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4:10:38

动物标识

动物标识范文篇1

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

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工作。

第六条动物免疫标识的编码、标准由农业部统一设计。

第七条免疫耳标正面印制耳标编码。编码全国统一,为8位阿拉伯数字,分上下两排。上排6位编码为免疫工作所在地,使用本地邮政编码。下排2位编码为防疫员的编号。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耳标正面边缘区印制用于乡(镇、苏木)以下防疫单元(如村、户、场、畜群或牲畜个体,以下简称基本防疫单元)编码的附加码。

第八条免疫耳标应由无毒、无刺激塑料制作,正面为圆形。由农业部制定免疫耳标标准样式,各地耳标式样颜色、大小、形状应当统一。

第九条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基本防疫单元为单位建立免疫档案。免疫档案内容包括畜(禽)主姓名、动物种类、年(月、日)龄、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疫苗厂家、疫苗销售商、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第十条免疫耳标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定点生产,逐级供应,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免疫标识的计划订购和供应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建立免疫耳标识生产、保管、发放、使用、登记、回收、销毁工作制度以及耳标钳的生产、核发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免疫标识生产企业依照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供应,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免疫标识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免疫人员和经批准实施强制免疫的场方兽医人员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取免疫耳标。

第十三条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强制免疫的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负责对免疫过的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规模饲养场可由本场具备条件的专职兽医人员实施强制免疫,对强制免疫的动物佩带免疫耳标,但须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十四条免疫耳标首次佩带在牲畜左耳。从县境外调入的饲养动物,需再次实施强制免疫的,免疫耳标佩带在右耳,同时重新建立免疫档案。

对种畜和奶牛,应按畜只建立单独的免疫档案,调运时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不必重新佩带耳标和建立档案。

第十五条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免疫耳标和耳标钳使用时须严格消毒。

第十六条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免疫耳标自然缺损和脱落的,动物防疫人员应当凭免疫档案重新佩带免疫耳标,不得重复收费。

第十七条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时,检疫员必须将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必要条件之一,注明耳标编码和免疫内容,并保存备查。对没有免疫标识或者免疫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注明的耳标编号应当与免疫耳标编号相符。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耳标的动物。

第十九条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第二十条屠宰检疫时,检疫员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实施检疫,同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

第二十一条在检疫、监督中发现的动物疫情,要根据耳标通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调查疫情。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追查疫源,采取对策。

第二十二条回收的动物免疫标识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保存,按规定定期销毁。

第二十三条免疫、检疫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可率先在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逐步向全国推行。免疫标识数字化管理的免疫标识编码,由农业部另行规定和。在实施地区已经屠宰或死亡动物的标识编码,应入网注销。

第二十四条动物免疫耳标定点生产企业违反生产要求和供应规定的,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取消其定点生产资格。

第二十五条对从非法渠道获取或使用非法免疫耳标的免疫人员及防疫机构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以相应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时,对没有免疫标识的牲畜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对拒绝执行国家强制免疫制度、免疫标识制度的饲养、经营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不落实强制免疫和不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其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对发现疫情未按规定通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及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猪、牛、羊以外其他动物的免疫标识制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动物标识范文篇2

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

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工作。

第六条动物免疫标识的编码、标准由农业部统一设计。

第七条免疫耳标正面印制耳标编码。编码全国统一,为8位阿拉伯数字,分上下两排。上排6位编码为免疫工作所在地,使用本地邮政编码。下排2位编码为防疫员的编号。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耳标正面边缘区印制用于乡(镇、苏木)以下防疫单元(如村、户、场、畜群或牲畜个体,以下简称基本防疫单元)编码的附加码。

第八条免疫耳标应由无毒、无刺激塑料制作,正面为圆形。由农业部制定免疫耳标标准样式,各地耳标式样颜色、大小、形状应当统一。

第九条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基本防疫单元为单位建立免疫档案。免疫档案内容包括畜(禽)主姓名、动物种类、年(月、日)龄、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疫苗厂家、疫苗销售商、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第十条免疫耳标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定点生产,逐级供应,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免疫标识的计划订购和供应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建立免疫耳标识生产、保管、发放、使用、登记、回收、销毁工作制度以及耳标钳的生产、核发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免疫标识生产企业依照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供应,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免疫标识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免疫人员和经批准实施强制免疫的场方兽医人员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取免疫耳标。

第十三条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强制免疫的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负责对免疫过的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规模饲养场可由本场具备条件的专职兽医人员实施强制免疫,对强制免疫的动物佩带免疫耳标,但须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十四条免疫耳标首次佩带在牲畜左耳。从县境外调入的饲养动物,需再次实施强制免疫的,免疫耳标佩带在右耳,同时重新建立免疫档案。

对种畜和奶牛,应按畜只建立单独的免疫档案,调运时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不必重新佩带耳标和建立档案。

第十五条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免疫耳标和耳标钳使用时须严格消毒。

第十六条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免疫耳标自然缺损和脱落的,动物防疫人员应当凭免疫档案重新佩带免疫耳标,不得重复收费。

第十七条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时,检疫员必须将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必要条件之一,注明耳标编码和免疫内容,并保存备查。对没有免疫标识或者免疫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注明的耳标编号应当与免疫耳标编号相符。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耳标的动物。

第十九条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第二十条屠宰检疫时,检疫员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实施检疫,同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

第二十一条在检疫、监督中发现的动物疫情,要根据耳标通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调查疫情。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追查疫源,采取对策。

第二十二条回收的动物免疫标识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保存,按规定定期销毁。

第二十三条免疫、检疫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可率先在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逐步向全国推行。免疫标识数字化管理的免疫标识编码,由农业部另行规定和。在实施地区已经屠宰或死亡动物的标识编码,应入网注销。

第二十四条动物免疫耳标定点生产企业违反生产要求和供应规定的,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取消其定点生产资格。

第二十五条对从非法渠道获取或使用非法免疫耳标的免疫人员及防疫机构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以相应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时,对没有免疫标识的牲畜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对拒绝执行国家强制免疫制度、免疫标识制度的饲养、经营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不落实强制免疫和不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其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对发现疫情未按规定通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及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猪、牛、羊以外其他动物的免疫标识制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一条动物免疫标识是落实强制免疫的重要手段和动物防疫工作的组成部分,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92〕价费字452号文件和有关规定,在防疫工作收费中统筹解决免疫标识的工本费。

动物标识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

动物标识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

动物标识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

动物标识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

动物标识范文篇7

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阶段,即2001—2010年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和2011年以来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建设是对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1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阶段:重在动物疫病防控自2001年以来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经历了系统设计和技术攻关、四省市(四川、重庆、北京和上海)开展追溯试点工作以及市场流通牲畜必须佩带二维码标识等3个发展阶段后,于200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该时期以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为中心,其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进。主要表现为:

(1)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采购动物标识22亿套,财政投入4.4亿元。

(2)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组织和人员保障由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提供。

在政府主导推动下,我国基本建立了一个符合国情和国际惯例及技术要求的追溯体系框架:

(1)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具有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消费安全双重功能的制度框架;

(2)形成了以畜禽标识编码为数据轴心,将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贯穿起来,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生产管理和执法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进而建立了从牲畜出生到畜产品销售各环节一体化的全程追踪监管体系的技术框架;

(3)初步形成了以兽医队伍作为实施和监督主体,行业内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实施框架。本阶段工作提升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2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2011年以来,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的提出表明,我国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出现了从单纯动物疫病防控向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的重大转变。首先,在动物疫病防控上,针对牲畜养殖周期不同、病原携带时间不同、造成危害不同等,对牛、羊、种猪实施个体追溯,对商品猪实行个体标识基础上的群体追溯,通过采用二维码技术、集成电路(I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条码、CPU卡等不同的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进追溯技术手段多元化和技术管理标准化。其次,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上,通过明确中央、地方、动物饲养场、一线兽医、屠宰场和流通环节的相关主体等参与者的各自职责,以牛、羊、猪为追溯对象,正在着力建设从生产、流通到屠宰环节的去向可追踪、责任主体可追究、与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相结合的既适应国情国力,又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追溯体系。

二、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的若干方面

从世界畜牧业大国情况来看,从饲养场到畜产品的食品链全程追溯,已经成为其促进国内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还考虑到本国不同地区(州、省)动物疫病发生概率和防控成本的不同,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上,积极探讨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州、省)各自优势并增强各自积极性的分工协作机制:由中央结合自身和地方需要来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标识编码体系,并由中央负责跨地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信息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地方(州、省)内部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信息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主要由地方(州、省)政府负责;对加施动物标识给牧场主或饲养者带来的成本,中央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根据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的新发展,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1)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各自职责分工需进一步明确。随着我国畜牧业新的区域分工格局的出现和发展,中央政府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上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既要满足畜牧业生产大省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又要满足畜产品消费大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在中央财政、人力和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更大程度地发挥畜牧业生产大省在动物疫病防控上的积极性,将动物及其产品省内流通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责任更多地让省级政府负责。同时,中央也要更大程度地发挥畜产品消费大省参与跨省及跨区域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的信息管理,完善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的重要责任在于作好畜牧业生产大省和畜产品消费大省之间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无缝衔接。而这些内容目前在《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中还未能充分地予以考虑。

(2)参与动物标识追溯需增加额外成本,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积极性不高。随着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也将成为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的重点。由于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主要是为了应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成本主要应由政府承担。当前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对动物标识的采用和维护,以及对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的提供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动物标识及其产品追溯发生的各项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为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应加快探索建立成本补贴机制,鼓励参与主体参与和维护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但目前类似成本补贴机制尚未建立。

(3)既满足中央层面宏观管理需要,又有利于地方工作推进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从世界畜牧业大国来看,中央政府层面上,发达国家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都特别重视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以及中央与地方信息平台兼容、数据交换等标准的制定。参照国外中央和地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分工,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中央和地方数据库兼容的技术标准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建设,应当是中央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因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顶层设计尚不健全,因此取得的进展还不够大。

(4)支撑国内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有效运作的信息网络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标准化管理的关键,一是要确保支撑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信息网络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数据和其他信息不被篡改和外部攻击;二是支撑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核心技术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保证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运行的稳定性与关键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根据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核心技术的开发,并力争对这些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这方面还需要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吸引多方面的力量参与,有待进一步努力。

三、畜牧业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1)中央应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数据共享,并明确中央职责是负责跨省份追溯,省级政府职责是负责省内追溯。应进一步推进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特别应明确:中央工作的重点在于跨省份流通的动物标识信息管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全过程追溯,而省级政府工作重点是省内流通的动物标识信息管理、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的追溯。中央数据库的数据采集重点是跨省份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省内流通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由省级数据中心负责采集;凡是跨省份流通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应首先进入中央数据库,然后由中央数据库同步与省级数据库共享;省内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则可由省级数据中心按需要将有关信息传入中央数据库,从而推动中央和地方的数据信息交流和共享。

(2)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合补贴的办法,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采集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的积极性,以及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中央应制定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参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各项成本补贴办法,对其用于购买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方面的产品及设备予以适当补贴,以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参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制定科学适用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为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打好基础。随着中央和地方数据库建设职责分工的进一步明确,中央应将制定科学适用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作为推动全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抓手,特别是通过各项数据采集、设备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将会有力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标准化管理,进而也便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推动。

动物标识范文篇8

关键词:动物防疫物资;畜禽标识;动物疫苗;管理;柳州市

动物防疫物资主要包括动物疫苗、消毒药、畜禽标识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的重要物品,是我国预防、控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保障。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动物防疫物资管理专项整治指导工作组,对全市各县区及乡镇兽医站的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进行了专项指导。在肯定他们工作成效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防疫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各县区、乡镇动物防疫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采用现场调查并结合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柳州市动物防疫物资检查记录表》,共调查了全市5县7城区及其中的23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等动物防疫物资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建立出入库台账、会计账、年终盘点制度及相关台账信息是否记录完善,防疫物资是否有双人签字验收和单位盖章,台账和会计账中防疫物资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是否和上一级的出库单一致,县区、乡镇对防疫物资实施一次、二次发放时是否及时在“广西动物防疫物资体统”和“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中进行网上记录,防疫物资是否按规定储存保管,动物疫苗和畜禽标识是否有报废销毁记录,是否有浪费、违规发放、使用畜禽标识的行为。

2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各县区、乡镇都有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桂渔牧发〔2014〕40号)和《关于印发广西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疫控〔2018〕95号)的要求,“谁保管、谁发放、谁领取、谁使用、谁负责”建立动物防疫物资入库、出库台账,同时也在网上物资系统和畜禽标识管理系统上填写相关信息;动物防疫物资会计账只有40%的县区建立。总而言之,根据以上调查内容显示,各县区、乡镇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有序开展动物防疫物资工作。但多数乡镇未建立季度盘点或年终盘点制度,少数乡镇的实物台账记录不规范,防疫物资入库缺少入库验收单或者是未双人签字验收和未盖单位公章;乡镇疫苗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未报备;消毒药、畜禽标识随意摆放;乡镇管理人员实施二次发放时未及时在网上管理系统上填写发放信息或是网上操作不熟悉使得库存数出现负数或是不会减少;动物疫苗免疫后剩余的疫苗和疫苗瓶直接随意丢弃,没有统一回收处理,畜禽标识未回收或是回收后未销毁、随意丢弃。

3讨论

3.1动物防疫物资管理不规范

1)动物防疫物资实物台账管理不完善。部分县区由于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未建立防疫物资会计账;乡镇人员因轮流值岗的原因导致个别乡镇的台账缺少入库验收单,或是没有双人验收签字和未加盖单位公章;部分乡镇的台账记录涂改太多且不规范,或是信息未填写完整,未明确领取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场,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规格等信息未填写;此外个别乡镇的防疫物资因不了解或人员流动交接工作未做好而未建立年终或季度盘点台账。2)乡镇疫苗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管理不完善。部分乡镇兽医站因条件有限没有冷链车运输动物疫苗和疫苗储存设备不足;村防疫员进村入户注射疫苗未用专门的疫苗冷藏箱、基层散养户养殖数量较小,而疫苗规格较大,注射疫苗时耗时太长等各种原因导致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得不到保障。此外根据《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规定具备条件的养殖场自购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应当向县级以上兽医管理部门备案[1],但调查发现辖区内部分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没有备案,备案意识淡薄。3)畜禽标识、消毒药管理不到位。因乡镇条件有限,畜禽标识没有统一、安全的畜禽标识专柜,仅能保证畜禽标识和其他防疫物资不放同一屋,个别乡镇将畜禽标识直接摆放在地面。消毒药没有专门的存放点,消毒药码放时没有留出通风通道。此外个别乡镇兽医站实施二次发放畜禽标识和消毒药时信息记录不全,且养殖场内部分损坏或脱落的畜禽标识(不能再次使用),没有全部回收或是没有重新给动物补戴,标识管理不到位。

3.2乡镇管理人员对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追溯系统不熟悉

各乡镇兽医站防疫物资系统都有人管理,但由于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升级,操作复杂,部分乡镇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及电脑水平不高[2],及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较少,物资管理人员被抽调、借调,或是专职管理物资系统的人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导致物资管理人员对这2个系统不熟悉,出现系统上录入的出入库信息延误、或与实际库存数不一致和库存数出现负数、入库验收单因没有字膜双人验收未签字、出库单信息记录不完善、不规范。此外多数乡镇因不知道网上盘点制度的操作流程而未在网上建立防疫物资盘点制度。

3.3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实施不到位

动物疫苗免疫后剩余的疫苗和疫苗瓶直接随意丢弃,没有统一回收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按照畜禽标识管理相关文件要求,2014年之前的畜禽标识应该按照程序回收、报废、销毁,但通过走访发现有一家养殖场还在使用2014年的畜禽标识;此外个别乡镇兽医站对于畜禽屠宰经营者在畜禽屠宰后的畜禽标识没有回收或是回收后没有统一进行销毁,而是回收后随意丢弃,且报废标识销毁记录未按文件中的表格填写,信息不完善,或是填制了《畜禽标识回收销毁记录表》,但未向上级报备。

4建议

4.1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动物防疫物资

1)安排专人负责每一季度动物防疫物资的库存统计,并结合养殖场使用情况进行需求量分析,预算下一季度防疫物资的使用量,在保证满足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向上一级领取相应的防疫物资,从而有效降低防疫物资库存的压力,也避免了长期库存造成的浪费。2)落实各乡镇防疫物资专人负责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加强防疫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出入库管理,及时做好防疫物资台账、盘点制度及会计账的建立和保管,规范各类表格,设立多人签字,表格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同时督促养殖场做好动物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使用和管理台账的记录和存档。3)采购员可适量购买小规格的动物疫苗,以便基层散养户使用,避免造成浪费。而动物疫苗的运输按照统一的要求,给各县区、乡镇配备动物疫苗运输专用冷链车,保障疫苗质量和效果,同时对疫苗发放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结合台账记录,有效减少疫苗的过期浪费,做到科学、合理地发放疫苗;此外须建立健全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工作制度,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养殖场自购免疫疫苗备案意识,将制度落到实处[1]。4)给各乡镇配备畜禽标识存放专用柜,加强动物标识的管理,按免疫量发放耳标,做好规模场耳标领取、使用和库存登记,做好防疫档案;对于畜禽标识脱落或者严重损坏的,必须按防疫档案及时补戴[3];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兽医站按规定做好畜禽标识回收处理工作。

4.2加强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的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一是简化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的申领、入库、出库程序。二是定期开展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以及台账管理的培训,加强县区及乡镇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对于人员较少的城区及乡镇站,尽量做到人人都会使用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人员频繁调动造成的工作被动。三是不定期地对乡镇兽医站防疫物资系统进行抽查,督促各乡镇做好防疫物资系统出入库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4.3完善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程序,切实加强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

安排专人管理防疫物资报废工作,制定和完善防疫物资报废程序。对需要报废的防疫物资,特别是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必须真实规范填写申请表和记录表并向上级报备,避免违规倒卖畜禽标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黄张玲,郑敏,李军,等.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9,36(10):38-42.

[2]马琳,黄张玲,蓝惠华,等.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现状与分析[J].广西畜牧兽医,2019,35(5):226-240.

动物标识范文篇9

20*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改革的政策,使我省主要依赖于计划经

济体制的动物防疫工作陷入困境。一是农村实行费改税,使原来靠乡提留解决的

防疫经费失去了来源;二是乡镇机构实行改革,把乡级的农机、林业、水利以及

畜牧兽医等6个部门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全站编制12或13个,从事畜牧兽医工

作的为1或2人。从而出现了搞防疫没经费,干工作没人员的局面。而这一时期

正值畜牧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范围广,各种动物

疫病越来越多,防治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动物防疫

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形势更严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动

物防疫体制已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动物

防疫体制,已成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具体做法

面对以上困境,济源市在借鉴伊川县、汝州市、平桥区和通许县等地经验的

基础上,按照省畜牧局提出的“五制三化”的要求,结全自身实际,实行了“二

化五制一固定”(市场区域化、多员一体化;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目标责

任制、免疫标识制、防检结合制和固定防疫日),在全市大力推行动物防疫资源

化管理新机制,并出台一系列的防疫政策和规范,对新机制进行大力的宣传,使

之家喻户晓,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为:

(一)摸清市场资源,实行市场区域化

为摸清防疫市场资源存量,20*年3月份济源市各乡镇按照市畜牧局的安排,

组织防疫人员,在全市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动物防疫市场资源存量调查。摸清

各行政村的猪、牛、羊的存栏量和出栏量,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收费标准,计

算出每年的收费金额,然后根据资源量平分给各防疫大队。济源市畜牧局包片人

员还多次到各乡镇督促检查,确保调查结果准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摸清了

各乡镇动物防疫市场资源情况。然后根据本乡镇的动物防疫市场存量、交通便利

条件等情况,合理划分防疫区域,报市畜牧局批准后实施。

(二)保证防疫员经济收入,实行多员一体化

为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防疫员的经济收入。济源市以防疫员队伍

为依托,推行多员一体化,赋予防疫员多项职能。一是防疫员职能,负责服务责

任区域内动物免疫预防注射、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登记填写、免疫耳标的领取和佩

带工作,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为了方便群众,各乡镇共印制防疫员服务名片3

万余张,发送到每个养殖户。二是统计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畜牧业生产调查

和统计上报工作。三是动物疫情报告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各种动物疫情的普

查、统计、上报工作。四是畜牧兽医技术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畜牧兽医新技

术的推广和动物疫病诊疗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防疫员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

提高。据调查,平原乡镇防疫员月平均收入可达400-500元左右,山区乡镇的防

疫员月平均收入高时可达200-300元左右,低时70-80元,都可按时发放,大部

分乡镇还为防疫员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防疫员的基本工资得到了有效保证,

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防疫员资格准入制

为提高防疫员素质,确保防疫质量,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省畜

牧局的要求,济源市严格实行防疫员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凡是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的人员,必须首先取得农业部颁发的《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

事动物防疫工作。在济源市的充分发动和各乡(镇)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全市共

有210名防疫员报名,205名防疫员参加了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了

《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为防疫员竞争上岗奠定了基础。

(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制

为了增强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现防疫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

的观念转变,各乡镇在摸清防疫资源存量、合理划分防疫区域的基础上,本着优

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通过考试、面试、演讲、群众评议、乡镇党委研

究等一系列程序,在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了112

名防疫员,组建了12个动物防疫大队、26个防疫中队,专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全市统一购置了防疫员服装和疫苗冷藏包,90%以上的防疫员自己配备了手机和

摩托车(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报销手机费和燃油费)。

(五)加强防疫员的监督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

为强化防疫员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防疫员素质,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动

物防疫员管理办法》,一是要求各乡镇与竞争上岗的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目标

管理责任书》,明确防疫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防疫员的姓名、职责、服务

项目、服务区域、联系电话和举报电话等,通过《动物防疫明白栏》向广大群众

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防疫员学习和培训。济源市动物防疫站每月都安

排学习内容,每半年组织全市防疫员进行一次统考,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

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学习内容一般以有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和饲养管理技术为

主。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市动物防疫站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

地深入各村和养殖小区调查研究,了解防疫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态度,如实记录,

作为防疫员年终考核依据。对服务态度好,目标完成好,群众拥护的防疫员,除

继续聘用外,还给予荣誉和经济上的奖励。对服务态度差,群众意见大,完不成

目标任务的坚决予以淘汰。

(六)规范防疫工作,实行免疫标识制

免疫标识是各项防疫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实行免疫标识制度,有利于动物防

疫监督机构对防疫员的服务质量和饲养者履行免疫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有利于建

立科学的防疫秩序,有利于兽用生物制品的市场管理。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

制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标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为此,

济源市严格执行国家免疫标识有关制度,标识统一由市动物防疫站订购,各乡镇

防疫大队派专人到市站领取,每枚免疫耳标配备1头份口蹄疫苗和2头份的猪瘟

疫苗(对猪),或1头份口蹄疫苗和1头份的梭菌疫苗(对牛羊)。耳标统一由

防疫员在免疫注射后,凭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给家畜佩带,确保了免疫标识从订购、

保管、发放和使用环节的封闭运行,保证了“不免疫不挂标”。

(七)以免疫标识为结合点,实行防检结合制

免疫标识是防疫、检疫的结合点,在产地检疫环节,济源市防治站和动检站

结合,认真落实凭有效免疫标识进行检疫并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制度。凡符合要求

的,由动检部门在检疫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员实施补免

后,再由检疫部门检疫出证,做到了“不挂标不检疫,不检疫不准上市流通”,

实现了防疫和检疫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

(八)执行固定防疫日制度,使防疫工作深入人心

为了使专业化防疫取得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乡站把一个月里的某一天

固定为一个或几个村的防疫日,并加大了防疫的宣传力度。一是每个行政村都建

立《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把防疫的收费标准、防疫项目、免疫

对象、联系方法和防疫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知识等向群众公布,使养殖

户明白防疫的内容、防疫的对象以及收费的标准等;二是发放防疫大队的防疫名

片,上面印制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队内每个防疫员的联系电话,送到每一个养

殖户、畜禽经营户手中。通过《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的宣传和防

疫日的确定,群众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防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防疫工作的被动性。原来一些不让防疫的群众也开始主动要求防疫,防疫队

一进村,许多养殖户都主动要求防疫人员防疫。该做法的初期,防疫日是由防疫

专业队进行防疫,后来随着人们对防疫工作的熟悉,只是在集中防疫时由专业队

进行防疫,在日常的补防中,主要由就近的防疫员进行防疫。

三、主要成效

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的推行,使济源市的动物防疫工作呈现了明显变

化,即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形象明显的改善了,防疫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了,防

疫质量明显提高了。基层防疫人员由原来的“没人干”变成了“要求干”,防疫

工作由原来春秋集中防疫变成了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疫,取得了政府、防

疫员、群众三满意的效果。

四、基本经验

(一)市畜牧局党组重视

济源市畜牧局在防疫走入困境时,不等不靠,多次讨论研究,并到全省防疫

工作做的好的县、乡考察,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去深入学习和调研。局党组统一认

识,决定在全市推行。在省畜牧局的指导下,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

身实际,济源市制定出详实的实施方案。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后,得到了政府

的重视和认可,同时市畜局还组织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到洛阳市伊川县进

行参观学习,使他们对这一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该机制的推行赢得了市、

乡政府的支持。

(二)政府领导重视

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

理新机制,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列入各乡镇年度大目标序列,市政府又将该项工作

列入各乡镇的专项农业目标序列,在整个畜牧工作7分里面,新机制的推行占2

分。市政府对各乡(镇)政府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倒数第一,黄牌警告,且

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两年不能调任、不能涨工资。从而使各乡政府高

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以及新机制的推行工作。各乡镇成立了以负责农业的副乡镇

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亲自抓,农业服务中心具体抓。采取各种措施,

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行。在开展动物防疫市场资源存量调查的过程中,参加调查

的人员乡政府每人每天补贴15元钱。在防疫员进行执业技能鉴定的过程中,乡政

府统一组织和接送防疫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在新机制的推行宣传过程中,各乡

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都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专项经费,用于“两栏”制作、固

定标语刷写、印刷宣传资料、防疫阵地建设等。据统计,各乡镇用于新机制推行

的专项经费达50余万元。经费的落实,有力地保证了新机制的推行。

(三)经费保障到位

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效的防疫经费投入机制。目前济源市市、乡两级的防疫经

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额度在70万元左右。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疫苗的配套、防

疫工作的宣传开支等。

(四)宣传到位

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是动物防疫工作改革的重大举措,乡村干部

和广大群众认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新机制的实施。为此济源市把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作为推行此项工作的突破口。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强化宣传。2004年以

来,济源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出台政府文件,先后三次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长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推行现场会,并组

织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到洛阳市伊川县参观学习。市畜牧局局长和分管副

局长在各乡镇召集有关人员开了10余次座谈会,具体调研,解决推行过程中的具

体问题。各乡镇也分别召开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动员会议,切实提高乡村基层干

部对防疫新机制推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上下联动深入宣传。为使宣

传工作深入各个角落,济源市统一制定了宣传标语内容,统一印制了《动物防疫

告知书》,统一了《动物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的规格和内容,统

一摘录了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各乡镇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在各村、各

养殖小区制作《动物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1200余块,印制《动物

防疫告知书》10万余份发放到每个养殖户,刷写固定宣传标语1500余条,出动宣

传车200余台次,使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得以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强大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的宣传面,为新机制的推行奠定了

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防检结合到位

济源市检疫站在全市设立了8个检疫点,在产地检疫环节,认真落实凭免疫

标识进行检疫并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制度。在猪出栏时,由该区域的防疫员向该区

域的检疫点进行报检,凡符合要求的,由动检部门在检疫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员实施补免后,再由检疫部门检疫出证,做到了“不挂标

不检疫,不检疫不准上市流通”,既降低了漏检率,又促进了防疫工作,实现了

防疫和检疫的有机结合,防疫员和检疫员的互利互惠,从而保证了免疫标识制度

的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现推行的动物防疫机制,基本能适应当前的动物防疫形势。既组建了

一支年富力强的动物防疫专业队,解决了基层工作断线问题,又提高了防疫的密

度,整个防疫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防疫工作由原来的春秋集中防疫变为日常

防疫。防疫专业队工作灵活,能随叫随到,能完成一些临时性紧急工作。但在新

形势下,这一防疫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防疫员的收入与畜禽饲养量有关。畜禽存栏量大,防疫员的收入就高,

若畜、禽存栏量小,收入就很难保障,如山区的防疫,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时、

耗力、耗油,且收入很低。即使平原区域收入高的每月也仅为500元左右(包括

40元的手机费补贴和60元的燃油补贴),去掉在外防疫吃饭的钱,所余极少。只

有不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又不怎么影响农活,且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门路的人

愿意干(一旦有好的门路就走),这是造成队伍不稳的重要因素。

(二)防疫收入全部用于防疫员的工资、奖金和防疫日耗品,没有公共积累。

(三)防疫后,出现应激等原因造成畜禽死亡,没有风险赔偿金,饲养户要

求经济赔偿,给防疫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防检结合,检疫员只看有无免疫标识,不辨真伪。且不看免疫证,从

而使免疫证作用不大。

(五)牛、羊防疫密度上不去,主要是因为牛、羊的病少,老百姓不愿防,

防疫收费主要靠猪的防疫收费。

(六)免疫标识的费用无法解决,只能由防疫员承担。

(七)防疫专业队属乡站或农业服务中心的附属机构,出了问题服务中心、

畜牧局以至于政府都难脱赔偿等问题的纠缠。

(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有些不让防疫专业队防疫,因怕消毒不严带来

疫病。

六、建议

按照济源市的“二化五制一固定”的做法组建防疫专业队,但动物防疫工作

是公共卫生的一部分,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是不能完全靠市场防疫收费

解决。应实行防疫收费和国家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防疫员的收入和队伍

的稳定。办公场所和经费、防疫物质、疫苗和器械的购置费用以及重大动物疫病

动物标识范文篇10

20*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改革的政策,使我省主要依赖于计划经

济体制的动物防疫工作陷入困境。一是农村实行费改税,使原来靠乡提留解决的

防疫经费失去了来源;二是乡镇机构实行改革,把乡级的农机、林业、水利以及

畜牧兽医等6个部门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全站编制12或13个,从事畜牧兽医工

作的为1或2人。从而出现了搞防疫没经费,干工作没人员的局面。而这一时期

正值畜牧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范围广,各种动物

疫病越来越多,防治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动物防疫

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形势更严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动

物防疫体制已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动物

防疫体制,已成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具体做法

面对以上困境,济源市在借鉴*县、*市、*区和通许县等地经验的

基础上,按照省畜牧局提出的“五制三化”的要求,结全自身实际,实行了“二

化五制一固定”(市场区域化、多员一体化;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目标责

任制、免疫标识制、防检结合制和固定防疫日),在全市大力推行动物防疫资源

化管理新机制,并出台一系列的防疫政策和规范,对新机制进行大力的宣传,使

之家喻户晓,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为:

(一)摸清市场资源,实行市场区域化

为摸清防疫市场资源存量,2003年3月份济源市各乡镇按照市畜牧局的安排,

组织防疫人员,在全市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动物防疫市场资源存量调查。摸清

各行政村的猪、牛、羊的存栏量和出栏量,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收费标准,计

算出每年的收费金额,然后根据资源量平分给各防疫大队。济源市畜牧局包片人

员还多次到各乡镇督促检查,确保调查结果准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摸清了

各乡镇动物防疫市场资源情况。然后根据本乡镇的动物防疫市场存量、交通便利

条件等情况,合理划分防疫区域,报市畜牧局批准后实施。

(二)保证防疫员经济收入,实行多员一体化

为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防疫员的经济收入。济源市以防疫员队伍

为依托,推行多员一体化,赋予防疫员多项职能。一是防疫员职能,负责服务责

任区域内动物免疫预防注射、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登记填写、免疫耳标的领取和佩

带工作,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为了方便群众,各乡镇共印制防疫员服务名片3

万余张,发送到每个养殖户。二是统计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畜牧业生产调查

和统计上报工作。三是动物疫情报告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各种动物疫情的普

查、统计、上报工作。四是畜牧兽医技术员职责。负责服务区域内畜牧兽医新技

术的推广和动物疫病诊疗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防疫员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

提高。据调查,平原乡镇防疫员月平均收入可达400-500元左右,山区乡镇的防

疫员月平均收入高时可达200-300元左右,低时70-80元,都可按时发放,大部

分乡镇还为防疫员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防疫员的基本工资得到了有效保证,

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防疫员资格准入制

为提高防疫员素质,确保防疫质量,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省畜

牧局的要求,济源市严格实行防疫员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凡是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的人员,必须首先取得农业部颁发的《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从

事动物防疫工作。在济源市的充分发动和各乡(镇)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全市共

有210名防疫员报名,205名防疫员参加了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了

《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为防疫员竞争上岗奠定了基础。

(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制

为了增强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现防疫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

的观念转变,各乡镇在摸清防疫资源存量、合理划分防疫区域的基础上,本着优

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通过考试、面试、演讲、群众评议、乡镇党委研

究等一系列程序,在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了112

名防疫员,组建了12个动物防疫大队、26个防疫中队,专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全市统一购置了防疫员服装和疫苗冷藏包,90%以上的防疫员自己配备了手机和

摩托车(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报销手机费和燃油费)。

(五)加强防疫员的监督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

为强化防疫员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防疫员素质,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动

物防疫员管理办法》,一是要求各乡镇与竞争上岗的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目标

管理责任书》,明确防疫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防疫员的姓名、职责、服务

项目、服务区域、联系电话和举报电话等,通过《动物防疫明白栏》向广大群众

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防疫员学习和培训。济源市动物防疫站每月都安

排学习内容,每半年组织全市防疫员进行一次统考,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

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学习内容一般以有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和饲养管理技术为

主。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市动物防疫站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

地深入各村和养殖小区调查研究,了解防疫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态度,如实记录,

作为防疫员年终考核依据。对服务态度好,目标完成好,群众拥护的防疫员,除

继续聘用外,还给予荣誉和经济上的奖励。对服务态度差,群众意见大,完不成

目标任务的坚决予以淘汰。

(六)规范防疫工作,实行免疫标识制

免疫标识是各项防疫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实行免疫标识制度,有利于动物防

疫监督机构对防疫员的服务质量和饲养者履行免疫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有利于建

立科学的防疫秩序,有利于兽用生物制品的市场管理。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

制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标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为此,

济源市严格执行国家免疫标识有关制度,标识统一由市动物防疫站订购,各乡镇

防疫大队派专人到市站领取,每枚免疫耳标配备1头份口蹄疫苗和2头份的猪瘟

疫苗(对猪),或1头份口蹄疫苗和1头份的梭菌疫苗(对牛羊)。耳标统一由

防疫员在免疫注射后,凭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给家畜佩带,确保了免疫标识从订购、

保管、发放和使用环节的封闭运行,保证了“不免疫不挂标”。

(七)以免疫标识为结合点,实行防检结合制

免疫标识是防疫、检疫的结合点,在产地检疫环节,济源市防治站和动检站

结合,认真落实凭有效免疫标识进行检疫并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制度。凡符合要求

的,由动检部门在检疫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员实施补免

后,再由检疫部门检疫出证,做到了“不挂标不检疫,不检疫不准上市流通”,

实现了防疫和检疫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

(八)执行固定防疫日制度,使防疫工作深入人心

为了使专业化防疫取得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乡站把一个月里的某一天

固定为一个或几个村的防疫日,并加大了防疫的宣传力度。一是每个行政村都建

立《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把防疫的收费标准、防疫项目、免疫

对象、联系方法和防疫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知识等向群众公布,使养殖

户明白防疫的内容、防疫的对象以及收费的标准等;二是发放防疫大队的防疫名

片,上面印制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队内每个防疫员的联系电话,送到每一个养

殖户、畜禽经营户手中。通过《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的宣传和防

疫日的确定,群众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防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防疫工作的被动性。原来一些不让防疫的群众也开始主动要求防疫,防疫队

一进村,许多养殖户都主动要求防疫人员防疫。该做法的初期,防疫日是由防疫

专业队进行防疫,后来随着人们对防疫工作的熟悉,只是在集中防疫时由专业队

进行防疫,在日常的补防中,主要由就近的防疫员进行防疫。

三、主要成效

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的推行,使济源市的动物防疫工作呈现了明显变

化,即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形象明显的改善了,防疫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了,防

疫质量明显提高了。基层防疫人员由原来的“没人干”变成了“要求干”,防疫

工作由原来春秋集中防疫变成了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疫,取得了政府、防

疫员、群众三满意的效果。

四、基本经验

(一)市畜牧局党组重视

济源市畜牧局在防疫走入困境时,不等不靠,多次讨论研究,并到全省防疫

工作做的好的县、乡考察,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去深入学习和调研。局党组统一认

识,决定在全市推行。在省畜牧局的指导下,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

身实际,济源市制定出详实的实施方案。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后,得到了政府

的重视和认可,同时市畜局还组织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到洛阳市*县进

行参观学习,使他们对这一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该机制的推行赢得了市、

乡政府的支持。

(二)政府领导重视

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

理新机制,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列入各乡镇年度大目标序列,市政府又将该项工作

列入各乡镇的专项农业目标序列,在整个畜牧工作7分里面,新机制的推行占2

分。市政府对各乡(镇)政府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倒数第一,黄牌警告,且

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两年不能调任、不能涨工资。从而使各乡政府高

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以及新机制的推行工作。各乡镇成立了以负责农业的副乡镇

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亲自抓,农业服务中心具体抓。采取各种措施,

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行。在开展动物防疫市场资源存量调查的过程中,参加调查

的人员乡政府每人每天补贴15元钱。在防疫员进行执业技能鉴定的过程中,乡政

府统一组织和接送防疫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在新机制的推行宣传过程中,各乡

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都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专项经费,用于“两栏”制作、固

定标语刷写、印刷宣传资料、防疫阵地建设等。据统计,各乡镇用于新机制推行

的专项经费达50余万元。经费的落实,有力地保证了新机制的推行。

(三)经费保障到位

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效的防疫经费投入机制。目前济源市市、乡两级的防疫经

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额度在70万元左右。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疫苗的配套、防

疫工作的宣传开支等。

(四)宣传到位

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是动物防疫工作改革的重大举措,乡村干部

和广大群众认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新机制的实施。为此济源市把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作为推行此项工作的突破口。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强化宣传。2004年以

来,济源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出台政府文件,先后三次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长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推行现场会,并组

织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到洛阳市*县参观学习。市畜牧局局长和分管副

局长在各乡镇召集有关人员开了10余次座谈会,具体调研,解决推行过程中的具

体问题。各乡镇也分别召开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动员会议,切实提高乡村基层干

部对防疫新机制推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上下联动深入宣传。为使宣

传工作深入各个角落,济源市统一制定了宣传标语内容,统一印制了《动物防疫

告知书》,统一了《动物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的规格和内容,统

一摘录了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各乡镇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在各村、各

养殖小区制作《动物防疫明白栏》和《畜牧科技宣传栏》1200余块,印制《动物

防疫告知书》10万余份发放到每个养殖户,刷写固定宣传标语1500余条,出动宣

传车200余台次,使推行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得以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强大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的宣传面,为新机制的推行奠定了

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防检结合到位

济源市检疫站在全市设立了8个检疫点,在产地检疫环节,认真落实凭免疫

标识进行检疫并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制度。在猪出栏时,由该区域的防疫员向该区

域的检疫点进行报检,凡符合要求的,由动检部门在检疫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员实施补免后,再由检疫部门检疫出证,做到了“不挂标

不检疫,不检疫不准上市流通”,既降低了漏检率,又促进了防疫工作,实现了

防疫和检疫的有机结合,防疫员和检疫员的互利互惠,从而保证了免疫标识制度

的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现推行的动物防疫机制,基本能适应当前的动物防疫形势。既组建了

一支年富力强的动物防疫专业队,解决了基层工作断线问题,又提高了防疫的密

度,整个防疫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防疫工作由原来的春秋集中防疫变为日常

防疫。防疫专业队工作灵活,能随叫随到,能完成一些临时性紧急工作。但在新

形势下,这一防疫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防疫员的收入与畜禽饲养量有关。畜禽存栏量大,防疫员的收入就高,

若畜、禽存栏量小,收入就很难保障,如山区的防疫,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时、

耗力、耗油,且收入很低。即使平原区域收入高的每月也仅为500元左右(包括

40元的手机费补贴和60元的燃油补贴),去掉在外防疫吃饭的钱,所余极少。只

有不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又不怎么影响农活,且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门路的人

愿意干(一旦有好的门路就走),这是造成队伍不稳的重要因素。

(二)防疫收入全部用于防疫员的工资、奖金和防疫日耗品,没有公共积累。

(三)防疫后,出现应激等原因造成畜禽死亡,没有风险赔偿金,饲养户要

求经济赔偿,给防疫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防检结合,检疫员只看有无免疫标识,不辨真伪。且不看免疫证,从

而使免疫证作用不大。

(五)牛、羊防疫密度上不去,主要是因为牛、羊的病少,老百姓不愿防,

防疫收费主要靠猪的防疫收费。

(六)免疫标识的费用无法解决,只能由防疫员承担。

(七)防疫专业队属乡站或农业服务中心的附属机构,出了问题服务中心、

畜牧局以至于政府都难脱赔偿等问题的纠缠。

(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有些不让防疫专业队防疫,因怕消毒不严带来

疫病。

六、建议

按照济源市的“二化五制一固定”的做法组建防疫专业队,但动物防疫工作

是公共卫生的一部分,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是不能完全靠市场防疫收费

解决。应实行防疫收费和国家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防疫员的收入和队伍

的稳定。办公场所和经费、防疫物质、疫苗和器械的购置费用以及重大动物疫病