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项目,开展干部交流、人员培训、1+1助学及信息交流等活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到对口地区带领农民致富和劳务合作,拓宽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域。

26.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找准联动发展的结合点,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各县区、各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组团到外省市开展学习考察,学各地之长,补**之短。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和国内有关区域性重要经贸活动,开展合作洽谈,协调落实合作交流的协议和项目。鼓励企业创新合作形式,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推动资产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和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交流。密切与安徽等邻近省份的经济融合,努力寻求**经济发展的腹地支撑,提高区域竞争力。

八、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价格监管力度

27.加强价格和收费监管。严格按照《**省定价目录》和规定程序,坚持价格听证和集体审价制度,进一步加大价格改革措施及重大价格出台后的跟踪督查力度。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网上公布,便于社会监督。规范培训班收费行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落实医疗服务、药品价格公示制度,研究并建立医疗机构常用廉价药品目录制度,科学核定住院床位费标准。加强教育收费监管,巩固义务教育“一费制”办法,抓好普通高中收费管理。加强对房地产价格监管,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城市供水价格成本监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工作,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开发成本监审。

28.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度。抓住教育、医疗和垄断行业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相关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价费负担。建立市县价格举报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市场巡查,特别是重大节庆期间的市场价格检查,规范市场价格收费秩序。

29.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和分析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对困难群众的价格补贴措施。合理确定粮食零售价格“警戒线”,及时提出“超线”价格补贴或调控对策。健全应对价格异常上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预案在发生价格异常上涨时能启动及时,措施得当,作用明显。

30.拓宽价格服务领域。完善新的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继续做好农产品调查网点的优化和调整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拓展成本监审领域,增加成本监审品种,开展对污水处理成本实施监审。各级价格认证机构要严格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做好价格认证工作,积极拓展新的价格评估领域,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做好重大价格问题调研、价格法规宣传和依法治价等基础性工作。

九、着力打造精英团队,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各级发改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为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精英团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重大议事规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按照建立的长效机制,深入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

32.进一步推进“三创”工作。深入贯彻《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实施意见》,对照《**市建设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考评办法》,创新学习载体,活跃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机制,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的水平。

33.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列入市、县(区)委的后备干部,实行党委(党组)成员分工帮带责任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年轻干部增长才干,力争有更多的后备干部输送到适用的领导岗位任职。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

发展改革范文篇10

关键词:国企;物业;改革;市场化

在大型国企体系之下,物业管理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但是其有效有序开展,又与企业正常运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容否认,物业管理工作在国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并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影响之下,其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方向抉择。

一、目前国企环境下物业管理现状

当前国企环境下的物业管理现状,实际上已经从各个细节呈现出了诸多的发展不适应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尚不足以颠覆目前的运行模式,但是却已经带来了诸多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只有深入分析当前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对应的调整优化工作方向,才能发现国企物业改革的未来。首先,对于国企物业改革而言,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整个物业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整体优化。国企环境下,需要维护和修葺的细节以及任务较多,对应的水电工种人员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是却无法实现基于整个系统的发展观念,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即在于管理思想的落后。虽然当前国企物业公司已经得以从后勤中剥离出来,作为企业的二级单位存在,但是尚未实现完全独立。这种情况下,物业公司不需要面向社会上的竞争,因此管理思想也会难以进步。其次,员工整体素质有限,对应的培训难以落实到位,人才无法实现与时俱进。从后勤转为物业公司的员工,整体素质有限,虽然在物业工作中,相关技术的更新与迭代速度较慢,给培训的实现以比较宽松的环境,但是相对固定的环境,会进一步造成培训工作的缺失,或者起码是难以到位,进一步影响了整体工作团队素质的提升,不利于人才的吸引和保持。除此以外,还应当注意,员工的培训还应当突破技术领域,进入到思想和管理领域之中,实现全局优化。最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成本控制无法实现,同样是当前国企物业面对的重要问题。虽然国企环境中,物业管理工作的总量并不小,但是细分到每一类别的任务而言,工作总量仍然比较有限。尤其是国企环境中的物业,仍然以单位和部门实现划分,进一步阻碍了实现全局成本控制与优化。

二、国企物业业改革的未来分析

以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不管是着眼于国企自身的发展,还是考虑着物业工作本身的质量提升与优化,市场化都是国企物业改革下一个阶段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市场化,才能将物业管理工作本身暴露在市场的竞争环境下,才能够推动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也才能找到其立足的根本,明确其未来的方向。而在国企物业改革市场化的进程中,也必须认识到,国企物业的市场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唯有市场化,才能推动这种进程的进一步展开。实际工作中,应当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国企物业管理工作的市场化:

1.实现从国企体制下的完全剥离

一直以来物业都是国企框架之下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是从后勤部转变成物业公司,也仍然在国企之下保有一定位置,这种状况造成了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自负盈亏,等于阻碍了其与市场的深入接触,阻碍了其融入到市场环境中,更加阻碍了其面向自身的反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状况,应当首先考虑将其从国企体制下完全剥离,彻底割裂其与国企的联系,将附属关系,转变为市场环境中正常的公开的供求关系。

2.推动物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实现市场化的根本目标,在于推动物业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自身发展,而这些都体现为核心竞争的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应当从服务、技术、管理以及品牌建设几个方面同时展开,才能获取良好效果。从服务角度看,只有面向服务对象,面向国企组织,才能切实发现服务对象,或者说是客户本身的需求,才能依据这种根源于市场的需求对自身进行调整,才能发现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从这种需求中获取对于技术发展和引入的动力,并且不断优化技术培训等相关配套工作的配给,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而管理,作为必要的支持,作为帮助发现需求,帮助实现整个物业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容忽视,占据着统筹的核心地位。最后,品牌的建设,对内在于实现物业公司对自身特征的认知,在于加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同时能够帮助提升其在市场环境中的存在感,加强市场竞争力。

3.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帮助物业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

我国的物业管理在立法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系统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从社会的角度看,相关法律系统的建设难以一蹴而就,但是仍然可以积极展开微观环境中的规则建设,对物业管理工作实现规范,这同时也是推动其效率优化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健全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审查和等级评定制度,控制企业素质,增强行业竞争力,同样是当前实现国企物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结语

国企物业改革,直接关系到物业管理工作的展开效率效果,以及其未来的发展状态,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自身工作的顺畅,因此不容忽视。只有从实际出发,坚定物业市场化的整体方向,以开放的态度推动其市场化建设,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作者:陈莹 单位: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公司庆新物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献民.国有企业物业管理如何走向市场[J].现代物业,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