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6:17:36

防控策略

防控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有些病因有着潜藏的特点,有些病因是因为养殖者没有高度关注的。病因的多元化,促使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类型不断的增加,且会受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手段,努力在多个层面的工作来努力,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

1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来看,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相对而言,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出现,会给饲养者造成很大的损失现象,对于地方的供应也无法充分的满足,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损失。为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应坚持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做出良好的分析。首先,消毒工作不彻底。畜牧养殖工作实施过程中,饲养者有些表现为专一饲养,有些饲养者表现为多元饲养。饲养的所有物种,如果在消毒方面,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或者是在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都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还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传染的现象。其次,温度、湿度没有积极的把控。对于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而言,其并非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满足相关的条件后才会出现。当温度、湿度没有得到较好的把控后,空气流通不足,很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饲养者本身的不够关注,由此导致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较大。

2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

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已经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应坚持对各方面的内容积极处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在防控手段上不断的加强,促使多项防控策略的实施,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的不足,将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众多病因有效改善。2.1加大资金的投入。就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本身而言,其之所以没有得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在日后的防控水平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必须坚持在资金的投入上大幅度的增加,这样才能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第一,资金的投入必须分批次开展,不能一次性的投入。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要先从饲养环境的改善来开展,应加强通风措施,在冬季提高保温手段,同时要便于不同的物种分开饲养,减少交叉感染的现象。另外,投入资金的过程中,必须在饲养的设备和具体的疾病防控设备上不断的增加,确保消毒工作的喷洒能够保持足够的均匀,在通风的便捷性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第二,资金投入过程中,应坚持在细节上做出良好的改善。例如,当发现疾病动物的时候,要及时的隔离处理,设定专业的隔离房屋,避免对其他的物种造成影响。第三,资金的加大投入,要阶段性的观察投入效果,如果没有获得预期,则需要调整投资的方向,减少过于主观的投资。2.2完善疾病的防控体制。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想要在未来得到更好的成绩,还需要在防控体制上不断的完善。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有些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其确确实实的出现了,由于防控体制的不够完善,以至于在疾病发生的众多条件上予以满足,最终出现了疾病动物大面积感染的现象。由此可见,完善疾病的防控体制,是非常必要性的工作,绝对不能表现出任何的疏漏,否则有可能在将来发展上,产生严重的隐患。建议从制度、执行和监测三方面展开,首先畜牧养殖场应该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对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疾病的疫情防控措施明确规定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养殖场的卫生、消毒、注射疫苗、通风等要求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在防控体制上获得良好的完善效果,其他方面的工作实施,也能够逐步的按照正常策略来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基本上不会遭遇到严重的问题,整体工作的未来拓展空间是比较大的。2.3加强日常的监控。经过前几项工作的开展,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基本上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日后,应继续在日常的监控工作上不断的加强。首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出现,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会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饲养者出现忽视的情况。通过对日常监控做出加强,能够发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表现,而后结合动物的具体反映情况,做出良好的处理,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对其做出良好的干预,为将来的工作进步,提供较多的帮助。其次,日常的监控手段开展,需要落实差异性的技术措施。例如,通过温度上的监控,观察动物的舒适度表现,对通风、湿度、保暖等方面的条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于消毒效果,则可以利用一些测试仪器来完成,按时按点的完成测试分析,适当的对消毒比例和消毒时间做出调整。

3结语

本文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实施,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整体上的工作效率和防控质量,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日后,应继续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方面,不断的开展深入研究,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努力提高防控的综合效用。

参考文献:

[1]牡丹.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04):273,292.

[2]杨青江.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J].江西农业,2017(17):38.

防控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健康风险;因素;防控策略

1旅游健康及旅游健康风险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习惯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但科学的概念并非如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心理、遗传及其它生物学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旅游健康风险”即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因所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旅途奔波,其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幸福等各方面产生种种不适或直接面临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导致旅游健康风险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形式也具有不确定性。

2旅游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所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旅游健康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有关,涉及领域广、人员多,交叉性强,关系复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决定了影响旅游健康的因素纷繁而复杂(图1),自然地理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旅游安全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因素。所以,对健康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时,既要考虑地区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性,考虑旅游者个人条件及景区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只有坚持综合性原则,才有可能系统、有效地排除健康风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旅游健康风险防控策略

3.1实施健康旅游规划

健康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强调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的同时,维护和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营造更为自然的旅游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旅游方式。实施健康旅游规划,也即是要在旅游地调研和评价基础上,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旅游地的有序持续发展寻找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最优综合开展途径展开富有反馈特性的连续操作过程。政府是其重要的实施主体,如制定并施行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旅游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重视其健康影响;完善相关旅游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规范旅游服务与市场建设,打击旅游犯罪,为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3.2提供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

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对保障和提高旅游相关人员健康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旅游地的卫生监管,注重解决食品卫生、传染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善药品的配送体系与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旅游地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景区救援系统,增强景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控制与处理游览安全事故。旅游景区也应该和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环境部门等有良好的沟通,通过配置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完整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只有将旅游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健康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旅游者出游的健康风险才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3.3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却相对滞后,造成了个别时段和局部地区的供求紧张;自助游和散客游明显增多,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生态旅游、山野探险、极限运动等专项产品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现代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抢劫、暴力等有增加的趋势等。这些客观上加大了旅游风险性,旅游者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保障游客平安出行势在必行。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和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卫生状况、疫情状况等有关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出行安全;针对国内自然灾害、治安状态、疫情暴发等突发事件,建立国内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救援体系,及时救助遇险遇难游客,避免因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促使旅游单位与国家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就疾病报告、应急计划、特殊卫生事件的诊断和处理等,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3.4开展旅游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的、职业的、商业的、志愿者团体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机构等多种途径推普旅游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政策和法律,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行动规划,强化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发旅游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人体生理卫生、消毒灭菌、传染病预防和旅游卫生等专业知识来提高旅游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开展旅游健康咨询,使旅游者充分了解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秩序、安全措施、交通、通讯、医疗服务和遇险求救途径等,增强其健康意识及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

3.5发展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或旅游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类别、不同标准交纳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种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它是积极利用商业机制化解旅游风险、减少游客和企业损失、减少事故纠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保险起步早,市场比较成熟,国民保险意识较高,已养成出门买保险的良好习惯,种类多,品种全,划分较细,有众多针对个人的旅游保险险种。因此,要更好维护旅游者健康与利益,必须要在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严格保险责任、健全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做足工作,使旅游保险真正能切旅游业发展之脉,发挥其旅游安全保障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地区也将旅游业培育成了地方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中的健康风险客观存在,多样而复杂,旅游健康问题成为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与预防应对体系,这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综合发展均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都加入到该项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防控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畜牧产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市场需求量较以往有明显增长,由此畜牧产业在各地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养殖动物的种类及规模得到迅速扩张。我国的畜牧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提升畜牧养殖人员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同时,也导致其动物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轻则影响养殖经济效益、重则危害产业发展,致使养殖户血本无归。

1动物疾病的主要种类

动物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致病因子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侵染以及危害而引起,按照致病因素可以将动物疾病分为三类,即寄生虫类、传染病类以及普通类。

1.1寄生虫类

寄生虫类动物疾病是由有害寄生虫在动物体内进行侵染、破坏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会通过动物粪便以及未腐熟的农作物秸秆进行传播。正常情况下,寄生虫与动物处于“共生状态”,该类寄生虫病以混合感染居多,寄生部位广泛,宿主的肌肉、肝脏、肠胃等都是可以寄生的部位,表面上看在短时间内对宿主造成的危害性不大,但是一旦寄生虫的数量过多或者动物本身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则容易导致寄生虫对于寄主(畜牧)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以田间福寿螺为例,其滋生的大量肝片吸虫被养殖动物误食后,最终造成病畜急性死亡,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包括蠕虫病、焦虫病等,其危害不容小觑。此外由于寄生虫可以长期寄存于动物体内,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防治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在寄生虫未发生之前或者发生初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则往往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降低防治效果。

1.2普通类

普通类疫病是指在动物生长过程中由于外伤或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其体质较弱而引起类似于动物“普通感冒”的疫病。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天气昼夜温差较大,而畜牧养殖场所并未采取及时的保暖措施,容易导致动物受到“风寒”而生病;二是动物喂养过程中,其饲料的筛选相对不严格,并未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容易引起动物腹泻现象。此类疫病在整个动物生长过程中所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其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采取常规的防治措施即可治愈。

1.3传染类疫病

此类疫病一般由传染性极强的病原微生物侵染动物而引起的可以在畜牧之间快速传播的一类疫病,比如近年来,非洲猪瘟在我国大肆传播,引起生猪大量病死,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疫病不同,传染类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性严重等问题,一旦暴发往往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部分传染性动物疾病可能传播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这类疫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从而将危害降到最低。

2动物疾病的发生诱因

2.1动物自身原因

实践证明,即便动物养殖人员已经采取了相对良好的防疫措施,同样也无法完全杜绝动物疾病的发生,这往往是由动物本身原因导致,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受母体影响,部分动物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即携带某种病原菌,动物生长到某一个时间段,容易发病;二是畜牧养殖人员在幼崽引进的过程中,并未采取相对完善的流程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导致部分体质较弱的动物引入,其对于本土的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患病情况的发生。

2.2饲养环境因素

当前阶段,我国部分饲养场动物生长环境较差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部分养殖场在动物引进之前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彻底的消毒,导致部分病原微生物残留,而由于动物幼崽抵御病原生物的能力较弱,且对于新生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往往导致在刚刚引入的时候,便大面积发生动物疾病,造成极大的损失;二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卫生环境的清理不彻底,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最终引起动物疾病的扩散。

2.3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最主要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部分规模畜牧养殖场是从小规模散养模式转换而来,其饲养员缺乏系统性专业培训,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引发动物疾病;二是部分动物养殖场对于饲料的监管不严格,且存在不同年龄的动物采用相同规格饲料喂养的弊端,导致其无法满足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引起动物的生命体征较弱,容易发生动物疾病;三是由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相对缺乏,在动物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部分诊断失误现象,从而错过动物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容易导致动物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3动物疾病科学防治策略研究

3.1选择合适的畜牧养殖场所

选择良好畜牧养殖场所,为动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抑制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动物养殖选择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通风性良好原则,大部分引起动物疾病的病原菌在封闭的场所内可以快速传播,因此在建造动物养殖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窗口以及通风设施的建造,并且保持每天通风2h以上,从而为动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干净卫生原则,动物粪便是导致疾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动物养殖场所进行定期的卫生清理,同时要在下风口的位置设置专门的畜禽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车间,为动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2重视消毒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消杀工作不到位就会直接导致动物疾病频繁出现乃至大范围蔓延,因此重视消毒工作,给养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就变得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养殖场都选用较为简单的管理模式,就极其容易让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增大患病概率。有关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防治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监管,严格按照规范养殖,从而预防疾病发生与扩散。养殖过程需要仔细,对待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仔细管理,根据不同的条件来适当调整饲养方式。特别在生产阶段要做好环境保障,必须及时做好产中工作以及产后保护等措施,要及时对各类生产工具全面查杀,并定时对生产区做好消毒;对动物幼崽的管理也要科学,适当采取措施以提升利用效率。

3.3加强饲料管理

加强饲料管理,满足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全营养供给,增强其体制,是抵御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依据动物的年龄,选择从正规厂家采购饲料;二是为防止饲料出现霉变,应定期对饲料进行晾晒;三是在投喂过程中,应注意每次要适量,避免动物一次摄入过多饲料而引起肠胃疾病。

3.4完善疫苗防疫体系

采取疫苗的方式是针对动物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增强动物整体免疫性的最好办法。随着各类疫苗的研发与推广,养殖者逐步对疫苗认识加强,并对疾病方式有了更深理解,越来越重视疫苗的作用。但是,要借助疫苗的办法来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将疫苗本身与当地养殖环境所结合,各地的畜牧部门应联合畜牧养殖人员共同建立切实有效的疫苗防疫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当地畜牧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动物养殖的种类,在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进行实地推广;二是动物养殖人员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应对疫苗的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接种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从而为动物疫苗接种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三是适当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实现动物疾病的长效防治。

3.5加强宣传研发力度

防控策略范文篇4

关键词:猪的弱仔;养殖业;主要危害;防控策略分析

在我国的饲养业中,规模化的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方式,在规模化的养猪生产中,弱仔的存在成了养猪行业的最大危害,弱仔作为流行病发生的易感动物,在养猪产业中非常容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导致牲畜的大量死亡,损失诸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危害,疫病的流行会影响整个饲养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弱仔的管理不仅是使疫病远离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1对猪的弱仔分析

养猪生产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多个生产阶段都会导致猪场弱仔的产生,也就造成了猪场弱仔数量较多的问题,弱仔在体重方面相对于其他的猪来说有着很大的差距,弱仔一般较轻,并且弱仔的行为和正常猪比起来不仅是体重较抵抗力也较弱。在养猪场中,对于弱仔的判断有着很多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对幼崽的体重分析进而判断是否是弱仔。而在危害方面,弱仔表现为生长极为缓慢,并且它的生长周期相对于其他的猪来说要长得多,也就间接的增加了饲养成本,并且弱仔抗病的能力也相对弱很多,间接地增加了弱仔的死亡率,弱仔在猪场的出现,不但增加了猪场的管理难度,以及饲料的浪费,也大大地减少了猪场的经济效益。

2猪场弱仔所带来的危害

弱仔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原因,并且由于猪场中弱仔诞生的几率不低,因而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首先,弱仔消瘦,吃饲料不少,但是在销售市场弱仔的卖价并不高,因此,延缓了猪场经济效益的增加。其次,弱仔的抗病能力较弱,当出现非传染病时,弱仔的治疗费用更高,并且死亡率低,严重影响猪场的发展。并且当出现传染病的情况下,由于弱仔的抵抗力差,其传染能力以及死亡率更高,不仅会影响到猪场的正常猪,还会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3弱仔的控制措施

在猪场的养猪生产中,影响猪场弱仔诞生率的情况有很多,因此加大了对弱仔控制的难度,需要针对弱仔诞生的因素具体分析。3.1母猪产前的工作要点。弱仔是伴随正常猪出生的,因此在弱仔的控制中产前的工作要点就需要注意。首先,猪场在养殖的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猪种,健康的猪种可以有效降低弱仔的产生率和产生量,其次要时刻注意母猪的身体健康,对于猪场中出现病残的猪种要及时淘汰和管理,避免因此而出现更多的弱仔,并且体弱年老的猪要尽快地处理,保证猪场中的猪处于健康状态,在猪场中定时补充猪的数量,减少猪近亲生育的情况,进而提高猪的品质。3.2公猪的管理。猪场要精心饲养公猪,保证公猪有着良好的体况以及高品质的精液,对于饲料的选择要加大力度,合理搭配饲料,防止公猪出现体重过肥的情况,以免公猪出现腹部过大的问题影响猪的生育。3.3猪场日常工作要点。首先,在猪场中要合理控制温度,严防贼风的侵袭,进而提高猪仔的适宜居住环境,为猪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弱仔的出生率。其次,猪场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疫苗的接种,减少出现疫病的概率,对猪进行定期的抗体检测以及科学的制定免疫程度,进而做好对猪的疫病防控。再次,要时刻保持猪场的卫生,定期对猪场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出现,注意饲料的问题,使用高质量饲料,严禁猪场出现过期、变质饲料等,从根本上去控制弱仔的产生。

4结语

弱仔对一个猪场的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会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并且也会出现对人身体健康有害的情况。因此,猪场要针对弱仔的诞生具体分析防治策略,不仅仅会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也会直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白兆生.猪弱仔的成因分析及防控策略[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11):17.

[2]于晶华,于晶芳,于萍.养猪生产中弱仔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2):38.

[3]何维鹏.猪弱仔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6(3):18-19.

防控策略范文篇5

1.支出压力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大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拉动了我市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其幅射亚欧的窗口作用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将更加突出由此进入社会较快发展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债务比重最大的筹资方式由于历年债务余额滚存加上近年来新增债务膨胀,乌鲁木齐市的政府债务负担也极为沉重

2.债务管理政策的效力受到局限

(1)近年来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粮食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改革,加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投入要求的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支撑经济运行的财力匮乏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配套,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必然面临着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社会化的问题,目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基本结束,但自治区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化,而社会保障体系则刚刚建立,尚待完善,由此产生的原改制中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下岗失业人员救济金等社会保障资金所形成的债务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趋势

(3)举债项目各环节管理不到位,造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财政支出负担表现在:项目超概算情况严重,加大财政资金压力

(4)由于没有建立借债举债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对于否应该举债没有相应的评估机制,导致部门随意举债的现象时有发生,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二、控制乌鲁木齐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财政对政府融资的集中统管力度

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政府在清理现有债务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必须由政府负担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确定偿债责任单位,明确财政部门在同级政府债务管理中的牵头作用,实行由财政部门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财政部门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财政收支、各职能部门提供的项目可行性方案,确定短期筹资方案、还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中长期融资规模、偿债期限等并定期对已有的政府债务进行分析和督促,确保政府债务按时偿还

2.逐步建立各项政府债务监控、预警机制

(1)建立和完善动态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系统

①建立能合理反映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定期统计和动态监控,随时把握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风险状况通过对债务依存度、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动态分析和评估,将已经发生的各类债务风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呈现出来,从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透明度债务信息的充分披露债务监控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②建议在“金财工程”框架内加紧研究开发政府债务统计系统,将政府债务统计作为年度常规任务明确起来完善分地区、分级次、分种类、分项目的专项统计制度,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提高统计效率

③推动试编政府债务预算的尝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编制政府债务余额、新增债务、年度还债等政府债务预算,为政府决策及社会公众提供综合、完整的信息对直接显性债务,应根据债务的数量和期限,制定中长期偿还计划,并建立相应的偿债基金;对直接隐性债务,应预测未来各年度的支出缺口,制定弥补支出缺口计划;对或有显性债务,应坚持“谁借谁还”的原则,清偿债务,必要时可用法律手段进行追讨;对或有隐性债务,应加强管理,尽可能在经济、社会领域“就地”化解;对无法追讨的或有显性债务和无法“就地”化解的或有隐性债务,应纳入直接显性债务进行清偿以此,逐步将隐形债务显性化、或有债务明晰化,减少动态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复杂程度

(2)规定债务形成程序,控制新增债务风险

①建立“借用还”与“权责利”相统一的债务管理体制,建立举债评审、偿债责任追究、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编制政府债务预算,把债务预算纳入复式预算,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从制度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②增加债务总规模的刚性限制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提出债务结构调整原则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①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分清责任将各类地方政府债务按照债务来源划分为以下四类:由中央政府或上级地方政府转贷形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当做好资金使用监控、偿还责任划分等工作地方政府自行举借或授权所属部门举借的债务资金其形成的债务即为乌鲁木齐市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债务风险管理的职能,并接受上级政府的监督、指导

②划分偿还期限和资金用途,分清轻重缓急偿还期限往往由资金用途决定的政府举借债务获得的资金,通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经常性支出、应急支出等三个方面参照国内商业银行对贷款期限的划分,可以对地方政府贷款按照期限划分为三类:第一,长期债务,偿还期限在五年以上(不含五年)的债务第二,中期债务,偿还期限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含五年)的债务第三,短期债务,偿还期限为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长期债务一般为了筹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资本性支出资金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慢,因此客观要求具有足够长的还款周期,否则就会加重地方政府的现期财政负担,这部分债务占债务总规模的合理比例应该比较大的,一般应大于80%短期债务一般用于政府经常性支出和应急支出,只能用于年度内周期性短收的情况,一般不能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短期债务比例应当非常低中期债务介于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间,其比例也应当介于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之间

3.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

(1)结合财政绩效评价,合理确定投资范围

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理财原则,同时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合理确定财政投资范围,政府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对我市未来经济或社会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2)编制基本建设预算和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加大建设项目财政跟踪评审力度

①根据建设需要和承受能力应在编制年度政府性投入基本建设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资金的缺口编制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明确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等计划,也便于负债资金在各项目间的统筹调度

②全面实行财政跟踪评审制建立严格的政府债务监督检查机制对政府债务项目,相关职能部门要实行跟踪评审和重点评审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项目单位整改到位对政府重大举债项目,要委派财务总监或财政专管员,对举债项目的财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实施财政跟踪评审制,边建设边评审,既能节约资金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超概算现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情况和偿债计划落实情况的年度审计项目竣工后,必须进行竣工审计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政府债务状况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公开审计结果

防控策略范文篇6

摘要: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近年来,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又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边邻省也已发生危险性病虫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将面临毁灭性的危险,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把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把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以下除治与预防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1.2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二、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了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松林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松树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

三、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3.1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3.2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3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四、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4.1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不准调运。

4.2加强检疫检查。国内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越来越大。为了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个人及厂矿,木材制品生产企业、建设工地、邮政、电力公司、发电厂(站),电视发射台及调入的松材制品、包装箱、机械设备、衬托、木质托架、电缆线圆盘、花卉、苗木等按监测办法(试行)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公务员之家

防控策略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造假;内部控制;防治措施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会计理论探索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造假与舞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和主要作法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作法主要包括:非法篡改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会计数据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非法篡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财务报表;其他非法手段,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利用网络黑客程序非法进入、拍照、拷贝、仿造或利用终端窃取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

由于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就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而言,目前市场上就有数百种之多,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功能结构和用法各不相同,其内容设计和售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网上交易、网上会计还存在一些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外泄或财务系统遭到攻击。有些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上更是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如:系统源程序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容易被修改和盗用;财务软件系统功能不全,很多都缺乏完整的操作日志,权限混乱、责任不清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很多单位领导也知道会计工作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但是对具体的信息化过程不甚了解,对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问题认识不足,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会计信息化也是换汤不换药,不加改革,还用以往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结果使财务工作一团混乱,漏洞频出。二是缺乏有效地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财会部门不能做到专机专用,财务人员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实行信息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和程序所替代,应该及时调整,按照软件的要求和单位需要,重新设置会计人员的岗位和权限,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否则就会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舞弊目的。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等等。而不少单位没有及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四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应该建立完善地管理制度,采取新的保密措施。常见的会计信息备份不及时,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或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等,都可能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

(三)财务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欠缺

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到今天,会计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大多以网络形式进行,这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技术。而目前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不足,对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四)内部审计监管不力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疏忽大意或对系统了解不透,不能及时发现软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尤其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由于组织庞大、系统繁杂、会计信息来往频繁,更容易出现舞弊现象。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熟悉,或对远程审计等手段陌生,因此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五)财政、税务机关等业务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看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以税务机关为例,只是利用现代化手段部分地实现了网上或远程报税,却没有启动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三、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防治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给组织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利用ERP系统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现象必然会有所增加,甚至花样翻新。虽然这些舞弊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有较高的智能化,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可以起到提前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一)选择适合自己单位特点的财务软件

在购买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时,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尽量购买市场上开发比较成熟的通用商品化软件。购买后,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不间断试用,尤其注意整个系统的权限设置、初始化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完善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解决。

(二)提高组织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财务部门应该利用一切方法,向单位领导说明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防治建议,让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调整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工作规范》中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针对专业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有严格的授权控制,如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必须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账、修改、出纳等权限等;又要有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如按内部牵制原则实行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而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完整准确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全社会都应着力培养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管理人才,即“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财会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既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五)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内部审计监督

加强审计监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这要求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系统本身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并审核和评估其程序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审计监督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第一时间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完善内部控制与牵制制度;三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信息化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审计和全面监管的要求。

(六)加强外部监督

防控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水稻;病害;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即从农业生态学的总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物理机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害的发生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保护水稻安全生长,基本上有4条途径:一是改变农田生物群落的组成相,使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二是改变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减少农作物被害的可能性,增强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灭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保障水稻生产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和县2008年首例细菌性条斑病,就立即采取封锁、消灭措施,以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出扩散。

二、加强预测预报

加强预测预报并及时发放宣传到户,做到有情必报。预测预报工作在如今农户分散经营且多为老人妇女的情况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预测预报可指导他们及时准确地用药,控制病害发生及蔓延,以避免造成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三、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和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大棚、中棚、小棚甜瓜后茬不少为晚粳。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差异很显著,例如和县近年推广的安选晚1号、宁粳2号等表现为抗耐病性,常用品种武运粳7号因感病而停用。二是合理密植及肥水管理。以增强作物抗病性,较好地抑制稻瘟病、纹枯病发生。

四、物理防治

日光晒种、温水浸种,可杀灭病菌。或通过汰选种子,利用健全种子与被害种子在体型、大小、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害的种子,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五、生物防治

目前在水稻上已广泛使用农用抗菌素,如经久不衰的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和刚投放市场的四霉素等,在病害防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生产无公害农作物的首选生物药剂。

六、化学防治

加大植物检疫工作是农业主管部门和植保部门的重要职责,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由于种种局限不如化学防治收效快、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因此农业生产现实中农药防治仍占据主要角色。由于当前市场的开放性,不少经营户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不知或分不清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它们的繁殖增殖、传播方式。因此,应加大对农资经营户的培训力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

恶苗病是一种细菌性种传病害,发病后几乎无药可治,浸种灵或强氯精药剂浸种是防治此病的最佳方法。在苗床病害防治上,基肥不宜过多或过少,氮、磷、钾需平衡施用以提高秧苗抗病性。立枯病可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喷雾。疫病可用恶霉灵400倍液喷雾,苗瘟用三环唑或稻瘟灵防治效果较理想。在大田病害上,条纹叶枯病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麦收前后防治灰飞虱以减轻其发生危害,药剂宜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直播稻宜选在6月上旬,避开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并实施健身栽培,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性。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强氯精浸种,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真菌和细菌;秧苗二叶一心期后用36%三氯异尿酸900g/hm2对水450kg喷雾,隔5~7d再喷1次;水稻成熟后,秸秆需带出田外处理,稻谷单独存放,谷壳集中销毁,不可扫入粪坑作农家肥下田。防治纹枯病可实行健身栽培,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还可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防治,效果很明显。防治穗颈瘟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科学施肥,浅水勤灌;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始期用20%三环唑或30%稻瘟灵乳油防治。防治稻曲病应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氮、磷、钾合理施用,浅水勤灌,干湿交替,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还可用40%井?蜡芽可湿性粉剂或好立克于破口前后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杨永进,黄水坤,周少华,等.20%康宽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88.

[2]吴晓峰,张立洋,邱晨,等.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7527-7528.

[3]郑淑华,李玉民,徐利敏.30%琥胶肥酸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53-54.

[4]王永君,黄正道.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寒地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一些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38.

防控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

近些年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猪场中的重大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是日常养殖场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的监测中,由于意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监测工作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不到为综合防控工作提供支持的积极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监测工作,当前需要对实际监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综合防控相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规模化养猪场的监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为获得更好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1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难点

1.1混合感染问题严重

经过实验室对病原体进行监测可以发现,猪群中出现感染的传染病一般不是单一病原体造成,而是至少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作用所导致[1]。这种多种病原体混合造成感染已经成为当前疫病监测中的重点,也是发病的主要形式。在实际的养猪场中,主要是双重感染、三重感染、继发感染,或者是多种疾病并发的多种感染等,主要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等。其中多重感染和激发感染对于猪群产生的危害最大,能够直接影响到猪群的生命安全。

1.2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加

在疫病的流行过程中,尤其是重大疫病,病原体会受到外界环境、高度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病原体毒力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血清型、变异株[2]。加上在实际的养殖中,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情况不佳,或者是免疫抗体不一致,造成一些疫病在猪群中流行,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典型化发展趋势。此外,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实际危害也比较大,其中猪瘟等疾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伪狂犬病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的情况出现,这些疾病危害性日渐严重。

2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综合防控策略

2.1严重控制引种环节,准确落实检疫程序

针对规模化养猪场来说,其规模上比较大,在管理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被忽视的环节,如种猪的引进工作中,是否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以及调查研究等,明确种猪引进地的疫病情况;种猪与实际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等。只有实现对引种环节的有效控制,结合对应的检疫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在养猪场中传播的可能性[3]。首先,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重大疫病传播,一般引进种猪时,需要从疫区外引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前做好对应的调查工作,明确种猪引进地点的疫情,考察种猪的疫苗接种证书等。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对养猪场内种猪品种进行更新,及时的引入不同种类种猪,为保证种猪的免疫力提供支持。其次,针对引入的种猪,在融入到猪群之前,要做好对应的隔离饲养工作,一般需要单独隔离15d左右,才能够将其与猪群放在一起[4]。除了需要密切关注种猪疾病情况以外,还需要做好对应的检疫工作,确定为健康猪仔后才能够并群进行饲养。最后,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及时的构建稳定品种繁育相关体系,对祖代场、父母代场、原种场、商品场等进行确定。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商品猪质量,避免繁育体系中疾病的传播。以此保证能够更好的从根源上避免重大疫病在养猪场中传播,为养猪场中猪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支持。

2.2结合适合管理模式,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中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到疫病的综合管控效果,对于保证养猪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疫情实施综合防控,实现对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的有效监测,进而保证养殖者的整体经济效益,可进行如下工作。首先,可以对养殖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工作,基于全进全出饲养原则,尽量避免猪群和外部环境产生接触,从根源上避免疫情在养猪场中传播。同时,需要对养猪场中采取全面化、规模化的消毒工作,关注消毒效果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安全高效、低残留、无毒的药物,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以此保证能够为牲畜创建出一个更加安全、适合的生存环境,降低猪群换上疫病的几率,保证猪群的整体健康[5]。其次,需要做好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意识、改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方法,为获得最佳的管理工作效果提供支持。如合理的控制好养殖密度情况,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盲目的引进猪仔,造成数量增加,生存环境恶化,影响猪群健康;空栏期需要做好门窗、墙壁、设备、地面等各个位置的消毒工作,并且在消毒后要及时的进行通风,保证猪舍环境的安全性;养殖中需要选择适合的药物实施消毒处理,如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等。最后,一旦在养殖场中出现疫情,尤其是传播快、病情严重的重大疫情,要及时的采取对应处理,包括连续展开消毒工作、及时处理废水以及粪便、对感染猪做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避免对整个养猪场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设置对应的隔离区域,对出现感染的猪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大面积感染的问题出现。

2.3树立正确免疫意识,严格落实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重大疫病出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防控方法,尤其是针对规模化的养猪场来说,更需要重视疫苗的接种情况。这就要求养殖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更好的综合防控疫病提供支持。首先,在充分重视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高质量疫苗,保证购买渠道的正规性,严格按照要求对疫苗进行运输和保存,确保疫苗能够具备较好的作用。其次,针对规模化养猪场来说,需要保证按时接种疫苗,在种猪、后备猪群体中,要每年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6]。因此,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并且保证接种程序的完整性,为更好的预防疫病提供支持。同时,针对猪瘟等重大传染病,要保证在发病高峰期到来之前进行接种,有效的落实疫病预防工作。最后,接种疫苗要保证全部接种,避免出现漏种的情况。同时,在接种结束后,还需要做好对应的抗体检验工作,监测合格才能够证明接种成功,而对于接种免疫失败的猪,要及时的进行补种。

3结语

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不仅能够影响到养殖户的利益,对于周围养殖场猪群的健康,也有较大影响,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需要在有效分析监测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引种环节、完善管理模式、落实疫苗接种等措施,做好重大疫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以便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保证猪群健康,为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郁培贤.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9):12.

[2]姬守博.养猪场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分析[J].兽医导刊,2021(11):65-66.

[3]甘迪荀.养猪场猪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22):157-158.

[4]李元仲.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监测与防控[J].畜牧业环境,2021(14):72.

[5]陈桂华.养猪场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措施分析[J].农村百事通,2021(20):155-156.

防控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控策略;国民经济

一、引言

当今社会中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性,纵观整个社会形势用发展的眼光做事。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冲击以及全球经济萎靡现象的到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提高资产负债规模、业务产品的创新等等。但是经济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要分析社会形势,将风险降到最低,做好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防控工作,保证商业银行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审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渐转变为“风险、管理、效益”等的审计,各商业银行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所谓“审计风险”则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后表达错误或不合理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这三类。

(一)固有风险

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假如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某个业务环节出现重大的违法问题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出现固有风险的可能性比较高,它是由于其自身经营货币的独特性质造成的,可能会出现在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控制风险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业务环节中出现了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但是并没有被银行内部发现、控制和纠正的可能性。这一风险的实质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权利过于集中,工作人员素质较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明显较低。

(三)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则是指审计后商业银行的业务环节中出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未被发现,并且给出了错误意见的可能性。这一风险是审计风险中唯一的可以由审计人员控制的。商业银行审计风险是由以上提到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其中固有风险是银行本身特点造成的;控制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这两类风险都是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人员无法控制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将审计风险防控重点放在检查风险上。

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风险所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审计工作力度不够、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知识能力匮乏、审计工作技术不先进、审计工作不规范等等。

(一)提高审计风险意识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都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只有从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工作人员才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提高职业责任感,及时发现并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审计风险的防控。商业银行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影响了审计风险的防控能力。

(二)加大审计人员的能力培训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通过日常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等。商业银行应该切实重视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银行审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经济、金融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从而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大开发商业银行审计软件的工作力度。通过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审计软件,可以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中数据处理、分析等工作。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

(四)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这样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只有切实控制审计风险,特别是可以由审计人员控制的检查风险。商业银行的审计机关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做好审计工作中的每一步,对工作中的每个阶段都实行严格的把关。审计工作开始前要充分调查,制定合理的方案计划;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只有不断加强规范性,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业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审计风险也随之而生。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商业银行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及时的发现各商业银行存在的审计风险隐患,切实做好审计风险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思涵.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4期

[2]黄煜,华严冬.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管控[J].时代金融(中旬),2015年6期

[3]李传奎.新巴塞尔协议背景下银行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