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6:37:47

防控对策

防控对策范文篇1

1.1有利于为动物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动物疫情防控是当前养殖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些病毒性疫病很容易发生变种或突然性暴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安全,为动物健康成长带来隐患。因而,对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业发展的迫在眉睫之势,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控,有利于确保动物健康成长,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2有利于促使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意味着动物不受疫情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动物可以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健康成长。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发展突变,自然灾害频发,瘟疫病情肆虐,在很大程度上为动物养殖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一严峻形势下,要对动物疫病情进行防控监测,从而确保动物生存环境的安全可靠,进而使养殖农户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养殖业深化发展。

2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2.1资金相对不足。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监测,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对动物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继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设备少、技术落后、学术研究经费不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工作的有效施行和开展,从而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因而,相关部门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继而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2.2缺乏专业人员。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监测,需要专业的科学人员。也就是说,在对疫苗进行研发、动物疫情研究、防控措施研究等方面需要专业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在动物疫情防控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养殖业发展需求。因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倘若遇到突发情况,便会显得手足无措。2.3对动物疫情缺乏预见性。动物防疫工作,在养殖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一项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经济效益,而且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从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养殖户散养还是专业养殖等都会发生动物疫情等情况。由于部分养殖人员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养殖知识,在养殖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当动物疫情大规模出现时对其不甚了解,往往显得手足无措。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动物疫情缺乏预见性。

3动物疫情防控的对策

3.1加大对动物疫情防控经费的投入力度。时代的进步与传统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使这些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近年来动物疫情不断增多,并且种类繁多,因而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这就需要在疫苗研究、学术研究、策略研究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经费。因而,政府部门要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力度,从而为动物疫情防控的施行,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3.2要对动物疫情防控专业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挑选,一方面可以从内部人员中进行选择,根据工作人员平时表现,选出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医护人员、科技人员中挑选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挑选的人才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要与岗位发展需求相匹配,从而为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3.3要对动物养殖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动物养殖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动物养殖人员根据标准行事,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对动物注射疫苗,对动物疫情做到早防控,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动物养殖人员也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动物疫情防控提早准备。此外,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对养殖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并且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增进民众对动物疫情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4结语

为了使动物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对动物疫情要具有先见性、掌控掌控性,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这就需要养殖业具备充足的资金,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对疫情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同时,养殖业负责人也要树立风险意识,并根据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进行饲养,从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有效统一,继而使养殖业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建民,李俊荣.浅谈动物疾病防控现状及对策[J].科学种养,2016,(3):102.

防控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

1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病因

1.1生长环境。畜牧养殖过程当中,会受到动物活动区域时常变化的影响,经常会在环境改变后出现一些对动物身体正常新陈代谢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会给动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动物身体内部体液、神经等方面的调节发生紊乱,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平均每年当中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死亡的数量占到整体总数的较高比重,为此,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1]。1.2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从当下我国畜牧养殖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养殖户在发展过程当中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规模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建设方面并不完善。譬如:在挑选养殖场地前期并未到现场进行实际考察,盲目地建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建场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受到养殖场建场前期缺乏考察,养殖条件未达到规定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细菌的滋生,使得动物的病发概率大大提高[2]。1.3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的畜牧养殖过程中可以算得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譬如:由于养殖者对药物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配药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动物就会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而出现呕吐不止等中毒的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直接死亡。同时,有不少的养殖户并不具备专业的养殖技术、缺乏充分的养殖经验,在这种基本现状下,恶劣养殖环境的客观存在会使得动物染上呼吸道、胃肠道等方面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防控措施

2.1做好动物的疾病检疫工作。对于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发率较高的实际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检验制度,而在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显著的。然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针对近期采购的动物,需要对其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及卫生检查工作,待确定其没有任何疾病的前提下,才能够将这些动物聚集在一起进行群养;第二,对养殖动物定期做好疫苗的注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养殖的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第三,在某疾病病发高峰阶段,要预先做好疾病的防御工作。对于进入养殖区域当中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第四,只要是发现感染疾病的动物,要在第一时间将其进行隔离,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那些已经死亡掉的动物,要将其尸体彻底地清除干净,认真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从而促使当前的养殖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2.2加强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在日常喂养动物的工作当中,广大养殖者要树立正确地思想理念——“预防为主、防治合一”。将养殖场区域内部的饲养槽、动物的外部活动区域都要认真地做好全方位的消毒杀菌处理,认真落实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以科学的方式选用消毒剂,譬如:次氯酸钠溶剂、生石灰、福尔马林等的选择要慎重,并且要严谨的进行消毒剂计量的调整与把握,坚决不可选用影响动物正常发育与成长的消毒药物,认真做好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工作。2.3物疫情发生后的控防措施。养殖户在动物饲养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动物患有某疾病,并且还呈现出扩散蔓延的发展状态,则要在第一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治理对策。第一,养殖户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畜牧养殖业的总战略发展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强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针对那些已经感到某疾病的动物要及时的做好隔离,这样才能够将动物疾病的传播可能性、传播范围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日常的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对养殖的动物进行药物的注射实则是做好动物疾病防控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促使动物的自身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除此之外,养殖管理者要把动物疾病的相关治理流程认真地进行记载,以便于为今后相同疾病发生后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性的工作经验。严格遵循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好养殖动物的日常给药,在确保达到最大药效的前提下,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日常畜牧养殖工作当中,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有很多种不同的对策,譬如:针对肉牛身上发生的毛滴虫病,可通过人工授精的对策来进行疾病的防控,同时需要对受精设备做好系统性的杀菌处理,在特定时间内做好毛滴虫的全方位检查[4]。

3结束语

畜牧业在我国各行业发展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为此,做好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要以了解疾病病因为基本前提,只有做好防控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将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的程度[5]。除此之外,要不断地完善畜牧养殖方面的规章机制,强化养殖业的经营管理力度,这样才能够为人们供应安全、健康、可靠的畜牧产品,从而为畜牧养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

[2]张英俊.探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其控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4,(07):50-51.

[3]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4]张英俊.探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J].畜牧兽医,2013,(7):42.

防控对策范文篇3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地处路桥西路,南临螺洋街道,西接黄岩区,北靠台州绿心地块,东边路桥城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710亩,下辖29个村(居),人口3.3万,现有水田面积14607亩,现有水果面积枇杷4700亩,柑橘3300亩,杨梅3200亩,还有葡萄、青梅、李、桃等水果,柑橘是该街道水果面积较大的一种水果,排列第二。

1柑橘生产和发展情况。20世纪70年代柑橘只在民主、坝头、桐杨等村居小量种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特别联产到户责任制的落实,农户开始在田边地角、河岸、沟渠旁种植,逐渐发展到山田种植,柑橘果开始由黄岩罐头厂收。到1980年中期随罐头行业兴起(1982年当时共和、民主2个乡镇有近十家罐头厂)罐头销路很好,年加工各类水果枇杷、杨梅、柑橘2000吨以上。收购的价格也比较高,当时鲜销价格也很高。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柑橘就大发展,加上政府的支持,改变原来单一抓粮食的常况,提出发展多种经营,低产田成片改种柑橘。如白墙村几百亩棍桔基地,高峰村的无核桔、矮密早丰产基地。随着政府政策进一步放宽,在抓好粮食基础大搞经济作物,接着小稠、凉溪、民主等村在大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大家都认真的管理很快就开始投产,柑橘的收入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是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时面积发展到4861.5亩,产量达到488,8吨。主要以梗橘为主面积有2857.2亩,产量3167.1吨;其次是无核桔1626.1亩,产量达到1264.5吨。再者,本地早、桠柑等品种少量种植。

2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该病2002年普查中先在后洋金、白墙两个发现,涉及后洋金谢仙妹户,白墙解台才、解台元两户发现。2003年又在高峰、立新、勤丰、桐杨、山羊5个村发现,两年普查中共发现了7个村发病。7个村中有17户农户种植柑橘面积17.7亩,2066株,其中发病有305株。2004年10月份时全街道又进行一次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高峰、下岭4个村发病。新增1个下岭村,发病株数1630株。在2005年3月初全部挖除,2005年又在白墙、后岭、后洋金等村又查到44.3亩发病田块,发病有1796株。今年又分别在后洋金、高峰、杜岙、白墙等村普查到发病面积20.38亩,发病株数为1490株。从发病情况看发病中心比较明显,如这一片发病,不管管理好坏,多要发病,如白墙村这一片涉及几十户、几十亩橘园管理好,农户认真治虫防病。在发病中心发病率为100%,逐渐减轻。从品种来看,不管什么品种多会发病,如无核橘、根橘、本地早、甜橙类等,但发病比较严重还是无核橘。

3木虱发生情况。该街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查木虱,当时温岭的温西发现后。原黄岩植物检疫站多次组织区、镇检疫员和兼职检疫员到现场学习,回来开展普查,但一直没有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植检站同志带领下市植检站、路桥区植检站和桐屿街道兼职检疫员一起先在小稠村的梗橘上普查到木虱,后来在全区开展普查,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查到木虱。但当时没有发现黄龙病,在防治上也不是很认真,只在普查作要求,每年都进行普查,但开始几年分布村(居)不多,后来分布越来越广,基本上涉及到每个村(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品种上不管是梗橘还是无核橘及其他品种也都能危害。在这时候开始就要求在防治柑橘的其他病虫害都带上防治木虱的农药,开始使用农药为扑虱灵,以防治红蜘蛛、蚧类为主,兼治木虱。到2000年开始要将防治木虱以提到主要虫害,特别是到2002年发现黄龙病后,就将防治柑橘木虱作为柑橘主要病虫害来防治,在春、夏、秋梢三次作为重点防治。使用的农药都是按农技药的要求统一使用吡虫灵一类农药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来看比较好的。

4柑橘栽培管理情况。该街道柑橘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是生产最旺时期,橘树属青壮年树,当时柑橘销售价格较高,2元~4元/公斤,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时二三产不发达),管理也比较认真,果品质量也比较好。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罐头行业走下坡路,柑橘以鲜销为主,鲜销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加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路桥商贸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户已从农民变成商人,到路桥市场及更大的城市去搞经商、办厂,就是不能经商的农民也去做粗工,拉手拉车等成为二产、三产从业者,搞二产、三产的收入远比种柑橘的收入高,农民种柑橘占总收入比例逐渐下降。

5种苗管理情况。该街道种植柑橘以无核橘、梗橘为主,有少量的桠橘、本地早橘等品种。苗木多数以自繁为主,但也有从外地购入苗木。枳壳子种子全部向山东省购入,接穗大都来自椒江三甲农场、浙江省柑橘所、临海杜桥及温岭解放唐农场。该街道是苗木之乡,大量的苗木还是销售到全国各地。检疫工作当然在做,要求到外地引进种子必须经过县检植物检疫开出检疫要求:进来要有检疫证书。在1985年该街道原共和乡、杜岙等村有一批占木进来未经检疫,发现后逐家逐户收去查找,找回来后,再由市植检站、黄岩检疫站来人,在老路桥区农技站人员及有关乡镇兼职检疫员参加在共和乡政府召开现场会议进行集中烧毁。

二、防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柑橘黄龙病该街道在2002年普查中首次在后洋金、白墙2个村发生,后又在高峰、立新、勤丰、山羊等村发现,到2006年止已有10个村居,160户,193.88亩,6982株。到目前止,已发现的村居,通过努力已全部挖除。

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从2002年开始该街道建立以街道主任为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农业的主任为副组长防控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农业主任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防控实施小组;建立了了以农办主任、乡镇兼职检疫员及农办分管水果等专业人员为普查小组;建立了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各村(居)专业人员的防治服务队,和有挖除经验的专业挖除专业队。

2宣传发动,组织培训。2002年该街道兼职检疫员与区站负责植物技术干部参加省里放温岭召开的浙江省植物植疫现场考察培训会议,会议期间由省站孟动青等专家讲课,并到温岭横峰熟识黄龙病传播媒体柑橘木虱,回来后又由区农技总站组织到温州的乐清现场参观柑橘黄龙病的植株发病症状及柑橘果子的发病症状,特别是认识柑橘果子的发病症状——红鼻果后,大大的增加直观感觉,后又由市政府召开的柑橘黄龙病防控及标准化建设及市农业局组织的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回来后该街道先组织村居负责农业主任、村文书(会计)及技术服务站(配药站)等进行培训,以他们为技术骨干,对全街道柑橘品种、品种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还印发有关黄龙病发生情况及如何开展普查及用药预防等方面的宣传。

3开展全普查,彻底挖除。2002年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对全街道所有的柑橘进行分村填,逐株进行全面核实普查,做到不留死角,普查率达到100%。普查结果2002年在后洋金、白墙2个村发现2户柑橘黄龙病。他们通过做农户的工作,由于当时宣传到位,农户接受较快,于2003年初农户自觉的将病株全部挖除。2003年在普查中又分别在高峰、立新、勤丰、桐杨、山羊5个村发现黄龙病株,2003年一共有7个村17户有不同程度存在着柑橘黄龙病株,这7个村17户农户种植柑橘面积2066株,发现病株305株,于2004年2月底前全部挖除结束。2004年10月份,区农技总站召开做好黄龙病和一枝黄花的普查会议。会议后该街道组织街道农办及村干部对全街道的黄龙病又进行了一次普查,普查后对在自墙、后洋金、高峰、下岭等4个村发病,新增1个村,共有发病面积1630株,到2005年3月IO日之前全部挖除。2005年对全街道29个村居的柑橘又进行全面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下岭、小稠等村查到发病株,发病面积44,3亩,发病株树1796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2006年11月份全面开展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高峰、杜岙等村发病,发病面积20.38亩,病株1490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

4喷药防控。该街道于2002年发现2个村发病后,一方面对发病户做好全部挖除工作;另一方面在全街道开展预防挖宣传,要求在全街道所有的柑橘农户对本户的所有柑橘在春、夏、秋三个抽梢季节,全面用药防控,对白墙、后洋金两个发病村居及新龙岙、共和两个周边村居由街道统一组织专业队对所有的柑橘进行喷药防控。这样通过点面结合,对控制黄龙病起到了较好作用,确保本街道黄龙病彻底扑灭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征地农户青苗赔偿价格较高,高的达200多元,株,而黄龙病赔偿价格较低;二是由黄龙病发病前期橘树还会结果,认为砍了可惜;三是防控较难,集体全面防治经费和防效都难保证,叫农户自己防治,又不愿防治,也不能按时防治,防效差。柑橘不是主要收入,不愿管理,不愿砍伐,发病不发病无所谓,损失不严重,发病后不会马上死亡,到死还有一定过程(3~7年),不愿砍,病树还会结果,不管品质好坏摘点吃吃没关系,去砍还要花工夫。

防控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生猪;疫病;防控;经济效益

由于市场对猪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猪养殖业也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但是仍然有部分猪养殖单位由于观念以及养殖技术等原因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预防猪疫病的发生。猪疫病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提高对猪疫病的防控能力,才能够有效地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生猪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1)疫病防控观念有待提高。在现阶段,部分养殖企业缺少对疫病防控的观念,不重视疫病的防控,尤其是一些散养户,单纯地认为只要做好接种工作以及日常的饲养工作就可以了。也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疫病防控观念,导致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疫病情况,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也就为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降低了猪产品的质量与安全。(2)疫病防控制度有待完善。猪养殖户缺乏疫病防控意识,并且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导致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制度,经常凭借经验以及习惯来进行消毒工作,这样也就为生猪的正常生长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比如,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凭借经验来给生猪注射疫苗,经常会出现剂量不足等情况;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只对猪舍进行消毒,而不进行饲养人员以及饲喂设备等的消毒,消毒设备也比较陈旧,消毒工作不能达到要求。(3)饲养管理方面有待提高。饲养管理是影响猪群健康以及生长情况的直接因素。在现阶段的生猪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缺少专业的养殖设备,同时也不能合理地建立生产区与生活区,导致养殖过程十分混乱,并且在通风和光照等方面也没有达到养殖标准的要求。此外,在处理猪群粪便方面,不能及时地对粪便进行清理,缺少无公害处理的基本设施。种种原因都会导致生猪出现疫病,并且限制了生猪疫病防控制度的建立。

2解决生猪疫病防控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提高疫病防控观念。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应该遵循“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然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制度。防控生猪疫病的有效对策主要包括生物安全、药物保健以及免疫注射,养殖人员要根据当下猪病的流行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此外,养殖人员必须要提高疫病防控理念,为猪群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猪疫病的发生。(2)完善疫病防控制度。养殖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同时要帮助饲养人员树立坚定的消毒观念。首先是对人员方面的约束,在养殖人员进入生产区时[1],必须要先进行消毒以及更换衣物,从生产区出来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消毒方面,必须要严格按照疫病防控制度进行操作,配置标准的消毒药液,严格把控消毒的次数,同时要保证猪舍的干净与整洁。在发生疫病的时候,养殖人员也要适当增加消毒的次数,并且扩大消毒面积,进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蔓延,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3)提高饲养管理程度。在饲养管理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饲养密度,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对隔离起来的患病猪,要给予充足的饮水及饲料,精心照顾。在饲养方面,应该为猪群提供营养全面的日粮和干净的饮用水,要严格把控饲料的质量,对于发霉的饲料要及时进行处理。在管理方面,应该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的干燥程度以及温度,对于猪群产生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理,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猪群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进一步提高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对于猪场内的繁殖工作,也必须要确保生猪猪苗的安全性,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当必须要从外面购进猪苗时,要确保猪苗的来源是否安全可靠。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够对猪场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猪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所以必须要重视生猪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防控措施,建立全面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猪群的安全与健康,从而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猪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防控对策范文篇5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生产安全;监管;防控

近些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都相应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就,其中畜牧养殖业也呈现出快速、平稳的发展势头,在实际的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养殖技术的推广力量不足、养殖户养殖技术有限,使得畜牧养殖业中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隐患,出现动物免疫工作延误、养殖技术发展受限等状况,畜牧养殖业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促进畜牧养殖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1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点内容,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同时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畜牧养殖业中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强化畜产品的质量监管,能够有效预防出现动物疫情的发生,将动物疫情抑制在发展初期,保证畜牧养殖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为动物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提供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形势较好,但是在实际的畜牧养殖业生产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由于生产技术的问题,导致畜牧产品中存在药物残留、防控疫病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等现象,例如曾经出现过的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畜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畜牧养殖业在当前形势下必然的发展趋势[1]。

2对策

2.1加强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在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需要结合当下的养殖技术特征,融入到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养殖技术培训,强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选取最新的养殖科学技术,将技术成果和优势充分应用到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将技术优势力量转化为全新的畜牧养殖技术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广养殖技术,首先对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提高技术推广人员在理论上的专业素养,组织和开展基层技术人员有关畜牧养殖专题的培训大会,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畜牧养殖方法和技术,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技术的推广形式进行大力创新,不断完善养殖技术的推广形式,以当地养殖区的特征为基础出发点,对养殖技术进行创新,全面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规范化、合理化,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2]。2.2强化政府部门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由政府管理人员明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加强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联合,共同加入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来,在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加大资金投入,动物疫病管理资金是公共性财产,不仅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要对畜牧产业的生产环境进行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以促进动物疫情防控得有效性提升,为畜产品的安全创造可靠的条件,制定有效性高的措施以应对重大的动物疫病;由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全力配合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由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加强工作效率,在根本上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国家金融部门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和创新出更多适合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担保和抵押方式,完善金融服务内容,促进畜牧养殖业未来的长足发展[3]。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态势,促进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应在畜牧养殖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力度,真正认识到畜牧养殖业和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紧密关联,关注人们的饮食健康问题,在社会全体的配合下,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手段,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真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谷同,王新菊.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2):3.

[2]谭侃侃.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2):74-75.

防控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保护地;甜椒疫病;发病规律;栽培控制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一、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二、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三、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公务员之家

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防控对策范文篇7

关键词: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对策

进出口贸易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收益通常比较高,同时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比较多,因此贸易企业想要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明确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来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贸易企业大多涉及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业务,因此与普通企业相比,其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程度非常高,而国际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变化性,这就导致贸易企业的风险较大。但是贸易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措施来将这种风险所导致的损害降到最低,因此合理的风险防控对策,可以有效保证贸易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对贸易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贸易企业经营风险种类

(一)运输风险。由于贸易企业通常需要进行远距离的货物运输,因此其所面临的运输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海上运输的风险。海上运输可能会遇到风暴、大雾、雷雨、海啸等各种类型的自然风险,从而导致进行货物运输的船只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包括搁浅、沉没、失踪等,而这将造成贸易企业货物的巨大损失。除了自然风险之外,海上运输还有可能遇到海盗,使得运输的货物被劫甚至贸易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运输风险是贸易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二)国际环境不稳、政策变化风险。国际环境不稳、政策变化也是贸易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比如,伊拉克、阿富汗、也门等许多国家都曾经出现过非常严重的政局动荡问题,这就使得许多在相关地区有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另外,许多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本国的一些进出口政策进行调整,使得贸易企业在该国家的业务开展困难程度增加,这也是贸易企业必须面对的一种风险。(三)金融风险和客户风险。金融风险和客户风险也是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中,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业务往来国家的金融环境不好,比如爆发金融危机。客户风险主要是指在贸易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或者流程外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包括合同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合同是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其出现风险的概率也比较高。市场风险指的是贸易企业因为市场的各种变化而出现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贸易结算时银行等机构存在的风险。

二、贸易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许多贸易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比如,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使得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经营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或者可行性不高、效果不好;企业缺乏具体的经营风险管理规范,使得风险管理活动缺乏必要的依据。(二)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经营风险管理意识。贸易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努力,但是当前很多贸易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经营风险管理意识,这就导致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受重视,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这就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三)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使得企业对自身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这样贸易企业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当前我国许多贸易企业都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或者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使得企业不能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潜藏的一些风险,使得风险无法控制在起始阶段,从而给企业造成比较巨大的损失。

三、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对策

(一)增强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想要提高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控能力,首先要增强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使得经营风险管理受到企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的重视,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以此来促进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另外,管理层具备了风险管理意识后,可以采取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设计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具体的经营风险管理规范等,这也是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二)严格审核合作企业的资信情况。资信情况可以反映一家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形象、信誉等情况,因此对合作企业的资信情况严格审查,可以保证合作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责任,从而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合同风险。对合作企业资信情况的审核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商业信誉,二是其履行合同的能力。(三)完善企业的相关信息库,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贸易企业想要提高风险预警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必须完善企业的相关信息库。而且,必须保证企业信息库中的信息真实、完整,这样才能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信息库中应当包含合作企业的各项具体情况,以及相关国家的市场、政策、法律、经济等各种情况,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情况,因此信息库中的内容必须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同时也能为风险预警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

四、结语

贸易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比如,应当增强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严格审核合作企业的资信情况,并且完善企业的相关信息库,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这样才能保证贸易企业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从而保证其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笛.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J].纳税,2018(23).

[2]李林.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J].企业导报,2016(10).

防控对策范文篇8

关键词:非洲猪瘟;基层防控难题;对策建议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畜牧产业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各类畜牧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猪肉一直是我国大多数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类食物。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暴发以来,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我国已经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将其归为法定报告的疫病。由于没有非洲猪瘟的有效治疗方法,疫苗等防控手段也尚未成熟,因此做好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最前线,也是关键环节。也就是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而防控的难点也在基层。本文根据当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现状

1.1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对猪易感,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该病具有急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的特点,生猪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网状内皮系统出血等症状,死亡率极高,可达100%。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可以通过与患猪或者被病毒污染的器具等直接接触感染,也可以通过蚊虫等叮咬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饲养人员或者车辆等携带传播,此外,厨余垃圾或者生猪运输等途径都能传播该病。该病的感染性非常强,并且发病急,病程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2防控现状

非洲猪瘟自2018年首次在我国出现,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为全国性的大流行,随着国家、各大养殖企业与相关防疫部门的不断努力,疫情的防控形势整体上呈现可以控制的状态,当前主要为部分省份的零星区域、点状散发的情况。但我国生猪养殖以及相关产品具有较为频繁的区域调运特性,有个别地区非洲猪瘟防控难度较大,时有发生,而非洲猪瘟病毒也已经在我国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与传播,在短时间内很难将非洲猪瘟净化,非常容易造成全国性的大流行。至今为止尚未发现非洲猪瘟的有效治疗药物和安全有效的疫苗,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控只有通过日常养殖过程中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模式才能有效降低该病对生猪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1]。

2基层非洲猪瘟的防控难题

2.1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尚待完善

当前国内对于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监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并且疫病监督体系也较为完善,但对于一些基层的养殖户,在监督系统方面还存在着监管疏失等问题。经过新一轮的兽医防疫机构改革后,有一部分的乡镇兽医站与农技中心或者林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合并,成立了农业综合性服务中心,这就造成有些基层兽医防疫人员可能会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当中,导致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职能被削弱。还有部分县级的动物卫生监督与疫病防控机构不全,缺少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甚至有些乡镇根本不设置畜牧兽医防疫站或者动物卫生监督等机构。有些防疫机构由于经费不足等因素多聘用临时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性,同时基础设备也十分老旧,不能进行配套的防疫监督功能。现今,在乡村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即人员老、弱,缺乏专业技术,专业素质普遍不高,防疫体系残缺不全,很难满足非洲猪瘟防控对监管措施的要求。

2.2基层生猪养殖的水平不高

近年来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规模化、集约化以及标准化的养殖模式逐步成为主流。但在国内部分地区,进行生猪散养的养殖户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猪存栏量达到5,000头及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非常少;生猪存栏量在1,000头左右的养殖场则多以家庭作坊式进行养殖,并且养殖的设施和设备较为老旧,饲养人员的技术也较为落后;而生猪存栏量在100头左右的养殖户则直接使用传统的房前屋后的养殖模式进行饲养[2],养殖准入门槛很低,基本没有相应的动物防疫设施,同时大多数的养殖户的饲养观念比较落后,仍然采用泔水喂猪,购入仔猪或种猪时不进行隔离,没有生物安全防控的意识,仅仅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成本,缺乏对非洲猪瘟危害性的科学认识,这也成为基层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中最难监督管理的环节。

2.3饲料及餐厨余物的监管难度较大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饲料、兽药以及餐厨余物等的滥用均可能造成非洲猪瘟的传播。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有些不法商贩会使用收购来的病死猪或者其相关制品、隐性感染无症状的屠宰猪的副产品等销售给一些小型的饲料加工厂或者小饲料作坊,这些被病原污染的制品一旦作为饲料原料进入饲料的加工过程中,一定会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直接传染源,造成疫病暴发,虽然当前较为少见,但在偏僻的基层地区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就是由饲喂生猪餐厨余物而引发的非洲猪瘟,并且此类案例较多。据统计,2018年因饲喂生猪餐厨余物而引发的非洲猪瘟所占比重超过了30%,直到2019年后才有所降低[3]。由于餐厨余物富含大量的动物油脂性物质,可以令生猪快速的增肥,还可以大大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因此在一些农村地区多会将餐厨余物作为食物饲喂。虽然在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防疫部门大力禁止使用餐厨余物饲喂养殖猪,提倡统一将其无害化处理,但基层大多缺乏专门的餐厨余物处理场所以及相应的设施,也导致非洲猪瘟不能够被彻底的杀灭,加之很多农户的防疫观念较为薄弱,增加了非洲猪瘟病毒再次进入养殖环节的风险。

2.4流通环节监管难度大

我国的生猪流通规模较大,流通环节较多,包括生猪运输、生猪及其产品市场的监管等。首先在生猪运输的过程中,被污染的车辆、人员以及生猪等均可以导致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在2019年的非洲猪瘟案例中由生猪运输导致的病例较多,合法引入生猪后也应进行及时的落地监管,防止出现漏洞,造成疫情扩大;其次是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仍然存在盲区,监管力度不够;此外,即是猪肉产品监管,包括屠宰后检疫过的冷鲜肉以及外地调入的冷冻肉等,均需进行严格的检疫,对检疫流程以及各方的配合均有较高的要求。

2.5生物安全无害化处理力度不够

病死猪以及被患猪污染过的器具、饲料以及排泄物等均会携带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如果未做好病死猪及其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一旦被健康的生猪接触到即会被感染,尤其是患猪或者隐性带毒猪的粪污和尿液、污水等容易被养殖者忽略,通过人员接触或者清粪工具等进行传播。

3基层非洲猪瘟的防控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设置兽医防疫机构,要确保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兽医等防疫机构的职能不变,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待遇,合理设置编制等,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素养,做好人才“留住”政策。其次,要及时更新动物防控所需的设施与设备,优化基层防控工作的资源配置,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车辆配置以及信息化设备等,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整体能效。此外,还应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相应的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尽量保证每个乡镇能有3~5名专业的防疫工作人员,通过扩增编制,公招大学毕业生等增加新生力量,解决乡镇和村级防疫人员配置不平衡的问题[3]。

3.2提升基层养殖能力与水平

通过相关技术人员下乡等大力推广现代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模式,并为农户提供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辅导,推进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进程。其次,乡镇的各兽医防疫部门还应进行大力的非洲猪瘟疫病知识的宣传与监管,引导养殖户熟悉非洲猪瘟的巨大危害以及引发动物疫病需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等信息,提高养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提高疫病防控意识,配合防疫人员的各项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帮助养殖户建造沼气池、雨污分流以及化粪、堆粪等相关设施,还可实现粪污的资源转化利用,增加经济效益,并且提高无公害化处理能力。

3.3严格监管饲料及餐厨余物处理

相关防疫部门应严格监管各饲料厂家以及餐厨余物的处理过程,加大对饲料生产过程的检查力度,统一回收餐厨余物,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控制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餐厨余物等进入养殖环节,成为疫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对使用泔水等饲喂生猪的养殖户应严格查处并追责。

3.4加强流通监管

进一步加强我国生猪及其制品的整个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从生猪流调、出栏屠宰检疫到肉品流入市场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在流通关口应实行24h值班制,严禁出现检疫漏洞,并且做好流通车辆与人员的消毒、清洁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特点,基层动物防控工作者合理安排疫病防控工作是最为有效的防疫手段,针对当前基层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难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提高责任意识,加强疫病知识宣传与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基层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亚东,徐宝军.基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1(9):67.

[2]高生云,谭凤喜,何玉龙.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难题及对策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21,40(5):98-99+101.

防控对策范文篇9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来源;贷款人

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业务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特点,使得其风险也相对较为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小额信贷风险,就成为了福建农村信用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福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

小额信贷风险从来源的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贷款人风险、信用社自身风险与市场环境风险三类。

1.贷款人风险

贷款人风险来主要是指贷款人无法按期及时全额偿还本金与利息。在贷款人风险的构成当中,客观经营不景气所导致的偿付能力下降是主要原因,但也存在一些恶意的贷款欺诈行为。对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其主要贷款业务特别是小额信贷业务是针对农村居民来展开的,并且相当一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些借贷的客户资产总量低,抵押物价值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家庭借贷客户,其主要资金使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的威胁较大,容易出现呆账、坏账的风险。

2.信用社自身风险

对于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企业金融管理的不足甚至疏漏也是一个容易导致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来源。福建农村信用社成立于2005年,虽然部分内属分支机构的经营时间更长,但在现代金融体系经营与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并突出表现在对于农村小额信贷项目的整体规划与控制上,基层单位往往会为了获得更好的业绩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给信用社的整体风险控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近年来在一些金融机构中出现的从业人员私挪资金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3.市场环境风险

在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产业经营风险提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市场环境风险主要是指金融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国家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金融市场波动,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引发连锁反应等等,尤其是当前部分地区民间借贷规模较大,风险累积的压力突出,容易出现局部性的金融风险。不过,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运行还是较为稳定的,大范围的金融市场风险基本不会发生,但要提防局部由于个别金融机构经营恶化所导致的连带风险。

二、福建农村信用社防控小额信贷风险的对策

小额信贷风险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从信贷业务本身出发进行控制,也要从企业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强化约束与安排。

1.控制数量

目前来看,福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在于贷款人风险。对于贷款人风险,防控的主要对策是控制贷款的数量规模。对于信用社而言,时时掌握每一个客户的经营情况是不现实的,但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来较为准确地估计总体风险是能够实现的。因此,对于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并根据风险可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影响进行量化确认,在此基础上对总体的信贷数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管理控制的制度建设,使风险防控的指示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基层分社之中,避免各基层信用社为了私利盲目扩张。

2.提升质量

小额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进行风险防控的过程中,稳定业务收入也是福建农村信用社的追求目标之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提升信贷质量是关键。首先,要从产业与企业门类出发,对市场收益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预估,选好信贷的主要切入点,例如在新常态下,精品农业、绿色农业的表现更好,就应该侧重进行信贷支持。其次,要加强信贷全过程的监视,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变化情况,特别是资金流转情况,及时识别风险,防控风险。三是要加强内部信贷管理,依法惩处内外勾结骗取信贷的行为,维护信用社资金安全,确保信用社经营稳定,这一点在当前市场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其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要谨慎提防。

3.扩展服务

对于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强化小额信贷业务本身的管理是其防控风险的主要方式。不过,从信用社整体的发展而言,扩展业务,分散风险也是降低小额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从现代银行发展的趋势来看,中间业务是其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而从福建农村信用社来看,中间业务的规模还较为有限。因此,福建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中间业务的建设来分散可能出现小额信贷风险。要突出对农主动服务意识,在农业金融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市场环境评估等方面扩展业务空间,进而增加高质量中间业务的比重,一方面扩大信用社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也支持农村借债人的发展能力,降低可能的偿债风险。

4.制定应急方案

制定风险应急方案是防控小额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福建农村信用社而言,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使得方案的必要性不可忽视,而在应急方案的内容方面,其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止损安排,对于风险来源的处置要快速、准确,即已产生的损失要及时止损,防止扩大化;二是设置应急资金,信用社风险的威胁主要体现在资金安全上,因此,安排一定数量的应急资金十分必要,不能单纯的以存款准备金标准来衡量应急资金准备;三是要强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使自身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获得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援,避免风险转变为危机;四是要强化法律维权,对于人为出现的风险,要利用好法律武器,申请强制补偿以弥补损失。

三、结论

作为福建地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福建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在小额信贷业务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福建农村信用社也应转变以往加快扩张的战略,注重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道举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单巧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134-135.

防控对策范文篇10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部切口感染;防控体会

手术是救治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手术的成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危及患者生命和产生医患纠纷。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先后发生2例手术后阴沟肠杆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将防控体会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一;患者男41岁主因外伤致右胫腓骨中段骨折、右转子间转子下骨折。于2010年4月9日入院,4月10日、15日分别行两骨折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症治疗,于2010年4月21日发现引流液每日达50-100毫升,血性,并有脓性分泌物。遂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病例二;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致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2010年4月22日行骨折固定术。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于5月1日发现切口处有长约3cm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遂切开引流持续冲洗,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1.2方法

1.2.1采样:将两例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用无菌方法取样送检。

1.2.2培养: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1.2.3结果:两例分泌物均培养出同一种菌即“阴沟肠杆菌”,遂诊断为阴沟肠杆菌感染。

二、病原学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由于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耐药情况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发病机制

阴沟肠杆菌为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逐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故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感染的原因

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3)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4)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

四、易感人群

阴沟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高龄、重症疾病、激素应用、抗生素使用、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治疗、侵袭性操作是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以上两例均为中年患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预防应用抗生素,故感染的机会存在。

五、防控措施

5.1保证手术间的空气质量:手术间的空气质量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手术时患者的组织器官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的浮游菌随时可能沉降造成感染。具体要做到:

5.1.1清洁;每台手术前1小时对所有手术间的物品的表面、台面和地面进行湿式清洁,手术后再清洁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包括手术间所有的死角。

5.1.2消毒;术前30分钟消毒。对隔离患者、特殊感染患者、急诊患者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5.1.3隔离;不同切口类型在不同手术间进行手术,严格区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不同手术间物品相对固定,清洁工具严格分开。

5.1.3监测;每月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符合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5.1.4管理;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把好人、门、鞋三关。具体要限制参观人数、控制人员流动、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5.2术前诊断与准备;

5.2.1术前准备:基础疾病诊断、治疗如:糖尿病的控制、合并症如: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及时纠正。

5.2.2患者准备;心里因素,配合程度。

5.2.3切口部位的准备;有效清洁、正确脱毛如:术前即刻退毛,减少组织划痕。

5.2.4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用药。

5.3做好手术切口的保护;切口保护是避免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手术操作的每一步都应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切口的人为污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5.3.1皮肤切开前的保护;如消毒时间、范围等

5.3.2皮肤各组织切开后的保护;切口整齐、动作轻柔、尽量压迫止血,以减少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

5.3.3切口缝合时的保护;清除异物和积血、不留死腔、缝合密度和松紧度要适当,保证血液循环良好。

5.3.4术后切口的保护;术后3-4天或7天左右应密切观察切口渗出、引流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要无菌操作更换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