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1:11:34

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家畜布鲁氏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开展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警预报,消除疫情隐患,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动物疫病监测按照集中监测与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

动物疫病监测实行分级负责制。每年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在集中监测的月份之外进行月度常规监测;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发展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畜牧局负责制定、调整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统一组织实施。

2.具体监测工作由同级疫病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作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县,工作中结合疫病净化评估的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同时加强出口饲养场及周边区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3.在春、秋季集中免疫之后,于6、12月分别开展一次集中监测;月度常规监测随时进行;在国内、周边地区和辖区内发生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4.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商品代规模饲养场、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自然村的血清学监测和部分病原学监测,组织基层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和评估全县疫情状况。负责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测质量的监督抽查。做好部、省、市三级动物疫病监测采样、送样工作。

5.基层站负责辖区内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和村选点采样、检测;每年开展两次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与集中防疫同时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开展针对性的监测;每年对辖区内饲养奶牛等家畜进行一次全面的布病、结核病检测。中心化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口蹄疫、猪瘟间接血凝试验等简单血清学检测,负责所辖区域内散养畜禽的日常的免疫抗体检测。

6.各基层站接到养殖企业、诊疗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报告后,及时报告县局畜牧监察执法大队或防治站,由县局及时组织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将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重点工作安排

1.于4、7、10月10日前,采集一个羊场、一个猪场各≥30份血清送省局。

2.于8月20日前,采集3个牛脑送省局。

3.于5、9月15日前,采集父母代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采集父母代种畜场血清样品≥40份/场送市局。

四、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应按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个样品至少一式二份,备份样品应满足复检、验证或比对实验所需。

(二)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群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应≥70%。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如下:

1、高致病性禽流感用血凝抑制试验。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率≥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口蹄疫: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后猪28天、其他畜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ELISA检测。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免疫合格。

4、猪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5、鸡新城疫用血凝抑制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6、家畜布鲁氏病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选检测。

7、牛结核病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

8、狂犬病用ELISA法。

五、检测频度和抽样数量

免疫抗体检测抽样数量:月度监测,至少抽检5个重点村,每村抽检禽≥20份,畜≥30份;集中监测当月,至少抽检鸡、猪(牛、羊)等规模饲养场5个、重点村5个,活禽交易市场1个,畜禽屠宰场1个,每村或每场抽检禽≥20份、畜≥30份,屠宰场≥30份;应急检测随时进行。对辖区内所有种牛、奶牛进行一次结核病集中监测,奶牛、奶山羊进行一次布病集中监测。

六、检测结果报送

(一)县检测中心应在每月6日—27日前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动物疫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并将汇总表报市检测中心;每半年对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形成《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报告》,报送至市畜牧检测中心和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每季度报送一次本地动物疫病检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情况,并对本地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动物疫病范文篇2

一、重大动物疫情

本预案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或暴发流行,国家规定的二类、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以及国家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需列为国家规定一、二、三类动物疫病范畴的疫情。

二、组织体系

(一)指挥系统

为加强对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严水石任指挥长,县农办主任扶良发、县农业局局长周茂生任副指挥长,县农业局、公安局、财政局、工商局、交通局、卫生局、民政局、外经贸局、商管办、发展计划委员会、食品公司、卫生防疫站各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乡镇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农业(畜牧兽医)部门:

(1)及时组织动物防疫和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2)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将重大动物疫情向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通报。

(3)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组织实施。

(4)参与组织对疫点内动物的捕杀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5)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注射。

(6)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监督指导。

(7)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存贮、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

(8)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防疫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9)评估疫情处理及所需补贴资金,提出资金使用意见。

(10)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11)组织对疫点、疫区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发展计划部门:

负责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3、财政部门:

根据疫情,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动物防疫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安排应急防疫经费并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4、民政部门: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公安部门:

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疫点内动物捕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疫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疫情的扑灭工作,在紧急预防接种工作中,切实做到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雷厉风行。在污染场所消毒、疫情普查中妥善安排工作人员,并做好疫区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7、工商部门:

根据对疫区的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市场。

8、卫生部门:

负责疫区人民群众的人畜共患病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9、通信管理部门:

负责保证疫区的通信畅通。

三、应急反应

(一)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的发生或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1、一类动物疫病发生后,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汇报并上报疫情,然后确定疫情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方案,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2、指挥部立即召开成员紧急会议,部署疫情控制工作,视其疫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调拨资金,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如发生的是国家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口蹄疫、禽流感等,指挥部全面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捕杀疫点易感动物。

(二)国家规定二、三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汇报并派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确定疫情严重程序、范围大小,提出控制办法,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财政部门应调拨防疫经费,指挥部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工商部门关闭疫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紧接预防接种,指导消毒,并对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封锁、捕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决策,封锁令由疫区政府,当疫情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由县政府发,并安排好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县里拨专款建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物资储备库(包括疫苗、药品、器械等)由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保管和调拨使用。

(二)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要切实安排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储备物资,防疫经费以及被捕杀动物的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测、疫情普查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加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县级动物疫病简易诊断实验室,依托上级业务技术部门,一旦出现疫情,能及时准确诊断。

(四)人员保障。发生一类动物传染病时,请示上级调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专家组作出诊断,指挥部迅速组织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赴疫点,迅速扑灭疫情。

五、疫情管理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发生疫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报道疫情,对别有用心、造谣惑众、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其它事项

(一)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技术措施,按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动物疫病范文篇3

1.1目的

为确保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出口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应急预案》及《铁岭市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本预案所称重大动物疫病是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A类疫病,以及其他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动物疫病。

1.2.2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预案规定,做好控制重大动物疫情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技术等储备,按年度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按照本预案规定,做到统一指挥,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指挥系统

设立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指挥长由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畜牧、计划、财政、公安、商业、卫生、工商、交通、质量技术监督、铁路、商业、外经、司法、林业、电信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控制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2.2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动监局,按照指挥部决策,负责统一指挥紧急疫情的控制工作;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有关本预案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地区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办事处要设立相应的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指挥和实施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

2.3部门职责

2.3.1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调集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有关人员开展疫情控制工作;建立疫情监测网站,做好疫情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做出全面评估;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参与组织对疫点内染疫畜禽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监督指导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等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及产品生产、贮存、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经过省境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监督检查、查证(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各种审批手续)、验物、补检、重检、处理疫病动物,依法处罚违法行为,车辆免费实施消毒;组织对疫点、疫区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3.2计划部门:负责紧急动物防疫物资储备、调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2.3.3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紧急动物防疫储备金和紧急动物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

2.3.4民政部门: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2.3.5交通、铁路部门:负责优先运送控制扑灭疫情人员、物资、药品和器械,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和疫区封锁工作。

2.3.6公安、武警部门: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畜禽的扑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2.3.7工商部门:根据对疫区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加工、交易场所。

2.3.8监察部门:协助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

2.3.9卫生部门:负责疫区内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

2.3.10科技部门: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技术储备,安排研究项目。

2.3.11气象部门:提供疫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

2.3.1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禽鸟屠宰及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严防禽流感疫区的禽鸟及其产品进入我县加工销售环节;立即对集贸市场、冷库和禽类产品加工点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疫区的禽鸟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发现非法入境及疫区的禽鸟类及其产品立即报告。做好畜禽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工作。

2.3.13商业、外经、司法、林业、电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协助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作好紧急疫情处理工作。

3.1预测、报告、值班

3.1监测与报告

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数量、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将划分为三个等级。

3.1.1一级疫病控制应急预案(省级),当疫情涉及两个(市级)以上行政区域时,启动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即辽宁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3.1.2二级疫病控制应急预案(市级),当疫情涉及两个县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时,启动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即铁岭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3.1.3三级疫病控制应急预案(县级),当疫情发生在县、(市)、区内各乡镇时,启动三级即县(市)、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3.2值班系统

*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指挥部总值班室试行24小时值班。总值班室负责人:周绍浩

总值班室电话:5825377(白天)5822511(晚上)

4.应急响应

4.1县级以下疫情的应急措施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从事畜禽饲养、经营及畜禽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

4.1.1乡(镇)场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或接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时,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发病畜禽实行临时隔离措施,限制同场(户)畜禽及其产品的流动,并监督消毒等措施的实施。

4.1.2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到场,对疫情进行确认,必要时请指定专家进行现场诊断,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料,送指定中心实验室检验。

4.1.3确认为重大动物疫情后,疫区乡镇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要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报告,提出三级疫情控制措施建议。疫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要立即启动本地区的疫病控制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组建并立即调集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上报疫情。

4.1.4疫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要立即召集会议,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分别做出封锁、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畜禽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关决策,疫区人民政府封锁令,组织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处理、紧急免疫等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扑灭疫情。有关部门要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4.2县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4.2.1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应急措施

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迅速派人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三级疫情控制工作方案,报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启动本地区的控制应急预案。同时将疫情报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

4.2.2县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应当立即召集会议,通报情况,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及时调集人员、物资、资金、督促各地和各部门落实各项措施,并将控制、扑灭方案及其执行进度情况及时上报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要立即按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落实。

4.3当疫情涉及本市其他县行政区域时,请求市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

保障系统

5.1物资保障:建立县和乡(镇)区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包括紧急用疫苗库、药品库、器械库等。)。储备库应设在交通方便、具备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5.2资金保障:县、乡各级财政每年储备紧急防疫物资、扑杀病畜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所需资金。

5.3技术保障:建立县诊断实验室,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

5.4人员保障: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培训动物防疫人员,设立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提供控制和扑杀疫情的技术决策建议和现场诊断。组建疫情处理预备队。

6.后期处理

6.1各乡、(镇)、场政府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

6.2从事畜禽饲养、经营和畜禽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预案的规定,在疫情发生后执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的疫病控制方案和措施。

6.3对违反本预案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重大动物疫病处理事项

7.1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报告、通报

7.1.1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立即赴现场进行诊断,并提出处理意见,采取防疫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不得拒绝或推托。

7.1.2疫情报告形式。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农业部《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以最快的形式报告疫情。

7.1.3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疫情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畜禽的种类和品种、日龄、死亡数量、临床病变,实验室诊断初步结果,养殖场(户)的生产和免疫接种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

7.1.4县级乡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初步确定,同时,分别向乡镇场和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7.2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

7.2.1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组成。

7.2.2.1兽医专业人员。包括:兽医行政官员、临床诊断技术人员、动物免疫人员、动物检疫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和动物疫病检验化验人员。

7.2.1.2消毒、扑灭处理辅助人员。

7.2.1.3公安人员。

7.2.1.4卫生防疫人员。

7.2.1.5其他方面人员。

7.2.1.6县、乡镇场区预备队人员。

预备队人员情况:县级一般情况下由50人组成,乡级一般情况下100人左右组成。

*县动物防疫处理预备队组成单位如下:

县委宣传部1人

县动监局:15人,其中局机关5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人,县动物防疫监督检验所5人。

县计划经济委员会:1人

县公安局:2人

县卫生局:2人

县商业局:1人

县工商局:1人

县财政局:1人

县交通局:1人

县监察局:1人

*火车站:1人

县民政局:1人

县广播电视局:1人

县司法局:1人

县气象局:1人

县质量技术监察局:1人

县林业局:1人

县外经局:1人

县电信局:1人

县科委:1人

县农发委:1人

县武警中队:1人

7.2.2任务。负责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具体实施有关疫情处理工作。

7.2.3培训。预备队组成后,应当对预备队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7.2.3.1动物疫病知识。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检疫检验要点等。

7.2.3.2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病料采集及送检、免疫注射、消毒、疫情检测等;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分和管理;隔离、封锁、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站的设立与工作开展;其他相关知识。

7.2.3.3个人防护知识。

7.2.3.4治安与环境保护。

7.2.3.5工作协调、配合要求。

7.2.3.6其他有关知识。

7.3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7.3.1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畜禽所在的畜禽场(户)或者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和所在村屯。

7.3.2疫区:指以疫点为中心的所在乡镇内(禽流感的疫区为半径3至5公里)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7.3.3受威胁区:指疫区为顺延5至3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7.4封锁

7.4.1封锁地区的划定。由所在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7.4.2封锁令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同级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封锁令。

7.4.3封锁的实施。对疫区进行封锁,并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7.4.3.1疫点

7.4.3.1.1严禁人、畜禽与车辆的进出和畜禽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出入时,须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经严格检疫、消毒并符合防疫要求的方可出入。

7.4.3.1.2对所有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7.4.3.1.3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息措施,疫点内所有的运载工具、用具,畜禽舍、屠宰和贮存场所及环境等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对动物粪便、垫料、饲料等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7.4.3.2疫区

7.4.3.2.1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设置专人和消毒设备,禁止动物、动物产品出入疫区,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特殊情况下,出入疫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事先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经严格检疫、消毒后方可出入。

7.4.3.2.2停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

7.4.3.2.3对易感动物进行监测和紧急免疫接种。

7.4.3.3受威胁区

7.4.3.3.1对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7.4.3.3.2对易感动物实施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7.4.4封锁令的解除。疫点内所有畜禽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15日后,(禽流感21日),经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封锁令的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令。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疫区进行疫情监督,6个月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可宣布该疫情扑灭。

7.5消毒

7.5.1消毒前的准备

7.5.1.1消毒前必须清除畜禽粪便、污物、饲料、垫料等。

7.5.1.2消毒必须选择对畜禽病毒有效的药品。

7.5.1.3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器械(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7.5.2消毒

7.5.2.1饲养场(户)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7.5.2.2饲养场(户)的畜禽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取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消毒方式。

7.5.2.3饲养场(户)的畜禽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等消毒方式。

7.5.2.4畜禽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等消毒方式。

7.5.2.5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饲养、管理人员的衣帽鞋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处理。

7.5.2.6疫点内办公室、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的方式。

7.5.2.7对屠宰加工、贮存等场所的消毒,可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并避免造成有害物质的污染。

7.6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及管理

7.6.1物资储备

7.6.1.1疫苗:口蹄疫浓缩苗及禽流感H5、H7、灭活菌,其他亚型疫苗视实际情况贮备。

7.6.1.2诊断试剂:禽流感琼扩抗原及标准血清,H5、H7、H9分型抗原及标准血清,其他13个亚型分型抗原及标准血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所需试剂视实际情况做适当储备。

7.6.1.3消毒药品: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7.6.1.4常用消毒设备:高压消毒机、轻便消毒器;消毒容器规格:20升、50升。

7.6.1.5防护用品:透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

7.6.1.6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2毫升注射器。

7.6.1.7运输工具:密封防护卡车、大卡车、防疫车。

7.6.1.8密封工具:高强度密封塑料袋。

7.6.1.9通讯工具:移动电话、大功率车载电话、对讲机。

7.6.2管理办法

7.6.2.1应急物资储备于县、乡(镇)、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物资储备库。

7.6.2.2应急物资储备由县、乡(镇)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统一调配。

7.6.2.3储备的应急物资要妥善保管,定期检查,特殊物品要根据其有效期进行更换,保持所有应急物资随时处于有效状态。

7.6.2.4应急物资仅用于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不得挪用。

动物疫病范文篇4

近期以来,我市周边县区不断出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扎实做好我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根据我市动物疫病防治情况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动物疫情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市周边县(区)不断出现疫情,生猪价格仍不稳定,加之春防后补免工作的差距,特别是近期的气候炎热、空气湿度较大,给动物疫病的发生、蔓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动物疫情的严峻形势。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认真开展普查消毒灭源工作。各县(区)要根据前一段时间普查的基本情况,重点对老疫点、中小规模养殖户、冷库、靠近国道省道两侧的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养殖场周边环境整治和消毒。把疫情苗头控制在疫点,控制在农户圈舍,防止疫情扩散,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强化疫情监测,健全预警预报制度。各县(区)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基础上,要切实落实“每月第二周为补免周”制度,加大免疫力度,加强养殖环节、防疫管理和检疫监督。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置疫情。

动物疫病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重要意义

目前,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降

的态势,但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存在病原污染面大、家畜家禽饲养方式落后、免疫基础工作薄弱、畜禽交易和长途调运容易引发疫情等突出问题,一旦发生疫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和破坏。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落实年全市强制免疫工作,正确把握疫情形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防控意识,落实防控举措,有效杜绝疫情的发生。

二、总体要求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二十四字防控工作方针。要抓住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强制免疫工作。要坚持实行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行动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常年按程序免疫的方法。要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

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时间步骤

3月15日至4月30日,开展全市春季集中免疫;

9月15日至10月30日,开展全市秋季集中免疫。

在工作开展中,要严格按照《年兰州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要求,对所有规定范围内的易感动物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坚决消灭免疫死角和免疫空白,特别是要落实中小型养殖场、养殖大户以及城乡结合部、厂矿、机关单位的小型养殖场等的免疫工作。集中免疫结束后,要切实实施补免工作,落实补免制度,设立补免日(每月不少于2个补免日),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防疫员和养殖户人人知晓,确保每个防疫员按时落实补免工作。

强制免疫工作结束后,市上要统一进行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各社区要在做好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对养殖户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必须有详细记录。

2、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各社区在集中免疫工作开始后,要按照先免疫、后消毒的原则,做好免疫注射后的消毒工作。结合集中免疫,对辖区范围内的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等养殖密集区内集中开展一次消毒灭源行动,切实做到数据清楚、行动迅速、没有盲点。另外,要落实对可能引发疫情传播的走乡串户流动销售人员和收购贩运畜禽的交通工具的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消除隐患。

3、严格免疫信息报告制度。

街道社区在春防、秋防集中免疫期间,要严格按照《年兰州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计工作(街道、社区城管专干),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严格执行免疫信息报告制度,从3月24日起,一旦发现畜禽大面积死亡现象要及时上报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并于每周四中午12时前上报免疫进度周报表,并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工作。

动物疫病范文篇6

要按照国家强制免疫和省政府关于“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应免动物规定的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达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要定期搞好普查,随时搞好补针,确保动物在整个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免疫保护。业务部门要提高免疫质量,确保免疫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100%。要坚持动物重大疫病疫苗主渠道供应制度,确保疫苗的合格率。

要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做到临栏检疫,杜绝染疫动物流入市场,把染疫动物消灭在原发地,切断传染源,使防疫检疫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促动,共同起到对动物疫病的控制作用。

要搞好消毒工作,动物圈舍、活动场地以及运输动物的车辆都要严格消毒,较大型的养殖场要建立一整套防疫消毒措施,定期搞好消毒工作,有效杀死病原菌,防止疫病传播。

要严格执行外引动物、动物产品的报批、报验制度。防止外源性动物疫情流入我市。今后凡是外引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前到市防疫监督部门领取《准入证明》,引回后在指定场所隔离观察14天。对未报批报检引发疫情的有关责任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要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的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保证上下信息畅通,围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快速高效的防疫体系。主要应建立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以及动物防疫屏障体系。通过完备的疫病防控体系来完成动物的防检治等各环节的监控,确保一些重大疫病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乡镇兽医站建设至关重要,在组织动物疫病防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乡镇兽医站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组建起来的,历史包袱沉重,科技人员少,尤其是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抓住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利时机,把防检疫的执法职能从乡镇兽医站拿出来,组建“动物防疫检疫站”,具体承担动物防疫和检疫,并且“动物防疫检疫站”隶属于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这样就理顺了体制,有利于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能够使防检疫工作全市上下一盘棋,避免各自为政、分散监管的局面,有利于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要实施科技培训战略,提高防疫人员以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把防疫变为农民自觉的行为。市乡二级要加大化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能够开展病毒、细菌等一些较复杂的检测项目。定期开展村级防疫员业务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防疫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动物疫病防治知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广泛利用报纸、电视举办培训班,印发科技材料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开展防疫等各项活动把动物疫病防治变为全民的行为,使整个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增加投入,重点扶持

市、乡两级财政要增加动物疫病防疫投入,市级财政每年要拿出40万元,乡镇财政每年要拿出2万元,重点扶持强制免疫、疫病检测、疫病净化和疫情扑灭工作,村级组织要根据条件,拿出适当资金,对村级防疫员给予补贴。决不可因为经费问题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统一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领导,依法防疫

动物疫病范文篇7

1.1有利于为动物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动物疫情防控是当前养殖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些病毒性疫病很容易发生变种或突然性暴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安全,为动物健康成长带来隐患。因而,对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业发展的迫在眉睫之势,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控,有利于确保动物健康成长,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2有利于促使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意味着动物不受疫情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动物可以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健康成长。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发展突变,自然灾害频发,瘟疫病情肆虐,在很大程度上为动物养殖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一严峻形势下,要对动物疫病情进行防控监测,从而确保动物生存环境的安全可靠,进而使养殖农户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养殖业深化发展。

2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2.1资金相对不足。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监测,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对动物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继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设备少、技术落后、学术研究经费不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工作的有效施行和开展,从而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因而,相关部门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继而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2.2缺乏专业人员。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监测,需要专业的科学人员。也就是说,在对疫苗进行研发、动物疫情研究、防控措施研究等方面需要专业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在动物疫情防控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养殖业发展需求。因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倘若遇到突发情况,便会显得手足无措。2.3对动物疫情缺乏预见性。动物防疫工作,在养殖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一项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经济效益,而且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从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养殖户散养还是专业养殖等都会发生动物疫情等情况。由于部分养殖人员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养殖知识,在养殖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当动物疫情大规模出现时对其不甚了解,往往显得手足无措。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动物疫情缺乏预见性。

3动物疫情防控的对策

3.1加大对动物疫情防控经费的投入力度。时代的进步与传统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使这些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近年来动物疫情不断增多,并且种类繁多,因而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这就需要在疫苗研究、学术研究、策略研究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经费。因而,政府部门要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力度,从而为动物疫情防控的施行,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3.2要对动物疫情防控专业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挑选,一方面可以从内部人员中进行选择,根据工作人员平时表现,选出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医护人员、科技人员中挑选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挑选的人才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要与岗位发展需求相匹配,从而为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3.3要对动物养殖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动物养殖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动物养殖人员根据标准行事,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对动物注射疫苗,对动物疫情做到早防控,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动物养殖人员也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动物疫情防控提早准备。此外,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对养殖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并且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增进民众对动物疫情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4结语

为了使动物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控。对动物疫情要具有先见性、掌控掌控性,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这就需要养殖业具备充足的资金,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对疫情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同时,养殖业负责人也要树立风险意识,并根据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进行饲养,从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有效统一,继而使养殖业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建民,李俊荣.浅谈动物疾病防控现状及对策[J].科学种养,2016,(3):102.

动物疫病范文篇8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牲畜口蹄疫、家禽禽流感疫情,确保全镇禽畜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应急指挥系统

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负责辖区内的牲畜口蹄疫、家禽禽流感应急防防控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政委、指挥长,副镇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为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收集和分析预测疫情所需的资金和物资,按照指挥部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各村组、各部门落实本预案,提出疫情应急防控措施建议等日常工作。

二、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疑似疫情,应及时向镇政府或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报告。镇动物防疫指挥部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六小时内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临床诊断,对确认为疑似的,应立即向县储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县人民政府报告,并在12个小时以内将情况报到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三、疫情确认

牲畜口蹄疫疫情按以下程序确认:

(一)现场临床诊断。县物防疫监督所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兽医专家组成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符合口蹄疫和禽流感典型症状的,可认定为疑似病例。

(二)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参考实验室确诊治,对疑似病例或症状不够典型的病例,县动物防疫监督所要及时采集病料,送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可认定为确诊病例。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四、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当本镇区域内发生疫情时,镇指挥部启动本应急预案。

五、政府及其部门职责

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镇压政府统一指挥,各行政村、各部门分工负责。

(一)政府职责。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牲畜口蹄疫应急防控工作负总责。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疫情应急控制所需的经费,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牲畜口蹄疫、家禽禽流感疫情时依法封锁令,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二)部门职责

1镇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在发生牲畜口蹄疫时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制定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督查对发病畜及同群畜的扑杀,对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技术指导。

2、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所需物资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的落实,应急物资运输,防止对人的感染,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检疫、防疫知识宣传等。

镇纪检部门对有关部门防疫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扑疫工作纪律,查处违经违法及失职行为,监督经费的使用。

镇派出所:负责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

财政部门:调拔防疫资金,确保防疫物资、强制免疫和扑疫经费所需,监督资金使用。

镇林业部门:做好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置与管理。

镇卫生防疫部门:做好人间口蹄疫、家禽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搞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和病人的救治工作;要做好饲养人员、扑疫人员、家禽销售及疫区群众等与病畜接触人员健康随访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口蹄疫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严防牲畜口蹄疫病毒传染给人。

镇工商部门:加强集贸市场畜产品交易管理,关闭疫区内的有关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三)乡镇政府职责:

负责调集和组织人员封锁本辖区内的疫点、疫区;捕杀疫区内的病畜及同群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可能被病畜污染过的器具、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对疫区内的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强制免疫;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防止疫情扩散。

(一)调查、分析、追踪疫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草、饲料)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二)划定疫点、疫区、受危胁区

1、将病畜所在的养殖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厂(点)、经营市场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畜所在的自然村划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的,将运载的车、船等划为疫点。

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

3、将疫区周边界8公里骨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三)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病畜及同群畜,并对所有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易感动物排泄物及污染饲料、垫料、水体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

4、严格限制人员、车辆、物品出入;

5、对所有易感动物,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6、对易感动物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四)疫区应采取的措施。由县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对疫区实行封锁。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人员和有关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动物的监督检查任务;

2、关闭易感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进出疫区;

3、对易感动物排泄物及被污染饲料、垫料、水体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

5、对所有易感动物,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6、对易感动物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五)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对所有易感动物,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对易感动物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六)解除封锁。最后1头病畜死亡或扑杀后,21天不再出现新的2病例,经全面消毒,由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封锁,由人民政府解除封锁令。

(七)处理记录。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详细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建立完整档案。

上述(三)(四)(五)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建立镇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封锁设施和设备等。储备物资应存放在具备储运条件、交通方便、安全的区域。储备物资按照不同的要求,分库存放,根据其有效期及时进行更换,保持所有物资随时处于有效状态。应急物资仅用于控制和扑灭牲畜口蹄疫疫情,不得挪用。同时根据需要,做好有关物资的储备。

(二)经费保障。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应急防控所需经费要纳入镇财政预算。根据国家规定,扑杀病畜及同群畜由国家给予合理补助,强制免疫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规定比例分担。

(三)人员保障

1、镇动物防疫监督所设立口蹄疫、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的临床诊断,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和建议。

2、镇村两极都要组建突发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疫情防疫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县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职业兽医、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镇防疫指挥部应当对预备队人员进行系统知识培训。

3、镇村两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依靠广大群众,对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实行群防群控,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实处。

八、其它事项

(一)镇政府要根据本预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本区域内从事家畜、家禽饲养、经营和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本预案的规定。

动物疫病范文篇9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应急体系,在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发生时,能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维护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坚持“早、快、严”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依*科学、依法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分类指导、管理规范,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三是《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七是《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八是《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是指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巨大危害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口蹄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狂犬病、结核病、囊虫病、钩端螺旋体、旋毛虫病、弓形虫病、乙型脑膜炎病以及其他突发性的传染性疾病。

2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

2.1领导机构

江西省林业厅及各设区市林业局分别设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

2.1.1省级领导机构设置及职责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下称“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由省林业厅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林厅办公室、林政处、计财处、省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业工作总站、木材检查管理总站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

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建立和完善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和制定全省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责成各设区市林业局制定和实施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负责全省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向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报告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应急和处置情况;部署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理的有关信息。

2.1.2市级领导机构设置及职责

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下称“市级应急领导小组”)由各设区市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其他组成人员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省领导小组组成形式确定。

市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建立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制定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应急预案,并负责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决策、指挥和处理工作,向当地政府和省林业厅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的预警、应急和处置等情况。

2.2日常办事机构

省级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由该局局长担任主任,由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和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有关负责人任成员。

省级应急办公室作为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下设现场处置、信息联络、后勤保障等三个组,其主要职责是:接受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命令、指示和各设区市林业局对有关疫源疫病报告、信息;传达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协调系统内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拟定应急预案、记录应急过程、评价应急行动、起草应急工作总结;负责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络及信息交换,组织应急工作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建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系统和应急资料库;负责与省防治重大动物疫源疫病指挥部进行沟通;完成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市级应急领导小组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可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

2.2.1现场处置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现场处置组由省级应急领导小组从省林业厅有关处(室)、厅直属单位和各有关监测站抽调人员组成,受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调度和派遣,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调查、处置等工作。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现场处置机构。

2.2.2信息联络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信息联络组负责与现场建立通信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给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联络机构。

2.2.3后勤保障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后勤保障组负责联系组织供应现场处置所需物资、设备的供给、调配和运输,确保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运转和现场处置的后勤保障。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后勤保障机构。

2.3参与部门

根据有关规定,各级市政(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畜牧、卫生、工商、检验检疫、公安、财政、运输、宣传等部门有义务参与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工作,请各部门予以支持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物资供应、经费支持、责任处理、宣传报道等工作。

2.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

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作为专业机构,应按照划分区域和监测重点,根据应急领导小组命令参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2.4.1鄱阳湖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九江、南昌、上饶、景德镇、宜春、新余、萍乡、鹰潭7个设区市范围内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鄱阳湖区越冬候鸟。

2.4.2遂川鸟道鸟类环志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吉安、赣州、抚州3个设区市范围内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遂川、大余通道迁飞夏候鸟。

2.4.3抚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全省野生兽类、爬行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赣东地区华南虎、果子狸、獾等。

2.4.4宜春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全省野生昆虫和两栖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

3预防预警

3.1预防措施

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爱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提倡不滥食野生动物。积极倡导群众自发地学法、守法、用法,及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运输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疫源疫病传播的途径,降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发生率,维护野生动物种群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督促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和个人做好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场所的清理、消毒工作,减少疫源疫病依赖各种载体进行的传播。

3.2预警行动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广泛、准确地掌握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信息,当接到各级林业部门、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的有关信息时,当地应急办公室应尽可能地了解疫源疫病发生的地点、种类、性质、造成的危害等情况,初步判定疫源疫病的真伪,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向事故发生地林业局预警信息,邀请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判定疫情真伪,部署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源疫病的扩大和蔓延。

4应急响应

4.1应急启动

疫源疫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当地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并向当地政府、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及省级应急办公室报告,同时省林业厅决定是否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是否上报国家林业局启动部级应急预案。

4.2现场处置

疫源疫病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处置组人员及有关监测站点人员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应尽快到达疫源疫病发生地点。在现场处置组人员到达之前,当地林业部门应立即责成有关责任人做好事故控制、现场保护、群众安全和对有关人员及野生动物的监控工作,防止疫源疫病的蔓延和传染。现场处置组人员到达后,应协同当地人民政府、林业局和动物防疫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清理、取样等工作,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现场处置工作迅速、快捷、有效。现场处置组应遵循统一领导、果断处置、积极稳妥、确保安全的原则,必要时应建议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采取相应的现场管制和强制性措施,包括现场封锁,未经批准检查,任何人不得进入现场,不得在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等活动;责令围观者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撤离。现场处置组应如实记录疫源疫病发生的地点、过程、鉴定情况。现场清理情况,及时上报应急办公室。

对感染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人和动物个体,当地林业部门要协助动物防疫部门进行严密的隔离,对疫源疫病发生现场要进行认真消毒,所取样品立即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对发病的个人、野生动物发病原因要予以深入研究,找出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根据防疫部门制定的灭疫方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实施。

4.3通讯联络

在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与各有关方面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联络畅通,各有关部门应以固定电话联系为主,其他无线联系方式为备用,现场处置组可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对于涉及面较大、影响较为广泛的疫源疫病,必要时采用保密电话联系。

4.4信息报送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时,都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为责任报告单位,自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启动之日起,至应急处理正式结束为止,各责任报告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应急信息的报告工作。报告内容包括: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类型、发生地点、时间、覆盖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

应急工作结束后,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关报告处理结果,报告疫源疫病的总体处理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社会影响和有关遗留问题、参加应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及有关工作情况。

4.5应急结束

疫源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疫源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隐患、条件已经消除,应急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可视为应急状态结束。

应急结束应由疫源疫病现场处置组和疫源疫病发生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并说明解除应急状态的理由,报上级应急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后,由上级应急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对发生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地点进行监测、监控。同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及时做好对疫情疫病发生、应急的全过程的分析、评价和总结。责成有关疫源疫病发生单位、人员认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各级应急机构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应急工作的需要。

6.2装备保障

各级林业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疫源疫病发生时所需的一定的装备和物资,保证疫源疫病发生时能迅速赶赴现场,保证参加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源疫病的传染几率。

6.3科研保障

加快相关疫源疫病的防治科研工作,保证疫源疫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理。

6.4队伍保障

各级应急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参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责任和义务。疫源疫病发生后,各级应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服从指挥机关的调遣,完成指定的任务。

6.5培训和演练

各级应急机构应加强对本机构工作人员及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疫源疫病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等专门人才。同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6.6安全保障

建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社会保险机制,对参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

7附则

7.1制定和解释部门

江西省林业厅。

动物疫病范文篇10

1基层动物疫病防疫现状

1.1养殖户科学防疫意识不强,养殖模式混乱。由于受到养殖场所偏僻,科普下乡宣传不足等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基层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意识不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疫病防控仅仅是应付了事。且基层养殖模式混乱,散养户较多,规模养殖较少,各种动物混养较多,给动物疫病防控增加难度。1.2基层防疫人员不足,缺乏高水平的动物防疫人员。由于基层防疫人员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导致离职率高,目前基层防疫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受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影响,基层兽医站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老龄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较慢,动物防疫技术水平的提高较慢,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动物防疫事业的发展。1.3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由于投入资金短缺,对基层养殖户发生疫情后给予的补贴费用较低,导致基层养殖户发生疫情后不愿上报,存在瞒报及偷摸处理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此外,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行政职能,而政府监管部门往往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动物防疫法很难落实到位。1.4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先进的实验室检验设备。基层兽医防疫站多是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差,检验检疫设备陈旧,现有的实验室简陋,甚至没有可用的实验室,缺乏先进的实验室检验设备,这些问题都长期存在。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举措

2.1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重点开展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使其懂得动物防疫的重要性,提高其社会责任,使其做到科学养殖,减少发生动物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农民增产增收贡献力量。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普及《动物防疫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动物防疫的良好社会风气。2.2加强设施配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发挥政府在动物防疫事业中的指导作用,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层动物防疫实验室,逐步增加新仪器新设备,逐步替换现用检疫仪器设备,逐步优化和使用先进防疫与检疫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及检验功能。2.3加强监督监管职能,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养殖户及不法商贩的打击和处理,尤其对贩卖病死畜禽的行为进行从严、从重处罚,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只有加强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保持与兽医基层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联合管理防控工作机制才能对疫病防控起到确切效果。2.4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做好基层动物防疫重点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是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素质逐步提升。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带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改进工作环境,积极引进优秀大学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中来,为基层防疫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检验检疫水平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